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生活教育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教育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教育重要性

第1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个国家的交流也愈发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基本的作用是与人交流将日常学习到的知识点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即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生活化 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有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运用,才能够发挥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生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遍不高,严重的制约着学生英语综合能的提升。本文就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笔者对生活化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随着近几年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化,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表明,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是将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

具体来说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包括一下几点:1.生活化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身的真实生活体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2.生活化教学是情境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情境,捕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有用讯息,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符合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的环境中学习思考;3.生活化的教学是师生双方进行交往时的双向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达和体验,注重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生活化的拓展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教材的插图都非常的生动、拟人化,其中的文章都是日常的生活用语,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能够经常用到的知识。如会有很多郊游,植物园,动物园,学生喜欢吃的水果,零食等等,这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点产生熟悉、亲切的感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依托教材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整理下来。如,Weekend,a zoo,interesting,monkeys,mom 运用这些生活化的单词,为学生组合成一个具有着生活气息的短句“Mom took me to see little monkey in the zoo at the weekend”,让学生在学习单词时能够产生一种英语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让学生对英语单词充满亲切感,使学生学习单词的热情刚涨、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段较低,对于枯燥的英语知识点学习很难提起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着趣味性的课堂之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此缩短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障碍。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Holidays”的知识点时,笔者依托教材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参照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节日特点,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Holidays”教学情境。例如,“Christmas”教师会带领学生装扮班级中的英语角,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方圣诞节,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依托教材,导入生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英语,这些生活中的英语知识点同时也成为教师最好的教学内容,这些英语正是英语教师很好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对生活中存在的英语知识点视而不见,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是单调的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的灌输教学,教师这种只注重提升学生英语成绩忽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高分低能,不会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积极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会整理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知识,如,Mobile phone、The bus、Business Hours、Office Hours、supermarket、等,让学生有一种英语就在身边,唤起学生脑海中已经存在的英语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五、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理解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单词、句式、语法,往往对学生采用“题海战术”,为学生设置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这种大量的课后习题练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学习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置课后练习题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知识点教学、生活化的课后习题练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观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2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生活化” 必要性及方法 探析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目前我们英语教学的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总的来说,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有差距;甚至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弊端。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学英语,学了几年,结果还是似懂非懂。也有许多学生困惑于初中不错的英语到了高中就一蹶不振。当下的高中学生,见了外国人张不了口;给一份英文材料,一点看不懂。这种现象很普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与生活脱节。

二、生活化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语言,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都有一个先天的缺陷,即缺少学习英语的环境。只有克服这一缺陷,才能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指的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中进行模拟生活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使学习过程显得饶有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所以让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教育随时代变化的必然,十分需要。

三、生活化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交流的需要和使用,我们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练习它,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它。牛津高中英语课本中的“Task”和“Project”,要求设计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模块四第一单元的“Project”中,我们在课堂上阅读完课文后,就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为我们学校做广告,吸引更多的初三学生来报考。我们锁定了广告的几个要素,让学生就这些方面进行小组分工讨论,然后请一位spokesman来宣传推销。结果课堂合作气氛融洽,所设计出的作品新颖有创意。结果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在发言人推销自己的学校时,由于是自己的创意,有时间准备,发言时英语流畅。这样,借此活动,学生用英语进行了思考、创造、交流与描述,提高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应用生活化的语言例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教学中的语言也必须体现这些变化,而不能总沿用以前的过时的例句来让学生练习翻译,那就脱离实际,失去语言的生活性和实用交际性。我们坚持认为:例句一定要与时事紧密相联,这样能拉近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英语教学更具时代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讲解“succeed”的用法时,我们用了“China succeeded in bidding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中国成功地获得了2008奥运会的举办权) 这样的例句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特色,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3.大力加强口语训练,丰富学生英语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外语的教学时间主要在课内,但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光靠每周几堂课是不够的。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的不同首先也就在于此。所以,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和学习,口头表达总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因此,听力、口语作业是英语学科课外教学活动中值得重视的和必不可少的练习形式。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看过的书、报刊杂志以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英语编成故事等等每天在课堂上讲给同学听,我们称之为“daily report”。

4.作业设计生活化,让英语融入生活。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电视、网络、广告牌、包装等都可以看到英语。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书面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英语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搜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文书签、让学生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等等。

四、结论

在实现生活化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尽力将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努力做到让英语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只有被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才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才能让英语学习更轻松,更实际,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礼仪教育 幼儿教育 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也颇受人们的关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动力,必须予以最好的教育和培养,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新时期下,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显得格外重要。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已经成为文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礼仪将会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种状况,对于礼仪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应当将礼仪教育融入于幼儿教育中,以使幼儿懂礼仪,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一、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美德,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我们熟知的一个个典故,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其中的人物有的懂谦让,有的孝顺,有的是知恩图报。我们应该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培养幼儿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礼仪的含义,告诉幼儿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美德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并坚持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流、交往的纽带和桥梁,礼仪是幼儿时期不可或缺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懂礼仪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沟通。缺乏礼仪,会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降低,这不利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孔子曾有句关于礼仪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学习礼仪礼貌,就很难有立身之处,由此可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特定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礼仪表达是正确的,只有我们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同样可以减少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幼儿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这将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很多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其原因与他们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很好地改正恶习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礼仪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明理、懂礼、感恩、善良等,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最关键的基础。

二、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的有效方法

(一)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由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较多,幼儿每天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幼儿教师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例如饭前饭后,入厕后洗手;自己的个人物品要归放整齐,小手帕,小水杯用完了放回原处,玩具摆放整齐;睡觉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吃饭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早上到幼儿园的时候,要对老师说:“早上好”,傍晚离开幼儿园的时候要说:“再见”;要自己走着离开幼儿园,不让家长抱着等等。这些小习惯看着微不足道,可是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了这些习惯,孩子会带着这些好习惯长大,直到步入社会,都会是深受裨益的。

(二)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对礼仪教育的宣传力度,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开设礼仪教育的专题内容。每天的广播中都可以播放一则与礼仪相关的小故事,然后介绍相应的文明礼仪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还可以每日赠送学生一句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以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礼仪教育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以文明礼仪,从小培养为话题的专项活动,通过教师的爱心和教师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幼儿,使其能够明白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规范幼儿的举止行为,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为了显出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开展每周礼仪文明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礼仪文明活动,以此为话题开办班会,让学生就文明礼仪来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中

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将教学活动贯穿于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渗透礼仪教学的内容,以促使幼儿在教学中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做人。幼儿在进行实践活动或是参与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教师也应当挖掘其中所涵盖的礼仪教育内容,以体现幼儿礼仪教育的价值,让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礼仪。除此之外,在幼儿进餐、活动。午睡和参与游戏等生活环节中,也应当渗透礼仪教育,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四)在实践中巩固礼仪知识

第4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 体验生活

一、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幼儿教育相比较之前的幼儿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幼儿本身而言,教育已经从简单的学习、教导,变成了一系列的幼儿教育方法。幼儿教育的内涵和核心思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我国对幼儿教育也有了属于“中国特色”的幼教文化和思想。

但是目前的幼儿教育,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提升。目前的幼儿教育在游戏上的不足之处,有很多论文在此方面研究过,在此举一些情况,通过这些情况对幼儿教育现状进行描述。

1.幼儿教育中,游戏很容易变成教师安排、教师排演的一场游戏。

2.在时间和游戏开放度上,还有限制。例如,许多幼儿园采用的是教师安排时间,教师主导幼儿游玩时间等方式,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幼儿才能接触一系列的玩具,显得十分被动。

3.一些农村幼儿园则认为,没有条件给幼儿提供一些更好的游戏和玩具,所以幼儿园管理中,经常忽视了玩具是来自于我们身边的。只要肯用心找,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幼儿感兴趣的玩具。

4.幼儿的主见不够大,尤其是在玩游戏时,选择什么样的游戏,什么样的角色,怎样玩,被教师规定了很多,这样使幼儿自由的天性被遏制,进而扼杀了其游戏的兴趣。

综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不适。时代在进步,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善,这些不适最终会消除。幼儿教育中,关于游戏有很多理念需要学习和贯彻。在如下的内容中,将研究如何通过游戏对幼儿体验生活的方式进行提升。

二、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喜好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沉迷于游戏,或许是所有人童年中最美好的事情。由于游戏的存在,可以让时间变得更加短暂,稍纵即逝,让生活充满了幸福的乐趣。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通过高度的精神集中、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以及对自我未来角色进行思考,同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而游戏,也可以使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的一项义务,而且这项义务是非常曼妙而不可思议的。所以说,幼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地游戏,不管是独自一人在沙滩上挖坑,做沙雕,还是与同伴捉迷藏等,对儿童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一个幼儿一旦缺乏了游戏的滋润,就很难很好地生活。

所以,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让孩子真正在幼儿园里玩得好,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首先,游戏承载了太多重要的任务,所以,设置游戏的教师不可以仅仅通过个人喜好安排一场游戏,而需要孩子们真心地爱好此游戏,才可以进行。

其次,游戏的重要性,也代表了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对世界的摸索和探寻。所以,教师在游戏设置上,可以尽量保持多元化,不能仅仅固守在原来较少的一些游戏里,要不断发现新的游戏,在游戏里,设置越来越多充满美好元素的内容。

再次,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幼儿认识世界,通过现实世界的一些规律,来对幼儿们的游戏进行影响。比如,可以利用幼儿们感兴趣的一些道具,让他们自己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再加上教师对其的意义附加,就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比如,一根竹竿,可以让幼儿们当“马”骑,一个人骑完下来,朝另一个人击一下掌,换人骑竹竿,这就叫做古代的“驿站”。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完全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规则、方法附加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里了解现实的规则。

最后,幼儿教师应该将游戏的设置当成每天的必备课程。游戏设置有时并不需要绞尽脑汁,而需要一些想象力,幼儿最喜欢新奇的游戏,而在不断地开发新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自己更喜欢的游戏是什么;通过时间的检验,教师也可以发现最适合幼儿的游戏。

三、将游戏感受寓于幼儿的生活中

在本节中,主要通过一个例子来分析如何将游戏感受融入到幼儿生活中。

对比一些过去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这些经典游戏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它们有深意,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交往朋友的重要性。

本例中,设置的游戏主要是让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例如,让幼儿分为两队,一队扮演路人,一对扮演交通警察。在游戏开始后,扮演交通警察的队伍中出一个举红黄绿三种灯的人,接着让扮演路人的一队人按次序通过“马路”,背对“灯”,这时通过另一队的三种手势的演示,在幼儿看过之后,决定走还是不走,如果做错了,就要去扮演维护“交通”秩序的人,直到下一个做错的人来替换。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规则,了解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应激能力,最后,在不断地确定、否定中,理解究竟什么是交通规则。

这个游戏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所以其他游戏的设置也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来。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在游戏中培养其成长、成熟,对社会的熟悉。

总之,从幼儿游戏入手,分析游戏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对于游戏的重要性,通过对游戏内容的不断促进、改善以及提升,让教师可以想出更好的游戏规则,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进行游戏,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只有在幼儿玩得满意以后,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chinajiaoan. cn/you5/onews.asp?id=2639.

第5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家长;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65-02

一、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对于培智学校来说,教学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地融合起来,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生活。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强调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一般性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科目,这部分课程约占总课程比例的70%~80%。在这一核心思路的影响下,各特殊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落实教学生活化理念,包括编写了生活化校本教材,设置生活化教学环境等。对于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施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和相关的论述,但这些仅限于学校教学生活化方面,没有涉及家长如何参与教学生活化,这是不完整的教学生活化。

二、家长在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中的重要性

1.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智障儿童受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记忆容量小、速度慢、保持不牢固,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反复性,某一知识需要在生活中反复进行教学和强化才能形成能力,这一身心特点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予儿童反复的刺激与强化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能力。智障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很难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家长则需要帮助儿童进行学习的迁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逐渐形成生活能力。

2.家长拥有支持教学生活化的环境优势。教学生活化的环境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家庭作为儿童真实的生活场景,更适合智障儿童的思维学习特点,在儿童的生活知识教育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校学习了主题《做客》后,通过讲解和角色表演,学生们懂得了做客的礼仪等知识,但在实际做客的过程中,他们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家长在带孩子去做客的实际过程中给予指导,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3.教师的教学生活化必须通过家长的参与才能得以巩固、拓展和延伸。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常识大多数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一旦习得,就会成为习惯。但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常识必须是经过反复、专门的训练才有可能习得,而且必须通过家长的参与才能得以巩固、延伸,慢慢形成习惯。如在生活常识训练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如厕为什么需关门等规矩,但是在家里家长不作任何要求,带儿童外出时,对如厕也不作要求,那就会淡化学校的教育效果,致使儿童在学校、家里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样子。因此,只有家长参与到教学生活化中来,学生才有可能把学校学到的生活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并形成能力和习惯。

三、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现状

笔者做过一份“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学生活化”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参与情况、影响参与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发放给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200个智力障碍的家庭,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占总问卷的67%。对问卷的分析如下:

1.参与意识普遍存在。家长普遍认同参与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在调查中,有91%的家长认为应该参与教学生活化,并认同家长参与能够提高学校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参与行动普遍滞后。与上述观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家长认同参与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却并未曾积极参与,调查发现,有47%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积极参与。原因如下,34%的家长太忙,没时间参与;51%的家不懂得如何参与,极少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必要或不想参与。从这点来看,很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参与教学生活化。

3.对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不了解。35%的家长表示并不了解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28%的家长表示了解一点,30%的家长表示了解一些,只有7%的家长表示完全了解。

4.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不了解。在问卷中,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分成六大块:生活自理、自我保护、交往、兴趣、文化知识、体能。家长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序:67%的家长首选生活自理最重要,15%的家长首选自我保护,14%的家长首选文化知识,少部分家长首选交往和兴趣。这说明大部分家长都能够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目标,但是仍有一部分家长对智障儿童的培养目标不了解,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调查中发现,68%的家长表示不了解学校的生活化课程设置,大部分家长表示不了解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四、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帮助家长建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念。智障儿童家长由于职业、文化、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学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家长建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智障儿童的训练目标就是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引导家长从过度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转移到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上来,这是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行教育。其次,要认识到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

2.调动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

(1)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这一组织形式更强调“学校”这一概念和功能,强调家长的终生学习,它是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教学、活动等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在家长学校请专业人士举办讲座,也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组织优秀家长给全体家长们讲课。实践证明,在接受心理上,人们往往愿意听取年龄相仿、背景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优秀家长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其他家长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效仿意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能拉近距离,更能让他们了解智障教育,了解家长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家长参与教学的生活化。

(2)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可以定期有目的、有准备地请家长到校参观或参与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零距离地感受孩子的教育环境及学校的日常工作,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在校状况等,从中获得更直观的教育体验和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激发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兴趣,并把直观的教育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生活化的教育;此外,还可以听取家长对开放日的建议和意见,体现家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完善家长会制度和与家长的对话薄制度。家长会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心、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但一直以来,家长会多是单向的,局限于领导讲、家长听,教师说、家长做这种格局,严重影响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成效。家长应该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因此,家长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目标,这些主题可以由家长和教师共同提出并讨论,改变传统家长会的呆板形式,让家长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例如,“对话薄”是广泛使用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但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要及时、具体地反馈学生情况,让家长在看到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能看到进步,并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对于家长反馈的问题也要及时予以解决,如果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沟通,就能促进其参与的积极性。

3.帮助家长掌握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技能。从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参与行动滞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参与,因此,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常见的行为矫正方法、常用的技能训练方法如工序法,等等。在讲解过程中,要符合家长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注重实例分析,让家长易于理解和灵活运用。

笔者认为,结合智障儿童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现状,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使之掌握一定的生活化教育方法,把家庭和学校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把学校的教学生活化落到实处,真正帮助智障儿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第6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含义;特点;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51-01

近年来,课堂教学生活化备受教育家关注与重视。无论在数学、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在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活元素,充分发挥生活引子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将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学科与生活的贴近,增强对各科学习的亲切感,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求知氛围,高效率、高质量的传授生活知识,学生能动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生活问题能力,有效的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从中体会到教与学的真正乐趣。

1.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什么是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所谓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它包括两层含义:

1.1 它是一种“气氛”。一种积极主动、亲切自由、全员活跃去发现,思考,学习的氛围。它突破了单凭干巴巴讲解,严谨枯燥的教材,难易不当,毫无趣味和现实因素的接受式授课模式。以情景教学,活动教育,生活实践为主线将生活引入教学,既给学生活跃的课堂积极气氛,又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将教材和生活结合,适于学生的接收能力,达到教与学黄金切合点。

1.2 它是一座“桥梁”。连接师生,教与学,教育与生活的桥梁。这座“桥梁”为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学生的生存,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它以生活的微化身,把知识、教学、生活、应用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以生活作引是架起现实的桥,实现生活教育,教育生活。所以从小培养教育生活是小学教学的生活化关键,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秉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以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为宗旨。

2.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基本特点

课堂教学生活化特点要求教育者和求学者秉持着教育来源于生活,成长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同学在各种生活方式的生存能力,用生活的例子来改变学生的习惯。在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中,书本上讲的他们不能理解,但只有在生活中遇到洗手时教给他们要勤洗手才是乖孩子,以故事的形式揭入儿童良好生活习惯,这样的会事半功倍。在学习数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时,课堂中采用拼凑的形式进行教学,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以便巩固面积公式,及运用土地面积,工程用料计算,运用了教学中的生活化,将生活现实抽象的例子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其特点凸现在我们教学当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1 课堂教学生活化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部分,实际生活情境,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这里的教学生活化包括两层也是学生能不能学到有用东西的关键部分。教学设计是体现生活的媒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必然有生活元素。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而生活元素就是这一环环的联结点,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将教学过程有趣又收获无穷。它增添了教学的内涵,又体现了教学的新技巧,把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实现师生间的共鸣。

3.2 课堂教学生活化对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合理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组织课堂。课堂中拥有生活的元素,加入生活情境学习,活动游戏等才会出现活跃的气氛,课堂变成活的,轻松的。同时师生可以在课堂中谈论生活的点滴,达到师生之间的关心和了解。当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将书本灌输给学生时,整个课堂沉重,没有学习的欲望。然而当课堂上生活的音符在跳跃时,学生将随着音符一起飞舞,这保持了课堂的纪律,又有效的吸引学生不长的注意力。

第7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建议

一、引言

世纪之后国家、社会、家庭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普及。而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程度却远远没有跟上普通的学前教育。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要抓紧发展特殊教育。因此,需要明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教育制度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尽管近二十多年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仍旧有相当多的特殊儿童享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暂且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只有将近10%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可想而知,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很多特殊儿童是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只是在身体、心智方面有些差距,但是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却相差甚大。发展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那么到义务教育阶段就更难与普通儿童进行竞争,无法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现阶段,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满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能够在他们小时候弥补一些不足的方面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第二,减轻家庭负担。特殊儿童因其身体或心智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差距而显得特殊,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能够分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殊儿童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特殊儿童的身体缺陷的矫正和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有很多家庭为了自己身患残疾的孩子四处求医以致于家财散尽却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如果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就可以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以分担家庭的压力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同样能够使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增加家庭收入。孩子的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给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提供帮助,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特殊儿童健康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第三,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担负着启蒙认知的作用,是孩子主观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是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时期,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越早就能越容易取得教学成果。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康复,对一些存在语言和智力残疾的儿童来说在幼稚园进行教育和训练效果远远比在家中父母教导的要好。学前教育的早期干预能够让一些孩子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在心理方面,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和老师都提供公平教育的平台,特殊儿童很容易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残疾而遭受外界的不公平待遇,从小将他们平等的放在一起学习玩耍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心态的养成。学前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让孩子逐渐培养对社会各界的认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以培养交际交往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健康心态。特殊孩童和身患残疾的人群在有相当大数量,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体现出了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一样公平公正的享受社会资源,也有利于改变社会中一些观念狭隘的人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的现象,让人们明白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是一样的,对待特殊人群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歧视和为难。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特殊儿童健康的人生观念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和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养成道德、礼仪、传统习俗等文化素养,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文化养成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开端,万事开头难也就更加体现出了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在存在的难度,与普通的学前教育相比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之前笔者已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家庭、社会、国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团结各个方面的力量给予特殊儿童所需的照顾。让他们能够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以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特殊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科技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吕春苗,兰继军,焦武萍等.关于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1

[2]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C版,2011

第8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摘 要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入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学前教育的方法。指出加强幼儿的思想素质教育及爱国情怀的培养,是我们目前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健康发展,也就是关着祖国的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1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1.1国内外对于学前教育的研究

21世纪,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我国学前教育而言,在2010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使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又根据本地发展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儿教育发展的政策方针,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在国外,学前教育则更加备受关注。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比如理论的学前课程、英国“学会学习”的学前课程、行为主义理论的学前课程、日本的结构化学前课程等等。他们的课程相当丰富多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去学习,为什么去学习。

1.2学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但目前而言,有关学校学前教育是否真正对孩子有利成为了人们纷纷议论的话题。学校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理念置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教导学生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盲目期望,因此幼儿园为孩子开设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并且难度还不断提高,使幼儿从小就承担应试教育的压力。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因此盲目地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和让孩子能够升入理想的小学的结果,但却将“培养孩子兴趣,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直接忽略,将幼儿那些天真活泼的想法全都剥夺,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兴趣学习班、特长班,将幼儿自主学习、活动、探索的想法及机会扼杀在摇篮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更多的都是从大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一味地追求教育结果,但却忽略了在学前教育生活的过程和知识积累及学前教育真正的主人公――幼儿。到底学前教育该怎么开展,该如何去使幼儿能够真正的成长,如何成长,是我们目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1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每个孩子心中,父母永远是高大的,是最厉害的,因此父母的态度及行为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几乎有70%的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2.2情商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最快的,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情感方面的学习。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情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将对他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很大持久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感情是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性格暴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并且对自己不满意等时,他的行为也将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不能够坦然地去面对未来中各种各样的挑战及把握住机会,从而变得一事无成。因此,对幼儿进行情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么他的一生也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3道德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道德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文化传承之一。对受教育者“德”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以道德教育目的去指导和规划整个道德教育工作。而在幼儿教育当中,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中心环节。但对于幼儿而言,道德教育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关于“道德”的教育,而是身体养护、社会规则、个性养成、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性教育。幼儿应该有集体观念,要教育幼儿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心,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要让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唤起幼儿内心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有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是中国人为荣。

3学前教育进行的方法

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从儿童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思想单纯,跟成人差距很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智力开发方面,我们要训练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以及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行为习惯来说,我们要尽早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品教学;情感教育;重要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88

情感教育主张在教育时培养及尊重学生社会情感品质,激发其调控情感能力,引导其对生活、学习等形成积极情感体验,并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及个性特征,达到品德、体质、智力、劳动态度及美感全面发展。情感教育运用重要性及具体方法是以下重点研究的。

一、情感教育运用的重要性

(一)概念

教师在思品教学时,依据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根据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影响及关注学生一系列情感体验,如情绪、态度及观念等,促进教育效果,确保教学目标完成及教育顺利实施。教师运用情感教育,凭借教学手段、理论及方法等,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感,实现三者统一,使思品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可充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提升情感素质。

教师因素、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为影响教学情感的主要因素。(1)教师因素。包含因素有教学水平、人格魅力、教学态度、整体素质及理解教材能力等,是教学引导者。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其想要表达的情感教育及教学思想,不仅体现为教学水平,更涵盖了教学内容理解及教学态度。(2)教材因素。包含因素有中心思想、语言文字和情感色彩等,是主要教学依据。(3)学生因素。作为教学主体,学生是最终获得情感教育的对象,在其实际运用能力、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可产生情感因素。

(二)重要性

情感教育起到迁移、创造、调节、强化及疏导功能,可调整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倾向;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灵感;通过各种信号,如肢体、语言等,对学生予以感染、影响,协调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促进其心态愉悦;可督促引导学生以良好态度投入学习,纠正不良习惯及行为;有效促进学生吸收消化教学知识。

在新课改影响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教学主要目标。若想切实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提高综合性素质,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并在尊重学生个性前提下与之互动,实现针对性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按照学生爱好及个性,培养其浓厚学习兴趣,打造愉快轻松课堂气氛,协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有助于全面素质发展。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深入发掘学生素质,既能激发其情感,促进其积极学习,又能充分陶冶情操。情感教育符合新课改客观要求,引导学生发展,对学生情感给予充分尊重,兼顾情感、知识及思维,培养其素质及能力,不断推进创新教育。

二、情感教育具体的运用方法

(一)创设情景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各种高科技产品兴起。应重视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展开情感教育。教学时应运用现代化技术及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立体、直观。多媒体手段可通过声音、图片等对情景进行再现,通过情景具体设置,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情感。创设情景可创造良好学习气氛,使学生迅速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与主动性。在教师情景创设下,学生情感意识及体验得到强化,教育效果较明显。

(二)营造情感氛围

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展开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应参考教材内容,创造良好氛围,恰当地给予情感教育,使学生主动学习性得到激发。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其得到深刻感受。运用丰富情感及优美文字,表达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领悟,获得情感共鸣。运用情景模拟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获得最真实、最佳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离不开作业按时完成、课堂积极回答及教师鼓励,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使其努力做到完美、优秀。

教师应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及示范作用,充分体贴、尊重及爱护学生,做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为人正直,以身作则,树立威信,以甘于奉献的心态与学生良好、和谐相处,取得学生钦佩、尊敬及爱戴,最终取得其信任。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面带微笑,保持和蔼可亲态度,拉近师生距离,获得心灵沟通,提高导入新课及复习旧课效果。在课外之余,也应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爱国爱民、亲爱父母和尊师爱友,明辨美与丑、善与恶。

(三)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情感教育需借助实践充分发挥作用。想要完成教学目标,仅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应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教学内容包含的生活知识较多,涉及面广,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使学生吸收知识,获得真实、最佳情感体验。教学中增加探究性内容,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此期间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意识、学习精神及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明确了解学习任务、目的及作用,激发积极情感,使其情感持续稳定。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对学生获取知识起到引导作用,还能激发其自豪、惊异及激奋情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难题,增强自信,获得愉。

教师可开展野炊活动、社会调查及义务劳动等活动,组织故事会、辩论会及演讲会,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纪念馆及烈士陵园等,课外成立实践小组,提高其教育能力,将所学知识上升到思想认识,并转化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