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的正确评价能够使小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兴趣,建立自信,从而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笔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学做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小学音乐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和途径来开展小学音乐教育。这种评价应更具多样性、合作性和过程性,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灵性,促迸小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评价理念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为对小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尊重个体的差异,关注和促进小学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内容和主题。

1.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个人兴趣、爱好。由于遗传因素和教育环境的差异,每个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音乐天赋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小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各不相同。老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小学生,而应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让每个小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音乐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坚持鼓励、鼓励性评价。当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时,他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相反,当小学生们的愿望和行为受到教师的否定、批评、指责时,则有可能产生挫折感,引发消极情绪和抵触行为。为了保持和提高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小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适度的鼓励、激励性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小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生参与的水平。

3.注重音乐实践。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的欣赏、歌唱、创造、综合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如果单纯地注重理论或者理性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实际意义上的练习和实践的评价,音乐就会显得毫无意义,《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发展性小学生评价方法

1.观察记录法。对小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最实际的评价方法,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小学生课堂表现,并记录下来。观察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注意执行,便可以得到小学生的各种表现信息,然而记录的过程却很繁琐,每次观察的结果不容易保留。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事先设计好的评价指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把观察记录后的结果保存在每个小学生各自的文件目录下,在一个阶段结束或学期结束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得出结论。这样的记录有序列,不凌乱又容易保存,便于教师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小学生正确的发展性的评语。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指利用精心设计的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从而探索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师生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既可以把问卷挂在BBS论坛上和小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发到小学生信箱,小学生回答完毕后再把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的问卷调查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可以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因为它不涉及具体的知识,只是侧重对小学生个性、特长、心理等情况的了解,因而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又能从多种角度评价自己,这种评价既可以公开也可以是秘密的,能够充分体现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具有浓浓的人文性。

3.范例展示与作品分析法。所谓范例展示就是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向小学生展示符合学习要求的学习成果范例,以便为小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预期。教师所提供的范例一方面可以启发和拓展小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还会在技术和主题上对小学生的工作起到引导作用。会对小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可参考的范例来规范自己的努力方向。

总之,通过各种评价方法能够促进小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寻找小学生富有个性的未来,引导学生不断寻找到新的发展点。只有让小学生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评价的主体,才能使小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陈敏玲.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价[J].新理念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7).

[2]吴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初探[J].校园歌声,2008(7).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现代高校标准配置的三大教学辅助机构之一,其目的和任务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项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明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对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

1.教育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两课”教师可摆脱“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一群学生、一个老师”的陈旧而僵化的上课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技术,使授课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行为习惯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辅助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教辅机构,承担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改革,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切实保障学院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等重任。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承担着为教学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本院课程要求的课件及精品课课件,为教师、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录制、编辑、制作各类多媒体课件的任务。因此,教辅职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管理职能

科学的管理办法、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就我院而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全院70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音教室,办公校园网和学生网络等的全院网络管理。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渗透在学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服务职能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能在广泛性上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既要为学院领导的决策服务,又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还要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学校基本队伍的主体,他们是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对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的对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所承担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实际上也是其服务职能的体现,虽平凡、琐碎,但又须臾不可缺少。

5.宣传职能

校园新闻的拍摄与制作,将学院的活动和动向展现给学生及教师,使学生更加了解学院,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网络的广泛传播,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也使得社会更加认可。利用网络还能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院的窗口单位,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平台,充分发挥其宣传职能,为学院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资料收集及记录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担当着学院重大事件的记录职能。重要领导的来访和出访、学院重大事件的发生和一些策划编排精良的学生活动等等,都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记录下来,并作为档案保存好,以便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材料,为学院的长期发展留下真实宝贵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辅助、管理、服务、宣传和资料收集及记录等六方面的主要职能。如何执行好它的职能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学效果、教学秩序、发展前景乃至是生存。由此,学院的建设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建设对学院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系部乃至学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对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执行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属于管理层,因此,它具有执行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贯彻执行院系的各项指示和精神。但不能只是机械、教条地传达,而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2.协调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涉及学院的各个部门,上至院级职能部门、系(部)领导,下至每位教师,乃至每位学生,均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他们直接打交道,如果说整个学院的工作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来分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

3.形象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与其他各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院的各项政策需要下级部门的贯彻和执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同样需要其他系部及相关部门的鼎立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担当着为全院各相关部门服务的重担。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作风代表着学院的整体形象。它不仅是执行和协调机构,而且也是部门形象,乃至学院形象的代表机构,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4.服务性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作为教辅部门,要体现超前服务意识,把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调动平时的信息积累,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学生和社会,把好档案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和优质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耐心、仔细、周到的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5.安稳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掌管着全院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校园网或主要干网,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这不仅要求对这些设备的分布、数量、和性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的维修与维护,使得各种设备经常性的处于一种健康的工作状态,以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从而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等的需要。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学院的各种论坛、发言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确保学院对外窗口的健康。

6.繁杂性

从工作的内容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几乎涉及全院各个方面,范围广,工作量大,具有繁杂性的特点。从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课件编辑录制、校园网、办公网络、学生网络等等,既有常规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管理工作,又有突发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工作面面俱到,繁琐而复杂。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对多样和繁杂的工作,能沟通协调,合理安排,使得每一项工作都顺畅、正常的进行。

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既要明确它的职能作用及工作特点,完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又要充分利用它独有的优势,不断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律和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试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效能,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过硬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其次,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四,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团结进取的高素质队伍。

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提倡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到岗位分工不分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第二,建立配套的监督、考核、奖惩、聘任等制度。保障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还必须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各项具体制度。

第三,加大制度的约束力度。增强规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透明度,以制度来约束人、教育人,并诚恳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督。

3.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必须加强信息环境建设,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同时,要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并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和传播,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看似平凡,但须臾不可缺少,作用极其重大。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也有待于有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学科理论,为学院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杰.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的策略思考[J].管理探索,2010,(9)31-32.

[2]余翔,曾丽珍.以评估促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效能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115-117.

[3]钟舟海,张兵.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15-16.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计算机 优劣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步规范,所有级别的学院和专业都有相应的调整,一部分院校将原来的电化教育技术系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系,也有些师范大学新设立信息学院。

学校在招聘信息技术中学教师时,会同时有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申请该职位,究竟什么专业的毕业生更适合呢?难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更适合任教吗?下面我们具体探讨。

一、专业优势区分

(一)信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是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置的,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库、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等。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库课程应针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使数据结构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竞赛发挥作用。

(二)教育技术学是电化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和转换,主要进行非线性教学视频编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新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也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其他学科。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年轻的,但在教学方法很专业,所以更适合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而且,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二、中小学选择教师时应考虑三个职位要求

(一)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逐渐普及应用。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不仅要负责管理仪器,数据维护,而且要电子投影、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教学设计,更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逐渐独立的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原来的计算机老师逐渐有多重身份,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从事学生的信息技术竞赛辅导工作。

(三)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他们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资源建设,是网络管理员,并从事项目设计、网站开发工作。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职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教师岗位,他们有擅长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岗位,他们有网络管理和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优势。以上分析表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空间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选聘教师时要看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

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师范生申请高中计算机教师岗位,许多成功的就业方案论证、综合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网络管理、组装维修、程序设计等方面有着其他专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举行,非计算机专业如数学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所以,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发展,计算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对“独家”的看法。

事实上,毕业生在学校的地位并不像大学生想象的那么理想。教育部门在对信息技术的工作要求不统一,比如大量的信息技术研究成员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员负责信息化教育开发。因此,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教师单独设置,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和电子专业教师设在一起,但目前需要更多的“技术多才多艺的“信息技术教师。

当今教育,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跨专业任命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讲,大学课程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专业定位上各有不同,但如果合理规划职业,努力学习,准确定位,练好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更易求职成功,更好地适应岗位。

参考文献: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教学;多媒体;农村高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等方式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变化,对教育领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局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如何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层面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吉林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省农村人口较多,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许多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相当有限,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条件、思想观念以及学习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主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以此为依据,我们对国内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特别是吉林省农村现代教育现状和对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村高中数学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调查,提出了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以及开展研究的必要性.

1.设置调查问卷.在大中城市,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形成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通过三维演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和模拟事物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和手都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农村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别针对高中一线教师和学生而设计,共设计16个问题,第1~6题调查的是教师平时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情况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了解一下教师对于多媒体应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教师对多媒体的一些了解.第7~9题调查的是教师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态度,以及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认识情况.第13~15题主要调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的细节情况,以及在应用多媒体的反思情况.第16题调查教师对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2.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上述16个问题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均不理想.下面列出前三个问题统计的:

3.调查结果分析.第一,目前农村高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上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不够完备,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多媒体的显示屏就是用屏幕很小的电视机代替,在课堂展示过程中,由于字号太小很多离电视远的同学都看不清.有些教学环节根本无法展示,影响教学效果.第二,教师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强烈愿望,但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普及率还远远不够,有很多老教师不会应用计算机,更不用说多媒体课件了,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让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以新带老,使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课堂中尽量减少滥用多媒体的情况,要注意多媒体与讲授法的有效结合让多媒体的用法和用量都能够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反思与策略

素质教育是高中的数学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身为一线教师也感受到了教育的变化.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怕影响着教学效果,仍然有教师不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所以教师必须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正确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17-02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学信息化的技术平台,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加速器。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被逐步引入高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但客观地评价,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仍然十分有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改善教育技术管理,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自从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以来,尤其是自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教学法”以来,以课堂、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一直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教育改革特别是学校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变革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20世纪末期,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种蕴涵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当代最为发达的通讯技术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引进与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那种师生面对面进行的、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项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同时,随着教学形态和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1、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发生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以及各学科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的不断加强,都对大学生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和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这无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模式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使教育体制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上各个不同层次的人们,对高等教育需要空前强烈。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为了高校的自身发展,学校的办学形式正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方面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学校进一步拓宽教育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实施素质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是设计和运用高技术含量教育手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为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或学习空间。传统教学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一反应,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反应。这种教育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通过新型模式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和对原有理念的突破。

二、我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一)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

当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观念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没有从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统筹规划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抓得不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工作领域理解工作中主要着眼于增加手段、改善条件,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等等。这样教学模式的改革未能得到根本性突破,也未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和“重要动力”的作用。

(二)思想观念跟不上时展的要求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仍然提不到应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刻意义和工作领域理解偏颇,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更轻描淡写,工作中只着眼于增加手段、改善条件,却忽视了评价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改革和系统的教学设计。因此,深化教育改革难以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行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轨道

1、教学环境及教学活动依然不能摆脱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将过去的“满堂灌”由“人灌”变成了“电灌”,缺乏科学合理地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开放的、易于选择的、有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宽松教学环境。

2、教学内容依然不能打破陈旧落后的东西。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多为各种多媒体资源库、教育网站,以及网络课程搜集而来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课本的翻版,使得学生急切盼望掌握多样化知识,通过网络、媒体教育,追求课本以外更多新知识的愿望受到了抑制。

3、教学媒体的购置和使用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盲目性。当前相当一部分院校仅注重媒体的大量投入,忽视了潜件及软件建设,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4、教学评估依然以记忆、综合和书本知识应用能力为标准。由于造就机械记忆型人才的传统教学模式没能彻底得到改革,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传统教育舞台上推波助澜。

(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1、有效教育软件资源匮乏。一方面,教师反映从市场买回的资源大都不能满足教学、学习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的技术水平有限,制作课件质量不高,且存在重复建设,导致教师制作精品课件的积极性受挫。

2、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不高。(1)教育技术理论水平较低。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就可以优化教学,忽视了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 (2)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薄弱。

3、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仍处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许多负责教学管理的人员始终干着开设备、关设备和维护设备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体现不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他们也没有时间搞教育技术研究或者开发新的东西。

三、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先进的教育技术必须由先进的教育观念来支撑,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影响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现代教育质量观则重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实质上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培训规格,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相一致的。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提出了高校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强调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教学的整体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突破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逐步打破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从教育技术管理方面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效果

1、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项长期任务,应以人为本,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不仅要抓紧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按照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科教学要求改造和建设一支新型教师队伍。教师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等方面培训外,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密切注视教育技术现代化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结语

教育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要勇于进取,善于创新,敢于开拓,充分发挥其应尽的作用,最终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发展与电化教育新任务[J].电化教育,1997.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当教育技术被引入课堂之后,搭建起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这个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也就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由于先进的教育技术介入了学习活动,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教育技术搭建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就可以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得大量的信息量,从而掌握大量的知识,并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突破了传统学习过程中只有听的途径,实现了能听、能看、能练习、能交流的各种途径,那就意味着知识的巩固已经远远优于传统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习环境平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从学校教学的角度理解,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首先,提出解决的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问题”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学习活动组织者设计的。但“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导致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后,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或者运用三维演示、声像同步等一系列逼真的再现功能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情境,或者通过建立一个交互性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一个问题用传统的教学可能讲得很平淡、很乏味,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其次,制定解决方案,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筛选、甄别、组织信息资源的能力。上海学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柳栋在《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一文中,提出了把网络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比如依据经验拓展、知识领域等维度分类,依据具体主题、适用年龄等特征标示组织信息,或者按照知识领域事先进行分类的定向资源,或者由课题引发的专题资源等。也就是在进行研究活动前,一定要制定行动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不论是通过何种途径所获得的信息资源,都是别人提供的材料,一定要经过自己头脑进行筛选、甄别、组织,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占有信息不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如何处理所占有的信息的能力,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三、利用现在教育技术,打造创造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其中加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面对全世界和全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如何,这是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关注的内容,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当前工作重点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同时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问题,二者同时前进。

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规划,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开设信息技术必须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根据全国的总体规划,为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设定了各个层次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分层次、分步骤地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在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积极努力地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去。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能够上网,教师学生能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必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环境、空间和氛围,促进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事业。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

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必将带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必将得到一个跨越式发展,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等设备必将走入教室,硬件设备的提高必将产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从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意识准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促进了硬件设备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面对大量的信息技术媒体,如何应用就成为关键,这样广大教师必将学习教育技术理论,探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学习情景,从而有利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内动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促进了硬件建设,调动了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紧迫感,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内动力,促使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迎接时代挑战,转变观念,真正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努力,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发展。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必将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各种条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必将有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即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正在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显示它的巨大生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将促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真正地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目标。

1、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展的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必须体现这个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景,如何建构这样的学习情景,这就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自主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学习的设计。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建构有效的学习环境,现代教学媒体都有其独特之处,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建构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现代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作用

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的重要层面,必须考虑在其他课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革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各种能力与素质。但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在当前形式下,课程整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是若想真正实现课程整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因为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上,而是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考虑学生特点和媒体特性,以实现课程的最优化实施为最大目的,这些内容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与范畴,因此必须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来指导我们的课程整合,那样我们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其真正地在一定情景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真正让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育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142-05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从4个大的方面,14个小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后备力量(高校师范生后文简称高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有效途径。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高校都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诸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繁杂,教学重点不突出;实验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以教为主”)等问题。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环境,改革了课程设置,提炼了教学内容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这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是针对该问题,以华中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

华中师范大学将这门课的具体实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具备开设这门课的软硬条件,既有优良师资(大部分都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或教师),又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验室、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实验室、电子白板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数码图像采集及视频采集实验室。为了克服全校人数多而师资和实验室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时少(理论+实验共36个课时,另有6个机动课时可供理论课老师补充理论教师使用)等条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拓展学习用。第二,为了筹备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每个阶段会开设一个网络班,以探寻实施网上教学的更好途径。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要求的硬件环境,课程设置也较合理,教学内容由现代教育技术资深专家编排,重点突出,师资总体素质较高。那么,如何在现有良好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在实验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中应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这正是任务驱动法所要达到的目标。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趣任务完成的同时,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从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都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通过将该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收到了与“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跟着做的”的机械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1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框架

我校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要配合理论课专题的要求,开设了如上9个实验。以上框架图的特色之处是――通过完成这9个实验,能达到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验一、二、三能培养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的能力;实验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采集和制作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和视音频资源的能力:实验八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筛选、管理、评价和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网络资源的目的;实验九能培养高师生教学设计及创造性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我们这中框架进行实际的教学,高师生最终达到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据实验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校专家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改进,最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对往届毕业现在正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交流,证实了这种方法确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实施流程

(1)明确实验课总目标,设定总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总目标旨在培养高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即培养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强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为完成此目标,我们设定了一个总任务――实验课结束后,每个小组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不同的,要达到统一意见)合作完成一份亲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以说课的形式汇报各小组的成果。

(2)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是配合着理论课进行的,我校将理论课的内容分成十一个专题并配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分别为专题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简介;专题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专题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题四:现代教育

技术的基本理论;专题五:信息化学习环境;专题六: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搜集与应用;专题七: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专题八: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九:教学设计案例研讨;专题十:未来学习体验与展望;专题十一:学习成果交流。其中专题五、六、七、八、九都有相应的实验。我们从总的实验任务出发,将实验任务分成两大类即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由图1知,我们再将这两类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可见,我们整个实验课程的任务设计相互之间层层相扣环环相依,实验四、五、六、七和实验八是实验九的基础,反过来实验九又是实验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实验一、二、三则是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反过来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则是我们开设实验一、二、三的目的。

实验课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三学生,只有少数大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定位,

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相对清楚的定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目的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更大。

(3)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分任务

在明确了实验课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完成的总的任务以及分析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据需要掌握的分知识点和技能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明确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而言,阐明各个具体实验的教学目标,对保证整个实验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明确后,需在此基础上设定各个分任务。具体应该给设定什么类型(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的任务要依据具体的实验目标而定。如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实验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能够灵活调整软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给学生设定了封闭性小任务――在教师操作和演示后,学生要使用录屏软件自己动手录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绍(32具箱中的选区工具、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裁切工具、图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导航器面板、历史记录面板、图层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视频:

(4)具体任务的实施

各个实验的具体任务明确后,便进入了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学前需将学生分组(3-5人为宜),并选出组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图2的虚线框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我们将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在任务实施的案例分析中进行详细介绍。

(5)任务的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优点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及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教师需注意,应以鼓励性言语为主。

我们在任务的评价这一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实验课的总任务,我们给予的是总结性评价。对于分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共同点是,两者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即“实验考试+电子作品+平时表现+其他”的方式。我们将教师、同伴、自身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同时使用定性(三方给出评价的言语)和定量(评价量规表由三方给出具体的分数)评价两评价方式,最终对小组及个人的学习给予相对科学的评价。

四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为例,谈一下具体任务实施的流程,本实验为4个课时,是在《实验四数码图形的采集》基础上进行的,授课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步,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对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随后展示实验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教师告知本次任务与总任务的关系及其在整个实验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务是总任务的基础,完成本次任务后,学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个性化课件的背景和教学中急需的图片。第三步,教师向同学们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明确通过本次实验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

2 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本实验有三个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这三个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小组协作或单独完成任务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商讨各任务具体如何解决,如何分工协作等事项。对于任务一。教师给各小组限制了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任务二,为了让学生们重点掌握图层这一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半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任务。而任务三教师则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一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主”教学方法,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外,教师要担当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小组或个人提交电子作品

在实验课开始之初,我们已让每个学生建立了“学号+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以记录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即使用“电子学档”的信息化评价工具。当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将作品放到他们的文件夹中。若是要求单独完成的任务,就单独放到他们自己的文件夹中即可,若是小组集体成果,则小组成员每个人分别将集体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最终,学生使用极域电子教室提交给实验教师,下课前教师会将他们的作品分享给所有的小组。

5 任务的评价

对于具体任务的评价,我们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本实验结束前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在教师分享了各小组作品后,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评价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评价量规(包含评分的几个维度和相应的分数),下半部分的定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每小组总的评价成绩会计入学生的实验课的最终成绩。具体见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务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任务暗含了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检查和考核等特点。第二,设计的任务具有层次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第三,采用“电子学当”的信息化评价工其记录学生的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评价法。其中的3是种方式――“教师、学生自我、学生间”,2是两种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可以学生的作品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又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五 小结

教学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灵活、实施流程简单,设计的任务也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广大师范院校提供了一种实验教学的很好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我们可以把教育技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那就是大家熟知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的硬件配备;另一个就是软件方面,通常可以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网络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及自身运用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能力。经过调查,我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在2005前,多媒体教学室为38个,2005-2006年为48个,2007-2008年达120个,并设有多媒体教学控制室,全面监控多媒体教学室的使用状况。在硬件资源配备上,最高经费达100余万元/年,在软件资源配备上,最高经费达10余万元/年。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日益强大,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装备上已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层次。

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我们每天都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开展课余讲座,学术报告等。利用网络进行工作与业余学习,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术都没有任何意义。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运用图、文、声、像等多感观、多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教育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创作思维的发展,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缩短教学时间等。目前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越来越喜欢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越来越自觉地翻阅资料并自制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二、校园网络

1.对教师:校园网络组建多年,实现了网上办公、数字校园、网络课程、学生寝室上网、学生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网络自动化设施。这无疑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电子备课,资料查询,自身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从认知理论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各种教学媒体与手段融为一体,教学媒体是硬件资源,那么教学手段就是软件资源。教学手段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校园网络,各种网络课程,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而数字校园、网上办公系统为办公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对学生: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不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也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教师课堂上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寝室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校园图书馆的网络化也给学生查询资料提供便利,学生通过校园网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课外学习,远程学习,不光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还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同时,学校组建的校园一卡通服务系统,为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捷。

三、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媒体授课的思想观念不够。这里教师的所指,应该是一小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老的教师,他们认为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够了,没必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从来都不上一堂多媒体课,因而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十分溃乏。

2.教师运用媒体的技术不高。尽管我们每年至少会针对教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多媒体技能培训,但受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不想学,有的认为没必要学,教学与技术脱节。特别是新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入,教师对新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使得每堂课都需有专业人员为他们纠正操作错误,或者是指导他们操作。严重情况会造成系统罢工而无法上课。

3.学校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而运用媒体的技术可以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与技术的脱节,因此教师参不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上不上多媒体课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把课上好就行,当然这与学校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关。

4.教师制作课件的随意性大。我们说课堂教学的课件可以不如比赛课件那么做得精致,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每堂课都做得精致。但是我们要懂得一般课件的基本要素,即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选择一个合适的制作软件,课件画面要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不一定要很美,但是要觉得合理。一个课件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的堆砌,满屏文字的出现与传统黑板教学没有区别。近年来,学校提出要把好课件质量关,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课件不予以在多媒体教学室上课,我想这一举措对提高课件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优化教学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效率与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教学样式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先进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校园网络的全面建设与运用,迎合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我们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献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五个思考.教育信息化,.

[2]许和震.占领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全面推进院校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