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

第1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聚集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早治疗。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的新生儿黄疸98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本组98例中,男51例,女47例。出生15h~22d,平均5.2d,出生平均体重2855g,胎龄平均41周。发生黄疸时间最短4h,最长28d,平均发病天数19.01d。黄疸出现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3例,血管外溶血5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例,感染2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5例,头皮巨大血肿2例。

1.2治疗方法:

1.2.1光照疗法使用蓝光照射,日照时间8~12h,连用3~5天。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上下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分别调为40cm、20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当血清胆红素

1.2.2药物治疗①口服苯巴比妥5~7mg/(kg.d)。②人血白蛋白每次1g/kg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连用3次;③口服中药茵栀黄3ml、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每日三次。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在90μmol/L以下;②好转: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较治疗前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下降100~120μmol/L;③无效:皮肤黄疸较治疗前无改变,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1.4护理措施

1.4.1光疗前的护理

①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要求人人严格遵守,入室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病室应该使用湿式法进行日常清洁,每天用三氧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次30min,并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②光疗箱准备:灯管全亮,水槽内的水在标准线内,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湿度为55%~65%,并将光疗装置放在避光、通风处;③患儿准备: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清洁皮肤防止感染,不要有油、粉类物质附着,否则影响蓝光照射效果;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 用新生儿光疗防护眼罩遮盖两眼,不透光尿布遮挡会阴、。⑤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测量生命体征,评估黄疸情况和胆红素检查结果等。治疗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家长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4.2光疗中的护理

①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哭闹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光疗期间监测体温、箱温和室温,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控制在36.7~37.3℃,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每2~4h测体温1次并据此调节箱温。如体温超过37.8℃或低于35℃,要暂停照射,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②给患儿及时补充能量及营养物质,有利于康复,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等新生儿要耐心细致喂养;哭闹易发生呕吐引起窒息,患儿进奶30min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光疗期间患儿哭闹、出汗,有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加重不显性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出入量,如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③根据患儿总胆红素的指数、皮肤黄染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照射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需要连续照射,每治疗12h后间断1~2h再进行照射。④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或紫红油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勤换尿片,每天温水浴1次。⑤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黄疸程度和部位变化,黄疸有无减轻,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哭闹、呕吐、腹胀、腹泻和大小便的量和颜色,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吸吮力有无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明原因,及时处理。⑥补充水和钙剂,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⑦光疗中勤巡视,及时清除患儿的呕吐物、大小便、汗水等,保持蓝光箱的透明清洁。

1.4.3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

2结果

经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后,新生儿经皮测黄疽指数明显下降,吃奶量及体重增加较快。98例新生儿黄疸治愈85例(86.7%),好转9例(9.1%),无效4例(4.0%),总有效94例,总有效率95.8%。

3讨论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8.8mg/kg,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为成人的1% ~2%,极易出现黄疸,而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有关。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 波长427~475的蓝光是理想光源。通过对48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到新生儿黄疸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蓝光照射可以很快使胆红素降到正常水平。

同时在光疗别要汁意水及钙剂的补充,防止水、电解

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注意喂养,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注意箱温温度,防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去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光疗虽然比较女全,但也有副作用,如青铜症、腹泻、低血钙、、贫血、皮疹、核黄素缺乏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对症处理。

综上, 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蓝光仪器性能的完好、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新生儿黄疸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 齐会军.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88-1289.

[2] 段红玲,闫其文,侯福平,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8-79.

[3] 门丽娟.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18-719.

第2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诊治;观察;护理

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工作15年,经常碰到各种类型的新生儿黄疸,因而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胆红素是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新生儿排泻较慢,使体内胆红素太高,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有可能会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所以都需注意。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1.1 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黏膜及巩膜有点黄,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生理性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一般不需要治疗。

1.2病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家长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4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2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2.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高胆红素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该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抢救治疗及时保住生命,但也可能会遗留日后的脑瘫。

黄疸也有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2.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2.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我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多数能自行恢复。孕妇预防 :(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食品或饮料等。 (2)慎重服用中药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3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其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雨绸缪。

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

3.1光治疗。

临床普遍采用,较为安全和理想。光线可促进胆红素分解,临床上采用200尺烛光的300纳米~600纳米波长的光谱,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常用方法如下: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光疗时需要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

3.2促进结合和排泄。

琼脂可稳定胆红素于水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并有轻泻作用,阻止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新生儿内服琼脂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以用活性炭和消胆胺为佳。2008年我曾对辖区内67名轻度黄疸患儿中的40名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每次半支,每日4次温水冲服,促进 胆红素的肠道排泄,3-5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与另27名未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的患儿相比,黄疸的消退速度明显加快。(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3.3中医药治疗

⑴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⑵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⑶淤积发黄: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日渐加重,腹满纳呆,神疲少动,食后易吐,胁下痞块,小便短黄,大便灰白,或见淤斑,唇色暗红,舌质色紫暗或有淤点、苔黄,指纹沉滞。

治法:化淤消积,利疸退黄。

方药:菌陈10克、栀子2克、柴胡6克、茯苓6克、白术6克、桃仁6克、当归6克、白芍6克、制军2克、,甘草2克。

3.4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 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重者不需输血。

4黄疸儿的护理照顾

由于只要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是病理性黄疸,因此出院后对宝宝的观察非常重要。首先妈妈出院前,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皮肤黄到身体哪个部位,回家后再观察有无任何变化,如果愈来愈黄,黄的部位愈来愈多,就一定有问题,如果黄的部位慢慢消退,就可能不需要担心了。以下是黄疸儿居家照顾须知:

4.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4.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4.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4.4家里不要太暗

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回家后继续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4.5勤喂母乳。

曾有研究表明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对新生儿黄疸消退有积极的影响。将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0 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新生儿均行母乳喂养,干预组在母亲乳汁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 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黄便的时间、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结果: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1]丁国芳,张苏平,姚丹,等.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黄疸流

行病学调查. 中华儿科杂志,2000,10.

[2]李云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新生儿科杂志,2000,10(38):10.

[3]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 王红…//中国儿童保

健杂志,-2003,11(1):-55~56

[4]杨银凤.康波 2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

[期刊论文] -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02)

[5]李淑敏.杨英伟 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 中

国医药导刊 2007(05)

第3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出生一周内的宝宝,宝宝在刚出生时不会有黄疸,但会随着时间慢慢累积,约2?3天后,就会发现宝宝的皮肤明显泛黄或在验血时发现异常。新生儿黄疸通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多,而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较弱,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约有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度黄疸,并称为生理性黄疸。其特点是:多发于出生后2~3天,第4~5天达到高峰,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一般无不适症状,足月儿2周内、早产儿3?4周自动消退。

居家护理:给宝宝多补充一些水分,促进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另外,乳母应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辣食物,不可进食过多的滋补食物。

病理性黄疸

有些黄疸是起于病理性因素,包括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败血症或遗传性疾病,使宝宝胆红素生成过多,结合障碍、排泄异常,造成黄疸时间延长。

当宝宝出现左边的情况,就需考虑可能患有病理性黄疸,应尽早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光照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且较为安全,副作用仅为皮疹等,但在治疗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

出现较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时间较长: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情况逐渐加重或退而复现。

状况2 溢奶

新生儿在喂奶后,经常出现溢奶的现象。所谓溢奶,多发生于刚吃完奶或喂奶后半小时,常伴随张口伸脖和不舒服的表情。

居家护理:一般来说,轻微的溢奶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置,入口的喷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紧张,喝的奶容易从松弛的入口反流回口中而造成的。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治疗方式,只要在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其打嗝,右侧卧位,就能有效减少溢奶情况的发生。

何时去医院:如果宝宝出现了严重的喷射性吐奶状况,一天吐奶超过2?3次或还有发烧等其他症状,家长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

状况3 排便异常

通常新生儿排便的次数与形状,根据每个宝宝自身的体质也会有所不同。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会比较多(一天可达6?7次),且几乎是刚喝完奶就解便,便便通常呈稀糊状、带有酸酸的味道,分量不是很多,且很少出现便秘情况;奶粉喂养的宝宝,排便较有规律,一天1?2次,最多不超过3次。便便多为泥状、黏稠或软便,颜色呈棕黄色。

居家护理:每次排便后家长要及时将宝宝的屁股清理干净,以免粪便刺激到宝宝引起其他皮肤问题。柔软、吸水性强、耐洗的棉织品最适合做宝宝的尿布;如果使用纸尿裤,一定要选择透气性好的,且符合宝宝身材、号码合适的纸尿裤。

何时去医院:如果宝宝的便便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诊治。

1 喝配方奶的宝宝如果一天内排便次数在6?7次。

2 如果宝宝持续3天以上便便中有血丝,很有可能是由于便秘导致排便时过度用力造成破裂。

3 当家长发现宝宝的便便中有脓、血、黏液,或同时伴有腹痛、腹胀、发热等,很可能是肠炎。

4 如果宝宝解出的是灰白色的便便,很可能是出现肝炎、胆道闭锁等。以胆道闭锁而言,一旦胆汁被阻塞住了,大便不会被染色,粪便就会呈灰白色。

状况4 眼屎多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刚出生的宝宝眼屎特别多,这大多是由于宝宝出生时鼻泪管末端的薄膜没有消退或者脱落的上皮细胞阻塞鼻泪管引起的。另外,鼻泪管阻塞常常因为两眼的阻塞程度不同,造成宝宝一边眼睛的眼屎较多、另一边则较少。通常6个月后,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宝宝满1岁,鼻泪管还是不通,则需要通过眼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

居家护理:新生儿体内有火,多半属于胎火。宝宝眼屎多,也有可能是上火造成的或宝宝喝了妈妈有“火”的奶。此时家长可用柔软的纱布沾湿后帮宝宝轻轻擦拭,将眼屎清理干净。一般来说,满月之后即可缓解。

何时去医院:尽管眼屎多是因为鼻泪管阻塞造成的,但也可能是宝宝的眼睛发炎、感染所致,且判断的依据如下:

1 结膜炎:分泌物增多、泪水增多、眼球出血、眼睑皮肤红肿同时伴有发热。

2 新生儿泪囊炎:泪水增多、内眼角有皮肤隆起小包块,挤压出液体后包块即消失,或眼角处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

3 淋球菌性脓眼病:双眼同时发病、眼皮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大量脓状眼屎不断产生。

状况5 尿布疹

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极为娇嫩,一旦尿布裹得太厚或者大小便完没有立即清理,就容易导致宝宝的屁屁长期浸泡在尿液、粪便中,进而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或皮肤变得非常粗糙。还有一些宝宝皮肤较为敏感,其表现的症状就更为严重,以至于发痒的部分会出现红色肿块。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轻度尿布疹――也称臀红,出现在会,周围及臀部,大腿外侧,皮肤的血管充血,发红。

中度尿布疹――出现渗出液,并逐渐增多,继而表皮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并伴随红斑、丘疹。

重度尿布疹――浅表溃疡发展成较深的溃疡,甚至褥疮。皮疹外延至或腹壁等处。由于皮肤破损,细菌繁殖造成局部感染。

居家护理:为了预防宝宝患尿布疹,家长在日常护理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尿片的后方可达宝宝的腰部,前面则最好位于肚脐下2?3cm,以减少沾湿肌肤的部分;

及时更换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以免尿液长时间刺激皮肤;

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冲洗臀部,并擦一层护臀霜;

尿布要定期进行消毒及清洗后拿到阳光下翻晒。

何时去医院:如果宝宝的尿布疹程度已经达到中度或重度,建议家长尽早带宝宝前往医院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状况6 鼻子“咻咻”声

宝宝在刚出生不久后,鼻子里会发出“咻咻”的声音,特别是在1个月以后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主要是由于喉软骨和呼吸道尚未发育成熟,包括鼻梁、咽喉及声带周围都不够宽,空气进去后容易造成阻塞,因此呼吸时就会发出声音。就好像一扇窗户,如果只开一个小缝,风大时空气进来,就会发出“咻咻”声是一个道理。

居家护理:一般来说,等宝宝长到3、4个月发育较完全,鼻子就不会再出现任何声音。不过如果是因为宝宝鼻子塞得比较厉害而导致的“咻咻”声,在帮宝宝清理时,如果鼻屎离鼻孔不远可以借用吸球吸出来或用棉棒挑出来,如果鼻屎在鼻子很里面,则建议最好不要管它以免越推越里面,反而使堵塞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何时去医院:如果宝宝到了1?2岁仍旧出现“咻咻”声的话,很可能是鼻子构造出现问题,需要带宝宝到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

状况7 肿大

有些妈妈会惊奇地发现刚出生的宝宝,特别是女宝宝看上去很大,有的甚至会分泌乳汁,为此担心不已。这种情况通常是受到母亲雌激素的影响造成的,也有少数男宝宝会出现胸部变大的情况。

居家护理:如果宝宝的胸部只是摸上去硬硬的,并无其他异样,属于正常情形,通常会在1个月后逐渐消失。

何时去医院:如果发现宝宝的胀大、红肿、碰触时哭闹,就需要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状况8 类月经

有些新生女宝宝会出现类似月经的情形,对此专家的解释是由于母体雌激素作用在宝宝的子宫内膜上,尽管宝宝的子宫尚未发育好,但她的子宫、卵巢,会对此作出反应,如同成年女性来月经一样,随着子宫内膜脱落而出血。

第4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恢复期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398例恢复期高危儿随机分组,未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对照组,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干预组实行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科的服务满意度。结论:对恢复期的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针对高危儿出院后常见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指导其喂养、护理、皮肤感染的预防等,从而有效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

【关键词】恢复期; 母婴同室;高危儿 ;发病率

高危新生儿是一组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新生儿,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为窒息、早产、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有较高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故这些新生儿需要专业的治疗及护理。但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护理知识,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高危儿在出院后不久(3-15天)因各种原因再次发病来院就诊。因此,我院对恢复期的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针对高危儿常见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指导其喂养、护理、皮肤感染的预防等,从而有效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恢复期的高危儿398例随机分组,未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对照组,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干预组。干预组198例,男117例,女81例,其中窒息35例,早产93例,颅内出血5例,低出生体重10例,高胆红素55例;对照组200例,男109例,女91例,其中窒息37例,早产儿89例,颅内出血8例,低体重儿12例,高胆红素54例。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干预组实行母婴同室(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护理(1)),对高危儿出院后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 护理问题:

1.2.1.1 高危儿家属缺乏日常护理知识:(1)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患儿同睡的习惯;(2)认为室内不能通风,对患儿包裹太厚,保暖太严,导致体温过高;(3)对患儿哭闹表现焦虑不安。

1.2.1.2 高危儿家属缺乏喂养知识:(1)患儿母亲对母乳喂养不够自信,一是担心母乳少不够患儿吃(患儿住院,长时间母婴分离导致母乳量减少), 二是不能把握患儿吃好、吃饱的标准;(2)部分患儿对喂养方式的改变表现出不适应,家属出于担忧,不愿继续母乳喂养,甚至有少数患儿母亲认为哺乳会影响日后自身身材的恢复而拒绝母乳喂养;(3)配方奶配置方法不正确。

1.2.1.3 高危儿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1)缺乏预防皮肤感染的知识;(2)出现呛奶、呕吐等异常情况时缺乏应对能力;(3)高危儿保健知识匮乏。

1.2.2 护理干预:

1.2.2.1 传授新的育婴知识

(1)告知家长科学育儿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使之接受新的知识,改变传统观念,患儿睡小床,不要和母亲同睡。

(2)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保持22℃-24℃,湿度维持在50%-60%,高危儿着衣和包被以四肢暖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37℃。

(3)患儿哭闹是对来自体内或体外不良刺激引起不适的表现,若哭声响亮、婉转,间隙期面色如常,即为生理性哭闹,家长不必担忧。

1.2.2.2 传授喂养知识

(1)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不断鼓励母亲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帮助其提高喂养能力。母乳经济方便;母乳中含有较多免疫因子,能增强婴儿免疫力;通过母乳喂养能增加母婴感情(2)。嘱母亲应坚持按需哺乳,奶量以喂奶后患儿安静、不吐、无腹胀和体重增长达15-30g/d为宜。

(2)住院时间较长的高危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习惯了配方奶、奶瓶喂养,当改用母乳喂养后,部分患儿有不吸吮、吃奶少等表现,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配方奶和母乳口感不一样,且人工喂养的奶嘴比母亲的易于吸吮,一般来讲,母乳喂养后1-2天患儿就会逐渐适应。因此,高危儿家长不必为此担忧,选择继续母乳喂养。

(3)若高危儿母亲确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进行喂养,并严格按配方奶上的说明进行调配。奶粉配置过浓会导致患儿喂养不耐受,甚至有可能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奶粉配置过稀则营养摄入量减少,患儿出现生长缓慢,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奶孔的大小以奶汁流速连续滴出为宜。

(4)因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高危儿易发生溢奶,早产儿甚至会发生胃食道反流。吃奶后指导家属将患儿竖着抱起来,轻拍其背部,持续约2-3分钟,帮助患儿将吃奶时咽下去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来。另外吃奶后30分钟应将患儿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减少溢奶造成的误咽和窒息;早产儿床头抬高15°-20°,可减少胃食道返流的发生。

1.2.2.3 介绍疾病相关的预防知识

(1)教会家长正确的皮肤按摩方法,以增加皮肤抵抗力。保持高危儿皮肤清洁,洗澡时注意将耳后、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臀部、窝等皮肤皱褶处洗净,擦干;不要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扑粉,因这些部位的皮肤褶皱处不透气,加之患儿易出汗,潮湿的粉块刺激皮肤,增加了患儿皮炎的发生。重点加强对高危儿脐部的护理:每日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要特别防止被尿液污染,以避免脐部感染。?做好高危儿会皮肤的护理,勤换尿布、会温水清洗(顺序为由前至后)、吸干,必要时局部涂鞣酸软膏。

(2)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每日给予足够的奶量和水分,保持大便通畅,否则有可能使黄疸再次加重。教会家长学会观察患儿大便的颜色、性质和量;对于肠蠕动比较弱,每日不能正常排便的高危儿,给予腹部按摩每日4次,必要时给予刺激排便或开塞露通便等处理。

(3)注意观察高危儿的面色、呼吸。喂奶时患儿若出现呛咳、呕吐、口周、面色青紫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喂哺,患儿取侧卧位,给予拍背、清除口鼻呕吐物等处理,直到患儿哭声响亮、面色转为红润。否则报告医生给予吸痰,吸氧等进一步处理。

(4)高危儿患以下疾病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正常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营养不良和视力、听力异常及运动障碍,轻则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重则导致终生残疾。一旦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将会造成终生遗憾。告知家长高危儿在出生后的半年内,需每月接受一次保健服务,半年后每两月保健一次,以便医生随时发现由高危因素导致的并发症。

1.2.2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及发病病种的变化。

1.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儿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干预组采取母婴同室后,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组别例数发病数发病率(%)

干预组198 2311.61

对照组200 6834.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两组高危儿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的病种变化的比较(见表2)? 干预组采取母婴同室后,出院后因喂养及护理不当而发病的病种均小于对照组(p

3 讨 论

3.1 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能量需求较大,母乳或现阶段母乳化配方奶所含的能量及营养素可以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需。而高危儿因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喂养极为重要,更不能随意添加其它食品或保健品。同时由于其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采用合理的喂养方法及,可以明显减少高危儿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高危儿出院后发生肠功能紊乱、便秘等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有一例患儿在出院后第三天,家长擅自给患儿奶粉中添置了少量成人食用蛋白粉,次日患儿出现腹胀、呕吐来院就诊,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极差。

3.2 感染是高危儿病情突然变化及加重的重要原因。高危儿住院治疗期间,接受介入性诊断及治疗过程,免疫功能低下,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而且胎龄越小、日龄越小,免疫及局限感染的能力越差,常可引起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开展母婴同室,护士通过日常护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教会了家长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预防感染等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减少高危儿因感染再次发病的机率。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干预组因室内不通风、家庭成员交叉感染等因素导致出院后高危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比率较低。新生儿感染的另一来源为皮肤。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皮肤抵抗力低下,如皮肤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糜烂、破溃、脐炎、尿布炎等(3)。干预组高危儿在出院后可以得到较好的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发生脐炎、脓疱疮等的机率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高危儿出院后因感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败血症的发生。

3.3 研究表明: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4)。母婴同室期间,部分恢复期高危儿母乳性黄疸能被及时发现,通过试停喂母乳、定期监测、医学干预后得到缓解,同时由于患儿的家长接受了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依从性高,能定期来医院监测黄疸,及时发现胆红素波动情况,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干预。但并不能因此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3.4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助孕技术的成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等的危重新生儿比率较前增加。高危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使父母无法确切了解患儿的生活。加之生育高危儿的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罪恶感,接受高危儿需要特殊照顾观念常需一段时间。对恢复期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鼓励父母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亲自喂奶等。指导家长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同时护士能及时发现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护理干预,提高了育儿水平,有效的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同时也提高了新生儿病房的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梁淑芬,林晓枫,张晶,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0,5(7):252-253

[2] 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61

[3] 杨亚青,周静,白静。产后家庭访视中对新生儿皮肤的管理。中国医药卫生,2010,9:45

[4] 崔焱 . 儿科护理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8

第5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工作繁杂凌乱,护理隐患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近十年,总结出以下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预防对策,与同道共同讨论。

1 隐患

1.1宣教不及时不细致

孕妇孕期未经孕妇学校的系统教育,产后病房护士宣教不及时、细致,使产妇家属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势、方法、观念不正确,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1.2观察不细心、交接班记录不认真

新生儿出生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未进行细心的观察,各班未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很容易导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闭锁、先天性尿道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未被及时发现,以致于贻误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1.3经验不足

因护士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某些病理现象当成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耽误治疗,引起纠纷。例如:病理性黄疸、维生素K1缺乏症、下咽综合症、先天性贲门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违反规章制度

新生儿身体娇弱,如果护士工作马虎,对待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掉以轻心,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如新生儿沐浴前,未调节好水温,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护士不拘小节,手带戒指,容易导致新生儿擦伤;沐浴时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新生儿掉包、摔伤、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脐带护理部彻底,皮肤护理不清洁,导致脐带和皮肤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

1.5违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杂、凌乱,与成人不同,医疗参与很少。例如: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沐浴、抚触、游泳,全部有护士完成。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疫苗漏种、误种、重复接种;筛查漏筛,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给新生儿造成终身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转贴于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新生儿无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潜在因素,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被盗,引发纠纷。

1.7院内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母婴同室,探陪人员多,再加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差,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 防范措施

2.1保证孕期及产后指导的有效性

门诊孕检时,孕妇学校应认真建档,详细登记学习内容,使孕妇全面系统地掌握育儿知识。产后,病房护士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细致地进行宣教,确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教会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

2.2观察要细心,记录要真实

新生儿出生后,要仔细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在文书中做好记录。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班班进行床边、书面交接,及早发现潜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3梯队合理,人员固定

产科护士专业性很强,人员应相对固定。入科的新护士应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员梯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漏诊漏治。

2.4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

产科护士要求极富爱心、责任心。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室的有关规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否则会酿成大祸。

2.5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

科室应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按规定设置好工作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班次认真衔接,以防疏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班护理质量,堵漏差错事故。

2.6加强安全管理

产科病房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院科两级共同协助,走廊内安装监控系统,配备专人守护病区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制定完备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同时告知家长履行好看护义务,新生儿床前不许空岗。

第6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4-02

新生儿科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的康复起着延续性的推动作用,大多数新爸爸新妈妈,面对宝宝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许多经验是靠亲属的指点,并不科学。如何帮助新生儿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安全护理,我们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个别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 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印发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防病育儿的小册子。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彩色图片,下面配以适合的文字说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疗和护理知识等。

1.3 行为教育 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导一位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让其他母亲模仿学习。沐浴时让亲属观看,并讲解沐浴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4 入院宣教 接收患儿后,对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亲属发放防病育儿知识小册子,介绍主管医师,介绍科室的治疗护理程序,告知亲属探视时间、电话咨询时间及电话号码、医院规章制度、出院时注意事项,并指导母亲如何保持泌乳。视孩子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信任我科医生护士能治疗并照顾好孩子。

1.5 住院期间宣教 亲属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视,护士先向他们发放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在探视前做好基础护理,亲属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洁、舒适,就会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这对培养亲属的遵医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对每位亲属询问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对一些懂医学知识的亲属提出的详细疑问要耐心解答。对于问的很笼统的亲属,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的整体情况。亲属对某些治疗护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输液已完而头上仍有留置针时;用呼吸机全身插满管道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这些管道,对此情况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管道对孩子是利远远大于弊,自然接受。对收费有疑问的逐一解释。

1.6 出院指导 进入新生儿科的孩子有的是刚出生,有的是父母刚带了几天就住院,亲属都缺乏护理经验,担心出院以后难以胜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几天。根据这些情况出院时指导亲属如何护理婴儿,疾病康复知识,出院带药,定期复查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新生儿大多来自产房,也有部分来自外院转入。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儿科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新生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 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3 指导家长认识特有的生理现象 护士要告知家长什么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是怎么回事,何为假月经,哪些属于正常反射等,指导家长如何辨别正常与异常现象,使家长护理孩子时充满自信,避免惊慌失措。

2.4 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点: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护理不周,即可擦烂、感染。接触孩子要洗手,患感冒、腹泻、皮肤感染者不要接触孩子。喂养时注意卫生,奶具、用具应定时消毒。新生儿衣着应柔软、宽大、舒适。尿布及时换,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做好脐部、口腔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洗澡时注意水温,动作轻柔,防止水溅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时擦干皮肤,防止着凉。护士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抚触,以确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个正确的护理,促进孩子的正常发育。

第7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一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原则:保暖、预防感染为重点,并注意喂养问题。

1 环境要求:室内温度24-26℃,湿度55-65% 每日开窗通 风,空气新鲜,尽量减少接触过多的客人,避免交叉感染。

2 刚出生后的护理:a、保暖 。 b、呼吸道的处理 。 c、脐带的处理。d、皮肤的护理。

3 婴儿游泳: 是指在医院、家庭或游泳馆内经过专业看护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家长看护,在特定的水质、水温中让婴儿在水中进行的一项婴儿健康保健活动。0(刚出生)―― 12个月的宝宝,越早开始游泳效果越好。

3.1 婴儿游泳的禁忌症: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者;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体重低于2000g的低体重儿;患有疾病需要接受治疗婴幼儿。

3.2 婴儿游泳的好处:能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使胎便时间 提前,使生理性黄疸早消退,生理性体重下降提前恢复;能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婴儿潜能,为提高智商、情商打下良好的基础;游泳的运动量大,体力消耗大,游泳后的宝宝营养摄入增加,肠胃蠕动增加,宝宝的体重增长优于同龄儿;婴儿游泳能时全身肌肉的耗氧量增加,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宝宝心脏的功能;游泳后宝宝的胸廓发育、肺活量提高、身高增长明显优于同龄儿。

3.3 游泳的时间选择 :吃奶后40分钟至1小时,婴儿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每次10――15分钟,根据小儿情况酌情而定。

4 日常护理:

皮肤护理: 皮肤的清洁完整十分重要,可以减少脓疱病 和败血症的发生,要求每日沐浴一次,脐带的残端未脱落以前分段洗澡,残端脱落以后可全身沐浴。

4.1 沐浴前的准备工作: 用物准备:准备好更换的干净衣服(柔软、宽适为宜 ,最好为棉质品) 、浴巾一条、洗发水(无泪配方)、浴液、爽身粉、护臀霜等。 备注:新生儿洗澡前半小时禁止喂奶

4.2 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水温40℃左右(先到凉水,后到热 水,搅匀)盆浴时水位为1/3量,洗澡时手法及顺序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动作要迅速,避免着凉。

4.3 沐浴后的注意事项: 迅速擦干皮肤,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尤其是皮肤的皱褶处,爽身粉使用要注意少量均匀,以免残留过多,刺激皮肤。

5 抚触:沐浴结束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同时给予新生儿抚触,抚触就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 进行有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因此,目前提供的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的抚触。

5.1 抚触的好处 :可以刺激宝宝的淋巴系统,使免疫球蛋白IgM、IgG 增加 ,增强肌体的抵抗能力;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体重增 加幅度;通过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动觉 的、平衡觉的、这些综合刺激,可开发大脑功能,使孩子更聪明、更能干、更有社会适应能力;抚平宝宝暴躁的情绪,减少哭泣,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母婴间的交流(脐带残端未脱落以前慎做)。

5.2 婴儿抚触的方法:

第一节,脸部抚触。 在手掌中倒适量婴儿油,将手搓热,从婴儿前额中心处开始,用双手拇指轻轻往外推压。然后依次是眉头,眼窝,人中,下巴。这些动作,可以舒缓脸部因吸吮、啼哭及长牙所造成的紧绷。做6个节拍

第二节,胸部抚触。 双手放在宝宝的两侧肋缘,先是右手向上滑向宝宝右肩,复原;换左手,方法同前。这个动作可以顺畅呼吸循环。做6个节拍。

第三节,手臂按摩。 双手先捏住宝宝的一只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再按摩小手掌和每个小手指。换手,方法同前。这个动作,可以增强手臂和手的灵活反应,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做6个节拍。

第四节,腹部抚触。 在宝宝腹部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这个动作可以加强婴儿内排泄功能,有助排气舒解便秘,按摩动作要在婴儿下腹结束(右下方),这是排泄器官所在部位,目的是把排泄物推向结肠。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进行这个按摩动作。做6个节拍。

第五节,腿部抚触。 从宝宝的大腿开始轻轻挤捏至膝、小腿,然后按摩脚踝、小脚及脚趾。这个动作是增强腿和脚的灵活反应,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做6个节拍。

第六节,背部抚触。 将宝宝趴在床上(注意宝宝脸部,使其呼吸顺畅),双手轮流从宝宝头部开始沿颈顺着脊柱向下按摩,再用双手指尖轻轻从脊柱向两侧按摩。动作结束后,还可将手轻轻抵住宝宝的小脚,使宝宝顺势向前爬行(注意:新生儿做1-2个爬行动作即可)。这个动作可以舒缓背部肌肉。做6个节拍。

6 眼耳鼻的护理

6.1 眼睛 :用适合婴儿的抗菌素眼药水点 眼,但不作为常规,应 每日用水清洁眼睛。

6.2 耳朵:在洗澡后,或宝宝流泪后,流入耳朵的液体要及时用棉签擦干。

6.3 鼻孔:有分泌物时,应用棉签蘸温开水清理。

7 口腔的护理: 母乳喂养者,母亲应该注意及的清洁,每次喂奶前要清洗;人工喂养者:要注意奶瓶奶具的清洁消毒,煮沸10分钟放干备用。

8 脐部护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在脐残端未脱落以前早晚用 75%酒精局部消毒。正常在4-7天脱 落,脱落最初1-2天继续护理。

9 臀部护理:勤换尿布,大小便后清洗,使用护臀霜。

衣服:衣服应柔软、宽适、无色,若用旧藏衣服,应在婴儿出生前从箱中取出晾晒

10 喂养:提倡三早(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 ),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

11 预防感染:母亲休息室应每天开窗通风,避免接触过多客人 。

二 在日常护理中容易产生误区的 正常新生儿的特殊表现

1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高峰,7-14天慢慢消退,护理时注意加强喂养.

2 新生儿红斑:常在出生后1-2内天出现,婴儿无不适感,皮疹多在1-2天内迅速消退。

3 红色尿:生后2-5天的新生儿可于排尿时啼哭并见尿液 染红尿布。

4 “假月经”:指一些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有白色粘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可持两周,有时为血性。

第8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方式;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完善,传统的以医生与疾病为中心的疗诊模式已经被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而且临床护理工作也从传统的常规护理逐步综合心理护理。WTO于1996颁布《正常分娩监护实用守则》[1],提出助产模式要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妇为中心,优化自然分娩、提高护理质量。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经常在前产出现紧张、焦虑,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子宫收缩乏力,不利于分娩[2]。因此,在产妇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日常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保证产妇分娩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年龄在21~36岁,平均(26.34±4.85)岁;孕周38~41w,平均(39.41±0.68)w。对照组年龄20~37岁,平均(25.75±7.15)岁;孕周37~41w,平均(39.23±1.46)w。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助产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模式[3]。

1.2.2观察组助产模式 观察组在给予传统助产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当产妇出现规律宫缩进入待产室后,医护人员要与产妇介绍分娩的过程以及安全性,使之正确认识分娩,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1.2.2.1第1产程 鼓励产妇多活动,补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在分娩中有充足的营养和能量。随着宫缩的加剧,产妇会的疼痛感会明显,助产人员应及时解释妇这是正常的产程进展,指导产妇深呼吸,另外,助产人员要让产妇了解剖宫产的弊端和自然分娩的优势,坚定产妇分娩信心,避免由于惧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

1.2.2.2第2产程 助产人员要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在宫缩间歇为产妇进行抚慰,同时为下次宫缩做好准备。当胎儿顺利娩出后,助产人员要及时告知产妇婴儿的情况,对于婴儿性别与理想不符的产妇,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安慰。

1.2.2.3产后护理 新生儿娩出现后应与母亲皮肤接触并辅助其进行第一次吸吮,保证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因为早吸吮可引起催乳反射,促进催乳素的释放,以促进乳汁分泌与子宫收缩,减轻产后出血。母婴早接触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同时也保证了新生儿能量供应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提前生理性黄疸的发生。

1.3评价标准 Apgar评分内容包括: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0~3分属于重度窒息; 4~7分属于轻度窒息;8~10分属于正常新生儿。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知识的缺乏,经常会对分娩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导致紧张、焦虑,不利于分娩的进行。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解除产妇的消极情绪,使产妇积极配合完成分娩。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6.67%,对照组为53.33%,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度紧张,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氧气释放量,影响婴儿供氧,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甚至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因此,要在分娩过程中要消除产妇焦虑、恐惧情绪,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在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促进分娩的顺利完成,同时对初产妇的分娩方式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有效减少剖宫率。

参考文献:

[1]张素花.助产士与初产妇阴道分娩时的沟通技巧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第9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方式。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140例患儿中,共有128例成功治愈出院,8例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2例患儿死亡,2例患儿放弃治疗。结论:想要做好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离不开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和高度的责任感。只有在坚持这两点原则的基础上,各项护理任务才能得到圆满的完成。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宫内、产时母体传染性疾病经由淋巴系统或血液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后者包括新生儿出生时吸入阴道黏液、血液、胎粪、羊水或是在出生后吸入口腔分泌物或乳汁。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以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儿82例,女性患儿58例,出生时间为1~27d,平均出生时间为15d。体重<2kg的患儿有26例,在2~2.5kg之间的患儿有18例,体重>2.5kg的患儿有96例。早产儿为50例,足月儿为90例。

1.2 方法

1.2.1 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观察: 对于患儿病情发展的观察主要包括体征观察、缺氧程度观察、吃奶情况观察以及并发症观察四个方面。受出生时间较短的影响,新生儿的免疫、调节、神经系统等都没有得到完全发育,功能较年长幼儿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弱。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实现护理过程的无缝隙化,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前来处理,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2 患儿的常规护理: 帮助患儿洗澡是护理人员每日都要进行的工作,在洗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皮肤是否出现黄疸、脓疮或干燥、不正常红润等情况。洗澡结束后,应立即用干毛巾将体表水分擦除,日常生活中,也应及时更换尿片,以免因皮肤长期潮湿而导致各种病变。对于那些脐带尚未完全脱落的患儿,每天都要用碘伏、洗必泰进行消毒,若15d后脐带仍然没有脱落,则应考虑是否重新进行结扎。如果患儿的脐部已经出现感染,应擦涂龙胆紫,并注意保证脐部处于干燥状态。

1.2.3 环境及体温调节: 患儿所在病房的温湿度应分别控制在22~24℃、55~65%的水平,每日进行4次空气消毒,同时注意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的各类用品每日应用84消毒液擦拭若干次,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应分别置于不同的病房,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在接触患儿前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对双手进行消毒清洗,如果自身患有传染性疾病,则应立即休假,待康复后方可重返工作岗位。

早产儿或是体温不升的患儿,应放入暖箱中进行保暖。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的日龄、体重进行相应调节,原则是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6.5~37.5℃之间。暖箱需每日进行一次消毒,暖箱内的用品应及时更换,以免滋生细菌。

1.2.4 呼吸通道通畅度的保持:想要确保患儿呼吸道的畅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定时翻身: 每隔2~4h,护理人员就应帮助患儿进行一次翻身,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其肺部分泌物流向大支气管,也能够有效避免肺部萎缩,确保支气管能够正常排痰。

(2)超声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每隔4h就应该进行一次,每次持续时间约为15min。雾化液中,应加入地塞米松、沐舒坦、糜蛋白酶以及相应的抗生素,让药物能够随着患儿的呼吸进入到支气管末端,在促进痰液排出的同时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3)叩击: 叩击的目的是让患儿的肺部和呼吸道产生震动,以促进附着在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落。在进行叩击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保证动作的轻柔度,每分钟的叩击次数应控制在120次以下,持续时间应小于10min。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体重不足1kg或存在肺出血的患儿,不应进行叩击操作。

(4)呼吸道清理: 对患儿的吸痰应在上述操作结束后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吸痰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先将口腔内的分泌物吸出后,再进行鼻腔分泌物的吸出,以免患儿在此过程中发生哭叫而将分泌物吸入到肺部。吸痰时,护理人员应密切留意患儿面色、呼吸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前来处理。

1.2.5 吸氧护理: 吸氧方式应根据患儿的呼吸困难或缺氧程度进行合理选择。在吸氧前,应先将湿化液加热到32~34℃,对于早产儿,氧浓度宜为25~30%,氧流量宜为0.3~0.5L/min;对于足月儿,氧浓度宜为30~40%,氧流量宜为0.5L/min。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患儿长时间的吸入浓度过高的氧气,以免发生氧中毒。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140例患儿中,共有128例成功治愈出院,8例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2例患儿死亡,2例患儿放弃治疗。

3 讨论

在对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坚守岗位。相对于年长幼儿来说,新生儿肺炎有着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的特点,只有在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方式及高度的责任心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各项急救和护理工作的准确、及时、有序。因此,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岗位技能培训,熟悉并掌握各种急救及护理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仪器所反映出来的各项数值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在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注意做好护理工作记录,以便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在患儿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教授家庭护理的方式与手段,使其明确患儿保暖的重要性。同时,对哺乳方式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免发生呛奶问题。另外,就是要让患儿家属明确,一旦出现面色改变、呛奶发热的情况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 曹莉.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2例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3):1864-186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