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第1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微课 Android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196-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创新不断,新业态层出不穷,慕课、在线学习、搜题等都方兴未艾,微课也出现了独立发展的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全国网民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1.27亿,有1.1亿网民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学校、企业、社会的发展。学校开发自己的慕课平台难度高、成本大,而建设移动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则可体现学校、教师特色,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切实需要,制作成本低、易实现。

1 “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平台的应用情况

1.1 微课的特点

微课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点组成课程,每节围绕一知识点或完成某任务为中心而展开教学,由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互动反馈、反思练习、考核评价等组成的严谨教学环节,以简短的微视频为载体,配以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质量监控,热菥练、针对性强、方式多样、互动频繁、监督性高、共享性好,适应了碎片化学习的需要。智能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提速、无所不在的WIFI,为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学习、交流提供了新的空间,学习方式有了更多选择。

1.2 微课的在教学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微课首要是帮助学生开展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从课前预习到自主学习到课后复习、巩固和深化等,要充分考虑复习和学习的差异、不同的层次学校学生的实际,对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内容会千差万别,应针对目标群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制作个性化的微课及相关资源。

微课还可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观摩微课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从中借鉴好的做法。还会查看教学设计、课件、说课、教学反思及评价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1.3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设计主要有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微课开发、实施与评价等步骤。设计要体现和适应目的性和多元化需求,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能力的提升,遵循时间短、内容聚、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等原则。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有内容都要为讲述这个知识点服务,尽量发挥图片和flash的作用,视频背景干净简洁,配以课程指导、教学目标、拓展资源、课后作业与评价方法等。视频文件要配以题目、内容文字或字幕说明。

1.4 目前微课的应用

当前国内外微课发展迅速,商业性微课网站较为系统完整,配套资源内容和形式多样,如在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基础上,还有自定课程计划、课程知识向导、数据统计、即时笔记等功能;很多还采用教育游戏理念的设计,如VR技术,基于娱教技术或信息技术,将教学目标同游戏结合,让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玩牌、闯关、做任务等多种游戏化学习形式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较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基于Android的微课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

设计开发一个基Android平台的微课学习系统,把微课的特点和智能手机结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适合手机、平板等进行学习的教学平台,要从资源的提供、管理、应用、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平台的目标用户有系统管理、教师、学生三类,系统管理承担平台的运营、架构及完善;教师进行微课课程的开发及管理;学生是学习主体。围绕课程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针对定制化、智能化的需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智能推送技术,帮助用户从众多课程中选出感兴趣、相关的资源,可描述过往数据,也可预判未来趋势,通过对微课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把统计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学生可据此获得优质教学资源信息;教师可据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计划,使教与学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找出相似度高的微课资源,采用XMPP协议把相似及优质的微课资源智能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高效地体验符合自己需要的微课视频。

XMPP是一种基于XML的协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用于即时消息及在线现场探测。其核心协议通信的基本模式是先建立一个流,再协商一系列安全属性,中间通信过程是客户端依次发送XML Stanza,服务器根据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及程序逻辑,发送XML Stanza给客户端。此过程并不是一问一答,任一方可随时发信给另外一方,最后关闭流和TCP/IP连接。

3 基于Android的微课教学平台的服务器端设计思路

本微课平台服务器端由Apache Web服务器、MS SQL SERVER数据库和J2EE组成,Web服务主要实现系统的平台架构和微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讲师、学生、课程、微视频、教案、作业、评价等。

使用Java语言,采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实现,Struts可以综合采用Servlet/JSP进行系统MVC设计模式,较好的实现了显示逻辑和业务逻辑。Spring 框架是全面的和模块化的,其分层体系使开发者能选择使用任一孤立部分,用来管理模块间的依赖关系。Hibernate实现对JDBC轻量级对象封装,对持久化对象进行存取及事务控制,为持久层的操作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和数据库事务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实现了平台的基础数据、数据字典、课程管理、教师及学生管理、平台应用统计分析等,教师系统主要实现课程开设、建设、运营、考核、评价等功能。

4 基于Android的微课教学平台的App客户端设计思路

客户端面向主讲教师和学生,教师主要管理所讲授课程,进行创建微课、微视频上传、教学资料维护、布置批改作业、答疑、评价、考核、分析等。学生主要进行选课、学习、看视频、交流、做作业、评价、考核等。

本系统Android客户端通过Http访问服务器端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平台,采用JSON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客户端选择要观看的视频时,向服掌鞣⑵鹎肭笊昵胱试础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在数据库中查询资源,返回资源的url,在线播放。

Android播放视频通常有三种方式,一使用系统自带播放器,通过指定Intent的Action为ACTION_VIEW,Data为Uri,Type为其MIME类型。二使用VideoView与MediaController,在布局中定义VideoView控件并在活动中获取其对象,通过设置路径(setVideoPath())或视频的Uri(setVideoURI())加载视频源,用setMediaController()方法建立两者关联实现MediaController对视频的控制。三使用Media Player类和Surface View,Media Player用来解释视频文件,Surface View用来显示视频画面,本系统采用的是第三种方式。

在oncreate()中用MediaPlayer()实例化MediaPlayer对象,设置相关属性和侦听,用setDataSource()设置要播放视频的路径。

重写相应的方法,其中onPrepared()方法是在MediaPlayer对象prepare完成后触发,此方法里播放视频,先根据当前屏幕大小对视频的宽或高进行缩放,设置surfaceView的布局参数,用start()方法播放视频。

5 基于Android的微课教学平台的中间层数据传递设计思路

服务器端中间层主要处理、响应Android 客户端的数据请求,本系统用Java 开发,由Web Service实现接口。客户端通过Http的Apache HttpClient类或HttpURLConnection类访问网络,Get方式是获得数据,参数加在url后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常用于查询、删除;Post方式是向服务器提交一批数据,数据放在Html Header内,数据量不受限制,安全性较高,常用于增加、修改。

服务器端的WebService是基于可编程跨平台的web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交互操作的应用程序,使用XML、XSD标准来描述、、协调和配置应用程序,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应用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

本系统中间层负责响应客户端请求和存储课程数据及资源文件,向客户端智能推送。当收到客户端Get/Post请求调用相应的Service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将从数据库获取的数据加工后用JSON封装返给客户端。若涉及视频文件的上传和下载,直接采用HTTP文件传输协议,将文件存储到服务器,将文件相对地址存储到数据库。

本系统是在高校原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基础上,针对移动设备以微课为核心,综合应用教学资源,建立起的一个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教学资源平台。学生、教师通过终端获取网上教学资源,可通过传递用户位置信息来创建小范围的移动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即时进行双向交流,实现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微课学习。

参考文献

[1]龙军.基于Android的网络资源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 140-142.

[2]龙军.Android调用Web应用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8):140-142.

[3]刘名卓.视频微课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2):89-96.

[4]钟绍春.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收稿日期:2016-09-02

第2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资源共享;网络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36-03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伴随着多媒体与超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各种计算机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不断发生变革,呈现出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蓬勃发展的趋势。网络化教学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物。借助于网络,不仅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能够大幅度地扩充教者与学者的双向信息交流,为学习者创设个别化教学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正常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网络教学,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构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

1.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培养21世纪人才目标的基础

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是21世纪(即信息时代)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1]。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学生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和探索,通过对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使得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共享平台上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网络交互方式,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便于开展协作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2.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2]。在近几十年来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抑制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网络教学,学生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也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选课程、自选章节进行学习,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可以利用网络交互手段探讨问题。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

3.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体现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通过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上的精品课程网站、名师课堂对外开放,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机会均等,使得那些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或者想要了解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大众,通过此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二、苏州大学课程中心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苏州大学“课程中心”项目背景介绍

苏州大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进程始于21世纪初。2007年教育部等部委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高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要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苏州大学从2005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优秀多媒体课件上网、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等工作,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探索。

近几年,随着苏州大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改革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第一,校内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第二,网络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缺乏统筹规划,利用率低。第三,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购买和开发各自为战,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高,学校难于管理。因此,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高效便捷的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使教育信息化工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苏州大学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酝酿,2009年底,苏州大学正式启动了“课程中心”项目。该项目是在学校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建设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其目标是建设具有苏州大学特色、在国内富有影响、集成校内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于一体、支持大型教与学互动的教学信息化平台。这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是不断完善我校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

2.苏州大学“课程中心”全力打造教学“云服务”

2011年6月7日,美国Apple公司正式了iCloud云服务。云服务带来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从以设备为中心转向以信息为中心。在云上每个人都将会有一个伴随终生的个人数据体,这样的个人数据体不会被捆绑到任何一种机器上,不会随着硬件和应用软件的过时而失效。这与苏州大学“课程中心”项目的实施理念同出一辙——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造教学“云服务”。

(1)打造便捷高效的个性化空间为教学“云服务”提供前提保障

课程中心项目是苏州大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点项目,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中心系统具备完善的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了与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无缝连接。在课程中心系统上,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伴随其在校期间的个性化存储和应用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师空间里直接看到教学班的相关数据,学生在学生空间里可以随时查询教学信息,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空间里的个性化应用进行异地实时交互或者非实时交互。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前端PC硬件使用课程中心的资源,甚至在带有操作系统的手机上也可以完成操作。

(2)配置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教学“云服务”的广度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保证网络化教学质量的起点和基础,不仅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动态更新和补充,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还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苏州大学课程中心项目历经近两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全校课程基本信息上网、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和通识平台课程网站建设等基础建设工作。2011年,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中心系统在全校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在各学院共遴选出300门主干课程作为课程中心首批立项课程,由学校资助在课程中心上完成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此外,课程中心平台还集成了专业信息、教学名师、品牌特色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精品教材、优秀教学成果等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学生在使用课程中心时不仅可以获取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还可以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成果展示等多种途径免费享受到校内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专业外知识的学习。

为了规范课程中心建设,苏州大学制定了课程中心网站建设标准,网站栏目统一设计,上网的教学资源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网站的栏目设计参考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要求,除了必须提供的课程基本资料、教学视频、参考文献等资源以外,还需要建设课程拓展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优秀网站链接和学习素材,鼓励学生浏览专业网站上的丰富资源,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质。

(3)设计灵活深入的网上交互模式加强教学“云服务”的深度

网络交互的优点是可以弥补课堂上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使自己与时代同步。课程中心系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师生交互工具,包括课程论坛、答疑、教学调查、作业、网络考试等。这些交互工具的特点和功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工具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交互或非实时交互。

为了确保网络交互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课程中心建设初期,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就出台了《苏州大学课程中心互动栏目管理办法》。教师在开通课程网站互动栏目之前,必须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签订书面协议,必须保证在课程网站上开展的教学互动,其内容、范围必须与教学相关,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网络交互活动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得课程网站的交互平台仅用于教学答疑、师生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等,形成真正的学术交流氛围,加强教学交互的深度。

(4)实现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云服务”的效度

网络教学是课程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一项独立的教学活动,课程中心平台旨在创设一种不同于课堂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不但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而且能够方便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多元互动和协作学习。因此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围绕同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设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监控和评价。

在课程中心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料”、“知识点”、“习题库”和“试卷库”等功能,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系统、科学、有序和方便使用。通过“学习进度跟踪”模块,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和主题设计学习任务,设置学习时间,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还可以利用“作业”功能针对学习任务布置作业、批阅作业并反馈成绩。课程中心还提供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作业和考试的成绩档案、对教学资料和课程网站各模块的访问次数、参与教学互动的次数等,方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和反馈。课程中心平台还能够根据不同角色(教师、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信息提醒功能,包括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未批阅或者未完成的作业、未读课程通知、未回答问题等。通过以上手段,课程中心系统成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5)课程中心建设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助推器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苏州大学课程中心项目一期、二期建设已完成,资金投入达百万余元,并已初见成效。到2012年5月为止,苏州大学课程中心总访问量已突破500万人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网站访问量已达80000余次,学生选课期间课程中心平均日访问量达4000次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课程中心不仅能够在平时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更是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了解课程及任课教师相关信息的重要通道。以前,学生只能从选课菜单里面了解到课程名称、学时、教学班、教师姓名、教材名称等简单的课程信息,对于课程的具体要求、上课内容、教师的详细情况等一无所知,不能满足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和教师的要求。如今,学生在选课时只要点击选课菜单上的课程名称,系统会自动跳转到课程中心平台,将该课程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团队介绍、教学进度表等基本信息展示给学生,主干课程还可链接至课程网站,查看师资队伍、教材、参考书目、授课教案、教学录像等课程的详细资料,帮助学生真正地了解课程、了解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选课、选教师,使完全学分制的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1.数据安全问题是未来首要考虑的问题。随着课程中心系统的推广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料和数据被存储在课程中心服务器上,这使得数据安全和备份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选择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备份方案是系统运行和维护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2.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课程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自课程中心建设伊始就存在争论。不少老师担心自己精心编写的教材或者教学课件在网络上公开,被别人抄袭甚至抢先发表。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教师的顾虑,鼓励教师将优质的教学资料上网,是决定课程中心系统能否持续推广使用的重要问题。

3.关于课程中心平台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问题。苏州大学课程中心项目的一期工程,完成了精品课程、立项课程的网站建设工作,但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是否充分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已经开展的网络互动是否真正起到了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务管理部门需要对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这是苏州大学课程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第3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农村区域发展是农村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别不断增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较新而有渐进性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院校,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对我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资源共享并探索特色型的教学资源。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现状

本专业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网――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信息网。课程改革成果包括“《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农村社会调查》2009年成为省级网络课程。编写过专业通用教材七部,其中《农村发展规划》是‘十五’、‘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单位’,并且‘十五’版教材获得2005年度全国农林院校‘优秀教材’奖。《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写作与设计》是‘十五’、‘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单位’。《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业推广学》、《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论》、《农村发展概论》等均为‘十五’、‘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副主编单位’ 。本专业也曾举办过两次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学术研讨会。目前看来,本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起步较早,经验相对丰富,内容充足,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农村区域发展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跟别的新建立或准备建立的平台比,有发展的历史与可吸收的经验,故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构思建立信息平台的问题,而是建设中遇到哪些问题。这里参考别的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并结合本信息平台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资源的依托校内网,使其总受限。与别的信息平台一样,本平台“使用校同网各种信息资源,导致资源平台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覆盖率、共享率和使用率。

第二,缺少规范管理。目前本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往往重视资源的与贡献,而忽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建设,导致资源的随意下载和破坏。

第三,缺少实时更新。本课程资源平台更新缓慢,新的教学资源往往难以快速更新和上传,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在线的方式动态、及时地接收新鲜资源。

第四,“教学资源的质与量和教师的工作量没有衔接。教学资源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以课时计算,对教师在资源共享课中做出的贡献缺乏量化的指标参考,因此系统需要提供教师的资源数量与资源的使用率情况 。

最后,缺少与受众的实时交流与反馈。本教学资源平台更多是上传教师的课程资源,而与学生或者广大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不够,缺少来自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不利于长远建立更好的信息共享平台。

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信息平台面临的上述问题,拟希望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扩大依托平台,除了使用校园网以外,也可以使用各种在线教育渠道课程资源,争取扩大资源的覆盖率,使其让更多的人获得这些最新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其次,加强平台制度监管。一方面丰富资源的数量、突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加强对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管理,从而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质量 。

第三,对教学资源进行持续更新。往往教学资源平台建好后,其更新总是比较缓慢,导致资源内容陈旧、缺少新意,难以满足广大求知者的需要。因此,本课程资源教学平台要持续更新其教学资源,有新的教学需求或者新的知识,要及时反映在信息平台上,以使教学资源有新鲜度和与时俱进性。并且要规定其资源每周的更新比例,根据比例来及时更换信息,保证信息平台的活力。

第四,量化衡量教学资源的质量,并与教师的工作量挂钩。传统教师的工作量只是以上课为计量,而往往忽视教师在教学资源上的贡献和心血,导致教师缺少动力,在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质量上不够积极。因此要拿出教学资源建设的量化指标标准并折合为工作量,增强教师的热情与干劲。

第4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资源 信息平台 长效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73-01

1. 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长效性建设的意义与现状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学中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并且,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对教学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这也就对教学的环境意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也就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观念不断影响与改变。随着我国现代技术教育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Web也成为现实社会教育中的优秀教学。例如:比较著名的由英国Columbia大学计算机系的学士开发的Web系统,还有我国的电大系统与TCL合资开办的电大在线的教学平台。北京的师范大学在现代教育的设计过程中开发了Vclass的教学平台。但是,如果直接在教育中来选择这三种教学资源充当我们的教学平台,是不可行的。由于,它们具有一些通用性的开发功能,所以,他们的内容繁琐,流程也不符合日常的工作与教学。所以使用时一些内容对于我们时不需要的。因此,要想开展数字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就要结合着校园或是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并采用.net技术开展专业性的计算机技术教学资源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我院计算机发展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利用我们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和学生现有的数字化信息进行结合,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突出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的现代性教学特色。在平台建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长期的对我校的资源进行共享,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管理水平。

2. 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长效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计算机技术深化改革,国家教育部门对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各个院校都纷纷加大对其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并开发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平台,以此也形成教学中的专门数据库。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平台的长效发展也能为计算机教学的进行和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专业的计算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平台的长效性建设生命周期还较短,在建设完成后,达不到使用的程度,长期闲置。因此,也不能够有效地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所以,从发展和其长效性来讲,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教学资源平台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很多数据格式都不一致,不统一。因此,也就无法将资源进行共建和共享。其次,在教学资源的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资源信息重复率较高,并且,有严重的知识脱节现象。现有资源的附加值也很低,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的信息组织分类方面,也较为混乱。学生在学习时,所要查询的知识较多,所以不方便学生使用。第三,在资源的使用上,客户对其效果的反应都不理想,学生和老师在查阅资料时,观看各种教学资源时也不方便。最后,资源的评价和资源的使用在分享方面,业务机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将专家和学生学习后的感受在数据平台中体现出来。因此,也不能为后续学习的学生体优提供经验和信息。并且,平台上的资源在信息的添加与更新方面也较慢,缺乏鼓励机制,缺少平台信息的长效性建设目标,所以也不能够有效可持续性的发展。

3. 提高计算机专业教育资源信息平台长效性建设方法

3.1 设置目标,建立教学的资源信息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发展的关键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共建与共享。所以,平台上的资源,首先就要能够共享,能让不同平台的计算机的资源进行相互的融合贯通。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中,以此使信息资源建设有长效性和生命力。并且,平台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有一套初期的循环标准,例如:国家技术部门开发的《教育资源平台技术规范》。其中,就对《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这一标准才能够实现计算机专业技术信息教育平台建设的长效性,从而实现各平台信息的融会贯通。在具体实施时,也要对各教学资源平台的工具进行细分,将不同的工具采用XML的文档形式进行在线通信,进而对资源进行共建。

3.2 加强平台建设工具的使用,以提高资源的制作效率

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的建设成本较高,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视频中既要有教师的讲解,也要有学生的操作。计算机操作画面普通摄像机和编程软件的一般操作不同,它不能用这两种工具来快速完成计算机信息资源任务。所以,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视频编辑软件,让教师在计算机的操作上,将画面操作录制下来,并与摄像机所拍摄的影像进行组合。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缩短视频制作的时间和人的劳动程度,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发展过程中资源制作的效率。

结语:

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设置,要有一个专门的循环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平台的长效性建设和发展,才能够使平台中的资源实现共享与共建。让更多的教学平台在资源发展的建设中更具生命力。并且,在计算机教学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资料的共享,能够良好的对资料提供分类和搜索,方便使用者体验教学资源平台的基本作用。而且,计算机专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让资源平台在长效的发展过程中更具活力,也更受用户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第5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平台;日语教学;建设

在中日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加深的今天,高层次日语人才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现实性、长期性的目标,当前,在各大高校的教学中普遍应用到了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尤其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语言专业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更为普遍。传统的日语教学,由于其教学条件的限制,只注重于语法等书面内容,而口语、听力、文化等内容不易进行教学。在利用了网络资源之后,口语、听力、文化的教学条件将得到普遍提高。

1日语教学中网络资源利用的现状

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逐步确立,中日两国间企业、文化、综合的交流和交往正在逐步深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于高层级别的日语人才有着数量和质量上的实际要求。因而,我国不少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日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与不断增长的日语专业学生数量不符的是,很多院校的日语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例如,学院图书馆中的日文书籍、日文期刊数量明显不足;现有的资料也出现老旧、破损的情况。目前使用的日语教材版本比较旧,与当今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不符。为了解决日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很多学校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和日常学习。

2日语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平台建设的建议

网络资源是日语教学重点应用的基础性资源,应该在日语教学中建立网络资源的应用、加工和整理的模式,以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创立日语教学的新样式,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的资料库和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对日语教学的支撑和加速功能,深层次加工网络资源,为重新构建日语教学的载体、平台和基础提供网络资源的支撑。

2.1建立日语教学的网络资源平台

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要结合日语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日语的实际,要重点在学生兴趣集中的网络资源上进行平台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功能性,在构建网络资源新平台的前提下,提升日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一是,建立日语文化的网络资源平台,当前大学生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受到日本动漫作品、影视作品的影响非常大,对于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特点,要整理出影视和动漫作品中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部分,进一步依靠网络平台丰富资源的样式与内容,以网络资源平台的构建提升学生日语学习的兴趣,发展日语语速、语感、语调等关键能力,领会日本文化中生活、风俗、交往的实际,深层次地进行网络资源的建设,将网络资源平台作为基本平台,有利于日语教学的开展。二是,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在高校范围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平台、网页、网站的建设,使学生在日语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中更多地接触日本文化和社会,更好地建设资源平台和资源载体,扩大网络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效果。要利用学生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生日语的网页和网站,通过学生主动的加工和积极的完善,将日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融合在网页与网站的建设之中,通过对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的加工,实现日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更多地将日语教学的价值和任务内化在学生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对自主发展和日语教学的主动性,有效地扩大网络资源平台对日语教学的支撑和发展。

2.2建立日语教学的网络资源库

日语教学需要有丰富的听力资料、口语资料、试题资料作为支撑,高校要规范日语教学部门和日语教师的资源库建设工作,在网络资源中挖掘听力资料,丰富口语资料,建立试题资料的综合库,将网络资源库与日语教学完整和全面地对接,方便日语教学和师生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是,要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建立日语教学听力资料库,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特别要重视各高校、培训机构听力的资料,覆盖各专业日语的基本素材,扩大日语教学听力库的信息量,增加日语教学听力库与实际应用的链接,引入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听力信息,以完整的网络资源构建起宽范围、广覆盖的日语教学听力资料库。二是,要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建立日语教学口语资料库,应该针对学生专业、层次的差异建立起不同水平的日语教学口语资料库,全方位收集网络资源中影视资料、口语试题,进一步丰富口语资料库的覆盖范围,模拟日语教学口语课堂的环境,建立口语资料应用平台,为新型口语教学和口语学习提供网络资源和资料库的支持。三是,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建立日语教学习题资料库,高校应该建立网络资源特别是考试资源的收集机制和加工平台,构建不断丰富和有序淘汰的试题资料库,并以学生为个体建立习题练习库和错题库,规范学生语法、听力、阅读等各环节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日语知识点体系和知识结构系统,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确立日语教学中学生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针对性、差异性练习,提高学生教学成绩和效果。

2.3发挥网络资源的日语教学优势

日语教学中要强调课堂效率、教学氛围、学生习惯、师生互动等环节,要挖掘网络资源的价值,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的日语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日语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师生的联络和情感。一是,要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日语教学的效率,网络资源具有多方式、多途径的呈现功能,可以利用投影仪、计算机构建网络平台,以成熟的网络资源呈现日语教学知识要点,提高日语教学研讨的水平,提升日语教学的效率。在日语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生成课件,方便学生传阅和拷贝,提高课堂的效率,也丰富了学生对日语教学的领悟方式和接受手段。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和谐的日语教学氛围,通过网络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源的呈现和播放可以活跃日语课堂的教学氛围,以网络资源的深层次利用形成新型日语教学环节与模式,融洽地处理日语教学的教与学的矛盾,优化日语教学的环境。三是,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和培养学生日语学习的习惯,网络资源可以在学生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起到教育和发展的功能,特别是不能再课堂上及时询问,不能全面理解和领悟的日语教学内容,都可以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课后研讨的方式加以强化,不但丰富了师生间交流的途径,也为学生日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改进学生日语学习的空间提供了可能。四是,利用网络资源增进师生间的联络,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建立日语教学、课余时间的互动基础和交互式平台,将网络资源转化为开拓学生视野的工具,将网络资源转变为教师发展的载体,形成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交互式日语教学新模式,在教学双方共同发展的同时,增进教师和学生间互信和互动。

3结语

如何开发网络资源,构建网络资源有效应用日语教学,以网络资源作为日语教学的资源和平台是日语教学双方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以网络资源为载体,建立日语教学的新环境,创设日语教学的新条件,完善日语教学的新领域,提升日语教学的竞争力、覆盖范围和教育水平。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性的特点,深层次整合资源要素,改变日语教学过程的细节,依靠和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日语教学的兴趣和吸引力,搭建起以网络资源为平台的日语教学新要素、新结构和新平台,促进日语教学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的提升与变革。

参考文献:

[1]王玄里.网络资源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科技风,2014,(14):202,207.

[2]许建明,熊萍,李薇.日语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3):168-171.

[3]马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日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9-130.

[4]游凌.也谈网络资源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97-100.

[5]余贤锋.日语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J].林区教学,2008,(06):106-108.

第6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兽医病理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75-03

兽医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沟通动物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它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和微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大体病理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研究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和转归过程,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学科提供理论依据[1,2]。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与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泌尿生殖系统病理)和动物疾病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来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疾病,为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4,5]。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学生只是简单地观看,而兽医病理课程概念较多,各种病理变化用肉眼和镜下描述繁杂且相似,此时学生毫无兽医临床知识,在死记硬背中失去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至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兽医病理学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6,7]。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于2012年通过《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对现有动物医学标本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先后完成了对10种新疆主要畜禽标本数据库的建设,标本文字数据记录达到2430条、图片5000张、视频资料10个(总时长300分钟),总资源量达到50GB,建设“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1个,其中包括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图片600余张,教学资源丰富。

一、“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内容和特点

1.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依托校园网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构建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Linux,WWW服务器采用Apach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应用开发语言采用PHP,该LAMP组合均为开源软件,无知识产权限制问题。应用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该架构便于使用者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心资源数据库。

2.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管理与注册。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平台资源数据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使用登陆前需在网站上进行用户注册,输入用户名、登陆密码、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单位名称、Email地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用户注册后由网站管理人员验证其相关信息后确定是否授权使用,用户授权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

3.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信息内容。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首页包括平台概况、新闻动态、动物解剖标本库、动物病理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动物疾病图库、科普园地、视频点播8个信息专栏。其中“平台概况”专栏详细介绍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使广大专业用户能够详细了解平台的内容和应用范围,为广大专业用户使用平台提供资料。“新闻动态”专栏介绍畜牧业相关科研动态、学术信息、平台建设进展等畜牧业发展现状相关新闻。“动物解剖标本库”、“动物病理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动物疾病图库”四个标本资源库,通过登陆标本库可以浏览和搜索动物大体标本、病理大体标本、寄生虫标本和常见动物疾病病理图片,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和浏览学习。“科普园地”专栏主要介绍新疆畜牧业发展中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计划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简介和科研成果展示。“视频点播”专栏承载教学视频课件、技术推广视频、科技发展视频。

4.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病理标本库的应用。授权用户可以根据所需检测内容选择二极检索标题,如:系统器官病理、肿瘤、病毒性疾病病理、细菌性疾病病理、支原体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中毒性疾病病理、免疫缺陷性疾病病理。再选择点击所需查询的三级标题,如:神经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淋巴与造血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生殖系统病理、运动器官系统病理、皮肤及其衍生物病理,点击所要选择的系统病理名称就可以出现该系统病例所包含的大体病理标本图片,每张标本图片均由详细的注解说明,使学生能够结合标本了解该标本的病理变化特征。例如,在检索猪化脓性脑炎标本时,可以首先点击二极检索标题中的“系统器官病理”,然后再点击三级检索标题“神经系统病理”,此时会展现出“神经系统病理”中所包含的所有标本图片,然后可点击所要查找的图片(标本号4545),根据标本图片注解,详细观察标本特征。

二、动物病理标本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在病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网络化教学,丰富病理学教学模式。兽医病理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识别来理解疾病病理变化的机制,使学生通过眼观标本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8]。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和理解病理学基础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如何通过实验考核来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程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考核的作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显得非常重要。在《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将现有的600件动物病理大体标本,按系统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方法进行分类,每个标本用数码相机进行三面角度拍照存入计算机,上传到“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并进行编号、标注标本名称、文字说明。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病理教学的效果。

2.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标本图像立体化。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兽医病理标本与数码图像、网络平台相结合,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图像在课前播放或让同学课前预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病理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在实验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之中的病理图片反复学习完成绘图作业和习题。同时结合大体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观察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有利于对所需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快速查找,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学习,既高效便捷又生动直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望

在传统的兽医病理教学过程中,对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病变观察与识别,是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大体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数量及种类的增加,特别是新增动物传染性疾病大体病理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补充,教学资源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为了提供多种病理学学习途径,建立“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将庞大的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以网络模式保存下来,不仅使病理变化图文并茂,直观易懂,而且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能够使学生更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升了病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专业技术人员获取和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周诊辉,向双云,张晓远.《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5-76.

[2]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杨丽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33-35.

[3]杨玉荣,姜义宝,焦喜兰.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89.

[4]王海花,张桂云,吴凤笋.兽医病理学教学标本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2):49-50.

[5]高利波,高洪.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82-85.

[6]冯平,孙旺斌,屈雷.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2):101-102.

[7]王建林,尹燕博.动物病理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高等高职研究,20,47(11):29.

[8]陈宏智,易本驰.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职教研究,2009,(11):36-38.

第7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泛在环境;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44-03

Construction Strategy Research on Teacher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in Ubiquitous Environment//LIU Qian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tform of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under the ubiquitous environment, positioning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personalization and sharing,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 model and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awar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The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eacher training; ubiquitous environment; sharing platform

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是当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教师通过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教育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职教师教育培训表征的是以教师为本的终身教育,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接受的和专业有关的学习培训,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仅着眼于教师的职前教育,而且还应关注整个教师生涯的终身教育。因此需要以教师为中心,在培训前充分掌握参训教师需求,从而使培训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

1 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及设计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学习化社会和开放式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下,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平台成为首要之举[1]。传统的一次性面对面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存在培训周期短、成本高、时效性差等不足之处,知识共享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由一次性的培训学习过程变革为专业发展需要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2-3]。教师知识共享平台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如教学培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由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可以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开展。

泛在环境即“泛在知识环境”,也是“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以构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空间都能通信的“泛在网络”[4-6]。随着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泛在环境下的教学知识共享平台是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广泛存在的数字环境,是学校存储知识、查阅知识、共享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意地获取知识服务、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因此,建设泛在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本校教学资源共享,还将促进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个性化、共享性是泛在环境下资源共享平台架构设计的理念,为学习者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是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1)个性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学习者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层出不穷,服务推荐是在学习者没有提出明确显性需求或需求模糊的情境下,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历史行为、偏好模式和当前情境来预测学习者可能感兴趣的服务知识,主动地向学习者推送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2)共享性。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是开放的,可以供各学校中小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知识创新只有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会在用户中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实现从“资源网络”向“知识网络”的转变,形成一种交互式知识网络结构[7]。泛在环境下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实现一方建设,多方利用,形成共享平台的网络系统。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应制定开放统一且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接轨的数据库建设标准与规范,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平台可按各学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学科分工,向体系内所有用户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

2 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知识共享平台的用户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泛在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泛在性和情境感知(Context Sensitivity),为实现泛在学习按需、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研究用户在泛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需求特点,是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信息资源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内容需求、服务方式的需求和信息系统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信息内容的需求。

信息内容需求分析 信息资源内容建设是师生信息需求的基础,需要关注学习者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有指引性和引导性地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通过分析学习者类别,针对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培训、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或教学能力的培训提供相应资源服务,如学历教育、校本教研等。每个参训教师可以根据工作与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教学互动模块,如项目讨论会、案例教学等,体现课程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

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 信息服务的展现方式是用户信息内容需求的体现方式。泛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满足学习者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源的信息推送方式。通过创建开放性、参与式、协作性的学习型组织,培植团队的学习意识。共同研讨的学术模式对于知识共享和创新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信息系统需求 信息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和易用性,即用户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泛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知识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个性化特征的一站式检索界面。系统应建立用户使用体验的反馈机制,同时信息反馈可以帮助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3 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架构和功能分析

平台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即用户访问层、信息服务功能层、数据源层。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门户访问层包括各种用户访问界面,如公共信息平台入口、博客、讨论组等。

2)数据源层包含各种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如教学案例库、学习素材库等,包含教案、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等多种丰富的文献资源。利用共享平台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检索,比如教案用的模板文档、学术会议的演讲文稿或视频、教学课件等。

3)信息服务功能层。

①获取学习资源:学习者可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文献资源。

②学术交流服务:提供团队交流与协作工具,为研究组等动态的各种组织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方便而充分地共享知识、讨论问题、协同学习。

③个人信息管理:要实现个人知识的良好组织管理与便利分享,还要支持团队知识的有序组织与协同创新,从个人知识管理与分享来看,帮助个人将拥有的各种资料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分享和创新。

④个性化推荐服务:泛在环境下的个性化情境感知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及其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界面、信息内容和功能的服务方式。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用户从被动地接受服务转向积极参与服务,学习者可个性化定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学习方式。

Schilit等人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情境感知的概念情景(context),也称情境、上下文。情境是指一组由周围环境状态如地理位置、时间、社会状况等所构成的集合[8-9]。用户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状态不同,所面临的任务不同,其信息需求也将会发生改变。通过自动感知用户的情境(如人物、地点、时间和任务等)发现用户信息需求,向学习者提供适合当前情形的相关信息或服务就是情境感知(context-aware)服务。Froehiich等人研究设计Myexperienee,利用手机本身的传感器和采集手机自身的相关信息来得到用户当时的使用环境,从而有效支持研究人员的用户研究工作[10]。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根据系统感知的情境,根据个性化推荐规则,将更新后的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方式如下。

1)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门户信息导航,按照学科、主题来揭示各类学术资源。推荐学习者特定学科相关的培训资源。

2)一次性的培训教育无法适应知识更新环境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关注教师兴趣时序的演变趋势,根据教师个人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分析学习的动态行为、学习习惯和趋势,推荐当前阶段相适应的培训资源,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模式。

3)泛在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感知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情境,即学习者当前使用的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习内容,根据这些情境信息向学习者推荐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如共享平台根据用户当前所使用的设备,相应自动转化为移动设备能够播放的学习资源格式。另一方面,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信息行为操作,提供个性化内容和界面。如根据学习者的个人资料及偏好,建议参加哪些报告等;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假设用户在特定的时间应该做什么工作,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流程如图2所示。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许多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可能的研究方向如下。

1)泛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的共享将变得更为便利,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显性知识的共享,而隐性知识大多存在于人们难以言明的体会经验之中。知识共享平台如何感知来自用户的有价值隐性知识并转化为有形的显性知识,从而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将是泛在环境下共享平台信息服务所要面临的难题。

2)与传统的网络化学习不同,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在不同情境下会有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群建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中小学教师既成为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又成为资源平台的建设者,将新知识不断地回馈到资源共享平台内,通过知识的分享、整合推动知识的创新。

3)网络培训方式应和传统面对面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

4)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应建立及时的用户评价反馈体系,通过教师对学习资源使用的评价和反馈,可及时调整平台的建设方向,对教师的学习成效应进行跟踪评估。

5 结论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提出个性化和共享性的建设理念。基于对用户信息资源需求分析,对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模型架构提出建设策略,并针对情境感知分析资源共享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文峻,吕卫锋.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3(20):9-10,44.

[2]欧阳剑.马来西亚泛在图书馆的理念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9-112.

[3]任为民,施志毅.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研究,2010(3):3-8.

[4]陈雅,李文文,郑建明.泛在知识环境下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11,29(11):

1605-1620.

[5]杨灵芝.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12(3):347-351.

[6]王娜.泛在环境下基于用户协作的信息组织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4):97-101.

[7]王娜.泛在环境下交互式知识网络的形成与结构分析[J].实践研究,2010,33(9):57-60.

[8]Davis H C, Carr L, Hey J M N, et al. Bootstrapping a Culture of Sharing to Facilitat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2010,3(2):96-109.

[9]Hemandez-Leo D, Romeo L. LdShake: Learning design solutions sharing and Co-edition[J].Computers and Education,

第8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安徽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安徽蚌埠,233100)

[摘要] 创业教育资源有限且整合乏力一直是困扰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创业学院的创办不仅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成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崭新平台。鉴于此,深入研究创业学院成立的背景,探索创业学院的运作模式,分析创业学院运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创业学院;高校创业教育资源;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56?02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7-23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基于不同创业学院模式的比较分析”(SK2013B136)[作者简介] 李吉庆(1981-),男,山东高唐人,安徽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秘书,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从2002 年教育部确定九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进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阶段。但创业教育资源有限且整合乏力一直是困扰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高校创办“创业学院”,不仅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成为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崭新平台。鉴于此,对作为整合高校创业教育资源平台的创业学院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学院的运作机制

(一)创业学院的基本内涵

鉴于创业教育资源有限且整合乏力的现状,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整合创业教育资源的举措。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探索建立了“创业学院”,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温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内蒙古大学等,有效整合了创业教育资源,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有效整合创业教育资源的典型模式。据统计,自2008 年来,全国高校已相继成立30 多所创业学院,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创业学院成立,目前拥有创业在读生近2000 名[1]。根据现有高校创业学院的运作状况,笔者认为,创业学院就是以创业教育培训为主旨设立的学院,其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专门的工作人员、特定的功能定位和独特的运行机制,是高校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推进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平台。

(二)创业学院的功能定位

高校以创业学院为平台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创业学院具体承担以下四项功能,一是负责创业教育管理,包括制定学校创业教育政策,研究具体工作规划和方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整合、管理创业教育资源,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遴选与管理创业学生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二是负责创业课程建设,包括制定课程建设目标、规划,构建创业课程体系,组建高质量的创业导师团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运行管理和考核,组织创业计划大赛等相关“第二课堂”活动等;三是负责创业教育研究,包括定期调研高校创业教育形势政策,组织申报各级各类创业教育研究课题,推进创业文化建设,指导和管理大学生创业课题项目,组织创业教育交流合作等;四是负责创业实践服务,包括推进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遴选创业实践团队,指导服务学生创业实践,培育和扶持创业典型等。

(三)创业学院的运行机制

创业学院的顺利运作需要一套健全有力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组织机制、制度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在组织机制方面,创业学院应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总体负责创业学院的领导和运行,同时成立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和行政工作办公室,分头负责创业学院政策制定、工作规划、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创业实训和日常管理等事务。在制度机制方面,创业学院应加强运行制度建设,为学院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创业学院运作章程以及招生、教学管理、师资建设、资源整合、实训基地、项目孵化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在教育培养机制方面,当前创业学院具有两种机制,一方面是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必修课,制定普适性的教育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是面向创业学院学生制定专门的教育培养方案,深入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创业学院还不设学科专业,不单独招生,学生来自其他院系,由创业学院理事会(成员由各院系分管领导组成)在校内招生,实行“双重管理”,即日常管理在原所在院系,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训管理在创业学院。创业学院基本运行模式见图1 所示。

二、创业学院创建和运作的基本条件

(一)人才培养体系支撑

由于存在着功利化导向,导致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创业活动层面,发展基础薄弱,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2]。高校缺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创业学院的建立和运作也就失去了基础。这需要高校重新审视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要求,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树立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二是建立完备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构建“知识传授、精神培养、能力锻炼”三位一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创业教育为核心,整合和集聚创业教育资源,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服务。

(二)学科专业体系支撑

创业学院的基本功能是推进创业教育,而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创新要求高、实践性强,理论课程涉及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而且指导创业实践项目运作,还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撑。因此说,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实践、指导项目孵化必须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支撑,较齐备的学科专业体系是高校成立创业学院的基础条件。

(三)师资队伍建设支撑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业学院创建和运作的重要条件。由于创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来源和组成的多样性,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创业课教师、创业导师和创业教育咨询专家。创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创业理论课教学和创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创业导师主要负责创业实践项目的指导服务;咨询专家主要负责创业教育规划和人才培养设计。高校应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推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来”,积极引进和吸收校内外创业教育师资,特别是注重吸收校外企业家、公司顾问等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走出去”,重视创业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报考“创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等培训考试,不断提升创业教育师资水平。

(四)实训平台建设支撑

创业教育本身具有的实践性特征,需要加强创业实训平台建设。创业学院不仅承担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而且还要承担所招收学生创业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说,创业实训平台建设必不可少。高校创业实训平台包括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在校内,要积极挖掘和利用各学科专业实训平台的创业实践功能,同时加强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比如创建大学生模拟实训平台、大学生创业园等;在校外,要积极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开拓校外创业实训平台资源,比如与企业设立的科技项目孵化园以及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园等合作,签约成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也需要以上各种支撑条件的综合作用和相互配合,此外还包括高校在机构、人员、场所和经费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创业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巩庆美,郑璐,贾敏.探究创业学院的成立条件[J].商界论坛,2013(1):276.

第9篇: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经立项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4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已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1月开始牵头组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发团队,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为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并联合全国在焊接专业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50多家企业共同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至2017年。

一、建设意义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焊接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开办院校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优质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焊接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教学资源库获取所需的各类标准、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等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助力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通过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更高效地,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焊接人才。利用培训资源,开展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焊接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焊接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开办焊接专业的院校超过33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0人,但各院校所建设的焊接教学资源还很分散,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培训的要求。通过国家层面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立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政、行、企、校共建共享联盟,构建与行业企业焊接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使分散在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得到整合,提升了专业课程与职场的契合度。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焊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社会自主学习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1]。

(四)建设智慧型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是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划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依托哈尔滨“焊接城”优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确立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和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为: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资源为基础,建成资源内容丰富、支撑技术先进、可持续更新的智能、共享、动态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将资源库建设成为能够体现焊接专业特点的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园地、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教学教研宝库、行业企业交流推广平台。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为加快实现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培养焊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是: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进行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开发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构建平台资源更新、运营、维护机制,确保资源库持续更新,永续利用。

(一)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

深入开展调研,明晰焊接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依托全国机械行指委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焊接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IWS教学、培训体系,设计资源库总体框架。

(二)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资源集成创新

整合包括哈工大重点实验室资源等焊接前沿技术资源、哈焊培资源等社会培训资源、合作院校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核心课程资源、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资源,以核心课程开发为载体,将资源碎片化处理、集成化创新、结构化投放。

(三)优化服务平台功能,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

利用联合申报院校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部署的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未来课堂”试点设计(场地布置、教学设计);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具有社区化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将资源平台建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的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的平台[2]。

(四)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制度,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营管理机制,持续及时更新资源系统[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确保资源库年更新量超过10%。

三、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类教学资源、9项培训资源包组成的培训资源、1个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其中,3类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中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培训资源包为使用者提供各类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包、国际焊接技师培训包、无损检测人员等级培训包、企业员工培训包、农民工培训包、职业资格培训包、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包、师资培训包和新技术培训包;网络学习服务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和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个平台。资源库满足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四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专业建设

建设团队广泛开展焊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发出调查问卷601份,收到有效问卷578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汇总分析,明确培养具有较强焊接操作能力、基本的焊接制造工艺编制及贯彻能力,适应焊接生产一线主要操作岗位要求,并具有进一步向焊接技术及基层管理岗位拓展潜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焊接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并完成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基于企业焊接制造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涵盖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制订了焊接专业标准(试行)。分析焊接实践专家成长历程,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订了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焊接类人才的质量考核标准。

(二)课程中心建设

1.融入国际国内焊接职业标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国际国内焊接标准的特色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融入IWS国际焊接技师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为专业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企校合作,开发核心课程

资源库建设团队发挥各自院校在课程和师资上的优势,开发了焊条电弧焊、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无损检测、焊接结构生产、特种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生产管理、先进焊接与连接、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评定和切割技术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为依据,编制课程标准,开发“互联网+资源库”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已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12门课程的特色教材出版合同。教材开发过程中,焊接行业、企业及学校三方联动,针对“书是书、网是网”,课本与资源库毫无关联的情况,为教材设计相应的动态及虚拟互动资源,弥补纸质教材图文呈现方式的不足,进行互动测验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碎片资源对应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碎片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档、图片、视频、试题等,碎片资源做成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教材中的资源二维码,调用碎片资源进行学习。

3.搭建“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搭建适合课程资源教学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设备建设、教学资源库资源的采集和制作等,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

(三)资源中心建设

1.课程资源集成平台建设

为便于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学习、充电,便于教师在线授课及学生管理,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学习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互动论坛等,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设计了PC版和手机APP版两个版本,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教学资源建设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此外还包括虚拟实训与仿真工厂、职教立交桥、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资源和焊接故事园等特色资源。开发课程级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习题与试题库、任务工单、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素材级教学资源,包括焊接专业各工作领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实训资源、标准、教学音视频、动画、课件等资源素材,为教与学平台提供开发素材,并随着产业技术和标准的升级而不断更新。

(四)培训资源建设

建设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农民工和社会大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焊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的培训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由9项培训包组成,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无损检测人员顶级资格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培训、师资培训等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含培训指南、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培训视频等。培训资源解决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工与学”的矛盾,激发学生特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以焊接专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为中心,建成在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

1.门户网站建设

门户网站是整个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是不同来源内容整合及存放的表示层。开发建设资源库门户网站,网站集成了资源库管理平台、组织架构、资源库特色内容、资源库管理与维护、资源库相关新闻等内容。门户引导以向导方式引导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4类学习者进入不同的学习平台,便于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资源库。

2.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学习管理平台建设两大部分。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具备资源创建、资源审核与、资源统计与检索、资源评论等功能;学习管理平台主要提供课程设计、教与学过程、成绩管理分析、资源分享与更新等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四大功能,即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教学科研平台、企业人员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生教育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检索,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即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完成资源库总体框架设计,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设计,确定核心课程和培训课程应完成的各类资源,本着建用结合的原则,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果,为国内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13):52-54.

[2]杨诚.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5(1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