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学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说说你所了解的我的情况。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我也来认识一下你们。你叫什么名字?你姓?他姓?有叫杰克・露丝的吗?我发现了,原来我们班没有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的同学,我们共同来自一个国家---中国。说到国家就不得不讲到一个国家的象征――国旗,你对咱们国家的国旗了解多少?你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场合下见到过国旗?
(1)有一个留学在外的中国青年他又是怎样用生命捍卫国旗尊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请同学们庄严的读课文题目。
(2)俗话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同学们,你们就用这三到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丢字、不重复。围绕五星红旗自由读文,去感受这个感人的故事。
(3)检查字词。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怎么样?划出相关语句并写出感受。
2.汇报
(1)身受重伤(2)工具行李没了,没有了物质条件。(3)迷路,失去方向感。这些说明他当时的处境极度困难。
3.指导朗读。带上你的感受来读这段,读出留学生此时所处的困境。(叫两人后自由读带感受)
4.此时此刻,他最需要是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过渡:当我醒来时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拖着受伤的、可能还滴着血的身体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三天了,饥饿难耐呀,同学们他最想得到的就是?(面包)
5.面包真的有了,就摆在我的面前,面包店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必须用五星红旗交换时,我的第一反映是什么?读(4---12)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叫学生读句子)
6.齐读
老师:我没有说话,这里只描写了我的什么?(表情动作)板书
7.谁来读:请让我们看到你“久久地凝视”(叫学生来读)
8.“凝视”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来理解一下。
9.当老板要我拿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会先想什么?
10.是啊,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我是多么渴望这块面包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谈一谈。(叫学生)
11.多么诱人的面包啊!此时的面包已不是我充饥的食物,它是我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国尊严和我生命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前者,所以我(摇……)齐读。
12.创设情境,心灵对话。
同学们,老板用一块面包跟青年换国旗,青年没有说话,用三块面包换国旗,青年依旧没有说话,此时,你就是那个饿了三天的青年,老板望着你……
(1)小伙子,拿着面包吧,难道国旗不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2)这位小伙子,拿着面包吧,再不吃东西你会饿死的。
(3)你呢,这位小伙子,你换吗?
13.青年用他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拿国旗换面包。(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4.(朗读)
谁来坚定的告诉老板。(叫学生范读,齐读)
15.文章自始至终青年没有说过一句话,可是我们却读到了文字背后青年那份浓浓的爱国情,老板也读懂了,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了,这就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6.从哪儿看出老板读懂了,并被打动了?
板书:竖起大拇指 替付医药费
17.面包店老板刚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默读4-12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
学生读.板书:一脸无奈(竖起大拇指)
18.老师:猜猜一个面包多少钱?
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却愿意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
19.老师:老板前后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被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感动了)
老师: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
20.面对病床上的我,此时老板会说些什么呢?
作为自己的同胞,我们也被这位留学生深深地打动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二选一)
(1)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留学生,老板满怀敬意的说“--。”
(2)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留学生,我满怀敬意的说“--。”
四.总结升华
1.芬芳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无数的中国人为了这面五星红旗谱写着多么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啊!
关键词:平面构成;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果教学得法,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利用直观有趣图形,利用学生自创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
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型,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型——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型,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他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课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硬纸片剪成的方形和圆形这两种基本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上演示,当方形和圆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其它图形的存在,但当我把方形、圆形或折叠、或相加的图形出现在屏幕上,经过两三个图形后,学生潜意识中已有的基本图形开始联想起来,有的说可以这么加,成什么形,有的说可以那么减,成什么形,还有的说可以先加后减,成什么形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基本图形都是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圆形演变出来的。他们觉得基本形的构成有点类似于孩童时代的拼图游戏,童心未灭的中学生只要觉得有趣的事便是他们想做的事。
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基本形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基本形的图形与空间变化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实际就是图与底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黑色为图,白色为底,但有时也会产生正负形。所以直观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有趣的图形则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把注意力引向和集中于教学内容。
在激发起兴趣的同时,为了提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讲解相切形和联合形时,我没有直接出示图形,而是让学生运用相切形与联合形的概念,来回忆刚才他们见到的和想到的基本形中,那些是相切构成的,那些是联合构成的。知识的掌握需要复习,而回忆则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为是刚刚见过的,所以学生们轻而易举的就说出了哪些是相切形,哪些是联合形,并且,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还发现了有的形既不是相切形也是联合形,而是它们的综合形。只要学生们说出来,我就在投影仪上展现出来,并且给予归类。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教师提供的直观、有趣的图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一起来评析欣赏自己的作品,会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平面构成形式与方法中的渐变构成教学过程中,我就尝试了这一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渐变——是通过基本形和骨骼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变动,包括他们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彩等的逐渐变化。它有极强的节奏性,富于律动的形式美。
在已经学习过重复构成后,再学习渐变构成时,我准备了一些重复构成练习中的学生优秀作业。当一张张整体统一、形式美观的学生作品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他们为之惊叹,想不到一个箭头、一棵小树、一把雨伞、几个圆形或方形居然在同学手中会变成如此美丽的画面。因为是自己动手创作,就觉得特别好,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自信心高涨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甚至有了要让自己的作品超过教科书上录用的作品的想法。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一张渐变构成作业,我出了三个题目:
(1)参照课本上渐变构成图形,临摹一张简便构成;
(2)根据课本作业要求,用1/2等分递减法设计渐变骨骼,然后设计一基本图形代入,制作一张渐变构成;
(3)根据渐变定义,设计两个形之间个渐变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任选一题。
这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因为是自己想做的,所以做起来就特别认真。出乎意料的是,好多学生选了第三题,这个题目是有难度的,没想到,初二的学生居然轻而易举的做成了好多类似作品。有的把椅子变成了鸭子;有的把小丑变成了窗户;有的把嘴巴变成了拱桥;还有的把蝴蝶变成了斑马、飞机变成了小兔、房子变成了汽车等等。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个平时看见画画就头痛的男生,竟把一个人变成了卡车等等。这些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又在下一节课发射构成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创作出了一批很强动感、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力动美感的作品。并且,这种激情一直影响到下一单元,标志设计和手提袋的设计。
中学平面构成设计教学,分为抽象图案设计,具象图案设计和使用美术设计等几大块,教材中安排的设计课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平面构成是最基本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平面设计;版面设计;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8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1 版面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版面设计作为平面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是平面设计师在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重点。在平面设计教育领域,版面设计一直是受到人们重视的教育环节,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一。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在平面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把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比喻成一个桌子,那么文字、图形、色彩、版面就是支撑桌面的四条腿。作为支撑桌面的四大元素之一的版面设计不仅担负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整个平面设计专业作品得以完成的基础。因此版面设计在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人在高校担任版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已经六年,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和大量的资料查阅比较研究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上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教学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行业的专业要求,那么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定好教学计划,然后通过大量的专题专项训练,利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在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会与研究来撰写的。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课程结构和主题专项练习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版面设计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版面设计实际应用的能力。
2 认识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又称为版式设计,在预先设定好的有限版面内,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则,根据特定主题与内容的需要,将文字、图片(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简单来说版面设计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内把视觉元素进行编排位置,更好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一种设计。
版面设计与视觉传达息息相关,是整个平面设计的灵魂。无论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还是广告招贴或海报宣传网页设计等,只要跟信息传递有关都离不开版面做承载。课程的教学通过对版面设计理论概念、形式规律法则的认知,训练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能力,对图形、文字、色彩的处理能力,版面编排的形式能力,以及版面设计制作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人们需要迅速准确的获得大量的信息、提高阅读的快捷性。这就需要人们的版面设计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增强阅读的可视性,并让读者在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这就需要人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既要注重版面的形式又要兼顾实际的运用。
3 版面设计教学现状
虽然版面教学在人们艺术设计教育中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且一些高校也在一些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有过一定的探索和改进,像南京艺术学院和清华美院就曾经在版面内容训练方面以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以版面编排的形式训练为主,一种是以主题编排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尝试。以训练版面编排形式为主的版面编排,虽然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出形式感很强的版面视觉效果,但因为欠缺主题内容的训练,致使学生的学习很盲目。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有图片文字限制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相反的第二种教学方式虽然避免了第一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但这比较依赖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的体现,而缺乏设计方法论和普遍设计规律方面的探讨,在教学上面不容易把握。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以及教学方法不灵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
4 版面计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把两种训练方式取长补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地应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部分。版面设计课程教学结构基本上是按版面设计的概述、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思想性与单一性、艺术性与装饰性、趣味性与独创性、整体性与协调性是版面设计的四大原则)版面设计的基本造型要素、版面设计的形式原理、版面设计的应用六大部分来进行教授的。在进行每一单元的学习时,笔者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针对性的专题练习。比如在讲完版面的基本原则的时候,针对学生对版面还是比较懵懂的状态,直接进行专题训练他们会比较吃力,甚至做不好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面内容的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笔者会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去做,没有过多条框的限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比如笔者会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生活中发现美”。他们会把生活中自己认为美的东西以视觉的形式展示给你。学生们奇思妙想、创意新颖,版面排版灵活有创意。如图1是她们宿舍一角,图2是做处理之后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并能自主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和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有很好的互动沟通。
再例如讲到版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点的内容的:①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上下左右空间对称视觉张力均等,即庄重、又呆板;②当居于视觉中心时,有视觉心理的平衡与舒适感;③当点偏左或偏右,产生向心移动趋势,但过于边置也产生离心之动感;④点做上、下边置,有上升、下沉的心理感受。针对所讲授的理论,笔者会让大家做一个“我的大学”这样一个主题版面排版练习,在作业当中既要体现所教内容又要有主题思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版面排版的形式感得到了训练,深刻体会相类似元素摆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的原理又因为有主题限制,这样必然会迫使学生不能单纯的去做形式必须考虑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某学生的主题训练作业,如图3所示。
“我的大学”这样的主题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个主题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诠释这个主题,正常都可以找到感兴趣的点入手,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发的去深入完成这个课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理论。图3中,笔者通过点在版面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借助灵活的版面排版和色彩的情感运用,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在大学期间孤独、寂寞、快乐、活力、宁静、高贵、永恒、严肃的多变情感。
后面的课程每一版块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按以上模式进行教学。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教师的最终教学效果显著,同学们受益匪浅。版面排版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 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目的是通过排版使主题突出,信息明确,以艺术美的形式付诸与观者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多彩多姿的形式感在美的形式原理的规范下,通过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和点、线、面的构成来规划版面。它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在课程教学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笔者还是会从与他们密切的“我的名片”设计主题入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来训练。同学们要在视觉美里传递出名片的功效。让大家在这个小题目中去深深体会版面设计的内涵,以及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版面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还是传递信息,方便阅读。
5 结 语
只要人们能够灵活运用版面设计原理和创作方法,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借鉴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设计出视觉冲击力强、主题突出、主体明确形式多变的版面设计作品是不难的。笔者相信通过人们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将会极大提高版面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每一个教师只要认真教授,都会有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总结。相信未来的版面设计课程教学一定会有大的突破和创新,使版面设计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论点、线、面在版面构成中的表现[J].包装与设计,2012(6).
[2]赵一东.试谈平面设计[J].内蒙古艺术,2009(2).
一、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虽然随着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高校对平面艺术设计专业也越来越重视,平面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来蓬勃发展,但是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在现阶段高等院校关于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体系搭配不合理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接触知识面时就会比较窄,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许多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将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公开课、实践课安排不合理,有的高校为了学生能够早点将学分修满将基础课和专业课混搭安排,这样在两门课进度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在专业课中需要基础课的知识时学生没有学过的现象,这样就使得老师的教学很被动,讲专业课时学生基础课程没有学,到基础课程讲到专业课的知识点时,专业课老师早就将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跳过去了,导致学生的基础课程学的不够深入,同时专业课程也学得不够好,这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搭建,只会使得学生感觉每天虽然在学习,但是依旧对老师所讲的没有深入的理解,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关于平面艺术设计专业能力的提升,这种高等院校的教育也不达不到现阶段社会对人才要求。(二)现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依赖于计算机等设备的使用,这样不能使学生的手绘能力与一些理论知识得到锻炼。虽然现如今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如果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过多依赖于电子设备去完成设计,将使得他们的创作思维受到限制,因为现在一些现有的素材太多了,有的学生为了方便就直接利用电子设备在现有的素材上进行加工创作,虽然可以大大节省学生的时间,但是这样使得学生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不想过于深入的了解,会使一些学生出现理论知识无法支撑接下来继续创作的现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不利,特别是以后进入工作,一些难的创作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完成,但是没有一些比较牢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将会使得平面设计作品缺乏灵魂,显得比较呆板。
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为了使得学生拥有比较牢固的基础知识,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是应该进行合理安排,虽然现在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生的压力越来越重,但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专业课学习好,学校应该先将基础课程开设,可以在中间穿插上一些专业介绍类的课程,以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防止学生在学习阶段出现对平面艺术设计没有丝毫了解的现象,加一些专业介绍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平面艺术设计以后工作是干嘛的,以后工作会用到哪些专业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好好学习专业课,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的定下以后的发展目标,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高等院校在排课时应该每周都安排有课,并且在晚上还应该安排专业课答疑,因为现在高等院校上课就是一遍过,如果存在不懂的地方只能靠自己去查,但是有些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所以专业课答疑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课上的疑问,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课上打好基础。(二)尽管现在电子设备功能比较强大,但是教师还是应该注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能够手绘能力的培养,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学生如何去使用一些电子设备以及软件,像Photoshop之类的软件就可以教学生去使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使得平面艺术设计作品更加有层次感,但是也不能过多的依赖于这种电脑软件以及一些电子设备,还是要注重学生在手绘能力上的培养,因为在电子设备上或则在软件上进行操作可以利用现有的素材,但是纯手工绘制的可以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是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平面设计专业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就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与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为培养出适应时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实践水平的技能人才而不断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需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平面设计专业示意图
平面设计专业就如同一棵大树一般,美术基础就像树根一般是树存活的根本;而设计基础就好比树干,它的作用是连接和传输;最枝繁叶茂的树冠就是平面设计的核心课程所在。
三、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体化教学实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平面设计人才不应该只学会书上的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设计制作,也不能只掌握后期制作而忽略理论知识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所以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作支撑,用实际设计去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如同我们人类要依靠两条腿配合行走一般。一条腿好比是理论,而另一条腿好比是实践,两条腿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走好路。例如: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中,纸盒结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包装纸盒成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一件包装设计成品的最终效果。如果盒型制作不完善就无法加工成为一件合格的成品。如何使学生通过包装纸盒成型这一技术难关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包装纸盒结构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成型工艺、设计制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后期制作、工艺流程和安全知识学生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以为只要稍作讲解就可以,但是没想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制作纸盒成品时,怎么也折叠不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纸盒。所以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制作。让学生清楚知道包装纸盒结构的位置、角度、尺寸、比例、裁切制作方法,让学生逐个对各个部位进行折叠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制作完成一件合格的包装纸盒成品。不难看出平面设计课程是门实用艺术,实践性较强,但理论仍然是基础,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设计创意的理论先于设计实践存在思想中,而后才能指导设计实践行为。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于实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加容易,记忆也更牢固,同时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机房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演示给学生们看,学生可以一边听教师讲授,同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学练结合。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充分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加上与一体化教学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自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运用直观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合一,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直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由于平面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者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美学素养,所以需要在日常中对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积累,教师应善于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学习。如在学校中开辟优秀的作品展示窗;开辟学习交流专栏;带学生到企业中去观摩。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新的设计成品作为实例进行教学引导;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直观教学应注意:一是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二是,直观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要求适时恰当,例如在讲设计草图识图时,过早或过多出示直观成稿例图,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要边讲边展示分步图,易于教学目的的到达。三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思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设计基础课时可借助实物、图片、模型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具体形象地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每门核心专业课时,总是运用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小故事轻松的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所要讲的课题上来。例如,包装设计导入第一课时,为引起学生们对包装课程的兴趣笔者借用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郑国人因为非常喜欢盛放着珍珠精美的盒子,于是花重金买下了珍珠,而只留下了装饰精美的盒子却把珍珠归还给了楚国商人。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借此时机强调包装的作用,引出包装设计的概念。为了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对课程进行重新编排、整合,突出实用性。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内容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消除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美术基础、缺乏设计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三是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研究创新的能力等。四是敏锐的时代意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6.知识结构的创新。
知识结构是指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联系和结合,也就是一个人知识层面的构成情况。任何知识只有当它们处于一个相互联系之时,才能发挥其功能。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构建立体化的知识框架。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一体化教学,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由于教材具有相对地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发展,且新的设计方法与风格的不断涌现。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平面设计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新知识的讯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们。那么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应注意给学生介绍国内外平面设计界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及时了解设计界的前沿信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作用。②应该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制度和市场需求,将新内容及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教案中及时补充专业的最新动态。
7.加强实训教学指导。
职业教育包括了教育和技能两部分。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决定了实训教学在教育中不容忽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训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安排实习教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企业的需求来实施教学,既保证实训课题的顺利进行,又使学生了解到企业职工应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适应今后在企业的工作,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企业就职搭建平台。笔者学校为了跟踪反馈实训教学效果,创建专业实训微信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要求,便于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实训中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从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企业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实训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校学习与实训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8.顶岗实习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企业环境里,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他们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总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技工院校教育的必经之路。一体化教学为今后的职业技能发展与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准备期:图形联想练习与教学氛围营造
人在专注于创造时,会进入一种独特的认知状态,对时间的流逝毫无知觉、全神贯注,感觉潜力无限、极为自信以及心情愉悦,心理学家哈里•契克森米哈将这种高度自觉的状态称为“流(flow)”。“流”有助于创意的形成。因此,在创意发生的准备期,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营造,帮助学生进入“流”的状态。
2.酝酿期:图形联想练习与头脑风暴练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学生普遍缺乏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答案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思路很难打开。若组织学生直接进入头脑风暴环节,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图形联想则是激活学生思路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教师指定一个基本图形,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一定数量的联想图形绘制。例如,在一课时内,让学生从外部形状和内部造型两个角度,完成50个圆形的图形联想。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联想绘制出钟表、眼镜、轮胎、花朵、脑袋、碗、仪表盘、树洞。头脑风暴练习分两阶段进行。在初次头脑风暴阶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将产品与受众需求设定为头脑风暴焦点。初次头脑风暴后,将有成果分为接近、相似、对比,因果四类。而后组织学生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进行第二次头脑风暴。
3.明朗期:主体搭配练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平面构成教学不仅是对设计人才进行培养的起点,同时又是设计教育的教学基础。我国平面构成教学模式深受欧洲现代主义萌芽时期现代主义和构成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始终照搬照抄包豪斯所提出的三大构成教育模式,对我国设计人才的应用型与创造性造成定压制,这种模式通过描摹画作与重组元素来完成视觉拼图。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分支出其它平面构成形式的课程如:“壁画设计”、“思维设计”“视觉设计”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平面构成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尽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存在一定严谨性与科学性,然而作为设计类专业也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发散性与创造性,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平面构成教学既要全面掌握构成排布规律与点线面结合能力训练,同时又要不断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力与理性调控力。
对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观察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应该以教创新思维联想与发散的平面构成教学代替临摹与传统技术教学。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对过去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进行了基本延续,使得抽象与发散构成思维止步不前,这种现象令人堪忧,而具有现代化的平面构成教育理念将传统单一性的审美格局打破,构建了一条富有现代化及创意性的艺术设计标准与法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传统优秀的美学思想与古典教学理论予以继承,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开拓理念,不断对现代化美学理论及表现形式进行革新与创作。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平面构成教学理念中,一味强调训练学生临摹推敲再现能力,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性,束缚了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点、线、面与黑、白、灰的抽象性平面构成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设计时二维转换三维的空间构成能力、教师教学改革及设计教育后期跟进等均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从而既开拓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又丰富了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对构成设计中学生艺术个性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不断强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布局能力
在进行《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时,应依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需要在创新与抽象表达技能训练过程中各有侧重,这就需要依照不同的设计需求达到相应的构成效果,通过科学手段,理性化发挥与把握课程命题作业中平面构成基本元素,摆脱传统临摹分解式训练模式,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与空间塑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高学生对二维构成的理解与认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而言,必须掌握两大问题,即:空间关系的逻辑性与线条的运用。
1.一切是线条与线条是一切
可用平面构成中的线条元素绘制种存在于纸上的二维空间关系,由于线条本身具有分割空间与表现多维空间图形物象的功能,运用多种手法将线条绘制于平面图纸上,所切割的画面连同点与面将产生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从而将平面构成本身所具有的抽象形式美感体现出来。
在视觉形式与抽象设计中,点、线、面几个构成要素是设计的根本语言。而线条在当中扮演着最直观的角色。在自然界中纯粹的线条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线条是设计师高度概括物质构成、分割的集中表现,存在于实际物质之间。线条不仅抽象性比较强,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动感性,能够彰显出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平面构成教学中,往往会通过线条的自然美理性分割画面,经过提炼再塑造形成具有突出形式的设计主体。总而言之,线条不仅是最具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塑造表现力的种语言方式,而且还是最能体现设计者性格的种重要因素。
2.流动的空间与空间的流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空间是其永恒的主题,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来说,灵动且敏锐的构件空间是其不变的主旨。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对空间的重塑与抽象表达,可以说是平面构成训练的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可选拟相关主题,让学生用点、线、面与黑、白、灰相结合进行设计训练,通过强化训练来锻炼学生发散与整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进行后期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时能够将流动空间与空间概念构筑起来,提高学生主观创造性与理性调控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平面构成教学重点是科学性与构成性。对于空间而言,结构是其内在的构成。特定结构对空间特征、变化及使用方式等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空间外型可以改变,但是结构却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只有运用平面构成教学做前期铺垫,学生在后期专业方案设计时才能举一反三全面掌握空间结构,才能轻松将二维、三维、多维空间进行重组与抽象构建,才能做到运用构成手段表现对象设计风格。所以,结构并非感性、单一的,要通过理性设计思维将其勾勒出来。
当今社会是科技与市场融合的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发展模式、技术应用模式等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平面设计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革。数字化技术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且能够为设计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因此加强对数字化技术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影响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技术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传统手工手写教案、黑板板书年代早已成为历史,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方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为教师前期准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以动态化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聊天软件的应用,将独立的学生有机整合到一起,使得学生们能够互相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1.2有利于丰富学生视觉表达方式
信息时代下的艺术设计,设计对象的审美情趣早已消失,越来越多艺术设计作品中都出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子,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其中图像像素画方式成为美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在教学中,3D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平面载体当中的立体空间更具真实性。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当中,大量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丰富了视觉表达方式,为学生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有利于提高作品设计速度
设计师在开展系统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处理一些重复性、规则性工作,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造、组织设计工作当中[1]。在此基础上,能够促使设计处于更高层次上工作。针对整个设计过程而言,计算机都能够为设计方案提供诸多可能,最大程度上完善平面设计,提高工作有效性。
2 数字技术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数字化技术的渗透,为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事物两面性也决定了其会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具体来说:
2.1减少师生交流
新形势下,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应用尚不能够达到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更多的是单向信息的传输。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媒体演示的清晰度,会将教室灯光亮度调低,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原有一排排整齐的座位更适合传统教学模式,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应将课桌排列成圆形,能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2.2资源共享存在不足
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当中实现了良好的交互,且资源共享成为主流趋势。但是网络中还存在很多品质不高的图像等,导致平面设计作品存在高度雷同性,不利于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持续发展。尤其是传统手绘的笔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3过度依赖技术
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如低年级、刚接触电脑的学生,由于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过于突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2]。另外,计算机语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过度重视技术,在设计中侧重对视觉感官效果的关注,忽视了作品制作的真实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艺术作品辨识能力的培养,避免将视觉效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重视作品与思想概念的有机整合。
2.4作品缺乏个性
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艺术设计教学,使得更多的是热衷于电脑特效程序对作品进行设计,强调多维画面的呈现,致使艺术设计师难以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人才是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平面设计领域同样如此。尤其是在教学阶段,如果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平面设计领域势必会走向消亡[3]。另外,在教学中,由于过度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学生无法在作品字体设计、色彩处理方面得到强化训练,学生们设计出来的作品都具有极强的雷同性特点,根本谈不上个性风格,缺少一定的艺术性。可见,数字化技术的使得设计师逐渐放弃了对生活素材的追求,与艺术来源于生活背道而驰,不利于该领域持续发展。因此应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避免数字技术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平面设计;创造性;思维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是运用新颖、独创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有人说,创意思维是教不来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十分准确。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可教的,正如心理学中思维的特征是可操作的。坚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意设计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既懂创意又精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底蕴、有文化、有特色的设计作品才能赢得企业和大众的关注和喜爱。纵观中职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品构思简单,模仿的痕迹较重,其作品中很难发现吸引眼球的亮点。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不能将广告诉求与设计本质相联系,更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一幅作品失去了创意,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让广博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者的想象不同于纯艺术的幻想,是设计者把想象利用表现技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塑造的过程,是大脑中空间立体想象的构想被及时捕捉并被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要想把脑中所形成的形象、色彩、质感和感觉落实到寓意丰富,真实感强烈的事物,传达正确的信息,就要将标题、内文、背景、色调、主体图形、留白、视觉中心等元素有机结合,运用表现和艺术的刻画达到作品的真实效果。这一切的基础是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非凡的洞察力判断力和不平常的人生经历。
中职学生因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社会文化、民族特征、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的形成不够完善,不同的社会文化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认同心理不同。由于不同文化成长环境因素的差异,课上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精品鉴赏和创作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地域文化知识和民族传承,课余鼓励学生积累和收集相关材料,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各类书籍、互联网及现代化通讯设备关注和收集创意新颖的设计作品,积极投身实践与创造性劳动,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术修养,增加审美趣味和发展创造力。
二、让想象插上梦幻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类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积极想象甚至是幻想,引导学生创造新事物。教师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英雄”一词,让学生进行联想与之相关的词汇,以这个问题为中心,使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越多越好的答案,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往往由英雄可以联想到美女、伟人、超人、白马、狗熊等,再从这些事物分别联想,如美女又联想到服装、护肤品等,伟人联想到等,再进行多方位联想与思考,会形成一个蜘蛛网式的思维模式图,想象不受任何限制,就像插上了翅膀,从一点向四面八方飞翔,然后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奇,既出乎预料又合乎情理的
答案。
三、让头脑风暴凝聚团队精神与求知欲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说明人多方法多,教学中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头脑风暴就是每一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提出创意构想,从而产生尽可能的观点,即使有些观点天马行空,但也可以突破思维局限,集思广益,达到更高的创造性协同水平,对于创造性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使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