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与新媒体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在处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媒体已经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媒体所独具的开放性、便捷性、自主性等多方面的优势特性也使得成为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但是大量的信息传播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现实性的挑战。
一、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何为网络媒体,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新闻媒体,但是它的侧重点依然为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不同,网络新闻媒体实现了互联网信息的有效传统,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网络是网络媒体得以发展的基础所在。而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有着极为突出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更新速度更快,传播主体更为多元,路径更加广泛,交互性,互动性更强,内容更为全面丰富。
(二)网络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网络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开放性更强,设计领域更广,互动性与参与性更高。这就使得网络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网络与移动媒体的普及为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网络的优势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有益平台。
(三)网络媒体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网络媒体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进行学习,借助动画、图像、音频等将原本抽象生涩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并将一些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校效果。另一方面,从网络媒体中教师能够获取多元的教学内容,传统教育模式下,信息的来源大多是书籍、报刊、时事政治中了解,刻板单调的教学内容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在网络媒体引入后,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而学生也能利用课余时间搜索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教育资源。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对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可操作性认识不强。
很多辅导员还对网络媒体的存在着错误偏见,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因为缺少相关的经验和系统网络知识的培训,对网络媒体中的功能与作用还没有系统的掌握,缺少对网络媒体平台的管理和运用。这就使得辅导员很难深刻的认识到网络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操作性的正确认识。
(二)辅导员自身对网络前沿思想意识不足。
一些年龄较大的辅导员很难适应网络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很多的传统观念没有得到更新与概念,网络前沿思想意识不足。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认为新生的网络媒体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时这一部分教师也有可能极为排斥网络媒体的运用。
(三)效果不佳达不到预期目标。
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实效达成预期的目标,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的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作用,在使用形式上也较为单一,只是简单地将网络媒体作为信息公布的场所,缺少对网络媒体系统的管理与运用;另一方面,很多辅导员还没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关系,导致了很多学生与辅导员之间还存在着误会与不理解,学生很难将自己的心声与辅导员进行分享。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辅导员要强化工作的意识。
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到网络媒体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认识,以网络媒体为导向,利用微博、微信、QQ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向,对于一些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理念和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辅导员提升自身的能力。
为了尽快适应网络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辅导员要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不仅要自主的加深对网络媒体的了解还需要系统的参加有关网络媒体操作的培训,提高自身使用设备,维护平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可以在在校园中成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为指导的校园网络媒体建设和工作小组,对网络媒体进行日常的维护,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和删除。
(三)辅导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
责任意识,判断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核心所在,作为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一方面辅导员要提升大学生的上网责任意识。在网络媒体的虚拟空间中,学生缺少现实伦理约束与社会舆论的监督,很容易发生行为思想准则的偏差,要加强对其的引导;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对学生的价值判断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且更加注重德育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明辨是非能力也能强有力的推动社会发展。在新的时期要发挥网络媒体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邢爽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卫红.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媒体不断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大量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用于媒体这个行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媒体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抢占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宣传巩固我国文化思想阵地,提高我国主流媒体传播力量、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最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融合发展
面对发展迅猛的新兴媒体,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沟壑,以及怎样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每一个媒体人亟待解决的难题。各地级市传统媒体的历史发展渊源和新兴媒体的发展形态不尽相同,但大致的方向还是一致的,都是不断吸取传统媒体的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各种新兴媒体技术不断探索。本文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原则要求。
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1、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的必然选择
目前,网络文化和数据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在给我国国民带来科技技术享受的同时也给我国媒体格局带来了重大变革,新兴舆论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我国青少年一代,由于网络技术发达以及信息传播迅速化,网络成了青少年主要信息获取渠道,而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报纸传播等媒体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兼顾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时候,也一同发展新型的网络传播方式,积极开拓媒体发展领域的新方向,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延伸至网络空间,是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巩固我国文化思想阵地的必然选择。
2、媒体融合发展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当前,我国的网络舆论形态日益复杂,网上各种力量交织,各种杂音和噪音不绝于耳。然而,这些负面的声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腐朽我国的年轻一代。比如,郭美美事件,通过网络渠道传播了错误的价值观及金钱观,导致一批青少年陷入了主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深渊中,作为社会舆论引导的媒体人就应该在此予以坚决反击。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只有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努力向新兴传播领域拓展,用主流声音引领网络舆论,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执政安全,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建设。
二、融合发展的原则要求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保持团结稳定的媒体氛围,将正确舆论导向贯彻到媒体融合发展的各个发展环节当中去,并从各个流程、渠道、技术方面把好舆论导向的关口。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管理的融合贯通,坚持发展与管理水平相协调,做到效果好、管得住,确保媒体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坚持以确保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为前提,有效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在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媒体掌握互联网舆论方向的能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观念在媒体行业中的落实,并不断改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管理方式上,要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相应的创新,创新新闻传播业态,建设新型新闻采编流程,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使媒体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新闻生产力得到积极释放。
3、坚持一体化发展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当中,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将各种媒介资源以及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并行并重,紧密协同、此长彼长,通过科学融合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三、媒体人在融合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以及各种因素的限制,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电视台集体降薪30%的相关报道不绝于耳,可见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渐缩小。一些地市级媒体人力资源、设备、资金等方面严重匮乏,这些因素使得地市级媒体发展更加艰难,只能通过周边新闻,以及一些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鲜有趣的事来博取公众眼球,这种发展不是长久之计。而电视自办节目播出量少,绝大部分节目都是靠电视剧填充,这也是制约地市级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使地市级媒体得到更好地发展,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并进行融合。在传统媒体中,引入新兴媒介对其进行宣传,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引进高科技技术,并建立平台终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媒体人,对地市级媒体进行包装,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发挥自己所在地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保护,宣扬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被淘汰。
1、对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趋势及要求的认识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边推动了媒体的高速发展,另一边又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挑战。显然,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管理方式、理念都已不适应这个时代,需对媒体行业有所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对整个媒体行业进行深刻、全面调整。据不完全统计,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发展到与电视媒体广告规模同等的地位。而报纸广告因为受到网络广告市场的挤压,同比下降了8.1%,有的报纸企业甚至面临着倒闭危险。从这点来看,作为媒体人,不仅要认识到网络媒体给我国所带来的益处,也要认识到数据成为了所有行业的生产要素,技术是引领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自身有这种深刻认识,才能使媒体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
2、深刻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我国政权安全。而新闻媒体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螺丝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守卫人,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我责任与使命。随着新兴媒体、自媒体迅速发展,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新兴网络媒体已然成为社会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据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思想理论领域发生的问题,70%都起源于网络。由此可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媒体企业增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媒体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媒体人应该不断巩固壮大宣传思想阵地,引导网上舆论导向,认识到自己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
3、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竞争挑战意识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谁取代谁,也不是单纯把传统媒体通过改头换面改成新媒体。它是全媒体融合,是运用新技术,把所有的信息资源融汇到一个内容管理和平台,进行信息的集成,从而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从中央媒体看,大家都在大力推进与网络、技术、终端等各方的深度合作,积极打造新的传播平台,推动正能量的内容在网络空间有效放大。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推出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行的发展格局。比如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用户超过7000 万,遍及近200 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网日均页面访问量达到3.8 亿。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媒体人要有凝聚革新图存的改革共识。让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及时、有效、全面地回应新兴媒体发展趋势,并将其提升到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另一方面,积极探讨主流媒体的发展战略以及非主流媒体的管理方式,全力支持和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其次,要深刻认识到新兴媒体的到来,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及时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给受众、影响社会,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拓展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内容生产与信息服务
媒体融合时,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优势,加大信息收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4G 等技术,加强内容与用户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积极探索新兴媒体发展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用新技术打造新平台,重点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掌握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信息产品,提高用户对新闻宣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以满足老用户、吸引新用户、开发年轻有潜能的用户。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传播时代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发展,使网络媒体成为了新兴媒体,并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媒体,使得我国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是推进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遵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不断推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程,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①慎海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要走稳走快走好》[J]《. 中国记者》,2014(5)
②王晖,《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J]《. 中国记者》,2014(6)
③刘奇葆,《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J]《. 中国广播》,2014(6)
④赵连周,《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融合》[J]《. 科技信息》,2013(25)
关键词:高中语文;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随着高中课堂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致使网络资源走进了高中语文的课堂。高中语文课堂不再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更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创新教学模式,把网络资源高中课堂,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面临的问题。虽然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引进的网络资源,但是在利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克服问题,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点。
1高中语文网络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的多媒体。其具备着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客观的说,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全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内容展示使用多媒体,讲解课文也只是照着PPT念。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新鲜,但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无趣,枯燥乏味。多媒体本身拥有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等特点,而高中语文的知识点繁多,博大精深。很多教师都想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往往会忽略了教材的内容讲解,也不能按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的展现形式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很多教师只使用幻灯片的形式,形式过于简单,学生感到无趣。面对网络资源,教师总会禁止学生过多接触网络,让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全面。简单来说,高中语文网络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多半出现在教师身上。
2高中语文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2.1教师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
教师只有正确的对待多媒体的使用,才能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资源,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根据语文教材知识点来决定采取哪种多媒体设备和展现形式,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能过分的依赖,也不能完全放弃使用。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的选择,最主要的目的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来展现教学内容。如果是网络上一些知名教师做好的课件,教师也要对其内容进行核实、选择、删减、修改,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把网络资源与自己的教学想法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要对选择的资料有所研究,不能一味地相信别人的观点。在教学方式上也不能只使用PPT展示,还需要使用黑板等传统的展示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徐志摩的人生和思想。
2.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如果学生对网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影响教师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能消极的禁止学生接近网络,而是应该积极的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走进网络。让他们发现网络的新世界。发现网络上的丰富资源。网络资源对他们的阅读写作等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是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读书网站和文学,让他们充分体验网上阅读的便捷和优越性。例如在教学了《鸿门宴》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一方面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鸿门宴的文学作品,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2.3对阅读内容进行指导
网络上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一旦学生选择不好,就会陷入难以选择的困境。再者,学生对于该选择什么样内容的读物会感到迷茫,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网络的阅读内容进行指导。选择网络阅读内容的原则应该包括以下两点:以名家名著为主,读品味高的作品。选择与课文联系的作品为主,兼顾时文佳作。具体的做法有:(1)给学生列出适合的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可以是中外名篇,如《飘》、《简爱》、《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2)列出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读物及课程推荐阅读的书目。(3)列出当下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目录、作家名字。把这些整理好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上网阅读。这样学生对于需要阅读的书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拥有了阅读目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所要阅读的书本。并且这些书本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内涵,也有利于学生读书氛围的营造。
2.4指导和训练学生网上阅读方法
有些学生在网上独立的阅读,阅读的效果是由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决定的。所以学生阅读的方法和习惯训练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和训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经典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和借鉴。一些名人作家的读书心得、读书方法教师可以多收集,以供学生参考。(2)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运用的训练。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几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四种读书方式”、“课外阅读方法”等都适合高中生阅读使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
3结语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繁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要有效的利用高中语文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指导和训练学生网上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此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让网络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海贤.高中语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6(9).
[2]卫浩.语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陈华程,CHENHuacheng.网络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科教导刊,2011(15):143-144.
理论缺失,放弃新闻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特性,是新闻的生命,以事实为依据、让事实说话,理应是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不但要求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都必须真实可靠,而且要求新闻事实从整体与个别的联系上(包括环境与条件、原因与结果等)都必须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虚假新闻从根本上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和特性,使新闻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网络新闻是新闻的品种之一,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新闻有很大的区别,但在新闻的特性和基本原则方面却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些我们过去耳熟能详的基本原则,却在部分网络编辑中渐渐地淡忘,甚至分不清什么是谣言什么是事实,假作真来真亦假,丧失了起码的辩别真伪的能力。这恐怕是如今网上虚假新闻泛滥成灾的首要原因。
把关不严,让虚假新闻有机可乘
“把关”是指在新闻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由“把关人”(新闻编辑)对进入传播渠道的新闻所作的选择和取舍。把关的过程就是对新闻事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它要求编辑作为社会舆论的代表,站在公正无私的立场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新闻稿件所反映的事实进行一丝不苟的核实和订正。有学者认为网络传播是一种双向交互式的传播方式,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中信息流动的“大门”已不复存在。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在于对网络传播方式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忽视了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网络“媒介”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区别。网络“媒介”是指以互联网为介质的传播手段或工具,是承载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任何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只鼠标就能上网接受和信息。从这种意义讲,网络已成为个人化的传播工具,“把关人”作用的淡化已成为必然。而网络“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介质而构筑的传播平台来报道新近发生的足以吸引大多数人共同兴趣的新闻的传播机构,具有所有大众传媒具有的社会属性和功能,担负着为公众“把关”的社会责任。从这种意义上讲,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的“把关人”作用不但不能缺失,反而应加强。“把关人”的缺位正是造成网上虚假新闻盛行的重要原因。
同质化严重,加剧假新闻繁衍
如今在网上看到的新闻很少有属于网络媒体自己的原创性新闻,而大多数的新闻网站主要依靠从传统媒体上“剪贴”和“拷贝”。作为新闻报道的“二道贩子”,网络编辑倒是可省不少的心,但由此而引起的以假贩假、以讹传讹成了多数网络媒体易犯的通病。假新闻一但出笼后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会不胫而走,很快出现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上。某些虚假新闻由于在网上被反复的“复制”,还会产生传播学中的“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会形成一边倒的“雪崩现象”,即所谓的“沉默的螺旋”。如“高露洁牙膏致癌”事件,原本是一家国外报纸关于含三氯生的商品调查,国际其他主流媒体均跟进报道,而国内的一些网站想当然地杜撰和加工后,便出现了多个与事实大相径庭的版本,尽管有关方面再三出面澄清事实,但影响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不仅给许多民众造成恐慌,还给无辜的厂商带来无端的伤害和危机。
一味猎奇,盲目追求轰动效应
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进了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提高点击率,争夺更多的“眼球”,是每个网络媒体都孜孜不倦的追求。问题是靠什么来提高点击率?一些网络媒体不是在挖掘新闻本身的内在价值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追求新、奇、怪、异,以达到哗众取宠或耸人听闻的效果,而这正好为虚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于是“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一男子因好色两肾被偷”等等匪夷所思的虚假新闻纷纷借网络媒体出笼,并在网上广为流传。新闻的“新”在于反映事物的变动和发展,但必须在完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允许有任何主观臆想和推测的成份,更不允许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如果为了争夺受众的“眼球”,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势必会坠入制假贩假的泥坑,最终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丧失殆尽。
打造网络媒体公信力
网络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应大力建设公信力,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坚持正确的办网宗旨和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科学的精神中逐步形成的。
网络媒体要在广大网民中建立起自己的公信力,首先要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新闻的规律,坚持真实性原则,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防止和杜绝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给公众以误导,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严重侵害,而且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损失和影响,它与在网上传播黄色、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一样,都是网络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在这方面网络媒体要向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学习,正是它们大多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使它们在公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和公信力。
其次,要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媒介素养。他们大多数观念新、懂技术,但缺少系统的新闻基础理论和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新闻真实性的特性和原则缺乏应有的认识。要通过培训给他们补上这一课,让他们在新闻报道中学会如何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世界;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学会充分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功能,去查证事实、识别真伪的方法和技巧。总之,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的去累积。每个工作人员都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网站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 高校思政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02-01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影响着高校思政工作建设,对高校学生的“三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工作建设渠道窄
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没有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高校思政工作仍使用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导致高校思政工作进度止步不前。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思想不能适应时展需要,不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仅仅通过上传下达的手段,利用高校校园内宣传栏以及校报进行传播。高校思政工作缺乏传播的渠道,导致高校思政工作很难有效进行。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要想取得更大进展,就必须把握好当下新媒体发展时机,并且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技术的进步。[1]
(二)网络不稳定性阻碍思政工作
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它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政教学网络资源,但与此同时却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虚假错乱的信息比比皆是,这无疑加大了高校学生对网络信息选择负担。由于高校学生缺乏自主选择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导致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神经,长此以往,学生的“三观”必然会受到影响。新媒体环境下为高校思政工作迎来契机,但是高校还需要认识网络信息化带来的危害。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加大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当然也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正视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积极正确地使用新媒体。[2]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路
(一)拓展高校思政工作网络渠道
高校应该正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应该积极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首先,高校应该积极拓展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渠道,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渠道决定思政教育影响力,加强对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其次,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在网络搭建思政知识交流平台,拓展微信、微博等媒介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宣传,加强高校学生对高校思政平台的认识,吸引高校学生对思政平台的关注,从而提高思政工作在新媒体中影响力。高校思政工作宣传渠道的建立,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宣传,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互动性。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媒体加强高校思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尤为必要。高校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不仅仅是对思政工作理论进行宣传,更应该结合小视频、图片、书籍等进行编辑,增加网络化思政传播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二)建立网络化思政工作反馈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注重宣传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评估。高校只有通过教学评估,才能知道高校思政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高校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使高校思政工作适应时展变化需要。教学评估是检验高校思政工作的唯一手段,高校思政教学评估也应该结合新媒体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强网络化评估系统的建设,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匿名评论,匿名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减少学生反馈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不仅如此,高校领导也应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监督。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随时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加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素质形成。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政工作创建良好传播环境,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发展渠道,让更多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高校不仅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政工作的渠道,通过不断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创新,以此来构建学习型网络思政教育环境。[4]
三、结语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路改革实践探索,扩充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渠道。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路的研究,突出了高校对于传统思政工作方式的革新,加强了新媒体发展意识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影响。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提高思政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还需要高校学生予以配合。高校对于思政工作的创新和研究,避免了原有思政教育模式下的弊端,积极拓展了高校思政工作渠道,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尤为必要。总而言之,新媒体拓展了高校思政工作发展平台,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西兵,张燕,齐琦,于培超,杨国平. 基于微信等新媒体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以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6(20):117-118.
[2]杨维东,胡楠,朱丽军.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文化领导权的视角[J].邢台学院学报,2016(1):68-70.
近年来,报刊业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类报纸,在走过了价格战的恶性竞争阶段之后,已经逐渐转向以品牌塑造和经营为核心的良性竞争阶段。但是大多数报刊推广的主要渠道仍然限于路牌、公交车身或灯箱广告等传统方式,忽略了网络这样一种物美价廉的推广渠道。
网络媒体对于报刊进行自我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因为网络自身具备公认的如广泛、丰富、互动、及时等优势,更因为网络受众的高价值。这体现在网络可以在报刊所面向的三个市场即读者市场、观点市场和广告市场上发挥巨大作用。
读者市场是报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年轻人在网民中占多数,网络受众的年轻化程度整体上远远高于报刊等传统媒体。网络的年轻受众正是报刊所追求的潜在读者群体,这些人群对报刊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在这里,往往有一个误区:网络抢走了报刊的年轻读者。其实恰恰相反,报刊应该从网络上去抢年轻人。从用户的生命周期来看,年轻人主要先接触的媒介是互联网,然后才可能是报刊。因此报刊利用网络来推广自身品牌和产品,培养年轻人对自己品牌的偏好,是争取这些潜在读者的最好机会。
观点市场,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代表的是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通过网络的推广,可以使报刊的影响力范围最大化,网络受众数量之多,分布地域之广,是任何报刊无法企及的;另一方面,网络受众也涵盖了掌握社会主流话语权和决策权的部分人群,报刊的报道最终能否推动社会的进步,与这些人的认识和了解息息相关。借助网络的放大和二次传播,“孙志刚案”、“刘涌案”等才会成为被传媒界引以为豪并广为传颂的经典。如果一个报刊在网络上销声匿迹,就可能面临被整个社会边缘化的危险。
广告市场对于报刊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广告主的关注和了解也是报刊广告营销的重要环节。曾经有一位都市报的老总问一家给他们投放了巨额广告费的企业为什么选择自己,对方的回答竟然是:“在网上经常看到你们”。虽然这还仅是个案,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推广可能为报刊企业广告经营带来的价值。不能否认,在我国仍然缺少权威报刊发行量统计的情况下,企业的平面广告投放选择还有相当大的主观性。而且不论是市场人员、企业管理者还是广告从业人员,恰恰都是网络接触程度比较高的人群,可见网络推广的重要。这一点在本地广告主身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对于全国性广告客户来说,网络可能是他们了解外地媒体并获得感性认识的最便捷途径。因此,致力于吸引全国性广告客户的报刊企业,需要务必重视借助网络的推广。
目前比较通用的报刊网络推广方式有两种:网络广告和媒体合作推广。
网络广告,是任何企业进行网络推广都可能采取的常用方法。作为媒体的报刊企业可以通过互换的方式获得网站的硬广告资源,这可以节约企业的现金成本,在广告版面不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推广方式。搜索广告具有定位准确的优点,应该引起报刊媒体特别是专业类报刊的重视。
媒体合作推广,是媒体特有的一种网络推广方式,报刊可以通过与网络媒体开展内容、活动、品牌等多层面的合作,提高在网络受众中的影响力。媒体合作推广有如下几种常见的方式:
第一种,日常供稿。
大多数报刊都可以向网络媒体供稿,由于平面媒体比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要强,网络媒体非常乐于在转载文章的终端页面突出注明媒体来源,从而体现报刊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文章的页面访问量并不完全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本身。文章出现的位置、文章话题与网络受众的契合度,都是影响页面访问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报刊应该有意识地精选最符合网络受众口味的文章,在网络媒体的适当位置进行推广,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
第二种,联合专题报道。
当报刊拥有独特的重要的新闻题材时,可以与网络媒体联合策划和报道。由于调动了网络媒体的积极性,可以获得更多的推广资源,例如南方都市报与搜狐新闻中心联合推出的“打工少女被刺字”的专题报道,搜狐采用新闻中心首页焦点图进行大力度推广,通过网络向社会征集洗字方案,与南方都市报共同追踪事件发展,并对参与报道的报社记者进行在线访谈,在网上网下引起了巨大反响。通过这种联合报道,网民在潜移默化中对该报刊形成了独家报道、重大报道的品牌印象。
第三种,网友调查。
报刊借助网络进行网友调查,不但可以丰富自身的内容,还可以拉进与网络潜在读者的距离,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上海的青年报与搜狐新闻中心联合推出的“啃老族”系列调查,每天的投票人数就达3万多,报纸与年轻受众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
第四种,联合征集。
联合征集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征集诗歌、对联、名字等等,南国都市报与搜狐共同发起的“梦想2006”活动征集的是梦想,2500多名网友留言说出自己新一年的梦想,网络成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真诚沟通的重要桥梁。
第五种,合办活动。
关键词:新闻教学;改革;网络优势
1.新闻教学改革现状
随着传媒行业的变革,为了满足网络时代的人才需求,新闻专业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新闻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新闻教育慢慢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设置,新的课程设置开始充分体现“文理渗透”。虽然此举对于改进新闻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上看,这种变革收效甚微,并不能全面地提高新闻教学水平。步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传媒领域的全面变革。网络媒体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力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于对新闻教学工作的考察,现阶段我国新闻教学实践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教学内容不适应网络传播的新形势、对新闻道德教育缺乏重视等。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出的新闻工作者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媒体发展变化的要求,深入推进新闻教学改革是新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新形势下,新闻教学思想和内容变革的要求
(1)新闻教学目标的变革。步入网络时代,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变。随着网络传播覆盖面的扩大,其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大众传媒传播方式随之发生改变。这使得传统的新闻学及实践受到极大挑战,一些新闻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理论已不适应网络传播的新形势,新的大众传媒体系逐步发展建立起来,对新闻教学思想和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时期,新闻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灌输已有的知识,而是教授学生通过互联网不断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
(2)新闻道德教育的变革。现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以往公认的新闻道德已显滞后,特别是传媒格局发生变化后,新闻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让新闻教育者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新闻道德问题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的著作权、隐私权和虚假信息等问题。由于网络媒体和网络环境有其特殊性,这些新闻道德问题往往会变得十分复杂。新闻道德教育应该着重填补网络空间领域道德教育的空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领域的新闻道德问题。
(3)新闻教学内容的变革。网络技术从诞生至今,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和变化中。这意味着由网络化、数字化以及多媒体化构建的新闻传播环境也必将不断发生改变,未来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环境。因而,新闻教育必然要改变其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设计跟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培养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3.推进新闻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思路
新闻专业教师应该转变教学工作职能,不再只进行知识传播和教育,还要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处理工具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媒体变革和网络新媒体。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来查找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学习检索多种数据库,使用网络服务器分析新闻背景材料,考查新闻来源及其真实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或信息。新闻教育者在教授学生使用网络时,还应向学生强调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使其逐渐肩负起网络新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在面对有关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起与网络媒体相适应的新闻道德观。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注重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和新媒体,指导他们通过互联网、借助多媒体进行调查和采访,利用互联网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结合多媒体撰写新闻稿件和报道,使学生养成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对网络媒体、环境的了解上,改革的整体思路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传媒环境。随着我国网络媒体发展速度的加快,未来新闻教育改革必将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挑战。新闻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对新闻传媒环境变化的把握,分析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变化,不断应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新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及时调查与网络媒体有关的课程内容,并适当增补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使新闻教育更好地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1]刘影.发挥网络优势推进新闻教学改革[J].网络财富,2010,(17).
网络媒体的传播全球化、传者多元化、传播互动化三大优势是其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利器”的关键。但是,在网络时代,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也面临着危机。
首先,网络传播的掌控难度较大,超过了任何传统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的传播类型非常复杂,它集中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等几乎所有的传播类型。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非常复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传播方式在网络媒体上都可以实现,而且可以组合应用。网络传播的频率非常复杂,可以即时信息,也可以滞后信息,即便是当时得到有效控制的信息,也可以在几天甚至几个月后随机出现。网络传播的主体非常复杂,网络人人可用,中国传统的国家掌控大众传播工具的局面,已经在网络上被完全打破。网络传播的内容非常复杂。传播主体的复杂性导致了传播的内容的复杂性,即便在得到有效掌握的网络传播机构,其传播内容的来源也非常复杂。这些复杂性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网络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可控性”。我国有关机构的管理经验只在于管理可以简单掌控的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没有处理如此复杂的传播环境的经验。
其次,网络媒体的出现使网上的公众意识逐步减弱。网络传播的不可控性,使我国传播媒介上的主流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张扬个性的地方,个人获取信息大多获取个性化的信息,个人传播信息也大多传播个性化的信息――网络媒体成为个人意识自由扩张的空间。目前的网络传播缺乏有效的监管,个人在网络传播中几乎不需要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这使得个人意识在网络中得到了极大的放任。个人意识在网络媒体中的放任,意味着公众意识的淡薄。中国大量的有官方背景的网络媒体影响力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传播的主流声音太多。我国有关机构的管理经验主要在于管理“主流声音”、培育“公众意识”,对网络媒体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和获取,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进行非常直接有效的掌控。
再次,西方文化借助网络媒体大肆“入侵”,网络传播西强东弱。这是网络传播不可控性所带来的最大后果,也是网络媒体使我国跨文化传播面临危机的最具体的体现。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世界传播市场的不平衡状态就非常明显,可以说西方国家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跨文化传播中,我国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我们有必要针对全球网络传播的特点、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以及中国的实际,增强网络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以赢得网络传播的主动权。
1.强化全球化传播的观念。我国的宣传“内外有别”,分外宣和内宣。网络媒体在中国出现后,有关部门将网络媒体定义为外宣媒体。事实上,在全球化的网络传播中,“内”和“外”的界限已被打通。此外,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针对某个国家,而是面向全球。而就我国的网络媒体而言,虽然其主要定位是外宣,但其主要内容来自于国内的各大传统媒体,并不完全适合面向世界的宣传的需要。
2.认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网络媒体已经将我们带入全球传播时代,文化意识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甚至超过经济和军事的“软力量”。有关部门的确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建设了大量的网站。可一些地区和部门只是形式上重视,许多网站成了单纯的形象工程,实际上是永不更新的死网。
3.做大做强主流网络媒体。2000年,人民网、新华网和东方网等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相继建立,中国真正意义的新闻网站(有官方背景的网络媒体)开始出现。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几乎都建成了综合性的新闻网站。作为新兴媒体,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并出现一批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这种速度在中国传媒史上绝无仅有。在欣喜的同时,我们还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我国主要新闻网站的实际访问量远远低于主要的商业网站,至于和境外的重要网络媒体相比,影响力更低。作为多媒体,网络媒体自身具有非常强烈的跨媒体需求。一个真正的大型综合性网络媒体,需要大量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源。跨媒体整合新闻资源,是网络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有必要以组建跨媒体的网络媒体为切入口,来探索中国跨媒体新闻集团的建设之路。另外,还有必要充分利用市场杠杆发展网络媒体。目前,中国主要的新闻网站大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催生的,没有市场的锤炼,这些网络媒体将很难发展壮大。尤其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不能简单地靠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4.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水平。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整体新闻传播水平不高。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在我国主要新闻网站的编辑中,缺乏新闻经验的编辑已超过80%。即便是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增加了,我们也需要改变从业人员传统的新闻传播思维定势,使素质提高到适应全球性传播的水平。
从业人员要充分研究传播对象的特点。在国际性传播中,受众对象比较单一,在全球性传播中,受众对象比较广泛。但目前的传播,又出现“窄播”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传播目的出发,来具体研究传播对象的特点,进而提高网络传播的实效。
关键词 网络媒体;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这就强调了网络媒体应充分发挥引导的功能,通过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和网民舆论。不断增强网络媒体的净化力,只有在净化的过程中,才能推动我国互联网又好又快发展。网络媒体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网友广泛参与,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迅速形成舆论。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有害信息对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
由于网络传播技术的特点,有害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查处,则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与传播,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全面性和及时性成为了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如果对网络媒体舆论引导把关不严,对网络论坛、社区、博客等互动空间监控不力,黄色的、虚假的、格调低下甚至有政治错误的信息就会在网络上流传,这不仅会严重损害网络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甚至会影响网络媒体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一基本职能的履行。因而,网络编辑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同时也要重视把握认真对待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法律机制乃其他管理手段的制度支撑和基本保障。网络时代,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有害信息的扩散。近年来,我国陆续颁行了数十部涉及网络传播的法规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对在网络传播中起舆论导向作用的网络媒体的条件及设立程序、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较为明确规定,对于规范和管理国内网络传播的建设和运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维护国家安全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给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执政、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网络编辑对新闻评论应进一步引导舆论走向
网络媒体与三大传统媒体一样,必须遵循大众媒体的基本原则,遵守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遵从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规律,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网上传播什么、不传播什么,都有一个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都有一个舆论导向的问题,都有一个代表什么样的文化发展方向问题。”
有研究者从传播者的角度来区分网络新闻评论的子类项,提出两大类的划分方法。认为一大类网络评论是那些传统新闻评论的网上延续,是网络媒体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意见的表达。另一大类是网络媒体论坛又称电子论坛上发表的内容。主要是普通网民在网络传媒提供的网上园地和平台上就新闻和其他问题发表的意见和看法。新闻评论的多样性与互联网传播特性、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等有密切的“关联度”。对新闻评论的管理应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网络编辑有责任引导网民正确认识新闻事件。正确参与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评论的舆论正确引导,沟通政府和群众联系,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和表达人民群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