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型机械化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作用;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的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作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机械的发展和推广并不是一份风顺的,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重大的阻力。所以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全面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业机械化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的农业技术并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能有效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并且其人力需求量较大,这样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必须发展和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促进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启发农民进行创新的思维,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村生产效率。所以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培训,并进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所有应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理解并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推广在农村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这种机械自动化的主要中心是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切实相关,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实现农作物大面积的种植,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志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调整农业结构,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实现农产品种植规模化、集中化的重要前提。所以应当在农村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关于农业机械推广的建议
2.1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不能离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主导者和宏观指导者,只有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才能够真正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一方面应当在财政上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应当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做好宏观调控政策,合理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政府部门从以上两方面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进行支持,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相关政策的实施,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2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主要阻碍是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在技术上缺乏相应的使用经验,所以应当建立健全的机械服务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为使用者提供农业机械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的快速发展。此外,相应的机械服务保障体系应当以乡镇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这也是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农业机械的售后进行技术保障。为了为农民提高相应的保险,在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应当普遍提倡农机保险,从而保障农民的效益。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机械技术的人才。
2.3提升推广人员的素质
为了能够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推广队伍的建设,从而为机械的推广提供相应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进程中,应当加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工作人员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能够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保证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其次,还应当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最后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2.4大型与小型机械推广并举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数百亩甚至上千亩面积的农场逐渐增多,所以农村迫切需要大型农业机械的支持,从而提高农村的生产率,大型机械设备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急切需求。但是大型机械和小型机械的推广,应当根据农村的现状进行,如地理位置、农民的收入等因素,这些都是影响大小型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大型机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小型机械能够灵活发挥其作用,如丘陵、山区等地区,这些地区对于小型机械而言比较合适,不适合应用大型农业机械。此外,小型机械价格较低,符合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小型机械发展较快。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能够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此过程中,应当结合农村的发展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金锁 单位: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1]谈军青.发挥农业机械推广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北京农业,2011(06).
[2]魏秀芝,甄怀林.发挥农业机械推广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3(11).
在农村小型机械比较多,手扶拖拉机多,小四轮拖拉机正在逐年减少。大型机械少,特别是大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少,这两种大型机械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所需。“十五”以来,我国农用动力及农用运输机械方面,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滞后。现有农业机械化的装备主要是运输、加工占绝大多数,其他作业项目的机械装备数量极少,配置上极不合理,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现在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农机研发工作缺乏有效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国家资金的投入也下降了,使得农机新产品科研项目相对减少,一些成果难以及时进行中间试验付诸实施,大面积的推广,加上农机产品开发、试制、试验受季节限制,时间长,费用大,因此许多农业生产亟需的新产品难以较快地进入市场,减弱了农机化发展的力度和后劲。现有农机产品性能、技术、品种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农业机械创新慢,机型结构不完善,整体科技含量低、性能指标不高,可靠性、适应性较差,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发展,制约着中国农机产品最大空间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即使买得起现代化农机,也用不好。培训机会较少,不能规范科学地使用操作农机,造成故障频发、效率低下。同时,在农村农业机械作业使用不是很广泛,农机具闲置现象,及非田间作业花费时间多,经济效益不是很好,打击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
为了提升农机现代化在农业的推广及广泛的应用,更好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解决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树立大农机意识决策者应清醒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率,而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制定实现农业机械化长远规划和实施细则。
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机推广网络。加强农机推广网络建设,发展推广示范户和重点户,将农机专业人户纳入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范畴;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最后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建立农机化发展基金,创办集科、工、贸、农于一体的有偿服务实体。
要搞好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农机新机具的研制开发,走科研单位与生产联合的路子,将人才资源与资金、市场有机结合;其次要培育和壮大新的农机投资主体,用市场的手段引导非公有经济组织成为农机科技创新的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农机投资领域;最后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尽快改变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
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在推广和应用中,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把握好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可以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方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可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吉木萨尔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吉木萨尔县农机服务产业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东风进一步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注册9个,4个合作社发展良好,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壮大。入社社员达到145人,服务农户7100户,入社经营面积3200hm2,拥有农机具459台架,合作社资产总额1780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1730万元, 配套设施面积47100000㎡。合作社今年上年度总收入达136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累计110万元。合作社主要承担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田间工程施工安装、代耕、田管、农副产品的拉运等服务项目。去年通过合作社正常运营,年服务总收入达到1320,较上年增长36万元。农机合作社的运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
2 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2.1 政策上给予支持
自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争取财政配套资金110万元,农机管理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 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县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2.3 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3 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3.1 促进经济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采用大型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质量,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二工镇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番茄酱厂2000 hm2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田管和拉运,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600~800kg。
3.2 推动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农业生产、拉运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合理流转。如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担企业承包土地进行规模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12年农机大户经营收入达10~15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12年入社机车收效达到6.5~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1.5万元。
3.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
3.4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降低了作业成本,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去年该县农机总动力达191200KW,保持年增长3%的幅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7%,高于全州农业机械化水平1.4%。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运输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4 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农机作业服务不能够涵盖全面,不能满足该县农机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2)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3)资金投入不足。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5 今后的发展方向
5.1 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入股进社,或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1-1
全县有耕地面积243229hm2,人口76万人。几年来,扶余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国家实施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的优惠政策为契机,以农民购机为基础,掀起了农民购置农业机具的。推进了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高了农田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1 扶余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1.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逐年递增
几年来,我县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增长较快,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入农村千家万户。截止2010年11月主要农业机械装备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50台,高性能插秧机120台;拖拉机4.5万台;机动脱粒机17250台。
1.2农业机械作业水平逐年提高
全县的农业生产已由最初的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向综合的多功能齐全的机械化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提高。
1.3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县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县农业局下设县农机监理所、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县农机校三个事业单位,县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
2 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化总的水平偏低,农机化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农业机械总动力离现代农业发展相差尚远。各类农业机械的配置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衡。农产品初加工、运输、脱粒、植保等机械的装备水平较高,但耕作、插秧、收获机械等主要田间作业机械装备水平很低。二是农机化发展在机型、环节和区域上不平衡。由于投入资金极少,无法引进、推广更多的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存在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陈旧机械多,新型机械少等问题。由于家庭联产承包,每户耕作的土地连片的少,大型机械无法发挥作用,造成机械化水平不高。三是国家对农机事业基础性投入较少,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培训基地、区域性维修基地和机具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少,难以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修配管理、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
2.2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位、经费无保障、体制不顺、工作缺位等问题突显
一是农机队伍人心涣散,农机服务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目前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虽属财政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加上根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机管理与服务中去。二是农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3 加快扶余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3.1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1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宽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域不仅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要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
3.1.2坚持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在推动农机动力总量增长的同时,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引导农民使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现代农机;在扩大作业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3.1.3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体制将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制定和完善稳定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和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让农民在农机作业中实现增产节支。
3.2积极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积极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
3.2.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好有关税费减免、信贷优惠与支持、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燃油保障等扶持政策,建立起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农机服务组织。
3.2.2引导发展创新大力宣传推广农机专业组织中的典型经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积极推动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
3.2.3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作业市场。
3.2.4强化服务指导以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咨询等体系为支撑,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
80余万亩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必须建立在大动力、全配套和高效能的全程优质农机服务基础上,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机根本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去年以来,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本着布局合理,立足长远,逐步完善的原则,强化“五有”,完善服务功能,允许不同成份经营方式的出现,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扶持,土地折股,机械折股,劳动力折股;制定验收初级标准,实行以奖代罚,在政府扶持375万元的情况下共建设初级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78个,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动力机械(804以上的拖拉机)不低于3台,动力与机具的配套比在1﹕3以上。合作社社员634人,从业702人,资产总额达1.56亿元,机具数量达1560台(套),农机大院面积51480m2,农田作业服务面积78万亩。跨区作业面积12万亩,服务农牧户7800户,经营总收入达7800万元,合作社员人均收入2.8万元。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4.4万亩。
2农机示范园区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战场
建设农机示范园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农业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平台,通过示范带动最大限度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农机示范园区规模要求不小于5000亩,全程机械化水平不低于95%。示范项目将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素组合配套,全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广阔的服务平台。去年以来,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以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项目为依托,共建设农机示范园区25个,其中今年建设15个,园区内农机标准化作业示范基地规模12.5万亩,标准化作业带动规模25万亩,大型机械拥有量540台(套),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7%,农作物增产幅度达到20%左右,节本增收综合效益3750万元。受益农户6250户,实现劳动力转变450人。
3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结构及发展方式的巨大变化
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机械结构有明显变化,大动力的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长,小四轮拖拉机服务功能快速萎缩,逐步退出农业经济的历史舞台;
二是种植业经营规模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经营方式逐步被规模化的农场经营方式取代,产业化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三是以劳力投入为主的传统农业逐步被以机械为载体科技投入为主的现代农业所取代;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汪懋华,李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山东农机化,2010(01):20
1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1.2 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2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2.1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2 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2.3 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市县两级财政都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级农机科研、基层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关键词: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大型机械;管理措施
0引言
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良好的管理,尤其要注意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进行定期性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否则不仅会因机械设备损坏故障而产生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基于此,将对当前农业机械的管理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工作经验,对如何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解决当前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相关从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1农业机械设备管理不足分析
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使用到大小等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运行稳定性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因此,必须要针对当前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当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根据分析,当前在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缺乏管理人才,农民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这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带来了良好的提升。然而由于大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都相对较为复杂,机械组件较多,必须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教育和经济方面的条件影响,其在受教育程度上相对较低。同时,机械设备的管理较为复杂,必须要对机械设备的运作有一定了解,对简单的设备维修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这便给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此外,部分农业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仅仅是使用设备,但没有进行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造成机械设备的管理缺失[1]。二是农业机械管理体系需要尽快创新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它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协调运作,还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对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完善。当前在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加强了思想重视度,积极提供相应的资源深入农村,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建设农业机械合作社,采取统一调度的方式开展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保养等管理工作。但由于大型的机械设备在维护费用上相对较高。且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还较为薄弱,没有意识到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农业机械合作社无法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其机械拥有量相对较少,无法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
2加强大型农机管理水平的建议
为加强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实际发挥出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则必须要针对现有的管理不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确保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管理的实际水平,保障农业生产有序发展。基于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大型农机的管理水平[2]。第一,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农民的农机管理思想认识。开展农机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开展的第一步必须是加强思想认识,确保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认识到农机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加强人们对农机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对农机设备的维护方式、检修方式进行简单的培训。此外,还可通过分享全国的农机管理案例,来给人们介绍开展农机管理的优势。从而为开展农机设备管理工作打好坚实的意识基础。第二,逐步推进完善农机设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农机设备管理体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监理相应的监理机构,针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调查和沟通,明确了解农民的真实需要和实际情况。其次,加强农机设备的管理体系建设,则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进行资金支持,聘请专业的农机管理人才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应当对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大力开展农业扶持计划,培养优秀的农业机械管理人才,对农民开展定期的培训,使管理体系落实到实处,确保农机设备管理体系能够切实加强管理的水平,发挥管理效果。第三,定期对农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修。建议相关农机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开展农机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通过对农机设备的质量、性能进行检查,做好相应记录,从而确保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服务于农民。此外,可以设置不同的农机设备检修站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机开展送检服务。逐步推进维修站点的建设,从而逐渐形成运营式的农机设备维修站点。第四,对农机设备的管理细则进行补充和完善,实现区域性农机管理。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其农业生产的占地面积往往较大。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实现区域性的农机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的效果,确保农民都能够享受到农机设备管理带来的后期保障。通过对农机设备数量、质量、型号、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对农机设备的管理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确保不同机械设备都具有资质许可,并针对农机设备的应用方式、简单维修方式等进行免费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发挥出农机管理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不断的推广应用中,出现了资源短缺的现象。而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指引下,需要在具体的发展中实现有效的能源节约,以确保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耗来看,农业机械占据着极大的部分,这就需要在基本的建设应用中实现农机的节能减排,实现相关维修保养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和整体质量。
一、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应用现状
就我国现今发展阶段的农业建设而言,在迈入现代化的发展之后,强化了机械化的作业力度,这就强化了具体应用中的农机数量,但就其整体的发展应用构成来看,存在着动力型设备应用的缺陷,且缺乏基础性的大型机械设备的配备和应用,多为缺乏动力性的小型化机械设备,这就决定了作业的质量效率,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多了应用中的能量消耗。而且就其具体应用而言,还存在着超龄应用的状态,这就在具体的应用中增加了能源的消耗,但是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农业作业效率,造成了具体应用中的资源不合理浪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作为基础性经济产业的我国经济,却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耕地范围减少且处于相对分散状态的发展状况,这就使得在进行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不适用于大型机械作业的有效开展。而就水稻的种植而言,小范围的种植条件下,造成了具体的精密型作业,需要在作业过程中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并且在区域的限制下,其在具体的应用中无法发挥该有的功用。这就体现了具体应用环节中,缺乏社会性和专业化的相关农机服务组织,来实现农机具体作业的应用和指导,从而不能有效实现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其作业的合理发挥。
二、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
(一)完善农机维修制度
在农业机械化的生产环节实现整体发展的资源节约,就需要在保证农机维修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基础上,有效完善相关环节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就我国农业的实际发展来看,在强化和促进整体农业种植模式向着标准化的机械式作业的基础上,确保整体发展的合理有效性,但在工业化的发展基础上,在农机的维修管理方面存在着专业机构建设和人员不到位的现象,所以需要在整体的生活环境下确保农机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效,进而有效提升农机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推广高效运作的机械
农业机械的科研合作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在强强结合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化,能够一次进行多项环节作业的研发,实现省动力、省能源的高效复制机械的建设和研发,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对于机械建设的要求。相关研究建设完成之后,需要农机有关部门强化对机械发展应用的建设推广,而且相关农业管理部门要完善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以保障全新的农机投入应用之后能够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有效的发展基础。
(三)强化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进行农机的推广应用中,需要强化农机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升,并且能够掌握先进的节能减排的应用技术,提升基本的操作能力和整体水平。这就需要农机管理的相关部门有效开展相关的农机技术培训活动,来实现对农机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建设,进而加快对农机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有效实现能源节约的整体目的,有效提升农机运行的整体效率。但是,就我国的整体的农机发展建设而言,存在着比例不协调的现象个,所以,在实现节能减排的整体目的的基础上,需要农机管理部门在整体的生产活动建设中科学合理的配置系统化的动力结构建设,有效引导我国大型农业机械的建设发展和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