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科技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的利与弊

第1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现代的科技发展迅速。“千里眼”,“顺风耳”已出现了。日行万里已不是幻想。可是在这似乎美好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环境污染。

电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现。电视、电脑、手机、吸尘器等等一系列现代工具已经代替了手。很受人们欢迎。可是,它们需要电来发动,电煤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极不利于人体的。

一次性筷子,看上去很卫生。可是这些一次性筷子是砍伐树木所制造的。一棵成长二十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双至8000一次性筷子。我们一年就要吃掉1000万箱一次性筷子。

汽车、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但汽车所排放出来的尾气,会污染环境;飘向天空,会形成酸雨;被人体所吸进会有生命危险......

现在的环境已经被极度污染,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爱护环境

第2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利与弊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身在践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过程中的感受。

1.信息技术带动数学课堂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1.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保持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率完成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教学情境创设要结合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可辅助实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创设情境。如一位教师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课一开始,引导学生读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屏幕上出现一只青蛙;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屏幕上出现两只青蛙;三只青蛙三张嘴……接着屏幕上出现满屏幕的青蛙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示。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思维就很容易被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1.1.2 设置生动有趣的练习情境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方法的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如《年月日》的练习设置去智慧岛闯关的练习。第一关基础关(判断题)第二关提高关(填空题)第三关智慧关(扩展提高)。通过这样的练习情境学生一点也不觉得累,而且有越战越勇的感觉。

1.2 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及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如《年月日》教学,引导学生用拳头记忆法记住大小月,如果教师只握起拳头教学生,只有少部分的人看得清楚。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全班的学生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非常生动形象,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月份,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大小月与特殊月。学生记忆大小月的方式就不会仅局限于读、背形式,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3 有利于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可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丰富、形象和生动,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教学难点是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观念。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制作一个钟面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为了让学生体验几秒,设计了我是小闹钟游戏,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计时,当自己觉得20秒的时间到了就睁开眼睛并举手。为此设计了一个钟面,当游戏开始时秒针开始走,但不发出声音,当学生自认为20秒时间到了,一睁眼就可以和大屏幕的时间进行核对,从而知道自己数秒的准确性,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秒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秒、理解秒,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4 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如在《找次品》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探索寻找次品的策略,在集体备课时有教师提出用实物天平进行测量探索。可是,我们要准备一些乒乓球是比较容易,但要找到质量偏差较大的可能就比较难了,而且用天平去称物体总会有一些偏差,调控起来浪费时间。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我们设计好了一点就出来就不会有这些顾虑。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结合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运用信息技术都能充分体现其优越性的,尤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些弊端。

2.1 为使用而使用现象,使教学失去实效性

多媒体的应用应该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使用计算机后,所有的教学思路跟着下载的课件走而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设计,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2.2 多媒体教学代替学生必要的操作活动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内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从中发现每行摆5个(长),摆了3行(宽),一共摆了15个(面积),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好像会了,都会利用公式计算,但是在后面的变式练习中效果却很不理想,学生好像是在背公式,而不是真正理解公式。因此在另一班的教学时,我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摆成长方形,并作好记录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填入表格中,最后观察表格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效果比第一个班级好,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2.3 滥用信息技术

也就是说再不必要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使用信息技术。有些教师在教学《笔算乘法》不断地用课件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

2.4 课件中非主体过于生动,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吸引

如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在课件边设置了会动的非常漂亮的小猫,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而不去看练习题。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重要的变化。当然,这种结合是把"双刃剑",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第3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 利弊

从开展“启智”课堂以来,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博览众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此外,还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共同提高。通过实践,我认为,集体备课有利也有弊。

一、集体备课的“利”。

1、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挖掘。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个单元都有主讲教师,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组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共同修改后定稿。这就首先保证了主讲教师必须就教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练习设计等都要一一落实到位,交流研讨突出集体的智慧。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集中精力坐下来研讨,把个人教案优点整合,以最佳方式把每个知识点完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课堂质量得到保证。

2、集体备课促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互动的活动,要使备课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知识水平、智力层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估计,从而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3、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集体备课犹如一场及时雨,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年轻教师能够很快的站稳讲台,较准确的把握教材和借鉴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也能够从年轻教师那儿吸收新鲜的知识和思想,对于自己的一些过时的东西进行及时的调整。有问题大家来讨论、研究,有好的题目与方法大家来分享一下要使之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教师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弊”。

1、集体备课不等于“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共享的教案“一尘不染”即是明证。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

2、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

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独唱”。

第4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技术应用;技术优势;技术弊端

1、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却是十分理想的,在环保以及化工生产领域中均有体现,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帮助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排放问题。最初生物科学技术仅仅是应用在药品的研制中,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这种利用形式已经不能得到满足,科研技术人员也逐渐的向起他层面延伸,实现使用效果方面的提升。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这一技术方法已经总结了足够多的经验,但环保相关的生物技术却正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如果能够全面\用生物技术来开展环保工作,对最终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积极性。早在70年代,我国便已经能够利用生物技术来帮助解决遇到的农业生产问题,并通过现场的考察来实现技术层面的优化,进而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环境,发挥更积极的工作效果。如今的21世纪,生科科技技术应用目的在于帮助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综合管理控制问题,尤其是航洋环保中,解决了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提升海洋的清洁程度,在清理垃圾时也不会造成其他污染物质出现。

2、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优点

2.1.医药生物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生物科学技术,能够帮助研制出创新药品,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例如糖尿病人使用的胰岛素,便是采用生物科学技术仿制人体内所分泌的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能够发挥糖分分解的效果。随着生物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现场的预防控制时,充分采取这一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医药行业发展中,生物科技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这也是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实现的,并且在生物科学技术中,也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应用这一方法来解决医药制作中的难题,是当前行业发展惯用的方法,也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解决常见问题,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效果上也会有明显提升。此外,一些生物工程也可以应用在疾病的预防上,比如基因工程中的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遏制有着促进作用。这给生物科学技术医药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

2.2.农业和畜牧业的生物技术

农业发展中应用生物科技技术,研制出了很多的环保农药,有效的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使用后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畜牧业应用生物技术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层面上,在动物的食料中添加一些有益的生物活菌,可以帮助预防很多疾病,使动物能够健康的成长,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能够随着使用层面以及针对群体的不同,体现出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并达到一个最佳的管理控制效果,发现问题后及时探讨解决措施,对提供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2.3.环境中生物科学技术的运用

对于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的解决,充分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可帮助恢复平衡。例如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物质,导致水中营养过剩,鱼儿因缺氧大量死亡。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维持池塘中生物物质的平衡性,从而达到一个均衡的效果,解决了水中缺氧的问题,快速恢复池塘内的平衡性。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使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的处理,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为此,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弊端

3.1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抗生素的应用,这一生物科学技术对医学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却存在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不合理的现象,技术滥用最终导致的问题是人体内环境失衡,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同时对身体内的其他细菌也一并抵抗。这样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并且对其他药物也会产生抗体,生病后治疗的难度也会因此而增大。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严格规定,虽然危害大,但治疗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成为当前应用这一技术方法的主要原因,通过协调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深入分期起影响,最大程度的避免弊端问题发生,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合理的效果。发挥生物科学技术积极影响作用,首先要针对这部分弊端问题进行预防控住。

3.2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随意排放,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生物入侵是当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生物科技技术胡乱使用所造成的,在现场并不能发挥最合理的控制效果,一旦生物入侵问题出现,解决处理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经历很长的净化时间。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论述可以总结到,在学习生物科学技术中,我们一定要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学科给我们带来的新技术,此外也要了解这一学科的诞生对我国的农业、医药、军事以及环境的影响,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它更有利于民。

【参考文献】:

第5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大承气汤;配方颗粒 ;汤剂

大承气汤,最早被张仲景的《伤寒论》记载,主要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泻下热结之功效[1]。主治阳明腑实证所致的大便秘结等症。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肠梗阻、腹绞痛、胃肠功能弱化、食积腹痛等。汤剂是按处方配药,加水共煎而得; 中药配方颗粒是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浓缩干燥制成的颗粒剂[2]。目前学术界对于颗粒的单煎混合液与传统饮片合煎汤剂是否等效存在质疑。因此我们选取大承气汤与配方颗粒进行实验研究对比,探讨药效两者上是否存在差异。

1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 大黄15g(产于四川) 、枳实10g(产于四川)、厚朴10g(产于四川)、芒硝8g(产于福建)。由我院中药房提供。复方地芬诺酯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716,生产厂家: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 酚酞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852,生产厂家:大同市云岗制药有限公司)。

1.2 大承气汤制备 取枳实、厚朴加 水浸泡,煎煮,加入大黄共煎,过滤所得汤剂,再次加水2 煮,过滤得二煎汤,芒硝溶解于汤剂中,浓缩至 30 mL,即得大承气汤汤剂浓缩液。然后加入墨汁浸泡,染黑。

1.3大承气汤配方颗粒制备 将同批次药材按经水煎法提取、浓缩后,制成颗粒状成品,加沸水溶解,得配方颗粒浓缩液溶液,最后使用墨汁浸泡,染黑。

1.4 实验动物 以健康的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体重约250g左右,雌雄不限,共 80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小鼠分成4组,每组 20只,定义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大承气汤配方颗粒、5g/kg大承气汤、10g/kg大承气汤、15g/kg大承气汤。

1.5 便秘模型制作 对所有大鼠禁食12小时,然后给予复方地芬诺酯 10mg/kg,在服用后2小时制备成便秘模型。

1.6 排便实验 对所有大鼠进行喂服含有墨汁染黑的大承气汤或大承气汤配方颗粒,并添加正常大鼠食料与纯净水。观察4组间大鼠首次排便时间、6小时后大鼠排出总黑便点数。

1.7 小肠推进试验 在6小时观察结束后,使用颈椎脱臼处死大鼠,打开腹腔,测量小肠长度、黑肠长度及小肠推进率。小肠推进率 = 墨汁推进长度 /小肠总长度 ×100%。

1.8 统计分析方法 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记录入SPSS 18.0软件。经计算所有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_(_。)X±s描述,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以P

2 结 果

2.1 不同组别首次排便时间、6小时后大鼠排出总黑便点数比较 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首次排便时间、6小时后大鼠排出总黑便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组别小肠长度、黑肠长度及小肠推进率比较 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肠长度、黑肠长度及小肠推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中药配方颗粒与汤剂对比,有随证加减、免除煎煮等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但与传统饮片的药效是否具有差异,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我们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蠕动,泻下通便肯定的大承气汤作为研究药物。因此,我们就中药配方颗粒与汤剂展开了对比研究,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本次研究中,我们利用复方地芬诺酯进行造模,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在国外研究中广泛使用,一般复方地芬诺酯的理论便秘时间可以达到24小时左右。而我们在大鼠服用后2小时制备成便秘模型。因此药物的时效性可以得到保证。其次我们研究中对比了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首次排便时间、6小时后大鼠排出总黑便点数、小肠长度、黑肠长度及小肠推进率,结果显示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虽然大承气汤配方颗粒与汤剂中少数成分存在差异,但对便秘模型小鼠有较强的促进排便作用,而且两种服用方法无差异。大承气汤的主要药理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调控胃肠运动,还有助于各种毒性物质的排出,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解热,对脑、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君药大黄通过局部刺激、增强大肠蠕动而导泻,芒销不易被肠枯膜吸收,增加肠容量,促进肠蠕动,发生排便反应;厚朴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枳实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四药合用起到峻下热结的疗效[4,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在促进肠蠕动,发生排便反应的药效上几乎一致。但现代药理还表明大承气汤还具有免疫调节、抗内毒等作用,因此对于此方面的药理疗效还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动物模型证实。

参考文献:

[1]马少军,张洁,单丽珠,张鹤,王欢.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08):74-75.

[2]王阿曼,宁振,周涛,蔡欣,刘基巍.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肠梗阻的预后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14(02):379-383.

[3] 闫韶花,陈欣燕,焦拥政,连凤梅,仝小林.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临床用量研究[J].中医杂志. 2013(22):1953-1956.

第6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它是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其形象性及直观性显而易见,通过创设情景、信息传递、网络链接,既扩充了课堂的知识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一面的同时,又深刻感受到在新鲜生动的课堂上似乎或多或少缺失语文性与自主性。在此,笔者从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弊端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语文性 利弊

一、借他山之石――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中职语文教学之利

如果说语文学习是知识能力吸纳、素养养成的过程,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台有效的“吸收器”,学生可多渠道地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如果说语文教学是倾吐,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台新颖的“扩音机”,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教师以恰当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

1.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形象化”。职校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全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但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普遍较弱,尤其对象征性诗歌与散文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如笔者在上《红烛》一课时,让学生观看红烛燃烧殆尽的过程画面,分别配上李商隐的《无题》与闻一多《红烛》的朗诵,在视听觉、文字的比较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感动,“烧罢!烧罢!”那声嘶力竭的呐喊,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也轻松落实了。又如在《致橡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看凌霄花攀岩橡树、木棉相伴橡树等不同影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凌霄花的依附、木棉的独立,也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爱情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将抽象的理念化成具体的形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情境“立体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建构、身心特点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求,运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走进学习情境,身临其境,在情境中感受、发现、质疑、解答,品味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体会作者的心境,提高自身的情感价值观,提升语文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如在教《心灵的歌吟》单元时,笔者让学生自读初步感知几首词,品读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为每首词选择配乐,自主体悟词中蕴藏的情感与音乐情境的有机融汇,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诵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了朗诵的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信息“多元化”。语文教学若仅仅依靠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固有的知识储备,那是远不足矣。这样网络优势显现出来了,既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又能将教师、学生与网络资源库有机结合起来,增大师生的资源信息量,拓宽了语文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影像等,学生也可自己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这种“拓展式”网络学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利用班级网页、个人博客、微博进行及时交流、研讨、学习。如笔者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设置了“走进名家”“走进百家”的环节,组织学生进入计算机机房,通过网络研读经典、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氛围,撰写读书心得、美文品鉴,这种“协助式”交互网络教学有效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进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自主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没有学生内化和动态生成,就没有教学存在的意义。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在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如笔者在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时,制作了一个网络课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己走向完善,在比较学习的“探究式”网络教学环节,学生在网络上找了很多海子创作的诗歌,在论坛上展开讨论,比较诗人海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提升了他们读、写、品的语文基本能力,增强了他们自我学习的成功感。

二、显几处误区――中职语文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之弊

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确实发挥其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和使用误区,也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语言滋味。

1.课件华而不实,教学目标达成理想化。部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于强调绚丽的外表,整堂课热热闹闹,学生眼花缭乱,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绚丽的动作设置、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干扰学生正常思维进程,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如在一节《再别康桥》的公开课上,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制作的配乐诗朗诵,画面精美,音乐轻柔,师生如痴如醉,但却将学生初步探知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意识彻底阻断,无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何谈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适宜地褪去过分华丽的外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顺序性。

2.多媒体统领课堂,教师成为“放映员”。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更。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会因学生的动态生成而放弃用课件操纵课堂,甚至被学生不按“剧本演出”弄得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往往一堂语文课的程序模式定势: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展示冗长的“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只能被课件拽着走,学生的知识内化有多少?课堂内容看似丰富,动态生成何在?教师到底在课堂上发挥了怎样的师者作用?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学习规律去预设我们的课堂,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教师的教;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课件的“交互性”,发挥教学机智,关注学生的学。

3.丢弃语文传统教学手段,削弱语文的本色本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这一基本语文能力,用多媒体教学追逐教学进度。课堂上听不到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只有音箱中传出来的无形之声,没有教师的昂扬激情、低音垂泪,如何感染学生走进文本,甚至一些字词基础知识往往只是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学生无法反复咀嚼品味,进而无法深刻理解认知。优美的语言、错落的句式、点睛的修辞所创造出的语言魅力,不是声音、图片和影像能表现的,唯有学生自主领悟才能深切领略语言艺术之美。

总之,“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是昨日黄花,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教学需求。那怎样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达成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暂且也只能说是探索中实践,实践中总结,且行且思,但切记始终不能离开一个“语”字。

【参考文献】

【1】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第7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比喻法;寻址方式;存储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83-03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包括CPU工作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工作原理及其扩展设计、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设计三大部分。[1]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多,内容抽象、枯燥、难于理解,难于接受,师生们普遍反映,微机原理与接口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笔者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讲解时运用适当的比喻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浅显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存储器20位物理地址的比喻

存储器20位物理地址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20位物理地址=段基址左移四位+偏移地址,[2]仅按书面讲授该知识点,学生普遍不理解。如果把20位物理地址比喻成3位教室号(如305),段基址比喻成楼层3,偏移地址比喻成房间序号05,则3位教室号305=楼层左移两位300+房间序号05。这一比喻可把20位物理地址构成形象化、具体化,同学们感到浅显易懂。

二、寻址方式的比喻

汇编语言有关指令寻址方式的讲解部分,是一个难点,很多初学者对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很不理解,甚至是很难理解。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指令中某一具体操作数的方法。操作数寻址方式很多,除了基本的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外,还有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等。在教学中发现,立即寻址和寄存器寻址学生容易理解,而对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几种寻址不能掌握其实质。授课中重点对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基址-变址寻址运用比喻法讲授来帮助理解。这几种寻址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寻找的操作数在内存中,根据指令中给出内存有效地址的方式不同对应不同的寻址方式。我们把寻找的操作数比喻成保险柜的钥匙,把有编号的抽屉比喻成内存,内存有效地址比喻成抽屉号。钥匙是被放在某固定编号的抽屉里,如果知道了抽屉号,就找到了钥匙,进而打开保险柜。

1.直接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直接寻址相当于你已知道放保险柜钥匙的抽屉号,只要打开那个抽屉,便可以找到钥匙了。

2.寄存器间接寻址。关于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是寻址方式中比较复杂的部分。复杂在出现了一个中间环节。而且只有四个特定的寄存器才允许充当这个中间环节。寄存器存放的不是操作数本身,而是该操作数在内存中的有效地址。实际上,寄存器里的内容对应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一个盒子相当于寄存器,盒子中放有钥匙的抽屉号(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你若取钥匙,先要打开盒子,知道抽屉号,才能取到钥匙。

3.基址/变址寻址。基址/变址寻址将规定的基址/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加上给出的位移量,得到操作数的有效地址。这里我们可以比喻为:有一个盒子中写有一个数字abcd,并且知道要找的钥匙所在的抽屉号是盒中的数字与固定的数值100之和,也就是说,钥匙在(abcd+100)号抽屉中。

4.基址-变址寻址。基址-变址寻址将规定的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以及给出的位移量三者之和作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这里我们可以比喻为:有两个盒子,每个盒子中各写有一个数字abcd和edfg,并且知道要找的钥匙所在的抽屉号是两个盒中的数字与固定的数值100三者之和,也就是说,钥匙在(abcd+edfg+100)号抽屉中。这样的比喻能降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三、半导体存储器的比喻

半导体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等信息,只有理解存储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才能正确地使用存储器。书中介绍的存储器构造不好理解,我们可把存储器比作抽屉,每个抽屉有8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中存放的内容只能为0或1,存储器中的每个小抽屉就是一个存放数据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单元”。每个抽屉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相当于存储器单元地址,若往某个编号的抽屉中放内容,就相当于向存储器指定单元写数据,若从某个编号的抽屉中取内容,就相当于从存储器指定单元读数据。这样学生就很快理解了存储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四、总线位宽、工作频率、总线带宽的比喻

在讲到总线位宽、工作频率、总线带宽概念时,将总线比喻成高速公路,于是就能得到如下对应关系:

总线位宽、工作频率、总线带宽三者的关系是:总线带宽取决于总线位宽和总线频率,总线位宽越宽,工作频率越高,则总线带宽越大。显然,车流量取决于车道数和车速,车道数越多,车速越快,车流量就越大。做了这种比喻,对总线的这三个性能指标及其关系的掌握就变得容易多了。

五、中断系统的比喻

中断是微机原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中断系统不容易理解,过程难想象。什么是中断呢?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个特殊情况,使得中止现行程序,而转去执行处理这一特殊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的中断点继续向下执行,这个过程就是中断。我们可举下面实例帮助理解中断及中断处理过程。假如你正在看书,电话铃响了,这时你放下手中的笔,并在书中做标记,然后去接电话。通话完毕,再继续看书,中断系统与实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电话铃响称为“中断请求”,暂停看书去接电话叫作“中断响应”,做标记叫作“保护断点”,接电话的过程就是“中断处理”。这一比喻接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们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六、中断向量和中断向量表的比喻

8086/8088微机系统中设了256个中断,每个中断对应一个中断类型码,CPU响应某一个类型的中断时,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在教材中给出:中断向量是指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向量表是指将所有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按一定规律存放在一个表中,把这个表称为中断向量表。显然,此概念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将中断向量表比喻成书中目录,目录中的章节比喻成中断向量号,章节对应的页码即为中断向量。这种比喻可避免同学们死记硬背。

七、8259A工作原理的比喻

8259A的工作原理为:若有多个外部中断请求信号向8259A发中断请求,8259A内部的OCW决定这些请求是否被屏蔽,若未屏蔽,将IRR中代表对应请求信号的位置1,以表示有中断请求信号,并同时向CPU发中断请求,若CPU此时正在执行一条指令,因此,CPU不会立即响应,而当CPU执行完一条指令后,给8259A发一个信号,表示可响应中断,当8259A芯片收到此信号后,在IRR中挑选优先级最高的中断,并将该中断类型号送入CPU,CPU转去执行此类型号的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再转去次高级中断请求。上述过程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帮助理解。CPU可比喻为一个公司的总经理,而8259A芯片可比喻为总经理的秘书。[3]现在很多人想求见总经理(相当于有多个中断请求),每个想见经理的人先由秘书接待,并把名片交给秘书,秘书看看名片,将经理不想见的人直接回绝,其余的人按级别排序,并转告经理有人求见,若此时经理正在打电话,先不见客,当经理打完电话,通知秘书可见客,这时秘书就会挑选出一个级别最高的,把他的名片交给经理,于是经理求见此人。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使同学们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以上比喻是通过日常收集积累及分析总结而得,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总之,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深奥的通俗化,使枯燥的生动化,使人易于理解,记忆深刻。不仅如此,比喻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类似比喻还有不少,关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

参考文献:

[1]张兰红,陆广平,周云龙.“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5):93-95.

[2]杨素行,等.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桩基先行设计;可行性;利弊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面临特殊问题需要特别处理,比如桩基先行的设计方法。“桩基先行”即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先行设计,其他部分施工图再后续配合完善出图的情况。“桩基先行”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也可能导致各方面细节配合的不到位,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然而“桩基先行”又可以较大程度地节省工期,对于建设单位时间意味着经济效益。因此“桩基先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是确实存在的一个情况,本文将以项目实例(福州贵安某高层住宅)为分析对象,分析“桩基先行”的利与弊及其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的可行性,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先行”的设计方法进行浅简的探讨与思考。

一、实例项目的简要工程概况

(一)实例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乡,基地交通便利,该项目规划用地包括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旅游文化服务用地以及其它用地。地块占地面积77701.01m2,由22栋住宅楼、13栋商业楼及纯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231643m2,其中住宅楼地下一层与纯地下车库相连通,商业楼沿小区规划道路而建。本文主要介绍20#楼的桩基设计。20#楼地上32层,其中一~三十二层均为住宅。地下一层为停车库、设备用房等。具体剖面见20#楼1-1剖图(如图1)。该楼属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

(二)实例项目结构设计参数

1、地质概况。本工程地表下30米内的土层主要有5层(如图2),从上到下依次为残积土、全风化凝灰岩、砂土状强风化凝灰岩、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中风化凝灰岩。本工程建设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

2、抗震设防标准。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上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阻尼比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时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场地类别为2类,场地特征周期为Tg=0.45s。本工程基本风压按照50年重现期取值,为0.8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二、“桩基先行”设计方法的利弊与可行性

(一)“桩基先行”设计方法的弊处

1、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建筑结构设计中,如果桩基先行设计,其他部分施工图再后续配合完善出图,如果单从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角度上,是不太可取的。因为桩基设计时,专业间配合尚处于不是非常完善的程度,后面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桩基设计时承载力适当富余是势在必行的,毕竟结构整体安全是结构设计的底线。所以说桩基先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2、不利于各专业配合,可能导致设计不合理。正常情况下,施工图设计是个各专业往返提资配合,最终协调到位并出图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设计的门槛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建筑细节变得尤为重要。而建筑细节的合理设计,正是这么一个慢慢磨合、协调甚至妥协的过程。桩基先行设计这个环节里,通常只是结构专业打头阵,其他各专业很难介入较深,由此较容易造成各方面细节配合的不到位,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情况的出现。

(二)“桩基先行”设计方法的益处

1、可以较大程度地节省工期。桩基先行设计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较大程度地节省工期。毕竟施工图设计的整个周期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五个月甚至以上,而时间通常意味着经济效益,也往往是建设单位最为注重的方面。桩基施工通常是个冗长的过程,按照统筹方法,施工图设计深化的几个月时间,用来施工桩基,自然是较佳的选择。

(三)“桩基先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从上述利弊分析可以得知,在地质勘察报告通过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建筑专业平立面达到初步设计(或以上)深度,设备专业基本配合完毕的情况下,桩基先行设计是可行的,对注重工期的建设单位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三、“桩基先行”设计方法的步骤

1.确定结构计算参数

根据地质报告及相关规范,确定科学可行的结构计算参数。

2.试算

确定好结构计算参数之后,接下来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试算,用以确定结构体系。唯有结构体系完全确定下来,桩基设计才能随之进行,有序展开。对于本工程这种普通住宅而言,很大程度上,剪力墙的合理布置(须基本做到不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不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墙柱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基本在合理经济的范围内等等)即意味着结构体系的初步确定。还有一些重要的细节,必须在这一个环节得以确认,否则很有可能引起后期的返工、修改,如梁、板、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层变化、各非标准层的计算层高、地下室周边覆土情况、屋面以及电梯机房屋面的大概布置情况等等。

3.深化配合

对于普通高层住宅而言,桩基先行设计阶段中的结构专业深化配合,一般是指标准层要完全细化到位。建筑方案达到扩初(或以上)深度的时候,标准层平面基本上已经确定。此时标准层的细化工作即可随之开展。荷载细化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其他关键的细节在于剪力墙墙厚(影响使用空间),墙肢长度(影响门窗宽度或者地下车位使用),外圈梁高(影响立面造型以及结构电算位移)等等。

4.预留一定富余量

如前文所说,结构整体安全是结构设计的底线,所以在建筑专业图纸尚未完全完善的阶段,既要先行设计桩基,又要在大的结构体系确定、不动摇的情况下,将结构各方面荷载考虑周全,确保后期施工图设计的时候不出现大范围增加以至于影响桩基安全度,则是对结构设计师很大的考验和挑战。

以本工程为例,建筑提资图纸深度略有不足,立面线脚、屋面、机房屋面均未完全深化设计。故在桩基设计时,本人大概估算了并预留了整栋楼周圈线脚的总重量(约为30KN/m),考虑了大屋面、电梯机房屋面找坡荷载【1.5 KN/㎡(跨度≤3m);2.0 KN/㎡(3m<跨度≤5);2.5 KN/㎡(5m<跨度≤7m】、电梯吊钩荷载,充分考虑了地下室顶板周边结构布置情况(因建筑地下室无法提资到位,故暂按周边均为9m跨度的顶板代入结构参与计算)做到了不疏忽、不遗漏、不浪费,确保了施工图阶段的建筑调整不会影响结构桩基的安全储备,使后期设计保持了一定的弹性。事实证明,也唯有正确、周到地考虑好这一切,并严格地执行,才可能做好桩基设计工作。

四、“桩基先行”设计与常规设计的后期比较

本工程于2012年1月顺利通过桩基施工图审查,并于3月份通过全部施工图审查。相比之下,建设单位比正常流程(全套施工图设计——审查通过——桩基施工)多获得了两个月的宝贵时间,由此也收获了较为客观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前期桩基设计的安全,本工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末段,对之前已出图的桩基进行了复核,原桩基均满足设计要求,且最终的剪力墙墙下内力均与桩基设计时偏差较小(约2%~3%)。由此可知,桩基先行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设计也较为合理。

通过上述对项目实例(福州贵安某高层住宅)的具体分析,本文认为“桩基先行”的设计方案存在利与弊,但在现实施工操作中,只要按照严谨科学的设计步骤,将结构各方面荷载考虑周全,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积极协调各专业的配合设计,“桩基先行”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

参考文献:

[1]王宝烨.桩基基础的发展及其应用[M].建材技术与应用,2002.

[2]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9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

必须正确认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的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指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要实现教学现代化,要有人的创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便于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这一次公开课评比活动中,有几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整堂课,从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一直到达标检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计算机,而这些,大多只是投影片就能够完全实现的。表面上看够现代化,而其实还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把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变成纯粹的技术手段的学习和操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罢了。所以,如果不能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多媒体课件永远只能是强化应试教育的一个工具,远达不到其真正作用。

必须正确认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还要注重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从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指导,完全凭个人经验、感性认识和学校初级培训所掌握技能进行,根本还谈不上实现优化设计,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却平平。比如有一节化学课,过于强调界面的华丽,表现在课件制作上,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和栩栩如生的动画,内容却华而不实,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如此,虽然方便教师的操作,增加了欣赏性,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学生就有可能不再通过具体实践和观察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影响到直接经验方面的学习和体会。也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就是加上声音和动画图像的教学,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误解。还有些课件都是事先根据教学要求而设计确定的,只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现实中许多课件在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会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课件讲课,缺少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教师辅助课件”,整堂课就像在播放一场电影。所以,这样的课件是不可能真正突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特征的。

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用计算机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只借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规律。比如,在上一堂英语课讲述短语的用法时,由于教师在课件设计时正确地处理好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整堂课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反映甚佳。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不能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和指令,课件的制作和实施应始终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更应从整合中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时,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信息技术教学时间(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借助信息技术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评比中,发现许多教师又拿起粉笔,大家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也有了重大的变化,而不是盲目地运用。

必须处理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各学科特点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课程整合成为可能。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应当努力搜索、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采用。

现实教学活动中,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过分简单化或抽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