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的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方式方法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模式,会计专业逐渐成为了几大热门专业之一,对于会计证的考取也是活跃于网络之间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专业的考生还是非专业的考生,只有掌握到实用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功取得会计资格证。但是,从目前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找到较为成功的会计证考取的方式方法,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老办法,花费大把的学习时间,这种方法并不算较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借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争取在会计资格证的考取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会计证考取的内容
1.作为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心骨而存在的会计专业,是经济时代衍生出来的产物,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的升高。作为管理语言通用之一的学科存在,会计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重视。通常,包含了审计学、会计学、专业化的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理财学和财务管理学等内容。会计证作为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是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所应具备的条件而提出的要求逐渐增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我国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颁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关于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取得资格证的要求、需要具备的条件、后续管理的工作关于资格证取得后和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责任等。在以后的不断发展、研究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随后明确和调整了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取的内容和范围。3.目前,我国的会计资格证的考取分为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初级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基础三部分。其中,会计基础主要是针对会计知识基础的考察,是入门级的课程,是必须要求掌握的理论基础。对于正式的会计师而言,想要顺利的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存在是为了对会计法相关的内容进行考查,这是法律对于正式会计人员的硬性要求和自我规定的约束。相较于前面两部分来说,会计行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出初级会计电算化部分,这也是最为简单的部分。
二、关于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证的方式方法分析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资格证的考取是必须的,但是很多学生在考取的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碍,打击了自信心,本人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资料参考,总结出了以下方法,仅供交流学习。1.会计资格证作为一种法定的资格认证的存在,是走进会计行业的敲门砖,是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所必须要求具备的。获取会计资格从业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会计证的考试,只有拥有了上岗资格证才能有机会接触这个行业,才能在正式的行业实践中积累专业的经验。2.会计基础的考核内容是会计资格证考试的核心部分。因为在整个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考核,而实账能力则是会计基础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3.大部分考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是难考科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很多难点需要掌握,需要较强的记忆力。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搭配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记忆力的强化,即将会计基础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丛书结合在一起,用搭配的方式会印象深刻。这个方法不但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还利于对记忆力的强化。4.对于初级电算化的考核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它与我们常使用的办公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拥有了很多其他软件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较为简单,不用专门的针对学习,只需要在考试开始之前熟悉下软件流程,试用一下即可。重点是要学会对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会计凭证的填制,这需要我们相当熟练的掌握会计科目,运用自如对会计的分录。
三、总结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是硬性规定,怎样学习、准备,能够顺利的获取资格证,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在本人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会计行业对会计的要求,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每个人都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别人进行方法的分享,探讨自身方法的利弊。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定力、持久的坚持,加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有对于会计行业的高度认同感,立志于长期在本行业中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就业前景的广阔,学习者众多,自然增加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首要解决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表示拥有了从业资格证就能拥有工作,在全能型人才需求的今天,需要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准备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取得学习效果,还应该从学习回到职业素质培养上,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孔祥娟.以会计证培训为契机加强高职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经营管理者,2013,17:271.
[2]徐姣.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李亚玲,菅伟娜.大学生考证热调查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78-81.
[4]孙鹏,郑洪文.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的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81-83.
对高校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出了要设置相应的课程外,还要注重教学的方法的对学生的引导。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关于诚信教育的课程虽有设置,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仍是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相关知识的记忆,而对于诚信教育的内在含义处于一种完全忽视的态度。
二、高校会计专业产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原因
1.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诚信问题的忽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现代的很多行业中,个人的利益成为了一切行为的出发点,甚至有些人为各个人的私利不惜牺牲职业道德。
2.在高校教育中对诚信教育的认识度还不充分。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多是注重对转知识的教育。而对于诚信教育没有定性的考核标准,同时对于诚信教育工作的成效无法用实质性的方式进行体现。
3.在诚信教育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必要的经验解教学方法。
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都是一些具有深厚专业的知识的高学历教员,而对于诚信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没有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4.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意识。
当代的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习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工作中则会归于注重个人的利益和发展。
三、针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会计专业诚信教学的教育力度。
首先,高校教师要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力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典型的反诚信案例,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从中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案例讨论式学生明白职业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和判断标准。
2.强化高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素质。高素质的教师要据别由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个人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时进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采用下列几点:(1)加强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强化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安排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企业代之工作来强化其实践能力,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结合实践经验;(3)定期安排教师参见相关的学术会议,并鼓励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以提升其教学水平。
3.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会计专业诚信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的创新,例如可以案例教学法和情景剧教学法。(1)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现实企业中的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增加学生的鉴别能力并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2)情景剧教学法,是在教学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景由学生自主进行排练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主要是由情景选择、团队合作、课堂表演、演出点评四个环节组成。从这四个情景环节中,首先由教师设置有关诚信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会计知识进行思考;其次,将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练,把情景中的每个环节和做法都熟练掌握;第三,由学生对各情景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通过真实的操作来理解会计工作的信息操作过程以及可能出现诚信问题的环节;最后,由教师做出关键性的点评,同时引导学生对此情景中各环节的会计工作进行讨论、评价并作出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时学生深刻的了解到会计的职业精神。
4.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关键词 中职会计 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 股份制 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needs to be adjusted to form a new development. Our new exploration is: relying on the "Lixin Accounting firm Zhongshan Jian Bin (stock), the establishment of" workstation "theory of learning, skills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three platform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 nine "module training system with the guidan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ory, to carry ou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let the students really account to do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accoun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hareholding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1 课题实践的研究背景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会计理论,让他们掌握会计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此外还要帮助学生过好会计人员做作业资格证的考试关,其难度很大。
会计工作涉及单位经济敏感信息,由于信息保密等的要求,让学生直接接触真账实习的机会很少,造成目前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相对缺失。目前各种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及虚拟软件下的训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而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应变技能不足的现实。
面对这一现实,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山建斌”)开创性地开展了建立“股份制实训中心”的实践探索。由此会计专业形成了依托股份制实训中心,建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升”三大平台,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下设立“三层九级”模块训练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职业意识和岗位习惯的认识,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战技巧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会计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
2 课题实践的理论界定
(1)股分制实训中心:是特指中山建斌借鉴经济领域的股份制理论和实践,在学校实训中心建设中引进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各种主体的生产要素,形成了新型的股份制合作的办学模式,校企协同育人。双方通过资金、O备、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签订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共同建立集教学、实训、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股份制实训平台。
“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会计专业的股分制实训中心。 2016年5月,与中山市普华立信会计事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办立信会计事务所建斌(股份制)工作站。让学生分批实习,以真实的客户资料为基础,在注册会计(税务)师的指导下,进行记账、纳税申报、助理审计等项目实操训练,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本文中所涉及到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均以“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的工作实践互为依据。
(2)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在对进行会计基本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理论认知、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种课堂,并使之在不同阶段不断循环运行,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教学教程中,以模拟会计实践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会计实务,让学生逐步体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际处理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①
(3)零距离就业:让学生通过三年多次理论认知、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种课堂的循环过程,充分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及岗位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实现“真账实做”,并通过现实的客观标准去评价工作成果,明确差距、收获成功,从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基本达到“毕业生=熟练工”的目标。
3 课题实践的理念与原则
基于会计专业对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实践操作的熟练性都有较高的标准,所以我们在实践中遵循“精准定位、理实一体、分层递进、能力为先”的原则:
“精准定位”是指在教学目标上,会计教学实践要充分考虑区域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环境和需求,以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合理设定,做到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学以致用;“理实一体”是指在教学方法上,会计教学实践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典型的实战体验,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能力;“分层递进”是指在教学设计上,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能力为先”是指在教学评价时,以完成真实会计岗位工作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提升为优先考核的指标。
在会计教学实践中,为了兼顾不同类别及接受程度的学生,学校以“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为核心,分别建立起三重平台,助推学生成长。
(1)理论学习平台――会计理论考核及会计电算化考核训练系统等,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不断训练,强化相关会计知识的形成,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核的要求,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2)技能训练平台――会计岗位模拟平台及虚拟报税训练平台等,让学生在仿真虚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从出纳员、核算员、记账员、报税员等不同岗位的角度,熟悉数答案问题职责、了解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程序,从而加快会计知识向会计技能转化的速度。
(3)能力提升平台――“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拥有当地区域内各种的单位资源,经济业务类型齐全,企业门类丰富,让一批批精英学生在其中跟岗实习、真账实做,从而获得宝贵的实战体验。
4 课题实践的环节及要求
“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是一个具有直接对外经营资质、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为区域内的企业单位提供记账、出具审计报告、提供账务咨询等经济业务。它是中山建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的核心,理论学习平台、技能训练平台、能力提升平台环环相扣、螺旋提升,成为一个完整的助推会计“知识―技能―能力”转化提升的训练体系。
4.1 内化意识,提升素养――让一切活动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生成的动力
“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进驻后的第一大作用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一个综合性的、专业的会计机构,一群自信阳光、专业能力强、实战水平高的职业会计人员对刚刚涉足会计领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天然的诱惑。我们也不粘放大这种良性的专业影响,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
(1)现代财会意识教育:在会计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不久,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让学生现场体验;由工作站的专业师傅开设“现代财会意识教育”讲座:讲会计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形成职业理想和愿景,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讲会计专业的行为及管理规范,培养职业操守;讲会计专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强化职业习惯。
(2)典型业务的实战技术培训:对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已经对会计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分别就报税业务、发票业务、凭证整理等项目模块进行专项培训,重点传授实战技术,弥补学校教师在实战教学训练方面的不足。
(3)会计实践中的问题解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始了顶岗实习,真正接触社会,体验会计岗位的工作实践。通过深入调查和收集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碰到的具体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专门的解答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4.2 强化仪式,培养习惯――让所有形式都变成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的载体
对会计专业的全体学生而言,“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本身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会计工作的实战氛围、树立会计人员的成长标杆、体验会计行业真实的企业文化、普及会计专业的职业意识等。但是,能够真正深入其中、具体参与实战工作的毕竟只能是少数精英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通过规范相关程序,突出仪式影响力,从而让所有形式都变成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的载体。
(1)选拔――突显“精英”光环。树立“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核心地位,真正让学生明白、家长理解,首先要宣传到位。其次要沟通充分。最后是选拔过程要公开。
(2)典礼――突出职业的神圣。在学生即将正式踏入职场的关键时刻,需要利用一些特别的仪式,彰显职业的神圣,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事业的谦恭、对师傅的尊重,让学生终身难忘。对进入“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精英学生,我们一般设立三个典礼:入职典礼:进入岗位初期,举行精英学生入职典礼,通过简短而隆重的仪式,描述职业愿景,明确职业发展及个人成长路径,激发学习实践动力;升职典礼:每完成一个层次3个模块学习后,为通过考核验证的精英学生举行升职典礼,颁发结业验证证书,激发持续学习实践的毅力;颁奖典礼:实习期满举行颁奖典礼,对优秀(实习)员工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金,激发成就感和自信心。
(3)仪式――强化“契约”精神。为了突出一般经济实体与学校不同的性质、特点,我们专业设计了“协议―签约”仪式、“拜师―敬茶”“出师―分享”,让学生充分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差异、师傅与老师的不同,在家长、老师的见证下学生自己庄严承诺、陈述、表态,会极大地化“契约”精神。典礼与仪式的影响远不止对少数精英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所有参与、见证的全体会计专业的学生的震撼与激励,特别是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训练会产生持久的积极作用。
4.3 细化内容,训练技能――让全部内容成为学生职业技能进步的台阶
在“能力为先”思想的指导下,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加深对岗位、职业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向社会人的转化奠定基础。由此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会计岗位的实际要求,重新整合、科学排列,形成以会计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会计工作规范与技能、会计工作观念与技巧为核心的递进提升系列。
目前在“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整合学校教师和事务所专业师傅的力量,对这些进入工作站的精英学生实施“三层九级训练体系”(表1),明确训练内容和评价标准,使师生双方心中有数,形成自我激励。同时“三层九级训练体系”结合考核验证制度,其实也是这些精英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进阶路径。
三层九级训练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进阶路径,让这些精英学生可以增强学习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要求,结合财经纪律和资金运作的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其全面管理企业财务的综合实践能力。
每月一次的总结反思,让学生对整个实践体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引导他们归纳各会计环节所体现的会计基础理论,形成对会计知识全貌的基本认识;引导他们总结各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知识结构,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人员工作、各职务要求的理解。
5 课题实践的效果表现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由于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参观、见习加深了对会计这个职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内在趋动力,所以在会计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自觉性大为增强,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学业成绩上升:根据与实施改革前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学生在会计理论、会计技能的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合格率一般都超过90%,平均分明显提高;学生在参加中山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中成绩优良,取证率居中山市同类学校前列。
(3)学生实践技能明显增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采用以实践为主线,把会计学科中的几门功课重新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优势;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的会计理论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批就业的学生往往一上岗后,就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发展潜力大,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会计专业;创业
1 大学生创业能力相关内容概述
(1)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第一,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心态过于理想化,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第二,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第三,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第四、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2)大学生创业需具备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只靠掌握一定的技巧已然不能保证其成功率,一般来说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能力:自我认知及科学规划;胆识和魄力;团队管理、信息管理、目标管理;谈判;处理突发事件;坚持学习;社交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2 会计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经济法是高校会计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将经济法与会计学科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培养学生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掌握和未来职业相关的法律,是创业和就业所需具备的。学生毕业以后要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经济法这门课程是要贯穿会计职称始终的,在会计专业设置经济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设置此门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和我们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学生创业和就业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老师在课程教授方面切实结合技能方面的锻炼,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在资格证的复习考试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过关率。使学生在毕业后不仅拥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知识的储备,更是具备了从事此类创业工作的资格。这样有助于学生创业同时也促使就业率得到提升。
3 如何通过经济法课程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1)有针对性的选用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
现在高校经济法教材的版本很多,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所含内容基本和此相同。而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选用,笔者觉得应切合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内容,尽量保持内容一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大纲所涉及的内容有: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等。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有: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财政法律。很显然,职称考试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法部门,很多属于民商法部门的法律也被编排其内。
(2)以创业为主线,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准确灵活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有积极作用。但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总结出,如若要使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大化,那可以适当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方式。让部分学生以教师身份备课、讲课,其他学生提问,老师作为"旁观者"只需把握课堂的纪律、引导授课进度、点拨重要知识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一种我个人通过实践,觉得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是将课堂变为某一职业场景,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参与到具体操作中,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事也有利于增强相应的职业能力。
(3)改变课时设置,采用"基础课时+特补课时"模式
"基础课时+特补课时"模式即按学生需求来安排课时,基础课时即为该课程的总学时。教师按照学校所定的教材进行授课。此阶段不分学生需求,不补充额外的职称考试的内容,只为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等该课时结束后学生对该课程有了相当的基础的前提下,开始特补课时,大约为10课时左右。主要是针对需要考证的学生重点辅导,内容完全以考试指定教材为主,配合使用各考试用书的配套习题册,帮助学生分析考点、难点,为以后参加各类会计资格考试储备知识,提升他们的考试过关率,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创业增加成功的砝码,所谓证多不压身,机会更多。
(4)考试方式应有所调整
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应该修改现有的命题规则,彻底改变考试的模式,将考试的重点由知识点的考查转移到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查上。根据课程的性质,考试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比如无纸化、闭卷、开卷、提交论文、课程设计等等;考试的题型设计也应该灵活多样,突出以应用为核心,加大实践考核部分的比重。比如增加主观题的分值而减少客观试题的考查。
总之,经济法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为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经济类法律知识的熟知与掌握则为其创业成功保驾护航,为其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的现状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一是考核评价会计专业性能力: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质量;--是考核评价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及素质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走访、电话、发信等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同时考核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责任感等。通过考核评价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ISO9000质量标准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经过大发展,到如今与普通高等教育已成各持半壁河山之势。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会计教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且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有2010年会计年鉴资料显示:全国现有590多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设有本科会计学专业,占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72%,设有成人本科会计学专业的高校共420多所,这两种类型的学校会计专业本科在校生总计接近50万人。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的专科专业中,经管类专业中第一大专业仍然是会计专业,从各高职经管类专业在校生人数看,会计专业年年高居首位。在湖南省2011年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出,全省84所高职院中有61所高职院开设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规模为5654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11个专业2011年招生人数共计737人,其中会计专业招生人数为205人,占财经类专业招生人数的27.81%,2011年招生规模为745人,在校生1200多人。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科专业的就读学生多,但大批量使用会计人才的单位很少,造成会计专业供大于求,直接导致会计人才就业竞争激烈。同时伴随着经济业务复杂性的加深,会计的专业性愈来愈强,也使得高端人才需求愈加凸显。据2010年麦可思调查研究表明,会计专业成为2009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之一,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省略
这种发展的态势,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具体表现在:(1)市场需求高学历的会计人才;(2)人们对高职的了解不够,存在偏见;(3)就业压力大,据2006年9月全国20个省人才市场的供求数据统计,财会招聘12.9万,求职39.1万人,供求比例为3.03:1,3个人竞争1个职位,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递减,据麦可思2012年高职专业就业率排名研究,会计专业就业率为90.6%,排行第50名。学历、人们的认识与就业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在目前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计证过关率为基础,学院组织督导团的专家不定期的听课,系部定期的安排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相互听课,教学管理部门在开始授课前和中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期末学生参与网上评教等为主要评价形式。近年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学生对专业教师的主观评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方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主要评价方式。常用的方法是,由教学管理部门在期末,向学生发放评价调查问卷进行对教师评教或让学生登陆到学校建立的教务系统网进行网上评教等这些形式,以学生作为主要评价者,针对本学期的每位任课教师在评价表中的每一个项目上打分,由教学管理部门统计该教师的评价等级,最后一步,就是将评价结果归入到教学档案中。由此可知,这种方法仅为得到一个评价结果,对评价表中的具体项目的具体分值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也不开展讨论活动,因此,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评价信息的得不到很好的及时的应用。所以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的功能和调控功能。这种方法的结果,还导致教师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并不能知道学生对自己的具体教学评价,也就意味着,教师还是不知道那些因素比较好,哪些因素有待改进,这样就达不到改进、调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大都以期末考试和考查为主,且主要是针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分析能力进行考核,而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开创性能力考察的比较少,很多院校也发觉这一点,并逐步将它们加入到评价的内容里。
要想使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有意义,不仅要构建详细的、能说明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即除了统计质量评价数据外,还要通过数据的分布规律图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解,发现问题并纠正和改进问题,才能使得评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么,构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对教学质量评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内容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简称,该组织于1947年2月23日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共有2856个技术机构,其中技术委员会有185个,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是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ISO9000”就是由这个委员会制定的一族标准的统称。国际标准组织于1987年向世界颁布了通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该标准强调以预防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起点,把每一个流程标准化,以降低出现偏差的可能性,ISO9000质量标准的引进和应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如今,已被世界上多个国家所采用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标准,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标准之一,涉及企业、宾馆、学校等39类行业。据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显示,企业认证后,73.5%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36.7%的企业成本降低,61.2%的企业利润增长,ISO组织在1994年对ISO9000族系列标准进行修订,并提出了“ISO族标准”的概念。第二次修改是在2000年,国际标准组织在总结了世界各国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成功经验,并由各国质量管理专家经过多年的协调和努力,把质量管理标准思想和质量保证标准融为一体。ISO9000质量标准的根本性质表现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它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导方针,能帮助各种行业组织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各种类型的组织,成为国际交流中一种重要的沟通桥梁。
1.2000版ISO900族质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为如(表1所示)
表1 2000版ISO900族质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
2. 2000版ISO900族质量标准的基本理念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质量管理理念,如图2所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09000:2000版质量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编写质量手册和支持性程序文件的基础,总之,它贯穿于整个IS09000:2000版标准中。要建立科学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将八个质量管理原则贯穿进来才能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管理有效且持续改进。
图2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三、高职会计专业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可行性
1.从实践现状来看,IS09000质量标准适用于高职院校
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的经营与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存在着许多的共性。可以将高职院校看作一个生产单位,跟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一样,高职的人才培养过程:招生宣传(广告)——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分配(出产)——用人单位的使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质量跟踪)。整个培养过程非常注重成本核算和办学效益,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将“提高办学效益”作为追求的目标。学校市场化成为一种趋势,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引入IS09000质量标准是现代化管理的进步。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将IS09000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校,接下来,对外经贸大学附中、新亚中学、北京外事服务职高、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先后通过了IS09000族标准的国际认证。至2007年年末止,我国已有552所教育机构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实施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近年,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和教育市场化的逐步发展成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面临如何使家长、用人单位等顾客满意的问题。高职院校为提高自身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都在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建立正规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能够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会计专业教学
ISO9001标准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具体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质量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会受到组织的变化的需要、其特定目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所涉及的过程和具体实践的影响”。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地、强制性地对高职会计教学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过程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它强调以学生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全员参与,这对增强会计教师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会计教学的业绩和顾客的满意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ISO9000 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实施是构筑现代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新方式,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尤其是会计专业教学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基于ISO9000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收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料
对目前高职会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并调查高职会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收集有关高等教育法规,政策及办法;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收集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资料。
2.制定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目标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的现状、规划和用人单位、学生的需求、期望,制定出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方向等教育目标和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管理方面达到理想状态的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目标是依据教学质量方针制定,将其具体化。可表现为:骨干教师比率、合格率、优秀率、学生满意率、社会满意率等等;再比如一所新办职业院校确定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在四年内上达到本地区中等水平。
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将2000版的ISO9001标准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际特点及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本文初步确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即教学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服务实现、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等4 个维度16 个指标,即一二级指标,如表2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框架所示:
表2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ISO9001标准要素对照表
4.建立完善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程序,并有相关文件支持。然而这种评价工作的过程和结果都被人们认为是“评价无用论”。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而对于评价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及时地反馈或反馈信息没有得到纠正。因此,要确保评价功效的充分发挥,学院有必要构建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机制,能促使全体教职工参与,并能使教职工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信息反馈,教师能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者能全面了解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为宏观决策做依据。总之,将教学管理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以此来促进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5).75-7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教师顶岗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未来的竞争就在于学校内涵建设的竞争,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是每个学校现在都在抓的一件大事,谁抓住了内涵建设谁就抓住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内涵建设的关键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取决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必须通过顶岗锻炼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让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行业、企业的需求高度融合,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可能很快就业与择业。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面临的现状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起步比较晚,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大部分老师是年轻教师,职称不高,也没有很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是从毕业的学校到上班的学校,不懂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可想而知是没有竞争力的。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以女性居多,并且这些女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女教师,她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基本为零,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知识,急需到行业、企业去培训和学习,把她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际的工作来检验她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不足,查漏补缺。所以在国家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已经提出了“研究制订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把这项对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的工作制度化和合法化,让广大的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从中受益。年轻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的工作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但是顶岗锻炼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学校管理层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这样我们的年轻教师才可能在专业能力上得到提高。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顶岗锻炼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会计专业的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要和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要做到实处。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每年都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修每年改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却在每年下降,就业率也越来越差,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没有做实、作细,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真正的把行业需求、企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去。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肯定得不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可,自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实习和就业了。
2.2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会计专业教师在顶岗锻炼的同时要结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去收集素材和案例,为实践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实践课程需要真实案例来支撑,需要让学生动手去做,如果教师给的案例或者项目都是虚拟的和假的,那学生做了这些案例或者项目后上班的时候才发现教师讲的和实际的不一样,没有借鉴性和使用价值,这样就会很打击学生从事本专业和本行业的积极性,没有学习的动力。
2.3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
会计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锻炼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开辟新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企业高层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企业认识到学校可以为他们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让企业有利可图,这样企业才可能和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企业合作订单班,为学校解决本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对口就业的问题。
2.4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水平的增强
会计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锻炼的时候要把自己从事的岗位工作和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密切的结合起来,会计职业技能大赛要考哪些内容就有目的地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有哪些地方不懂一定要及时的请教顶岗单位的同事和专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我们学生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去总结和思考,并把这些错误放在以后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工作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并及时的找到解决的办法。
3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顶岗锻炼的展望
作为会计专业教师,顶岗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对学校发展还是个人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教师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到企业对本专业学生有哪些知识能力要求,才能在教学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达到零距离就业,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需要,不需要经过再培训才能上岗,希望我们能把教师下企业实践这项措施坚持下去,让更多的教师获益,从而最终学校获益,学生获益。
参考文献
[1] 岳云霞.浅谈高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0(22).
[2] 刘勤.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l.经济师,2008(12).
[3] 王杰法.浅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3).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社会生产与各项经济活动等都离不开经济管理,而会计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会计这一职业也是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同时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会计实践活动中良好的应用会计相关理论。面对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大量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会计专业,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缺口,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方式制约,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比较欠缺,很难满足社会管理中的需求,因此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完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及其特点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中的职业教育也就是针对职业岗位中的需求对培养对象实施的以应用型技术以及技艺型技术为主的教育方式。而高等教育也就是在高中文化程度上进行的教育培养,因此只有在充分理解了两者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合理的对高职教育进行定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教育就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会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所提出的,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和技术为坐标轴,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教育中心,针对学生开展岗位职业知识教育与培训[1]。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教育更多强调的是职业的定向性与岗位的针对性及实践性。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要求会计专业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增长中都没有取得突破,学生的会计能力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不能自觉主动的进行教育方式的探索,在教育模式上也不能进行及时的创新,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当中本身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同时也是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对于自身教育职责的忽视[3]。
(二)教师的职业教育意识淡薄,整体教学水平偏低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技术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教育中更多的注重提升学生运用实际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更好的增强职业化的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4]。然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具备了比较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依靠个人的教授经验来对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然而在教学中严重的缺乏实践训练,同时缺乏职业教育意识,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尽快的适应岗位要求,这些都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缺乏职业教育意识以及教育水平偏低所导致的[5]。
(三)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与就业相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在教学目标上还未能完全的明确,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在教学中依据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严重的忽略了高职院校以市场和岗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严重的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向上的偏差,因此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与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严重的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师资力量有限等,因此在教学中未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岗位就业相脱节[6]。
(四)教学目标与时展相脱节
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应该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属性,在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培养目标还未能完全的清晰,并不能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来及时的调整和改变会计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会计环境出现变化同时市场对于会计人员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而我国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的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模糊性,因此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会计人才的整体质量[7]。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优化策略分析
(一)改革并优化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应该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具备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能够在毕业后很好的适应会计岗位需求,可以在事业单位或者经济管理部门中从事会计实践工作,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的应用型人才[8]。通过教育培养应使会计专业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会计基本能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计算机或者手工计算的条件下进行技工以及报告会计信息的各项基本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还包括获得会计基本知识以及会计基本方法的能力;第二是具备剧本的会计从业知识,指学生能够具备初级、中级的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同时还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等;第三是学生的从业品质,是指学生能够在岗位工作中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以及良好额职业进取精神。
(二)完善和改革教学方法
1.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应实施启发式教学,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合理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际生活经验同会计;理论知识等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同时还能有效的增强学生记忆,更好的提升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效率,提升学习效果[9]。
2.实施“互动式”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应该构建互动式的良性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教学实践中的互动还用改是多元化的、多情境、多内容和多维度的。首先可以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中的良性互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的启发学生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第二可以在会计教学中引入小组的群体性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角色和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学习,增强学生的退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会计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10]。
3.实施“自助式”教学
自助式教学也就是在会计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自己或者在学生之间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的实际教学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同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教师主动授课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因此通过实施自助式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的开展主动思考与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是学生的知识更加的灵活,课堂学习气氛也会更加活跃[11]。
(三)树立全新的会计教学理念,改革会计教学陈旧体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理念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应该改变原本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同时结合市场和岗位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主动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讨论等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教育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对会计教学课程进行优化设置,使课程内容设置能够满足市场和岗位的需求,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需求,同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就有效的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步入工作岗位。除此之外还应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用改具备良好的会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重能力。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教师的不断培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会计专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为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培育大量的具有一定会计职业能力的专业化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会计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诸多漏洞,严重的阻碍着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升,因此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优化。通过改革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以及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等能够有效的改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了、提供良好的会计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02(21):226.
[2]夏迎峰.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9(21):240-241.
[3][4]吴朝晖.浅谈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方法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6(16):227-228.
[5]刘伟.现代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06):233.
[6]阙红艳.高职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以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04):63-66+77.
[7],刘春明.ERP沙盘模拟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04):60-62.
[8]唐君,彭艳.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分析[J].四川劳动保障,2016,01(S1):50-51+60.
[9]李婉琼.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与行业需求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06(29):161-162.
[10]方丽.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0,04(34):214-216.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会计逐步成为国际化“商业语言”。许多人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会计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校一些非会计专业纷纷开设诸如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电算会计等会计类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笔者先后担任了学校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感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2)课程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3)教学时间紧;(4)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是未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会计学》的教学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从完成学业角度看,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信息的编报,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2)从实效性角度看,当前许多学生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扩大就业的渠道和机会,争相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教师还应承担应试学生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教学任务。
笔者曾经以100名学生作为受访对象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35%的学生对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希望学完后能拿到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将来的就业机会;45%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专业课的学习联系密切,因而不得不学;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大,与专业课的联系不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教师授课时首先要向学生重点介绍会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突出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后要逐步引导学生联系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引导学生联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提高竞争优势理顺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等工作环节、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会计学原理侧重于介绍会计核算应用的方法和工具,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涉及面窄;财务会计则侧重于介绍如何用上述方法和工具处理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教学内容多,难度较大,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优化和整合两门课的内容。
吉首大学各专业该课程教学时数均只安排了56课时,时间短、内容多,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应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讲课时,采取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线展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传递的信息和间接隐含的信息,更好地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根据两门课程中内容的轻重和难易程度各有侧重。其中,会计学原理部分只安排了12个课时,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课堂理论教学,只对其概念、编制方法、编制的理论依据做一些简要说明、解释,而将重点放在手工实习和计算机操作实习等相关的实践性教学中。财务会计部分则安排了44课时,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向,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作为重点,在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则突出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学课程具有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丰富内涵,并将新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如结合国家会计制度的修订和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教材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以及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开放式教学是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
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组织的开放。由于本课程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多,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等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枯燥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有趣。(2)教学内容的开放,在会计学原理部分,讲授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时,结合学生掌握的经济学有关理论,让学生自己分析企业资金的形态与循环周转的关系,以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中,展开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分析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主要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对后面章节的账务处理、转账关系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以学生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处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教学环节。《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虽然不从事会计工作,但是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实习等,可以达到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效果。会计实践性教学可以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含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岗位实习锻炼、网络作业教学、现场观摩教学等,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和课时的限制,不同的专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将实践性教学分三个步骤:
1.结合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手工模拟实习
主要采取规范化的仿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步骤,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和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2.基于沙盘模拟教学进行的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虽然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岗位工作,在全面接触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独立面对实际问题,对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众所周知,工作岗位实习存在着学生无法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实习基地不足等局限性,无法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体现实习的作用。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引进了ERP沙盘模拟教学软件,在校内可以组织实施企业运作模拟实习,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沙盘模拟实习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也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校内的沙盘模拟实习中,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学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能加深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六大要素的相互关系、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会计处理中的转账关系等都会有很清晰的思路,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3.借助ERP教学软件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实习
从会计电算化到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传统的手工会计被取代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会计学的教学重点还应包含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模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学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反复练习,一方面加深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过程的理解,体验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已有成果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分析手工操作和计算机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的差别;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课程作业,达到学习会计知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双重目的。
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会计学原理部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以往采用黑板教学,很难把这些内容的步骤、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讲授清楚。教师讲授费时费力,学生听得也云里雾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教师仍然得从头到尾介绍一遍,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内容后,边讲解边演示,同时让学生动手练习、模拟操作,教学效果就好得多。以记账凭证的登记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看记账凭证,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种类、主要内容,然后选择几笔经济业务,利用投影仪,从日期填制开始到填制人签章为止,一步步演示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及要求,最后让学生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练习,并且通过幻灯片中规范的记账凭证来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与否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程序有条不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学生原先很难得到的直接经验演示出来,学生在观察、想像和思考过程中将这些知识加以理解、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研究是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索、总结,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丰富会计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魏晓卓,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145-147.
[2] 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当代经济,2009(1):130-131.
[3] 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9-35.
[4] 孙再凌,梁勇.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