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移动支付的普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的普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的普及

第1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预测1 :移动支付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移动支付离不开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为移动支付创造了前景无限的发展空间。当然仅依赖硬件支撑,移动支付是很难走远的,应用合理的技术和具备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进而真正改变消费者现有的消费习惯,破除现有支付体系的种种不利限制,移动支付才能修成正果,移动支付行业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现有的本地生活类服务中,我们不难看到移动支付的身影:搭车应用Uber的出现让搭车过程变得便捷、智能;零售商Nordstrom的新版iPad应用甚至可以替代一名销售员,为前来购物的顾客服务;Living Social推出“团购+外卖”服务,免去了合作餐饮业服务商自建电子商务网站之苦。在运作流程中,移动设备发出的订单和来自移动渠道的支付对整个营收贡献很大。

预测2 :线上线下商业活动的整合将会更加深入

线上线下已经密不可分,线上和你进行交互的用户很可能就是线下使用你产品或服务的客户,O2O模式的兴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社交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一旦你把握了线上线下的关系后,个人也能从中掘到一桶金。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加速,亚马逊对传统零售业的威胁也变得越来越大。亚马逊去年推出的比价应用Price Check更是把与传统零售业竞争的战火烧到了中小商家的地盘。中小商家必须意识到线上线下整合的大趋势,否则利润的天平将向深通线上线下关系的亚马逊一方倾斜。

2012年支付行业的另一个看点是“虚拟货币”的崛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可以用Facebook Credits去Safeway购买果蔬食品,还能用多出的航空里程积分兑换一杯星巴克咖啡。是不是很棒?对于那些15岁左右的“网络一代”来说,他们将热衷于使用这样的“虚拟货币”。受年龄的限制,“网络一代”的年轻用户往往没有信用卡,加之对新兴事物有很高的接受度,他们更乐于用“虚拟货币”的形式去支付那些想要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新支付形式的推广也将变得容易。

预测3: 具备智能支付手段的设备将会越来越多

第2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89亿美元,未来5年将以每年50%左右的增长率增长;通过启用具有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支付功能的手机,至2020年,全球NFC移动支付支出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量化基于NFC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的机会、确定通过支付网络推出的Apple Pay以及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需求,成为这一行业增长的三个关键因素。

智能手机联姻移动支付

随着iPhone6的,苹果支付得到证实。与此同时,苹果已同部分主要信用卡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万事达卡表示,万事达卡持卡人可以通过iPhone6、iPhone6 Plus以及Apple Watch等设备进行消费和交易。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公司的进入,促使大众进一步了解NFC近场支付。同时,苹果手机通过加入移动支付功能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也是其市场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

目前,Apple Pay的合作伙伴包括赛百味、麦当劳、迪士尼、沃尔格林、丝芙兰和梅西百货等商家,当然还包括苹果商店。另外,苹果与美国运通、万事达和Visa达成合作,将覆盖80%美国信用卡用户,由此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条,保证移动支付落到实处。

对于发展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领域而言,移动手机支付是一个对软件技术、用户体验、硬件设施等各项条件依赖性很强的领域。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公司的介入,将很大程度上推动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构建软、硬件和服务体系的全方位链条,加速产业竞争,用市场竞争的手段不断推动技术升级。这一战略举动将对全球移动支付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将促进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

或改变大众支付习惯

移动近场支付能够将手机变成消费者的钱包,解决了大量的小额现金交易和各种银行卡、会员卡带来的不便,能够极大提升社会经济效率。

近场支付涉及电信运营商、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终端硬件制造商、软硬件产品服务提供商等诸多产业链环节,目前的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用户使用习惯难于改变,使该项技术应用未能大量普及。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终端的普及、4G网络的推广、二维码技术的使用以及移动支付标准额的确立和统一,特别是智能手机支付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支付体验,移动支付将会逐步摆脱技术束缚,进入高速成长期。

虽然三星、HTC等多个手机厂商尝试通过手机终端接入移动支付领域,但受制于软件硬件技术、厂商间的利益制约等因素,全球化的移动支付模式未能很好构建和普及,但在中国市场却有了较好的发展先例。国内OPPO手机在2012年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短短两年间在一定区域内推广了很好的支付应用模式,如在某一区域内利用手机在公交、地铁、部分商超、便利店、影院、加油站、停车点等地方消费。

2014年,OPPO通过与中银通的合作,支持了国内近300家银行的在线支付功能,并于同年实现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公交、地铁的移动支付应用。而诸如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手机介入NFC移动支付领域,将可能实现全球化的便利支付模式,苹果也将借助日益成熟的技术与应用模式为其带来更多的客户群体。同时,NFC配套设备日益发展成熟,此时苹果的介入恰逢时机。

苹果在手机行业内的用户欢迎度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其高人气和市场占有率很可能快速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

此次苹果公司介入支付领域,无论对于手机产业,还是移动支付产业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苹果通过其高端和大规模的用户体验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同时激发并加快了软、硬件厂商推陈出新的步伐。竞争将导致创新模式的涌现,从而快速解决当今支付领域的发展瓶颈,加快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据悉,苹果公司已和中国银联洽谈,期望达成合作,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好准备。然而,Apple Pay在中国的推广并非易事。在苹果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之前,国内外已有的移动支付平台竞争已十分激烈,如eBay旗下的PayPal、国内的余额宝、微信支付等,它们的实力不容小觑。苹果作为“后起之秀”,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要独占鳌头,实属不易。

另外,Apple Pay需要双向实现移动支付,用户手机完成移动支付需要收款方的终端基础设备支持。在中国,广泛推广终端设备依旧存在一定难度。而且为了支持中国企业的发展,政府会实行一定的政策保护。苹果想顺利推广更是难上加难了。

发展仍需时日

Strategy Analytics移动互联网战略执行总监Nitesh Patel指出,零售商NFC和非接触式支付的广泛接受将成为NFC支付和消费者使用的关键。如果消费者只能在小部分商店使用其NFC手机作为支付手段显然作用不大。到目前为止,零售商支持店内的NFC支付仍然发展缓慢。

然而,Strategy Analytics认为,苹果在2014年10月推出的Apple Pay联合支付网络将刺激通过零售商采用启用NFC功能的销售点终端。Apply Pay的推出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获得所有主要的基于NFC移动支付的智能手机厂商的支持。此外,继续通过支付网络将成为促进NFC支付使用和采用的关键,例如万事达把到2020年所有万事达卡在欧洲支持NFC支付作为发展目标。

第3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关键词】手机支付业务 移动 信用

一、背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已变的相当普遍。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需求的与日俱增,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又安全的支付方式———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由此产生。“十二五”期间,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重点发展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3G重要应用之一的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崛起,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预计该市场规模在未来3年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用户规模有望达到3.87亿户。然而,相对于9.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来说,手机支付业务远没有得到深远的推广。因此,对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中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3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实施等,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而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运营商也都在加紧布局手机移动支付应用。同时,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发展潜力与问题并存。手机支付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存在着较多缺陷:①产业合作少,用户无法全面享受各种支付业务。②手机支付的安全无法保障,用户有所顾虑。③用户难以接受新的消费观念,产业推广力度不够。

三、核心问题分析

从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产业特征、产业链条、用户体验等方面对当前手机支付业务和成功的国内外手机支付业务的成功案例相对比,并运用网络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虚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初步总结出当前移动手机业务存在的问题根源是各产业合作不全面、各自为营。

四、经营模式创新

1、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从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移动手机支付案例,我们提出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的构想,即用利益绑定、联盟等方式吸引各产业———包括手机支付各功能研发产业组织、手机服务商和运营商、政府机关、各银行、商场商户等等———进行合作,推广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以便用户能完成手机支付、手机购买等,以达到完善并推广国内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目的。

2、技术水平及应用范围。通过对中国移动手机业务状况的查找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业务发展趋势良好,但现状仍亟待进一步的改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内外成功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经验得出的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是针对国内移动手机业务的主要问题———产业合作不完善———而提出的,此模式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同时,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研究而得的结论和建议具有普及意义。

五、实施该项目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和风险

1、基础:

1)现实性:手机支付这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可以实现众多支付功能,此项服务强调了移动缴费和消费。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网络应用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作为一项便民的增值服务,已成为新兴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2)潜力大: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巨大的市场空间、庞大的潜在用户需求,使移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个性化”,与以往的付费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

2、优势:

1)可行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是让科技造福人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舒适化,因此对这一项目的创新与研究是与时俱进的。该设想是在对市场和技术做充分的分析后,结合人们生活的普遍需求构建的。

2)经济性:手机支付是支付方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手机支付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商户,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推动社会潜在消费。

3)广泛性:移动手机已走入千家万户,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条件基本成熟,移动支付业务必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六、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移动支付在国内外发展并不顺利,除了面对来自信用卡,借记卡等传统消费模式的挑战,人们的固定不变的消费观念也使得移动支付业务一直处于徘徊阶段。如何针对它的缺陷,发挥出独特优势,整合同时依托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消费群体,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消费模式,推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多元化的支付渠道共同促进了手机支付创新模式的诞生,人们也渴望着手机支付模式的普及,因为手机移动支付在便捷性上毫无疑问的成为所有消费品中的NO.1,只需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而多元化的支付渠道以及支付空间的扩展。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小组认为本项目的研究具有独特之处和普及意义,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并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第4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中国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接受度高

2011年11月,益普索开始在全球17个国家对13461位消费者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及移动支付方面的知识。此次调查研究的移动支付大体分为三类: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手机钱包和手机网络支付(见图1)。

为了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观念及移动支付的机会,益普索运用人群分类分析方法(Censydiam)针对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所持态度,从五个维度(支付安全、技术支持、理解与了解、意愿与意图、怀疑度)进行了分析,我们将消费者分成了四个类型:自信型、开放性、谨慎型、疏离型。

自信型的消费者指对于移动支付较为熟悉,接受度较高,知道如何使用,且已在使用或非常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被访者;开放型的消费者指对于移动支付较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但是未来非常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被访者;疏离型和谨慎型的消费者指对于移动支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较低,未来使用意愿也最低的被访者。

在中国,益普索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六座城市的2015名消费者:被访者的男女比例为49∶51,年龄在16~54岁之间,其中16~34岁人群占72%;90%使用的是智能手机,88%使用手机进行过支付行为;被访者中分别有63%和47%曾经使用手机上网支付产品或服务和给他人转账;26%的被访者使用过非接触式移动支付。

同时,益普索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未来的使用趋势更为乐观,因此自信型消费者占58%,远高于33%的五个国家(加拿大、英国、中国、俄罗斯、捷克)平均水平;中国开放型消费者与五国平均水平接近;然而,中国疏离型消费者占比9%,比五国平均疏离型消费者26%的比例低17%;中国谨慎型消费者占6%,而五国谨慎型消费者平均占比为12%(见图2)。

从对移动支付方面的理解程度与使用意愿来看,中国疏离型消费者和谨慎型消费者虽然对移动支付的认知与了解、未来使用度及使用意愿的比例很低,但远远高于五个国家的平均水平。

益普索人群分类分析还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更高,而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各厂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迪消费者并提高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认知以及使用。

从人群看商机

益普索调查发现,在自信型和开放型消费者中,25~35岁人群占比最大,与五国平均水平也相当;而疏离型和谨慎型消费者中,25~35岁人群比例较低,且远低于五国平均水平。25~35岁人群通常都属于事业上升期人群,家庭年总收入在60000~150000元的人数也较多。这个年龄段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且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消费欲望高,生活节奏快,喜欢便捷安全的付款方式,而移动付款方式免去了诸如排队等候之类的麻烦,所以在移动支付教育和定向营销方面,各大商家可以更多地侧重于这类群体的喜好。

在疏离型和谨慎型消费者中,益普索调查发现16~24岁人群的比率高出五国平均水平很多,16~24岁自信型消费者比例也低于五个国家平均水平。智能手机在中国年轻人中的普及率最高,各大商家可以针对16~24岁消费者的人群特性推出特有的移动支付教育服务。只要效果得当,他们转化为自信型消费者的速度会比较快。

益普索调查还发现,中国谨慎型消费者主要体现在35~44岁,远低于五国平均水平。谨慎型中66%为女性,这类人群事业处于稳定期,他们对尝试新鲜事物的态度趋于缓和,更喜欢安全和可靠的东西,然而这类人群的固定消费金额一般比较大,因此各大商家可以从对他们的子女或者年轻人的连带营销中去让他们提高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度和使用度。

前景光明,仍需努力

益普索调查发现,中国自信型和开放型消费者(合计84%)更喜欢刷卡,对在线理财和新的付费方式感兴趣的比例最高,也更愿意用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进行小额支付。各大商家可以推出针对他们喜好的移动支付方式。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移动消费方式会有喷发式的增长。

第5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当前移动支付市场有三股关键力量:一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它们有着数量庞大的电信用户和营运网点,主导着手机及其SIM卡的发展,优势在近场支付;二是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优势在于结算;三是第三方支付厂商,支付牌照发放后,其合法地位被确立,它们在互联网运营上经验丰富,积累了比较多的用户。三股力量目前都在积极进行用户和市场培育。

近日,北京移动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联合的“移动NFC(近场通信)手机一卡通”应用正式开通,北京移动用户只需要在指定营业厅办理NFC一卡通专用SIM卡,并购买支持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就能通过刷手机完成公交、地铁刷卡和超市餐饮的小额消费等。这是NFC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交通行业,意味着NFC移动支付在大众消费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与此同时,浦发、光大、中行等在内的八家银行也已接入银联的基于移动支付的远程发卡和应用管理平台(TSM),更多的商业银行对于NFC寄予了厚望。

在手机终端方面, NFC虽得到了三星、HTC等手机厂商的青睐,但目前经过认证的NFC手机仅有6款。目前在北京多个移动营业大厅办理NFC移动支付SIM卡的用户屈指可数,大部分用户表示不太了解这一功能。同时,很多人表示自己的手机无法使用这一功能。中国移动方面预计,到2013年9月底,NFC手机将达20款左右,涵盖三星、HTC、索尼、LG、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国内外品牌,价格覆盖高中低档。在POS机方面,全国现在只有150万台银联POS机支持NFC支付,仍有600多万台需要升级改造,前期改造成本将分摊到银行和商家头上。

移动支付作为新型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我国尚处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消费者和商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度较低。而商户的参与热情不高导致了终端受理规模较小,这又反向影响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运营商和服务商的热情与最终用户和商家的冷淡形成了反差,因此,作为移动支付运营主体的电信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需要努力培养用户和线下商家,改善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机制。

第6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捆绑连接;交易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手机为载体实际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而移动运营商通过集成管理的方式,结合传统的商业模式将移动支付植入人们的日常应用。为了更好地迎合当展的需求,移动支付技术和移动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前行。

一、电子商务中移动支付的发展与产生

1.什么是移动支付

关于移动支付,简单地说就是手机支付,是在物权双方在交易某种货物或服务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而进行的一种支付方式。其中包括手机、PAD、移动PC等多种类移动终端。

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它具有便捷性、及时性、移动性、独立性等不同于其他电子支付形式的特点。随身携带、即付即走,不受地域、地点的限制,及时快捷的支付货款或服务。且交易后快速获取交易完成信息,随时可进行账户查询、转账等便捷功能。支付方式简单易懂,个人亦能根据自身的消费习惯设置个性化服务和消费形式,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服务或产品信息。

2.移动支付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和变化

移动端的发展是“碎片经济”的综合产物,而移动端的软件应用离不开移动支付的功能完善。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国家较为开放的沿海省市开设了移动支付业务的试点;而最大的转折点是在2011年的6月份,央行首次下发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使得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许可证。但当时由于支付标准的不统一等诸多原因,移动支付前行的路途受阻。直到2012年6月21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才确定了国内移动支付的标准。

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是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移动端3G、4G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移动端的网速提升,这也逐步将人们的视野转移到了移动电子商务中来,迫使手机成为刚需的交易终端。而频繁的网上商务活动更是为移动支付打开了明亮的窗,不断鼓励人们使用移动支付进行线上的各项活动和购买。

二、移动支付的分类和技术现状

1.移动支付的分类

第一种是按照支付账户的性质的接入方式可分为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和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银行卡支付就是直接采用银行的借记卡或贷记卡账户进行支付的形式;如各行手机APP或者第三方购物平台的银联钱包;第三方账户支付是运用第三方技术实现虚拟货币结转,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常用的支付宝账户,购买产品后有一段时间存储时间或者直接由第三方平成账务对接;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是电信服务的一种小额支付类型,如话费抵扣的支付形式。

第二种是按照支付的技术产生而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是通过移动端实现货币资金流转;而远程支付是通过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的各种支付功能,包括移动设备上进行的银行卡转账、第三方平台代销费等

第三种是按照用户的支付情况分为宏支付和微支付。也称为大面额的支付和小面额的支付。宏支付属于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一般在常规化市场运作中很少见,并需要信用评估和一定的担保;而微支付是限定交易额的支付行为,目前我国较多的支付都属于微支付的形式。

2.移动支付的技术来源及涉及的领域

移动支付技术来源于五种主要的形式:双界面JAVA card,SIM Pass,RFID-SIM,NFC和智能SD卡。

移动支付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但是主要围绕在几大块:购买生活产品,如;日用百货、服饰、家居等;网络虚拟产品,如:杀毒软件、游戏点卡、网络阅读充值等;服务类产品;如:电影票、医院挂号;其他生活服务如水、电、煤气、采暖费用、餐饮等。而大宗型的商品很少在网络上售卖并未形成移动支付。

三、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1.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较多的移动用户较为信赖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支付形式。但仍旧难以改变一些中规中矩的用户群体,他们更加担心支付的安全以及难以接受的支付操作流程。这需要一个改变和渗透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我们将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化、人性化的方向去努力,才能让人们更加信赖移动支付。随着网上商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政策法规来规范网上市场的发展。

2.技术革新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革新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导向,因科技改变生活,因技术创新产业。现如今开发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素质良莠不齐,投入成本高昂且回报率较低,回报进程较慢。在新兴产业的开放下应开设现代电子商务课程,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高科技市场运转的机制,培育高等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移动支付当中去。

3.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探讨

在国外,部分运营商在移动支付的很多领域并不占有优势,但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大多数的运营商选择强强联手的方式将独立运营的思路排除。在国内,移动支付亦是电信市场炙手可热的卖点。众多企业也在转变以往排他运营的情况深入对移动支付的异业合作。比如O2O电子商务形式,是线上到线下的一个指引过程,通过线上移动支付而享受到线下的服务和购买产品,这是移动支付产业未来的指引路线。

结束语

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是来自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必然产物。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商务平台,更是引导了消费者的线上支付的习惯,不断催化和加推移动支付市场的爆发。安全、实用、适用等诸多疑问终将是在发展的脚步中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许敏.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J].金融会计,2014.

第7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移动电商兴起的多重因素

对于移动电商的发展,有几个较为突出的原因。

首先,支付手段和支付体验的成熟与提升。

实际上,目前在线支付的体验满意程度已经非常高,这也为线下交易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支付渠道。

第一,移动支付推动了线下交易的猛增。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交易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完成,在普通消费者还在犹豫是否做出购买决定的时候,扫一扫,点一点如此普通的几个动作就可以促成整个交易的最终尘埃落定。根据消费心理学的提示,“越简单,越销售”。

第二,移动支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例如,用户一旦与支付宝相连接,无需安装费用,仅收取很少的交易费。以支付宝钱包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正在满足越来越多的长尾需求,特别是小额的现场购买。

第三,移动支付可以成为消费心理分析的依据。账户体系、开放平台和数据能力,都给品牌商在后台分析上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对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兴趣爱好,可以在后台通过数据做出清晰的分析。并能够通过此进行营销模式的更为精准化,为其精细化地运营提供基础,针对不同属性的用户,制定不同的策略和产品。

从2014年支付宝公布的近十年账单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移动支付占整体支付的比例已稳超50%。经过多年培育和产业链不断发展成熟,移动支付2015年继续保持爆发式高速增长。并且随着移动支付场景的进一步丰富,转账交易、理财业务和生活应用类APP将成为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大幅增长的推手。也是导致移动电商加速发展的引爆点之一。

其次,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随着3G、4G、WIFI网络制式的逐渐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使用比例逐渐提高,使移动购物的门槛降低,这一切为移动电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0%,这也为移动电商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也是移动电商发展最直接的驱动力。

另外,用户习惯的改变。消费者比以往更习惯通过移动设备网购,尤其是80、90乃至00后,这部分人群已经习惯于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消费。从2014年全年来看,移动电商占比基本上都在20%~30%以上。一个数据是天猫双十一移动端7小时成交破百亿,移动端成交额占到总成交额的48.4%。另一个数据是,移动电商平台口袋购物获得C轮融资,金额3.5亿美元。人们的时间分配和习惯正在跟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普及而变化,从而成就了移动电商的爆发。

作为移动消费的领先地区,日本和韩国有超过45%的在线零售交易来自移动设备。实际上,日本电商网站的移动转化率是美国的两倍。2015年,日本和韩国移动消费总额预计将超过其电商交易总量的一半。预计,我国电子商务由快速发展向高速发展的转折点,将出现在2015年~2020年期间,随着90后新兴网络消费人群的进一步集中,移动电商趋势也将进一步明显。所以,厂家将更加注重跨屏精准地覆盖目标消费者。

移动电商带来的改变

对于复购率相对较低的家电产品来讲,单纯作为一个销售入口引流似乎显得过于简单,因为对于大家电和客单价较高的商品来讲,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会更加谨慎,后续的购买行为也较低,移动电商的增长虽然迅速,但对于耐用的家电品类来讲影响没有服装、食品等快消品大。这是由家电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而对于小家电品类,诸如电饭煲、吸尘器等单价较低的产品来讲或将更具优势。

小狗电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移动电商对传统的电商行业主要影响在于传播渠道,例如,分享购物,即兴购物将会越来越多,随着LBS等技术的发展,主要会对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产生较大的变革。通过优化中间环节,提升用户体验,对传统的服务业影响将会更明显。因此,移动电商对物流环节,例如门到门的服务、打车类应用将会涉足物流行业、支付环节如银联、理财、储蓄等相关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而移动电商的发展将会对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以及消费重点区域的转移产生更多的影响。

首先,消费行为的改变。由以前单一终端购买即PC发展到多终端:手机、PAD、电视等。PC时代是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东西,而移动电商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所需要的商品。

其次、农村电商的兴起,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缺乏,购买力将会越来越强。可以说线下比线上的潜力更大,大量实体店和消费者还没有走向互联网,因此依托线上支付、线下消费场景的O2O模式越来越受关注。当前国内的电商消费已经开始下沉,以前谈电商,多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或者很多二线城市,但今年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很多县级、乡镇的用户,开始走入电商时代。如果说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主阵地在互联网,下一个阶段,电商将走向社区甚至进一步下沉到乡镇市场。

最后,即兴购物会越来越多,家电产品将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过去,消费者在天猫、京东上购物,更多地记住了平台品牌而忽略了真正的制造品牌,而移动电商时代,对平台的依赖不再像传统电商时代那么高。如果说过去的消费族群是平台的,那么移动电商时代消费者可以是品牌的,因为品牌商更有能力和实力真正实现点对点服务。

家电企业需要找准接入点

其实,入口布局是一方面,当更多平台商试图进行综合类的入口搭建之时,其实对于消费的集中化和场景化需求就淡化了不少。例如,用户想解决单一需求的问题,可能会更有针对性的选择移动入口,这也是各种打车软件下载率高的原因,其实滴滴打车是一个泛电商的话题,因为其不能称之为移动电商购物的一个入口甚至是准入口。找到可以介入的场景并打通与消费者的连接通路,就是家电厂家要做的工作。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已经不是讨论厂家作为与不作为的问题,而是怎样作为,相对于综合性的平台购物入口,品牌商找到接入点似乎更有难度一点。但是随着智能家电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制造厂家在家电家居智能化上发力,而智能手机与这一切有着天然的关系,找到接入点,似乎可以从这方面找到方向或者突破口。比如此次美的和小米的合作,即不排除这种趋向性的可能。

而对此持同一观点的品牌厂家越来越多,小狗电器负责人说,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家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手机是一个输出终端:能够显示家里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灰尘指数等等,比如吸尘器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自动工作。

第8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考虑到手机在用户日常生活场景的全面渗透,近场支付被业界视为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这也是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感受到信用卡危机的重要原因。以国内一款NFC-SD银联标准手机为例,使用这款手机,用户既可登录手机客户端,方便地进行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余额查询、在线购物等支付;又可在餐馆、超市、百货店、便利店、药房、医院和服饰品商店等场所轻松“刷机”消费。还可通过手机自助银行,即时管理资金账户和金融理财;乘公交、地铁时也可即触即刷、快速买票。两部NFC-SD手机轻轻一碰,按提示进行输入密码等操作,即可快速完成划账,省去了输入客户资料的麻烦。

当然,在移动支付环节众多的产业链中,各方都觊觎着这块大蛋糕。比如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商、移动支付平台、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商户。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商,都有可能掌握主导市场的话语权。

日本成功模式难以复制

去年,中国移动宣布放弃此前的2.4GHz移动支付标准,转移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事实上,中移动对发力移动支付也做足了准备。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表示:采用SIM卡更换方式实现手机支付是对运营商成本最小的方案――这种方案好处是用户不需更换手机,只需更换SIM卡即可完成支付,这极大降低了中移动推广手机支付的阻力。

日韩由电信运营商主导的NFC近场支付,是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但韩国运营商早在2001年即开始尝试、日本NTT DoCoMo也是2004年即开始发力,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巨头依然慢了半拍。另一方面,对于在3G手机时代略显劣势的中移动而言,投身移动支付更是一石二鸟,在这电信行业盈利模式或将发生变化的拐点,中移动自然渴望更多的可能性。

移动支付标准的统一,未必意味着各方对峙的僵局会被打破,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会有多大的话语权、中移动的新布局将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充分考虑整个宏观环境,从上下游打量全产业链,并结合中移动自身基因,才能给出答案。

中国移动着重发力的NFC支付,在对全球有着重要示范意义、移动支付也最为活跃的美国市场,迟迟未打开局面,但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成功却为业界津津乐道。

NTT DoCoMo公司――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早在2003年就发力移动支付、2004年就与Sony共同推出的“i-mode Felica”移动钱包方案,开辟了日本移动支付的新时代。“i-mode Felica”方案主要应用于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方面,合作伙伴包括连锁便利店、全日空、东日本铁路公司、航空公司、票务公司PIA等。

从电信行业内的竞争来看,NTT DoCoMo公司各方面的实力在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中遥遥领先,其用户数比其他两家运营商KDDI与Vodafone的用户数总和还多,这保证了NTT DoCoMo在推广NFC支付时能大面积快速上马。

更大的强势则表现在,对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快速渗透。通过与索尼公司合作FeliCaIC芯片技术,上马大量内置FeliCaIC芯片的定制手机,首先完成了对手机厂商的整合,再加上庞大的市场份额,DoCoMo轻而易举就将带有NFC支付功能、方便操作的手机推销到用户手中。另一方面,DoCoMo以日常生活小额支付为支付业务的切入点,以连锁商业业态为渠道拓展为主要突破口,甚至帮商家免费配备读卡器设备,而基于电信运营商庞大的用户数,商家也乐于接受其支付方式。

POS机、NFC手机同时大面积普及,这还只是打开移动支付市场的第一步。DoCoMo更有其天时地利:地利,是金融环境的不同;天时,是彼时银行或卡组织还并未渗入移动支付市场。

日本运营商本身可以申请金融牌照,不同于国内直到2011年才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整体金融环境有异。2005年4月,DoCoMo向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注资1000亿日元,拥有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2006年3月,DoCoMo出资10亿日元,持有了瑞穗银行的关联企业UCCard18%的股权,瑞穗银行成为DoCoMo通过注资方式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二家银行。在打通移动支付全产业链过程中,DoCoMo所面临的行业壁垒比中移动要小得多。

由于进入市场早,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博弈的局面,在日本几乎没有出现。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手机信用卡领域,即便是日本最大的信用卡发行商,在全球仅次于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的第四大卡系统JCB,似乎也无意在日本本土移动支付市场挑战DoCoMo的霸权,只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试验其手机信用卡业务。

若将中国移动比之DoCoMo,首先从运营商市场份额来看,虽然中移动仍占70%左右,但面对竞争对手分别从3G与固话两方而来的压力,已有超过10个省的中移动新增市场份额低于50%,失利的3G手机市场占有额不足1/3。不过,无论如何,中移动占据国内电信运营商鳌头无疑。实际上,困境首先来自,运营商不具备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引爆点,如果不能通过基础设施、连锁商业等小额支付首先打开局面,那么产品仅仅是产品,中移动在NFC支付上未必会有破冰的建树。

从金融环境来看,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产业链源头上首先失掉一城。“技术标准之争”胜负已分之后,业内已经出现“银行更加适合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条的核心”的言论,虽有些过于武断,但也暴露了国内移动支付的整体业态。今年2月,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均宣布将在近场支付领域展开战略合作。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开展“手机银行”和“手机钱包”业务,银行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竞争也是不可避免,DoCoMo发展早期的天时,运营商亦不具备。

今日的运营商,难以像DoCoMo一样占尽天时地利迅速整合产业链,而且正面临着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虽然移动支付尚处于布局阶段,但各方跑马圈地竞争却日渐凸显,目前来看,任何一方都无法独霸话语权,但合纵连横之间,优胜劣汰的角逐更加残酷。

终端厂商角色逆转

由于无法获得运营商的支持,无法对手机终端进行有效控制,谷歌的Google Wallet解决方案最终濒临破产,这是业界共知的例子。

Google Wallet 的主要竞争对是 Isis。这是一家由多个运营商包括 AT&T、T-Mobile、Verizon 在内共同成立的移动支付公司,它的移动支付产品和 Google Wallet 功能类似。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虽然Verizon最终发售了谷歌的Nexus,但屏蔽了谷歌钱包(Wallet)功能。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运营商的不支持,谷歌无法推出足够带有NFC功能的手机终端。但电信运营商对手机厂商的绝对话语权或将终结,因为,内置NFC芯片日渐成为手机、平板的标配。

2011 年生产的 Android 手机中,内置 NFC 芯片的机型还不多,比较流行的只有 Galaxy S II 。但现在,Google现在每周出货100万台支持NFC的Android设备。自从诺基亚的高中低端手机都宣称支持NFC技术之后,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Win 8平板也开始大规模普及NFC。在去年二月份的 MWC 2012 中,多家厂商展出的多部设备均带有 NFC 芯片。

苹果曾经是巨大的推动力。早在2005年的D3大会上,乔布斯就作出了这样的呼吁:“现在,手机厂商应该从运营商手中夺回主动权,告诉他们这就是你们要的手机。”

但iPhone 5和iOS6出人意料并没有支持NFC,这很可能是苹果担心自己原有的闭环产业链被新的支付方式打破。Google Wallet最终能否成功、苹果的Passbook和iTunes会不会进一步扩张,这其中都会充满变数,但问题的本质在于,当内置NFC芯片的手机逐渐普及,电信运营商在用户数上的优势必然会丧失。到了那时,不仅屏蔽移动支付APP的招数将失灵,谁将获得金融机构的联营、谁将得到下游合作商家的青睐,都将随着用户总量占有的改变而改变。

“在手机硬件普遍支持NFC时,银行也不需要借力了。”某联通支付公司人士坦言,“目前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实属抱团出海,培养市场。”

当然,苹果还不知道靠不靠谱。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就是诺基亚、微软、三星、Google 等已经开始发力。微软在去年的NFC世界大会上详细解说了WP8操作系统对NFC功能的支持,并强烈鼓励所有的手机合作伙伴都为他们的Windows Phone 8手机添加NFC功能。微软展示了Windows Phone 8移动电子钱包的工作原理,该功能被集成到一个“Hub”中,用户可以将一些用于常规在线购物,且能进行NFC支付的信用卡添加到这个Hub中。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Hub获得微软Bing服务提供的特别优惠,而开发者则可以通过微软的Wallet Agents向用户发送最新优惠资讯。

此前,诺基亚就曾宣布搭载WP8系统的Lumia920将支持NFC电子钱包。现在,一个新手机或平板的,NFC几乎已经成了标配。

智能手机对NFC技术的支持,使得服务供应商完全可以摆脱运营商,直接向客户提供各种基于无线近距离通信的服务,也使得整个近场支付市场的竞争愈发前景不明。

支付是垄断行业 ?

第三方支付商,由于其创新性、便捷性始终是电子支付领域的热门。从国外的PayPal、square,到国内的支付宝、拉卡拉,随着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不断跨界,与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NFC支付的正面竞争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当前移动支付盈利模式依旧不清晰,第三方支付商的飞速发展、巨大的市场占有额不容小觑。电信运营商的日本式成功、第三方支付商的美国式试炼,在移动支付这个标准尚未确定的大蛋糕面前,正互相博弈的任何一方成为主导都是有可能的。

就当前的国内市场来看,支付宝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商无疑已形成垄断性优势。数据显示, 2011年年底支付宝便已经拥有超过6.5亿的注册账户。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的既得优势也相当明显:在移动电商行业,支付宝支撑了超过8成以上的交易规模,有多数移动电商更是只支持支付宝付款。

虽然一度盛传马云说过,“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会在1秒钟内将支付宝送给国家”,但这种顺目的姿态或许只是对无法绕过的金融机构而言,一年前的转移支付宝股权事件,再一次凸显出阿里系对于支付的重视。去年以来,支付宝的动作不断,其中心就是将支付宝在PC支付上的优势蚂蚁搬家一般地移至移动支付。

支付宝曾对外透露,自推出手机端条码支付以来,有超过1500万台手机使用过支付宝进行手机付款,且以每天新增9万台的速度扩张,能支持90%以上手机电商软件。目前,支付宝除了可以在苹果、安卓、塞班和部分非智能手机上使用安全支付之外,自带手机浏览器的用户也能通过WAP方式支付。

但支付宝更大的布局也渐渐显现:一是扩张线下支付,一是升级移动快捷支付。

去年3月,支付宝投建线下支付系统、开启物流POS战略,宣布投入5亿元推动中国电商货到付款体系的发展,计划未来三年向市场投入6万台支付宝POS机,这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线下支付最大的一次扩张;7月,支付宝宣布将PC快捷支付与移动端打通,由于支付界面无需跳转,增强了支付的快捷安全,而且银行的手续费也由支付宝来承担,在快捷支付的交流会上,支付宝方面对新战略踌躇满志。手机淘宝、美团、拉手、联通、大众点评、国航、UC、Opera、南航、当当等均已接入移动快捷支付,而SAMSUNG、NOKIA、SONY、LG等手机厂商亦出厂预置该服务。据支付宝称,在国内,每10个使用过支付类手机应用的用户中有8人只用手机支付宝客户端。

“就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支付是垄断行业,移动支付也是这样。”支付宝副总裁樊治铭曾向本刊记者表示,“就利益分成而言,任何移动支付方的收益在银行面前都微不足道。支付是微利行业,但同时也是垄断行业。”樊治铭副总裁关于“垄断”的言论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微利行业,只有强势占有市场才有可能真正盈利;更重要的是,一旦支付市场由一方强势占据、用户习惯业已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趋于一体,其他的支付方案将很难入侵,日本运营商DoCoMo的成功即是先见。

在国内市场,支付宝自然想做移动支付领域的DoCoMo,其业已形成的市场规模也不容小觑。

第9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

关键词: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65-01

自欧元诞生以来,欧盟特别是欧元区支付一体化日益加深,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支付市场,对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欧盟宣布欧元区范围内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将于2014年建成,届时将对现有零售支付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研究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零售支付市场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欧元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是贷记转账、直接借记、银行卡、电子和移动支付,但各类支付工具的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一)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

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是泛欧洲支付体系下的核心支付工具,即欧洲支付委员会颁布的SEPA规章内以欧元支付的交易。贷记转账指由付款人主动发起支付指令,付款人将支付指令提交给开户银行,开户银行接收后根据指令要求将付款人资金转入收款人银行。直接借记是指由收款人对付款人的银行账户发起的事先由付款人授权的借记支付指令。

(二)银行卡支付

银行卡是零售支付中最普及和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支付工具。2010年,银行卡支付交易量在零售支付领域位居第3。目前,欧洲使用中的银行卡共7.26亿张,人均1.45张,平均每张卡消费2194欧元。

(三)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支付,通常包括3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银行卡交易;二是支付者通过网上银行身份识别,在网上银行转账和直接借记,这种方式目前只可在一国范围内实现;三是通过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支付。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支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指支付数据和支付指令通过手机发起、传递和确认,可应用于在线或离线购买服务、数字或商品。移动支付主要分为2大类:一是远程移动支付,通过Internet/WAP或SMS进行支付。目前,大部分通过Internet的远程移动支付基于银行卡;二是近程支付,通常在销售点直接发生。

二、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未来发展目标

近年来,欧元区零售支付市场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一是单一欧元支付区逐渐形成;二是各成员国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之间联系进一步加强;三是新的SEPA工具,如卡支付、贷记支付、直接借记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四是部分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如单一欧元区证券结算体系(T2S)建设。

(一)是促进公平竞争性。基于共同的、开放的标准,服务供应商可在多国提供支付解决方案,扩大业务平台,推动创新,带来支付服务成本和价格同时下降,并对新进入者或其他成员国竞争者的市场准入提供便利,以此促进公平竞争。

(二)是促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性,并增加透明度。支付者可从更多的、有竞争性的支付工具中选择最适合需要的支付方式。同时,支付市场更透明,将引导消费者使用最有效的支付工具。

(三)是促进业务更具创新性。市场一体化可带来更多规模效益,对现有参与者而言,意味着节约更多成本或增加更多收益机会,且新进入者创新热情会更高,创新地域范围也会扩大。

三、欧盟培育和促进欧元区支付一体化的措施

(一)对电子货币机构和支付机构实行业务许可制度

欧盟规定各成员国应对电子货币机构和支付机构实行业务许可制度,确保遵守审慎监管原则的机构才能从事此类业务。市场准入业务包括跨国收购服务供应商、发行联名卡、信用卡支付方案、电子签名认证服务市场准入、依赖银行卡交易支付的付款机制等方面。

(二)增加支付服务透明度

目前,支付服务的真正成本通常是不透明的,特别是在信用卡方面透明度缺失严重,将给消费者、商家和欧盟经济带来更高的支付成本。欧盟鼓励通过利用综合返利、收取附加费等手段,使用消费者能够使用最有效的支付工具。

(三)对协议、接口、应用、服务等方面实行标准化

欧盟鼓励对银行卡、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实施标准化:一方面银行卡应遵循SEPA标准,即任何SEPA国家的银行卡,能够在其他SEPA国家的银行卡终端上使用;另一方面,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需要银行卡部门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实施统一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确保完全的互操作性和开放性,以适应消费者流动使用需求。

(四)加强支付安全和信息保护建设

―是欧盟从1990年起就开始实施银行卡EMV迁移,即将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二是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切实做好数据保护,客户信息无论是在处理还是存储过程,都应存放在安全支付基础设施中;三是支付交易认证机制从设计开始,就必须包括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符合数据保护需求。

四、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以制度作保障,加快建立非现金支付法规制度

一是推动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条例》、《银行卡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等业务规范和管理,促进发卡、使用、清算、收单等各环节业务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支付业务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业务管理办法,夯实支付体系法律基础,有效防范支付风险。

(二)以规范促发展,加强对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监管

一是建立健全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体系,尤其是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组织开展现场与非现场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二是加强对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风险监管,包括运行风险、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等风险防范与处置。

(三)以推动促普及,引导新兴支付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继续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不断改善受理环境,全面促进银行卡应用;二是优化政策和信用环境,促进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加快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普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网络通信设施,推动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网上支付等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