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第1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一)调整教学计划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实验环节,注重其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工程专业参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将其主干课程调整为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技术概论、食品工程原理六门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辽宁省的资源优势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划分为食品加工、粮油加工和食品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及其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培养环节,培养更加专业化食品科技人才。

其次,按照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类型,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环节,例如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等五门必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食品基础综合实验课;将粮油加工方向中的谷物加工学、淀粉化学与工艺学、蛋白质工艺学、油脂工艺学和粮油贮运学等五门限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粮油加工综合实验课。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食品学院还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指定专门教师负责实验课教学。

再次,大量收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和总结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本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其作为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邀请与本专业有关的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参与专业实践和实验指导方案、考核制度等内容讨论、研究和修改。

(二)通过改革实验实践环节设置和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环节整合后设立专职授课教师,实践教学由以往的和理论课程结合形式调整为独立设课,改革后的实践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考察为主的考试方式则不适应实践环节学习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例的改变。因此,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确定的考核方法为平时操作和实验、实践表现为主,预习情况、实验理论成绩为辅,而且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的考试方式改革为提问、口试、笔试等多种考核类型,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态度。同时鼓励大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例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学生评价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技能训练程度和水平,引导大学生关注教学实践中检验操作变化[8]。

其次,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在以往的教学实习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只重视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开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很少有人主动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大学生能够按期提交科研报告,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自2010年起,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实践环节改革之后,提前一、二个月为师生布置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任务,要求大学生在停课实习之前,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与科研内容相关文献的检索、试验方案的设计等准备工作。在教学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准备试验,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试验,得出部分试验结果,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调整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最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这样的科研实践实习环节,不仅提高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也使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方式

(一)建立校内中试实验基地,增强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门要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9]。在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积极建立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包装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中试基地。2010年起建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引进焙烤食品生产线、乳制品生产线、纯净水生产线、果酒生产线等成套生产设备,利用对2007级和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食品科学教学实习”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在食品企业进行的生产实习一部分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业化生产面包、饼干、果汁、纯净水、发酵葡萄酒等食品,解决了大学生在企业“走马观花”式参观方式所导致的对重要的生产工艺及其参数了解不全面的现实问题,极大地增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对各个单元操作环节的实践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效果。

(二)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全面落实实习计划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特点和学校的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安排大学生到沈阳周边地区的乳制品、肉制品、粮油、粮油食品、酒类、调味品、果汁、冷饮生产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参观和实习。完善具体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包括培训实习指导教师;专人负责联系生产企业,逐一落实各教学实习点的实习内容、时间、要求、人数、食宿安排等情况;专人负责联系接送师生往返的车辆;提前召开学生实习动员会,安排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地点、出发时间;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实习点监督、考察,检查大学生专业实习情况、状态和调研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负责批改实习报告、登陆学生的实习成绩;及时召开由企业技术人员、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参加的实结座谈会,通过企业、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反馈意见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等。

(三)根据实验、实践课程的重点环节,有的放矢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素质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实践教学首先明确各个实验、实践环节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素质。首先,通过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检验等实验课,研究食品组成成分、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通过食品工艺学系列实验,研究各种单元操作加工对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和加工条件。其次,实践环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认识实习参观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初步了解食品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过程和设备装置,体会现代化食品生产的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再次,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后,进行为期三周的生产教学实习,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大学生亲自的动手操作,使他们真正掌握各个食品生产线的操作方法和典型食品的工艺特点。在市场调研实习中,通过市场调查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了解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美味、安全、方便等各方面的需求,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进行食品开发研究和销售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科研实践的实习环节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进行预备实验、撰写开题报告各个环节着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三、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一)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实习场所和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技术水平,真实反馈毕业生状况、企业用人信息;企业参与研究制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在每年毕业生求职就业期间,学校组织一批相关食品企业与大学毕业生见面,在企业掌握了大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学校组织教师与企业的座谈,听取企业的用人反馈,尤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并将其作为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参与指导、考核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食品学科聘请来自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合理的调整建议。

(二)增强师生对食品企业的技术服务,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名师方能出高徒,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理论课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教师的方式还包括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深造和到生产企业、基层锻炼的条件,并以多种方式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大中型企业进修和学习。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议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焙烤食品技师,负责管理校内实践基地,指导本科生教学和生产实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

(三)大力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把产学研合作引入食品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一方面可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食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的现场教育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10]。

第2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

A Brief Discus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Yan,Lou Ai-hua,Zhang Yu,Tan Si,Deng Fang-ming

Abstract: In this context, we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qualities educ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achievements. Integrating the qualities education with experimental teaching, establishing the comple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quality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ll be good for training of innovation talents of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teaching;reform;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通常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三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的比重。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窗口。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给学生教授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科学作风乃至科学世界观等方面,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看,实验教学无论是其所处的地位,教学体系及教学的安排等,都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1-4]。

本课题通过深入思索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及内容;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新的专业主干课实验教材,规范和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体系;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才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服务。

一、认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爱学、愿学,通过实验,可以发挥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实验教学能满足他们的好动性、好奇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源动力,挖掘他们的多种潜力。因此,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培养过程,具有从思想品格、心理素质到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全方位的培养作用。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7-8]。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实验室主任和各主干课程主讲教师参与的课题组,通过多次研究现行实验教学体系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弊端,从而在新的教学计划中进行调整,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制定适应创新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同时组建实验中心,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调整各功能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培训实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创建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编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更新实验内容,变实验项目“验证型为主”为“综合型、设计型为主”。

4.添购先进的、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采用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电子媒体进行教学;制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探究信息等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从资金、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均予以大力支持。添购新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实验教学。对由于开放式教学所带来的实验室经费超支进行补助,对开放实验室造成人员的超时工作,适当进行补贴。通过对实验教学人、财、物的配置,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成绩

第3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食品研究的主要对象如糖类、蛋白质、淀粉等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助剂和添加剂如保鲜剂、香精香料、甜味剂、防腐剂等大多数为合成有机化合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食品的营养健康、食品卫生与安全性评价、食品质量控制及食品加工方面的专门人才。有机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专业后续的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学习。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以高鸿宾主编的《有机化学(第四版)》作为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食品类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知识及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该课程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难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规律复杂不好理解,知识零散不好学习等。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程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讲解,并将各类化合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基本理论和反应机理合理的分散。使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理解所学知识与专业的结合应用。注重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质及结构与化合物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类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及转化方式。将经典有机化学知识与食品科学特色知识合理的结合,如将动植物油脂内容在烃类中引入,将保鲜剂、香精香料、甜味剂、防腐剂的化学性质、合成及应用在相关章节中均做必要讲解。虽然涉及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也是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对食品类专业的重要性。适当的增加食品有机化学相关内容,组织一些专题讨论,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自由讨论,使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在食品类专业的应用。

二、精选教学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本专业的相关实际问题精选出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组织分析、讲解并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机化学应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案例很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三聚氰胺、地沟油、增白剂、瘦肉精、塑化剂等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和伤害。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是一种化工原料,添加到牛奶等食品中能提高蛋白质的检出量,但不等同于蛋白质。2008年7月至今已使1000多名婴儿患泌尿系统结石,危害极大。面粉中增白剂有效成分是过氧化苯甲酰,对上呼吸道和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广泛用于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的加工,结构达百余种,某些结构类似于荷尔蒙,又称“环境荷尔蒙”,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长期食用塑化剂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异常、甚至引起畸胎和心血管疾病,塑化剂污染目前已成为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添加于食品中的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β-环糊精等,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等,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的酯类等均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将一些与食品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经过认真梳理后渗透进不同的章节,不但可以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浓厚兴趣。合理的安排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了作为食品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有密切的关系,还使学生平时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去研究和探索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

三、改革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以前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不分专业特点,均是通用实验,针对性不强。通过对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有学生反映实验内容与食品专业关系不大,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愿思考,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该校有机化学课程组认真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优化,在安排2~3次实验讲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培养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之后,其它实验均选取与食品专业相关内容。苯甲酸、苯甲酸乙酯、苯甲醇、薄荷酮、肉桂酸等均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合成中间体,在讲解这些化合物用途的基础上,在实验中安排学生制备这些化合物。从胡萝卜中提取β-胡萝卜素、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从花生仁中提取花生油及从牛乳中提取分离酪蛋白和乳糖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对天然有机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综合与应用实验中安排了香料洋茉莉醇和葵子麝香的合成,也有学生做了葡萄糖酸锌的制备。通过实验教学一系列探索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物质制备和提取分离为主线,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内容为特色的,专业性较强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这一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监督

第4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25-04

一、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背景

高校实践教学是本科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本科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实践教学有利于本科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食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积极发现问题,用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教学科研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始终把大学生整体培养目标作为办学的宗旨,把“以学生为本,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还指出,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福建省教育厅认真传达教育部精神,指出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全新育人格局。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重点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加大经费投入等。

二、高校食品类实践教学基地概况

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例,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拥有福建省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0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26名,比例达到70%,具有博士学位者24名,比例达到65%;具有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的老师13名,比例为35%,副高级职称的老师16名,比例为43%。

食品科学学院现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三个本科专业,设有食品科学基础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和化工原理等四个本科教学实验室。2013年,学校增加立项支持“粮食与油脂工程实验室”设备更新及实验室改造。学院实验室总面积达7000m2,仪器设备总值近2200万元,拥有一个省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一个校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实验中心;依托省内二十余家有影响力的食品及卫生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近五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一百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2项,经费占经费总额的51.7%,转化科研成果73项。

食品科学学院建设有1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20家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分布在五个地区,分别是闽东地区、闽南地区、闽西地区、闽北地区、闽中地区。详见表1:食品科学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汇总表,表2:食品科学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汇总表。

三、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学生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工作的指导不够。虽然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趋势,但是实践教学并没有完全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没有将实践教学的理念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没有将实践教学贯穿高等教育的全部过程。实践教学占人才培养方案的比重小,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精力少,只停留在签订协议的表面层次上。

2.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大多只是签订协议、挂个招牌,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固定的实践教学场所,学校和企业对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少,没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实训设备,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

3.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虽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发展实践教学的政策,但是还没有建立与之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定位、设施标准、经费渠道、教学过程、目标责任等各个方面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4.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基地介绍、参观企业生产线,并没有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没有安排学生到一线岗位锻炼,许多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不愿意安排学生到技术应用型岗位或实验研发岗位,担心学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5.实践教学基地缺乏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结构不够合理,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配备,缺乏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特别适合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

四、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1.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强化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工作要结合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情况,从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出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加强实践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2.设立专项资金,保证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地教学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实践教学基地,让它们起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社会积极宣传实践教学,企业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教学条件,高校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多管齐下,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评价体系。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不断建全完善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体系,合理配置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要明确功能定位、制定设施标准、监督教学环节、审计经费使用、确定目标责任,实现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实现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学生融入生产研发。学生在了解企业概况和规章制度并进行相关的操作安全培训后,企业可以小范围有选择性地放手让部分优秀学生深入生产车间,加入实验研发中心,真正地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的相互结合,才能使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基地发展提供新生力量,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鼓励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兼任基地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基地需要一支教学理论先进、实践功底扎实的“双师”型教师,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恰恰能很好地满足基地师资队伍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稳定、专兼结合、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实践教学基地整体模式研究

针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基地建设、基地管理、基地生产、基地教学、基地科研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模式研究,初步设计了五个模块,便于实践教学基地的目标实现、规范操作、合理运行。

总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食品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充分结合食品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积极,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目标,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兵丽,郑长涛,戴克林.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206-209.

[2]田祥宇,王晓燕.发散式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2):79-83.

[3]李伟,朱志平,陈兆夏,王恬.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4):97-100.

[4]苏世杰,唐文献,齐继阳,周宏根.面向“卓越计划”的校企共赢型校外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29-232.

[5]徐惠娟,黄峻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院,2015,(4):99-100.

[6]孙锦,郭世荣,束胜,王健.构建农业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05-108.

Research on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ZHANG Qiao-ha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第5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改革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高度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为目标,从专业定位、教学体系改革、产学研平台搭建、拔尖人才评估体系建立、创业培训等多渠道进行改革,积极探索立足兵团、服务新疆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依托石河子大学优越的办学条件及交叉学科的优势,借助民族性、区域性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使本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我们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体系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从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入手,构建合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

1.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优化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优化方面,实行基于问题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式、讨论式、团队式教学,强化以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在教学手段上,从过去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授更多的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1]。

2.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方面,注重相关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的课程包括理(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工(食品工程原理)、农(食品保藏学)、医(食品免疫学)、经济(食品质量管理学)等,众多课程使教学内容综合化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

3.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的优化。

考核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实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方面,注重相关课程的整合和集成,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使课程内容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行,独立考试、独立学分。[2]

三、产学研平台搭建

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3],石河子大学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本专业进行招生,入学初期通过严格的选拔,低年级接受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高年级以实践教学为主。新班采取导师制小班上课和管理等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科研和生产实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消除教学内容、科研技能和实习实践之间的隔阂,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开展人才培养。

在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的基础上,开展为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以课题为纽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问题,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并要求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以企业为依托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优势,大中型企业有丰富的课题资源,高校与企业合作承担应用性课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导师的支持,结合本科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进入企业工程中心开展科研实践,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有重要作用。

四、创业培训

组织大学、学院和企业等职能部门的专家,成立拔尖人才培养与创业领导小组,对不同专业进行创业培训,兼顾大学学习交流、科学实践、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借鉴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EFT)创业培训、国际劳工组织创业培训(SIYB)、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的了解企业培训(KAB)等国际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传播普及创业理念,让有实力和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储备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勇.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04):9-10.

[2]陈志刚,杨新海.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蔚斌.关于食品科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2(07):256-257.

[4]施建军.以科教融合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01-02.

第6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食品物性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44

《食品物性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物理特性,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的学科。物性学通过对食品及其原料的流变特性、食品质构、食品的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物性的研究,来达到指导食品的高品质和安全生产的目的[1]。《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不仅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和应用更具有广泛性和必要性。

与传统的食品专业课程相比,《食品物性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将其作为独立学科开设较晚,且主要是面向研究生开设[2]。在200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才决定将《食品物性学》列入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可参考的资料很少[3]。由于《食品物性学》课程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物理特性进行研究,进而指导食品的品质和生产过程,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相应的教学资料不能照搬其它食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而应当从该门课程的特点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4]。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学应当让学生学到知识,并做到愿学、乐学、学得有趣、主动[5]。对于食品物性学的有效教学,应当让学生不仅学到食品物性特征的大部分学科基础知识,还要学到物性学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并且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使学生主动学习。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食品物性学的教学理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入手。《食品物性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基础课,对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物性分析能力和品质管控能力的培养是无可替代的,其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因此,食品物性学的教学理念应当实现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着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体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要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达到爱学乐学的有效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

在讲授本门课程时,应当根据本课程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重点、关键点、应用热点、前沿问题来进行讲解,组织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分专题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对食品物性的基础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整体课程的讲授中,我们对力学部分进行了最为深入和全面的讲解与研究,对食品流变学的相关模型和公式都进行了推导和分析,以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对于食品热物性、电特性和光学性质部分,在授课内容安排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实例展示为主,不再进行基本公式的推导,只理解其实际应用原理和意义。对于食品的质构和感官评定部分,由于学生已学过食品感官评定的相关课程,这个部分的讲授以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方面为主,主要讲解物性仪、流变仪的使用方式及图例分析,对食品的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的关系进行说明。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时主要放在食品的力学基础,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食品的电、热、光学特性的应用上,既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出重点地进行知识讲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 教学手段

由于《食品物性学》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和定位都不甚明晰,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达到愿学乐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多媒体技术,PPT的展示中应当以国内外最新研究技术、高新设备和产品的图片材料为主,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出的问题,也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对基本的基础概念有更明晰的认识。如在食品质构分析的分散体系部分讲解,就可以从巧克力的质构分析入手,对巧克力的分散介质油脂以固态晶格的形式出现,对晶格的情况分别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食品热物性部分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西瓜的图片引出对食品冷冻冷藏过程进行模拟,进而确定工艺条件的重要性问题。再通过问题的引出讲述食品的冷冻冷藏过程与其自身的导热系数、形状和表面积等因素有关,需要确定准确的导热系数、比热和密度值,为数值模拟提供必要的物性参数。这种图片引出所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物性学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在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手段,创建研究型的学习气氛。课堂上可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向学生提出相关专题的研究性问题。如在食品热物性的讲授中,可提出基于宗教和健康问题的油炸食品中猪油的检测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然后通过对DSC的学习,了解到可以用DSC法来测量油炸豆饼、鸡肉、牛肉中的猪油含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手段,既能从实际问题引出教学的相关内容,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物性学作业是该课程不可或缺的必备实践环节,针对章节作业,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课后简答题作业的方式,而是通过专题讨论汇报的形式,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工制作专题的PPT,采取学完一章或相关的几章之后进行一次汇报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完食品质构的章节后,给作业组的学生提出物性仪在面包品质测定中的应用举例专题,让学生自主地去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视频资料,从不懂到逐渐理解再到完全理解,问题解决中的一步步分析和推进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PPT制作好后,让学生在课前向全班同学汇报,对PPT展示中的相关难题、难点,给予集体讲解和答疑,教学效果非常好。

4 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式的改革中,我们采用了设计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的考察学习效果阶段,我们引入项目化的设计论文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食品物性学方面的知识,来具体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应的问题如:如何利用物性学对冷冻面条进行品质改良?如何利用食品的光学特性进行无损检测?如何利用奶油蛋糕的蠕变曲线改进生产配方,等等。将这些食品物性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任选其中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论文。采用这样的考察方式,不但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结合地域特色灵活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食品物性学》课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手法和考试方式多样,才能将创新思想融入食品物性学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使《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改革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万茵,付桂明,胡晓波,涂宗财.《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江西食品工业,2010,(1):14-15.

[2]姜燕,张海悦.研究生《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9):86-88.

[3]张朝辉,高昕,付晓婷.《食品物性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58-59.

[4]袁美兰,赵利,苏伟,刘华.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现状和必要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6-38.

[5]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31-35.

[6]吴跃.科学发展视角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9.

作者简介:王英(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贮藏及加工,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杨海燕,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第7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实验;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44-03

当前,随着食品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营养和安全食品消费的要求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1-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加以辅助。而食品工艺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体系是该专业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3]。2008年前,我们食品专业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条件的改善受到限制,实验教学环节未得到足够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滑坡的趋势。基于此,我们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革新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成绩的评价体系,使本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获得较大提升。

一、改革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未改革前,食品专业实验内容是按照理论课程进行设置的,实验内容也较为微观,且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性;所列实验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以及适用性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且地域特色不明显;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这种陈旧、单调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实验热情,最终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实验考核体系比较单一,实验考核内容主要取决于实验报告的撰写,这种考核形式,欠缺客观公正性,且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把握,考核的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而且有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另外,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发展还不够,生均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不足,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将验证性实验改革为设计性实验。长期以来,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把实验目的、材料、配方、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抄在黑板上,然后学生按步骤操作,再抄写在实验报告上。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设计性实验包括从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收集、产品方案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理化指标的检测,产品品质的评定,最后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必要的回收,通过这一系统的训练,使学生不仅掌握食品工艺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一般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将科研成果、产品设计变为现实生产力和实际产品的能力,达到高等工程学院培养桥梁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另外,通过实验的训练,增强学生的技术经济意识和生产经营的管理意识,缩短毕业生工作适应期。

2.全面革新实验内容。改革之前,实验主要内容包括罐头、面包、蛋糕、果蔬饮料、酸乳、肉制品等的制作。实验内容微观,且过于简单,缺乏系统性,学生只是机械地做实验,对与实验相结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系统把握,且大部分实验主要采取简单原始的手工操作。另外,本食品专业的实验教学与服务当地经济的目标相距甚远[4]。我省是苹果生产大省,尤其苹果汁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我省是乳品生产的重点省份,乳业也是我省重点扶持的产业;近年来,我省的焙烤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一些像安琪、子琪以及红星软香酥等著名焙烤品牌,根据我省地域发展特色以及《食品工艺学》内在体系,将实验分为乳品工艺学实验、果蔬加工工艺学实验、焙烤工艺学实验、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实验四大类,使实验内容体现地方特色。同时,把食品工艺学实验纳入食品科学的综合体系之中,改变过去只为实验而实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食品工艺学原理、具体的食品工艺学知识、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实验设计等科学原理完成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环节和过程。以焙烤工艺学实验为例,以设计中式与西式焙烤产品设为主线,实验内容涵盖原料品质测定(包括酵母活力测定、面粉中湿面筋的测定);产品设计及可行性论证;产品的生产;产品理化指标(包括水分、酸度、蛋白质、总糖、油脂、体积等)的测定;产品成本的核算与销售等。

第8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化学实验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讲,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如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和食品工艺学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保证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内容上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以电泳技术、层析技术、比色分析技术和离心技术为中心,除了开设必备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但我发现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学生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实验中教师将所有工作包办,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与专业相差太远,不能引发兴趣;实验中学生处于非主体的地位;实验本身的抽象性过强,等等。本文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请学生参与准备实验

在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通常实验员在实验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配制好各种试剂,并将实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高速冷冻离心机、pH计、分光光度计等调试妥当,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过一遍流程。实验过后一些学生连实验中使用的一些化学试剂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常规维护都不很清楚。显然这种方式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每班的学生约40个,因此可将其分为5大组,每次从各组中选1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并和老师一起作预备实验,这样就可使其了解实验原料和试剂的准备过程,并对实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样坚持下来将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这些学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对其他的同学进行有效的帮带,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糖类的定量测定”实验中,首先从香菇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然后用蒽酮法测定提取液中糖的含量,如果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就能使他们了解香菇原料的预处理过程和所需试剂配制的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如蒽酮试剂),而且能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训练。

2.选择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或学生容易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生物化学实验项目的确定只考虑到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合理,为了便于管理和操作,水产养殖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都完全相同,而没有体现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特殊需求和要求,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专业兴趣。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在选择实验项目上要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紧密结合,但又不能与其他课程实验有重合。如原有实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中选用的是茚三酮比色法,由于这种方法测出的结果受样品颜色的影响较大,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可考虑在实验中增加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然后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简繁、结果准确性与应用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不仅能丰富实验内容,而且能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3.抓好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在实验课前的预习是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课程时间有限,为了节约时间,只要学生有预习报告,就可以进入实验室,教师很少仔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上课前通常老师先将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预期结果等作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去操作和验证。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认真预习,尽管教师讲得非常详细,学生也不可能马上将所有内容都掌握,甚至会把实验课当作一项枯燥的任务。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有效地训练实验操作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分组预习,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实验中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在实验开始前从各组抽取若干同学,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中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等讲解一遍,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和有重点的讲解和补充。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当场给出成绩,此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实验中真正的主体,从而激发求知欲和自己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板书进行讲解,信息载体多为文字和简单的示意图。而生物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分子水平,并且由于实验操作时间比较长而缺乏完整的实验演示,只能听教师的讲解,大多数学生对所讲实验原理与操作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对具体的实验操作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学生往往把生物化学实验当成一门很难操作的实验课,实验中有畏惧感,不知如何下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和保存方法,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下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具体、直观生动、简明快捷地显示出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及时把最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向学生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经常把实验讲义中的内容不加整理地抄写到实验报告中。有些同学将实验课中没有做过的内容也写进来,还有少数同学的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的现象,可见实验报告的编写不够认真。做实验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而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原理、过程及结果的再次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锻炼科学的思维和缜密的思考。因此实验报告的编写是实验课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在结果分析中,对于合理的结果应阐明原理并总结经验,对于不合理的结果要仔细分析原因。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收获,或对实验的建议也可以写进实验报告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改进,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抄袭实验报告和被抄袭的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惩罚,如被抄袭学生只能给最低分,抄袭报告的学生不给成绩。这样势必会影响期末的总评成绩,从而杜绝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美玲,刘立鹏,田智等.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2]吴旭红.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第9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97-0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旨是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教育部已连续启动两批试点高校,国内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众多,其中9所高校已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本文主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例,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建设的轻工专业,是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也是第二批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现已建设成为“面向现代食品产业,开展特色工程教育”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要培养高素质具有工程能力的人才,需要从教学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平台、拥有高素质的工程实践教师等方面“齐下手、共提高”来实现。

1.建立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树形管理体系,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全面协调学生相关工作,教学院长主管培养工作,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同时教学秘书、辅导员、系主任、实验室主任全力配合主管领导,完成各自工作。各树状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培养顺利进行;邀请企业专家、教育主管部门专家、教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与评估,为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每一个教学班配备一名班导师,同时每一个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配备全程导师,为学生提供无间断的指导和帮助。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授课教师在圆满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穿插灌输工程实例、行业及企业标准等与实际生产环节紧密相关的内容,采用诱导式、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生产实际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开拓学生思路,为进入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②增加实践环节学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依据现行文件的要求,将实践环节的学分提高到最高标准。开展各类基础训练;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技能实习等各类实习;开设第二课堂等。实行“3+1”培养模式,进行毕业论文和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设置为1年,进一步强化实践,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工程学习经历。③开设人文通识课程,增加工程职业道德。开设企业管理、创造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市场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有相关了解,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3.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投入。①搭建校内训练平台,夯实学生动手能力。利用院内教学资源,开放各研究方向所有实验室,同时与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接受学生参观、实习。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国家级创新项目和“酶好生活”、“美国大杏仁”、“耐特腌菜”等校企合作创新计划为依托,全方位、多层次构建立体式创新活动体系,营造了“人人愿参与,人人想动手”的积极局面,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开拓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在天津可口可乐公司、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等众多不同性质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将学生送到企业,让其在生产一线学习工作。在企业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也与企业建立了深厚感情。

4.采取形式多样措施,打造具备工程素质教师队伍。①引进来。引进具有企业工程工作背景的人才成为我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依托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位于滨海新区的地理优势,聘请大中型企业中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共同参与其中。②走出去。严格执行“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派遣多名中青年教师担任天津滨海新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高能力;同天津市东丽区建立科研联盟,多名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工程开发;积极开拓渠道,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和培训,使其具备国际视野,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③传帮带。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等优势,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老教师的悉心帮助,青年教师的能力会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以“十二五”综合投资为契机,力荐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十二五实验教学生产线”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中青年教师直面困难与挑战,切实提高自身工程素质。

二、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家政策需完善,有效保障实践环节的完成。我们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就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目前,有的专业就存在实习难的问题,学生无从实践,如何让企业更积极的投身到人才培养中,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需要及时协调沟通各部委,尽快出台支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保障和普遍性支撑,如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成本投入部分实行免税制度、进入企业实习的补贴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安全的保障制度等,需要下大力气推进。

2.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自主发展专业意识,引导高水平教师向工程领域聚集,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工程领域方面的教学研究及改革工作,需要建立相应机制。一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现行的考核机制主要是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要将参与工程实践领域相关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包括职称的晋升、工作量的核算等,对不同职称、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设立不同的考核要求,同时对处于成长中的中青年教师,确立更加明确的要求,严格执行规定,使其快速融入工程实践领域;另一方面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优先考虑出国进修、评优评先、科研项目申报等。通过严格的考核,有效地激励,全面促进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3.增加选修课比重,合理安排课程表。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下,进一步增大与工程实践相关的选修课比重。学院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设不同的实践内容的课程,容许学生在3~5年内修完课程。学生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课程安排要更加合理,要将课程排开,不能安排在一个集中的时间,也不能安排的过于分散。这样既可以使教师授课的关注度提高,不断积累新的内容,也使得学生可阅读更多的资料,对课程内容有了进一步思考,又促进了他们对课程的投入。

4.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教学资源。众所周知,如今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翱翔的平台,学校、学院、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让更多的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现有的网络平台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群,如微信、微博、人人网等。同时建立的群都是免费平台,如此可以节约该部分资金的投入,教师需收集与工程实践相关的教学资源,分享到这些平台上,教师既可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缺陷,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将好的资源共享到平台上,可由教师把关资源质量,群策群力,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平台的建设。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逐步深入,高校教学管理层要全局规划、统一协调校内外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深层探索和创新,重视探索过程中显现的实践效果,不断调整不断实践,为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