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从课程设置看,我区自1999年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信息技术教育曾经红火一时,各校争先恐后地开设信息技术课。至2007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新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由原来的独立学科被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中。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教材的问题,开课年级的问题,课时的问题,教学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从硬件配备看,我区于2005年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为每所中学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及一间计算机教室,小学也初步建成多媒体教室和农远资源接收室。小学计算机教室是自筹经费建成,购置的计算机配置低,数量也不足,现在设备老化严重,不能正常运行。
从教材建设上看,2005年长春市电教馆组织省内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编辑出版了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现已改版两次。
从师资队伍建设上看,我区99%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专业不对口。现有约40%的专任教师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的大专班和本科班在职培训,并获得学历证书。目前,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41人,具有计算机专业学历的有15人。
(二)我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统一管理之中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缺少检查力度。教师的教学相对随意,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检查,没有实用性。
2.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不统一,版本混乱
从新课改后,信息技术课被纳入到综合实践课程里,教材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各学校信息技术教材不统一。
(1)由于我区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了全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不一的局面。初中继续沿用长春市电教馆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但教材版本混乱,更新不及时。同时,部分小学使用综合实践教材,综合实践教材只有五、六年级才有部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而区教育局要求小学只在三、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因此,导致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难以真正开展。另外一部分小学则使用长春市电教馆开发的教材,但往往版本老旧难以满足学习需要。给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与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带来了一定困难。
(2)还有一些学校没有为学生征订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师自编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给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信息技术开课年级不统一,课时难以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前,我区信息技术课开课年级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课时为每周2课时。自新课改实施后,教育局重新统一开课年级与课时,规定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为每周1课时。后来初中信息技术课调整为每周2课时。调研中发现,我区各个小学信息技术开课年级不统一,有在五、六年级开课的,也有在三、四年级开课的,少数学校一、二年级也上信息课,课时为1课时。初中基本按照教育局要求在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但课时又不统一。
4.信息技术课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信息技术课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没有考试和考评。一是对评价考核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学期末是否组织信息技术考核没有明确要求,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也不做具体要求;二是全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学业结束,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没有一个综合考量。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信息素养培养现象
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培训班”,学生被培养成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学生,而不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6.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对本学科知识缺少系统的认识。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除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打字工作,学校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以及为其它学科教师做课件等。教师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专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免会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
7.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善
此次调研的6所中学和7所小学中,有部分学校由于计算机教室建设不达标,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设备严重老化。即使有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没法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个别中小学使用的计算机仍是最初建机房时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8.学校领导不重视
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备标准不清楚,学校建设发展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由于部分学校近年来招生速度过快,规模变化过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校舍高度紧张,信息技术教室建设长期无法纳入建设目标和设置计划。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只重视学校行政科室或教师计算机的配备而忽略学生计算机的配备,导致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落后。
二、建议
(一)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合理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情境创设和意义建构;立足应用实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配备水平,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保证信息技术课正常有效地开展
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配备要达到标准,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管理要明确到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明确领导分工,狠抓课时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管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要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规范教案书写,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加强检查和指导,狠抓落实,确保信息技术课规范有效地实施。
全区对信息技术教学要统一管理,统一信息技术教材,统一开课年级,统一课时。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考核体系,坚持发展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考核。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期末学校要组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紧扣教材,考核结果可以以等级的方式呈现;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上机操作与电子作品结合、一次考试与学生多次选择考试结合。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将信息技术列入学业考试的考核科目。第三,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估督导检查,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方案。
(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岗培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建议每两年至少要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
(五)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切实提高教研实效
一、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49班-54班共有学生275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 1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博士教育网整理diyifanwen.com)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课堂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6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还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但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需要教师积极探究原因,寻找解决策略。下面,笔者对此浅谈以下几点见解。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责任心不强
有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仍然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给初中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到厌烦,甚至有的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还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按照自己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学,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初中生的对信息技术课堂不重视。还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利用电子课件辅助教学,课堂上让初中生观看课件,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即使初中生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发问,担心被其他学生笑话。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缺乏课堂参与热情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所以很多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低,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的学习上,缺乏课堂参与热情。学生家长对于信息技术课也不重视,认为只有中考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信息技术课学不学都行。学生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困扰。还有很多初中生认为信息技术教材枯燥乏味,许多内容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而且很多知识都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使得初中生很难有直观感受。另外,很多主科教师经常占用信息技术课进行测试或者复习,使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毫不在乎。
(三)师生互动效果不佳,教学目标不清晰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与初中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现象,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初中生的好奇心强,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但是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关心学生的感受,对于有潜力的学生也不能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还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经常是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教学缺乏逻辑性和规律性,学生一堂课下来也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试想,信息技术教师把原本非常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变为枯燥的讲解,学生怎么能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呢?
二、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进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给初中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初中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讲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时,我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对学生来说,信息定义等个别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的网络知识,能够自主完成网站的浏览、信息的等简单操作。然后,我做出教学规划: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最后,我以“盲人摸象”为话题,引入本节课学习主题,学生登录教师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二)提高学习兴趣,联系日常生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让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具有话语权和主动权,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注重联系日常生活,挖掘信息技术知识中的生活常识,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络》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动画片为话题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想看动画片吗?有没有听说过国产的动画片?谁来说说。”这时很多初中生都举手发言,课堂学习氛围高涨。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提问:“如果我现在就想看看这部动画片怎么办?”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可以上网观看。我继续说:“非常好,网络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来了解一下吧。”我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课件,让初中生更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网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倡师生互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让初中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比如,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这课分别介绍了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特征及多媒体系统组成,使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充分感受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较为形象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思考,总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有关的概念、含义、特征、前景等。我还会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一下多媒体设备,亲身体会多媒体表达信息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方式;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95-01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七年级时,每一届的第一节电脑课,我都会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会只有二、三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二、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O%”。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抽象的知识
直观呈现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方法二:可直接单击桌面的“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对于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两种方法都必须学会;相反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只要可以把程序打开就行了,没必要做过多的要求。
五、兴趣导学,寓教于乐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44-02
很多初中生爱玩电脑游戏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只因为游戏好玩而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兴趣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尝试运用多种方法以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的创设主要目的,在于以某种有意义的认知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也就是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浸润于其中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创设一个为学生有所需要的认知背景,感觉到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以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产生要成功完成这一学习内容的需要与渴望。在信息技术课授课过程中,不断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是必需的。例如,在教学“数据表处理”单元时,为帮助学生认识与学会使用Excel处理数据,我以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为背景,安排学生学习“如何用Excel制作本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表”,使学生很直观地即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哦,这种学习是‘有用’的”,直接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也会相应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例如,在进行理论讲授时,教师以课件或CAI软件配合进行教学,形象的生动、画面的真实、语言和音乐的优美动听等,都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于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二、把握时机,浓厚兴趣
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是没有办法顺利推进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任务与达成教学目标的。但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展现其主动性与充满个性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应有之义。因而,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时机,恰当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以电脑游戏为例。很多家长对孩子玩电脑游戏非常反感,甚至谈游戏色变,理由无外是浪费时间、损害视力、沉迷其中、误了学业。但这恰恰是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爱好,并有其好的一面,如开发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等。因此,在七年级上册教学之始,当我发现第一次上机学习就有学生偷玩游戏时,立即调整教学内容,临时改为“鼠标及其操作”,在与学生看似闲谈的关于电脑游戏的交流中,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与学习到有关鼠标左键的单击、双击,右键的使用与作用等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与热爱之情是有很直接的作用的。当然,在课堂末尾给学生一定游戏时间的同时,也不忘告诫学生避免沉迷于此及其危害等。
三、上机操作,保持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这就是学生的上机操作,大约占整体教学时间的70%。上机操作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将学生的理论阅读、理解思考与观察、验证融于一体,最终归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但正是这种重要性,使学生在初期的新鲜感之后,会因学习内容难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学习兴趣。因此,为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在上课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课时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经由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与上机实践操作和探索,来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因给予了学生一个主动探索与发展的空间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能力培养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基础”单元时,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准备了一些教材所用WPS软件制作的班级电子报作为展示。软件的使用与所展示电子报的内容正是本班级的事情,两者直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因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依据教材相关章节,我将所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带领学生每课时学习一部分,直到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独自完成电子报的制作。这样使学生的兴趣长期在高位上运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优质高效。
四、尊重学生,保护兴趣
在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上升到事关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层面,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谓。而在中学阶段,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同时,中学生还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迅速。因而,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学生不受教师要求的束缚,天马行空,意趣所至,创作出极富独特性的作品。这时,教师不应受教学目标与习惯的约束,打消其积极性,而应另辟蹊径,尊重学生的创作,保护其创新之心,既为了保护其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的幼芽,也为了保护其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以教学第一册“图像处理”时为例。我要求学生利用矩形工具设计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其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矩形的画法。但最后的作业呈现,却有一名学生画的是椭圆形鱼缸,理由仅仅是自己喜欢。显然,以作业“要求”来说,这样的作业是不合格的。但这个作业的亮点在于椭圆形的画法,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掌握。于是,我在表示“惊喜”之余,要求这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你是怎样画这个椭圆形鱼缸的”,给予学生“意外”的肯定。这样,既极大地保护并激发了这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又给予其他学生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兴趣下降问题,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师,会千方百计的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浓厚并保持其兴趣,使其乐学、善学,始终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也只有如此,才会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又大面积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包括了信息的搜集、辨别、分析、加工、处理、。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如何有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自修、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例如,Excel边框设置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没有通过打印实践,就很难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工作区内已经有边框了,我不设置可以吗?”还有在PowerPoint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熟练掌握该应用软件的知识点,不能展示给学生一个“含金量”较高的课件,甚至还没个别学生做得好的话,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余时间,学生经常会问一些网络、计算机故障等问题。此时,教师如果不能给予解答,就很可能造成反面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要先行一步,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有超前发展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2 纠正错误认识,引导学习兴趣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自开设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师资力量弱;教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 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师应根除“副科”观念,重视自己所教的课程。例如,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产及军事方面的应用。教师也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应是一个在做中学、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教师应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沟通,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求知欲得到满足。例如,在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介绍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自然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了。
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对沉迷于计算机游戏的学生都感到很无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科学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指法练习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不是知识点有多难,而是学生对于枯燥的反复练习没有兴趣。教师在活动课中可让学生按键盘指法的操作要求去玩《金山打字通》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排除学生对键盘指法练习厌烦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玩的过程中让键盘指法技能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3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要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范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吸引教学”法是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Microsoft PowerPoint》这一章节前,笔者先展示一个优秀的课件作品给学生观看,后来学生对这一章节特感兴趣,掌握效果也较好。又如,在学习Excel这一节前,笔者用“函数运算”让学生感受该软件功能的强大。尤其对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来说更要重视“吸引教学”法,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和谐的声音与图像融洽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增加了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信心。
“范例教学法”是笔者传授知识给学生的主要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最直接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办公软件教学中,讲授Excel中的公式运算和函数运算时,教师可先通过“范例教学”后,再准备一份“公司的月报表”让学生完成统计,并告诉学生如果能快速、准确完成这一份报表,你就可能当一个公司临时的“账目管理员”了。此时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努力完成这个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4 注重学生上机实践,改革上机操作,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也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信息技术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进行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任务)是很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巩固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40-60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得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速龙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在机房通过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包括:①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②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③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④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⑤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①、②、③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④、⑤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同时,笔者还选几个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配合笔者对各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全面掌握上机操作内容。经过以上改革,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针对小组长的反馈情况及巡视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教师借鉴,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
(霞浦县第四中学,福建 宁德 355114)
参考文献:
[1]王相东.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教育报,2001(9).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新、奇、准”,教学的方式方法要选择“灵活、趣味、高效”
一堂课成败与否,设计是关键,好的设计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材料内容大同小异,枯燥乏味,而怎样让原本无趣无味的信息技术课变得富有情趣呢?那就要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设计一套新颖、奇妙、准确的教学方案。课前精心构思一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性的按部就班式教学,每堂课都要有新思路、新问题、新亮点,让书本上呆板的知识点活起来。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写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一句格言,也是受培训时常听的一句话,我把它作为我教学过程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我注意这一堂课学生最需要明白什么,最需要学会什么技能。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理论知识(即书本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七年级下册的PowerPoint制作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自定义动画”。这一教学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让他们把理想中的画面展现出来,以达到培养学生自豪感和成就感的目的。当时正值教师节临近,同学们在讨论着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尊师之情?抓住这一亮点,我有了这堂课的设计创意,何不让学生亲手制作课件,送给老师呢?于是在课上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画面设计、语言文字到图片处理等方面给予引导,并不断提出制作要求。步骤严而有序,画面由无形到有形,无彩到有色,由不动到动画,由无声到有声。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我先示范了一个“怎样让一朵白云在蓝天上飘动,然后配上闪烁的祝福话语”。没想到,一展示出来,同学们一下就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反复实践着、尝试着,点击鼠标、敲打键盘,看画面的变化,我用“自定义动画”制作功能指导他们完成心中的动画。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各式各样的动画制作出来了,我给予了及时的点评,并强调这是运用了“自定义动画”这个功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任务完成了,同学们的兴趣被提升了。
由此,我得到的经验是:有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事半功倍。
二、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中轴,内容要高、净、精,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平易、近情、近理
当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生活和学习中的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充斥着网络市场。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又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令人震撼的庄严与美丽,感受到科技的发展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具体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时俱进,常将信息技术的高端信息带进课堂。如微软第一人、网络第一人等。经常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新成就,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兴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拥有电话、手机、电脑,学生上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些学生常将网络消息带到课堂,这就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新课题,怎样解决这些突如其来的新问题?面对这些,我总会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查找信息源头,分析信息原委,理智地看待事件的本质。如,2008年奥运会,夺冠呼声极高的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当时网民们什么样的评论都有,这对在校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面对此类情况,耐心地去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一件事,学会去谅解他人,奥运赛场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的竞技场,充满着不可预知性。这样一来,同学们在以后观看赛事,面对众说纷纭的网络,也逐渐学会了理性发言、文明评论。教师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开学的第一堂课,首先把学生带到多功能教室,打开电脑,把电脑桌面图标投射到宽屏幕上,利用幻灯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还有自己做的贺卡等,让学生了解到利用电子计算机能做到什么,然后给学生讲解了“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名词,然后打开IE浏览器,输入搜狐的网址,打开搜狐网站,就会出现各种画面,有新闻、体育、历史、军事等,用鼠标点击相对应的项目,就会弹出相对应的网页,然后得出结论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的区别,电视可以用摇控器操作,电视上的每个台播放的内容都是先录制好,才放出来的,信息在电视台,他们不播,我们怎么也收不到,我们不能想要什么就出什么,只能选择看什么不看什么,是被动的,电脑上的也是录好之后放上去的,信息量大,只要放上去了,没人限制的,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是主动的,但不懂电脑操作的人,就什么也看不到,通过这些讲解,给电子计算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一起把电子计算机神秘的面纱慢慢的揭开,通过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计算机的兴趣。
二、备学生,作好分组
由于地区差异性,外省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从村级小学毕业到中心校就读的七年级的学生,之前根本就没看到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该班所有学生对电子计算机知识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中只有个别家庭配有电子计算机,大部分都没有,有一部分在上小学的时候接触过,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常规的操作,还有一部分就是从村级小学和其他乡镇转过来就读的学生,对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基本为零,我对这些学生做好登记,学校机房有电子计算机总共30台,有的要三、四个人操作一台,再加上该学科的教科书不齐,一个班50多个学生,只有20多本教科书,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进行特殊分组,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
三、从实际出发,转变教学方法
对于大多数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在教学时不一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和顺序进行教学,这与学生的差异有关,首先对键盘进行讲解,然后对学生进行鼠标的操作训练,几分钟后让学生试着操作鼠标打开金山打字游戏,进行指法练习,熟悉每个字母的位置,为提高打字的速度和准确率打下基础。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导致了打的字和要求要打的字对不上号,这个地方要强调输入法的选择,拼音输入法有全拼和智能ABC,要让学生会切换输入法并讲解了全拼和智能ABC的优势,这就是在利用拼音输入法时为什么要选择智能ABC的原因。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同一时间接触的电子计算机,一些同学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要强于其他几个同学,通过巡视,将该同学设为组长,带动同组的同学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苏亚星教学软件,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边讲解边操作,一堂课一般只安排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按照备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去上机实践。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任务驱动方法我经常设计一些作品,先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马上有反映,好漂亮有的同学说,我说同学们你们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比我的还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自己的审美观,制作出自己的作品,例如,制作一张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以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不足的地方我给予补充,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五、对学生的表扬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校校通”工程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以此共勉。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
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做现代教师,树现代意识,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由此可得,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围绕这个目的去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探讨,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以及确保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的实施。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活动中,网络环境是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具备如下优势:
(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集网页制作,网站管理于一身的可视化网页编辑器设计出来的跨平台,跨浏览器的充满动画的网页,更具有设计新颖、版面整洁流畅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我在讲《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申请到的电子邮箱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的学习,又促进了师生交流,同时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留言板发贴子,老师实时进行点评,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综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加强专业学习,掌握相应的网上学习系统开发技术,使之有效为学校教学服务,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推进基础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学生的地位作用,教学方法、手段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老师占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忽略人性的教育;现代教育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创造地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将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素与创新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总而言之: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新的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宽松、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体会
(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之间硬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生上中学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有很大差异。在上七年级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能用计算机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通过调查,我发觉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浏览信息,有的会指挥海龟画图,更多同学会一些游戏,也有少数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开始研究教材,调整教学顺序。例如:我安排两个学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Windows窗口基本操作,在这一章中,我补充了鼠标操作知识,具体顺序如下:
这种“急用先学“的方法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部分,我适当降低要求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操作性强、实用性较大部分,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2000表格的基本操作时,我增加行列插入,表格合并、拆分以及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表格的删除等知识点;讲文件复制时,增加了运用“拖拽法”实现文件复制这一知识点;在学习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生动网页时,增加在网页中插入插件,播放视频 、音频等多媒体源的内容。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激发了兴趣。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做到有创造性地“传道、授业、解惑”。
转贴于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力量引导下产生的兴趣;试问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没有老师教学生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轻车熟路,炉火纯青。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兴趣,他们会主动体念游戏带来的乐趣;相反,在一次课堂上,我在讲网页中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时,给一个同学讲了3遍,让他给同学演示一下,结果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根本就没听,为啥?一句话“没兴趣”。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3种模式:
A.在上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总结前一节课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知识内容,也可从近期身边发生的热门话题入手等。例如:我在讲Word2000版式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喜欢办班报入手,告诉学生用计算机办班报具有方便、字体工整等特点,启发学生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办班报;还有,在学习上传主页这课时,我告诉学生,这学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设计网页,网页做好了,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要使做的网页在一个区域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该怎么办?这样来引出上传主页这节课的课题。
B.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实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都可应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变得相对容易,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C.创设问题情景
信息技术科学性很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也很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些不可预料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适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多加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学好每一节课。例如:在学习屏保知识时,我们提出“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屏保?”这一问题,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去探索该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提示学生屏保特点是运动的画面,最后从显示器显示原理去讲授计算机设置屏保原因,这样可让学生加深问题的了解,又能发展个性化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讲文件的基本操作中文件的删除时,可以设计出如下问题:“被删除的文件放到了回收站,文件是不是一直放在回收站?”引出了“先进先出”的原理;学习如何设置网页中滚动字幕属性时,可插入两个滚动字幕,设置不同的数量(速度),不同的滚动方向,由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类比出数学上的相遇和追击问题。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我校,一节课用20分种讲解,剩下20分钟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例如:将办班报、设计课程表作为学习Word2000的教学任务;将制作学生成绩表作为学习Excel的教学任务;将制作班级主页或个人主页作为学习Frontpage2000的教学任务;有了任务,就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加强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空间,开放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书目: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科技时代15、16期》 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
《数字校园》 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