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基于云服务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云技术的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研究 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研究 云服务模式下政府资源服务平台的设计 基于成熟基础架构云平台的服务云建设 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云空间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研究 基于云平台的中职共享型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共享性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 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8-10.
[3]云教育[EB/OL].http:∥/view/2637583.htm,2012-08-10.
[4]李桂英,马力,宁玉文,等.基于云教育平台的自主移动学习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76-79.
[5]曹哲新,张家贵,杨涛.优质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9):45-48.
论文关键词:英语听力;精品课;教学资源;开发
一、听力精品课建设及优质资源开发的实践意义
听力教学是通过科学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听力训练来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听力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设置、听力难易程度、师资教学水平、生源语言基础、教学语言环境、教学辅助资源、教学评价标准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听力精品课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大力开发和利用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并作为听力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网络教学、在线讨论、自我学习等手段让学生巩固已学听力知识和技巧和拓展听力训练范围,以期达到听力教学对听力能力规定的目标。
听力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要打造一流教学质量的课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设听力精品课程来建立能够大范围共享的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库,并以此来提升听力精品课程的内在价值,展现听力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推动听力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建设听力精品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优质听力资源意义重大。
二、听力精品课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一)听力精品课建设的主要内容
听力精品课主要围绕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合理配置师资、加大教学实践、开发优质资源等内容,对听力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设,创新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实践操作性强和教学效果突出的听力教学体系。
(二)听力精品课建设的主要目标
听力精品课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听力能力,实现听力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以培养综合听力能力为目标,树立科学、先进的听力教学理念。通过着眼综合能力、把握教学规律、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辅助、完善教学体系来确保听力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最终实现学生综合听力能力的提升。
2.以听力课堂教学为平台,确保听力教学的渐进性和高效率。有效利用语音实验设备和视听资源,合理安排堂课教学,从教学热身、背景介绍、单项训练、情景训练、综合训练、即兴检验、技能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的渐进性和高效性。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体系。克服教学组织上的随意性、教学内容上的松散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陈旧性以及教学评价上的模式化。增加互动教学、情境教学、赏析教学和自主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采用随机考试模式检验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牵引,建设教学科研突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队伍优化,逐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突出的听力师资队伍。
5.以确保教学延续性为目的,完善听力辅助教材、开发听力资源和建设听力网站。整合和拓展能够支撑课堂教学、能够适合学生课下训练的听力辅助资源,实现拓展教学平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养成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转贴于 三、优质听力教学资源的开发措施和预期
(一)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
高等院校的英语听力课是专业课程中较难且不易出效果的课程,通常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这除了与教学时间少、教学内容单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生源语言基础差和语言训练不足有关外,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听力教学环境不持久、教学实践环节不延续、大范围的听力教学资源缺乏。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优质听力教学资源是展现听力教学效果、提高英语综合听力能力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课本听力教学仅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的听力方法和技巧,其选材范围和指向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综合听力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转变对听力课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的认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范围广、门类多、能力渐进明显的优质听力资源,将以往的单一听觉训练变为视、听、说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突出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调配性,通过建设以情景对话、英语新闻、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竞赛为主要内容,以模仿、听读、补遗、在线问答和自我检测等为主要手段的听力资源,在单项听力训练和综合听力训练上对听力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增强听力教学的特色和活力,延续听力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听力水平。这将有效解决目前听力课教学内容多与时间短的矛盾,扭转教学投入精力大但能力提高难的局面,改变教学模式过死、教学活力不足的现状,使听力课成为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课程。
(二)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措施
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和措施很多。按照听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文化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都是优质听力资源开发的内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配置听力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合理利用媒体传播,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听力教学网络平台等都是建设有时听力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就听力课教学的技术层面而言,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分门别类的听力资源库并搭建听力教学网络平台是听力精品课程建设中操作性强、效果立竿见影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听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优质听力教学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综合能力培养,改革以往只重视数字、单词、语句等单项听力训练而忽视情景对话、篇章理解、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选取难易适当的词汇辨音、情景对话和篇章模仿等材料,建立听力基础训练库,在教师指导下或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开展训练。二是围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配套教材,补充和增加趣味性、情景性、时事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听力训练材料,如幽默故事、新闻广播、电影录音、原版文献等,建立音频视频综合资料库,根据课堂安排任意调取或让学生课下自我训练。三是围绕教学体系建设,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增加教学互动环节,以情境教学为主,建立新闻综述、英文演讲、英文比赛、英文歌曲、原版电影等大型视听资料库,作为教学热身、背景介绍、单项或综合检验、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确保教学的高效率。四是围绕教学效果提高,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拓展课下听力的不间断训练,建设听力网站,通过背景知识、习题集、视听娱乐、文献概览、在线问答等板块拓宽听力训练平台,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为学生课下训练创造条件,确保听力教学的延续性。
建设听力教学网络平台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从资源搜集和筛选、网络技术应用、平台运行与管理等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制订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听力教学资源开发是紧随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过程,因此制订听力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十分必要。从资源搜集、筛选、分类和融合,到资源的利用、扩展、共享和管理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划实施。二是构建兼容性较强的听力网络教学平台,并借助此平台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校园网络服务器的支撑,在校园网的大平台上设计和应用动态听力网站,实施统一的网络技术管理与维护。三是加强听力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应设立教学管理功能,为听力课教学提供方便。在设计用户分级时要放宽权限,扩大用户范围,以方便师生在线讨论、和更新教学信息、实现实时网上交流、检测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等。四是建立方便快捷的听力资源更新和维护通道,使听力资源既能与课堂教学同步,又能紧跟教学发展形势,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听力网络平台实时地了解和最新动态。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资源 利用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而我们今天的农村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社交活动较少,生活视野较为封闭,个性心理较胆小、内向、害羞,而且校园文化娱乐生活也不太丰富,再加上多数教师观念较为滞后,这无疑都给当前新课程倡导下的集综合性和生活性一身的品德与社会课的设计与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落实需要走向田野,体验劳动。
我们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公婆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的学生将劳动理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农活的真实体验。为此,农村学校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抓手应该是抓住农村所特有的田间情境,利用春夏秋季农忙时间,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农田,把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带进农田去体验。在学完《吃穿用哪里来》这课时,同学们群情激奋,纷纷阐述了粮食的粒粒皆辛苦,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仰。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则时有发生。可见,学生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还只停留在粗浅的层次,教学并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我的做法是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具体要求:和长辈一起到农田里去参加播种、收稻,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实践,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施方案。实践好了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次学生谈了许多,他们的脸上也挂满了深情。由此可见,他们已经体验到了,并且将体验化作实际行动去做了。
二、《品德与社会》课要拓宽学生视野,需要走进家乡,了解社会。
农村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拓展,同时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农村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然要用好农村资源还需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如以爱家乡为主题的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组织学生去参观大足北山石刻。发现里面有的装潢十分考究,金碧辉煌。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佛像,人们在那里烧香磕头,紫烟缭绕。人们为了自己的心愿,求得佛祖的保佑,帮助自己实现美好愿望。还有几个人都在许愿,每个愿望从十元到百元或几百元不等。这些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像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而这些人却是那样虔诚。再细看这些人,里面年老的居多,有农来的,也有城里来的。我用手机也顺便拍下几张照片,这是我课堂上的宝贵资源。课堂上我让同学们再来看这些照片,让他们把看到这些事情后的想法来进行交流。发现同学除了只会惊诧和迷惑不解之外,而其他的竟然说不出个道道来。我想这样的效果,那么这次活动的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非常可怜的。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石刻、寺庙与迷信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烧香拜佛人、许愿人的心态?待到下一节课再进行交流。学生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调查和研究,它们的答案丰富了,理解也深刻多了。他们说:“寺庙是,迷信是违法活动,还列举了‘几起引发火灾’死亡人的事故,就是村民搞迷信活动引发的。烧香拜佛人、许愿人的心态有不劳而获的心态”等等,孩子们看得明白,理解透彻,然后,我又乘机追问道:“你们家有没有信迷信的人?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这时同学们又发表自己的高见,还有总结的,如: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修养,村组搞一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等。同学们用自己的实践研究终于正确认识了迷信与宗教的区别,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品德与社会》学科课课堂要丰富,需要走进生活,学会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某种典型情景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再次回到生活情境中去展示,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这种情境中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既是感受者,又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使得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使得教学也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如在以《我想要与我能要》的主题教育中,由于多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不太好,能要的东西也较很少。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模拟表演我看到的情景,学生看后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很沉重,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神经被触动了,以前也从没有人跟他们说过,这样的行为违背的是什么,现在他们感受到了,觉悟到了。我想他们也一定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能为父母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起码的就是懂得体贴关心公婆父母、孝顺公婆父母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四、《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要激发孩子的情感、学习兴趣和创设教学情境,需要网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小学《品社》教学中,学生认识水平十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巧妙、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不仅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音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解决了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而且用动态的音、形、画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促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起到变复杂为简单,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效果。
总而言之,这样的课堂教学下来,我感觉乡村学校的孩子也好教学,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受外界干扰少,思想单纯。把农村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结合起来。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从各个方面去挖掘并优化它,把它变成学生可接受的资源,再用各种可行的形式去渗透。我们的德与社课教师更需要有一双非常细心的、会发现的慧眼,备课时精心设计,运用农村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鉴别力,就一定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一、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内涵及意义
1.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内涵
高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师、硬件设施和软件教学资源,比如优秀教师、试验设备、教学课件等。
优质教学资源则主要是指软件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实施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则是指优质教学课件、教学大纲、课后辅导等资源的相互利用和分享,它使各高职院校之间在课程资源开发时能降低开发成本,实现优势互补。
2.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
(1)促进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协调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层次不同,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卓越职业院校、普通公办院校、民办院校,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差别较大;另外,高职院校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使得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度也不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能够使办学层次稍低和偏远地区的院校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校际之间的互通,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协调发展。
(2)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质量。高职院校通过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能够极大地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避免办学资源重复配置,减少教学资源浪费,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高职院校利用已经建设好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减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且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1.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取得的成绩
(1)建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主要有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爱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网、网易公开课等。这些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全民终身学习平台还设有高职高专专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优质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等。
(2)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共享课程资源。目前,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精品课程和视频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开发出一大批教学成果。在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上(jingpinke.com)设置的高职高专资源库,上传中国建筑史、金融概论、收藏与欣赏等国家精品共享课程的教学资源,推动了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程。
(3)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已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实现了高校教学资源共享。例如,上海市在不同高校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教学资源共享。
2.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共享的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程度低。一是部分拥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高职院校认为这些资源是自己院校花了时间和精力完成的,因而不愿意共享;二是已经实现共享的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内容单一,以课件或电子教案为主,配套习题、情景视频、新知识则很少;三是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多是大众性的通识课程的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依然严格保密。
(2)缺少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人力,开发一些重点课程的教学资源甚至需要花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整合,高职院校间有效的沟通较少,因而出现优质教学资源重复开发的现象。
(3)共享效率低。现有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教学资源,由于仅提供关键词或者主题查询,造成搜索结果反馈不理想,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已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的下载和点击率都较低,利用效率低。
(4)更新速度慢。有些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上的资源仅在建设之初添加,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资源的管理和更新都很少,使得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存在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策
1.建立长效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长效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就要制订长远发展规划,为从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教师提供物质支持,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建立专职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维护机构,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以确保高职院校校园范围内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正常运行。承担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任务的教师应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2.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
首先,从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入手,先共享能够体现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彰显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其次,共享校级的精品课程资源,并将相应的教学资料上传到专门的共享平台供其他院校查阅;最后,对于在高职院校共享平台上没有的优质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创建特色课程,且注重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应用性、技能性强的优质教学资源。
3.搭建全国性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全国性的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应该采用统一的接入方式和应用系统,统一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做到全局规划,有效整合;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经费资助的课程要求必须上传到平台上。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成网络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的,则应做好标准的统一,从而使得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之间实现互通、互访。
4.合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率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454所开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基本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范围广。然而,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学校的专业建设要及时跟上行业技术、标准、管理等方面的更新速度和水平,要培养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人才,迫切需要建设共享型、动态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适应行业特点,整体提升全国同类院校汽车服务贸易类专业建设水平。
一、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建设优质专业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育办学水平
目前,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各高职院校,由于受地域、行业、师资、教学内容、方法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互联网平台,全面整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职业培训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三大领域的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动态更新的国家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集成服务系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我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我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和系统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搭建共享型资源库平台,展示专业建设成果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革新,彰显了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很多院校已经建成了一批适应特定企业岗位需求、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但也正是由于资源个性化、特色化的突出,使得各院校的同类专业难以共享示范建设的教学成果。通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国家层面系统设计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及相关教学资源,整合各校、行业、企业的最优教学资源,使其辐射全国,能解决目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共享各高职院校及行业、企业的建设成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四大中心,五个模块”等资源,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持续更新等特点,是推广专业建设成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平台。同时,通过整合社会培训、行业企业岗位培训等各类优质资源,实现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共享优质资源的目标。
(三)大力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现有高职院校1200余所,其中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有450余所。由于办学条件、办学历史不同,各院校办学水平不均衡,服务对象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能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规范、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素材库、行业标准库及职业培训库,共享专业素材,建立能满足集成信息资源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门户网站,使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满足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不同需求,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随着汽车市场急速发展,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汽车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毕业生、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在岗培训学习和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为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提高各类人员技能水平,满足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人员需求。
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避免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现代化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效率,降低此类建设的总成本。教学资源库具有资源管理、查询功能和下载功能及合理的权限管理功能,且平台具有“辅教辅学”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基础素材中心的大量资源,个性化搭建课堂组织教学。同时,该平台将打造成一个持续更新式的资源平台,在平台交付使用期间,任何教师有好的教学资源及企业实践案例资料,均可上传到该平台,这样就形成了持续完善的使用和发展机制。
对学生而言,教学资源库中对于知识点和资源有良好的组织集成,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使用资源库,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另外,资源库还提供了就业服务平台,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信息交流渠道,这有助于全面提升全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对行业企业用户而言,教学资源库为培训人员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满足面向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面向再就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的需要。
对社会学习者而言,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共享型的资源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与咨询服务,以方便其快速查询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源。
二、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理念先进,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将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汽车产业,针对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等不同用户需求,以“四大中心,五个模块”为主要内容,采用共建、共享原则,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成智能化、开放性的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具有完全开放、可扩充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多元互动、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
资源库建设将整合开发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优势资源,以职业化的开发要求确保资源库内容建设的系统性。引入宝马、保时捷、奥迪、奔驰等国际先进企业项目开发理念,确保资源库内容建设的先进性。建立资源更新的保鲜机制,在机制、资金等方面保障资源库运行的持续性。整个建设理念先进,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二)建设定位精准,目标明确,切实可行
1.建设规划高标准,体现了先进性和前瞻性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定位,它以“国际化的视野、系统化的思维、职业化的要求和开放式的管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作,以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共享与互动交流,确保资源库的累积、优化和持续更新,为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各类群体服务,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专业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同时,资源库建设以“合作共建、协同发展”为指导,整合全国院校和相关国内外顶尖企业的优秀教学资源、员工培训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融教师教学、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求为一体,打造包括专业建设中心、网络课程资源中心、基础素材中心和校企直通车等资源的“四大中心,五个模块”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充分利用快速反馈优势,辅以个性化服务,实现“应需而变”的用户定制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资源库的建成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大共享,填补国内空白,在理念和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体现了先进性和前瞻性。
2.总体目标合理、可行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力,以最新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国内外校企优势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通过系统化设计,建成理念先进、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可同时满足全国各地不同院校用户需求,且能兼顾行业、企业需求并支持社会学习者终身教育,能够持续更新的智能化、开放性学习平台。项目建设总体目标科学合理、明确可行。
资源库的建成能够实现资源最大共享,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习模式转变,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自主式的学习需要,整体提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建设方案系统完整,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
1.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为目标,服务覆盖面广
联合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对汽车服务贸易行业发展背景、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全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群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充分调研,并结合本专业所涉及的“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等职业岗位群,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系统设计适应最新需求的普适性与差异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核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构建“四大中心,五个模块”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对行企信息的快速反馈更新教学资源,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紧密相连,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资源库建设既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共性需求,也反映出不同使用者的个性特点,服务覆盖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学习者等多类用户。
2.以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为核心,实用性和互动性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用户的自主学习及互动交流为核心,从使用者的角度建设资源库,实用性和互动性强。资源库建设充分考虑了用户所处的区域、类型、层次和级别,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博采资源,普适整合开发,为用户提供灵活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一方面,资源库对相应的素材资源进行整合、组装,以满足用户的共性需求;另一方面,根据用户对资源个性化需求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资源定制、资源重组及资源更新功能,便捷用户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同时,在平台中设立了互动交流中心,为用户之间随时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3.以科学、丰富的内容为基础,强化重点与特色
教学资源库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强化应用,采用科学的“四大中心,五个模块”架构,构建长效的反馈驱动机制,打造优质专业应用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共享。以“学习”为中心,按照个体职业成长路径,面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培训和认证服务;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现代职业教育最新理念,全面支持专业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按照“开发套件+完备资源”模式,向全国各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和课程资源支持,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服务模块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定制个性化课程以及推荐学生就业等提供全面支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为强化实用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反映了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一线实际情况,尤其是包含了当前行业新技术、工作岗位流程的仿真实训资源,并构建了一些具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群特色的校企直通车、车主服务站、汽车在线等专业特色资源,具有专业性、实用性、仿真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群体需求。
4.以先进的技术与开放式管理为支撑,促进资源共享与持续更新
为保障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将加强资源建设过程监控,明确权责、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项目联合建设单位与资源使用用户潜能,使资源建设者、资源使用者在建设、运用、管理等方面高度合作、深度参与。探索教学资源开放性建设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确保资源库内容的动态更新、资源平台的技术更新、资源库的平稳高效运行,使教学模式不断引领发展方向,保障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3): 52-54.
1.1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其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在教育教学领域,数字信息资源库更是成为学校的基础教学资源。短期内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速度加快,但是在快速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院校 “资源库平台多,资源库资源少”以及重数量、轻质量等。
1.2 高职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开发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针政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选择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建设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按照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共享,以校为主的原则。
2 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的意义
2.1 为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我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优势,广西“十二五”的规划中,广西要打造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14个产业。柳州作为广西的汽车城,这将提高广西汽车产业的资源集成能力,也将助力柳州跻身全国、乃至世界重要汽车生产基地行列。抓住广西汽车城落户柳州,汽车工业是广西14个千亿元支柱性产业,研制并推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库是很好的途径。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以及开展“五菱”定单班人才的培养,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技术服务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并开展相关的技术服务,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网络部的汽车4S店提供维修技术人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资源平台,为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为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我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开发出的教学资源库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为汽车城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2.2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建设成果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的合作,建设成一批融合教学知识和先进汽车技术的资料数据库,丰富教学研究案例,提升实际学习的效果。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降低教学资源的维护成本,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2.3 为学生和专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从在校生学习的角度,由于有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 给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实际应用知识。同时,对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了一个清晰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
3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3.1 建设思路
教学资源库建设一定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为基础来进行开展,要紧紧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特点和特色,主动与区域行业和产业联系,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全程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库研究。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果在区域行业和产业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定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积极与本地的汽车4S店开展合作,这样建设起来的教学资源库才真正具有自己的特色,做到差异化发展。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利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服务市场网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搭建广阔的平台,并推动汽车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构架如下图所示。
[企业/行业调研][学习领域设计
并达成共识][学习情境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情境集成][学习领域集成][学习领域试用][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采集][教学资源整理][教学资源标准培训][教学资源标准培
训样例制作][教学资源标准完善]
3.2 建设目标
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的合作,系统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框架,以企业普遍应用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为重点,建设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综合实训及教学评价为一体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通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我系汽车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专业建设改革目标和专业建设路线图,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做到课程标准化、实训项目任务化、综合项目模块化、学习(实训)场所企业化。
4 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资源模块和服务功能模块。在这两个教学模块中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建设重中之重,该模块主要包括课程级教学资源和素材级教学资源两个部分;服务功能模块是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服务,主要是技术服务和技能竞赛。
4.1 教学资源建设
①课程级教学资源建设
在该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利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校企双方组建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并进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调研、课程标准、课程主要负责人说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任务指导手册、任务工单、学习手册、习题库、企业教学案例。
②素材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覆盖“上汽通用五菱商用车(微型汽车)和乘用车(宝骏轿车)”二大车系主流车型的优质教学资源。素材教学资源是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按照专业类型分为汽车发动机部分、汽车底盘部分、汽车车身部分、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汽车维修和诊断设备部分等。
4.2 服务模块建设
服务模块主要涉及职业资格的认证,职业资格是学生将来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专业基础。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相关职业技术评定单位定期组织研讨,对专业技术的标准进行规范,对符合标准的学生给予技术认证。
国外网络教育资源的兴起与发展: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建设了“开放式课程网页”(简称OCW),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2002年9月,将部分优质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全世界教育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被各国知名高校和教育机构所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和各级教育相关组织机构开始效仿、实施网络教育课程计划。如:2003年,西班牙、葡萄牙发起的UniverseNET开放课程项目;同年,越南富布莱特经济学院建设了FETPOCW开放课程项目。第二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实施了USUOCW项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设了JHSPHOCW网络课程资源项目;美国索菲娅社区学院建设了以社区教育为主的Sofia教育项目。
二、国内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现状
1.早期信息化教学开展形式——远程教育我国信息化教学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随着电视机的出现开创我国电视大学的先河,之后几年全国各地多所大学成立了业余广播大学,1999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到2003年陆续批准68所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远程教育试点。到2003年底全部试点高校远程教育开设课程达到18,493门,注册在读的学生达到94万人之多。2004年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视大学远程教育规模逐渐下降。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程——精品课程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国家教育部提出并设立,高校是基本参与单位,目的是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渠道,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利用,从而实现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全面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2003年开始,经过8年的建设,到2010年共3830门高校优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包括2549门本科课程,1009门高职高专课程,209门网络教育课程,63门军队院校课程,囊括了全国31个省市(除以外)的456所高校。课程类别涉及哲学、经济学等13个学科,所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3.信息化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网络教学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把教学资源扩展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场所。继2003年国家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给社会之后,全国高校逐步开始建立教育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高校自建或高校间联盟进行建设。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将本校优质课程资源面向本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开放,2001年广东省教育厅在全省高中范围内实施了“一五一”工程,在“十五”期间,共建立了一百个专题网站和五十个网络教学公用资源库,进行了100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网络教学,部分高校之间结成课程建设联盟,部分省市将所属地区高校的网络课程统一放在省级教育网络平台向社会开放。
三、网络教学资源纳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摘 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面临很多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正确认识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立共建共享联盟机制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带来了出路。
关键词 基础教育;共建共享;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11-002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共建共享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基础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然而,当前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占有数量和质量不均等、不平衡;信息技术发展和硬件建设大大超前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困境
(一) 资源共建层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以“共建”为前提,而“共建”又以“谁来建”为前提。利益不均等、评价不健全、高投入低效益是阻碍资源共建的瓶颈。
1. 利益互惠不对等,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参与共建的动力不足
资源共建必须以参建各方互惠互利为前提,利益对等互惠是学校参与资源共建的基本动力。然而,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大多由重点学校把控,而非重点学校能够掌控的资源有限。因此,在共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重点学校付出多获益小、非重点学校付出少获益大的利益分摊结果。如果没有相应激励机制的补偿,重点学校将很难长期忍受利益失衡的共建格局。
2. 评价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难保护,教师参与共建的热情不高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需要教师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来支撑。而现有的学术评价制度,使教师开发的优质资源很难得到相应的学术认可,教师付出劳动却得不到相应报酬,使得优质资源开发工作成为他们的额外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共建的进度与质量。
3. 投入高、风险大、收益低,社会机构参与共建的意愿不强
优质教育资源无疑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价值,但客观地讲,其替代品也很多,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教育品牌,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其实很难显现。这些不利因素往往使有实力的社会机构(教育公司、投资机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建产生消极的前景预期,并对资源推广、应用等相关行动望而却步。
(二)资源共享层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要以“共享”为目标,而一些学校的层级之间交流障碍,或者心态问题以及交流平台的匮乏是阻碍资源共享的瓶颈。
1. 学校之间壁垒森严,门槛林立,妨碍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我国学校分层分级由来己久,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交流较少,这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狭窄、共享困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常发生在同一层次的学校之间,至多在同一地域的“联合体”学校之间展开,而合作学校之外,则壁垒森严。
2. 部分学校思想偏狭,心态不一,不愿让自有优质资源参与共享
一些学校往往只对分享其他学校资源感兴趣,却不愿将自身独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其他学校共享。这些学校常常从保护自身优质资源的戒备心理出发,将最好的资源留存自用,而将那些使用率低或价值不高的普通资源开放,参与共享。教师更多地从网络获取资源,却很少上传优质资源。
3. 协同合作受限,共享平台匮乏,大多数学校无处参与共享
受地域空间限制,大多数学校间的协同合作只能发生于毗邻区域,资源共享也多集中在图书、文献交流等领域,共享内容并不丰富。在平台支持的关键环节也缺乏标准一致的设计和优化,这使得大多数学校(尤其是资源薄弱学校)因资源交流平台缺失而无处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优质教育资源本身层面
各级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库表面看似繁花似锦,实质内容却大量粗枝烂叶。低水平、重复性教育资源会给教师带来选择上的困难,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海量资源并非教师之所愿,优质资源才是教师真正之所需。
1. 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不均衡
在区域内教材往往存在多个版本,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相对单一,它们之间形成了依靠本区域单方面力量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即单一版本的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师多版本学科课程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科课程资源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教学资源多,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及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资源较少,开发的学科不均衡。课程资源大多以个人制作的教案、课件等为主,而名师团队参与开发的教学实录等较少,资源开发的主体和表现形式也不均衡。
2. 学科课程资源碎片化
如果把一门学科课程看作一个整体,每个单元、章节就是重要组成部分。各章节作为学科系统中的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倘若将部分章、节从学科课程中抽出,开发成以课例、课件、教学设计等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那么获得的资源先天就失去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可能,只能是“碎片”,没有形成系列资源,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3. 学科课程资源应用还未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大多数省份基本建立了以省级教育资源网为中心,各市区教育资源网站为分中心,数字化校园为应用点的区域信息化教学网络,但市、县之间,尤其是校际之间横向联系较少或几乎没有。信息资源应用平台的统一与学校等资源管理的条块分割容易造成学科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和满足现状的低水平建设。
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
要解决目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共建共享信息化教育资源将成为有效路径。
在区域范围内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联合相关机构、教育技术部门和基层学校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首选解决方案。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学研究部门实际操作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值得推广。
(一)多措并举,构建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不是靠单方面的力量或者群体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同时要统一技术标准,为广大用户的共享提供条件。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规划资源建设
要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优势并将权利下放,对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部署和管理。可以将全国的资源建设以区域的形式展开,建设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资源,各区域政府有效整合其他部门在资源建设中的优势,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资源库的建设,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同时,政府应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标准是实现共享的前提。
2. 吸引广大教师、学校积极参与
为了避免资源“建而不用”和“用而不建”现象的发生,应该更多地倾听广大教师和学校的意见,满足他们对资源的需求,吸引广大一线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发动师资力量雄厚且信息技术实力强的学校参与到建设中来,鼓励学校申报教学资源建设子课题,一方面可解决资源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广大教师对于资源需求的方向。
3. 建立“专家引领”的研究模式
只有在先进教学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才会更加规范,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为此,需要建立专家组引领的研究模式,成立由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研专家、课程专家等组成的指导小组,运用新理念和新知识指导教育资源建设发展方向,保证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4. 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资金投入大,单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尤其要吸收大公司、大企业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注入活力,减少技术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5. 鼓励用户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行动中来
用户是资源建设效果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现在很多资源网都缺乏用户评价模块,用户的意见和要求应该加以重视,在资源建设中需要用户参与其中。用户可以对某个具体的资源建设发表意见和看法,同时,还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资源,资源网审核通过后给予用户一定的奖励,以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设区域性统一资源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
地方特色资源库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形成学校特色资源库或者县、区特色资源库。建设该库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校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校本资源,定期对各地各校的资源进行评比,奖励成绩突出的地区或者学校,并给予一定的荣誉证明,将其作为重点学校评比的一个标准参照,强化各地学校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各地优秀的学校资源升级到统一资源库中。这样各地各校的资源不仅会及时得到更新和维护,同时,也扩充了统一资源库中资源的来源渠道。区域性统一资源库与地方特色资源库共享模型如右图所示 。
(三)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或地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是分散存储于该省、市的各个学校或该地区的不同学习资源网站上,应当采用合理的机制对分散存储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我们认为,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系统”是解决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其核心技术与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
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中心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能覆盖本地区所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站的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以便本地区不同资源信息中心之间互相访问与资源共享。系统应提供专用的教学搜索引擎,以实现对不同资源站点上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与检索;当用户需要打开某个资源时,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应提供重定向功能。
2. 对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优质教育资源网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服务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用于存储实际的物理资源。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资源元数据信息与本地区学习资源中心目录管理系统中的目录信息保持同步,因此,可以实现网络系统内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管理,并提供广泛的基于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
近年来,各大高校加大力度发展建设数字化校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但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主要为简单化、重视数量、轻质量;再就是网络与现代教学设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对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还依然停留在表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其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高度中重视与推崇,以此对优质教学资源收集、整合、开发与利用,实现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进一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再就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教师通过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发与组合,提高教学效果与工作效率。最后,还将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一)针对行业与岗位的需求,调整与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才是酒店管理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对酒店企业、酒店管理专业等的调研,都以此为指导,制定适合当前酒店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改进工作,并由负责人定期与酒店行业相关人员沟通交流,以便实现能够及时根据行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时效性。
(二)从制度方面提高教师参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因此师资力量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打造一支强大又优秀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成为关键。因此,需要前期在制度方面,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本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中,为酒店管理专业构建相符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三)实现柔性化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模块与内容都属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块与内容的增添或者删减都与行业岗位有着紧密的关系,设置实现柔性化管理系统,更方便增减、链接以及共享。不管是系统的建设,还是工作人员的管理,都应当注意柔性化的特质,以更好的体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时效性、畅通性以及便捷性等优势。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