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针对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古老的翻译法受到了很多批评和冷落的现状,本文提出了语法翻译法的逆用的大胆设想,并且从语言功能的一致性、负迁移的变相利用以及语法翻译法的逆用所具有的好处三个方面论证了其可行性。然后以语法点“一…就…”为例讲了具体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等。
关键词:对外汉语;翻译法;逆向运用;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中,不管是中国人学习其他语言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翻译法作为最古老的方法之一曾经备受推崇、广为流传,如今却饱受争议、日渐冷落。然而,通过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特别是通过对学生平时病句偏误的搜集和分析,我发现初级阶段的学生犯的错误很多都是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强行翻译所致,也就是所谓的“负迁移”。好多老师都竭力避免这种负迁移的影响,但是这其实是很难的。那既然不能消除,我们何不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呢?语法翻译法的逆用就是将翻译法由原先的操练语法的手段变为讲解语法的手段,让学生在将英语译为汉语的过程中学习汉语语法。下面就分别从成立的依据、具体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语法翻译法的逆向运用这个设想。
一、语法翻译法逆用的依据
1、语言功能的一致性。全世界的语言不计其数,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更是迥然不同。但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却是一定的,即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交际的实质就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相同内容的实际需要。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根据表达内容的对应来建立不同语言表达形式间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最基本的表达句型和语法结构,如果我们可以在两种语言的最基本的表达句型和语法结构间建立对应关系,同时对于两种语言间的一些特殊之处和细微差别再多加关注,那么学生对于汉语将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把握,因为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始终都是在和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着有意或无意的比较,而能实现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对应关系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翻译法。
2、负迁移也可以因势利导,为我所用。很多人批评翻译法的原因除了翻译法对于听说的部分练习不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怕母语的过多使用会对第二语言思维的形成造成阻碍,也就是所谓的负迁移的影响。因为翻译法必然要使用学生的母语,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所提倡的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学生母语也是矛盾的。诚然,负迁移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是不利的,但是反过来这种负迁移对于我们教授或学习第二语言就没有一点儿作用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当学生出现了由于受母语习惯思维影响而犯的错误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母语与汉语之间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型结构进行翻译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不同,学生才知道自己为何犯错以及应该如何改正,以后当他遇到类似的错误时,学生也就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纠错能力。我们在教授一门语言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应该这样说、为什么不应该这样说,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而不是机械地随着老师进行模仿和操练。语法翻译法的逆用在对比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做到这一点。
3、语法翻译法如果使用得当,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使用翻译法,那么势必就会或多或少地用一些学生的母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特别是对于低水平的汉语初学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问类似这样的问题:xxxxxxx用汉语怎么说?这其实就是两种语言之间对相同内容的一个翻译问题,只不过没有上升到对句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的高度。通常当学生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答案后就会显得特别高兴。此外,语法翻译法的逆用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学生对于这个语法点应该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使用会有较好地掌握,因为这个方法是以母语为基础的,只要学生了解母语的使用语境,那么他也就知道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该汉语语法点。
二、语法翻译法逆用适用的类型及具体操作
1,适用类型
并不是任何一个语法点都适合或者可以通过语法翻译法的逆用来教授,那么哪种语法点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呢?通过我的观察和比较,我觉得在讲授有关复句的关联词或者一些有固定含义和用法的常用短语或句子的时候最适合,特别是那些有现成的英语可以对应的关联词。比如“只要…就…”、“不但…而且…”,常用的短语或句子如“一般来说”、“据说…”等等。
2,具体操作
下面就讲一下语法翻译法的逆用具体应该怎么操作。
一般我们讲语法的过程是老师设计几个不同情境下的汉语句子,让学生去理解领会,然后老师讲解其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操练以便巩固。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授“一…就…”这个语法点的时候,经常会给学生这么几个例子
他一到教室就开始认真学习。
她一起床就唱歌。
她一写汉字就感觉很烦。
让学生熟悉几分钟之后,老师有可能就会讲“前边的动作是后边的动作的条件,并且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前边的动作发生了后边的动作马上发生”等等语法要点,然后便是各种形式的操练,比如造句、分组对话、角色扮演等等。这种方法看似中规中矩,其实有不小的问题。首先,老师先给学生几个例子,目的是想用归纳法让学生自己明白这几个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结构特点甚至是使用语境等,但是初级阶段的学生因为汉语水平较低、汉语的语感较差,很有可能不明白句子的意思及关键之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讲解。这时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老师如何用简单明白、通俗易懂的汉语来向学生讲解这个语法点?如果讲得清楚还好,讲不清楚,只是反复地重复什么“前边是条件、后边是结果”之类的话,学生必然会迷茫甚至愤怒,进而觉得这个老师不好,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太牢固的基础上的,那就是学生能自己领悟所要讲授的语法点的特点,并且教师也能够用简单明白的语言使学生明白这个语法点的关键。但是有的时候现实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学生常常不明白老师觉得学生应该明白的语法点。
语法翻译法逆用的实质就是将上面的过程反过来,先给学生几个英语句子,让学生翻译成中文。比如,在教授“一…就…”这个语法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这么几个例句。
He began to study as soon as he got into the classroom
She sang as soon as she got up
She felt bored as soon as she began to writ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因为这是学生母语的句子,所以句子意思和句子结构根本不用老师讲解。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用汉语来表达这些意思。因为所给的句子词汇都比较简单,所以大部分的词汇学生都可以翻译出来,唯一的障碍就是as soon as如何翻译成汉语,而这也正是我们要教授的语法点,这样学生的需求就和我们要讲授的语法点完美契合了。下一步,我们就告诉学生as soon as在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汉语中,as soon as是“一…就…”的意思,它的用法就是“he一got into the classroom就began to study”。这样英汉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对应位置就一目了然了,而“一…就…”的用法他们也很容易就掌握了,只要他们会用自己的母语表达类似的意思,那么他们就完全可以将其中的成分这样套用进去,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这个语法点就掌握了。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老师再去讲“前边条件、后边结果”之类的语法,轻松又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3、注意事项
语法翻译法在逆用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英语和汉语语序的不同,二是一些特殊词的翻译问题。语法翻译法的逆用在使用时可以分为三步:译、调、改。第一步是译,就是把每一个词或短语按照它们在句子中出现的顺序直译出来。第二步是调,就是按照汉语的习惯和规则调整顺序,使之符合地道的汉语表达法。第三步是改,就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字词要做特殊的翻译处理。比如第一句话He began to study as soon as he got into the classroom.首先是第一步直译:“他开始去学习一…就…他进入这个教室”。然后进行第二步调整顺序:他一进入这个教室就开始去学习。第三步就是对一些特殊的字词进行特殊的处理:在这一句中,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常常根据母语思维把“to”翻译为“去”,把“the”翻译成“这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告诉他们在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动词后边的“to”是不用翻译的,定冠词the除了表示强调和特指外,也是不用翻译的,所以最终的句子就应该是“他一进教室就开始学习”。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之间的差别,也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汉语和英语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更重要的是不用老师绞尽脑汁去为学生设想使用的语境,只要学生明白了这种类型的表达相同意思的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如何相互转化,那他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语法翻译法逆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语法翻译法的逆用在某些语法点的讲授上很有优势,但是它本身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这种方法适用的学生限制比一般的方法要多。它适用学生的母语必须是一致的,或者是适用于一对一的辅导。但是现在很多班,特别是由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组成的班往往是国际班,大家的母语很有可能并不相同,这个时候语法翻译法的逆用就太合适了。
其次,语法翻译法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老师不仅要对汉语有较好的把握,而且对学生的母语也要有很好的掌握,并且还要有在两种语言间进行对比的能力。其实有的时候我在想,很多老师不愿意用翻译法的真正原因是不是因为自身外语水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使用而不是因为语法翻译法本身不好?因为如果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母语有很好的掌握的话,那么对于他的汉语课堂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初级阶段的课堂,别的不说,单单就是师生感情的增进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就一定可以使之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虽然语法翻译法在现在受到了很多批评和冷落,但是作为一种从17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的第二语言的教学法,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有很大的帮助,诚然,它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也不可因噎废食,只要我们应用得当,语法翻译法还是我们进行第二汉语语法教学的有力武器。特别是语法翻译法的逆用,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大胆尝试一下,说不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建国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7.4
[3] 张季红.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J].上海翻译.2005.1
[4] 张美平.语法翻译法的存在价值及其创新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
摘 要:作为对外汉教个体而言,想要达到教学目的并进一步构建成熟的教育体系,需将透彻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研究,与实际教学相融合。本文通过对教学法、教学内容等理论知识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教师用语、文化传播方式等实践的阐述,尝试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知行合一”理念进行相关探索。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手段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类别,需将教学法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转化为可控操作,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知”与“行”相辅相成,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教学活动中的“知行合一”,实现优良的教学质量。
一、关于知
从字面上理解,“知”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就是典型的“知”。教学法、教学过程等理论知识亦属于此范畴。
教学流程
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一些特点,优势如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动力和自制力强大,分析吸收能力强等,劣势如如易偏误,易化石化等。由此在实际教学中,常使用五步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单独设课、成年学生目标明确的对外汉语教师而言,面面俱到的教学流程即没有太多必要,难度也过高,重点更在于教学流程的实用性。
五段教学法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这五个阶段。个人愿将此法细分为:
1、复习。即复习旧知识特别是与当日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为的是使学生尽快进入汉语的学习氛围。很多人认为这一步并无必要甚至有反面效果,但个人以为教学并非单独一天或一周的活动,需用连贯性的眼光看待,经甄选复习内容后,此步骤可承上启下;
2、引入。即使用多重教学手段,小故事、提问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3、预习。即通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本堂课的内容并迅速定向学习重点;
4、提示。即讲解新课程,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进行讲解,以达到能读、能懂、能使用的目的;
5、联系比较。即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建立联系或分辨差别。此步骤能将知识立体化、预防或解决偏误的发生,因此在选择对象和分析比较方法时,需要教师明确精准的指导;
6、应用。即在教师讲解完成后,引导学生对新词汇新语法的运用;
7、答疑。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单个及时纠正,普遍性的问题则分析说明以解决;
8、总结。即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巩固新知识点。
以上共八点,其中提示、联系比较、应用、答疑四点权重较高,需投入的教学时间、精力也就更多。
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制度化教育相比较,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国别化教学在近些年得到提倡,同时也就意味着要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国籍、年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个人认为这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的年龄相似,国籍相同,选择教学内容就能标准化。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的年纪相差较大、国籍不同、生活背景例如工作有差异,需要衡量后选择平均水平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有分歧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认为,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三年级开设商务汉语,侧重于在“用”中“学”,而四年级开设了法律汉语,则以案例教学为主,每班配一名中国律师以辅助教学。这种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需求和学习目的进行区分性选择后的教学内容,方能实现、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教学。 [1]
二、关于行
“行”,众所周知,就是行动、行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结合的活动,既是活动,则必然属于“行”的范畴。
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教学深入运用开来,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考虑,多媒体未必能广泛运用于任何教学环境下。因此,有效利用例如生字卡、板书、情景模拟等传统教学手段,能给学生留下立体的印象,方便记录,调动课堂气氛,将学生和教师融合进课堂教学。
根据自有教学经验,简单说说对这些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1、生字/词卡,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更有价值。生字/词卡直接展示
了汉字的书写方式,书写和语音之间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集中关注,加快掌握。生字/词卡的使用,一般是在预习和提示阶段出现,可挨个展现让学生认读理解,再随机抽取让其练习,以加强印象。
2、板书,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了初学阶段和中高级阶段。
它是教师引导的重要教学手段,规整的板书一旦形成规律,能让学生快速找到重点,避免注意力短暂不集中带来的坏处,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倾向于将板书按照新知识点(需了解)、课堂讲解点(需理解)、重要知识点(需完全掌握)等几个部分进行分区书写,讲解点可在讲解完成后逐步擦拭,但其余两项可以留下,当一节课快结束时,本堂课的新、重、难点一目了然,剩余时间长则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间短则要求学生在脑中通读进行复习。板书同样可以配以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抽取学生默写,逐步擦拭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等。
3、情景模拟,是模拟教学内容发生的场景,比如学习买卖物品、餐
馆点餐等实用性较高的课文时。一般可由老师引导、抽取学生回答,或者学生分组模拟等多种方法,并可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情景模拟的好处显而易见,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加牢印象。但此手段的运用需要严格控制尺度,气氛可活跃但不松散,时间不易过长,对初学、年龄较小的学生更为有效。
教师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包括了讲解、提问、解释、评价、组织教学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
最初阶段,由于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肢体语言或外语。在这个阶段,教师用语要求清晰简洁,伴以动作,必要时进行一定的重复。比如说“看X页”,最开始可以边说边做打开书本的动作,并板书页码X。经过每天的重复,可逐步减去动作及板书。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的将已学过的词汇或语法带进教师用语中,逐步提升汉语的比例以达到以汉语教汉语的水平。面对中高级的学生时,充分发挥教师用语在课堂上的作用,传播更多的语言信息,以对话代练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此阶段可适当重复,如将机械的重复更改为同义重复,比如“愉快就是快乐、适宜的心情,愉悦的心情就是快乐、适宜”。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的指令是应该不断变化以适应具体教学的。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此点,尤其是新教师最好采用备详案的方法,确定落实每一段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保证教师用语精确、清晰、简洁。
文化传播
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的进行教学。以词汇的附属意义进行分类教学为例说明,如解释成语、熟语、社会习惯语的评价义时,直接明确的说明褒贬中性等感彩,避免实用中出现错误。又如通过增大阅读量、反复练习来强调兼类词的搭配义,某些词汇可为动词可为形容词,但在一定的语法组合里产生了新意义,如“我在热饭”中的“热”做动词时,含有使动的意味。 [2]再如词汇中的文化义,一些成语如“刻舟求剑”,一些常用语如“推敲”等均有据可考,教师简单的介绍故事,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
另外,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如辅助图片、联系对比、情景模拟等方法来介绍。以“龙”为例,龙在西方文化中仅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但在中华文化中则是高贵、吉祥的象征,中国古代帝王称为“真龙天子”,故宫里布满龙纹等皆是实例。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可以说明其文化差异。
文化的传播是润雨细无声的,在日常教学里穿插文化教学,才是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态度。
三、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家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3]。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教学内容、理论为知,以教学手段、语言等教学行为为行,知中有行,行中现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教学态度对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决定性意义,又完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学态度更是知行合一密不可分的重要体现。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教学态度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应抱有一种欣赏赞扬的教学态度。这是由于学生多数为成年人,自尊心更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于义务化教育,对外汉教不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高尚的理想,却更要引导学生评估学习价值,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态度,体现在“知”里,既是教师需要了解以上所述,了解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选择教学理论、内容时认真负责,适度调整。比如说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先学生之所想,用全局性的眼光看待长时间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而在“行”方面,最简单的体现,就是课堂上良好及时的反馈意识,规范的奖励制度等。
达到知行合一,从来就不是什么易事。甚至也很难从一桩行为中严格界定什么是“知”,什么是“行”。然而正是这样,才使人懂得先知后行,先行后知的不可操作,才诠释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从知开始行,从行中体会知,以知指挥行,以行促进知,始终保持这种状态,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态度,改良教学行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郑通涛、方环海、张涵《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一期
关键词: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内涵;现状调查;实施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78-03
纵观当达国家,有一个突出特点是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国际流动、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以及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培养等国际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教育国际化是项长期重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合理运行。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教育国际化是对我国教育国际化理论的实证研究;国贸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显著国际化特征。因此,对国贸专业学生实施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一轮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不同国家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模式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运作方式主要包括教育观念、战略、内容与对象以及手段的国际化,并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体现国际视野的校园文化等。因此,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应包括明确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以及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以保证国际化教学的成功实施。一是明确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备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胸怀、熟悉国际化惯例,为学生构建国际视野下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站在国际视角,成为符合不同国家需求的国贸专业人才。二是实施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应按国际标准衡量和发展国贸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培养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熟悉现代经济与科技知识,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知识、国际视野,能进行国际沟通和国际竞争的高级专业人才。三是构建国际化的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及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的物质条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方法探索与实践,为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增长学生的国际交往经验和技能。四是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通过具备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在校内形成国际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国际化背景和环境。
二、来自实践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国贸专业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00份,主要调查结论如下:
1.调查对象国际化经历信息。98%的调查对象没有海外交流经历,未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参加途径、费用昂贵和语言水平;比较希望参加的交流项目形式有短期留学、海外志愿活动、海外实习,而选择长期留学和参加国际会议的较少。
2.调查对象专业学习信息。近90%的调查对象很少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在专业和课程论文中有35%左右学生引用外国文献,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阅读、分析外国文献的能力较差;半数以上学生表示关注国外时事,并有意识培养国际思维能力;95%的学生认为学校很少邀请国外学者到校演讲或讲学、很少为学生提供条件去国外参加国际流会议;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有足够的国贸专业外文资料,但不能链接国外著名学术网站,让学生自行下载或不确定是否有这项服务;多数学生没有或不确定在撰写专业(课程)论文时有分析“国外研究现状”的内容;87%的学生未通过大学六级考试;所上专业课程中,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课程(含英语类课程)所占比例约为0%~25%;87%的调查对象认为国贸专业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方式是利大于弊;认为教育国际化弊大于利的原因是学生语言障碍限制教师教学深度。
3.对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调查对象主要通过网络、他人介绍和报刊了解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信息,而通过中介和学术文章了解的极少;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国内开设的国际学校(或国际班)是出国留学的过渡、是在国内体验国际教育的场所,能克服中学、大学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果经济允许,愿意去国际学校(班)就读。在对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内与国外的对比问题中,被调查对象多数认为,国外的学生学习目标比国内学生清楚明确,课堂气氛比国内活跃自由,课堂学生参与度比国内高,学校管理比国内人性化,师生关系比国内更为平等,教育考试比国内更关注过程性,更为公平科学,教育方法比国内灵活,学生课余活动比国内学生丰富,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国内学生强。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应包括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引进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开设双语教程,培养外语人才,引进境外优秀教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调查对象认为,本校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经费可获得性低、相关项目较少和信息宣传不足。
此外,多数调查对象提出如果有机会且家庭条件允许,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愿意出国留学或上国际学校,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语言优势,而且能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与见识,对以后工作有益。
三、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方法
(一)教育制度国际化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学制设置、学历、学分等方面的国际确认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给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派遣等带来困难,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发展教育制度国际化,政府应转变职能,放开并鼓励高校自由、自主地参与国际竞争,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办学,创新办学制度,加强国与国之间学分、学制、学历等的交流互认,提高彼此知名度,采取开放办学模式。
(二)课程设置国际化
1.课程结构国际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贸专业的一些课程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主干课程缺乏科学论证,教学内容间缺乏逻辑联系,课程间沟通不足,使得教学活动存在内容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操作指导意义,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应进行课程结构的国际化建设:通过进行专业建设研讨和社会调研,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去掉或改进那些不适应国际化教学要求、存在问题的课程;借鉴和推广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课程设置,结合本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围绕重点课程进行教改研究,提高课程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2.课程内容国际化。目前,国贸专业采用的教材大部分为国内学者编写,国际化视野不足,一些教材照搬或借鉴国外教材,脱离中国实际,在授课中又无法结合国外实际情况授课,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国际化创新:精选教学内容,适当提高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比重;尽量扭转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强化和提高学生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对所授课程中国际化的内容与中国实际实现更好的结合,不能生搬国外相关课程内容。
(三)国际化教学实践
1.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国际化指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借鉴国外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践交易、案例教学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理论。案例教学法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流程设计,学院应建立专业案例库,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于实践。
2.课程讲座应用。国贸专业课程一般具有较强实践性,应通过专家和工作人员的不定期讲座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讲座,深入浅出地给学生带来实践经验和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3.培养认知实践。认知实践是一种专业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重视。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生认知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是通过对一些企业和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以提高学生直观认知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实践基础;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产学研项目,给学生提供研究实践机会,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与社会实践能力。
4.建设实习基地。国贸专业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社会实践。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岗位实习是最直接的实践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较全面地了解单位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进而使学生提高工作和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国贸专业应着力发展教学实践,合理建设实习基地,增加校外合作。
(四)师资队伍国际化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教师除具有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的教学意识与教学理念,掌握最新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研究方法,培养出符合国际化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效果评价
1.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国际化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学习国外先进的课程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全面学习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实现,主要包括课程大纲讲解、课前预习、课上提问与讨论、习题作业、各阶段考试、社会实践等,所以需要针对各环节构建全面的教学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综合考核,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水平,避免粗放式的教学考核。具体考核方式是将课程成绩分解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出勤、习题作业、课堂讨论、文献查阅、课程论文、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这样可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在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减少学生期末考试压力,避免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失去考试意义。
2.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教育国际化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国外实践教学评价模式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以外,还应积极与实践单位或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以及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以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实践效果。应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安排专门人员客观、全面、科学地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应明确评估的实质,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在评估中总结每种实践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不足,并制定和完善实践方案以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3.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国贸专业需要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教师教学活动和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应借鉴国外教学的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活动和学校教学体系进行不定期评估,并根据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并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动,每年对不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单位共同论证课程考核方面的教学规章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并于课程教学及考核结束后进行课程教学总结,以保证国际化教学模式的质量。
五、总结
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体现在很多方面,应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设施和环境以及师资的国际化。我校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关注点应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没有海外交流经历;学生语言障碍限制教育国际化活动实施水平;多数调查对象有意愿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或上国际学校。对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应从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进行。对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效果评价应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几方面展开。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局限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崔希亮曾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指“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1]。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目标当中的“汉语国际推广”不仅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决定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因此,实践课程是本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许多高校进行了多种尝试。有的高校以校内微格教学为主,由本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模拟教学;有的高校依托校内的国际学院,学生进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听课甚至授课;不具备留学生资源的学校,与外校国际学院展开合作,使学生进入留学生课堂;还有一部分高校与海外学校取得联系,派遣部分学生出国实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有很大不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部分實践课程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为外语的汉语学习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注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培养、实习基地建设薄弱、国际化意识不强等。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课程存在极大的局限性,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招收的留学生数量有限,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留学生课堂进行实践,出国实习的流程繁复,资金投入很大,客观上使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课程进行得更加困难。
面对这样的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课程很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的运用,目的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对教学模式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当教学目标的实现出现困难的时候,可更换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助学平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将课内实践内容与课外第二课堂相结合,尤其是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实践教学,不断搭建新型学生实践训练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计该实践课程助学系统,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的分析研究,使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系统契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构成和教学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现阶段使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选择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情况的教学模式,并提出多元发展和多样化新型教学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减少海外实习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实践渠道,增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文化传播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助学平台建设
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助学平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系统),利用这一平台,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使留学生与汉语教师(本科生)之间顺利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留学生还可以对汉语教师(本科生)进行评价,最终促进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统一管理系统、资源系统构建、储存能力、网络带宽、高端数据库等资源分布调配机制,研究应用之间的接口设计和系统实现,研究多身份单点登录(Multi-role single Sign-on)系统,研究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权限管理系统及平台系统构建、应用容器(App Container)接口设计和系统实现等。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设计检索及导航系统;研究集成服务的实现机制,对数字技术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等。
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助学平台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服务应用平台,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统一的平台上真正实现服务的融合,拓宽实践平台,使学生最终获得方便快捷的智能服务。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计该平台。通过对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的开放共享和智能服务的分析研究,使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的助学平台的应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该平台的整体环境,主要研究运行环境、仿真环境和开发环境。运行环境是真正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环境,具有冗余和高可用性;仿真环境是和运行环境完全一致的软环境,但不一定具有冗余和高可用性,也不公开对外开放,它的配置(Configuration)与运行环境始终保持一致,用户不能更改,这个环境用于应用的试运行;开发环境相当于每个应用开发用户Sandbox,它由运行环境的一个快照产生,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改变配置,以便实现应用的开发和调试,这个环境不需要冗余和高可用性,在平台建设完成之后,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中,初步尝试利用此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助学平台,使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并注意观察不同种类教学模式的使用效果。通过不同种类教学模式效果的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选择最适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助学平台的成功,需要形成一个平台的拉动应用,其应用将推动平台良性循环。该平台将提供一批通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应用,对应用实行严格质量监督,保证应用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将开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育的重大转型,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思路。
>> “一带一路”面临的认识纠偏 “一带一路”下的文化融合 “一带一路”下如何建设港口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问题浅析 "一带一路"战略税收问题研究 看!义乌在“一带一路”淘金 浅析在“一带一路”战略中 “一带一路”的国际态度 “一带一路”上的兵团力量 “一带一路”的冰与火 “一带一路”的使命承托 “一带一路”的PPP模式分析 “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的“一带一路”足迹 “一带一路”中的云南角色 “一带一路”中的国际政治 “一带一路”的时光华章 “一带一路”释放的中国机遇 “一带一路”的真实含义 “美美与共”的“一带一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3-03.
[9]谭青钦.泰国高校汉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曼谷北部大学教学实际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4):13.
[10]江傲霜,吴应辉,傅 康.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情况对志愿者培训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1(5):86.
[11]李志厚.为新世纪而学――泰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12]李 静.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9).
[13]杨红娴.赴泰国做汉语志愿者[J].世界文化,2009(6).
[14]陈艳芝.泰国汉语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3(8):66.
[15]丁 峰.中泰签订协议合作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EB/OL].,2015-03-10.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实践教学 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近几年来,云南省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加入到了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行列,教学涵盖了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储备力量到为不同需求的外国人打造汉语课程。随着这样的转变,“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就更显得范围狭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新的名称随之孕育而生——“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将这两个名称作了如下的区分:“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虽然这里用“国内”和“海外”的地域差别区分了两者,但我们看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大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把“国内”和“海外”融在了一起,我们能够看出“对外汉语教学”正在日趋走向成熟的、带着国际化标志的“汉语国际推广”。在此期间,最需引起具有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注意的是,如何让那些正在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本科生“走出去”,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无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当前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1 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尴尬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汉语教育”,从学科发展的历程看,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外语言教学活动,其学科基础是语言教学。虽然后者的外在形式主要还是以汉语为目标语的外语学习,归属于汉语教育领域,但主要是进行以外语学习为语境的汉语教学。两者的最大区别在汉语国际推广具有承载国家外交战略新思维的含义,是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从比较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国家外交战略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专业学科名称的转变实现了从专业教学活动向国家文化交流发展战略的转变。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集合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精英人才,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但作为一所高校来说,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们“走出去”却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偏低等。先从本科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来说,其知识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自身的汉语知识和文化修养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去倾注,更需要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次从学生的教学力和语言运用看,在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环境,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素质和语言能力,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建立在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环节,绝不是坐在课堂里听了课就能够有成效的;而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与应用。但在校本科学生的语言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指导,而其对语言的教学应用又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实践。因此,如果在学生汉语基础不扎实,汉语言教学能力不理想,且还未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走出去”,则往往会带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收获不多的后果。面对这一现实,许多高校会选择“3+1”或“2+2”的模式来兼顾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这样的设计有其优势,可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弊端中首先受到质疑的就是学生的能力: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有序学习;另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课堂里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其次,这样的学习模式会受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最后,建立在学生专业基础还不牢靠前提下的匆忙“走出去”,是否会使大多数人沦于“自身学不到,别人教不了”的尴尬?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国际教育面临如下尴尬:第一,师资的尴尬。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与汉语国际教学要求差距甚大,造成一方面需要大量汉语教师,另一方面国内难以输出大量的合格的汉语教师。第二,教学和实际操作的尴尬。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第三,语言尴尬。学生无法很好使用英语作为中介语达到教授汉语的目的。
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国际教育计划,在更广阔的领域上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更多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并提供学习机会。对外汉语教师们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针对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我们应该依照专业的自身特点来为这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储备人才的本科生们量身打造专业实践途径,让他们既能够在学习期间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在毕业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摸索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应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的任务。对此,全国各高校都有不同方式的探索,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我们可以透过一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窥其一斑。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教学分为三步。第一步,依托学校与广西师大的合作,派遣本专业的学生去听课。第二步,校内微格教学,让学生模拟教学。第三步,利用本校与越南学校的合作派遣学生出国实习。与之相比,大理学院的实践教学独具特色,对外汉语境内教学实践分为3个部分:课堂观摩教学、个别教学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课堂观摩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实习生听讲、准备教案、说课、试讲、正式上课、评课、总结,每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目前大理学院的境外实践教学主要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辅以文化交流活动。他们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建立了5个汉语教学实践基地,以实践教学法基地为依托,进行汉语国际化教学。同样,云南大学实践教学方式则是以外派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主要教授综合课、口语课等,同时撰写论文、日志、教案、案例分析等。综述以上各校所取的实践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境内实习加境外实习的模式。境内实习主要以模拟教学为主,较理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而境外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走出去”实习为主,以专业实习的方式取代全部的实践教学,而未能将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环节融贯于学生四年的教学全程中。同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境外实习。对此,笔者认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不能仅将眼光放在“走出去”上,而应该从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以及实践教学的监控测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中贯穿始终,从而实现以国内外实习环境为基地的包含着感知性实习、提高性实习和专业性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
总之,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路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应是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可供尝试的教学改革思路。本文所述正基于个人的思考和几年来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期待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正与赐教。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李毅.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
[3]张如梅.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
[4]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8).
[5]原新梅.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语言教学研究,2007,(12).
关键词:文化专题;韩国高中;人民币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CPIK项目实施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志愿者教师以搭档合作教学模式走进韩国高中课堂,帮助韩国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专题教学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有机整合,是语言主体教学的重要辅助,也逐渐为人重视。钱币不仅具有流通之功效,还往往融合了本国文化精髓,是一张醒目的名片,成为当代国际交往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讫今,我国业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壮大与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趋被关注。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深受儒学、佛学影响,又互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流通钱币背后的文化既有区别又有关联,亟待系统认识。选取韩国高中为研究对象,也是基于笔者教学实践,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助力。
一、文化专题与对韩高中汉语教学
搭档合作教学源自欧美,要求两名或两名以上教师结合个人优势为教学对象实施优质授课,分工与角色灵活多变。并非所有赴韩志愿者都能使用流利的韩语直接教学,因而在搭档合作模式里,其分工也以会话指导为主,提供地道的发音和交际环境。但单纯的会话指导难以充分发挥志愿者自身优势,进而文化教学也成了多数人的常规任务。这是外国师生了解华夏文明,提高汉语学习兴趣,增进同中国教师情谊的一大渠道。近年来,与国外汉语教学规模扩大相呼应,国别化研究呈现出井喷现象。诸如韩国中学教材文化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探讨中可得知,即便大部分书本能够注意文化导入,或依附课文,或补充注释,或单列一章予以专题叙述,但教材设计毕竟多考虑整体布局,讲求简洁,关于文化部分常以识记内容为要,并是多数韩国学生已认识、通晓的内容,欠缺升华。汉语难学,作为韩国高中近年才出现的第二外语,求索之路漫长,目前仍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中华文化精深博大,囊括万千,富有渗透力,文化专题应用领域广阔。
就教学对象看,韩国高中生在本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影响下,相对中国学生较内敛的个性,其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宽广的视界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以满堂灌的纯语言教学为代表的传统模式并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潮流,建立互动、多元、趣味性的课堂才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一般而言,韩国高中可分为外国语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不同类型的课堂其专题教学情况不尽相同。专题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对肩负语言教学与文化交流重担的志愿者们而言意义非凡。它侧重将具有关联性,并能构成系统和层次的文化对象集于一炉,同时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要求,避免单一、枯燥的方式方法。而从某角度来说,文化专题课堂原则上还存在一位隐性教学对象,即韩国汉语教师,与之良好的沟通交流势必会提升其汉语水平与文化认知能力,完成志愿者本人的“第二教学任务”。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汉语志愿者教师被亲切地称作“来自中国的天使”,其受欢迎度与善用专题教学不无关系。
二、汉语教学视角中人民币上的中国元素阐释
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视角中,并非全体文化对象都适用于专题形式。人民币上文字、数字、图案、花纹等符号,尺寸、厚度、质地以及现代防伪技术都能构成教学内容,人民币的诞生、发展历史又非三言两语可陈清。实物如何被纳入专题教学是由其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功能来决定。
当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发行版为主,分纸币、硬币。从语言文字层面看,手写隶书“中国人民银行”简化字样居于正面,背面都借未标注声调的“ZHONGGUO RENMIN YINHANG”拼音。纸币正面面额还用汉字宋体如“壹佰圆”、“伍拾圆”等大写表示,“”三字则出现在每一类面额纸币中,饰以黑体。纸币背面右上角罗列蒙、藏、维吾尔、壮文字样。背面右下方还将黑体“年”字附在阿拉伯数字之后提示年份,与之相并列的还有篆章“行长之章”。我国三种硬币,“YI YUAN”、“WU JIAO”、“YI JIAO”见之于正面,币制单位则各用黑体“元”、“角”来醒目,年份直接以阿拉伯数字单独出现,圆环面用“RMB”简写意味“REN MIN BI”。
中国汉字史源远流长,自甲骨文起,发展形成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形体,其文化品性孕育了一批金石墨客,一些书法作品具有重大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堪称东方之神采。在日常生活中,标注金额又分大小写,大写有利于避免阿拉伯数字标记易被篡改的缺憾。“圆”、“元”本是同音字,习惯上都能用于表示人民币单位,其差异背后却又蕴含历史机缘。我国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反映了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和谐的民族关系,显现出我国国情。《汉语拼音方案》发端于当代,古时并非如此,《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专著一起写就了音韵学的辉煌。
再如头像,第五套版都选择建国初期肖像,市场还流通的5角和1角纸币,则选取苗、壮、满、高山族等少数民族。梅花、、荷花、月季、水仙、兰花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负有不一般的象征含义,深受推崇和喜爱,分别绽放在不同面额的纸币上。硬币则分为一元、荷花五角、兰花一角。图案也务求精美,融合了精湛绘画手法和手工雕刻凹版印刷技术,典雅大气。纸币背面图案筛选中华大地上富有代表性的名胜,一方面地跨东西南北,表现我国地域之广博,另一方面也从政治、文化因素来衡量。仔细透光观察某些纸币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的局部圆图案,可窥见二者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古钱币,昭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人民币还道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民族精神追求。透光观察出的古钱币,正反两面,一阴一阳,合为一体,鸣合《周易》理念。一个汉字可用不同的字体抒写,一句意思可用不同的民族文字说明,正乃“和而不同”的内在追求。特殊号段的人民币还具有较高的收藏潜力,如全同号“6666666”、“8888888”,因“6”、“8”在汉文化概念中属吉祥数字,此类全同号又罕见,故弥足珍贵。纸币颜色的取定也暗合中国人的心理喜好,百元红色代表热情、积极,五元紫色象征富贵。
总之,我国目前流通货币的文化特点即为包罗众多,凸出主流,传统与现代交融,并蕴含国民价值观和哲学追求。人民币作为文化专题对象,立之为基点,并在相应范围做知识拓展,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导入课堂,是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规律和要求的一次实践。
三、教学设计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注意教学内容的扬弃与教学原则设定。专题教学赋予了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汉语文化教学讲求以弘扬主流,易于为外国人所接受的那部分文化,因此在汉语教学视角中对人民币上的文化进行阐释时应注重教学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教师当以系统思维做依靠,通过语言文字分析、艺术欣赏等表层显现逐步过渡到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追求等内在的散发及拓展。同时尽量避免涉及有关敏感问题,但也该在心理层做些意外情况假定。避免文化专题陷入孤立、单调的泥淖,使其成为具有持续效应的教学形式,还应当注意融合类比分析。例如,比较纸币文字,韩纸币5000、1000面额的正面图画上还有繁体汉字,如“明堂”、“竹”、“室”,足见繁体汉字在韩国历史上影响之深;面额10000、5000、1000的纸币正面左上角和其背面在透光观察下能组合成一个阴阳鱼,而面额10000、5000的纸币左下方还附着若隐若现的阴阳鱼和“乾、坤、坎、离”四卦,都表明韩国人所注重的“易”文化观念。中韩两国文化联系既如斯紧密,对韩师生展开文化教学时,既要考虑到两国间的共性,也要分辨出差异。另外教师应认识到诸如人民币文化专题教学该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共存,文化同语言结合,帮助学生将文化认知转化为语言技能的过程。设计相应的语言教学,如发音练习、生词学习和情景会话,使专题具有粘合性。
其次,要求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具备开拓意识。据了解,志愿者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往往会吸纳互动、游戏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除却传统的板书,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电视、互联网等辅助教学。有的教师考虑得更加周全,组织课外文化体验或将中国元素以文化才艺学习带入课堂,尽可能模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
再次,注意教学反馈与教学合作交流。志愿者队伍中有相当一批成员还是教学新手,短期的岗位培训与真实教学间毕竟存有差异,因此教学反馈与反思理当成为教师个人常态化的一项任务。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志愿者身份特殊,代表中国形象,其课堂内外言行举止极易被关注,教学能力强弱和教学效果优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这是汉语志愿者教师所共鸣的现实。但挑战即意味着机遇,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志愿者,必然要有所为。与韩国教师的良好沟通、与志愿者同伴的经验交流,与当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立合作机制,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仍将继续发酵,在韩高中文化专题教学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志愿者教师通过专题教学进一步梳理了中华文化,增强个人教学实践能力,也从比照中获得了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文化观念的认识,构筑出国与国交流的桥梁。逐步加强关于专题教学的研究,把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颇丰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08-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新高法执(1992)12号“关于人民法院在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被执行人房产等财物应否交纳税收费用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被执行人房产,在办理房产转移手续时,被执行人是房产的出卖者,并非是房产的承受人即买者。根据政务院《契税暂行条例》第三条“凡土地房屋之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均应凭土地房屋所有证,并由当事人双方订立契约,由承受人依照本条例完纳契税”之规定,人民法院在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拍卖被执行人房屋时,不应由卖房人交纳契税。至于人民法院在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被执行人房产以外的其他财产时应否交付税收费用,则应区分不同情况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来办理。
此复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跨文化交际;习俗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一般是指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相互间进行的交往活动, 也指说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际。有人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泛指所有在语言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上述定义告诉我们: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存在于有差异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关于文化背景, 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 一书中指出: “ 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 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来源于文化差异, 而文化差异又与参与交际的民族成员对异质隐蔽文化的无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主要存在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中, 其具体表现在语言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上。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往往比语法使用不当或发音不准确造成的后果严重。在说目的语者看来,语法错误和语音错误往往是可以被原谅的,但由于语用或文化失误造成的错误却不一定能得到理解,有时甚至会上升到人格问题,被看成是一种故意的冒犯。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学习一门语言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二、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可以就简单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常会告诉学生告知学生某些事该怎么做,这通常是教师关心学生的体现,但学生常会很明确简短的回答:“我知道。”就像一位汉语教师在很认真的给一名俄罗斯的学生讲应该怎样去银行换钱,可还没有讲完俄罗斯学生就很直白的回答道:“我知道。”这多少会让老师感到尴尬不自在。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直接清楚地表达,而中国人更习惯于委婉地表达,也更容易接受委婉地拒绝。同时学生直白的拒绝教师的关心帮助,会让教师感到学生很不耐烦,也是学生对教师不礼貌不尊敬的一种体现。很多留学生都很奇怪为什么中国朋友见面总会问道:“你吃了么?”当他们很认真地回答“没吃”时,中国朋友已经走了。这让他们无法理解,有些学生还以为中国朋友要和他一起吃饭。想这些语义无法解释的现象教师要多加注意,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才不至于闹笑话或是影响交际。
由此可见,文化对交际行为的影响有多重要,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进行有效的交际,很多时候语法或是字面的错误并不会影响意思的传达和理解,并不会影响或者说致使交际失败。交际失败更多的是文化方面深层次因素造成的!跨文化交际还有一个原则,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交际活动用四个字概括为“入乡随俗”最为贴切准确!遵照这一原则更能达到交际效果。就如,一个班级中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俄罗斯学生,只有少部分的韩国学生,而俄罗斯的男学生见面问好习惯于握手,这让韩国学生有些不习惯,刚开始时也不知道如何与俄罗斯学生相处,知道他鼓起勇气尝试与俄罗斯学生握手问好后,才逐渐融入男学生当中。
三、跨文化交际对对外汉语教学意义的思考
无论我们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讲授一种语言都应该考虑文化因素。要想达成交际目的就应该注重了解所用交际语言的文化,这样才能避免冲突和误解,达成交际目的。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重视将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要适当的导入文化习俗与规约,这样才能到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 文化习俗是深层因素, 沃尔夫森(Wolfson) 说过,“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 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 相反, 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
有一个留学生汉语说得挺标准, 但见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女知识分子, 竟然称之为“大妈”,使对方及其女儿很不高兴。他不知道“大妈” 在城市里主要用于称呼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或在居委会干一些工作的妇女。可见, 如果不懂汉文化交际习俗与规则, 汉语说得越标准, 在交际中越容易造成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