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

第1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1985年至今,我国曾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不断滑坡,其中,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近视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占31.67%,中学占58.07%,高中占76.02%,大学占82.68%。学生近视眼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我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发现学生视力不良率在75﹪左右。“是谁悄悄蒙上了你的眼睛”?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以便给学校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构筑近视防控网络提供依据,我曾指导XX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视力状况做过一次调查。XX年5月10日,《胜利教育报》以“油田中学学生视力令人忧”为标题,发表了该次调查报告。7月11日,《中学生学习报》以“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报告”为题进行了刊登。10月26日《胜利日报·新生活》以“一半中学生戴眼镜”为题作了报道,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XX年,我指导课题小组的同学再次对部分年级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初二年级的近视率较XX年又有了变化:由22%上升到38%,增长了16%。“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于是《关注“心灵的窗户”——中学生视力调查》一文,发表在《胜利教育报》第467期上。

时隔3年多,学生的视力状况如何呢?近视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再次对12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对我校学生的近视预防、视力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过程

首先,我设计了学生视力调查表,利用政治老师所教班级多的优势,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由他们具体询问、详细统计各班的视力状况。然后,把信息反馈回来,由我再汇总统计,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历时半个月,材料翔实,程序严格,数字真实可靠。

三、结果

全校视力调查一览表以上数据表明:近视率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初二学生近视率明显高于初一年级,初四年级学生近视率又明显高于其他年级。

不少学生自初一起即配戴了眼镜,到初二时已达好几百度。个别学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弱视等视力问题。视力不良率在56﹪左右,超过40%的学生戴眼镜!

2018年与XX年视力对比表(略)

以上数据显示:2018年与XX年相比,学生眼镜佩戴率下降了8.3%。说明学校通过推行新版眼保健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冬季长跑锻炼等成效显着,说明学校在积极预防近视、科学用眼宣传方面措施得力。基本达到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学生近视率明显下降”要求。

2018年的初一年级与XX年的初一年级比较发现,眼镜佩戴率增加了3.39%。这说明同龄青少年眼睛发病率越来越高;说明预防近视需要从小学开始,需要从娃娃抓起。

四、感言

眼睛是人类最宝贵的感觉器官,是感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窗口。是谁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让我们说说他是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是近视的祸根。“减负”,想说爱你不容易!电视、电脑、网吧,爱他没商量,害你也没商量!天空灰灰、高楼幢幢,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环境污染、绿色难得一见!“暗箱效应”引发视力退化!

青少年近视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实在令人担忧!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防控中小学生近视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学生时代是养成科学用眼的关键时期。眼睛一旦发展为近视很难再治愈,因此要认真、自觉地经常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对视力正常的学生有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作用;对已经近视的学生,能够起到延缓近视加深的作用。

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不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长时间地面对书本、电视、电脑或游戏机等行为,会对视力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即使眼保健操做得再认真,也很难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建议同学们远离电子游戏,培养高雅情趣;按时做眼保健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与家长、老师沟通,积极做好近视预防、视力保护工作。

第2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 体育 运动 锻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108-02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中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体能素质,而且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近年中国青少年体质现状

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全国学生肥胖率在过去五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有关专家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这个调查报告真让人担忧,这样体质的青少年怎么能成为祖国的未来和栋梁?青少年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强弱。因此,我们在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素质教育形同虚设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青少年素质下降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从国家推广素质教育看来,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还存在片面性。一些中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是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迫于就业压力,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于是,在中考、高考桥头形成“堵车”的时候,体质已经明显下降的学生们就更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了。

2.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

独生子女现象也开始影响学生的体质。目前这一代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吃苦,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与教师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的体育教学项目。

三、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实际,科学的锻炼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早操:对青少年来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坚持10-15分钟的运动负荷比较小的运动,是极其有效的,可以消除一夜睡眠后人体组织的“淤滞”现象,使整个有机体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焕发一天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2)课间操:要保证有质量的课间操。我们现在做的这套广播操是由体育舞蹈专家专门根据我们中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创编的,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成长。

(3)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享受体育的快乐。

(4)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要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作为学校日常体育工作、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5)睡前的身体活动:良好的睡眠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有很重要的作用。睡前锻炼收效甚佳,睡前身体活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深呼吸的运动,不仅睡眠好,而且对解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使身体得以很好的恢复。

2.培养青少年的锻炼兴趣

体育需要强调青少年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3.发展青少年优良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体魂、丰富的知识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所以,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和良好的习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4.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5.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舆论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合力,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大力宣传青少年群众性体育运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没有了身体健康,哪来的优秀人才?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否,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有许多东西可以等待,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不能是“明天”,而只能是“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许广聚.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J].黑龙江教育,2000,(05).

第3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足球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

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

第4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升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班上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眼睛近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近视眼的现状和造成原因。

2.调查本校同学的用眼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调查造成近视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

我国小学生近视的现状。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近视原因调查(本校同学)

不良用眼习惯

1.看书距离不当。2.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3..持久用眼等。4.边走边或在公交车上看书。5.看电视时间过久等。

上网引起近视的其他因素。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建议怎样预防近视

(一)看书时座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第5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身体成分;因素分析,统计学;双生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295-03

肥胖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及其成年后的身心健康。目前已证实有多个基因与肥胖表型存在连锁关系[1-2]。体成分,如体脂率、体脂量、瘦体重等,是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内在变化的重要指标,确定体脂相对过剩是所有儿童肥胖筛查方法均遵循的基本原理[3]。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体成分发育有遗传倾向。笔者利用近年来收集的大样本儿童青少年双生子资料,探讨体成分及相关形态指标的遗传影响,为今后深入开展肥胖病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采取更有效的肥胖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双生子登记,在呼和浩特市区和北京市区共募集到同性别双生子603对,年龄6~18岁,平均(11.39±3.17)岁。两地收集的样本经同一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合并成同一样本。单卵双生子(MZ)431对(男214对,女217对),二卵双生子(DZ)172对(男85对,女87对)。受调查的双生子均在同所学校就读,学生及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体检排除重要脏器慢性疾病和身体残障者后,在同一天内完成测量。该研究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卵性鉴定 呼和浩特样本使用ABO血型进行卵性鉴定(可靠性达96%以上)[4];北京样本通过唾液提取DNA,采用微卫星DNA基因扫描(DNA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技术作卵性鉴定(可靠性达99.6%以上)[5]。

1.2.2 形态学测量 包括体重(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m)和肩胛下皮褶厚度(mm),测量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6]。计算2处皮褶厚之和(肱三头肌+肩胛下),分别按长岭公式推算体密度、Brozek公式[7]推算体脂率、体脂量和瘦体重。

1.2.3 统计方法 采用Epi 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凡各指标原始数据符合或近似正态分布者,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分布描述;MZ,DZ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呈偏态分布者,以均数和第5、第95百分位数(P5,P95)表示;MZ,DZ间比较采用非参数分析方式(Mann-Whitney U-Test)。组内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B分别为一对双生子中2个成员在同一性状上的测量值;n为MZ或DZ测量值的对数。偏态分布指标先进行对数转换后再计算。

遗传方差比较用F检验,遗传度采用Holzinger公式h2=(rMZ-rDZ)/(1-rDZ)估算[8]。调整年龄对男女各指标影响时,以男、女各被调整指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利用残差计算双生子的对内方差、对间方差、相关系数和遗传度。

2 结果

表1显示,男女双生子对中除男孩年龄、体重、瘦体重外,各指标的MZ、DZ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经验提示在P>0.03水平年龄、体重、瘦体重的差异均不显著,故MZ、DZ各指标皆具可比性。

扣除年龄方差后,各指标的对内方差、对间方差、组内相关系数和遗传度见表2。男、女各指标2类双生子间对内方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Z明显高于MZ;对间方差MZ与D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表明各指标在MZ和DZ间均衡;组内相关

系数MZ均大于DZ,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指标MZ较DZ对内更相似。校正年龄后,男女各指标遗传度均在0.72以上,且都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3 讨论

双生子研究是遗传学中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性状相对作用的理想方法。“MZ,DZ的环境相似程度一致”,是经典双生子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假设之一;异性双生子普遍比同性双生子拥有更少的环境方差[9],故本研究均采用同性别双生子以增大遗传度估算把握度。

校正年龄后,男女体成分指标均得到较高遗传度,提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男女体脂率、体脂量和瘦体重遗传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脂率男0.77,女0.73;体脂量男0.79,女0.78;瘦体重男0.87,女0.86),提示遗传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发育的影响可能不存在性别差异。体脂量遗传度与Brook等[10]对3~15岁同性别双生子的研究结果相似(0.77),但本研究体脂率、体脂量、瘦体重遗传度均高于国外对成年双生子进行研究的结果[11-12],提示遗传对体成分尤其是体脂的影响可能存在年龄的变化,儿童青少年高于成人。此外,肩胛下皮褶厚度、2处皮褶厚度之和(0.72~0.76)遗传度与其他对学龄儿童的研究结果也较相似[10,13-1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遗传度(男0.73、女0.74)则高于Brook等[10]在3~15岁双生子(0.48)和王志强等[13]在7~12岁双生子中所得结果(0.43)。

研究人群的选择、样本量大小、测量方法、数据预处理及遗传度估计方法的不同均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但可确定的是,遗传因素在肥胖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在开展儿童青少年保健工作中,可针对家族史找出重点保护对象,提前进行干预,将肥胖问题控制在生命早期;寻找肥胖基因时,可将体成分作为肥胖主基因作用的表型指标进行连锁分析。

4 参考文献

[1] PERUSSE L,CHAGNON YC,WEISNAGEL SJ,et al.The human obesity gene map:The 2000 update.Obes Res,2001,9(2):135-169.

[2] CLEMENT K,BOUTIN P,FROGUEL P.Genetics of obesity.Am J Pharm,2002,2(3):177-187.

[3] 季成叶.儿童肥胖筛查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79-281.

[4] 李玉玲,季成叶,陆舜华,等.双生子儿童体格发育指标遗传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 040-1 041.

[5] 陈天娇,季成叶,逄增昌,等.儿童青少年双生子胰岛素敏感性的遗传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1):90-94.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41.

[7] 陈明达,浅见俊雄.中日合作青少儿体质研究联合调查报告(Ⅱ).东京:共同出版社,1986:44-58.

[8] VOGEL F.Human genetics.2nd ed.New York:Spring Verley,1986:677.

[9] ROSA A,HOEKSTRA,MEIKE B,et al.Heritability of testosterone levels in 12-year-old twins and its relation to pubertal development.Twin Res and Human Genet,2006,9(4):558-565.

[10]BROOK CG,HUNTLEY RM,SLACK J.Influence of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in determination of skinfold thickness in children.Br Med J,1975,2:719-724.

[11]SCHOUSBOE K,VISSCHER PM,ERBAS B,et al.Twin study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body size,shape,and composition.Intern J Obes,2004,28(1):39-48.

[12]NGYUEN TV,HOWARD GM,KELLY PJ,et al.Bone mass,lean mass:Same genes or same environments?Am J Epidemiol,1998,147(1):3-16.

[13]王志强,欧阳镇,王冬妹,等.双生子皮下脂肪厚度的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1,25(2):125-127.

[14]BODURTHN IN,MICHAEL M,HEWITT JK,et al.Genetic snalysis of snthropometric measures in 11-year-old twins:The medical college of virginia twin study.Pediatr Res,1990,28(1):1-5.

第6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令人堪忧,体质健康状况连年下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均出现下降,除了反应速度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小外,其余各个方面的下降幅度较明显。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文献搜索发现,学生体质现状较之前并无显著性优化改善。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是值得全体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体质;对策

前言

增强少年儿童的体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通过近几年学生体能素质的测试工作,我们从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数据中发现:除身高和体重两项指数高于平均值,其它几项均不能令人满意,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越来越低。虽然现在学生的营养改善了,体育课时在课程表中的数量增加了,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这种现状值得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深思。

一、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了,体育锻炼却明显减少。

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餐桌上肉食类增多了,蔬菜类却越来越少,这对人的健康是有害无益的,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大多数小学生的偏食现象较为严重,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吃的较多,而对不喜欢的就少吃甚至不吃。然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意识几乎为零,除了吃饭、睡觉、学习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这就导致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恶化,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病状,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视力、肥胖等体质健康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小学生。

(二)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课堂锻炼价值得不到体现

小学对体育这个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理应承担起学生强身健体的任务。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文化课成绩,家长也只重语数,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降到最低点,认为学生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也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质量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目前,我国各级学校专职体育教师较少,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在农村,几乎没有专职的教师,也有的是其他学科老师代替体育教师的,这样很难开好体育教学工作。条件好的学校,即使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但由于受到学校的实际情况的限制,如教学设施缺乏,体育教师的专业不对口,教学模式单一等也很难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

二、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作为体育教师,针对青少年体质及肺活量、视力等不断下降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重新审视体育课功能,重课堂兴趣,提高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应当每学期都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确立每个月的具体实施目标,根据学情确定具体的课时计划。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意自己“教授”,而忽视学生“接受”,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标的前提指引下,精心设计教案,教法要新颖多变。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排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往往不会感到枯燥,活动起来积极性自然就高。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放羊”,又可让学生多得“自由”。学生由于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课堂上就会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确立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弥补自己的缺陷;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活动,尽最大体能的练习,就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好资源,拓宽教材

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拓宽一些现行的教学教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例如:开发一些诸如街舞、健美操、民间体育等类的课余运动素材,来丰富我们现有的体育课程;再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做到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而不疲。

总之,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只要能坚持开展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多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我相信,学生的体质一定会得到提高,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一个绚丽多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玉忠 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学 2007.6

第7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学生高血压;BMI指数

近年来,高血压是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成人近50年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1]。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儿童时期或新生儿时期即已存在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有资料证实儿童的血压超过该年龄的P90的要比在P50孩子多于3/4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2],高血压和肥胖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3]。为了解黄浦区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营养评价相关因素,为今后学生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012年对黄浦区3中3小监测点学校进行健康体检时进行高血压项目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黄浦区监测点内3所中学和3所小学学生健康体检时为高血压筛查对象,年龄6~17岁,2012年受检男生1635人,女生1444人,合计3079名。见表1。

1.2方法 血压测量采用标准的柯罗特夫音听诊法,学生坐姿测量座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血压测量员参加过培训,测量1次血压后,间隔数分钟后再测,如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值相差等于或大于6mmHg,则测量第3次,并在现场做好质控。选择并使用统一的台式汞柱血压计及儿童用袖带,气囊宽度应至少等于右上臂围的40%,气囊长度至少包绕上臂围的80%,气囊宽度与长度的比值至少为1:2。学生舒张压读数取DBP-K5数据。体检时同时记录身高、体重数值,进行既往病史询问。

1.3评价标准 鉴于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被广泛接受、统一的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本次监测分析血压评价标准采用《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4],采用P90、P95、P99作为评价"正常高值血压(high normal)"、"高血压(hypertension)"和"严重高血压(severe hypertension)"标准。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严重高血压判定均以大于SBP或大于DBP,DBP评判标准采用DBP-K5[5];营养评价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BMI法 (Body Mass Index,BMI)[6]。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本次高血压项目筛查回收血压测量结果3079份,将3079名6~17岁学生的血压测量值及身高、体重调查结果纳入数据分析。本次调查以大于界定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值作为筛检学生高血压的标准。结果发现,在受检的学生中,有245名学生的血压水平已达到儿童青少年血压的评价标准,异常血压总检出率为7.96%,其中男生检出率7.71%,女生检出率8.24%,高血压检出率女生略高于男生。男生与女生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性别、年龄组异常血压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x2=72.507,P

2.2进一步分析显示,BMI评价为超重、肥胖组的学生中异常血压检出率112例,占总检出率47.26%,超重组异常血压占总检出率18.57%,肥胖组异常血压占总检出率28.69%;BMI异常组异常血压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61.140 P

3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3079名6~17岁学生异常血压总检出率为7.96%,高血压检出率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一致[7]处于较高水平,超重及肥胖组学生的检出率与国内有关研究相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学生人群BMI增加,检出率相应地增加,随着学生人群体重指数的升降与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降基本一致。对于筛查出的血压值偏高的学生,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复查与自我监测,进一步进行临床检查并加以确诊。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学生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表现为轻、中度血压升高,通常没有自我感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不进行定期体检,否则不易被发现。目前高血压发生多认为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中学生超重、肥胖是导致学生血压异常的重要因素,肥胖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提早发生,对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会增加其成年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学生人群的筛查,需经临床确诊后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治疗。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重正常者,有必要及早将高血压学生人群纳入社区管理人群中去,建立学生高血压管理档案,提高高血压学生人群的检出率,管理率及控制率。

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学生人群的学习时期开始,对经过临床诊断的异常血压学生建议使用非药物治疗实现血压控制目标。青春期学生在剧烈变化的内分泌激素影响下超过其承受范围时,血压水平就可能发生异常,青春期学生人群更应及早应对。除要针对学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外,还应定期对异常血压学生监测血压,对有出生体重较大、高血压家族史及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要控制体重和增加有氧锻炼活动,积极锻炼,减少静态活动时间,鼓励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合理饮食和健康饮食习惯。通过对学生人群高血压的病因、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大范围学生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建议制定中国版本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治指南以适合我国学生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筛查,对学生人群高血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对降低我国成人期高血压发病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2-617.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2-1563.

[3]Krzysztof N.Obesity and hypertension-the issue is more complex than we thought[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21:264-267.

[4]米杰.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06(18):6-534.

[5]米杰,王天有.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1,(5)1:4-14.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02).

第8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近视眼的研究报告【一】一、 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班级“普及”了。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么也离不开它了。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呢?

二、 调查方法

1 看书

2 上网找资料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网络 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

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 怎么样会近视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 、 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近视眼的研究报告【二】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二、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五、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前我的家的面积只有现在的一半,有一个客厅、一个卧室,我就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婴幼儿时期,我对那时的记忆是朦胧的、模糊的,听妈妈讲那时家里只有一个小彩电、小冰箱、半自动洗衣机、布艺沙发,烧的是蜂窝煤……那是一个简陋而温暖的家。现在让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新家吧:

我的新家有一个大客厅、两个卧室、一个书房,还有一个小小的储藏室,以前我就在爸爸妈妈的卧室里住,而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天地,我也有自主权装饰我这温暖的小天地了:我的被单、床罩、窗帘都是维尼熊的,我的衣柜里装满我的衣服,我还有了书柜、书桌,我把这儿称为“快乐学习天地”,我还在墙上贴满了我喜欢的海报,那一张张海报透出我的天真、快乐,我有了一架钢琴,每天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不管是悲伤还是欢快都使我陶醉,我渐渐有了一些玩具熊,每天晚上我会向它们诉说我当天的传奇故事;我家的客厅里有一个大的电视、皮制沙发、摇摇椅、大书柜,还有我去海南捡的许多贝壳……你说我的家变了吗?

第9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中学阶段学生视力状况,研究产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近两年重庆市某重点高中全体在校学生体检的视力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论:发现高一新生入校时的视力不良率就高达70%以上,且随着学龄的增长,视力不良状况亦逐年加重,女生明显高于男生。造成近视发生的因素有:学习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大气污染与学龄长等。提示:预防近视应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和充足的户外活动。

【关键词】视力中学生预防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具备健康的体魄是极为重要的。但我们发现在大大小小的学生人群中,戴着眼镜的人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对近两年重庆市某重点高中两个年级学生体检的视力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9-2010年度和2010-2011年度重庆市某重点高中高2011级和高2012级学生。

1.2 方法:由该县疾病防控中心专业体检队,采用国内规定的灯箱对数视力表,分别检查双眼裸眼视力,检查距离为5m。凡单眼视力低于5.0者为视力不良。采用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与济南健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学生体检与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系统》(4.02体检版)进行学生视力统计,对两次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009-2010学年体检结果:2011级近视率:81.44%,其中男生80.26%,女生82.59%;2012级近视率:82.32%,男生80.28%,女生84.25%。

2010-2011学年体检结果:2011级近视率:82.66%:其中男生80.43%,女生84.75%;2012级近视率:82.98%,男生80.47%,女生85.29%。

统计对比分析显示,在2010-2011学年体检中,两个年级的近视率都较前一学年有所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且新生入校时的视力不良率就高达80%以上。

3 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还有以下因素:

3.1 青少年的体质、营养、健康状况(如眼部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力。

3.2中学生的视力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学习任务繁重,用眼时间相对较长。

3.3 有的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学习时的姿势不正确,经常躺着、乘车、走路时看书,在弱光或强光下看书,同时有的学生沉醉于电脑游戏及长时间地看电视造成视疲劳。

3.4 户外活动少,尤其是女生。

3.5 学龄长。

3.6 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欠缺,对太阳光的刺激、紫外线的辐射等不懂得采取必要的保护。

3.7 大气污染等

总之,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 预防措施:

4.1 注意眼部的卫生,预防眼病的发生。

4.2 在学习中,要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体形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在30cm,胸离书桌一拳距离。写字时照明光线应从左前上方射入,光线充足、均匀。不要在太强、太弱的光线下看书。

4.3 在强烈的阳光下行走时要配戴太阳镜,防止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当灰尘或异物进入眼睛内时,千万不能用脏手或脏手帕揉挤,要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4.4 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屏要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而且看电视的时间也不能太长;燃放烟花爆竹时,最好戴上保护眼镜,防止眼睛被强光或火花损伤。

4.5 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生活,保证每天有1h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4.6 注意饮食调节,加强营养,多吃胡萝卜、绿叶蔬菜、鱼类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钙、锌等微量元素的食品,使眼压维持正常状态。甜食摄入不宜过多,因为甜食会使眼球壁弹力减弱,近视度数加深,高度近视的人更应特别注意。

4.7 定期检查眼睛,发现眼病要及早治疗。

4.8 学校及家长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面向广大学生普及防治近视的科普知识。督促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两次眼保健操,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和加强体育锻炼。坚持预防为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还给他们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7;31(1):42

[2] 戴梅竞,王沁丹,王蓓,等.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中国公共卫生1992;8(2):5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