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经济开发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研究
一、市北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高端农业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情况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完善,建成“九纵十横”达50公里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水、电、路、讯、热等“九通一平”。批准面积为2000公顷。汽车及高端农业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规划总面积2000公顷,2012-2014年专项规划工业用地主要分三部分布置:一处为潮河工业区,位于潮河镇东部;第二处为东南工业组团,以五征一期厂区及其南部用地为主;第三处为西南工业组团,以五征二期厂区及其东部、北部用地为主。工业用地区块,面积约845.72公顷。
基地内主导产业以汽车、高端农业装备为主,上游产业是汽车饰件、零部件、车厢、车架等配套加工制造业,下游是为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汽车配件。
二、存在问题
虽然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但是离创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总量规模偏小、企业个数少。开发区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虽然在省内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国内外大型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相比,如江苏苏州、湖南长沙、广西柳州,在总体规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模仿设计制造的产品居多,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较少。产业内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数量偏少,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大多低于3%,科技创新驱动力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影响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低。关键基础零部件,诸如发动机、变速箱、高档轮胎等长期依赖外地配套,已成为开发区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4.高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由于体制、机制和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制约,高端人才的引进、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已有人才的留用比较困难,高速发展的工程机械产业对智力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三、发展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五莲县工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守好名片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发展原则。我们必须依托五征集团的龙头带动优势,一是加快现有企业膨胀生产规模。突出抓好五征集团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围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项目和帅发工贸乘用车无内胎钢制车轮制造项目。二是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着力引进五征配套企业来开发区投资建厂。五征集团县外主要配套企业有167家,2012年供货额达到43.7亿元。配套企业中,省外配套企业61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河北等省。省内企业主要在潍坊市的诸城市、高密市等县区。配套企业中,发动机供货额15.04亿元,占县外总供货额的34.4%;变速箱及齿轮3.87亿元,占8.9%;轮胎3.47亿元,占7.9%;车桥2.83亿元,占6.48%;轮辋、钢圈2.18亿元,占5.0%。五征配套企业的引进,不但有利于五征集团加快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产业快速膨胀规模。三是适时引进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等整机生产企业。通过强力拉长、拉深产业链,努力把五莲县市北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积极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五征集团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的研发优势,全方位加强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对接合作,搭建院企合作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3.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所必须做好的工作。示范基地内企业要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抓好一达燃气项目,发展优质高效的管道燃气,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工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压缩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用电;推进丰禾生物质发电和山东澳鲁光热产业项目,优化能源结构,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进能效对标达标,开展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削减示开发区污染物排放量,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
一、指导思想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结合我市行政审批工作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实现“流程最优、效率最高、费用最少”的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我市行政审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的原则。所有行政审批必需依法依规进行。
(二)并联审批的原则。在不同的审批环节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审批同一事项或者属于前置审批事项的实行并联审批。
(三)全程代办的原则。涉及到企业注册、招商引资或工业企业项目建设报建的(含项目备案、环境评估及规划审批),一律由直通车服务窗口专人代办审批的全过程。
(四)资料共享的原则。对并联审批的各职能部门要求行政相对人提供的同一种资料实行共享。
(五)收费一单清的原则。在各个审批环节中,均一次性收取相关规费。由主办窗口将所收规费填报收费审核表,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对主办单位的收费情况进行审核后,一次性缴入各相关部门的非税账户。经济开发区企业收费情况同时按照洪发〔2010〕3号文件执行。
三、实施方案
根据审批事项的不同性质,制定如下优化方案:
(一)不需前置审批的企业注册阶段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
1.压缩审批时限。不需前置审批的工业或非工业企业工商注册审批流程每个环节的审批时限均为即收即时办理。
2.实行资料共享。由工商局窗口启动联办流程,一次性告知代办人员所需提供的各类资料,资料备齐后进行受理,共享相关资料。
3.一次性收取行政规费。工商注册阶段一次性收取登记费、工本费后,由代办人凭证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二)需前置审批的企业注册阶段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
1.实行并联审批。工商局窗口在进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时,经审查需前置审批的,发出前置审批通知单,相关审批窗口按照流程尽快完成本部门的审批工作,能够办理的书面通知工商局窗口予以办理。同时启动并联审批流程,前置审批窗口收到并联审批信息和代办人递交的申报资料后,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批程序。
2.精简申报资料。取消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由部门自行设定的前置申报资料。
3.缩短审批时限。通过对审批环节和时限调整,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
(三)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
1.规范申报资料。一次性告知投资者需提交各窗口的资料清单,对分阶段办理的事项,要告知投资者分阶段予以提交。代办人员将投资者提交的原始资料及各审批环节的审批结果上传到行政审批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存储、打印本审批环节所需资料。
2.缩短审批时限。以转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的项目审批时限为34个工作日;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的项目审批时限为60个工作日。
3.减免收费标准。工业项目审批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比照《市工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洪政发〔2008〕4号)执行。
4.各阶段一次性收费。工业项目分企业注册、规划审批、施工许可三阶段一次性收取各项费用。
5.减少申报成本。尽量减少投资主体项目申请成本,备案类、核准类(本市级)项目申请报告书(或可研报告)由投资主体负责。
(四)非工业类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
1.简化程序。在规划选址、施工许可审批环节中,尽力简化规划咨询、地形测量、资质备案、招投标环节、安全技术监督等手续。
2.自主选择。建设项目开办过程中所需用水、用地、环保、消防、防雷等设施建设,由建设项目业主自行采购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设备,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安装等过程。但本市外设计、施工、监理、安装等单位必须到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联合踏勘、验收。建设项目实行一次性联合踏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要求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好踏勘工作。踏勘时限为2个工作日,各部门不再单独进行专项验收。项目竣工后,依据建设单位的申请,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各审批窗口启动联办流程,建设、规划、消防、环保、国土等部门验收专班分别按照要求准时到指定地点开展单项验收工作。验收时限为3个工作日。
(五)便民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
对于与市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项目,推行“即办、联办、简化申报资料、降低收费”等措施。
1.即办。对于通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优化能够即时办理的,一律实行随到随办。
2.联办。对于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一律实行联办,共享资料、压缩时限。
3.简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申报资料。
4.降低费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公布取消和暂停收取的各类规费,一律停止征收。制定了优惠政策的,按优惠政策执行。
另外,各种证照的年检、年审、变更、注销等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监督管理。暂时没有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便民项目,今后要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统一监管。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项目协调制度。成立市行政审批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般项目办理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协调,本市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由市领导协调。
(二)完善配套方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方案制定本部门实施审批的具体办法,对审批事项的内部流程予以优化明确,报市优经办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实施。
(三)整合内部职能。相关部门遵照“三集中、三到位”的硬性要求,按照准入、监管、服务职能相对分离的原则,对领导班子进行分工调整、对内部职能进行整合,将行政审批职能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科。
(四)推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中,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审批的环节一律取消。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各类项目的审批流程申报材料、示范文本、办理期限、审批结果等信息在办公场所和中心网站上公示,方便企业和群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五)实行责任追究和组织措施。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优经办要加大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执行不力的,要按照荆州市委办公室荆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的通知》(荆办发〔2010〕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五、其他事宜
(一)因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需要增加或减少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及标准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督促各相关行政机关予以公示并执行。
(二)有关部门内部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三)涉及经济开发区、府场经济开发区和新滩新区的工业项目,审批权限按现行规定执行,但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收费标准按本方案执行。
(四)本方案适用于市城区,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可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市转型”战略目标,坚持实施“走出去”方针,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服务企业力度,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培育产业和企业竞争优势,拓展外向经济发展空间,推动我市外向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外向经济出口平台。
2.建立外向经济区域性协调运行和管理、监督平台。
3.建立外向经济信息共享暨风险预警监测平台。
4.建立和完善进出口协会等服务和保障平台。
三、主要原则
1.政府主导、企业共建原则。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平台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全市建立海关、国检等出口通道机构的设立进行调研论证,确保布点合理。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进出口协会、商会等平台建设。
2.部门联动、协作配合原则。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海关、商检、外贸、外汇管理、工商、国税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会商研究工作,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分析外向经济形势,协调外向经济平台的运行和管理。
3.精干高效、降低成本原则。建立海关商检等出口通道机构和有关协会时,要实事求是,确保机构人员编制、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合理设置,要加强效能建设,畅通渠道,提高效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4.服务企业、培育优势原则。要积极主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强外向经济风险预警监测,通过经贸动态通报、政策法规宣讲等手段,引导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市场竞争优势。
四、监督管理
平台建设由市外经贸局牵头,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共同负责实施。市外经贸局负责编制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立项会审,组织年度(中期)评估验收和绩效考评;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平台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管,负责指导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开展平台建设调研工作,指导申报单位制定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报送市外经贸局。具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应包括平台建设背景,平台建设目的、意义,平台组织架构、平台功能定位、平台运行模式、平台服务对象、平台建设经费构成、有关章程和管理制度等。市外经贸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对申报的平台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确定当年可支持的平台建设重点,属于自身职能范围内的,进行大力支持;若不属于自身职能范围内的,请求所涉职能部门或市政府予以进行大力支持或协调解决。平台建设工作由市政府进行督查。
五、建设规划
(一)外向经济出口通道平台
1.设立海关监管点。责任单位:上栗县政府;时间进程:今年9月份之前进行烟花爆竹物流基地的建设,并积极与南昌海关、新余海关协调,同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月份,海关监管点正式设立并投入运行;协助单位:市外经贸局。
2.设立国检检测点。责任单位:上栗县政府;时间进程:今年9月份之前进行烟花爆竹物流基地的建设,并积极与江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宜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调,同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月份国检检测点在物流基地内正式运行;协助单位:市外经贸局。
3.建设口岸作业区。责任单位:*乡经济开发区;时间进程:2009年依托我市铁路货物堆场等条件,邀请宁波港、厦门港口或盐田港进行实地调研,规划出建设方案。20*年开展相关的基础工作。20*?20*年整合全市外贸资源,设立口岸作业区;协助单位:市外经贸局。
4.建设出口加工区(内设海关和国检机构)。责任单位:*乡经济开发区;时间进程:20*?20*,根据国务院部委的规定,做好申报跟踪工作,同时做好有关的规划和引进相关出口加工型企业。20*年,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审批;协助单位:市外经贸局。
5.设立海关办事处和国检办事处。时间进程:20*?20*年,在增加外向型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积极申请设立海关办事处和国检办事处;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
6.出口环节通道建设。实施异地报关,通过株洲铁海联运直通盐田码头,降低商务成本,达到通关便利化;积极协调省口岸办公室规划在九江港口设立专门的烟花爆竹堆放场地;发挥海关*乡联络办公室的功能,加强与南昌海关和新余海关的沟通联系,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海关A类管理企业;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
(二)综合服务平台
1.区域性协调运行和管理、监督平台。时间进程:在海关、商检办事处设立后,成立外向经济工作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海关、商检、外贸、外汇管理、国税、工商等部门为成员;主要职责:定期会商研究工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分析外向经济形势,协调外向经济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
2.服务保障平台
当前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日益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建设融资难,筹资渠道不顺畅严重限制了经济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因而,如何充分利用多渠道融通资金、解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是摆在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难度日益增加当前开发区基建项目中公益性质的项目数量较多,经营性项目则较少,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扶持资金,融资需求较大。另外,经济环境和土地政策环境也加剧了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困境。不稳定的金融信贷政策影响着土地市场的交易行情,继而使得土地出让收入波幅较大。拆迁工作的进度也给土地出让工作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闲置土地的回收工作同样也面临着重重阻力,最终使得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难度日益增加。
(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1.银行贷款和财政投资仍然是目前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两大主要来源,同时较为依赖土地的资本运作,单一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开发区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建设国家经济开发区的现实要求,且耗时耗力,不利于引进民间资本及国外资金。2.开发区公共设施数量也在相应增加,单一的建设模式无法良好地实现项目投资、质量与工期三者间的平衡,造成管理费用及维护成本大幅增加,加上建设业主专业能力欠缺且力量较为分散,财政性基建项目建设周期偏长等因素,导致基建项目效益低下、施工企业被迫垫资、大量拖欠工程款项等现象频发,甚至影响开发区的正常进程。
(三)政策性融资力度仍然有限传统融资方式显不足1.开发区资产负债率往往较高,再融资能力受限,开发区建司的规范程度及融资力量尚无法完全满足大规模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新的高效国有融资平台亟待建立。另外,经过一定发展历程的开发区面临着如何减轻财政负担、盘活存量资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开发区受传统融资理念的不利影响,倾向于重视当前的建设和举债,而不是发展融资和管理,轻视外资而重视内资等的观念也受到了质疑。(1)轻发展重当下是指部分开发区一味地消耗可用于抵押的土地,最大限度地举债而错过了培育建设投融资公司等融资平台的机会。与此同时,投融资公司缺乏优势资源,财务状况不良,缺乏持续发展能力;(2)轻融资重建设指有的开发区未能主动接洽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的放款规划,融资方案缺失或无效而只是一味地进行建设;(3)轻管理重举债是有的开发区缺乏对政策性贷款偿还的理性认识及预案处理,不认真研究管理策略而只是一味地举债以满足资金需求;(4)轻外资重内资是指部分开发区没有切实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国内建设资金的补充作用,加之无国际贷款经验,导致引进外资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利用外资规模不甚充分。
三、应对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难的有关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融资环境重点在于营造良好的银企合作环境:1.明晰产权,从战略角度厘清融资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关系,积极培育有利的融资平台环境。积极培育实力强业务精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通过资金资产注入支持其做大做强,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做出贡献。2.应对开发区金融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布局,进一步完善开发区金融产业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在政策上给予于金融业发展有利的条件,争取银行、财务公司、保险等更多的金融项目入区。3.为提供开发区融资以良好的保障,应全力做好土地出让及储备工作,争取银行贷款和国土资源局、市规划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面对国家政策多变等不利因素,应尽快与开发区征地办实现对接,尽量平稳土地收购储备价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依法持续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加快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等工作。
(二)多元化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1.引入PPP融资模式完善市政资本运营。目前PPP融资模式由各地政府普遍采用来进行投资建设,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共私营合作制,指的是政府与私人组织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相互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该模式下合作比单独各方各自行动的结果更为有利。政府全程参与经营,通过将部分政府责任转给社会主体(企业)实现政府与社会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关系,减少社会主体投资风险的同时政府财政负担也有所下降。PPP模式下有私有化、特许经营和外包三种方式,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规制度以及专业人才的支撑是PPP模式成功运营的必要前提。2.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一是申请包含国外发债等的方式发行建设债券;二是利用捆绑借款、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贷款融资;三是对于效益好且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可考虑吸收社会资金成立开发区发展基金;四是充分利用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支持及其他政策条件,积极争取国外政府低息贷款或境外直接投资;五是重组资产,鼓励实力较强的建设投资公司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融资。3.加强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融资平台建设。健全开发区建司平台机制首先应厘清园区公司的债务债权,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做大做强建司,依法办理土地出让及资产评估有关手续。具体来说:一是提升自身筹资能力,争取开发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结合开发区实际建设情况对建司的积极作用加强宣传,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三是精准定位城司职能,积极参与城市资源经营;四是为做大做强,建司不应仅是融资平台,也要是经营平台和开发平台;五是保持资金可持续性,既要完成开发区各项任务,也要适当地支持其他经营性项目。4.最大化土地资本价值。经济开发区应着力做好土地规划,科学构建开发区经济结构,加强土地开发与储备意识,规范化经营可增值性土地。对存量土地进一步盘活,利用多样化的开发形式切实发挥土地的资本价值。
(三)合理增加基础设施项目政策性融资比例1.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融资机构管理体制建设,从债务管理、筹资规划、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规章制度,指导筹资机构平台争取更多财政支持,防范财务风险。2.财政在多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投入占比往往较大,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争取更多专项资金。同时,开发区管委会应管控开发区融资全局,从项目审批一直到投融资平台建设监督进行全程管理,合理确保资金投向。
一、五地开发区基本情况
(一)东营经济开发区。
(二)邹平经济开发区。
(三)江阴经济开发区。
(四)胶南经济开发区。
(五)文登经济开发区。
二、五地在开发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
学习考察的五地开发区,在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园区村搬迁、失地农民保障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园区。
(二)立足实际确立管理体制。
(三)行政审批服务高效。
(四)财税体制比较科学。
(五)市场融资成效明显。
(六)城市化进程推进较快。所考察的开发区普遍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高度关注和研究解决区中村改造问题,取得较大进展。一是意识超前。二是工作力度大。三是操作性强。四是让利群众。让群众受益,赢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是各地保证征迁工作有序、较快推进的关键。比如在征地补偿上,在房屋补偿上,在生活保障上,
三、建议
我市经济开发区优势突出,地位重要,是带动城市腾飞的重中之重,拉动全市工业化、城市化的龙头。开发区要以发展一、二类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高地。要与实施城市化战略紧密结合,实行工业区、商贸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配套、资源共享,加快建设成为与老城区有机融合、交相辉映的现代新城区。实现这一目标,是应对今后科学发展竞争,保持和扩大已有优势的迫切需要,必须倾斜用力,集中突破,打造开发区的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带动全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结合外地经验和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
1、实行一级政府管理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从各地开发区与驻地镇街的管理职能演变看,开发区履行全面职能的趋势十分明显。实行一级政府管理模式,具有行为一致、协调规范、便捷高效等诸多优点。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比较高,未来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将更加活跃,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为此建议,撤销街道,工委、办事处所有职能、人员及编制一并划归开发区。
2、健全内部行政管理体制。在实行新的管理体制、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开发区内部行政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大胆创新和重新构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干高效”原则,建议设立纪工委,负责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设立党政办公室、财税局、建设局、招商局、经济发展局、外经贸局、社会事业局、劳动人事局等正科级内设机构,具体设置由两区提出,市里研究批准。在股级单位设置上,赋予自,市编委备案。
3、完善人事管理体制。为吸引人才、强化激励作用,建议对开发区工作人员实行政府派遣制和管委聘用制相结合,赋予开发区一定的组织人事权力。开发区副科级干部实行管委聘任制和市组织部门预批制,由开发区提出聘任名单,报市组织部门审批。股级干部实行备案制,其任用由开发区决定,报人事部门备案。开发区根据工作需要,可面向市内外自主招聘急需人才,不占编制,以岗定薪;优秀人员同样可聘为内设机构的正、副职,在编制允许情况下可以列入正式编制。
(二)下放行政权力。建议按照事权统一原则,对开发区实行权力下放,特别是涉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审批权力,要尽可能授予开发区行使。如发改局的项目立项审批权、外经局的外资项目批准证书审批权、环保局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简表》审批权等等,授予管委执行。对规划、国土等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要求上收的权力以及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分局。对市直部门的派出机构,建议采取东营开发区做法,由区管委对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待遇,统一考核,特别是考核结果,要作为派出机构评先树优和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财税体制。完善的财税体制是园区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方面,在保证市财政平衡统筹能力基础上,建议:
1、保持市、区现有税收分成比例基本不变,适当给予征地搬迁村一定的税收分成。
2、鉴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主要由园区负责,建议将开发区内除房地产项目之外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部归开发区所有,实行专款专用。
3、建议开发区内整村搬迁节约土地的经营收益全部归开发区,以调动开发区搬迁村庄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的土地经营收益,市、区仍按5:5比例分成。土地经营收益主要用于偿还园区债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搬迁改造启动等。
(四)加快开发区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步伐。从当前发展情况看,村庄对开发区整体规划建设和项目落户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村庄与项目混杂在一起,对居民的居住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耕地逐年减产,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对开发区来讲,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全面做好失地农民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结合开发区实际和外地经验,建议:
1、确立“经济补偿、居住安置,就业扶持,社会保障、群众受益”的总体原则,扎实做好征地、搬村和农民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在村庄改造上,建议全部采取“整村搬迁、集中居住”方式,在开发区居住功能区内集中规划建设安置小区,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节约土地归开发区所有。
2、加快制定完善一揽子操作办法。建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市财政局、物价局、土地局、规划局、建设局、人社局、开发区等单位参与,按照“群众受益、财力许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尽快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就业扶持办法、集中居住区建设方案、社区财务管理体制等一揽子意见办法,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开发区管委要大胆探索、率先实践,不断总结创新行之有效的各种操作办法,为全市提供经验和借鉴。在村庄搬迁和居民安置上,要重点围绕舆论鼓动、政策拉动、利益趋动、榜样带动、开发推动等方面,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适合本地的做法,鼓励居民搬迁。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上,要充分调动村集体的积极性,多为群众分担、缴纳有关费用,提高保障和福利水平。在失地农民就业上,要加强各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鼓励农民创业;要争取与进区企业签订失地居民就业安置协议,优先使用失地农民;区内市政公用事业、环卫、绿化、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工作岗位要全部用于安置失地农民,努力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在村级财务管理上,要加强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资金乱用,特别要管好村级公益金、征地拆迁补偿费等大额资金,确保优先用于群众保障和福利。
3、开发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特别是在整村搬迁上,要先试点、再铺开,先搬急需用地村后搬其他村,先易后难,确保有计划地平稳快速推进。
(五)加大市场融资力度。建设园区,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必须要在市场化融资上实现突破。经济开发区虽成立了投资经营公司,但要解决资本实力不够的问题。建议:
1、将开发区拥有产权的道路、绿地等资产全部注入投资经营公司,今后建设形成的新资产要及时注入,不断提高抵押贷款能力。
2、今后,区内道路、绿化带占地由开发区负责,力争办理合法手续,承担有关费用,归开发区所有,并及时注入投资经营公司。
3、整村搬迁节约土地归开发区所有,可用于招拍挂,也可注入投资经营公司用于抵押贷款。
(六)加强督导考核。开发区处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战略位置,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指导,实施强有力的督导考核,激励开发区突破性发展。建议:
1、市政府建立开发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开发区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化改造;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14-03
一、引言
各类园区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很多园区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提出了“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快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等要求。自2012年起,国家发改委已连续组织推荐了两批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备选园区,先后确定了42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所谓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对现有各类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专业园区等)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昆山市工业经济的龙头,创建于1984年,199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开发区,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控制面积为115km2,常住人口14万人。
经过近30年发展,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4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0家企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329亿美元,注册外资179亿美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精密机械、装备制造、民生轻工五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成功创办了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光电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并获批有IS0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平板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苏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殊荣称号。2012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1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703亿美元,工业产值达到5251亿元,分别占全市经济发展相应指标的52.98%、81.21%和61.63%。开发区在国家商务部开展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已连续十一年位居前四。
2.产业特征
在产业发展导向上,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以光电产业为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到面板再到下游整机的完整产业链。2012年,开发区五大主导行业实现销售收入总额为4337亿元,占开发区销售总收入的92.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5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5%,拥有仁宝、纬新、纬创、南亚、沪士、四海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产品从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零部件生产逐步向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显示器等下游产品以及TFT-LCD显示面板、芯片生产、软件开发等上游领域拓展,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50%以上,数码相机产量占全球八分之一,进一步奠定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内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3.物质流现状及特征
(1)开发区物质流现状
研究选取了开发区164家重点企业,对其资源投入、产品产出、能耗消耗、污染产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164家企业囊括了开发区电子信息、光电产业、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以及化工、印染等主要环统企业,其2012年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5%,分析结果能够说明开发区物质流动总体情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物质流动总体,情况见图2所示。
(2)物质流总体特征
从开发区物质流现状总体上可以看出,开发区内部已经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的物质循环与流动,另有部分是废弃物外售给区外企业形成大循环。此外,通过对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统计发现,开发区电子信息行业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蚀刻废液、含铜污泥、废线路板等,均属危险废弃物,年产生量约10.8万吨,占园区危废总量的80%以上。目前,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危废主要是外售给昆山市及苏州市其他企业实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内部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未来这部分是循环化改造的潜力所在。
4、循环化改造的基础
(1)有利条件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劲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近十年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和基础工作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从2003年开始,开发区就遵从循环经济“3R”原则,不断强化产业链发展,协调好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产业关联、资源循环、工艺相互依存、“三废”集中处理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园区内的南亚集团会同集团内部各公司构建了从电子级玻璃纤维丝一玻纤布一环氧树脂一铜箔一覆铜板一印刷电路板的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南亚集团也由此成为全球首家垂直整合集团公司。该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情况详见图3和专栏1。
(2)存在问题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虽拥有强劲的综合经济实力、扎实的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但根据国家级省级层面循环化改造的要求,从整个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的总体层面上来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受外向型经济影响,产业循环发展范围暂时还局限于企业或集团内部,很少涉及到大区域层面的循环,区内缺乏循环发展的共享机制;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环节产生的危废处理停留在外售安全处置阶段,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园区燃煤小锅炉数量多,缺少区域性的集中供热热源,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循环化改造思路和日标
1.改造思路
综合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产业特色及实施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研究认为,享有“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之称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若要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在现有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上,还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突破产业循环发展的企业和集团范畴,拉伸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并尽可能与园区其他产业实现耦合;二是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危废处理技术和利用水平;三是加快园区清洁能源型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提高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2.改造目标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是: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现实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工作要求,深入挖掘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潜力,彰显地区产业特色,构建以电子信息为主的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实施“1+3+10”循环化改造战略,即全力建设“一条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强化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垂直循环示范体系、污染物集中处理示范体系、区域物质流信息示范体系等三大示范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循环经济关键补链项目,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科学、资源高效使用、污染排放减量、区域生态安全的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四、循环化改造主要任务
根据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质流现状特性和存在问题,围绕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总体思路、目标及“1+3+10”循环化改造实施战略,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资源能源投入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为原则,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提出的“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再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的七大要求,制定出适合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在此,重点阐述对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运营管理规范化等四大任务。
1.产业链接循环化
依据开发区主导产业的产业特征及各产业循环链接现状,研究共构建了三条循环产业链,分别是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精密机械循环产业链和民生用品循环产业链,在此重点阐述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
开发区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主要依托南亚工业区内的南亚集团内的各子公司以及光电产业园内的重点企业,通过加大企业间副产品的交换使用以及静脉产业项目建设,在现有生态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拉伸、挖掘和整合。详见图4。
该循环产业链具体说明如下:
一是对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产生的线路板边角料、含铜污泥等回收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利用开发区已构建的生态工业园污染源普查信息系统对回收电子信息产业废弃物的金大资源、金骏伟等静脉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避免因为资源综合利用的过度市场化带来环境污染风险;
二是对开发区内元茂电子科技、南亚印刷线路板、沪士电子等产生蚀刻废液的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改变将蚀刻废液销售给中环实业、亚盛环保等静脉企业进行处理的传统做法,按照“零排放”的总体要求,实施蚀刻废液在线回收项目,对产生的蚀刻废液进行在线分离,再生的蚀刻液直接回到生产流程中,分离得到的硫酸铜可作为化工原料卖给化工企业,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三是对电子信息产业上游的玻璃纤维丝生产企业实施玻璃窑炉纯氧燃烧节能技改项目,通过纯氧燃烧实现玻璃窑炉的完全燃烧,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的消耗;
四是对全社会回收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内部的电子塑料,实施再生塑料回收利用项目,生产出来的再生塑料在回用到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
由此构建的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有效地将园区其他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融入进来,并尽可能地将园区内部其他行业的企业生产活动和园区外的社会活动融入循环产业链,从而延伸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扩大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
2.资源利用高效化
能源、资源的减量化是循环化改造的根本核心,也是循环经济“3R”及减量化优先原则的重要体现。根据昆山经济开发区内电子信息及其他支柱产业能源消耗特点,从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利用高效化的主要措施。
一是通过对开发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和工艺进行分析,识别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企业和工艺,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方案重点实施了通讯电子的热泵技术、冰蓄冷、水蓄冷等技术改造。
二是根据开发区产业及用能企业空间分布,通过逐步引导用能企业空间集聚、配套完善集中供热设施、限制淘汰燃煤小锅炉等措施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热,提高园区能源整体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方案重点实施了F级燃机热电联产项目。
三是利用园区工业厂房屋顶、地形地貌的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积极引导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和推广,改善企业的用能结构,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比重。方案规划了工业厂房光伏电站、公共建筑太阳热能和地热能等利用方向。
四是加强开发区用水管理,鼓励企业通过工艺改革、技术改造实现企业一水多用、循环用水、中水回用等节水方式;提升区域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标准,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于工业生产、绿化灌溉、马路清洁、卫生间冲厕等园区工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有效提高开发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案重点规划了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近期生态补水、远期用于工业生产的中水回用项目。
3.污染治理集中化
污染治理集中化是开发区实现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的根本所在,开发区在推进循环化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对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三废”进行集中治理并最大程度地实现综合利用,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是加快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推进开发区热电厂和保留锅炉的脱硫脱硝技术改造,限制并淘汰分散小锅炉,有效控制开发区废气排放强度。
二是以南亚集团、元茂电子科技等企业为试点实施蚀刻废液的在线回收利用,并逐步在园区推广蚀刻废液的在线回收利用技术,使园区蚀刻废液得到有效处理的同时,又使企业获得间接经济效益,含铜污泥则由园区静脉企业集中处理。打造具有昆山特色的污染物集中处理示范体系。
三是通过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分类设施设置、分类回收和处理体系的完善及固废分类试点活动的开展,引导并推广园区固废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高固废分类回收层次、利用率和集中处理率。
4.运营管理规范化
在现有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格局下,进一步加大开发区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提高开发区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通过强化地方领导负责制、设立循环化改造建设管理委员会、构建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等措施提高循环化改造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是以现有的生态工业园污染源普查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增设废旧物资数据库、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数据库、各行业“3R”技术数据库、企业数据库、科技人才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等系统模块构建循环化改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打造区域物质流信息示范体系;远期建立废物交换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园区企业间实现废弃物和副产品产生、回收、交换、再利用等环节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五、循环化改造的效益
围绕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昆山经济开发区共计划实施10项循环经济关键补链项目,其中与电子信息产业有关的共7项,详见图4。7项电子信息产业关键补链项目实施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新增利用(处置)废弃物(废水)约7700t,年可减排S02、NOX、C02、烟尘等污染物约17.7万t/a,节约用水36万t、节约用煤7.92万tce,有效减少了园区污染物排放,节约了水、能源等资源,提高了产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开发区产业技术水平和园区综合竞争力;此外,7项电子信息产业关键补链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8亿元,年,实现税收约3亿元/年,能为企业和园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方案的认可与实施
1.方案的认可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后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3年7月通过了苏州市和江苏省层面的评审。2013年9月26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同意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等36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并确定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通知》(苏发改资环发[2013]1423号),确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实施保障措施
本方案评审获批后,昆山市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制定一系列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公众宣传参与机制以及地方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等等,以切实保障实施方案的落实,保证相关指标的完成。
一、文化工作完成情况
㈠出色完成全市重大文化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开封文化软实力。
精心参与组织承办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活动。参与组织4500件文物及展品参展、600件拍品拍卖、80篇论文学术交流,为群众鉴宝1000件、300人次,完成了市博物馆改造、宋都御街牌楼的修缮工程。依法征得伊朗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馆藏精品参与展出,元青花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等国宝文物精品,让国内外来宾和开封市民大饱眼福,引起省内外媒体网络广泛关注。通过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把七朝古都开封建成一座享誉海内外、集收藏活动与收藏经济开发为一体的有较大影响的收藏文化发展基地,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切实抓好新郑门遗址“城摞城”博物馆的项目开发。开封地下构成的“城摞城”奇特景观,是世界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为进一步发展宋都古城的历史风采,在市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主动地抓好项目开发的各项工作,组织制订详细科学的考古发掘方案,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材料,邀请相关专家召开研讨会,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与澳大利亚裕万责任有限公司投资方广泛接触谈判,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城摞城”博物馆的项目开发,对丰富开封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推动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认真做好第25届花会文化活动组织工作。组织举办了菊会开幕式大型鼓舞表演《万人千鼓庆菊会》和菊会大型文艺晚会,举办花会文化活动20个。特别是开幕式大型鼓舞表演《万人千鼓庆菊会》,汇聚市属五县五区1000名鼓手、1000面盘鼓,擂响开封,激越豪迈,营造了强烈的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
全力组织好“文艺精品”《清》剧的进京演出活动。接到市委、市政府复排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晋京演出的任务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清》剧晋京演出作为文化系统的中心工作,相关领导及全体演职员牺牲春节长假,不分昼夜组织排练,加工提高。3月7日、8日,在首都北京天桥剧场为全国“两会”演出,受到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广泛赞誉,宣传了开封,展示了开封文化风采,《中国文化报》以整版篇幅宣传报道了演出盛况。
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彰显良好势头。
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9年,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9年省政府批准开发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7.125平方公里扩展到16平方公里。建区以来,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亿多元,实现了“十通一平”。经过15年的发展,开发区入驻项目219个,投产企业185家。
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保形势日趋严峻。近些年来,环境问题屡屡成为公共事件的重要诱因,这就说明,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力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应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之路。
1、关于污水处理厂
经济开发区高瞻远瞩,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的重点工程。我们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上力求高标准,选聘资质等级高、设计成果优的设计单位——国家级综合勘察设计机构北方设计研究院。我们多次组织设计人员踏勘现场,详细的调查与论证,研究设计方案,提出技术要点。
①高标准设计污水处理厂
占地科学。在开发区东西区交界处丰收渠以西建立污水处理厂。在此建设污水处理厂优势在于,一是地理位置居全区中部,方便东西区企业的进水;二是污水厂濒临丰收渠,处理达标污水可直排渠内,缩短管网铺设距离。技术先进。配有远程控制中心,可对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并随时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远程操作控制。处理标准高。污水处理采用ORBAL(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日处理量大。设计日处理污水量2万吨,在设计之初,可完全接纳全区企业和用户的污水处理。
②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
2010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开发区管委会对先进地区的市政建设工程融资方式进行广泛调研,反复比较,最后确定采用BT模式融资建设。将BT模式引入工程建设领域,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通过合理分散风险、共享利益和明确权责,有效地提高了建设效率和管理效率。
工程质量关乎生命,也关乎着经济发展。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开发区选用国内优质建筑单位,严格进行招投标。国内专业环境工程公司—中科威德公司和市政建设一级资质施工单位—石家庄市政公司分别负责污水厂的设备安装和土建,具有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双“甲级”监理资质的方舟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监管,开发区对污水处理厂严把质量关,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2、关于供热公司
开发区供热公司于2002年4月份开工建设,历时8个月投产运营。供热公司目前有20T的锅炉两个,最高供汽量达36吨/小时,铺设管网14千米。目前用热企业达110多家,其中羊绒生产企业30多家,供热公司的建成为开发区用热企业,尤其是羊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开发区供热项目同样由北方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参加建设的施工企业有具备国家一级资质的省安装公司和省水利工程局等专业公司。主要供货商有三北拉法克公司,南京晨光公司、天津管道公司等。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供热保证。
①建设之初,10吨(目前已更新为20吨)和20吨的纵置式链条锅炉由三北拉法克公司提供的,如此配置考虑一备一用,同时考虑经济运行,它的主要特点是单层布置,分层上煤并配省煤器。
②锅炉主控室是由宝恒科贸公司提供的设备并组织安装,实现了锅炉与计算机的远程控制,主要原件采用德国西门子和荷兰菲利浦公司的产品。
③除尘装置和锅炉鼓风机。鼓风机采用变频装置降低了运行成本,确保工作的安全性。除尘采用水膜除尘,除尘用水经沉淀可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
④蒸汽管道均采用保温恒温材料,最大减小热量损失。
开发区通过科学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把全区污水处理和供热进行科学规划,既立足现实,满足目前需要,又科学合理,符合长远发展要求。
二、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
1、推进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营
2013年5月,我们将污水处理厂委托第三方(永益公司)托管运营。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顺利实现了污水处理的高效运行,也使运行成本降到最低。
2、力促企业污水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厂顺利高效运行,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污水厂进水达标需要排污企业对污水进行预处理。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促使企业达标排放。
规范排污标准。涉水排污企业要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总量和标准排放,提高废水回用率。规范企业排污口。每家企业只设一个排污口,在供排水管口安装水表和流量计,并设置醒目的标识牌。在厂区围墙外对应设立污水检查井,严防企业修设排污暗道或直排污水。加强企业治污设施管理。督促排污企业建设污水处理站,并及时进行达标验收;对不达标的污水处理站责令限期整改;对治污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不足的,限期对治污设施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工程完成前,采取限产限排措施。加强在线监测设施的科学管理。开发区内所有涉水涉污企业及时安装COD、氨氮、在线监测仪。并对在线监测设施进行定期校核,确保在线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相符。安装无线视频管理系统。在涉污企业车间、污水站和排污口安装视频监控,可防止企业偷排直排漏排污水现象发生。加强联合执法。组建由公安、环保等部门组成的专门执法队伍,加大对涉水排污企业监管查处力度。增加检查暗访的力度和频次,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严把企业排污关。
关停自备井,实现统一供水。为进一步防止企业偷排污水和保护水资源,我们进行了自备井关停工作,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区内所有企业实地对自备井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在全部查清、查实的基础上,从开发区供水和企业用水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利用各种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企业的思想工作,努力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2011年,全部关停了区内企业自备井,开发区实现了全部统一供水,为污水处理厂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提高供热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汽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更能解决企业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压力。为保护大气环境,节约土地和煤资源,2012年,我们统一关停区内所有企业自备的小锅炉。作为开发区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集中供热的热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也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集中利用率,降低了在建企业的建设成本。(如果企业自建供热系统,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多消耗大量土地,后期的管理维护每年的投入也很大。)因此,集中供热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创新供热体制。2012年,我们深化改革,将供热公司对外发包,实现了承包运营。此举使开支比往年减少300多万元。
加大投入,减少供热损失。2011年,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投资30万元,改善供热管道的保温隔热措施,并在所有用热企业全部安装了监控设施,严防跑冒滴漏。粗略估算,仅此一项,年减少损失300多万元。
经济开发区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和供热公司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更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区承载力。
三、通过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和供热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新运营模式,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作用下,政府运营专业设施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托管运营应运而生。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运行模式,大胆将污水处理厂和供热站实现第三方运营。
第三方托管运营存在如下优势:运营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委托责任,运营费用采用包干的形式,运营者的利益与运营费用关系明显,有利于调动运营者的工作积极性。运营公司专业素质高,运营经验足能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行效率,避免人、财、物的浪费。从长远发展看有利于维持设施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的社会、经济、环境效能;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2、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自由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只有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严格响应市委、市政府“还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号召,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关停自备井,实行统一供水。这样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全区水环境以及下水质安全、地质安全,为污水处理厂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关停小锅炉,实现集中供热。为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减少大气排放。
研究阶段,更侧重于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管理和知识存贮管理,知识体系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分享,扩大知识掌握人群范围,经过群体的学习、掌握、思考、创新,得到升华,不但能突出优势,还能弥补不足,促进技术创新决策力的提高。
(一)外部知识来源
1.客户。
企业应该从客户手里获取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和知识。企业与客户的沟通,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收集,可从中得到更多有利信息,作为技术创新的依据和参考,企业还可根据相应信息及时改进技术创新方案。
2.竞争者。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对诺大市场和众多竞争对手时所拥有的企业内部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和特点,它能够给企业带来固定的消费群体和长远的发展优势以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之所以和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是因为产品具有同质的特性,所以为了占有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注意竞争者的相关知识动态,并及时获得竞争者的技术知识。
3.供应商。
供应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所需使用的原材料,还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网络获得市场上众多公司的需求偏好和倾向,所以如果企业可以和供应商之间达成互利共赢,好好沟通,供应商是可以向企业提出很多优良的建议的,两者配合发展,不仅可以及时调节产品相关的生产、宣传、推广等环节的策略,还可以对企业远景和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利的帮助。
4.其他。
除了以上要素外,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的外部知识获取来源,如科研所、技术中介、高等院校等,这些机构为企业供给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来说,这些机构作为创新知识间接源头的作用比担当科学技术创新直接源头更重要。
(二)知识的获取
1.知识获取方法。
知识获取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变化、无止境的更新换代的过程。系统获取的知识,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文档、表格、数据等,最终形成显性知识。
2.知识的衡量。
为了提高创新成功概率,需广泛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挖掘出其中涵盖的知识体系,尽量减少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它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
(三)知识格式化。
知识管理不仅仅重视内外部知识源,更重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筛选、梳理、归纳的知识,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将知识分门别类的排序,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技术创新能力根本上是进行知识的创造和创新,这依赖于合理优化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完备的激励机制,以及企业环境和知识的相容性。
(四)知识储备。
对企业拥有的知识来说,不管是来自企业外部还是企业内部,它所拥有的有效性和价值并不能从开始就显示出来,而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存在于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要想更好的被利用,被更快的传播分享,就需要将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过渡为能具有表现形式的显性知识。知识储备,需要企业投入硬件设施,构建知识库,知识地图等。
二、技术开发阶段———知识管理增强技术创新的实施能力
新的产品是知识价值的最好表现形式,通过技术研究对项目的主打产品构造出一个基本雏形,通过技术研发对技术研究阶段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化具体化,产生新的“知识产品”,并应用在具体产品上的阶段,将技术构想结合到实践中,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知识挖掘与激活。
知识的内部存储,在使用前,须激活,否则知识体系再庞大也都只是没有用处的死知识,不能发挥合理效果。只有借助于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才能激活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被激活知识的相应辅助知识和辅助资源。针对资源包含的显性知识提炼,例如从文献中提取知识源。
(二)知识共享。
学习并掌握获取知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并能加以利用。近年来,知识管理日益蓬勃发展,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而获取竞争优势则要通过组织对知识有着很好的汲取和把握,即企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有阵深刻的理解并能加以运用。
三、经济开发阶段———知识管理增强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
(一)知识传播
1.企业之间的知识扩散。
知识传播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组织之间进行合作,或是购买其他企业产品,即所谓的“共赢”。组织间进行技术创合作,使得技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共赢模式还使得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的结合。
2.客户技术创新知识传播。
作为企业经济开发重要阶段,以客户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技术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落后被动地位,企业技术创新始终难以实现、市场难以蓬勃发展。然而,我国技术经济的落后状态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只有改变影响市场需求的不利因素,才能迎来技术创新大繁荣。
(二)知识保护机制
1.法律保护机制。
法律保护机制即指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知识,加大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2.非法律手段。
非法律手段主要适用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难以模仿的知识资产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日益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若拥有隐性知识,那么创造、转换能力将会为其带来巨大收益。此外,企业不仅要加强知识保护使得其知识资产难以被他人模仿利用,还要加强向竞争对手的学习,这样才能坚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三)知识扩散和知识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