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先河至今,已有10年时光。此间,国内一流大学大多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8年就推出了《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制试行办法》,然而,截至2012年3月,全校仅有公共管理系坚持实行此制度。

如何能让本科生导师制度适应新情况,达到新标准,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再是管理规定中的一纸空文,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俨然成为教学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和挑战。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状况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学生是此项制度的最终受益人。为了获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我们设计了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其一是针对公共管理系本科生,向该系一、二、三年级全体学生发放并回收;其二是向其他7个系的一、二年级本科生,按每个系60份发放并回收。问卷分为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意见、建议两个部分,覆盖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关键环节。最终,我们对回收的41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以一种简洁而直观的方式将导师制的现状与长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集中展示出来,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1.大多数学生希望与自己的导师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顾问(见图1)。

图1 学生希望导师能担任的角色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导师制度有极高的热情与期待,希望能从导师处获得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其类型涵盖了学习、工作、实践、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见图2)。

图2 学生希望从导师制中获得何种帮助

2.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制形式初探

导师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交流互动更密切。此次问卷调查致力于了解在全新的师生模式下,导师该如何调整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与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相长(见图3)。

图3 学生眼中导师进行指导帮助的有效途径

问卷还调查了学生能够接受的,导师一学期与之见面的次数,及公管系导师与学生实际见面次数。结果显示,近40%的学生希望见面次数控制在每学期7次~9次;要求见面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近30%。可见,学生希望与导师有较为亲近且频繁的接触,以促进自身的提高与进步。在交流方式上,我们注意到实际接受指导的公管系学生更愿意与导师见面交流。(见图4、5)

图4 学生与导师每学期见面次数

图5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3.学生对导师制的主要期待

要正确定位导师角色,实现导师制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先明确学生对导师制度有哪些需求,了解并总结适合学生的交流指导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师制度的优势,形成扩散效应。

在学习方面,多数学生渴望从导师处获得专业情况的介绍与咨询,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面的扩大;在生活方面,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为未来留下美好的大学回忆;在心理方面,学生希望导师能多与自己谈心、交流,在自己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导师能及时提供建议,亦或是指导人际关系的处理。(见图6、7、8)

图6 导师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图7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帮助

图8导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帮助

4.学生对导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及对现行导师制的看法

对于导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普遍认为:热爱学生、责任心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最适合担任导师。此外,调查显示,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帮助效果不够明显。第二, 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操作性上有待加强;第三,导师不够热心主动,应更加积极热情地与学生接触。(见图9)

图9 导师制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的意见栏中,学生进一步提出了建议: 第一, 扩大导师队伍,把导师的选择范围扩大到全校教师;对一名导师所带学生数量进行限制;给学生和导师相互选择的机会。第二,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和普及。应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了解。第三,希望导师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内向学生,导师最好能主动进行辅导及帮助。第四,将导师制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建议导师制能够有更加详尽的制度规范和量化指标,实行导师考查制度。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经验调研

在网上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就导师制改革问题进行了交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制度目标不明确,与其他管理制度冲突;学校对导师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导师制度概念模糊,影响导师发挥作用;学生对导师不认可,不愿接受指导;高年级学生对导师需求小,造成一部分导师资源浪费;缺乏物质保障,所谓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师生沟通指导”无以为继;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无法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转。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该校的导师制度具有其特色和优势:导师制度覆盖全体本科生,以随机划拨的方式将新生分配给本系的专业教师,同时允许学生咨询其他教师。学校要求导师每年至少完成10小时的辅导时间,当然,导师还会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工作量。每位导师所带学生数比较平均,一般来说,每位导师带8名~10名学生。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广泛,包括专业学习指导、大学生活、香港生活、人生规划等。师生通过学校专门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并开展一些小聚会形式的活动。在资金保障方面,该校按每名学生100港币(每年)的标准拨给导师作为活动经费,用于师生聚餐、茶会、外出活动等。

构建新时期本科生导师制度

1.调整制度定位,缩小指导对象范围

作为一项探索高校教书育人新路径的制度设计,导师制度需要将德育、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原有的专业教育型导师制度宜转变为全人教育型导师制度;建议指导对象也相应地缩小到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2.扩充导师队伍,师生双向选择

基于制度定位的调整,导师条件也调整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品德,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善于育人;熟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的特点和需求;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学校在职及退休教师和干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在本校工作两年及以上等。教师和各院系双向选择。各院系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导师名单,结合本院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师和指导对象的分派。原则上,每位导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人数合计不超过6人。导师和被指导学生均可向所在院系申请更换指导对象或导师,经系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批准后实施。更换工作以学期为单位进行。

3.以树人为职责,注重综合提升

导师的工作内容由以具体的学业指导为主调整为:引导低年级学生顺利融入大学氛围,促进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加强品德和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及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工作痕迹留存方面,学校尽量简化程序性和形式上的要求:导师对每学期的学生指导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提交时间由各院系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自行决定。

4.落实管理和考核,做好保障和激励

为了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度的落实,要求各院系每学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导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并将会议纪要报教务处备案。学校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学生反馈等;对各系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组织安排、工作检查、工作效果、学生反馈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给本科生导师发放适量的工作补贴。对于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学校专门投资建设了“国际关系学院师生交流中心”,给导师和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交流空间。

随着新《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学校新一轮的导师制度已全面执行:全校159名导师已经展开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配合本科生导师制度建设的“师生交流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首轮指导经费发放完毕;导师学期总结工作开始计划……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迎接新的挑战。

第2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导师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65-03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该制度的成功施行为牛津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自21世纪初,国内的大学也相继效仿实施该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具体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该制度是否能在独立学院得以顺利实施,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开展导师制的意义

1.导师制完善了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目前的本科教学常常会出现教书与育人分离的现象,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授课,课后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交流较少,而导师制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目前独立学院每位辅导员一般负责300至400名学生,由于工作繁杂,辅导员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及时和有效地掌握。面对学生人数多、个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辅导员“面”上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专业方向不一定一致,辅导员能在思想和生活上指导学生,但在专业方面就有些爱莫能助,所以导师制能有效弥补辅导员工作的不足。

2.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但大部分学生知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学生选课就易避难,导致所学的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导师能在学业上加强引导,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技能。而且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导师制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实行导师制的合理时间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导师制的时间点有两种,一种为大一一入学,另一种为大三上学期。笔者认为这两种时间点都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首先,大一学生面临的问题多为大学学习、生活、交际等适应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大一学生所学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基础课,专业课很少,学生对专业知识尚不了解,不利于导师开展工作。而如果大三才实习导师制,学生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此时再想改变其陋习为时已晚。所以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院实行导师制的最佳时间为大二上学期。到了大二,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环境,并还仍保持学习热情,同时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这时导师可以在专业上给与学生指导,结合学生的兴趣帮助其选择专业方向,为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科研习惯。

三、导师指导学生数量

独立学院一般师生比过小,很多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18,如果面向所有学生实行导师制,那每位老师要指导的学生过多,这样会给导师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可能使得导师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合理的指导数量应该是一个导师指导15名左右学生。北京林业大学田明华等研究也表明学生普遍不希望导师指导太多的学生,过多可能会分散导师的精力,影响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所以独立学院试行导师制可以从每位导师每年级指导3~5名学生开始。

四、实行导师制的方式

因为不是面向所有学生实行导师制,那就必然会涉及导师和学生如何配对的问题。目前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自由双向选择的方式,还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依序选择导师,同时允许导师有一定选择权的方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特点,笔者认为可采取“抓两头”的方式,大部分名额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也预留一些名额给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一定分数的学生。首先,确定导师的人数及导师可以指导的学生人数,并将导师的信息公开,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对成绩符合条件并有意愿申请的学生,让他们填写基本情况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英语及计算机水平、兴趣爱好等资料,并对导师公开学生信息。然后,让导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导师可向辅导员、班主任或者高年级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对于不及格学分超过一定分数的学生,可以采取辅导员推荐等方式。这样一方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个提高的机会。导师与学生配对时间可以固定为一年,在学生成绩符合条件及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提倡延续导学关系至毕业。因为在导师制执行过程中会发生学生兴趣转移或者学生不服从导师安排等情况,所以允许学生提出更换导师或者导师提出更换学生。

五、导师的职能定位

对导师的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导师制实施的效果,而过大过全的职能定位是导师时间、精力上所不能完成的。因为大部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导师制的侧重点在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科研指导为辅。而思想教育方面,笔者认为如果导师做好了以上三方面工作,那么导师会在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无形中将自己治学严谨的态度、思维方式、做事做人的方法渗透到学生头脑中,而且学生也会信任导师,有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愿意同导师吐露心声,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说教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1.专业指导。专业指导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传授学习方法,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2)介绍专业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专业方向。(3)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督促学生按计划执行。(4)指定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或学习相关专业软件,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5)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后导师点评总结。

2.就业指导。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工作前景,分析当前就业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有机会,导师可为学生推荐实习机会,并给予实习指导。

3.科研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科技文献和写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了解学科动态、科研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听学术讲座、参加学科方面的竞赛、参与学校面向学生的科研立项等,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

六、保证导师制实施的措施

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保证导师制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和老师都对导师制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所在,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

2.成立导师委员会,完善导师制相关制度。成立导师委员会有利于解决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或老师如果遇到问题或困难有地方反映申诉。同时导师委员会负责制定各项相关制度,包括培养计划、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方面。这些制度包括导师制实施办法、导师指导记录表、学生培养计划表、导师工作总结、学生学期小结、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其中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尤为重要。考核机制要合理可行并且被大部分导师接受。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导师的工作。考核既要考核工作结果也要考核工作过程,并把考核重点放在工作过程上。而且考核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导师互评及导师委员会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准确、客观。考核可每学期一次,从导师的人格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履职情况、工作效果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考核。对于指导过程中主动性好、主导性强、指导效果好的导师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导师投入到学生指导中去,并对这些导师在工作量、评奖评优、评聘等级等方面加以倾斜。并对在正式学术刊物上、课题获奖或参加竞赛等获奖的优秀学生在评奖评优、免试研究生推荐、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

3.过程监控,定期开展导师之间的交流会。导师汇报近期指导情况,交流各自的指导方案、所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互相借鉴,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在指导学生方面共同提高。

其他高校研究表明,导师制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独立学院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克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得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田明华,田琪,宋维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3]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4]周志国,吴平.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5]王绍娟,周西安,倪鸿燕.独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探微[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7).

第3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1研究生助教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讲师、助教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时,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数大大增加。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研究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学术研究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难以承受。很多原来由讲师或刚毕业留校的助教承担的课程辅导工作被导师们交给自己的研究生来完成。但这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创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1],规定研究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协助导师做好教学工作。一个多世纪以来,哈佛大学创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在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研究生助教制度是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大学每学期有近千名研究生承担助教工作。在很多院系担任研究生助教工作已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

2研究生助教制度的优势与不足除了能缓解师资力量紧张,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其他主要优点是:为研究生个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研究生的执教能力有限,常常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1]。

2.1优势研究生助教在年龄上与本科生相差不是很多,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研究生通常对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体会和经验还历历在目,并愿意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本科生通常也很愿意向研究生讨教咨询,这样就很容易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关系,并且对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研究生助教经历是对研究生进行多方面培养的一个好平台。首先他们自己要在学生与教师这两个角色中不断转换,这种转换能力的培养需要自身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其次他们要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启发与诱导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能够很好生存的基本素质。另外,如果研究生立志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研究生助教经历则是一次很好的实习与体验的机会。研究生助教工作有助于减轻教授的教学工作负担,并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在北大化学院,研究生助教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特别是实验课指导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2.2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自身要有不断补充、逐渐更新的“一桶水”,才能给学生甘甜解渴的“一杯水”。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尽可能深入理解所要讲授的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心理学知识。对于阅历浅、经验少的研究生助教,独立指导完成本科生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不论对研究生助教本人还是课程主讲教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研究生助教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不仅对低年级本科生的实验课教学质量、甚至对本科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3研究生助教培训研究生助教工作是临时的,既是为了缓解师资缺乏,也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这是事实。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理解研究生助教制度,不论是对本科生培养还是对研究生培养,在教学质量上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前者的影响可能更严重。能否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调动研究生助教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力度,尽量减少上述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2]。在逐年总结提炼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力争将助教培训的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下面以定量化学分析基础实验课为例,做简要介绍。

3.1前期准备研究生本人递交助教申请书,经面试获批后,填写调查问卷(不署名),其目的是帮助和督促研究生思考如何做好助教工作,建立责任感。思考题的内容主要是:“你当年从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课上学到了什么?对你后来的学习和课题研究有什么影响?”“对于这门实验课,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你希望你的老师如何做,才能使你在既有压力又有兴趣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现在你作为一名实验课指导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你会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评分手段来面对你的学生?”“当你发现学生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或其他问题时,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好意思表达时,你会如何做?”“你认为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认真程度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什么?你会如何做?”等等。几乎每一位研究生助教都能认真思考并填写问卷。他们的想法对做好助教工作非常有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探讨的问题。如针对“现在你作为一名实验课指导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你会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评分手段等来面对你的学生?”这个问题,研究生助教们写到:“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对定量化学分析实验、乃至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化学实验有一个切实的、理性的认识,能够将与此相关的知识、技能、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表扬先进,同时不放弃落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学方式还是较为倾向于上课少讲,实验过程多提问的方式。评分手段:多增加一些平时对学生操作考察的分数。”“Mind+Hand+Attitude,这是我的指导思想。……结果并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是我的评分标准。”“……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但必要时还是要严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对学生要求不能低。”“……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益匪浅。”研究生助教希望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自己首先要对教学工作态度端正。态度中蕴含着责任心,不同的责任心反映出不同的态度。相信研究生助教在课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接下来的培训、上岗实践做了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在以后的集体培训、集体备课工作中,我们坚持对这些教学理念反复强调并督促落实。除了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初步准备,我们还要求研究生助教在集中培训前写出每一个实验的预习报告、思考题。在培训开始时抽查、讲评,并将预习报告相互传阅,互相学习。

3.2集体培训集中一周至10天(因课程学时而定)的时间,对全体研究生助教进行集中培训。以前要求助教把学生要做的实验都做一遍,如果有未知样品,还要集体做数据,求得平均值作为学生实验的“真值”。近几年,我们逐渐减少了做实验的时间,增加了对研究生助教的操作考查及集体讨论的时间。当实验现象出现异常、实验数据有些差别时,及时总结,拟定方案,分别探讨,再通过讨论统一认识。北大化学院的研究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大学,在本科学习时,不同的学校对同一个具体操作或实验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对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会有不同的讲解。我们鼓励研究生助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鼓励他们用实验数据来验证,然后对实验原理、操作原理以及教学理念进行较深入的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这样的讨论之后,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一般讨论时间约占集中培训的20%~30%。在集体培训期间,我们还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做“作为实验课助教,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的讲座。

3.3集体备课会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讨论两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哪些问题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是否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反复强调,以及哪些教学方案或计划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是由第一次担任本课程助教的研究生对后两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试讲(模拟课堂)。最初是由主讲教师事先告知某位助教何时试讲哪些内容;后来改为事先告知何时讲,而不告知具体试讲哪部分内容;现在是一律不事先通知,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安排,临时“点将”。这样做是为了让新的研究生助教在每一次备课会前都能认真准备。试讲后,大家对每一位研究生助教试讲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讲评和讨论。集体备课会上讨论的议题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世界观、价值观等。每一次集体备课会都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准备会和研讨会。实验课开课4周后,再次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做“反思和分享:实验课的教学实践”的讲座,席间,有讲授者与听众的互动,有听众的专题分组讨论,有小组讨论后的代表发言;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不论是研究生助教还是从事多年实验教学的教师都能感到有所收获。

3.4班前会每次实验课所有指导教师都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由主讲教师或值班教师主持班前会,提示当天教学内容的重点,提醒需着重注意的地方;然后大家进一步熟悉实验室仪器设施及药品的使用和摆放位置,并做好分发未知样品等课前准备工作。集中集体培训、集体备课会和班前会是研究生助教岗前准备的“三步曲”。我们希望研究生助教不仅仅是将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对这门课程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实验技能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完成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实际上,研究生助教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大多数研究生助教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不是分析化学,这段经历不仅能通过教学实践复习和巩固过去学过的分析化学知识,而且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实验手段对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也会有所启发和帮助。另外,他们还结交了新朋友,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师哥师姐”。这些都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

4研究生助教制度的评价机制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调查问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意见以及本人的工作总结为研究生助教写出评语并打分。在给出学生实验课成绩之前,研究生助教是看不到学生在调查报告上对他们的评价的,学生调查报告也是不署名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对研究生助教的评价没有顾忌,更加客观和真实。研究生助教在个人总结中写到:“所谓教学相长,很多教给学生的东西其实也是自己需要学习的,而从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平常相处中也学到了很多,相信这些都是我将来科研、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对于定量分析实验的学生来说,我是一名教师,而我本身又是一名学生。所谓‘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在‘教’与‘学’的结合中,我与学生共同进步。”“在这次实验助教过程中,我想最大的收益者是我自己,我收获了对定量分析的再次和更深入的了解,我收获了一次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责任感的机会,我收获了17位优秀的学生,我也收获了一次特殊的经历。”“做助教的经历让我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了。此外,我也更加注意实验记录的规范性。从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学期结束前后,实验记录有着明显的进步。今年的助教(经历)对我今后的科研也是很有帮助的。”“有机会成为一名助教,是我的荣幸,一直以来,我就想当一名老师,助教工作无疑给我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责任心———定分助教工作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探索精神———这是我经常要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反过来,也是我的学生在教我的东西,让我感触颇深。……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定分助教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锻炼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经历这半年,感觉真的进步了很多。我把从实验课堂上的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逐渐融入到我的科研中,觉得科研实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实验过程越来越真实和可信,而这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复查以及问题的探究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除了自我评价,研究生助教还很诚恳地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反映出半年的助教经历不但培养了他们对这门课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的态度。这些年北大化学院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课不断取得进步,是与研究生助教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对助教工作做得好的研究生,应该给予名誉和物质的奖励。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将评价机制(监督、检查、评价)标准化,应是今后必须做的。

第4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应用物理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 导师制

1.引言

应用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及最新成就为基础,进行应用和实践研究的学科,不仅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未来物理学专业发展的主流方向[1]。应用物理专业作为一个面向产业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其发展应该紧密联系行业动向,把握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方向。毕业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在公司企业从事物理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等。基于这些,专业优势应用物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国家基础研究所必需的人才。2014年,学校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提出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向转变的办学思路。我校本科专业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要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来培养学生[2]。

2.应用物理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先后修订了2011版和2013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比这两个方案,从当前的角度看,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当时光伏产业发展特点的。当时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到2011年年底,中国的光伏生产份额达到了占全球50%的高比例,整个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前景。当时光伏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非常大[3],而且国内高校开设光伏专业的又比较少,导致我们制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可以参照的例子,在课程设置上也就体现物理学和光伏材料课程相互混合的结果。而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际是在2011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小的修正,减少了一些专业理论课程,相对增加实践教学比例。这是因为通过我们对两年多的专业建设上的总结和反思,发现存在所开设的课程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是所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物理学知识过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理论化,行业适用特征不明显,这会造成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这一点在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实习中已经有所反映。由此,我们在专业教学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例如降低理论教学难度,加深实践知识的讲解等,但是受制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限制,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依然没有得到大的改变。这就促使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做进一步修订。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我们认识到,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好的培养方案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这不仅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学生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3.改革和实践

面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培养现状和新形势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在应用物理专业建设上重点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重视学生素质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尝试,明显提高我校应用物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我们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结合学院实际,通过走出去调研、请进来论证的方式,不断对已有工作进行总结改进,使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将应用物理专业的方向定位为光伏材料设计及应用。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应用物理和光伏材料基础知识,具有坚实的应用物理基础,熟悉基本物理电子学、半导体材料和光伏器件设计基本知识,具备光伏器件设计所需的物理和控制器件的基本技能,具有光伏材料研究、产品开发和设计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我们设置理学课程模块和工学课程模块,体现理学打基础,工学求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时安排上,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分比例达到30%以上,专业实习实训12周以上,更彰显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向应用型转型的办学特色。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不断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达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进厂实习,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缩短了从学生到员工之间思想与业务距离,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重视学生素质培养。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进一步深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4]。根据学校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应用物理专业发展实际,于2015年年初,我们在全体本科生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希望通过导师制的形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地说,学生导师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职责:

3.2.1心理指导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受挫能力不强的现象。因此,导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端正生活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导师可以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2学业指导

导师主要负监督的职责,要定期对学生所学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2.3考研指导

导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大三学生,导师要对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及考研规划提出建议,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倡有条件的导师带领学生积极走进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参与科研课题及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对学生进行科研的初步训练。

3.2.4就业指导

导师要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形势,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对专业发展方向的理解,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学生兴趣和潜力,因势利导,科学合理地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和目标定位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导师的社会阅历和专业背景优势,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增强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制订了《理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从规章制度上加强了导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第一,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第二,导师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导师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带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导师的学术成就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前进的榜样,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导师的信任,便于更好地开展指导工作。第三,导师要保证工作时间。导师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导师必须定期拿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活动。第四,导师要填写指导工作日志,如实记录对学生的指导活动,并在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学院会根据导师的实际指导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学院二次分配等方面向优秀指导导师进行倾斜和奖励。

4.改革的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来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帮助部分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2016年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超过50%的课题来源于导师的科研项目。另外,在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应用物理专业的考研录取率达到了26%,显著高于我校平均12%的录取率。因此,推行导师制促进了应用物理专业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巩晓阳,李同伟,王,魏荣慧,崔红玲.新形势下应用物理专业的改革与前景定位[J].学科探索,2015(9):15+25.

[2]张石定.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108-110.

第5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20-02

创新型药学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向创新型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作为为社会培养药学人才的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肩负重要的使命。一名合格的药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功底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四年这一短暂的时间里,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药学专业学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高素质人才一般具有高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必须先从培养良好的素质做起,也就是说在众多培养方式之中,强化药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是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良好的素质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知识广博、专业知识扎实;坚韧不拔、具有很强的事业心;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判断力;敢于怀疑旧说、掌握多样化研究方法;勇于实践、具有协作精神[1]。药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思维、毅力、知识、方法、责任心、态度,具备了这些素质,就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下面对我们通过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提升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般情况下,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是比较扎实的,但是我们的药学专业学生接受的专业教育往往过窄。

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因素很多,从高中文理分科开始,直至大学学习阶段,专业划分越来越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现在国内的大学新生入学后,基本不可以调专业,即使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也要等到毕业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时才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这样就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创造激情,进而缺乏创新能力。理工科学生也需要文化熏陶,例如有些学生专业学得很好,但组织语言的能力差,他们所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就很难整理成好的科研论文供同行交流学习。另外,学习不仅需要兴趣的支撑,还要有动力才行。理工科药学专业学生受到的文化熏陶过弱,一直以来就存在比较明显的重理轻文现象,没有文化内涵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尤其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话更加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思: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彻底忘记他们的传统文化时,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民族了。

但是让每一个药学专业学生都系统深入学习文科课程又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学文化建设是一所大学必不可少的。把校园文化的学术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和药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营造创新成才的微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特长,这也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结合十精神我们开展了解读“中国梦”系列活动,例如,邀请学院王建立书记做题为“解读中国梦――中华民族的血脉与历史纵横”的报告,举办“学习践行十,青春助力中国梦”演讲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回顾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近现代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进一步阐释了对“中国梦”的理解,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自强自信、勇于担当的青春激情。最后的总结“中国梦想必成真,国力强盛是根本”更加激励了同学们的创造、创新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中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如何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学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虽然这方面的经验很多,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实践[2]。同志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达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才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理工科药学专业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得到的锻炼和启发是以后开展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倾向于严进宽出,使得考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考理论课上,而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部分本科院校受实验室条件所限,学生本科期间进入实验室只是走马观花,对仪器的使用知之甚少,更没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这样就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即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首先,鼓励药学专业学生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同时,抽出时间到准备室帮助实验员老师准备实验器材,然后参与到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当中,在此过程学习并掌握医学、化学常规仪器的使用,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与同学和实验员老师之间的协作关系。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得到提高,也为其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药学专业学生对各种药用植物的识别也是丰富其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对大三学生开展的一项实践教学就是带领他们去附近的山里面去认识各种药用植物;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开展“游园识百草活动”,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可以开阔眼界,对校园里种植的丹参、熏衣草等药用植物有了感观上的认识。

最后,为解决大四学生实习、考研、找工作和做本科毕业论文相互冲突、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我们开展了本科生助研活动。在老师和同学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协助老师完成科研课题,其所做内容可以做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可以为考研面试提供科研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开展心理学专题讲座,加强药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药学专业学生以健康强壮的体魄和心理迎接各种挑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进了医学院校就是要学临床知识,将来做一名医生。这样药学专业学生从入学的那天开始就以一种矛盾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到了大四,除了面对完成毕业论文及课题的各种压力外,还面临着就业等诸多社会责任及压力。若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差,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轻则影响身体健康,重则寻死觅活,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潜心学习,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近年来高校频发的跳楼等自杀事件,我们在开展各种心理讲座的同时,对需要个别心理辅导的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学生可以和心理辅导教师面对面的交谈,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另外,我们的药学专业学生助研的导师不仅做学生科研的指导者,更要做好他们人生的领航者,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困惑和迷茫的时候,多和学生谈心,让他们敞开心扉,解开心结,轻装上阵,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

四、改革完善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环节,激发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药学专业学生在外因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创新潜质

首先,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创新成果的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3]。我们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临床专业学生的很多课程都是大班上课,不利于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如PBL教学法等。药学专业同时上一门专业课的学生少了,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四人一组的实验改为两人一组,增加自主设计实验的数量;改进考核方式,原来实验考试只有动手操作部分,而且是该学期做过的实验内容,改为设计性实验考试,并增加实验的理论知识考核,充分做到理论和实验的融合,这样利于学生巩固实验基本操作。

助研阶段我们鼓励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不要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敢于探索一些新的知识,学会查阅参考资料,并且作为指导,也要敢于对其怀疑,然后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并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寻找到科学真谛,实现思想理论的革新和对现存事物的改造。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药学专业学生发挥创新潜质的重要保障。入学后就让药学专业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而且是去不同导师的实验室去了解研究方向,在实验室药学专业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创新的过程,比如怎样设计实验、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样的独特方法、师兄师姐又是怎样思考出来的等这些创新的过程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既开阔了药学专业学生的视野又给药学专业学生的助研选题提供了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和开题,要比单纯地看教材和文献资料好的多。

参考文献:

[1]陈海瑛,曹明富.论硕士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3):88-89.

[2]季红,袁牧.药学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医药教育,2009,16(8):113.

[3]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应用实例[J].创新与思维,2001,(4):18-20.

第6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7-0021-06

一、研究背景

(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引发对高技能人才旺盛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提出,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人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提出,要“突出高端引领,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首都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围绕首都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明确指出201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80万、2020年达到120万。“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达到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5万人的规模。此外,《北京行动纲要》提出聚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例超过30%。

(二)企业对现代技师的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技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保障部于2006年对技师提出了新的概念。传统技师,主要负责特定岗位具体工件加工、研发;通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地探究、积累经验成为拥有绝招绝技的“行业大师”。现代技师,负责完成整个生产线的技术维护与工艺整合等任务;不仅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具备整个生产线的现场管理能力、组织与指导员工技能培训的能力,运用已有工作经验和规律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不同工作领域的迁移能力以及复杂性沟通能力等非专业性技能。

(三)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通过院校走访调研以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培训会”、“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等途径,以发放纸质版或电子版调研问卷形式,对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10余所重点技工院校(预备)技师培养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在被问及“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技师培养的满意度”时,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学生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满意度较高,分别占60%和80%。相比较下,学生在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较低,分别占10%和20%(如图1所示)。

调研“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技师培养满意度”后,接着问及到“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时,师资队伍薄弱和缺乏行业企业支持是两大影响因素,占65%。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很多技工院校培养技师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数据分析得出,师资队伍薄弱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缺乏企业经验,教师数量不足等方面。(如图2所示)

通过对全国重点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培养模式调查研究得出,目前技工院校在培养学制技师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困难:其一,师资队伍薄弱,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尽管参加过多种培训,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但是对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规范,与行业专家相比依旧存在着一定差距,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关键技术、关键能力等核心点的把握不到位,影响技师培养质量。其二,教师教学观念亟需更新,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素养是企业对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工作始终的基本要求,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企业关注的核心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三,学校以模拟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技师阶段学生的发展,例如,某学院在培养中级工、高级工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开展以代表性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以行动导向过程为主导的教学组织,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制技师阶段的学生,仅限于校内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多元化、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其四,学校学习环境、文化、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与企业差别大,虽然学校实训室、厂房等一体化教室具备高端设备,虽然技师培养过程基于一体化教学理念,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培养技师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但是,校内技师培养缺乏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如: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工作组织形式等)对技师学生能力的历练。情境学习理论强调,行动是基于情境的。人不是根据内心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的行动。基于真实情境,默会知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因此,模拟的学习环境以及仿真的工作任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在这种情境中培养出来的技师在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是会受到企业质疑的。那么如何来提高企业对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培养的认可度呢?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

基于国家、社会、市场对新型技师的需求,笔者对学制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实证探究。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本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学制技师(主要从培养路径和管理过程两个维度进行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如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以企业深入调研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材料从多个角度对校企合作“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深入探究。

三、研究现状

(一)传统技师培养研究现状

传统技师培养主要采取自学成才或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虽然培养出技能过硬、有绝活、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但培养时间长、工作岗位受限,不能满足科技和工艺日新月异的需要。传统技师主要定位在具体的岗位上,负责单一工件的加工。他们技术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依靠持续地积累经验。

(二)“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现状[1]

2012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学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性意见》(粤人社发[2012]178号)提出:“在全省学校开展‘校企双制’办学改革,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广东特色的‘校企双制’办学制度。”2013年3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广东省30家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示范学校试点探索开展“校企双制”办学。

“校企双制”办学是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校企双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双制班,主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技工教育,学员身份主要是全日制学生;二是招工即招生的在职双制班,主要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学员身份主要是企业员工。

“校企双制”技师培养是通过“企业主导、校企共管”、“十个共同”等形式,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与管理,培养师资,运用技师的企业考评方式开展的一种技师培养模式。“校企双制”的技师培养模式倡导“企业主导、校企共管”、“十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招工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搭建管理队伍、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实施教育教学、开展考核评价和产学研服务”等。

(三)“双导师制”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国内“双导师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双导师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医学专业、职业院校学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2009年以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后才开始受到较多关注,研究成果的形式以期刊文章和新闻报道居多,论著暂时没有,学位论文也比较少。

“双导师制”更多以对策的形式出现在诸如“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教育”等研究主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教育层面,对“双导师制”概念界定有着不同的标准,呈现出不同的做法。近年来,“双导师制”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技术工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双导师制”是校企合作的直通车,是以就业为导向“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2]。

国外并没有严格的“双导师制”说法,但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实施“导师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美国,以“实习教师”、“合作教师”、“学校指导员”三方组成。根据三方各自的角色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各自的责任,合作教师和学校指导员根据实习导师的情况,彼此沟通,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进度。英国,学生的指导教师分为两类指导老师,一类是学科教学教师,一类是教育与专业学习教师,这两类老师彼此协作,共同对学生负责。在职业教育层面,德国“双元制”是本土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由校、企共同实施[3]。

四、研究发现

(一)学制技师“双导师”培养模式内涵

教授童华强曾提出,“双导师”指为学制技师班学生配备2名导师,其中1名来自企业在职技术专家,1名为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共同指导技师学生的项目学习和企业实践[4]。这种培养模式确保师资质量,既满足培养学制技师对教学、管理方面的需要,又满足对企业核心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

“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基于一体化教学理念,由纯粹的学校培养转变成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学校内代表性工作任务”到“企业内真实生产课题”为载体的学习过渡,实现了专业知识、技能与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的衔接,体现了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双重培养,由学校单方评价转变为真实的校企双方评价,做到了学校、企业学制技师培养的融通[5]。通过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到学制技师的培养,学制技师在学习中直面研发生产中的难题,通过参加技术攻关、生产校验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

“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把技师学生与企业员工组合起来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工作。学制技师与企业生产任务直接接触,作为实践共同体的参与者,在企业中扮演一个合法的角色,在工作中具有真实意义的身份和真实的工作任务,从知识体系、技能结构、生产规范、人际沟通、责任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训练,不但实现了对技师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组织整理、优化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能力上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养成和培育,切实达到了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皆优的新时代技师要求[6]。学制技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知识,还有完整的工作情境知识,包括组织、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合作知识等等。技师学生通过行动与具体工作实践的反映,领悟、学习企业的社会情境知识,实现技师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7]。此外,在技师培养过程中,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该培养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培养技师主观能动性、不断自我优化和自我负责的意识,使技师学生能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获得职业行动能力[8]。这才是技工院校技师培养的终极目标,也是学制技师“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使纯粹的院校培养模式转变成校企合作技师培养模式,使校内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

为规范和推进知识技能型学制技师的培养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技师毕业生的满意度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后备高技能人才,诸多技工院校研究学制技师培养方法。下面以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校企合作“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的路径和管理过程。

1.培养路径。通过对该技师学院技师培养深入研究,总结出一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路径(如表1所示)。

2.“双导师”学制技师管理过程。在实施“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过程中,遵循校企协作、工学交替、课题引领、双师培养、全程监控、多方考核的原则。前期准备阶段,“选企业”、“选导师”、“选课题”。实施阶段,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监控,学生需要按时提交工作日志、周记以及工作总结;企业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周评价;学校导师需要按时到企业回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考核阶段,学院遵循“校企双评,多元考核”模式,考核内容包含学生工作态度、工作素养的考核,占总成绩的40%,企业课题学习和完成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如图3所示)

(三)“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1.技师培养规模增大。该技师学院“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开始于2013年,最早试行于数控加工专业,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从已毕业技师人数上看,“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如图4所示)。

课题组成员在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时,通过对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对学院技师培养质量以及孩子就业去向满意度高达95.8%。该学院技师培养规模不断增大,培养质量高,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与认可。

2.技师优质就业。以数控系为例,目前为止“双导师”学制技师毕业生共计136人,技师考评通过率100%,就业于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五院、北京机床研究所、CAXA、清华大学等单位,实现优质就业。(如图5所示)。

数据表明,该技师学院数控系“双导师”学制技师毕业生就业去向非常乐观。70%技师学生优质就业,就业于航天三院-159厂、航天二院25所、航天二院-283厂等航空航天企业,北京机床研究所、北车集团、精雕科技等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清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钢铁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留校从教。技师们进入企业和院校后,主要从事导弹、卫星零件加工,导弹装配与调整,机床零件生产、数控加工、精密检测、担任学校一体化教学等核心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民营企业、私有企业和部分合资企业,主要从事设备维修、零件装配、机床装配与调试以及机床维修与售后等工作。

3.企业对技师认可度增高。在课题组对北京市49家企业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被问及到双导师技师学生在工作中的优势时,企业对“双导师”培养模式下技师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满意度高达80%-85%,对“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基础”满意度高达60%-65%(如图6所示)。

综合数据表明,“双导师”培养模式下,该学院学制技师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技师“吃苦耐劳、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强”等特质得到就业单位认可。

4.技师离职率降低。通过对该技师学院近几年技师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以数控系为例),学生离职率不断下降,企业对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尤其实施“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后,学生的离职率降低至14.29%,42名学生中仅有6名学生出现离职离岗现象(如表2所示)。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也有助于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

“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是一种可借鉴、可传播、可推广的新型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目前学校教学资源局限性的困境,如:实训设备、场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提升技工院校教学效果。能够解决校企合作存在的诸如:顶岗实习学生学习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学习权利被剥夺成为流水线工人等问题,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同时,在相关行业、企业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首都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修理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孵化器。“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不断扩大技师培养规模;有利于技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企业认可度、满意度;有利于企业人才储备,实现校、企、生共赢。

参考文献:

[1]何士林,辜东莲,李宗圆,等.广州市技师学院“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M].中国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2015.8.

[2]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童华强.院校学制技师“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4(Z1).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6]莱夫(Lave, J.),温格(Wenger, E.).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

第7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软实力;层次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72-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背景下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

一、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的内涵分析

创新创业“软实力”的提升实质上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全面提升计划,所以理清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十分关键。工程教育认证是指由专业性的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1]。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其内容包括学生培养目标、质量改进、师资队伍、课程、支持系统等等,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探索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新的通用标准有七个要素,涵盖了国际通行的12条毕业生能力要求,重点考察学生产出成就、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通过工程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应该掌握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12项核心能力指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了解工程教育的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中对大学生提出的12项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比对出5大项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达成标准。除此之外,工程教育中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还有诸如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等都可以在创新创业的“软实力”培养中有所体现。

二、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研究将工程教育能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工程教育看重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工程能力的培养,认证时对大学生的12项核心能力指标进行达成度分析,可以看到对大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价是十分全面和严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创新、能力创新的过程[2]。最终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更具创新能力,在目标和途径上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抓手的。将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单列构建培养体系。学术界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的改革,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软实力如管理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必要能力,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软实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研究

1.打造创新创业竞赛维度的层次化建设。更加有针对性地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建设就必须对创新创业竞赛平台进行层级化划分,使“软实力”提升呈阶梯式、连续性的特点。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为基础,鼓励学生参与适合自我知识素质层次的创新创业活动。当今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是以科技竞赛为基础的,由于科技竞赛平台层次不同,专业方向各异很容易诱使学生参与到不适合自身现状的竞赛中,从而打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提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分级整合,最终形成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实战训练体系,使创新创业工作更具科学化水平。例如:第一层级,以初级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积极性为目的的针对新入校学生开展的诸如“甜点大赛”、“嵌入式机器人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创意产品;第二层级,借助教师的科研便利,开展针对较高年级学生的多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赛,做到规范赛制,赛训结合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第三层级,以“挑战杯”和国家小平创新团队建设为龙头,倡导高年级学生参加比赛,与全市、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学子同场竞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发掘自身潜能、开阔学生创新创业视野。将工程教育背景下分层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落实成为制度机制,并在学生中进行调研,通过对分层次前后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群体变化和素质达能情况,分析整合实战训练平台的意义。科技竞赛平台的分层次培养,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业水平、素质能力等因素有区别的参与竞赛,在竞赛过程中锻炼其项目管理能力、个人和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实现以创新工作小组为导向的层次化建设。创新创业“软实力”提升中创新创业平台层次化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工程,层次化建设要分层级更要分类别,将创新创业竞赛平台进行层级划分后要对每个层级的竞赛进行类别的划分,达到精细化管理模式。打造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核心的创新协会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竞赛项目培育相结合的有力载体。在长期的创新创业工作中发现,人才的培养和项目的培育大多情况下出自朋辈和师生间的传帮带,是一种粗放式的自发的培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提升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全员创新创业素质,打造精细化的培育、管理模式。以食品专业为例,根据创新创业竞赛需求的不同,重点打造食品工艺创新工作小组和食品工艺创新工作小组,由食品创新工坊进行管理,并为每个协会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提供专业和实验技能支持,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认知和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协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和项目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创业项目质量的优化[3]。

3.完善教育培养平台的层次化建设。通过对工程教育的梳理,我们得出大学生毕业必须达成的五点创新创业能力要素,根据能力要素的要求通过对教育平台的层次化建设完成全员“创客计划”。教育培养平台的层次化建设要突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创造性、启发性和灵活性,建立教学引导的机制,创造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首先,建立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实验设施和仪器面向本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科技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并修订完善大学生实验室使用管理规程。其次,与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联合优化产品开发、创新创业素质养成类课程,修改课程教学大纲适应工程教育相关能力达成度,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的,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同时,结合学生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学分考核评定标准,逐步完善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相挂钩,凸显教学与创新的实效性。最后,探索和完善全程导师制,为每个本科生分配教学阶段全程导师,为学生量体裁衣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构建学院教师参与到科技创新教学培养的激励机制。

4.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模式。将企业式社团的建设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培养体系,以企业化的模式令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创新创业运行模式,“企业式”社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特点,搭建企业组织架构,公司在原社团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仿照企业管理模式,设置由学院辅导员担任的董事会,负责监督工作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总经理、行政副总经理以及各部门经理全部由学生担任,以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每年由总经理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由财务部根据计划审订年度预算、决算,以上均由董事会审批通过,联络部主要负责与企业接洽开展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生产部负责管理社团自主实验室的使用与安全,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具体实施,人事部负责招收员工和对员工进行创新创业基本技能的培训。完善社团科学管理机制,建立相对完备的人员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机制以及员工激励机制,“员工”可以通过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按比例获得利润分成,荣获各类创新创业奖项赚取企业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累积可换取创新创业经费、创新材料以及校内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三类虚拟币无障碍兑换,根据级别、类别、虚拟货币、贡献大小发放“工资奖励”。企业员工晋级评选将以客观评价与主观审评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从社团原始资料的记录、获得的奖励和虚拟货币、为公司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细化客观晋级标准。主观审评通过个人工作述职或晋级业务报告,由部门经理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审核批准,最终上报董事会决定。建立激励机制,结合薪金激励、公平激励、目标激励、认可激励等。此外,对违反学校及公司规定的员工,对其进行扣企业币等处分。“企业式”社团的建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平台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通用标准[R].

http:///column.php.

第8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7月底,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兼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许身健结束了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整年的挂职工作。“目前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专家学者到法院参与审判或调研工作,等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道桥梁。”许身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的双向交流机制指导意见,规定了加强人员相互交流、互派人员讲学授课、建立教育培养基地等六种具体的交流方式。意见明确各高级人民法院可定期商法学院校选派2~3名优秀专家、学者到本院或下级人民法院挂职担任相应领导职务,参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或调研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列席审判委员会。

“这种双向交流机制,检察院开始得较早,大概有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教授挂职,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的支持,又可以把司法实践中新的案例和经验反馈在教学里,而最高法对此专门指导意见,有望把各种双向交流方式制度化规范化。”

实践问题可以成为研究课题

2008年8月,经组织部门考察和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田宏杰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协助另一位副检察长分管公诉一处、公诉二处和法律政策研究室(含检察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及全院业务培训和检察文化建设。

田宏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她协管公诉期间,与另一位副检察长先后对500余件案件审批把关,“在2008年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没有—件被法院改判,2009年对法院3件量刑偏轻案件提起的抗诉均获上级院支持,其中一件获得改判。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学者到法院、检察院挂职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

“如果不去挂职,搞民法的不会关注刑法,搞刑法和实体法的不会关注程序,但实践中一个案件的办理,事实的认定,要谨程序也要懂实体法。”田宏杰说,而学校教学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知识结构的分工过度细化,忽略了专业的整合,后者恰是实践的需求。

田宏杰曾列席东城区人民法院审委会,对2起案件4次出庭支持公诉。

在刘某被控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案先后两次、分别长达5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她利用自己在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研究的专长,“在对国际贸易中的经营信息属性、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重大损失的认定等疑难问题上,我从证据分析、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阐释,收到了很好的出庭效果。”

2011年8月1日起,许身健作为无党派人士到北京二中院挂职一年,任研究室副主任。“学生在处理法律援助案件时遇到难题,我利用挂职从资深法官那里了解到涉法上访案例的审理思路与逻辑,对学生的帮助很大。”许身健说。

挂职也给学者带来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挑战。2010年3月至5月,由于另一位副检察长要到党校脱产学习,东检院党组安排田宏杰全面代管在此期间的公诉调研,而此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指定东检院审查的密云县赵某等34人涉恶专案和朝阳区刘某等9人涉恶专案,也进入到了最为紧张关键的提起公诉阶段。

“两个专案不仅涉案嫌疑人众多,而且牵涉问题复杂,政策法律要求高。我与公诉一处正副处长及两位主诉检察官等两个专案组反复商议,最终高效完成了两起专案的审查工作。”田宏杰说,两起专案工作也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认同,“他们将涉案嫌疑人达50余人之多的北京市网络赌博专案也指定由东检院公诉部门审查。”

在田宏杰看来,部分挂职学者担心案多人少,挂职影响教学科研,而实际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反而可以变成研究的课题。

法学院对挂职教授的遴选

在此次最高法指导意见之前,学者与法院、检察院系统的双向交流早有实践。2011年3月1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与中国政法大学、人大法学院、北大法学院、清华法学院签订了双向交流合作协议,实现智力资源共享。

“我们和几个省的高院都签订过合作协议。”人大法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路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的交流和培训,“教师去检察院挂职,专门提供法学方面的咨询支持,法院参加论证或指导,也请法官检察官来学校给学生讲法律实务方面的课程。”

“根据人大法学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签署的协议,双方共同招收培养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的研究生。实务部门像检察院、反贪局专家过来给学生授课,专门讲授职务犯罪的纠纷侦查,这些就是一般学校教授讲不了的课。”路磊说,此外学院聘请了法院、检察院人士来做兼职导师和兼职教授,“这个模式已比较成熟,相关博士生和法学硕士入学半年以后,学院会给他聘一个检察官作为兼职导师,直到他毕业,全程都会指导他,这是长期的。”

对挂职教师的遴选,路磊透露,首先看专业需求,“确定专业后,一般会让教研室,如民法学教研室、刑法教研室,先进行内部推荐,结合年龄、教学等决定推荐人选,再到院长办公会议上讨论决定。”

“职称和年龄是考虑的重点。职称尽量高些,派去的教授到地市—级的单位就会做副检察长或副院长,有个副教授去了青海省,挂职的是省法院院长助理。”路磊说,“海外留学背景不是必须的,但对于年轻老师,也是一个参考条件。”

“观点尖锐且个性的学者也不会被排除在外。在疑难案件讨论中,挂职教授要起到分享学术知识和成果的作用,尽可能使定性更准确,量刑更准确,但具体的判案还是按照法院和检察院的来。”韩大元说。

期待法院检察院的制度对接

在许身健看来,目前的交流机制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评价专家学者在法院的工作,“毕竟高校对教师的考评是以科研优先的,如何解决其评聘职称等后顾之忧是个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就曾有此顾虑,“之前我放弃去高院挂职,因为当时还是副教授,要考虑职称问题。”

对此,路磊透露,挂职经历会作为评定职称时的一个综合考量的因素,“现在倡导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结合,评职称不会将此作为硬性的指标,但学术委员会肯定会有考虑。”

“另外,高校与法院的工作机制存在很大差异,专家在前往法院之前应做更多的培训准备工作,到法院之后也应当安排专门的培训环节。”许身健说,他挂职之前没有参加过培训,只参加了一个北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上一年挂职工作总结动员会。

第9篇:本科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

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严、实、精、活”。全:全面关心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全程育人。严: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对自己、对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实: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讲求实效。精:工作精益求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精心批改每一道作业,教学语言精练清晰,板书精简扼要。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请笑纳!

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1在过去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年里,在学校和学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有了进一步提升,我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理解、尊重、关爱学生,跟学生交朋友

班主任是学生和学校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两者中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与学校各级学生工作领导相比,班主任更能具体了解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当代的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思想和心智都比较成熟,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些不同。这一代大学生基本都是家中独生子女,他们讲究平等、尊重、理解。要真正了解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不能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对待学生。其实说穿了,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学生,他们不用我们教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何况再过1年时间,他们就毕业了,其中也许会有人成为我们的同事,所以不要“小瞧”这些孩子们。只有他们感觉你和他平等且亲近时,才愿意与你有思想沟通和交流进行,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知道他们真正的思想。所以班主任应该具有良好的亲合力,让学生觉得亲近。

作为班主任,我很好地配合学校做好班风学风建设、学生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并在做学生工作时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做到对学生要以“耐心、爱心、知心、细心、虑心”。本学期,配合学校学生处与学院积极完成困难生的资助评定工作、20__~20__学年的争先创优评比工作。同时在学校进行文明校园评比时,给学生召开主题班会,以学校荣誉为荣,动员学生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为争文明校园做出自已的努力。

2动员学生做好毕业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班今年已经进入大四,已经是毕业班了,面临毕业,能让全班33人一人不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并找到好的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是我党班主任的最大心愿。我们班上有2名同学还有2门次课程没有及格,在大四第一学期我就提醒学生要提前修满学分,注意学校安排的清考,为毕业提早做好准备。并鼓励本班学生在大四的课程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多学一些有用的基础知识,多拿几个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写一些学术论文、做一些社会实践性的工作等等,目的是为就业打好基矗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这几年来本科生扩招以及就业市场需求量的萎缩,致使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班的情况很特殊,共有人数33人,女生占19人,而女生的就业的是我一直很担心事情。我班学生中明确要找工作的有19个,到目前为止,只签了6个,剩余的13个人中,其中女生占到10个,几个男生的就业基本不成问题。我最担心得是学生因为找工作受挫,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致使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任何事情我们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于是我安排了宿舍长和班委密切关注性格内向、在我认为在就业中属于比较弱势的几个女生,在开招聘会时一定要多关注他们,并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就业充满信心。并教育学生转变旧的就业观念,要善于推荐自己、敢于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大胆创新、发展自我,为寻求新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矗要实他们首先在各方面严于律己,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凭借说教,而应当脚踏实地,勤奋创业,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充分展示自我,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并及时向他们通报就业信息,解决他们在求职中的问题和困惑。另外,我们还联系和邀请了瑞联公司给我们专业的学生开了专场招聘会。

4动员毕业生做好两手准备-考研和就业

我们班中有考研想法的学生共14人,比例太小,考虑到就业的压力,我们班的女生有多,我曾经动员过好几次让他们积极考研,或做两手准备(考研和就业),这样可以缓冲一下就业的压力,再说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层次。但是,这届学生因为家庭背景不是很好、或者是因为考虑到目前的就业形势等因素,但是选择就业的还是占多数。对于考研的学生我们也给他们进行了考研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考研的疑虑:如何选择导师;考研中需要指导注意那些事情等。我们为此专门邀请了03级应化的毕业生经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给我们的学生建立和上一届学生交流的平台,是他们可以随时可以咨询自己在考研中存在的问题。

5与代课老师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的学习纪律一直是我的骄傲,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学生进入大四以后,面临就业和考验的压力,在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上较以前有一些转变,但是大四的学习主要涉及到专业知识学习,是今后参加工作学以致用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不容忽视,稍有松懈就会掉队。我常常会与各个代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迟到旷课情况。根据情况电话谈心或直接找学生面谈,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具体情况。针对个别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学生,我安排学生党员及班委重点接触、帮助和监督,确保不出违纪事件。因此,把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就业和当前学习的关系贯穿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中,包括班委会议、每次班会内容的组织及每次跟同学的聊天等等。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人才自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6定期走访宿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学生工作中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事情,我常利用中午或者周五下午去宿舍串串门、跟学生聊聊天、谈谈心,只有把他们当成知己,学生才能给我敞开心胸。他们把我当成朋友,很愿意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正是通过这个途径我很快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和表现,及时掌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些问题。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难免有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到位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2今年已是大四,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毕业班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 点,在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毕业班学生在 政治思想、学习、就业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年级学生明显不同的特征。作为毕业 班班主任,指导学生顺利毕业,协助其他教师作好班主任工作,是毕业班班主任 的重要职责。以下我对这一年来的班级工作进行总结。

一、继续加强学生思想稳定工作 从心理上讲, 毕业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 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也经常表现出过分的“成熟”,比如,以老大 自居,从学习,工作中以过来人身份对低年学生进行不利引导等。这些不良倾向 需要加强引导。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稳定工作。部 分学生表现为狂妄、自卑、不愿意合作、作风散漫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站 在学生的角度,除了主题班会以外,还深入学生,找个人聊天,来解决他们的实 际问题。关键的一条是让他们放下这种心理:“反正我也要毕业了,学校对我们 有特殊政策”。其实,毕业生不是特殊人群,如果说特殊的话,也在于自己的责 任比别的年纪的学生更大, 如何作好表率才是自己特殊的地方,放下毕业班学生 的架子,是作好毕业班学生工作的前提。

另外, 对于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常抓不懈, 不能掉以轻心, 否则, 学生一旦形成某些惰性,就不容易改变。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学习,关注生活,如果整个班级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就会减少一些不 必要的麻烦。此外,我还做好毕业班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在学生中 树立形象,做好表率,充当班主任老师的左右手,积极做好班级工作。

二、狠抓学习,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刚入学的时候, 如果学生对专业不熟悉, 不了解是正常的。

通过几年的学习, 学生对于专业有了比较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后,学生才会更加喜爱自己的专业。由1 于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较早,鼓励学生出去实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 生的成就感。

毕业学年,学生通常会出现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对 于这部分学生,我积极鼓励学生考研深造,这样做不仅对现有的学风起到一个很 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对专业的发展,榜样的树立,优良学习 传统,的建立等都是有利的。我还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考研学生在学习环境、资料收集、争取时间方面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另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考研,打算 直接就业。事实上,这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求上进,而是没有作好积极的引导。他 们还是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只是学习的重点在于社会知识、就业知识,甚至 是为未来的工作积极考证,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

所以,鼓励学生积极考研或考证,增强自己的实力与资本, 三、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减轻压力 部分高校教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院的职责,与普 通教师、班主任工作关系不大。其实,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在对 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学生就业的意愿、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就业信息的掌握 和对就业的把握要比学生强,所以我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在学校、学院就业指 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就业率相对还算可以。

1.充分认识就业形式,了解相关政策动态

坚持就业工作在毕业班工作中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200__年以来,全国大学毕业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及 时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 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班班主任工作的 最急迫的任务。同时,我还应该及时了解动态信息,一方面,减轻学生的思想压 力,另一方面,又要鼓动学生及时出击,寻找各种渠道,增强紧迫感。

2.充分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今天的学生就业渠道表现为通过人才市场、通过关系、通过网络等途径。学 院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掌握的资料,统计了相关行业对口单位,将与水利水电工程 专业相关的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等在学院网站公示。同时,推荐一些2 与专业相关的网站,鼓励学生积极登录,查阅资料,主动联系,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联系结业单位。对于后一届的毕业生,则把前 面几届毕业班学生信息反馈给他们,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3.调查学生的就业志愿

这方面工作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分行业就业。有些学生想从事本专业, 而有部分学生想从事其他专业。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第二,分地区就业。不同 地区对毕业生有不同的要求, 而学生期望从事的地区也不同。通过分行业分地区 就业志愿了解, 便于一旦有用人单位有岗位需求,及时把相关学生向用人单位进 行推荐。

4.制作推荐书的彩色封面

制作一份图文并茂、富有特色的推荐书是每位毕业生的必备程序。而有一幅 醒目、明亮的封面既能显示毕业生的能力,又能够扩大学校的影响,给招聘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制作了统一的推荐书封面,既推销了自己,又 增强了专业和学校的宣传力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召开模拟招聘会

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技巧, 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气氛,也让校 外单位了解学校毕业生情况, 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学校召开了模拟招聘会。

人员中, 既有专业人员,也有外单位的人事部门管理人员,以便学生能够参加全面的、真 实的招聘会,增强学生的实际应试能力 6、顺利毕业,跟踪联系 学生最后的毕业环节对班级的凝聚力和师生感情的加深是很关键的时期, 所 以,让毕业生含着留恋离校,含着信心离校。因此,我积极协助学生工作部门做 好毕业鉴定工作, 协助教学部门做好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以完成对大学四年的 总结工作。

学生在毕业后,刚刚进入社会,还会和学校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班主任就 是这些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结点。这种联系和加深,通常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更长3 的时间。

这对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产学结合、意见反馈、提高在校生的教学质量, 增加就业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积极做好学生的跟踪联系工作。

此外, 我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端正就 业态度,树立良好的就业目标,配合学院就业办公室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 杜绝毕业生违约,毁约等不良的现象的发生。积极配合就业办公室的工作,将就 业办公室通知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办公室的工作及时传达给毕业生。

为各毕业生建 立详细档案, 明确每一个毕业生的去向和工作状态,并定期与毕业生进行联系沟 通。加强对离校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下一步,我将严格执行学院毕业生离校时系相关规定,规范程序,按章操作。让 学生顺利离校。

作好班主任工作,需要学院、系部、辅导员、学生其他教师共同努力,但是, 班主任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班主任应该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协调,把学生的 思想、学习、就业、毕业等环节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回顾过去的四年,在我跟学生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感激。我 要感谢我的学生,感谢他们四年来对我工作的极大支持、帮助和鼓励!谢谢他们 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 是他们让我找到 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基于实践的学习与反思, 是他们给予了我很 多关于教育、关于人生、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思考的火花;我要感谢学校和学 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 是你们兢兢业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 的力量, 是你们每一次班主任会议语重心长的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工作 的重要与伟大。

是工作,是实践,给我提供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生命土壤。

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20____-20____年度小学毕业班的工作又结束了。毕业班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强化能力为主线。夯实基础,狠抓主干;分段要求,狠抓重点;强化过手,狠抓落实;提升品位,追求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做到了以下这些方面: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全体教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德育融入到毕业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抓好养成教育,掌握学生思想的新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长、家庭情况,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一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严、实、精、活”。

全:全面关心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全程育人。严: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对自己、对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实: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讲求实效。精:工作精益求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精心批改每一道作业,教学语言精练清晰,板书精简扼要。活:讲课情绪活跃高昂,教法灵活,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三个注重”,体现“五个要素”。“三个注重”即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交给其“钥匙”。“五要素”即课堂教学应注意调节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

2、具体抓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1)备课: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教学目标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每一个环节设计的目标、意义要明确,有重难点的处理,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

(2)上课:

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最大的提高,教学中既抓尖子生又不放松中等生,更不放弃后进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辅导更有热心和耐心。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研究问题,通过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开发,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作业: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能够规范学生的作业,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题目的类型及具体的试题。作业布置合理、科学,不是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在统一作业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分析,及时订正,做一题,掌握一题,甚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整个类型。抓好作文教学。

(4)质量检测

语文、数学、英语开展了各种单项竞赛,如数学计算、解决问题,语文的积累及作文片段竞赛,英语的词汇等。每次竞赛后后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不足的地方。期末进行一次调研测试。

3、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

小学部经常组织召开六年级任课教师会议,与教师一起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

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4忙碌了一学期,送走了毕业班,感觉充实而欣慰。平稳地度过小学最后的阶段,没有任何事故发生,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工作。回首这三年与孩子的朝夕相处,终于到了离别的时刻,心中也充满了不舍。虽然淘气,但也可爱。下面对这一学期的班队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一、狠抓学习,关键冲刺

孩子们在这个学期似乎能够很深刻地感受到毕业班那浓浓的学习氛围。我们班的孩子出了名的淘气,总爱玩耍,对于学习呢,全都是不放在心上的,为了能在小学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老师们卯足了劲儿,天天对孩子们进行查漏补缺,抓基础、讲重点。也许孩子们也看出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也开始投入状态,虽然基础不够扎实,但是努力迎头赶上,超越自己!

二、多多关注,心理健康

孩子们到了六年级,随着生理发育,心理健康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对于孩子们的青春期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也应该尽早关注。有许多孩子由于年纪的增加变得不爱讲话,或者受一些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影响学会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自私、蛮横、不讲理,事事斤斤计较自我中心意识十分强烈。有些孩子甚至一句批评也承受不了,对于这些特有的青春期现象。我常常会及时找一些学生谈心,把孩子们当朋友,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能懂得老师的话中的道理。有许多孩子也纷纷找我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困扰。

三、不吝赞美,增强信心

有时候在家中,发现家中的小外甥女常常会因为一句:你真棒,做的真好,而特别有自信、特别懂事。相比较一下,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宝,他们需要爱,需要激励,需要赞美,我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声,于是我慷慨的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哪怕他是班里学习最差的。当然,事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我不是一味的赞美和包容,有时也会严厉的批评,这就是把握谈心的尺度了。特别是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要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并鼓励他们下决心改正,给他们信心。

四、家校练习,合作管理

本学期由于校讯通的开启,无疑给老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借校讯通这一平台,更快捷、方便的跟家长沟通,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动态。学校有什么活动我及时,模拟考试成绩我及时发送,让家长可以更快捷地跟老师练习。反馈孩子们的动态。

转眼间,孩子们就要离开这个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校园。祝他们能够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5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直接关心指挥下,在全体后勤人员的无私配合支持下,特别是在全年段教师的全身心投入的努力拼搏下,今年的中考,本年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生个人总分600分以上者达159人,远远超出其他所有学校(比第二名学校多一百人),并囊括了全市个人总分的前四十二名,创下历史之最(其中总分状元为631分),参加中考的七门科目均获得全市第一,总平均分为594.5分,超出同类校达14.5崐分之多,在此基础上,本校新高一的录取分数线竟高出同类校十八分之多,而今年新加坡来厦选拔享受奖学金的留学生,所选中的三人全部为本年段的毕业生。正因以上这些成绩,社会各届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用校方的总结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得知成绩至今,全校师生乃至关心我校发展的海内外校友、社会各届人士都喜笑颜开,那心情就像是在过节一样。

当然成绩的取得是与平时的努力分不开的,这里,我就这三年来的年段工作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能有一个和谐、协作、团结、富有战斗力的群体,是今年中考成功的关键。

“和为贵”的古训,“团结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团体要获得成功,就应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让每个人都热心参与集体的建设。这样,各个人的能量全都能愉快地释放出来,在融融的氛围下,形成一股合力,劲往一处使,无往而不胜。我们年段注重这种和谐乐群的氛围。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来营造温馨和乐的教学环境、人事环境的氛围。

如为了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全段经常性地召开班主任及备课组长崐会议,交流各自的工作方法并及时评议工作中的得失,集体研究讨论年崐段、学科在各个阶段的要求、措施,以主人翁的心态统一认识、统一管理。同时年段积极创造机会,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营造崐宽松和谐的气氛,这样,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在理解中相互崐支持,共同进步。

另外,年段教师老少和乐,和睦相处,充满家庭式的温暖,如董元崐进老师的父亲病危,在安慰关心之余,每个老师纷纷解囊相助,100元、50元,年段近20个老师共捐了1500元,尽表爱心,帮助小董渡过难受,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李君华老师乐于与年青人谈家庭、谈工作,娓娓谈笑中,引导年轻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还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协助刘志红老师搞好备课组工作。年段里这样的热心人还有不少,如陈月霞、郭春木、洪自信等。

在这种和乐融融的气氛中,人人都产生了一种甘心为这集体共荣辱崐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为了这集体的兴盛而努力了。这种教师间的和谐团结又进一步感染、延伸崐到师生间、同学间,最终让全体师生都热爱这个年段,乐意为之奉献,崐达到校训所说的“敬业乐群”。

其次,能够充满信心,树立为校争光不服输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全年段师生三年来倾注心血,刻苦拼搏,赢得了各种科目各种级崐别竞赛的最佳成绩。这些成绩覆盖面广,影响大,而这些优异成绩更让崐师生们倍受鼓舞,勇夺中考全市第一的信念就更坚定了,当然,胜利的崐道路是充满坎坷的。我们年段的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巨大的。

颜晴老师不甘被人笑话是“恐何症”,潜心投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改精神,重视信息的沟通,把握准考试的方向,精心编发提纲,题题抓落实。为了让学生适应闭卷的填卡和开卷的作答,多次进行模拟考让学生尽早适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中考最让全市中学摸不着头脑的政崐治,我们年段勇夺冠军,超出另一所重点学校2.42分,走出政治老师当段长才赢的怪圈,大长双十的威风。

李君华老师也是含辛茹苦,狠抓落后面的学生,临近退休的她常在中午在校吃快餐,为的是落实部分差生的复习,将自己宝贵休息时间留给了需要她的学生,多可贵的精神!而这无非为了她所说的一句话:“我们这年段,怎么能输呢?”她言行确实感动了不少年段的老师,为年青人树立了榜样。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年段也确实太多了,翁颖茵老师这富有进取心,不甘落于人后的数学备课组长,虽不是班主任,但几乎整天都可以在年段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在初中,她已是数学的专家了,以往编过的练习多得可随手拿一份来抄或印,但她每一份练习、考试卷都要根据最新的材料,根据学生的情况亲自再另外出。作业量大,批改量也就大,她从来没有漏改过一份作业。在她的带动下,组员们也不辞劳苦,默默耕耘,崐三年来年段学生连续三次夺得“祖冲之杯”,全国数学联赛也是大面积丰收,最后在中考不负众望,超过第二名学校3.16分。

林漪、刘志红、王后已等老师也都带着名师的风范,潜心钻研,充满自信,成为组员的表帅。

可见不服输、与学校共荣辱的信念是我年段老师心中的主旋律,也是中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第三有了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那年段在开展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三年来,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年段与其他年段一样都能认真执行政教处和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配合年段不同情况,也就衍化出了一些具有自己特点的方式作法。

1、教学方面主要介绍五点

⑴、重视管理抓规范,。经是指组成以班主任为中崐心的班科任协调互动的教育主体,而纬是指组成以备课组长为中心的学崐科教研主体。一经一纬纵横而生发为年段整体。这思路实际是由学校的管理演变而来,这将德育和教学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其中这经线,即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科任协调互动可发动班科任老师以班级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联合对各类型学生进行指导督促,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及知识点的落实,让各类型生各得其所,均衡发展;而以班主任为中心,则可有全局观念和一盘棋的效果,尤其是落实差生工作方面,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这建立后,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管理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的班风又构建良好的段风,同时德育、教学双方面的规范也就能在这种良好的段风中得到很好的落实。

⑵、重视目标抓计划,师生心中均有数。初一入学起,从年段到班级,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都要制订两次教学或学习计划,

确定每个人相应的目标。

这种看似表面形式的工作,能够在每个人心中树立起每一阶段的理想目标,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当努力完成后,即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然后再订下一个目标,如无法达标,即可及时反省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订正。

⑶、重视基础抓落实,适应中考素质关。今年中考,我们年段的语崐文平均127.25分,高居全市榜首,遥遥领先第二名达6.72分,引起人们的一片惊叹声。其实了解我们年段语文教学的人知道,这只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做为校级的教研课题,年段语文备课组先后在孙韶芬、郑敏玲、林婉卿三位组长的领导下,以教改为已任,把握准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方面,狠抓狠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写、阅读、写作),钢笔三年未间断,尤其在紧张的初三年,每天年段均固定安排下午课前十分钟为练时间,现在几乎每个学生都写一手漂亮“吴孙权”体的硬笔书法,以致今年语文中考改卷老师们都赞叹双十中学学生的书写水平。在写作崐从初一的摘录名句佳段、“随笔”到初二的“立体作文”(观“焦点访谈”,写观后感,然后开口说观感,这样听说读写能力就综合提高了),崐再到初三强化作文一周一随笔和作文,经过详批细评,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提高。而阅读方面:我们也是下了一番苦功,课内外的阅读练习厚厚一叠,并都详加评讲。就是这样,由于落实基础,顺应了学科素质的要求,语文的好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不只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甚至体育,均很好地落实了抓基础,另外在审题能力、答题习惯上也是提早适应中考的要求。就这样,有扎实的基础,有充分的准备,怎会不出好成绩呢?

⑷、重视读书抓协调,文理双飞不缺腿。长久以来,学生已被训练成“动手不动口”的坏习惯,即只完成书面作业,而忽略了口头作业。崐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年段协调了文理科作业时间的配合量,各科控制在崐一小时以内,给文科的学习复习腾出相对宽余的时间,保证读书,同时,要求文科每天布置定量的口头作业,老师第二天及时检查,,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在教育下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通过抓读书,协调文理科的时间配置,充分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于是在中考中,文理双飞,创造辉煌成为了现实。

⑸、重视辅优与导差,审时度势定措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改的步伐也加大加快了,二、三年一小改,四、五年一大改,信息交通崐的便捷,使教改政策要求日趋完善,不断进行修正、调整。这就需要基层组织者要能够审时度势,迅速做出判断,并研究确立相应得体的措施,可以说,我们年段先后在姚育青、苏群、姚玉林等下年段领导的帮助下,不断地根据教改的需要修正年段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初三,中考、中招与往年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于是,针对中考降低难度,重视双基,中招扩大普高招生数的变化,年段经研究,确立了“普及年级的大众指崐导,突出个别的辅优导差”这一方向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辅优导差。特别在导差方面,发动所有的班科任教师齐来关心差生,真正落实这类学生的改进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尤其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差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的真情,全心投入迎中考。最终的事实说明当时的这举措是科学的、正确的。中考,我们最终真正消灭差生现象。而辅优的工作也并不见得轻松,三年来,老师们的辛勤栽培,使这些尖子生从学习习惯到健康心理都获益非浅,从而也确保了中考尖子生的数量优势。

虽然教学是重点,但我们认为德育却是基础,是能否保证教学的前提,因此,年段一向重视德育建设,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不是几张纸所能说尽的,这里只摘取几个片段来讲:

⑴、重视规范抓落实,齐抓共管有措施。年段自始至终,一贯对学生的德育规范常抓不懈,三年来,只要是有案可查的各项全校评比:两操、卫生、公物爱护甚至板报宣传,年段各班级都表现上佳,许多人碰到我,都夸这年段的段风好,我觉得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则又需要多层次的齐抓共管和健全可行的管理措施。

年段严格执行教师值日制度和学生风纪评比小组制度,做到天天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公布;中午经常是学校教育的真空,为了填补这真空,年段特地将中午在校生集中起来,配有专门管理的值日教师,崐保证良好的午间秩序。

每班设有的课堂情况登记本,成了班主任的“千里眼”“顺风耳”,年段建立的电话联系网,方便频繁的家校联系,更是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教育。

全面立体多层次的管理,有效地执行了学校规章制度,制止不良行崐为的发生,保证段风的纯洁度。

⑵工作计划有步骤,教育贵有预见性。政教工作一般较为繁杂、细琐,如何将年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好呢?则需要能有计划,有步骤,早安排年段在政教处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基础上,结合本年段的特点和学生阶崐段认识性的特点,事先在开学初拟好计划,然后有步骤地开展专题思想教育。

做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能根据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可能出现的或刚出现的现象,及时解决处理,段长、班主任的心理、思想要能与学生同脉膊,敏感地预知、判断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预见性的解决方式:支持、引导或反对。如女学生随社会的流行,有个别人穿起厚底鞋,年段马上敏感地做出反对的意见:一律禁止,并得到政教处的支持,在全校统一执行。泡泡糖的印迹严重影响校园的整洁,同样也在年段中引起注意,率先在全校开展禁吃泡泡糖的活动。早恋、吸毒、穿着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年段老师也都能有着敏感的预见性,校园周围还未有反对声响起,就做出积极的反应,开展多样的讲座、参观、个别教育等手段及时排除对年段学生的影响,取得较好的效果。

“防微杜渐”在年段的教育工作中扎下根,三年来,在老师的细心崐呵护、教育下,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呈良性发展。

⑶、年段管理全一统,班级各路显神通。整个年段要健康成长,最需要有热心工作、工作能独挡一面的班主任集体。班主任的职位是最低的,但贡献却是最伟大的,精神境界是最高尚的。我很庆幸有八位能干、勤干的班主任。

科技班的学生一贯是很自负的,难以说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品德上更上一层楼呢?郑敏玲老师能摸准学生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接班两年多来,博得学生尊敬和喜爱

,在她的调教下,科技班学生在学习上和品德上获得双丰收,中考班平均总分613分,班级被评为省先进班级。

洪自信老师在接手⑶班时,所面对的是年段成绩平均最差,调皮捣乱成性的一群少男少女。善于学习的他阅读大量现代管理和现代心理方面的书籍,取其精华,活学活用,在他较为先进和科学的管理下,在他崐的苦心经营下,野马被驯服了,班级的凝聚力强了,学习积极性也跟上去了,同时他很好地协调了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培养了一批工作能崐力很强的班干部,班级的活动丰富而多彩。很快,班级由原来最后一名,一跃而上到仅次于科技班。班级在各项文体活动比赛中崭露头角。初三年时,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级。

另外,像陈宝龙、张圣同、董元进等班主任也都各有各的绝招,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这样好的班主任,年段工作怎会不蒸蒸日上呢?

⑷、家、校、生三位一体,捆绑火箭齐发动。现代的教育体系绝不崐允许将教育范畴仅局限在校园中,因此,年段也积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崐作,引起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有效地将家庭、学校以及学生三合为一,充分调动、挖掘这三方面所潜在的教育资源,使之有效地运转,我崐们将这做法笑称为“捆绑式”火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也是采用多种的方式:如注意家长会的一会一得,即每次家长会都有一个家教主题,请专家做报告,或让有经验的家长来介绍,或印发家教材料等等,避免家长会成为单调的发成绩单或老师向家长渲泄不满的机会。还可以是视家长为朋友,带着为解决问题的心态,请家长一起协助工作,消除差生家长那种因孩子念不好书而产生羞愧或反感排斥的心理,从而热心地参予,协助对孩子的管教。

这种捆绑式火箭的威力确实够大的,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有的人可能会以为我们只是一味地应付中考,其实,我们年段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年段从初一入学起,就开始尝试对学生素质的开发,从全方位来培养学生。首先年段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多样的课外兴趣活动。当初学校组织选修课活动,我们年段一下子报了十二种的选修课程(是全校最多的),丰富的课外兴趣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灵活地将课内外知识融汇贯通起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做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中多人钢琴十级、九级,小提琴手的表演也成为校园文艺的保留节目,绘画、书法也有多人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全国“grobe”之星,国家级半月谈读书奖也是出自这年段,电脑比赛、作文竞赛、体育比赛也都屡获省、市最高奖励。

其次,以正常的教学课程为中心,并适当采用层次分类教学,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消灭了差生现象,而优生们在老师的调教崐下也敢于冒尖,在各类竞赛中也脱颖而出,英语的奥赛成绩惊动八闽、数学年年大丰收,物理化学科市里组织的竞赛也是满载而归,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年段还不间接地组织了许多有益、崐生动的校外活动;军事科技冬令营让学生回味无穷、美丽壮观的环岛路让学生激情澎湃、社区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乐趣……多样的活崐动激发了学生报效社会、报效祖国的热情,并将这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身体的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我们素质教育实践中崐的一大环节,年段积极鼓励学生课外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并常组织活泼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即使是紧张的初三年,也特地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踢毽子,跳绳等,这种不间断的课余体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的体育中考名列市第一名,就是一个明证。

从初一至初三,年段均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育,如初二年青春期心理讲座,初三年的如何减轻中考心理压力专题咨询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对未来,他们更充满信心了。

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的探索、实践仍属浅层次的,尚需大家一趣去开发。

以上我从四大方面总结这年段三年来的一些经验和成绩,以供大家参考,此外,还有一点也是我们年段中考获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校领导们的关心和指导。自这年段刚组建起,王校长基本上一周就有一两次到年段办公室,了解情况,帮助年段协调老师的工作,对年段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初三时,更是关注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到年段给学生和家长做了生动的报告,鼓舞年段的顺利发展。常有人到年段或打电话来年段找校长,就因为知情人知道,校长那可是初三的常客。

而苏群副校长,是年段领导小组的组长,除经常探讨指导初三的工崐作外,也为年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做了多场动员报告,增强学生进取的意崐识和必胜的信念,更难忘体育中考后操场上那感人的一幕,苏副校长不停挥舞着双臂,那喊哑了嗓子发出的令人亢奋的声音:“加油、加油!”姚玉琳,姚育青这两位老师也是下年段的领导,也对年段的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可以说,今年这届初三毕业班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与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我们代表初三的全体师生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