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第1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对外信息的一种渠道,一方面是企业与政府、员工、顾客等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沟通媒介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推销企业自身的一种公关形式。本文以公共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其与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公共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

2006年以来,随着新《公司法》、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交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各上市公司掀起了社会责任报告的热潮(增长趋势如图一所示)。仅2010年一年,就有603家上市公司了社会责任报告,2011年更是达到了898份,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创历史之最。同时,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内容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报告披露的范围、监督审查的有效实施等各方面。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报告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别于广告和市场营销的宣传式公关策略。如果企业对其运用得当,将会在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一

注:图中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数量(份)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概念繁多,其中著名学者卡洛尔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构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国内学者在结合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糅合了中国特色元素,使得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其中由中科院编写的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分类和规范,具有较大的代表性,被很多企业作为模板使用。该《指南》将企业对外信息的客体主要分为股东、客户、政府和员工等,本文的主要脉络即根据该《指南》进行阐述。

二、公共关系的概念。

简单的说,公共关系即是指“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具体来讲,公关的职能包括信息管理、宣传推广、协调关系、提供服务等。透明公开、诚实无欺是公关活动的黄金原则。以目标对象为标准,公关又分为内部公关和外部公关,内部公关包括股东关系和员工关系,外部公关主要包括政府关系、顾客关系。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中介绍到:公共关系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非赢利性活动,向社会公众传递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可见,富有效率的公关活动对提高企业的商誉和经济效益,维护企业良好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关意图

既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贡献,那么在公开透明、诚实无欺原则的约束下,通过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使利益相关者知悉这些贡献,对企业管理层来说是可行且必要的。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的受众与公关对象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在王铁山的研究中曾指出“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质是一种以企业利益为根本目的的公关行为。”与形式众多,着重点不一的公关方式相比,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综合性公关策略,它改变了以往侧重某一特定对象的点对点公关模式,代之以点对面的公关模式。而且此种公关方式在博得社会信任的的同时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正相关收益,有效的弥合了企业在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对抗。下面分别从政府、顾客、员工、股东关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关意图。

(一)政府关系

从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来看,2006年是开始迅猛增长的起点。与此同时,面对假冒伪劣等日益恶化的企业信用状况,政府大力提倡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方面的建设。由于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够加速企业发展壮大。为了获得财政、信贷、税收和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扶持,企业选择积极主动的承担依法纳税、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将其披露,充分向政府呈现自己优秀公民的形象。

(二)顾客关系

顾客作为消费者,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能否顺利实现。一项调查显示,由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带来环境改善、福利提高等正外部性效果,大部分消费者愿意选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企业负责任的做法得到消费者的良好反馈,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为提高企业美誉度打下坚实基础。

(三)股东关系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所有者可以脱离实际岗位,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并确定最佳投资方式,股东需要了解企业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信息。企业本着对股东负责的观念,设立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机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沟通机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净利润率等有关成长性和经营收益的指标,有助于赢得股东的信任,获取更多的投资,从而为扩大企业规模、促进科研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员工关系

一个企业是否朝气蓬勃,员工是关键的一环。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形象,员工的精神铸就企业的文化。因此对员工的利益应予以特别关注,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无歧视招工、合理的工资薪酬、假日安排、晋升奖励等手段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企业积极关心员工心理健康、建立不同层级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等措施在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动性方面大有裨益。

四、结论

社会责任报告以不同对象为切入点,从不同维度对政府、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公关宣传,以避免零和博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但社会责任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环,企业还需从全局着眼,在材料收集、意见反馈等环节加强建设,构筑完整的公关链条,充分利用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形式助推企业良性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地不断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提上了日程。近5年来,在华跨国公司每年的中国报告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中国企业的CSR报告仍以中文和非国别报告为主,仅有少量的中英文报告和国别报告,说明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严重滞后。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实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提升企业形象和软实力,对当地经济、环境、社会承担起相应责任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编制英文版的CSR报告和翻译成当地语言的国别报告应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对于企业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笔者在为数不多的中英文对照的CSR报告中,选取了国内两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与中兴编制的2012年报告英译版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的角度对两个英译版进行对比,分析现状与不足,提供引导与借鉴。限于篇幅,本文只选取了报告中“员工关爱”部分进行对比分析。

一、翻译目的及信息类文本的翻译要求

翻译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和活动,这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一理论被称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该理论认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译文的受众,他们有着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对译文的预期以及交际需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必须考虑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产出他们所能理解的并且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另外,译文与原文之间仍需存在语篇之间的连贯性(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则是由译文目的或交际功能来决定。译者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是改写。相应的,对于翻译作出评价,也必须将译文的功能和目的纳入进来,而不能只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总而言之,译者在翻译时需遵循以下三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的首要原则是目的性原则。当然,译者也应尊重原文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协调好与原文作者、客户、译文受众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应该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之一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认为,翻译前要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她将文本分为4类:1)表达类(expressive),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2)信息类(informative),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皆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3)感召类(operative),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从行为上对文本作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目的在于感召;4)视听类(audio-visual),这类文本重在视觉的或者听觉的意象,如电影、广告或者音乐。

根据文本类型的划分,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属于信息类文本,是企业为全面反映管理自身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信息披露。对于信息类文本,切斯特曼(Chesterman)认为,译文应注重传递原文内容,译文的文字需通顺易懂,力求清晰明白。纽马克(Newmark)也认为,信息类文本的翻译需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通俗易懂性。客观事实是译者要关注的,翻译时要以目的语为依归,重点放在对事实的描述上,同时应考虑到目的语中的同类文本的语言特征、语篇结构与布局以及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无需完全照搬原文,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翻译策略的选择涉及许多因素,译者在着手翻译前,需根据翻译目的、原文的内容和文本功能、译文的受众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或方法。译者在翻译信息类文本时,必须尊重原文中描述的事实,并根据翻译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改写。下面笔者将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华为与中兴2012年CSR报告英译版中的“员工关爱”部分进行细致剖析。

二、华为与中兴2012年CSR报告中“员工关爱”部分的对比分析

(一)关于“员工关爱”部分内容的编排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华为2012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华报”)中,“员工关爱”部分没有单独形成一个大的章节,而是归入了“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章。而在“中兴201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中报”)中,“员工关爱”则是作为单独一章,与“公司治理”、“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等等部分并列。

无论是“华报”还是“中报”,在编写过程中都参照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可持续发展指南3.1版本》(G3.1)准则中的主要核心指标和要求。而为了保证报告的可靠、公正和透明,华为还聘请了外部审验机构德国莱茵T?V集团(T?V Rheinland)对报告进行审验并出具独立的审验报告,达到了GRI应用等级B+的相关要求。中兴没有经独立第三方审计,只是经过自我评估,自评达到GRI所规定的B级标准。可以说,两个公司的报告内容从整体上讲还是比较全面的。在“员工关爱”部分,两个报告所涵盖的内容也是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员工构成、员工权利、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的薪酬与福利、员工的沟通渠道、员工的业余生活、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等等。从内容编排的清晰性来看,“中报”利用二级和三级标题,比较方便英文读者阅读,具有比较鲜明的层次感。相比较而言,“华报”只采用了二级标题,且标题过多,没有进行更高一级的归类,内容略显杂乱,不太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为了增强可读性和说服力,英文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都应当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披露方式来进行观点论证或者事实说明。运用图表可以使报告更具清晰性和直观性,数据的使用和对比可以避免空洞的文字性叙述,使得报告更具说服力。同时在案例叙述时加上图片,能使报告更加生动具体。从信息的披露方式来看,“华报”的编制更符合英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而在“中报”中只能看到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仅采用了少数几个单一的图表进行支撑,而且几乎未见案例与图片。

(二)标题的英译

标题的翻译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到报告首先浏览的就是各级标题,以期对报告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把握。中文标题的英译,一般采用名词或者动名词结构,语言必须简洁。在“华报”和“中报”中,“员工关爱”部分的大多数标题英译是符合目的语规范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有关“员工关爱”标题的翻译。两个报告中的译文分别是“Caring for Employees”和“Employee Care”。很显然,两个译文都是从汉语直译过来的。那么这两个译文是否准确传递了原文内容,其表达是否符合目的语习惯呢?“关爱”一词在汉语中有关心、爱护的意思,两个报告的原文作者选择这个词语,目的是想体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亲情关系,强调企业对于员工利益的关切。然而,“care for”与某人搭配在一起,其含义是“喜爱”,因此“华报”中的英译是不当的,没有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而“中报”的译文表达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且具有一定歧义。比较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CSR报告,有关“员工”部分的标题一般都是“Our People”,“People”,“Employees”或者“Workplace”等非常简明扼要的表达,建议将“员工关爱”这一标题译为“Our People”。

第二,两份报告都有关于“员工多元化”/“员工多样性”的小标题,强调该企业员工的构成比较丰富,来自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以突出企业的国际化。“华报”的译文是“Workforce Diversification”,“中报”的译文是“Respect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mployees”。两个报告都使用了diversification一词表示“多元化”或者“多样化”。那么这个译文是否恰当呢?“Diversification”是英语动词“diversify”的衍生词,用于强调行为或者动作,且一般不与有生命的人或物搭配使用,所以此处改为“diversity”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三)“员工关爱”部分内容的英译

从“员工关爱”部分的具体内容上看,“华报”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不仅仅涉及中国员工,更多情况下是将华为的全球员工作为一个整体披露各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体现了一个跨国企业的特点,也比较符合这份全球报告的要求。而“中报”在“员工关爱”部分披露的信息,有些内容只与中国员工相关,且带有浓厚的中国国情和文化特色,因此译者在将中文的原文文本进行英译时,若不考虑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其英译本将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阅读障碍。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中报”的“员工关爱”章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内容的若干翻译问题。

例一、在“薪酬与福利”部分,报告中使用了表格,列举了中兴通讯的主要福利,原文中并没有注明是否中兴的全球员工都能享受表中的各项福利。据笔者判断,有几项应是针对中国员工的福利,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五大社会保险”、“劳保用品”、“工会活动费”等。在对应的英文版本中,译者也没有标注表中的福利是哪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兴员工享有的,而直接将上述三种员工福利直译成“Five social insurances”,“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和“Labor Union activity fee”。首先,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译文读者,可能并不十分清楚“五大社会保险”具体指什么,所以不宜采取直译,而应明确列出是哪五险,即“pension benefits, health i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and maternity benefits”。“劳保用品”的译文除了equipment不应该是复数外,看上去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这里也因注意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也就是说,给员工发放“劳保用品”在中国可以称之为企业给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而在西方国家,企业给员工提供工作用的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简称PPE)并非是一项福利,而是劳动法规中企业必须履行的职责。因此,作为一个跨国企业,是否应将“劳保用品”列入员工福利还有待商榷。另外,“工会活动费”也应该是专门针对中国员工的,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表述,建议可将此项删除。

例二、“交换空间美化大赛”用我们的双手,改造我们自己的家(译文:The space swap and decoration contest enabled the employees to make their homes more beautiful with their own hands.)可能中文读者都明白原文中“交换空间”的含义,因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节目的名字就叫“交换空间”。而其目的语读者对译文“space swap”的理解绝对与装修毫不相干,因此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建议将上述句子改译为“Home Decorating Contest enabled our employees to make each others’ homes more beautiful with their own hands.”

例三、EAP团队发起了营建“有味道的厕所文化”活动。(译文:ZTE supported the EAP team to launch an activity named “constructing a pleasant toilet environment”.)上述活动是由中兴的员工心理帮助计划团队组织的,在报告中放在了“员工心理帮助计划”部分作为一个案例。不得不承认,这个活动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国内许多公共厕所的卫生状况确实令人堪忧,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兴的EAP团队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如厕环境。可是当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目的语读者看到这样的活动,心里会怎么想呢?他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个活动的真正内涵呢?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厕所文化,其公共厕所普遍都是非常干净的,所以目的语读者很可能会认为,该企业员工的素质很差,在厕所的墙壁上乱涂乱画,连最基本的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和社会公德都不具备,企业形象也会因此大打折扣。所以从国情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这项活动放在英文版的CSR报告中显然是不大合适的。另外,从翻译的角度来看,“constructing a pleasant toilet environment”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如果英文版中必须出现这一活动,建议改译成“keeping our toilet/bathroom clean and tidy”。Toilet是英式英语,而bathroom是美式英语,选用哪一个要看英文版的受众。

三、结论及启示

从译文的整体质量上看,“华报”要优于“中报”。“中报”的英文版过于忠实于中文原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没有很好地遵循翻译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出现了很多中式英语的表达,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也不太符合英语的习惯,给英语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笔者对于中国跨国公司如何做好CSR报告翻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译者在着手翻译CSR报告前,首先需要进行文本目的分析,包括原文和译文的文本功能、文本受众、文本的时间和地点、文本传播媒介和动机,根据原文与译文文本目的的差异,结合译文的功能和受众来对报告内容进行调整,不能完全照搬原文。

第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CSR报告编写的国际标准和行文规范,同时阅读和借鉴平行文本,即用目的语撰写的CSR报告,最好是以国外著名跨国公司(如Intel,Cisco等等)的CSR报告为参照,掌握目的语CSR报告的语篇及语言特征,在翻译的时候必须符合目的语行文习惯,表达尽可能地道。

第三,对于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信息的处理,必须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增释、改写或其他翻译技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带给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障碍。

第四,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可以学习在华的跨国公司,除了全球报告之外,还可以用当地语言撰写或者翻译成当地语言的国别报告,切实履行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尽量避免中式英语。在两个报告中都发现了一些中式英语的句子和表达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译者不太清楚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不同层次上的差异。

第六,作为合格的译者,首先必须对英汉语言差异有非常清晰的意识和了解。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词义不相符,包括指称意义相符但蕴含意义相异、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皆相异和词义空缺三种具体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切忌盲目照搬词典上的译文,而应根据上下文和文化背景采用灵活的翻译方式。在句式上,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诸多差异。比如,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需要用显性的形式标记来表明,而汉语属于意合的语言,强调词语之间和句子之间隐性的逻辑和意义关联。因此,汉语中流水句居多,句子之间的关系看似并列,但其中真正的逻辑关系要靠译者仔细琢磨,深入理解,从而弄清主题,晰清小句之间的关联,然后用符合英语思维的结构重新组句,选定恰当的主谓结构,突出语义中心,添加必要的形式标记,清楚地表明逻辑关系,形成较为地道的英文译文。在语篇层面,译者需要了解英汉语篇信息结构和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另外还需了解同一文本类型的英汉语篇在语言特点、句子结构、语篇组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尽量摆脱原文的束缚,译文应尽量符合目的语的语篇规范,使译文读者的阅读保持顺畅。

参考文献:

[1] 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Nord, Christi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Nord, Christi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M].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1.

[4] WTO经济导刊编辑部. 在华跨国公司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研报告[J]. WTO经济导刊,2011(11):26-32.

第3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1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行为引起的外部性问题和社会公共问题也逐渐突出,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企业的外部监管,同时也要求企业严格自律,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及时向社会报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积极的姿态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在有关部门专门规范的指导下积极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从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年到2015年这十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总量从32份增长到了1703份,实现了迅速的增长。但是不同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披露具有自愿性、选择性、低规范化等特点。可以预测将来法律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会有明确的规范,并对报告披露的内容有着具体的要求,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发现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特征,对未来规范的制定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企业社会责任

21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其创立者卡罗尔(2000)认为,四责任模型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模型。第一层的经济责任是基本责任,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各有侧重,影响最大的是所有者和员工;第二层是法律责任,法律是社会关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行为的法规集成,法律责任是期望企业依法经营;第三层是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意指企业有义务去做那些正确的、正义的、公平的事情,避免或尽量减少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第四层是慈善责任,慈善责任是寄望企业成为一位好的企业公民,期望企业履行其慈善责任,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财力和人力方面的贡献。[1]

22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

1937年,被誉为“现代企业理论之父”的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开辟了以契约分析企业现象的新思路,奠定了企业契约性质的理论基础。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处理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员工、管理者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缔结内部社会契约,另一方面与消费者、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缔结外部社会契约,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乔治?斯蒂纳与约翰?斯蒂纳提出,“社会契约理论”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它却暗含着企业所必须符合公众的期望,契约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扩展概念,因为它不加任何严格限制地增强了企业对许多社会因素的义务。[2]根据契约理论,企业与多方缔结了一系列契约,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的综合体。契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法律,一种在特定人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可以说,企业的契约本质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具备法律属性。

23相关法律规范

2005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发起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正式成立,同时召开了“200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制定了国内第一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7年12月,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内部包括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个八个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已被写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5条第1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这宣言式的规定并没有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而且就立法而言,现在已有《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几部经济法律作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但究竟还有哪些具体的制度是贯彻这一原则性规定的,目前人们还不是很明确,这方面的立法工作与解释工作还需要加强。[3]立法的工作来源于实践,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引导立法工作者将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企业披露其承担责任的载体,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探究其责任内容、责任特征,对以后加强立法工作、引导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文本挖掘技术

31文本挖掘的定义

“文本挖掘”可以定义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处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使用一套分析工具处理文本集。与数据挖掘类似,文本挖掘旨在通过识别和检索令人感兴趣的模式,进而从数据源中抽取有用的信息。[4]

32文本数据分析作业过程

第一步是进行数据清洗。数据清洗包括数据汇总与统计清洗,数据可汇集来自不同数据库的不同数据,通?^统计计算以了解字段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及重复性,进行数据间的相互比对,可以通过专家进行协助校正。

第二步是建立基本词汇语料库。对文本数据进行自动断词处理,可以从文章中自动学习断出常出现的字词,也可以自定义、新增、修改与删除字词。用户可以汇入或扩充专业词库,强化及运用既有的语料库。之后,自动分析及计算词汇在文本中的分布及其重要程度排序。

第三步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类与聚类。非结构化的数据可进行系统自动聚类与半自动式分类,主要借由机器学习,以能正确建立非结构分类的概念类别与分类的准则。也可利用专家事先所定义的类别,通过彼此间的差异建立分类原则。[5]

33文本挖掘的应用

目前我国文本挖掘研究还处在消化吸收国外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与小规模实验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中文信息处理的文本挖掘理论与技术体系。文本挖掘技术主要用于商业文档的分类、聚类、总结,主要表现在微博、在线评论等网页数据的主观性内容识别、褒贬情感分类、经济价值挖掘等几个方面。文本挖掘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通知公告、法律文书等纯文本式文档中应用较少,有关领域的研究甚至为空白。文章拟以文本挖掘技术,探究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中的应用。

4文本挖掘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应用探析

41资料来源

文章选取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2016年度企业责任报告作为样本,来探究文本挖掘技术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应用。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航”,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为601111,第一大控股股东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该报告下载于中国国航官网,下载后的报告为PDF格式,首先通过手工处理,进行TXT文本化,保留了文本部分。

42研究工具

ROST Content Mining,简称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是武汉大学沈阳教授研发的用以辅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型免费社会计算平台。该软件可以实现微博分析、聊天分析、全网分析等功能,用户遍布海内外100多所大学。本文使用的是该软件的分词、词频统计、语义网络分析等功能。

43分析过程

431分词后形成高频词

将文本化后的社会责任报告文档导入ROST CM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词。非结构化的文本通过分词切分后将会形成独立含义的词语。在分词前,设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自定义词表,使一些专业词汇不被进一步分词,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等,保证分词结果的准确,分词之后,最后得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高频特征词。将分词后的文档进行词频统计,得到社会责任报告词频表,可以得到每个词语出现的频数(见表1)。摘取词频最多的前30个的词,得到社会责任报告文本高频词汇表。可以看出公司名称“国航”是出现最多的词;其次是“员工”“服务”“安全”“管理”与“旅客”,可以认为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注披露的内部重点在于职工与管理,外部内容在于服务、安全与客户。高频特征词表只能从最直观的出现次数来观测出报告所披露的内容,对于披露内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则观察不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432共现分析

根据分词后统计的文本词汇库,继续导入ROST CM软件,进行共现矩阵分析。社会责任报告关键词共现是指相同或不同特征的关键词共同出现的现象,共同出现的高频词之间存在着关联,关联程度可以通过共现频次来测量。由于篇幅有限,文章只选取了频次前10的高频词,构建了10×10的共现矩阵(见表2)。可以看出,“提升”与“管理”共同出现了22次,“旅客”与“服务”共同出现了22次,表明报告强调了公司要提升管理,加强旅客服务。通过共现分析,可以看出相邻关键词直接共同出现的频次,观测出报告披露内容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

433语义网络分析

对关键词直接进行关联性分析后可以进一步构建出知识地图;共现分析只能观察出关键词之间的直接联系,而社会网络则可以观察关键词之间直接与间接的关联性,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强弱。通过共现矩阵导入到Ucient中,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根据关键词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通过Netdraw可视化软件导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关键词语义网络(见下图)。通过关键词语义网络图可以看出,公司名称“国航”处于网络中心,“员工”“服务”“管理”“发展”“旅客”等一系列名词关键词与动词关键词处于网络的第二层核心,一方面与内核“国航”联系,另一方面与外围“理念”“文化”“运营”等第三层关键词联系。第一层“国航”是报告披露的主体,报告披露的内容围绕着主体的一系列行为展开;第二层则是报告披露的核心与纽带,披露出企业社会责任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员工”“服务”等名词反映出报告披露的不同模块,包括员工权益、提供的航空服务、旅客客户等,另一方面是“开展”“推进”“建设”“提升”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了主体所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联系了不同层次之间的名词内容;最外围的“价值”“运输”“培训”“环境”等关键词则是对披露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出现的次数较少,与其他关键词直接关联程度较低。关键词语义网络图

5结果与展望

第4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重化工业、房地产、电力工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加上随之而来的城镇设施的建设的加快,助推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但是煤炭的过渡采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煤炭行业如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从2012年开始,定于每年5月份召开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2013年度共有14家大型煤炭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实践中是否报告以及报告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重要依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一共有39家,其中沪市29家,深市10家,2013年有17家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以这17份报告为样本,对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问题做如下的陈述和阐析:

一、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从历年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统计来看,自2009年度至2012年度维持一个上升的趋势,2013年度较2012年减少一家,从2011到2013三年连续披露的上市公司有12家,从历年的披露数量来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说明煤炭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见表1。

表一:煤炭上市公司披露数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2009——2013年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报告编报标准不统一。统计发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主要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08)、《编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等。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使用率很高,总体上来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并不统一,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没有采用外部标准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披露的17份报告中没有任何编制依据的占17.65%,有编制依据的占82.35%,其中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3为依据的报告占41.18%,其次是中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分别占17.65%和11.76%;再者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相关披露规范。编报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了报告形式的五花八门,篇幅长短不一,涵盖内容不一致,语言不统一等,报告之间缺乏可比性。见表2。

表2: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报依据统计表

资料来源: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善,负面信息披露不足。从17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报告来看,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达到传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仅强调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而没有披露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且披露内容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数据。以神火股份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例,披露内容包括六项,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服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职工权益保护、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这六项内容中,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涉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内容空洞,无法令人信服,感觉在走过场。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中,对节能环保指标方面无任何量化数据,并且没有披露相关的具体环保措施。

另外,大部分的企业仅披露好消息,对公司盈利情况,慈善事业,社区贡献以及员工培训等进行大幅报道,而有关生态环境的修复,资源开采率,安全事故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一笔带过。如4月份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中煤集团公司上海大屯能源公司孔庄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7人被困,经全力抢救,其中3人成功获救,4人死亡。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7432材料道工作面掘进作业导致采空区透水。但在中煤能源的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该事故的只有一句话“为深刻吸取4.10事故教训,公司组织开展了煤矿防治水专项安全检查。”对事故的原因,善后处理工作只字未提。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对广大投资者的误导和不负责任。

4.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第三方独立验证的很少。从2013年披露的17家报告来看,只有3家通过第三方验证,中国神华、潞安环能和中煤能源。不经过第三方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没有足够的公信力的,没有较强的可用性。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更没有对社会责任报告必须通过审计的规定。

二、煤炭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改进措施

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企业是否重视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理念,所以从根本上提高报告的质量,就要从根本做起。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监管混乱,事故频发,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为什么用“带血的煤炭”来形容中国生产出来的煤?为什么煤老板到处挥金如土?为什么地陷在不断发生?显然这是因为中国的煤矿缺少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改善煤矿生产的形象,加强社会责任理念。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该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以国内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惩治力度。另外,煤炭行业监管部门等应切实负起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奖励,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增加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再者,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与监督作用,尤其是媒体舆论的导向。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周围社会环境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故社会舆论和监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看似为企业的责任,实为与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共同的责任,只有通过各方的积极沟通、协调与合作,在符合既定的条件下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才能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披露的到位实施。

2.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价值的理解。

图1 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这样描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工具。见图1。作为沟通和交流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主要作用:①向社会公开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②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判断企业的履责表现;③通过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共同推动企业履责行为。作为内部管理工具,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作用:①促进管理者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内部形成责任文化;②重新审视公司经营的理念、制度和方针,规避社会责任风险,发现新的增长机遇;③进行内外部对标,发现企业经营短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对报告的价值有这样的阐述:如何从报告得到最高的价值?我这里没有去写最好的报告,报告的组成应该会产生一些价值。我们第一个建议,很多公司,很多人会把报告视为对外沟通的工具,事实上它也有这样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工具,而且它的管理工具的作用比对外沟通的作用更重要,你要先说就必须先做。编写报告也是很好的机会加强内部的沟通和管理。

综合来看,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体现在外部沟通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外部沟通主要是指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提高品牌价值和企业影响力。内部管理主要是指促进管理者发现内部管理的不足,规避社会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软实力。但是大部分企业未能清楚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潜在价值,片面的认为报告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为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外部信息沟通,而忽略了报告在内部管理上发挥的作用。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报告的编辑过程和内容取舍上:编辑的过程更像是资料堆砌和剪辑,内容以褒扬和叙述为主,缺乏自我解剖和客观量化数据,这样的报告企业自然无法从其过程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只有当企业把编制报告作为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才能通过编制报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价值。只有将报告与责任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社会责任报告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

3.统一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框架。由前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编制框架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这就使行业内缺乏可比性,编制内容过于随意,主观性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由各个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是非常多的,其中既有在全球应用广泛的G3标准,也有各国依据本国国情和本国社会责任发展状况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有各个行业组织或者协会根据本行业的社会责任特点制定的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准则,甚至还有个别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编制标准,所以在这种编制框架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之下,自然使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具有可比性,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借鉴财务制度的作法,类似全球有统一的财务报告系统,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也需要统一的编制标准,这样有助于杜绝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深化报告的意义,切实提升社会责任报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开展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验。未经过第三方审验的社会责任报告,它是不具有较强的可用性的。现阶段我国没有强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法律法规,更没有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相关规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第三方审计的。未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给了企业有机会夸大事实的机会,导致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可靠性下降。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第三方鉴证的目的,是为确保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使之更加符合重要性、均衡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换个角度来说,企业为取信公众,使社会责任息披露有所回报,对社会责任审计也有主动需求。可以说社会责任审计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是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峰.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的证据[D].长江大学,2012

[2]韩一杰.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唐健,张敏.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12)

[4]何丹,王晓银.基于G3版指南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J].财会通讯,2013(2).

[5]李泱.从境外交易所经验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和发展[J].证券市场导报,2011(6).

[6]余晓梓,尹经纬,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解析[J].中国商界,2010(6).

[7]谢和平,刘虹等.煤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分析[J].中国能源,2012(4).

[8朱金生.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

[9]游善生.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思考[J].煤矿安全,2006(10).

第5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Sheldon)于1924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概念。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企业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且社区利益高于企业的盈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David・F・Linowes)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成为会计发展以来最重要的概念,被誉为会计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此后不久,美国学者托尼・蒂克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背景、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进行了论述,其信息披露成为当前各国企业与理论研究的焦点。WayneCorcoran和Wayne・E・Levninger提出的“环境交易报告”虽然在内容上局限于环境会计信息,但在模式上却为社会责任绩效信息的披露奠定了基础。

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的研究,美国的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4大类,共包括21小类。GrayR・H,Kouhy・RandLavers・S回顾了TrotmanK・T(1979)、GuthrieandMathews(1985)等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做的披露研究之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消费、能源、社区、雇员等15类。TrotmanBrad1ey则只用了6大类的指标:环境信息、能源、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等,在6大类指标下包含36小类。

近年来,许多国外学者在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Cowen(1987)通过对l34家美国公司年度报告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是否存在社会责任委员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呈正相关。Robert(1992)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的势力、企业的战略地位、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呈正相关。Kotter和Hesktee(1992)比较了企业文化相差较大的两类司,那些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以职工和顾客为导向的公司的财务反应远远优于企业文化差的公司。Carol(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股东、社区、政府、职工、消费者)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并且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HomerH.Johnson提出:在一定范围内披露承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提高公司的价值,不合法的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对公司的财务表现产生负效应。这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都预示着一种趋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财务表现或者公司价值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国内文献回顾

第一,披露模式。常勋(1992)主编的《国际会计》曾介绍过法国的增值表模式,宋献中、李皎予(1992)也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报表披露模式作过分析。阳秋林(2005)也初探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模式,并在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构架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但并未对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第二,披露内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界定标准,国内理论界对社会责任内容也有一定的探析。李亚东(1985)、顾兆峰(1997)、刘国华(1998)、韩颖(2002)、邬娟(2005)、季晓东(2005)等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李正、向锐(2007)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进行研究,界定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为6大类共17小类,提出指数法是评价企业社会信息披露的最佳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员工问题、产品质量提高、公益捐赠等社会责任披露较多,而对废旧物资回收、环境问题、社区问题等社会责任披露较少。

另外我国学者也根据国内的数据做了一些实证研究。阳秋林选取了5家公司,以公司2002年的年报为材料,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职工保障措施、企业对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陈玉清、马丽丽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检验了市场对全部A股公司2003年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反应,得出了“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关注,资本市场对此信息的需求不强”的结论。沈洪涛和金婷婷(2006)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出台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尤其是在披露数量提高的同时并未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沈洪涛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的界定模糊

虽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已做了一个界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尚处于引入、探索阶段,因此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也不免出现认识偏差或误区,最为突出的是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涵盖范围认识不足。例如,从2008年已向社会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来看,这些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就有八种之多。社会责任报告种类的繁多以及格式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将使得各企业之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定性信息居多,定量信息较少

社会责任报告要传递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而一个颇为突出的问题是个别报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以文字描述为主。公司大讲“应该如何”而没有披露公司“实际如何做”。有的公司洋洋洒洒的篇幅中充斥着原则和口号,没有披露公司在实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定量描述,内容空洞。深交所《指引》本是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进行指导,使公司可以联系自身特定的情况,理解、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但是也出现个别公司缺乏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披露,报告内容是依照《指引》原文照搬。这样的社会责任报告恐怕不但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甚至还会给今后的披露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正面信息为主

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过程中,考虑对企业自身形象的影响,往往报喜不报忧。具体来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有亮点的部分浓墨重彩,作为披露的重点,而存在不足或未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则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二是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其最需要的信息是产品安全责任信息,其次为环境保护责任信息以及公众安全责任信息;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其最需要的信息是企业医疗保障体系、员工培训机会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而从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来说,大多数企业将大量篇幅花在了披露企业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公益事业上,这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显然相去甚远。

(四)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

不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较小。目前我国既没有强制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也没有要求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而是采取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当前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这些未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便使得公司有机会夸大事实情况,这将限制报告的有用性,使得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三、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及相关信息披露中所暴露出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当前应该继续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力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和时间范围、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的实现机制以及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关系等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帮助企业能正确地厘清社会责任相关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同时,通过理论研究为社会责任报告提供技术规范和支持,如研究报告的格式标准、报告的质量特征及具体内容,从而为上市公司履行并报告社会责任提供理念引导。

(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

为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应在社会责任披露制度中明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会计信息相比,计量单位不能仅限于货币计量方式,应根据社会责任项目特点,全面采用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多种方式。如对企业诚信、公平竞争等方面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可通过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定性披露,而对劳动保障、工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性捐赠、纳税情况可采用实物、时间或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进行表述和披露。对可以采用货币计量的社会责任项目,可在企业现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基本会计报表中增设相关项目来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多,可货币化计量项目少,为了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应要求企业在现有财务报告基础上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并有政府统一规定报告的名称和格式。

(三)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应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两个方面,企业必须将履行法律责任放在第一位,然后要尽最基本的道德责任。因此,国家应建立制度,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强制企业披露,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保障、工资福利、污染防治、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必须定期披露,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而对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道德责任,则采取自愿披露制度,其信息披露应包括的内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企业诚信、资源循环应用、社会公益活动、就业、慈善捐赠等信息,鼓励社会责任意识强、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做更多的自愿性披露。

(四)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制度

为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我们应借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研究、制定并颁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法规制度,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应制定一套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标准,明确审计的对象、范围和主体,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规定审计的主要形式,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有据可依;二是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必须对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行审计,并发表独立的意见;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晓东.浅探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7(12).

2、罗金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经济纵横,2007(4).

第6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换挡期相对应,国内社会责任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新的形态带来新的要求、更需要新的准备。社会责任报告也需要回到原点,总结优秀经验、适应新的规则、融入新的议题,在服务决策科学透明、创新沟通模式方式、提升管理效率效能等方面创新突破、再造新的源头活水。

作为对此的思考和准备,以“沟通创造价值”为主题的本届报告会的一大亮点就是了国内首份《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数(2009-2014)》(下称“《报告指数》 ”),对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参考建议。

事实上,伴随着国内社会责任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优化组织管理新的工具,受到了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类组织的普遍重视。

据本刊统计,截至10月31日,2014年中国各类组织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达2240份,继2009年的“井喷”和2012年的快速增长后,再现高速增长态势。而迄今已走过七个年头的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也集聚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先锋企业,负责推进企业履责工作的实践者们,以及致力于社会责任理念创新的研究者们,正成为国内社会责任报告领域以及CSR同仁们思想碰撞、信息集散、资源分享的盛会。

首个金蜜蜂CSR报告指数揭示报告新常态

“连续五年,我们对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收集、分类统计、评估和研究,完成了五份整体的研究报告以及10多份专项报告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的首份《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数(2009-2014)》将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新工具。” 从报告研究到国内首份报告指数,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基于我们对于CSR报告更深入的了解。如本刊副社长殷格非所言, “‘CSR报告指数’基于金蜜蜂历年追踪的报告并加以深化,从中可以看到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轨迹,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判国内外CSR报告的脉络和趋势,帮助企业更好发挥报告价值,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

事实上,在经过近年来井喷式的快速增长之后,国内社会责任报告近两年在发展环境、推进格局、条件和挑战方面既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经验模式,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的形态。

从增长速度上,国内社会责任报告高增长的态势放缓,在报告数量增长的同时,报告整体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近两年报告虽然增速会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报告指数》显示,报告处于起步级别的报告所占比重由58.1%下降到30.9%,其他各个级别的报告比重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增长结构上看,在外资企业报告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发现中央企业及国有企业报告量增长较为明显。榆与此同时,《报告指数》还发现,非企业组织报告数量呈现不断增长势头,2014年达到764份,超过总数的三成,逐渐成为报告增长的主力。

从增长动力上看,由监管机构要求、外部监督力量倒逼,编制社会责任报告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动追求和积极参与,成为企业加快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在与本刊记者的交流中表示:“《报告指数》以5年为期,以参评企业为样本,既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特色实践和社会责任信息的大数据库,对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工作者和研究者们某种程度上则具有实践创新的工具库和方法论的借鉴意义。”

关注CSR报告新趋势

谈及CSR报告的新趋势,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副司长刘毓骅在主题致辞上表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生着三大转变:从“新鲜事”转变为“新常态”,从“报成绩”转变为“报规划”,将从“自己写”转变为“大家说”。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中国区总监惠宇明带来的信息是,主动披露负面信息已经逐步成为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新要求。然而,多数企业担忧相关信息的披露会有损企业形象。针对这一现象,惠宇明认为,在网络时代,企业通过回避,甚至隐瞒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可取。而应该积极地进行负面信息披露,直视危机,直视挑战,积极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企业自身透过这种披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谅解,预防信任危机的爆发。”他说。

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政府将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企业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开展运营。欧洲,2014年9月29日公布的《欧盟非财务报告指令》将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列为一项强制标准,符合要求的企业最晚将于2018年开始必须按年度披露在社会、环境、员工、人权、反腐败、贿赂等议题上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绩效。“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遍观之前的各类报告倡议,更多的是如何界定公司面临的各种外部因素。如今,该指令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强调的是这些行动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CSR Sweden环境与社会治理主任Ola Lhman认为,这更是一个对公司股东的价值导向过程,将有助于营造一个推动企业履责的商业体系。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也被提上了日程。“这一定会对我们进一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也是对CSR同仁的极大鼓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发表了他的看法。

挖掘CSR报告价值的新思维

正所谓“始于报告,不止于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工作的完成是新一轮工作的开始,有效的传播可以为下一步社会责任工作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通过传播发现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存在的缺陷以及公司管理当中存在的遗漏,从而实现报告与管理的融合。这是参加“重塑价值:CSR报告传播与应用的新思维”分论坛的嘉宾的共识。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公司社会责任高级经理娄云指出,“报告的传播,说到底,是为了获得大家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解决社会责任工作面临的问题。”然而,沟通的对象众多,他们的认知程度、偏好、了解深度等均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报告传播的策略首先要紧扣利益相关方的关注需求,并以利益相关方能够接受的形式予以呈现。根据《报告指数》的发现,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利益相关方沟通方面具备相应的行业特色,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更应该以利益相关方喜闻乐见的过程进行传播。

报告的编制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报告传播同样需要对内整合公司包括市场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各个业务条块现有的资源,把内部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打出传播的组合拳”,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竹笋给这个方法做出了精辟的总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4G的普及,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沟通交流习惯正在发生这改变。传播具体思维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善于运用微博、微信、APP、微视频、轻应用等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实现品牌社交化、推广移动化。

探讨CSR报告评价的新标准

对于如何评价一份好的报告,业界有众多的评价标准,但是多数评估体系认为一份优秀的CSR报告应当兼具结构完整性、报告可信性、报告可读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创新性和内容实质性六个维度。

“社会责任报告按道理是公司实践的真实反映,就像我们常说的社会责任报告实际上不是编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没干这事编不出这报告,可信度也不高,虽然可能好看。”听了各位嘉宾在“告别短板:均衡CSR报告质量‘六大准则’”的分论坛上的讨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如是说。就六个维度的逻辑结构而言,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实质性和完整性。离开了这两点,一份报告最基本的效用就无法得到展现。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是要让投资者、监管者、其他利益相关方全面知晓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以及这三大效益怎么得来的。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和管理放到阳光下接受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中国铝业公司研究室副主任赵秀富作为一名长期在社会责任工作前线的CSR人,进一步强调了社会责任报告实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份报告兼顾了可读性、可比性和可信性,可以让利益相关方读起来觉得更加有意思。

创新性则是很多报告编制者最为头疼的事情。虽然这是工作的一个难点,但《报告指数》显示,各企业报告的创新性指数保持着平均55.3%的增长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各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和报告创新的重视程度。

“走出去”披露CSR信息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有1.53万家中国企业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5400家分支企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也会深刻地影响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潮流与方向。“道济天下: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论坛关注的正是这一热题。

中国石油和中国五矿作为较早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信息披露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他们选择了在其社会报告中都披露了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还采用了国别报告的方式,更加系统化地梳理和提升在海外的社会责任实践。这些报告打开了企业内外部沟通的一扇窗,为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各界了解企业提供了一个新工具和渠道。

在海外,法律、政策、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相关机构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五矿化工进口出商会《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社会责任指引》,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开展了许多的工作。中非卓越基金则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企业创造在非洲和当地的利益相关方达到共赢的商业模式。

展示优秀CSR报告新样本

第7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 可靠性; 第三方审验;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47-05

一、引言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全球范围的重视,在政府、社会大众的压力以及企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之下,许多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并付出了一定成本。但该信息是否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发挥其有用性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社会责任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靠性和质量。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Hammond and Miles(2004)认为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十分缺乏,他们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按照预先制定的报告要素特征进行编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访问,让专业质量评价机构、学者检查打分,得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结果发现,英国4个有代表性的信息质量评估组织构成的专业质量评价者对可靠性的定义比公司更严格;标杆和奖励机制是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驱动因素。Sillanp■(1998)提出,鉴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机会主义及欺骗行为的普遍存在,经过鉴证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提高信息可靠性。Davenport(1978)建议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报表像财务报表一样受到独立审计。通过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公司会知道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也会掌握如何编写,如何衡量以及哪些是合适的行为和活动指标,哪些不是合适的指标的规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就会具有较少的欺骗性,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他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整体评价。此外大部分研究是采用指数法对报告披露状况进行评价,专门对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极少。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难题。随着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可靠性的说明及审验情况,并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

二、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定义为:编制报告时使用的信息及各个步骤,其收集、记录、编排、分析及披露的方式应当可验证,并可确保信息的质量及实质性。其具体描述为: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有关证明报告决策过程的方式,应当使主要决定的依据(例如决定报告内容、边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过程)能够验证。在设计信息系统时,报告机构应预先考虑到系统能够验证,并作为外部审验过程的一个环节。

一份可靠的社会责任报告应当首先具备真实性,即报告内容和数据准确无误,一份错误的社会责任报告可能使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其次是所披露报告的中立性,一份报喜不报忧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难以让利益相关者信服其是公允无偏的;最后是可验证性,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分散性,验证社会责任报告的成本是较高的。目前,由利益相关者可信赖的独立的第三方进行验证是目前国际上解决可靠性问题的一个通行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自身对报告可靠性的说明及第三方审验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取600家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样本,为了使研究更有意义,在选取时倾向于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或是规模更大的公司,并且倾向于在报告中有对自身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说明的公司,这样能对相关说明情况研究得更为深入。

(一)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可靠性说明情况分析

GRI于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明确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头醒目处需要说明企业保证报告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及措施。我国没有对企业此方面提出强制要求,所以相关说明情况参差不齐。本部分就企业自身对其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说明来粗略地评价与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可靠性等级。因此提出假设:在我国相关规范没有强制要求对其自身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作出说明或是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能自愿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其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说明或是保证,那么他们的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要大于那些没有说明的公司。虽然企业自身对其可靠性的说明不能保证其报告信息是否真的具有可靠性,但鉴于我国衡量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方法与手段匮乏的现状,暂且认为,有可靠性说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大于没有可靠性说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详尽可靠性保证方法说明或由外部审验来保证其可靠性的报告的可靠性,大于只有一般可靠性说明的报告。

本文将600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说明分为四个层次,即优秀、良好、一般和没有。“优秀”的可靠性说明是既对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申明,又陈述了保证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或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及结果。例如中国远洋既对企业自身保证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说明,又请外部第三方进行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审验,同时对信息可靠性的持续改善进行了保证和申明。其具体表述如下“为保证报告可靠性,中国远洋创造性提出了建立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6步法并建立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运用18个评审和改进步骤,从指标数据收集、素材收集、报告框架、报告编写、报告初稿、报告修改、报告送审、内部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外部审核和相关方沟通全过程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中国远洋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审慎可持续发展报告,并将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靠性作为改进永恒的主题,不断完善。”“中国远洋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可靠性和质量保证机制,通过系列的审核、审计、审验和评价,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不断改进。”“良好”的可靠性说明为对报告的信息可靠性进行了说明,但缺少具体的保证方法及详细措施。例如中石油、中国中丝、中国人寿、北京银行等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开头或结尾处申明“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但缺乏具体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一般”则是指社会责任报告中可靠性说明陈述不明确的企业。例如中国铝业的“报告使用数据来自公司正式文件和统计报告”或如神华集团的“本报告所引用2011年的数据为最终统计数,如与年报有差异以年报为准”等对其信息可靠性陈述模糊而不明确的说明。“没有可靠性说明”则是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没有任何关于报告可靠性的说明。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说明差异很大。1.5%的企业为“优秀”;16.17%的企业为“良好”;28.17%的企业为“一般”;54.16%的企业则没有任何关于报告可靠性和编制依据的说明。

本文还统计了各组企业资产对数的平均数(见表1),结果显示,可靠性说明好的企业资产规模明显大于可靠性说明较差的企业。

(二)第三方审验情况分析

笔者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验及鉴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表2可看出,本文选取的600家样本中有68家经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仅占11.33%。14个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机构包括一些国际认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等。

还有些企业有第三方专家的证言和评价,但本文对此类专家评价不做统计与分析,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发表意见。本文对第三方审验和鉴证报告是否包含对信息可靠性进行分析作了统计。具体统计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审验服务不同,或是企业自身的原因,68家企业中只有29家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在这29家企业中,第三方独立审验机构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例如,挪威船级社(DNV)提供专门针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审验服务,把可靠性分为四个级别: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各个生产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评估;必维国际则是对社会责任信息编制人员进行采访和监督,通过一系列标准流程得出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不划分可靠性的级别;普华永道、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毕马威华振、德勤、安永、立信、中瑞岳华则不单独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作出评价,而是表述“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在任何重大方面不公允”。

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实际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从侧面调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以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实际走访部分企业为辅的调研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巧妙地避开了诸如“你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这样粗鲁直接并且无效用的问题,而是采用从侧面询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生产过程和原始出处是否可靠等问题,并且问题的设置参照了GRI指南第三版中的可靠性测量标准。

(一)问卷设计和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论文结构属于半结构式,介乎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两者之间,问题包括两种类型: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正文的内容包括受试者的背景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调查,问卷题型包括是非题、多选题、主观开放型题等。问题主要根据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中关于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可靠性部分综合考虑,提炼分析出14个能够从侧面反映信息可靠性的问题,研究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生产的各个流程是否具有可靠性,具体的数值如何得来,由什么部门进行详细的统计并上报等。

为了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先随机选择20个样本对受试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与一些受试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然后请受试者帮助对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对预测的试卷进行了统计与基础分析,最后完成问卷的设计。在保证问卷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再用最终的问卷选择130个样本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部门或是负责人,所选择的公司均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选择样本时更倾向于规模较大且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另外,还针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选择部分受试者进行了实地访谈。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问卷回收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在第三部分已收集的样本公司的基础上,采用电子邮件传送网上调查问卷链接(调查派和问卷星)、通过邮件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与发放纸质问卷三种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59份,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总体回收率为38%,回收有效问卷所占比率符合标准。

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回收问卷中,75.44%的受试者为男性,其中年龄在30岁到50岁的为67.46%。受试者担任的职位情况为,48.09%为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20.25%为社会责任编制小组,31.66%为企业负责对外的客服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其中,从统计数据中得出,规模较大、社会责任披露指数较高、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且有第三方审验或评价的企业问卷回收率明显高于那些规模较小、社会责任披露指数不高、不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且没有第三方审验或评价的公司,回收率达60.07%。(见表4)

2.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调查

是否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由专门人员负责并且按时保质地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工作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影响,独立的编制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在调研的企业当中有54%的企业没有专门设置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部门,约46%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可见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付出足够的成本和人力在社会责任信息的编制和采集上,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例如中远洋这样的企业设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此部门人员的主要职务就是收集信息、编制报告。别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及保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一般会组成一个类似“编制报告委员会”的临时部门,这些成员的构成一般由公司各个部门的中层以上干部组成,即主要职务不是编制报告,而是各部门的内部事务,等到特定时期组成这样一个小组来负责当期的年度信息采集以及报告,这样就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因为小组中有各部门的管理者。

企业是否建立明确的社会责任信息组织管理体系对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收集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采集、处理及报告的可靠性。在调研访谈的企业中,有88%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信息组织管理体系,且从调查问卷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可以看出,愿意透露其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企业少之又少。只有中国远洋为了保证其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建立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6步法并建立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运用18个评审和改进步骤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中国远洋完善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体现在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指数达到0.84的高分。不过从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方面还是处于较低甚至是空白的水平。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涵盖了部分预测数据,“预测”即意味着有不准确的可能性,所以研究报告预测数据也是研究报告是否准确可靠的一个关键部分。G3中规定,报告信息应足够准确和详尽,供利益相关方评估报告机构的绩效,保证其报告的可靠性。对经济、环境、社会主题及指标的预测可以不同方式说明,从定性回应到详细的定量衡量。确定可靠性的特征应因不同信息的性质及使用者而异,如定性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机构在适当的报告边界内展示信息的清晰度、详尽度及平衡度,而定量信息的可靠性还可能取决于收集、编排及分析数据所用的具体方法。报告应当达到何等程度的可靠性,部分取决于信息既定的用途。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企业当中有72%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含有预测数据,只有28%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含预测性的数据。企业的活动对社会的影响难以计量,通常需要进行预测。鉴于此,笔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调查企业如何保证其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对本问题的回答大部分采取了模糊的态度,如有的企业这样回答:“本公司的预测数据都是基于往年度的实际结果和专家的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可靠性”;有的企业则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回答:“预测数据的可靠性不便于准确评估”或是“本报告的预测数据都是基于公司内部正式文件和统计而得出的,对其可靠性无法给予确切保证”;还有许多企业对本开放性问题没有作答。从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对预测数据的可靠性把握不大。

当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会遇到部分不太确定的信息和数据,但此部分数据G3中明确规定企业需要披露,所以编制人员在决定如何在报告中披露此项信息也是评估此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G3中规定企业应该确保报告披露的信息可以验证,以确定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保证报告信息适当地应用了报告原则。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保证其可靠性。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且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因此,当编制人员在编制报告时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如果此信息是G3中强制要求披露的,那么应该尽量核实清楚以后再作披露;如果此信息不是G3中规定强制披露的,并且无法确定其可靠性,那么为了保证报告的可靠性,应该选择不给予披露;如果编制人员在不确定其报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时,选择大概披露或是臆测披露此部分信息,都会影响到报告的可靠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企业遇到不确定信息和数据时,只有14%的企业选择不披露该项信息,44%的企业选择大概披露该信息,而32%的企业选择核实清楚以后再披露,1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法。而G3指南中明确要求,除非此项信息非常重要,否则编制人员在遇到不确定信息时禁止披露。综上所述,只有14%的企业遵守了G3指南的要求。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自身的可靠性说明、报告的第三方审验情况,并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以及和企业相关人士访谈的方法,探究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有待提高。从企业自身来看,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进行详尽说明、就报告的可靠性提供保证的企业不多,但我国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是独立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且为保证其可靠性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从外部审验来看,600家样本公司中只有6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与国际平均水平40%还有不小差距。从审验报告看,68家经第三方机构审验的报告中只有29家包含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审验,可见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审验中也很少涵盖可靠性的审验,一是由于信息可靠性难以鉴定;二是由于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方面付诸的成本还明显不够。最后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研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巧妙地从信息采集和生产环节入手,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从原始采集生产到最后登报披露的各个环节是否准确可靠。研究得出,信息的各个生产流程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可靠性水平无法保证即无法保证社会责任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使用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提高社会责任的披露质量,最终得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保罗B.W.米勒,保罗R.班森.高质量财务报告[M].阎达五,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钟宏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 刘骏.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37-43.

[5] 吴丹红,杨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体、质量和行为特征研究[J].会计之友,2014(29):19-13.

[6] 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7] 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13.

[8] 李多,吴永立.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J].会计之友,2014(33):46-49.

[9] Shameek Konar; Mark A.Cohen. Does the Market Valu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1,83(2): 281-289.

[10] Bowan,Edward H.Strategy,Annual Reports and Al-

第8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审计

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第二条规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特殊经济控制机制,是为了向委托人提供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一种鉴证,实现途径为,一是审计机构执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发表意见;二是由企业出具社会责任报告,再由审计机构对其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公允发表鉴证意见。本文认为,社会责任审计应该选择上述的第二种模式,即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对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受托社会责任信息的保证。

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两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有如下特点: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家数逐年增加。②就上市地点而言,上交所上市的公司比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更加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集中在国家监督管理严格的行业上。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国有企业多于其他企业。⑤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形式化比较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就存在一些问题。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外部原因

2.1.1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标准不统一。我国相关管理部门目前尚未制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标准,上市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没有标准可以遵循,这也是导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2.1.2 缺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督。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管理当局披露与不披露社会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导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

2.1.3 我国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使用,过多关注财务信息,对于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信息关注较少。只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对社会责任问题加以关注。

2.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部原因

2.2.1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在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里,发现很多公司都突出强调对社会的慈善捐款,并无其它实质性内容。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少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都只是相关指引的翻版,只有正面信息的披露,负面信息只字不提。

2.2.2 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企业一方面衡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产生的收益有多少,另一方面考虑披露负面信息企业将要付出的代价。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效益在短期内不一定获取,因此企业尽可能少地披露信息。

3 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策

3.1 鼓励企业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鼓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国家相关机构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提供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和完成状况,潜在的投资者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了解企业,作出投资或不投资的决定。

3.2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上市公司的员工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强。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政府要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社会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监督,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3.3 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 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机构可以参照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并对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内容、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审计。

3.4 建立考核机制 在考核企业的同时要考核其领导干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设计一套评价指标,根据各种指标评价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结果,并据此来奖惩企业。

3.5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第一,启动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程序;第二,完善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第三,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体系。

4 结束语

为了促进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让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获得公众的认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体系,起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开展标准化的,为公众所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陆建桥.关于建立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3(12):49-52.

[3]黄溶冰,王丽艳.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9(5).

[4]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3(4).

[5]完绍芹,郑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2(4).

第9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 问题 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指在会计学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问题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通过会计指标反映出企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应当履行和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大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满足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达到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同一个集团下属的非上市公司以及独立的煤矿企业很少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且在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煤炭企业中披露的质量参差不及,披露的详尽程度和披露的内容范围也不同。首先,在披露的详尽程度上,查阅2015年相关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从披露报告的页数上看能够发现质量较好的社会责任报告多达88页,数量较少的仅为22页,并且内容比较粗糙,在员工培训、造成污染的规模和环境恢复、商业伙伴上没有提及,安全投入、资源开采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较少,有用性不足。其次,在披露范围上,披露内容选择性大,多为赞扬性的文字描述内容,很多语言为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很少提及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对企业造成污染、员工工伤情况的负面情况情况。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不规范

我国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多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内披露,有部分煤炭企业采用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几乎没有企业采用在财务报表内设立社会责任科目这一形式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在披露方式上来说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采用的是非货币的形式。国家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形式没有强制性要求,各个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依据不同,这些编写依据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上交所的编制指引、国务院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意见等,多种多样的披露形式使煤炭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乏横向可比性。

(三)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少定量信息

查看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个别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还采用了表格和扇形图、折线图等图表的形式,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只有文字描述,企业披露信息的质量比较低,没有在员工权利、污染治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在措辞表述上一般为:“得到提高”、“做出了努力”这类模糊的词语,很少采用货币计量形式,不能体现出定量计量方法。

(四)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靠性低

企业的财务报告需要严格的第三方审计,但是对于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却缺乏第三方审计。目前,我国审计主体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各有利弊,国家也没有统一的针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特别是我国并没有强制要求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没有强制要求对已经编制完成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计,在缺少审计环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可靠性不足的。

三、我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除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外,还应当采取法律手段要求煤炭企业披露关键信息,提高煤炭企业披露的质量。第一方面,面对煤炭行业的高危性和重污染性,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分散在各个法律规章中,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单凭煤炭企业的自愿性不会使煤炭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有所好转,必须建立统一的相关法针对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第二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机会,实行奖惩制度,增加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这一方面,例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经连续四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参加评选是煤炭企业是自愿申报的,没有强制性。我国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健全统一的披露标准

现行的编制标准有多种,不同煤炭企业选择的披露标准不同导致煤炭企业编写的社会责任报告从内容、形式、指标都不同,进而导致了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少可比性。并且煤炭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由于缺乏披露标准的约束,随意披露文字性描述居多,定量指标偏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有一个内容翔实具有强制性的披露标准极其重要,只有依据统一标准编制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才是完整的、可比的。我国应当出台一部与会计准则类似的社会责任报告准则,规范煤炭企业的披露行为,增加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跨级信息的可比性。

(三)提高披露的主动性

首先,煤炭企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传统行业它不仅肩负着对政府和责任还应该承担对社会、员工、环境、自然资源等的责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应先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员工学习责任意识、学习相关知识能够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进而促使企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在维护企业形象的同时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形象也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其次,煤炭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上缺少主动性的根源可能是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应当尽快深入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尽快的轻松的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第三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