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科技创新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方法

第1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制造业现状 制造业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 振兴制造业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制造业对于我国来说关系到国民的根本生活所在,在现代化农业中农业机械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发展基础制造业就必须稳扎实打,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支持,其次要引入先进技术,最后要注重人才运用与产业规划管理;在最适中的地域发展最适合的农业制造企业,真正让我国制造业走上正轨。

1 我国现阶段制造业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省份的制造企业争相发展,虽然各省在发展规划上都很宏远,但是在现实的实施中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品牌效应上以及市场占有份额上都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就拿重庆省的制造业发展来说其主要方面体现在如下:

1.1 生产企业规模过小

据相关调查分析,在2005年重庆省农机制造业方面年产值超过五千万元以上的制造企业只有仅仅六家而已,在2006年,天津市的制造企业在年产总值超过五千万的企业有近10家而已,所以这与大的企业相比相差甚多,所以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大小,只有一个企业做大并且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才会有机会发展。

1.2 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对于个人很重要,对于国家企业的发展更是所必须经历的渠道,一个族民缺乏创新就会使整个民族走向衰败,一个人缺乏创新就会停滞不前,同理一个企业缺乏创新也会被社会淘汰,因为在这造业中只有掌握了自己开发的核心技术才可以让企业有发展得可能,另外在创新之路上拥有一个专业化的队伍也是相当重要的;在1988年1月17日发生的铁路列车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分别为40,19人次,其中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列车制动失灵,造成与其他列车相撞,事实上在火车制动器这一致命零件的生产上我国存在技术落后阶段,此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打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此时又不加以创新,所以只是事故发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3 惯用老式经营理念

很多制造企业认为农机产品的市场需求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在产品价格方面过于低廉,在产品生产数量上过于少量,在企业所得到的利润方面过于微小,所以制造业在发展趋势上由于定位不准造成发展受限;而此时的定位缺乏就是由于还是一味的惯用老式经营理念,运用以往手段来发展制造产品的销售网,认识不到经营理念的过时。

1.4 产品市场影响力低

在现代化市场需求中,由于各省份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在产品品牌效应上有很大的困难,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对于企业来说能带来较大收益,换句话说品牌的效应决定产品的销售量,比如重庆合盛公司与重庆农机企业相比两者的品牌影响就会有显著差别。

2 制造业主要面临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从2007年一月份到七月份之间,我国制造企业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率与以前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在发生的事故数上下降了23%,在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方面下降了14%,而在一次事故中伤亡最大的人数也同比下降了21%。一直以来我国的煤矿业是发生事故最多的制造企业,由于这些年国家对煤矿业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频率,从以前的45%下降到如今的16.5%,通过以上数据的显示,虽然我国在制造业方面事故发生频率以取得显著效果,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加大改进,把安全事故降带最低。

2.1 与农业经济要求脱轨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不仅仅只存在于品牌效应一个因素,由于生产技术问题导致产品滞留量增加,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用耕种的需求,从而影响产业链发展,例如发生在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公司的拖欠银行贷款一事件,在2006年齐齐哈尔机床公司由于研发了重大技术组装方案而导致疯狂的集资研制计划,此研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家银行的支持,所以只是该公司可以大展拳脚,但没成想事实却不是如人所愿,由于技术的研发失败致使贷款无法偿还,进而使员工共同受到限制。那么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家在没有认清国情的基础上就支持企业大肆的研发项目,其二是企业未能认识到当前技术根本不符合此企业所能研发的阶段,设备落后,人员专业技能不够,管理不完善等等诸多因素都导致研发的失败。

2.2 发展道路方向模糊

要想制造业前景发展广阔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在,从基础上提高技术含量,把生产设备的资金降到最低,而且在人员管理上要符合国家专项人事管理条例,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工业步伐,还没把基础打牢就想跃升脚步,所以结果只能是失败,依照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来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在没有把握的状态下不要盲目追求。

2.3 与全球发展方向不统一

我国现代制造业的眼光受到约束,只是停留于中国自身角度上,没有正视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化方向,在世界激烈化竞争市场中如果不能随机应变符合趋势而行,那么最后也会走向失败,而现在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正是如此,只顾眼前利益不敢跃步发展,对外资的投入不加以重视与接纳,最终发展停滞;就当前我国2008年前十省份制造业数据如(图1)。

从图1可知在2008年江苏省是制造业年产值最高的省份,即使是最高才达到4145亿万的产值,相对于国外来说我们这只能说是凤毛麟角;所以针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制造业在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制造业牵动着民情,所以要实现国家进步就要在制造业上也要加快脚步。

2.4 安全事故发生

根据国家每年的各企业事故报告数据显示,在2005年,我国有近100万起事故是发生在制造企业中的,而事故的伤亡人数达到14万之多,并且造成国民经济损失的数目更是惊人,数目达到我国总生产总值的4%,这些种种事故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在制造企业中发生事情的因素很多,由于生产的复杂性和存在一定的意外性,更进一步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工作人员的技能问题,工作人员的心理因素影响,设备的自身因素,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合理性,另外还有生产环境因素影响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

3 科技创新

近几年来,由于制造业对技术的应用还是大多采用传统式技术,所以导致生产出的产品没有新的功能,最后使得产品市场停滞不前,据调查分析我国的纺织业在1980年到2012年之间产品制造率从原来的6.1%下降到2.7%,而且在食品工业上产品销售率也有所下降,现阶段只维持在3.7%左右,所以我国现如今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那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就需要科技的创新,通过人才对技术产品的研究创新,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化制造产品。那么现阶段我们的产品创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产品开发符合实际需要

运用现代话高端科技手段,开发未来制造业中农用产品的市场需求,例如:现阶段平原地带的耕作设备已经达到饱和,但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制产品还尚未进入市场,正因为山区丘陵地带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必须具有高端化,从这角度出发运用高端技术开发符合这一要求的产品打开这一市场,这对制造业来说是一次提升,对于我国制造产业技术也是一大突破,既保证了科技的含量,又突出产品的实用性能。

3.2 国家的扶持政策

一个科技的创新需要得到国家的积极配合,如果没有一定资金支持也是徒劳的,所以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要取得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创新的风险降到最低。

3.3 建立创新团队

在制造企业的的发展规划中,成立专业的技术中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预谋性对策,另外此技术中心建立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将创新产品做到标准化,符合国家的法制规定,质量可靠,品质保证等一系列条件,为各大院校机构建设一个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的通道。

3.4 开设多元化渠道

科技创新需要前期的多方面准备,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科技创新的投入阶段,如果在此阶段的不到政府的支持就会使创新之路终结,另外还存在一方面原因就是即使得倒政府支持,但由于政府的财政紧缺而不能足够支付,所以也会造成创新之路终结,所以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要实施多元化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与投资,其次是寻找能够给予一定资金的的投资者或者是某个单位,按照国家一定的法制程序实现科技创新,最后一方面是遵循一个谁投资谁享受的原则,寻找社会有能之士加入。

3.5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端人才,所以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对人才的培养是必然手段,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在制造企业的队伍中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建立,要做到能够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另外还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聘高端人才,人才不在乎出身只要有能力就值得培养值得重用。现代化社会是科技型社会,无论在哪方面都需要科技的运用,所以在制造领域也不能懈怠。

3.6 科技创新产品市场化

在机械设备成功研发之后,对于产品的前期宣传以及推广需要做到位,让基层殷实的享受到科技产品的优越性,认识到高端技术的真实性,从而打开产品市场之路。

4 创新的措施应用

开设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通过网络的运用来实现现代化产业销售平台,以及也可以通过网络端口的运用扩大制造企业的品牌效应,从额外手段来提升企业的效益。

4.1 加强各企业制造技术改进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方面都显现出科技运用的不足,尤其在铁路建设,纺织产业,重要器皿设备制造等方面都存在技术问题,这些产业从一定角度上来说都隶属于国家的重点扶持产业,所以在这些产业中应该先一步实施科技的融入,创建科技核心团队,为生产一线设备达到高端化;大力开发重型设备产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强国家机构的重点建设,为产品的市场占有做出应有的准备。

(1)扩大生产合作范围;(2)产品信息化结合的实际运用;(3)吸纳多元资金,开放改革战略;现今的中国已经是在慢慢融入到世界组织中,不再走封锁道路,虽然大体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4.2 实施领域互补策略

对于国家制造业针对的重点领域,需要重点扶持,在铁路的建设装备上与电子装备以及我国发展较弱的动力设备方面,加强这两方面的技术运用,高端化的实施与基层人民相结合的装备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军工设备与基层设备两方面的制造企业相结合,做到互惠互利。

现代诸多制造企业都需要科技创新思路的融入,才能进一步发展产品的高端化,才有走向全球化的可能,所以现阶段我国要加强在此方面的力度,重点建设各制造业中所存在的科技问题,要做到真正认知问题并解决问题。

5 结语

振兴制造业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准备,注重核心技术的运用,增加科技创新理念的融入,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产品市场的推广占有,全面的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之路提供坚实基础,希望通过本文对制造业中科技运用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对我国中小层制造企业做出辅助功效。

参考文献:

[1]张俊敏.振兴铸造业策略的思考[J].四川兵工学报,2009-7.

[2]苏凤昌,周阿莉.危机影响下的西安装备制造业振兴研究――西安五大主导产业细化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09-02.

[3]廖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研管理,2010-5.

[4]刘厚民,王富刚.单县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基地[N].菏泽日报,2009-05.

[5]王秋菊.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8.

[6]陈涛.德国鲁尔工业区衰退与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9-05.

第2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创新

科技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科学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科技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辽宁作为我国综合科技实力较强的老工业基地和旅游业较发达的省份,具有发展科技旅游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有利于辽宁科技旅游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的普及推广,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辽宁科技旅游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发方式的创新等加速辽宁科技旅游发展,使其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

一、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的必要性与原则

(一)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旅游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其核心组成部分——科技旅游产品既具有旅游产品的一般共性——审美与愉悦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等,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等。虽然求知是大多数人共有的心理追求,但求美更是大多数人旅游的心理渴望。科技旅游能否把“求知”与“求美”成功结合起来,是其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种结合,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目前,辽宁科技旅游刚刚起步,科技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大中城市,其中以大连发展得较好。2005年,大连开展“科普周”活动,旅行社专门规划了科技旅游线路,设计了西部“博览”线、东部“观赏”线、中部“体验”线、工业“探索”线、农业“考察”线和科技“感受”线,囊括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老虎滩极地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及科技企业生产基地等,带动了科技旅游的发展。但从整个辽宁省来看,科技旅游发展得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科技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形式单调

许多旅游者和开发商将科技旅游产品局限在高科技产品,这使得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大狭隘化。产品的单一化,又限制了科技旅游的发展。真正的科技旅游应该既可以使人领略高科技产品的魅力,又可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和对人类古今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所以,在对科技旅游定义和开发时,应本着广泛科技旅游观念,扩大开发视野。大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其开发的科技旅游线路已基本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旅游项目,而其他城市多数科技旅游项目还只局限于室内场馆式游览,以及简单的科技项目展示,造成科技旅游只火爆一时,难以持久的现状。

2.科技旅游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

科技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不同,它不能靠四季自然风光的更迭吸引游客,而主要靠科技展品的不断更新、丰富来吸引游人。否则,多年不变的展品会使游人失去新鲜感,最终导致客源流失。随着旅游业进入新的体验时代,科技场馆需要不断给予游客以新的体验和新的技术,这既包括其展示的主体——科学技术要紧跟时代步伐,也包括展示的方式、技术要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游客参观的欲望。

3.科技旅游需求不旺

目前,科技旅游的产品营销、服务接待、商品开发以及适应科技旅游发展的人才资源支持与科技旅游发展的需要差距较大,使得客源市场缺乏有力的指导。这也导致大连等城市科技旅游推出后出现冷冷清清的景象。科技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应逐步推进,理念和服务的推广都需要时间,这种需求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旅游的开发热情。

从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旅游所占份额并不大。还有很多人对科技旅游缺乏明确的认识,将科技旅游等同于博物馆旅游、科技场馆游等场馆参观类旅游。事实上,科技场馆游只是科技旅游的一种,或者说是其中的一类产品。科技旅游更近似于广义的科普旅游,尤其在针对广大的游客群时,科技旅游实质是以普及科学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辽宁省目前还没有一项成型的科技旅游产品,更没有一套完善的科技旅游产品运作模式。因此,要发展科技旅游,必须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创新。

(二)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原则

根据科技旅游的特点,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技性原则

科技旅游的价值与灵魂在于其科技性,而其真正内核正在于它所反映的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和真实性。信息社会里人们已能从多种媒介接触到多元化的科技内容,但仍然去现代科技馆正在于科技发展的真实性。可见,这种真实性应是开发者所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更是指通过旅游表达应反映科技发展本质的真实,虽小中见大,却是实质、整体、典型的概貌。

(2)先进性原则

科技旅游强调表现科技的先进性,如通过构建虚拟空间模式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客源的丰富多彩的项目,这在国内的主题公园、现代科技馆的项目开发中都是保持着领先地位的。

(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项目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因参与者不同而产生的结果的不可知性和多样性,这种不确定性对旅游者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因此,融环境、项目、旅游者为一体的参与性项目是开发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

(4)娱乐性原则

娱乐性强调科技旅游项目能保证足够的信息刺激,重视的安排与充分的情节积累空间。项目的设计不能是呆板地说教式的,要在娱乐活动中提升科技的主题形象,以娱乐的手段来渲染主题,给旅游者较强烈的感受。

(5)持续开发性原则

科技旅游发展要强调持续开发,不断出新。一是指无论是新项目的开发,还是原有产品的组合经营,都要注意与其他项目的衔接,与主题的统一;二是项目的开发要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相一致。

(6)市场导向性原则

项目的开发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变化,项目的组合应该是针对发展新市场,或是巩固老市场。客源市场不同的年龄、出游动机、出游态度、欣赏能力、科技文化沉淀等指标分析在项目活动开发的前期要充分调查和考虑。

二、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途径

(一)科技旅游的主要开发方式

科技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开发方式。从国内外开发现状来看,目前科技旅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开发方式:

1.自然现象景观游。它是以有研究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奇异地貌、重要地质构造形迹、地震与火山遗迹等为旅游吸引物。自然现象景观游更近于我国过去提出的科普旅游,从范围上看,科普旅游是科技旅游的一部分,但这种纯科普性质的自然科考游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多。

2.人工科技场馆游。包括科技馆、科研院所、科学实验基地等,这些科技类场馆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参观游览地,因而目前也是开展科技旅游最主要的载体。科技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强调科学普及与旅游并重,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这类场馆还逐渐衍生出休闲、娱乐功能,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3.会展科技游。包括科技博览会、展览会等,一些大型的展览会,如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科技产品,这将成为一大旅游吸引物,吸引众多游客去现场一饱眼福。

4.现代科技园区游。包括参观游览一些具有科技性质的工业、农业。这种形式的科技旅游涵盖了一部分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内容,如采用先进技术培植的果园、一些高科技的工业,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科技旅游吸引物。

5.科技夏令营。科技夏令营兼顾教育和娱乐,它可以依托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场所开展,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科技夏令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的活动,而是一种团体科技旅游组织形式。

(二)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的创新

辽宁省在运用上述形式发展科技旅游的同时,还要根据科技旅游产品的特点和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对科技旅游开发进行创新(如图1所示):

1.开发具有吸引力的科技旅游项目和产品

科技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和产品,在表现形式上应力求新颖,增强参与性,充分发挥科技旅游产品体验性强的特点,从而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重体验”的旅游需求。例如,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以角色扮演的舞台化形式来组织科技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活动过程中以科学家的身份参与科学实验,从理论论证到现场实验操作都要亲身经历。一般来看,具体的、互动的项目在吸引力和持续力上有更大的优越性。

2.针对客源市场开发主题性产品

主题开发的形式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开发特定的产品,主题性展示是现代展示设计主流。在科技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开发项目或产品的主题性,如大连“海洋之旅”、沈阳“未来之旅”等,把相关类型的场馆联合起来,打造共同的主题产品。另外,应力求做到主题差异化。这主要是针对辽宁省科技旅游项目少,而又严重雷同化的现象。差异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满足了目标细分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而且有利于深度挖掘主题产品的内涵,形成优势竞争力。

3.加强行业间合作和区域合作

主题化的科技旅游强调旅游线路的整合,这需要科技旅游景点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与合作。开展科技旅游较早的江苏省,曾推出“科技旅游热线”,即是科技馆与省内多家旅行社签下协议,共同促销科技旅游产品。对于辽宁省来说,可以把科技旅游产品加进辽宁省旅游景点“总菜谱”,联合科技馆、科技产业与旅行社合作,一方面提高本地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外地和境外客源。另外,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需要发挥众多科技场馆的“集群效应”把它做大做强。辽宁省科技旅游资源多样,包括各类博物馆、实验室、科技基地、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近百处,如能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特色,整合为若干条科普游线路,将能够极大拓展科技旅游市场。

三、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的保障措施

资源的良好运作是科技旅游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为了确保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必须在运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组织观念、管理模式、促销模式三大转变。

(一)辽宁科技旅游运作方式创新的两大模式

科技旅游创新模式指在科技旅游的具体运作方面,可针对辽宁省实际,创新科技旅游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

1.品牌化经营模式

辽宁目前尚无名牌科技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品牌。首先,应实现科技旅游产品化。目前,辽宁的科技旅游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品状态,类型、运作方式各异。要实现品牌化,产品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并在此标准上加以整合、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实现制度化。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要使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创新才能不断为科技旅游增添活力。而这种创新不应局限于景点景区内部,更需要在行业间以及相关行业内得到扩散。最后,实现产权化经营。这里主要指的是科技旅游品牌的注册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2.市场化运作模式

科技旅游的开发与运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大多数科技旅游景点如科技馆、展览馆等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景点,景区的经营前期可以有力地促进景点的发展,但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将有碍于景点的进一步发展。行政资源一旦走进市场,便成为一种市场资源。但这种资源具有一次性和超常性,一旦失去这种力量的支持,景区将急剧走向衰败,很难再次适应市场环境下的运作与竞争。所以,科技旅游场馆应尽快走向市场化。鉴于科技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渐进式推进方式。

(二)辽宁科技旅游运作方式创新要实现三大转变

1.组织观念的转变

科技旅游景点包括科技馆、展览馆等,一般均由政府旅游职能部门负责,这种方式不仅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周转问题,而且政府主导的科技旅游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产品设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科技旅游的长期发展。实现科技旅游的市场化,要求政府积极进行职能转变和功能定位,从最初的主导变为引导、协调和宏观控制,这样既给政府减负,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管理模式的转变

由于科技旅游市场份额比较小,政府可以在前期给予相应协助,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管理转为旅游具体部门管理。但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应将投标、赞助、活动营销等工作交予企业自身运作。

3.促销模式的转变

要实现市场化经营,主要还要依靠科技旅游企业自身的运作,构建多元化促销模式。从目前来看,科技旅游的促销方式比较单一,多为单体单一项目促销,不利于科技旅游的发展壮大。实现多元化促销,一方面指促销方式多元化,如大连科技馆在2005年3月期间,曾推出免费参观科技馆的促销方式,这样极大提升了人们对科技馆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应实现促销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旅游景区应与旅行社、城市其他景点联合起来,共同促销,形成若干条旅游精品线路,达到扩大知名度、提高认可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小安.科技旅游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07-04.

[2]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科技旅游何处寻[EB/OL].http:///information

[4]深度挖掘科技旅游的潜力[EB/OL].http:///zh.2004/12/27

[5]李跃军.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3(11).

第3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媒体,与科学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科学学科是以探究为核心,尤其是小学科学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旨在使小学生保持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科学学习的潜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主动、愉快地去发现、去探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误区,与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试图为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变革提供依据。

现状与问题

1.照本宣科,平移性应用

现在很多多媒体课件制作简单,技术含量低,只是把多媒体设备当作投影仪使用,简单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照搬到课件上,用“白板”代替了黑板,用视频代替了教师的演示。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将“人灌”换成了“电灌”。

2.越俎代庖,随意性应用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但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验是浪费时间,因此课堂上多以教师播放实验视频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进行演示为主。整节课下来学生也只是看个“热闹”,并没有主动地学习内容,思考问题,仅是在“欣赏”过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这种应用会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失去原有的好奇心。

解决方法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等方面统筹分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找到最佳的教学思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

1.提供思考问题的环境

根据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找到本节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将抽象的事件形象化、具体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索。让学生通过联想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第4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国家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必须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国家的构建来改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当中,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许多行业当中由于缺乏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撑,在与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竞争的时候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除此之外,许多科技创新成果无法有效的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这也就严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好的应用到经济的发展当中,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促进要素结构优化升级。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经济增长要素的结构,直接反映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创新能力,如果经济发展的要素结构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就相对落后。在一些创新能力不足的经济发展当中,往往是通过物质资源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包括环境、资源以及能源等等,这就很难实现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本质性提升。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要素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将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对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的损害,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产业机构进行调整,通过巩固第一产业,促进第二产业提升以及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增长就只能够停留在低层次的方面,经济效益很难获得本质上的提升。而通过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这是因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能够更好的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实现融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三大产业协同带动的道路上。

(三)优化升级需求结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需求的提升,通过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内外需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消费与投资结构的平衡发展,更好的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如果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停留在依靠资本来带动,这就很容易造成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失衡,对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过热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制约,进而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情况。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将经济增长的方式转移到发展方式转变当中,不再依赖于资金投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升级需求结构,通过需求能力的提升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能力瓶颈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尽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科技创新能力的缺失,其自身存在的瓶颈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制造行业来说,由于其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缺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会使得其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许多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有效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使得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四、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一)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中的作用,必须要不断的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取得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当中,必须要不断的促进这一领域当中的创新能力提升,自主掌握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保证自身经济命脉。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构建强大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更好的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我国人才丰富的优势资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进行创新型国家构建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赖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每一个人开始,培养国民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从而更好的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将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生产力,通过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内部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来进行支持,这就需要不断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需要明确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通过出台相应的文件政策来不断的促进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努力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制度体系。因此,必须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必要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法律文件,对社会经济发展当中财税金融体系进行完善,努力的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发展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充分发挥出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撑。

五、结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当中,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许多行业当中由于缺乏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撑,在与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竞争的时候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除此之外,许多科技创新成果无法有效的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这也就严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快科技创新,通过科技的进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董晓辉;傅婉娟;;关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再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2期

第5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税法;判例教学法;归谬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40-02

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税法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突破传统教育框架,去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继承和创新的两个探讨

(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创新――“判例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已经倡导多年,并且在税法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案例选面太宽、案例没有代表性、案例的实际意义不大等等问题。因此,经典案例的选取,就成为税法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我国税法体系不完善,所以每每社会上出现新的比较复杂的涉税问题,各地的税务机关便对税收征纳中遇到的这些新情况、新案件加以总结,形成书面文件向国家税务总局进行报告。国家税务总局针对税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因此,很多税收规定的出台都是和这些经典的案例密不可分的。这些经典的案例的作用和英美法系的判例非常类似。我们把这些经典案例进行总结,推出了判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既集中了案例教学法的所有优点,又能够使学生对税收规定出台的背景、条件深入了解,全面扎实地了解税收政策的精神实质,进而深刻把握课程内容。例如,在讲授金银首饰消费税的纳税环节的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把财税字[1994]95号《关于调整金银首饰消费税环节的通知》的出台,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当时的国家税务总局曾经做过测算,当年按规定缴纳消费税的黄金首饰的交易量不到全国实际黄金首饰交易量的一半,换言之,市场上约有一半交易量的黄金饰品是没有交过消费税的。这是什么原因呢?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我国沿海走私活动最猖獗的一段时期,大量的黄金饰品走私入境。几个走私黄金饰品的大案给了我们答案,走私者正是避开了海关环节,逃税进入了内地的黄金交易市场。因此《关于调整金银首饰消费税环节的通知》的出台,目的在于把金银首饰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后移到零售环节,这样不管是国内生产的黄金,还是走私进口的黄金,都要在零售环节缴纳消费税款,堵住了税款流失的漏洞。

判例教学法的优点比较突出,但是如果真正应用到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首先,判例库的建立很重要。案例易选,判例难求。教师不是工作在第一线的税务人员,对判例的收集和整理也不够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和财税部门,尤其是税务总局的政策法规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不仅了解出台的新规定,还要收集引发该规定出台的经典判例。其次,教师对判例涉及的环境背景要深入了解,必要时要向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求证。同时对案例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要系统掌握,对案例涉及的问题也要有严密的分析论证过程,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发学生思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在判例的讲授中,应该把判例教学和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几个平台结合起来。在讲授知识点时,可以先做个链接,链接到相关案件报道的网页,引发学生关注,再详细阐述判例案件的前因后果,背景过程,最终分析推理出知识点。

(二)传统逻辑教学法的创新――“归谬教学法”

传统逻辑演绎教学法主要是运用教科书,教师讲,学生听,从正面进行演绎推理。就财经类院校的税法课程来说,大多也是这种正面的逻辑推演,即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只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税务概念、税务理论、税务处理方法即可,而缺乏从法学的角度对其具体的原因和实质缺乏系统的讲授。税法课程是一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如果从法学的角度看税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就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思路。法律的主要目的不是扬善,而是防恶,税法也不例外,它仅仅是为行为人的涉税行为规定了道德的底线。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总结出了归谬教学法。归谬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逆推”和“归谬”相结合。“逆推”就是在讲授课程时,首先思路就要和一般的逻辑推演相逆,从反面也就是行为人不按税法规定作为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即在税法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一税收规定存在片面或错误的认识,教师可以巧设“误区”,引导学生按原有思路进行思考。“归谬”即让学生进入“误区”后,自己进行归纳推理,而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社会想要的结果,进而暴露谬误,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辨别真伪,从反面角度得出税法之所以这样规定的真实原因。例如在讲授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这个知识点时,很多同学都无法把握视同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款的真实原因。但我们如果从税法防恶的本质出发进行逆推,即如果税法对于“将自产、委托加工和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等视同销售行为,不看做是销售,不缴纳增值税,市场上相关的涉税行为人将如何作为?市场上的企业和个人都不会再选择真实的经济交易,而交易双方都会声称自己是在捐赠,那就会出现很多偷漏税少缴税的境况。而这种局面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归谬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求新求异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尤其是在税法这种要求经济+法学交叉思维的课程中,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应用归谬教学法。

二、税法课程教学方法在继承和创新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紧跟税收政策的变化,把握税法课程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税源状况也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了我国经常出现调整与补充有关税收法律的情况。这些变化进一步导致税法课程知识更新频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新颖和正确。尤其是对于学术性和实务性兼备的税法课程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体现税法学术理论的时效性和实务知识的时效性,就成为税法课堂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03号在最近刚刚出台,对于这个新规定的出台,主讲教师要及时地在课堂上反映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实务操作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主讲教师不仅要履行简单的告知义务,而且还要系统的分析:这个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中外企业的城建税制统一了,连同中外企业的所得税法合并、房产税法合并、车船税法合并,真正完成了内外税制的统一,完成了全民的国民待遇。这样讲解的话,那就不仅是在讲实务,也是在讲理论,讲经济,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税法现行的规定,也能掌握一种税收思维。形成这种税收思维以后,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管政策如何变,我们都可以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当然,税法课程的时效性确实重要,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给与主讲教师一定的教学决策权。一般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都是学期前就已经确定的,但税法的教学计划应该有一定的调整余地。例如在税法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重大税收政策出台,教师应有权微调教学计划,插入临时性专题或教学内容,及时对这些热门的财税热点进行说明和讲解。其次,税法课程的时效性还要求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随时关注网络、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关于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并把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最后,在教材的选用上,由于税法课程的应用性和实务性,教材应该选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教材,并在教案里中及时补充最新税法知识与政策动向,随时安插新的政策专题,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二) 税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弹性化

税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忌程式化,避免一刀切,要保持一定的弹性。税法教学改革的弹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要保持税法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弹性。继承和创新都是相对的,同一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承的,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既不能一味照搬原有方法,也不能完全搬倒重来,而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效果为标准有区别的进行改革。例如判例教学法本质上仍旧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是在对案例教学法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在税法的教学实践中,就要科学设置两者各自的教学适用空间。在讲授单个的税法重要规定时,可以优先考虑判例教学法,这样能使知识点的讲授更全面、具体和深刻。但如果进行专题式综合教学,判例法就不太适用了。如在进行计算生产性企业所涉及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种综合练习的时候,需要选用的是经典的自编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

2.要保持不同教学方法的横向弹性。税法的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就可能无效,甚至产生不少困难。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强调选择的标准之外还有一个优选的程序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的适用程序。

3.要保持新旧教学方法之间的弹性。教法的新旧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关键是要看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时候,对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就适用正面的逻辑推理,因为其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但在讲到视同销售等特殊应税行为时,则用归谬教学法逆向推理,效果更佳。

第6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 通用技术教学 创新 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该种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独立又相互配合的教育和教学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如何改革通用技术课堂教学,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想法,请同仁指正。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创新

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以培养学生“双基”水平为基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创新、教学新方法的运用、教学技术设备的更新等教学创新活动随之而行,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具备创新人格。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创新的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有所改革和创新。教师的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独立性、批判精神、顽强的毅力、合作精神等。教师具有创新人格,就会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在于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因此教师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指导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这正是古谚所说的“受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今天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素质应该从教育中,从教师的培养中,从教师的创造性教育及教学活动中。只有创新教育,只有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新形势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了相应的变化。

新世纪的创新性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认识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地投入创新教育中。同时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破旧立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破除“标准答案”、机械性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想象力。另外,教师应勇于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更多的内容是记忆、背诵知识。然而在信息时代,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背知识,大量的知识都被储存在计算机内。最关键的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因此,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教学应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做中学、从悟中学、从疑中学、从尝试中学。

三、课堂教学方法应求多样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与普及,课堂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讨论式教学、小组教学、尝试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

1.传统通用技术教学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技法的灌输,缺乏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为弥补教师的缺陷,增加学生课前准备与课上积极反应的机会,讨论式教学法应运而生。在使用此法时应注意:教师只给予指导而不能左右学生的意见,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必浪费过多的心智,在讨论时教师应适时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指导。

2.分小组教学是班级授课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用得最多的方法,它把一个班在一定期限内分成若干小组,最好每个小组是涵盖班级四个成绩段的四名学生,确定一个小组长,起带头作用,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共同完成任务并展示与其他组共享。这样既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情境,又充分参与了展示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学会合作,扩大教学能量。因此,在分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分组的科学性,并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与时间,还要随机参与,进行适当点拨,实现互动。

第7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一、巧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探究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教学可以巧创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愉快的学习状态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三峡》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三峡旖旎的风光,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导入新课。三峡的四季景色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心情放松,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走进了优美的课文情境。歌德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它告诉我们在教学时教师要学会激趣引导,让知识深深地印入学生脑海。事实证明,情境导入是最好的手段,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诵读、探究热情。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大都采取“注入式”教学法,致使文言文教学陷入“串讲”的误区,生涩、拗口的文字把学生灌得索然无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导学案”的实施可以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导学案犹如茫茫暗夜中海上的引航灯,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让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导学案首先要明确一课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要显示出本课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点;而且要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比如朗读 、观察、想象、对比、探究、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如何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依据学情,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境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先圈点标划出疑惑之处,再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比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出示学习目标:①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③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其次,突出学习重难点:①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②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接下来,展示学习过程: 1.知识链接:利用网络查阅有关钱塘江的信息并作整理。2.预习任务:①学习重点生字词语;②课文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3.自主、合作、探究:①你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哪些字词在写法或理解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注意;②请你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③课文2―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时段的景象?作者描述大潮来临时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④说一说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⑤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并谈谈你“观潮”的感受。4.读中学写:仿照作者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写有关“雷雨”的小片段。

总之,笔者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训练了多种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的同时充分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8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54-01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创新为主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数码钢琴课的教师,通过对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营造出开放性、和谐性的教学氛围,转变传统的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最终有效的提高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质量水平。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数码钢琴集体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其自身具有的多样化的演奏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钢琴键盘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进行人才的培养。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是一种以实现社会音乐教育普及为主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将以往的师徒授课模式转变为开放性和互动性的集体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改善了钢琴的教学效率,但是如果不更新教学方法,将会给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优秀的钢琴音乐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一)使教学模式朝“多元一体”的方向发展

所谓“多元一体”,指的是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在结合钢琴教育特点和艺术学科的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使其各个部分实现系统的统一性和整合性。因此,为了有效的实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集体课的教学方法和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好,需要对其进行改善。简单来说,教学模式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进行教学时,对于水平不高的学生运用“一对多”的教学方法,对于水平能力高的学生运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并且要保证公开课、研究课以及实践课的丰富多样化。另外,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推动教学模式具有多元一体、兼顾普及提高的特点。

(二)使教学方案朝“统一化”的方向发展

教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是教学模式框架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因此,制定好教学方案能够有力的保障教学效果。“统一化”,指的是实现教学方案的互相统一。数码钢琴集体课将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的教学方案必须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其中通过补充相关的钢琴音乐知识,实现钢琴集体课教学要求、进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互相衔接,在一致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互相对应、紧密联系的目的。因此,统一性的教学方案对于培养学生弹奏能力的过程中设置学习任务,使其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设置课堂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感悟能力,使其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并寻找更高层次的突破。总而言之,统一性的教学方案能够防止学生在上数码钢琴集体课时出现松散随意的现象,还能够确保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并且能够促进数码钢琴教学内容朝系统性、逻辑性的方向发展。

(三)使教学程序朝“多层面、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院校所运用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程序仍然运用以往的“三步一曲”方法。“三步一曲”指的是以回课的方式及时的发现学生在钢琴弹奏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讲授新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运用结课的方式给学生布置新曲目的弹奏。此种教学程序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元认知发展过程进行培养,元认知过程主要指的是对钢琴弹奏技能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其有效的转变了以往的以技术为主的授课模式。所以,寻找教学程序的立交性,也就是在不同音乐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多层面、多元化的钢琴教学程序,锻炼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使其用心的对音乐具备的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行体会、感悟。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教学环节进行拓展,科学合理的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并结合学生学习钢琴的实际情况,实现课堂实践的创意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的实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使其能够符合现代音乐的教学规律以及数码钢琴教学的特点,进而有效的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弹奏技能,实现数码钢琴集体课效果的改善。

第9篇: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可拓学;菱形思维;创新

引言

可拓学是一门用于研究事物可拓性和事物开拓性的学科,其意义在于有效化解学科间的矛盾,使其由理论化变为实体化。下面我结合可拓性研究的应用和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可拓菱形思维的作用

可拓学是有效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固定的形式和可拓变换以及推理方法。如果在与菱形思维方法相互结合就可以对矛盾进行先定性后定量。然后在利用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将矛盾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在通过菱形思维直接运用到建筑创新评论中,通过定性评价形成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方法。

二、可拓菱形思维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评价

可拓菱形思维方法是采用先拓展发散、后集中收敛的形式,以保证很好的进行描述性创新。在可拓学中常利用物元的可拓性,针对性的进行拓展,然后在通过筛选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将物元的收敛控制为最少量这就是菱形思维方式。目前对于菱形方式的应用十分符合现代人对建设设计的思维,人们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对建筑设计进行重新定性。而最有意义是利用菱形思维模式来对建筑的整体思维进行描述的过程。建筑设计创新对建筑设计效果可以进行实质性的评定,将可拓菱形思维方法用于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看做建筑作品的的创新性思维和扩展、收敛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对建筑的评定进行量化。我们利用建筑设计的创新关联上函数来表示建筑作品的创新性,还可以选择多方案进行创新性排序。在经过可拓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多采纳比较评价进行物元分析,在应用发散树分析和蕴含系分析,在可拓收敛过程中对主要的可拓集都采用关联函数的方法进行可拓展过程物元(R )是可拓学的逻辑细胞之一, 是以事物、特征及事物关于该特征的量值组成的三元组, 记作R =(N, c, v). 其中, R 是物元; N 是事物的名称; c是事物的特征; v 是关于事物特征c的量值. 物元概念反映了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变化的过程。

三、针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和创新性研究

应用可拓菱形评论的方法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评价时,经常将多个建筑设计方法进行评价,而且要根据设计要求得到一个统一的物元可拓集合,每一个设计方案都是集合中的单一物元,对于使用多方案进行无缘评价和可拓集合来确定设计方案。常用方法有蕴含系数方法和发散树法。

四、案例

本文以国家大剧院设计作为创新评价,并对创新设计的3组方案进行分析。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约13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约5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由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舞剧、芭蕾,观众席2500座。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观众席2000座。戏剧场主要演出京剧、地方戏曲、话剧、民族歌舞,观众席1200座。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先生主持设计,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堪称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是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像的“湖中明珠”。

其中3组方案A01、A02、A03为评价对象进行建筑设计评价, 并对3个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排序.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发散树.利用发散树的一征多物的原理,在事物特征(建筑作品的创新性)不变

的前提下,对事物(Nm )及其特征的量值( vm )进行发散,以形成建筑设计的多方案.

Rb =

R A01 = (A01, 创新性, vb08 )

R A02 = (A02, 创新性, vb11 )

R A03 = (A03, 创新性, vb12 )

对RA01、RA02和RA03分别再进行发散:

RA01 =

RA011 = (A01, 创新性, 形态以天空为背景、柔和的白云和绿色的丘陵为主要创意)

RA012 = (A01, 创新性, 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

RA013 = (A01, 创新性, 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

RA11 =

RA021 = (A02, 创新性, 结构的组件象“蛋壳”)

RA022 = (A02, 创新性, 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RA023 = (A02, 创新性, 各演出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 满足不同位置的观众要求)

RA03 =

RA031 = (A03, 创新性, 整体造型, 整体造型成椭圆形,且外形巨大)

RA032 = (A03, 创新性, 分区设置、功能互补)

RA033 = (A03, 创新性, 主要进入通道为水下通道)

若A存在, 必有B存在,则称A蕴含B,运用蕴含性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蕴含系,将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新性作为上位元素进行蕴含系分析,分为形态创新、功能创新和技术创新3个下位元素.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再结合蕴含系数进行分析。建筑形态的创新蕴含着建筑实体形态和空间,建筑功能蕴含着科技性和创新性。建筑的科技性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建立的关联函数。在可拓学中有很多收敛方法例如;相容度判断法、关联函数、优度评价法、共存度判断法、及可拓不等式等。本文通过建立立关联函数,得到相应管理函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U 中任一元素u属于正域、负域或零界3个域中任何一个. 就是同属于一个域中的元素,也可根据关联函数值中的大小值进行层次上的区分,最后应用关联函数得出建筑创新的相应函数值。这样就可以得出创新性属于哪个范围,这对建筑做平的创新性和评价性起到良好的说明作用,如果得出的结论不在函数值相应范围,就说这个建筑设计方案没有创新性。

设x 0 为实轴上的任一点, X0=为实域上的任一区间,点x0与区间X0之距为(x0, X 0 ) =x0–ab- a距概念的引入,可以把点与区间的位置关系用定量的形式精确刻画. 距概念对点与区间位置关系的描述,程度区别的定量描述区间X 0 = < a, b> 是代表具有创新性的区间, 这里设定a = 0, b= 5.通过式( 1)计算可得

方案A01的建筑创新可拓关联函数距为(XA01,X 0 ) = - 2 08< 0

方案A02的建筑创新可拓关联函数距为XA02,X 0 ) = 0 95> 0

方案A03的建筑创新可拓关联函数距为(Xa03,X 0 ) = 0 23> 0

即(x A01,X0)>(XA02,X0)>(XA03,X0),

这3个方案的创新性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01、A02、A03, 其中A02与A03有创新性, A02的创新性比较高, A01创新性非常低。

五、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中引进可拓菱形思维方法对建筑设计有着革命性意义的研究。可拓菱形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的创意意识,并能根据科学性和系统性及客观性对建筑设计的创新评价进行完善。可拓菱形思维方法是可以对创新评价进行定性和定量。目前我国的建筑创新设计评价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其自身的主观性和强,这极大限制了设计者对采用新科学、新技术进行创新性设计的范围,而可拓菱形思维方式能有效打破这种主观性,给予设计者更大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艾英旭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菱形评价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01期.

[2]蔡文,杨春燕,何斌;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