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

第1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一、让音乐净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校园是教育的基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这里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受到道德素质的教育和精神世界的洗礼,在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上都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积极高昂的学习氛围便成为了关键,使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只是课堂教学,而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餐。音乐的本质就是陶冶情操、享受美的熏陶的过程,而当前学生在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上走入了误区。当前港澳台流行歌曲过热,国内的民族民间、古典音乐戏剧遭受冷落。据调查显示,在广大在校学生中喜欢日韩、港台流行歌曲的要占75%,崇拜这些地区流行歌星的约占60%;而熟悉喜欢我国著名作曲家,歌唱家的仅仅占5%;日韩、港台的流行歌曲要么激昂亢奋过度,要么倾诉悲欢离合的情绪,要么宣泄悲观失落的情感,给在校的青年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心理情绪,妨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李谷一、蒋大为、郁钧剑等老一辈歌唱家,熟知董文华、蔡国庆、宋祖英、阎维文、张也等年轻歌唱家,聆听和享受他们的歌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教育。唱响《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气节,从《便衣警察》《好人一生平安》《为了谁》《父亲》中体味社会主义优良传统和美德,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感悟民族音乐文化鼓舞人心的斗志和流芳百世不衰的魅力,切实从“追星”的行列中走出来。

二、让戏剧表演融入课堂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宝贵

戏曲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把戏剧表演融入音乐课堂教学是适应新教改的必然。高中课改是定向教育,具有专业性的发展方向,戏剧表演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个性和整体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戏剧表演融歌唱、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的民族艺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积累民族文化素材,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好的戏剧剧本能对学生进行高深的道德情操教育,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豫剧《刘胡兰》《红色娘子军》等,她们生动形象的表演艺术,可歌可泣的人物塑造,都是音乐课堂教学和教师所不能及的,这是学生学习剧作难得的课外阅读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表演技能大有益处,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传扬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萧伯纳认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在现实教学中,首先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戏剧表演的艺术特征,体验经过上千年的表演实践和民间艺术有机揉和所形成表演形式,既有较强的表现力,又能给观众美的享受。继而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戏剧表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需要多种艺术形式来综合表现,以增强戏曲在表演过程中的品味。鉴赏戏剧表演是通过唱腔、脸谱、杂技、舞蹈、美术等综合性艺术形式来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民族艺术,她汇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历史经典、名人贤达、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再现了不同时段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活生生的教材。在新课改和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把戏剧内容和音乐内容结合一体,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音乐教材的内容,而且还能巧妙地运用戏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和艺术表演能力。戏剧是靠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艺术效果的,需要演员和乐队的配合,这种综合教学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审美观点和文化素养大有裨益,对弘扬祖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注入了一支催化剂。

三、开展双边活动让音乐戏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瑰宝

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默认“乐教”,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显然体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好的剧本、乐曲,好的唱词能渲染积极向上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抵制不良思潮的蔓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和戏剧表演不同程度地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她们成为了专业教师和专业班级拥有的教学宠儿,她们的影响力和教育力在校园里得不到充分地释放,为了适应高中教学新课改和现代教育新潮流的趋势,必须让音乐和戏剧表演走出课堂,走出专业,融入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现在高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都处在社会、政府、家长以及高考的重重压力之中,校园中的学习气氛空前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学生们的压力,让音乐和戏剧表演融入校园,走进班级,溶入每个学生的心间,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例如在校园中有效的利用音效设备,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具有教育意义和陶冶情操的民族民间优秀的乐曲和歌曲,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借以释放,使学生真正体味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味。早晨嘹亮的军号声伴着明快的《泉水叮咚响》的合成乐,把学子们从睡梦中唤起,使学生既有军人积极高昂的感觉,又有轻松旋舞般的享受,在一天伊始就有一份好心情;《义勇军进行曲》不只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响起,学校可以分年级组织若干个升旗小组,坚持每天升降国旗,每天早上深沉激昂的国歌声都要响彻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位学生时刻饱受爱国主义情操的教育,拥有祖国时刻在心中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深刻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大意义;学生的三餐时间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然而他们的脑子里是一叠叠试卷,谈论的是错题集,这时如果播放几曲教材中的轻音乐,或者几首轻松欢快的校园歌曲,学生们紧绷的脑筋就可以慢慢松弛下来,紧锁的眉间也就舒展开来;午后的课间活动可以说是学生最宝贵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地处理学习中积累下来问题,其实不然,有张有弛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专业班的教师可以召集或由学生自由结合组织不同种类的戏剧表演小组,在专业教室里,在操场上,在校园的空地中表演一些脍炙人口的戏曲片段(教材中的),也可以是鲜为人知的戏剧代表作中的段子,例如:京剧《红灯记》、黄梅戏《孔雀东南飞》、豫剧《朝阳沟》《花木兰》等,让紧张学习一天的学子们在精神上得以放松,在愉悦的活动和气氛中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样既体现了音乐与戏剧表演的课堂主导效应,也发挥了学生在艺术表演中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学和现实体验有机地揉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音乐戏剧大舞台

第2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摘要】戏剧表演模块教学有着与一般高中音乐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开放式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课堂教学要以体验式为主,通过“鉴赏-揣摩-体验”三步教学法,逐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其中,通过参与、表演进而感知,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艺术事业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鉴赏 三步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 拓展

【正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做好高中音乐教学中戏剧表演模块的教学研究,使它在一定的时空内产生出最大的效率,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的主要特点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其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鉴赏性——鉴赏是走进戏剧的前提和基础

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中,包括音乐在内的戏剧鉴赏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生较初中生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感受和体察别人的情感。而戏剧作品则“最完美的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这就使高中生与戏剧作品的距离不是太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欣赏内容,灵活变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例如:在第二节的教学中,通过欣赏歌剧《卡门》(选段)、音乐剧《猫》(选段),然后提出问题“它们有哪些异同点?”通过“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鉴赏中理解音乐在不同戏剧门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参与性——参与是走进戏剧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对戏剧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戏剧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戏剧中,有了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才会激发并增强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

(三)创编性——创编是走进戏剧的重要手段

戏剧艺术是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学生学习戏剧艺术,不仅需要学习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和戏剧表演去完整的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表现,戏剧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戏剧创作过程的体验。“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三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有法,而无定法”,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没有固定模式,需要高中音乐教师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做到知己,即了解教师自身的专业业务素质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与资源;知彼,即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音乐个性差异。为此,我探索出“鉴赏-揣摩-参与”三步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科学设置,精心组织音乐与戏剧鉴赏课

欧美是戏剧艺术发达的地区,各国都有自己的成名戏剧,如歌剧《卡门》、音乐剧《猫》。但我国也有很多经典的戏剧,如话剧《雷雨》、歌剧《白毛女》。考虑到中学生对戏剧的接受力有限,开始阶段可先让学生多欣赏国内的名家名段,在逐渐指导学生欣赏不同国家的歌剧,比较和体会不同文化的特点。在这过程中,不仅要科学设置鉴赏课的内容,还要结合内容,备足该音乐与戏剧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创造灵感等能够加深学生理解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保持学生对该课程的新鲜感。要注重节奏和进度,由浅入深。

(二)组织讨论揣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鉴赏课之后,就要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总结人物性格,理解戏剧的内涵。

实践中,探索出走班制教学的路子:几个班级合并上课,自由组合座次,然后进行分组;打乱平常课堂的课桌布局,形成开放式的小组教学,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每组选择一位小组长,组织对戏剧中某个人物的讨论,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命运,最终形成小组结论,进行发言。教师最终作总结提炼,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样,对课堂教学形成良好互动,既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欣赏、体验、感受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鉴赏音乐与戏剧表演。

(三)体验戏剧魅力,引导学生自编自演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戏剧鉴赏和戏剧常识、戏剧表演、戏剧创编。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和创编,进行实际体验是最终落脚点。

随着对音乐和戏剧了解的深入,学生也不只是满足于欣赏、揣摩,对表演和创编戏剧也有了期望。教师要多鼓励,消除学生的羞涩心理,使他们敢说、敢唱、敢表演。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选取比较有表现力的学生分配到各个组,开展小范围竞赛,进行轮流表演;开展小组创编活动,教师确定选题,小组进行讨论和创编,最终进行预演。预演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最终进行小规模汇演。汇演结果不重成绩,对其表演要求不可过高,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全面地、热情地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和戏剧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创设简单的、生活化的情节主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1、让学生自己演唱欣赏过的戏剧中的选段;2、要求学生用脸部表情去诠释成语;3、提供某种物体,要求学生围绕此为主题即兴表演;4、让学生根据欣赏所学的知识,模仿创编戏剧片段;5、通过观察,命题排演生活小片段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生活化的简单表演,学生很感兴趣。因为难度不高,学生表演起来很容易,这无形中也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的欲望,进而引起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要以高中音乐与戏剧教学探索为契机,提升自身素质,大胆创新实践,逐步完善“三步教学法”,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教学》

第3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闲着没事上家西(注:家的西边),遇见两个蝈蝈吹牛皮。”

“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

这是正在北师大海沧附校戏剧兴趣班排演的故事歌《一对蝈蝈吹牛皮》。一群小学生席地而坐,摇头晃脑,不禁让人想起私塾中戴着青色头巾的弱冠书生,不同的是,这群小学生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他们所在的这间教室,就是林建丽老师的“第56号教室”。

“第56号教室”是林建丽的校本戏剧课堂。作为北师大海沧附校的特色课程,部分低年级学生通过戏剧社兴趣班学习,每周三节课,而四至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则每两周上一次戏剧课。戏剧课上,学生会被林建丽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发不同的剧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剧组,小组成员则担任着导演、服装、道具、海报、背景、音乐、化妆等职责与排演的各个环节,共同完成

表演。

戏剧需要剧本,这毋庸置疑,然而剧本从哪里来?2009年,林建丽正式将戏剧引入了课堂时就在思考这个问题。语文教材无疑是剧本最为便捷也是最好的来源之一,于是《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课文,在改编之后,都被搬上了舞台。在成为专职的校本戏剧教师之后,她又将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全十二册,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从中挑选出故事性较强的15篇课文,再加上人教版初中语文的《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晏婴的故事与蔺相如的故事,整理成《小学语文课本剧集》,作为戏剧课教材使用。

“跟欧美、日韩的戏剧教育不同,我的课堂融合了更多传统文化艺术,如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豫剧、评剧、湖南花鼓、苏州评弹、泉州南音等地方戏。学生表演的内容包括童诗、童谣、童话、绘本、成语故事、神话、民间故事、中小学语文课本剧,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用十二个生动的故事表演出来。” 林建丽还曾邀请台湾资深儿童戏剧教育专家钱康明及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来校指导,以张晓风作品改编的《桃花源记》和《塞翁失马》成为校戏剧社的经典表演剧目。

在这间“第56号教室”中,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学会了共情、学会了表达,锻炼了胆量,更体悟到了艺术与生活之美。正如英国表演艺术认证学院(UKCI)英国戏剧专家Ian Kellgren先生看到北师大海沧附校学生参演的中英文音乐剧《Shua~》时赞叹的那样:“再伟大的演员也演不过孩子,更何况这是一群天赋卓绝的孩子!”

热爱成就专业

九年前北师大海沧附校语文组创立南铎戏剧社,经过多年努力,校园戏剧教育逐渐成长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戏剧教育不仅让海沧附校的语文学习成为了“听”“说”“读”“写”“演”五位一体的活动,更成为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林建丽的努力。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将所热爱的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结合。林建丽将自己喜欢的戏剧大胆地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并发现它对学科素养提升的巨大推进作用。然而,如何才能教好戏剧又成了她思考的核心。“大陆的中小学戏剧教学,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经验可借鉴”,林建丽便利用厦门的地缘优势,向戏剧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已经具有相当经验的台湾戏剧教师学习,学会了不少的教学技巧。

在林建丽看来,戏剧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都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欧美和日韩等国,中国的中小学戏剧教育起步较晚,“总要有人把这一课程引入当前的教育中来,”林建丽这样说。而语文学科是引入戏剧教育很好的切入口,加上她本人的爱好,由她引入戏剧教育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戏剧教育因其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即使是在学科本位的思维模式之下,也仍旧很容易被接受和采纳,而在北师大海沧附校工作的林建丽,得到了学校给予的更大支持和空间。三年前,林建丽辞去语文教师职务,多年的倾注与钻研,让林建丽老师在戏剧教育的舞台上找到了全新的教育、发现了与课桌后完全不同的学生,成为了一位专业的戏剧教

育者。

又是一番新天地

2015年9月,在学校的课程设计安排下,林建丽带着她的戏剧课加入了学校音乐舞蹈教研组,她自身的语文专业功底和戏剧素养,如今加上专业的音乐舞蹈团队,使她对戏剧课程的发展更有信心。让她更惊喜的是,2016年初,音舞组加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音乐教师,他叫陈伟顺。

这位帅气的小伙子从音乐系科班出身,专业是音乐教育,主修的是钢琴。然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戏曲传承人。他的到来,也给北师大海沧附校开创了一片传统戏曲教育的新天地。

陈伟顺在爷爷的帮助下开始探索传统戏剧教学,包括课程目标、教材内容的选择、授课方式等。老爷子还让孙子转告学校,他愿意把他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戏服盔头都捐赠给学校。

陈伟顺的戏曲课面向全体二年级学生开设。然而孩子们大部分不会讲闽南话,对戏曲更是一无所知,很有距离感,甚至是排斥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戏曲呢?陈伟顺选择从戏曲化妆、穿戏服开始授课,通过戏曲的外在美吸引学生,再过渡到音乐美,形体美,最终达到心灵美的教化意义。关于教学内容,陈伟顺说:“在闽南戏曲的众多剧种中,歌仔戏和芗剧最通俗易懂,也最利于闽南文化的推广,所以我采用了这两个剧种相结合的形式。”为了解决戏曲伴奏的问题,陈伟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传统曲牌自己编曲配器,然后请专业乐团录制戏曲唱段伴奏。可以说,为了开好戏曲课程,陈伟顺下足了功夫。

让陈伟顺掀慰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让闽南戏曲在校园里扎下了根,终于在孩子们心中发了芽。他说:“走在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哼唱戏曲课教授的曲牌旋律,经常有学生遇到我,第一件事不是向我问好,而是问我:‘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上戏曲课啊?’ 再苦再累都值了。”

由小舞台走向大世界

谈起教育,近年来人们似乎开始变得越来越理性,从关心分数到关心素养,学校教育正在选择一条更接近教育本真的路径。读写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个人及社会人际能力、道德理解力等作为人类所需要的一般素养,都要在学校教育中完成塑造和养成。一种观点认为“更好的教学培养更好的人”,而戏剧教育作为一种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正被不断提起,也越来越受到

重视。

在厦门,北师大海沧附校是唯一普及戏剧教育的学校。林建丽认为:“在我的戏剧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主角。第一,戏剧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管有没有表演天赋,都是主角,唱戏跑调也没关系;第二,表演只是技能,是载体,

更重要的是装着的文化、文学和艺术。”

林建丽希望戏剧教育还能够推广到其他学校,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模式。每每有其他学校来“取经”,她都会知无不言,也会拿出自己编写的教材,与同侪交流

分享。

而陈伟顺也有类似愿望。他用一学年的时间,潜心开发出了一套小学戏曲校本教材,得到众多资深艺人以及音乐教育专家的认可,他希望可以推广到整个闽南地区的学校。

第4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关键词:幼专生 幼儿戏剧 表演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12-02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他们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戏剧表演对参与社会交往,促进社会技能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戏剧是一门涵盖文学、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的综合艺术。戏剧表演是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教育形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游戏式的教学理念,从语言、音乐、舞蹈、绘画、表演等方面,培养各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幼儿戏剧是指引导幼儿用语言、肢体、表情、歌舞等表演形式,表现轻松、愉悦、有情节、有故事性、有理念的故事内容。

幼专生的戏剧表演能力是指通过借助绘本、童话、寓言等为脚本,从剧本改编到语言表现,从音乐音效选取到道具场景制作,锻炼幼专生的改编创编、声形表演、配乐音效、道具制作、角色化妆等综合能力,并群集团队智慧共同完成整场戏剧的表演。培养幼专生戏剧表演的综合能力,能激发她们表演的主动性、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性,丰富她们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

围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一学前教育核心任务,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游戏式的幼儿戏剧表演,激发幼儿说、唱、跳、画等艺术表演的综合智慧。探索将幼专生的编(儿歌)、讲(故事)、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等专业技能在戏剧表演中综合运用。

1 培养幼专生幼儿戏剧剧本的改、创编能力及语言表现能力

在剧本改、创编能力的训练上,引导幼专生结合幼儿文学中创编儿歌和童话故事的文学经验,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提炼成戏剧素材,对戏剧进行选、读、改、创,从而提高幼专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选取绘本、经典童话、寓言等作为幼儿戏剧脚本的来源,题材、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理解欣赏水平。如:《三只小猪》《我选我自己》《小红帽》《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啊哈幼儿园》《我不困,我不想睡觉》等等,生动的故事情节,活泼、富于童趣的语言风格,容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改编剧本时,引导幼专生学会用童心来感悟作品内涵,用幼儿的眼光来看待人物,用幼儿的语言。做到整体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真正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根据课堂上学到的幼儿戏剧表演常识及语言文体转换的能力去改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使故事情节更加有趣、生动。

最后,引导幼专生认识戏剧语言是以生活语言为依据,经过加工、创造的艺术语言。将文本的叙述性语言创造性地加以改编,让台词浅显易懂、简洁活泼,富有表现力,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语言习惯。如既幽默又寓味深长且具有中国元素的绘本《石头汤》,要将绘本内容改编成脚本形式的台词,在改编过程大胆突破,采用童谣和歌舞为主要形式。童谣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音韵和谐,有助于幼儿理解和学习,采用歌舞形式的舞台效果则比较活泼,易被幼儿所接受。

语言表现是以声音为载体,辅之以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训练可从日常教学中的绕口令、儿歌、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开始,加强训练喜怒哀乐、惊悲疑羞等丰富贴切的表情,对眼神或表情反复推敲、试演,以此培养幼专生的声音语言(重音、节奏、停顿和语调)、角色语言、表情语言、心理语言等各种与语言表现有关的综合能力,能准确把握角色的人物性格,艺术地表达剧本的内容情节。语言表现能力的另一种训练是肢体语言的展示,配合台词、音乐表现出特有情绪的动作举止。合理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幼专生准确地理解剧本表达的内涵,塑造完美的舞台形象。

语言表现能力是幼专生戏剧表演中最重要、最应加强训练的技能。否则,不恰当、错误的语言表现方法将导致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影响幼儿对语言的学习、理解和表现力,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语言表达习惯。

2 培养幼专生幼儿戏剧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是戏剧表演的灵魂,是开幕、换场、烘托气氛、强调人物内心活动等所用。音效则是在表现剧中的器物、动作、人物心理反应等所发出的真实或象征的音响效果。

在幼专生幼儿戏剧表演综合能力方面,要培养她们对剧本配乐、旋律节奏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声音模仿、即兴哼唱及打击乐器的演奏等综合能力。鼓励幼专生参与戏剧音乐表演的实践,激发想象和创新,鼓励幼专生大胆尝试创造性的音乐体验。

在训练中,首先,引导幼专生根据剧本内容和人物台词的需要,挑选什么音乐来表现剧本情节,并把握音乐、节奏运用的原则,在音乐丰富变化的启发下去创作。可根据剧本情节创新地增加中国元素的京剧乐曲、童谣,或者欧洲、非洲元素的田园式手风琴、班卓琴等,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乐曲的场景、时间的掌握与动作配合的精确度,或渐强渐弱、适宜的音量等,她们在音乐运用中体会捕捉表演的灵感,极大地增强戏剧演出的效果。

其次,引导幼专生借助奥尔夫音乐课上的打击乐技巧,让她们在生活中寻找相似音效的物品,自制乐器来模仿不同的声音,如:将沙子、米粒、红豆等装进空塑料瓶,模仿小雨、冰雹的声音,用吹卷纸筒的声音模仿大风,摇晃装入细沙的纸盒模仿海浪的声音等等,将音乐的“跳跃性”融入戏剧表演,幼专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感受到语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提高了她们戏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幼专生幼儿戏剧的美术表现能力

培养幼专生幼儿戏剧的美术表现能力,让她们的绘画、手工等专业技能通过戏剧表演得到巩固和提高。比如:舞台布景创设、道具制作、服饰头饰制作、角色化妆等综合能力。

首先,选定、改编剧本后,引导学生考虑剧本人物需要什么样的服饰,故事情节需要哪些道具,应有怎样的舞台布景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哪些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如《森林音乐会》中,需要百灵、乌鸦、小熊、小兔和大象的头饰,需要大树、蘑菇及各种乐器等道具。然后,将收集的废旧纸盒、皱纹纸、可乐瓶、吸管、铁丝、泡沫板等进行加工、改造成大树、蘑菇、花草的形状。用卡纸和吸管做成蘑菇、花草的形状,把棉花用胶水黏在一起做成小白兔的衣裙,用铁丝和吸管弯成各种乐器,一幕栩栩如生的森林音乐会就开始了……。

其次,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人物外部形象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门技术活。化妆要求抓住不同的角色特征,如在《拔萝卜》中,老奶奶脱落的牙齿可用黑色颜料涂在两颗门牙上,非常逼真地表现老奶奶的豁牙。通过几场幼儿戏剧的汇报演出后,学生就能根据不同的人物造型独立承担化妆的任务了。

幼儿戏剧的状态就是幼儿生活的状态。戏剧与游戏之间有许多种的结合,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主旨下,综合性的戏剧表演成为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一种重要渠道。幼专生掌握戏剧表演的综合能力,能选取符合幼儿经验和能力的主题,开启幼儿综合性的艺术表演智慧,有效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枚君.创作性儿童戏剧入门[M].心理出版社,1989.

[2] 丁洪哲.舞台导演的艺术[M].淡江大学出版社,1987.

[3] Barbara T.Salisbury.创作性儿童戏剧入门[M].林玫君译.心理出版社,2003.

[4] 马莉珠.戏剧肢体语言训练[Z].开俐宝业有限公司,1987.

第5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关键词】幼儿戏剧;幼儿教育;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近年来在国外十分流行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戏剧表演,培养其身体协调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在国内,教育戏剧还没有普遍得到应用和重视,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可以为戏剧教育在国内幼儿教育发展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幼儿戏剧的特点

(一)塑造真善美,有益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幼儿尚不具备判断善恶的能力,且具有很强的学习外界行为习惯的能力。而在幼儿戏剧中,多是单纯、美好、幸福的故事,几乎没有杀戮和仇恨。这种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幼儿建立真善美的世界观,以戏剧中人物为榜样,具备善良的品格。

(二)情节简单。幼儿戏剧一般都只有开端、发展、、结尾四个部分,有些情况下会有序幕和尾声。相对于成人戏剧,幼儿戏剧情节展开更为快速,没有更多铺垫,对于自控力很差的幼儿来说,这种快节奏且剧情紧凑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幼儿,也能使幼儿有耐心完成戏剧演出。

(三)具有很好的故事情节。对于幼儿戏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情节,因为幼儿对未知、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幼儿也更喜欢通过故事来认识人物。幼儿戏剧故事情节的创作,是基于幼儿是非分明、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未知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性而进行的故事情节、情景的创设,再加上舞美设计,很容易使幼儿融入表演之中,突破自我。

(四)突出动作,具有更多的童趣。戏剧中很多效果和意境,都需要靠表演者的动作来塑造。在戏剧中加入合适的舞台动作,这也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要求,舞台动作也能更好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使故事更为真实。这种动作性,恰好符合幼儿多动的性格,使幼儿愿意参与到其中。幼儿戏剧一般都具有很丰富的童趣,这加深了幼儿对戏剧的热爱,以及对表演的热情,更是幼儿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故事情节,得到启发和领悟。

二、教育戏剧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戏剧涵盖多个方面,幼儿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舞台动作可以使幼儿身体更具协调性,群体合作能够使幼儿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以及培养幼儿真善美的品质,具有艺术气质,主要可以分为身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质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幼儿戏剧教育可以让幼儿更直接体验人生,例如,说到盲人,幼儿会认为是眼睛失明的人,如果让幼儿亲自体验盲人的人生,那么幼儿对盲人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戏剧教育正是达到了这种效果,使幼儿通过精彩、轻松的戏剧,在轻松愉悦的戏剧氛围中,更加真实地体验人物精神和社会现实。

(二)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戏剧中的语言都是经过仔细揣摩认真设计而成,是精炼的话语。幼儿在表达台词中,能够体验语言情景,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及具备表达的胆量。

(三)有利于幼儿完满人格的形成。第一,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戏剧表演有很多分工,需要幼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表演,是培养学生群体性最好的方式。第二,使幼儿具备同情心。幼儿会扮演各种角色,能够通过不同角色体验不同人的感受,因而使幼儿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相互体谅。第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幼儿戏剧中多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能够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正义感。

(四)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戏剧舞台上包含各种构图、色彩、光线等美术成分,在特定的故事和表演相结合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这种艺术氛围,可以使幼儿能够从艺术的角度欣赏这个世界,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

(五)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幼儿戏剧中,通常都会用音乐来烘托气氛,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景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音乐的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表演,体验当下人物的感受。这种体验,能够使幼儿初步具备音乐欣赏能力,使幼儿在听到任何一首音乐的时候,都能通过音乐旋律感受到各种情景,以及人物的情感。

三、结语

幼儿戏剧教育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实践阶段,为了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舒曾,马利文.教育戏剧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的习式与效果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7,(02):53-63.

第6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1.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以美育人,可以以经典美术、歌舞、戏剧、影视、摄影等鉴赏为学习形式,将鲜活的美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给大学生以心灵美的熏陶,从而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2.通过艺术教育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当前,人类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成员的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如今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普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其艺术素养整体偏低。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大部分学生的艺术素质得以提高,而不是针对少数特长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一方面使大部分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自觉的劳动观点、纪律观点,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3.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关系密切。高校艺术教育要以美促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要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研究表明,与逻辑思维密切相连的是科技活动,与形象思维密切相连的是艺术活动。逻辑思维是整体思维正确性的基础,形象思维是整体思维创造性的主要源泉,两者浑然一体。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曾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3]。想象力和直觉都属于形象思维,都属于右脑活动。艺术教育就是要开发人的右半脑。

二、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实施好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指导方案》规定,公共艺术教育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和戏曲鉴赏。课程开发要“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途径一致,应该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和自身优势来进行”[4]。因此,我们的课程开发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1.艺术导论内容包括艺术原理、艺术美学、艺术品评与鉴赏等。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艺术简史、艺术语言特点,突出以审美知识为核心,注重以人为本,形成艺术、人文甚至科学知识的共同基础。2.音乐鉴赏内容包括音乐原理、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等。可精选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家的名曲,也可精选中国古代名曲及爱国主义歌曲开展教学。可安排一定课时的音乐实践。3.美术鉴赏(含书法鉴赏)内容包括书画简史、书画美学原理以及鉴赏方法。可安排一定课时学习素描基础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体字书写。4.影视鉴赏内容包括中外经典影视作品欣赏、微电影制作和演出排练等。5.戏剧鉴赏(含戏曲鉴赏)内容包括古今经典戏曲、戏剧的欣赏。如了解京剧基本行当及其唱腔、表演风格等,学会欣赏和实践;学习地方戏剧戏曲欣赏,如江浙越剧、昆剧等,也可以选取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戏剧供学生学习、欣赏和实践。6.舞蹈鉴赏内容为古今经典舞蹈欣赏。如了解舞蹈的种类及基本动作,学会欣赏和实践等。也可以选取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舞蹈或少数民族舞蹈供学生学习、欣赏和实践。

三、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从长远发展着眼,要解放思想,敢于引进毕业于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的专业艺术教师,增加“科班出身”教师的比例。对于土生土长的本校非艺术专业教师,要发挥其长处,舍得花成本,不定期地安排他们去音乐、美术、戏剧学院进修或访学。要让艺术教师多参加艺术创作及相关交流培训活动。可以邀请社会名家来校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要保障艺术教师的合法权益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量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对艺术教师要一视同仁。对教师职称、执业资格等比例要有一定的标准。比如,教授、副教授占30%,讲师占50%,助教占20%等。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美术师占30%,国家二级演员、二级美术师占50%,国家三级演员、三级美术师占20%等。这种比例也可以按照学校实际办学情况而定。3.要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合理规划艺术教育机构的长远发展着眼,在培育专职艺术教师的同时带动外聘和兼职艺术教师。外聘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规范性需要重视,其教学队伍也要相对稳定。具体可以采取“学徒制”,及青年教师拜老年名师为师的方式。另外,艺术教育人才也不能只求满足于上课的教书匠群体,而应逐渐使之成为艺术教学人才、艺术教育研究人才、艺术活动策划和管理人才等。即便是艺术教学人才,也要要求他们将读书、教书、写书等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一般而言,科研搞得好,教学可以搞得好,教学搞得好,科研不一定能搞好。4.要加强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在艺术教师的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应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主,同时也要对课外辅导工作的质量给予重视并逐步列入考评范围。公共艺术教师团队负责人可以根据学校整体艺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对各位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情况、课外活动效果等进行考评;同时每学期也要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一次全面的评价。

四、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实验室建设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离不开硬件建设。各校应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十五条的要求,“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高校要舍得投入资金和人力,真正满足大学生开展公共艺术活动的需要。1.建设各门艺术学科的实训室学校至少要有音乐视听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戏曲戏剧实训室和书画实训室。要按照艺术教育的要求建立琴房、画室并购买各种乐器及美术创作用品等用具及材料。2.将设备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比如欣赏山水画,可以用动画技术;欣赏侯宝林相声,可以用电子配音等。也可以采取电影、电视、唱片等媒介进行鉴赏。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艺术教学基地,比方美术馆、艺术馆、音乐厅等。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上级活动拨款、学校专项经费、华侨资助、企业赞助、专项奖学金、师生捐献等多种途径来切实加大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要重视广大学生的艺术活动需求,使得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艺术舞台上去展示自己。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活动

第7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歌剧;教师;引导欣赏

歌剧,顾名思义,即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戏剧。但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戏剧并不一定就是歌剧,所以,把戏剧发展建立在独立音乐结构基础上的艺术样式就尤为重要了。因此,歌剧也是指在舞台表演,舞台上需要舞台布景和服饰、角色歌唱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推进剧情发展为主要形式的戏剧音乐作品。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归属在音乐艺术门类之中,但它是兼有各种艺术的某些特性的,是综合的艺术。歌剧就在音乐之中,歌剧语言插上歌声的翅膀,此时的戏剧升华到了更富浪漫气息的美好境地。

一、高校歌剧赏析课程教育现状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只重视自己专业的课程,没有认真学习过如何赏析歌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失去积极性,毫无创新得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更多提高,这种专才教育和国家提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相悖的。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只停留在开设一两门选修课的基础上,这种简单的开课根本满足不了校园学生的要求,音乐课更是供不应求,音乐教育目前还没有在综合性高校得到相应的重视。开课少,缺师资,少设备,校园艺术活动品味不高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协调发展,大多数学生审美意识淡薄,对音乐基本常识不了解,音乐素质水平不高。尽管学生们大多喜欢音乐,但耳边听的,嘴里唱的都是通俗流行音乐。这些让我们看到在综合性高校加强音乐教育确实是刻不容缓。

二、教师在歌剧赏析课程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了解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 17 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声音的本质是纯净的,同时音色优美圆润而富有感染力;美声唱法十分强调声音的美感,醉心于声乐技巧的突破,追求一种格调雅致、音质清纯饱满、气息控制精细持久以及音域宽阔柔韧的演唱风格。其歌唱原理主要是依靠严格的训练机制,通过发声机构精细的自我调整,根据语言、语音特征所形成的体现最佳音乐形象的原则。歌唱时声音高位置,声音丰满同时富有穿透力,发声自如,声音要均衡平衡,声区要统一,高低要同型等。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佩里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咏叹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歌唱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一直以来,美声唱法作为人类声乐发展的高峰而享有世界声誉,从而引导学生多听美声歌曲,适当的时候要试着尝试去歌唱美声歌曲,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美声唱法。

2.要了解歌剧的剧情

在欣赏一部歌剧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不知道演员在表现什么,为什么而歌唱,那我们就不能感受到作曲家在歌剧中所要告诉我们的一切。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和我们所了解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类纯音乐的音乐形式不同,歌剧是综合了音乐、戏剧和美术等各门类艺术的体裁。如果没有文学剧本这个基础,就不会产生歌剧的音乐。为了在课堂上欣赏时不受不懂剧情的影响,能够获得更大的乐趣,教师要在上课时向学生们教授如何看懂歌剧。

赏析歌剧之前要了解情节的概要,系统地阅读这部歌剧的来龙去脉,找出重要的名段和其它关键场景出现的时间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剧脚本,由于多数歌剧都是用意大利语来演唱的,因此事先理解台词特别重要。如果是歌剧采自著名的故事,学生应尽量先去读原著。如果能做到这些,就有助于我们理解歌剧及布景,使我们整部歌剧产生共鸣。

三、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思维

第8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关键词:音乐;本体;戏剧;结构

张筠青教授所著的《歌剧音乐分析》在2004年10月首次出版,两年之后二次印刷。这本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是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之一,其中,一共有11章,之后有参考书目、后记、附录。第一章歌剧概述,具体划分为三个小结:何为歌剧,歌剧社会意义,歌剧与其他音乐形式在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第二章主要解析通俗歌剧和严肃歌剧,还分析了它们的具体类别划分。第三章讲解歌剧音乐的主要构成要素,重点阐述器乐与声乐内容。第四章是这本书的重点,将歌剧音乐的戏剧结构方式引入,作者具体把歌剧音乐的戏剧结构方式划分为四个类型:歌谣体、综合体、连续体、分段体。接下来,除了第五章对“歌剧中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宣叙性段落”相关内容作了全面补充之外,剩下第六到第八章都在具体论述歌剧音乐戏剧结构,对于每种歌剧音乐戏剧结构都举出了实际案例,并进行详细论述。第九章以俄罗斯民族歌剧为例做解析。第十章讲解20世纪歌剧。第十一章是整本书的总结,具体介绍歌剧音乐获得成功的基础及其在未来发展阶段内的方向等。

交响曲与歌剧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音乐发展程度,在老百姓的艺术生活中占据关键位置。与此同时,也是专业音乐学院在校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但事实上,在专业音乐学院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详细解析歌剧的课程,甚至此类课程为空白状态,即便是有相关课程,也仅仅是分析一些著名的歌剧音乐选段或片段,缺少对完整歌剧音乐的深度解析。所以,张教授的著作《歌剧音乐分析》在尽全力弥补专业音乐院校在这方面的不足。这本著作比较完善地解析了歌剧音乐中的常见问题,如歌剧音乐的发展,歌剧音乐的戏剧构成方式,歌剧音乐中语言和音乐结合产生的意义,如何塑造歌剧音乐形象等。认真学习、仔细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加强对歌剧音乐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强化对各类其他体裁、形式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张筠青教授这本书以纵向为线索,概括歌剧音乐发展历史,从横向角度解剖并分析了西方的一些经典歌剧音乐作品。介绍了歌剧音乐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每个构成要素的写法对塑造人物音乐形象、促进剧情开展所发挥的作用。书中以选出的著名歌剧作为实际分析案例,概括其内容,然后,具体解析这部歌剧怎样用音乐的方式戏剧性地表现其中的内容。笔者在认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参考了相关的书目与文献资料。例如,杨燕迪教授的著作《歌剧的误会》,这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还具有幽默特点,能够充分表现歌剧的特点,和张筠青教授所著《歌剧音乐分析》相辅相成,从而提升了笔者对于歌剧的深度理解。在接下来的论文内容中,笔者将具体解析阅读《歌剧音乐分析》后的感受与对这本书的浅要分析阐述。

1 音乐本体

歌剧音乐已经发表的文献成果大多是一些分析大众熟知的咏叹调或关注歌剧的戏剧特点,立足歌剧音乐本体的研究资料则较为乏见。例如,研究歌剧音乐的创作技术、特点、规律等。《歌剧音乐分析》从研究歌剧音乐本体出发,深入、全面、具体地探索歌剧的很多本源性特点。第六章到第十章,每章第二节都主要分析著名歌剧音乐,内容具体、全面,结合歌剧的幕场顺序,对所有戏剧结合音乐的部分都作出了具体阐释。并且,所有章节结束前,都有一个小结作出总结分析,有助于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整章内容。笔者坚信,只有这种立足音乐本源的角度解析优秀歌剧作品的研究方式,才能为创作全新的歌剧经典作品奠定基础。

2 歌剧分类

首先,张教授认为,决定歌剧整体面貌的是音乐本身,而不是戏剧。张教授在第二章第一节中首句话就指明:“歌剧能够划分为通俗歌剧、严肃歌剧两个类别,主要的划分依据是音乐戏剧的构成方式以及音乐的本源特点。其余作品大多结合歌剧、戏剧发展,而将其划分为喜剧歌剧、大歌剧、正歌剧等类型。”张教授还表明:“歌剧是一门综合度很高的舞台表演艺术,划分通俗歌剧和严肃歌剧最根本的依据是音乐本身,而不是其他方面的要素。”严肃歌剧并不一定是反映社会问题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作品,有些作品虽然没有反映社会问题,也并非反映重要历史事件,但是其戏剧特点、音乐本源特点决定了其属于严肃歌剧。当然,在多种歌剧作品中,也存在没有办法具体分类的歌剧作品。

其次,针对歌剧的音乐戏剧结构。一般而言,在解析和研究歌剧的过程中,习惯将音乐划分为间奏曲、宣叙调、咏叹调等内容。实际上,这种划分方式没有充分重视音乐的组织特点和构成方式。张教授在《歌剧音乐分析》中首次提出一个新概念,也就是“歌剧音乐戏剧结构”,这个概念在其他文献资料和书籍资料中都没有具体阐释。音乐戏剧结构的类别划分标准紧紧围绕歌剧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歌剧中音乐本身的戏剧结构和音乐整体的结构。它无论是对于创作歌剧,还是对于研究歌剧,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 音乐分析

这本书的第六章到第九章是核心内容,具体分析了民族歌剧(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综合式歌剧(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连续式歌剧(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分段式歌剧(威尔第的《茶花女》)的音乐戏剧结构。从分析思路、深度、方向、方法的角度,全面地表现出张教授研究歌剧的深厚学术根底和创新性的研究方向。结合其他一些歌剧介绍作品阅读,通过横向比较之后,更能够彰显张教授研究的全面性。其他作品对于歌剧的研究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研究方向,都不具备太高的学术价值。相比较而言,张教授的研究具有显著优势:第一,其分析观完整、系统,使得音乐部分的研究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对音乐戏剧结构的本源特点把握得很到位。第二,对歌剧艺术本源高度关注,这本书深入剖析了音乐戏剧矛盾的存在、音乐戏剧剧本和戏剧结构的联系、设计音乐戏剧、刻画歌剧音乐形象的方法、歌剧宣叙调的特点与表现方式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歌剧的艺术本源性特点紧密联系。

认真学习、仔细阅读张筠青教授所著的《歌剧音乐分析》,加强学生对歌剧音乐本身的理解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对其他音乐形式的认识,对于提升分析能力、强化创作能力、开阔视野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

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如果有机会完整地演绎歌剧将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剧的演唱会让学习者渗入声乐艺术的实质。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产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个人类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满足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和需要,达到启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要本着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声乐的教与学。

在当今的美声演唱领域中,艺术歌曲与歌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诗歌、戏剧、文学、美术、灯光、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至善至美的综合体。它的伴奏气势宏伟,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现的戏剧,是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大多戏剧是分幕的,幕与幕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展开的。歌剧每一幕通常由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并且它们之间通常又由宣叙调衔接并贯穿发展起来,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歌剧是人们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得到娱乐和满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为止独立的几种艺术的融合。作为综合艺术的歌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歌剧表演对声乐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直以来都是声乐的最高艺术殿堂。

二、歌剧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歌剧演唱要求音乐与戏剧情节发展相结合

歌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除用美妙声音表达出音乐,还要与戏剧、表演等其它舞台艺术协同配合。在歌剧的演唱与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演唱者来说。将情节发展、戏剧冲突与音乐流动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节,可以理解为戏剧发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展示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则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离开戏剧冲突歌剧情节便不可能引人入胜。如果演唱者在表现这些过程时对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关系、情节的展开和冲突认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拿捏得恰当,演出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欣赏者也会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头工作很必要。要研读剧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说什么,原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深入揣摩,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需要我们对剧本故事人物诞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宽泛的知识及敏锐的触觉和理解力对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歌剧的核心,能获得成功的歌剧首先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歌剧中的声乐除了具备以上戏剧的思想认识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声的音乐形式体现歌剧主题和内涵,有力地烘托歌剧艺术效果。歌剧中声乐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它对演唱者提出演唱时要具备高超的声音技巧、准确识谱能力等各方面与音乐有关素质要求,为声乐的教与学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二)歌剧中各艺术体裁的共同存在对知识结构的完善

歌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在歌剧中,它的构成要素很多。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绝佳组合。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里有宣叙调他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用于陈述剧情和戏剧动作紧密配合,也常作为咏叹调的引子用于咏叹调之前、咏叹调(是角色动作处于平静状态下演唱的独唱曲,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主要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般篇幅大,结构完整,音域宽,技巧复杂,音乐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可以在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来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群众场面。能烘托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富有动力)。歌剧的器乐结构:器乐分为前奏曲(开幕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提示或概括剧情的作用)、幕间曲(幕与幕之间管弦乐曲,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全剧结束时演奏的管弦乐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常起到配合剧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这是器乐曲独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剧中器乐是在连续不断地奏出旋律,除了联系各独立的幕,更联系各唱段、宣叙调、咏叹调和合重唱,并为其伴奏。咏叹调旋律优美,成为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演唱者在歌剧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咏叹调外,更要将宣叙调表演得完整而准确恰当。

歌剧中的宣叙调有着交代剧情、表达情感、作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结构转换的意义。音乐上突出的语气化音乐风格,旋律走向呈直线的平稳进行,节奏的均分,模糊的和声功能和分句,其实这些也都是为实现它说话的意义。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咏叹调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动的语感;唱法为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会更自由些;分析判断说与唱的比例,与歌剧总的格调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协和、对称、平衡美的表现,我们在演唱咏叹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宣叙调,它可训练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扎实音乐修养。相信了解宣叙调并对其进行细致演唱后会对其它的声乐体裁有相应的促讲和指导,

除了咏叹调、宣叙调之外歌剧中的重唱及合唱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它在音准、节奏、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比独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还使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处理、演绎能力得到立体的强化和提高。再者歌剧中的重唱除了具备一般重唱的特点外,要在保持声音和谐的基础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谐而不失个性。

重唱使得歌剧音乐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兼而有之,它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纠葛的时刻,为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说宣叙调强调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音乐价值;咏叹调虽能自如地展现音乐力量,但有时又对戏剧语言产生了阻碍;重唱则是寻求音乐戏剧在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之间获得平衡的一种最佳形式。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声部叠置的特点,因而能把歌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情感表达同时组织进自身的逻辑结构之中,把不同内容的剧诗、不同性质的旋律按多声音乐逻辑和情节发展要求组合起来并加以戏剧性的展开。因此歌剧中重唱的特点是它在同一长度单元中,所表现的戏剧容量要比单声部陈述得更丰富,结构上更为紧凑,并且中间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质也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

在合唱的学习排练中,要求队员以集体性的歌唱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还要学习与指挥的密切配合,将音乐形象线条化。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学习实践途径。因为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表现形式极为内化。而通过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音乐具体化,拓展了音乐学习通道。同时,我们通过对指挥手势的感悟,对作品的各声部协调、平衡的多维立体的分析过程,会进一步地使内心的音乐形象丰富起来,也从学习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乐形象的方法和过程,这对个人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一个独特的促进和发展形式。

一般情况下,演唱时比较注意的是声音的优美和纯净,对于作品的处理则会忽略一些。因为平时学习中的模仿会占据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学生在歌曲内容情绪上的表现和理解会出现模糊,而在声音上过于重视,在情感的表现上落后,以声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由于群体学习和多声部的学习难度较大,每个片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排练学习中注重对作品各声部感情和内容的分析,比较细致地从各声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对比上进行练习。这种极为细致的分析和练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聆听各声部的变化及整个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要求,使得在声音的表现中更注意的是整体形象的树立,从而能正确理解和演绎作品。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的歌剧重、合唱学习;学习者会在排练、演绎过程中,通过指挥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实践,不仅在基本素质、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进步,而且对声音的判断、调整和认识也将有一个飞跃。同时,由于是群体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统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这对激发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是单纯声乐课学习无法做到的。现在的很多音乐院校都不会忽视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学生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会摆好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歌剧中众多的重、合唱便会使得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它对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歌剧表演是声乐与器乐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与雕塑、服装、造型等的融合。它们共同体现一个时代场景,一种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又必须要注重声乐与器乐等各有关要素的配合,并要对画面视觉效果及有关的各种艺术要素进行审美与评价,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

(三)歌剧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

声乐的表演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台实践对歌唱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在积累经验,有了某种经历或体验,便会得出教训和经验,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剧的演绎和普通的音乐会形式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具备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员的综合条件和素质。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员与多方的配合,要求与其它成员发生互动,在眼神、动作、声音、情态进行交流,与自己一个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连续不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组成,每一场故事发展的阶段戏剧张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时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剧的音乐流动需要随着指挥与器乐配合进行,还需要融进氛围,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去展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歌剧的演出要求演员在对戏剧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其它艺术元素,将歌剧艺术完满地呈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歌剧的演出会使各演出成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熏陶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