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牙周护理;牙龈炎;满意度
牙龈炎是发生于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由于牙龈组织受到牙龈边缘的食物残渣刺激,以及长期积累的菌斑、牙石存留在牙间隙刺激牙龈所导致。临床中其表现为牙龈红肿、胀痛,且易导致牙龈出血。牙周护理是口腔科牙周疾病系统治疗的基础,可激发患者的自主防治意识,提高患者口腔保健的认知程度。本次研究对牙龈炎患者采取牙周护理,探讨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口腔科门诊诊治的牙龈炎患者160例,男性8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38.35±11.54)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牙龈炎且3个月内未接受过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常规护理为基础的牙周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且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使用信息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等。对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的宣传教育,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口腔护理:建议患者白天多饮水,口腔溃疡者喷涂西瓜霜喷剂、口腔黏膜糜烂者用专用漱口液漱口等,这样可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感,利于入睡。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牙龈沟,预防交叉感染。培养良好的刷牙、饭后漱口习惯,合理搭配饮食。心理指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应对,缓解其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
1.3评价指标 牙龈炎治疗效果根据探诊出血进行评价,探诊后有出血的记录为阳性,与牙龈缘下1 mm左右用墩头探针沿牙龈缘滑动观察有无出血。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效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牙周护理干预后探诊出血率明显优于干预前,对照组护理后探诊出血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探诊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牙龈炎是口腔常见疾病,当患者发现患有牙龈炎后要及时就医清理牙垢及牙石,不要自行处理避免损害牙体。合理的牙周护理对牙龈炎患者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中发现牙周护理后患者探诊出血率明显降低,疼痛感降低,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常规护理中仅仅对疾病进行护理,而对患者日常行为规范及心理层面显有涉及。临床治疗中搭配合理的牙周护理对牙龈炎恢复作用巨大,全面的宣教,日常生活的指导,心理情绪方面的缓解、疏通都是有益于牙龈炎患者的恢复。但对于患有牙龈炎的大部分患者并不具备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而且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口腔清洁的意识越来越差,为减少各类牙周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工作应当重视,定期刷牙、饭后漱口、合理饮食等都应当引起重视。
综上,牙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牙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1-10]。
参考文献:
[1]徐云.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口腔护理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06:556-557.
[2]刘建宁,柯贤俊.洗必泰漱口液及口腔护理在牙龈炎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162-164.
[3]吴桂楠.牙周护理对儿童牙龈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2:187-188.
[4]王敏.牙龈炎冲洗器在神经内科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1542.
[5]蒋丽红,谭伟丽.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8-159.
[6]刘立杰.儿童慢性牙龈炎采用牙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8:98-99.
[7]王璐璐.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1:88-89.
[8]熊艳芳.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22:102.
目的: 总结了加强2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护理措施。主要方法是口腔用药护理,营养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加快患儿病愈,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8-02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一下年龄组发病率高[1]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由手及污染物经消化道传播、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红色斑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发热。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等并发症。极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迅速发展,可导致死亡。经统计,本院2013年5月10日-8月10日收治手足口病268例,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口腔护理,可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治愈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手足口病例268例,其中男178例,女90例,年龄在8个月-6岁。
1.2 方法:
采用5%碳酸氢钠溶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交替使用,先用5%碳酸氢钠清洗口腔,然后用一次性棉签蘸维生素B12注射液擦拭口腔疱疹及溃疡面。
1.3 结果:
268例患儿无1例效感染和重复感染病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特别是手、足、臀部的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每天空气消毒1次,病房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鼓励患儿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或用温开水棉签轻轻地清洁口腔(不会漱口的患儿),尽量不用生理盐水漱口,因为盐水容易刺激溃疡面加重口腔疼痛。
2.2 口腔用药护理:
对于拒食、流涎、哭闹等患儿,医嘱常规应用维生素AD滴剂加溶菌酶加利多卡因直接涂于口腔患处,疗程3-5d、采用5%碳酸氢钠和维生素B12注射液交替使用。对于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可给予少量2%利多卡因局部应用,同时将蒙脱石散粉调成糊状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者给予双料喉风散局部喷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2]。
2.3 营养护理:
拒食患儿及时给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反之,给予流质或半流质营养易消化失误,避免进食干硬及刺激性食物而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喂养过程中注意卫生,以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2.4 心理疏导:
由于患儿住院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加上手足口皮疹、疱疹的刺激而哭闹不安,医护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疾病宣教工作,以取得合作。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护理时做到主动、热情、耐心、细心,减轻家长压力,为患儿早日康复。
2.5 健康指导: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患儿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患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如何做好重症患儿的早期发现,如发现患儿出现精神差、哭闹不安或嗜睡、过分依赖父母、发热、肢体抖动或无力等及早报告医护人员[3]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教会家长做好口腔、皮肤及饮食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小结
手足口病的口腔护理是一个以局部用药和综合护理相结合的护理过程。碳酸氢钠溶液局部用药,主要是改变口腔内黏膜创面的环境,碱性环境可抑制黏膜表面病毒侵入,阻止其复制,有利于口腔黏膜的愈合[3]。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酸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对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修复再生功能[4] .结合对患儿的卫生饮食指导,可以缩短患儿的病程,同时也减轻口腔不适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邱丽红.手足口病病情观察表在早期识别危重患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58-60.
[2] 邱丽红.手足口病病情观察表在早期识别危重患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58-60.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8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48例,其中男101例,女47例,年龄0.3~7岁。0.3~1岁的14例,1岁~3岁99例,3~7岁35例。发热127例,其中低热55例,中度发热30例,高热33例,体温在40℃以上的7例,热程2~5天。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改变,检查口腔可见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舌、硬腭、软腭、扁桃体和咽部多发小疱疹。手、足、臀部皮疹表现为丘疹、斑丘疹和疱疹,其中手部107例,足部104例,臀部43例,均在1~2天内出齐,2~5天后消退。
方法:隔离患儿,将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设置专门区域收治,患儿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彻底消毒,患儿及家属应勤洗手,做好接触隔离。病区地面及公共设施、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保持患儿室内空气流通。
发热的护理:①患儿发热期间,如体温在低热或中度热37.5~38.5℃,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或给予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布洛芬口服液、退热栓等药物降温。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半小时要复测体温,增加测体温的次数,及时了解降温效果。③发热期间,指导患儿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口腔护理:患儿因口腔内疱疹破溃、口腔糜烂、口腔溃疡引起疼痛而拒食,哭闹不安,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大龄儿童可在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拭口腔,避免用剌激性溶液,对于口腔糜烂、口腔溃疡的患儿可用康复新液漱口或直接涂于创面,因康复新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功效。
皮肤的护理:患儿因手、足、臀部皮肤出现皮疹、疱疹,在护理时,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勤洗手、勤换衣、勤剪指甲。衣服要松、软宽大。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可涂擦紫草油。疱疹破溃者,可局部涂擦百多邦软膏,以预防皮肤感染。
饮食护理: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因进食困难或拒食患儿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或静脉营养。
心理护理:患儿由于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身心不成熟,依赖性强,不会合作,加之受环境、家庭和教育的影响,会产生忧虑、烦燥不安、发脾气等情绪,在护理中要与父母配合,及时沟通。并给予患儿关爱、鼓励和表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确执行各项药物治疗,是保证疾病康复的前提。本组病例均给予对症抗病毒治疗,如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维生素C,合并感染者静滴抗生素,因此,护士一定要准确执行医嘱,按时、按量完成药物治疗,并及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结果
14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病程一般为5~7天。
讨论
[关键词]护理干预;固定矫治器;牙龈炎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5-0840-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FENG Jin-lan,WU Yu-hai,ZOU Hui,CHEN Xiao-ying,ZENG Min-hua,XU Yan-y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zhong Hospital,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Methods Divided 60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d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random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upplied to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only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 by chi square test at 3th and 6th month after the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was accep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at 3th month (P>0.05).Whil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6th month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declin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ve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effectively.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gingivitis
错牙合畸形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妨碍了儿童全身和牙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的牙颌面发育畸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畸矫正治疗得到极大的普及,固定矫治器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矫治器的托槽、带环及弓丝对牙龈的持续刺激,以及患者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牙龈炎症及牙釉质脱矿的问题也较为常见。该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1-2]。在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口腔卫生,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牙体和牙周疾病的发生。笔者收集了2010年在本院口腔治疗中心就诊,并接受固定矫治术的部分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连续初次佩戴固定矫治器的60例(男26 例,女34例)正畸患者,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要求患者均为恒牙列,无牙龈炎、牙周炎,无牙釉质脱矿和龋齿,排除氟斑牙和四环素牙,具有一定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按事先制订的护理计划,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每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检查并记录,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追踪随访。
建立患者资料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记录初诊时、戴用固定矫治器3个月、6个月时的牙龈情况。牙龈健康状况按牙龈指数(GI)分级进行记录:0为正常牙龈;1为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2为探针探之出血;3为牙龈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凡GI大于1即诊断为牙龈炎。
1.3 干预内容:①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菌斑与牙龈肿胀的关系、饮食与牙龈健康的关系,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在戴固定矫治器前,要求患者常规进行龈上洁治。②护理人员在模型上进行示范,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两把牙刷刷牙,一把普通的保健牙刷和一把正畸专用牙刷[3]。用普通的保健牙刷压于牙面和牙间隙上,顺着牙龈竖刷,按上下内外的顺序每个牙齿和牙面均要刷到。用正畸专用牙刷顺着弓丝托槽作横向刷洗,每2~3个牙齿为一组,刷完一个部位后再刷相邻部位,每部位重复10次。要求每日早晚及饭后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必须超过3min,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必须将托槽上及托槽与牙龈之间,附件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并请家长督促检查。③将印制好“口腔正畸知情书”、“固定矫治前须知”、“配戴牙齿矫正器如何清洁牙齿”以及有关口腔保健的宣传资料发给患者及家长,让其带回加深印象。④椅旁刷牙:每次复诊时仔细检查牙周菌斑附着情况,根据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再次进行个别指导,必要时为患者进行椅旁刷牙,即护士直接给患者在口腔内进行刷牙。⑤电话回访:佩戴矫治器后的第1个月,由专职护士每周1次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后的情况,如有无疼痛及牙龈和口腔粘膜的情况,有无按指导刷牙等,并请家长督促检查,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牙龈炎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患者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两组牙龈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为26.67%(见表1);6个月时两组牙龈炎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达56.67%,明显高于实验组(见表2)。
3讨论
当今的口腔正畸治疗,大部分采用固定矫治器,而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常导致矫治器牙面上菌斑形成、牙石堆积及食物残渣滞留,影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改变了口腔微生态环境,易引发牙龈炎及龋病等,不但损害了牙周组织的健康,也不利于正畸牙的移动[4-5]。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对象,大部分为青少年,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戴用者局部菌斑堆积,菌斑指数增加,患牙龈炎的风险增高,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增生等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牙周炎[6]。张亮等的研究亦指出,患者初次就诊到正畸治疗结束全过程中引入有地效护理干预,将患者的护理贯穿于门诊及家庭整个矫治治疗过程,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少釉质脱矿及牙龈炎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专业有地效护理干预,采用椅旁护理和家庭随访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可显著降低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的牙龈炎发生率,同时提示,护理干预措施必须是长期的、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正畸治疗前、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可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提高牙周牙体组织的健康状态,同时也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预防牙周疾病及牙体疾病的发生,阻止其发展,利于牙齿的正畸移动,使患者拥有一口既排列整齐又功能良好的牙齿。
[参考文献]
[1]赵 弘,谢以岳,孟焕新,等.固定矫治器对错牙合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4):286-287.
[2]龚 昕,陈 蔚,宫 耀,等.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4):367-369.
[3]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63.
[4]陈文英,黄吉娜,徐学军,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菌斑的临床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4,6(4):270.
[5]Trossello VK,Gianelly AA.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periodontal status[J].J Periodontal,1979,50:665.
[6]潘一春,张 丁,傅明魁.固定矫治器粘接前后牙齿颊面菌斑pH值和变形链球菌附着的改变[J].口腔正畸学,2003,10(1):23-26.
[7]张 亮,冯云霞,贾 丽.固定矫治中口腔护理对其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2):996-997.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手足口病;患儿;效果;观察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腔疼痛、流涎、厌食、低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一些患儿可能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本研究中,我院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当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的症状体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足、口腔、臀部有疱疹、斑丘疹,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8个月~6岁3个月,平均年龄(2.81±0.73)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0个月~6岁3个月,平均年龄(3.09±0.94)岁。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针对性的手足口病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具体包括病情观察、消毒隔离、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皮疹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及家属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注意识别重症病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②消毒隔离:手足口患儿需要消毒隔离治疗,保证病室内空气新鲜,对患儿用过的玩具进行消毒,防止继发感染;③口腔护理:对于存在口腔溃疡的患儿可以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开喉剑喷雾剂喷口腔;④健康教育: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保证患儿日常生活的干净、整洁,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1.3评价标准 ①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②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2]:满分为5分,大于4分为非常满意,在2~4分为满意,小于2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若两组之间数据资料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9%)明显少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非常满意24例,满意18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满意19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肠道病毒71型(EV 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3]。该种疾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等传播,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一些患儿可能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综合判断之后,运用有关的医学知识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预见性护理评估,能够全面、有效应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病情观察、消毒隔离护理、高热护理、皮肤护理,能够预防各种潜在的护理风险;通过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为患儿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序、优质、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能够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研究,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利群.预见性护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0):144-145.
[2]莫春燕.预见性护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23):134-135.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饮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4-02
手足口病(HFMD),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1]。该病属传染病,多发于春秋季节5岁以下幼儿。该病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及时进行就诊,极容易发展为危重手足口病,给患儿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现选取笔者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参与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考察小儿手足口病的最佳护理策略,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男童62例,女童38例。年龄在4个月到6岁之间,平均年龄26岁。就诊时,患儿均出现持续高热,手足掌、口以及附近皮肤组织均出现小点疱疹,且出现疼痛;且全身疲乏、烦躁不安。大部分患儿出现或已经历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的消化道症状。本组患儿均采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以及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案。
12选择及排除标准患儿诊断依据国家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2];就诊前患儿未使用任何药物。排除重症、严重器质性以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儿。
13方法
131护理措施
1311隔离消毒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3]。因此确诊后护理人员应当立即对患儿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患儿尽量采取入院治疗,护理人员应当为患儿提供一个隔离的环境,经常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通风换气,任何物品不得随意带出或带入病房。
1312密切监测病情手足口病是一类较为严重的传染病,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对患儿的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发育均有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展,巡视间隔不超过30min。由于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不足,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通过体温、动作、皮肤颜色、呼吸等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患儿出现了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倾向时,应当及时报告医生。患病过程中,患儿由于疼痛的原因,会出现抓挠手足皮肤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必要时适当限制患儿活动。当患儿出现烦躁啼哭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安抚患儿,尽量使之平静。
1313口腔护理口腔是手足口病的“重灾区”,同时口腔的开放性也容易造成病毒进入呼吸到或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儿的口腔护理。使用04%高锰酸钾溶液涂抹口腔皮疹,涂抹后保持30min再进食[4]。
1314饮食护理患儿由于疾病的影响,全身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饮食上应当注意适当增强营养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多食用蔬果、多喝水;注意食物应当柔软易消化,温度温凉。对于高热患儿可采取物理降温。对于病情复杂,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采取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营养与水分。
132预防措施
132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任何一项疾病预防与保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首先应当增强家长的疾病知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幼儿园等机构加强幼儿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家长认识。
1322加强检疫作为流行病,加强免疫检查能够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以社区、幼儿园为单位,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检,当发现幼儿出现四肢及口部疱疹,并伴有发热症状时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就医,防止出现传染。
1323环境消毒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疾病的抵抗力不如成年人。保证幼儿的健康就为幼儿营造一个洁净的环境,在家庭、幼儿园内定期做好日常用品的清洁消毒,对于幼儿床上用品经常置于太阳光下暴晒,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1324加强幼儿个人卫生家长及幼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幼儿勤洗手脸、勤洗澡、勤换衣,保证床单干净;不给幼儿食用不新鲜、生冷食物;对于儿童使用的餐具应当充分消毒。对儿童加强卫生教育,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做好监督工作。同时家长在接触幼儿以及幼儿使用物品后也应当进行认真清洁。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加强幼儿营养,并要求儿童适当开展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当病毒流行季节,减少幼儿外出,回家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
2讨论
经过上述护理工作后,所有患儿最终均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是对患儿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患儿除出现手足口及附近组织的疱疹、发热等典型症状外,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还会出现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全身性症状;严重时出现脑水肿、心肌炎、惊厥等,不仅给患儿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一旦发现儿童出现手足口典型疱疹时应当立即就医,切不可拖延或是自行进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加强预防,并对手足口患儿及时进行隔离消毒,口腔饮食护理等配合治疗,能够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使患儿尽早痊愈,并减少疾病对于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夏莲,黄丽娇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皮肤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11(17):44-45
[2]丘秀华,陈艳清,肖灼珍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02(14):244-245
【关键词】 龋齿;牙,乳;口腔卫生;刷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0.1 R 7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29-02
Oral Health and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nHenan Province/HE Jian,YANG Bian-sheng,ZHONG Ya, et al. Henan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Zhengzhou(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5-year-old children's oral health status and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ldren oral health care. Methods By using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782 5-year-old children both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ongyuan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Zhanhe district of Pingdingshan city, Xiangcheng city, Ruzhou city, Puyang county, Tanghe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ere surveyed about carious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n Henan was 59.1%,DMFT was 2.60,the filled percent of caries was 3.3%,the brushing rate was 30.3%(brushed their teeth more than once a day), the use rate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as 22.3%, the dentist visiting rate was 43.4%, theregular oral examination rate was 5.3% and anti-caries measures receiving rate was 2.6%.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both caries treatment and oral hygiene habits forming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s somewhat low in Henan provinc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bout oral prevention and health knowledge toward parents of children.
【Key words】 Dental caries;Tooth,deciduous;Oral hygiene;Toothbrushing;Child
为了解河南省城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以及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为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和合理配置口腔医疗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河南省城乡人群口腔疾病患病状况及口腔健康行为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研究。现将其中5岁年龄组的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由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区(县)级单位以及街道(乡镇)级单位[1]。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流调组从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行政村),然后从被抽中的居委会(行政村)所有适龄人群中随机抽取各年龄组的被调查个体。在郑州市中原区、平顶山市湛河区、项城市、汝州市、濮阳县、唐河县抽取城乡5岁年龄组儿童共782名,其中城市396人,农村386人;男童393名,女童389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检查(只检查冠龋)、口腔问卷调查(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就医行为等)。由参加统一培训的人员使用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组提供的探针、平面口镜、灯光及便携式牙椅检查儿童的牙列状况。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5岁儿童中按城乡男女随机抽取55%的儿童家长429人,用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组提供的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其中65.0%为儿童的母亲,30.3%为父亲,4.6%为祖父母或其他亲属。
1.2.2 质量控制 进行口腔检查的人员共 3名,另设1名技术负责人(每天对3名检查员的检查结果进行抽查、现场调查资料的收集及核对);4人均具备口腔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口腔内科临床工作3 a以上。调查工作开始前,4名口腔检查员和2名口腔问卷调查员,均通过全国集中培训,获得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口腔检查资格证书和口腔问卷调查资格证书。在调查过程中,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专家进行2次质量检查,每个口腔检查人员的Kappa值均在0.8以上。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由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组统一录入。根据抽样方案,将省辖市的区定为城市地区,县的乡镇定为农村地区。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2.1 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 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59.1%,男(61.1%)、女(57.1%)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3,P
2.2 口腔保健行为
2.2.1 口腔卫生行为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岁儿童中,有44.3%(190/429)的儿童刷牙,城、乡差异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P
在429名儿童家长中,有31.5%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其中城市儿童家长为52.7%,农村仅为9.9%。为孩子购买使用的牙膏品牌中,含氟牙膏占22.3%,城市儿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为30.8%,高于农村儿童的12.8%。
2.2.2 儿童牙齿疾病就医行为 在调查前的1 a内,有28.4%(122/429)的5岁儿童牙齿出现过疼痛或不适症状,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仅占43.4%(53/122),其中城市儿童就诊率为65.5%(38/58),农村儿童为23.4%(15/64),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3 ,P0.0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占5.3%,接受预防性防龋措施的占2.6%;农村5岁儿童到医疗机构看牙的原因均为急、慢性牙痛,占100%。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和乳牙龋均分别为59.1%和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1%和3.5[2],但是与2002年河南省第2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57.2%和2.3)相比有上升趋势,而同期调查的其他年龄组恒牙龋患率和龋均与河南省第2次口腔流调的结果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乳牙的保健和防治没有得到与恒牙一样的重视,针对乳牙采取的预防项目和措施较少和较难实施[3]。幼儿半岁左右第1颗乳牙萌出后,家长就应该开始帮助孩子刷牙,这不仅对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使儿童从小养成刷牙习惯[2]。家长对口腔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对孩子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儿童获得口腔医疗保健的多少和口腔健康状况。此次接受调查的儿童家长中只有31.5%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仅为22.3%;3岁前开始刷牙和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以及接受预防性防龋措施等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率和儿童牙病的及时就诊率都非常低,而且农村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状况更差;这也是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比较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全球2000年口腔健康目标之一是5~6岁儿童的患龋率低于50%[4],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目标规定2010年6岁以下儿童家庭口腔护理率农村应达到50%,城市应达到80%[5]。此次调查显示,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患及口腔卫生保健状况与这些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农村的差距更大。因此,广泛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应加大对社会宣传和家长的教育力度;可采取家长课堂等形式,强化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其对儿童家庭口腔护理的意识。同时,应重视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对预防儿童口腔疾病,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开展局部用氟等预防措施[6],以降低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提高他们的口腔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
[2] 齐小秋,主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3] 林焕彩,卢展民,杨军英,主编.口腔流行病学.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13.
[4] 董宏伟,石四箴.上海市某幼儿园1995-2005年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 120.
[5] 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2004:2.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94-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P)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播,多在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学龄前儿童好发,尤以1-2岁婴幼儿为主,成人发病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溃疡,病程约1周。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重者可致死亡[1]。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对症和预防控制并发症。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56例,经科学合理的治疗用药以及精心细致的观察护理,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皮肤感染,无严重并发症,无后遗症。临床疗效满意效果。现就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256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临床诊断标准。男139例,女117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5±1.5岁;城区44例,郊区71例,农村112例,外地29例。
1.2 临床表现 ①皮疹:为手足、口腔、臀部出现丘疱疹,同一患儿皮疹未必全部出现。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少数蔓延至膝部,口腔黏膜疱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臀部皮疹多发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肤;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有32例因口腔疱疹破溃形成溃疡而疼痛明显,流涎不止,阵发哭闹,拒绝进食,夜不能寐,持续2-3天。②发热:几乎所有患儿均有发热,都于病程1-2天出现,一般在37.5℃-38.6℃,有198例于病程2天后出现,有136例体温≥39℃,其中62例≥40℃。③呼吸道症状:221例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其中35例X线提示合并支气管肺炎。④胃肠道症状:本组有184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⑤严重并发症症状:手足口病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时可出现呼吸急促、紫绀、心律失常、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抽搐、嗜睡、昏迷等,本组仅有33例发热时出现心动过速,体温下降后心率恢复正常。⑥88例发病前有密切接触史,168例发病前无明确诱因。
1.3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多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正常或偏高,共202例,有54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偏高。②酶谱: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214例,偏高42例。
1.4 治疗方法 予利巴韦林、炎琥宁、热毒宁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予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退热、止吐、止咳、助消化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多数患儿经治1-2天疱疹开始消退,2-3天体温下降至正常,食欲逐渐恢复,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皮肤感染,无严重并发症,无后遗症。住院时间:5-12天,平均7±1.5天。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数预后良好,可自然痊愈,但5岁以下儿童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手足口病我国各地不断有爆发流行,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逐年增多,导致多例死亡,引起社会公众恐慌。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加强科学合理治疗和精心细致的观察护理,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对解除患儿病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患儿痊愈至关重要。护理措施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隔离消毒 我院专设手足口病门诊及病区,收治手足口病患儿,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紫外线定时消毒,一天两次,每次一小时。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以及呕吐物、粪便等排泄物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处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清洗消毒双手。
3.2 心理护理 由于疱疹、溃疡的疼痛刺激,加之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患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焦躁或者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应爱护体贴患儿,根据性格特点和心理行为表现,做好心理护理,与患儿接触交往时,要态度和蔼,举止轻柔,取得患儿信任,消除其紧张和陌生感。治疗时,应采取鼓励表扬法,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哭闹。对于较大的患儿,应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
3.3 健康教育 积极宣传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治疗护理手段等防病治病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婴幼儿卫生保健,重点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等。最关键的是15字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3]。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场所,告知家长在流行期间及患病2周内不要送患儿到幼儿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和传播的机会[4]。
3.4 饮食护理 患儿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以温凉、细软、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少量多餐。禁食冰冷、咸辣、坚硬的刺激性食物。每次进食前后应先饮用少量温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应积极补液,及时纠正水电酸碱紊乱。
3.5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要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足部有疱疹时应穿软底鞋,避免疱疹破溃引发感染。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可局部涂擦碘伏。
3.6 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给予西瓜霜、锡类散等局部涂抹或喷涂,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3.7 发热护理 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开水,如体温超过39℃,可给予热毛巾擦身、冰袋等物理降温,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剂。
3.8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心率,注意有无皮肤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应考虑并发支气管肺炎可能,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增高应考虑心肌炎可能[5],重点留意患儿有无呼吸急促、紫绀、心律失常、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抽搐、嗜睡、昏迷等症状,警惕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综上所述,完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细致观察,是缓解手足口患儿病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生命健康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2]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年版.
[3] 朱亚君.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J].当代护士,2008,10:39.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40-02
当前人们的事物结构相比于过去明显趋于精细化,逐渐追求营养,然而大部分人对饮食的种类和规律不甚明白,尤其是年轻夫妇,造成当前儿童患龋齿的病例不断攀升,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龋齿俗称为“虫牙”,属于口腔科,儿童尤其会患上这种疾病。根据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显示,学龄前(6岁前)儿童的发病率高达65.8%。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政策生活的疾病,是医学界应当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之一[1]。现将综合研究2012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学龄前(1~6岁)龋病患儿,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平均年龄4.5岁,共检查出龋齿240颗,人均1.33颗。依据《牙体髓病》龋病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本研究将调查研究对象按固定指标抽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分别进行临床护理治疗观察。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在(4.25±1.06)岁,患龋齿人均1.28颗;观察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在(4.15±1.06)岁,患龋齿人均1.38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患龋齿数在统计学层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对两组分别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进行护理,对照组则直接进行临床治疗。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临床治疗程序进行龋病治疗;观察组:在进行临床治疗前进行医疗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等干预措施[2]。护理措施具体有:(1)心理教育:由护士或者相关人员对儿童进行龋齿知识普及,并且进行教育,宣传口腔的相关保健知识;(2)在治疗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3)培养儿童科学合理的口腔保护习惯。派专人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记录,严格登记临床操作时间和临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治疗周期以及临床操作时间,统计值以对照组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在卫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及食品营养搭配等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甚发达,而且年轻夫妇在幼儿饮食方面也缺乏经验,造成学龄前的儿童普遍患龋齿病,在这次临床操作之前,笔者还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在300多名学龄前的儿童中就有105名患有龋齿病。患病率超过30%,相当之高。这一方面是儿童易于患龋齿病,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对龋齿认识不足,促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例如睡前吃糖、吃垃圾食品等等[4],这也说明有关卫生防治部门对此认识不足,防治措施有限。龋齿病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正常身体发育。
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提升龋齿治疗效果非常迫切,虽然当前的治疗手段完全可以满足龋齿患儿的正常治疗,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龋齿的质量效果仍稍显不足。
为促进龋齿治疗效果的提升,根据前面临床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在治疗前应当教育儿童配合医生治疗,这是护理前的医疗教育。这方面需要家长和医院工作人员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防止龋齿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诱使儿童配合医生治疗,例如吃完去游乐场玩。
进行口腔护理教育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治疗前需要家长制止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纠正儿童睡前吃含糖甜食以及饮料的习惯,同时增加一些硬质食品以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家长还需要市场督促儿童清理口腔,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难度。
在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这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状况来做的护理。由于儿童还未上学,还未受到过多的朋辈压力来制约自身的饮食习惯和配合治疗。并且其知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差。根据这一特点,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前要加强同他们的沟通交流,改善医患关系。通过沟通能够消除儿童治疗紧张情绪,发挥治疗效果。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针对安静型的儿童,只需讲解在治疗时不会痛就能使他们配合治疗[5];(2)针对娇气型的儿童,可以用故事来激励他们,诱导他们接受治疗;(3)针对多动型的儿童,有必要讲明利害关系,把治疗不成功的后果及案例予以说明;(4)针对执拗型的患儿,则更需要贴心的讲解,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增强其顺从和合作倾向,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
医护人员还需要在门诊室适当布置一些儿童易于接受的环境因素和活动空间,例如放置花草、播放音乐或者提供一些儿童读物。这些环境的布置能够增强医护人员同患儿的沟通效果,从而诱使儿童配合治疗[6]。
长期患龋病的儿童容易产生厌食情绪,并且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营养的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到不好的作用,严重的导致面部发育,所以有必要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龋病重点防治。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儿童的龋病治疗求缺乏相关的辅助护理,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一般都是畏惧医院的医生,害怕打针吃药,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导致治疗的效果无法发挥。所以又要针对儿童的实际治疗情况在治疗前进行相关护理,从而取得优质的治疗效果[7]。
本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病的年龄段多在于四岁半,这个时候他们大都能够自主饮食和购买零食,从而导致龋齿病例多发,并且各年龄组之间还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在治疗强加强对地护理,能够对之后的临床治疗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在观察组中,治疗配合的患儿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龋齿的彻底治疗,复发率低于10%,而没有进行护理的复发率高于20%,对比参照明显。可见,护理不仅对治疗过程有效,而且在预防龋齿复发更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新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1,17(2):115-116.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
[3] 黄新华.儿童龋病病因分析及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914-1915.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5]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6] 黄新华.儿童龋病病因分析及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914-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