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

第1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2013年10月16日,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我们50多名中青年干部齐聚到市委党校,参加了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与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开阔了学习视野,改善、优化了知识结构。自我感觉受益菲浅,收获颇丰,感觉像痛饮了30年的陈酿,如痴如醉。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集体,大合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不能算做一个完整的班集体,但我们却是一个有着严格纪律,为着共同梦想奋斗的优秀组织。这个组织容纳了全县19个乡镇和10余个县直部门的50余名中青年干部,是一个地地到到地人脉平台和资源储备。如果说每个人都一个是宏大的世界,每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广袤的宇宙。这里不仅有规范严谨的县直精英,而且有左右逢源的乡镇俊杰;不仅有心思缜密的组工干部,而且有作风朴实的宣传骨干;不仅有美丽大方的播音主持,而且有脱颖而出的学神考霸;至于优雅高贵的大美女,风流潇洒的小帅哥儿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端的是无所不含,包罗万象。一滴水尚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优秀的组织彰显的则是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个人人济济的临时组织里我们广结善缘、扩充人脉、凝聚合力,同学的相互理解、战友密切配合,将我们小小的集体锻造了一把出鞘的青锋利剑--剑锋所指,难题立破;利刃出鞘,所向披靡。

二、小课堂,大天地。班上乾坤大,课里日月长,这小小的课堂,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呀。这里不仅有名师教授的集中授课,而且有妙趣横生的体验教学;不仅有师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而且有同学间亲密无间的相互鼓励……在这里我们学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化解千心结,凝聚正能量。不仅收获了友情,陶冶了情操,而且进一步树牢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坚定了永远跟党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小小的课堂里、有限的场地上,我们获取了新知识、认识了新同学、结交了新朋友。既学到了知识又扩充了人脉,实现了知识、人脉结构的重组优化和充实完备。4天的学习培训,切实净化了我的心灵,荡清了我的杂念、邪念,充实了我的生活,使我从内而外,从头到脚来了一次华丽变身和优雅绽放。

第2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摘 要]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师的课改理念,营造出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塑造出智慧的课堂。教师应运用教学智慧,加强预设,打造细节;把握动态,捕捉细节;重视评价,把握细节。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盈溢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

[关键词]关注 教学细节 成就 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51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细节的重要作用。教学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师的课改理念,营造出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塑造出智慧的课堂。所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学细节。

一、加强预设,打造细节,预约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一堂高效的课离不开对教学细节的预先设计。预设如何理解关键词句、关键话语,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预设作者是怎么写的,哪些重难点需要品味咀嚼,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预设文本空白点的想象,价值和内涵的拓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化平凡为精彩。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水》一课时,对“风干”一词的教学,就因为精心预设了教学情境,收获了精彩的瞬间。

师:如何理解“风干”这个词呢?

生1:放在阴凉的地方,被风吹干。本文指在夏日骄阳下,男女老少晒得快风干了。

师:你见过风干的东西吗?什么特点?

生2:我们吃的鱼干、肉干等,没有一点水分。

师: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生3:被太阳烤干了,没有一点水分,干巴巴的。

(教师出示:图1,一棵在水的滋润下生长的狗尾巴草,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图2,一棵被晒干的狗尾巴草。学生看两幅图说感受)

师:这时,人们最想干什么呀?

这位教师紧扣“风干”一词,让学生举例感受“风干”的意思,想象人“好像被风干了”的模样,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缺水之苦。这一精彩的细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等方法,使学生体验到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感受到水的珍贵,激发了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二、把握动态,捕捉细节,生成精彩

课堂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闪现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细节,教师要凭着教育机智,及时捕捉细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行艺术化处理;对错误或尴尬的问题进行有效对话和引领;对意见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此外,教师还要随时留意学生的眼神,倾听学生的话语,关注学生的行为,灵活地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指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例如,《天鹅的故事》一课中,在处理教材中“老天鹅破冰”一节时,笔者引导学生读懂老天鹅的行动,明白老天鹅的心、老天鹅的情后,学生提出质疑:“以老天鹅的年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天鹅去破冰,不必忍受那钻心的疼痛。”笔者没有作出应答,而是问:“大家怎么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正因为老天鹅的声望之高、年龄之大,所以更应起带头作用;有的说,老天鹅可以利用在家族中的威望号召全体天鹅一起破冰;有的说,不要因为老天鹅年老,就觉得应养尊处优,倚老卖老……这样,学生体会到老天鹅的勇于牺牲精神的同时,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重视评价,把握细节,呵护精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把握细节,从而呵护每一份精彩。

如在学习《开天辟地》一课时,笔者揭示课题后,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评价:“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相信你们带着问题来读这个故事,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通过这样的评价语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养成善问的习惯,从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当学习《爱如茉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细读课文9-16自然段,找找让他们感受到“爱”的词句。学生找到“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句话,并抓住“紧握”一词体会了到爸爸的细心。笔者给予学生表扬的同时迅速追问:“你很会思考,从中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紧握妈妈的手吗?”笔者顺学巧导,在及时给予评价的同时,还注意了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实施评价,不是简简单单地予以表扬与批评,而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构建知识的生长点,重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进一步发展。

第3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低年级 乐理教学

乐理,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音准、节奏、节拍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声乐、器乐、音乐创作必须掌握的,因此,乐理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那么,如何将这些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轻松、有趣地传授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自己的智慧点燃音乐教学的课堂,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取并正确运用乐理知识,让乐理知识的学习变得充满乐趣,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

我就在课堂上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动动小手,学会唱谱

识谱视唱是乐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学生掌握,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视唱曲谱不仅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枯燥无味,不易教学。于是我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运用到了视唱教学中,让孩子们一唱二听三运用。每节课我首先会用3-5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几遍音阶,唱准音高位置,通过手势明白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的音高位置,再通过琴声聆听辨别来巩固学生心目中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用边模唱边做手势的方法在游戏竞赛中一点点进步。最后,我会在教唱曲谱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简单的易于演唱的部分,通过师生间、同学间配合唱的方法,鼓励学生做着音阶手势唱准曲谱。这样一来,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总在不断进步和提高。

二、动动身体,学会乐理

《音乐课程标准》在1―2年级学段目标中这样阐述:“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低年段乐理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因此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体态律动,让他们在律动中收获乐理知识,真正地感受“从动中学”的乐趣。

实践证明,在体态律动中学生们会将这些对他们而言略有难度、容易混淆的乐理知识准确地、轻松地掌握。再例如,在教授四分休止符这一音乐符号时,我会先利用多媒体带学生用意境法想象,休止符就像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红灯一样,请同学们在看到“红灯”时,拿起我们的双手并握拳,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就认识了这个符号,明白了它的意义。

三、小小游戏,大大智慧

在课堂上,老师若能创设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所收获,一定是极好的。我就尝试用猜谜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如,在让学生认识小节线和终止线时,我先让学生模仿小火车进行律动,然后再运用多媒体出示小火车的图像,旁边附上一首谜语:音乐火车快快跑,车厢一节连一节,就像谱中线与线。从头到尾来贯穿,每首歌曲都需要。你猜这线名叫啥?那些学过乐器的学生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小节线!” 其他学生一听,再看车厢之间的线与线,马上对号入座,理解了乐谱中的一条条竖线原来叫做小节线。接着我在多媒体上又出示了一首谜语:姐妹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排在队伍最后面,乐曲结束它出场。这回不需要学过乐器的学生说出来,平时有些音乐常识储备的学生也能说出:“那是终止线!”学生们拿教材中的“终止线”对照着谜语当中描绘的“姐妹”,形象的拟人手法使学生很快记住了小节线和终止线这个音乐概念。

当然,在课堂中可以运用到的音乐游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开启智慧,善于发现和结合,将那些难懂易忘的乐理知识与孩子们喜欢的小游戏相结合,相信他们一定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且记忆深刻。

四、自编新创,轻松学习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特为孩子们开设了电子琴课程,在低年段的电子琴课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识谱问题,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五线谱和音符以及节奏等问题上,我自创了许多办法。

比如观察外形法,在学习音符时值长短和各音之间的关系时,我会首先请学生说一说全音符的形状特点,学生们的答案一般都是全音符像“皮球”、“鸡蛋”、“鸭蛋”等等。那么怎样将全音符和四分音符区别开来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我:“老师, 我知道, 全音符就是一只生鸭蛋,等到煮熟后,它就变成了实心的、有符头的四分音符了。” 只听其他同学连声附和:“对对对,煮熟了,就变成实心的了!”我忍俊不禁,这个形象的比喻使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全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在这种启发和联想下,学生一定印象深刻。

第4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一日,笔者走进二(四)班教室,准备听一节常态课,授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长城》。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了预习,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她走上讲台:“同学们,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和新词,请各小组组长上讲台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加字词大比拼,看哪个小组能上光荣榜。”说完,老师在讲台上摆出三面小红旗。然而,就在各小组长陆续走上讲台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班上8个学习小组却上来9个学生。坐在下面的同学惊讶了,有的还在座位起哄:“××不是小组长,他是冒牌的。”“冒牌小组长,下去!”……顿时,班上的秩序乱了起来。××同学也茫然不知所措,像做错了事似地看了老师一眼,低下了头。

让同学们安静下来后,老师很认真地向全班同学说:“××同学他也是小组长。”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不解地看着老师。老师接着说道:“昨天下午放学时,因为下雨,同学们急着回家,忘了关窗户,是他关好了教室的门窗最后离开教室的。当时,老师很受感动,又考虑这位同学虽然做事仔细但胆子比较小,所以就让他担任班里管理公物的小组长,希望通过这个岗位让他为班集体服务,同时也锻炼锻炼他。同学们,你们同意吗?”教室里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分析

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往往不是单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问题,而是涉及学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如果教师处置不当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课堂上出现“节外生枝”,需要教师运用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这个案例的发生带给笔者两点启示:一是学会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即情感和自尊受到尊重,不仅需要教师懂得学生成长心理,而且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职业理念。教师做了,才会体会到“尊重”是教师的一种修养,一种品格。教师学会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意志和心灵的沟通,才会收到教育效果,可以设想,如果这位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她可能会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B学生,她也可能直接将B学生哄回座位,这种做法,会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二是学会交流,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现代教育理念鼓励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知心朋友,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但这种感受需要教师对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有强烈的爱心。案例中:,这位教师对“冒牌小组长”的出现,并没有简单机械。因为她懂得这种现象是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必然,需要教师运用能力和智慧进行处理。在案例中,授课教师正是运用了教育的智慧才自然地化解了“冒牌小组长”的尴尬。

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究竟源于何处?

教育智慧生长于学习。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枯竭。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好书是人们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根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拓宽教师的人生宽度,它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课堂文化,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只有把读书当成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习惯,撇开看教参的浮躁,舍弃看教育理论书籍的功利,我们的智慧才会自然而至。

教育智慧生成于实践。教育实践是一个智慧的世界,每次我们观摩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惊叹于他们充满睿智的教学风采,收获一次次智慧的洗礼。这种风采和智慧不是天生的,课堂教学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只有这些细节被关注,课堂才能展现出一个个生命涌动的过程,一个个绽放美丽的过程。关注了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对教学的品味与思考,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反思和追问中,重塑那个独特的课堂存在。小小的课堂,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所”,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承载着太多可变的因素,需要教师教育智慧的支持。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是教育智慧的生成者,更是师生生命发展的“推进者”,课堂上的生成能点燃教师教育智慧的火花。

第5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一、改变了学生厌学的状况

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是发自内心喜欢上学的?而在我们的高效课堂上,孩子们全员参与,自由展示,课堂真正呈现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学过程成了孩子们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可说可唱,可写可画,尽情施展发挥,任意驰骋,挥洒自如,不断地品味成功,收获喜悦。在课堂上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对学科的学习信心越来越强,从而越来越爱学习,因为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学生们沐浴在这样的课堂中,还有哪个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呢?

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很少有锻炼的机会,而高效课堂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个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收获。对学困生来说,他们在锻炼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付出的回报,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在课堂上他们会更加大胆地展示,体味更多的喜悦,收获更多的幸福,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对那些优秀的学生,富有创新的展示会让他们更加优秀,更加自信。而且,在课堂上,学生们的集体智慧互相激发,勇气不断增强,在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自信心得到了有益的奠定。

三、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高效课堂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因此,学生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激情高涨,学习渴求强烈,富有热情。课余学生又会把这种热情延伸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积极上进、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学生们竞相表现,展示自我,为小组争光;每一位同学不断努力,不甘落后、不断奋进。从而形成一个富有竞争、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高效课堂上要能大胆展示,首先要在课前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作好展示的准备,还要在课堂上发挥小组合作的威力,才能进行精彩的展示。于是,学生课外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有益的锻炼;另外,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都会不断增强。而且,学生的展示不只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二是对文字进行分析、整合、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潜力被不断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上课时学生会精神振奋,有着极强的表现欲、自信、大方,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最佳求知状态。

五、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

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等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合作交流”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工作。通过合作,可以发挥群体效应,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检查,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教师稍加点拨,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

第6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建立阅读生活,提高阅读能力。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个人修养的整体提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江苏省太仓市教育局2012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各校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欣赏)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各校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如整本书的欣赏评价课、高效阅读指导课等),形成阅读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可见,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是语文教师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阅读方法的不同,课的目标、内容和结构也会不同。本文根据笔者视野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和探究,谈谈对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让孩子喜爱阅读

我们眼下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不止一个的教学目标,例如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再具体一些说,如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有所收获;在阅读中懂得某个道理; 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等。

笔者觉得这么多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首要的、最重要的目标只有一个: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因为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己千方百计地找图书阅读,就会终身不渝地阅读,就会乐此不疲地探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会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养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懂得好书中的人生真谛,就会受到书的启发,展开想象、思考,忍不住表达的欲望,就会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相比阅读兴趣的激发这个重要的目标来说,其他目标都是下位的目标,是相对次要的目标。倘若,课外阅读指导课目标繁多,教学任务复杂,学生课上得累,心中升起的不是浓郁的、强烈的阅读欲望,那么就算知晓了阅读的方法、习惯的要求,明白了某本书中讲述的道理等等,收获能够广阔到哪里去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也强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笔者窃以为“尊重天性,培养兴趣”可以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得到更好的体现,而“提高能力”可以在其他语文课和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培养阅读兴趣”这个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引领孩子一生阅读好书,而不是代替孩子阅读一本好书。

诚然,“读书备词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的好方法、好习惯,对于儿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果,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课堂上涉及,但是不应成为主要目标,不应该占据课堂过多的时空。

二、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触摸好书的精华

低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书,内容相对简短,如果是绘本,一般可以介绍整本书或者删减版。如果是文字偏多的书,也可以挑选重要章节介绍。带着“让孩子喜爱书”这个教学目标,把好书展示给儿童,让他们触摸书的精华,让书的魅力震撼学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相关常识、书的主体内容、感悟的指点等。相关的常识有:书名、作者、书的样子、书的类属、人们的评价等。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书的故事、插图、书的特色等。感悟的指点是指书中那些特别精彩、特别震撼人、特别能启迪人等关键之处,师生停下来进行阅读交流,指导学生感悟,感受书的美妙之处等。

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将绘本故事的删节版一页一页展示给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故事面前,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了。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喜欢一个男孩子,给了男孩爬树、捉迷藏、荡秋千、睡在树荫下的快乐;给了男孩苹果以及由此换来的钱;给了孩子可以造房子的树枝和造船用的树干,直到只剩下一截树桩。大树一直很快乐,只有在孩子不在,在不能帮助男孩的时候,她才感到忧伤和抱歉。老师在读到大树很快乐的时候,不时地停下来问问孩子们:“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读完后,老师问:“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你身边有这样的树吗?”“这个男孩子一共来到大树边几次,每次来都是为了什么?”等。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回答;有的问题孩子们回答得不好;有些问题,部分孩子回答不出来。但是孩子们都被书深深感动,有的孩子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在偷偷地擦眼泪。课后,他们抚摸着书,爱惜地认真地阅读着。

在另一堂介绍童诗集的课堂上,老师从展示一首小诗《明天去远足》开始,让同学们在指名朗读、想象中感受童诗的美好和亲切,进而介绍一本诗集,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其中的几首童诗《快乐佛》、《发呆》、《孔雀先生》。老师的问题很简洁:你知道要去远足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快乐佛》中的快乐佛快乐吗?《发呆》中写的发呆是怎样的?有趣吗?你喜欢《孔雀先生》中的哪几句?孔雀先生眼睛在看什么?短短的课,简简单单的方式,让孩子们忍俊不禁,喜不自胜,使他们萌生了对童诗的喜欢和对童诗集的亲近愿望。

在介绍童话故事集《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的课上,老师通过语言渲染,激发孩子们一探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秘密的阅读兴趣。然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起老师准备的童话故事《小乌鸦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老师介绍了花婆婆名字的来历,播放了花婆婆讲的故事《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使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这本童话故事书。

三、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特征:美丽的、智慧的、立体的、延伸的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的本质特征,产生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影响力,它是让学生产生不同感受的根本原因。研究和把握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特征,有助于提高它的课堂效能。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美丽的。提出这个要求的依据是好书是美的。一本公开出版受到公认的好书,就是因为人们被书的美吸引。所以,上这类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应该尽量捕捉书的美丽,展示出来。好书的美主要有文字内涵美、文字形式美、插图美、书的外观美等。教师在阅读中,领略了书的美,将它们择要展示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和欣赏,就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种美好的语文生活。这个要求看似很高,其实不高,只要老师去阅读,去体会,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展示出来,吸引孩子们也来思考和感受,就达到要求。老师找得是不是全面、合理,孩子们思考、感受得准不准,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被引领过来了,他们关注到了,感受到了美。因为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阅读中孩子的认识深度和层次是孩子们自主的天空,我们不应也不需要强求,开卷了,喜爱了,就是成功。对孩子们是这样的要求,对教师也不应提过高的要求。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智慧的。这个观点的依据也是因为好书,好书一定是智慧的。说好书是美丽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因为好书内涵上的智慧。智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首先,在内容上,老师应该发现书的智慧之处,选择书中有趣的、感人的、睿智的内容展示给孩子们。其次,在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要善于选择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感悟、深思的地方,引导孩子们体会、思考、交流、甚至思辨,从而感受好书的精彩。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的提问:“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等。这些问题,是书传达爱和奉献精神的过程和方式,这种过程和方式是智慧的,深深地打动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智慧的,使孩子们停在感情的节点上,深受震撼。第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师评价应该是智慧的。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采取多种评价方式。1.重结果,更重过程。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收获的多少深浅也很难一样,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阅读水平低的孩子,要注重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有点滴的进步就是成果,就应该给予鼓励。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如开展“好书推介会”,每个学生推介一本好书以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一下推介是否成功,然后让大家选出推介最成功的人,最后教师做总体评价,引导大家评选班级“小小读书迷”、“故事大王”、“小小博士”、“小小作家”等。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大胆质疑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阅读中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是立体的。“立体的”意思是这类课,应该是与孩子们的生活链接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之外的一个象牙塔。课外阅读指导课就像带领儿童出去旅游,看着风景,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在旅游景区,是什么风景都可以欣赏的,同样,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有丰富的风景。立体的要义之一是,这类课,应该让学生了解相关书的各方面情况:书的样子、文字、图画、书的特色、书的作者、书带给读者的思考、人们的评价等。立体的要义之二是这类课,要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感受书,走近书,走进书: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身体感受,用心体会,用大脑思考,用创新的思维去解读。总之是让学生像在生活中得到一样好东西那样,尽情体会、品味、享受,感受到好书的魅力。立体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孩子会得到更直观、更亲切、更丰富的感受,从而更爱阅读。

第7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很荣幸,我有机会参加这次的培训机会,经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很多。

下面,把我在利一学习的收获向领导和同事们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1、 利一的假期作业设计非常有特色。

利通一小的假期作业设计从06年开始的,到今为止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在这四年里每学期都在原基础上更新。涉及的科目有语文、数学、综合学科。语文学科,包含了字、词、句、篇,还有读书等项学习内容。字词要求写在精美词语摘抄本上,句摘抄在采集本上,篇写在习作本上,读书有课外书籍和报刊阅读的统计。紧接着下面就是语文老师的温馨提示:假期你一定看了不少电视、电影,请及时将你的感想写在你的习作本上;请将你满意的习作积极投寄到报社。

数学包括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小调查。完成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在写一份调查报告。

综合学科涉及科学、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其他等内容。而且每门作业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提示。学生或家长读一读提示就会受到启发,心里便会产生作品的模型。最后还设计了老师的期望。每学期都有不同的期望。如年1月9日老师的期望是这样写的:同学们,40多天的假期,使你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相信你一定会安排好假期生活,相信你能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开学后各班将开展假期学习成果展,老师和同学们都想看看这张记载着你假期生活的成绩单。相信你是最棒的。具体的要求,人文性的提示和殷切地期望,都给孩子一个发散思维的启迪和一个想表现自己的愿望。每学习初的假期作业的展评,都给孩子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看到一展室的作品,我惊叹孩子丰富的创造力。惊叹人的创造潜能是无穷的。利一的老师让孩子的智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说实在话,那些作品我还没有看够,到现在还感觉有点遗憾。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2、班级文化建设富有特色。教室的布置充满温馨,智慧、大气、奉献、自信融为一体。班班有特色,形成了浓浓的书香教室,特别亮丽的黑板报,创新的的标题就让人从心底里感到祖国文化就荟萃在了利一:板报主题有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每颗星都闪亮、让朵朵花儿绽放、让课堂充满创造力、爱心培育群星闪亮、今天我为班级努力,明天班级为我骄傲……看到这些我仿佛走进了美词佳句的海洋。名目多样化是利一教室设计的特色中的特色。有星级儿童、我是智多星、星光灿烂、智慧树、我骑着马儿进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样是表扬,同样是优秀作品,同样是先进事迹,但利一的师生赋予了创新的名字,充满了智慧和幻想。利一在这三方的基础上,这学期又创设了桌面文化。桌面文化的创设背景是五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为了保护学校的公共财产,使学生在桌面上不要乱涂乱画,而用桌布护着桌面。学校的领导成员在检查班级文化建设时,发现与众不同,于是在总结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特意表扬了这一行为,而且做了一个导向,才有了今天的用塑料板做台布的桌面文化。再后来,老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把自己积累和背诵的古诗词写下来,放到桌面上,及时朗读和记忆。二年级老师,别具匠心,让学生的爸爸、妈妈在各种图案上给孩子书写寄语,贴在桌面上,目的是鼓励孩子专心学习,天天进步。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精神风貌,给人一种家的宁静。走进教室,让你感觉所有的烦恼,与这无缘,只有净化了的心灵。

3、听郑礼老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收获颇多。

我从事新课程数学教学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但我始终对教材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等有许多的盲区。尤其是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关键问题的处理以及如何用浅显易懂的实例教会学生学习等方面缺乏融会贯通的技能。

通过亲临郑礼老师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交流,我对数学课有了重新的定位。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没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做基础,只能是照本宣科;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只能是无头的苍蝇,乱碰乱撞。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和感悟,郑老师的课具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课程的教学都是通过一个情景图来展现知识的来源,有部分教材是或明或暗的,极易产生误导,学生就会被美丽的画面吸引,很难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此时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开门见山,别让学生去猜测,直接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途径来掌握知识。

(2)、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应用和培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是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有了精彩的语言表述,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郑老师的课堂,学生的说话训练是一条明线。在他的课堂上,数学语言真正成了师生交流的工具。从现在起,我要把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作为教学的核心来训练。

(3)、设计的练习题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一道有质量的题,既包含了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也综合了所学知识的知识点。因此,设计的题型的原则是既有对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迁移,又有更新知识的拓展。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4)加大练习容量。一节课的效率,就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数学课堂的效率,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提升。郑老师的一节课最少有8道练习题,其中至少有一道题是奥数题。我的课堂最多三道题。而且是简单易理解的题。郑老师每学期测试40多次,而我最多8次。从课堂的容量和测试的次数对比,我的课堂既缺乏练习的量度,又缺乏训练的深度。

第8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地理;听、评课;集备;教学的灵感;跨学科听课

工作两年以来,回想自己所参加过的大小教研活动、教学沙龙,回忆自己所聆听过国内外专家的讲座、示范课,事实上我们青年教师能够得到的学习机会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多元的、丰富的。然而,在形形的集体教研活动中,我们又真正积累了什么,沉淀了什么呢?以下,我就从个人的角度粗浅的谈一谈教研活动究竟给了我们什么,青年教师又如何能够在最简单的听评课教研形式中获得成长。

一、最常规的教研形式最有效的成长途径――听、评课

听课、评课,想必这是我们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了。无论是校级、校际亦或者是市级市际公开课,我们总是可以有很多机会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总是会有老师抱怨,我们工作的时间很紧张,连批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来那么多闲情逸致老是跑出去听课呢?而对于跨学科听课就更是觉得大可不必了。对于听评课,我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活动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走进别人的课堂,无论是什么年龄什么学科的教师,我一直坚信只有你不断与他的课堂对话你才能真正与他的教育灵感对话。而我们,也只有不断在这些最贴近学生的音符中畅游,才能真正的成长!

下面就以仅以两次听评课的经验为例,说说我在听评课中的收获。

(一)他的细节,你的成败

最不能忘,2011年10月19日,在常州市勤业中学听了刘霞老师的一节市级公开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七上的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刘老师以课标的修改为切入点,一改以往的一些教学模式,上了一节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的研究课。

本节课上刘老师的一个小细节却让学生和“同样作为学生的我”一生受用。这是一个一分钟的小结,小结内容很简单:“在我们完成了有关世界海陆变迁的一系列观察与实验后,我们发现研究的一般规律是?”“提出假设,寻找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我回想自己的教学,也阅读过许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做小结很平常,通常一个知识点的结束总要做一个小结,目的是为了帮学生梳理一下知识结构。但是,你做过这样的小结吗?不是对知识做概括而是对学生的活动做小结,我们做这么多,回忆一下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那么这样一个过程,与其说这是个小结,不如说这其实是在建模,后半节课的开展,乃至今后地理学习的开展,甚至学生今后学习研究的开展都在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一分钟的小结,对于教师却一劳永逸,而对于学生更可能一生受用。

后续评课时,当时我们的教研员裴老师的一句话我很赞同,现在的社会知道多少已经不再决定一个人的素养了。老师一节课能喂给学生的知识再多,还都不如“百度一下”一分钟吃得痛快。因此,教师与其花大力气总结知识点,不如使点巧劲,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不然真的害怕有一天被“百度”抢了饭碗。

正是由于受到刘老师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细节的启发,我坚持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这样一个环节,叫做“我来画画看”。每节课在不同的教学活动或者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后,我都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明确和归纳学习某些地理要素的方法。而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教学中,基本上,我只需要带着学生利用两课时的时间分析一个地区并总结方法,其他的地理区域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完成。而这才是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体现。因此,也许听课评课中他们无意间的细节可能会决定你今后教学的成败!

(二)他的创新,你的灵感

还是刘老师的这一节课,课堂上刘老师这样一个机智的导入给了我无限灵感。

变废为宝:一张张地产小广告,与板块有什么关系?有关系!他们是很好的拼图材料,将他们撕成不规则的纸片,分发给学生,你能把他拼合起来吗?(能与不能都有收获,能,那么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拼合起来的?不能,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看边缘的形状能否吻合,可能是注意到了广告上的文字、图画等等……

刘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好,“即使你只是在不经意间拼好了一张小广告或者发现这些碎片根本拼不好,其实你已经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魏格纳一样的人物”因为那一张张小小的纸片不就是一个个地球板块吗?那纸片上的一段段文字不就是古老的地层吗?那些色彩缤纷的图画不就是生存在不同板块上的生物吗?而这不就是科学家们找到的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吗?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样的创意简直太美妙了,我们总是在害怕自己的课堂导入会过于生硬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亦或过于花哨而本质上也没有为课堂做出多大的贡献。事实上,我们的课堂引入往往可以是这样一个没有结果的活动,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之初就分出个是非高下呢?难道我们的课堂引入不可以仅仅是一个情境吗?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把孩子们带到这个充满科学的情境中来吗?

(三)他的改变,你的共鸣

一节来自勤业中学孙国平校长的“展评学习法研究课”,一种新的改变,激发了我们共同探索的决心。孙校长教学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七年级地理的难点,更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但是他却是在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的部分。选择上这部分内容本身是个挑战,但是听了这节课我觉得孙校长还做了一个挑战,那就是他没有借助任何实物模型教具或者是三维地图,同样引导学生建立起了心中的空间模型。我觉得他对难点的巧妙突破与他对教学目标的处理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中,最令人头痛的一件事是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能够具有可观测性、可考察性。本节课的内容不容易理解,事实上初中地理最难学的部分也都集中在了七上的第一章。对于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多学生是从这里开始就决定了放弃地理的学习。因此,首先,针对本课内容孙校长最高明的举措不是胜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而是将目标落到了实处。原来,目标可以仅仅是一张地图,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简单明了,通过这节课你能读懂这幅等高线地形图吗?如果能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步棋走的妙,试想,一节课45分钟只要学会读一张地图,有谁会觉得这是件难如登天的事呢?其次来说对于目标角色的转换,其实新课标早就已经提出了,教学目标不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而是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因此我觉得本课对于教学目标最大的突破也不是说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学习目标,而是真正将目标进行了让学生可操作的分解。原来,目标可以是一道题目。学生的任务很明确,只要完成这道题目,那就说明你的目标达成了。

而他的这样一个改变和我的这样一个共鸣,却为我今后的地理教学提供了一架天梯,每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出现为难情绪时,我总能巧妙的将他们转化为几个场景,几道题目,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寻找真理,然后惊喜的发现原来真理已经握在手中!

二、在碰撞中寻找支点――从听、评到集备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学更是如此。美国的韦伯斯特曾说:“智慧+双手+力量的结合=万能”,或许这有些夸张,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都能意识到一点。集体备课中智慧的交换与碰撞往往能够使我们产生1+12的灵感。然而,往往由于受到校情的影响,很多学校像我们地理学科并没有一个很大的教研团队,团队中往往只有一两位教师,而且大多并非专职。面对这样的集体教研环境,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智慧的集备?又如何能够找到同伴与我们集备呢?两年的教学,我学会了将听、评课转化为集备。而从中,我收获的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在碰撞中寻找支点的心态。

(一)评课中的集备――绝对无法获胜的是闭门造车

以往我也常常抱怨,很多时候自己的备课没有抓手,很多时候自己对于课标吃不透,这使得我在教学中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多设计个人感觉良好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直觉得自己在在教学的前线孤军奋战,然而一次市教研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难道所谓的集备就真的要一个教研组坐下来侃侃教学才算吗?这种1+12的灵感我们在日常的听评课中同样可以获得。

(二)集备中的独立备课――更糟糕的是盲目的集思广益

依赖集体备课,我想这可能成了很多新教师、年轻教师的通病。我们善于学习,因此,喜欢到处集他人之长,一次集备过后觉得甲的A想法好,乙的B想法不错,最终却忘记了自己的观点,很多年轻教师站在市级公开课的讲台上,却总是恍惚,为什么觉得上课的似乎不是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支点,无论在多少观点中摇摆,我们要始终保持自己的一份坚持。

一次盲目的摒弃,可能既让你丢弃了教学的本根,也没有能够穿起华丽的外衣。因此,无论何时,陀螺的支点很重要,不管舞台再大,如果我们丢失了自己的支点,我们的表演也不会美丽。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我们的乐于学习、勤于学习都将为我们未来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动力。然而在当下众多的教研活动中、丰富的教研氛围里,我们又如何能够做到善于学习,把握自我,我想这需要我们青年教师能够学会在细节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姚洪昌,《教育的灵感与智慧》,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留庚,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管理,2008(05)

第9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在领衔人xx老师的带领下,在这个积极上进、勇于开拓的团队中,工作室全体成员同心并力,在阅读、实践、反思中与日俱进。

现就本学期我的点滴收获和感悟作出以下简结:

一、坚持阅读,提高智慧。

本学期工作室倡导大家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通过这一年的坚持阅读,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我进一步领悟了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智慧,愈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积极研讨,碰撞思维。

工作室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汇报,大家或畅谈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交流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反思。每位成员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我也一次次收获着惊喜。

三、立足实践,提升素养。

这一学年中,工作室成员多次开展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听课、磨课、评课等活动;每一次的参与,我都感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受益匪浅。

四、外出学习,开阔视野。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所以,一个人只有走出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才会愈发感觉自己的前行没有极限,才会激发自身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