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

第1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一、境象濡染机制

境象,即景象、情境之义。濡染,浸润、熏陶、感染之义。艺术活动蕴含着美、展现着美,美能带来快乐,让观众获得审美愉悦。美的内涵是抽象的,但是美的形式是具体的,对于幼儿而言,只有鲜活具体的“境象濡染”才能使其心灵受到一种震动,感受一种力量,从而促发创作动力,唤起表现欲望。境象濡染机制的核心要素就是将“抽象”化“具体”,将内容物象化,符合幼儿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试举两例:

例一:小班美术活动“好玩的泡泡”。教师创设了生动的吹泡泡的情景,组织幼儿先玩吹泡泡的游戏,再创作。因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单纯地学习绘画是很枯燥的,游戏能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一边玩一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学习,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地吹泡泡,观察泡泡,有的孩子说“泡泡是圆圆的”,有的说“这个泡泡大”“那个泡泡小”,还有的说“泡泡是五颜六色的”。一阵微风吹过,他们又发现了泡泡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在游戏情境中,儿童对泡泡的形状、颜色印象更加深刻,充满了创作欲望。在绘画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让大家很惊讶,孩子们不仅画出圆圆的、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泡泡,而且还注意到画面的布局,让高高低低的泡泡在画纸上起舞。在教师创设的相对自由、轻松的活动情境中,孩子们在动中体验,玩中发展。

例二:大班艺术活动“花布秀”。活动中事先收集各种裙子、旗袍、马甲、短裤、围兜、肚兜、头巾、帽子等用花布制成的服饰,创设了美丽的花布服饰展。活动中教师用简单折叠的方法做成幼儿喜爱的孔雀开屏、小鱼、帽子等多种造型呈现在桌上备用,并让幼儿运用花布自制服饰。在艺术情境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自主表现的能力。教师设计了两次操作,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大小不一的花布,用花布大胆创意,自主打扮自己。第一次,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摸索创意打扮的方法;第二次,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同伴,运用多种创意打扮的方法,合作相互打扮,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生活拟真机制

知识的源头无疑是生活本身。“生活拟真机制”就是将缤纷多彩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生活等,通^直接感受、拟真模仿、角色体验等路径将知识与生活链接起来,在符号与自然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生活展现情景,是通过把儿童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述,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引起儿童观察的兴趣,领悟观察的要点。”

在实施学前艺术情境教育时,一日生活环境、教学活动中设置的艺术情境,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大班艺术活动“美丽的风筝”。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风筝博物馆、欣赏各种风筝,同时节假日还要求家长带着幼儿去广场放风筝,这样幼儿对风筝有个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了幼儿对风筝的兴趣,能够根据风筝多样的外形,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创造性地装饰风筝,整个活动幼儿都充满了热情。从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到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失败到成功,幼儿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又如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结合课题《民间艺术情境课程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从民间工艺品青花瓷入手,引导幼儿从青花瓷的图案排列上进行探索。因为大班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项链、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从以上两例我们不难看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汲取了生活中的美,对人有深远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在充满艺术气息、氛围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能促使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艺术情境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在艺术教学活动中,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经验艺术化,艺术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同时我们的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传统民间美术、民间音乐资源再开发、再创新,并渗入儿童一日生活,孩子对民间美术、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东西在新一代中得以传承、发扬。

虞永平教授说:“要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在生活中弘扬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对生活的关注,就没有对艺术的关注,不深入生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民间艺术,也无法真正把握和创造艺术。”

三、发散延展机制

人们都非常熟悉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段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发散延展机制,换言之就是开拓想象空间,促进多向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想得开、想得多、想得远、想得奇,这是为创造能力奠基的最为宝贵的思维品质。

想象力属于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是将头脑中已有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儿童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想象内容浅显、想象空间狭窄、想象维度有限,而艺术却可以通过形象让儿童轻松抵达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提升想象发展的空间。

第2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一般普通高等院校

一、一般普通高校的定位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一般普通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笔者文中提到的“一般普通高校”,是指由于所处地域、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和“211工程”高等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差异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多为省市级属院校,由于上级机构的投资、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在基础设施、教师员工、科研成果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这些院校大都为二批、三批本科院校。

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般普通院校大多为本科师范院校及部分大专院校,有些院校在不具备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条件下,为了顺应时展需要,盲目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加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一些欠缺,致使目前教育技术界问题百出。2002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班”的57所高等院校的66名骨干教师及相关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按其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定位模糊,教育理论与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资金支持不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1]结合专家提出的问题和笔者了解的现状,笔者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定位模糊,学生认识不清

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论述并不少见,但并没有因此而使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和学习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新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院校,由于对教育技术学的解读不到位,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设在师范类和非师范这两种专业性质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学校都是定位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院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以及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高校和普教的教育工程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毕业颁发的学位证书为教育学士。而新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某些院校,定位为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却和师范类相同,颁发的证书依旧为教育硕士,这给本来就迷茫的同学们又一个疑问:既然是培养教师,为什么又是非师范专业呢?是非师范专业,怎么又在毕业时颁发教育学士的学位呢?

2、教育理论与技术、与实践脱节,媒体技术缺乏教育理论指导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技术性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应用技术、组网技术、电子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在教育学院(系)是最合理的,这有利学生学习教育理论,合理的利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者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目前很多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育(学院)系的院校,其实验室的设备和实验教师很难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计算机软硬件、组网等技术课程的实验,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术上的理论知识,但是理论与技术、与实践严重脱节,学习的理论没有适合的环境去付诸实践,从而使学生的技术也仅仅使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很难体现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有的技术特色。

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系)、物理学院(系)、新闻传播学院等院系的院校,学生由于为学理工科出身,加之没有学习教育理论的氛围,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导致教育理论修养不足。学生对计算机软件、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能熟练应用,但是制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功能不强,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有的教育性。

3、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素养不足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学人员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性的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如:Flash、Dreamweaver、Authorware等)和影视方面(如:影视节目编导、非线性编辑、线性编辑等)的知识。而从事教学的教师要么只会机械地使用媒体,而不理解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含义,这样永远体会不到教育技术的真正魅力;要么只是理论的讲解,如果没有自己的学术积累,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就永远难以提高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层次。这种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在二类、三类本科院校尤其常见,教师讲授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注意这些问题;教授给学生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自己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一无所知。

4、资源匮乏且达不到资源的共享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资源建设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它的建设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在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高校建设的过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资源匮乏的现象,不仅仅是硬件实验设备上的不足,而且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这怎么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呢?

步入了21世纪后,很多大中专院校新建立了或在原有的电化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改建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大多二类三类院校的主要工作使技术上的,如校园网络的建设、重要会议的摄影摄像、多媒体机房的管理等,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目前在部分技术性质课程的教学上由于资源匮乏,仅仅是理论上的讲授,很难有实践的机会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何不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交流合作的关系,达到资源共享。

5、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很多二类、三类普通本科院校乃至一些名牌高校都是一个新上的专业,但是档次相同的学校,开设教育技术学的现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对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这直接影响到一个专业软硬件方面的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特别是教育技术学实验室的建设,如果该专业得不到领队的重视,在很多高校目前面临扩建、资金不足的现状下,想要发展专业谈何容易。

三、对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建议

1、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院的定位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位曾一度是整个教育技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个人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位,应根据教育技术学的大局发展趋势,结合开设院校的实际,来确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软硬件设施均不很齐备的院校,应定位此专业为师范类,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大中专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一些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可以考虑定位为非师范,不过定位为非师专业从目前的发展前景看,就业前景不是很理想。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在技术课程教师缺乏、实验设备不足的院校进行教育技术教学,无疑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建设专业的过程中应结合本院校实际,个人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教育技术学专业不论开设在什么院系,都应与之建设密切相关的院系(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科学、教育和物理等院系)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系的硬件资源实现学生实验设备上的空缺;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多交流,特别是在影视制作方面,在本专业教师技术薄弱的现状下,更应该请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给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电视机方面的技术知识主要实验是用物理系的实验设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和教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建议应加强与相关系别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3、开设教育技术学课程为全院师范类专业公共课,壮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是自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对现代日益更新的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范院校逐步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或电化教育学)的课程。对于培养21世纪合格教师的师范类专业来说,培养的学生应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广域网、校园网等开通的网络课程指导学生学习;能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如:录音录像教材、幻灯投影教材等的简单制作)等教育技术,更好的为信息社会的教育事业服务。建议各高等院校都能开设教育技术学课程为公共课程,尤其是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范类院校,这样可以使学校毕业的师范类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中技高一筹。教育技术课程开设为师范类公共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师范类学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开设教育技术为师范类公共课程,就要壮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队伍,健全教育技术实验设备。这样,既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有利于学院整体教学实力的提高。

4、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

学校领导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来看待,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所以建议学校领导在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上,能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使教师了解教育技术、走进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开拓高等院校教育新的天地。

四、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在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的师范类高等院校。改革的关键在于适应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先导。所以,各高等院校应认清形势,发挥自己目前优势,解决暂时困境,放眼未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实现教育改革的杠杆,以在师范生中开设教育技术学课程为基础,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第3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数学能力

项目化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等数学的项目化教学中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活动。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影响到学生的“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高等数学知识表现为文字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声音的等多种形式并能有机的合为一体,使往日“呆板”和“僵硬”的高等数学的抽象内容得到极大的改善,使学生的学习形式更有趣味、更加简便,也更为有效,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也影响到教师的“教”,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创造出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教学环境,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对高等数学中相对抽象的部分进行设计和操作,以便解决高等数学中复杂而真实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让高校数学教师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到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资源上。下面就在高等数学项目化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将问题中难懂的和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图形和图象,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克服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授导数的概念时,先动态演示自由落体运动,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建立数学模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联想类比。抽象出导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一一让学生“会看”

达尔文曾经说过一段话:“我既没有突出迅速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发觉那些在时间上极易消逝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是一个超过中等水平的人”。数学观察力表现为:a在掌握数学概念时,善于舍弃非本质特征,抓住本质特征的能力;b.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善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c.在学习数学原理时,能从数学事实或现象展现,掌握数学法则或规律的能力;d.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识别问题的特征,发现隐含条件,正确选择解题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高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一条有效途径,进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我在讲授微分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一节时,先提出具体问题,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面积改变量是多少,其面积改变量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分析面积改变量的主要部分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找出函数增量主要部分及主要部分与导数的关系,引出微分的定义及计算,教学效果非常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会想”

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概念是以无限结构中的变化的思想为基础而建立的。它的特点是比较抽象.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尤其是对在中学见惯了有限、具体、形象的数学问题的大一学生来说,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更感困难。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更加情境化,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并以视觉形式出现,它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形成,更能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例如,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学习中首先遇到的一个抽象概念,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如下的演示: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不断增加,正多边形的周长会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这一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这种无限的过程,先直观地理解极限的概念,再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提炼出极限的概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会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现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所

  

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人数学建模的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高数教学的始终,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讲到微积分时可引入变化率问题,极值、最值问题,经济上的边际问题,讲到常微分方程时可引人人口预测模型、市场价格模型、振动模型等。而应用计算机解决建模问题,又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一,可以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和繁琐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同时也可用计算机来考察将要建立的模型的优劣。其二,一旦模型建立,还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或利用现成的软件包来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所起到的显著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创”

第4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32-01

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动态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的教学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学,对课程和环境则更少涉及。在新课程视野下,这样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于时代要求了。就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网络研修,是一种让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思维模式,探究提升自己教育有效途径的很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在今年的“奥鹏教育”研修学习中,通过专家的讲座及优秀课例和视频 ,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切应用》《信息技术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方法及案例分析》《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初中音乐教学及课例分析》。从课例中看到,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等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教育发展历程中,每一项新的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都给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育信息技术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大量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丰富课堂资源。还可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看看他们怎样上课,怎样带着学生解读、理解教材,学习知识,观看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学生和他们的学生有在学习上有什么不同,我可以学习名师的哪些教学方法,哪些教学方法不合适我和我的学生使用等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内容更形象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网络为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气氛。

在《海顿老爹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永远的莫扎特》两个音乐课例,教师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将音频、图谱结合,运用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将音乐作品特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轻松的聆听氛围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在《永远的莫扎特》这节课中,教师更加注重了不同媒体的综合运用。一开始选用了一首学生熟知,而且又感兴趣的一首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作为课的开始,不仅营造了音乐学习的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帮助学生直观的对作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生最后感知古典音乐的形式美埋下了伏笔。教师用音乐的材料营造音乐的氛围,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遵循了音乐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中媒体功能互相补充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推动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实质是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利用多媒体,学生从中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使得现代课堂发生重大的变化。况且它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的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第5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1将知识教育转向智能培养

当前,新知识大量涌现,一个人即使拼命地攻读也难以读完或记住他将从事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今天的大学教育已不能再把单纯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职能,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使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用数字、语言、图形、摹拟和图像形式完成教育任务,极大地刺激学习者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可同时发挥左右大脑的作用,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最佳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有关未来的种种情况以令人可信的形式模拟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对待未来的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缩短了掌握知识的时间,培养了学生的智能。

2将专业培养转向双向培养

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的深入,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培养双向人才,即培养既具有专业指向性,又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就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编制和选择各种电教媒体,将众多能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加以选择和组合,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使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利用录音机、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教学媒体,将学生自我训练的技术、技巧与标准示范对照并矫正,使学生迅速掌握技术要领,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技巧。另外学生通过对视听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还能从图象的画面、构图、色彩以及音乐中得到美的启迪。现代教育技术还能及时反映现代技术的新成果,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其知识水平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素质教育中,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增强学生智力、思想品德、技能技巧全面均衡地发展。

3将近期效益转向远期效益

第6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技术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历程。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当今业界研究的热点。

移动学习首次引入我国是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会议上,爱尔兰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做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报告中。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目前,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出发,有以下三种:(1)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2)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3)从认知学习的维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情境性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借助于移动计算设备获取教育资源的一种学习模式,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且能够实现学习者和教师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

2 我国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成果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较,无论在研究规模还是研究水平上都还比较低,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我国移动学习理论概述。

我国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著作、课题、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中。按时间顺序,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4年),主要是对移动学习的初步探索上。例如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特性及与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等;第二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时期。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到实践上,包括移动教育资源、教育平台的开发等。

下图是2000年至2009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国内移动学习的热点集中在技术可行性分析、终端软件以及理论研究上,并且终端软件的开发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2)我国移动学习实践概述。

①我国的移动学习正处于起步状态,鉴于理论、经费和技术等实际,无论是研究规模还是研究水平并未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承接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持续了四年(2002年1月~2005年12月),开发出了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PRS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与浏览平台和教育语义网络平台。

②北大、清华和北师大三所高校联合承接的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和“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

⑧2006年7月“移动学习资讯网”的开通,促进了业内信息交流、产业整体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的进度。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是不言自明的,像移动学习的项目集中于东部地区和几所著名的大学,没有普遍开展。而且仅局限于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存在着学习系统不稳定、操作性较差等诸多问题。

3 移动学习的发展前量

探索合适的移动学习体系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个人的非正式学习。由于移动学习使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拥有移动设备即可,更使学习非正式化和个人化;其次,在学校中运用移动技术,移动学习将会全方位的整合到学校,每位学习者在1:1课堂中会拥有功能强大的移动技术设备;第三,移动学习实践支持终身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随时携带的移动设备管理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学习。

与此相吻合,移动学习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硬件建设、移动教育资源开发和移动学习服务建设。

(1)硬件建设:应打破重大项目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几所著名大学的格局,加快移动通信网、国际互联网、教学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移动教育灵活性、高效性和个性化的优势,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学习。

(2)移动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建设起的硬件资源,就必须做好移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不论是教师、教育机构还是企业都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类建构应用。

(3)移动学习服务建设:移动学习作为教育事业的延伸,就要满足当今社会以终身学习为主导,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采用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形成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以期达到使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更好的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4 总结

通过上图对移动学习的学术关注度观察,可以看出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学有可为,正如国际移动学习协会(IAmLearn)2009年1月的报告所讲:"today's people will benefit if mobile be-comes a force for learning and discoveryin the next decade"。

参考文献

[1]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2007

[2]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成人教育,2010

[3]周海棋M-learning研究综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

第7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eing for Teaching

Yuan Lijuan,Zhang Yu,Bai Lu

(Xuzhou Air Force College,Xuzhou221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ts advantages,should be initi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college teaching rank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Multimedia;Network

一、引言

随着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以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教育的时代。已从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辅助教学阶段和录像机、电视机辅助教学阶段,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阶段。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在当今基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模式基础上,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将发展迅速,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也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有多媒体的介入,学生的兴趣或多或少都能被调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自身价值的肯定都会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无疑是锦上添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高,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快捷渗透,印象深,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网上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给教育所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网上教学方面,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进行网上学习。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运用已经得到普及发展,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互联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学习者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并能够按自己的进度,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平等的通过“协作”进行学习。远程教学模式能够实时地接受讲授者的信息,并可以进行双向交互,能够使多媒体技术融合为一体。应用范围广、专业性强。现代远距离教学正朝着“Internet通讯教学系统”方向发展人,形成全球的教学网络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教学将呈现出强有力的发展势头。

三、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滞学生美好心理感受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的环境

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适宜的受教环境,如果多媒体教学课件单调,页面色彩深沉,声音不清,图像模糊,投影失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淡不上增强与改善教学效果。在教室的布置方面,教室光线的运用,教室通风换气,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感受。由于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一般常规教学,所以更应该考虑多媒体教室的桌椅整洁,环境简朴,光线适度、声音频率适中,使学生心理感受清新、舒畅。反之,如果多媒体教室脏乱、光线太亮或太暗、声音使人头晕脑涨,这样就很难发挥多媒体教学本身所应发挥的作用。不仅影响学生注意力,分散学生精力,而且阻碍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

(二)老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不同于常规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满足不同教学需要,是综合视、听等多种的现代化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省去了板书绘画的时间,教师在同一讲课时间中的教学信息量加大、教学节奏加快,值得注意的是,这决不等于学生思维的节奏和接受的速度同步加快。因此,老师对计算机课件的处理、页面的设计,实物投影仪的运用,时间的把握,以及不失时机的指点、提示、重新演示等处理、甚至将决定教师多媒体教学是否成功。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化慢为快、变远为近、变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不断研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组合。

(三)老师的形体语言效果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从上课到下课一系列动作,表情,包括教师的衣着、仪表、语言、语调。身体的姿态等无不隐含着大量的信息。教师语言、语气、语调的处理等都无不表达、传递一种隐含的内在语言。这些都直接影响多媒体现代教学的氛围,如果运用得体、配合巧妙,不仅可以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脉搏,强化多媒体教学效果,并且可以形成一种水融的美和情的意境。

一位出色老师的多媒体授课,从他的语气、语调、那丰富的面部表情、手势,无不传递一种美的内在语言,影响、优化教学效果,将教学推向一个高的层次。

第8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当前在高教教学过程中网络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论述,希望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教育技术;高校;体育教学

1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丰富,使体育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拓宽,除此以外,还会将体育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完善,使实际教学效率得到进行提高。在当前有很多高校开始在体育选课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应用网络技术,还利用网络技术对体育教学形成辅助,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和专项理论进行更有效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1]。

1.2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帮助学习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教学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进行拓宽,让学生可以独立学习,具备体育意识,树立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教学目标顺利的实现。

1.3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得到全面的测评,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应用网络技术,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形成良好的辅助,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和习惯性,深刻认识到终身体育的意义,可以自觉锻炼体育,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利用网络教学技术,要求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课余学习和体育技能课余锻炼,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形成规律性,有效的增强体质[2]。

2高校体育教学中网络教学教育技术应用

2.1体育网络教学环节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课程当中会得到充分的应用。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教学中网络教育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网络,有效的控制教学进程,对于教学课时设计进行有效的把握,学生需要进行用户名的注册,可以登录体育教学网站,可以和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关咨询的互动。在管理课程的过程中,将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上课可以选择自动登记的法师,对于学生的上课情况可以进行记录,利用计算机,可以定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有效的统计,学生体育表现是否合格可以得到自动的表现。

2.2在体育教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网络教育技术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体育教务管理,就是高效率的管理体育课程,在学生选课的时候和成绩统计等各个,网络教育技术具有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教育教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应用体育教学管理软件,利用一些简单的操作,在学生信息和师资力量等各个环节当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体育教务的过程中,严格的管理网络技术,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对学习信息安全形成有效的保证。针对教学管理的过程,在网络结构的管理上,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具体的安排,使高校的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登录查询可以更加便利。

2.3在学生评价体系当中的应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在学生评价体系当中应用网络教学技术,可以使统计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利用网络技术,需要建立具体的综合成绩评价体系,统计记录学生的体育的上课时间,具体的课程记录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上课情况,进行登记。维护管理学生的的评价系统,只能允许教师进行登录,对系统进行独立的操纵,使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如果没有秘法,是无法进行登录,将具体内容进行更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录入,学生成绩的汇总可以更加方便,针对传统的教学,利用网络教学技术,使学生的综合成绩的评价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使统计计算的时间不断节省,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提高网络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3.1完善网络教育技术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使网络技术管理得到有效的强化,使网络教育技术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建立出科学的网络教学技术的管理机制,使体育教学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共享体育资源,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针对网络教育技术,建立相关的制度,以技术的革新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完善和管理相关的制度,利用制度形成一定的改变,使网络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变得更加规范。

3.2加大力度重视网络教育技术

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实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校教师对于网络教育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加大力度得到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变,要及时学习网络教育技术,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除此以外,学生对于网络技术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行改变,要让学生更加重视网络教育教育技术,让学生对于体育学生具备一定的习惯性和自觉性,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

4结束语

网络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当中,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我国进行全面的教育,进行良好的改革。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教育技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深入的研究网络技术,促进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作者:杜鸿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9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语料库 英语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orpus and Moder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English Teaching

ZHANG Xiaol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rpus and moder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m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writer gives a suggestion of combining corpus and moder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autonomy learning.

Key words English corpus; English teaching; moder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语料库作为狭义的语言资源,其利用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语言数据库、语言词典或者多媒体声电动画等。本文主要对英语语料库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将两者相融合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发挥其作用。

1 语料库

1.1 语料库的定义

语料库通常是指为语言研究所收集的或用电子等媒介形式保存的语言材料,由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形式汇集而成,体现着特定的语言和语言变体。对于语料库的关注最早源于17 世纪,由于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并收集真实语料,认为仅凭常识和内省法只能得到有限的事实(Stubbs 2006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随后发展成为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主要对自然英语语料进行标注和研究已经标注的语料的利用方法。

1.2 语料库的发展阶段

国外语料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18 世纪开始到20 世纪50 年代之前基本都为手工语料库,主要以词典编纂和语法研究为目的。(2)20 世纪50 年代以后才开始出现机读语料库,Quirk的Survey of English Usage(1959)语料库和Kucera 等建立的Brown Corpus (1961),成为现代语料库研究的开端。(3)1980 年以来,库容量和检索统计手段明显提高。由Sinclair主持完成的包含5 亿词,1500 万词的口语语料,COBUILD Corpus(1987)。20 世纪90 年代,是语料库飞速发展时期,如BNC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等的建立。

我国的语料库研究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兴起。20 世纪90 年代后,我国广泛开展了语料库建设,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1999 年,桂诗春和杨惠中编著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a Learners English Corpus 100 多万词),是我国第一部对言语失误进行标注的语料库。文秋芳主编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05)(SWECCL),作为国内首个大型英语专业学生的口笔语语料库,其总规模约200 万字。可用于英语教学研究、教材编写、语言测试、教师培训、网络课堂等重要参考依据。

2 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的语料库语言学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建成第一个语料库起,就与外语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杨惠中,2003 )。英语语料库以其宏大的数据库资源为英语语言教学研究与学习者提供了大量而真实的语言材料 并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尤其在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中。

2.1 语料库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学者们的各项调查都不同程度地表明语法的掌握程度与外语学习的效果关系密切。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死记硬背、演绎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法教学缺乏真实的语境。而语料库教学的出现可以为语法学习提供真实而鲜活的语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语法现象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语法规则来判断语言搭配使用的正确与否和是否合乎语法规则。对于一些已经不再常用的或者有缺陷的语法规则,语料库辅助下的语法教学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语料例证。如定语从句有一条规则:当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前有all, only, 序数词或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其后的关系代词要用that而不用which, 但从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却明显表明,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在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中并没有完全“遵守”这条规则。

2.2 语料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料库可以为词汇学习和教学提供丰富的的语境,从而有助于提高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效果。将语料库资源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最早是从词汇教学开始且成果较丰富。语料库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高频复现的词语搭配以及“习惯性共现”的各种常用语境。通过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可以通过例句呈现来减少词语搭配的盲目性与限制性,也有利于降低母语负迁移作用。此外,语料库在近义词辨析、一词多义等词义学习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以empty和vacant两个词为例,通过语料库索引检索到相关部分语句如下:

It was not the case when the job was vacant 12 months ago.

Boss declared he does not want the vacant Premier League position.

Vacant post, situation…

The cinema was half empty.

An empty house, room, bus…

(COBUILD和OALD部分检索项)

从这两个词各自出现的语境来看,学习者可以分析出它们在词义、搭配上的区别:与vacant 搭配的高频词多是position, job 等跟工作、职位相关的词;而与empty搭配的多是 room, space等表示空间的词汇。

3 语料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3.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等各项环节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等,从理论和实践上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当前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教育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和人工智能化。一些高校的校园学习网站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影像的上传和下载,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等可以生成交互式人工世界。人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2 英语语料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互促进

有价值的语言资源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还需要依靠检索技术进行分析处理,所以只有语料是远远不够的。将英语语料库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如形成多模块组合语料库的发展也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利用。其种类包括书面语语料库、口语语料库、多媒体语料库等。计算机可以较好的将文本材料、口语材料、视听材料等结合起来。而语料库也兼具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特点,即“数字化、网络化、大容量、高宽带”的特点(祝智庭等,2003),因此语料库可以凭借自身宏大的数据库学习资源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

3.3 英语语料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情况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教学研究大多分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的几个方面:词语搭配、语法特征、错误分析等,真正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语料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等的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其成果作为工具或产品也难以形成广泛而有效的共享。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语料库作为新型学习资源,更新丰富语料库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应用于各教学环境中,对此人们并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国内明确将语料库作为学习资源进行研究并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2001),数量也不多。而将语料库作为语言教学的有效资源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有曾用强(2001,,2002)、周冬梅(2003)等。充分利用语料库与词语索引技术,使之为外语教学与学习服务,“缺乏必要的应用开发”( 杨惠中,2002)是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K. Cameron也曾指出“不少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项目由于缺乏语料库资源以及缺少电脑程序员与语言教师的充分合作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1991:1,6)。

4 结语

从国内外综合来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语料库的发展从单语种向多语种, 深加工技术有所提高,在各领域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语料库的开发应用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涉及语料来源和版权问题等。语料库在本质上是描写性的,它只能告诉我们这批语料里面“有什么”和“有多少”(何安平,2004)。尽管如此,英语语料库的发展前景依然比较广,特别是与计算机现代技术应用的融合,网络语料库的容量会更大。随着语料库在各领域的深入,通用语料库显然是不能满足各专业领域的发展需要。多模语料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发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语料库。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英语语料库与外语教学方面的作用,从学习资源的视角开发利用语料库资源,对外语教学提供强大的语言材料和资源,同时加强研究与开发对基于语料库的教学应用软件,加深对语料库的开发应用,将其成果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文中.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视野[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2] 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何中清,彭宣维.英语语料库研究综述:回顾、现状与展望[J].外语教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