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病理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理学的重要性

第1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近几年来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课题组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效果有了提高.课件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把各教师课件中的精彩的内容互相分享,互相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经验,取长补短,即省时省力,又能提高病理学教学的整体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年代,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资料,如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的教学视频、各种病理图片、病理过程的动画等等,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如今,在这医学信息爆炸性地增长的时代,在医学教育中可广泛采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集体备课,把好的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在教师间共享,上课时把相关网站及资料介绍给所有学生,这是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年轻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搜集各种资源、巧妙应用等方面有所优势,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相关技术的更新方面的交流是有必要的.

集体备课的形式及其改进

1集体备课的定位

参加集体备课的人员主要是任课教师及研究生.集体备课的形式不是单一固定的,它的效果不在于它的时间地点是否固定、内容记录是否详实,而在于它的研讨氛围浓厚与否,教师是否共同商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完善,甚至互相争论.实际上往往争论越热烈,观点碰撞越激烈,教师得到的提升就越大,集体备课效果就越好[4].

2集体备课的形式

1)把集体备课制度化,每周1次,固定时间及地点,实行签到制度,教学秘书记录备课过程.2)先由授课的教师把上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每位老师各抒己见,一起讨论,并拿出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把好的经验及解决方法提练出来,整理成文档.3)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专业把下周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了解的内容划分出来,并把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划分出来.4)由1名年轻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病理变化及机制等重点、难点内容拿出来预讲一遍,由其他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及不足之处.5)各位教师把自己的课件拿出来互相分享,由1名教师负责放映课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放映完后互相取长补短,有不足之处及时改正.6)年轻教师及研究生搜集网上的相关学习材料及资源,把搜集到的相关学习资源,如动画、讲课视频、教学论文等提供给教师们,共同研究价值,把有价值的资源直接用在多媒体课件或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学.7)切片的阅读是青年教师的弱项,老教师们应给予年轻教师详细的阅片指导.8)由教学秘书把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整理成电子文档,发给每位教师及研究生,并整理成册,存档.

3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集体备课时间与学校其他日程安排或个人的日程安排相冲突的情况出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变集体备课的形式,即试着进行了网上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就是由教学秘书把需要交流的问题与信息进行汇总,分发给每位教师.网上集体备课仅缺少预讲及讨论的部分,其余所有的内容都可在网上完成,避免了因日程安排的差异,集体备课出现中断的情况.利用其他时间浏览集体备课的文档及附加文件,并把意见发给其他教师.2)以往的集体备课是以一个年轻教师预讲一节课为主,其他教师听完之后对其预讲进行讨论,指出优缺点,这种形式难以激发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现在的集体备课在保留预讲形式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信息的交流,包括各种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信息、各种网络上搜索到的新教学资源的信息、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共享交流等.这种改进不仅增强了集体备课的实用性,而且有效发挥了集体备课优势互补的作用.

实践集体备课的体会

第2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药药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88-01

1 引 言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中药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这类疾病通过中医药进行治疗的时候比较复杂,虽说中药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而重要制剂的提纯这一过程的困难导致现在医学界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不能够被大家所认同。随着近些年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在本文中将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最近进展进行分析。

2 中药缺血性再灌注损伤保护的药理学机制

通常的脑缺血的在灌注损伤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原因与其有关,例如细胞内的钙失稳定、自由基的生长等对于脑缺血的在灌注损伤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所有的参与环节彼此之间互相影响,这就在患者身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药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发现有很多中药试剂能够对脑缺血的在关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根据不同的工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保持细胞中钙的平衡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缺血在灌注损伤之后,患者的神经元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都受到严重的损坏,从表面表现可以看出主要为神经缺失症,患者的脑部病理主要表现在患者的神经元以及脑部的胶质细胞发生病变,烯醇化酶从患者的神经元向外部泄露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中,使得患者的钙平衡受到影响,患者的细胞浆中所有利的钙离子含量就会明显的提高,就会出现钙超载的现象。根据王斌的研究可以看出清脑宣窍滴丸能够有效地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烯醇化酶的外漏,通过服用这种药物对于钙超载症状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2.2 脑缺血损失的保护 根据动物实验可以看出脑康注射液这种中药制剂能够使得患有脑缺血大鼠体内的丙二醛的含量明显的降低,还能够使得脑缺血大鼠体内的歧化酶的活性,通过检查发现其大脑中的含水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中药成分葛根素以及川芎嗪在抗炎以及抗氧自由基的治疗过程中是相互协作的,通过这两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加快神经功能缺损这一症状的恢复过程,使得脑缺血体制中大脑的歧化酶活性被明显的提高,丙二醛的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血清中的L-1B也能够明显的降低,可以说对于脑缺血损失的保护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 能够促进神经的再生

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显示,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有保护因子,通过这种神经生长因子能够帮助神经功能恢复,在药物的干预作用下能够促进这类因子的表达,这样就能够使得更多的神经元能够存活下来,有效的保护人体大脑的完整性。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地黄这味中药中的成分梓醇能够促进NGF以及mRAN这些基因的表达,这对于加快人体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根据吕中等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黄芪和血府逐瘀汤的搭配能够有效的提高实验鼠脑组织中的NGF以及mRAN自身的转录能力,而且通常都能够维持很长的时间,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加快脑缺血之后大脑中神经元的后期恢复。参麦这种中药制剂的注射液能够有效地加快大脑中缺血部位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促进其恢复功能。

4 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期间一般都有脂代谢紊乱的症状。对此进行研究的刘东立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对偏瘫康复颗粒这种中药试剂进行了相关实验。在他的实验中发现偏瘫康复颗粒对于患者血脂水平的调整有着明显的作用,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验中的调查可以发现通过服用偏瘫康复颗粒这一中药试剂使得患者的血浆比粘度明显的降低,而且对降低患者的红细胞积压也十分有效果。史潍华的研究则表明醒脑平玄汤这一中药制剂对于质量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有明显的效果,患者服用这种药物之后体内的血清胆固醇明显的降低,而且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也被降低,由此可见醒脑平玄汤对于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调节患者的血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5 降低全血粘度

在血液流变学中主要包括血液粘度以及红细胞的变形指数等方面,血液流变学对于血流阻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人体血液的粘度过高就会导致人体的血小板发生聚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人血管中形成血栓。通过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对此都有影响。血栓心脉宁片这一中药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出这种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比容等。活血通络颗粒这种中药制剂对于降低全血粘度值方面也有着明显的效果。在花期的山楂中可以提取出山楂叶总黄酮,主要为抗自由基组分以及山楂纳酰、荭草素、含黄酮苷类等。根据相关的科学实验证明山楂叶总黄酮对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扩张人体冠状动脉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张晓丹通过动物实验对于山楂叶总黄酮进行了相关的动物实验,并发现山楂叶总黄酮能够有效地降低全血粘度。以上这些实验表明山楂叶总黄酮对于改变血液流变学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以中药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这对于减少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组织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 结束语

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中腰药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重要成分的提取,只有能够对中药成分进行有效提纯之后才能够保证其精确度。现阶段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通过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只有加强对中药成分的提取工作才能够进行根深一步的研究,为了使得我国对于此类课题的研究能够跟上国际社会的发展脚步,运用现代科技区队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药疹; 低钾血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58.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07-02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后,引起皮肤、黏膜的炎性反应。常由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安眠镇静药、抗生素引起[1]。重型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等;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骤、发展快,皮损初为大片或广泛红斑,以后迅速发生水疱、大疱、表皮大面积脱落等症状;常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感染、肺炎、肾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其死亡率高。本文中笔者将本院皮肤科住院部收治的52例重型药疹患者合并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皮肤科住院部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共收治的52例重型药疹患者。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6~85岁,平均57.7岁。52例患者均在发病前有用药史,其中26例使用解热镇痛药,7例使用抗生素,6例使用磺胺类,3例使用镇静催眠药,10例使用中药等其他药物引起;临床表现:皮肤猩红样丘疹,先后出现水疱、大疱、表皮脱落、糜烂、渗出、痒痛等并迅速发展波及全身;患病期间,52例患者均先后出现不同程度低钾血症。

1.2 研究方法

以该组52例重型药疹住院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归纳;回顾性分析、总结,将其类型、例数及所占百分率做比较,见表1。

表1 52例患者疾病类型比较

类型 例数(例) 百分率(%)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 35 67

重症多形红斑型 12 23

剥脱性皮炎型 5 10

1.3 重型药疹引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分析

患者由于口腔出现水疱、糜烂、咽喉肿痛等症状,造成进食困难,不能摄入正常的需要量;又因全身泛发水疱、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脱落,部分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从而丢失大量钾离子;重型药疹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降低血清钾,也是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1.4 护理措施

1.4.1 一般护理 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鼓励多饮水,以加速体内过敏物质排出。安排通风、安静病房,限制探视人员及时间,避免交叉感染;床单、被服等物品严格消毒并每天更换;每日病房内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分钟。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1.4.2 心理护理 药疹发病多较为突然、病情较重,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难以接受;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补钾的重要性,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理解、同情、关心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不适,增强治病信心。

1.4.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食物。饮食补钾是最安全的补钾方法,指导患者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豆类、牛奶、瘦肉、海带等;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血钾过低。轻度低钾者鼓励口服进食氯化钾,由于口服氯化钾对胃刺激性较大,且口感不佳,可将10%氯化钾注射液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分多次服完。当患者口腔出现溃疡、糜烂、肿痛等症状造成进食困难时,可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食多餐。

1.4.4 对合并低钾血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4.4.1 心电监护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低钾血症最严重的影响是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搏骤停。心电图对于低钾诊断有较特异价值,对于严重低钾患者笔者实行持续24 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低钾引发的心电图变化。当血清钾浓度

1.4.4.2 观察患者低血钾的临床表现 低钾血症可出现肌无力,以四肢肌肉最为突出,如活动困难、站立不稳、腱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当出现精神抑郁、疲倦、神志淡漠、嗜睡时应予警惕低钾血症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观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变化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肾功能障碍等。针对腹胀、便秘等症状,可予腹部按摩、热敷以促进肠蠕动。

1.4.4.3 严密观察血钾的动态变化,定期检测电解质,并保证标本的采集及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时,止血带结扎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拍打采血部位;注意患者取平卧位,因直立、握拳过紧都可使血清钾浓度偏高;保证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忌震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1.4.4.4 静脉补钾引起局部疼痛的护理 氯化钾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性药物,pH值在5.0~7.0之间,钾离子又是一种致痛因子,进入组织后会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令其去极化,从而引起疼痛。钾离子对血管壁有强烈的刺激性,在持续的静脉补钾过程中可引起局部疼痛。为减轻患者痛感,笔者通常使用下面几种方法。(1)静脉补钾时,选择较粗大的周围静脉或深静脉置管,以减少局部刺激,避免在同一静脉或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保持静脉的通畅,防止外漏。(2)常规静脉穿刺针尖斜面向上,药物直接刺激血管上壁,血管上壁痛觉神经末梢分布较下壁丰富,易引起痛感;可将针柄翻转至对侧后固定,使针头斜面向下,减轻痛感。静脉补钾疼痛程度与滴注速度呈正比,选用5.5号针头最快输液速度为60滴/min;因此,选用小号针头可以减少高浓度钾离子对血管的刺激性,减轻疼痛[3]。(3)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补钾溶剂,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4]。由于重型药疹的患者每天输液量较大,但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可导致血容量扩张导致稀释性低血钾,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笔者所在科在一般情况下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为补钾溶剂首选。(4)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精神放松,降低对疼痛的感受强度。严格控制氯化钾输入浓度、速度和总量。

2 结果

经过临床积极对症处理及补钾等治疗与护理后,全部患者低钾血症均予纠正,除2例合并内科疾病转院外,余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低钾血症是重型药疹病程中常见的继发性变化,引起低钾血症原因有多种,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本研究发现,该组重型药疹患者治疗期间均继发不同程度低钾血症[5]。通过临床密切观察及定期检测电解质,严密观察血钾的动态变化,可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为治疗争取时间,是发现与治疗低钾血症的关键。预防和控制低钾血症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在密切监测血钾情况下积极补钾,采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20.

[2]叶任搞,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0-851.

[3]范作升,孙丽荣.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2.

[4]陈明慧,顾云,李久君,等.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4-175.

第4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药代动力学习;药效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尿酸产物的增加、排泄的减少而引起的以无尿、少尿、尿毒症为临床症状的综合 征[1],高尿酸血症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患者血清尿酸不断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厌食、乏力、血尿、无尿、腰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且高尿酸血症极易导致痛风的出现我院针对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将45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1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5例,年龄均在36~6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9.56±3.54)岁;2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均在35~6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9.12±3.20)岁;3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4例,年龄均在37~61岁,年龄均值为(49.32±3.52)岁。本次观察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未接受过降尿酸药物的治疗;②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无尿症或少尿症患者;③患者血尿酸水平均>8 mg/dL;④患者接受治疗前1个月,均未长期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本次观察均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治疗,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在单次给药后,继续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进行治疗,1次/d,连续服药1个月。3组患者在服药前后30 min、1 h、3 h、5 h、8 h、12 h、18 h、24 h取5 ml上肢静脉血,3 ml用肝素抗凝管收集,进行离心操作,在零下80℃下冷冻,用于非布司他血药浓度的检测;2 ml静脉血用于血尿酸水平的检测。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取100 uL待测血浆加入10 uL内标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300 uL乙腈,涡旋混合2 min,离心时间5 min(1300 r/min),取10 uL上清液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P0.05表示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2 结果

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服用非布司他治疗1个月后,8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6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6 mg/dL范围。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单次及连续服用非布司他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直接性因素,当患者体内血尿酸的浓度>6.8 mg/dL水平时,患者关节部位将会出现尿酸结晶,最终导致痛风石的出现。且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或(及)高血压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高效选择性抑制剂[2],主要成分为非布佐司他,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长期治疗中,非布司他主要通过人体肝代谢排出体外,因此,针对肾功能缺损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药物剂量调整至低水平范围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空腹单次服用40~120 mg非布司他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连续服用药物1个月后[3],非布司他在患者体内的吸收速度及吸收程度并无明显改变,无在体内蓄积的现象。本次观察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8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6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6 mg/dL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45例患者均未出现血尿酸水平上升及痛风发作等现象,但患者在服用非布司他治疗前期过程中,其血尿酸水平并未出现立即下降至正常水平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沉积的尿酸盐被动员且释放至患者血液中所引起的[4-5]。

结果可知,采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小军,金星,陶沙,等.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70-172.

[2]张玉秋.治疗高尿酸血症致慢性痛风的新药非布司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06-1407.

[3]刘林林,曾彩雯,何芳,等.非布司他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88-91.

第5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 效果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各门临床课程的基础课。医学生对于疾病病变知识的第一认识即来源于病理学课程。因此,病理学在现代医学的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病理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由于在病理学讲授中有大量的形态描述,内容枯燥、复杂、不容易记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本文拟就从几个角度对如何引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精心慎重选择教学病例,激发病理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由于病理课内容多,抽象概念及复杂的机制多,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临床与病理联系是病理学授课中一部分重要内容,为讲好临床病理联系这部分内容,要求上课教师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同时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所涉及的相关临床学科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有选择地穿插到讲课当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的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在讲解病例的同时传授了病理知识,加深了对疾病的理解。

此外,教师可以不时的将病理理论与实际临床工作具体情况相联系。例如,当讲授因膀胱肿瘤导致患者出现血尿时,可以让同学们思考,膀胱癌和其它一些膀胱良性肿瘤均可导致血尿的出现,一般泌尿外科医师在做膀胱镜时,通常可以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肉眼观察就基本能判断这是一个膀胱癌还是良性病变。此外,要选择正确的取材部位才能获得病理诊断。所以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病理学基础知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通过这种讲述,使同学们意识到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横向和纵向比较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讲授时适当结合临床实际,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引起血尿有肾小球肾炎、肾癌、膀胱癌以及肾盂结石等多种原因,但这些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改变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加深同学对这些疾病的印象。再如,肠肿瘤、肠结核、肠血吸虫病、肠阿米巴病等均可导致肠腔狭窄、阻塞,可让学生总结有哪些疾病可导致肠腔狭窄、阻塞,及各自的病变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分析,在不断总结中掌握规律,无疑是培养会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人才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临床工作中同一种症状可由不同的病理改变所引起,针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的治疗是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所具备的素质。

三、模拟临床病例讨论形式,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模拟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病理知识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讨论形式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形成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完整的理解,并训练和培养了思考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的能力。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讲授的内容,选择一些较完整的、能结合学生所学的病理知识的死亡病例。临床病例讨论之前,先将所选择病例的病史、体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让他们根据学过的病理学知识对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可根据发言提纲提出一些问题供同学参考争论。然后辅以大体、镜下标本的观察,以病理尸检的结果加以验证。最后,老师可根据同学发言进行概括、分析、综合、总结,使同学们对该病例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辅导课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合临床病理检验工作,强调病理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学完病理学进入到临床实习甚至工作后,对病理检查的具体工作流程并不十分的了解,有的学生不懂如何对标本正确取材,病理诊断报告读不懂等非常实际的现象,而这部分内容,在病理学教科书中并未涉及。因此,我们在病理学理论课和实习课的讲解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同学们灌输,虽然一些先进的检查技术,如B超和CT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病理检验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仍不可替代。例如:在讲解肿瘤章节时可以介绍手术中的冰冻对判断术中肿瘤的良恶性重要意义。此外,为使学生能看懂、讲清病理报告,我们也对病理报告格式及诊断的一些术语作些简单介绍。又如:胃镜病理报告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萎缩性炎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表明除有慢性萎缩性炎外,还有癌前病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密切注意。

总之,在病理教学中,结合临床重视病例教学,就可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病理的热情,对教学质量方面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等.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92

[3]刘起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中医药导报,2006,12(4):98―99

[4]刘小花.病例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62-63

第6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 病理学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高函[2009]19号-152)。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实行规范性、阶段式教育,实行基础、临床、实习三阶段式,我们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鄄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最可靠的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1]。可以说病理学肩挑两担,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尤其是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类似于临床课程的实习过程。因此,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vidence?鄄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L Sackett教授于1922年正式提出的[2]。它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医学观察、评价方法和临床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评价和实践所得结论尚缺乏严格的科学证明。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医学教育不完善的一面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

3.病理学专业教育现状

病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医疗环境对病理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存在“重能力轻医德、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及教学体系设置中的缺陷,使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病理医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病理学专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病理医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西方国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专业技术不断更新,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病理学发展的需要,这使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过时。所以,如何使一个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实现向“以教材与参考资料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并重,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现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4.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病理学教育

学生进入医学高等院校以后,虽然接触了大学的课程,但是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没有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过来,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在病理学这个“桥梁”学科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当然,如果能够使学生成功转型为临床型的循证思维,对今后临床课程乃至一生的临床实践都是受益匪浅的。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地接受循证思维并改造自己。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医学,然而没有任何的临床专业知识,可能看过病例后无法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病理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循证医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对很多临床病理科和理论教学分开的院校来讲,实在是很难克服。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医学这一特殊领域培养实践型实用人才。循证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是病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对病理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促使病理学重新审视自身的科学证据基础。随着对“循证”观念的普遍认同,循证病理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其实施对提高病理诊断和科研水平、增强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性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2]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 1992, 268(17); 2420-2425

第7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病理学;教学效果;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56-01

中职病理学包含着形态学和机能学,因此在医学中也是一门基本学科。它是一门直接可以将临床疾病有效诊断出来,并确定最终的治疗方式,科学的判定了疾病。中职病理学是一门理性科目,所以在中职教学中。采用什么教学措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探究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激发求知欲

为了提升中职病理学的教学效果,首要工作就应该去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为只有学生有兴趣去探索知识的时候,才可以有效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可以激发求知的欲望,带着探索的心里去学习,人的思维也是活跃的,没有兴趣,则没有思维,就无法掌握,最后的学习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提高对学生学习病理学的重视程度,老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由于病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所以,中职院校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借助这些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这样一个例子,某个患者,男性,咳嗽的时候带有白色泡沫情况,并且还有咳喘症状,这次发病时间已经快三个月了,并且还加重了病情,平躺不舒服,所以前来检查。根据以前病例分析得,每年在冬季初始发作,这种案例是我在讲解慢性支气管炎时候引进得案例,经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这种病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咳痰,这些症状的病因就是由于支气管壁出现了病理变化所造成的。经过对病例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这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病理改变等等所有的临床症状,加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

二、显示学生在中职病理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在中职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转换师生的课堂角色,要将学生定位为课堂的主导,同时也不降低老师在课堂中的位置,我国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在中职课堂上还是只看重老师,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式的接收,学习方式很单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教授的辛苦,学生学的枯燥无味,所以,在我国中职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的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来源于思, 思起始于疑。”学生的学习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述肿瘤这节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时间去阅读课本,然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提出有疑问的地方,经过自学、讨论,带着疑问的学生就会想“什么是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区别是什么,肿瘤的特点是什么?和我们日常说的癌症是否相同,良性和恶性肿瘤的不同点是什么?”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指导学生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学生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解析问题的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习之后会感到学有所成。

三、采用电化教学设备,提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让电化教学设备也被逐渐引进教学活动中来,将呆板的显微图片展示在屏幕上,增强了知识的动态性,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眼动、口动、脑动,让学生充分的进入到学习当中。创建具有促进学习的课堂情景,对于中职学生学习病理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般都采用幻灯、电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尤其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帮助教学课件教学, 全面使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涵盖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重点和核心内容上进行形象而具体的解释,这种直观、动态、形象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了,教学也不再那么呆板了。

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因为医学是一门一生都学习的学科,所以我们从中职病理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自己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才会更有效果,学生坚持主动学习,老师采用不通的教学方式、途径以及办法来指导和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教学活动,使得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选择、参加、学习的能力,例如:设置一些系统性的思考题,借助卫生知识宣传报的办法,使得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将有效的学习方式讲给学生,指引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一个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学生日后的学习,也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教学措施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和实验总结出来的,要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在中职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可以将教学效果提升到最高。

参考文献:

第8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护理专业 组织学 病理学 综合教学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如何优化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和结构,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校目前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即以各门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虽有严谨、系统、完整等优点,但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时,由于无法理解和认识所学知识“有何用”,而激发不起学习激情,只能被动地学习;由于各门课程的教学独立进行,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和掌握各门课程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纵、横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基于这种状况,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课程综合化,以强调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学科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是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目前,课程的综合化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正在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组织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的组织结构,病理学则是研究疾病时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该两门课程密切相关,组织学为病理学的学习打基础。根据我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本项目在2006级护理专业将组织学与病理解剖学进行融合教学,以提高教的效果和学的效率,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既减轻学习负担,又增强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纵、横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为课程的综合化提供一个铺垫。

一、研究与实践

1.教学实践方法

整群抽取2006级护理专业(公办)为研究对象,教师按照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教学。首先,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日历的编排,即先讲授组织学中的四大组织结构,然后讲授病理学的基本病变;在各系统中,先讲授每个系统的组织结构,紧接着其后教学该系统好发疾病的病变,如消化系统,先讲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内容,接着讲授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如慢性胃炎、病毒性肝炎等。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学和病理学有各自教研室的教师讲授。在期末,分别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考试,并对病理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与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2.组织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现行的综合教学模式的评估意见,在教学计划即将完成之前组织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就7个方面的问题,即“你认为,这种教学模式――

Q1,是否符合学习人体形态结构从正常到病变逐渐深入的规律?

Q2,是否有助于组织学为病理学的学习真正发挥打基础的作用?

Q3,是否有助于更好地加强对病理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Q4,是否有助于提高病理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Q5,是否有助于增强对组织学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Q6,是否有助于对组织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Q7,是否值得推广应用?”

每题以3个供选答案,即“A.是;B.否;C.难说”,供学生选答。采用无记名方式以保证学生选答的公正性;同时,为保证学生选答的准确性,将问卷发给学生带回去,经过一周时间认真仔细评估后再选答。

二、结果

1.病理学期末考试成绩

2005级学生人数94,2006级学生人数72。病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者所占百分率,2005级对照班为10.6%,2006级实验班为9.7%,2006级比2005级低0.9个百分点;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85分以上)者,2005级对照班为13.8%,实验班为15.3%,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5个百分点。

2.问卷调查结果

总共收回答卷48份。调查结果显示,对每道问题持肯定意见(A)的占绝大多数(68.7%以上),最高达91. 7%,其中最为突出的是,Q1和Q3,你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习人体形态结构从正常到病变逐渐深入的规律?”和“是否有助于更好地加强对病理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持肯定意见A的分别达91.7%和87.5%,而对每道问题持否定意见B的只占极少数8.3%以下,最低仅2.1%。但对于Q5,你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增强对组织学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持否定及难说的意见却占了8.3%和22.9%,这个比例似乎显得比较高了一些。

三、讨论

当今,医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课程结构综合化,要充分利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优势,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研究协同协作的长处,为课程搭建科学研究与学科基础平台,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目前,课程综合化在许多医学院校试行,有的学校实行得比较好,但是有些学校实行的不是很好,又重新回到原来的教研室设置。因此,如何将课程优化综合是一个关键。

我校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虽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缺乏课程间和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纵、横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我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本研究将密切相关的两门课程即组织学与病理学进行优化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对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初步实施的结果表明该模式是可行的,既不影响教学秩序,又减少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增强课程间和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并认为本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应用。

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综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确有所帮助。与2005级学生相比,2006级学生不及格率降低了0.9个百分点,而优良率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些差异虽然没有显著性,但显然还是有意义的;另外,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从学生对本教学模式的评估上看,也可以表明这一点。近87.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病理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其原因可能是因为72.9%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组织学为病理学的学习真正发挥打基础的作用和更好地加强对病理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可以初步认为,本教学模式是可行的,77.1%的学生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认为可以推广应用这种教学模式。

第9篇:病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近日,记者来到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病理科采访了李宁主任,揭开了病理学科的神秘面纱,也了解了病理科医生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人才培养:打好基础,与时俱进

20世纪初,著名临床学家和诊断学家William Osler指出“As is our pathology, so is our medicine(病理为医学之本)”,而病理学科的发展有赖于“病理人”的不懈努力,故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首要工作。

据近年资料统计,美国每10万人口拥有病理科医生67人,日本为13人;而在相同人口参照基数下,我国按照2007年卫生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折算后仅为0.5人,这一数据与美国、日本相去甚远。我国病理医师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病理人才的培养是病理学科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李宁主任曾多次获得全军医学科技成果奖和医疗成果奖。作为一名优秀的病理科医生,他说,病理学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做一名好的病理科医生,既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功底,又要有临床医学各学科的丰富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好知识储备。

他同时指出,“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因此,病理科医生除了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和掌握好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需要在医疗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增强和完善整体应用和综合能力。由此看来,一名院校医学生成功转变为一名临床病理科医生,必然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与磨练,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李宁主任还结合自己的从医生涯说:“一名临床病理科医生要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及时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水平和技能,紧跟医学前进的步伐。”

学科发展:不断创新,任重而道远

自西方传教士16世纪进入中国以来,西方的临床医学便开始传入中国。然而,国内的病理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由中国病理界前辈从西方引进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病理学科的成长相对缓慢滞后。然而,我国一代代“病理人”凭借开拓进取、勇于突破的精神,逐步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病理学方法和技术发展之路。

李宁主任说,病理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着密切联系。当人们还只能依赖肉眼和简单的放大镜观察时,只能产生器官病理学;只有在显微镜和细胞学问世之后,才有可能诞生细胞和组织病理学。

就病理学领域的技术发展而言,20世纪50年代,我国规范了尸体解剖操作程序;在病理组织学方面引入了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开始发展以早期诊断癌为中心的临床细胞学。60年代,超薄组织切片和染色实现了标准化,使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观察获得共识,使病理诊断和基础研究从结构层面深入到亚细胞水平。70年代以来,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进入病理学领域,它们极其有助于在蛋白或多肽水平上揭示细胞表面及内部某种物质的特殊存在;特异抗体可以识别细胞特异标志物,使原形态学难于区分的一大类功能各异的细胞进一步亚型化。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分子病理学的出现使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了基因水平上。

李宁主任说,20多年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医学、现代免疫学、现代遗传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及其分支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对病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新兴学科促使病理学已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而是深入到分子水平、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方面去认识疾病的起因和发病机制。这些进展和发现,为许多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前景。

职业使命:生死抉择的压力,也是积极进取的动力

据李宁主任介绍,病理医生的常规工作是用“活体病理检查”方法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定性诊断,特别是对于性质不明的肿瘤,确定肿瘤的良、恶性是病理科日常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采访中,通过李宁主任的讲述,记者深深地理解了病理科医生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其职业使命要求其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性。病理科医生对于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如同“宣判”患者生存期的长短,这种生死抉择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借助于先进的现代医学手段,并非所有的癌症都是绝症,但是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时,其除了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外,还要面对手术、化疗、放疗等创伤性治疗,带给患者巨大的身心折磨。病理诊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临床医师误治或耽搁疾病的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就像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一样,病理科医生需要对人体的肿瘤做出权威、严谨的“审判”,他们的“宣判”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和患者的命运,所以,病理科医生在工作中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然而,也正是这种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努力做到准确无误,无懈可击。李宁主任说,病理科医生就好像行走在独木桥上,必须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不得有丝毫偏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在手术中,外科医师为了尽快决定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需要病理科提供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以作出决断。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切取病人体内的一小块病变组织送检,病理科须在30分钟内快速制片并染色观察,准确提供“冰冻病理诊断结果”。这对病理科医生的经验、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就决定了临床外科医生是否需要切下患者肢体、器官或组织,以及切除范围的大小,而且这一重大医疗责任是由病理医师承担的。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种考验,却是一名普通病理科医生的日常工作。

从李宁主任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在工作实践中,对从事临床病理工作的人员要求很高。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大多需要经过病理学硕士或博士继续深造,若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还需经过5~7年的临床病理诊断实践才能独立开展工作,而对于复杂病例和快速冰冻切片,则需要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才可以独自出诊断报告。这是因为病理科医生肩负着重大的医疗安全责任。

“临床病理学工作的压力也是我们积极进取的动力,它要求我们不可以有丝毫懈怠,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李宁主任说,“除了利用病理学传统检查手段外,病理学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地采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使临床病理学检查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现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应用对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科免疫组化检查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2009年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举办的免疫组织化学质控比赛中,我科两次获得一等奖。另外,我科还开展了最新个体化靶向药物基因检查等项目,如Her-2、EGFR、KIT、CD117、c-kit、PDGFRA等基因检测或测序,从而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和李宁主任的深入交谈,记者深刻体会到病理科医生“幕后”工作的不易和默默承受的巨大压力,而这一切,却很少被患者获知并理解。病理科医生就像一个威严而公正的法官,尤其是在人类对付“癌魔”的审判中,发挥着近似“一断生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