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经济危机的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危机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危机的表现

第1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一、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教育公平性信任危机。

教育的公平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在我国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理念。让幼儿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在一所优质的幼儿园接受教育,使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不输于别人,这是我国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而我国的幼儿教育还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教育部门往往会更加重视义务教育的内容,从而忽视我国的幼儿教育。我国多数的幼儿园都是民办的,为数不多的公办幼儿园,进入的门槛也相对较高。因此,国内幼儿是否能够读一所教学质量的幼儿园,往往会成为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竞争。在这场竞争当中,社会基层人民往往会处于劣势。于是,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幼儿就上了贵族幼儿园,家庭条件一般的就上了民办的普通幼儿园,而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可能连上幼儿园的机会都没有。

(二)教育安全信任危机。

目前,国内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例如,幼儿园饮食安全、教育过程安全和虐童事件,这些问题导致国内幼儿教育的质量直线下降。尤其是最近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的频发,将这一问题推向了社会的风口浪尖。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那么幼儿教育将会失去社会的信任,从而阻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相关报道称,一些家长为了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偷偷将录音笔放进孩子的口袋。目前,一些条件较好的有幼儿园都安装了联网监控系统,家长在家就可以实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三)教育内容信任危机。

幼儿期是孩子智慧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孩子的认知、感知和创造了将会非常的强,如果在这一时期采用外部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大脑,将会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为后续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从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多数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都是从知识层面上出发的,而不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教育的内容较为生硬,一些幼儿园甚至是直接采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来进行教学。

(四)教育方式信任危机。

相对于有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具有心理发展的特征,在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天性,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但是国内多数幼儿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孩子天性。上课时孩子要端坐在座位上,两手背后,不允许离开座位,回答问题时要举手,俨然一副小学生的模样。

二、幼儿教育信任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政府职责严重虚化。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相关部门对幼儿教育投入的工作精力较少,国内多数幼儿园都属于民办单位,幼儿教育逐渐形成市场化发展。市场化的发展为幼儿教育披上了经济利益的外衣,对于大部分的幼儿园经营者来说,经济利益是他们唯一的目的。此外,国内多数地方政府都不重视幼儿教育,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当地的幼儿教育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教育目标出现偏移。

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引导孩子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则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知识水平的高低,从而偏移了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破解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途径

(一)完善政策制度,增强教育管理。

如果因为政策制度出现的信任危机,那么这种信任危机就不是单个的,而是群体性信任危机。所以,我国教育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指导政策和监管措施。虽然我国现有几部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文件,但是法律效果不佳,并存在法律漏洞。因此,有了完善的幼儿教育制度和监管措施,我国的幼儿教育现状才能够改变,不仅可以让我国幼儿教育质量大幅度的提升,还规范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市场。

(二)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量。

第2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目前,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大多以基本的财务比率为依据,但受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传统财务危机预警的各个指标在经过各种人为因素调整之后,无法对财务危机的公司做出提前预测,导致目前各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出现钝化。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新的预警指标,来发现虚假会计信息背后隐藏的企业真实运营状况,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危机预警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危机预警的定义。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偿付能力,即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因而企业的财务状况陷于入不敷出的危机状态。这里我们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付合同所要求的款项时而引起的债务危机,也就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出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所谓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预防措施。

(二)财务信息失真对财务危机预警的影响。财务信息失真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受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企业提供的收入、利润等数据会存在人为调节影响,导致目前的各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出现钝化,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传统的预警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指标、资产收益率指标和利息保障率指标等。

对于资产负债率指标,一般认为如果资产负债率持续出现上升趋势,并且在2/3时达到警戒线。对于资产收益率指标,一般认为如果资产收益率持续出现下降趋势,并且接近0时为危机状态。利息保障倍数一般以大于1为好,保障倍数越高说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受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传统财务危机预警的各个指标在经过各种人为因素调整之后,无法对有财务危机的企业做出提前预测。为此,必须寻找新的预警指标来发现虚假会计信息背后隐藏的企业真实运营状况,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建立与分析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建立。从财务角度分析,诱发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者企业片面追求销售数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的管理(有效的现金流入),从而使企业陷入现金支付能力下降的困境。因此,在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设定如下几个假设:(1)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克服虚假财务信息而有效预警;(2)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克服虚假财务信息而有效预警。

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而且现金的收入和支出等信息需要与开户银行的对账单等资料吻合,因此现金流量表的信息相对而言比较真实。同时,现金流量是对资金流转状况的反应,与传统考核指标,例如业务收入、利润、偿债能力等不挂钩。为此,从现金流量表中选取数据并建立若干预警指标,可以克服会计信息虚假的影响,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预警。根据本文的假设条件,提出四种预警指标:主营业务收现率、现金流量债务比、现金毛利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

(二)现金流量预警指标的验证分析。本文选择2006年底仍然被ST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述四个指标进行统计,确定平均值。将被中国证监会查处的三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ST同达、ST银广夏和ST啤酒花的有关财务数据代入,并进行比较,用实例来判断四个预警指标的可行性。

主营业务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ST同达2000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现金流量债务比、现金毛利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各年都低于ST公司的平均值,说明该公司已经处于财务危机,传统的财务预警指标不能发出预警信号;主营业务收现率在2001年发出预警信号,但是没有被投资者发现,由于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使投资者被蒙蔽。

ST银广夏2001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从1999年开始,现金流量债务比各年都低于ST公司的平均值,2000年~2003年现金毛利率低于ST公司的平均值,净利润现金含量从2001年起开始大幅度下降,低于ST公司的平均值,说明该公司已经处于财务危机状态,而传统的预警指标并没有发现预警信号。

ST啤酒花2003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主营业务收现率在各年都低于ST公司的平均值,现金流量债务比和净利润现金含量也只有2002年符合标准,其余都低于ST公司平均值,现金毛利率低于ST公司的平均值,说明已经处于财务危机状态,但是通过虚增利润等方式,使其利润等指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通过上面对三个造假公司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四个财务指标可以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并可以回避财务信息造假产生的影响。因此,利用主营业务收现率、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现金毛利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中的任一指标作为预警指标,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分析

1、单因素指标对比分析。单因素指标对比分析是将目标公司的某一财务预警指标与确定的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目标公司的指标超过警戒值,则认为该企业即将陷入财务危机,否则不存在危机。

2、多元指标综合分析。我们借鉴Z计分法的思想,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计算其权重,进行多元指标综合分析。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pi为第i种指标的权重;xi为第i种预警指标。

这里假设主营业务收现率指标为x;现金流量债务比指标为y;现金毛利率指标为z;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为w,将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的综合指标设为Q。

则:Q=a×x+b×y+c×z+d×w

a、b、c、d可以通过因子分析来确定。我们对76家公司的四个指标通过SPSS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得到的统计值如表1所示。(表1)

由表1,KMO值为0.706,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一般KMO>0.6,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统计量为16.473,且其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11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下面将76家公司的四个指标通过SPSS计算因子得分系数。(表2)

于是,Q=0.05x+0.57y+0.528z+0.322w

将目标公司的实际得分与预警得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财务危机。

根据76家上市公司的四个指标的统计资料,由公式得到:

Q=0.05×1.51+0.57×0.32+0.528×0.21+0.322×1.83=0.94

假设,当某公司的综合指标小于0.94时,认为该公司将要发生财务危机。

通过对ST同达、ST银广夏和ST啤酒花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公司的综合分值

三、结论

第3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部门,各国法律和监管机构都要求金融机构及从业者守法、稳健经营,但还是存在着部分金融业者为了达到不法目的而违规经营,其中表现最为多见的是账外经营行为。账外经营常见于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类金融机构,尤以银行的账外经营为盛。

一、金融机构账外经营行为的性质

对金融机构的账外经营行为,有的学者认为:“不在账面上经营,即不反映在银行科目里的资金经营,多为将吸收来的存款及发放给企业、个人的贷款不纳入银行科目核算的一种非法经营行为”。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尽管揭示了账外经营的一些特征,但还不够周密。笔者尝试将金融业务中常见的账外经营表现形式加以归纳,主要有:

(一)不如实记账

不如实记账指金融机构对发生的存款、贷款、资金业务、证券业务等不按正常、合法的会计程序记账,不在规定的会计科目内进行核算,使其不在会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二)搞“两本账”、“账外账”

搞“两本账”、“账外账”指的是另立账户、账目,隐瞒部分业务活动,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和违法发放的贷款进行“体外循环”。

(三)私设“小金库”,转移和隐瞒部分收支

账外经营会导致巨额资金流于正常金融渠道之外,增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不但容易酿成兑付危机,也给洗钱等上下游犯罪造成了可乘之机,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危及到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账外经营行为在上世纪90年代频频发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进行制止纠正,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这两部重要的法律中对此加以规定。《会计法》第7条规定:“下列会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等……”;商业银行法第55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商业银行不得在法定的会计账册外另立会计账册”。此外,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一次专门对账外经营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以下列方式从事账外经营行为:(一)办理存款、贷款等业务不按照会计制度记账、登记,或者不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二)将存款与贷款等不同业务在同一账户中轧差处理;(三)经营收入未列入会计账册;(四)其他方式的账外经营行为”。对于账外经营行为的法律责任,该办法第11条规定:“……金融机构违反前款规定的(指账外经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开除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该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构成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账外经营的立法内容主要是从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入手――因为账外经营行为侵犯了账务、会计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可信性;作为经营风险极高的金融机构不将其经营成果如实进行记录和反映,使监管机关难以掌握金融机构的经营现状和风险状况,无法保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即便再高明的账外经营行为也必须寄存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中,对其识破和查处也必须从会计渠道入手,因而,账外经营行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严重的会计违法――犯罪行为。

二、金融机构账外经营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金融业务当中,账外经营行为并不是单独发生的,而常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所利用,如我国的刑法中所规定的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类似的行为主要有:

(一)账外非法吸储行为

账外非法吸收储蓄存款在金融机构账外经营中屡见不鲜。同一般的违法吸储相比,金融机构在账外从事违法吸储有四个动机:一是容易逃避监管与查处;二是可以不交或少交各种存款准备金;三是为了方便地支付高息;四是为了更方便地使用那些违法揽存的资金。账外吸储也采用提高存款回报这种惯用方式,主要手法有:在存款当时就从账外返还现金、给予回扣和手续费、给予实物或物质利益作为“奖励”、允诺事后或在支取存款时从账外另行支付“分红”、“贴水”。账外吸储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1.账外私设储蓄品种,自行设定利率档次来吸收资金;2.明知是单位存款或本不应作为储蓄存款的资金却将其按储蓄存款对待,在账外吸收这些资金。由于账外非法吸收的存款手段比较隐蔽,支付高息和手续费比较便利,吸收来的资金运用起来受限制较小,因而一些金融机构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时乐于采用。

(二)账外非法出具金融票证行为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案件包括非法出具信用证、保函、存单、票据、信用证明文件等。在金融机构账外经营活动中,多采用非法出具存单的手法。其行为表现为:1.收取客户存款后不入账,开出空头存单;2.将收到资金的极少部分入账,大部分留在账外循环,开出票面金额与金融机构自留底单金额严重不符的存单,即通常所说的“鸳鸯存单”;3.将允诺付给客户的超出正常利息的高息或好处费、手续费金额也开进存单面额之中,使开出存单面额大于实际入账金额,即虚开高额存单;4.使用已封存或停止使用的印鉴、空白存单以及其他不规范的存款凭证等。这些操作手法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配合非法吸收存款的行为,或者是将账内的正常资金转为账外资金,为账外经营提供方便。

(三)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的犯罪行为

这是金融机构账外经营行为最典型的操作手法。金融机构实施非法拆贷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金融机构利用办理存储业务之机,收授储户存款或者高息吸存社会闲置资金后不如实记入存款账目;第二步是以高利转贷以牟取利息收入,或者违反金融机构之间拆借资金的用途、来源、期限、利率将资金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获取高息或者以金融机构名义为单位之间非法拆借巨额资金做担保以收取手续费,而在账目上往往又反映不(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出这些业务活动,形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类行为开始抬头,有的金融机构甚至被某些犯罪分子把持和恶意经营,成为用资人随时提供资金的“提款机”和犯罪工具。目前又出现了新的操作手法,如违规挪用社保基金、闲置财政资金、通过虚构的委托贷款合同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四)违法发放贷款行为

根据《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中关于贷款的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的形式主要有:1.违反规定提高利率、降低利率或采用其他不正当的手段发放贷款;2.不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轻率发放贷款;3.不对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权属、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和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发放贷款;4.不按照规定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保证合同,办理贷款凭证、抵押质押手续。在账外经营中常常是把来源于正常渠道的信贷资金转入账外,而且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违法情形。通过分析已暴露的金融机构账外经营中发放的贷款行为可以发现两个极端:一种账外贷款是典型违法的,对贷款人特别是关系人的审查敷衍了事,没有完备的借款合同和借款凭证或根本不签合同,而只是仅凭一张转账支票或者其他会计凭证就把大额资金贷出,贷款的担保物徒有其名,抵押形同虚设,保证人根本无代偿能力等等;另一种账外放款则是手法隐蔽,花样翻新,表面看起来符合贷款要求,比如将贷款贷给空壳公司后立即转出、由关联公司循环担保、明知担保物有瑕疵或不保值照样贷款等。有的还形成了出资方、金融机构、用资人三方勾结,事先谈妥资金数目和利息条件,然后由金融机构在账外将资金“指定”贷给用资人的情况。

三、对我国现行立法的反思和建议

我国现有的法律和法规对账外经营行为缺乏准确的定义,账外经营方面的立法现在比较薄弱,没有系统性,缺乏整体的思路,存在救急、救火的现象。基于此,笔者建议:

(一)对账外经营进行科学的定义

建议把账外经营规定为“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金融、会计法规和金融机构内控制度,逃避金融监管,对存贷款、结算业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不如实在会计账册中记录和反映,或隐瞒其他法定会计事项以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目的的行为”。既强调其违反会计制度的特点,也突出其违反金融监管、违反业务法规、自行其是的特点。

(二)对现有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中关于账外经营的规定加以充实

现在只有《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对账外经营行为作了概括性规定,笔者建议在高层次的商业银行法中对账外经营行为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关于存款、贷款、结算的专门法规、规章中对各种账外经营行为作出更为细致的规定,然后在处罚办法中归总其成。

(三)增设账外经营罪代替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发放贷款、拆借罪

第4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窦志华 罗琳 徐济良 陈鸣鸣 陈淑范 葛春霞 朱浩然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指标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四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用MedlabUg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处死大鼠后颈动脉取血,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心得安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的含量、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模型组门静脉压力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关键词】 肝纤维化;门脉高压模型;丹参;心得安;胃肠激素;肝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Red Sage and Propranolol on portal hypertension rats pressure,liver fibrosis and gastricintestinal hormone. [Method] At 4w after making models,rats take the said medicines,then measure their portal pressure with biological signal MedlabUg4Cs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after decapitation,measure the indexes with radioimmune method.[Result] In model group(1),the portal pressure is much more increased than normal one(2),that in Red Sage treatment(3) and Propranolol(4) groups is much lowered,so are gastrin and glucagon;compared to group 1,the gastrin,motilin and glucagon in group 3 are much decreased,so are compared to group 4.[Conclusion] Red Sag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rtal pressure,liver fibrosis index and regulate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with cure effect better than propranolol.

Key words: liver fibrosis;portal hypertension;Red Sage;propranolol;gastrointestinal hormone;liver function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本文利用慢性肝损伤引起的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丹参对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指标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受试药物

丹参:上海雷充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311,成人剂量30mg/d,按体表面积换算大鼠每日剂量为0.9g/kg,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心得安:江苏云阳集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1111,成人剂量30mg/d,按体表面积换算大鼠每日剂量为0.27g/100g,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

1.2 动物

雄性SD大鼠,体重(225±20)g,南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020019。

1.3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正常组正常饮食,自由饮水。模型组及丹参、心得安治疗组用60%CCL4石蜡油溶液0.3ml/100g,双侧腹部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注射17次。每次注射前均称重,并严格按单鼠体重计算60%石蜡油溶液用量。同时用10%乙醇代替自来水饮用,大鼠颗粒饲料自由摄食。造模4周后,模型组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0m1/kg灌胃;心得安治疗组予心得安35mg/kg灌胃;丹参治疗组予0.9g/kg灌胃。

1.4 大鼠门静脉压力检测

禁食24h,但自由饮水,3%戊巴比妥0.1ml/100g腹腔麻醉,并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肛温为37.5℃,开腹后稳定10min后选肠系膜属支穿刺,接MedlabUg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量门静脉压力。

1.5 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CIV、LN检测

试剂盒由上海海研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透明质酸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批号20061201;Ⅲ型前胶原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层粘连蛋白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IV型胶原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批号20070101。按试剂盒方法进行检测。

1.6 胃肠激素

颈动脉取血4ml,注入预先以EDTA、抑肽酶抗凝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后3500r/min 4℃离心,测定上清液(血浆)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高血糖(Glu)含量。胃动素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试剂盒批号20061230;胃泌素试剂盒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试剂盒批号20061228,胰高血糖素试剂盒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61225,按试剂盒方法进行检测。

1.7 统计学处理

用Wstata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2.2 对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见表2。表2 各组纤维化指标比较(略)

2.3 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见表3。表3 各组血浆胃肠激素比较(略)

3 讨论

门脉高压症(PHT)是门静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是肝硬化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有前向血流和后向血流学说[1]。在肝硬化时由于在肝脏的灭活减少、门体分流增加、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等因素,使部分胃肠激素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循环,所以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伴有高胃泌素、高胃动素、高胰高血糖素血症[2]。

以心得安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治疗门脉高压的重要药物,但临床上约15%~20%的患者因禁忌证不能使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且长期应用也仅有30%~40%患者的门脉压能降低20%以上或降到12mmHg以下。虽然使门脉的血流量减少、门脉压力下降、胃黏膜微循环的淤滞状态改善,降低了出血的危险性和病死率,但不能改善肝纤维化指标,而且减少了门脉血流量,致使肝功能恶化。由此可见这类药物还远不是对付门脉高压的最佳武器。而选择作用于后向血流机制,通过降低门静脉阻力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对于防治门静脉高压、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门静脉压力、纤维化指标以及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不但与心得安一样能够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作用于后向血流机制,降低门静脉阻力而达到的,同时也与其良好的抗纤维化、阻止肝硬化形成、调节胃肠激素等作用有关。由此可见丹参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症其作用途径和机理是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作用,是临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良好制剂。

参考文献

第5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舌象;胃镜;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22-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或(和)十

通讯作者:刘敏,E-mail:

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产生炎症、糜烂、溃疡或纤维化等病变。本病具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也可有咽痛、咳嗽、哮喘等食管外表现。由于RE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症状反复、不易彻底治愈,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西医治疗本病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主,具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服药。中医学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研究RE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收集了2011年3月-2012年1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RE中医证型及舌象与食管黏膜胃镜下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治RE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经Olympus GIF260型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RE,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情况,并根据中国消化内镜学会标准(1999年烟台)进行分级[1]。O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级: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②符合吞酸、胃痛等病的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临床调查,能够如实回答问题者。

1.2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②曾有胸、腹部手术史者。③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者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④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脑部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3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诊断为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2]。

1.4 患者基本情况

102例RE患者中,男性44人(43.14%),女性58人(56.86%),男女比例1∶1.32。年龄18~75岁,平均(48.28±13.12)岁,其中18~35岁者19例(18.63%),>35~55岁者50例(49.02%),>55~75岁者33例(32.35%)。病程3年者12例。

1.5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观察,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3]将RE患者分为6个证型。①肝胃不和证。主症:反酸、烧心,胃脘胀闷连及两胁,每因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胸闷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次症: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嗳气,大便不畅。②肝胃郁热证。主症:反酸、烧心,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次症:胸骨后或胃脘部烧灼样疼痛,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干结。③脾胃湿热证。主症:反酸,胃脘灼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腻;次症:口臭,口中黏腻,胸闷,大便不畅,小便黄,脉滑数。④痰气郁结证。主症:反酸、烧心,吞咽不利,咽中如物梗阻,情志不畅时加重,舌淡,苔白腻,脉弦或滑;次症:胃脘部嘈杂不适,咽痒咳嗽或痰鸣气喘,纳差,大便不爽。⑤脾胃虚弱证。主症:胸骨后痛,烧心,甚或吞咽困难,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次症:食少,身体困重,倦怠乏力,口淡,呕吐清水。⑥胃阴亏虚证。主症: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嘈杂烧心,舌红少津,脉细数;次症:口干,五心烦热,或见消瘦乏力,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其中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痰气郁结证为实证,脾胃虚弱、胃阴亏虚证为虚证。

1.6 统计学方法

通过整理文献及结合临床观察,制定完整详细的临床调查表,收集病例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与病程分布的关系

102例RE患者中,病程3年的患者多见于脾胃虚弱及胃阴不足证。RE患者不同病程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中医证型与食管黏膜胃镜下分级及表现的关系

102例RE患者食管黏膜胃镜下分级为Ⅰ级者76例(74.51%),多为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证;Ⅱ级者20例(19.61%),多为脾胃湿热及脾胃虚弱证;Ⅲ级者6例(5.88%),以脾胃虚弱及胃阴不足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Hp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舌象与胃镜下食管黏膜表现的关系

102例RE患者见淡白舌2例(1.96%),淡红舌39例(38.24%),红舌45例(44.12%),黯红舌16例(15.69%);薄白苔30例(29.41%),薄黄苔35例(34.31%),黄腻苔20例(19.61%),白腻苔11例(10.78%),少苔6例(5.88%)。食管黏膜表现见充血79例(77.5%),水肿66例(64.7%),糜烂34例(33.3%),渗出物多15例(14.7%),粗糙不平8例(7.8%),溃疡3例(2.9%)。食管黏膜粗糙不平的RE患者以淡红舌多见,其他食管黏膜各损伤类型均以红舌最常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出物增多均以薄黄苔最多见,黏膜粗糙不平以白腻苔最多见。舌色及舌苔与食管黏膜表现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02例RE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热证、实证多见,虚证、寒证较少。胃以通降为顺,若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则气机升降失司;气滞日久,郁而化热,又逢肥甘厚味,亦可助湿化痰。病程较短者以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司为主要病机;随着病程延长,气郁化热,多见肝胃郁热及脾胃湿热证之热证;病程较长者多正气亏虚,且火热郁久耗伤阴津,以脾胃虚弱及胃阴不足之虚证多见。

RE分级为Ⅰ级、Ⅱ级者以实证、热证为主,Ⅲ级者以虚证为主。上述结果符合疾病的一般转化规律,即初病多为实证、热证,正气尚存;久病则正气亏虚,抗邪无力,故虚证较实证的黏膜损伤更严重。中医证型与RE食管黏膜表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观察。Hp阳性的患者以脾胃湿热及肝胃郁热证多见。中医学认为,Hp感染属于邪气范畴,正邪交争,机体多表现为实证,且气滞、血瘀、郁热、湿滞等病理变化又为Hp附着、繁殖提供了条件,故对于脾胃湿热、肝胃郁热等实证的RE患者,在疏肝和胃、清热化湿的同时,还应酌情加入抗Hp的中药,以提高疗效。

RE患者舌色以红舌多见,舌苔以薄黄苔为主,说明本病多见热象。《临症验舌法》曰:“内外杂症,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因此,RE的食管表现也与舌象相关。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常见红舌、薄黄苔,多由火热上炎所致;黏膜粗糙不平多见淡红舌、白腻苔,多由痰气互阻所致;黏膜糜烂多见黯红舌、薄黄苔,多由热毒瘀结化腐所致。

综上所述,RE中医证型与病程、食管黏膜胃镜下分级及Hp感染相关,舌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管黏膜的情况。将现代医学诊断技术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有效结合, 着重研究客观征象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可显著提高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权威性[4]。

参考文献:

[1] 刘思德,姜泊,周殿元.胃食管反流病内镜诊断标准及图片解读[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42-4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57-358.

[3]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3-35.

第6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我国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全球化的国际市场,选择适合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制造业的必然。先进制造技术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竞争。在先进的制造技术中,精密三坐标测量仪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密三坐标测量仪是衡量精密制造和测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对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客观上也促进精密三坐标测量仪生产厂家对精密测量技术进行不断创新。

精度是三坐标测量仪的关键技术指标。一台质量好的三坐标测量仪不仅要达到高精度,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大到航空航天领域,小到微电子元器件。无论您是模具、五金、检具、汽车零部件,还是电子行业,这些关键技术的检测都基于高精密测量技术的支撑。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三坐标测量仪才能让制造企业生产出更优质、更有保障的产品。

思瑞测量为全球最大测量集团国内生产基地,拥有大、小行程多类型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密测量仪器。其产品以超高速、高精度的测量引人注目。以高科技、低成本、高质量的新标准和产品设计理念,配合全球最好的测量软件PC-DMIS软件,能够轻松、准确的测量出制造工件数据信息,大幅提高制造业测量效率。目前,思瑞测量生产的三坐标测量仪已经在众多行业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思瑞测量三坐标测量仪之所以能得到制造业企业的认可,是因为思瑞测量三坐标测量仪拥有先进的全铝技术,采用高精度欧洲进口光栅尺,X向采用精密60°三角梁专利技术,运动更加可靠等诸多特点,再结合集团全球化的资源及本地化的生产优势,采用国际一流的标准,无论是从产品技术、零部件供应,还是到最后的生产制造、机器交付以及至售后的每一环节,都完美提供给全球客户。这也使得思瑞三坐标测量仪产品连续在国内品牌市场中连续五年销量排名持续第一。

高精密三坐标测量技术对制造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瑞测量将努力为中国的制造企业提供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密测量仪器,助力中国制造业腾飞。

第7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近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在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种用法对吗?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从波及的范围,还是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看,这场金融危机都不亚于1929~1933年那场经济危机。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而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是不对的。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当前金融信机的性质和影响是必要的。

什么是经济危机

当代多数中国人头脑中的经济危机概念基本上来自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危机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表现为生产减少、工人大量失业、购买力和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等问题。

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内涵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宽泛得多。从形成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发的结果。爆发于1929~1933年间的美国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公,使得社会贫穷阶层和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了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过剩。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的。有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二战后,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世界贸易一体化趋势加强,资本市场发达,金融领域创新活动频繁,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虚拟经济超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这些因素虽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举例来说,1970年由石油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引发的;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则是由东南亚国家放松管制和过快的资本自由化、银行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缺失,汇率制度僵化等原因造成的;2007年越南经济危机则主要是资本项目开放过早且金融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2007年美国金融领域中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上存在固有的缺陷、国际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深层上还有社会政治原因:政府长期以来为满足民众的愿望而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房贷政策。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在金融萎缩,股价下跌,资金供给不足,流动性低,并引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动荡。

现代社会金融危机之所以频繁发生并迅速蔓延,这与发达的现代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由于实体经济迅速发展,货币制度硬约束的不复存在(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虚拟经济超常规发展。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泡沫现象严重,这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资本市场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加剧。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紧密,某一国或地区金融领域出现问题,立即会波及到世界各地,世界经济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这些因素就好像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和区别

第8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7-0092-05

2010年4月27―28日“第十二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在江西财经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等新闻出版机构共61家单位的92位专家学者就“经济危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一、经济危机的成因研究

(一)马克思经济学的解释

西南财经大学蒋少龙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产的危机,虽然表现形式新,但其本质未变:生产过剩源于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源于消费下降,消费下降源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

东北财经大学邓春玲通过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解读,认为马克思强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基因决定的。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爆发,而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破坏和停滞只不过是其具体表现而已。

江西财经大学罗雄飞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释世界经济危机。他认为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归,从根本上看这次经济危机是全球化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全球化经济的无序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缺失是其深层根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晓华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另外,资本主义的贫富分化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资本主义制度会加剧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之与实体经济相脱节。

台州大学张明龙从对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依存条件和固有要求的分析入手,得出结论:经济危机不是竞争作用的结果,而是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结果。在两者与经济危机关系上他认为竞争加剧经济危机,而生产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

(二)西方经济学的解释

与前者不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认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主要解释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此这一理论对2008年经济危机成因的针对性较弱,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几点猜想:(1)经济危机直接成因在于生产与消费互为前提从而均衡脆弱;(2)经济危机成因是多因素的;(3)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商业周期理论有严重的理论缺陷及与经验脱离;(4)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成因。基于以上分析,他认为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应同时采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在利用金融市场时注意防范风险。

清华大学赵准从危机后“效率市场假说”之争入手,引出对该假说及其相关模型的理论内涵、政策寓意、经验验证和预测功能,揭示了它们给宏观经济调控及金融业带来的危害。通过剖析该假说所期望的金融市场稳定过程,指出它所假设的市场稳定因素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精明的投资者”实际上正是泡沫的“助推者”而非“戳破者”,因此金融市场出现危机是难免的。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研究

(一)经济危机与经济增长

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等首先分析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即先境外后境内、先沿海后内地、先外资企业后内资企业、先竞争性企业后垄断企业,指出政府应当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发展,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抑制落后产能过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应当从五个方面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即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经济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

河北经贸大学母爱英等结合京津冀现实情况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的走向,分析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提出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陕西师范大学许军等指出,中国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高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产品多于高附加值产品;外部环境不利于我国加工业持续增长。受经济周期规律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加工贸易完成了一波陡降陡升的反转,这一方面证明了我国加工业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产业调整形成了倒逼机制,我国加工业应该利用这次调整完成转型升级。

江西财经大学万道琴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周期性敏感产业以及耐用消费类产业的不良影响,以及金融危机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需要得到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优化外资利用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应伴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孙宇晖认为,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我国市场化、开放度的加深,尤其对美国贸易依存度的增强,必然深受其害。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应当遵循“应对目前危机与图谋长远发展兼顾;促进内部增长与扩大外部市场并举;社会财富生产与居民消费水平同增;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双赢”的原则,实施宏观调控,以达到既将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又实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好内部积累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市场结构,为经济起飞打下基础。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中央民族大学张春敏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形态发展到国际金融资本时代,以虚拟资本为存在方式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国际金融资本通过在货币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制度设计构建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金融自由化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流动的纽带,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循环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循环圈,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这一体系出现问题的必然结果。

上海财经大学包亚钧从分析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进而指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从而在理论上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进行探究。

西南财经大学朱博从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论述入手,指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之母,虚拟经济发源于实体经济,两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他通过进一步分析指出,金融危机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发展超过实体经济承受限度,因此我国应当科学把握两者关系,在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促进作用的同时,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可能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危害降到最低。

(四)经济危机与金融监管

清华大学陆铭利用海曼・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解读“次贷危机”。与马克思关注消费与经济危机、凯恩斯关注投资与经济萧条不同,海曼・明斯基则基于三种融资方式的安全性角度,提出金融不稳定假说,其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是内生的、固有的。在典型的经济周期中,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与投机性融资泡沫内生于金融市场自身。金融不稳定性观点非常重视资本资产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融资方式,如果投机―庞氏融资所占比重越大,经济将无法维持均衡的系统,很有可能成为畸形放大的体系。对此,我们应该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保持适度审慎,正确把握创新金融工具的特点,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防治创新金融工具被误用、滥用,重蹈覆辙。

(五)经济危机与就业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梦龙通过对深圳市工商登记数据的经验研究,解释投入要素组合与金融危机的就业冲击效应关系。他认为企业对投入要素组合方式的选择会通过信贷条件的变动放大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通过研究深圳市工商数据和宏观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金融危机通过影响企业的信贷条件而引发就业冲击效应,即由于企业偏好选择高资本密集度的生产要素组合,一旦信贷条件恶化,企业正常经营将难以为继,随之会带来显著的就业冲击效应。

三、经济危机与宏观调控

河北经贸大学武建奇就我国目前为解决经济危机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三点反思:(1)投资的工具化:投资作为增加社会需求、调控宏观经济的工具,在规模安排上是否有限度?过去计划经济讲三大平衡,现在市场经济讲需求管理,那么在使用社会需求这一宏观调控的稀缺资源时就应当小心珍惜:在不同发展阶段(较高和较低)宏观调控对社会资源(社会需求)的利用也不同。(2)消费工具化:消费是经济目的还是经济手段?(3)GDP为什么要高增长?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从长期看人民富裕在于财富(存量)多少而非收入(流量)单纯的增加,破坏旧财富,创造新财富,只求流量不求存量,为增长而增长,无益于人民福利的实际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树青从七种市场经济国家面对危机作出共同的选择――政府救市入手,认为政府救市对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常态现象。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政府本身作为市场的主体,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政府掌握、调配资源,要求其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不可或缺的统领作用,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

江苏省委党校李炳炎指出,从表面看美国消费不足是暂时的,而我国现状是消费不足,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长久看来解决金融危机还是要以消费为主,宏观政策应避免南辕北辙。

浙江师范大学曹荣庆在研究了危机视角下的房市调控政策后指出,由于政府职能定位的混乱(职能越位――干预银行)切断甚至打击房地产开发商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所以要职能归位:以计划经济方式来实现对低收入群体住房的保障功能,其他人依靠市场体系解决之,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法定的资金转移供给体制,从而实现两者良性循环。

四、经济危机的治理思路

清华大学张珂从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关于消费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而我国内需以投资为主,消费需求低迷,经济增长缺乏持久动力,对此一方面应该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应该实现合理税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首都师范大学韩学丽认为,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目前摆脱金融危机困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消费需求长期低迷,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强,对此,应当充分利用财政政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快税制改革步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江西财经大学康静萍从集体谈判制度角度提出治理经济危机的思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财富分配扭曲,而治理危机途径则是变革收入分配制度,她认为集体谈判制度的缺失是我国劳动者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由于新旧机制的交替,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从认识到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集体谈判主体资格不到位,集体谈判机制欠完善,集体谈判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所以完善我国集体谈判制度,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证劳动者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得到更大的份额,使社会财富分配趋于合理,防止经济危机爆发。

五、应对危机的经验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熊俊以收入分配为切入点,分析美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认为从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利于资本)到规模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差距)这一格局变化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金融危机,投资银行、贷款公司、两房次贷危机反复相互作用导致危机越来越大,危机到来时消费和投资下降,在全球化背景下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和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恶化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对中国的启示是政府应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合理干预、大力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这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浙江工商大学杨文进基于经济长波、货币供给与国际竞争的视角探析美国经济危机原因及其影响:他认为美国经济危机是其新长波运行到顶后以朱格拉周期形式表现的一次调整,为满足长波扩张对巨额货币供给的需要,美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随着长波的演进,实体经济对新增货币的吸纳能力减弱,由此金融创新深化所创造的巨大货币供给就只能转向“次贷”和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又因为各主要国家之间经济周期出现了高度的同步性,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转化为世界经济危机。

华南师范大学范方志对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反思,认为注资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而降息因为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而效果不佳,因此,应该让那些资不抵债、问题极其严重的银行尽快破产,同时,剥离不良资产,进行资产重组,更换管理层。

上海市委党校鞠立新通过对拉美国家近60多年经济增长过程中贫富悬殊问题的研究,得出若干启示:发展经济不能本末倒置,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更不能陶醉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成就之中;应该大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避免贫富悬殊和社会群体的严重分化;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高度重视农村发展。

六、可持续发展

天津商业大学王树春等基于全球化视野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制度约束。当前国际社会主流制度约束条件造成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过分强调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利己原则,而忽视利他原则,导致利他原则稀缺,使众多世界性问题因陷入囚徒困境而难以解决,只有从根本上改造主流制度约束条件,使利他行为得到普遍培养,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程世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资本制约型”转变为“土地制约型”。土地价格的扭曲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基础性因素。由于地价的传导效应比资本利率和工资率更强,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对土地差异化的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实现实体资本投资和虚拟资本投资的双重扩张。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土地制度及价格机制实现土地的供需均衡和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

江西财经大学肖文海指出,随着工业化推进,资源和环境质量成为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打破资源环境无价的传统观念,建立反映其稀缺程度的价格制度,是循环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他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在资源开采、产品制造、资源回收、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分析资源环境价格的实现,构建“政府调控(创设)市场,价格促进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结合我国国情,以前端减量化优先为原则,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以建立生态修复和补偿为核心,推进开采环节的环境定价;(2)以能源税制改革为核心,促进节能减排;(3)多管齐下,建立清洁生产的价格激励。

信阳师范学院蒋国平、徐永新认为,构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农民务农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构建农民务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体制保障机制;四是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构建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社会保障机制。

七、其他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钱津指出,经济危机源于经济学的危机:后危机时代到来,要求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认识上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创新:(1)市场价格:维护刚性原则是经济运行稳定的需要;(2)金融监管:重点在于控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3)政府干预需要理性化、全面化、规范化和常态化;(4)宏观调控必须实现虚实一体化的转折与创新。

清华大学蔡继明等认为,2009年中国的GDP虽然保持了8.7%的增长,但是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国际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也会促使国内发生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有可能破裂,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政府应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国内消费。为此,建议国家释放1万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外汇储备,将之转化为国内消费资金。同时,要高度重视金融不良资产问题,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资产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房地产市场去泡沫化。

江西财经大学伍世安从探讨市场经济和绿色经济关系入手,指出绿色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接轨且统一起来,取决于绿色经济的产业链与其价值链的匹配和耦合,而绿色经济价值链的形成,取决于通过广义价格形式及其机制将外部性内在化。所谓广义价格即物品产权的货币表现和交易过程所需支付的代价条件,而不是狭义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绿色经济背景下,通过对初始投入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消费回收环节等四个环节的价格安排的分析,细化出十几种具体的价格形式,并提出运用“试错”方法和市场方法来形成这些价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巧玲通过对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产品创新理论以及产业生命循环理论的分析,探究影响和制约资本主义长期波动的原因,分析主导其发展演化的根本矛盾,从而找出资本主义长期波动的规律:周期性发挥作用的产品创新导致以蜂聚形式出现的新兴产业部门的生命循环,从而进入长波的上升期;随着这些部门生命循环由成长进入成熟,宏观经济增长就会放慢,从而进入长波的下降期。目前,国际范围内初始产品的创新往往集中于发达国家,而扩散到我国的技术大多来源于生命循环后期的部门,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利。对此,我们应当发挥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提高基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力,逐渐改变世界范围内基础技术的创新格局。

Economic Crisi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 Runfeng

(Business School,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第9篇:经济危机的表现范文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是经济异常发达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也不能抵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经济危机的来势异常猛烈,即使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以及它所带来的损失。当经济危机首次出现时留给部分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许多国家并没有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危机渐渐的蔓延到了其他国家,并且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各国的失业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应对危机的经济学的措施

(一)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相关政府渐渐的开始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学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实体经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减少国家经济的损失,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但是,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还应该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还应该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另外,相关政府还应该颁布一些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并且要将这些政策应用到实际中。

(二)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应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贫富差距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明显,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人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民经济收入都用在了工业的发展方面,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面,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乡的经济收入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工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相比,城乡的经济收入就显得特别微薄了。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我们必须要合理分配国民经济收入,将国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从而大大的减少我国的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综合国力,最终极大的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才可以发展的如此迅猛,因此,我们必须要始终相信市场,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恢复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从而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