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第1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主要特点 外国园林 景观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独具风格,具有深厚的积累,其优秀的造园艺术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对世界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园林自夏商周时期至今,主要经历了以下六个发展阶段:

1.早期: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苑囿所谓“苑”,是为帝王营造于都城郊外的园,也就是在一块郊野地里放养一些野兽供帝王行猎作乐。西周时期,“苑”也被称为“囿”。“囿”为圈养动物的园子,在囿中饲养各种禽兽、鱼类,挖池沼、筑高台,并在台上建筑宫室以供帝王享用。

2.形成期:秦汉时期的建筑宫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宫室园林式的“建筑宫苑”,具备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典型代表为秦代的上林苑和汉代的建章宫。上林苑:秦始皇三十五年,在渭水之南的上林苑营造新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建章宫: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建造的宫苑,共建有12 处宫苑,以建章宫为首。

3.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景观和寺庙丛林景观是中国山水园林景观的奠基时期。自然山水园: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但皇室仍然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至南北朝时,社会暂时稳定,士大夫阶层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为了随时能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林野趣,自然式的私家庭院应运而生,并逐步影响到宫室的建筑格局,皇家园林景观也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景观。寺庙丛林:佛教在魏晋时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发展极盛。寺庙大多选择在地形奇特、环境清雅、丛林茂盛的山林地,因而寺庙“丛林”成了佛教圣地的代名词。寺庙丛林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对名山大川的开发。

4.发展期:隋唐写意山水园景观为中国山水园林的全面发展期。隋唐时期政治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水平较高。这时期的山水园林是对前期园林的升华,强调写意的特点,即采用简约的手法,强调意境,富于诗情画意,虽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不求形象,但求神似,再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景观。

5.成熟期:园林发展至宋朝,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园更加普遍。从都城到地方,从帝王贵族到平民,造园的地区和规模都得到扩大。这一时期的园林形式追求自然,善于抒情表意;手法自然灵活,善于叠山理水;从整体布局出发,巧于因景设点。

6.繁荣期:明清时期的皇家山水宫苑及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兴盛时期。明代已有专业的园林匠师。现在我们见到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景观,绝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皇家山水宫苑典型的代表有: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这一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人文氛围。

(二)理论著作

《园冶》:明代造园家计成于1631 年完成,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书中提出了“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是中国传统造园的重要准则。这种自然主义倾向与中国传统风水学所倡导的“屈曲生动,谐和有情”的美学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抽象、提炼和概括,最终再现自然的神韵,它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景观。其特点如下:1.具有东方传统园林的风格。2.富于诗情画意。3.具有地方风格。

二、外国园林景观发展简况

世界园林按地区分东方园林、西亚园林、欧洲园林三大系统。其中东方园林以中国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将自然、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西亚古代园林主要以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以花园与教堂为主要特色;欧洲古代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

(一)日本传统园林景观

日本园林风格与中国园林风格相近,同属自然式风景园林。尽管受中国园林对影响很大,但日本园林由于能较好地结合本土有利的地理条件(四面环海,风景秀丽)和文化传统,最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而享誉世界。营造出了极具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景观。

(二)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景观

古埃及的园林是经过人类改造后的自然几何式,并且有明显的中轴线,平面基本为规则式的方形。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林中心一般是矩形的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三)欧洲传统园林景观

从十四五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仅对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欧洲传统园林景观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发展阶段:

1.传统公园(古希腊时期)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园林一般位于住宅的庭院或天井之中,呈几何式布局,中央有水池、雕塑和花卉,四周环以柱廊,这种形式为以后的柱廊式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后,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民主政治带来文化、科学、艺术的繁荣,出现了供人们公共活动和游览的园林,园内出现了林荫道并在其下设置桌椅,灌溉水渠也演化成装饰性水景,人们可以在此散步,哲学家可以在此辩论。

2.别墅园林(古罗马时期)古罗马继承希腊传统发展了山庄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发展出别墅园林,或称意大利台地园。为了夏季避暑,这些别墅庄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可鸟瞰周围的原野。

3.宗教园林(中世纪)公元476~1453年,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为后来园林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为比利牛斯半岛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庭院中部为十字形水渠,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和马赛克作为饰面)。后来,这种类型的园林又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到了美洲,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4.庄园(15 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意大利源源不断地涌现。位于高处,豪华的庄园主住所,但并非一般人认为的城堡。

5.花园(15-16 世纪)意大利的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的兴起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罗马园林的特征,依山坡而建,视野较好,成为坡地露台花园。园林平面是中轴对称的几何形,尺度宜人,在轴线中间和两侧布置了美丽的绿篱花坛、变化多端的喷泉和瀑布、常绿树、各种石造的阶梯、露台、水池、雕塑、建筑及栏杆等。

6.现代公园(17 世纪至18 世纪末)17 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资产阶级统治者没收了封建贵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并将其称为公园(public park)。1858年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为普通大众设计并修建的大规模公共性景观,它开创了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先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和公园建设。

7.混合式园林(19世纪)整个19 世纪,欧洲园林尽管在内容上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正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在此时期所经历的一样。19 世纪以后,公园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同时,小庭院的设计建造也颇为兴盛。景观设计师植物知识的扩展和植物材料的日益丰富,为设计不同主题的小庭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庭院更多地体现了造园者和园林主人在园艺上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风景园林,2005.2

[2]梁艳.山色湖光共“一楼”——浅探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营造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3

[3]赵国叶.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方向.山西林业,2006.2

第2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差异

1 园林设计中的美学思想

1.1 认识观方面

大多数中国园林在这方面都存在共同特点,即以“制器尚象”为基本观。“制器尚象”属于比较传统的美学思想,最早见于易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影响极大。“制器尚象”中的“器”和“象”分别指的是创造物、客观存在,所以,此项思想的涵义也可以理解为制器需以万象为基础。此种思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观点,对建筑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古代建筑比较常见的“飞檐反宇”就是基于此种观点的设计,其在园林设计中则体现在以云墙为代表的景观上。以云墙为例,此项设计明显是对浮云这一客观存在的模拟,尤其是墙顶起伏的波浪,呈现的即是浮云变化的景象。

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差异极大,设计中经常体现出“天人相胜”的观点,这一点在欧洲古典园林中尤为常见。结合西方历史来讲,欧洲园林受哲学思想的影响较重,由于西方哲学格外关注理性的价值,园林设计中也经常以理性追求的反映为明显特点。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西方园林美学思想的影响最为深刻,该学派在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尝试透过数量关系探寻美学因素,其思想渗透进了园林设计中,进而影响到了园林风格与设计传统。此种美学思想的特点在于“唯美”,其非常重视秩序及对称,受此思想支配的园林设计经常会运用很多几何图案或者正方形。“天人相胜”说的支配地位在18世纪发生了动摇,随着返璞归真思想的渗透,传统格局也不复存在。

1.2 哲学观方面

在哲学观方面,中国园林倡导“天人合一”。此种思想起源很早,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也曾提出“道法自然”。作为古代中国备受推崇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毫无悬念成为了园林设计遵循的规则。结合古典园林的特点来讲,此种哲学思想不仅赋予了园林深刻的艺术内涵,还提升了其审美价值。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园林设计中往往会选择贴近自然的位置,布设能够融入自然的景观,理念也以静雅、脱俗为主。以瘦西湖为例,在设计园林时,设计者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并结合岛屿进行合理布局,使得园林景观与自然风景完美地融合,真正达到了“宛若天开”的境界。

但西方文化中对于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相当一部分哲学家都强调过“美”的局限性,即自然美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借助人力改造方能实现“完美”。此种思想使得园林设计者非常重视“弥补自然的缺陷”,设计成果反映的也往往是人的意志。西方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别,认为前者只能作为素材,但没有审美意义。受上述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园林在设计时普遍更为关注人工改造部分,设计成果经常是比较规则、严谨的人工美景,而此类园林也以图案美为典型特征。

1.3 意境观方面

意境决定着园林的美学价值,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格外关注意境的营造方式。在这方面,中国园林普遍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点,在布局上也强调虚实相生。园林意境观受文学艺术的影响较大,中国园林也因此格外关注“情”、“景”处理,并以实现情景交融为设计目标。中国园林总是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独特的感觉,但究竟美在何处却鲜少有人说得出,这说明园林设计中情境的营造十分巧妙。以扬州个园为例,其属于十分典型的园林佳作,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四季假山的布设打破了四季的时间限制,使得艺术空间及时间均得到了延展,是一种极为巧妙和高明的造园手法,突出了艺术美感。归根结底,“景”本身只是一种物质形态,只有经过巧妙的设计,使其能够触思,情境交融方有可能实现。

西方对于园林意境营造有着不同的观点,不少西方人觉得只有将自然美升格为艺术美,才够完美,因此,形式美是西方园林一直追求的境界。形式美与西方园林规则、严谨的特点相适应,是一种具有相应法则与规律的美感。不少西方园林会布设为轴对称状,就是受此思想的影响。这样的园林大多图案精美、布局均衡,无论是采用几何形状,还是各种线条的运用,均以实现形式美为主要目标。

2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是美学思想的体现形式,其设计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外园林设计中所遵循的认识观、哲学观、意境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无高下及优劣之分,但无论受何种美学思想的影响,园林设计的本质都是借助人力追求更高的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第3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现代技术;应用措施

居住区园林包括居住区建筑以外的庭院、绿地等集散场所,一般具有公共性和私密与公共的过渡性。对其设计要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传统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等特点,将园林整体营建与居住区建筑环境相融合,具体包括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空间设计与营建、园路设计等,要在设计中体现居住区的整体风貌和品位,为居民提供生活休闲的理想场所。

1.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特点

1.1传统空间处理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主张天人合一,主张因地制宜的造园,并从山水、植物、建筑等多方面统一引到设计,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景园。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造园手法十分多变,不仅使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添景等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手法,从曲直、大小、高低、虚实、竖向等全方位的角度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丰富多变,从而营造出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园林效果。巧妙运用渗透,传承古典园林在局限的空间内能够打破局限,渗透、联络、延展、扩散到相邻空间的优势特点,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巧用渗透,能够增加景观层次,丰富庭院组景。

1.2 色彩应用要点

在新中式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色彩的合理搭配十分重要,色彩搭配得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会令人喜欢或者厌恶,宁静或是亢奋等。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墙面常用的长城灰和芝麻灰、芝麻白等颜色,具有稳重、朴实的效果,但如果大面积混合应用于景墙,会与建筑墙面形成统一色调,则显得压抑沉重,给居住者的心理造成负担化影响,比如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居住区在颜色的处理上就有待提高,其在建筑和园路铺装上大面积的长城灰色,使得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沉闷而缺乏通透。因此,颜色的选用不仅要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特点,还需要显露现代气息,克服传统的沉重冗杂,体现时代创新,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心理。

1.3 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园林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包括祈福的符号、图腾,常用的动物、植物、吉祥物图案;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符号图案等,不胜枚举。在园林建设中,这些图案符号也被广为运用,标志着民族文脉的点点滴滴,令人视之便有体悟。有些符号甚至已成约定俗成的事物,如中国结、祥云、龙凤、貔貅、狻猊、蟠桃、玉玺等,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2、园林要素组合设计要点

2、1园林要素与住宅建筑的和谐统一

在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占据整体重点,与园林景观及其他共同组成居住区整体环境。其中园林要素中的植物与水体属于软景。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住宅建筑在材质上与植物和水景产生对比,这种软硬兼具、刚柔并存、各有高低的景致只有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感官的良好感受。

植物景观在整体园景中负担的责任是:突出背景、添加前景,并且创造夹景。水体景观则是增加园林整体的亲和、灵动,激发居民们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意趣。植物和水体的布置设计需要从住宅建筑的风格、色彩、意境、特色等出发,对建筑和园林的主题起到添彩、烘托的作用。同时,这些软景还能打破住宅建筑的硬质效果,使得构图形式更加活跃,使园林区景色各异、刚柔并济,也对道路、停车场等其他的场地设计提供了帮助。园林中的硬景一般是置石、假山、园路铺地以及景观小品,这些在竖向上的主要景观丰富了居住区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无疑是对住宅建筑的帮衬和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上必须与住宅风格、色彩、意境相符合,对体量的处理要科学合理,以达到互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效果。

2.2各要素设计相辅相成

参考中国传统园林,叠山、理水、建筑、植物这四个元素,便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点。这四种元素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互相结合、融会贯通,通过造景手法而形成和谐、自然、美观的园林艺术图画。运用新中式手法对居住区园林进行设计,各设计要素需要和谐统一,具有节奏和韵律,水体、叠山置石、庇佑性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小品、植物、道路铺装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而服务。以假山的设计为例,园林中山体的运用在北京地区中的地方性表现较为突出,在很多传统园林中甚至可以成为主景。北京地区所用假山的材料多为青石或是土石相间,土石山极少单一出现,而是围合成连绵的山体,用以分割园林内外。土石山在设计营建上结合植物配置,借用高程,使园内树木高大浓荫,更显自然。

各要素之间通过空间组合,可以创造欲扬先抑的效果,借由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方式,打造有层次的空间。增加层次感不能盲目拼凑,而要结合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实际情况,辅以当代科技手段,对山水进行合理改造,合理置景,各要素之间在材质、色彩、风格上可在相同基调的前提下。

2.3组合造景的地域性特征

在自然生态层面,居住区园林在进行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时,需尊重当地的自然要素,就地利用自然特色,并对自然生态进行补偿,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居住环境。比如北京居住区的叠山水景中,所用的山石材料多取用出产自北京附近的黄石、青石、北太湖石等作为材料,搭配当地常用的植物景观,营造自然属性的山水景观,达到生态补偿的效应。

在人文历史层面,设计时需要保留地域传统文化,可对地域符号和地标进行抽取,在园林中再现地域场所精神。各元素组合造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达到完好的融合,使传统与现代在设计中融合体现,使全球性与地方性结合体现。

目前,大多数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存在简单的元素堆砌、过渡设计、景观克隆、守旧等现象,甚至过于概念化,忽视了“宜居”这一关键理念,不能很好的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也有些案例是设计手法和空间营建水平有待提高,空间效果不佳,过于规整呆板的建筑与园林之间缺乏交流,无法渲染当代活跃的气氛。另外,部分新中式居住区在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后期维护中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红玺台的水池景观,在九月份左右即呈现干涸、无人管理之状态,以至于无法显出新中式景观的优越性。以上园林营建与设计方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水平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园林设计中的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加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宗江.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技术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 (9):59,67.

第4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亭;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210069-02

在园林建筑景观中,无论是传统的古典园林,或是新建的公园及风景游览区,总是离不开亭。亭可以说是中国园林景观中最活跃的建筑元素。亭的形体一般小巧玲珑,四面敞开,通风透气,属于一种敞开式的小品建筑。亭子的原意是停留的意思,在《园治》一书上记载:"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民间早有歇脚亭、过路凉亭之建立。而当今的园亭,除了主要供游人纳凉,登临眺望、赏景的功能外,逐步发展成为特别讲究装饰,起点缀园景和建立景观作用的园林休闲建筑。

1. 亭的主要特点

亭在园林建筑中运用特别广泛,无论是传统的古典园林,或是新建的园林游览区,到处都可以看到亭,它与园林中的其它建筑、山水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亭子成了满足人们"观景"与"点景"要求而通常选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所以亭子具有如下特点:

⑴ 在造型上,亭子虽小,但造型独立而完整。亭的立面大致划分为屋顶、柱身、台基三部分。柱身部分由于有若干根承重立柱,一般采用方柱或圆柱,亦有采用多角柱,如五角、六角等,屋顶以往多采用木结构,现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屋顶造型与角线变化丰富。台基起衬托作用,可根据位置而定。亭子的立面造型、尺度及比例关系、材料色彩等都可由设计者根据亭子所处的环境、位置去自由发挥。

⑵ 亭的构造,体型虽小,且繁简不一,但多数园林中的亭子构造简单,施工制作也方便,但一些带有纪念性要求较高的亭则讲究工艺,所以制作较复杂。过去建亭,通常采用木结构,但为了施工方便和延长使用年限,现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根据立面造型需要采用竹石材料。由于亭子所占位置不大,因而选址比较灵活,只要与环境协调,随处都可设亭。

⑶ 亭的作用,主要是考虑供人游赏过程中驻足休息,以及眺望观景之需要,一般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而且亭与其他建筑之间在功能上一般没有什么必要的内在联系,因而只要从园林建筑的空间角度考虑构图,就可以发挥其园林艺术特色。

2. 亭的造型

在园林建筑中,亭虽体积不大,但在建筑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造型的变化非常之多。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以及屋顶形状等,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说,通常有以下几种造型。

⑴ 三角攒尖顶亭,这种亭体积特别小,主要是起点缀作用。这种亭只有三根支柱,因而显得最为轻巧,近年来新建风景点采用较多。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角桥亭,以及广州烈士陵园中的三角休息亭;也有单纯为起点景作用而设置的三角亭,如广州中医院天面园林的三角亭,是一座由混凝土塑造为竹质感材料的观赏亭,别有一番新意。

⑵ 正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亭,这是最常见的亭式。一般为单檐攒尖顶或重檐攒尖顶亭,也有三重檐攒尖顶亭,它们形态端庄均衡,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廊道结合在一起,重檐较单檐在立面轮廓线上更为丰富,结构稍为复杂,亭与廊结合往往采用重檐形式。以往皇家园林中由于园林规模大,体型考虑丰富,因此多用重檐亭。如北京颐和园的廓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特大型的亭子,它的面积达一百三十多平方米,由内外三圈二十四根圆柱和十六根方柱支承,体型稳重,极为壮观。当然在南方园林中,重檐的多角亭也很常见,但体型一般比北方的要小。三重檐攒尖顶亭,是亭中最庄重的一种形式,一般很少见,这种亭不但体积大,而施工质量、工艺要求也比较高。如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的翡翠亭,是一座三层重檐,结构上为攒尖顶式,檐角反翘,升起的角度较大,形成展翅欲飞之势,显得极为空灵超脱。它与旁边凝重的七星山相映成趣,由于它为三层重檐,更可以突出在轮廓线上风姿绰约,富于变化,在较大面积的景观群体中,体现出高自标格的韵味。

⑶ 组合式亭,其组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进行组合;另一种是一主体与若干个附体的组合。不论是那种组合式,都是为追求体型组合上的丰富和变化,寻

求最美的轮廓线。如北京颐和园山脊上的"荟亭",平面上是两个六角形亭的并列组合,采用单檐攒尖顶,若视线从昆明湖望过去,仿佛是两把并排打开着的大伞,婷婷玉立在山脊上,显得格处轻巧美观。组合亭中还有另一种就是把若干个亭子按一定的建筑构图规律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建筑群体,形成层次分明,体型多变的建筑形象和空间组合,如肇庆星湖的湖心五亭,都是组合得相当得体的例子。

⑷ 半亭,这种亭一般依墙而建造,自然形成半亭,亭主要是与廊道结合一起较为常见,有的在墙的拐角处或围廊的转折处做出四分之一的圆亭形成扇面形状,例如苏州狮子林内的扇面亭。

⑸ 圆亭,古典式的圆亭多具有斗拱、挂落、雀替等装饰。圆亭的造型美,全在于体型轮廓美,有单个或组合型,如北京天坛公园中的两个套连在一起的双环亭,是重檐式,它与低矮的长廊组成个整体,显得圆浑雄健。这种亭现在在新建园林建筑中也逐步采用。

⑹ 伞亭、磨菇亭,这种亭在新建的公园游览区比较流行,因为它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伞亭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中心一根支柱,屋顶为一层薄板,因而最为轻巧。伞亭拼合一起还可以组合任意灵活的平面。如桂林杉湖岛上的磨菇亭,由一组圆形的水榭与三个独立单柱圆形亭子组成,若从高空俯视,湖心岛的平面呈美丽的梅花图案。

3. 亭的设计方法

3.1 园亭的位置选择

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为风景增色,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2 园亭的设计构思

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其次,是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圆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4. 亭的空间特征

4.1 注重人与环境融合的空间

现代园亭建筑可以单独成景,也可以与花架、景墙、坐凳、植物等组合成景。例如,环绕的廊架与参天的大树组合而成的休息亭,就充分注意了亭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休息亭的中部保留原来的大树,以自然生长的树冠为亭顶,使之既保护了生态,更有"树亭"的艺术效果--亭中有树,树中有亭。"树亭"通过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突破了传统生硬的空间形式,既表达了现代建筑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更显示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现代建筑空间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相反,它总是极具变化并充满情趣,信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多种设计手法相结合。

4.2 多形体组合的空间

第5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造景;设计;探讨

1 植物造景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 植物造景的功能

21世纪是生态环境文明的世纪。生态人居环境应做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的绿化系统应具备四个功能,即:生态环境功能、景观功能、文化功能、休闲活动功能。

2.1 植物造景的生态环境功能

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人类渴望自然,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秦皇岛这个石油城市更是需要利用植物造景来改善生态环境。

2.2 植物造景的景观功能

当今城市处处是水泥森林,使人更依赖于自然、更希望在鸟语花香的园林城市中生活。通过利用植物造景来营造的城市景观,就是创造最佳、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使城市内景观结点地带和代表性建筑与标志物的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人的活动从居住的小盒子里引出来,带向其所心仪的环境中,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也会心情舒畅,陶之自然的。

2.3 植物造景的文化功能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存在,充实了城市的内在美,让城市文脉得到了延续,而在这些因素之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4 植物造景的休闲活动功能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本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冠荫下的树坛增加了座凳让人休息;草坪开放,孩子们在其中玩耍,能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得到放松,体会生活的美好。

3 绿化造景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植物造景人性化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的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3.2 植物造景生态化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观念中的园林也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更多的关注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不断的更高的要求。强调以绿为主的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座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座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城市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3 植物造景艺术化

植物造景的艺术化是通过借鉴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巧妙的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是极富变化的动景,它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3.3.1 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性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树种。还要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而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木品种;二是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抗风、耐瘠薄、耐盐碱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种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三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衰老,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较慢,但寿命长。所以我们要结合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优缺点,合理的搭配种植,即要让城市绿的快,还要考虑到绿化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3.3.2 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植物的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求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重。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

结束语

总之,植物的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傅徽楠.城市特殊绿化空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2004,11(37-39)

[2]车生泉,郑丽蓉.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Garden园林,2004,10(16-17)

[3]童道琴.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生态资源的开发[J].中国林业,2004,12A(30-31)

第6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 城市公园;定级;定性;定形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语

做规划不是简单地画几张图纸就行,空间平面布局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归根结底是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景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任何一个规划项目,在下笔进行做方案之前,都必要对项目进行一系列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项目的最基本目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在下笔“画图”的时候才能不失准绳,不会偏离方向。

1、公园建设的意义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具有一定用地范围、供市民休憩的公共绿地场所,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创建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瑞安城市的建设发展,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加,城市公园的功能与规划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协调城市公园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城市公园重塑,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公园地处安阳新区与莘塍交境处,是城市的中心地区,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政府克服种种阻力,为市民留出这样的空间,实在难能可贵。当然,这个公园对于城市也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1.1 城市形象方面

瑞安作为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山水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而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形象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本公园的规划实施对提升城市品味,融合城市景观要素形成山水特色的文化之城都有深远的意义。

1.2 城市发展方面

瑞安是在普遍的农村地区建设城市,城市更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旧村改造,而目前的旧村改造动力基本来源于因住房面积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利益提升,外部居住环境改善对经济的贡献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而本公园的实施将以活生生的示范告诉人们,通过环境先导可以更大地实现房地产增值,对居民的观念转变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3 民生建设方面

公园实施建设对改善城市气候小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延续城市文化,充实居民娱乐文化生活更有现实意义。

因此,作为本地的规划设计者,我们更要凭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来研究分析,做好本公园的设计。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设计呢?照搬国内外的优秀设计显然不行,我们必须在下笔之前进行认真思考。

2、关于定位

在挖井之前要通过勘探找准水脉位置,然后才能进行深挖。设计也一样,虽然图纸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准确定位,不准确定位将失去方向,定位错误更是南辕北辙。所以,我们在设计之前,先定位,包括“定级、定性、定形”三个方面,定级即确定等级,就是要研究这个公园的服务对象是谁,服务范围多大;定级之后是定性,即确定功能,就是要研究在这个服务范围内的这些人到底要什么功能,对这个公园有什么功能上的要求,这是体现公园价值,能否聚集人气的一个关键因素;三是定形,就是公园在形象上是什么样的,是体现功能的外在表现,所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是内容,形式就是定形。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定级与定性有时间概念,即随着不同的时期城市建设与人们心理等因素变化而变,而定形依赖于物质,公园各项设施一旦建成,更新或改建都不能说变就变了,因此,前两项内容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近期的现实需要与远期发展可能,在定形的时候既要实现近期需要,又要为远期可能留有余地。

2.1 定级

影响公园级别的因素很多,如用地规模、人口密度与分布、交通可达性、周边休憩设施的服务范围、城市的功能组合等。

2.1.1 占地面积标准:本公园用地规划约8.2公顷,按一般的划分标准,2-10公顷为近邻公园,10-50ha为地区公园,因此,本公园在近邻公园中算大,在地区公园中算小,因此从公园的服务能力来看,应主要面向近邻,兼顾地区;

2.1.2 人口密度:所处地区为城市居住密集区,人口密度在2-3万人/平方公里左右,公园最高日游客量可以达到1万人左右,服务人口约7万人,有效服务半径在800-1000米左右,占到游客量的70%以上;

2.1.3 交通方式:10分钟的车行距离是3000-4000米左右,自行车为1500-2000米左右,步行约500-1000米;公园的主要服务人群应该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步行与自行车的出行应是最主导的方式,因此,公园的适宜服务半径应在2000米以下。

2.1.4目前城市中的休憩设施比较缺乏,大致有以下六处:万松山公园、隆山公园、西山公园、玉海广场-湖滨公园、瑞安广场、市府广场-马鞍山公园。这几处广场公园主导功能主要限于运动、休闲、游览等基本功能,除了万松山有效服务距离大于2000米,其余设施基本都在500-1000米左右(服务区域如图所示)。从民意调查来看,如果出于同种功能需求,一般民众更愿意就近选择,因此,从现状设施分布与服务区域及未来城市功能布局特征,本公园的服务主体应是半径在2000米以内。

因此,从近中期来看,本公园应适当增加服务功能与范围,主导服务对象为中部组团,远期随着周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设施不断完善,范围会因此有所缩小,对象为莘塍、安阳、上望及瑞祥新区,最终成为片区级的公园。

2.2 定性

即公园的功能,

用情况、民意的愿意及城市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2.1 现有公园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娱乐、游览、休闲、运动、教育、观赏风景等,通过对六个城市广场公园的游客抽样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规模小,容量接近饱和、同质化趋向明显,功能较单一、自然景观较差,人工景观为主、停车等设施配套不足、小区及组团级绿地不足,降级使用、无容身之处,不能吸引人们长时间逗号。

城市主要公园的功能组成比例

2.2.2 从民意调查的情况来看,民众对本公园功能期望中,运动占了28.7%,休闲占了24.7%,其它如商业、娱乐、教育、观赏等功能均不到10%。一般而言,景观、运动、休闲、娱乐等功能对周边地区(半径1KM左右)影响力较大,而生态、社会、经济层面的功能则体现在片区范围的中观层面(半径约2-5KM),表现为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片区的聚合作用、周边地价的提升等方面;对整个城市而言(半径5KM以上)则在政治、文化层面更有意义,如:示范作用、文化品位提升等。当然,从中也暴露出我市居住区、小区级公园建设方面的不足,需要通过城市公园来弥补。

2.2.3从城市角度来看,本公园还承担着更高要求,如文化、防灾避险等方面的功能需求,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因此,本公园近中期以日常性的休闲、运动等活动为主,远期还要考虑观光或旅游等多重复合功能的实现。

2.3 定形

那么我们这个公园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古典或现代、中式或西式、自然或人文、综合或主题……这就涉及到如何定形问题了。我想应该公园本身资源条件与人们的审美两方面来讨论。

2.3.1自然、景观、人文资源

本地块濒临承载历史与瑞安人民感情的塘河,又依托繁荣的城市中心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同时,我市千年的历史,又有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如划龙舟、桥文化、水文化等)与扎根于民间的审美观(村中有河,河上有桥,桥边有树,树下有亭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格局)。这些要素都是公园定形的营养来源。

2.3.2人们心理诉求

都市人已经厌倦了城市白色景观,崇尚自然的绿色景观,渐渐意识到房子并不难得,天然河流、清新空气、优质景观、珍贵土地才是稀缺资源。在心理上从原本的浮躁、张扬向含蓄、内敛的处世作风过渡,更注重生活品质与个性体验,意识到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精神积极等才是最保贵的。从本次的民意调查也验证了这个结论,在对你希望的公园风格是什么样的选项中,61%以上的人选择了突出自然、生态风貌,其次是中国古典式,占到22%左右。

因此,公园形象应以自然生态为主要基调类型,体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同时要揉和人文关怀,为人提供活动空间,体现本土文化。

2.4 定位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本次规划将公园定位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人文特征,规划成以休闲、运动、游览为配套的独具瑞安地方魅力的城市为片区级综合公园。

3、案例分析借鉴

设计之初的案例调研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省内外一些优秀的案例,如上海静安公园、上海徐家汇公园、杭州太子湾公园、宁波日湖公园和宁波月湖公园等,经过对其实地考察,分析其特点和共同之处,将优点进行合理借鉴与运用。

3.1优秀公园设计风格及特点

静安公园称现代大都市自然山水空间,主要特点是采用小中见大,遮隔景深的传统造园手法,具有壮观的“城市山林”景观,景观看点是假山、古树、草坪。

徐家汇公园是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为主,放射式轴线的西式公园。主要特点是以茂密的大乔木、各类花灌木、地被植物构成绿地的要素,以保留建筑、雕塑小品、平静的湖面、景观天桥以及烟囱构成景观要素。

太子湾公园是山野情趣浓郁,又巧妙化用欧美造园素材与手法的大型公园。主要特点是人工瀑布(水景) 、大草坪 、丰富的植物科普、四季观赏。

日湖公园:开放的城市自然式生态公园。主要特点:一是水景灵活运用,二是丰富的植物配置和密林设置;

月湖公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典式公园。特点:一是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河岸的处理,古建筑与景观的巧妙融合。

3.2 共同之处(借鉴之处)

分析了五个公园的类型和特色,本人发现各公园的设计和理念集中归纳都有类似的共同点,也是公园设计的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公园的设计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路,人是服务的主体,包括人的感官、行为和需求的研究,设计公园是均要予以考虑,使公园更具亲和力。

(2)水体的运用:在考察过程中,所有公园都巧妙的运用的水,公园的核心均位于水体张开,而且都做到淋漓尽致,生动的表达了人和水的关系。

(3)植物的配置:公园的主体部分植被,是公园亲和力的主要体现,也决定着公园的成败,在考察了五个公园后,发现各公园在植物配置上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各种类型的植物灵活搭配,林木微地形的处理,保证了四季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景色。

(4)流线的巧妙设计:流线是人的引导线,直接联系着人的感官行为和活动,人在流线的引导下去观赏景色,五个公园在流线设计上也下了一番苦心,使人在游玩的过程中心不会产生疲劳,又形成移步换景的效果。

4、关于结构

任何景观只有与环境融合才有张力,因此必须对更广区域来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因为公园空间有限,如何才能使最小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与城市融合在一起,我们采用类比融合的原理,对周边的功能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北为城市商业区或公建区,性格特征为繁荣,活跃;西为城市交通干道,其性格特征为躁杂、快速;南面塘河,表现为灵动与宽容;东是城市居住用地,表现出宁静,舒适的性格特征。因此,通过功能拼贴拓展空间,形成“一核心+四专业功能区”的规划结构:

北:商务广场型,提供集会、节日联欢、游行检阅、地下停车、娱乐等功能;

西:生态防护型,以密林、林荫为主,主要功能为散步、拓展运动、自行车道、隔离等;

南:自然文化型,以水景观为主,突出水、桥、亭、树文化;

东:生活休闲型,提供健身运动,晨练、儿童活动,社交等场地;

中:核心景观区,休闲、体会都市郊野情趣等功能。

第7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1.1大地艺术的特点

1.1.1材料艺术。

所选材料与地基的密切结合是大地艺术的首要特点,也是与传统雕塑艺术的主要区别。当艺术设计人员选择森林、工厂废墟及沙漠等场地时,也决定了与之对应的创作素材,如:草、砂石、木材废旧设备等,对于艺术家而言,每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其本身就是一部异常丰富绚丽的风景历史,强烈的原始感更加深了艺术作品与场地之间的紧密关系,英国著名艺术家安迪•古兹沃斯的“石墙”便完美地体现了这种相互关系;而木材作为基本建材的一种,可塑造性比较强,其枝、干等自然形态异常丰富,动态感十足。如著名艺术家戴维•纳希的木制作品,不仅体现了木材的自然形态,也隐喻了生命复始的特点。一般而言,大地艺术所选材料是无污染、无破坏性的简单、干净的材料,这既是景观艺术家们对自然创作题材的创新,也是将其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有力前提。

1.1.2大地艺术的抽象性特点。

简单化是大地艺术形式语言的主要特点,其中金字塔、螺旋体、圆、线等是其常用的形式。正是因为这类几何形式较为简单,才深刻地植根于人类的意识海洋中,以此来获得对原始情感的最深刻体验,从某种观点来讲,它受精神学与美学分析相互结合的影响,特别是在仁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下,大地艺术的抽象特点表现得更为强烈。例如:线作为典型的一维性标记,具有较为明显的方向特性,由此能够较为清晰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发展形成过程;圆被大部分国家认为是宇宙的象征,没有起点与终点之分,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其代表作为欧洲巨石场、罗比特•莫里斯代表作品“天文台”等,这些都能够为大地艺术创作提供极为有力的借鉴经验;金字塔是稳定性及动态二元性的典型代表形态,它代表着传承、热情、权力的巅峰。

1.1.3大地艺术关注工业文明下的废地资源。

对工业废地的关注,体现着艺术创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为特点的艺术形态作品,充满了对工业生产的批判寓意,激发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欲。

1.2大地艺术作品的美学特质表现形式

1.2.1重新塑造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欧洲古典油画可以发现,风景的描绘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的特点,即便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但有潜存关照者的影像,此时的自然艺术是以一种被动形式存在的,诚如毕加索的言论,“艺术就是自然所没有的”观点。而大地艺术则充分体现了自然与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塑造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即:在尊重、保护自然的条件下,协调人与自然间的顺应关系,按照自然规律的特点进行大地艺术创作,如著名艺术家德•玛丽雅的代表作“闪电原野”便凸显了这一特性。

1.2.2对传统美学思想的挑战。

传统美学景观模式遭到了大地艺术的激烈挑战。后者认为美学的最基本原则应强调艺术的和谐性,重视景观与场地特点之间的融合性,这类艺术家们并不认为废弃的工业场地不值得利用,反而废旧基础上体现的破败之美更具意味,更能体现人类技术发展的每一阶段,是人类工业文明不断前进的有力体现。而这类思想恰是对传统景观设计模式的激烈挑战。

1.2.3自然原生态的保持。

以艺术作品的形式改变自然原始形态是大地艺术家最为反对的艺术形式。他们认为在不改变原有自然面貌的基础上,对其做恰当修饰,更能使观众获得更为全新的审美感受,这一理念恰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保持地域特色”理念相一致,这也是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的体现形式。

2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2.1开拓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思维理念

大地艺术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设计者们的自然生态观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特别是史密森、哈格里夫斯等人对风景园林与大地艺术相互关系的探讨,使更多的园林设计者们看到了一种崭新的语言创作形式,它涉及了各类元素,如:风力、水、重力等都可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其代表作品为烛台角文化公园,其中风作为公园所表达的首要主题,凸显了自然的自我表达之力;“环境剧场”展现了雕塑地形的特点。

2.2艺术化的地形对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源于自然”与“高于自然”是传统地形处理的表现形式,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各自的特色。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使得城市绿化面积极大地缩减,自然地形表现形式并不能充分展现出来。而大地艺术中对地形的处理方式恰能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经验。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借助主观化、人工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改变园林地貌。在体现设计灵活性的同时,创作出适应社会大环境氛围的小自然景观。其代表作品为英国苏格兰南部的詹克思花园。

2.3大地艺术对现代环境场地恢复的影响

大地艺术创作的最初目的是批判城市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但随着大地艺术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他们发现被摒弃的土地及废旧工厂所凸显的荒凉破败气息与大地艺术所表现的主题形式十分吻合,工业废地越来越多的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并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发现,它不仅能逐渐恢复被破坏的土地资源,使得景观质量被提升,还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各类废弃物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废旧场地的破坏程度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解决,还需融合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进行艺术创新改造。

3结语

第8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雕塑艺术设计;城市公园;应用研究

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审美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这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的往往不仅仅是舒适,更注重的是对于生活内涵的追求。在人们生活中,城市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休息、娱乐活动的进行,城市公园的所有设施均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而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雕塑艺术设计的应用,不仅仅能够进一步美化城市公园,还能够进一步体现城市的特色以及内涵,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应用。

一、雕塑作品的类型

1、以人物、动物为主题

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雕塑设计的运用,往往都是以人物、动物的形象出现。在进行造型方面选择中,主要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形象。例如,在无锡太湖边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玲山地区,在这里有一座大佛,人们都称之为灵山大佛。这一雕塑选择的人物原型是青铜释迦牟尼佛。这一雕塑高大雄伟,生动形象,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地方特色,被当地人们所喜爱。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若是选择动物形象,则主要代表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例如,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就使用鸽子的形象,要想不断提高其设计水平,进一步表达当地的问题特色,就要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情况,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进行造型的选择。

2、以植物为主题

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塑设计在整个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更具有相应的实用性。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塑设计主要的造型为树桩、树干等,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进行休息时用,若是栏杆也会起到早名的作用。其中,还有部分设计师根据实用性原则,将垃圾桶设计成树桩的形象,同时,这一种雕塑设计具有高度模仿的特点。这一特点让人们很难辨清这些雕塑是真是假,在增加城市公园情趣的同时,但又不缺乏实用性。

3、以抽象几何为主题

在选择这一类型的雕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会从这些形象的内涵、深层次角度进行出发,主要体现的是现代艺术的魅力。人们对于这一类型的雕塑更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设计往往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

4、以山石为主题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假山石的应用技术高超,其造型独特令人惊叹,例如,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叠石、留园冠云峰等。因此,在现阶段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雕塑设计师采用以山石为主题,与公园中相应的景色相协调,进而构成独立的景观,让整个城市公园设计充满一种古典的气息,让人们置身于山水之间,进而营造出古风古韵的气息。

二、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设计的取材以及表现形式

在进行整体城市规划中,进行城市公园的设计对于丰富人们生活、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在人们生活中,公园可以作为一个进行休闲活动、社交的场所。在考虑到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同时城市文化的体现。

1、取材

从以上分类介绍分析,雕塑艺术设计的取材较为广泛,这就意味着再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造型。同时,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设计并不需要像纪念碑雕塑那样具有特殊的含义,只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城市的特色以及文化,均可以选为雕塑造型。同时,若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公园中,设计人员要注意雕塑设计的实用性,进而更好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表现形式

首先,虽然说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要具备体现里,能够进行城市特色的表现,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禁止出现标语性的建筑造型。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整体公园的协调,标语性雕塑十分容易导致整个公园显示的十分呆板,无法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感觉。这将会导致公园设计的说白点,因此,雕塑设计应该从造型上打动人心。其次,协调性是我国园林设计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所设计的雕塑造型应该与整个公园的氛围相一致。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才能够让雕塑与公园融为一体。最后,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雕塑的造型应该时尚新颖,应该具备创新的特点,最好是能够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互结合,进一步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三、雕塑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解说系统不完善,虽然在公园中,雕塑艺术体现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但是,有部分雕塑并没有很明确的进行解说,这导致人民并不了解这些雕塑的意义,更无法了解其中存在的文化含义;其次,就是公园的私密空间相对来说较少。在进行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由于建造大量的景观以及相应的雕塑,这导致工人们进行休息的空间较少。

2、建议

首先,要进行解说牌的增设。要对雕塑所要表现的意义进行全面的解释,让人们能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进行解说牌设计的过程中,其形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合,通过这样的方法,雕塑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人们的观赏。其次,要进行私密空间的增加。例如,可以增加人们休息的地点,让老人、小孩有各自的活动范围,让人们在公园中有更多的选择,在体会大自然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雕塑的文化气息。四、总结综上所述,进行雕塑艺术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公园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结合现阶段雕塑艺术设计的应用情况,对其分类、取材、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提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陶继锋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娃.城市设计中公共艺术的经验与延伸——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山东烟台滨海景区为例[J].雕塑,2015,01:47-49.

[2]王宜军.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以湘潭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09:67-70.

第9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文人园林是宋代文艺象征的浓缩版,对于宋代文人自己的园林来说,整体的布局决定其表达风格。相较于华丽大气的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更讲究艺术性和对溪水山间等自然景观的还原,从空间布局来讲,它没有明确轴线,在空间的布局上不具备定格特点,缺乏整体形态的控制,园林整体较为形散“,形散而神不散”是其主要特点。文人习惯于还原山水本色,在空间设定上它大致分为山、水、建筑物这三个方面,由此基础上进行精细的规划,比如园中小路、风趣游廊和溪涧山谷等等。一般我们可以看到走出路径后的休憩亭子和分布在周围的花草树木,这种格式的布置是以自然景观的形成作为参照物去设计和修改。文人的造景方法比较特殊,他们的空间主干并不是形同于皇家园林,而是将景观原形合理的保持,以独特的韵味取胜,让山水一体的自然气息渗透在自身的园林当中,将当初选好的地貌风格也为较为完善的保存起来,它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而不是华丽的展示。文人园林的基本构景方法是抓住参照位置的特点,虽然在空间的布置上缺乏逻辑感,但是却充满特色,让山、水、石成为园林景观的主体,用悠然委婉的形似来表达园林的隐逸之风,巧妙的体现出了文人的独具雅风[1]81。

二、宋代文人园林的艺术风格

文人园林成熟于宋代,发展于宋代,那么它们如何将园林的文化气息表达出来、并让园林的特色展示其中呢?从这方面来讲,宋代文人园林更为重视的不仅仅是我们所观察的外在条件,它讲究的一种文人独具的内在意蕴,一种灵气和一种精湛艺术的体现。1.山水一体,以石造景。文人的内心犹如山水一色,容不得半点打扰的成分,那么对于他们的园林风格来说,自然独成一体。这一方面恰如其分的体现在山水之上,文人叠山造石头,寻奇石筑美景。像坡这样的文学大家更喜欢独自山间寻找奇石,或收藏或装饰自家园林,比如我们经常盆形山、隐蔽山等等。那么配合叠石山的水又何从而来呢?在宋代并未有太大的空间以便于文人们充分运用,所以这个时期文人喜欢以湖、池为景致填色“,可浮十石舟,今创亭压其溪”就是表达此意,运用是亭亭小溪配石山之景。文人园林的水为山石留影,山石主景,这样更能带来一种别样的闲逸隐趣。2.幽隐亭阁,静思其乐。在风格的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及宋代的亭阁,无论是竹制的亭子还是石筑亭阁,都会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如沧浪亭,它当时的建筑非常古朴,如苏舜钦在保持了当中原型的同时,让亭阁根据地形高低穿插其中,颇有一番人文情怀,当时的沧浪亭也因其“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古朴之美流传于世间,这亭子的构造以四方形隐匿在山顶之上,结构雅致。有一种文人情怀融入其中,所以亭子矗立在的位置就代表文人最想在此处欣赏园中美景,也恰是这个地方,能够闲情逸致,瞭望全景。在园林的设计方面,亭阁是点睛之处,也是文人最想歇息的地方[2]39。3.热爱梅竹,崇尚素雅。一个园林的构造,最需要的莫过于具有生命力的花木,宋代文人喜爱梅花和竹子,因此在园林的设计上,梅竹是常有的园林要素。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梅花的气度和素朴让文人们将这重要的园中景致寄托于梅上。那么对于竹子来说,更加是园林当中不可缺乏的元素,竹子的色泽翠绿,所以最能体现大自然的特色,宋代以清风喻竹,强调竹子如春日微风,能够传达最美好的寓意,让人有一种以竹为家、安稳闲逸的感觉。文人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大体是竹子、梅花这样简单又不失雅兴的花木吸引了文人,在园林的布置上,就是这样的简单却又渗透着古典美的纯真与质朴。4.因地制宜,借景通透。在园林基地的选择上,一般也需因地点的不同而灵巧善变,因为绝大多数的文人更注重的一种文化习气的培养和世外桃源的追逐,基地的选择一般以景色幽静、极富特色为主。巧为“因地之宜,构为栋宇”,讲究的也是因地制宜这四个字,不同的地点具备不同的特色,要看这块土地是不是文人心里的感觉和意境。可是选择土地的面积毕竟有限,在构建园林方面,园林周围的外景也尤为重要,宋代文人在自家园林面积不足的情况下,通常选择一个周边景观优美的地方,这样即便是在自家的园林,也可以欣赏到周边的美景,可谓是一举多得,更加能够开拓视野,置身桃源。

三、由园林艺术风格探微文人隐逸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