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互式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工程机械; 管理; 维护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107- 02
高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涉及的机械设备具有种类、型号繁多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设备管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高校机械设备管理的优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使设备能够在经济合理的状况下运行,才能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减少维修开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1 影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主要因素
1.1 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高校机械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使用重于保养的观念,学生设备保养的意识则更为淡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仅关注对设备的使用,当设备出现状况时,却不能进行及时处理。此外,机械设备维护人员的责任感还有待提升,很多故障设备未得到妥善处理,故障向严重势态发展。在故障出现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重要程度,还会将责任互推。这严重影响了机械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增加了设备维修的成本,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1.2 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由于学生在上课时未能将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完全掌握,在操作时未留意工作环境和操作规范,致使设备运转超负荷,或是带着故障运转,再加之一些违规操作的情况,加剧了设备的磨损。另外,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以及设备维护人员未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在教学过程中设备故障频出,加大了维修费用,也为教学带来了不便[1]。
1.3 实习实验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是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高校在机械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学生与教师流动,机械设备却一直连轴作业,在人员流动期间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则属于薄弱环节,部分领导认为机械设备管理属于企业范围,高校设备用于教学实践,磨损不严重,这就导致了高校对设备维护管理的忽视,这样一来,高校机械教学与设备管理几近脱节,设备管理工作被置空。
2 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1) 高校应对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完善,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整体规划,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此外,还应将全员管理融入到专业管理中,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机械设备管理的效能得以完全发挥[2]。
(2) 对机械设备管理实行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在设备出故障时,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进行维修、保养。实践证明,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是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效率,优化生产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对于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应保持管理人员在岗的持久性,对这些人员的岗位尽量保持不变,以避免由于更换管理人员,而出现对设备了解不全面而维修、保养不力的情况,为高校带来损失。
2.2 强化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 对高校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进行强化完善,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效能的保障。高校应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以质量标准为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操作规程,做好组织工作;制订检修计划,使检修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对机械设备运行的细节进行适度监控;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将设备出故障才进行管理的被动管理,变为在运行中发现故障倾向就进行维修保养的主动管理,并在管理中不断摸索科学的管理方法[3]。
(2) 健全、完善的制度需要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并非纸上谈兵,要对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应将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周期、保养效果、维护费用等作为考核设备管理人员的依据,以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合理地制订维修计划,并对维修情况进行建档留底。
(3) 细节决定成败,高校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学生在操作时,对操作规程不了解,进行违规操作所致。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对现场操作规章的指导,使学生对作业要求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高校应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学生使用、设备维修、保养维护等信息建立数据库,提升管理效率。
2.3 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
(1)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机械也进入了变革发展的新时期,机械更新换代的周期愈发缩短。面对科技换代的新局面,高校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的力度,对其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扩展。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探索新的维修方法,发现新途径,减少维修开支。高校对于培训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维修及养护,使高校的机械设备管理得以良性发展。
(2) 要加强对高校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考核,并采取一些鼓励办法,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技能竞赛,形成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用操作示范、技术讲授等形式,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经验进行交流,使设备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实践水平得以提升。
3 结 论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才能使学生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高校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劣,对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要切实提升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进行管理,并对原有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白建伟. 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25-126.
论文摘要: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调整,密切联系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化,不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调整。通过初中后教育分流来构建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注重行业组织作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与普通教育体系的沟通与衔接。借鉴瑞士职业教育模式和经验,对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瑞士联邦是一个只有4.1万平方公里土地、750万人口的欧洲内陆国家,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却依靠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国家竞争力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笔者有机会参加江苏省第三期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班赴瑞士考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地感受瑞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举措,获得诸多有益的借鉴经验和深刻启示。
1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瑞士的职业教育发端于18世纪末,如1773年苏黎世和1979年伯尔尼等城市出现了专门培养专业技术劳动者的学校,到19世纪2O年代,瑞士许多地方都已开办了职业学校。在19世纪下半叶瑞士工业化全面推进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更为突出。目前,瑞士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准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职业教育主要分高中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进行,并同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学徒培训(双元制)和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导的两种职业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培训之后实施的大学之外的第三级教育。在此阶段,通过拓展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岗位。在瑞士,一般有2/3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会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充分表明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程度和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独特地位。
近年来,面对一些新兴行业对高级职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瑞士联邦政府于1993年决定引入职业高中会考证书制度。通过考试,取得职业会考证书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专业学校学习,获得高等学校专科毕业文凭。1995年,根据联邦政府的《高等职业学院法》,同时本着与大学“同等水平,不同模式”的原则,瑞士组建了联邦高等职业学院,并将原有的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改组为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应用科学大学,作为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徒教育的学生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在3~4年学制中,不仅讲授学士课程,另外还不断增加硕士课程,而学生毕业时则可获得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学位。1997年10月,瑞士又分地区组建了7所联邦应用科学大学,并在次年3月得到联邦政府的认可。见图1瑞士联邦职业教育体系。
综观这些高等专业学校,可以发现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按照大学的水平进行教学,学习期限至少3 年;二是其文凭受保护,各州相互承认;三是肩负三种使命,即教学、研究与开发和社会服务。高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会考制度的创设,为接受学徒培训的青年开辟了进入高等教育的途径,受到瑞士青年的普遍欢迎。瑞士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双证书,即通过高级专业考试获得专业任职资格证书和获得联邦政府认定的大学毕业文凭。
瑞士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j等职业教育多样化模式和类型基础之上的,当前其发达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同龄中几乎70%学生接受各类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的众多人数,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紧密结合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密切联系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调整,从而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
2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1)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国家高度重视。受联邦制的影响,瑞士没有国家一级的联邦教育部,由各州设有自己的州级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各州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州立大学。但职业教育却是例外,它由联邦政府统一负责,公共经济部职业教育司就是联邦政府主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部门。不难看出,联邦政府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而这种重视又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即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精英,还要培养职业精英即各行各业的精英。
2)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社会高度认同。在瑞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已形成一种共识,即孩子不论是上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们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任何选择都会受到尊重,人们不会因为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而感觉低人一等。这种优良传统和社会氛围对瑞士人的择业观起着重要影响,保证了各个职业院校充足的生源和质量的保证。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工商企业甚至个体劳动者都非常重视本行业人才的发展,都愿意投资教育培训,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他们不仅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学徒培训场所、设施和岗位,配备专门负责培训学徒的师傅,而且还提供实习培训费并向学徒支付一定的薪金。
3)职业教育发展保障:高质量教学水平。发达的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由300多种专业组成,遍布工业、商业、手工业、银行保险业、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由于专业设置灵活多样,不仅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利益和劳动市场需要,同时也能满足青年学生的多元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其课程设置也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包括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以及岗位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岗位所需的企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并获得联邦职业资格证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高质量的教学为瑞士发展提供了许多优秀人才,据有关资料显示,瑞士有75%的老板毕业于高等职业院校,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老板施图德尔也曾是学徒出身。
3瑞士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启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建立尚不到l0年时间,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聘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上,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广泛借鉴瑞士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1)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说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一致。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我国高职院校须面向市场办学,主动研究市场,密切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岗位的涌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前提设置专业,以岗位要求来设置教学内容,切实做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优势浅析
1.给师生带来真实感的教学体验
平面的景观设计碰撞上虚拟现实技术,便诞生了具有三维渲染的景观设计方案。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即运用相关技术对景观设计工程项目进行三维建模,按照景观规划方案对项目建模进行各项设计和施工。将原本平面的规划设计3D化,可以实地模拟各种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在一次次模拟中对比,以确定最适合此次景观设计的方案和程序、确定施工工程中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注意事项。当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问,而老师又顾及不上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的误区,个人发展停滞不前。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设计方面确实需要一个能大量获取信息的渠道,而虚拟现实技术基本满足了师生发展的需要。三维建模的操作和展示更加真实、具有知觉的直观性,能有效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节约交流成本,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设计的精准度和计算效率
虚拟现实系统在数据表达上的关键技术是三维实时数据库技术。庞大的数据库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度量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时间,衡量工程的成本、费用、收益,进而提升项目预算的精准度和效率。虚拟现实数据库为现实系统提供了诸如工程实料、材料样板、环境设施、构造做法等后台数据支持,针对建模对象提供详细的图片、文字、模型等全面信息,学生通过数据库可以随时调查到类似的设计案例和设计技巧,对景观设计的效果、材料、用法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虚拟数据库资料翔实、精度令人惊艳,可以快速为各项管理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虚拟现实技术把握项目成本、造价,以挑选合适的用工材料。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依据,将虚拟和现实很好地交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
3.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起师生之间可视化交流的广阔平台,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因为这个平台的存在而变得异常便捷流畅。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沟通,因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优势,而变得清晰明朗,师生之间沟通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有效提升。当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景观设计的规划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示范搭建3D模型,由学生借鉴参考。在此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参考前人的设计案例和个人对建筑基地的主观考量,根据建筑基地的主要环境考察资料,去创作能够发挥自己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作品。设计过程中,当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困惑时,可以随时咨询代课老师,交流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老师也可以针对3D模型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无甚障碍。师生彼此之间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磨合之下诞生了更具有创意和思想的景观设计作品。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难点浅析
1.课程程序设计难
虚拟现实技术只有渗透在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模式,使之达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发展。但虚拟现实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沟通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为了更好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专业,首先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程序设计。图形的虚拟环境搭建是程序设计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完成三维模型的构建。三维建模十分复杂,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享受前人千万次失败后的成果,没有真实体会个中艰辛。三维建模是图形渲染技术向真实化过渡的必要过程,真实世界的几何何其复杂,要一点一滴还原为立体的模型。现如今的模型建构基本是人工绘制,如此便需要高薪聘请行业精英人才前来为课程进行专业设计,程序设计和模型构建的费用自然是惊人的,却是必要的产前投入。就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一年四季园林景观的风景面貌大相径庭,为了便于我们更人性化地设计景观,就需要录入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信息。如何编写VR程序以体现景观的季节性,是VR程序设计的重难点。
2.教学硬件支持难
有程序,也得硬件支持。各种外部设备,都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应用专业不可或缺的道具,比如戴在头上的立体显示器、立体投影仪、空间定位器、高精度的数据手套,这些每一样都价格不菲。为了完成复杂的三维模型展示,更是需要高性能的图形软件,高校若是提供全套的虚拟现实技术硬件支持,前期必定是投入大于产出,一定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收益。这样的经济投入对于任何高校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在教学初期这样的设备安装也是较大的工作量,经济与人力的消耗性支出不可小觑。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专业中的运用,需要大量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虚拟现实技术与Internet结合,搭建起信息沟通的平台,才能获得信息资源最大化。这样的巨型数据库是教学的知识库,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更是软件支持的重头戏。进行精确数据分析的前提便是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在景观设计中,必须搭建3D模型,而各3D模型需要多个面去丰满,诸如侧面图、俯视图、仰视图等。为达到接近理想化的模拟效果,需要计算机有很强大的计算功能,这对计算机的硬件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综合分析,普通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需要高昂的费用投入、需要人力物力的各项支持,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不可轻易计量。
3.技术教学推广难
技术的推广从来都是需要人力的大量投入。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尚属于高端的阳春白雪般的技术,故而对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但综合目前各高校的教师能力分析来看,各高校老师只能简单操作计算机,对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时,由于自身能力受限,很难较好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于课堂教学中,无法倾力传授学生。无形中课堂的授课质量也会下降,课堂气氛必然不甚活跃,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另外,当老师不甚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时,就会在实际教学中,减少三维建模的课堂教学与体验,影响课堂原有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教学课件和教具的极大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更是极大程度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各高校的应用推广和发展进程。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课程项目分析
事必躬亲,方得深浅。景观设计虚拟项目的第一步便是项目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实地考察项目的原始地貌、周围环境,认真分析项目进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做出尽可能具体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但现实生活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施工现场实地考察的机会,只能通过老师的描述和前人的案例自由发挥,颇有点随心所欲、不切实际的感觉。这般脱离实际的思维跳跃,严重影响学生对于项目可行性的判断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给予了学生这样的“实地考察”的机会,类似3D游戏般,有一个交互式的界面,启发学生设计的创意、构思。学生可以近距离仿真般接触想知道的点点滴滴,可以借此考察项目基地的实地环境、进行环境分析、项目评判,了解项目周围的地域文化、交通情况、聚居人群、风土人情,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对课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
2.设计方案规划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项目进行中的关键便是设计方案规划。在此阶段,需要确定景观项目的定位和定量,需得学生细致准确地描述景观项目的布局。诸如,景观项目的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每一处小景、每一处大景,都有着细致全面的展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景观项目场地空间内部,在3D模型中体验实际操控景观布局的。学生不断调整景观布局设置,大到整体布局框架、小到内部装饰摆设、具体到颜色造型的调整,细致观察每一次布局,再进行精密的视觉效果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到最适合整体设计方向的规划方案。长此以往的虚拟现实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对于靠山别水的别墅,在景观设计上追求品位和质感,就可以根据3D建模规划别致的美感,在视觉上突破创新,以迎合客户的喜好,为以后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便是将粗放的方案规划落于细节。如果说方案规划考虑的是布局,那么施工图设计便是考虑如何达到这样的布局。虚拟现实技术将原本二维、平面的施工图升级为三维、立体的实体。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VR在设计绘图上的无限魅力。在景观设计施工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高度仿真景观植物的空间组合,对景观植物的种类和植株大小、种植位置进行周密计划,确定景观范围,以此完成整个3D规划里的纵面景观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美学观念和客户的需求偏好,不断调整景观的整体布局、扩大或缩小植物的种植范围,变换种植物种的品类组合、调整植物种植的适当间距,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美化景观设计的空间形态。不同的施工对象,需要考虑不同的施工效果,这些在平面上较为抽象的事物,3D化之后,在视觉上呈现出异常清晰的效果,对于施工设计百利而无一弊。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景观设计专业,丰富了景观设计教学内容,使景观设计教学更加生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的建筑、景点还原至教学课堂,使学生心生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了师生沟通的距离,提升了教学质量,凸显了虚拟现实技术强烈的交互性。但在各大高校实际教学中,囿于虚拟现实程序设计、硬件支持和技术推广的难度,无法最大限度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此,呼吁各大高校增大对于虚拟现实教育的投入,积极培训教职工,以期景观设计专业蓬勃发展。
作者:林崇华 刘曌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郭雨.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2.杨萍.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解析.城市地理,2016,22
3.文铮.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中外建筑,2006.5
4.王宏信,赵月宁.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河南科技,2011.15
5.胡海辉,陈旭,龚束芳.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景观教育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设计是一个体系,景观设计教育学是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景观专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基于现代化高度工业发展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世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发展不平衡性。即使城市不断像摊大饼一样不断向农村和城镇扩张,依然满足不了交通、居住和工业的发展。而环境的破坏更为景观设计专业的诞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即使开发也要与大地景观相融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不断增长的威胁。那就铸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的特殊的专业方向。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 A.)。环境景观设计专业
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s之父,F. L. Olmsted(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
一.景观基本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并正不断发展年轻学科。其涉及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景观:景观指生态、技术和文化进程在某一点上的反映,其内容包含以下含义:例如荒原是自然景观,城郊是郊区景观,内城是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师:从事土地使用和室外设计的行业,项目类型和规模如下:全球景观管理、场地设计、区域景观规划、开放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设计的社会和行为特性、景观施工和设施运营。
景观行业:在管理、规划和设计自然和文化景观时结合艺术学科的行业。
景观设计:创造有回应式、有意义、可持续和可再生的景观。
景观生态:这门科学认为景观学中最重要核心内容。各个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交互式整体,整体极其部分在功能和表现上有机结合,所有的部分和整体都在变化,实现动态平衡没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概念综述,探讨以景观设计师决策的视角以及对完美看待、管理和设计景观构成影响的种种问题。景观的含义介绍了多种认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观察和归纳出景观的内涵。
二.景观设计教育
当前一些人仍认为景观设计学专业就是艺术设计,本文诠释了其概念的不同,贯穿一个主题,即L.A.是一个交叉学科。任何广义艺术学,甚至筑学是不能把L.A.包含在内的。建筑专业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景观学专业是用有生命的植物群落、地质景观原貌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正如一位城市园林规划师,如果不掌握3 000种以上植物,是难以胜任主持总体规划这项工作的。相当于一位景观专业培训出来的设计师,如果不懂空间管理,不能从规划的角度、区域生态的出发点去思考解决问题,是不能胜任景观规划专业的。如果请一位没有学过植物学的建筑师、规划师或美术师来主持这项工作。那么,除了在平面上勾勒出铺装和绿化也别无工作可设计了。
景观园林师主持、承担总体性工作。这就为培养景观设计专业性人才提供了依据。教育学的理论及继续教育上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未来的设计者,向着可持续和可再生方向发展。景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创造性的整体反映。 “受到真正的教育意味着悟性的深化,而不是信息的累加;意味着对人类极其问题理解清晰、透彻,并寄予同情。”――诺曼・文参特・皮尔
为深化悟性,并促进“对景观设计专业的透彻、清晰的理解,高等教育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思维不局限与科学“范围”,更要帮助他们打开视野,成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和相关其他信息串联起来,系统分析。其他专业学生必须跨越本专业界限,超越狭隘和片段思维,系统、联系、再生的眼光理解本专业。
三.景观设计的前景
二战以后,这景观学科迅速发展,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大,包括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国家天然公园、森林、绿地、广场和工业区等建设工作。德国,20世纪30年代,这次行业从事全国高速公路绿地系统的规划。荷兰还从事围海造园林绿地的工作,现在还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就现在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状况来分析,美国依然是目前国际化景观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中国、英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有各自的偏重点。但景观设计总体前景使我们经过严密思考又回到了科学体系阐释的起点。社会需求是全球体系渐趋发展和人类需要的最终依赖的决定力量。设计生态性质号召景观管理、规划和设计行业紧密联系设计的生态环境,再造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相应的景观高科技的研究、引进,数字化景观,人与自然的对话呼吁相关行业应用新兴的设计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四.结论
当代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人们的审美观念泛化的情况下,现代景观的核心是创新与求变,景观教育产业也要符合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景观行业教育发展应尽可能地从其它学科的引入分析和研究中,特别是符合时展需要的艺术中汲取新的表达语言以充实自身,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巨匠的脚步使城市景观向前发展,接着却是长时间的倒退。(环境的严重破坏)作为新型行业的发展,以一种具有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一面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现代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能源工程、文通工程、矿山工程及军事工程等都应满足景观固有的发展规律和依据。
参考文献:
[1]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俞孔坚.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
[J].地理学报,1998(12):11~20.
[3]车生泉.城市绿地结构分析与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John .L .Motloch.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 [M].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荷]卢本.设计与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152-182.
关键词:园林设计;三维制作软件;3D Max;SketchUp(草图大师)
计算机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于园林设计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大多仅限于二维图形制作,三维软件大多是在设计结束后进行效果图制作时才参与进来,即目前的设计仍是在二维的平面中设计三维的空间实体。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软件的发展成熟,目前的技术条件已经可以使设计从二维图纸进入到三维空间,而三维软件的发展也可以满足设计中各个过程的要求,该文主要对三维软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参与辅助的各项过程作初步的探究。
1园林概况及三维制作软件简介
园林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生活及精神情感都离不开的一部分空间,并且园林的范围也早已超越狭义上的庭院、庄园,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保护区、大地景观等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自从19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ow olmsted)规划了纽约中央公园、波斯顿和华盛顿绿地系统,第一个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chitect),自此园林扩大到城市整体绿化的范畴,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专业和具有特定内涵的专业学科,并标志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建立[1]。概括的说,园林就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的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
三维也称3D(three-dimensional),即三维图形。显示3D图形,实际是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形成立体感。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人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由于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三维制作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并且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各种属性参数。制作各种模型或场景的软件就是三维制作软件。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许多领域中[2]。
2传统园林设计概况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园林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无论是在园林植物的选育、栽培,还是在创作的园林精品上都有极大的特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E.H.Wilson)[3],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西亚、希腊和中国)之一,但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我国的园林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所以应当充分了解、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传统的设计手段,主要是使用手绘的方式绘制设计图、施工图、效果图、立面图等,当CAD这种矢量制图软件出现后,因其标准化、高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人们大都已经在绘制设计图、施工图中使用CAD软件来进行制图,并且在各种设计行业里广泛使用。但是由于CAD是主要面向两维平面设计制图的软件,因此在某些方面仍有平面制图局限所带来的问题。
2.1空间比例不明确
由于是在平面上通过平面构图设计立体的物体景观,因此往往会造成在平面布局设计时忽略立面额空间上的数比关系,而出现虽然平面上十分优美,而实际中却十分古怪的设计,更有些初学者会设计出10m多长的桌子、几十米宽的小路等笑话。
2.2设计形象不具像
由于在进行平面设计时看到的仅是平面图标,其立面、三维形象大多是在脑中形成的模糊形象,更不用说全面地考虑其物与物、物与地形等的相互关系,而由于脑中并未对实体形象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在画透视效果图时,仅按照好看美观来绘制,而根本脱离了自己在平面设计的位置关系,这样就造成了在平面设计时看似很好的搭配,在立面或施工中却发现十分不协调乃至根本无法实现的情况。
2.3在展示给业主等非专业人士时不便
由于没有形成真实完整的空间实体,传统方式只有靠一张张的手绘图给他人进行展示,并且由于手绘方式自身的特性局限,造成了大多仅能展示一部分的视点视域,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设计有一点改动时,这些原来绘制的图画将会完全失效,全部都要重新绘制。
3三维软件的优势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完全通过手绘图来表达其设计理念,既费时费力,又难于修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软件的成熟,园林设计的过程可以与三维软件相结合,通过让计算机辅助分析,一边观察、感受设计效果,一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修改,这样的设计方式有许多优势。
3.1通过三维建模准确确定空间比例
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虚拟场景,并在场景中进行各项设计,可以准确而直观的看到所设计的物体与环境的比例是否合适,地形的高低起伏、树木的大小、建筑物的体量都一目了然,并且可以以人体模型为参照,对比体量的合理性,乃至进行准确的尺度设定。这样就会让在平面设计里粗枝大叶、毫不考虑比例关系的设计充分地暴露出来,使设计更加准确,达到“比例与尺度”这一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
3.2具像化具体化物体形象
通过平面设计确定物体的设计位置,通过三维建模确定物体的的空间三维形象是三维辅助设计的重点优势,对于园林来说山水地形、植物、建筑,是重中之重且不可或缺的要素,平面设计由于受到本身特性的局限,在实体设计上明显先天不足[4],而三维辅助设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三维建模可以确定物体的空间具体形态,并且可以立即看到与环境的色彩、形态等搭配是否和谐,还可以进行具体修改,避免了平面与立体的相互独立与冲突。
3.3以现实游人视角观察分析
无论是园林设计,还是环境设计,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服务,设计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人的感受,脱离了具体使用人的设计一定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而平面设计站的角度是平面的,没有从游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的设计方法往往造成不知所云的局面,如一个以凤凰图案为总体布局,总体立意是凤凰,并且以凤凰为名的广场,却让游人在游览过后找不到凤凰在哪。
在三维场景中,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时以游人的视角进行观察,看所设计的景观是否与思考中的效果相同,其高低、位置对游人是否有不方便的影响,其设计思想从游人角度是否可以理解,这种设计不仅是对设计方式上的改进和优化,更主要的是在设计理念上改变那种脱离受众、空来空往的设计理念,从而满足“舒适和美观的需要”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新技术运用;农村城市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城市规划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在全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和自然条件,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及各部分的组成,合理选择这些组成部分的用地,加以全面组织和合理安排,使之各得其所、互相配合,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1、概况
某居住区位于某市,属于农村城市化建设用地。随着城区的开发建设,该基地将建设成为一个高档次的住宅区和具有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生活基地。其地块价值大大提高,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得到体现。
2、规划特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一个具有现代气氛浓厚的、智能化的、配套完善的高品质社区,才能充分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的生活追求。
作为现代化城市住区,本居住区在规划之初,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小区住宅、环境等作系统规划设计。 采用“邻里中心+街区商业”的指导思想,“邻里中心”即强调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家庭”和“邻里”。具有浓厚东方色彩,在每个居住密集区建“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集文化、娱乐、商业网点和便民服务于一体,为方圆1公里内的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服务。 “邻里中心”建筑具体功能可以是:一楼有银行、邮局、书店、超市、中外快餐和各式电器;二楼是各类品牌专卖店;三楼是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电影院、阅览室、旱冰场、保龄球、游乐场、音乐茶座和书画廊;四楼为医疗中心。附楼:菜市场和大酒店。楼后阳光草坪、网球场和操场;周边有小学和幼儿园,功能一应俱全。
规划设计目标为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活的品质我们提出了“三个建设”,即:
(1)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氛浓厚的、智能化的、配套完善的高品质社区,充分满足人们现代的、人性的、健康的生活要求。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追求。
(2)建设一个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生态化的、层次分明的空间环境,充分满足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心愿望。
(3)建设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艺术化的、丰富多彩的理想空间,充分满足人们渴求知识、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
3、总体布局
规划兼顾区位性与方便性,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多元的新型完善社区。总体布局以绿化空间和步行空间作串联,功能作线索,道路作构架,人文地域文化作灵魂,铺叙全区的空间秩序。形成“一心二轴;一环五区”的整体结构框架。
“一心”以社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形成的邻里中心。包含业委会、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等社区服务设施,主要满足社区日常的生活需要。
“二轴”是整个城市的形象轴线,浓厚的商业氛围和高人气相互促进,不断提升该地块的商业价值。社区级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整个社区的生活休闲轴,其功能更多的为居住在这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一环”——指步行带沿环状车行主路一侧布置,尽量实现人车分流,减少相互干扰,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布置景观节点,体现处处有景,户户赏绿的均好性。
“五区”——将小区分为五个组团片区,便于组团式开发和管理。
3、绿化景观规划布局
居住社区更同时考虑人的视野,采用短板高层整体布局,设计合理的全景观的通透性、均好性、多样性、协调性兼顾的优质社区。让住户共享小区的绿地、景观,做到处处见绿、窗窗有景。
此次规划设计既体现精致生活情调,又融建筑和居住为一体的整合景观,无限接近自然、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通过社区建筑、入口、街景、景观、小品以及近人的尺度感倾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典雅、富于趣味性的现代风情居住区。丰富多样的四季植物景观和流畅的线状水景、以及休闲的户外空间是景观的特色,空间规划清楚并极有层次感,从景观线到空间、休憩花园、游乐场地都合理地安排于小区内,意在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明快、丰富而多层次的户外空间结构,提供一种健康休闲的居住氛围,使人感觉到生活的情趣。景观从室外延续到室内,与建筑现代、简洁的风格相呼应——不仅仅是户外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园林,也不仅仅是颇具小资情调的豪华家园,大自然的元素被引进起居空间并成为建筑和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已逐渐从“谋生”的阶段转入“乐生”的阶段,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对于居住的要求远不仅止于一个遮风蔽雨的“蜗居”,而是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因而住宅小区户外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整体质量,对于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提高居民购房吸引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次规划设计在整体规划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着意强调住宅小区整体绿化环境的塑造。首先,本规划突破了以往一些规划中小区绿化环境视为“边角料”的零散无序观象,而是指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生态和谐理念作为绿化环境的整体宗旨,规划充分考虑高层住宅大空间的优势,积极利用各种设计手段,在组团中心形成大面积核心绿化景观空间。同时考虑沿环路布置绿化景观,充分融合到每一个住宅组群环境中,继而营造出一个整体合谐可亲,充满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
4、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倡导“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创造良好的步行空间环境。规划力求做到“人车分流”,人行步道和绿化轴线结合起来形成多廊道的空间结构。同时,注重交通组织与小区入口对景营造的结合,将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与建筑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
小区交通便利,四周均为城市规划道路。
动态交通规划基本实现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系统。同时,又保证将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本规划区道路实行分级设置的原则:主路、次路、宅间路。小区主路为环型设置,组团内部道路与主路道路相连;绿化步行主轴与每个组团相通,以使绿化步行主轴内步行道路与组团内部道路相通。一方面可以保证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另一方面,车行和步行路线又可以直接与住户相联系。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异增长,充分考虑停车场库的安排。静态交通规划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的设计。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布置小区的机动车停车共计约5059个(0.7个/户)。地面的停车位共约1518个(约占总停车位的30%),地下的停车位3541个(约占总停车位的70%)。主要方式是:
1)路边停车:结合小区主路的周边式布局,安排沿路停车位;
2)宅间停车:利用住宅组群之间的消极空间组织停车;
3)建筑底层架空停放:住宅底层全部架空停放或部分架空停放;
4)地下车库:在中心绿地附近布置地下停车库。
公共建筑的停车采取地面停放和地下停放两种方式。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停车数量按照国家规范中等城市的有关要求。非机动车利用宅前、半地下室和公建集中存放点存取。
5、 新技术的运用
(1) 保温隔热墙体及楼地面、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铝合金外遮阳卷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立体绿化系统的设置等科技措施的运用。
(2) 雨水的回收,中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小区内道路的洒水及绿化灌溉。
(3) 中央通风换气及除尘系统和户内垃圾处理设备的应用,有效的减少了废料的排放,使小区的生活环境达到可持续的发展。
(4)智能化:宽带网入户,智能物业管理主要体现在自动化安全防范、自动化控制与信息管理、交互式信息传递等三个方面。其中,交互式信息传递功能体现在通过宽带上网,从而实现了家庭办公、网上购物、语音与传真服务、网上教育、股票操作、电视电话以及享受社会信息平台提供的丰富多彩、贴切详实的社区信息等。
结束语
【关键词】户外广告;城市建筑;人文景观;城市环境
1.前言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共享空间,也是信息流通的巨大平台。户外广告是城市的商业表情,也是城市的环境装饰。理想的户外广告发展模式应与城市的经济、文化、技术、环境发展程度协调同步且和谐互动,呈正相关态势。
作为户外公共空间的商业传播构筑物,户外广告的形式美感,实际上既是城市环境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公众形象和公共关系的一部分。通过户外广告规划(包括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使户外广告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让户外广告的经济和技术潜能同整个城市在文化和审美取向上有机结合起来,并使规划的实施成为一个从法治到自律和自觉的行为过程,进而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习惯和定势。
2.户外广告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不是城市的寄生物,它和城市是共生的关系。户外广告离不开城市环境,城市环境能映衬户外广告,双方相互依附,共同发展。城市户外广告应该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共生,协调是对户外广告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所起作用的整体要求,是其生命之所在。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是指户外广告的尺寸、高度、色彩、凤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包括广告的内容与城市景观及城市精神环境等内在统一。
2.1户外广告景观与城市建筑物、构筑物等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的个体设置应与其背景等周边环境相协调,使与其所依托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媒介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具体来说,要考虑其设置与建筑造型、装饰色调、周边建筑、空间景观的协调,讲究美观、整洁、和谐,达到整体美、和谐美。城市建筑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造型艺术,不仅要讲究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统一、变化与和谐,而且其他景观如园林绿化、户外广告以及自然环境等与建筑也要相辅相成、和谐共存,以达到形、色、质三者的统一。要努力改变一些城市的大街和建筑物沦为广告商们的拼图游戏场所的现象。户外广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城市市容环境是公共空间,要兼顾各方面的整体协调,规范
管理就迫在眉睫。现代城市户外广告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利用的是空间资源,依附的是建筑物,而且会随着建筑物的变化而变化,有着时间上的长效性和景观上的相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户外广告要制订设置布局方案,这个方案实行相对一个时期,过了这个时期需再进行调整,使户外广告设施不断与周边环境协调。合理地运用高科技手段,是可以使户外广告设施不断地与市容环境相互协调的。解决的办法是在城市建筑的设计阶段,城市规划部门要求此区域的建筑设计要考虑户外广告的需要,这样建筑师在设计时就会总体考虑景观、建筑和户外广告的总体和谐,给户外广告留下位置,或者将户外广告作为建筑的一部分统一进行设计。
2.2户外广告与城市人文观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与其他城市景观共处于城市大环境中,可丰富城市环境空间,体现城市品质。现代化城市环境建设要求户外广告与其他街区人文环境之间也形成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户外广告与其他城市人文景观的新的融合。
户外广告的发展状况综合体现一个城市人们的智慧与匠心、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它所依托的街区环境和历史信息。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应重视对历史文脉的疏理整合及对现代文明的充分体现,切不能片面追求突出户外广告景观自身,而使城市人文景观受到破坏。应把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其他景观元素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城市户外广告景观的社会效应,实现户外广告景观设计布局艺术化、风格化。城市户外广告发挥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城市环境气氛,激发人们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情,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3.户外广告群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往往并不孤立存在,户外广告群是指数量适当、间距合理、美观大方,不妨碍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并与其他城市景观及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户外广告整体。不同区域的户外广告群景观因为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发挥户外广告群景观视觉形象的形式美特点,可使城市环境因数目繁多的户外广告设置更显秩序美和韵律美,体现出户外广告相互之间的统一、变化与和谐。同一建筑物、构筑物上的广告牌、招牌须达到统一设计、统一规格,前后一个面、上下一条线,形成户外广告群,其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样式新颖、用材讲究、美观大方,同时配备亮化设施。最大限度优化户外广告与户外广告之间的位置关系、体量关系、色彩搭配关系,构成空间的连续画面,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处理好动与静、高与低、主与次、明与暗、传统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等不同因素的对应与协调,形成优美的户外广告群,营造城市环境现代户外广告景观或体量巨大而画面优美、或数量繁多而罗列有序、或造型小巧而赏心悦目的美好视觉户外广告环境,让广告成为一道风景,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以户外广告为主构成的特定的城市景观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综合体,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就丧失了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艺术组合需要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双向交互式的和谐统一。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形成和谐、整体的形象,能促使人们心理、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达到心旷神怡、安居乐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志育、樊震,《户外广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关键词园林设计;三维制作软件;3D Max;SketchUp(草图大师)
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combini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was expounded.Through computer-aided analysis and design,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uniform design method of spatial entities and the plane graph were form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rom multi-angle analysis,the need for comprehensive function,artistic requirements,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of the design advantage were describ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dimensional design and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in the analysis and changes were compared. Finally,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landscape design from two-dimensional drawing to three-dimensional spac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three-dimensional production software;3D Max;SketchUp
计算机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于园林设计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大多仅限于二维图形制作,三维软件大多是在设计结束后进行效果图制作时才参与进来,即目前的设计仍是在二维的平面中设计三维的空间实体。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软件的发展成熟,目前的技术条件已经可以使设计从二维图纸进入到三维空间,而三维软件的发展也可以满足设计中各个过程的要求,该文主要对三维软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参与辅助的各项过程作初步的探究。
1园林概况及三维制作软件简介
园林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生活及精神情感都离不开的一部分空间,并且园林的范围也早已超越狭义上的庭院、庄园,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保护区、大地景观等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自从19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ow olmsted)规划了纽约中央公园、波斯顿和华盛顿绿地系统,第一个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chitect),自此园林扩大到城市整体绿化的范畴,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专业和具有特定内涵的专业学科,并标志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建立[1]。概括的说,园林就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的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
三维也称3D(three-dimensional),即三维图形。显示3D图形,实际是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形成立体感。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人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由于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三维制作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并且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各种属性参数。制作各种模型或场景的软件就是三维制作软件。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许多领域中[2]。
2传统园林设计概况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园林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无论是在园林植物的选育、栽培,还是在创作的园林精品上都有极大的特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E.H.Wilson)[3],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西亚、希腊和中国)之一,但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我国的园林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所以应当充分了解、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传统的设计手段,主要是使用手绘的方式绘制设计图、施工图、效果图、立面图等,当CAD这种矢量制图软件出现后,因其标准化、高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人们大都已经在绘制设计图、施工图中使用CAD软件来进行制图,并且在各种设计行业里广泛使用。但是由于CAD是主要面向两维平面设计制图的软件,因此在某些方面仍有平面制图局限所带来的问题。
2.1空间比例不明确
由于是在平面上通过平面构图设计立体的物体景观,因此往往会造成在平面布局设计时忽略立面额空间上的数比关系,而出现虽然平面上十分优美,而实际中却十分古怪的设计,更有些初学者会设计出10m多长的桌子、几十米宽的小路等笑话。
2.2设计形象不具像
由于在进行平面设计时看到的仅是平面图标,其立面、三维形象大多是在脑中形成的模糊形象,更不用说全面地考虑其物与物、物与地形等的相互关系,而由于脑中并未对实体形象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在画透视效果图时,仅按照好看美观来绘制,而根本脱离了自己在平面设计的位置关系,这样就造成了在平面设计时看似很好的搭配,在立面或施工中却发现十分不协调乃至根本无法实现的情况。
2.3在展示给业主等非专业人士时不便
由于没有形成真实完整的空间实体,传统方式只有靠一张张的手绘图给他人进行展示,并且由于手绘方式自身的特性局限,造成了大多仅能展示一部分的视点视域,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设计有一点改动时,这些原来绘制的图画将会完全失效,全部都要重新绘制。
3三维软件的优势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完全通过手绘图来表达其设计理念,既费时费力,又难于修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软件的成熟,园林设计的过程可以与三维软件相结合,通过让计算机辅助分析,一边观察、感受设计效果,一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修改,这样的设计方式有许多优势。
3.1通过三维建模准确确定空间比例
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虚拟场景,并在场景中进行各项设计,可以准确而直观的看到所设计的物体与环境的比例是否合适,地形的高低起伏、树木的大小、建筑物的体量都一目了然,并且可以以人体模型为参照,对比体量的合理性,乃至进行准确的尺度设定。这样就会让在平面设计里粗枝大叶、毫不考虑比例关系的设计充分地暴露出来,使设计更加准确,达到“比例与尺度”这一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
3.2具像化具体化物体形象
通过平面设计确定物体的设计位置,通过三维建模确定物体的的空间三维形象是三维辅助设计的重点优势,对于园林来说山水地形、植物、建筑,是重中之重且不可或缺的要素,平面设计由于受到本身特性的局限,在实体设计上明显先天不足[4],而三维辅助设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三维建模可以确定物体的空间具体形态,并且可以立即看到与环境的色彩、形态等搭配是否和谐,还可以进行具体修改,避免了平面与立体的相互独立与冲突。
3.3以现实游人视角观察分析
无论是园林设计,还是环境设计,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服务,设计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人的感受,脱离了具体使用人的设计一定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而平面设计站的角度是平面的,没有从游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的设计方法往往造成不知所云的局面,如一个以凤凰图案为总体布局,总体立意是凤凰,并且以凤凰为名的广场,却让游人在游览过后找不到凤凰在哪。
在三维场景中,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时以游人的视角进行观察,看所设计的景观是否与思考中的效果相同,其高低、位置对游人是否有不方便的影响,其设计思想从游人角度是否可以理解,这种设计不仅是对设计方式上的改进和优化,更主要的是在设计理念上改变那种脱离受众、空来空往的设计理念,从而满足“舒适和美观的需要”的设计。
3.4方便直观的展示
景观三维辅助设计从平面到立体,从图纸到场景的一系列三维辅助设计过程,在设计结束后得到的不再是以往设计方式所产生的一张平面图纸,而是有对比、有色彩、有质感的一个完整仿真的三维场景,这样无论是景点效果图,还是整体鸟瞰图,电脑都可以很好表现出来,并且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动态画面的制作,及其3D引擎的自由的动态空间。
4三维辅助设计流程
在进行园林三维辅助设计的具体实践中,不同设计要求的设计过程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步骤:
4.1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任务是对要设计的地形、植被等各项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收集图纸和其他材料,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分析植物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明确设计要求,使其设计建立在实际地形地貌等条件上。
4.2方案设计
对整体园林的用地进行规划或布置,并进行立意的构思,是采取探索性的的方法产生很粗略的框架。方案设计往往会做出多个方案,然后综合比较分析,最终产生一个最优秀的方案。
4.3CAD平面初步设计
在CAD软件环境下进行平面初步设计,园林设计图主要是平面图,但其是将立体景物通过正投影以平面图的方式画出来,所以此阶段的设计不只是设计地形、建筑、植物等平面布局,同时也要考虑立体的景象。
4.4CAD导入三维软件,在三维场景中初步建立场景环境
CAD是广泛被使用的设计软件,几乎所有的三维软件都兼容支持dwg格式(CAD文件的存储格式)的文件,可以导入如“3D Studio Max”,“SketchUp(草图大师)”等软件,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环境,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初步建立场景环境,并把平面设计的景物按照思考的景象在三维空间中建立模型,使之具体、清晰。
4.5二维与三维结合分析
通过观察三维场景中的虚拟景观(这里建议在Sketch-Up软件环境中进行),可以直观地观察景观的效果,多角度地分析空间分布关系,进行深入考虑。然后综合功能的需要、艺术的要求和环境的条件等因素,逐步进行设计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图纸改动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是原始的图纸,就会有很大麻烦,每一点改动都意味着图纸的重新绘制,所以电脑制图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
4.6详细更改设计平面图并完善三维场景
这一步与第5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但为了强调分析的重要以及一边分析一边改进的要点,所以写成了两步。在分析之后核对得出改进的想法,然后修改平面图与三维空间,这样一步步分析,一步步改进,最终得到经过虚拟现实分析的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建成并考察”的园林景观设计了。
4.7综合平面设计图与三维场景进行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立剖面图
由于三维场景的建立完善,设计人员已经对所设计的园林景观环境有了充分了解,并且三维模型建立也使立面尺寸基本明确,所以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立剖面图等竖向图纸就可以十分方便地画出来。如果是在“天正建筑TArch”这个建立在CAD平台上的设计软件中绘制的话,可以利用“生成立面图”这个功能直接产生出来。
4.8以三维软件输出效果图、效果动画等
不同的三维软件输出图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统一软件也有不同的渲染器(例如3D Max可以使用默认渲染器、V-Ray渲染器、巴西渲染器等),但是无论是什么软件,其基本出图方式都是一样的,首先是调整视角,然后进行光源等设置,最后渲染输出。这样的图纸效果是手绘很难比拟的,如果是以动态视角输出的图,则更有如现实场景的效果。
4.9进行设计汇报
由于是多媒体的文件,既可以以图纸打印的方式形成图纸文件,更可以结合电脑的多媒体方式对业主进行完整多角度的介绍。由于有虚拟的三维场景,所以可以很直观的展现给非专业人士的业主,这样避免了传统方式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的缺憾,让业主可以充分理解设计并与设计人员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设计能真正成为满足业主需求的设计。
5常用三维软件介绍
5.13D Max
3D Studio Max,简称为3D Max或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具有以下特点:①功能强大,扩展性好。3D Max建模功能强大,在角色动画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丰富的插件是一大亮点。②操作简单,容易上手。3D Max可以说是最容易上手的3D软件。③与其他相关软件配合流畅。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建模、动画、渲染软件,完全满足制作高质量动画、最新游戏、设计效果等领域的需要[5]。
5.2SketchUp
SketchUp是一个极受欢迎并且易于使用的3D设计软件,官方网站将它比喻为电子设计中的“铅笔”。它的主要卖点就是使用简便,人人都可以快速上手。并且用户可以将使用SketchUp创建的3D模型直接输出至多种三维软件中[6]。而作者也强烈推荐园林设计人员使用这款软件,因为Google Sketchup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其创作过程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设计师的思想,而且完全满足与客户即时交流的需要,它使得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十分直观的构思,是三维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优秀工具。
6结语
设计是对未来的描绘,设计师是创造未来的人,每个时代的软件、硬件的技术发展进步都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时代的园林设计人员更应该积极探索,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进园林设计的进步。三维软件在设计过程中的辅助与应用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新方法,应大力推广和应用。
7参考文献
[1] 李嘉乐.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J].中国园林,2002,18(4):3-6.
[2] 庞可.三维设计技术应用及前景展望[J].电力建设,2003,24(5):4-7.
[3] 罗桂环.西方对“中国──园林之母”的认识[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1):72-86.
[4] 付芩.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的分析比较与图形转换[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72-74.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文/陈?婷
摘?要: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作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园林行业植物景观设计及绿化施工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本文尝试通过对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建设目标、资源库共享共建途径、资源库特色内容建设的探索,提出相关建议思路,以解决课程教学中因教材与素材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学?植物造景设计?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资源变得开放共享,同时网络也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一、高职植物造景设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
1.教学方式从教材讲授向专题实践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应转向通过园林行业植物造景设计工作过程的介入,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专题,目的是培养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如微课、教学录像、文献等资源学习专题的理论知识点并进行个性化专题学习与研究,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形式,延伸专题学习的内涵与外沿,并通过成果评估和共享,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深度与方向。教师严格监控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公平性并在专题学习中引入更多新方法,如开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制作、视觉思维草图、联合设计等。
2.学习方式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性和交互性转变
高职课程改革以来,逐步倡导师生课堂的平等交流、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这种交流仅限于课堂上,无法延伸。因此教师应利用网络中公开的、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库,让校内外学习者自主进行双向交流学习,打破学习资源屏障。教师也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专题小组交互式学习,让学生可亲身体验如植物设计师、绿化施工员等岗位角色,诱发其深层次、隐蔽性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3.教学资源从封闭向开放、从碎片向系统结构化转变
作为设计类课程,封闭的校内教学素材量和更新速度远不如公共网络。但公共网络中的素材也存在碎片化、质量参差和收费等问题。因此,资源库建设实现应多方参与,教师应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专题设计,让学习者在专题素材的开放式上传与共享过程中参与资源分类与重整。另外,适当放宽权限和给予一定虚拟鼓励,让不同的学习者参与到资源纠错与编辑工作中去。教师和管理员可通过对素材分类检索与使用量的数据统计,加快碎片化资源的整合更新速度。
二、高职植物造景设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1.建设以专题研讨为主的共享型专题资源中心
为实现开放性、共享性、特色性的建设需求,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核心课园林规划设计为依据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分类。在每个学习周期内,大类下设立2~4个专题并对资源进行归类与汇总,专题研习后对命题进行评估,除保留其中评价高的优秀专题继续供学习者学习外,要在下一周期开发新专题建设。这样既能保持质量高的专题资源,又能及时调整资源库知识结构。专题中涉及的文献、设计案例和图样、方案视频、植物栽植施工视频、专题实地调查报告可通过
关键词 检索进行资源快速查找与共享。以上述资源为依托,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专题研讨交流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2.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习者们自主学习、协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由于本科教育中传统的理论课堂难以调动高职学生后续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资源库根据不同类别,设计学生及时下行业关注度高的专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平台选择若干类别下的专题,自由搭配专题后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其他学习者相互协作,完成专题研究或设计任务,并通过平台学习成果、分享其他成员的学习资源等,把自主学习平台延伸至传统课堂以外,提升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3.搭建专业校内师生与外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研讨交流的平台,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课程数据库应面向更广阔的服务对象,应为园林爱好者、园林企业提供在线交流平台。通过专题中资源共享、专业知识互补、实践经验交流、企业项目分享与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等,满足彼此在专业领域中不同的需求。这可以打破原有的交流限制,让校内师生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行业信息;教师也可了解学生在兴趣学习中激发的设计创意,大大提高课程学习质量与资源库的利用效率。
4.搭建培训辅导平台、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交流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源高校毕业生,实践经验相对匮乏,社会服务能力有限。此外,校企合作不够深,也局限了社会服务途径与服务能力。搭建培训辅导平台可以让从事植物造景设计和绿化施工岗位的能工巧匠对学习者进行如植物造景方案深化、施工图设计等实践的指导与交流,在岗位和行业动态方面可以提供更多咨询指导。
此外校内师生可以通过平台,为大众、企业对不同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问题提供协助,为企业提供项目回访调查或区域内某种绿地现状调查等服务,为校内外学习者增加专业分享和答疑解惑的渠道,尝试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渠道与增加服务形式。
三、高职植物造景设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1.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内容涉及园林植物、设计方法等专业知识,其中植物素材与地域气候等关系密切。因此,一是在建设初期,依照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把选用植物与设计案例先定位在学校所在区域,其他区域的植物素材与案例资源后期逐步增补。
二是,资源库中专题任务的设计与调整要符合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因此,需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们参与平台的互动交流与专题学习成果的评析。
三是,通过共建资源库的契机,促使多方使用者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充实自己对相关岗位工作内容的认识。
2.虚拟资源建设
结合园林岗位要求,依据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专题设计,建设文档文献库、视频库、课件库、图像库、专题题库、案例库与相关网络链接。在每个专题下,学习者都可通过
关键词 等检索进行资料的搜集,选取并完成专题题库中相应的设计或研讨任务,最后学习成果,进行组内及课程学习者对成果相互评价,评价可以作为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验。
3.课程特色资源库的建设
特色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专题题库、设计案例库和课件库建设三大部分。企业或大众通过资源库平台真实的设计任务,依据项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推动专题学习者以竞赛形式参与到专题实践中。被企业采纳的若干优秀方案,在经相关版权处理后会被收录于课程案例库中,作为专题学习参考资料,而的项目也会按专题分类收归专题题库之内。
学习者在通过专题中的研讨任务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通过公开评价与资源访问量的统计进行筛选,把其中优秀、具创意的专题学习成果冠名后制作成课件并保留至课件库,作为该专题拓展学习与参考的资源。这既可打破理论观点的单一性,又可激发思考与创意。在多方持续的资源库共建共享与合理更替中,既能有效整合资源、及时补充更新,又可辅助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玉蕾.高职教育《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28).
[2]李敏.高职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数字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