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初中语文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学习总结

第1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结合实际 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但目前教师在指导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材,从而既不能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不能结合地域特色来让生活指导语文。通过这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体会与尝试,认为指导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进行较好。

一、‘结合实际和地域特点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现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了6个综合性学习,6册教材共编排36个综合性学习。当然,这些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仅仅是一个示范性的安排,同时也是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安排,而这些安排也不可能照顾到全国各个地域的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需要,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有选择地增减相关的主题进行训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些主题进行了调整。

如对于《莲文化的魅力》,因为北方学生对于莲的认识不深刻,我调整为《柳与丝――文学作品中谐音》,结合家乡地方色彩,选取古典文学进行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地方特色(特别是地方“花儿”的内容理解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民间诗歌中的“起兴”用法,这样调整,既能让学生有具体事物可感可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身边的情景来渲染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学生实际,依照《课标》,有效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方案和搜集整理资料

2011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的标准第2条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对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在自主开展在活动和搜集、查阅资料方面的限制的实际情况,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先教会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目的、内容与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等。

制定方案要群策群力,共同策划,制定方案的过程同样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然后指导学生有效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学生面临的难题就是不知从何处去搜集资料,这样,就要指导学生在亲历亲为的活动中搜集资料,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搜集:切合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实物及文字、图片资料,现场采访的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紧相关联的采访记录或音像资料,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紧密相关联的古诗词名句,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紧相关联的故事、文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紧相关联的古今人物轶事,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相关的家庭资源等,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紧密联系的各种文化现象等。并对搜集得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三、从语文素养的培养角度去指导综合性学习,以达到提升语文水平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语文的实践过程。在初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时,容易导致泛语文化的出现,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一定要把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通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保证学生都能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取得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学习首先是一个情感培养的过程,在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带着对要探究的问题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去进行活动,而不是仅仅去完成一项语文课的任务;其次要让学习在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能够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在制定计划时训练学生的提纲能力、概括能力,在搜集资料时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甄别能力、感悟能力,在整理材料时又要训练学生的条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在完成研究成果时,又要用到布局谋篇的能力、写作能力……所有这些训练,都要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为目的,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达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效果。

第2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基于此认识,在日常语文学习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热热闹闹的开展起来了。但由于农村条件差,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存在着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时间花费了不少,却很难达到了或者说没有有效地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突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是不断提高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偏位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本次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尤其在农村,应试教育之风依然占主导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

1、活动时间保证难

首先。由于受农村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没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精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地点是多元化的。它不是一个地方,一时一刻马上能实践完的,有的实践活动必须利用周末,乃至寒暑假时间,联合家庭,乃至社会才能开展。。

其次,由于受到学校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再加上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纵多的学生还需要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在每一学期课程安排时,也就成为遗忘的角落。

2、资料收集整理难

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查找、搜集、整理信息,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然而,农村环境条件使农村孩子遇到的困难更多。农村经济落后,图书匮乏、网络不畅,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相当紧张。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校虽有信息课,却往往因电脑设备不够,教师开“小灶”等各种原因而“刷新”了。第三,农村学校设备资源本来就稀缺,更别说有个像样的图书室。就算有,藏书数量也是少得可怜,长久得不到更新和开放的保证。县城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离乡镇太远根本不实际。

3、实践方法指导难

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缺乏科研和指导能力,对研究的过程、方法不十分了解,对活动的设计能力不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欠缺。在对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方面没有经验和方法。就是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很多教师都缺席。

在资源整合方面,这些又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跨领域学习,强调合作精神。不仅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语文老师也要学会与同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需要。教师缺乏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系统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综合性学习资源

以信息化资源开发为核心,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实践学习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1、加强师生的能力培训,发挥信息技术的培训功能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临的现状,教师指导能力的缺失,是实施的瓶颈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老师能力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实践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开启资源收集整理方便之门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掌握广泛的资料,可以自主地确定甄别、选择、批判信息资料。收集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最大范围地弥补了农村家庭,学校没有书籍资源的尴尬。最有效地填补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料缺乏的不足。

3.提高学校信息设备的利用率,保证学生上机时间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强大作用。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开展活动。

第3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一、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问题,是初中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如何高效利用问题,让问题成为初中学生认真学习的资源,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初中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更具有生活性。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利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反思自己的生活,无疑是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赋予初中语文课堂生活性,拉近语文学习与初中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比如,在讲解《山中避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或者自身经历的唤醒,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从旅游开始讲起,说一段自己旅游过程中遭遇大雨的经历,引出山中避雨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纷纷表示他们有过同样经历时,教师提出“你们认为山中避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还是一件枯燥的事?”这样的问题很符合学生的经历,也很实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氛围越来越活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究作者山中避雨的经历与心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让语文教育突出本质

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思想,教师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语文学习内容的审美性得以突出。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教授语言,培养审美能力。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入手,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感受语文的魅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比如,在讲解《卖油翁》时,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整篇课文的内容串联起来,了解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理解语言,能够突出语文教育的本质,更能让语文课堂的氛围专业化。在学生思考并分享了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利用总结使课堂问题的思考过程得以升华,加强课堂内容的掌握度。

三、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让语文教育分出层次

要体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就要让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个人教学技巧的炫耀,课堂就成了教师的课堂,而不是学生的课堂。每一位初中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同,在一节课中讲授太多的知识点,会给部分学生增加压力。如果讲解得过少,又会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不解渴。为了平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的公平性,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分出层次。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处于不同语文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位学生在问题式教学中受益。

第4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多元化 教学策略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常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单纯的教,学生是机械的学。进而使得学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没有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套语文学习方法,因而也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就会让学生不愿积极思考,从而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化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制定与特色

1.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制定

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语文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①。就像教师在讲解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散步》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之后再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段落层次大意。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精读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散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都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特色

多元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元化教学策略采用多角度、多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健全的人格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习,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多个方向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语文中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的途径与措施

1.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只有在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中才能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④。就像是在写作课上,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寻找相应的语文写作素材。只有学生经过了亲身体验与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较好的、内涵丰富的文章。这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感想,也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模式

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因此在思维方式及认识事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也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待问题,杜绝了思维的局限性。

3.教师要看准时机对学生有效点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情况下,教师进行适当有效的点拨可以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学习体验,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情景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相应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当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不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来进行直接引导与点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形象思维。

第5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标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1 引言

语文素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也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通过语文素养的培养,可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故在初中生教学中,提高汉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把他们塑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的综合性人才。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有效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周庆元认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积极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倾向。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贯彻执行,如何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之一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的重视。

2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推行新课标,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但我国教育评价标准大多仍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种以应试为目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出一下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的目标仅仅是中考。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多是背诵记忆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锻炼,无法体会语文的人文性,更不会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所裨益。

教学内容教条化,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将语文知识划分为多个考点、重点,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训练。海量的语文知识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掌握。

教学过程模式单一,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包括复习旧课,预习新课,词句讲解,练习巩固和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学生自选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等,由于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思维混乱,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语文鉴赏品味和素养的目的。有些教师重视“精神培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课文内容和基础知识走马观花,这种忽视语文的工具也削弱了语文的使用价值。

3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有学者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划分为四个阶段,无趣阶段-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志趣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发展态势,对不同阶段、类型的学习兴趣,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表现有:

(1)在上述的学习语文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恶、迷茫、功用性、吸引和愉悦感等多个感觉,这些情绪状态都会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女生比男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厚。由于初中的女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记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也较强,故女生往往对文学的诉求更强烈,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大。

(3)各年级学习兴趣不一。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各异,各年级的语文学习兴趣表现也不相同。初一学生刚脱离小学阶段,其在语文知识的听说读写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初一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初中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故事哲理等选文,表现出愉悦感、吸引感一般高于初三学生。而初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和语文考试失利往往加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厌恶感和无助感,他们更重视语文的实用性。

4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

(1)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应精心设计语文课的开头,如故事导入法、典故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创设情境打入发等等。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激发初中生的求职欲望,如在教导诗词的时候,可以教学生咏唱诗词,也可用音乐伴奏,感情充沛地进行朗诵。然后再来讲解诗词,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设情景,对话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多采用课堂对话的方式灵活教学。如围绕课文主题分组辩论,或组织小品表演,或利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思想、评价人物、口语实践等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总结语文的学习规律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有计划有层次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进而获得成就感,激发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应注意教学设计的难易度和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4)情感交流,朗诵指导。为了是学生体会语文的课文的意境和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应对语文充满了热情和兴趣,教师由心而发的喜爱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可以影响学生心灵,可提高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重教课内容的条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正确的读音和停顿,传神流畅的朗读。

(5)合理运用多媒体。现代语文教学技术十分注重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可满足图像、文本、动画和声乐等不同感官需求,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在45分钟的课堂中,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多媒体。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选择不同的多媒体介质,带动课堂的气氛。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越俎代庖,如课堂时间教师不上课,放映与课文无关联的电影,这样无益于语文教学。

5总结

学习兴趣是动机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改变初中生学习语文课的厌恶感和迷茫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应重视总结归纳教学策略,积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只有初中生对语文产生了学习乐趣,才能不畏困苦,主动战胜学习中的困难,积极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夯实鉴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环.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

[2]杨永琴.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3]黄方兰.浅谈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J].新课程(教研版)

第6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根据调查,不仅许多学生对此认识不足,就是一些教师也模糊得很。由于历史积淀,传统习惯和消息闭塞,许多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教”,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他们不明白,时代在迅速地前进,语文的教法和学法也必须随之更新。

一、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意义重大,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最近廿年来现代教学的发展极其迅猛,其总趋势是强调“教”为“学”服务,“教”向“学”上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主;所以,开展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运用信息论、控制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最新成果,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学习方法的探讨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而受到普遍的重视。我们只有加强加快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其次,是适应培养新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需要。当今时代要求培养的不再是传统的承继性人才,而是要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他们必须拓展新路,超越前人,开创新的事业,这样,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就比掌握知识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量的成倍增加,学校中的知识传授无法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学校教育观念将被终身教育观念所代替;在学校里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为知识的更新快,而方法的更新相对地说要慢得多,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再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吕叔湘先生在批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流弊之后,论述了指导学法的教学观,他说:“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的确,正确的方法,使人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错误的方法却使人多费周折,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有人也总结了“优秀的成绩=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这些都说明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科学规律指导学习,才能自觉地冲破题海题山,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那么,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尤其是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这是需要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的。对中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传统的要求一般有如下的内容:

一是“自觉的获取知识”的心理状态。指导学法旨在使学生产生自觉的学习心愿、意向、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环境和条件,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宽泛持久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踏实训练的学习态度。

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这些方法和技能主要有:学会做读书笔记,会做读书卡片;能借助工具书并参考注释进行阅读,能借助资料进行写作,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等等。

三是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为将来的自学打下基础。

四是养成读书看报、写笔记等良好习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学习也必须有所充实,有所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学生今天的学习,就应尽可能考虑到掌握未来社会中会出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三、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

策略在一般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它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有人也称其为“方法的方法”,它往往是方法之上的用于指导方法的具体实施的措施。

首先,做好语文学习准备。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等。

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章,老师理解,教参的理解都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师生要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学生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第7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思维能力,广义上是指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构成的;狭义上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思维能力能够让人通过认识、分析等方式得出客观理解的思维。

2、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2.1没有足够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乎被完全忽视了。绝大数的语文教师单纯的认为语文学习只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即可,进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语文是一门集语言、文字于一体的学科,文字的巧妙组合、语言的灵活应用、诗词的无限意境都会从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通过语文教学的描述使学生思维得已发散,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2.2没有发现正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深入人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遇到很大的阻碍。很多地区语文教学依旧延续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没能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方式,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不能对新兴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完全消化、接受,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快的接受新鲜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学生写作时更快、更容易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丰富,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去发掘问题、去处理问题,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更加丰富。思维能力决定着人类的思想、控制人类的判断。

4、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

4.1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概括总结能力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概括总结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每位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理解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等原因,使每个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不同,通过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4.2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理解能力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理解能力在学习语文阅读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生阅读课文或文章时,是否可以准确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都是综合理解能力发挥的作用。若是语文综合理解能力较高的话,那么就会在理解文章上更高、快、深的超越其他学生。

4.3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想象扩展能力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想象扩展能力在学习语文写作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是学生匮乏想象扩展能力,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将会出现文章内容平淡无奇或者提笔无词的困境。学生想象扩展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即使是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5.1鼓励学生特性的培养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不要随波逐流,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教师不应该否决学生的特性,尤其是不能批评指责学生,要指引学生正确发展自身的特性,只有独特的内容方不会出现雷同的现象。但是,针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不正确的特性,教师要及时制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将这种独特的特性发展成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5.2培养学生掌握多方向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对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在对待问题及处理问题多方向思考的角度,放宽看待问题的视野,从多个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处理。如此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3鼓励支持学生不同见解的提出

当学生提出不同寻常的见解时,语文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以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若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也不应该严厉批评学生,而应该对学生细心指导,使学生从错误的思维角度转变到正确的方向。针对那些长期认可的结论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有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8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事物认知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有重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在面临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的策略,并根据目前的情况预测了语文教学策略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研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地方实际和学生特点综合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教学策略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就是根据初中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等不可抗因素,制定最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做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就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给予老师适度发挥的空间。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来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策略的缺点

1.1只注重知识的训练。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来教,注重知识的训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文字其实是一件很美的东西,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想。但是语文课堂上大多把文章拆开,强调句子语法或者修辞,以标准答案圈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碰撞,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在课后,老师又会不停地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以加强这种知识上的训练,占用课余时间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疲劳,不愿意也没时间再去进行一些自主的阅读工作。

1.2应试教学。现在,由于中考的压力,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而语文素养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考高分,就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等可以较快速提高的学科上,轻视了语文的学习。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考试只考阅读跟写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缺乏了很多听和说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课外活动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没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方式单一。如今,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学生对于知识呈现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课后阅读的控制更加捉襟见肘。学生对于网络流行小说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对世界名著等的关注度,课外阅读量少,传统文学作品正在逐渐被边缘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2.1炼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认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更能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听说读写样样不可少。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要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加入自己的感悟。锻炼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随便放弃。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予以相当的重视。

2.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新课改后,现代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能力相对还不成熟,教师有很大的引导空间。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完善课堂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现象,实现师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改变语文在整个教学系统的地位,教语文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个工具,更是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从感性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然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课外主动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大学生跟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课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教师通过参与这种学生间的活动,能够以最轻松开放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个性所在,并验收学生自主的成果。

2.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原本的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没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就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人对所有的激励都会产生反应”。传统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并且只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新的评价体系就要教师跟踪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活动并作出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课后也多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而且除了卷面成绩,还要加入听力、演说等方面的成绩,促使学生们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总分方面,也可以改变算数加总的方式,给各个学科合理地设置权重,采用加权加总的方式,以防之前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发生。

3、总结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科,更是一门学问。中国五千年历史对文章的重视使得历史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一段人生。如今快餐文化反而让这种积淀慢慢被时间冲刷殆尽。现在教师的重任除了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更是要改变旧的策略,让学生们能够将我国的文化传统继续传递下去。作为教师要懂得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出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更大程度的创新,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地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

[2]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第9篇:初中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案式;教学活动;应用

所谓学案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将课本学习内容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利用学习时间对其进行自主探究,在自己学习意志的引导下通过多个角度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分析与整理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案学习成果,有利于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学案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教学内容得以扩充的重要平台。加大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学案式教学法没有得到重视

学案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法,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才能促进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但是,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没有认可学案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完成学习。大部分教师不能理解学生自主制作学案的环节,认为学案制作是老师的事,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学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才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学案式教学法的不认可,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不利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观的创新。

(二)学案式教学法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案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利用,才能促进学案教学法积极作用的发挥。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性,并积极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这些教师只顾着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忽视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使放手变成了放纵。学生没有学案学习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制作学案,再学会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一步到位的学案教学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方法

将学案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落实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开展自主预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上课前,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将预习工作做到位,是落实学案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将自主学习活动视为培养学生学案学习能力的手段。在刚刚实施学案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案,让学生了解学案的意义。在新课讲解的前一天,教师将自己制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学案中应当包括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教师对预习活动的要求。在学案中,教师要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将文章中疑难的词语与句子进行整理,更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写法与修辞等进行批注。在教师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找出生词与不理解的句子,明确文章内容,找到关键段落与句子,通过标注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在预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中设置的检测性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将不能回答的问题作为保留问题带到课堂。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在预习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应用小组合作,落实学案式教学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案式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案中提出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学案教学活动的综合化,更能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促进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互动与交流,是当代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中的开展,可以推进学案学习的深化,更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们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小组合作式的学案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进行有效指导,规范学案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学案预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角度思考而得的结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发展。

(三)做好练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都要重视学习的巩固训练环节。在学案式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课堂达标检测或者限时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检测,促进学生逐渐转变成为学案的制作者。教师让学生在学案中添加一些检测内容,并在学习之后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检测。当学生逐渐习惯学案学习法,教师就可以将学案的制作任务也交给学生,促进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阵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学案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学案,是调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关注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一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案式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 2014(26)

[2] 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经营管理者.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