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微生态平衡
(1)优势种群作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筛选于水产动物体内,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后,水产动物机体内有益菌群便得到了补充,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从而排斥致病菌使其难以生存,防止病害的发生。(2)生物夺氧作用。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占99%,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某些好氧性有益菌进入机体后,消耗机体内大量氧气,有助于厌氧菌生长、抑制好氧致病菌的生长。(3)生物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包括化学拮抗和生物拮抗,有益菌群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酸、过氧化氢和其他活性物质等形成化学拮抗;有益菌群有序定植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拮抗,抵御和阻止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2补充机体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促进机体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体内可产生许多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并且产生各种酶类,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有些有益菌群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饵料添加剂,为水产动物补充营养,促进机体生长。同时,微生态制剂可产生一些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氧化酶、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可以降低机体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起到降解和去毒的作用。
3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和免疫佐剂,刺激肠粘膜内淋巴组织,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和恶化。
4参与生物降解,消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水质净化剂,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将水环境中的动物排泄物、残存饵料、动物残体、化学药物、有害气体等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二、几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及用途
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归属于红螺菌目,分为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等4科2属80余种,其中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主要是红螺菌科。从1965年起,日本就开展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研究成果已在日本、东南亚和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光合细菌能在有光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光能,以硫化物和有机物作为氢供体,以二氧化碳或有机物作为碳源生长发育,也可在有氧无光的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氧化有机物从中获取能量生长。它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氧气,而是通过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耗氧化合物,降低氧气的消耗而起到增氧的作用。光合细菌以上述独特的生理功能可以作为水质净化剂,降解池底有机污染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但光合细菌不能氧化大分子有机物,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底泥作用则不明显。另一方面,光合细菌营养价值很高,其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生物素、类胡萝卜素、辅酶Q、叶酸等活性物质,它作为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率、产卵率和成活率,除此之外,它还含有抗病毒因子及多种免疫促进因子,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防治水产动物的烂腮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鳍病等多种疾病。
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可形成内生孢子,因此其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稳定性高、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酸碱、耐加工、便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Kozasa首次将从土壤中分离的东洋芽孢杆菌孢子应用于水产养殖,此后芽孢杆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多的种类主要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能产生活性很高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同时还有能降解饲料中复杂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异构酶等,不仅可以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和动物残体等有机物,明显降低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净化水质,减少疾病发生,还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统称,均为好氧自养性微生物,需要在体内制造有机物供其生长,这使得硝化细菌繁殖速度较缓慢,过多的有机物反而会抑制其生长。亚硝化细菌把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再从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把亚硝酸氮最终氧化成对水体无害的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硝化细菌主要与其他细菌一起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用。
4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都能有效分解水体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池内繁殖出的酵母菌又可为水产动物的所利用。酵母细胞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多种消化酶免疫活性物质,特殊营养成分弥补了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主要做饵料添加剂,目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酵母主要有酿酒酒酵母、假丝酵母、海洋酵母和饲料酵母等。
5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降低肠道pH值,阻止和抑制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在水产养殖中,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
6EM菌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缩写,它是由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放线菌类、醋酸杆菌类等5科10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采用优化组合确定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的复杂稳定的能发挥多种功能的混合微生态制剂。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目前,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由于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时间不长,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微生态制剂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失活,需要对保存技术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制剂目前的施用技术受环境和动物本身等多因素限制,有待改进;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各菌类之间的协同配伍性等等。微生态制剂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为:加强微生物制剂的基础理论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向高效、专一制剂发展,加强针对性,使其效果更显著;开发微生物制剂新剂型,提高稳定性;寻找自然界尚未开发的其它有益菌群并利用于水产养殖;向工程菌领域发展,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制剂。
一、池塘及水质条件
1.池塘条件面积30亩以内为宜,池深2米,注水深度1.2—1.8米;池塘形状最好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2∶1;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倾斜;池底以泥沙底为好;按0.5千瓦/亩配备增氧机。2.水质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水质要求,且排灌方便。
二、池塘清整与消毒
老池塘要排干水进行晾晒,清除池底淤泥,在放苗前15—20天以生石灰(100—150千克/亩)或漂白粉(10—15千克/亩)以常规方法进行消毒。新池塘要先进水浸泡冲洗2—3次后,再进行消毒。
三、池塘注水与施肥
池塘经消毒一周后注水60—80厘米。注水时注水口要用60—80目双层网布过滤,防止敌害、鱼卵等进入池塘。注水后最好以二氧化氯(5—10毫克/升)对池水消毒。放苗前7—10天施肥进行浮游生物培养,为入池虾苗提供丰富优良的天然饵料生物,从而提高虾苗成活率,增强虾苗体质,加速虾苗生长。方法:用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亩全池泼洒,或者用挂袋方式施肥。或施用无机肥(如尿素、过磷酸钙等,用量分别为2千克/亩、0.5千克/亩),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池水透明度25—40厘米。
四、虾苗放养
1.质量要求要从正规有信誉的虾苗场进苗。所购虾苗要大小一致,规格在0.8—1.2厘米,体表干净、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活、活动力强、躯体透明度大,不带病毒。2.放养水温稳定在18℃以上方可放苗。虾苗运抵后,先将虾苗袋放在池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15分钟),虾苗袋中水温与池水温相差不超2℃时再放苗。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购买已经淡化好的虾苗(盐度为千分之0.5),否则要经淡化处理。在池塘的上风头放苗,放养密度3—4万尾/亩,并每亩搭配50尾花白鲢调节水质。经淡化好的虾苗完全可以在纯淡水中生长。但为保证虾的生长、蜕壳和新壳迅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虾苗放养前,首先要将水产养殖专用盐按每亩100—150千克,堆放在虾池四周,让其慢慢溶解,增加池水盐度。并在养殖后期(60天后)补充施用水产养殖专用盐和氯化钙、硫酸镁等。这也是我国内陆地区成功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环节。当然也从另一层面说明,我省西部盐碱地区更适合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且养殖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五、投饲
放苗第二天即可投喂南美白对虾0#或1#专用虾料(如果池塘天然饵料丰富,可不投喂或少投喂)。前4天要将饲料加水搅拌并以40目筛绢网布过滤后全池泼洒,以后直接投喂。日投饵4—5次,每次10克/万尾—15克/万尾,日递增20%。体长至3厘米后,日投饵3次(8:00,17: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00,23:00),沿池边均匀投撒。投饵率在不同生长阶段要有变化,并随天气、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在中间培育标粗阶段(4厘米以前),投饵率为25—40%;养成前期(6厘米以前)8—12%;养殖中期(9厘米以前)5—7%;养殖后期3—5%。
六、水质调控
1.注水和排水一般养殖前期(30天以内)不换水,只需每天加水至最大水位即可。养殖中、后期(30天以后),换水时视水质情况而定: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或大于70厘米时则需换水,每次换水10—15厘米即可。换水后要以溴氯海因等消毒。2.适时开动增氧机养殖前期视水质情况采取间歇性开动增氧机,中后期随着虾体的长大,应增加开动增氧机的频次和时间,甚至24小时开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3.净水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见“病害防治”部分。
七、病害防治
虾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预防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彻底清塘消毒,如有条件每年挖除池底淤泥;引进放养健康虾苗;放苗后30—60天,每隔一周左右投喂一次药饵(如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Vc等),连喂3—5天;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沸石粉或底净等净水剂;每隔10天左右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EM菌等有益微生物;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1次,用量为0.2—0.3ppm。
八、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及午夜坚持巡塘,发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记录。
九、起捕上市
关键词:匙吻鲟水库养鱼成活率生长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Walbaum)属匙吻鲟科,是该科世界上现存的两种鱼类之一,另一种为我国的白鲟。这种鱼类主要分布于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湖泊及水库中,体重可达40kg,属美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匙吻鲟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鱼籽酱有“黑黄金”之称;骨、脊可制高级药品。吻似鸭嘴,鳃如象耳,全身晶润,泳态特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匙吻鲟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国内尚未见在小型水库放养匙吻鲟的报道。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从2001~2003年进行了匙吻鲟水库放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水库基本情况
蹬子河水库:集雨面积4.2hm2,养鱼水面9.2hm2,平均水深13m,最大水深16m;水温10~30℃,pH6.5~7.5,透明度20~35cm;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施肥养鱼等功能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
玉乐水库:集雨面积0.6hm2,养鱼水面5.3hm2,平均水深6m,最大水深9m;水温9~29℃,pH8.5左右,透明度30~45cm;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水产养殖功能的小二型水库。
九龙水库:集雨面积1.1hm2,养鱼水面4.3hm2,平均水深15m,最大水深23m;水温8~28.5℃,pH8.5左右,透明度35~50c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水产养殖功能的小二型水库。
1.2苗种来源及放养
苗种是本所在2001年4月从美国引进的受精卵经人工孵化、培育而成,放养时间、规格、数量见下表。
表1匙吻鲟放养情况统计
水库
名称放养
时间放养数量
(尾)平均体长
(cm)平均体重
(g)放养密度
(尾/667m2)
玉乐01.9.730032.91173.75
九龙01.9.730020.5514.6
蹬子河01.11.240042.7157.52.9
1.3水质监测指标和方法
pH值、水温、溶氧(碘量法)采用现场测定。COD用1∶3的硫酸固定后,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NH4+-N、PO43-均用氯仿固定后,分别在420nm和690nm的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浮游动物定量分析采用0.1ml的计数框在低倍镜下全片计数,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原生动物、轮虫分别按0.05ug、1ug/个计算重量,浮游植物只观测优势种群。
各指标每年测定四次,在3、6、9、11月各测一次。
1.4生长测定
放养在各水库中的匙吻鲟,通过水库渔业生产中的台网、墙网捕捞随机获取样本,测定其体长、体重。
1.5成活率及产量统计
根据日常饲养管理情况、随机取样获得鱼的生长情况,测算出各水库的养殖成活率及总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水化指标
通过三年的试验,其主要监测的水化指标结果见表二。
表22001~2003年三座水库水化指标测定结果(mg/l)
项目
地点溶氧CODPO43-NH4+-N
36911369113691136911
玉乐20017.499.05.399.60.060.060.350.42
200220.61314.94.9110.7511.915.810.10.0580.060.0590.060.390.340.290.45
20039.126.763.96.911.67.9911.310.20.0330.0530.060.050.520.450.260.4
九龙20019.58.611.89.80.040.050.280.25
200219.411.88.664.5612.813.811.99.960.040.040.0460.0620.250.250.250.34
200311.89.464.88.59.3510.212.59.240.0270.050.0480.050.420.420.250.34
蹬子河200111.359.516.812.50.760.682.161.61
200214.98.519.53.7216.815.115.611.30.350.210.180.520.750.530.321.3
200310.55.912.06.812.110.415.413.50.290.230.240.280.880.520.330.5
玉乐、九龙、蹬子河三座水库的溶氧分别在3.9~20.6mg/l、4.8~19.4mg/l、2.0~14.9mg/l之间,玉乐、九龙水库的溶氧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要求,蹬子河水库匙吻鲟出现过浮头现象。三座水库的COD均在正常范围。玉乐水库的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055mg/l、0.387mg/l,九龙水库的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045mg/l、0.305mg/l,按“水库营养类型的分类指标和标准”划分,两座水库分别在中营养到富营养、中营养到中富营养水质范围。蹬子河水库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374mg/l、0.89mg/l,在中富营养到极富营养化水质范围;2001年9月磷酸盐、铵态氮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76mg/l、2.16mg/l,比极富营养化水质要求的含量分别高7.6倍、2.16倍,平均的磷酸盐含量高3.9倍。
2.2水生生物观测结果
蹬子河水库的轮虫、原生动物最丰富,其次为玉乐,九龙水库的水质相对清瘦些(表3)。
表32001~2003年三座水库水生生物观测结果
项目
地点原生动物、轮虫(mg/l)浮游植物优势种
3月6月9月11月3月6月9月11月
玉乐20015.633.95直链藻直链藻
20025.6615.296.863.35新月鼓藻
直链藻直链藻
纤维藻直链藻直链藻
20033.3611.235.803.7直链藻直链藻
纤维藻直链藻直链藻
九龙20014.633.82直链藻直链藻
20023.4610.466.532.64鼓藻直链藻直链藻
艾氏鱼腥藻直链藻
20033.128.194.72.58鼓藻直链藻直链藻
艾氏鱼腥藻直链藻
蹬子河20017.744.97平裂藻直链藻
20026.9617.067.545.24隐藻
裸藻隐藻
直链藻平裂藻
直链藻栅列藻
20036.5814.646.124.27隐藻隐藻
直链藻平裂藻
直链藻栅列藻
表4匙吻鲟生长情况统计表
项目
地点抽测
时间抽测
尾数饲养
天数最大
(g)最小
(g)均长
(cm)均重
(g)日增长
(cm)日增重
(g)
玉乐01.9.7121308032.9117
02.12.3017478110080068.79000.0751.64
03.11.2683312950195090.324900.0654.80
九龙01.9.712803020.551
02.12.3011478850550647000.0911.36
03.11.2673312500160087.220120.073.96
蹬子河01.11.21225010042.7157.5
02.12.30842472.41039.50.072.08
03.5.2916152205090079.714000.0482.37
03.8.142075235080080.714330.010.44
03.11.26103881723
池塘01.9.7121308032.9117
03.3.10857892066061512.50.0490.68
03.12.30135067068980
2.3匙吻鲟生长情况
从试验的最后情况看,玉乐水库匙吻鲟的生长情况最好,较放养时体理净增重2373g,21.3倍,体长净增长57.4cm,2.75倍;池塘养殖匙吻鲟较放养时体重增重863g,8.38倍,体长净增长35.1cm,2.07倍(表4)。
2.4成活率及产量
匙吻鲟放养到水库后,加强了日常饲养管理,加固了拦鱼设施,无偷、钓行为发生,无跑鱼现象出现,从多次取样抽查生长情况看,玉乐、蹬子河水库匙吻鲟起捕率高,生长良好,无任何病害,估计放养成活率在95%左右;九龙水库是匙吻鲟由于放养规格较小等原因,成活率估计在85%左右,据此推算,三座水库可增产匙吻鲟1878kg。
3讨论
匙吻鲟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适温范围0~37℃,pH值适宜范围为6.5~8,对水体溶氧要求在5mg/l以上,溶氧在2.3mg/l时出现轻度浮头,当溶氧降到1.7mg/l时开始死亡。匙吻鲟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也可捕食小鱼虾。
3.1根据匙吻鲟的食性和对溶氧的要求,其养殖水体要求肥度适中。匙吻鲟在玉乐水库的生长情况最好,其原因是玉乐水库曾经进行过水库施肥养鱼,水库周围都是高产农田,经测试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达到了0.055mg/l、0.387mg/l,属中营养到富营养化水库,同时水体中的小鱼、小虾等野杂鱼较多,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生物。九龙、蹬子河水库生长情况稍差,其影响的因素是九龙水库鱼种放养规格小、地形狭长、光照不足、水质清瘦、适口饵料生物不足等;蹬子河水库,由于施肥过量、水交换量小等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经测试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374mg/l、0.89mg/l,属中富营养到极富营养化水体;且在试验后期鱼类生长旺季水质经常处于低溶氧状态,特别是2003年5月份后,水体溶氧低至2mg/l,致使鱼类常常暗浮头,抑制了鱼的快速生长,因此,应根据监测的水质情况,合理调控施肥量,这样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能保证匙吻鲟的正常生长及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3.2匙吻鲟的生长效果。从试验的生长情况看,水库养殖匙吻鲟的生长速度较池塘快,生长情况最好的玉乐水库匙吻鲟平均体重比池塘养殖快2.54倍,生长情况最差的蹬子河水库匙吻鲟平均体重比池塘养殖快1.76倍。其主要原因:一是水库水面大,水体浮游生物总量多,小型野杂鱼虾多,饵料资源丰富,有利于匙吻鲟的生长。二是水库放养密度较池塘小,蹬子河、玉乐、九龙水库的放养密度分别为2.9、3.75、4.6尾/667m2,远远低于池塘的放养密度(200尾/667m2)。
3.3合理搭配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匙吻鲟与我国传统养殖品种鳙鱼食性大致相同,对溶氧要求较鳙鱼稍高,但经济价值远远高于鳙鱼。目前,在我市水库中主要养殖对象为鲢鳙鱼,在有条件的地方,如能用匙吻鲟部分取代鳙鱼,将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对于调整库区渔业养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4小结
匙吻鲟适合在本市水库推广养殖,其放养规格在30cm以上生长情况较好,每667m2可放养3~5尾,成活率可达85%以上,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是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养殖新品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泥鳅;养殖;基础建设
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55-03
收稿日期:2011-07-21
基金项目:2010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编号:2010R411049)资助
作者简介:陈胜(1991―),男,浙江龙游人,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
1 泥鳅养殖的现状和生理特点分析
1.1 泥鳅养殖现状
泥鳅在野外分布广泛,数量多,但随着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泥鳅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由于人们 对泥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泥鳅的过度捕捞,致使我国天然野生泥鳅数量逐年下降。在养殖方面,没有规模化的商业养殖,仅仅依靠野生捕获,不仅不能满足人们对泥鳅的需求,而且还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发展规模化的泥鳅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伴随着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特种水产养殖业不断兴起,泥鳅又开始在国内外市场走俏,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泥鳅养殖开始从小水体养殖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但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而天然的泥鳅资源因生活水域受到严重污染、农药的滥用,以及电力捕鱼的危害等因素影响,资源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商品已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外日益增长市场的需求。鉴于此,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1]。
1.2 泥鳅生理特点分析泥鳅的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可以适应多种水域单独养殖、混合养殖,特别是在一些比较狭小的水域中也能够摄食生长;泥鳅养殖占地少,投资小,收效大,饲养技术简单;泥鳅有很强的适应性,少疾病,高成活率;泥鳅繁殖力强,方便运输,种苗及饲料比较容易解决;泥鳅的生长速度快,而且产量高,泥鳅从幼鱼到成鱼上市一般只需6个月左右;泥鳅养殖方式多样,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增加效益[2]。
2 养殖水域要求和苗种选择
2.1 对养殖水域的水质和土质要求
由于泥鳅本身的生理特性,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各种水质都能适应,包括自来水、地下水、河水、湖泊水等。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的生长非常不利(表1)[3];除了农药外,一些常用的消毒药物和化肥对泥鳅存活也存在着影响。
表1 几种化学农药对泥鳅的致死浓度
除了水质外,土质对泥鳅的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土质养殖出的泥鳅的品质差别很大。底质为沙土的土质养殖出得泥鳅体色乌黑,脂肪含量少,骨骼也硬。而底质为粘土的水域养殖出的泥鳅一般体色偏黄,脂肪含量多,骨骼柔软,味道鲜美,所以在选择养殖的土质的时候,一般会选择黏土地质。
2.2 泥鳅种苗培育
泥鳅的种苗一般来源于野外捕获野生天然种苗、自然产卵繁殖或者是人工繁殖。野生天然种苗即为稻田、沟渠、小溪捕获泥鳅的幼苗。夏季暴雨后的稻田、沟渠进排水处,高温时节的阴凉水域处均比较集中,适于捕捞。通过该方法获得种苗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自然产卵是把雌雄泥鳅按照一定比例放置在饲养池内产卵,以获得种苗。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产苗率低,达不到大规模养殖的要求。
人工繁殖法是大量获得养殖所需的种苗的一种重要方法。人工繁殖所选用的泥鳅一般为大鳞副泥鳅,苗种主要是自己育种。育种一般采用自己培育的雄泥鳅作为亲体,而雌泥鳅则采用从外面选购,之所以这样育种,主要考虑到如果都采用自己培育的作为亲体,这样不利于繁殖,有可能出现近亲杂交的现象;如果都是采用外种,成本上要增加,而且外来的雄苗种数量往往不足;如果采用自己培育的雄种和外来的雌种,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种苗的杂交性,这些品种抗逆性强、早熟高产、品质优良。
注射激素催产可以提高产卵率,使产卵集中一致,所以无论采用何种人工育苗技术,一般都应注射激素催产剂。剂量是每尾雌鳅注射0.5~1.0个鲤鱼脑垂体或是注射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mL的药液,雄鳅用量则减半[4]。人工泥鳅苗种培育一般有两种方法,动水法和静水法。
(1)动水法。需要建造一个动水池,池内通过各种装置使水不断的流动。选好的亲体放置在建造好的池子中,自然排卵受精,这个方法优点是技术性不强,缺点是受精率不高。
(2)静水法。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池(箱)内,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池(箱)中自然孵化,产卵后要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5]。
2.3 饵料的准备
人工养殖泥鳅,饵料是十分关键的。泥鳅是杂食性动物,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为达到预期产量,应该准备充足的饵料。包括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一般为豆粕,动物性饵料一般为鸡蛋,河蚌肉,鱼粉等,同时还要加定量的磷酸二氢钙,但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饵料。
2010年,笔者在对龙游泥鳅养殖基地进行实际调查时,专门探究了如何配置不同发育时期的泥鳅的饵料种类。泥鳅幼苗孵化3d之后卵黄囊就消失了,从这开始投放鸡蛋黄,连续投放7d。7d后,幼苗可自由食用水中微生物,这时候可以开始投放豆浆,增加水的肥度,肥水产生大量微生物供育苗食用。投放豆浆需要把握好次数和时间,一般是1d投放2次,早上5:00开始投放一次,下午14:00以后开始投放一次,这次投放要迅速,1h内结束,这样有利于微生物吸收,不至于水质变坏,而且投放量要把握准确,每亩养殖池投放的豆浆数为纯豆5kg左右磨成的豆浆。当幼苗生长一个月以后,仅仅摄食微生物已不能满足泥鳅的生长需求,这时候开始投放人工饲料,饲料的组成种类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包括酵母粉(有利于泥鳅对食物的消化),豆粕,河蚌肉,鱼粉和磷酸二氢钙。初期投放的饲料中动物性蛋白含量比较高,一般占据60%以上,投放量也较大,占据鱼体总重量的10%左右。随着幼苗的长大,也就是两个月后植物性蛋白一般占到80%以上。而且投放饵料的量也逐渐减少,从占鱼体总体重的10%慢慢递减到3%。
3 池塘建设与日常管理
3.1 池塘建设
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泥鳅对环境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容易造成鳅苗的成活率偏低,泥鳅生长慢等现象,所以泥鳅池的地点选择显得比较重要。
选择地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池塘的水源不仅要充足、可靠,而且水质清新良好,无枯水期,满足泥鳅养殖时用水的需要。水源地不仅不能有工业污水和其他污染,而且要做到进排水方便,最好能够是自流自排,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节省开支。养殖池内光照要充足,这样才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土质对泥鳅的品质影响也很大,选择中性或者微酸性的粘质土壤进行泥鳅养殖为最佳,粘土中含有大量的腐蚀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为泥鳅的生长提供饵料[6]。
泥鳅养殖塘的面积如果过大,则不利于管理,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资金、人力、土地面积、水量、市场等方面进行对泥鳅养殖池规模的设计。调查得到,如果是原有池改建,为节约成本,一般只在原基础上进行少量改造;如果是新建池塘,长方形的为最佳,一般宽小于15m,长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整个池塘占地面积通常要小于667m2。宽度的设定,主要以便于饵料投放,池塘管理和泥鳅捕捞为目标。池深最好为1m,池水深通常是40~70cm,而且至少在底部保留10cm的淤泥。进水口要高出水面20~30cm,排水孔则在池塘的最低处设置,同时与池塘正常水平面相平处还要设置一个溢水口,以防养殖池内的水位过高。不论是进水口、排水口或溢水口,都需要用密网布进行包裹,池底建造时候要向排水口倾斜,并且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最低处低于池底30~35cm。
泥鳅有钻洞的天性,同时也善于跳跃,所以防逃设施的建造对于池塘养殖泥鳅尤为重要,网围就是池塘网围养殖泥鳅防逃措施的关键。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脱,修建养殖池时需向下深挖20cm,网片沿着整个池壁铺设。防止泥鳅逃脱的网片要向下深埋至硬土层,网片上面要高出水面15~20cm。同时泥鳅养殖池在池壁建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斜度,这样主要有起到两个作用,即防止池壁坍塌和有效预防泥鳅钻壁逃跑。养殖池周围还要围起一定高度的网片栅栏,网片栅栏的高度通常为1.5m以上,这样不仅能防止蛇、青蛙或其他野生动物进入养殖池内,同时也使养殖池处于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每个养殖池的四周通常都建有喂食台。喂食台由绳索,浮子和网片制成。喂食台底部用比较密的网片制成,这样可以防止饵料落入水底,网片通过绳索与浮子连接,使得喂食台半漂浮于水面,然后再将浮子固定即可。每个喂食台的大小通常为5m2左右。饵料投放在喂食台上,通过观察饵料的被吃情况,可以判断应该增加还是减少饵料的数量。饵料如果很快被吃完,说明投放饵料的量少于泥鳅的所需量,应该增加投放饵料的数量,如果发现还有饵料剩余,应适当减少投放饵料的数量。每天投料要定时,早上一般在9:00前要投料完毕,下午最迟不超过15:00点[7~12]。
3.2 池塘的日常维护和养殖技术要点
池中可以投放一些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养殖池的池面面积10%,这些植物不仅能起到遮阳、吸收水中过剩养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吸引水生昆虫,为泥鳅提供活饵料,同时泥鳅还可以自由地摄食水生植物的嫩根嫩芽,增加了泥鳅的食物来源和种类,提高泥鳅的品质。
通常每亩池中投放泥鳅苗20万尾,放养前要对塘内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投入有机肥料,进行肥塘。投入苗的同时,每亩最好投放一斤小虾苗,利用虾对水中氧气含量的敏感性,测试水中的含氧量,如果发现虾跳,则说明水中含氧量少,应该减少或者停止投放食物。同时每亩投放20~30尾鲢鱼以过滤水质。
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查看水质、水色,观察泥鳅的活动及摄食情况等。泥鳅在中度偏酸的水中生长较快,保持池塘适度酸性水质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在进行大规模养殖时,必须定期检测水中的pH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水色判断是否适于泥鳅生长,一般来说水色为浅褐色,能见度为10cm的时候是最适合泥鳅生长的。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喂食、施肥、冲新水等措施[13~17]。
参考文献:
[1] 田中成.中国饲料原料信息网泥鳅养殖的历史、现状和前景[EB/OL].[2011-06-21]./ypnew_view.asp.
[2] 李志成.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J].知识经济,2011,4(25):118.
[3] 刘孝华.泥鳅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8,1(5):93~95.
[4] 施海涛.初冬泥鳅最肥美[J].科学养鱼,2010,2(1):70.
[5] 朱述淦.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1(1):39~41.
[6] 金 宏.黄鳝泥鳅高产养殖新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68~69.
[7] 王 琦.泥鳅养殖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8] 徐在宽,徐 明.怎样办好家庭泥鳅黄鳝养殖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 潘建林,徐在宽,费志良,等.黄鳝与泥鳅养殖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陈寿松.泥鳅水泥池微流水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16):48~49.
[11] 路志鸣,吴红英.水泥池泥鳅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7(11):14~15.
[12] 江 霞,刘先俊.水泥池无公害养殖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5~27.
[13] 邹胜员.泥鳅的稻田养殖技术[J].江西农业经济,2000(4):33.
[14] 桑贤强,周盘良,杨建平,等.稻田养殖泥鳅技术[J].当代农业,2001(5):34~35.
[15] 石传翠,杜本俊,高 群,等.科学养殖黄鳝泥鳅大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沧州市新华区农业局,河北沧州061002;2.沧县畜牧水产管理中心,河北沧州061002)
1基本情况
沧州临港海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了“对虾健康养殖与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项目,项目开展了多种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的试验,对虾与贝类混养就是其中之一。试验模式以养虾为主,套养贝类,同时套养少量鱼、蟹调控生态环境。
试验规模:共计2个池塘,总面积1.2hm2,其中1号池0.67hm2,2号池0.53hm2。
试验模式:1号池日本对虾混养縊蛏、毛蚶,搭配梭子蟹和少量美国红鱼;2号池中国对虾混养毛蚶,搭配梭子蟹和少量半滑舌鳎。
试验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试验材料:虾苗、蟹苗来源于当地育苗室,贝类品种有毛蚶和缢蛏,来源于浙江。
2试验内容及过程
2.1蛏田修整
2014年3月,养殖池塘通过上年秋季排干池水和一个冬季的冻化晾晒后,早春3月,修整池埂、堤坝和闸涵,在池底修整蛏田,蛏田的位置靠近进水口处,蛏田宽3~5m,高出滩底50~60cm,疏松池底土壤30cm以上;长度80m,走向无特定要求,面积为池塘面积的25%左右。
2.2进水与肥水
池塘和蛏田整好后,先进水至淹没蛏田,浸泡3~5d,既能使蛏田辙实,又将池底有害物浸出排出池外,再重新进水至1.0m左右。然后施生物肥水素15kg/hm2肥水。
2.3苗种放养
1号池塘,2014年4月7日投放规格为1680粒/kg的缢蛏苗和1936粒/kg的毛蚶苗。每公顷投放放缢蛏苗400万粒和毛蚶苗240万粒;放苗水温在10~15℃范围,透明度40~45cm。5月3日,投放日本对虾苗平均7.5万尾/hm2;5月28日,投放规格为150g的美国红鱼75尾/hm2;5月12日,投放梭子蟹苗(二期幼蟹)12000只/hm2。
2号池塘,2014年4月7日投放规格为1936粒/kg的毛蚶苗,240万粒/hm2。5月3日,投放中国对虾苗9万尾/hm2;5月12日,投放梭子蟹苗种(二期幼蟹)1500只/hm2;5月28日,投放规格为每尾400~600g的半滑舌鳎苗450尾/hm2。
3饲养管理
试验模式以养虾为主,套养贝类,鱼和蟹只作为生态调控用。因此,只投喂对虾饵料,不专门投喂鱼和蟹饵料(如投放蟹数量多应适量投喂饵料);贝类为滤食性品种,以肥水补充新水中的浮游微藻和有机碎屑满足生长。
3.1对虾投喂
投喂成品饲料,养殖前期,基础饵料丰富可以少投喂或者不投喂,随着水体中饵料生物逐渐减少逐步增加投喂量,首次投喂前先抽测池虾体重,按放苗数量的80%计算池虾数量,养殖中期一般按池虾重量的3%~5%计算日投饵量。每15天测定一次池虾体重,结合平时设置的饵料观测台和检查对虾胃肠情况,确定投喂量,并根据养殖过程中的对虾密度自然消减情况估算存池量。根据水质、天气和对虾活动状况调整投饵量。白天与傍晚占全天投喂量80%,夜间占20%。采用养殖前期喂足、喂饱,中后期喂7-8分饱的投喂方法,并每周酌情停喂一天饵料。
3.2水质调控
根据水质肥度适时使用生物肥水素和光合细菌、芽孢枯草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使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之间;水色保持硅藻和绿藻占主导优势的黄绿色和硅藻为主的茶色。
3.3病害防控每月投喂自制的药物饵料一次,分别添加0.3%~0.4%稳定性好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加入0.3%氟苯尼考、0.5%酵母,每次连喂5~7d。
4试验结果
1号池日本对虾混养縊蛏、毛蚶:日本对虾统计产量达到345kg/hm2;套养的缢蛏平均生长规格为167粒/kg,较放苗时增长了9.1倍,毛蚶平均生长规格为113粒/kg,较放苗时生长了16.2倍;混养的梭子蟹单产达到555kg/hm2,美国红鱼由放养时的150g生长到750g。
2号池中国对虾混养毛蚶:2014年9月4日,经沧州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测产,东方虾平均单产690kg/hm2;套养的毛蚶同样生长到113粒/kg的规格,较放苗规格生长了16.2倍。搭配的梭子蟹单产90kg/hm2,半滑舌鳎400g生长到1200g。
5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5.1投放贝类苗种规格偏小
混养品种贝类投放苗种规格小,虽生长倍数高但生长规格小。根据沧州地区的环境气候条件,贝类养殖应投放较大规格苗种。毛蚶规格为200~400粒/kg,缢蛏苗种规格应为600~800粒/kg。
5.2严格把关水质质量
贝类对水质要求较高,对虾与贝类混养应虾严格把关水质质量,在无污染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新水补充,保持水质盐度在30‰左右,水质不易老化。
5.3对虾池混养毛蚶应在养蚶区附设防护网
养殖中后期检查发现毛蚶的密度逐渐降低,同时发现毛蚶壳,分析认为可能被对虾或蟹吃掉。对虾池混养毛蚶应在养蚶区附设防护网。
5.4半滑舌鳎是虾贝同池混养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近年来,盘锦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保护严重滞后的局面,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势在必行。
一、盘锦市农村存在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工业化建设正向农村转移,许多农村建设的工业园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地区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工业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普遍,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均呈加剧趋势,已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1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根据2009年农业环境现状调查,我市各类农药年施用量1249吨,单位面积施用量8.9千克/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47274吨,单位面积施用量335千克/公顷。农药、化肥的过量不合理施用,一些残留经雨水冲刷汇入水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残留在土壤中的某种营养元素过多,还会造成土壤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全市农用地膜使用量4363吨,农膜残留量达到800多吨,其平均残留量达到20%,废弃农膜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并且农膜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污染物,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长期污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 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粪便及恶臭对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我市生猪存栏45730头,奶牛存栏23210头,家禽存栏1359万只。由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90%以上畜禽养殖废水只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畜禽粪便也未经深度处理,直接作为农家肥施用,危害农业生态环境。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粪便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严重影响土壤质量;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水体,由于其氮、磷含量高,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严重时有的河段水体发臭,丧失使用功能;由于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疾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含有硫化氢、氨和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周围群众,有的地方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3 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日产生量2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723吨,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在未经任何处理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大部分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或直接进入农业生产环境,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4 乡镇企业污染严重。建在农村中的工业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存在偷排或超标排污现象,给周边环境直接带来污染危害。
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的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不足。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多数基层环保部门工作条件困难,“无人管环保、无力管环保”的现象普遍,乡镇一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能未得到履行。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二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在城市和工业环保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三是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紧迫性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注重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对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四是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和培训不够,致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成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1 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原划分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已不能满足保护要求的,要进行调整或重新划分;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对违反有关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罚。结合《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推动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的地区落实保护措施,逐步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加强农村地表水及地下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估,完善相关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综合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制定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村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庄可采用“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处理”的模式处理生活垃圾;交通不便的村庄可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模式;要综合灵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排污量大、污染比较严重的农村实行污水集中处理,位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理范围内的乡镇,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在人口密度低、环境容量相对较高的农村区域,可建设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进行处理;可将农村净化沼气池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在农户分散养殖畜禽的区域,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在城郊周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水产品养殖场、农村科技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沼气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3 着力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首先,需要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把农村工业的发展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当集中,对污染控制实行集中控制。推进农村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企业的合理布局,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控制重污染的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其次,严格环境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或关闭。
4 积极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重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把畜禽养殖业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遵循“以地定畜、种养结合”的原则,形成生态养殖-沼气-有机肥料-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加强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控制水库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水利现状;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28-02
1 农村水利现状分析
1)水利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逐渐树立了个体经济意识,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针对水利管理也变得不再用心,只管使用水却管理混乱,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许多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影响正常使用。并且因各领域无法统一生产进度,经常各取所需,随意进行堵坝截流、放水开沟,部分水线和明渠被破坏严重,以至丧失了供水功能,许多农民只能在原灌内进行打井灌溉田地。由于地下水大量随意开采,造成水资源浪费较大,长此以久既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过去农村产业结构更多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相应的配套水利工程也是为了满足粮食生产需要,而如此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现在已发展为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抗旱灌溉等,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标准提高。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多,也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管理难度。
3)水质要求更加严格。如今农村水产养殖业也得以较快发展,因此对于水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水源污染或者水质受到破坏,势必阻碍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农民利益带来不良影响。此外,水质出现问题也会引发社会矛盾,对水费收缴等带来影响。
4)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在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农村水利规划布局、项目安排以及资金支持上都给予帮助。然而对于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的现状,导致许多农村水利工程无法建设。更多时候要通过农民自己解决资金问题,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带来制约和影响。
2 农村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
1)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求较大,任务繁重,因此要求根据“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逐步建立管理责任体系,切实明确责权利关系,把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及个人。此外,要求根据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实现创新管理,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管理要效益,通过效益促进管理。另外,要加强依法管理,实行行政执法,确保水利工程稳定运行。
2)把握农村水利工作原则。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原则。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水利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其生存环境,切实让农民受益。其次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原则。要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水资源状况给予充分考虑,着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给予重点保护,同时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再次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大型水利工程与中小型水利工程兼顾,国家投入与农民自筹相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协调发展。还有要坚持建管并重良性发展原则。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工程建设好、管理好、产生效益、完成目标。
3)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目前农民水利改革逐步向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广科技兴农,转变管理观念,真正实现农村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水利工作注入活力。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发展策略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统筹规划,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的供水质量,全面解决农村饮水条件差问题,加大力度建设农村供水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完备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2)加强保护,防治结合。要加强对饮水水源的保护工作,同时采取措施净化水源,做到防治并重。各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对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给予划定,确保水源地周边环境不受污染,全力从源头保证饮水安全。
3)有效引导,多方筹资。要对农村饮水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国家、地方以及农民共同筹措资金的方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城乡统筹规划,可以由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扶持引导,推动饮水工程建设。而农村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负投劳投资。此外,也可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落实到位。
4)制定政策,做好收费。地方水利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水价政策以及缴费体系等。制定的水价是否科学合理,会对投资来源、工程建设管理及其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目前我家许多地区的水价偏低,水费收缴困难,严重阻碍水利事业发展,这就要求水利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科学制定政策,做好收费工作。
5)注重质量,加强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点基础工程,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工程建设施工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行,小型工程要求经验丰富的单位施工建设。施工中要严格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要严加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而保证建成的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水利管理严重滞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水质要求更加严格,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等现实问题。因此,为保证农村水利工作良好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把握农村水利工作原则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并采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保护,防治结合;有效引导,多方筹资;制定政策,做好收费;注重质量,加强监督等具体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安徽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离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为千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硖山口峭石阻拦,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湍急,这里生存着一种水生宝贝—淮王鱼。淮王鱼亦称淝王鱼,或鮰皇鱼,是淮水中的特有珍稀物种,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
淮王鱼另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其烹饪后的鲜美远远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誉,特别是清蒸后,其肉比豆腐还要细嫩,汤比鸡汁还要味美。这道菜已经列入《中国菜谱》,称为“奶汁淮王鱼”。
今年60岁的詹可和是上世纪80年代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村支书,他和祖祖辈辈都是喝淮河水长大的朴实农民。詹可和自幼生长在峡山口,对淮王鱼有很深的感情。
詹可和清晰地记得,硖山口一带每到汛期,成群的野生淮王鱼就会戏水欢跃。由于淮王鱼生活在隐蔽水草和岩石缝隙中,用常规渔网很难捕到。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捕鱼工具,即用铁钉将很多木板钉成木屋状,取名叫“船坞子”。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后把这种渔具沉入水下,就像一间小木屋似的,淮王鱼就会以为这儿是值得信赖的安身之所,成群钻进里面休憩,在腊月春节前将“船坞子”捞起,鱼儿还在里面休眠,所以捕获它们不费吹灰之力。
野生淮王鱼当时奇货可居,卖到100多元一斤,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人都把它当作佳节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但依然有价无市很多人买不到。詹可和大队书记干了,淮河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加上过度捕捞,这种鱼的生活环境遭到巨大破坏,致使野生淮王鱼大批死亡,数量急剧下降,到了90年代已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眼看着淮王鱼一天比一天少,詹可和心急火燎食寐难安,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淮王鱼,他始终认为:“淮王鱼是淮河儿女的骄傲,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拯救淮王鱼是一项荆棘丛生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否成功还不好说,弄不好反而会留下骂名。当地很多村民得知老詹的想法后都说老詹傻,这种无名无利的苦差事,何必出头冒险?詹可和认为,即便倾家荡产繁育失败也问心无愧,这样也算对得起哺育祖祖辈辈的淮河母亲河了。1995年夏天,在基层工作了20年的詹可和毅然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他苦口婆心说服了儿子詹同连,把儿子詹同连长期从事工程施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倾己毕生积蓄再四处筹资数十万元,和村里签订了承包了淮河故道上的50亩鱼塘,盖了20多间厂房,购置了各种仪器设备还聘请了几名专家,1996年春,投入上百万元的淮王鱼繁育基地与淮王鱼研究所同时宣告成立。
五载磨剑锋芒现
詹可和成了大忙人,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繁育之路。詹同连和父亲詹可和一道,翻阅大量水产养殖书籍,请教多名水产专家和近百位老渔民,以熟悉淮王鱼的生活习性。为了模拟淮王鱼的生长环境,詹可和先用与淮王鱼习性相同的另一种鱼苗进行研究、反复试验。试验成功后,他又天天乘着船到淮河里去寻找淮王鱼的踪迹、观察其生活环境、食性等。1996年冬天,詹可和花了很大代价从凤台硖山口水域中捕获到了十多尾小淮王鱼,他欣喜若狂。
他把这些宝贝分别放在几个小池子中精心照料,可第二年鱼儿不但不见长,还死了几尾,令詹可和心痛不已。詹可和认真思考,随后他不断调整饲料配方,还把池水水样送到环保检测部门,查验营养结构与有害成分比例。经过一年多的摸索、饲养,詹可和发现淮王鱼对水质要求很高,特别适合在含氮量比较低的静态水中存活,但接来的繁殖扩大种群试验又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
繁育的道路是很曲折漫长的,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詹可和从没打退堂鼓,“恢复淮河生态挽救濒危物种开发名水产惠及子孙,如此崇高事业不弄出点名堂,俺决不收手!”他的坚强大义不仅打动了儿子,也感染了很多人。
随着国家对淮河污染治理投入与力度的加大,淮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下发公告,1997年成立的位于硖山口附近的淮王鱼自然保护区内全年禁渔。詹可和在无数次的失败后重新站起来,审视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
地僻信息塞,老詹想到仅凭借自己的科研实力,要实现梦想遥遥无期,他决定求助集体的力量。詹可和多方奔走,许多老专家被这个老农民请倾家荡产挽救珍稀物种的执着精神深深感染,许多人答应提供支持。随后,淮王鱼研究所陆续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詹可和还邀请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到研究所来现场指导,解答淮王鱼等鱼类养殖繁育技术难题。詹可和与他请来的技术团队终于在2001年相继攻克了淮王鱼种鱼培育、催产、孵化等技术难关,历时5年成功繁育出淮王鱼鱼苗,并研制开发出“淮王鱼”专用饲料配方,走出了拯救“淮王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第一步,令中国整个水产养殖界震撼沸腾!詹可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咱这些年总算没白活呀!”
“活化石”重现淮河
淮王鱼获救了,此时的詹可和又开始了新思考:如何使淮王鱼的养殖从实验性质走上规模化、商品化,让这样的美味重新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詹可和再次投入巨资,模拟“淮王鱼”的自然生长环境,修建了标准种鱼苗塘、商品鱼精养塘,还相继繁育了江黄颡、凤淮鱼等特种亲鱼,成立了凤台县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到2004年,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10吨淮王鱼的规模,商品淮王鱼价格在200元左右一斤,满足了周边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星级酒店对这种珍稀鱼类的需求,同时也为这种珍稀物种的延续提供了雄厚技术保障。
市场消费火旺,皖北许多规模养殖场对养殖淮王鱼产生浓厚兴趣,詹可和的淮王鱼种苗和商品鱼供应开始获得丰厚回报,每年获利近80万元,陆续还清了借款,还有了一定的积蓄。靠鱼发财并非詹可和走上挽救淮王鱼之路的初衷,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养殖基地的运转,研发出更好的技术。詹可和心中一直认为:“让鱼儿回归大自然并安全生存适应大自然,这才是我实现拯救淮王鱼的最终目的!”
从2002年开始,随着淮河水质变好,詹可和每年都向淮河投放几千尾淮王鱼,由于人工繁育难度大、数量少,至2002年底詹可和已累计无偿向淮河放养淮王鱼5万余尾,价值数十万元,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今年8月,当地的一个渔民在县城附近的淮河与支流永幸河交汇处,无意中捕到一条近2公斤重的肥硕淮王鱼,这说明淮河水质已经显著改善,更表明自然状态下的淮河硖山口保护区已经成为淮王鱼的乐园!得到这个消息,詹可和乐得合不拢嘴,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急忙找到那个捕鱼者,花1000元买下这条鱼宝贝,用网箱把它养在鱼塘里。每天老詹都要探视它几次,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抚摸那条鱼。看到鱼儿欢快地游弋着,老詹摸着白森森的胡茬开怀大笑起来转又喜极而泣:“祝愿你们的家族个个平安,祈盼淮河水清又清!”
【关键词】农村水利;节水;管理;形势
一.农业水利工程简介
农业水利工程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田水利工程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中的土壤水、地面水、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土壤养分、通气.热状况等。农田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工程措施是灌溉与排水。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域上都变化很大
,供需水之间矛盾突出,这是影响农作物稳定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分布是确保农作物稳定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供给水源。三条河的供水面积约144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5%。该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粮、棉、油的主要产区。2000年:人口4.37亿,占全国34.8%;GDP3.13万亿元,占全国32.3%;灌溉面积3.46亿亩,占全国42%,农业产出约相当全国的40%。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977年联合国水资源大会向全世界发出警告 :“水资源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又一严重危机。”这一警告所述之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已初现端倪。我国华北出现严重干旱的区域为黄、淮、海流域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北京和天津等省区。
1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2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三.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是遵循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水机制进行的适时灌溉,各种水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适量灌溉。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管理节水措施。
常用的农业节水措施主要有:抗旱节水品种筛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栽培,田间作物套种,辗压覆盖,少耕免种和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使用化学药剂如抗旱剂 保水剂 增水剂等。
国内现阶段采用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节水工程技术 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主要节水工程措施为:渠道防渗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微喷技术及各种地面灌溉改进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大多数灌区的主要输水手段,渠道防渗衬砌是提高渠道利用率的主要措施。渠道防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衬砌材料。目前各国普遍采用为刚性材料 土料和地膜料三类。其中刚性材料(尤其是混凝土)占主导地位。目前,衬砌材料逐步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断面形式由梯形相弧形断面发展。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由于管道输水效率高 占地少 易管理,灌溉渠道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在管件开发方面,中国研制出一批输水性能好 机械性能优 用材省得新型管材;在工程规划方面,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已使工程建设更加合理优化。
(3)喷灌与微灌溉技术:由于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缺乏,各国都十分重视研究 推广最具节水效果的喷灌 微灌技术。中国的喷灌 微灌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真正起步却是70年代后的事。1970年,国家将喷灌与微灌溉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组织水利 农机 农业等部门联合攻关。1978年,国家又将其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有力的促进了喷灌与微灌溉技术快速发展。
(4)地面灌溉改进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波涌灌溉 地面亲润灌溉 负压差灌溉 膜上灌 节水农业技术。美国 以色列等国家利用灌溉系统对作物同步供给水分及养分,做到水肥同步,促进了农作物的发育,提高了水费利用率。美国 前苏联再利用耕作措施调控农田水分利用状况,充分发挥水 光 热等自然资源,提高了农田生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