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马云说创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马云勇猛的性格从小就已显端倪。童年恰逢,由于爷爷曾当过保长而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他在学校一直被同学认为是坏家庭出身。受到欺负时,与姐弟们的默不做声不同,马云一定会回击,因而成了小学和中学老师眼里打架最多的学生。后来,马云还练过8年散打,并坚持打太极拳,喜欢武侠小说的爱好也因此养成。
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学校当英语老师,马云也一直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骑车40分钟去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练习英语,后来,马云碰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游客,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度假。这次出国彻底改变了马云的思维,“我意识到世界和我之前被教导的差异巨大,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意见,发展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在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做店长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闲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奔赴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打造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马云:45岁,1995年创立翻译社。
马云香港分享创业心得篇【1】
马云说过:十年之后,电子商务会在中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很多人会去用。没错,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已的理想,一直坚持着走了下去,走了十年,在这十年里,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为电子商务付出了努力,电商行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无怨无悔。
“信任”这个词,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很珍贵的,正因为信任,让马云有了今天,让阿里走到了今天,让淘宝有了今天的成功,我们相信,在未来,而作为电子商务的我们会做的更好,电子商务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互联网的发展为淘宝这一平台提供了很多机遇,今天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我们曾经迷茫过,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还有机会吗?我的回答是,其实机会一直都存在着,在这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把握现在。
观看完马云的卸任视频后,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持。为了我们的理想,坚持的走下去。相信梦想终有实现的一天。
马云香港分享创业心得篇【2】
在淘宝开店半个月了,投资了四百多快,人民币介于同学们是否回来我这里充值,就发了传单,给人以足不出户就能充值,不好推广,但是也好发展,我的周边就是资源,马云说过放弃是人生中最大的失败,那咱就干了。
我有一个梦想,基于信阳市的特产,想把特产到网上,下架所有的虚拟宝贝,认真的来做实物销售。
我有一个想法,但是还不能行动,因为条件不够,开个实体淘宝实体店,专业为想做电子商务的人们服务,有的可以上门,有的可以是虚拟的,有的是咨询的。信阳市乃是创业之城之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固有的文化底蕴,美丽的国家级风景区,鸡公山。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无可厚非的说明,这里存在着很大的竞争,但是潜伏着机会,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条件可以来创造条件。马云说得好:不要昨天晚上想了千千万万条路,明早起来走原路。最重要是行动,要敢于行动。看了马云的演讲之后,我觉得自己要做一个永不言弃的人,马云的人生之所以辉煌,那是因为他后天的不懈努力,善于发现的眼睛,敢于放手去做的勇气和信心。他的智慧无不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在我看来,马云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因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们都是平凡人,都是创业者。"他一直是这个心态。
即使他走在山的巅峰,走在山的脚下,也是如此的淡定和坦然,他的辉煌是一种必然。
平凡,认真的做平凡的事是真正的不平凡。保持一颗平凡的心情,才是真正的不平凡,我喜欢互联网,更喜欢电子商务,我明白,创业不仅要会模仿,还要有创新。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创新。我们要追随世界,聆听世界每个角落的信息,倾听每个人的需求,真诚信用更加尊重客户,不断检讨,不会一味的追求“成功”,要体会到经历的深刻。
每一天早起,就算是星期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有竞争和挑战,更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互联网,离开80后90后不行,我们比“马云时刻”的网速快多了,社会已经给了我们平台,为何不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自己的舞台。
官建文 著/ 36.00元/科学普及出版社
移动时代要想不out?读一读《指尖上的生活》,精挑细选几个手机应用体验一下吧。这是一本启蒙、普及读物,尤其适合刚接触智能手机的商务人士和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学生、中老年人。这是一直致力于移动互联网研究的人民网研究院,继《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这一品牌蓝皮书之后的一次研究与实践的探索。
该书多采用叙事、讲故事的手法,风格活泼,文字简约清晰,亲切体贴,提供的是一个应用的轮廓描述和特色功能展示,就如同读小说一样,你可以把自己的角色代入,去真正了解这款应用,读懂了,自然使用起来,无论小功能、界面如何变,你都能应付自如。
《这个世界会好吗》
艾恺 采访 / 梁漱溟 口述
一耽学堂 整理
35.00元 东方出版中心
《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梁漱溟先生的口述历史,他在书中曾谈道: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粱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梁漱溟晚年接受艾恺采访时所做的口述历史。在书中记录了梁氏论述的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书中内容丰富,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穿布鞋的马云》
王利芬 / 李翔 著
39.80元 北京联合出版社
从1992年第一次创业到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唯一客观、真实、完整还原马云22年创业史全面记录。
阿里巴巴官方首次以出版《穿布鞋的马云》的方式,面对公众开放马云创业中重大时刻的关键决策过程,并对所有商业行为做出了结论式的回答,其大胆与真实的程度让人震惊,毫无回避地评述马云所有的创业细节与重大决策,包括错误的。
马云对于年轻人及后来的创业者来说有着无可取代的标杆地位,而马云也乐意分享自己对商业的思考与年轻人共享。
《天使投资》
林富元 著
49.80元 中国发展出版社
《天使投资》一书,是林富元集近40年天使投资经验凝结而成,书中精选了他在天使投资领域的众多案例,力图为读者展现一幅天使投资的全景图。本书从投资人和创业者双向解读了什么是天使投资,如何寻找和吸引天使投资,如何寻找、评估投资项目,如何辅助创业者等热门问题。
所谓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即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前期投资。林富元指出,天使投资人成为天使之前,往往扮演的是创业者的角色,他们不仅投入自己的资金,还会将自己各种商业上的经验与资源共享给创业者。对于创业者来说,天使投资就是雪中送炭。
《美的沉思》
蒋勋 著
58.00元 湖南美术出版社
2、网络行业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马云
3、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4、网络行业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人才和资金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张本伟
5、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6、所谓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就是把商场竞争仅仅理解为资本实力的较量,却忽略了人心的向背和金钱以外的成本。——韩朝华
7、小企业有大的胸怀,大企业要讲细节的东西。——马云
8、记住,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做生意也不能凭小聪明。——马云
9、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郭广昌
10、如果10%的利润是合理的,11%的利润是可以的,那我只拿9%。——李嘉诚
11、如果你看了很多书,千万别告诉别人,告诉别人别人就会不断考你。——马云
12、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李嘉诚
13、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潘刚
14、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15、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
16、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比尔·盖茨
17、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马云
18、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19、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柏拉图
20、我觉得真的是不缺钱,想法也满天都是。中国缺的是有一个想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把这个想法不断坚持做下去的人。——马云
21、财富是猫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王志东
22、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陈慕华
23、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马云
24、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刘东华
25、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李想
26、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脑袋决定口袋。——牛根生
27、信心好比一粒种子,除非下种,否则不会结果。——罗伯·舒勒
28、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倒。——奥格曼狄诺
29、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还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马云
30、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为重要。——马云
31、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宗庆后
32、我现在觉得,像李彦宏那样坚持独立发展是正确的。——周鸿祎
33、宁在事前心力交瘁的努力,事后悠然自得;不要在事前悠然自得,而在临事时无法适从。——丘吉尔
34、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牛根生
35、做生意应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就叫做获取利润之后的利润,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学会让而不是学会送,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送是慈善。——冯仑
36、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歌德
37、在别人藐视的事中获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它证明不但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蒙特兰
38、思路决定出路。——王振滔
39、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哈代
40、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爱迪生
41、伊利更愿意享受创建游戏规则的快乐,而不是钻游戏规则的空子。——潘刚
42、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任正非
43、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马云
44、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任正非
45、创业就应该做一件天蹋下来都能够赚钱的事情。——李嘉诚
46、工作上的执著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意志。——张近东
47、作企业要讲竞合环境。现在全世界的环境也是一个竞合的环境。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丢失信念。——杨宁
48、不要说没体力,不要说对手肘子硬,不要说球太滑,你只需做好基本功。就算对手难缠,就算他小动作多,就算他嘴里不干净,你只需做好基本功。——李宁
49、最大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你要做最大就会成为最大,而是我要做最好最后自然发展为最大。——冯仑
50、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孙宏斌
51、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黄兴
52、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53、事在人为,也就是说,办事就要找人,而且要找对人;人找得多了也不行,少了也办不成事;办不同的事找不同的人。现在,我已经弄清楚了。——陈镇光
54、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你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马云
创新不等于创业,但是创新在创业中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如果你要做的是和别人一模一样的事情,那么你这家企业一点机会都没有,因为你的规模比人家的小,资金也不如人家,你的品牌比人家小,怎么会有赢的机会?现在创业,只有创新才可以造就机会。
讲一个实际的例子。我以前做过软件,是最早一种的智能服务系统,是对方付费的免费电话,有点像现在的800号电信服务。当时我面临着为这个系统定价的难题,但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是我们创新出来的。我咬着牙说订高一点吧,于是软件标价卖6万美元,在那时候可是算贵的。后来又一琢磨,因为运营商买去以后也肯定能赚钱,于是我又大着胆子在后面加一个零,6万美元就卖成了60万美元,居然也卖了。
在创新方面,大公司面临着一个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每季度的报表都要公布,如果新的技术推出来的时候无法在报表中很好地体现,大公司就通常不敢去做。所以在美国,一些好的创新型技术都是在中小企业里面开发的。这就给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为什么中国最适合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因为中国的人口很多,整体而言,市场对产品的容忍度也比较高。举例子说,很多网络游戏刚推开出来的时候不够完善,但用户并不是那么吹毛求疵,只要满足到部分的需求,可以容忍它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马云坐拥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个人资产达34亿美元,却在年仅49岁、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之时高调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仅保留董事局主席的头衔,转而投身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行业。2013年5月10日,他的一封辞职信将他领导下的阿里巴巴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今马云的角色转变似乎已成定局,而他的新作“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靠着这股喧嚣赚足了大众眼球。只是相比于“菜鸟”,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将他与阿里巴巴捆绑起来,对他的意外淡出总有几分百思不得其解之味。当我们仔细琢磨2010年那充满“硝烟味”的控股权争夺战和这之后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模式,就会发现此番放权并不是这位IT大佬的一时之念。乔布斯离开苹果或许有一丝无可奈何与迫不得已,而马云的“激流勇退”则更像一盘精心布置的棋局。
布局职业化管理
如果说乔布斯是技术的弄潮儿,代表着精英、专业和新锐,那马云就像是赤脚行走的老江湖,玩的是冒险精神、摸爬滚打和心跳加速。毕业于杭州师范外语系的他从来都是个乐于“折腾”的人。从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网站、国富通到今时今日的阿里巴巴,马云身上散发着一股敢打敢闯的气息。在他眼里,“失败是一种经历,我愿意去尝试”;无论这种冒险精神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帝国的建立、壮大及传承一定是建立在马云个人对事业发展的远见上的。而这些,都与他早期失败或成功的经历息息相关,这些经历更赋予了他果断务实的尝试精神和敢于承担失败代价的勇气。这种气质让B2B、支付宝、阿里云等新名词迅速蹿红中国互联网,也成就出当下三业合一的阿里巴巴帝国版图。
马云身上强烈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他身边的共同创业者。这位常作公开演讲的创业家在大众眼前的形象是具有缜密精细的智慧,胸怀天下的情怀,以及国际视野。从1999年借用阿拉伯民间故事中“芝麻开门”的咒语开始,他一路引领着阿里巴巴朝着扩张、释放股权、职业化的模式发展。他曾多次强调,阿里巴巴的定位并不是家族企业,由此看来此番管理权易手不是马云的突发奇想,而将是一条用职业化管理来延续集团发展的漫漫长路。
按照马云的思路,阿里巴巴是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非“商业帝国”。而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趋利性”地发展与变化;但即便如此,从创办阿里开始,大到新业务的起名,小到部门机构的设置,马云的个人印记被深深烙在了集团所有主要的品牌上(图1)。
但马云清楚,阿里巴巴就算到了行业顶峰,也会面临企业转型和平稳过渡这一险局:他必须着眼未来,开始设计眼下的棋局,将西方企业管理之术和东方知人善用之道双管齐下,为自己的“退隐”和阿里的起承转合做好“解局”准备。
管理之术
高管团队控股化
为了让阿里巴巴集团拥有一个“长期、稳定和健康的股权结构”,马云采用了混合所有制的股权模式。截至2011年,其个人持股都只占整个集团的7%左右,作为企业开创者,其持股比例之低在整个商界都十分罕见。不过,个人股权的稀释并没有影响到以他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掌控力—通过管理团队第一股东的身份及巧妙的董事局设计,马云始终牢牢掌握阿里巴巴的“航向”,实现了管理团队对企业决策的绝对控制权(图2)。
理论告诉我们,管理层一定程度上的持股能减少成本,实现职业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的趋同,提升企业价值。而阿里巴巴的高管控股化倾向一方面正是基于此,而另一方面则来自马云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2005年,阿里巴巴与雅虎联姻,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注资。这对当时正处于成长期的阿里集团来说,无异于嫁入一个世界级的豪门。然而正如所有灰姑娘的“婚前协议”一样,阿里集团也签订了一份有关5年后股权变动的“卖身契”:首先,雅虎投票权将增至39%,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其次,雅虎在董事会的席位将增至两位,即形成董事会2-2-1格局,雅虎和阿里巴巴各占两席,软银持一席;最后,“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的条款则会到期。
上述条款虽为当时的阿里巴巴带来了“如虎添翼”的外部力量,但也一度让马云及其团队面临着控制权丧失的风险。随后3年的飞速发展,让阿里巴巴实力渐长:数据表明,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的营业收入为23.44亿美元,净利润达3.39亿美元;同时负债总额16.97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6.16%(图3)。在此利好形势下,马云联合多家投资机构以63亿美元现金及价值8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等共计70多亿美元的代价,回购了雅虎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中的50%并对其部分进行了注销,同时获得了未来阿里巴巴上市时雅虎所持剩余50%股份的优先购买权,当然前提是阿里巴巴集团IPO时满足特定的融资规模、发行价格等条件。但无论如何,这一协议使其管理团队重新成为了集团最高决策层的第一股东,同时也设法取消了雅虎增加一名董事的协议,保持着2-2的格局,即雅虎、软银各占一席,马云及集团CFO蔡素信(马云的亲信)占据剩余两席。这样,马云和他的团队便牢牢控制了50%的决策投票权。
组织扁平化
2013年1月10日,在公众对5天后他即将隐退这一消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马云宣布对集团结构进行调整,将原有的7个事业群分散成25个以项目导向为主的事业部,希望实现由传统金字塔层级的管理模式到扁平化组织架构的过渡。
阿里帝国的版图扩张至今,业务早已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领域,其触角已经进入物流、数据、金融等多个领域,业务日趋多元化;而日益复杂的业务单元也使得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已经无法有效应付市场竞争态势和业务形态的千变万化。较之以往层级较多的设置,新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有利于管理权的分拆与下放,让对一线业务情况最了解的事业部经理人能迅速作决策,而且缩减中间管理层可降低总部与业务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最终提高管理效率(图4)。但扁平化组织加重了各事业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要求。马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新成立的25个事业部根据事业共性进行宏观组合,再交给集团负责具体经营的“管理执行委员会”九位成员分别负责。这一设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新的业务单元可以随时应对新的业务形态创新;另一方面由管理层专人监督与协调,在更高层面保证了其为集团公司战略服务的需要。这种组织结构还将与下文提到的内部创新制度相结合,打破原有部门界限明晰的管理模式,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局面。
决策集体梯队化
为了更好规避转型过程中“青黄不接”的脱节风险,马云在集团层面进行了重大决策权与日常经营权的割离,由新设置的两个机构分别承担:由董事局负责的“战略决策委员会”和以CEO领衔的“管理执行委员会”。前者主要由创业元老构成,不再负责管理具体业务,只参与重大决策;与此同时,他们还必须将自己多年的管理心得、思路和对未来的探索分享给年轻的管理者,肩负起培养他们成为下一代“掌舵者”的使命。而后者的主要成员则为管理层的新晋者,直接负责集团旗下事业部的日常运作和资源分配,扮演着“执行者”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战略决策委员会对管理执行委员会具有“授人以渔”的责任,也较易形成一种集体决策中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管理氛围。
此外,马云还根据内部业务功能的不同,将集团整体划分成了阿里巴巴集团与筹建中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两个部分,并分别任命了自己的两名“左膀右臂”—陆兆禧和彭蕾出任CEO。这两人都是当年打下江山的创业队成员,其中现任CEO陆兆禧更深受马云赏识,马云称他“对新事务的欣赏和学习能力,对关键问题的判断和决断力,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而彭蕾则主导了公司对雅虎76亿美元的股权回购以及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进程,投融资经验丰富,是“领衔”金融业务的不二人选。这种“人尽其才”的分配方式形成了现今集团中“一家公司,两个掌门人”的格局,凸显出“共治”的管理权交接特色。
用人之道
财散人聚得民心
在一个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行业里,马云深知新鲜血液对阿里发展的重要革新作用。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与海外基金合作的四轮融资,马云的个人持股比例不断下降,而员工持股比例则不断上升,合计超过了40%;而这正是通过购股权奖励以及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实现的。阿里巴巴自成立以来,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四次通过股权奖励计划向员工给付股权报酬。而2007年阿里巴巴B2B板块在香港上市时,马云个人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也仅为约6.9842%,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阿里巴巴共有约4900名员工持有总计4.435亿股上市公司股份,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5万股,近千名员工借上市“东风”华丽转身,成为新晋的百万富翁。在此之后,马云独家“秘制”的股权激励工具浮出水面—“受限制股份单位”(简称RSU)。员工获得RSU之后,入职满一年方可行权;而每一份RSU的发放则是分4年逐步到位,每年授予25%;而由于每年都会伴随奖金发放新的RSU奖励,员工手中所持的RSU的数量会“滚动”增加。正是这种“滚动式”激励模式,使得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手上总会有一部分尚未行权的期权,进而帮助公司留住了员工。这一股权激励工具也在公司内部被戏称为“金手铐”。阿里巴巴(01688.HK)2011年财报显示,截至当年末,尚未行使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数量总计已达约5264万份,全部为雇员持有。不难想象,一旦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又有不知多少员工成就“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财富梦想。
以公司购股权奖励、“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等作为激励条件来招贤纳士的做法是马云武功秘籍中的“撒手锏”,通过极富吸引力的股权激励机制,内化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为阿里巴巴的扩张发展注入催化剂。
知人善任,人尽所长
《资治通鉴》有云:“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在外界看来,马云的高层管理团队一直都给人以“传承、共治、高效”的风格表现,这与他用人所长的独具慧眼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这体现在对上和对下两个方面。
针对集团近120名高级总监以上的干部团体,马云提出了建立集团组织部,培养及储备人才梯队的必要性。每半个月,专门负责培训的湖畔学院就会邀请公司最高层的管理者为他们举办一次包括财务、企业文化、公司战略等方向的授课指导。同时,组织部还负责为公司发掘和长期培养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定期梳理和更新相关资料。这种系统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有利于一目了然地观察员工的职场发展和潜在能力,为公司的人力需要进行定位匹配,从而促进从事业部基层自下而上的人才流动,做到对干部培养的“有备无患”和有序拔擢。
对内部员工来说,马云通过构建“内部创业”的模式,为那些有创意、有想法的年轻人建立了一套员工和企业双赢的激励方式。所谓“内部创业”,是指由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公司支持下将这些意向与工作项目结合并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实现他们创业意愿的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完成个人与公司共同分享成果的“皆大欢喜”模式。在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帮助下,有创意的员工可将自己的想法直接汇报给事业主管;主管根据合理分析,决定是否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工作项目中,以最少的时间代价和最小的管理成本来实现那些可行的创意。这种内部机构的设置,有利于高层人员发掘和储备真正在行业中有所建树的人才,也与阿里巴巴提倡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理念一脉相承。长远来看,马云希望透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让这种精神资产得以延续发展。
从马云这一系列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管理制度设计中,不难看出他对交接指挥棒后企业发展方向的布局(图5),而“集体决策,以老带新,内部创业”将会是这个体系最显著的特点。他首先运用新的管理之术将集团的决策权牢牢控制在公司管理层内部,再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凸显“决策-执行”架构的“传承-共治”色彩,帮助高层管理者实现集思广益的决策功能;而在整个系统的末端,擅长用人之道的马云又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将内部创业员工与集团的利益进行捆绑,既满足了员工“当老板”的成就感,也保证了创业成果为集团战略与利益服务,大大带动了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动和更替;“物质+精神”的全方位激励,使得员工在这个新体系里“如鱼得水”。
马云能真正退居二线吗?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取自《汉书·董仲舒传》的古话一直悬挂在马云那间名为“光明顶”的办公室里。也许是参透了其中深意,也许还有点别的野心,年富力强的马云就这样主动“放手”了对阿里的直接管理权。他“挂冠归隐”,可能言之尚早,可以确定的是,他一直都在为这种“退而不休”的状态精心部署着。但无论如何安排,都不可能完全规避阿里巴巴今后将面临的内忧外患。
首当其冲的便是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马云所面临的控制权丧失风险。控制权牵动着马云的每一根神经;对于上市地点,由于港交所相关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同股同权”,这可能让马云图谋通过“双重股权结构”等复杂的股权设计保证控制权的想法化为泡影,除非转而到容许同股不同权的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直对香港青睐有加的马云,这次似乎可能因为这个敏感问题而考虑放弃赴港上市。另外,马云维系控制权长期依赖的董事局“2-2格局”在上市后势必会被打破,这也让董事局中持股比例远低于雅虎和软银的他“雪上加霜”,而能否达到回购雅虎所持剩余股份的上市条件也绝非马云所能掌控。
另外,马云对阿里巴巴一系列制度体系的精心设计能否顺利得到实施也是一个问题。扁平化体制牵涉人面广,涉及部门多,并不是一个朝令夕改的战术决定,必须要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地推行方可成效。而马云的脱手之快,让人不禁忧虑如此频繁且大动作的“手术”实际上形成了二十五路“诸侯”,是否会将组织集团推向一个失控且无法驾驭的分裂局面?阿里上市后会不会有大量员工将持股套现而丧失了积极性甚或离职?上市后董事会的人员扩张与结构变化会不会影响其对企业的控制力?阿里巴巴的股权激励方案能发挥联系经理人员工与企业所有者的效果吗?大量的国际学术研究都不能够确认股票期权方案能有效激励员工;相反有许多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方案过犹不及,反而会让经理人过度激进,损害股东权益(详见本栏2010年7月号文章《民营企业如何激励经理人?》)。另外马云真的能下放管理权力吗?马云在位之时,凭借创始人的光环与个人魅力笼络人心,有凝聚企业文化之功效。而离职后,新上任的陆兆禧虽以稳健著称,却终究抵不过马云这个开山鼻祖多年积累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别提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马氏江湖经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新的管理团队能否如过往般有效决策,特别是在面临重大事项时能否迅速有效决策执行是重要的问题。在缺乏马云振臂一呼的个性魅力下,阿里巴巴能否彻底贯彻他精心布置的过渡计划也还有待观察。
长远来说,马云的“退居二线”是为了将这把芝麻开门的钥匙交予职业经理人,为这个互联网的龙头老大注入新鲜血液和寻找出路。但对阿里巴巴而言,似乎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摆脱创业者的光环笼罩。在所有关于马云的报道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将他与阿里巴巴分离的新闻事件。而从个人角度说,一方面,他竭力通过公司制度化和治理模式的转型,试图朝着专业化的路线发展;而另一方面,仍手握董事局大权的他又并未完全放手,整个集团的重要发展方向还不能脱离马云的控制。因而,阿里巴巴是走上一条截然相反的专业管理之路还是继续延续马氏江湖,仍是个未知数。可以确定的是,已达到行业顶峰的中国最大电子商务运营商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既需要好的机遇也需要管理者深谋远虑的运筹帷幄,这让马云不能真正退居二线。
中国企业的启示:从魅力管理到制度管理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阿里巴巴的行业前辈、曾经的天之骄子—雅虎的没落就是最好的教训。走出创始人马云的光环,是阿里巴巴基业长青的必经之路;个人的超凡能力终究不能取代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对于基业长青的决定性作用。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如何因势利导,摆脱创始人魅力的“绑架”,完成企业的平稳过渡与转型,从而保证持续的竞争力,是每一个中国企业面临和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涉及企业传承与交接棒的时候,人们将多数焦点都放在了接班人的能力如何、接班人选择是否合理上,而忽视了传承者在交接班时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与架构安排上的良苦用心。而高屋建瓴的马云不再留恋在前线“冲锋陷阵”,而是退居幕后“运筹帷幄”,利用自己熟稔的“管理之术”与“用人之道”,实践了阿里巴巴从魅力管理到制度管理的转型。如何有的放矢地为企业转型“解局”,或许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马云的“武功秘籍”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没人真正了解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飞机前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在天上颠簸几下之后就改头换面。数年中,传媒和业界一直赋予这个人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确实以不断刷新自己和别人头脑中固有的想法为己任,有时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着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年轻人是不回忆历史的
5年前,马云和十几个人偏安江南一隅,造出了阿里巴巴。现在,阿里巴巴已经第五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曾经预料他逃不过互联网泡沫浪潮的美国人现在都用热情的目光打量这位来自中国人间天堂的小个子男人以及他对未来网络的狂想:“从东西贸易到一切东西的贸易”,这句文字游戏中的浪漫和理想色彩,让、人想起那个传说中的山洞,一旦开启便意味着无限可能。
这样一个马云,这样一个阿里巴巴,如果说他几年之内将要退休,你会相信吗?马云喜欢把自己比做一个船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时刻注视着海上的风暴将在何时何处蠢蠢欲动。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暴风雨的人才懂得如何去应对。他的快乐在于“每天看着那些潜在的失败和挫折一个个全被你灭了”。
一个人成功是说不清理由的而失败是一定有理由的。马云喜欢看别人失败的经验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犯错,即使有前车之鉴,他仍然会犯相同的错误。
从现在起可以等待一本书,叫做《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预料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阿里巴巴将成为马云心目中伟大的公司。但是你现在问他都犯过哪些重大错误,他就会三缄其口,告诉你“年轻人是不回忆历史的”。
1988年,马云还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盘的台上讲英文和国际贸易。1995年,他借了两万块钱开始做中国黄页。1999年阿里巴巴出世,没有到新经济热力四射的北京来圈地,而是以香港为总部,守住进退可踞的杭州,在江湖上频频出招却踪影难觅。马云的理论是,别人看不到我,我却看得到他们。2002年,阿里巴巴人动,马云切掉占收入60%的系统集成业务,让阿里巴巴成为一个纯粹的B2B网站。2003年,马云称之为二次创业的淘宝网突然在C2C领域浮出海面并逐渐在各项指标上超过了那个伟大的对手――EBAY。当马云出现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CEO论坛和美国CNBC电视台的画面上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阿里巴巴的能量和想像力,已经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变得不可忽视。
但想像力是没有止境的。在马云看来,现在的阿里巴巴只有他想像中的百分之五。要做到一个全世界最好的中国创业公司,除了一个伟大的对手,还要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未来。马云不希望赢在今天。
“阿里巴巴真正发挥作用,大概要在2009年。今天我们所做的这切是为了公司10周年以后的发展,而1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要放到120年以后来看,我们不要为今天活着。”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
所以马云会想到以何种方式在何时退休,一点也不奇怪。但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中国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中国人怎样在全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不开玩笑的话,他的确有踏进学院的打算。自己要学一点东西,同时也传递一些经验给别人他脑中正在存储着关于阿里巴巴学院的想法,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他的兴趣还包括在农业和环保上显显身手。在他的预料中,中国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可能需要30年,但如何合理地利用财富成为一个和谐均衡的社会则非50年不能达到,而这之间20年的落差中暗含着许多危机和挑战,在一个适合马云这种人生活的变化的时代,退休一方面意味着功成身退的智囊,同时也是对自己创造力新的考量。
唯一不变的是,马云不会为了享受生活而退休。他走过那么多国家上海的一部分可以在东京找到而东京的部分又可以在纽约找到,在史蒂夫・福布斯的豪华游艇上晒太阳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这位有时一个月只不过消费千把块钱的创业者最享受的是创造的乐趣,创造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包括带着他的1600多员工做一个规模庞大的虚拟商业游戏,或是当参与游戏者变成1.6万人时,他独自带着他的德国黑贝阿波罗在某个校园里神出鬼没。
马云爱热闹,喜欢时刻给这个世界创造一点新奇事物的感觉。很自然的,退休对他来说就成了一个如何更新自我世界的话题。而最适于马云生活的这个时代也在不停地更新着。于是不为今天活着的马云看遍了世界之后,不得不说了一句:“这世界上可干的事太多了!”
互联网成就了马云的阿里帝国,却也使他备受困扰,他总是被各种接踵而来的谣言中伤。譬如就曾经有篇号称是他太太所写的文章“风靡一时”,说“他做了很多帅哥做不了的事”,这篇报道甚至出现在 “严肃媒体”上,令马云哭笑不得。他说:“我本来以为谣言会过去,相信的人不会太多。直到最近很多老朋友打电话给我,连我父母都相信了。幸亏报道中我太太的名字不正确,但这也让朋友们不好意思问我,以为我另娶了一个。”马云在分享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斩获成功的同时,也试图告诉我们如何在虚拟世界中用智慧辨别真假。 马云的商业谋略
1964年出生的马云长得很特别,美国《福布斯》记者对马云的描述是这样的:“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对于不帅的事实他从来不避讳,只是说:“我也不比别人多一个脑袋,人又瘦,还那么丑。不过我觉得一个男人的长相和他的智慧是成反比的。”确实,说马云是“创业教父”一点不为过,创业22年来,他创造了多个奇迹,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
1992年,他第一次创业,成立海博翻译社,初次历练,就获得了重要的创业经验。3年后他创办“中国黄页”,初尝失败的滋味。1999年,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的他创立阿里巴巴,自此开启了辉煌的一页。一年后软银孙正义投资阿里,同年阿里举办“西湖论剑”。2003年淘宝网的成立和支付宝的诞生,使他的商业帝国日渐走向成熟。随后10年间,他的诸多商业运作前所未有:网商大会,阿里联姻雅虎,淘宝大战eBay,B2B上市,做阿里巴巴云,“双十一”线上狂欢,实行“合伙人制度”,拆分淘宝,布局物流,余额宝诞生,阿里巴巴移动新布局……从IT(信息技术)到DT(数据技术)一系列动作,尤其阿里巴巴美国重磅上市,催生了数十个亿万富豪及上百个千万富豪。这一切都是因为马云的商业谋略已经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20多年前,如今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马总曾经是在大学里教书育人的马老师,他说:“1995年,我离开教师岗位,出来创业,我对自己说过:10年后无论我失败还是成功,我都将回学校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今天,很多人发现我特别花时间在分享创业经验上,其实这是我当过老师的本性,更是完成我当年的承诺。”他不止一次地说这是一个纠结的时代,“因为纠结是一种变革,因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变革非常快速的时代。如果没有变革就不会有阿里巴巴的今天;阿里巴巴、马云有今天,就是因为前30年中国的变革”。
马云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如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Carl Riccadonnae所说:“这显然是改革开放的最终结果。我们已经跟很多经济学家讨论过,在美国由于过去几年缺乏创新,拖累了生产率的增加,而在中国,这不仅仅是美国经济的新模式。阿里巴巴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也许事情并不像很多保守的预测者预计的那样。其实,若在中国是真正的价值和模式,它也会延伸到全球范围。”
“阿里很幸运,这15年走到今天,未来还有87年要走。前面15年的成绩,有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了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文化,坚持‘别人好了,我们才能好’的理念。我们无法确保他们一定会过得好,但是希望他们因为用了我们的服务及合作,比昨天要好。”尽管我们经常说生意越来越难做,马云却说:“其实生意从来就没有好做的。年轻人纠结今天IT行业被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搞去了,我们刚出来也觉得机会给IBM、思科、微软拿走了,但是你要相信,30年以后的今天中国企业一定比今天好,一定比明天大;30年后富人一定比今天多,30年以后的文化一定比今天丰富多彩,30年以后的年轻人一定超越我们,这就是世界的变化。”
马云总是不吝分享他的创业经,除了老师情结,他还有浓浓的武侠情,这些都与他的成功不无关系。他说:“小时候常跟父母去听大书,尤其喜欢听侠义故事。看过无数遍《水浒传》、《七侠五义》、《岳飞传》……金庸先生的小说更是让我痴迷。总梦想有一天也能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他笑言,李连杰的电影《少林寺》曾让他血脉贲张,整天找人练拳习武,他曾在杭州拜过很多师傅,但武艺毫无进展,参与同学邻居间的“江湖纷争”不少,但胜的概率很低,天天期待能获得一部武林秘笈或得名师指点。后来他迷上了太极,喜欢上了太极的魅力和背后的哲学思想。“这么多年来,拳依旧没有进步,但从太极拳里感悟了一些人生,感悟定、随、舍……就如同围棋,东方文明确实拥有浩瀚无边的魅力。”
在马云看来,下围棋和打太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总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他回忆道:“大学三年级时,宿舍一许姓同学教我下围棋。因为我从没有学过棋,他每次让我九颗子,我均大败,对许同学甚是佩服。他说毕业前我让你五子,你如能胜我,我输5块大排给你。不料3个月后,我平手下棋赢了许同学。又3个月后我让他四子,赢了他。于是我兴趣大增,一有空捧着棋盘就找同学下,以大排为诱惑赌注,每天乐此不疲地计算大排肉的增减量,也居然把外语系所有的男生杀了个遍,有天下独孤求败的思想。”
马云的商业谋略确实也得益于多年围棋的实战,他补充道:“战略非亲身经历是很难理解和看懂的。就像高手下围棋,你能看到他的每一步棋,但你很难弄懂他每一步棋的真正意图。”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就很容易理解马云在回答西游记取经团队该裁掉哪位时透着围棋“舍子取势”的智慧―“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必要时就要裁掉沙和尚。如果哪天组织想要召回他时,我想,以沙和尚的性格,他还是会很乐意回来的。不管从长期或短期考虑,裁掉沙和尚,都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光埋头苦干是没有用的,要想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被轻易淘汰,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一个。自然笑到最后的肯定是你。” 多元文化下的企业哲学
马云认为,从商如下海,商海波涛汹涌,风险度绝对不亚于真正的大海。而好的商业模式不是在经济好的时候能高速增长,而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依旧能增长发展,大家亏的时候你亏得最少,甚至能赚。“所以设计模式的时候要多考虑形势不好的时候如何能生存得好,因为形势好,猪也能飞。一个优秀的将军不是展示在乘胜追击穷寇之时,而是在被动撤退之时。”他说,“作为在大海上的船长,职责是把控好每一个波浪之间的平衡,乘风破浪。企业家的责任也是需要对每一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把握。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真海上还是商海上,我们能真正把握的人真不多。没有人敢说你肯定能躲开下一个大风浪。”
马云想得长远,有个102年的战略。他说:“亚洲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比较讲究做‘百年企业’。但‘百年企业’的概念不够准确。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上个世纪有1年,这个世纪100年,然后,到下个世纪。我认为,我们把基础架构好,我们就能做到102年。我的眼界只能看到102年,也就是2101年。我相信,后人会比我做得更好。”
记者眼中的马江云很优雅,时尚的装饰流露着年轻的魅力,端庄与华贵隐现着成熟和稳重,开朗亲切的性格依稀可辨她在商业上的睿智与自信。看着开阔的工作室,想着永泰十余年来的辉煌与成就,心中蓦然对眼前这位充满睿智的女强人心生敬慕。
马江云很热情,也精通茶道,她的每一个沏茶动作,都恰到好处。可以看出,她不仅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更懂得享受生活。
晋商故里的商业传奇
永泰创业于晋商故里――祁县。如果您看过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一定会对这个商业繁华且在明清时已经闻名遐迩的小县城印象深刻。马江云介绍:“永泰便创业于此,但是创业之初并不顺利,也曾遇到过许多压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资源的缺乏和资本运作的困难,这也是所有公司创业之初都存在的问题。”说到资本运作,她有着一块更大的伤痛,“那是在公司注册前两年的1997年,我们与别人合作被骗,被人强行夺走公司,还负债累累,只好负债起家。”
祁县虽然是个小县城,但祁县东观镇却地处108、208国道交叉,是中国十大交通重镇之一,又是山西少有的交通要塞,贯穿山西东西、南北。那时的山西交通并不发达,没有什么大型的高速,但永泰人却能高瞻远瞩,先知先觉地发掘出高速传媒这一跨时代的媒体产业,成立了山西第一家公路户外广告公司,可以说是引领了山西公路户外广告的发展。“在公司创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收获最大的便是创业之初的战战俱胜,这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努力。”马江云说。
先觉者得天下,自古都是如此。目前,永泰已经发展到四家公司:分别是山西永泰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山西当代晋商文化品牌研究院、太原永耀装饰有限公司、祁县永泰广告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其中山西永泰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分为户外媒体和品牌两大事业部,户外媒体事业部主要经营全省高速户外广告业务,同时也联合华北地区户外广告整合运营商,携手各界同仁,共同打造户外广告品牌文化。品牌事业部,主要为山西本土的品牌做全案策划服务,同时也为外埠国际优秀品牌进驻山西做策略执行。
尽自己之能,行广告之道
永泰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成为山西最大的户外传媒公司之一,公司高效快速有序的发展,并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最应该归功于哪些方面?对此,马江云说:“我们也是尽自己之能,行广告之道。”她认为,公司自创立到现在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首先应归功于山西的整体经济实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进驻中国,而山西的整体经济实力,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展市场,这就给山西广告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另外和永泰一直以来的战略高度也是密不可分的。永泰自创立以来,便高瞻远瞩,努力为企业提供国际4A品质的优质服务,同时与广告业的同仁们一道致力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永泰也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学然后知不足,不足乃知奋进,学习力才是广告人唯一可以持久的竞争力,永泰谨奉“学习、多彩、协作”的理念,潜心求索,日省共勉。马江云认为,永泰也拥有着专业的团队,让公司恒久发展。专业是无可替代的绝对优势,专业的团队,无限的创意,全案服务、专项服务、媒介服务等优质服务,构建出了许多经典品牌。
笃信古训,信义为本
“永泰与客户的合作,首先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也就是双赢。永泰创业于晋商故里,更是反复诵读谨信之古训,将信义作为永泰服务的前提和根本,以至于赢得了很多客户;同时,我们团队协作,顾问式的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使得与客户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笃信古训,信义为本,永泰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理念。
永泰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令人钦佩,这也是与其管理分不开的,马江云说:“关于企业的管理之道,应该包括下面几点:战略决胜未来;责任心重于个人能力;团队合作重于个人技能;学习才能保证团队的专业性;成本的控制、利润的实现力是所有企业经营之根本。我们必须要拥有高度的战略,将团队的凝聚力融合起来,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最高价值。”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便是企业的文化内涵,永泰十余年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永泰的战略是:纳百川,容天下,以客户为本,打造中国一流传媒品牌;永泰的愿景是:领先传播,上善百年;永泰的价值观是:创意、特异、效力,也就是以创意作动力,用特异求发展,让效果定标准;永泰的使命是:传承品牌文化,缔造品牌价值;永泰的合作理念是:诚信为本,信义天下,真诚合作,共赢未来;永泰的目标是:把永泰建设成为集广告创意、品牌策划、市场营销、媒体等综合服务的国际4A品质广告公司;永泰的理念是:本土优势+国际化视角+一流创意方案+精准的市场定位+影响最广泛的资源媒体=成功的企业品牌。
正是因为这样的企业文化,才铸就了永泰的辉煌。“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首先要打造自身的核心优势。我想我们近期还是要继续打造团队的凝聚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和促进公司发展。至于长远规划,我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我们必须高瞻远瞩,放眼国际。山西正经历产业转型,我们的战略也必须做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时展。当今已是创意的天下,我想通过创意把公司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同时为公司迎来更大资本的进驻。”这也是永泰未来发展的一个愿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