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9〕15号
关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教育项目的情况报告
XX:
近日,经北京XX商会推荐,驻XX招商联络处拜访了XX众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X先生,就公司拟在我区投资教育项目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简介
XX众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互联网/VR+职业教育的综合培训机构。以"科技赋能教育,学习点燃梦想"为使命,自主研发了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推出了“精品录播+互动直播+名师面授”的融合式教学和“名师授课+助教答疑”的双师课堂,同时整合社会优质资源,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培训行业拥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领跑者。
公司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形成了教育培训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职业技能教育、学历提升教育、课程研发、网站开发、网络运营融于一体,实现了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的结合。目前在职员工100余人,现有专业讲师40名(5名博士),常年聘请30多名高校教授、副教授担任培训顾问,不定期组织专家到企业进行定制培训。为研发高质量的线上理论培训课程,学校花重资搭建了6间高清课程录播室、2间直播室,独立自主开发了网络学习平台。
二、项目情况
(一)项目名称:XX众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二)投资金额:800万人民币
(三)项目内容:
1. 众盾安全培训众盾教育独立研发的网络课程和学习平台,目前囊括了市的主要培训机构,包括安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xx集团安全环保研究院、市建筑工程专修学校、中天置业教育培训中心等,该平台拥有在线培训、在线模拟考试、人脸识别等功能,实现了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培训的痕迹化,同时整合了安全屋训练、VR/AR考核等,打造了全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在重庆项目中,可移植武汉众盾安全培训模式,与属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合作,打造软硬件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重庆各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安全教育。
2. 众盾优职网众盾教育打造的互联网/VR+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自主研发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课件资源,推出“精品录播+互动直播+名师面授”的融合式教学和“名师授课+助教答疑”的双师课堂。主要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开设在线课堂,面向西南市场。
3. 安培职校 安培职业培训学校是一家专注于职业教育培训的培训学校。学校核心业务概括为两大板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培训。目前,学校主要承接职业资格培训、生产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培训、建筑安全培训、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就业服务培训等。在xx投资兴办xx安培职校,面向XX开展中职招生,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三、企业诉求
该企业主要针对应急管理相关的安全培训,政策需要得到应急管理部门的推动和大力支持,与XX行业安全教育、专技院校共赢互利,创建安全生产培训新体系。
四、项目分析
通过与陈总的交流,了解到:一是公司今年准备在重庆布局,企业落地重庆的意愿较为强烈。二是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以XX职业教育的后起之秀快速扩张,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营收增长迅速。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该公司有意在XX投资教育机构的信息真实可靠,该项目应积极跟进。一是该项目一方面在XX开展线上教育,面向西南开展安全培训;一方面希望在XX兴办职业培训学校,符合我区大力打造教育强区的发展方向。二是该项目已在XX成功运营,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可快速复制,尽快启动。三是市场前景较大。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培训,XX现有的安全培训机构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很多优秀的农业文化,这些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智慧。茶叶作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部分,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茶叶农业职业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从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入手,谈论分析茶叶农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茶叶农业教育在互联网+中所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总结文章。
关键词:
互联网+;茶叶;农业;职业教育;网络教学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茶叶作为其中一种,若能利用好互联网+,在当下茶叶农业的职业发展教育中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我们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拓展的眼光去认识茶叶农业教学模式的问题。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推进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大趋势。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互联网+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适应互联网+新趋势。茶叶农业职业教育能够为祖国培育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农村茶园建设。因此,只有利用好互联网+,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茶叶农业职业教育。
1互联网+背景下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符合当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实现传统茶叶到社会教学的转型。社会越是发展,我国对于茶叶精神、农业信仰、学习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利用好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学术文章已经越来越多,社会正逐步重视茶叶农业教育。从85年的几篇论文逐年增长到上百,直接反映出我国对于茶叶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当然,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之间都需要相互连接和沟通。要想创新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只有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才可以更好地在茶叶农业职业教育中将其传承和发扬。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针,探究我国茶叶农业职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把握住互联网+的核心,有效带动茶叶农业职业技术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水平提升。总之,茶叶农业技术以一种创新形式在延续着传统的精神,换句话说,茶叶农业技术是不会消亡的,它代表的是我国的传统精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会变得更好。
2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存在的问题
2.1茶叶农业职业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我们对于相关茶叶农业的人们做了一个调查(如表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真正懂得茶叶农业技术的人才并不多,大多都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教育,相较城市,利用互联网+模式学习的茶叶技术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互联网+茶叶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如今,诸多职业学校的领导对于茶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视度不够,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并缺乏茶叶播种实地操作。
2.2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缺失
缺乏专业茶叶技术知识是影响农业职业教学的一大因素。作为茶叶农业职业教育,要想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重视对于茶叶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当下,诸多农业职业学校没有重视人才的管理,将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种资本来投入。只是一味地让职业教师给学生讲道理,重复一样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茶叶的专业知识已经革新,如今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若农业职业学校依旧遵循传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欠缺互联网+茶叶技术的最新知识。这将会增加农业职业学校的流失,影响互联网+下教育模式的全新定位。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要想掌握茶叶农业技术,就必须要寻求复合型人才,指导职业学校。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我国茶叶农业职业教育不能再止步不前,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有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3互联网+背景下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措施
3.1加大支持力度,更新互联网+观念
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农业职业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原有的茶叶农业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创新。首先要提升茶叶技术上的课程设置,而不能纸上谈兵。茶叶农业职业教育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是我国农业教育价值的体现。茶叶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同时应当强调实践性。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否则很有可能遇到实际的问题时也会束手无策。在这当中,政府和学校应当加大支持力度,首先要从增强茶叶农业职业教育的规范性入手,制定相关条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茶叶农业职业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资金的投入,充分保证互联网+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才能让茶叶农业职业教育不断往前发展。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让教学更加有趣和高效。譬如利用互联网+课程的形式,扩散覆盖面。利用互联网+教学的形式,搭配多媒体设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重新设置教学时间,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走出校园,去茶叶农业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提升上去。
3.2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茶叶农业教学和以往不一样了,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而对于教学效果来说,没有好的师资就没有一切,所以学校要切实提升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水平。对教师来说,要让茶叶农业职业教学的课程更加规范化,茶叶农业职业教学的教师,应至少有茶学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严格招聘流程。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专业地指导学生,传授专业的茶叶农业技术。在培训教师时,要着力体验式教学,将互联网+技术贯彻在茶叶农业职业教学中,真正的发挥互联网的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有利于茶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互联网+引入农业职业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促进茶叶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在互联网+背景下,为职业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挖掘传统茶叶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巫建华.互联网时代农业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7(1):16-19+24.
[2]唐春根,胡永盛,吴加权.“互联网+”下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58-59.
[3]吕莉敏.“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45-49.
[4]沈健,郑宁国.开放教育强化“互联网+”创业型农民信息技术技能教育的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5.
[5]王红光,王红,王彦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J].民营科技,2016(2):247.
[6]陈国胜,沈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6):38-42.
[7]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与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5-12.
[8]张国政,杨磊.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123-126.
[9]教育部专项研究课题组,席东梅,李新宇,陈红.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6-10.
关键词:铁路;互联网+;培训教育
一、引言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互联网+”做好职工培训,是当前铁路站段职工培训的一个重要挑战和创新。我段作为重载货车的检修基地,负责的线路长,车间多,职工作业点分散,当班时间不统一。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快捷、方便、内容形式丰富的优势,正是解决了职工培训中面对的这些问题。
二、建立微信职工教育提素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电脑和手机成为新媒体和信息传播的最佳载具。微信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新社交媒体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借助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网页等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使用的及时通讯工具。微信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使其成为最受用户喜欢的社交软件之一,而微信平等开放的环境,又为用户彼此交流、自我展示提供了平台,微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朋友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实现实现简单的团队管理功能。微信的这些特点就为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管理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必然在职工教育中发挥其作用。我段建立了职教提素微信群,将全段所有专兼职教室和各车间主管职教副职、技教员加入微信群,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设立专门的微信群管理员,通过微信群,及时有关职教工作的通知和信息,及时发送有关职教的图文资料,通过微信群及时进行职教问题的沟通和探讨。职教提素微信群,对铁路职工教育工作一个很大的助力,首先,微信的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不同的微信群互联,建立了我段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与各车间职教管理人员,到班组职工的三级微信群组,职工工教育培训中心,车间、班组职工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就是教育培训与职工之间的互动平台。微信群内学习内容可以为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很好的将近期培训的内容,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传达到基层职工手中,而且职工在微信上也可以很好、很详细的问出心中疑问,由群内的专家团队及时解答,从而获得要学习的知识。
三、利用html5网页技术开发在线多媒体
HTML5是一种最新的网页标准(俗称H5网页),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是互联网网页技术的又一次显著发展。H5网页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较为丰富的Web网页的表现性能,二是支持数据库等Web应用等多种功能。对职工教育来说H5网页的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适合众多平台和众多硬件设备,从PC浏览器到手机、平板电脑,从windows系统到,安卓、苹果系统,都可以观看html5格式的内容,因此对于喜欢上网的职工来说,通过自己的电脑、手机、ipad等工具,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联网观看H5网页制作的课件。前国内有很多H5网页制作的免费平台。H5网页基本制作程序比较简单,制作平台上一般都会提供许多现成的制作工具,不需要懂得高深的网页编程知识,用户只需根据自己需要,设计好要制作的内容和版面,利用制作平台提供的插件和素材就可以很快的制作出一个H5网页程序,而且不需要下载另外的开发工具,用户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根据当前职工学习喜欢短、平、快的特点,我们把一些内容短小精炼的培训内容,如会议精神,文件要求、短期培训等内容,进行精简,提炼,以微课的形式制作成H5网页,通过H5网页动态,生动的设计,配以音乐,将培训内容的图片,文字,声音等内容,及时制作发送到网上,然后通过微信职工教育提素平台的链接分享,转发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在家通过手机浏览器,电脑浏览器、平板等就可看到相关的培训内容。
四、开发专属手机APP职教软件
手机APP软件,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手机已经到了可以和电脑相媲美的程度。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依赖各种手机软件。当前,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针对智能手机开发的应用程序,不断涌现。平时人们往往将碎片化的时间大多花费在手机上,而教育培训类型的APP刚好弥补了人们在教育培训时,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使学习者只要有一部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学习。另外,丰富的交互体验也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根据铁路站段点多,线长、职工轮休时间不统一的实际,为方便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我段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自主开发了《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该项目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利用手机应用平台,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项目,开发为手机应用。职工使用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获得下载链接后,下载安装该应用,即可在手机上生成《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应用程序,之后就可以通过该手机APP应用程序及时掌握近期培训内容,自主利用时间学习。该手机APP应用程序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定期更新其中的内容,在更新之后,手机再次打开该程序会有更新内容提示,按要求联网更新之后,即可获得最新的培训、学习、考试内容。《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目前主要包括职工教育培训简介、段培训基地和职教三级网络展示、一事一教、职教培训动态信息、在线学习、网络课件等内容。《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该应用程序突破了职工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只能在铁路内部网络进行的束缚,让职工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培训的便捷性,及时性上是其他电脑程序不可比拟的。该手机APP应用程序中学习内容利用当前网络化教学,微课模式,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是一个功能较为全面、丰富的教育培训类手机应用程序。
五、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考试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和紧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服务也层出不穷,可以说之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有市场就有应用开发。学习测试,考试是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职工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业务技能的重要手段。我段在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考试平台,对各系统和车间,建立不同的班级、机构,将全段职工加入注册人员信息,按照段职工教育工作计划,将题库按照规定格式录入题库,设置好考试时间。考试全部设置好后,由教师通过微信群和职教手机APP将考试链接发送到职工手机上。
六、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丰富其内容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更能引导他们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发掘茶文化在职业教育传承中的价值,就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摒弃那种老套的传播和教学方式,如此才能让中国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职业教育;网络传播;文化传承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技术和操作性技能,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则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审美、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好处多多,一方面能够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更好地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就要结合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喜好和方式,转变思想、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
1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贡献了众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着诸多不足和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学层次较低,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校,基本上都停留在大专和中专等层面,罕有专门独立设立的高职本科高校,这就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上都与一些普通本科学校有较大的差距。而较低的层次,一方面会让社会产生一些误解,觉得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更会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十分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但是在科技和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而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较低的现状,从长远来看,必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二是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对操作性技能的培育,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育。从实际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得一门技术,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过于注重操作性技能的培训,认为会操作会动手就可以,却很少去关注这些操作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规律,这就让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只知道动手不知道举一反三和创新提升,这样的教育很难教育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人才。另外,也由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相关的文科课程少之又少,这就致使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影响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和缺陷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一是由于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原因。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大意就是优秀的人才会选择仕途或是其它体面的工作。在很多国人眼中,技术和技能是“雕虫小技”,是考不上大学迫不得已才去学习的专业。二是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本科生毕业后都不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更不用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了。正是这激烈的竞争,就使得很多高校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无暇去加强文化课程和人文素养的培训。如此一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念就变成一种短视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职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2茶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茶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机构。前文中我们谈到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却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而茶文化所具有的知识性正好可以弥补职业教育的这一缺陷。我国茶文化一方面包含着很多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比如说我国不同区域的茶类、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具、不同民族的饮茶环境营造等。可以说,这些物质上的文化可以极大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譬如说在对瓷器茶具和陶制茶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能够清楚我国茶具乃至其它生活工具的生产工艺演变历程和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变化。这只是茶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其它诸如茶叶分类、泡茶工序、茶艺茶礼、茶歌茶舞、炒茶方法等知识,对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大有裨益。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层次。在这一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是茶文化所蕴含的“礼、和、真、静”的内涵,能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心态平和,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善处世。第二就是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精神教化作用。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茶文化从一种单一的饮品上升到一种艺术和文化后,又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升华到了一种哲学的范畴。“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是茶文化哲学的追求所在。入于儒,指的是以儒家所追求的“入世思想”来激励自己,追求的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这种思想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们在学得技术的基础上,再树立起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生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而假如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茶文化中那种“出于道”的道家思想则可以引导这些学生淡泊明志,用更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得与失,从而更好地调整心态,从头再来。茶文化的礼仪和艺术性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审美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以审丑为趣,以搞怪为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却对那些糟粕和低俗的文化乐此不疲。尤其是在当前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世界里,充斥着很多低俗庸俗的内容,倘若长期沉浸在其中,必然会对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审美产生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而我国的茶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说在茶事活动中就特别讲究环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水之美、茶艺之美等等,这种传承千余年而不衰的艺术和美学,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更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3茶文化网络传播对职业教育传承的作用
茶文化网络传播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阅读及接受方式。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今人们在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阅读上面,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过去人们习惯于从报纸、书刊和电视等传统平台上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信息,但是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让人们逐渐习惯于随时随地去主动地索取信息。而在内容上也适应了“短平快”的传播模式。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则更适应这种新型的阅读和信息接受方式。由此而言,在职业教育中传播茶文化,就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一是能够提高传播的精确性,让学生们更加及时准确地接收到茶文化的各种知识,二是能够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和知识转化率,网络传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更加感兴趣,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进而让茶文化真正入心入脑。茶文化的网络传播更加海量和快捷方便。一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和同步传播。举例来说,倘若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其传播的周期长至一个星期,最短也要一天时间,而网络传播则可以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二是传播信息容量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这就决定其在信息储存上海量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基本上不用考虑空间大小的问题。仍以报纸为例,倘若我们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必然会受到版面的限制,一个带有照片的版面,其文字最多也不过六七千字,而如果用网络去传播茶文化,则不受这方面的限制,几千字、几万字、十几万字都可以。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媒体性,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如果加以对比,报纸只能传播静态的文字和照片,电视只能传播动态的视频和声音,而网络传播则将这些功能集为一体,既能传播静态的内容,又能传播动态的影像声音。同时网络传播还有很强的互动性,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的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被动接受的劣势。而网络传播可以让传播主体和受众群体之间随时转换角色,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可以让信息接受者主动去选择内容,或者和互联网进行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4职业教育中进行茶文化网络传播的建议
第一,要建立和推广职业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号。个人推广这些账号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学校来说有着很好的优势,那就是学生们有了解学校动态和权威信息的需求,所以只要稍加推广,便能让这些官方账号的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学生。由是言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去传播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知识等,从而勾起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兴趣,使其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大概的了解。第二,要摒弃那种老套的传播语言。网络传播方式只是外壳,是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传播的内容。由此而言,要用网络来传播茶文化,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官方宣教语言,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教育态度,要学会利用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语言新内容,把茶文化变得更加新颖,更加接地气。第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资源。用网络的方式来传播茶文化,除了要学校自己创造内容外,更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现有的丰富资源。一方面,要整理网络上与茶文化有关的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公开课或者线下视频授课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互联网+茶文化”的特色社团活动。从现实看,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硬件支撑,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很容易受到场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都能凭借互联网所具有的共享、交流等优势得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调研或者是一些虚拟实验,可以与其它高校的社团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让茶文化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作者:张艳玲 王宏兵 翟芳芳 汪红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58-59.
[2]汪正贵.高职院校人文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J].职教论坛,2007(4):18-21.
[关键词]互联网+;职教;管理;秦西学苑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66-02
1 在铁路职教工作中运用“互联网+”的必要性
1.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 “互联网+”在国内的运用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2015年7月3日,腾讯正式“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腾讯将与各高校将在校务管理移动化、校内消费数字一体化、校园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等搭建“智慧校园”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多“互联网+”人才,因此这会带来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职业线上线下教育的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颇受追捧的教育类型,同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互联网+”职业培训主要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1.3 我段针对“互联网+”思路的探索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形势和铁路事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总公司、路局适时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从思想上融入并强化“互联网+”意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大力应用和拓展“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全局各工作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学习考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仅仅停留在创新培训方法上。对于学员的学习意愿、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二是仅仅停留在丰富形式上。单纯在形式上下功夫,造成了治标不治本,从而导致培训学习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三是仅仅停留在“学练”上。以往研发的学习平台只是在重复“管理者下发内容、职工练习”的过程,管理者对职工整体学习情况不掌握,且职工对自己的学习和测试结果无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缺少“大数据”思维,从而在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所以,创新“互联网+”运用模式,使之为我所用势在必行。
2 “互联网+”在职教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1 开发微信公众平台
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之后,多数铁路运输单位管理空间跨度大,职工人数多,分布广,职工培训难度随之增加。加之我段现有职工年龄差距较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各自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差悬殊,这就给职工教育工作带来了更的难度。很多职工迫于种种外力被动地接受学习,但并未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段的职工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职工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基于以上难题,我段积极探索,于2015年开发手机APP职工学习软件,但由于条件限制,存在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使用率不高等问题,短暂运行后被搁置。介于此,我段没有放弃,而是开拓思路,充分发掘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工作、以网络化手段开展全方位的职工教育工作,突破一个个“信息孤岛”, 丰富职工学练内容,架起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合理解决“教”“学”分离的问题。2015年,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以其快捷、简便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4G网络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广大职工基本普及,微信更是被大家广泛使用,这为微信公众平台在职工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其在职工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移动多媒体工具,可以将它看作一个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再合适不过。我段在总结2015年手机APP开发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正式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并开发与之相结合的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
2.2 秦西学苑的功能介绍
根据职工日常学习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的初步探索,我段主动顺应形势、更新观念,积极与第三方开发公司联系,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受众面最广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并开发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针对性的解决职工学练脱节、只学不练、练不达意等问题,逐步通过“秦西学苑”形成了职工学练的闭环式管理,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切实提高职工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共分职工教育、学习视点、课程在线3大模块,模块又细分为职教文件、通知通报、职教信息、意见建议、标准化作业、事故案例、日常业务学习、注册登录、在线课程、我的课程等10类功能,每一类功能包含若干个子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所有功能也已经通过手机APP(分Android和iPhone两个版本)及电脑版软件实现。其中的“习题收藏”功能,可以将章节练习时的错题纳入其中,职工可以只学习这部分习题进行知识巩固,而且可以将不易掌握的试题进行标注纳入,避免出现概念模糊的问题;“模拟考试”功能,既可以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进行系统测试,也可以通过随机测试对职工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验;“强化训练”功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章节、题量、题型、时间等均可自由控制;“职教文件”、“通知通报”功能用于下发近期职教文件、通知、通报、各类安全考试复习资料及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内容等,可以使职工在闲暇之余了解最新的职教工作动态,方便管理者组织学习;“事故案例”功能用于下发多媒体一事一教、事故案例等;“标准化作业”功能用于下发标准化作业示范教学片,通过多媒体形式加深学习印象。
2.3 秦西学苑的优势
(1)考试记录,针对性增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连接起来的管理者和职工之间不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流通的关系。“考试记录”功能可以记录所有职工的练习和测试情况,并对职工错题数量和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使职工培训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职工学习的难点、重点,职工培训更加有的放矢。
(2)互联互通,汇集分析有效数据。“成绩单”功能可以查看所有用户近期的测试成绩、日期、用时等,方便与其他职工进行对比提高。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掌握每一名职工的学习时长、内容,查看所有职工测试成绩,远程对职工学习短板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各车间职工学习进行督促、指导。管理者与职工的数据可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指导职工学习奠定了基础。
2.4 秦西学苑的辅助管理
(1)软硬件结合,有效检验学练效果。为有效检验微信公众平台及手机APP学习测试效果,强化各类考试逐级监控、严格考试纪律。一方面,严肃考试纪律,把“裸考”贯穿全过程,参加考试人员一律上交手机、资料,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结束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与段各科室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在历年岗位技能达标、技能竞赛、班组长培训等重点工作中,段劳人、线路、桥隧、安全、材料等科室积极配合,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及时组织进行强化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另一方面,车间微机教室全面启用后,为进一步严肃车间考场纪律,段职教科立即与商家咨询,商讨解决办法,在局职教处的大力支持下,最快速度完成17个车间微机教室的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2016年下半年“一体化”专项考试中,各车间教室监控全面启用,段职教科利用大屏监控设备全程对各考场实行了远程监控,发现考场纪律松懈或不按规定时间组织考试的及时电话纠正,或取消考试资格,实现了对全部考场的远程把控。
(2)加强监督管理,用制度规范落实。段职教科不断完善《职教管理考核标准》,并将秦西学苑的使用、管理、维护纳入其中,逐步加大对日常培训学习、技能竞赛及演练等的奖惩考核力度,在奖惩考核责任人的同时,将所在科室、车间“同步”纳入奖惩考核范围,切实提高了科室、车间的重视程度。系统总结和提炼各科室、车间在使用秦西学苑过程中好做法和好经验,通过月度通报、半年互验、年终评估的方式在全段进行推广。
3 “互联网+”在职教工作中的效果
(1)职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年来,我段通过融合“互联网+”,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职工学习效率,逐步使职工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的转变,职工学习兴趣猛增,全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类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段1044名职工中已有935名实名注册开通了“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注册率达89.6%,对于年龄较大、使用智能手机相对困难的职工,我们的电脑版学习系统做了完美的补充,职工可以通过各车间微机教室或班组电脑完成培训学习,使微信公众平台在各类培训考试中得以充分运用。柳村线路车间职工赵久昌,今年已经54岁,每天仍和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用手机比谁的成绩高、谁的用时短。西张庄线路车间6名新入路大专生,自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对比各自练习的记录和测试的成绩,并通过集赞的方式来一决高下。
(2)学习范围覆盖更广。在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及背规竞赛的准备中,职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学习和练习,既减轻车间管理干部的负担,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在2016年防寒安全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练习_1200余人次,几乎每名职工每天都在学习,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职工,克服手机使用不熟练等多重困难,每天坚持学习测试。
(3)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安全科科长陈庆国感慨说,以前用纸质资料复习防寒考试,缺乏趣味性且效率不高,自从使用“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只在晚上用手机全面练了一遍,然后侧重复习了错题本,就以99的高分通过了考试。2016年我段选派的选手在路局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职工夺得一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五个第三名;全段设备质量稳步提高,2016年轨检车排名每月稳居工务系统第一名;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全年无人身伤害事故及触“红线”问题。在防寒安全考试,2016年首次考试通过率达98.7%,较2015年提升12.4%,平均分94.8,较2015年提升17分;“一体化”评定中,2016年下半年A级职工占7.0%,较2015年上半年提升39.9%;B级职工占44.5%,较2015年上半年提升96.4%;C级职工占44.8%,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36.0%;D级职工占3.8%,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69.0%(A级职工:综合得分95分及以上,B级职工:90分≤综合得分
4 启示
从依托“互联网+”思路提升职教管理水平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职工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职工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职工教育培训生态链。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路局、段、车间班组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各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职工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委外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职工教育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针对性是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汇集的平台化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一,可以分析职工所掌握知识储备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陷,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学习需求的对接。其二,在实施委外培训时,可针对性地调训配置学员,实现职工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需求的对接。其三,可以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针对性调整其班级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方面内容,避免重复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的对接。同时,可以分析学员个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等微观状况,对于调整职工培训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培训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素质提升、适应发展需求”的培训目标。其四,通过运用大数据,细化完善职工教育的电子档案,使职工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培训结果,以“符合现场实际、职工作业实用、培训务求实效”为原则,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环流机制。
结束语
“秦西学苑”微信平台的开通,是路局相继制定推广一系列“互联网+”措施中的重要举措,使铁路职工教育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提升职教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线教育是在远程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自2013年以来,在线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驻各个领域的在线教育产业,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发展迅速的康复医学领域在线教育均有较大发展,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深入剖析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分析其发展特点,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旨在为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发展趋势开辟新途径。
二、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需求巨大
(1)我国残疾儿童数量庞大
目前我国0~6岁残疾儿童数量约为167.8万,约占残疾人总数的4.16%,这其中除了少数认知障碍之外,大部分需要康复教育,给患儿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技能,提高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帮助患儿早日重返社会。
(2)我国康复教育消费比重较大
目前,为适应我国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大多数高校均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在线教育产品因其学习方便,互动性强,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康复专业师生接受,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产品,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品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3)康复医学职业培训需求旺盛
据《2015年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通过网络进行康复学历教育、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康复专业认证考试培训的需求十分旺盛。31.7%的康复治疗师与康复医师表示因工作瓶颈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期望通过再学习充实自己,且每年在职业培训方面投入3000元以上的占比30%,投入3000至5000元的达42%。在计划通过在线康复学习人群的构成中,在职人员占比超过一半,达57%。因此,职教培训成为教育需求增长的又一大动力。
2.我国投资康复在线教育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从2013年开始,我国康复在线教育企业急剧增加,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在线教育企业数量约为2500家,其中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企业约为500家。
3.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投资巨大
根据《2015年行业白皮书》显示,2015年在线教育投入资金965.2亿元,康复医学在线教育约占9.5亿元,康复医学在心教育投资热情高,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三、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运行趋势
1.康复医学在线培训产业运行趋势
目前,康复医学在线教育培训产业同化现象十分严重,服务、产品、招生等方面的创新将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有力武器。
2.残疾儿童康复医学在线教育投入比例加重
目前,因外伤等意外事故多发,导致参加儿童大量增加,对应在家康复在线教育力度加大,未来若干年,残疾儿童康复将趣味性和康复培训有机结合,越来越被残疾儿童接受。
3.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品增多
因康复专业不断扩招,未来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投资不断增加,相关在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种类不断增加,康复医学在线教育将迈向新台阶。
四、结语
根据《行业白皮书》显示,到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产业将达980亿元,康复医学在线教育将达9.8亿元,在互联网+的时代应充分整合相关资源,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在线教育事业,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推动在线教育迅猛发展,让康复医学惠及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无论是游戏、视频还是其他互联网垂直领域,获取足够的流量和用户,永远是支撑商业模式运转的核心要素,而互联网留给教育的却是极为有限的流量空间和目标用户群。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流量和用户成为破局的最大难题。
在以娱乐和生活服务需求为核心的互联网上,电商、游戏、视频、房产、汽车等其他行业的流量有相互转换的价值,但教育有着特殊性,更多网民并没有养成在线学习的习惯,这些流量很难转化到教育领域;而从生源角度看,也更多掌控在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手中。
搜索依然是教育产品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公开信息显示,教育和医药、机械设备、特许经营和电子产品五大行业占到百度广告总收入的50%左右。
不过,一名百度内部人士告诉腾讯科技,目前教育类的搜索流量和广告收入主要是和传统线下教育机构挂钩,纯粹导向在线教育网站的流量还很小。
百度教育去年9月上线了教育机构中间页,并对搜索结果中的教育机构给予认证和评级,从目前各种教育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来看,线下教育机构占据大多数。
据学大教育相关负责人透露,类似“中小学教育”、“英语培训”等关键词,单次点击售价高达100元,线下机构获取有效用户单价成本超过1000元/人。不过,目前传统教育培训总体而言是高利润行业,考试和英语课程售价达到数百元每小时并不困难,对于中小型传统教育机构来说,教育领域的流量价格在接受范围内。
但对于以免费产品为主的在线教育创业公司来说,从百度获取的流量也要付出高额成本,则加剧了生存压力。某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创始人告诉腾讯科技,类似“留学英语培训”等关键字搜索的CPC点击售价能轻松到达50元左右,“我们几乎都是为百度打工了”,该创始人形容道。
未来一旦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巨头加大教育市场布局,收紧各自平台的流量分发,这些创业公司的流量桎梏势必进一步加剧。
僧多粥少:行业集中化加速
据统计,2013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全年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有专家预言,2014年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大爆发之年。
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在线教育用户人数约为6720万人,这相比视频、游戏等其他互联网领域,基数很小,而且在普遍的免费模式下,除了获取少量广告收入,单个用户的价值无法保证。
互联网教育本身是一个服务性质的“慢热型”行业,不太可能短时间内积累海量用户。“要做平台,先要用户,海量的用户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吸引,需要漫长时间巨额的投入,梯子网将不惜亏损通过优质免费资源吸引大量的用户。”梯子网创始人龚海燕(微博)坦言。
国内成立时间较长的老牌在线教育网站沪江网,声称拥有6000万注册用户、300万付费学员,不过,从流量来说,和其他垂直领域差距不小。对比Alexa流量排名,搜房网的全球排名为1100左右,汽车之家为1300名左右,沪江网的排名则为9700名左右。
事实上,除了搜索和其他品牌广告带来的用户和流量,线下机构入驻是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用户的另一个主要流量渠道。换言之,相比纯粹的线上公司,大中型传统线下机构掌握着优质的教育用户资源,是未来竞争中获取流量渠道的重要筹码。
一位曾经入驻YY教育的教育机构负责人曾向腾讯科技表示,在此前的YY教育平台,YY带给教育机构的价值其实远低于教育机构带给YY的价值,因为这些教育机构需要自主招生、培养用户使用YY客户端、并承担各种运营成本。
上述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用户和流量向少数大平台的集中化,更多的在线教育机构商业模式将难以维系面临倒闭。
“这是万人坑,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低成功率,很多人会死在这个路上。”龚海燕表示,在线教育不像线下,线下哪怕是很小的培训机构也能生存,只要搞定周边地区市场就行,但互联网讲究规模效应,最终的成功概率一定非常低,会有很多人死在路上。
新东方CEO俞敏洪曾透露,目前中国纯粹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大概有2000家,其中99%都会倒闭,剩下的1%会变成特别有活力的教育公司。
沪江网等老牌企业有多年的用户沉淀,100教育可借助YY的资源积累,新东方等机构有足够筹码选择和腾讯等大互联网公司合作,百度教育未来不排除借鉴在旅游和视频市场的模式打造另一个“去哪儿”,阿里巴巴通过淘宝流量能掌控教育产品交易市场,而更多公司并没有可靠的流量来源。
综上所述,在线教育行业在未来几年可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大的变化:
百度作为天然的知识检索平台,或将通过掌控搜索渠道、投资和扶持类似沪江网的企业,成为在线教育领域的巨头;腾讯凭借强大的综合资源和新东方等传统教育机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占据一席之地;而阿里巴巴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则需展开收购大战,通过投资来分享在线教育市场成长收益。
尚有资金实力的在线教育企业(如梯子网),会加速收购各种有用户积累的的教育类论坛和站点、乃至中小型的线下教育机构,而一批资金不够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将被清洗淘汰,找不到融资的创业型公司开始大批量死亡。
三四线城市难成创业公司突破口
面对巨头竞争和流量压力,部分创业者开始调整方向进军三、四线城市。在这些地域,英语培训、职业教育、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成人教育领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沪江网副总裁徐华认为,未来网络教育的目标用户群将集中在中小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县城。
三四线城市的传统教育市场虽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不成熟,但大多处于一个无规则的无序竞争中,新东方等传统大的机构进驻动力不足,留给本地培训机构发展空间。
这也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学英语为例,在大城市,只需走出家门便可找到诸如新东方、环球雅思、英孚等英语培训机构,但是在小城市,即使用户愿意为教育服务支付费用,也很难享受最好的课程以及名师资源。
“不能只看现在,也不能目光太短浅,虽然我们的业绩一直在增长,但实际上我们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一两年后,这个项目肯定会死在我们手里。因此,一定要转型互联网,必须转!”
2012年5月的一天,尚德机构创始人欧蓬在一个名叫秦始皇的会议室内跟四五个业务骨干开会。
但团队内部没有人支持他的决定。欧蓬发飙了,他先踹桌子,而后再踹门……接下来的三十分钟内,会议室内掉根针都能听见。
坐在会议室一角的赵凯知道,欧蓬这次发飙是因为自己的销售团队拒绝执行尚德的线上课程销售计划。但这种拒绝对欧蓬来说,是无效的。
会议结束后,赵凯找了个角落,偷偷地掉眼泪。这个1988年出生的男孩,一脸乐观相,但这次他觉得很委屈。在尚德,面授本科课程的学费是7000多元,而线上的本科课程才卖1980元,对销售员来说,以前打三个电话完成的销售业绩,现在可能需要打10个电话,不仅工作量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可能会下降。
从赵凯的维度来看,作为销售经理的他找不到支持这场改革的一丁点理由,屁股决定脑袋。而对尚德机构的创始人欧蓬来说,改革或者不改革,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涉及尚德未来的生与死。
欧蓬穿着时髦,脸上线条硬朗,这个被公司生死折磨了两年多时间的75后,在2014年6月份,终于下定了转型的决心――砍掉所有线下面授课程,全部转为互联网直播教学。
互联网大潮压境
公众对尚德机构这家公司的印象更多地来自于其在地铁里和公交站牌上投放的广告――“学习是一种信仰”、“这一次,你离本科只差一个电话”……这些广告词都是欧蓬的原创,但没几个人知道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与其一贯的行事风格有关。
欧蓬是《三体》的铁杆粉丝。“我笃信黑暗森林法则――在你特别强大之前就不要暴露自己,一旦被发现,你将很难摆脱被PK、被模仿的命运,而后你就失去了优势,所以我的经营策略就是隐藏自己。”因此,自尚德机构成立以来,欧蓬就远离媒体,他甚至规定,公司里所有的人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在这个喧嚣的商业世界中,低调的欧蓬推动了尚德机构的快速成长。
尚德机构创立于2003年,以物业管理培训起家。那一年,欧蓬厌倦了中移动一成不变的生活,他辞职了,买了一张离京的机票,先去了重庆,而后去了三峡,回京后,他在人大西门租了一间宾馆开始做物业管理员培训生意。当时正值“非典”,生意非常冷清,那个时期,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赔掉200元。
欧蓬开始写小说,最难熬的时候他还帮人做过校对,就这样熬了几个月。7月的一天,尚德机构的账上只剩下1400元钱。欧蓬犹豫了一个晚上,他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把1400元拿出来,还一个月1260元的房贷,然后找一份工作。第二个选择是搏一下。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当时,欧蓬投了两期报纸广告,招了20个学员,一个人900元学费,差不多有1.8万元收入。他又从这些钱中拿出了几千元做第二期的广告,版面更大,报纸的知名度也更高一些,这次欧蓬招了更多的学员,公司有了五六十万的收入。尚德机构就这样活了下来,第二年的收入达到了150万,第三年的时候已经有300多万。
早在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欧蓬就知晓了职业培训市场的死穴,如果他的尚德机构不做出改变,那么最多能做到两千万的营收。因为整个市场受不同证书和不同城市的制约,通常一家公司只做一类培训,大都是夫妻店,且难以做大。
2005年后,尚德机构开始增加品类,拓展到人力资源、会计、心理等不同课程;2007年,尚德机构进入天津、沈阳、青岛等城市,获得了比绝大多数同行更快的发展速度,收入从2005年的300多万元逐渐增长到2010年1亿多元。
对欧蓬来说,这家公司最大的蜕变始于2009年。“就创业本身而言,我们是靠自有资本发展起来的,但整个2003年到2008年,我最大的痛苦不在收入上,也不在于整个行业很苦逼,而是在于我不得不跟一堆Loser一起工作。那个时候,我能招到的只能是这个行业的Loser。”
2008年,欧蓬想明白了这个事情,并在第二年开始走进校园招聘,尚德机构的二号人物刘通博就是欧蓬校园招聘的收获。“这是一家成长型企业,教育领域是一个朝阳产业,欧蓬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错的老大。”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的刘通博对《财经天下》周刊说。这个出生于1986年的四川男孩,2009年进入尚德机构,现在已经成长为二号人物。
“校园招聘来的这拨大学生很快就成长为嫡系部队,这是尚德机构快速成长的关键,我靠的就是这拨人,他们帮助我完成了一个裂变。2008年的时候,营收是4000万,2011年是1.7亿元。营收过亿之后,我才能请到这个行业真正有能力的人来为我工作。”欧蓬如此阐述尚德机构的成长之道。
但对欧蓬来说,挑战依然无处不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互联网风暴正在悄然袭来,互联网巨头们正在教育培训领域这个有利可图的市场攻城略地。稍有不慎,他的尚德机构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蚕食掉。
“2014年应该是互联网进入传统领域的元年。互联网公司进入各种各样的传统领域。那些和互联网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传统企业都突然碰到了互联网的对手,现在卖煎饼的都遇到互联网竞争了。”YY创始人李学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就在这一年,他的欢聚时代推出在线教育品牌“100教育”,并将托福、雅思强化班以免费的方式推向市场,而这两个项目,正是传统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盈利模式中的核心收费项目。
此外,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纷纷将在线教育纳入其电商版图:百度投资C2C在线教育平台传课网,阿里巴巴推出在线教育平台淘宝同学,腾讯推出腾讯精品课。
感觉受到威胁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在演讲时直呼:“新东方正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潜在对手,都有可能把新东方。”
作为教育培训领域的大腕,俞敏洪的困境亦是整个传统教育培训公司困境的真实写照。
对以职业教育起家的欧蓬来说,他曾是这个细分领域不折不扣的小巨头。尚德机构官网显示,其教育网络遍及全国,市场占有率50%以上。尽管在线教育的兴起还没有对尚德机构的固有领地形成真正威胁,但欧蓬隐约觉得,线上培训已经是大势所趋,尚德机构必须做出改变,迎接互联网的大潮。
欧蓬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尚德机构的转型更多的是一种顺应时势的必然。“创新者困境(Innovators Dilemma)理论如此说――我们应该在别人革我们的命之前,自己先革自己的命。”
在他看来,传统的线下面授形式是以讲授为中心的,而线上直播则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可以使得事情的本质发生根本变化。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卡点是答疑,面授的场景遏制了问题产生和解决,而直播的场景则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欧蓬觉得,这种颠覆性的变革可以让尚德机构再进一步。
革自己的命
经纬创投的张颖是尚德机构的投资方,他也表态支持欧蓬进行变革。“张颖的意思是说,你要玩就玩大的,玩小了没意思。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倒是臭味相投,你看他的整个投资风格也是那种,要投就投个很大的,坚决不做平庸的投资。其实我当时选投资人的时候也是,不太敢找特别保守的。”欧蓬说。
事实上,尚德机构的转型在2013年年中就开始了,当时他们推出了狐逻在线学院。根据计划,尚德机构将打造八个学院。除狐逻在线学院,第二个学院“睿博自考学院”已经于2013年年底成立,该学院英文名为“Reborn College”,意为重生。另外六个学院也已在积极筹备中。
“在外界看起来很凶险的一次转型,其实对我们来说恰恰是顺水推舟。”对于2014年开始的互联网转型,欧蓬总结说,“我们一季度做准备,从2014年6月6日以后,尚德机构就不接受线下的订单了。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全面转型。”
但这场变革并不像欧蓬讲述的那样风轻云淡。
欧蓬一声“转型”令下,整个团队执行也得执行,不执行也得执行。赵凯当时负责的是成都的心理咨询项目,他是这个项目的销售经理,手底下有20个销售员,他们对转型的动力并不大,因为销售线上课程会让他们挣的钱没以前多。 尽管转型过程中曾遭遇员工的抵触和不理解,但总体上来看,尚德机构这种壮士断腕式的转型看上去效果还不错。
如何让销售员去执行这个事情?赵凯做了两方面的分析,一是思想教育,短期挣不了钱,但只要市场做大了,就可以挣更多的钱;二是尽快地去执行,让销售员在短期内挣到钱,画饼之后努力去执行。
此外,赵凯跟这次改革中负责市场的副总裁刘通博沟通关于销售员绩效改革的事情。“比如说原来卖4000元,提一个点,现在卖2000元,提2个点,但刘总认为这个可以在后续形成制度,短期内没必要提,如果推得太急,销售员会没有真正转变的动力,他们会觉得公司补贴是个短期的事情。”
2014年6月6日至7月6日,是赵凯非常煎熬的一个月。销售员对转型很抵触,热情不高,对他们来说,新的产品、新的销售模式让他们赚的钱没有以前多了。赵凯虽然也有抵触,但作为小团队负责人,他必须行动起来,拿起电话,尝试推销新产品――直播课程。
赵凯总结了新产品的三大好处。直播的课程以电脑为介质,学生依然可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可以省去上学路上的时间;最重要的是直播课程还便宜、省钱。赵凯发现,直播课程销售比以前是难一些,但并不是卖不出去。他又在销售员中做了一些活动,直接奖励销售尖子现金,销售员的热情就被带动起来了。
“进入7月份,销售员中弥漫的抵触情绪就消解了,一些非常优秀的销售员已经挣到钱了,这对整个销售团队是一种鼓励,我们最怕的就是所有人都赚不到钱,看不到希望。”赵凯表示,改革的第二个月,销售员的绩效奖惩就已经制度化了,两个月来他们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前平均增长了一千多。
刘通博负责了绩效制度的制定。关于这次互联网转型,他和赵凯一样,刚开始也是反对者,不过,很快他就成为欧蓬的支持者,理由是在公司的战略上,他相信欧蓬看得比他远。
做完转型的决定后,欧蓬预计到最差的情况是利润可能会有50%的下滑。但即便是转型最危机的时候,尚德机构的利润下滑也只停留在30%左右。去年11月时,其流水已经和前年11月的流水持平了,12月的流水则超越了前年同期的水平,线上流水增长了200%多。
“尽管我们已经转成了线上的互联网教育公司,但我们并没有裁员,因为我们在建学院,尚德目前有1500人,嗨学网的团队有300多人,对啊网今年是50多人。”刘通博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尚德机构体系2014年年收入达到4亿元,其中有超过60%来自线上教学。而在之前一年,其全部收入均来自线下面授课程。刘通博直言,目前看来尚德机构这种壮士断腕式的转型效果不错。
“衡量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是线上线下全部占比,2014年全年占比不高,有一半左右,因为转型从去年6月开始,但从去年10月开始已经达到80%到90%,接近一个纯线上的结构,第二个是直播提升了效率,出勤率翻了三番。”
决绝与谨慎
如果把尚德机构的这种嬗变放到传统教育机构转型互联网的这波大潮中,或许更容易窥见其过程的不易。2014年12月下旬,新东方和好未来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在线教育的营收只占到这两家企业总收入的4%左右。
好未来网校总经理刘亚超曾总结说,对传统培训机构巨头来说,高额的固定成本对转型来说是一大挑战,包括生产成本、带宽成本以及产品研究成本。对这些教育培训领域的巨头来说尚且如此,对于中小型教育机构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的刘通博现在已经是尚德机构的二号人物,在他看来,尚德机构是一家成长型企业,而欧蓬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错的老大。
那么,为何尚德机构互联网转型看起来如此步履轻盈?对欧蓬来说,这种顺畅更多地源于,在外来者打败自己之前,他给自己预设的场景是――自己打败自己。
事实上,尚德机构成立十多年来,每一次重大转型,都可以窥见欧蓬的这种决绝。
2005年时,尚德机构的收入从起家时候的50多万做到了300多万,其80%的学员是来自于平面媒体的广告,但在2006年的时候,欧蓬却放弃了平面媒体广告,全面转战互联网。那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视频领域元年,平面媒体正享受着它的如日中天,网络媒体还远没有今日的风光。
“2006年,尚德机构20%的学员来自于互联网广告,但互联网的增速高于平面。我发现了一个事情,互联网广告是个平台,我需要考虑的下一个问题是――互联网广告和平面广告有没有可能共存,这是最安全的策略。”
经过一番研究,欧蓬发现,互联网广告和平面广告的组织结构、商业模式、数据模型都有很大差异,所谓的共存到最后会变成两者的相互妥协。“可能两个都做不好,这时候就需要做一个决绝的决定,A还是B。我选了互联网。”欧蓬说。
最终的结果证明,欧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他不会沉浸在过往的成绩中,每每做出重大决策时,他又是谨小慎微、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在启动之前,他就已经预见到初步成效是什么样的。
过去的三年多时间以来,他一直在琢磨如何进行互联网转型,但他又不能拿尚德机构去全盘冒险,那样风险太大了。所以,他先以嗨学网和对啊网两个项目试水互联网,而后才有了尚德机构的全面转型。
“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在线教育,并得出一个结论,对于传统教育公司来说,如果想在在线教育领域获得成功,一定要和母体剥离。《创新者的窘境》描述的也是这个意思,一个创新业务,如果不从母体剥离,母体会压制它的成长,它就长不大,但那时候,《创新者的窘境》还没有出版。”欧蓬笑着说。
2011年尚德机构孵化的项目嗨学网上线,它主要提供建造、CPA和司法考试三个领域的在线培训,其商业模式是提供录播课程,通过互联网直接购买流量变现。嗨学网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尚德机构相当于它的投资方。
“我鼓励竞争,嗨学网的产品比尚德机构的产品便宜70%到80%,更极端的一种状况是,学员都到了尚德机构的门口,却被嗨学网的人抢走了,那个时候尚德机构的状况是既给钱、又挨打,内部员工抱怨也很多。但我在乎的是这个独立的生命体能不能达到预期的增长,嗨学网创立第二年,我就把CEO给罢免了。”欧蓬解释说。
嗨学网创立的时候,尚德机构的账面上只有2000万元,欧蓬清晰地知道,嗨学网第一年需要烧的钱可能就得2000多万,他将所有的钱都投入其中。这种冒险将欧蓬置于险境,岁末的时候,账面上已经无钱发工资了,好在来自经纬创投的A轮投资缓解了资金困境。
仅从数字上来看,嗨学网试水在线职业教育是成功的。2011年到2013年,嗨学网的收入分别为1000万元、3000万元和5000万元。2014年的收入预计为7000万元。对欧蓬来说,嗨学网只是印证了他的一个判断,录播的东西是可以卖出去的。
很快,欧蓬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录播的完成率太低,从学习者的维度来说,他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解决方案,没有解决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
2013年,直播学习网站“对啊网”上线,开始与百度、腾讯、阿里、YY、多贝等平台对接,提供在线内容。相对于面授平均15%的通过率,对啊网的通过率达到了30%左右。2013年,对啊网的收入为150万元,2014年预计能达到1000万元。
对内,欧蓬强势主导了这些变革,让一家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公司孵化出了纯互联网项目――嗨学网和对啊网的互联网尝试颇为顺利,整个尚德机构也完成了互联网转型计划。对外,欧蓬依然保持着他的低调,在唯一一次参加的论坛上,他的发言颇为尖锐:“我不认为安博是做教育的,它是一家拼凑资本的公司。如果说有一些教育公司,那真正做教育的也只有6家。”
自从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之后,全国各地都在为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而出谋划策。从2008年年末开始,江西、湖北、四川等农民工密集地区都出现了由政府组织的面向农民工的网络招聘和免费学电脑现象。
虽然从短期来看,这对帮助农民工再就业所能起到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毕竟迈出了象征性的一大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农民工群体就业、培训的意义不言而喻:从短期来说,关系到这次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的农村产业升级,以及我国农村改革的成败。
细看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公共教育以外的面向青少年和中高端职业群体的教育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技术在这其中的应用也非常普及;但与此同时,真正需要信息技术来产业化的领域,也就是面对农民工、城市基层劳动者、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却相对冷淡得多。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指出,我国农民工信息化问题涉及的人口可达到5亿,但目前采用网络形式“上网找工作”的农民工仅仅占到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可以想象这是多大庞大的一个信息技术消费群体,其中等待挖掘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为什么现实的需求与市场的发育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诚然,包括农民工人群在内的基层劳动者缺乏支付力是最关键性的因素,他们买不起电脑,也花不起学费。缺乏消费能力,就很难吸引网络招聘、培训机构的注意,整个农民工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市场就很难产业化。
因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谁应该为农民工的信息技术职业教育买单?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类似一些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的网站。比如,“西陆劳务电子商务平台”就是这样一家基于电视媒体、电话和互联网手段搭建的中介平台,主要提供提供就业信息与劳务转移服务。到2008年10月底,该平台累计收到了30万个农民工的求职需求,为农民工们提供就业指导,成功为3.5万个找工作困难的农民工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但这只是一个个案。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学电脑现象,依然是由政府或者政府下面的官办机构(教育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等部委)牵头组织为主,用人企业或其他力量很少参与进来。
政府当然应该在这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只靠政府力量是不行的,农民工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要真正形成大规模,还需要市场的推动,形成产业化,才能有持续不断的原动力。
虽然过去对“教育产业化”充溢批评之声,但事实上相比其他教育领域,农民工的信息技术培训才是真正需要产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