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智慧医疗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医疗的问题

第1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7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祸和建筑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相应增加,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增明显。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亚低温治疗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9~74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是:车祸伤34例,高处坠落伤21例,其它伤10例。着力部位:枕部28例,额、颞、顶处:26例,不详11例。53例伤后24h入院;其余为伤后3d内入院。按GCS评分,3~5分,28例;6~8分,37例;都有较严重意识障碍,瞳孔变化者47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瞳孔散大或瞳孔大小不定或针尖样瞳孔。生命体征改变者31例,表现有高热或体温不升,脉搏缓慢或细速,呼吸节律不整,血压升高或下降。全部病人均经临床检查及头颅拍片及头颅CT明确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广泛性脑挫裂伤21例;硬下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18例;脑内出血者6例;脑室出血者3例;脑干损伤者2例;其中有中线移位者44例。合并颅骨骨折或颌面部骨折37例;合并腹腔脏器破裂5例;合并四肢骨折14例。47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18例未行手术。

1.2 治疗方法首先常规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止血、抗感染治疗。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控制辅助呼吸,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膜地平及脑细胞复活剂,防治并发症,伤后第3天,不能进食者,放置胃管,鼻饲流质。对有明显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患者,如有手术指针,尽快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大骨瓣减压术。加强术后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除病情变化外,伤后或术后3d和7d常规复查头颅CT。本组所有手术或非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都尽早施行亚低温治疗。我院应用国产YYZ-Ⅰ型压低温治疗仪。同时使用降温毯及降温帽,根据现有临床资料,需设置的温度可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患者体温不同,毯温设定温度选择在12℃~18℃,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降至32℃~35℃。体温由肛温测得(肛温比脑温平均低0.33℃左右)[1],降温时给予500ml生理盐水+氯丙嗪100mg+卡肌宁200~400mg静滴,20~40ml/h。给药剂量及速度根据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肌松程度而定。若患者的体温难以降至亚低温水平、血压和脉搏平稳、肌肉状况良好,肌松剂和镇静剂速度和用量可减小。若患者的体温难以降至亚低温水平,患者躁动不安,则应加大药量及速度。对于使用适当剂量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的病人必须使用呼吸机,以防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所致的呼吸麻痹[2]。亚低温治疗维持2~14d,据脑水肿和脑挫裂伤严重程度及颅内高压持续长短,相应延长或缩短亚低温治疗时间。待颅内高压降低后缓慢自然复温,继续常规治疗。

1.3 结果本组65例重型脑伤患者经亚低温治疗后,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良好38例,中残11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

2讨论

研究结果发现,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外伤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患者的预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保护血脑屏障,从而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度低温:16℃以下。由于轻中度低温(28~35℃)都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作用,所以,江基尧于1993年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定义为亚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尽管江基尧等所做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来低温疗效优于33℃,但由于32℃以下低温易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外临床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患者。本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亚低温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58.5%,而正常体温患者恢复良好率为36.4%[3],表明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4]。近年来临床应用研究证明亚低温能有效提高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伤病人生存率为60%,对照组为36.4%。其它医院也有类似报道。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颅内高压和高血糖症。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如胃肠功能紊乱扩消化道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有效抑制烦燥、减少再出血,缩短恢复时间,使病人能够渡过危险期。

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都表明,亚低温对脑缺血性和脑外伤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但亚低温脑保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5]:①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②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③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④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⑤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⑥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

本组65例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而且经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因疗效果肯定,应用简单、安全,易于掌握,非常适宜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其适应症主要为:①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②原发性脑干损伤;③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导致的颅内高压;④下丘脑损伤;⑤高热。在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治疗时间在伤后越早越好,通常在伤后24h内实施,维持时间3~14d,但应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决定,对于严重脑水肿和重度颅内高压的病人,亚低温时间要长;而对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不十分严重的病人,亚低温时间相对要短。②由于患者使用肌松镇静剂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因而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吸痰2~3次/h,必要时随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和雾化,防止痰痂形成。③用药速度及剂量根据病人是否有躁动、寒战或人机对抗作适量增减。④老年及婴幼儿患者慎用。⑤休克、低血压患者禁用。由于亚低温治疗具有显著脑保护作用,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作用,对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严重脑水肿和重度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脑干伤病人,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学平,王凤焰.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应用研究.国外医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分册,1997,24(5):235-237.

[2] 王宪荣,冯华.实用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5-33.

[3] Clifton GL.Barrodale P,et al.A phase Ⅱstudy of moderate hyporhermia in severe brain injury.J Neurortauma,1993,10:263.

第2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左半结肠损伤; 一期吻合(修补); 预防性吻合口段肠外置术

结肠损伤发病率较小肠低,但因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一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受伤后容易漏诊,常常导致严重的腹膜后感染。尤其是较严重的左半结肠损伤,处理比较复杂,以往多是分期手术的办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一期吻合(修补),预防性吻合口外置的方法,治疗较严重的左半结肠损伤24例,与传统的术式相比,更加简单安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扩大了一期吻合(修补)的适应证,缩短了病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17~72岁,平均36.2岁。伤因:车祸11例,坠落伤4例,刀刺伤8例,爆炸伤1例。部位,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17例,乙状结肠6例。单处结肠破裂者22例,2处以上者2例。伤情:Flint1级6例,2级15例,3级3例。单纯结肠损伤1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10例。24例患者6~8 h内手术18例,12 h内3例,24 h内3例。

1.2 手术方法 进腹后保护切口、探查,裂口在肠管周径的25%以上、腹腔污染较重或发病时间超过12 h者采用本术式。根据伤情施行肠切除吻合或修补,在近吻合(修补)口处腹壁上,卵圆形切除3 cm×5 cm大小的皮肤、皮下组织,十字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壁肌肉,游离部分腹膜;将吻合口处肠段置在腹膜外卵圆形切口内,使其对系膜侧肠壁与皮肤平行,将肠壁与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壁肌合固定4~8针,将游离腹膜缝合包裹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腹膜外,吻合口对系膜侧暴露,外敷油纱条保护。

2 结果

24例中,23例吻合(修补)口一期愈合(95.8%),3例合并外置吻合口段肠管梗阻(12.5%),拆除腹壁与吻合口处部分固定缝线后梗阻缓解。1例出现0.5 cm大小的吻合口漏(4.2%),同时合并外置吻合口段肠管梗阻,拆除部分固定缝线,梗阻缓解后,吻合口漏于术后21 d愈合。21例随访3~6个月,6例吻合口自行回落入腹腔,切口瘢痕愈合,15例3个月后在局麻下行外置吻合口段肠管回纳入腹腔,无一例发生切口疝,3例失访。

3 讨论

3.1 结肠损伤的特点

3.1.1 结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结肠壁薄[1]、外周脂肪组织多;②结肠血供差,结肠壁内的血供不如小肠充足,尤其对系膜侧;左半结肠的血供不如右半结肠[2];③结肠内容物稠厚或已形成粪便,肠腔内压力大于小肠,破裂后稠厚内容物污染重;④结肠内的定植菌,特别是致病菌,无论是种类和数量都大大超过小肠和上消化道;⑤结肠术后蠕动的恢复比小肠晚;⑥回盲部、升结肠、肝曲、脾曲、降结肠的背面位于腹膜后,较隐藏,术中探查不细易漏诊[2]。

3.1.2 影响结肠伤口愈合的因素 ①结肠壁薄、血运差,伴有休克时,肠道的血供影响比其他器官更甚[1],造成肠道缺血、缺氧,休克纠正后的再灌注损伤也更重;②再创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期中,肠道的反应也较显著,如肠管扩张、肠壁水肿变薄、通透性增加,菌群易位;③小肠蠕动恢复比结肠早,未做肠道准备的小肠内容物被推向已充满粪便的结肠内,造成结肠腔内压力增高;④结肠破裂后腹腔内感染机率高,加重结肠已吻合(修补)伤口处的炎症反应。

3.2 本手术方法的优点 ①吻合口置于直视下随时可以观察吻合口的情况;②结肠腔的连续通畅不受影响;③修复处周围的结肠壁被腹膜覆盖于腹膜腔外,脱离了腹腔内可能存在的感染环境;④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则相当于结肠造瘘,易于处理,避免了腹腔内感染的致命威胁,相对安全,从而扩大了一期修补、吻合的适应证;⑤无需结肠造口,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⑥本术式手术时间短,可适宜于全身情况较重或肠管扩张及肠壁水肿者;⑦因吻合口置于腹腔外适用于腹腔渗液较多,腹腔污染严重者。

3.3 注意事项 ①吻合口处肠段及系膜应有足够的游离度,外置缝合后无张力,故一般适宜于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近侧损伤的患者;②外置肠段的腹壁切口应大小、松紧适宜;过小对观察吻合口不利,过紧易造成吻合口梗阻;过大,过松易造成切口疝;③术后及时扩肛或肛管排气,减轻大肠内的压力,以利吻合口的愈合;④围手术期适当使用抗生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合并症。

参考文献

第3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一、企业职工患病和非因工负伤,在指定的医院(包括分设的和独立的门诊部,下同)或本单位附设的医院医疗时,其所需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均由职工个人负担。在本单位附设的医务室(所)、保健室(站)看病时,一般可以不收挂号费,医务人员巡回到车间巡回到职工宿舍看病时,不收挂号费。

企业附设的医院收取挂号费的标准,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研究决定。

二、企业职工患病和非因工负伤,在指定的医院或本单位附设的医院、医务室(所)、保健室(站)医疗时,所需的贵重药费,由企业行政方面负担。但服用营养滋补药品(包括药用食品)的费用,应由职工个人负担。营养滋补药品的收费办法,均按当地公费医疗制度的规定办理。

三、企业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住院医疗期间的膳费,由本人负担三分之一,企业行政方面负担三分之二。

四、按照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享受医疗待遇的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患病医疗时,除了手术费和药费仍然执行半费外,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等均由个人负担。

第4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为加强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管理,健全医患双方制约机制,规范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就医行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2号)的精神,现就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一)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根据任务量配置必要的专职管理人员,做好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

    (二)要加强血液透析、放化疗等危重症医疗费用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三)要严格执行用药限量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精神病、肿瘤(放化疗),且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同一类药品,门诊开药量可放宽到不超过一个月量。

    (四)要按规定使用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专用处方,实行双处方双划价,专用处方要单独管理。要使用全市统一制定的“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清单”。

    (五)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为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患者及时、准确地提供“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清单”,积极配合各区县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并提供有关资料。

    二、下列费用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不予支付

    (一)各种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手术加台费、优质优价费(含特需病房)、自请特别护士、护工等特需医疗服务费用。

    (二)各种预防、保健性及非治疗必需的诊疗项目费用,如气泡浴、等动力康复治疗、光量子治疗、眼部人工骨植入等。

    (三)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如止痛泵、止痛表、氧气发生器等费用。

    (四)各种气功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辅治疗费用。

    (五)市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和各种生活性材料费用。

    (六)微量元素检查、APOP老年人痴呆基因分型检测、SW系列反射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等费用。大病医疗保险患者手术中使用一次性进口器材、器械,报销仍执行京劳险发〔1996〕201号文件。

第5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智慧医疗;物联网;移动医疗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64-3

Analysis of the WisdomMedical Research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aking Zhengzh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o Jie Fu Lixi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isdom medical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wisdom medical development inother areas, proposed the wisdom medical improvement program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s the core in the area of medical cooperation, the wisdom hospital construction, mobile medical scien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wisdom medical science isconducted with a future outlook, so as to promote its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s: wisdom medical science;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medical science

1 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自2015年两会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医疗”成了最先启动的产业领域之一,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下列是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省市的智慧医疗建设情况。

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已形成涵盖智慧门诊、智慧病房及智慧健康管理的全方位智慧医疗应用。在构建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的过程中,该医院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借助无线网、集成平台、物联网技术及各类应用系统功能,实现资源可共享、就医更快解、病人更安全、服务更周到、管理更高效[1]。

苏州市智慧医疗建设情况:手机挂号和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着力解决“看病难、挂专家号难、时间耗费”等问题,并向市民提供个人健康档案、门诊记录、住院记录、疾病诊断记录查询、管理等功能。解决500万苏州市民的就医、健康管理,为家庭保健、远程医疗、全民健康档案归集等提供了基础平台。

上海长宁区(IBM智慧医疗成功试点)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建立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主要是通过推进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个体化的服务,在信息整合方面是把病人归入其中,实现信息共享,包括个人诊疗记录、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在服务上,市民通过自己社保卡,注册登录网站,在网上查看自己的会诊记录、国内外的相关医疗信息等,还能给医生留言,对病情进行沟通[2]。

青岛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完善现有医药卫生信息云,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健全透明有效的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边界顺畅的查询机制,推进远程挂号、远程诊断、社区医疗等指挥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2 河南省郑州市智慧医疗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

为更加了解智慧医疗发展状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调研小组决定重点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主调研地。

2.1 调查数据的分析

调研小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式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广场等地展开调研。在关于“所在地区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居民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并不清楚当地医院对突发病情所做的预案或者当地医院根本没有应急预案,而当地拥有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医院仅占22%。由此可见,医院应该加强关注居民突发事故,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关于“到医院办理看病手续的烦琐程度”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44%的人认为当前办理看病手续十分烦琐,52%的人认为办理看病手续一般,仅有4%的人认为办理看病手续是简单的。由此可知,我们在办理看病手续方面应该进一步改善,利用信息化的办理来减少办理看病手续的烦琐。在“当地医院就诊是否方便”的问题上,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居民认为当地医院就诊还是比较方便或者是一般,但仍有近10%的市民反映是不方便的。因此,在智慧医疗的未来发展方面,要解决这近10%的人看病问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远程医疗等方法解决居民简单的健康问题。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卫生所建立档案规范的有78%,而很规范的只有22%。大部分的农村医疗机构没有为居民建立规范的医疗健康档案,这会使居民的健康得不到有效的追踪和保障,这也成为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医疗应该能够利用数据库为每一个人建立电子档案,跟踪每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

我们还发现了居民对“当地医院用药是否规范”的评价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仅有不到10%的市民认为当地医院用药很规范,认为用药规范一般的人数的占54%,不规范的人数达到百分之十几。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用药规范程度与医生对病情的把握程度是有一定关系的,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病人的病情变化太快,很难让医生完全掌握。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居民对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途径”“居民对医疗系统服务的需求”“现在医疗服务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而对郑州市医疗发展情况和人民满意程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2 河南省郑州市智慧医疗发展成效

2.2.1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目前,郑州市很多医院已经建设有比较完善的基础措施,例如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医院都具有自助办卡、充值、挂号、交费一体查询机等先进智慧设备。

2.2.2 物联网技术与医疗初步融合。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状态信息采集自动化等特点,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中彻底打破了固定组网方式和各科室信息管理系统比较独立的局限性,更加有效地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2],实现人、设备、物资管理可视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临床工作和管理效率。

2.2.3 实施预约挂号服务。使用预约挂号服务,预约可以优先就诊。预约挂号具有省时、省心、便捷等优点,让人们在预约时间段优先就诊,减少等候时间;使用在线支付可减少窗口排队付费的时间;彻底消除去医院挂不到号看不了病的烦恼;及时收到医生的停改诊信息;详细了解重点科室、名医介绍以便快速找到好医生等。目前,郑州14家三级医院已经全部开通手机挂号系统,不仅减少了市民就医大量排队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

2.2.4 实行“医卡通”制度。“医卡通”具有就医便捷、记录完整、明白消费、资金安全、存取自由等优点,持卡患者可直接就诊、检查、治疗、取药,无须再排队挂号、交费;通过医卡通就诊卡,医生能查询到病人历次就诊的详细记录,有利于医生对您的病情做出全面系统的判断;可随时自助查询交易明细;资金可通过医院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安全保障;就诊结束后,卡内余额可留作下次就诊使用,也可在收费窗口办理结算退余额,可自愿选择。

2.2.5 电子病历的建设。据了解,作为国家新医改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河南省目前已有4家医院,被卫生部纳入电子病历试点。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将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2.2.6 健康卡的实施。在2013年3月1日,中国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在郑州举行。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各功能为一体,可方便市民预约挂号、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等。首批加入“一卡通”平台的医院共有55家。其中省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13家,县级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家。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不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病人数据。不能随时随地获取包括历史诊疗信息、临床检验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在内的患者全面医疗数据,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2.3.2 仍然存在医疗误差。在确认患者身份及用药情况等方面仍然存在误差,有可能因输错药物导致医疗事故发生,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缺乏保障。

2.3.3 “医卡通”的不便。各医院的医卡通的功能基本相同:均可以使用该卡,在本医院内办理就诊、交费、取药、检查、入院、结账等事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由于采用医卡通制作系统的不同,各医院相互之间不能读取对方信息,其二,医卡通仅仅方便了医生,患者查询不了任何信息。其三,医卡通附带财务交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财产的安全性,也浪费了资源。其四,许多患者担心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医卡通里面的资料是否被院方窜改。

2.3.4 缺少个人的医疗检测防护。一旦发生意外,会导致面临的风险加大。没有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缺少医生的虚拟会诊和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

2.3.5 疏忽健康档案的建立。疏忽对居民以往的各类医疗卫生数据的整合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共享、业务的协同。患者就诊时,医生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利用科学准确的数据辅助医生诊断,会增加医疗差错。

3 智慧医疗改进方案

3.1 智慧医疗――核心技术

智慧医疗应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核心技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激光条码扫描等信息感知设备和网络,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换,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这种方法具有智能识别、多源数据的相融协同、移动计算、提供各层次全方位服务等优点。

3.2 智慧医疗――区域医疗协同

智慧医疗应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4],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区域医疗协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2.1 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生命体征检测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传感器,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传递到远端的服务平台,由平台上的服务医师根据数据指标,为远端用户提供保健、预防、监测、呼救于一体的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3.2.2 远程医疗。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为居民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高价值的医疗资源;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3.3 智慧医疗――医院建设

3.3.1 智慧医院――整体构架。智慧医院整体构架主要包括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医院智能化系统、以信息整合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以电子病历应用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临床移动信息系统、以数据共享为重点的数据融合平台系统、以数据安全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系统。

3.3.2 智慧医院――智能化建设。智慧医院智能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机房工程、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3.3.3 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临床医疗业务系统、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外部系统接口、临床移动信息系统、临床业务辅助系统的建设。

3.4 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

借助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及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人与物的定位识别,结合门禁监控,提高患者诊疗环境安全;通过无线智能移动推车、医护移动终端,实现医护移动查房及远程探视、医嘱执行核对;借助二维码技术,实现病房电视上应用与安卓、苹果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实现多屏互动等应用;在门诊方面实现“先诊疗后结算”。

4 智慧医疗未来发展

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参与加强化、应用范围扩大化、信息共享普遍化等。我们要通过在医院信息化应用、医院IT基础设施、医院物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进一步建设智慧医疗,来实现高效有序的医院管理,提供应需而动的公共服务,保障无处不在的信息沟通,营造便捷安心的医疗氛围,创造学习与分享的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基础设施智慧化程度。

我们的建设目标应是实现全方位(包括任何部门、所有科室)、全对象(包括病人、医护人员、药品、耗材等)、全过程(包括病人治疗、住院的过程等)的智慧医疗。

参考文献:

[1] 左秀然,杨国良.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2):14-18.

[2] 张平,池捷,王洪清.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J].中国医院,2009(1):62-64.

第6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城市;资源整合;数据中心;城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83-03

Abstract: The fast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produced many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mplicated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lack of resourc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urban life. Wisdom city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solutions for the city problems and new ideas and practic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ity, cloud computing data center is the core, building independent design of wisdom city devia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system of public cloud service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hinking i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sdom city.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cloud compu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Wisdom city;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data center; The city architecture

1 概述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智慧城市将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如教育、医疗、社保、娱乐等城市基础服务,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管理、水电管网等城市基础管理,金融、传媒、物流等各种行业服务。智慧城市将全面提高城市各项职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和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但现有的计算机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它可动态的调节计算资源、实现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储与共享。通过云计算可以解决智慧城市中数据海量、随时更新并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计算问题。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云计算,政务管理、交通管理,智能医疗、教育服务、居民生活等具体应用就更加离不开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平台。

2 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优势

2.1 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通过现代城市中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构架模式,将城市中的多台服务器组成“云端”,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智慧城市中的各个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它将内存、I/O设备、存储和CPU等计算机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整个城市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服务器等服务。与此同时,可借助云计算平台的云操作系统对资源池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切割、调配和整合,以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以及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能。对于智慧城市终端用户来说,有了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便可直接通过智慧城市门户官网、智慧城市APP等完成所需服务,而不必关注智慧城市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模式,使城市生活更加简单。

2.2 业务/资源调度管理

云计算将大量资源集中到一个公共资源池中,通过多主租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云平台管理软件将公共资源池中的资源根据智慧城市中应用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包括增大或减少资源的要求。弹性的云服务可使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所需求的资源,这样既实现资源的多用户共享,也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3 安全控制管理

云计算,将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分离,并实现了多个用户对同一公共资源池的共享使用。但在多用户对同一资源进行共享使用时,就涉及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用户存储数据管理等各种安全问题;同时,众多用户共享同一公共资源池, 对资源池中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云计算环境下, 基础资源的集中化规模化管理, 使得原本存在于客户端的安全问题更多的转移到数据中心。从专业化角度,用户可以借助云数据中心的专业人员和安全机制来保障业务的安全性, 而不用为此耗费自己过多的资源和精力, 全面降低了安全风险。

3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架构

3.1 基于云计算的政务管理平台――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政府信息资源可通过政务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其功能的实现也依赖于云计算的支撑。传统的基于设备的资源共享系统具有很多局限性,如文件传送、公共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等无法实现高效率的使用与共享。

基于云计算的政务管理平台不仅向公众提供了可参与的网络平台,还可保证公众的诉求有良好的回应。通过政务管理平台,公民可以自助满足对政府服务的各种需要,这些服务以开放公用的方式集中在云端,公众可通过网站、APP等各种手段享受智慧政府的各种服务。因此,智慧政府可通过云计算这个大平台来改善自身运作能力和运作效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2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应用支撑平台――智慧交通

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交通管理手段面临大量的信息孤岛问题,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城市,结合目前城市交通现状和需求,打造一套基于云计算的城市交通支撑平台将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必经之路。

智慧交通指的是交通信息系统、通讯网络、定位系统和智能化分析与选线的交通系统的总称。智慧交通依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可以将整个城市的车流量、道路状况、天气、温度、交通事故等大数据量的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储存在“云”端,通过云计算中心动态的分析并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屏、互联网、车载器等方式向出行者、驾驶员,从而保障人与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3.3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服务支撑平台――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智慧医疗将打破传统的医学思维方式,改变医疗服务繁杂的现状,确立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方式,规范、简化医疗环节。

智慧医疗可以整合现有医疗机构的设施,形成统一的“医疗云”,并收集医疗机构的号源统一存储在“云端”,使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APP等各种渠道进行预约挂号,解决“一号难求”的问题;公众可按预约的时间前往医院就医,免去了医院排队的时间;智慧医疗还可以推出“市民健康卡”,市民通过“健康卡”进行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查结果等自助操作,市民更可以通过“健康卡”进行诊间缴费,在医生开出检查单的同时就可完成缴费,之后患者便可直接去做检查或者拿药,极大的优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医疗行业的效率;远程医疗可使病人在普通医院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医生的诊疗服务。

3.4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支撑平台――智慧教育

智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有了新特征,教育本身被赋予了智慧的内涵,以智慧的教育启迪智慧,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之路,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智慧教育并不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简单累加,它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方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仍然不能实现智慧教育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手段,改善教育方法;教学环境孤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学生学习仅仅局限于教师教授,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教育带来了希望与可能,是智慧教育实现智慧的所在。云计算的核心在于计算与存储功能的虚拟化、集中化,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统整与共享,改善教育现状。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支撑平台将全面整合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等,构建一个统一的智能开放架构的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租用或免费服务,满足用户通过各种终端应用完成教学、学习、管理、科研、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教育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统计教育信息与数据、形成科学决策、实施教育评价、开展协同科研等系列教育活动。

3.5 基于云计算的居民生活应用平台――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可实现社区内的充分联通,达到人与物、人与人的全方位交流,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以及日渐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

云计算技术将全面整合社区内的物业、家居、监控、医疗、教育等各种资源,集成物业服务、家居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安保服务等业务,集中智能化处理社区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和应用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的高效运行,为住户提供一种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间。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打造最优秀的城市单元,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4 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4.1 云计算让城市更加智能化

云计算平台以其空前强大的数据分析计算能力,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全面协调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对城市中海量数据的计算以及存储,并可提高城市中各种资源利用率,节约智慧城市建造成本。智慧城市包含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多应用、多行业、多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累积了大量数据信息,并且在城市的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各个应用系统均需要存储在“云”中的各种数据,用于实现各自功能。如此众多而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来进行各种信息、各种数据的处理,所以说,云计算的特点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以其海量的存储能力和可变化的计算能力著称,并且它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平台上使用,极大的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价值和优势,减少了对终端平台的依赖性。云计算对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做出了有力支撑,以建设云计算为核心, 打造各类不同的云技术, 如电子政务云、医疗云、市政云、交通云、教育云、安全云、社区云、旅游云等, 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较为广泛的应用模式。这将改革整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极大的提高城市的智慧程度,促进城市各个方面健康快速发展。

4.2 云计算有利于整合城市的信息资源,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城市各个领域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是一种网状关系。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了解城市中的信息,分析城市各个领域之中改的网状关系。智慧城市将城市中的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等信息储存在云端,全面整合城市的信息资源。

融合是智慧城市的本质所在,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的新型行业,如快递、网络运维管理、高端网站建设等,这些行业将间接推动城市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构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先一步建立智慧政府,再以智慧政府为核心,解决交通、医疗、教育、居民生活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服务问题。云计算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慧城市需要各方协力推进,更需要注重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智慧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挖掘、整合与再应用。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重要功能就是整合资源,为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是信息能够全方面的共享,为预测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智慧参考,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 例如,城市在多年的建设中以及开发了多个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平台,这些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源。但这些平台式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同时,大量而重复的系统平台使得各行业出现了设备利用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设备硬件资源和信息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深度的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4.3 降低信息共享的总体成本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资源共享。采用云计算方案构建的智慧城市将提高城市基础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此外,云计算还可以有效的节能能源,设备资源在夜间负载低时,可以将业务转移到部分物理资源上,而将其他空闲的物理资源关机或转入节能模式。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集中的资源管理,降低了日常维护工作量,大量的工作都转移到后台由专业人员完成,从而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降低了信息化的门槛,使更多的单位和企业走进信息化时代,提高工作效率。

4.4 智慧云将以多种形态支撑城市发展

信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对于各行行业混杂的公众云,行业云能够提供更丰富、更有层次、更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够深度挖掘行业数据信息,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如针对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患者信息、电子病例等的医疗云,针对道路信息、车流量、天气、温度等的交通云,针对商业组织的市场情报与服务的商业云等。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行业云形成一套有机的城市生态系统,支撑起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4.5 节约能源,让城市绿色化

庞大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绿色而节能的使用这些资源是每个行业的必然追求,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初衷之一。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模式是将公共资源池租给多个用户使用,将多个硬件资源集中起来,使用专业合理的方式维护设备,降低能耗。同时,按需分配资源可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夜间,数据中心整体负载降低的情况下,可将空闲资源转入休眠模式或直接关闭机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节能运行。

5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透彻感知、城市资源的全面调控、城市中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城市方方面面便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等。而云计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更是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大力发展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吴吉朋.浅谈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J].电子政务E-Government,2011(5):23-27.

[2] 房秉毅,张云勇,李素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平台设计[J].信息通信技术,2013(6):6-11.

[3] 张永民.解析智慧技术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4):38-41.

[4] 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3):70-72.

第7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智慧城市需要“更智慧”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无论是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智慧发明和技术应用。正是不断升级的智慧推动力,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使经济繁荣、生活改善、城市兴旺。

如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城市发展进入智慧化时代。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智慧城市将呈现生活触手可及的便捷、办事实时协同的高效和社会可感可视的安全。而这一切需要 “更智慧”的人和环境支持。

为营造智慧城市建设“更智慧”的环境气氛,传播各地创新思路、有效举措和成功范式,引导和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宣传,本刊特开设 “智慧城市”专栏,将及时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宣传 “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和相关企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本期推出浙江智慧城市建设专题。

何谓“一揽子”解决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一句话:就是要解决城市健康发展面对的一切问题或各种问题,尤其是让城市居民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地生活与工作的问题。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不只是讲解决信息化的问题,而是以网络信息手段去解决“城市”的健康发展问题,要十分注意“智慧”+“城市”的结合,要依靠“信息专家+城市专家”来进行。

“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一揽子”的含义,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每一个项目,它应该力争系统解决该项目面临的相关问题,就是要力求“一网打尽”,尽可能体现“智能网”、“互联网”、“物联网”的“网络”优势。

比如台州市申报的项目是“智慧水利”,我认为“智慧水务”更确切。“智慧水务”项目或业务就应该系统解决“扩大水利”、“避免水害(污水)”、“防止水患(洪水)”三方面的问题。细化起来就更复杂,它涉及到从蓄水(区域)调水供水净水配水生活用水回水(污水、废水)废水处理回用排水(区域)滞洪(区域)调水合理区域蓄水防水(洪)等系统。

再比如绍兴市的“智慧安居”的试点,就工作业务来说,应该涉及到居民保安(智能门、网络手机)、社区保安、街道保安(乡镇保安)、派出所保安、巡警保安、公安局协同保安等群专结合的“一揽子”保安。就参与对象来说,它涉及到“市民、(物业)保安公司、协警、治安警、交通警、消防警、巡特警、刑警”等多对象的保安业务与系统协调;就保安的特征来说,它涉及到市民服务体系、家居安防体系、企业(单位)安防体系、道路(空间)防控体系、城管快速服务响应体系、消防安防体系、公共安全高效应急体系、刑事案件证据获取体系和疑犯追踪体系等等的“体系统筹建设”,真正实现为民服务“一键通(一号通)、一卡通、一网通、一起防、一起保”,造就对罪犯是“天罗地网”,对百姓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致力于“一揽子”解决问题,其实质是要致力于形成“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框架(要贯彻现代化大生产大协作大协同的理念,形成大格局、大网络、大设计,为充实、完善、提升发展留下空间,切实防止小农小生产式的小儿科、小分割、小诸侯、小靴小鞋帽)。

因此,智慧城市要力求解决或防治或减轻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病”的“四大问题”:拥堵问题、安全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环境问题;在更深层面上要统筹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就业与民生、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问题。

“一揽子”解决问题需要“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实时感受到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这四大目标也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最高愿景”。(见《智慧城市之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编著,第87页)

要进行“一揽子”的智慧型的方案设计。体现在方方面面和投资、建设、营运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建设原则上。智慧地进行智慧城市业务的设计、建设、运营、完善、提升的原则(也可以说是智慧城市业务项目试点的原则)有三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追求更多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争取让更多市民参与、支持的原则。这是争取社会广泛支持的智慧。

服务型城市政府建设的理念:“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让给市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参与是打破业务壁垒、信息孤岛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力量。

主题设计、建设方案设计、运维设计都要体现这个原则。如主题设计,“智能安居”就比“警务物联网”的服务主题更突出更鲜明。

第二,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拓展提升,让群众感受、享受、支持并良性发展的原则。这是良性发展的智慧。

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得益的“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安居难、供水供气供电保障难”等放在首位。

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效,让市民得益,让市民方便,让市民安全健康舒适放在检验试点成败的位置。不图形式、不搞花架子、不搞大呼隆、不华而不实,重形式更重内容,重过程更重实绩,重落实重落地更重解决问题:让群众满足、让实践检验、让群众评判、让官员有服务市民的成就感。如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等。

因此,智慧城市的每一项业务试点都应该加强市民需求的调研,强化市民需求问题的统筹解决,深化解决问题的水平提高,切实把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第三,坚持大合作、大集成、大网络、大协同,防止业务分割、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的原则。这是大合作大协同的智慧。

解决问题要靠“一揽子”设计,真正能够“一网打尽”。

一是资源的大集成,做到“一网通”。如网络探头装备建设、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等三大建设要实现一个方案设计、一体化建设、“一揽子”集成、一个系统运维,统分结合运作,共建共享,防止低水平分别重复建设。

二是各方面力量的大协同,做到专群结合、平战结合、服务与监管结合、防范与应急相结合,“一起防”。如“智慧安居”就要做到自防(民防)、社会防(志愿者队伍)、协防、警防等各种力量的大协同、大合作。

在这里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的两个大的特征:智能终端、系统协同。系统协同、系统合作上述已全面介绍,这里要着重介绍“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包括“全面感知”,又高于“全面感知”。

智能终端包含两种形态,直接的物联网形态:如车联网、梯联网、卡联网,可以实现“一键通”、“一卡通(如高速公路免停车收费系统ETC)”、“一号通”(拨一拨就灵81890、110等)。

智能终端还有间接的系统和方式,其特征是人机结合的系统方式,如交通的路网探头等感知装备、路网上的显示屏提示装备系统、91.8的交通无线广播服务系统、GPS驾驶员手机等信息提示警示系统,等等。

三是智慧化的业务与目标集成处理系统,同智慧。这是智慧城市三大特征中被人们忽视的最重要的特征,亦是“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演进的体现,即“智慧处理”或“智能处理”。这是应云计算的海量数据的高水平处理能力而诞生的。

为了说明“智慧处理”,我想举个例子,即一个受精的鸡蛋(必备条件),在25度到30度常温下(必备条件),经过30天左右的时间(必备条件),可以孵化出小鸡。上述三个必备条件就形成了从鸡蛋变化成小鸡的充分条件。就是说若干个必备条件(若干个,数十数百数千乃至数万个数据条件)达到充分条件,一定事物的发展结果指向亦是一定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无数个充分条件及演变过程的应对预案输入到云计算(数据后台服务中心)中,因此,云计算构成的后台服务中心就会有智能化或智慧化处理无数个问题的能力,具有人的智慧集成的处理能力,这就是“智慧处理”。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业务试点就是要开发建设这样的智慧处理能力。因此,“智慧医疗”就可以把100个名医对无数个病人(3-5年)的检查数据(充分条件)、诊疗结论(处理判断或依据)、医疗方案(处方)纳入到云计算数据后台服务中心,使之与农村社区卫生室相连,当农村居民病人到卫生室医生处检查治疗时,只要医生把所有检查数据输入后,智慧医疗后台服务中心就会提出参考诊疗结论和医疗方案,从而达到提高乡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水平。

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贵在创新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目标,体现“智能终端”、“系统协同”、“智慧处理”三大特征,必须依赖于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的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完善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和领导与监管模式的创新。

第一,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系统集成、完善提升,一体化。要实现共建共享模式的创新,重视各自需求的满足(服务需求、数据保密的需求、成功展示的需求等等),体现各自职能的价值(统分结合、平战结合的运作模式)、可追溯的责任体系,等等。重视网络服务商的选择与培育。

服务模式创新是扩大应用、集成应用的关键。各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都管但求服务有所体现的观念,推进创新、参与创新,当创新的推动者、促进者、领导者,不当创新的“绊脚石”。

第二,强化“一体化”的业务与技术标准的建设。保证实现互相协同、互通互联,前台与后台的既分工又合作,内网与外网的隔离与协同,保障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有的还要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同网协同,如高速公路“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第三,强化平时与战时(应急之时)、综合响应服务与平常专业服务的高效的领导体制的建设到位。要一个声音指挥、一个指令管理、一个责任追究体系监管。要建立相应的权威领导机构、日常指挥架构、综合的应急指挥体系。

第8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信息孤岛 数据难共享

美国医疗发展比其他工业国家高出很多,比中国高出两倍左右,但是医疗成本增速更快。在经济低迷期,美国政府推行系列医疗改革,期间也遇到诸多问题。

美国工程院院士、贝尔奖章获得者Jim K.Omura在会上指着一张拍摄自美国一家医院ICU病房的照片说,围绕着病床的各类救护设备和监测仪器,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互联,“这很容易出错,在ICU,即使很小的失误也会导致死亡。美国很多人死于医疗系统的失误,这曾经是美国第四大死因。”

Jim K.Omura认为,目前医疗行业并没有充分利用IT技术。他揶揄说,原因可能是医生不太愿意改变,这技术对他们而言有点难。此外还有各个设备和系统开发完全没有标准,造成设备之间相互独立、孤立的运转现象普遍存在。为提高医疗效率,美国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标准用于共享。

相较于美国医疗系统的先行一步,中国的医疗系统面临的问题更多,各大医院的数据库不能互通,病人的电子病历档案尚未建成,转院需携带厚厚的病历(资料),相互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医疗资源不均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俞梦孙,在会上表示:“现在炒的很热的智慧医疗、云医疗、医疗物联网、大数据等,有效果的很少。”问题在哪里?他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已有主流医学的问题在哪里认识不清,缺乏符合实际规律的理念和办法,缺乏核心技术;二是盲目争夺医生资源,把现有的仪器简单联网,其结果就一定是造成新一轮的巨大浪费。

而对医生资源的争夺,使得全科医生、名医越来越向大医院和大城市集中,造成新一轮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

专注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在会上通报大数据现象分析给出结论,中国医疗状况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一个是卫生供给的“倒三角”,和需求的“正三角”;二是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如城市拥有70%的医疗资源,农村仅有30%;区域资源分布不均,例如千人床位数北京为6.31,贵州只有1.52。这些信息透露出的诸多问题,表明医疗现代化的任务艰巨。

第9篇:智慧医疗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的重要意义

“社区医疗服务是城市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医疗服务,构建以社区医疗服务为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居民健康为主线,以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重点的智能健康社区系统,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和活力,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

2.智慧社区健康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医疗”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要求与接受。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

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3.主要内容

本文探讨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关键技术主要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连续性的日常健康监护和健康咨询的需求,设计以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主体、联合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攻克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基于本体技术的健康知识库、个性化智能健康管理推荐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依托第三方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健康监测、健康数据智能分析、健康指导、就医咨询、远程医疗协助、健康知识库和健康信息检索等功能。

4.建设方案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为核心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又称居民健康管理/监测/服务一体化平台,是指通过放在社区或机构的的自助体检设备,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来持续监测公众的健康情况,同时通过服务后台提供客制化健康促进和医学预防的智慧型健康服务平台。

图1 系统组成图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小屋、智能健康评估系统、健康社区服务系统,卫生信息交换系统和居民健康风险分析系统、用户终端等七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卡系统:是居民身份的识别卡,便于居民的连续健康检查和建立连续的居民健康记录。

2)居民健康小屋:简称为自助体检管理系统(SPEIS),是指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把一批健康检查仪器整合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下,使受检者可以自主的轻松愉悦地选择体检项目,实现一系列生理参数的检测,系统自动对受检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电子建档及信息服务管理的一种体格检查模式。是运用各类数字化健康自检设备,实现居民自助式的健康检查,并将居民健康检查状况记录于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3)健康小屋家庭服务系统:是以物联技术为核心,实现对健康小屋的综合管理,包括数字化健康设备的管理、居民身份的认证、健康数据的接入与管理等,通过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实现健康小屋与智慧家庭的服务对接,并可供医疗机构、居民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需调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接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

4)智能健康评估系统:运用多因素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居民健康自检信息为基础进行居民健康状况智能化、自动化的评估,给出居民健康风险评价;

5)健康社区服务系统:是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的,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诊疗服务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健康随访系统,健康体检系统等等;

6)居民健康分析系统:是以商业智能(BI)技术为核心,基于多维健康分析模型,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图表化展现,包括居民健康整体状况,各类疾病分布及发展趋势等等;

7)卫生信息交换系统:是基于HL7、IHE等行业标准建立的,可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和实现业务协同的集成信息平台,用以实现包括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医疗业务的协同。

8)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作为市民使用智慧社区平台,享受智慧生活的最直接的感知设备,可以有多种设备,包括:居民健康卡、家庭智能触屏等。

5.技术特点

1)实现健康体检智能采集、无线上传、智能分析、主动报警、医生主动咨询等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由于老百姓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如何解决数据采集、上传、分析、报警、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本次解决的重点,并在解决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同时,研究医院的处理流程,创新出一套适合社区医院的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2)通过系统设计解决多终端接入和数据共享问题

系统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和数据的采集,以及多种终端之前的数据交互。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硬件平台的不同,不同的终端使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数据交互,避免由于硬件差异和系统不同导致的数据共享的风险。

3)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的智能分析管理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需要对智能无线医疗器械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管理,并于市民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同步。因此,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医疗健康信息的本体建模、个性化智能推荐服务、医疗与健康元数据管理都需要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与相关辅助治疗信息自动推送给患者。

4)解决各级医院不同医疗相关管理系统的数据兼容问题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医院、中心医院的双向转诊,即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疑难重症上中心医院的自动转入体系。就目前来说,各个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 Pacs系统等都为信息孤岛,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来实现各个医院、各个系统的统一数据交换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将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自动管理各系统的接入及数据重构。

总结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健康关护环境,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海波.云计算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展望[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2010(1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