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安全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网调度 国民经济 安全运行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059-02
近年来,地区电网新增装机容量不断扩较,如东北区域,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05亿千瓦。伴随着居民供热负荷与工业蒸汽负荷快速增长,部分纯凝机组实行了供热改造,供热机组装机比重增加,同时东北区域电力负荷增长乏力,冬季峰谷差大,供热和调峰的矛盾尤为突出,东北区域低谷调峰困难越来越严峻。例如,部分地区频遭遭强冷空气袭击,普降中到大雪时,电网用电负荷节节攀升履创新高,省内用电负荷维持高水平运行,地区发供电负荷基本趋于平衡。
1 电网调度应对电力紧张的方法
(1)电网负荷增大,电网调度需要密切关注供需形势变化,做好相应电网调度工作。同时要求发电企业维护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消缺,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团结治网,共度难关。
(2)供电企业要做好应对较长期低温、雨雪天气变化的物资、人员、器材等各方面抢修准备工作,制定完善雨雪天气应急处置预案,科学调度,紧急处置,保证信息报送渠道畅通,确保迎峰度冬及春节期间电网稳定运行和城乡居民正常用电需求。
(3)实时平衡智能调度系统改造项目,平衡智能调度系统改造项目技术配置先进,控制策略合理有效,各项功能和指标均满足系统技术标准要求,提交的竣工验收资料齐全,项目管理规范,系统试运行3个多月,以达到预期效果。
2 电网调度实时平衡智能调度系统的意义
(1)电网调度实时平衡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省调与直调火电厂之间发电计划、试验计划和原料库存信息交换、电网调度计划实时修改下放、《两个细则》考核系统数据对接,对加强省调电厂并网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电网调度实时平衡智能调度系统数据库得到全面升级,新增的服务器实现了与现有服务器双机运行,互为备用、实时切换,提高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规模,实现了基于104规约数据实时通信指令传输,指令传输效率大幅提升,下发的调度计划稳定、安全、及时。
(3)开发的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多时间尺度多目标机组分类控制策略、备用协调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及安全约束调度策略使CPS指标和断面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项目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厂网经济效益。
(4)电网调度实时平衡智能调度系统,促使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完成了调度计划量化安全校核任务。
3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现场的应用
(1)国调中心曾组织全网联合计算,实施了“三华”(华北、华东、华中)、交直流混联电网日前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在线计算。应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完成了“三华”电网整体发电计划、停电计划的潮流计算和安全校核,并将告警信息正确传送到国调中心的数据池,实现了“分布式计算、全网告警”的目标。供电日前调度计划96个断面的潮流计算收敛结果准确可信、信息交互及时,系统功能的完整与高效得到了国调中心的表扬。
(2)供电公司根据大电网安全控制要求和调度运行需要,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日前调度计划量化安全校核功能的开发和投运。精心组织,完成了负荷预测、发电计划、停电计划相关系统的基础数据核查,调试各系统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这些努力使全网联合计算取得全面成功。
(3)各调度机构在加强调度管理、落实监管要求、保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相关工作是:1)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电力调度监管工作,围绕调度监管常态制度建设,努力使调度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2)高度重视整改落实工作,针对会议通报的问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整改到位。3)对明年区外来电进一步增加、电网调峰矛盾进一步突出的情况,加强做好电网运行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工作。4)做好电网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建立电网隐患台帐和隐患治理进度计划,切实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4)按照电监会的部署要求,供电企业要扎实推进电力调度专项监管,结合华东区域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建立健全调度监管工作会议制度、调度重要文件备案制度、电网重大安全风险和管控措施报告制度、电网运行方式跟踪监管制度、调度机构自查报告制度、调度监管现场检查制度以及调度监管评价和通报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调度监管工作。
4 强化对电网调度工作的监管
(1)供电公司应按照电监会检查方案,被检网省调度要撰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中。调度工作除取得成绩外,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被检网省调度对调度监管工作的相关意见进行认真研讨。
(2)涉及中小机组供热保民生情况,被检网省调度要在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安全稳定运行,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3)被检电网调度部门要积极配合好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检查资料,共同做好检查工作。
(4)调研人员要通过调阅相关文件,抽取调度日志、调度曲线,调度计划的安排和执行情况记录,分别对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系统备用容量管理,“三公”调度执行情况,火电厂最小运行方式执行情况,调度管理规程和有关办法的制定情况,调度信息报送和披露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和监管意见及时告知被检单位。
5 开展地调自动化的必要性
(1)开展地调自动化系统完善工作,对系统前置、应用软件、数据库结构及应用进行升级,优化数据采集功能,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扩充,增加系统调试状态功能及调度数据网第二平面通信功能,为地县一体化调控业务的运转提供了技术支撑。
(2)在完善工程中,供电公司要规范自动化系统信息命名,制作智能光子牌,实现监控的快速、直观、方便,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系统调试态支持计算统计、越限处理、网络拓扑等功能的测试。
(3)为确保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善工程有效进行,供电公司制定了《电网地调调控系统升级流水化作业方案》等方案,落实责任制,实时管控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对辖区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自动化信息进行校核试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4)地县级备用调度建设是是“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完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市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先后完成了值班场所改造、备调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运维与管理体系完善、人员选拔培训、应急切换演练等各项工作。省地县三级备用调度体系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满足了调度指挥连续性要求,有效提升了电网调度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应急支援效率,扎实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6 强化调度员工素质培训
(1)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调控运行人员培训方案,促进备用调度的常态化运行。
(2)定期开展应急切换演练与评估,加深主调与省调端备调、地区配调端备调的磨合,不断提升备用调度实用化水平。
(3)定期完善备调体系运行资料,确保地县级备用调度资料实时性和可操作性。
(4)电网公司要不断加强备调日常运行维护和系统检修管理,确保地电网备用调度正常运行,随时具备承担调度指挥职责的能力。
(5)加强地县级备用调度有效探索,及时总结备调运转情况,健全主备调日常、预警、应急等状态下信息沟通机制和内容,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开展相关电网调度工作积累经验。
关键词 云计算 电子政务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 TP3-05 文献标识码:A
1 云计算的概念
所谓云计算,主要是针对现有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来共享信息资源,是一种能够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高可用性的新一代计算模式。之所以称之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如面积较大,动态伸缩,边界模糊,飘忽不定,确有其物)。云计算将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软件实行管理,用户勿需关心资源的物理位置,但可以随时获取,随时扩展,按需有偿使用。
简而言之,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按需取用、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是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进行传输,是一种新的运营、服务模式。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2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随着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数据大集中以及信息交换的要求很高的计算能力。传统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包括电力成本、空间成本、维护成本等)在不断上升,利用云计算模式来提高政府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减低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势在必行。
3 传统电子政务的弊病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数字鸿沟是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现象,被称为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我国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沿海和内地地区差距明显,数字鸿沟难免出现。
4 电子政务云的建设
电子政务云的产生正是电子政务与云计算技术的完美结合,电子政务云可以把政府的网络资源整合为服务,以供居民、企业和所属机关部门共享使用,从而提高了政务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它实现了三大方面的显著优化:
资源集约化:统一规划建设,通过虚拟化方式,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为各部门提供基础计算服务和数据存储;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各行政权力业务系统统一规划建设,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数据一体化:统一的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不光节约了建设费用,更是从各行政权力的业务规范上进行了约束,为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各个行政权力业务系统由市级统一进行组织,市区两级分建,互联互通,方便数据共享,实现全市横向纵向的互联互通,为大规模数据整合和交换提供可能。
管理服务化:利用云计算方式,实现基础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综合利用,降低各部门系统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从总体上看,建设电子政务云将极大地降低国家财政支出,可提高政府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降低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电子政务各类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不同电子政务系统间的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政务工作协同,使政府工作人员及时地了解到老百姓时下最关心的问题,使政府部门制定出的政策法规目的性更加明确,能够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电子政府云服务模式,建立“一站式”、“一网式”的云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但在另一方面,云计算建设还需要在方方面面进一步细化。目前各地的云计算建设,更像是大家都在盖楼,但要想这些楼房都发挥作用,还要探讨未来谁来租用和如何租赁。前者是指哪些应用可以移植到“云”上。目前“行业云”和“电子政务云”是云计算的突破口,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为了使企业和政府部门能够放心地提交核心数据,一方面应建立准入制度,明确云计算服务的标准和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的资质,另一方面在“云安全”上还应建立“安全分区”的概念,“就像是银行的保险箱一样,云厂商拥有银行大门的钥匙,用户自己还有保险箱的钥匙。”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袁谊生表示。
灵活、易于使用的服务和易于共享的基础设施是云计算的优势,但是云计算使用方式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产物,把握住标准以及标准化的主动权,有利于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应尽快出台云计算的国家标准,统一规范。建立健全云计算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云计算服务准入制度的门槛。从而确保整个国家信息安全变得更加自主可控。
5 电子政务云的案例
云计算产业已在国内初具规模,成功案例逐渐丰富云计算在国内成功迈入起飞阶段。简要举例如下:
2010年5月,广州市科信局饶坚总工程师在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云计算试点城市与新兴产业”论坛上指出:为了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市已决定将云计算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突破口,加大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并提出了“天云计划”,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推广一批需求驱动的云计算示范试点,率先推进云计算应用试点,探索云服务模式和运营管理的经验,重点推进电子政务、安全服务、城市安防、医疗教育等。
2011年7月,“祥云工程”基础性保障项目“北京祥云工程中金云后台”正式揭开面纱,率先成为“祥云工程”第一个云后台。该平台包括云数据中心建设、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云数据托管平台建设、云后台运营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云后台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着力于为“智慧北京”提供“智慧大脑”。
2011年12月3日,“2011电子政务云服务发展研讨会暨红云计划会”在北京怀柔召开,由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文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农业部、国家民委、林业局、国土资源部、民航局、北京大学、厦门市人民政府、海淀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专家和长风联盟、有生软件、上勤软联等企业界代表60余人,共同研讨了电子政务私有云发展的趋势,分析研究了政府私有云的建设和服务模式,对云服务在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的地位达成共识,强调开放的标准、开放的应用服务模式是政务私有云发展的关键,同时有生博大公司和上勤软联公司联合了旨在推动电子政务云服务发展的“红云计划” 。
6 结束语
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政府信息数据量激增,而云计算的到出现势必会对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地发挥重大作用,电子政务云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快速发展的过程,通过有效的监管维护,推动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升级和转变。
参考文献
[1] 韩承鹏,《信息社会的政府管理》,新疆社科论坛,2001(1),p47-49.
[2] 王天星,《试论电子政府的推进与行政法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公务员,2002.
[3] 刘昊,《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从观望进入实战》,中国电子政务网,2012.
[4] 刘彦凯,《云计算如何服务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2011年第8期[156]
[5] 金江军,《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赛迪网,2011.
[6] 游向峰.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之”云计算” [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6):12-23.
[7] 张帅.安全云计算你准备好了吗[M],2008.
[8] 姚远耀,张予民.云计算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9(7):75-77.
[9] 潘春燕.云计算的数据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究[M].
[10] 王雷,房倩.对“云安全”的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5):45-67.
[11] 欧阳景.SaaS重构商业模式[J].程序员.2007(10): 51-53.
[12] 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17-18.
1.1三峡库区滑坡预警历史
滑坡泥石流是三峡库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与山洪、崩塌相伴生或交替发生,具有突发性、局部性和损失严重、难以防治的特点。1988年4月国务院将长江上游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1989年开始综合治理,1991年在“长治”工程区组建泥石流滑坡预警系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立泥石流滑坡预警中心站,三峡库区设立重庆一级站,秭归、涪陵两个二级站,14个基层监测点。12年来,这些站点分布在库区最重要的14个滑坡体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监测预警工作。如1991年6月29日秭归县鸡米寺60万m3滑坡,因有效监测,预报准确,警戒及时,险区内2504人无一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最低限度,首创预警成功范例。
1.2站点建设的必要性
1.2.1水位上升及移民后靠带来滑体复活
从岩性上看,三峡大坝坝址附近为坚硬的花岗岩,坝址上游则多以碎屑石、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库区内只要地势稍平的地方,多有居民和城镇依附其上,而这些平地十有八九是古滑坡体失稳后形成的平台,如秭归老县城、新滩镇,云阳老县城、云安镇等。在这些古滑坡上,人们繁衍生息,耕种收获,古代三峡人口少,没有大规模的开挖和高楼大厦的建设,所以在许多滑坡体上,人与自然上千年相安无事。三峡工程兴建后,水位将普遍提高几十米甚至近百米,13个县城需搬迁,原有的滑坡、崩塌和变形体以及岸坡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无疑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中,绝大部分是山体滑坡,如秭归县在已勘测的694处地质灾害中,滑坡有516处。在全库区已经调查摸底的2490处滑坡体中,纳入国家投资治理的,仅是极少一部分,大部分将进行预警监测,并以当地政府为主开展群测群防,避免自然灾害的侵袭。
1.2.2基层站点是预防灾害的重要监测手段
很显然,密切监视三峡库区可能失稳的部位并及时作出失稳预报,在三峡库区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地实施岸坡的变形、失稳预报,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滑坡体一旦失去监测预警的控制而突发地质灾害,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2.3基层站点投资小、功能齐
从投资来看,三峡库区的众多滑坡体,只要是不影响江流主体,危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需大量搬迁的,应选择监测预警而摒弃治理,对同一个滑坡体,设立预警站点监测10~15年,投资约100万元,而实施治理,其治理费往往是前者的10倍以上。同时,基层站点通过长期的纵剖面排桩、横向视准线、三角交会等裂缝观测和降水观测、宏观伴生现象观测,可以全面掌握滑体变形规律,确定剧滑临界值,提供水土流失参数,并逐步建立滑坡形变预报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站点既有滑坡预报功能,又有科研试验的参考价值。
1.3基层站点现行管理模式及弊端
1.3.1现行管理模式
目前库区14个基层站点,主要依附于滑坡所在村级组织设立,其监测人员以村干部为主,一般2~3人。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主要依靠二级站进行,县水保局(站)设有滑坡预警分站,协助管理基层站点,整个预警系统管理模式如图。
1.3.2站点设置存在盲目被动性
由于滑坡是一个处于“失稳——稳定——失稳”的循环往复过程,当我们发现滑坡有明显的位移或出现裂缝时,滑体可能已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而此时设立预警点,一段时间范围内变形迹象将会逐步减褪,导致监测效果较差,影响监测人员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一些暂时较稳定的滑体,因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明显的变形,又得不到有效监测。这就涉及到站点的设置问题,如何依据滑体的稳定性设立或撤销监测站点,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3.3基层站点管理的分散松驰性
滑坡预警监测基层站点一旦设立,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监测水平。目前部分县(市)设立有滑坡预警分站,与县水保局(站)合署办公,由于受机构、人员的影响,未能很好地发挥管理和业务指导作用,工作量势必集中到二级站,由于范围广、站点多、跨区域等特点,客观上造成管理上的分散松驰性。
1.3.4基层站点内部建设还有待加强
一是基层站点建设不规范,站房、监测设备等硬件建设因资金短缺因陋就简;二是监测人员技术培训不到位,人员素质影响到观测质量;三是交通、通讯设备落后,不适应新时期滑坡预警工作所需;四是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2对策及建议
2.1坚持预防为主,科学布局站点
落实“政府负责,站点预警,以点代面,群测群防”的预警工作方针,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勘测和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滑坡预警工作。在基层站点布局上,一是引入灵活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简化基层站点设置程序,把站点布在监测需要迫切、灾害损失大的滑坡体上,对于相对稳定的滑坡监测点,及时调整退出监测范围;二是要适当增加站点数量,建立足以监控整个库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警网络。
2.2配置先进设备,提升预警质量
从当前三峡库区滑坡预警基层站点的观测手段上看,有必要从根本上予以改进,除日常监测的仪器如雨量计、经纬仪需更新外,还应广泛地运用一些先进技术到基层站点,如全球卫星定位监测系统GPS,航空遥感技术等。应尽快建立三峡库区GPS监测基准网和局部的GPS变形监测网。基层站点应当不断提高预警监测质量,开展沿岸城镇和重要开发区地质灾害区划,为库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更为完善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基层站点的交通、通讯设施亟待装备和改善,基层站点的信息传递和处置突发整事件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2.3提高管理水平,激活站点功能
应当说,目前三峡库区滑坡预警系统的管理体制是顺的,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滑坡预警工作为防灾减灾和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也还有两点值得改进。一是要切实加强各县分站的建设,从机构、人员和职责上予以落实,使各个分站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对基层站点的指导,从而保证库区滑坡预警网络的完整性。二是基层站点既然依附于滑坡所在地的村一级组织,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层站点应在行政上归属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并列入村一级目标考核,这样才有约束力。
2.4强化群测群防,拓展预警空间
以基层站点为依托,向外辐射建立若干个群测群防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社会性和群众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为基层站点配备一定的监测仪器,落实专人管理和监测,把技术性监测逐步渗透到群测群防工作,同时,把宣传、教育和培训纳入基层站点的职责范畴,有重点地开展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常识培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控、自防、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