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药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市场形态不了解,对自己的产品和终端工作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把产品与市场结合起来,只是机械的按终端工作的普遍性来做,而忽视了自身产品和终端工作的特殊性。抓住了产品和终端市场的特殊性就抓住了终端工作的重点。
首先,要根据药品的类别确定终端工作重点。药品主要分为广告OTC药品、处方药、非广告OTC药品三类。每个类别的特点各不相同,广告药品知名度高,在终端有较高的需求,铺货率不是主要工作,但常被终端用来做特价促销,价格维护就显的很重要。同时,保持较好的陈列和一定的终端POP宣传能有效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机率。处方药国家管理比较严格,不能做广告宣传,还要凭处方购买,其终端工作在完成一定的铺货率后,就要加强对店员的培训和公关,增加店员和驻店医师的推荐率。非广告OTC药品主要是通过低价招标,以较高的利润空间吸引终端进货并主推,这类药品的终端工作主要是如何向更多的终端招标覆盖,并不需要一个个的做细致的终端工作。可见,不同类别的药品的特点差异很大,决定了其终端工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终端工作首先要突出产品本身的特点,终端工作才会有特色。
第二,要根据终端的经营管理性质确定终端工作的重点。除了医院,大部分终端从经营管理性质上分三类,即连锁、社会单店(包括连锁的加盟店)和诊所。这三类终端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其终端工作也要区别进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医药连锁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连锁总部对所属药店的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尤其是终端的各种资源都由总部统一管理。这种情况下,连锁的终端工作就要以其总部为重点,而其所属的药店就只能做一个信息的采集平台了,隔三差五看看就可以了,拜访或给礼品再多也没多大用。价格维护、陈列、促销活动、POP宣传等都要与连锁总部进行协商,签定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协议,并监督协议内容的落实。社会单店和加盟店的店面较小,性质上是独立经营,夫妻店占多数,老板就是店长,再加1-2个店员。这类药店的终端工作主要是做店主的工作,另外针对店员做一些促销活动,是除连锁之外主要的终端类型。这些单体药店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做工作,要根据其影响力、合作潜力、能否达到目标来选择一部分重点开展。诊所是个特殊的终端,数量大,店面小,分布广,几乎与药店的数量相等,对低价处方药的销售有一定的潜力,因为,诊所的医生有处方权,而对OTC药品却增量有限。
第三,根据季节确定终端工作重点。大部分药品的销售都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部分药品在不同季节的销量差别很大,淡旺季明显。这类药品的终端工作就要与季节联系起来开展。比如,夏秋两季是感冒药的销售淡季,终端工作主要是做好市场维护的基础性工作,加深客情关系,做一些终端POP宣传及市场信息的调研等等。到了春冬两季的感冒药销售旺季,终端工作就要集中精力做一些促销活动,找出销量潜力大的终端进行重点公关和宣传,使促销活动有效的开展。治疗冻疮的药在冬天才有销量,就要在9月份左右加大铺货力度并做好促销活动的准备,整个夏天就不用做什么终端工作了。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本文的文化教育,即是指狭义的教育。
1 文化教育重要性
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显而易见,文化教育在增强个体的选择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义。教育者把前人与对象界进行斗争的经验概念化、知识化,并把它们传授给个体。个体在还没有介入所指对象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对象的意识。个体是准备进入这些对象,还是另选对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唐震《接受与选择》)
此外,当代诗人、文化学者张修林在《谈教育》一文中曾说过,教育的目的,说是教化育人,其实就是让人接受各种有用的知识,以期将这些知识吸收、溶化,能够将其直接作用于社会,或者把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升华出新的知识,即发现和发明。前者像物理变化,接受的人如同一个盛东西的容器,接受的几种东西还是那样的几种东西,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有了些混杂,这大概就是常说的实用型人才――技术或技艺的人才;后者则类似于化学反应,已经生成了不同的、另外的东西,这类人才能够很好地掌握第一层次的文化,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这就是创造型人才。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主要就是第一层次的文化、创造型人才的影响。 人类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是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记忆、联想、想象、推理等完整的思维功能,使人的意识能够相互影响并得以传播。
由此可见,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而文化教育,作为狭义的教育,更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普及文化教育,是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如何提高?最基础的仍然是普及文化教育。
2 普及文化教育与农村社会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参与制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社会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兴办公共福利和普及文化教育。这些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可或缺的。
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条件是对村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农业大国,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文化挖掘土地潜力,推广优良品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各业的劳动生产率,搞好多种经营,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只有对村民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才能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文化的能力和运用先进设备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终目的。
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普及文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是人们警醒正确的道路选择,培养高尚道德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对村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培养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普及文化教育。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我果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经济观念。而市场意识和经济观念的具备,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近年来,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由于农民的文化、技术原因,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由于文化素质低,难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人才匮乏,等等。落后的文化教育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偏低的农民素质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落后与文化教育落后的恶性循环。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普及村民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商品生产的认识,树立发展市场经济、安价值规律办事的观念,积极竞争奔小康,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做贡献。
旁观华西村发展的历史,文化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西村有个华西实验小学,并且即将拥有自己的中学等,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普及了文化教育,对提高当地人口素质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华西的社会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常常组织村民、企事业职工观看一些精神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指出,华西村如今靠的是“以才兴村”。目前,华西已经拥有大中专以上人才3000多人。追根溯源,还是普及了文化教育的结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注意的事项
1、水利工程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域的基础设施较少,难以满足当地的实际水力资源需求。同时存在着随意建设,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很难将分布的工程统一起来进行利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初期规划方案论证不足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协调设计方案和工程技术及经济要素的重要步骤。合理的工程规划方案应该包括工程选址、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工程的总体布置情况等内容,并从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工程施工工期、工程总投资、竣工运行条件等诸多角度和量化指标对各个工程建设整体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出最佳方案。现阶段,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没有注重量化的数据分析,常以经验进行选择,论证工作进行得不够深入。对于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结合程度、工程客体结构质量需求等要求的考察不够具体,很难避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投资过大超预算、结构设计存在缺陷等问题。
1.2工程规划评价标准模糊
当前建设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由于其工程规模和整体投入较大,所谓更加强调工程规划中的评价标准。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些规划设计人员认为这些工程规模很小,只要保证其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竣工后的质量即可,进行高标准的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是多此一举,所以忽略了评价工作的深度,制定的标准也较为模糊。其实工程建设不分大小,水利工程的规划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在综合环境、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考虑的基础上,明确工程的可行性,并将最终结果在水利工程中进行汇总。
1.3工程规模划分缺乏科学合理性
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等级划分尤为重要,其决定了工程实际规模和工程投资情况,对于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很难保证规划工作的合理可行,从而出现因为水利工程等级划分过高造成了工程建设人力物力超标准投入,这些投入超出了水利工程的实际需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者是因为工程等级划分过低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无法承担实际使用需求。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引入水文资料、预期目标、预期效益等参考标准,依据抗洪等级、工程级别等等要求进行工程的规划。表l为水利工程项目规模划分表。
表1水利工程项目规模划分表
1.4工程设计图纸缺乏严谨性
地形图与实际不符。部分项目设计为节省开支,不进行勘测,没有实测地形图或在以往几年前的地形图上设计,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工期拖延或投资超预算。图纸不全,尺寸标注不完整。有些设计细部图不全,一些特征点无剖面图或尺寸标注不完整,给工程量计算和施工都造成困难。图纸与文字说明不符。部分设计因制图人与报告编制人不同又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图纸与报告中的表格或说明不符的现象。之后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2、水利工程在规划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1水利工程引水流量规划
水利工程的规模小,分布又不集中,而且相关的资料少之又少。这些都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在规划和设计时引进引水流量设计。引水流量设计Q的公式是:
2.2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规划
作为水利工程的规划的重要指标,供水能力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供水能力水平的确定应该同当地水资源拥有率相关,也和当地农业生产、作物特征相关。比如:小麦的地下水位一般在1.0~1.5m。大豆一般在地下0.3m左右。地下水位的确定不仅和作物的种类有关,更和作物拔节前后、开花前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
2.3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规划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时,对当地地形以及村庄布置格局进行分析,科学设计规划可能涉及的当地渠、田、林、桥涵、路等原有区域设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在进行农田区域明渠自流灌溉的规划时,引水渠的位置越高,灌溉的面积越大,因此尽量将引水渠设置在高处。梁道则要避开农田,并采取经济性更高的土渠。对少数影响农业生产较大的排水沟,可以采取浆砌石渠,并且建立跌水和陡坡避免渠底受到冲刷,减少两侧岸塌掉现象的产生。另外,进行防护林规划时,要依据排渠沟进行布设。
3、结语
作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作为整个水利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在县乡地区的农田耕地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极为显著。作为决定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水利工程的规划问题是当前行业内普遍关注的要点问题。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尤其更要重视水资源、水环境论证工作,应该妥善处理有限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利用的双赢,同时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因此,对于以往这些规划工作中的问题要尽早发现,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进一步发挥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工作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2009年将是我科一个新的起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急诊设备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技术有待加强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科职工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更好地促进两个效益双赢。
想知关于更多护理工作计划方面的资料,请继续阅读: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
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将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xx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1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定义
中医药国际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国际理念与国际合作意识,拥有国际背景,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具有精深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较高专业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精通外语的特殊人才。
2目前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当前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利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培训和英语强化培训为主的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2.1国际人才培养数量不足,培养层次不高培训的国际人才的数量和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人才资源总量很大,但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左右,而高级人才中的国际化人才则更少。一份对某中医药科研单位人员的随机调查显示拥有国外生活、工作或其它方面的经历的只占40%,而没有的占60%。出国目的依次为学术会议32%,短期学术交流占30%,访问学者25%,留学占13%。
2.2国际人才培养缺乏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形式单一在许多中医药研究院所或大专院校内,较缺乏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统一规划,这样容易造成内部培训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此外,还缺少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层次而设立的培养计划。在接受培训的个人中,更多的是侧重外语和中医药专业外语的学习。
2.3缺乏有效机制对培训进行激励和评估从目前的培养情况看,从培训前、培训中到培训后,对于人才的选拔、内容设置和培训效果还缺少激励和评估机制,所以说培训的结果不明显。
2.4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意识普遍薄弱虽然中医药国际人才奇缺是个比较突出,甚至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尽管政府部门从宏观上制定了有利于国际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但在许多基层单位或部门的工作计划或规划中,还没有把国际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提出,多认为和自己工作关系不大。
3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3.1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国际发展的需要中医药面临着良好的国际发展机遇。我国已经与世界上76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96多个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政府间协议,48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科研、医疗、教育、服务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广泛宣传。要应对机遇,最关键的是要依靠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如何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人才
3.2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是推动世界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逐渐成为各国民众可选择的医疗保健手段之一。许多国家已经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部分国家建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有些国家还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开展了中医药学历教育。随着人类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疾患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正在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可和接受,并在积极寻求与我国开展更多中医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世界卫生组织陆续制定和促进传统医药发展的战略、政策及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已通过在中国建立中医技术委员会,确立了中国在全球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推动中医药的世界发展,使中医药造福全人类,要求中医药领域拥有大量的、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
3.3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是促进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全方位走向世界,是对我国中医药自身提出的新挑战。我国中医药的自身发展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和医疗管理理念,需要创新科研思路与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水平,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医药要通过国际化完善自身,最重要的是要靠具有国际视野和才能的人才。
3.4培养目标和原则目标:培养能够具有国际视野、开拓能力、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从数量、素质、竞争力和结构等方面加以提高。原则:普遍培养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3.5培养方式(1)依托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实行“项目+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和到合作方所在国进行合作研究,造就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国际人才,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与海外高水平教育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与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每年选派优秀人才送到海外基地深造,进行定向培养;(3)选派业务精干、具有较高学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骨干人员到境外机构做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或医疗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加国外经历;(4)鼓励各类人员参加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等活动;(5)鼓励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类涉外培训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重点培养和普遍培养,提高外语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6)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国际化课程,营造国际化氛围,或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7)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增加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增加国际组织运作机制的认知度,提高与国际组织有效开展合作的能力;(8)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帮助掌握先进的理念,熟悉国际惯例,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4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要求
4.1思想道德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国际人才应该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结合,国际人才必须根植于祖国文化土壤;
4.2运用外语的能力教育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专业外语能力能够满足对外学术交流、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撰写外文学术论文的需要;
4.3业务能力、外事常识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国际型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所在。涉外工作涉及很多方针、政策、程序、规则、纪律、注意事项等等,需要了解并遵从;
4.4国际理解教育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理解国际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和多元文化的礼仪、风俗。
5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
5.1外事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管理人才的出国培训工作外事部门负责出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和对外联络,教育部门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出国培训计划,负责教学管理。
5.2成立“中医药国际人才管理小组”该小组可挂靠在外事部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人员可由外事部门、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联合组成。
5.3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指导意见或规划外事部门聘请专家,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实际需求,出台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或规划。
6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6.1制定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政策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出台针对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选拔政策、评价政策和保障政策等具体政策,以加强管理和指导,并针对培养效果建立评估机制。将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纳入工作规划中,并进行年终考评。
6.2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体制健全有关组织机构,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由外事部门、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成立国际人才培养专家组,指导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疾病防治的制剂。我国现有中成药8000余种。《指导原则》旨在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指导原则》明确,中成药临床应用,应遵循辨病辨证结合用药、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等基本原则。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指导原则》提出,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指导原则》由4部分组成:中成药概述,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我国将建立营养监测制度
郑灵巧
近日,卫生部公布了《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确定国家建立营养监测制度,对居民膳食状况、营养改善效果以及营养相关疾病进行监测;卫生部将根据公共卫生问题、人群营养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全国营养改善工作计划、营养标准和指南,定期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报告。
根据该《办法》,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而开展的预防控制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和营养相关疾病等工作,统称营养改善工作。卫生部制定、实施国家营养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营养监测方案。营养监测应包括不同人群的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变化状况,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贫血、钙缺乏、维生素A缺乏等状况,超重、肥胖及营养相关疾病状况等。
1.1多方式自主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为更好地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我院于2013年制订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药学师承工作管理办法》和《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奖励办法》。办法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导师们带教的积极性和改革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踊跃,获批第二课堂项目77项,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校级)59项。导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包括临床见习带教、课堂病案讨论、毕业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指导等教学活动,各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训练和强化了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加深了对中医药专业理论内涵的认识和学术体系的领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体会,2008—2014年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教学论文32篇,指导中医药专业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
1.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通过9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度大学英语4、6级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6.2%和53.2%;近3年学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平均比率为49.4%,其中中医学专业为54.4%,中药学专业为44.4%。学院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97%以上。《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院校学科成绩分析报告》显示,近3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成绩平均通过率为90.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达24.9%之多。
1.3完善评价体系,学生对导师制评价积极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成效表现复杂,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从激励调动导师们的积极性出发,全面系统地反映导师的工作情况和效果。我院在曾凡东[4]构建的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根据学院中医、中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量表。2014年年初,我院组织262名不同年级的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对导师的导学工作进行评价。在学生反馈意见中,学生对导师的指导总体持肯定态度,平均得分为94.92分,得分≥90分占92.1%。对于导师工作方法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选项,总体平均分为4.72分(满分为5分),其中,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平均分为4.66分;定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工作计划并提出阶段性目标,平均分为4.77分;采取集体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平均分为4.8分;能采用多种形式启发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和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平均分为4.65分。以上结果表明,学生对导师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持肯定态度,同时希望导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第二课堂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机会。在学院每学期举办的导师制师生座谈会上,学生们反馈的问题也是主要集中在学习计划的个性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方面。
2本科生导师制尚存不足
我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成效显著。但是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2.1管理尚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我院虽然制订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指南,但对导师制工作的执行情况尚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还需不断完善,现行的奖励办法也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调整。
2.2缺乏个性化培养,专业特色不突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导师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制订的学习计划个性化还不是很强,专业特色不突出,个别导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尚未充分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3学生对导师制工作参与不够导师由于平时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没有太多时间联系学生,而有些学生又缺乏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工作的主动性,以致学生在导师制工作中受益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建立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师制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导师制实施方案,探索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
3.1继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规定,进一步强化全过程管理由学院全程统管,成立院、系两级导师制管理机构。院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修订和完善导师制细则来规范导师制工作,定期对导师制师生双方进行考核、评价并组织交流、座谈等;系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导师的遴选、指导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导师小组会议,总结经验、交流体会,不断提高导学水平。学院要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机制,调动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在本科生导师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评价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纳入到日常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考核教师教书育人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岗位聘任、评优时占有一定的权重。评价过程包括本科生导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系管理机构的评价等。严格执行《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奖励办法》,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
3.2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在导师制工作手册中进一步细化导师的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导师应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教授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关心学习过程和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有余力并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并向其介绍学术研究动态,培养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可指导高年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介绍硕士研究生考试等内容。指导方式可多样化,主要结合导师自己所在学科及其专业优势或特长,制订出具体的指导计划,并把指导情况记录在案。可集中指导,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可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个别指导;或导师所带的学生小组一起开展活动,如跟师出诊、野外认药、参观药材市场、举办或参加讲座和小组讨论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各导师小组间也应建立联系,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间可以通过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共同开展学术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3全面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14年,学校组织修订了本科生课程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介绍,将课堂学习和导师课后辅导相结合,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比例,注重过程学习和形成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学院需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探索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小班教学和小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小结
关键词 重点专科 护理 建设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是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是重点专科建设内容之一,能使护士在专科疾病认识、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上具备较高水平,使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我院儿童骨科自2008年-2011年,在创建重点专科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有关内容,建立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重点专科护士中医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现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总结如下: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为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儿童骨科重点专科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儿童骨科专科护理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护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及落实考核措施等;每月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技术、学术能力建设
2.1结合诊疗规范完善护理常规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的同时,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科室诊疗规范完善了重点病种护理常规,每年对护理常规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病种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主要从病人的辨证施膳、用药、情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2重点单病种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并进行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骨伤科护理中。我们根据“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儿家长根据患儿骨折不同分期进行饮食调养,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根据骨折患儿的身心特点,科室设计并应用了上肢游戏式引导功能锻炼操以提高骨折患儿的康复效果。
每月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2.3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总结专科护理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学术会议,与省内外护理同行进行护理经验交流。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建设周期内与3家医院形成对口支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2010年申报并举办《儿童骨科辨证施护新进展培训班》。建设周期内护理科研课题立项1个。
3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1注重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证能力的培训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重点专科要成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必须注重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全院护理人员课时达到100课时要求的基础上,科室通过讲座、跟随医生查房、中医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科室病种的相关知识。科室每季度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3.2护理人员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培训科室制定了各级护士护理理论、技能要求,每年对各级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科室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培训计划;专科、专病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专科、专病理论讲课每季度1次;重点专病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每季度1次;专病应用护理技术考核每半年1次。
邀请科内医生专家授课,学习牵引、手法复位的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功能锻炼指导等专科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骨科技术操作。
4专科文化建设
重点专科精神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中医专科文化氛围。
4.1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区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适宜儿童的卡通形象宣传栏,介绍本专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等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教学传承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儿在娱乐中学习有关健康教育常识,我们自编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画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儿及家属翻阅。画册色彩鲜艳,采用卡通图像,加上其父母在旁边的指点说明,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患儿受到健康教育的熏陶。内容有:儿童骨折骨折后的家庭护理,骨折三期不同的饮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和配合,儿童意外创伤的预防,出院指导等内容。
4.2将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院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了达到护理连贯性,我们把关怀服务延伸到家庭,设置医患连心卡,使病人出院后,同样能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情需求,强调尊医服药,按时复查,以做好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