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生物常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常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常识总结

第1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根据《**省2018年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我市种子管理部门从4月初就对种子生产基地特别是国家级制种大县**区的生产基地进行检查,从9月初就秋冬种农作物种子市场进行市场监督检查及种子质量抽检工作,现将基地检查情况及秋季种子市场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秋冬种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1、是把好市场监管关。在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中,我们实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加大种子市场监管,重点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制售假劣种子、虚假标注、虚假广告、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等违法行为。9月份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人员对全市11个县区种子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看标签、查档案、清来源、堵漏洞,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取得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25台次,执法人员125人次,检查种子市场数量12个,检查经营门店数量84个,发现未经审定品种2个、标签标识不规范1起。

2、是把好种子质量关。为确保秋冬种农民用上放心种,避免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从9月份以来,我们组织县区种子管理部门开展了种子市场秋季抽样检验工作,对油菜种子、绿肥种子和部分蔬菜种子质量进行了抽检,共抽检样品58个。

3、是加强政府采购种子质量的监管。今年**县、**区、**县、**县、**县等都进行了油菜种子采购,种子管理部门在采购中主要负责对种子质量的监管,要求供种企业在提交标书的同时提供种子质量检测合格书,种子到位后种子管理站对各个批次种子进行取样送检,据统计共取样25个批次。

二、加强杂交种子生产过程的管理,提高生产水平。为了从源头上保证种子生产质量,严把种子生产源头关。一是加强生产基地管理。今年以来,市县区种子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了进入本辖区内种子生产企业的监管,对生产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坚决打击争抢制种基地、扰乱种子生产秩序的行为。严格督促企业按照《农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繁育种子、建立生产档案,要求种子生产企业必须向县区种子管理机构提供真实的生产种子类别、生产地块、隔离条件、面积、种子繁育合同(代繁合同)等数据资料。4至5月份市种子管理站对县区的生产基地进行了全面巡查,核实我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为75310亩,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二是进行田间花检工作。6至10月份,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田间检验人员对在我市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20多家种子生产企业所有生产品种进行了田间花检,共检查了70个生产基地,抽检了60个水稻品种,抽检面积344.55亩,受检农户458户,从花检结果来看今年各种子生产企业用于生产的亲本基本是合格的。三是加强种子定期抽检力度。6月底到9月底对大田生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品种真实性取样,共抽取真实性样品49个,11月份至12月份,对20家种子生产企业在我市生产的杂交水稻子一代种子进行定期抽检,涉及品种71个,扦样139个,代表种子量475万公斤。目前,真实性样品与纯度鉴定样品已全部送到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发芽率、净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已在市种子质检中心完成了室内检测,不合格的批次已与反馈给种子生产企业,要求相关企业做好种子精选工作。

第2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生物学常识实验

在初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越性,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中生物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然而,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应用到生物学教学当中呢?我开展了此项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实验课中和课外实践中三大方面,以下逐一展开分析。

1.在课堂中利用生物学常识引导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化的日新月异,生物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飞快,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这也就要求生物学教师掌握最新的生物学发展动态,必须时刻给自己注入新的知识、新的能量来应对生物科学的发展。教师在准备新课之前,应根据课堂内容搜集并整理与本节课相关的常识和资料。教师可以用引用故事、常识、当前热点和实事内容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为学生进一步思考奠定基础。

1.1借助故事导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铺陈渲染,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兴趣昂然,求知欲冲动。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需要搜集大量的生物学故事的素材,可以借助当时比较流行的青少年图书系列剧的小常识,也可以引用动画片和动物世界等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为材料,进一步加以整理。例如在学习动物具有保护自身的机制时,教师就可以引用动物世界中《变色避敌的枯叶蝶》,讲述枯叶蝶不但在体形上模拟周围环境,而且体色尽可能地和环境保持一致,让天敌真假难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1.2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和现象为铺垫,解释课堂中涉及的知识的疑点和难点。由于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工作,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产生研究课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吃海鲜的时候不可以吃水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程内容。再如:我们家中的水族箱里的灯光是否长时间开着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灯光不能长期打开呢?会使鱼的什么结构产生不适反应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1.3通过当前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当前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发展规划或者治理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全局性。例如,我们在提及或者讲解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提出学生所观察到的关于生态破坏的事例,并将各种环境破坏情况分门别类,进一步针对各种生境破坏情况提出解决的方案。这于无形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在实践中渗透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方面实现,即实验课辅助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要学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点在实际操作和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有效和直观地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教学。

2.1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和实验设计组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利用实验中的科学史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部分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部分。其中,教师演示实验通常属于实验材料比较稀缺或操作的难度较大的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部分,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这不仅能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实验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2.2不可忽视课外实践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拓宽各种学习渠道,使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园的参观或者野外郊游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教师结合活动渗透一些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实现寓教于乐,有效地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教师让学生与大自然深入接触和了解,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等内容,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鲁桂莲.初中生物学课的导入.生物学教学,2009,VOL34,(1):28-29.

[2]季凯宁.谈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学教学,2009,VOL34,(1):25-26;

第3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物拉丁文基础;教法;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29-02

生物拉丁文是科技工作者用来命名和描述生物的一种国际性语言,是以拉丁文为载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物学交流的工具。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文化视角、开放性与包容性思维,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生物拉丁文基础”这门课在黑龙江大学是全校通识选修课,适合全校不同专业学生选课。

生物拉丁文作为世界通用的科技语言,在经典拉丁文的基础上继续简化文法,又对许多词汇赋予了专门的、确切的含义。在动物和植物学名用拉丁文,动、植物发表新种时必须一律用拉丁文描写[1-2]。

一、教学内容与考核体系的设计

教学内容围绕两大主线,五个板块进行。教学涉及的两条主线:一是有关拉丁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拉丁文的起源与发展、发音与拼读、词类及变格法。二是有关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包括国际动物、植物命名法规,动植物的科名、属名和种加词的来源与用法及命名人的相关知识[3]。此外,它还介绍医生开的处方及常见的医药拉丁文等知识,普及科学常识。

教学板块设计如下:

(1)生物拉丁文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biological

Latin)

(2)拉丁文基础知识(Knowledge of Latin language)

(3)生物命名与法规(Biological hierarchy and principles)

(4)常用生物拉丁文识别(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Latin)

(5)医药拉丁文简介(Medical Latin)

课程考核体系采用开卷考试,把课程成绩分成“平时成绩” 和“期末考试成绩” 两部分,这样有效避免了期末一张卷子决定成绩的弊端。平时成绩占30%(含课堂练习、作业及出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作业包含了布置学生收集黑龙江大学校园植物拉丁文名称等内容。让学生在校园里欣赏美景的同时,记下校园里每种植物标牌的拉丁文内容,回来汇总打印出来,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的观察力(拉丁文的正斜体、大小写等问题学生通常不够重视)。引导学生参观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等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实践活动以丰富生物拉丁文知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

如何让无声的书面语生动表述出来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好头、收好尾,实例教学贯穿始终

首先,明确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课。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这门课的特点及讲授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周内进行退补选课。通常在讲授绪论时就提出以下问题:1.选课目的。2.你了解这门课的内容吗?是侧重讲授语言方面还是侧重讲授生物学方面。3.能否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拉丁文有哪些?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掌握好生物拉丁文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的术语词汇,从而达到阅读相关文献和撰写生物拉丁文的目的。课程主要讲授生物拉丁文的起源与发展,国际动植物命名法规,动植物的科名、属名和种加词的来源与用法,双名法、三名法、学名的简写和署名的缩写等基本生物学常识。在课上举出学生熟知的一些例子,比如酸奶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拉丁文学名是每种生物的身份证。例如,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hino是鼻子的意思,pithecus是猴子的意思,roxellana取自欧洲十字军总司令Suleiman的翘鼻金发夫人Roxellana(洛克安娜)的名字。因此,这个拉丁名可译为金发翘鼻的猴子[4]。在讲授双名法时,以下三个物种的拉丁文为例子:美国龙虾(Homarus americanus)、美国黑熊(Ursus americanus)、美洲蟾蜍(Bufo americanus),三者的共同特点是种名相同(同是在美国或美洲分布的种类),而署名不同。再举三个例子: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加杨(Populus canadensis)和银白杨(Populus alba)。三者属名相同,说明是亲缘关系近的三个物种,后面的种名代表不同的特征。tomentosa意为“被绒毛的”,指嫩枝、幼叶背面密被白色绒毛;canadensis代表产地加拿大;alba意思是白色的。由学名可知其背后的科学意义。这样慢慢引导学生走入生物拉丁文的世界,使原来怀着混学分思想的学生慢慢也受到环境影响,加入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个学期始终保持学习兴致是关键。课程中会穿插普及一些生物知识及医学知识,丰富学生科普常识。例如,生物五界分类系统、植物界六大类群等、中医经络与健康、食品安全、BMI指数与肥胖症等内容。

(二)课下通过网络进行多角度沟通

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采用电子邮件、网络硬盘等网络存储介质,可以与学生及时沟通,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最初就建立名为“拉丁语书架”的QQ群,可容纳几百个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群里,针对拉丁文的问题进行讨论。另外,有的科研单位的研究生也加入该群,询问新种命名等问题。此外,对于生物方面的问题也有所探讨。还建立公共邮箱上传、下载资料和进行交流。此外,在黑龙江大学校园信息门户的业务系统里,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账号和邮箱。选课学生可以通过学号上网与教师交流。

(三)突出重点,期末总结重要内容及学习主线

这门课贯穿一个学期始终,学生往往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不能很好地抓住重点。这样就要在期末复习时把学习主线(两个主线)列出,突出重点。

1.主要分类单位:界(Regnum)、门(Divisio)、纲

(Classis)、 目(Ordo)、科(Familia)、属(Genus)、种 (Species)是生物的基本分类单位,如果需要更多的分类单位,还可以在各分类单位后加“亚”字单位。例如,玉米(Zea mays)是学生熟悉的植物,它的分类单位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玉蜀黍属、玉米。

2.生物分类阶元的结尾有一定规律。植物界门的词尾为-phyta,纲的词尾是-opsida,目的词尾是-ales,科的词尾是-aceae,亚科的词尾是-oideae;动物界总科的词尾是-oidea,科的词尾是-idae,亚科的词尾是-inae。例如,棕熊科(Ursidae)、啄木鸟科(Picidae)(动物科的词尾是-idae)。蔷薇科Rosaceae(植物科的词尾是-aceae)。

3.双名法与三名法的构成。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形式的字给植物命名的方法。双名法的书写形式是:署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加词都是小写。此外,还要求在种加词后写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即,一个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例如,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其中第一个词Triticum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aestivum是种加词,相当于“名”;第三个词是命名人,是为该植物取拉丁学名的人,但在非植物分类学专著或文章中,往往将命名人一项省略。

三名法:一个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变种/亚种/变型符号+变种/亚种/变型名+命名人。例如,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inn. var. mongolica Litv.)。其中第一个词Pinus是属名;第二个词sylvestris是种加词,相当于“名”;第三个词Linn.是命名人林奈。var.是变种符号,mongolica是变种加词,Litv.是变种命名人。

(四)总结中、英、拉名称互译及拉丁文缩写,便于国际交流

通过总结,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缩写及简单的中、英、拉名称互译,便于阅读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

这些名称互译很常见,如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优先律(law of priority)、模式(type)、学名(scientific name)、物种(species)、新组合(comb.nov.)、属名(generic name)、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

缩写的情况,如变种var.(varietas)、亚种ssp.(subspecies)、变型f. (forma)等。此外,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缩写也应该引起重视。如公元A.D.(Anno Domini),简历C.V.(Curriculum vitae),例如e.g.(exempli gratia),等等etc.(et cetera),等人et al.(et alii),即是i.e.(id est),附言p.s.(post scriptum)等。

“生物拉丁文基础”这门课经过教法设计与实践探索,每个学期的选课人数稳定,还有旁听的学生。特别是有的学生听过这门课后,还会推荐给低年级的本学院学生来学习。在课堂上将无声的书面语生动化、形象化,将生物拉丁文知识与平时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实现活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张本能.论开设生物学拉丁文的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5).

[2]齐桂臣.浅谈生物的命名与拉丁文学名[J].植物检疫,

1994,(5).

[3]陈少风.生物学拉丁语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7:1-126.

第4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生物知识的教学,作为常识学科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与其它知识的教学相联系。如环境方面的知识、 观察、比较、概括、分析等能力的培养等都是互相影响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在生物知识内部也 存在着分工合作。

    如关于饲养动物方面,有第一册《家养动物》,第三册《养鱼》,第四册《饲养小动物》,第六册《养兔 》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热爱生命,爱护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当然相通,然而在其余的内容上 却各有分工:第一册《家养动物》主要是让学生笼统了解有哪些家养动物;第三册《养鱼》则是在除了让学生 初步学会养鱼外,还要让学生对鱼的运动,鱼的外部形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形成“鱼”的概念作准备 ;第四册《饲养小动物》则除了能力训练外,还要让学生对蚕的一生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为以后教学“昆虫 ”、“完全变态”等概念作准备;第六册《养兔》则是要让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外部形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 日后教学“哺乳动物”的概念作准备。可见其倾向性各不相同。

    又如,关于植物的结构、功能方面,第一册《家乡的树》、第二册《春天的花》、《夏天的瓜》、第三册 《秋天的果实》,第四册《木质茎和草质茎》,分别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植物的叶、花、果实、茎等内容。但 系统地看整个小学阶段的内容,会发现真正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构造和功能的,是在第七册(根、茎、果实) 和第八册(叶、花、种子)。这样也就可以确定低年级对植物各器官的认识,应该只要求表面、直观地了解一 下,形成初步的概念,知道一些简单的的知识,能为以后相关内容的教学作一些知识和技能上的初步铺垫即可 。我在制定《木质茎和草质茎》的相关教学目标时,为了给第七册《植物茎》教学作准备,曾确定“能区分木 质茎和草质茎,并初步注意到茎的多样性”这一目标,在准备这一课的材料时,把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各 种形态的茎都作了准备。课堂上学生在探究、探讨时,我又提了一下,希望学生能简单地注意一下茎的不同形 态。结果却导致很多学生开始猜测我的意图,不敢大胆讨论,并且逐渐偏离原先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遇 到了超越他们能力的问题,分散了注意力,也干扰了他们的思维,所准备的材料也相应失去了典型性。

    综上所述,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整体意识,各内容间互相协调、分工合作,仔细分析每个具体内容在 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作用,避免提出过高、过低或者重复乃至矛盾的要求,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二、普遍联系,互相协调

    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培养。因此,常识教学内容必然存在 着一种纵向的联系。如在上例中,第一、二、三、四册关于植物器官方面的内容,与第七、八册的内容认识对 象相同,可以认为是为第七、八册内容打基础的,同时相应第七、八册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提高、深化。这就 是一种纵向的联系。

    另一方面是横向的联系,由于教学的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是同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一些相对并列 的内容时,其能力的发展必然会互相影响,并进一步影响这些内容的学习。如第七册中动物方面的《昆虫》、 《软体动物》、《鱼》、《爬行动物》和植物方面的《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果实》,都要求 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的讨论,得出它们的基本特征或通过实验,验证它们的功能,因此,它们之间的联 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在引导学生“探究”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可以逐步地增加学生的主动程度。

    我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在完成认知目标的同时,针对这些横向联系,在技能目标中加入了要求学生归纳出 自己的观察、概括的方法(但并不强求一律),这样学生经过两课内容的探究、研讨后,初步养成了随时概括 自己学习方法的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外部联系主要反映教学内容与自然界的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结合 本地区的优势、特点,提供实在的事物,供学生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不应强求学生掌握那些脱离学生实 际的东西,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是指尽管其它学科与常识科的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知识、能 力、情感方面还是有所联系,如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一丝不苟的态度;语文中的语言文字,甚至一些 具体内容,如第十一册《冬眠》一课中涉及的刺猬的生活习性,冬眠的概念,刨根究底的态度,以及热爱生命 的思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的联系。在组织“探究—研讨”时,其目标的高度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综上所述,常识作为一个系统,其联系是广泛的,不但内部联系错综复杂,外部联系也千丝万缕,制定其 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这方方面面的联系,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能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目标,以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动态平衡,不断修正

    小学生所形成的概念,所具有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比如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昆虫”这个概念的形成, 在第二册《周围的小动物》中,小学生仅仅能通过观察知道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包括一种和小鱼、小老 鼠不同的“虫子”;第四册《会飞的动物》中,开始发现这些“虫子”的翅膀和鸟的翅膀不同,而且也会在潜 意识里注意到这种“虫子”的身体也和鸟类不同,但还不能表述出来;第五册的《蚯蚓》、《瓢虫和蜻蜓》、 《蜘蛛》三课后,知道了“虫子”也分好几类,其中一类是六条腿的;而他们的观察能力从学习第六册的《蝴 蝶和蛾》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能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蝴蝶和蛾的一些细微的差别,并能概括出相同点;到七 册《昆虫》这一课后,“昆虫”概念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概 括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系统与外界的联系虽然可以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种稳定状态同样不是静态的,而是一 种动态的平衡,如周围的小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等都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在每 一段时间内,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污染等,必须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调整教学目标,使目标与环 境达到平衡。

    比如,我在农村小学第一次教《两栖动物》一课时,确定的目标主要是认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初步了 解青蛙、蟾蜍等与人类的关系等。根据这个目标和农村实际,我采用看标本、看实物、然后组织学生研讨的方 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几年后,由于环境污染,人类捕捉等原因,农村青蛙、蟾蜍的数量大为减少。根据这 一现象,我有意识地在教学目标中加入环境保护的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进行环保教育,我 先带领学生去田间捕捉青蛙,让学生通过与前几年的现象比较,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的严重性, 然后是养青蛙,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完成教学目标。接着,是放青蛙,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一次 爱护生命、关心环境意识的洗礼。最后又发动学生写倡议书,号召大家都来保护青蛙。这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 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变化,外部相关的变化等因素,并相 应地作出调整,不断修正,切不可一劳永逸,以不变应万变,方能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不致落伍。

    四、有序发展,遵循规律

    常识教学作为一系统,它的联系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个有序的结构。这个有序性同样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常识教学内容安排的有序性,二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序性,以生物知识为例:

    第一学年

    内容:了解常见植物,观察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的显著特征。了解常见的动物,观察动物的体形和 活动。

    能力:具有初步的观察、表述能力,能说出某一具体事物外在的、显著的特征。

    第二学年

    内容:了解常见植物,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植物,观察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注意到植物的多样性 。了解常见的动物,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注意到动物的多样性。 知道动、植物都是生物,能区分一般的生物和非生物。

    能力: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能较全面地说出某一种事物的外在、显著的特征,并初步具有比较能力 。对两种具体事物之间的特定方面进行比较,并说出不同点。

    第三学年

    内容: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动、植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力: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能较全面地说出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并能从动物、植物的结构中联系 生活实际,说出该生物的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性。比较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但能较全面地比较出具体事物间的 不同点,而且能初步概括出具体事物间的一些显著的相同点。

    第四学年

    内容:了解家乡的植物、家乡的栽培植物、家乡的野生植物。了解植物的构造和功能——植物的器官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的主要构造和功能。了解家乡的动物——家乡的饲养动物,家乡的野生动物。了解 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了解动物的 构造和功能——动物的运动,动物的摄食,动物的自我保护。

    能力: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仅知道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还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索事物的结 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根据生物的结构推想出它的生活环境或生活习性。

    概括能力的发展,能概括出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能进行初步的考察、调查工作。

    第五学年

    内容:了解植物生长跟水、空气、光、温度之间的关系;动物生活跟水、空气、食物、光、温度的关系 ;动、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比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道植树造林和种草的好处。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知道生物间的食物联 系,知道一些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的知识。

    能力:能突破空间限制,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初步学会从事物现象间的联系中找到客观规律;并能 初步学会根据这些客观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判断某些行为的对错。

    第六学年

    内容: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知道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

第5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一、提高看法,增强指导,明确责任。

街道党工委接到上级文件后,立刻召开班子大会,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布置部署此项工作。并成立了以街办主任刘秋生为组长的病媒生物防制指导小组,此次活动指导高度注重,要求落实专项资金,购置消杀器械,以保证活动获得实效,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施行方案。

月26日召开全体指导干部大会,学习了引镇街办病媒生物集中消杀工作施行方案,落实各办、站、所指导、干部责任,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如下:

街办喜欢卫办:负责本次灭鼠工作的安插布置,检查指导药物置办发放,材料搜集工作。

党政办:负责机关灭鼠、灭蟑及机关院内病媒生物集中消杀工作;联络指导驻镇单位灭鼠、灭蟑工作。

市容办:负责镇区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和各生产运营门店的灭鼠、灭蟑工作。

各办所:按工作分工负责所辖村孳生地的综合整治工作,发动组织农户清运垃圾,清扫天井,疏浚水沟,清算卫死活角,彻底肃清“四害”赖以生活的栖息场合。

二、坚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机制,增强防制工作。

各单位和村委会接到街办施行方案后,能实时领取药饵,认真落实《西安市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治理规则》和《引镇街道做事处夏日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工作方案》,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切实负责,深化宣传。各村、各单位均成立了响应的病媒生物集中消杀工作指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施行方案,明确了此项工作的详细投放人、收受接管人,要求做好注销,保证人畜安全。还,应用播送、板报、口号及村干部口头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普及除害防病常识,调动广阔群众积极性,普遍投入到活动中去,构成大家知晓、大家参加的场面。

2、具体根除、清算病媒生物孳生地。各单位、各村组依照活动要求,组织人力认真清扫情况卫生,肃清卫死活角,特殊是对茅厕、粪堆、臭水沟、垃圾堆等进行了集中清算,并发动农户打扫本人的房前屋后,干净家天井落,肃清卫死活角。

3、集中开展杀灭工作。依照街办布置,月1日—月4日为集中灭杀阶段,各单位、村委会能做好毒饵投下班作,专人负责投放,按时收取,做好注销,没有发作人畜安全变乱。

第6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一、在课堂中引入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陶行知的名言“生活即教育”人所共知,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扎根于生活,这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实用的科学,它与生活、生产的实际密不可分,这就告诉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做不但能将生物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武之地的,自然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笔者在教“蛋白质的代谢”这一内容时,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豆浆、牛奶成了人们早餐的必需品,很多人喜欢空腹喝豆浆、牛奶,或者只喝豆浆、牛奶别的什么也不吃了,其实这样营养都流失了,是一个错误的习惯。为什么是错误的呢?怎么吃最营养呢?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觉得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紧密相关,这么做到底有哪儿不对呢?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学习“蛋白质的代谢”,空腹喝豆浆、牛奶,其中的氨基酸被氧化分解了,来供给生命各项活动需要的各种能量。所以科学的方法是先吃馒头、面包等面食,然后再喝豆浆、牛奶,这样就能够由含糖的馒头、面包等面食氧化分解后供给能量,那么氨基酸就可以用来完成不同组织蛋白和酶的合成,或者在氨基转换作用下形成能被人体有效吸收的新氨基酸,这两种方式和上述方式就是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当学生明白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对蛋白质代谢的这三个途径自然就有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了解了生活中必备的常识,正确地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加有意义的是将生物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在课堂中引入新的知识热点和科技成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科技与社会这个学习目标,相比传统的教学只限定在教材的圈子里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缺陷也予以了关注。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意识地将生物学科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重要成果以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转基因植物等引入到课堂中去,用这些新鲜的信息去激活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个人理想。

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到“营养的代谢”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补充三鹿问题奶粉引起的中国乳业震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在讲解“病毒”这个概念时,笔者就告诉学生现在世界流行的一些影响较大的病毒,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非典病毒等,对这些曾经在我们身边肆虐引起恐慌的病毒进行研究,分析它们能大规模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了解的一些人体免疫常识,引导他们去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这些病毒。在讲“受精作用”时,笔者向学生介绍目前最先进的治疗不孕不育症的“试管婴儿”技术和“克隆”技术等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结合道德与伦理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谈谈自己对“克隆人”的观点。

在讲杂交育种时,介绍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秉持坚忍不拔的科学态度,培育出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讲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介绍中国在基因测序方面的进步,也担任了1%基因组测序任务,并且首次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绘出草图。

三、在课堂中引入科学家的故事

生物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团队合作的探究历程,如同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的每一次进步,每一项发现,每一次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努力工作的结果,都有许多感人奋进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介绍科学发现史和科学家成才的故事。通过这些事迹,学生可以学习科学家的发现、创新、假设、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他们在客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模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例如,笔者向学生介绍虎克是怎样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为生物研究进入微观世界奠定基础的;达尔文是怎样经过环球航行,采集标本,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打破了唯心主义学说的;孟德尔是如何通过八年努力,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研究遗传规律指明了方向的;摩尔根是怎么通过饲养果蝇研究出遗传学第三定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为变异的出现阐明了本质的;沃森和克里克是怎样亲密合作发现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等等。

第7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生活化

生活是探索的、智慧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到生物知识,生物问题。《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越来越强调让“生物教学走进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物与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充分体现“生物是一门基础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一,生物课堂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生物问题,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生物,让生物知识“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这样,学生才会在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生物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来。

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涉及生物知识的现象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神奇魅力。

上课伊始,我就提出来一系列的生活中涉及到生物知识的问题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也许不知道,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生物。

同学们露出了疑惑的神色,生物涉及的面这门广吗?于是,我接着说,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呢?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我们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苍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呢?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蚕吃绿桑叶,为什么吐出来的是又白又细的丝?金鱼是怎样从鲫鱼变来的···。听着我一口气提出来这么多的生活中涉及到生物知识的问题,同学们惊叹道:生物知识真强大呀!几乎涉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同学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现象几乎“耳熟能详”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原因,大家却“说不清也道不明”。这不禁激起了同学们对生物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生物就是一个谜,等待着我们一起去揭晓谜底!

二、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生物的“学以致用”

在人们的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识的现象处处都是,但是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观念上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意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生物的应用意识,体现生物的“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动机,以便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的生物知识,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移栽植物时我们为什么要剪去部分枝叶,而且必须带土移栽呢?果园里的果树为什么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呢,这不是在损坏树木吗?例如,在教授《酶的特性》这节课的时候,就指出了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人们常用的洗衣粉,为什么要加酶呢?我们常常吃的奶酪中也要加酶,这是为什么呢?生物课堂教学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得课堂教学鲜活了、具体化了,同学们的学习更加活力四射了。

三、适当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生物的关系

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往往充斥着很多专业术语与名词,让人听起来枯燥、乏味、陌生,这样自然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样既可以拉近生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科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原来生物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授关于生物的遗传性的知识点时,我借用了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形象的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在教授关于生物的变异性的知识点时,我借用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形象的说明。在讲到关于营养生殖的知识点时,我借用了“落地生根”以及“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讲到生物的应激性与趋光性的问题时,我借用了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飞蛾扑火”。在讲到种内斗争时,我应用了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一山不能容二虎”。在讲到物种间的“捕食”问题时,我运用了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既形象又生动的说明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

在课堂的教学中,针对某些知识点适当的运用同学们熟悉的诗句、谚语、典故,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使得生物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从而激发同学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将生活常识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增强所学知识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从而提高对生物学的应用意识,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基础项目

现有的基础项目为:月卫生评比栏,天气预报生活小常识栏。

月卫生评比栏:每月展出各班卫生评比状况,卫生良好班级可得卫生流动红旗。以此鼓励各班级积极搞好自班卫生。卫生评比标准按月扣分的多少计算,每周卫生检查次数应各班一致。扣分最少的为优秀班级。

天气预报生活小常识:生活部下学期将把两者分开,天气预报一栏,贴出当天与第二天的天气状况,夏季填写防晒指数,冬季填写穿衣指数。生活小常识,天气气温变化随之带来的易发疾病的防止知识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白衬衣的多次清洗易发黄,可在清洗衣物之前在水中点入一滴蓝色墨汁,清洗后的衣物微发淡蓝;向新生介绍长春的乘车路线;另一个是初到异地,许多同学会水土不服,我们可提前张贴防治知识;最重要的是由同学们自己提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定期解答。

制定流动红旗制:每个月末的评比之后,把锦旗发放到得第一名的班级中去,每月在系里流动一次。

宣传板:新楼竣工,生活部预备择一合适地点,做一个生活部专用的宣传板。因为生活部需要每天更换张贴的东西多且琐碎。

下学期班级画室卫生评比细则有所改动:

(一)平时室内卫生评比标准

1.地面有烟头扣5分。画室内吸烟个人扣5分。

2.地面不净扣2分。

3.地面有杂务扣2分。

4.明显未倒垃圾扣2分。

5.窗台,门玻璃不擦扣2分。

6.室内墙壁有鞋印扣3分。

7.卫生物品摆放不齐扣3分。

8.墙壁粘贴画不整洁限期改正不改者扣2分。

(二)扫除卫生检查标准。

1.以上每条标准严格执行。

2.室内死角有赃物扣2分。

3.墙内不得有脏迹,污点 扣3分。

4.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扣2分。

(三)室内有新颖设计的文化角适当加3—6分。

(四)在卫生检查中不配合检查取消当月卫生评比资格,随意改变卫生检查表者扣5分。

(五)全院卫生大检查有两次不合格班级取消本学期班级,成员各项评比资格,以及个人奖学金的评比资格。

活动计划

9月份 长春宣传月

主要以黑板报和海报的形式,从各个方面介绍,让新生了解长春

9月06日----9月12日 旅游风景名胜古迹

9月13日----9月18日 美术用品的购买去处

9月19日----9月26日 各种档次的购物地点

9月27日----9月30日 “我眼中的长春”主要展览同学们的作品,形式不限,摄影 文字 绘画 海报 招贴 行为艺术等均可。9月10日左右就将这次活动的征集海报贴出去。

十一长假前做出一份“十一旅游指南”,并标明出游一定提高警惕防盗!

10—12月 生活常识宣传季

活动范围 设计系 广告系

活动目的 让大家了解更多的课余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付各种小麻烦,健康渡过每一天。

活动要求 首先每班由生活委员组织,做一个题目为“生活常识宣传栏“的主题,这样一种形式的海报。规格在2开,内容的一些健康常识,生活小常识为主,制作形式不限,每班同学都要积极参与投稿,集思广益,多多益善。每个班的作品轮流张贴在一楼大厅。制作优秀,新颖的颁发奖状。然后在12月份举办一个“生活常识知多少”的颁奖晚会,晚会以有奖知识问答为主(问题多来自于张贴过得海报上),穿插歌舞,还有对这个宣传季的总结,立若干奖项。

纳新

对于生活部所需要的部员,以下六点为基本要求

第一:申请书应出自己真实想法,不得抄袭,字迹要求工整。

第二:专业和文化成绩优秀,最好会写pop字体或毛笔字。

第三:面试时不紧张,心理素质强,游刃有余。

第四:不惧别人的脸色,在工作中遇到阻碍也不退缩

第五: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能吃苦的,能够每天主动地检查卫生,立竿见影,眼里有活这样的成员。

第六:要在工作中铁面无私,苛刻一些,绝不能心软。

对于参加纳新面试的同学,我们将会提出以下问题

1.如何看待“利益”?

2.认为怎么样提高设计系卫生质量?

3.为什么要加入生活部?

4.谈谈在工作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5.如果加入生活部,今后打算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6.怎样在工作中使用“创新”?

7.为什么要进生活部?

8.大学生教育方面能否采用管制手段?

9.怎样调整工作与学习的紧张关系?

10.你是怎样理解“做人不需要技巧,做事需要技巧“这句话

11.对动画学院院风的印象如何?

12.认为学生干部应该怎样带领学生积极向上

另外,最好为班级干部。

笔试:题目一 怎样从全局考虑,不要说空话。

题目二工作与人际关系,工作与自身产生矛盾时,做为主角的你该怎么办?

第9篇:生物常识总结范文

    一、试卷分析:

    本次生物期中考试卷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个大题组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是25个50分分,比较多,分值占的比重大;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45分。此外还有5分的卷面分,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

    二、成绩分析: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考试成绩较好,少数同学的成绩较差。不同班级目标完成情况不同;1班特优和学优没完成,2班完成学优目标,3班和4班的特优和学优目标都完成;学生的总体 成绩与老师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巩固,记忆不牢。

    2.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及时完成或完成的不是很认真。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理论联系实的能力差。

    4.对学生的检查督促不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

    四、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

    3、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利用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4、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有意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