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七年制神经科临床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七年制的神经病学的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进行教学。因课堂教学时间紧,教师只能匆忙讲完大纲内容,很少有机会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学生则忙于作笔记,来不及主动思考,对课堂内容难以充分理解,也很难发现或提出问题。临床见习时,由于某些病例少,而学生人数多,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期末的考试复习,学生以教科书和课堂笔记为蓝本,通过强化记忆,考试多可顺利过关。考试结果分析却表明病例分析题得分较少,学生也普遍反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而且,考试一结束,强化记忆的理论知识很快遗忘,严重影响了神经科教学质量。另外,学生往往会把教科书当作绝对权威,没有树立要经常更新自己神经病学临床知识的观念。然而神经科学总在飞速发展且实践性很强,学生毕业工作不久就会发现许多新疗法、新理论是教科书未曾讲到的,而且,教科书上所讲的许多知识若干年后也会过时。
总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首先面临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在临床教学和实习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高级人才的培养规格,这是近几年来医学教育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医疗法规与操作技能训练的矛盾的问题。医师法规定没有医师执业证书,就不允许参加临床医疗活动,这样实质上临床实习中医学生的各种实习活动实际上处于一种不合法的尴尬境地,医学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医生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校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新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最近两年才开始进入专科的临床实习,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刻苦,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英语水平较高,能较好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但是临床经验少,临床实践时间不长,在临床教学资源和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专科医生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教学课题。
2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神经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他有其独特之处,解剖结构复杂,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
神经科疾病国际分类ICD210中的病种多达1000余种,病情千变万化,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神经病学是一门初学和入门均较难的科目,如何引导本科生更快且更理解和掌握神经病知识,要靠老师想办法去提高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神经病学的学习中来。
21世纪是脑的世纪,神经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证据源源不断地涌现,临床实践活动日新月异,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才能节省时间,迅速寻找到与自己学习和工作中所遇见的问题。比如通过循证医学证实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并不能提高对脑中风的二级预防的作用,反而会使得出血的机会增多,对指导临床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是前期理论教学和见习教学的落脚点,也是医学院校教学活动的终点,我们除课堂上理论学时授课时讲解的神经科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外,在见习、实习期间让每个学生参加我们的临床病例讨论和疑难病例分析,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合格的医学生。
3引入循证医学观念进行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的对策
在多年神经病学的临床带教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一方面医学生缺乏基本的循证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对循证医学又有较强的兴趣。具体到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中,我们应从加强对从事神经病学教学的临床医师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培训、临床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改进等几个方面入手,尝试通过这些途径尽快将以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学习,不断探索能力的终生教育为目标的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中。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征医学的方法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首先老师与同学一起诊察患者,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诊治意见,询问学生诊断的依据和治疗的合理性在哪里(提出问题);讲解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中文CNKI检索系统、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的利用(让学生熟悉、掌握网络医学技术),讲解如何对被查阅的文献作批评性评价,指导学生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临床情景中去,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文献、课本和咨询其它教师(查寻证据);有没有其它类似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分级评价证据),比较各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等(筛选证据);综合分析提出问题的答案,并在以后临床遇见的类似问题中能进行分析和应用(应用证据)。
循证医学要求对每一个临床病人的治疗都要针对病人的情况提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佳证据,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循证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医学实践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教师和高年医师的个人临床经验,而且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获取世界范围内最新的资料、信息和科学研究成果。
在我国现阶段,循证医学是促进医学期刊发展的关键,在医学稿件编辑及审核过程中有效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也可以使医学期刊的内容满足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加快我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循证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医学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医学期刊编辑应该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水平,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医学快速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1医学期刊编辑具备循证医学素养的必要性
在医学信息传递及医学科研发展中医学期刊编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专业知识及素质是提高医学期刊质量及水平的关键。保证医学期刊质量的关键就是内容具有科学性,循证医学在其中具有主角地位,并且起着主导作用,对期刊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医学期刊编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加强对编辑培养循证医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医学稿件进行评价与审核,有效的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
医学编辑在实践编辑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对循证医学知识全面掌握,其中主要包含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方法,Cochrane协作网检索方法及途径,循证医学评价的方法及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等,医学编辑应该充分的掌握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的知识等与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有效的提高编辑能力及审核能力。医学编辑可以通过培训或者参加循证医学专业学术会议,增强学习循证医学的机会,有效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状态,并且,在工作中可以积极的向经验丰富的编辑请教遇到的困难。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曾经组织“循证医学与医学杂志编辑高级研修班”,并且聘请了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专家授课,主要作用就是有效的提高医学编辑的能力及水平,为医学期刊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2医学编辑如何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发挥作用
2.1加强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循证思维方式是现阶段医学方面主要的科学思维模式,其主要关注的是其全面性及知识的系统性,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进行创新,同时,解决问题的经验又成为新的依据,促进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循证思维可以有效的解决医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循证医学原理成为现阶段医学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并且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进行临床实践中分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通过五个步骤进行:(1)提出一个或者数个没有解决但是具有解决可能性的问题;(2)查找证据;(3)评价证据;(4)应用证据;(5)后期效用评价。应该遵循三个原则:(1)决策依据为目前最佳证据;(2)技术保证为医生的专业知识;(3)主要目标是医疗需求及患者利益。现阶段医学期刊可以为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只有有效的掌握这5个步骤和3条原则,才能避免编辑出现不足及错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
2.2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知识,提高对稿件学术质量的鉴审能力
现代化编辑概念对医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具有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博结合的、独特的知识体系,医学期刊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到统计分析及科研设计上,专门研究临床方式就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主要为临床研究提供全过程的科学方法,还能有效的提高对临床研究的评价水平;因此,医学编辑应该全面掌握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在审阅稿件过程中应该对稿件中存在的学术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析。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所有医学研究都应该遵守随机、对照、盲法、可重复的原则。不仅临床科研设计需要遵守这四个原则,而且这四个原则也是医学编辑审核稿件学术质量及科学性的主要准则。医学编辑还应该全面的掌握统计学知识,统计学是根据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原理,主要分析医学相关数据收集、表达及分析的学科,只有充分掌握统计学,才能有效的判断医学报告是否按照科研设计进行,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及时性,保证医学资料分组合理,避免出现缺陷,是否合理使用统计学方法,严重影响结果表达及解释的科学性。因此,现阶段,医学编辑应该充分的掌握统计学原理及临床流行病学,有效的提高医学稿件的质量,有效的促进循证医学的健康发展。
2.3改革编审策略,提高期刊质量
2.3.1根据循证医学的实际情况重新遴选审稿人员
避免因为备选人员的年龄、资历及学术地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科学态度、学术造诣及对知识发展的全面掌握为主要依据,遴选审稿人应该不被相关地位束缚,并且可以有效地吸取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最为撰稿人和审稿人。
2.3.2优先发表科研论证确切、设计严谨的稿件
医学编辑在发稿过程中,应该按照做出贡献的大小安排,可以提前安排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报告以及荟萃分析报告。
2.3.3缩短发表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有条件的作者应该提供电子文档;(2)收到稿件后应该及时进行初审;(3)保证复审工作人员的时间符合标准,并且严格限制审核时间;(4)保证退修意见细致具体,并且规定退修时间;(5)充分的利用网络功能及计算机技术,提高排稿工作效率;(6)减少稿件积压,扩大版面容量。
3结语
目前,只有不断加强医学编辑对循证医学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的运用,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及水平,才能有效的保证期刊的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医学编辑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齐,宋哲.循证医学与临床路[J].中医杂志,2010,S1:6~7.
[2]顾骏,徐世妍.信息素养在医学创新及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2:65~67.
[3]王秀艳.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160~161.
循证医学源于传统医学,最早的记载是我国乾隆年间,“考证”古医书的做法就是祖先对循证医学的实践。200多年后,循证医学正式问世。1992年,加拿大Guyatt博士正式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1993年英国牛津大学正式成立了国际Cochrane(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的名字)协作网,开始收集全世界范围内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证据。循证医学从20世纪90年代得以如此迅速地发展,应感谢人类已进入了计算机的网络时代,现在全世界已发展到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13个Cochrane 中心,实施开展循证医学的研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它对医学的贡献已崭露头角,它推动医学发展的作用已令人关注。
判别疗效的“金标准”
数十年前,欧美曾盛行过伤寒放血疗法,我国也流行过鸡血疗法和卤碱疗法,如今,一些虚假夸大的药品广告,声称“该药已经过某医院临床试用,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总有效率达95%以上”等。上述疗法和宣传,都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它们缺乏客观的依据,如足够的试验人数、遵从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等。而循证医学提出临床试验结果必须依据大样本人群(一般在千人以上),必须遵从随机原则,对患者和医生实行双盲法,力求减少主观、人为因素。因此可以说,循证医学规范了临床试验研究,是判别疗效真假的金标准。
医学检查的“金算盘”
当今,各种临床检验及影象学的诊断方法,如CT、磁共振成象、B超、X线摄片等,种类越来越多,即使同样都是血常规检验,其指标和内容也已今非昔比,增加了许多项目。医学新技术的发展,给医生诊治疾病带来了帮助,然而,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情境:患者上医院看病,有的医生还没了解清楚患者的病史及症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大笔一挥开出一大堆检查化验单,也不管其诊断价值如何,人人必须“走过场”。不论病情如何,患者每次都要检查全部血液化验项目,委实劳民伤财。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应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有判断地采集和运用最佳证据,为患者提供优良的诊治服务。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分析仪应设计有任选方式,若临床医生认为仅需要三种白细胞分类结果,血液分析仪就不必启动五类试剂。同样,若X线摄片可以诊断,就不必做CT或磁共振成象检查。这样既不浪费检查资源又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和医生的负担。
医治方法的“金点子”
许多年前,医生采用手术治疗乳腺癌,为了防止术后肿瘤复发,给患者施行乳腺癌根治术,企图将肿瘤细胞“斩尽杀绝”,手术范围宁大勿小,即使“错杀”了大量正常细胞也在所不惜。这样常常导致患者的器官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后来大量的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示:早期乳腺癌采用乳腺局部切除加放疗或化疗,患者的疗效与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一样。这一结果说明,以前的乳腺癌根治术使患者白白失去了大量正常组织,而从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发展到现在的改良根治术,正是循证医学发挥了强有力的实践指导作用。如今,医生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患者的外观和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见,循证医学以患者为中心,它既重视医生的临床经验,又强调对患者产生最好的临床效果,尽可能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
预防疾病的“金指南”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确定湘南学院2012-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3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循证医学了解程度、学习目的、循证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应用循证医学的主要障碍等5个方面内容。问卷调查表采用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15份,回收315份,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男生164人(52.1%),女生151人(47.9%)。2012级103人(32.7%),2013级110人(34.9%),2014级102人(32.4%)。
2.2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学习目的
被调查的315名学生中,12级学生因为必修循证医学这门课程,对EBM知识及相关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83名(80.6%)学习过相关知识;13级中56名(50.9%)接触过循证医学知识;14级中仅有36名(11.4%)主动学习过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关于学习循证医学目的设计五个选项:指导临床实践,指导科研、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不知道。数据结果显示: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指导科研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所认同并接受。
2.3学习循证医学知识的途径
2014级医学生主要通过期刊、杂志、上网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3级医学生主要通过学术讲座、期刊、杂志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2级医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和学术讲座来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同年级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途径不同。调查中了解到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生于大三期间必修循证医学课程,所以2013-2014级学生还未系统学习过该门课程,只是依靠期刊、杂志、网络和学术讲座等途径获取零星知识。
2.4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障碍
开展EBM实践教学的主要障碍有:对循证医学缺乏认识、检索和评价证据能力不够、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及查到有效证据难以应用于临床实际问题,同时外文文献阅读困难也不容忽视。
3.讨论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循证医学;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感染控制;产科
产科监护室(M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也是重点的医院感染的监控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遵循证据进行医学决策制定的方法学,即以证据为基础来制定工作规范及诊疗流程。2010年以来,我院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应用循证医学的证据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流程[2],使医院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2012年1月开始,我们在MICU应用循证医学来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12月,共收治重症孕产妇401例。2012年1月,我们将循证医学的方法用于MICU的管理,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重症孕产妇48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疾病种类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之后收治的患者,即2012年全年收治的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循证医学以前,即2011年全年收治的4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普通ICU管理方法管理,不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管理过程中无特殊要求。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管理。具体方法参见文献[2]。通过1年的实施,比较应用循证医学前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卫生学监测(手、空气、呼吸机管道、雾化管道、氧气湿化瓶及深静脉置管)合格率及职业暴露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见表1。
3 讨 论
3.1 循证医学的概念由加拿大戴维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3],是运用证据来制定决策的方法。流程是现代管理模式中最常用的管理模式。循证医学与流程管理相结合,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建立流程,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的建立,要立足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流程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降低,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产科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流程是有效的。
3.2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灾区,因监护室内患者病情重、抵抗力低下、管路多、有创操作多、置管时间长,医院感染很难避免。因此加强监护室管理,有效阻断医院感染的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洗手、空气消毒、管道消毒与应用、有创诊疗操作等操作流程,在诊疗中强制性执行,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效提高监护室软、硬件水平。监护室内多次进行细菌培养,合格率显著增加,较应用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3.3 专门制定了预防职业暴露及职业暴露后规范处置流程 对具有潜在危险的操作制定了规范,建立了安全操作流程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降低了医务人员受职业伤害的可能,减少感染时间的发生。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的职业暴露处置,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直接保障。本研究显示,应用循证医学制定的流程后,职业暴露发生数及规范处置数均有显著差异性。
循证医学对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建立产科监护室感染控制流程,使感染控制工作做到有事可做、有规可查,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医院感染控制的合格率,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了职业暴露后的处置率,能够显著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先龙,李宁.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38.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脑梗死 卒中单元 溶栓疗法 阿司匹林
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病又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引入meta-分析方法后,对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新的合成分析,使得循证医学(EBM)进入脑血管病的临床实践。
1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是指医学工作者在进行试验或做出临床决策时,都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所有决定都需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1]。因此,寻找、评价和正确使用证据构成了循证医学的三大基本要素。循证医学把目前的文献进行了证据强度分级,共分为Ⅴ级。证据的级别越低,使用的价值越大;级别越高,使用的价值越小。
2 循证医学在急性脑梗死防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2.1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卒中病房)是指改善住院卒中患者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证据强度等级为Ⅰ级。已有20多个RCT 3864例患者研究证实卒中单元可提高其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和减少住院日,1年随访发现相对危险度(RR)减少10%,没有有害作用的报道。
2.2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惟一治疗方法,证据强度等级为Ⅰ级。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3种: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相关研究表明用rt-PA治疗的患者比应用安慰剂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为最有效的减少病残率和达到治愈水平的疗法。国内“九五”攻关课题国产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027例,结果显示,6小时以内的患者应用UK 100~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相对安全。
2.3 降纤治疗 蛇毒制剂——降纤酶,可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t-PA的释放并增强其作用,增强纤维蛋白溶酶原及活化纤维蛋白溶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改善脑血流,减轻脑水肿。主要有东菱克栓酶、降纤酶等,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我国第一个降纤酶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也显示降纤酶是降解血浆FIB安全有效的药物,但未显示出优于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药物的临床疗效。
2.4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腺苷受体拮抗剂等。两个较大的RCT提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是惟一经过证实的抗血小板制剂,一旦脑梗死诊断明确,若不能进行rt-PA或肝素治疗,应尽快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发生48小时内)阿司匹林治疗。 2.5 抗凝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抗凝治疗临床不推荐使用,但对心房纤颤患者常考虑抗凝治疗,且需影像检查除外脑出血,并常常仅在14天后使用(Ⅰ级证据)。在“金标准”证据证实为大血管狭窄时,也可考虑抗凝治疗。
2.6 神经保护剂治疗 神经保护剂包括谷氨酸拮抗剂等,其主要作用是缓和减轻自发性或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目前神经保护剂均处于实验阶段。
3 正确理解循证医学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地位
3.1 循证医学的局限性和证据的特定性 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师在诊断病人时应以科学研究得出的证据为指导原则,而证据是从RCT中获得的。每一项证据均在特定条件下获得,如溶栓治疗被推荐是急性脑梗死最好的治疗手段,但其特定条件是时间窗。作为脑保护剂的钙通道阻滞剂,循证医学没有证据推荐应用,但临床实践显示除了分水岭梗死不宜应用外,其他亚型脑梗死,只要正确合理应用,还是观察到一定的临床疗效。所以认为循证医学虽是决策的主线,但决非唯一的决策依据。
3.2 脑梗死病理机制的异质性 脑梗死的病理机制是多样的,自由基产生、钙超载、线立体损伤、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均参与其病理过程。病因上也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分水岭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其他原因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从责任血管分布上可分为全前循环脑梗死、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循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所以,当我们在运用循证医学中证据决策诊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个体患者的特异性,将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4 总结
循证医学理论已逐步普及,脑血管病循证防治已在我国逐步形成,尤其在急性脑梗死的防治上应用更广。临床医师需正确理解循证医学的本意,系统地搜寻、评价最新研究成果的医学方法,同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综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此作为真正合乎国情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循证医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循证的思考。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备课、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不能只复述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最佳、最新的临床证据相协调。口腔医学院每个学科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会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检索医学科技文献,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并搜集临床证据,力图科学判断、评价、引用这些信息,做到授课时能够客观及时地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去。
二、循证医学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临床的生产实习是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合格毕业,迈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过渡学习期,是决定其在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医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能力,实现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推动口腔医学向前发展的目的。口腔医院在学生实习转科过程中,鼓励其循证医学原理,在临床医疗实践和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证据融入到判断中。对于临床上的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取最新的证据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循证医学的科研活动
在教改过程中,口腔医学院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开设循证医学的专门教学工作,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讲座,培养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组织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经验对临床操作的合理性进行效果评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讨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上世纪后半叶在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强调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临床以病人为主的临床研究。通过可靠的临床证据,同时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意愿,三者结合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讲的最佳医学证据,首先是指综合若干随机对照试验做出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如果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那可以采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就真实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统评价的偏倚(bias)相对较小。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循证医学模式的兴起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也带来了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EBME)应运而生。循证医学教育提倡的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关指导、学习、研究、启发、实践。对循证医学的实践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指标。当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作为代表当前医学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向,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生面对临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准确地应用可获取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特长和长期实践经验,综合患者的价值观和自身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具体、合理的治疗方案。口腔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操作相对独立的学科。患者在口腔医院就诊时,经常只需单一医生,首诊即能完成全部治疗且很少涉及转诊、会诊。由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缺乏,口腔医生对于病人推荐的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因此口腔医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口腔医学的临床证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受科技条件的限制,当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证据,可能多年后证明并非正确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教科书、重课堂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虽然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口腔医院的诊疗椅位有限,以及当前的医疗环境限制,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实际操作的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在较少的实习机会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就要改变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缓解实习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循证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让口腔医学生能在毕业之后的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实现终身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泸州医学院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教改办指导下开展的大学生循证医学科研活动,对以研促学、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口腔医学专科知识,而是要成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循证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模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口腔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设备、技术及新治疗方法不断被引入和投入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施展平台,但这些新技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预后指标等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相关病种和新技术可查询到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较少,许多临床有效的疗法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依据。目前证据的缺乏一方面影响了循证医学的具体实施,但也给基层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学时间有限,尚无法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教学,只能在专业课和医学统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
四、结语
【关键词】循证医学 病理学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高函[2009]19号-152)。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实行规范性、阶段式教育,实行基础、临床、实习三阶段式,我们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鄄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最可靠的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1]。可以说病理学肩挑两担,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尤其是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类似于临床课程的实习过程。因此,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vidence?鄄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L Sackett教授于1922年正式提出的[2]。它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医学观察、评价方法和临床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评价和实践所得结论尚缺乏严格的科学证明。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医学教育不完善的一面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
3.病理学专业教育现状
病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医疗环境对病理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存在“重能力轻医德、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及教学体系设置中的缺陷,使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病理医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病理学专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病理医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西方国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专业技术不断更新,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病理学发展的需要,这使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过时。所以,如何使一个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实现向“以教材与参考资料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并重,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现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4.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病理学教育
学生进入医学高等院校以后,虽然接触了大学的课程,但是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没有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过来,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在病理学这个“桥梁”学科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当然,如果能够使学生成功转型为临床型的循证思维,对今后临床课程乃至一生的临床实践都是受益匪浅的。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地接受循证思维并改造自己。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医学,然而没有任何的临床专业知识,可能看过病例后无法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病理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循证医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对很多临床病理科和理论教学分开的院校来讲,实在是很难克服。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医学这一特殊领域培养实践型实用人才。循证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是病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对病理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促使病理学重新审视自身的科学证据基础。随着对“循证”观念的普遍认同,循证病理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其实施对提高病理诊断和科研水平、增强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性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2]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 1992, 268(17); 2420-2425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妇产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基于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通过分析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如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采用最新最佳的方法制定出最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措施。①②③④⑤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更是一种新式高效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笔者依据目前国内外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特点,着重探讨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及意义。
1 妇产科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的妇产科教学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根据疾病的特点系统地加以讲授,每个疾病依照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顺序依次进行习惯性的灌输,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实践为辅进行教学,主要突出教师、课堂及教材3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强调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应用,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妇产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单纯记忆其所有的诊断指标、治疗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妇产科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联系紧密,学科间交叉甚多,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内容。此外,从一名临床医师的角度而言,临床思维和判断的实际能力要比单纯的信息记忆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虽强,但主动创新的学习能力匮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进入临床后实际操作能力偏低,欠缺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不能适应当今的医疗环境。
2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思想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教育作为目前一种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师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患者的选择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医学教育。⑥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主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临床分析思维,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善于与他人协作,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妇产科教学中的使用,其优势见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妇产科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有时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中引入临床实际案例,把学习置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对病例分析,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现实案例,单凭教科书上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答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教科书的强记硬背进行灌输的知识获取方式。(3)有利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妇产科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需要医师更细致操作和更体贴的关怀。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在治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理解和爱心,促进医患的沟通,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⑦(4)有利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发展。将循证医学引入妇产科教学中,不但改进了目前的教育理念,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充分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其次,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理念,熟练地掌握英语阅读、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文献查阅的能力,能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不断地修正、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下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妇产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是促进师生共赢的教育模式。
3 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措施
3.1 改变教师队伍的传统教育观念,强化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学习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了解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会被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理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时俱进更新基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
3.2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选用典型的病例设立情境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结合患者的个人愿望和价值,在课后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从中选用最佳最新的治疗方式。如选取一典型的宫颈癌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如何正确判断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根据现有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是否需保留卵巢功能、有否合并妊娠、盆腔炎症、癌症的类型及病人的经济水平等,选取最为适合的治疗方式。由于学生知识面有限,在处理具体病例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疑问,问题的解决就是循证医学获取证据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通过介绍相关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让学生获取所需的循证医学证据。由于网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价值不一,教师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可靠性,选择最佳的参考文献,从而有效快速的获取所需知识,了解相关疾病最新的研究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扩展知识面。通过一系列证据的获取,教师组织学生模拟病区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应用科学的、准确的评价方法,对论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及临床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论据,指导临床实践。
3.3 在临床实践中延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是医学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在临床实习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名学生,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住院医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首先,由每组主治医师根据目前管床病人中出现的疑难病例和治疗难点提出问题,然后在住院医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查找最新最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合本身的专业知识、病例的特点和患者个人的价值及愿望提出最终的诊断或处理。最后,在各组主治医师的主持下对学生的检索过程和途径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能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是否能将文献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否是目前最新最佳并且是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终身学习、自我引导的方法。
3.4 在毕业课题设计中强化循证医学的理念
对于毕业课题方向选择是妇产科学的学生,相关的带教老师与学生一起对目前的妇产科治疗方面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探讨,按照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途径全面寻找相关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帮助学生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医疗设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案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等,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强化循证医学的理念。
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提高临床医师的实践技术及科研能力,而这一提高并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的专业知识灌输,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的医学教育应寻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引导及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彻底改变目前传统被动的教育模式,使整个医学教育向更理性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具备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和开拓能力多方面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注释
① 唐雯.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90-91.
② Zimerman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short history of a modern medical movement. Virtual Mentor[J].2013 Jan 1;15(1):71-6.
③ 吴一龙,杨学宁.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J].循证医学,2001.1(1):1-4.
④ Peile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values-based medicine: partners in clin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n clinical practice, BMC Med[J].2013 Feb 15;11(1):40.
⑤ Rysavy 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 Virtual Mentor[J].2013 Jan 1;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