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 键 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的成败。在我们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诸多弊端。如,知识的传授主要以围绕着教师为主,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充分展开;教学评价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单一,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等等。很显然,旧的课堂教学观念、方式、手段已日显陈旧。基于这种现状,要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改进课堂教学的观念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成为改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弊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解决方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带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巨大冲击

现代教育技术带给高校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是课堂教学观念的巨大冲击。现代教育技术赖以存在的各种现代教育理论给高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清新之气,使人耳目一新。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系统论、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等各种现代及后现代学习理论改变着我们的音乐教学思维,并形成新的音乐教学观念,从各层次深刻地影响着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其中具代表性教学观念有:

1.关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认为教学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论教学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又往往采用师徒式、作坊式的传授方法,这些方式带来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自由表现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实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

2.关于课堂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变片面强调专业音乐技能、技巧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诸多体现综合素质的能力。

3.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素质:教师不仅要具有音乐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能够利用各种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达到教育的最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还要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能主动、独立地寻求并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尤为重要。

5.关于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仅体现于学生最终完成的作品,还体现于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综合能力。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及时反馈评价,能够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引发的新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观念。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由此带来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变革与优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作用于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其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实现的。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了教学方法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给教学形式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1]观察法、演示法、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发现式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独自应用,还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欣赏教学中,就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音乐作品学习,用文字、画面、声音创设教学情景,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各种音乐资料,探寻音乐表现形式,使学生不仅有效地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用合作化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音乐课题,培养学生的设计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从以问答模式、讲授模式为主逐步向以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为主转化。这一转化现象,反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教师主体性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一趋势与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吻合的。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它除了音乐理论教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技能技巧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如声乐、钢琴课主要就是技能技巧训练课程,和声课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课程。这一类的课程更加需要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妨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技术手段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重心由教向学很自然的良性转变。

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维度来看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就会发现高校音乐的学科结构总体倾向是属于“劣构”(ill-structured)和发散的,音乐课堂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现为“远迁移”,教学效果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体现。无论是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大都体现出这些特点。这些特点表明,相对于“良构”(well-structured)的、基础的知识学习,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更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2]而现代教育技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诸如研究式学习、合作化学习、情境学习等建构主义学习就很难实现。突破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走向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有力保证,进而推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

三、师生及师生关系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定位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这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居于被动、次要地位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则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的知识结构、专业特色要求在教学中频繁地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而在过去的教育技术条件下很难得到满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很方便地传递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特有的大量听觉信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可充分利用其技术手段,强化音乐教学中十分需要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音乐技能,还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发展了各方面能力。例如:教授学生欣赏知识,传统的教学只能用录音机播放音乐,以抽象和想象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多媒体演示的音乐旋律变化的规律和适当的音乐进行的背景,让学生听辨音乐中呈现的各种有关于和声、曲式、调式、调性的关系,以及作品的题材、体裁、情绪各方面的表达,继而通过提问和学生发言去引导学生发现和解释这些内容,最终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语言表达及探索研究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是作为主体在发生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化的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

就高校音乐教师而言,教师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和方法,已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手段的改进让教师得以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富有创造性、挑战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中去。如音乐史论课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幻灯、录像、课件,表面看会增加该课程的准备时间,但由于这些资料可由相关教师分工制作,并可反复多次使用,因此实际上会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反过来教师利用这些音乐教学资源,又可在课堂教学中节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情境灵活地组织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提供更多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空间。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着教师成为合格的课堂组织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另外,同样是备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最新的音乐信息,更加有效快捷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从中获取、分析、加工各种相关信息,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化。

对于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疑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因材施教,实现符合音乐教学特点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双向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各种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是现代高校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与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越来越成为高校教师素质优化的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由上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分析可以看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出现了错位,即过多地将计算机作为教育技术的重点,将室内教学设施革新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重心。这种定义的错位会引起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学科上应用的不平衡。如很多学科已经实现了网络平台教学,多媒体教室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善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而体育教学,这一多在室外教学的学科并没有被引起过多的重视,室外教学仍然保持老师教,学生学,期末考核这种传统方式,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然而,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公共学科,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目前,参考各类相关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观念已经基本形成,但仍有少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现象不太普遍。针对这一情况,不可否认其中有对现代教育技术定义错位的问题存在,其调查者与被访问者多数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在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上。事实上,就体育这一特殊学科而言,更多的是在室外的活动教学,如果减少室外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室内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构建和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力量相对不足,体育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其他先进国家甚至同国内其他应用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与运用水平相比已有不小的差距,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的差距主要不是在硬件或物的方面,而是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及综合素质上。

二、体育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

李烈明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教学,首先要清楚体育教学的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并利用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之相适应、融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国外许多国家普遍认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们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运动磨炼人的意志力。我国目前普遍认为,体育课的作用主要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总而言之,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提高学生身心的综合素质。

3.体育教学特点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首先,增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针对教学目标选择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改善教育,优化教学。其次,明确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将教学重心定在室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体育课程的意义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建立在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即对教学设施的优化应体现在灵活性、便携性上,有可随时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移动设施,以适应室外教学环境。最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体育课人数众多,学生体育测试作弊、成绩录入繁琐等问题。体育教学是全民教学,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考核,学生成绩的考核是学期期末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门学科。而对于体育学科,由于存在考试在室外进行,监考老师的专业限制等问题,则增加了监考难度,因此,体育考核更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

三、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改革设想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其能动性,使其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太极拳的教学,应先利用生动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拳,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把体育教学延伸至终身体育,使学习者能够将体育运动带入社会,融入生活,使学生不再因为应付考核而学习、锻炼。

2.利用互联网及电子通信技术

使用移动终端,随时在室外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两个学校,甚至与国外学校体育教学课堂上的现场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潜力及能动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加体育教学整体的教学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温故而知新。例如,太极拳等武术类教学,具有意识、呼吸、动作内外合一等特点,动则快速、有韵律,静则稳如磐石的画面很难通过体育教师的演示表达出来。这就体现了教育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媒体教学、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教育技术的出现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以上这些难题。另外,武术动作多变化,如果学生在课后忘记动作,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网络视频、生动有趣的太极拳教学动画等学习分解动作或动作要点等。

4.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弊端;作用与优势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8-0124-01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学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

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视听设备等技术融入传统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教学手段,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中以书本知识作为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得到创新。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封闭、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发散能力,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固定模式的限制,锻炼过程中激励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了锻炼效率和能力,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和最优化。

二、体育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以实现身体活动为教学目标,以“运动训练”为主要课程内容,用“注入式”的方法进行“重复练习”。在“以训代教”的教学方式背景下,“国家体育锻炼”的达标任务很容易成为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通常体育考试内容以“达标”或者“通级”测试作为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定向指标。低年级基本项目普及,高年级专业项目训练,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导致了体育课程仅限于通级、身体素质达标两方面的应试教育和应试考核,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便会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容易造成学生产生应付达标考试的惰性,使体育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

(一)建立动作表象及感性熟悉,使动作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能从陌生到熟悉,从基本掌握到灵活应用的过程。学生首先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掌握动作过程,能够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注意到运动过程的要点及难点,对快速建立正确的感性熟悉方面起着推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直观真实地传递教学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

(二)教学方式形象生动化,激发主动性,培养思维创造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上在学习某一项运动时,首先是教师用语言对这项运动进行整体概况讲解,然后进行分解示范动作,最后完成连贯动作,时间短,学生对其中的动作感觉很难真正理解并加以掌握。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及视频让大家对整套技术有直观的了解,技术动作学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可以通过分解、慢放等方式多角度详细讲解,要点及难点通过分解等方式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只需稍加示范讲解便会对提高学习效果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通过看一些比赛的视频,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将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师生关系,增强教学活动交互性,构建学习共同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环境下的师授学承,是教师的应试教育与学生的应试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教育环境下,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开发者和引领者。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自由,更加容易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促进情感的交流。教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象征,对教育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冲击着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它改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情境更加直观和真实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辉.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局限性探讨[J].信息技术,2011(6).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正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不断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用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现代教育技术

1.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1.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再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他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互动的现代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通过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了计算机人机交互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它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的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比以前的电视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实时反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之上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2.2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知识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因此在信息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学校还应该采用开放教学及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逐渐建立并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以及因特网为特征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将之有效的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之中。

通过教学网络,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以及参考书目等内容上传至主服务器,然后学生可以上网浏览自己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必要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教学程序,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同时,学校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学校还可以和外校进行合作教学,实现远程多媒体教学,这不但实现了学生和本校的教师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目标,学生还能和外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学校的资金,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能,合作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出各个学校的优势资源,做到各取所需,补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3、现代教育技术的利弊

3.1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3.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的图、文、声、像手段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3.1.2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及教学资源,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及承载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

3.1.3促进师生间的交互,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性的学习。若遇到较难的问题还可以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2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误区

3.2.1为技术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传统“板书”内容搬上了大屏幕,而在黑板上的板书基本上为零,仅仅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了一个较为先进的板书工具罢了,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大。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 幼儿教育 影响

学前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将来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学前儿童发展年龄特征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基础道德素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最佳时期。抓紧和抓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夯实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对儿童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因材施教,结合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术来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

苏联心理学家安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正不断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由于广大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浅薄,所以学前儿童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明白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老师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飞跃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这些教材有幻灯片、投影片、无声电影片等视觉教材;有录音带、唱片、CD片等听觉教材;有电视片、有声电影片、激光视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视听结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这些教材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过去,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诸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等等,甚至还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新的角色,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其次,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判断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成为终身不断学习的学习者。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1.1具有覆盖面广、知识更新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现代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是一种近距离的教育形式,而函授、电视等教育则是一种远距离教育形式。由于种种原因,如边远农村、山区等无法获得和城市相同的教育条件,因此,远距离的教育形式可以在以上地区得以大力推广。另外,由于教育的终生需求,近距离面对面的教育即使在城市里也难以满足需求,也需要采用远距离的教育形式。只有实施远距离网络教育才更能满足这种需求。它具有覆盖面广、知识更新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可以突破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缓解教师及资金的短缺,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将学习安排在自己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中,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选择课程,安排学习进度,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

1.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种以老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还未出现时主宰着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型思维教学。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1.3形象生动、交互性强

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培养创造能力。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远程教育如电视教育是一种单向传播的从教师到学生的教育,但学生接受的情况和反应则无法直接反馈给教师。因此,具有双向交流的、交互式的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才更贴近面对面的教学环境。互联网技术为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基础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使得远程教育获得类似于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并促使教育过程更加互动,教育对象更具针对性,使教学问题更加科学化和明晰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突破了一般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或者跳转,或者暂停,或者快速进退。根据其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有以下优势:可控性;能创造出灵活生动的媒体使用环境;可以及时反馈信息;现象直观、明了、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与教师交流,在很大程度上独立性。

今天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始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真正的应用,他通过“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信息交流、远程教育网络”同步处理传输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解决传统的学校教育、正规教育的模式与现代产业对人才需求之间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证,超越了人类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有形障碍,把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为主逐渐转变成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段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教师讲授相结合,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给多学科、多课题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培养复合型的跨世纪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确保更好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并发挥其巨大优势。

2.1多数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灵魂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由于当今开发中许多工具提供的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容易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现代媒体用于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笔者认为现代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2.3部分教师认识上的偏差

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没有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有利于学生学习。

2.4现代教育技术“万能论”

现在许多学校打着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幌子来进行招生宣传,而有许多家长、学生也都迷信这一套。要知道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仅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选任何一种媒体作为辅导手段都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课堂笔记记录困难,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目前开发的软件技术不高,长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容易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自己学习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1)教育技术的应用主体是软件,建议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

(3)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不只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认真研究如何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把优秀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研究多媒体条件下改善考试考核方式等等,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1998(4)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同时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我们应将它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面对面的学习氛围。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将来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学前儿童发展年龄特征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基础道德素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最佳时期。抓紧和抓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夯实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对儿童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因材施教,结合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术来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

苏联心理学家安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正不断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由于广大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浅薄,所以学前儿童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明白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老师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飞跃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这些教材有幻灯片、投影片、无声电影片等视觉教材;有录音带、唱片、CD片等听觉教材;有电视片、有声电影片、激光视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视听结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这些教材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与教学课程整合度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诱导学生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探究条件,实现教育创新等。正是这些特点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带来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强大优势。但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缺乏教育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违背“双主”原则已成为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教育技术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的现象很严重,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技术的过分自信和为运用技术而教学这两个方面。

教育技术被引入到课堂后,确实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但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带来的优势过分崇拜,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过程中,传统的一些授课模式被信息化课堂模式所取代,所有的教课内容只是从黑板上搬到了绚烂的电子画布上,重点的板书内容消失了,甚至有的教师都懒得开口了。这里对技术的过分自信,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的进步,减掉了课堂板书等环节,省略了学生利用教师写板书的时间进行思考的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也没能发挥其实际作用。

同时,正是对教育技术的过分自信,使部分教师为运用技术而教学。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教育资源来丰富课堂。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课程内容,不管需不需要用到教育技术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完全不顾课程本身的特点,牵强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授课。部分教师只专注于进行课件演示,忽视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甚至有些教师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开展教学,影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教育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合的本质就是要实现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整合。但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等现象。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与幻灯机、电视机、录音机、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尽管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毕竟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某些教师初涉此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忽视学生的反应,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

有些教师不知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要充分融合,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也不考虑这节课是否适合应用多媒体,就乱用或不根据学情就直接专家讲评。有的授课内容和教材的衔接不是太好,有的授课内容和课本不一样,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违背“双主”原则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都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师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教与学的交流以及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均无法实现。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并没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教师的教学过程由多媒体取代,教学中不仅将录音、录像、挂图、模型等教学媒体转入电脑,还将教师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引入、概念的给出、过程的讲解、实践的操作、知识的总结、练习的巩固等教学环节统统输入电脑,而教师仅仅充当多媒体的操作工、讲解员。结果是教师成了教育技术的附庸,教师操控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作用被抹杀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观念上对教育技术的误解、教学实践中统筹课堂能力不足和制度上没有理想的信息化环境所造成的。

(一)观念上对教育技术的误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如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缺乏对教育技术本质和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等。

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但很多教师却忽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认为只要在实践中操作简单的多媒体就可以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甚至还有的教师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教育技术,更不用说对教育技术理论的了解了。正是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才会发生有的教师单一地使用一种教育技术,而且对多媒体的操作也很不熟练,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枯燥,没有生气,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还有的教师存在对教育技术和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到位,致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化教学中,教育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优化课堂的一种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课堂中的主角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不能成为教育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运用技术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统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控课堂的节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教学内容展示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有一个过程,有的教师心理适应能力强,可以很快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提升对整个课堂的把控能力;但有的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心理适应能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教育技术未能保持平衡心理,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恐慌心理,陷入要么排斥教育技术,要么欢迎教育技术的极端,这使教育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统筹整个课堂教学。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展示能力涉及运用画布、音频、视频等多个媒体技术的融合能力。教师内容展示能力的不足,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呆板、无趣,影响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教师统筹课堂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缺乏理想的信息化环境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理想的信息化环境的缺乏。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现代的教学实践中,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实现优质课堂的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学校中的信息化教学软件资源匮乏,缺少丰富的、创新的精品课程库,就容易给教师教学造成一定的负担,没有丰富的可借鉴的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提高自我教学的水平,同时对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课外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技术设备的更新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有些学校信息化教学实施得早,时间久了,许多教育设备老化了,对教育技术的投入有限,技术的更新换代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没有提高自己教育技术的意愿,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技术能力的提高。这对优化课堂教学裨益甚微。

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对策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持“双主”原则;创造理想的信息技术环境。

(一)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转变对教育技术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加强对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问题上,教师一定要分清主次,切实了解什么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需要。同时学校要及时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进行测试、评估,对每个教师所具备的技术能力进行检测,适时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确保教师的技术能力能够适应教学需要。有些年纪大的教师对多媒体操作不熟,建议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

教师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尤其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制作好的课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且一个人的教学思路不足以满足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团队中,进行资源共享,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进行相互学习,争取做出优秀的教学课件。

(二)坚持“双主”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育应用过程中,不能过分扩大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学生和教师。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实践证明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最佳场所,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已经被教育家总结推广,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最终是代替不了教师的地位,知识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只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已。

因此,“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以“学”为本原则。不少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选择和使用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仅仅根据教师“教”和“讲”的需要来选择和使用媒体手段。有的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或借用他人课件,完全忽视了“学生为主体”“学”的需要,不利于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变灌输知识为启发诱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始终发挥引导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处于主体地位。信息技术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我们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个性发展的。

(三)创造理想的信息技术环境

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还要实现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整合,这就需要创建理想的信息化环境,使身处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可以设专门的课程网络资料库,配备人员进行网络资源的优化,确保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要加大对教育技术的投入。随着经济发展,网络电子教室将成为学科教育的理想场所。在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现代课程改革更加强调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不能过分夸大或忽视任何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警惕技术异化的现象,不断转变转念,加强学习,坚持教学中的原则,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坤庆.20世纪西方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朴成植,齐宁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3).

[4]何克抗.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关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学习与思考[R].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广州,2012.

[5]高磊.现代教育技术:莫把手段当目的[J].教学与管理,2013(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研究》([2010]-JKGHBG-0876)

作者简介:

黄士斌,信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级讲师,教研科长。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哪个是种概念哪个是属概念?现代教育技术难道不是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属概念?一时众说纷纭,使得许多教师、教研人员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从。

逻辑思维规律“概念——判断——推理”还是在左右着人类的大脑。概念混乱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个一个的概念常常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概念不清,判断就会有误;判断有误,必然会影响行为决策,导致行为失误。人们难保事事正确没有失误,但应尽量避免,特别是我们正投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教育科研的时候。

“现代”和“教育”,作为“技术”的限制性定语,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内涵。“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对这一概念定义的方法也大致如此,虽然还小有争议。

一、必须明确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囊括常规电化教育技术、新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设计技术在内的属概念。

我国著名教授南国农先生曾经作了较好的言简意赅的概括,他指出: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实验工作,“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观念指导下,用三种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三种技术即“教学设计技术”和“媒体技术”、“媒传技术”;做两件事情是指“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目标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这些,都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观念”指导下进行。

而在“媒体技术”和“媒传技术”中,以现今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当然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但不可能排斥常规的电教媒体技术(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等和相应的软件)。媒传技术,则主要是指信息传输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无线电视和闭路电视、广播网络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电教媒体的信息展示播放和传输共享技术等。

从以上定义出发,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部;也不是独立于现代教育技术以外的并列概念。

如果从广义的“信息”(含信息编码)及其传递来理解信息技术替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误差好像也不是很大——但这里又缺乏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内涵的限制——那就是“教育”。所以,我们认为,就教育工作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比“信息技术”涵盖面更广更全的概念,更具有系统性。(可参见本文末链接的拙作《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必须确立的几个观念

其一,应该相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的系统化功能,应当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和其它门类的工作一样,是有“技术”可言的。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涵盖的系统性,由于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具有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和以往常规电化教育技术不可替代的优越性。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全面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网络为标志或以现代多种媒体的组合运用(VCD机、功放、视频实物展示台、多媒体数码投影机等)为基本手段的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和媒传技术,能够实现多种类型的信息传递;可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象,化微观、宏观为可视,可以任意扩大观察空间,可以把社会生活搬上屏幕引进教室;其动听的声响和鲜艳的色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化难为易。这方面的教学实例举不胜举,在本书所选的实例中也有较多体现。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及远程教育中的异地协作学习;而且在学习具体学科课程的同时,学习和运用了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及探索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念。

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其二,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教学设计技术”应列为现代教育技术首位。

行成于思。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的。

学习和掌握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确立了现代教育观念,没有硬件条件就会去创造条件。在有些课程改革实验区,他们那儿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由于领导和老师观念更新较早,他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工作起步就比较早,取得的成绩就比较显著。

如果我们要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一定就会先进行教学设计(其实我们平时备课写教案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用什么媒体、用什么软件或制作什么软件、在课堂上何时使用媒体、怎样使用媒体,这都要进行设计。虽然软件的制作和使用离不开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但媒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们的运用还是要基于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直接决定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设计一旦有误,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再高超,也会满盘皆输。有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被淘汰,就是因为当时在设计时教育思想和观念缺乏超前意识,现在真的无法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了——但不可否认制作的技术还是挺高超的。还有的教学比赛中,某些课的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水平很高,但这节课去没有获奖,令人遗憾,这就是在教学设计上出了问题。

所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教学设计技术应列为现代教育技术之首。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就能全方位地考虑,就不会片面地认为掌握了计算机等媒体工具的使用技能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

其三,现代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认知工具,而不可成为代替学生思维和提供“标准答案”的展示工具。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探索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倾向:把本应由学生动脑动手探究的问题答案,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探究的任务。这种弊端即便是早期正式出版发行的某些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也普遍存在。另外,从语文教学来讲,有些场景的文学描写,是应该启发学生联想或创造性想象的,如果一味把描写的场景预先展示给学生看,就代替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利于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培养,而且太具“唯一性”,学生创造的余地也没有了。

怎样使现代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未知的工具而非展示答案替代思维的工具,这是我们在软件设计中始终要重视研究的问题。否则,现代教育技术就徒然只剩下“技术”而没有了“教育”,余下也只是从过去的人为灌输演变为“机器灌输”罢了。

其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有点教育经济学的头脑,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优化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它的教育价值所在。但我们必须看到,其投入也是很大的——不论是人力还是财力。

从人力来说,仅以开发一课教材的辅助教学软件来说,一般而言,从设计、修改到制作成功,少则需1—3工作日,复杂的甚至要10来个工作日,这还不包括精益求精的反复修改。如果超文本结构设计不能兼容其他教师的思路和教学个性,它就只能适应设计者的教学,而不能为别的老师所用。这是人力。

从财力来说,仅就一个标准多媒体电化教室的硬件媒体设备和必备的辅助设备建设来算,就需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投入资金则更为可观。再如,仅多媒体投影机以及与之相连的其它媒体设备,使用一节课的设备损耗费和电费约三四十元不等(保守的计算)。

较多的投入如果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并不吝惜投入。但如果我们投以大量人力物力,换来的却并不是推进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仅仅是形式上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展示或仅仅为追求某种与教育本身不甚相干的功利,那就是一种浪费,是不可取的。比如: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去上(除了那些已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天衣无缝”的实验以外)?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现代媒体?是否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制作教学软件?……教学决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

其五,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暨课程改革的要求,关键不在于是否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教育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