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环境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垫圈以减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冲洗;3、将餐具放到滴有洗洁精溶液的盆里浸泡摸洗,冲洗时再拧开水龙头;4、在抽水马桶里放块砖头;5、将用过的水二次利用。
二、厨房中的污染
厨房中的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颗粒,这些对人的肺、气管、脑组织等有害;烹饪产生的油烟中含有丙烯醛,对鼻、眼、咽喉黏膜胡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三、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洗涤后,含磷废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蓝藻生长迅速,水体流动减缓,鱼类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而且,洗涤后的衣服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
四、有车族的环保小常识
按时保养汽车,使尾气污染排放降到最低;一旦车尾开始漏油,马上修理;不开车去人群密集、交通拥堵的闹市区;拒用污染水源、污染环境的方式洗车;长时间堵车时应熄火等待;不从车窗内向外扔垃圾赃物;驾车出游不将垃圾留在野外;拒绝购买和使用高污染车及车用品,提倡使用可降解车用品。
关键词 环境监理工程师;环境保护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266-02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近年来兴起的工程监理的重要专业分支,是工程监理的重要补充部分。国家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都进行了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在保证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的同时,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对建设项目施工区及影响区的环境污染,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交通运输部设置的环境监理工程师全面负责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的监理工作。环境保护工程一般包括污水处理厂、声屏障工程、道路边坡绿化整治工程等。
环境监理工程师需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要求具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经济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环境保护工程既是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程师对其的造价控制既可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是落实环境保护投资的有效手段。环境监理工程师对环境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以合理确定为基础,有效控制为核心,它是贯穿于建设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投资控制是工程监理三大控制目标之一,也是环保工程中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环境监理工程师对投资控制不重视,结果可能会造成工程造价大幅上升,从而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也会影响环境保护工程的环境保护效益的发挥。笔者以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各阶段工作为例,论述在环境保护工程施工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1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只占1.5%-2.0%,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
1.1 采用合同措施。有效控制造价
若对设计标准、设计规范、概预算指标、工程量等方面进行控制,应采取一定的约束力。针对目前设计变更快、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的现状,可在设计合同经济条款上,增加限制设计修改及变更的费用额度条款,如设计变更费超出施工合同价的一定比例(如3%)时,则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1.2 推行限额设计
加强动态管理。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设计变更得到严格的控制。以保证不易突破投资限额。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应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熟悉掌握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及预算定额,然后初步设计概算,可按项目投资估算进行控制,施工图设计概算可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
1.3 实行设计方案招标
设计单位要进行择优选择,设计招标应积极采用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方案采用招投标制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并自觉运用价值工程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核算质量。
2 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2.1 合同签定工作要认真
协议条款应按照合同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可明确约定合同中涉及的费用如违约争议处理、价款的结算方式、工期等。以免出现问题时没有条例可遵循处理。
2.2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为了有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要反复推敲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尽量做到知己知彼;对于各类有价值的资料、数据,造价管理人员应积累、收集、筛选、总结、分析,认真进行预测、鉴别、评价、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然后编制正式招标文件。
2.3 招标工作原则性要强
招标前,应严格审查各个投标单位的资质,尽量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以避免对项目成本控制不利的现象发生。同时,应遵循诚信、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做好招标工作。
3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由于施工阶段是大量施工资源投入的阶段,所以环境监理工程师对该阶段的投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往往又和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工程价款超付工程进度,则会占用甲方资金,降低投资效益;工程款给的不足或拖欠,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影响施工企业的效益。现结合多个项目的投资控制实践。分析当前环境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一些典型做法,对在施工阶段项目投资控制中建设工程承发包双方反映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3.1 遵循合同,秉公办事。做好计量支付工作
环境监理工程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使承包人和业主的利益得以维护,在支付方面要遵循合同规定。特别是对一些变更工程的计量支付,该扣除的要扣除,该支付的要支付,以保证业主与承包人双方都能严格履行合同。既要积极向上反映承包单位因得不到及时支付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也要按合同规定坚持未经业主批准不得计量支付的原则,便于较好地解决一些问题。
3.2 做好投资的事前控制
应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加强投资控制。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工程造价影响有较大区别。此外,还应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各种不合理施工措施增加的费用,并防止不合理建设引发的索赔事件。笔者曾负责监理的某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原施工组织设计为:大量采用机械进行土方开挖,挖出土方全部外运,回填土方再运回;并有降水设施。笔者结合现场踏勘,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发现施工现场相邻有一低洼厂房旧址可利用,经业主联系,利用厂房旧址堆回填土方,节约了来回运费;且开挖基础时间正值枯水期,故减少了降水费用。
3.3 严格核查工程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在施工中,经常会碰到由于设计工作不细致,或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及其他原因,进行工程变更的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如施工中钢筋搭接经设计修改为电渣压力焊,进度款申请书中计算电渣压力焊金额,但未减去搭接长度钢筋重量和减少搭接区加密箍筋重量,应予重新核算。对影响造价的材料价格和施工方法应及时掌握,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 环境保护 法律机制
Abstract: a large part of fresh water resources on earth in the stored underground, we call the water is called groundwater.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lly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groundwater is the suppor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mportant resources. Groundwater as part of the ecosystem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role.
Key words: urba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eg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91.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地下水保护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城市地下水污染现象
水是可以进行自身净化的,地下水长期处于与地面空气污染隔绝的状态,水质比普通的地表水好很多,但是现在有很多地区的地下水遭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其原因就是由于污染物污染了土壤,如果污染物的数量很大的话,就会渗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加之地下水的流动缓慢,污染物会对地下水进行长期的侵蚀,导致地下水的水质下降。所以我们说,地下水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无污染的状态下,它可以成为供人们饮用的优质水资源,而一旦遭受了污染,就会形成很难处理的环境问题。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些偏远地区为了经济发展而引入了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在最近几十年不断的恶化。其中工业废水是主要污染原因,其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多数都是对人有害的。
(二)城市地下水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1.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出台一部针对地下水的《水资源管理办法》,更没有水资源的管理细则出台,一些针对水资源的管理办法也有相互的矛盾,比如《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在责任上划分有矛盾,且两种法律条文都没有对水污染的管理衔接问题做出具体的说明,更谈不上惩罚办法。这种情况下,一些部门好像得到了默许一样,肆无忌惮的进行对于水资源的破坏。也正是因为立法的不健全,关系到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分配问题,水价制定问题,水资源税的征收问题等等。
2.我国的《水法》缺乏对水资源使用或开采行为的责任规定,这就使得一些人非法开挖水资源。虽然《水法》在第31条中有相关责任的描述:“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动,应当遵守已经批准的规划;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治理责任。”但这些条款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并没有说明责任到底由什么人去承担,以及污染的程度和惩罚的尺度,在《水法》中都没有明确的提及,这也就使《水法》的某些方面仅是空洞的条文,起不到丝毫的震慑作用,因为违法的成本过低,提不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对于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惩罚力度远远不够。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在第五章关于防止水污染中,提及了一些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规定,但是对为数众多的水污染行为,只是九牛一毛。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仅在第47条中对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等威胁水资源安全的行为做出了处罚的规定,最高处罚就仅仅是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些企业的小规模污染达不到处罚的标准,就开始肆意妄为,而有的企业虽然接受了处罚,但是这种处罚并不能够触及企业的痛处,也可以说,这种处罚力度对现阶段的企业不能起到震慑作用,违法成本过低,才会导致违法行为的一再出现。
4.公众参与不够。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性规定,现在多为处罚为主,而缺乏奖励机制,这样一来,就会使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水源地保护工作缺乏积极性。这一缺陷在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及《细则》第四章和《水法》的相关规定中有所显现。总之,我们可以从制度层面上看出,水资源的保护缺乏根本的制度保障,有令不行,令行不止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多数的情况下,法律细则与污染方式达不到一一对应,造成法律的缺位。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系统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够给人们以放心的地下水。
二、相关法律机制的探讨
(一)树立先进的城市地下水环境保护理念
1.地下水、地表水一体化理念。将地下水与地表水共同重视起来,特别要重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问题,将水循环看做一个整体,实现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统一利用,统一管理,统一治理。
2.节水理念。在公众中做好宣讲,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进行宣传,可以分发小册子到校园,街道社区,在电视中设立节水的公益广告,在网络做一些关于节水的公益宣传和一些投票参与的活动,让公众从多个角度了解节水知识,了解水资源的重要,了解地下水系统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水资源在我国的匮乏,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浪费水的行为进行监督,爱水、节水、护水是我们应该做的。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或理念。这一原则可以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我国地下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也是保护我国的地下水资源有效的方法之一,几乎囊括了水资源保护的大问题。可以说,该原则是防护与治理的和谐统一,是技术与科学的和谐统一,是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只有将这种原则贯彻落实到水资源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才能够使我们的水资源管理稳步有效的进行。
4.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环境安全理念。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水开发、水管理、水防治三位一体,是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制度。水资源的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
(二)严格法律制度,树立法律权威
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都是在国家规定的水环境标准内进行管理的,这显然是不充分和不全面的,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应该将责任明确,严格控制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对一些不能达到要求的部门或企业,慎重颁发许可证,对于在一定时期内违规的企业,禁止排污,坚决不予颁发许可证,并且在许可证中要明确规定排污的总量和排污的内容,对重度化学污染品以及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坚决不准排放。要严格将法律责任与制定规定统一,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不仅要追查企业的责任,还要对发证机关等处以一定的处罚。本着污染与治理统一、破坏与负责统一的原则。充分的体现法律在这一领域的震慑力,充分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对于公共排污,一直是执法部门不便触及的地带,对于这一现象,要与企业一视同仁,将排污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直接问询,并且依据法律给于一定的处罚,定期提交部门的整改意见,这样做才能够是法律的公平得到体现,让“法律的棒子”,不止“追打小偷强盗”,还要“管教自家孩子”,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小结
我国城市七成居民的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均来自地下水,我国农村约四成的农田灌溉水来自井水,也就是地下水。这足以看出地下水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农村的基本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充足的水源,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定团结,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才能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更上一层楼。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法律解决,单凭简单的说教与监督只是隔靴搔痒,法律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所以要完善立法,加大处罚力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新形势 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在上个世纪末,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工业科技飞速进步。然而,这却是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的社会进步。如今,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却也被污染的环境深深的伤害着。在当前形势下,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一)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新形势下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据了解,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那么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据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的增加,到2100年,全球的气温将上升2~5℃。而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两极冰雪将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的蔓延,危害人体的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形势下环境议论的焦点。
(二)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创造财富,发展工业的同时,却也在破坏着环境。臭氧层被破坏就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致使大气层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到破坏之后,会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将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异变,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如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在80年代,科学家曾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会急剧减少,导致各种海洋生物的灭绝,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种种调查表明,臭氧层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亟待得到解决。
(三)酸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酸雨业已成为了当前形势下又一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形成主要是来自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等有害物质所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性很大,如果降落在河湖,将会致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如果酸雨降落在土壤中,也将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酸雨还能够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由此可见,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四)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又是工业化发展所遗留下来的一个重大问题之一。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1.占用土地资源,损伤地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蚀了大量土地,直接地影响到了农业的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对植被造成严重的损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2.将会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同时有毒的固体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肥力,破坏植被生长。3.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了以大气、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比如传播鼠疫等。
二、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何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与治理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一)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和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一种保温效应。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众所周知,温度一般较室外温度高,不散热,对室内具有保温效用,如今的地球与地球上的大气层就像是室内外。一般而言,要想防止或者减缓温室效应,就必须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3%左右,具体做法:1. 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使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 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比如春季的植树造林、夏季升高空调温度、节约用电、每人少开一天车等活动就是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和行动。
(二)控制酸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占国土面积资源的30%。酸雨的危害是众所周知,它能让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同时,酸雨能够对水质的污染和对人体皮肤的造成损害,将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对于酸雨,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减少其危害:1.控制工厂和汽车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发展新型能源;3. 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限制管理企业工厂的环境破坏行为,令其做好环保措施。
(三)保护环境措施。1.必须制订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氰、汞、镉、砷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2.设立和健全各级环保机构、做到专人负责;3.采取相应的经济手段,坚决打击破坏“环境保护法”的人和事;4.注意工业合理布局和建厂对环境的影响,规定工业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5.大力进行污染的治理工作;6.建立系统的环境科研和监测网,建立预警制度,随时将各地污染状况通报居民和有关厂矿;7.宣传环保意识,发动群众绿化环境;8.控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等。
关键词:新形势 大气环境 保护与治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189-02
大气污染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导致人体出现急、慢性中毒的症状,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受到污染的空气环境中,体内的遗传物质会在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下发生突变,导致后代畸形或是使机体发生癌变,还会对工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比如:工业材料和设备以及建筑设施会受到大气中SO2、NO2和酸性污染物的侵蚀;酸雨不仅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引发土壤和水体酸化,溶出的有毒成分又会毒害动植物与水生生物,严重的还会使森林衰亡、鱼类灭绝。此外,大气环境受到污染之后还会对天气和气候造成影响,比如:能见度降低,使得太阳光对地面的辐射量减少、在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类以及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作用下,臭氧大量分解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地球气候在温室效应影响下逐渐变暖等一系列环境效应。可见,大气污染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亟待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下面就此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1 引发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
大气环境在城市发展脚步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直至今日已经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到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威胁到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当代,迫切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加强重视,积极探寻治理和解决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大气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先找到污染问题出现的根源,这样才能保证大气环境治理更加彻底。下面就分析下引发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城市发展脚步过快
在大气环境还没有遭受到如此严重破坏的时候,大气污染问题也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再加上一直以来,国家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所以,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全把保护大气环境的问题抛在脑后,没有这个意识,以致出现现在如此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若一直放任不管,不采取任何治理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乃至影响到环境、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工业化,虽然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样的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尤其是大气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工厂一心只想把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上来,而对自身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行为视而不见,把废水、废气随意排放到大气和周边河流当中,经过生态循环就会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并陷入恶性循环当中[1]。
1.2 生活垃圾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也会给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比如: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焚烧、生产制造工业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生活油烟、污水等。以破坏大气环境为代价谋得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是不科学的,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如果对这些人类可控行为再不加以控制,最终承担后果,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1.3 机动车尾气排放
城市化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摩托车、私家汽车等各种大中小型车辆越来越多,现在的人们在出行时很少会选择步行,以致道路上到处都是行驶中的机动车辆,排出大量对大气有污染作用的机动车尾气。
2 新形势下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的有效措施
2.1 大气环境的保护
第一,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采取一定措施,在机动车管理上实行黄绿标管理办法,这样只有那些尾气排放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并持有相应证明标志的机动车才能上路行驶[2]。同时,在治理在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应用简易工况法,并针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制定包括初次检验与年度检验等方式在内的定期检验制度以及动态检测和抽样检测活动。此外,还要注重机动车燃料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油气回收治理工程的推进,一方面从源头上保证燃油合格;另一方面通过对储油库和汽油运输以及加油站油气污染状况的全程监督,避免或减少有机物污染问题发生。
第二,加强环境监管,严控燃煤类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进一步推进分散燃煤锅炉的改造力度和拆并力度,比如:将处于热电联产覆盖范围之内的燃煤小锅炉、分散锅炉以及集中供热锅炉并入集中管网。同时,在各大城市和乡镇地区针对高污染燃料划分禁燃区和严管区。
2.2 大气环境的治理
2.2.1 烟气污染物治理措施
第一,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治理大气烟气污染时,首先应该在观念上认清和摆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于当地的烟气污染源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细致地深入调查,为烟气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提供参考依据[3]。另外,在对那些会产生烟气污染物工业产区进行规划布置的时候,要将当地风向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划入考虑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把这些工业产区布置在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位置,同时,还要保证居民生活区与烟气污染区间留有足够的间距,并在二者之间设置绿化带。
第二,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在防治大气污染的众多措施当中,绿化造林不失为既高效,又经济的一种防治办法,因为绿色植物相当于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城市绿化当中的植物还具有吸附和阻碍灰尘的功能,当雨水冲洗过后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植物经过光合作用之后还能够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氧气,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2.2.2 颗粒污染物治理措施
当固体燃料燃烧过后会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烟尘,使大气环境中出现烟尘、粉尘、雾等污染物。当期治理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干法、湿法和过滤法以及静电法。干法治理主要是利用颗粒污染物自身所受重力作用和离心力作用,常用的有惯性除尘、离心除尘和重力除尘等方法,用到的设备设施有旋风除尘器、惯性除尘器和重力沉降室等。湿法治理主要是先利用水或者其他液体润湿存在于大气环境中的颗粒污染物,然后再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相应去除处理,当前阶段主要使用的几种湿法治理办法有泡沫除尘法和洗涤除尘法等,期间会使用到喷雾塔、填料塔和泡沫除尘器等设备。过滤法则是利用有很多毛细孔的滤料老过滤含有颗粒污染物气体来达到去除颗粒污染物的目的,当前阶段常用的方法有布袋过滤法和填充层过滤法等,其中会用到的过滤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带式过滤器等。静电法主要是利用高压电场的电场力作用去除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在使用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把颗粒污染物大小、数量、操作费用等多种因素都考虑到,以此为参考依据选择适合的治理办法。一般来说,当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比较大的时候宜采用干法治理;当颗粒污染物比较细小的时候宜采用过滤法与静电法[4]。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将其与经济发展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和治理力度,保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米良川.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法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2026-2027.
[2]刘利斌.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112.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实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0-0014-01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数千年以来的人类发展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一旦生态环境保护缺失,就难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努力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之中,落实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困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是农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由于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许多农村地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为摆脱贫困局面,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不断扩大畜禽水产等养殖面积,违规排放大量污水与垃圾,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水污染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乡镇企业属于重污染行业,因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及工艺技术落后,污水防治设施匮乏等原因,导致工业污水未加处理就直接排放;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居民随意排放各类生活污水,使农村聚居点附近的地表水与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二是垃圾污染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的垃圾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加上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活垃圾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与回收,垃圾无序堆放,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成为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农业污染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性污染,包括农膜、化肥及农药污染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粗放式生产,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从而导致土壤与地下水大面积污染,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
2.1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弱化性已显现出来,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对未能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需求。对此,应健全完善符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的环境保护法规,并积极制定有关实施条例与法规配套措施。与此同时,在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时,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治理理念,编制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水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等生态领域的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要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资源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2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确保环境公平的重要机制,对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国家尽快对农村生态脆弱地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发展规模进行严格控制。要通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脆弱地区与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实施补偿,可考虑征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补偿税,并将征收的范围限定于资源开发类企业及污染企业,要将税收的适当比例定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同时,要全面扩大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并依据专款专用原则,将环境保护税收入作为地方政府改进农村环境专项基金。国家应对恢复生态环境项目进行强有力的税收优惠,鼓励发展生态环境整治、污染治理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并及时剔除现行税制规定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2.3 形成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目前,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日趋严重,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对此,必须开展综合治理,以切实形成农村环境治理机制。首先是加强规模化畜养殖场综合治理,通过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及处理技术,鼓励兴建与养殖业、种植业等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并全力发展农村沼气,实现畜禽粪便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其次是要有力地控制工业“三废”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要加大资源和环境的监测、管理,坚决防止出现新的污染源。第三是在农业生产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与农膜等各类化学物质。可通过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及大量增加农家肥与种植绿肥等办法,从而减少化学物质的过度、过量使用,要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减少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并提高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最后是大力控制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这就要不断地将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结构调整和治理乡镇企业污染紧密结合起来。凡是属于应当淘汰的乡镇企业,应该坚决予以淘汰;凡是属于保留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引导其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从而实行乡镇企业污染物质的集中控制,而且要按照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与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力度,从而降低物耗与能耗,并减少污染的排放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长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要使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需要较长的时间。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必须提高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要素,运用多种手段,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宋言奇.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J].小 城镇建设,2007(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的国际都市。它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流、休闲旅游等方面有着先天的巨大优势。这也为北京的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基础性、融合性、创意功能,为世界城市提供生态宜居环境,保障世界城市高端服务需求。发展都市型农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提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它对北京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研究是通过总结目前北京都市型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项目,重点从环境保护方面研究其发展建设中的经验,对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本论文采取实地调查与政策分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特点、运行机制和如何最大化的发挥环境保护功能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
1.2 国内外都市型农业中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1.2.1 国外都市型农业中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荷兰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以首都阿姆斯特丹为首的几大城市借助于发达的设施农业,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类制品,不仅满足本国的需求,还以优异的产品质量,成为了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该国所兴建的现代化温室设施占全世界温室面积 1/4。年生产鲜切花,盆花能够占国际花卉市场总贸易量的 60%,也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全国农业出口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厉为民在《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中研究发现荷兰的都市农业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具有国际化、专业化、优质化和高新技术等特征,其发展目标不再是追求产量,而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这就为荷兰形成“绿色生产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28]。德国的都市农业以“市民农园”和林业为主要代表,强调的是“生活”和“社会”功能。政府提供城市或周边地区的公有土地出租给市民。租赁者自行决定如何经营,如种花,种菜,栽树等,形成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向,让市民享受耕种、体验田园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乐趣。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该国有许多工业城市,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政府在城市及周边大量植树造林,因此这些城市又有着“森林城市”之称(邢可霞等,2007)。新加坡的都市型农业是典型的高科技、高产值的都市农业。一是由国家投资开发建设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通过招标的方式出租给经营人进行管理经营;二是发展农业生物科技园,主要进行新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三是依靠兴建水产养殖中心和养殖研究所发展海水养殖业,总量上基本保证自给。新加坡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城市仿佛置身在一个美丽的花园中,其间绿地、花草随处可见,公园、街道宽敞整洁,其园林艺术水平非常之高(甘庆华,2007)。
……………
第二章 都市型农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2.1 都市型农业的概念、内涵
2.1.1 概念
都市型农业一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农业的生产活动是以城市的需求为中心,集中体现了“依托城市,又服务于城市”的理念。当前的都市型农业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承载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市场化、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和人文化的新型农业, 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地区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农业都逐步确立起走都市型农业发展之路。都市型农业可以根据地域特点,不仅可以提供新鲜、优质且符合当地市民需求的农副产品,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观光农园、绿色生态村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农业实践,农业文化展示,农业科普教育的基地,为市民提供农作物种植及采摘、休闲观光等体验农耕乐趣的场所。
………..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 纸媒 版权保护 数字化时代
随着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世界媒体峰会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保护媒体成果原创者的正当权益,而我国互联网未经许可传播他人作品的侵权现象却越演越烈,因此,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探讨纸质媒体版权的现状、问题和保护的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数字化时代纸媒版权保护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也发生巨大变化,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获取信息、阅读报刊的人数剧增。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这组数据充分表明,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资料显示,这些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用户,每年都以40%的速度增长,但目前许多网络媒体未经授权,擅自对传统媒体的内容进行大量复制传播,付酬购买版权者屈指可数。网络传播对纸介传媒的发行和广告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内容是传统报刊的核心竞争力。为维护合法权益,有的报社已将部分数字新媒体的侵权行为诉诸法律。去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iPad软件开发商未经授权使用《新京报》版面和内容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判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10万元。此案从立案之初就备受业界关注,其意义不仅是一个媒体的维权尝试,它让媒体集体反思:传统媒体应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新兴媒体该如何自律、规范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引起全球媒体的高度重视。世界媒体峰会秘书处于2012年6月28日发表的《世界媒体峰会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指出,我们认同媒体成果是其原创者的智力创作成果,相关的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等知识产权应受到保护;新闻媒体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并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世界媒体峰会秘书处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保护媒体成果原创者的正当权益。
在我国,最早面对网络转载纸媒内容而开打维权战恐怕是《南京宣言》。2005年10月底,在南京召开的“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上,与会的各报老总签署了《南京宣言》。宣言的核心内容为:“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全国报界应当联合起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2006年1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也发出《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倡议书》,以公函的形式,向全国30多家报业集团发出“共同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邀请,目的在于“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新闻内容回归应有的价值”。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的这种宣言和倡议,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更像是一种表态。尽管《新京报》在北京赢了官司,但在法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传统媒体目前仍面临着内容被无限制转载的困局,传统报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生产出的内容却无偿为他人网站带来流量,新媒体侵蚀报刊利益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纸媒作品版权保护的法律依据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及使用和获得报酬等权利。著作权的法律确认与设立,体现了社会对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和保护。
为了促进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非著作权人基于合理的理由,以合理的方式使用作品而不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可以不向其支付报酬。合理使用应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依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涉及纸媒作品的合理使用的情形有三种:(1)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2)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3)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然而,在网络传播实践中,网站海量转载的传统媒体作品,有大量非“合理使用”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可见,纸媒要求网站就其转载、摘编报刊刊登的作品支付报酬是有法律依据的,但费用多少,我国目前尚无相关规定,版权的收益争议只能通过协商或通过法律解决。
三、数字化时代纸媒版权保护的难点
目前,网站上载纸媒作品时侵犯著作权行为主要有:(1)网站未经许可,转载、摘编纸媒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网络传播权;(2)没有标明作者、注明出处,侵犯了著作权人的署名权;(3)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修改报刊刊登的作品,侵犯纸媒作品著作权人的修改权;(4)修改、演绎报刊刊登的作品后歪曲、篡改了作品原意,侵犯纸媒作品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5)网站上载作品是基于商业目的或存在潜在的间接利益,抑或直接将著作权人的作品用于商业用途,而未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侵犯了著作权人复制权、获得报酬权等。既然维权有法律依据,众纸媒本来可以理直到气壮地维权。然而,现实维权中存在两大难点:
(一)维权成本高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成伟的意见颇有代表性:“当前著作权维权案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传统媒体作为原告进行维权的不多,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媒体维权意识淡薄,二是维权成本太高。我国网络非法转载纸媒的判决标准过低,而起诉过程漫长、举证繁琐、工作量非常大,常常是胜诉的钱还不够已经支出的经费。”
(二)诉讼难度大
现时纸媒著作权的归属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记者、编辑在职期间发表的作品,著作权归单位所有,个人只有署名权,而著作权归所在媒体的情况通常是报社与个人签署了相关的约定。另一种则是著作权归个人所有,所在媒体只在某期限内拥有优先使用权。这意味着纸媒对新闻作品并不一定享有著作权。
如果此时发生网络转载行为,报社仅以该作品普通使用者的身份起诉网站侵犯著作权,难以得到法院支持,导致诉讼难度增加。
另一个问题是,网站有着受众面广、传播力强的优势,注明出处的网络转载,客观上也扩大了纸介媒体的影响力,所以,不少纸媒也无奈地默许侵权,无形中也纵容了侵权行为,导致侵权现象的蔓延。
三、数字化时代对纸媒版权保护问题的建议
(一)对政府而言,应从立法、宣传、执法上着眼
1.尽快完善著作权相关立法,出台有关政策。版权制度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保护文化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为代表的版权制度是纸张时代的产物,但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版权的保护方式也应发生变化,因此应当结合中国国情,修订和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和《著作权法》,让法律法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强化全民的版权保护意识,提升全社会对版权的认知、理解和尊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行业自律。
3.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切实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以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对报刊媒体而言,有几种方式供选择
1.应积极维权。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站,应加强技术保护措施和“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之类的声明,发现侵权现象应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对方停止链接或删除。当然,想借助其他网站转载文章,以扩大其纸媒影响则另当别论。
2.关注报刊被转载的情况,如信息量较少而纵深报道多的纸媒,如期刊、周报,可以偏重于针对某一作品单独向多个侵权者索赔。
3.为数字新媒体提供内容服务,实现新的赢利模式:一是付费阅读。浏览者通过网站提供的链接,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内容提示,然后根据需要点击付费阅读,收益由纸媒和网站按比例分成;二是授权许可。与移动终端平台运营商合作,提供纸质内容供读者下载,收入由纸媒与运营商按比例分成。
4.利用纸媒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信息共享、资源互换、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等领域开展进行多层面、多形式的合作。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治理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我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一、矿山生产活动与地质灾害
矿山,是矿业活动的中心,其生产活动一般包括矿石采掘、矿坑排水和选矿冶炼三大部分。由于上述活动,而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等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成为巨大的人为地质营力。矿山地质环境,根据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大气(近地面)环境、地面环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和采场(露天采场与地下井巷、采场)环境四大部分。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使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发生异变,而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常见的有酸雨、采空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岩溶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突水、溃泥等26种。每年由于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经济损失则以亿元计,严重影响矿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其分布空间又涉及矿山的大气、地面、水和采场环境,在每一个矿山构成一独立的地质灾害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即灾害的种类及多寡、灾害的强度和时间、空间分布等,除取决于矿区特定的地质环境(即地形地貌、气候、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外,亦与矿床开采方式、方法及选冶工艺密切相关。这个系统内的各灾种,由于其主控作用往往相同或相似,而显示出灾害发生的伴生性和链生性。每一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常产生一群相互伴生的地质灾害。一种主导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链生一系列诱发地质灾害。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我国的矿山环境问题危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其中主要表现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
1、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三大类。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煤矿、煤矸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其中煤矸石所带来的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煤矸石不但能够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矸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和洗选业所排放出的超标废水带来的污染。另外,矿山开采中的废渣,如煤矸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等的长期堆积,不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田和草地,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
3、矿山地质的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采矿活动中建设的厂房、堆矿场,为采矿服务的公路或铁路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堆放的固态废弃物所占有的土地等,据统计已经累计达到600万公顷,为此破坏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顷左右,而且每年都会以一定的速度递增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然而为此而恢复耕地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同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草地不断退化,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对策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指标体系建立
由于我国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各地区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指标中应满足以下几点:“三废”的控制、生态环境恢复指标、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灾害的控制。关于“三废”的治理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达到二级指标。部分地区并没有将“三废”达标就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与此同时也应将噪声的指标列入其中,厂界噪声和矿区机械噪声应控制在三级指标。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尾矿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废水区的恢复等应满足二级指标,同时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的内容之内。
2、保障资金需求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一定要保障资金需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放在首位,不仅要积极争取国家立项资金,还应该实现对相关配套资金的合理利用,将钱用到实处。
(2)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利用制度。由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坚持“专款专用、政府监管以及企业所有”的原则,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利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运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市场机制的引入。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对融资投资体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林业、水务等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树立矿山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主动帮助矿山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政府制定“占一补一”政策,矿山占一亩土地,异地补一亩荒山进行种树、种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水利部门小流域治理、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集中财力、物理,成片、成沟综合治理。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4、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队伍建设要坚持“提高素质、改善装备、技术创新”的原则。首先要掌握和解决地质灾害发生和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其次总结原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将矿山实际特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制定合适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