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教育技术学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学概论

第1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学科,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是全国高等院校数学类的基础课程。由于该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学生以往学习过的其他数学课程有较大不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其内涵,所以很难展开思维,不能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一点,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因才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一点思考,以期对本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的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但是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与以往学生接触的数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习时感觉难以理解书中的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技巧,往往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门学科,是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课程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能引人入胜,首先要求教师对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功能和影响有着深刻的了解,然后组织好教学内容,使学生领会其基本主线、概念、原理,以及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经典故事和有趣实例来阐释这门学科有关知识,也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把抽象的理论用简显的方式表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用书本中的理论来解释。

2.开设实验课,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教学中只有习题课,没有数学实验课,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数学实验课,把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相结合,变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量介绍MATLAB、MATHEMATIC、LINGO、SPSS、SAS等数学软件和统计软件,并结合概率统计介绍软件中与课程各章节有关的语句,介绍软件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使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和基本运算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软件技术实现概率统计问题的求解过程。

3.引入案例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情境中去,通过分析与相互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把收集到的实例适当地穿插于理论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必须有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同时利用案例设置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讲出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授随机现象时,用元件寿命、某时段内经过某路口的车辆数等例来说明它们所共有的特点;讲授正态分布时,说明正态分布在考试、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然后结合概率密度曲线图形讲解正态分布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总结现实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直观的反映出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不必浪费时间用于抄写例题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增加课堂信息量。

4.改革考核方法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传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形式的考试,教师按照固定的内容和格式出题。在这种考试形式下,学生往往把考试本身当作追求的目标,放弃了自身发展愿望,为了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地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而不重视对这门课程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这种考试方式不利于培养人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应该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把对学生的考查分为平时考查、学期论文和期末考试三部分。首先,平时考查包括作业,思考题的完成情况,侧重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的学习状态,督促学生要勤于思考,对各个知识点要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其次,期末论文侧重考查学生是否对这门学科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能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是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教师应把这三方面内容赋予适当权重,最终评定学生的学科成绩。

总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数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4-0000-0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公共数学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基础学科,其理论方法在自然科学、金融保险 、医学以及人文科学中都有着广泛重要的应用,这门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实际应用性等特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既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同时是学习其他许多课程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该课程大量的定理公式、抽象的结论和庞大的计算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科生实际学习问题对概率统计的教学改革做了以下探讨:

一、因材施教,选取合适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和自我学习的重要依据.因此教材以及教材里内容的选取至关重要,适宜的教材和适当的内容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好的教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学生更迅速、更准确地掌握必备的知识.

在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时,注意难易程度,避免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该理论的实际应用.并且对于专业较少应用的有些理论和计算可以有意识淡化,突出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简单明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方法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它是高等数学在随机现象中的应用,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课程中有大量的定理、定义、公式需要牢记.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突击复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拿到学分.

1.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因此可以从复习这些数学知识入手来引入概率和数理统计思想.比如先来复习集合、函数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中来.对于任何一门学科,了解它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对于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思想方法及运用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2.实际案例讲解,学有所用

案例教学是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模型,进而通过数学方法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总结规律,加深记忆

任何一门数学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定理、定义、公式,它们是对理论的抽象,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做到学有所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中更是有大量的定理、公式需要记住.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边做题目,一边翻课本查找公式,这大大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让学生觉得很难记住这些内容,从而渐渐失去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图表记忆把相关联的公式和定理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出来,让学生记住总体的框架,对有些相关的公式可以通过推导得到,而不需要死记硬背.

4.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性强,有很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去解决,例如,传染病问题、人口增长问题等等.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课程建模问题案例库,让学生分组完成这些问题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从案例问题出发将课程内容与数学建模相结合,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定义、定理、例题、 做计算等,由于课时有限,板书费时费力,完全应用板书讲解,学生会觉得很仓促,难以理解,慢慢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而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把定理结果、各种复杂的图形,某些特征函数独特的性质,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为了准确主动的记住教学内容,可以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借助Mathematica、matlab等数学软件通过多媒体设备把书本上的这些定理、公式形象地表述出来,通过图像来理解这些定理、定义.

第3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创新的产物,具有前沿性、先进性。所以无论是学习、研究、应用都会有一些难度,如果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改革将会流于形式,观念也很难改变。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师生自身的要求较高

1.对于教师自身的能力来说。现代教育需要的是既要具备基本教育理论知识,又能够在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方法;既要有适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又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既要熟悉教学传播知识,又要掌握新型设计理念。而且在此之外,还要掌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努力学习相关的教学软件和课件制作方法。

2.从教师的年龄来看。资深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但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而初来乍到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理论知识较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但是实践能力缺乏。所以这种教与学的矛盾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现代科学技术实践到课堂上时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员来说,学生学习任务量加大,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学习计算机软件,还要有海量的容纳力。所以学员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员就会焦虑,紧张,思维闭塞,反应迟钝,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厌恶和害怕学习,这种负面效应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盲目重视技术,易于流于形式

为了一味地课改,追求技术的先进,课件设计的过于花哨,看起来“富丽堂皇”很有新意。实际上,让学生找不到重点,或者是主观臆断,认知偏差。所以要避免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质量。(四)技术投资不足或者是资源浪费有些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分配不均,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有些地区能够大量投资建设,但是缺乏维修管理技能,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计算机的硬件设施,网络平台的建立,多媒体教室的搭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经费。

二、对现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思考和对策

(一)摒弃糟粕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的传播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所以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要摒弃糟粕,只有把坏的东西扔掉啦,才有助于好的东西的吸收,所以我们不妨暂时先放弃原来的教学模式,重新的角度去审视课堂,在多媒体辅助的情况下,让学生成为主导。而且课下学员再也等待教师辅导,打开电脑就可接受教师的多渠道辅导方式。

(二)取其精华原则

对于教学当中有益的方面,就不必大费周章啦,简单的教学工具、语言、文字就可以辅助教学,帮助学员理解,那就没必要费事费力的去制作课件了。如果仅仅追求形式的新颖,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那必然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教学效果还不一定好,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风,随大流,简单追求教学的现代化。我们不能达到最新最好的,但要选择最佳教学方式,懂得维持,也是一种良好的策略。

(三)整合折中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可以计算机和各个学科有机的结合,可以起到优化教学课堂的功效,这种功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那么如何整合折中呢?首先,我们要构建整体的教育理论,在头脑中有意识去灌输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结合实际,主次分明,在不同情况下,找到恰当的方式辅助教学。第三,完善教育资源,没有资源就谈不上教育整合,所以教育资源是整合的前提条件。第四,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

三、结语

第4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范围已经覆盖了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我校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计算机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机做为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地落到了信息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第5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49-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是高等院校工科、经济等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具有一些不同于数学其他分支的重要特点。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如金融学、管理学等)的学习运用、实践中实际问题(如人口模型、保险等)的处理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环境下,面对的是全新的教育对象,存在诸多问题:(1)因地区等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差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够;(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调,如目前主要的教学手段是一般课堂板书教学方式,忽略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料的利用;(3)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也没变化。因此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要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总结2011年校高教课题《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一般工科学生的特点(数学基础较独立学院好)和教学环境(不能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实践课外作业和试题的设计、平时成绩的比例等方面不同于独立学院。因此,从教学手段、实践课外作业、考核内容及评价等方面作一些改革,通过课程改革,为教学决策提供管理依据,使决策更科学化、系统化,以提高教学管理决策者的管理水平。并通过改革,促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手段的改革

针对学生的数学文化基础的差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以及教学手段的单一等特点,一方面需加强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需加强网络辅学工作。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学内容设计要合理;讲授内容难易要适中,重点要突出;课堂讲解系统要有条理,内容清晰易懂。如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在内容设计上,可以改变教材上的教学次序。按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与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两条线介绍。对于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按定义(分布律、性质等)、边缘分布函数、边缘分布律、条件分布律、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判定、二维离散型函数的分布律的计算设计教学内容。对于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则按定义(含性质等)、边缘分布函数、边缘概率密度、条件概率密度、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判定、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设计教学内容。这样能使讲授内容难易适中,重点突出;课堂讲解系统而有条理,内容清晰易懂,学生易于掌握。

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加强平时知识的积累。如每章要做书面小结,按时间段上交小结,根据上交的材料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辅学方面,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添加内容丰富、为学生所用的教学资料、实践课外作业、试题等。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外界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供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具体做法为:(1)把知识点的分布、归纳总结重点、近几年的考研题等做成课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料上,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数学基础、学习时间等)自主、自由地上网学习,有利于复习及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把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等按定义、计算公式、性质等列表整理成课件;把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等也列表整理成课件挂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地、系统的学习,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由此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2)教师编写综合课外作业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如对应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按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与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两条线的教学方式,编写相应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如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

f(x,y)=Cy2,0

设计习题时可以:(1)求常数C;(2)求关于X和关于Y的边缘概率密度;并问X与Y是否相互独立?需说明理由;(3)求条件概率密度fX|Y(x|y);(4)求概率P{X+Y

P{Y

二、实践作业

针对当前学生的情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除一定的课外综合作业外,安排一定的实践内容,这样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参数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可选取实际应用题,从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理解参数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概念及应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研究酒驾司机的责任问题,就可从实际数据出发,来研究含有酒精和不含酒精的司机之间在对事故负有责任方面有差异。如从发生汽车碰撞事故的司机中抽取2000名司机的血液随机样本,根据他们的血液中是否含有酒精以及他们是否对事故负有责任,整理数据如右表。

在整个总体中,血液中含有酒精和不含酒精的司机之间在对事故负有责任方面有差异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1)叙述原假设,并计算相应的概率值;(2)计算适当的置信区间(95%)来说明差异有多大;(3)从这一数据如何说明“酒精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此问题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学生不仅能理解统计学中的相应概念,还能从解题过程中了解到它的实际意义。通过计算与分析,含酒精的对事故负责任的概率远大于不含酒精的,即酒精增加了事故的而发生率。做到自己、劝导别人酒后不驾车。

三、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上的改革

1.在考核内容上。①增加一定量的前后章节联系的综合题。以往综合的较难的题的分值较少,一般5分左右,学生的成绩没有拉开距离,因此增加一定量的前后章节联系的综合题,提高分值到10左右,以便拉开分值。并可考虑是综合课外大作业中的部分题型,还能了解学生是否是自己独立完成课外作业的。目的让学生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知识。②以往,期末考试中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相关内容一般会有1-2个大题,分值一般为12~2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因涉及到的统计量的公式较多,学生做的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更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考察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相关内容时,主要考察学生对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相关内容的理解,它们的思想与方法。对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放到实践课外作业上,即有1~2个关于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实践应用题。以全面考察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用单纯的背公式,并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即较好地符合正态分布。

2.考核评价方式上。以往,学生的总评成绩按平时(含作业、考勤等)10%,期中20%,期末70%计算,不能较好的评价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因此,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平时50%,期末50%;其中平时含考勤与小结(15%)、课外与实践作业(20%)、期中(15%)。此方案既符合学校关于课程考核管理的规定,又加强了平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体现了该课程的特点与要求,且容易实施,能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结束语

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引导课程建设的方向、指导任课教师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推广到其他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为其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通俗化教学的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15-118.

[3]孙华娟,贺爱娟.浅谈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30):85-86.

第6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案例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进入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身临其境的体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带来的学习乐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选择概率和彩票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对彩票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然后将概率和彩票的中奖率联系起来,提出概率的运算思路,在其中添加统计的知识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最后,对概率和统计进行归纳,对概率和彩票中奖率的关系进行解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正确选择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的带动作用下,数学教学可以变得很轻松愉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开放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是教学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可能的开放,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概率的概念、公式进行仔细讲解,将统计知识点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使案例突出教学重点,达到知识点融汇教学的教学目的。开放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熟练握更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更能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己的师生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有效组织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在数学学习是整个过程中,打好基础是非重要的,因此,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难点和易点,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变得更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针对篮球投篮问题,根据球队人数的变化来计算投篮的概率,从最简单的计算开始,随着人数的变化,计算复杂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是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逐渐加深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四、课后教学总结,不断改革创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课后总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不足的完善,可以有效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促进教师自我的不断提升。课后总结,分为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仔细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总结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再度印象加深,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不断创新。

五、结束语

第7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兴趣;概念;案例;多媒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是数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分支,一般来说,是大部分本科院校中理工、经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学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学习现实生活中众多随机现象在统计学上有怎么样的规律性,这门课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并且其中所教授的知识也非常的深刻,通过这门课所学到的统计学规律在自然科学等生活中的众多领域都可以有所应用.

首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所以从属数学,是由于在概率论使用的过程中比较频繁地用到了数学中的集合、微分等知识,其次,它之所以是数学殊且活跃的一个分支,是因为这门课在研究方法以及思路上都和其他分支有所区别.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是非常清晰,所以难免会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这门课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虽然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但是如果完全用数学方式来学习又很难掌握这门课程,还无法解决部分问题.通过以往这些年的教学,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让学生领会这门课的学习思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灵活使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要达到这种效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部分大学生对新知识还是抱有很浓厚的兴趣的,所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以加入其他的一些知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联系思维,从而更加专注于课程内容,并且借此来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果说能够在这门课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那之后的课程讲解中,就会减轻很多的压力.比如,开学第一堂课一般会讲赌博和概率论的起源,出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往往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概念的分析和讲解

由于这门课与以往的数学还是有所区别,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的概念.可能会有人觉得概念非常无聊,并且很多教师也不会在课程上花费很多精力去进行概念的讲解,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应用上面.但是如果教师都这样教授,只会把学生也引入误区,如果学生对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楚透彻的了解就去专注于计算,就只能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解一些比较直接、简单的题,一旦遇到比较灵活、难度大的题,就很难灵活地运用概念来完成解题.

所以说,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概念相当于一门课程的沟通基础,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就很难保证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更深入的体会.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概念的教授,让学生理解这门课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学“数学期望”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讲述帕斯卡和梅耳的故事,来跟他们讲述期望实际上是指什么,通过这样一种更加生动的教授,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概念究竟要如何使用.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所注意,还可以在讲概念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简单的运用以及衍生,比如,帕斯卡的分法和2∶1分法,哪一种是更加有效的,重点是要能够清楚地阐释帕斯卡分法,“2∶1”仅仅想到了现有的状况,帕斯卡却想到了未来的各种可能,并且进行了加权处理,这才是帕斯卡分法的意义所在.

三、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科现实

本门课程并不是一门非常抽象、远离实际的课程,而是与实际密不可分,特别是我们在讲解一些经典例题的过程中,更是可以生动体会到这一点.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性,我们更是要注意在列举题目的时候,不能够太过于生硬、死板,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如果我们可以在平时积累一些有趣的例子,应用在课堂的教学中,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抽签,或者说保险相关的一些问题等,都可以运用到课程的教授当中来,通过探讨,第一,可以减少这门学科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感;第二,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最后,还能让学生在今后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更加理性.

四、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具,例如,黑板、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工具开始走进课堂.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直接进行一些图形上的演示,或者文字的说明,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接收到更多的信息,相比于以往的教师口头讲授,也有更强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正态分布、二维正态分布等等原本很难教授的课程的实验过程,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演示,这样,比起口头讲述,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概率解决,概率也为我们的学科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概率这门课程用更灵活的方式教授给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把这门课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将概率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陈晓龙,施庆生,邓晓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8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调查;教学改革

1.教学现状

1.1教材分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学科,由随机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该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在工业、农业、医学、科技、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该学科。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该学科的学习。

调查发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采用的教材,多为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编写的教材。该教材前四章为概率论部分,主要叙述各种概率分布及其性质,后四章为数理统计部分,主要叙述各种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该教材编写从实例出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注重讲清楚基本概念与统计思想,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适合初次接触概率统计的读者阅读。

1.2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周口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该课程教学情况的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调查结果发现:本课程在应用统计学专业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很重视对该课程的学习;授课教师在上课时着重全讲细讲,忽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忽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只知道重要,而不知道如何重要;目前该课程重视理论推导、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不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和课外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成为了当今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

1.3教师面临的问题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面临很多问题:教师讲课思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逻辑推理;教材中理论部分比重多,相对实用的方法少;实验条件差,教学远离计算机,不能配合相应的统计软件进行教学;新进教师专业素养不够高,不能很好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概率统计思想,对教学造成困难。

2.教学改革及效果

2.1依据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

通过对各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对比发现其内容大都包括如下三部分: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辅助软件。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应从教材内容、例子、习题着手。其中,内容应由浅入深,便于理解;例子和习题应接近生活。

2.2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恐惧心理至关重要。首先,开好第一节课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例进课堂,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便于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不仅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结合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拓宽教学空间和时间

“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过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直观易懂。同时,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在课下应该建设该课程的课程网页,连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了解最新发展和动态。通过课程主页、web、E-mail等,把教师的讲授从课堂拓展到课外,把学生的学习从黑板拓展到网络,把教学的方式从课堂的面对面拓展到网络的心对心。要重视统计软件包的使用,特别要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与计算机实验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概率统计思想和快速实现论证计算,而且拓宽了教学空间和时间。

2.4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作为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组合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日益重要。由于随机现象的普遍性,在该课程中的很多地方可以融入数学模型,例如体育彩票、保险精算、投资理财等问题。

近几年,地方院校越来越重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析近些年的题目,竞赛涉及的概率统计知识越来越多。由此可见,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概率统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

2.5改进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公正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准确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笔者所在院校采用的考核方法已由纯考试成绩改为:学生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其中,学生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20%)、出勤情况(30%)、上课提问情况(50%);这种考核方法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客观给出成绩,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6教学效果

通过各方面的改革,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更有一些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通过自己进一步整理和深化,写出了很多优秀毕业论文。

3.结语

如何开设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积极地探索。本文通过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及效果进行探讨,给出笔者的一些浅薄观点,并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希望能够给各位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彭君.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31(3):103-105

[3]汪娜,庄海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视界,2014(29)

第9篇:教育技术学概论范文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学生视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者,而是扮演着组织者、领路人、协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1],做到对学生“严中有爱”。“以学生为中心”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在课堂教学中的现有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从“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发展。

二、引经据典,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方法与其他数学学科不同,因此比较难以掌握。很多学生对该门课都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些热门运用,比如在经济、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列举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各大商场的促销活动,随处可见的彩票销售中心,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到街头小摊设奖的骗局,班上同学的生日和身高,自己接到的一个保险电话,父母的一次投资,甚至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谚语,摸球、掷骰子等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习积极性无疑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合理设疑置障,激发学生思维[2]

疑问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批判、勇于超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讲概率部分时,教师可以给出概率论中的几个经典问题,并且合理设置疑问。如生日问题,在给一个有90人左右的班级授课时,可首先提出一个结论:“在座的同学中,至少有两名同学的生日相同。”这一结论表面上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学生听了以后无不产生疑问,因而迫切希望知道其中原因。又如:在讲授概率的统计定义时,由于事件A的概率P(A)是当试验次数n较大时事件A发生频率fn(A)的稳定值,因此初学者会误解为概率就是频率的极限。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叙述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后,教师可直接提出:“由概率的统计定义,能否可简单地概括为■fn(A)=P(A)?”引导学生对极限定义的回忆及将其与概率的统计定义对比,从而不但看出了它们本质上的差别,而且对概率的统计定义的认识更清楚、更准确。有时,为了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引起重视,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甚至进行误导,通过纠误寻源,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投两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之和,试求事件A={点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考虑到考察的两颗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因而样本空间可构造如下Ω={2,3,4,…,12},而A={4},故由概率的古典定义得P(A)=1/11。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结论是错的。错的原因是该样本空间中的11个基本事件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从而注意到用概率的古典定义解题时所建立的样本空间必须满足“有限性”及“等可能性”的要求。总之,合理地、恰到好处地设疑置障可以打破学生的认知结构,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

四、实施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式教学法[3]是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对客观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源,并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两赌金分配问题[4]:1654年,赌徒德?梅累向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一个使他苦恼很久的分赌本问题:甲、乙两赌徒赌技相同,各出赌注50法郎,每次赌局中无平局。他们约定,谁先赢3局则得到全部100法郎的赌本。当甲赢了2局,乙赢了1局时,因故要中止赌博。现问这100法郎如何分才算公平?事实上,很容易设想出下面两种分法。

(1)考虑到甲、乙两人赌技相同,平均分配赌金:即甲得50法郎,乙得50法郎。这种分法没有照顾到甲已经比乙多赢1局这个现实,对甲显然是不公平的。

(2)考虑到已经进行的3局比赛结果,按照赌局输赢次数的比例分配赌金:甲得200/3法郎,乙得100/3法郎。这种分法没有考虑到如果继续比下去就会出现什么情形,即没有照顾2人在现有基础上对比赛结果的一种期待。那么,这更合理的第3种分法又该怎样分呢?提醒学生思考如果赌局进行下去,会出现的情况:最多只需再赌2局即可结束这场赌博。而再赌2局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以有序对表示,如(甲,乙)表示第一场赌局甲赢,第二场赌局乙赢。由于2人赌技相同,这4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应相等,2场赌局结果的分布概率如下表所示。

2局结果及概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