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初中数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第1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重要性 学生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知识掌握程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对每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适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初中数学实行分层教学尤其具有必要性,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必然选择

相对于其他学科,初中数学的知识难度较大,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别也更大。对一些掌握速度较快的学生,较为容易跟上教师的进度和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也就更加的轻松;而对于有一些自觉性较强的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强,通过自学会超越教师的教学进度。那么常规的教学方式也就不能满足其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然而,对于一些理解较为困难或者理解速度较慢的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已经十分吃力,要想在数学上获得更多的进步,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然而这将会耽误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果教师无视这一现实,对所有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内容,则不能符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分层教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二、分层教学是新课标的应有之义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这势必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提出挑战。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知识预设点。当学生达到学习的新阶段以后,教师又可将学生进行重新分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进步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得,也是灵魂的提升与超越,对自我肯定的实现,从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当然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上述三维目标的落实,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另外,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也要在分层教学当中得到落实。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具有共同的学习困惑和相似的学习经历,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加合作的机会,而分层教学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通过共同探索解决某一问题,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就更加密切,这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联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继而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每一个学生进步。

三、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主要表现

因材施教是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所采用的经典教育方式,自古以来就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同。但古代主要采用私塾教学,学生的数量少,对学生的单独教学也较容易实现,那时候虽有分层教学之实,却无分层教学之名;而当今普遍采用班级教学,班级成员较多,所学的课程也多,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的精力也有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难以实现。但采用分层教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不仅是教育发展到当今时代所提出的人才要求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表现,否则,教育就容易与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最终限于僵化和枯萎。

在数学课堂上,因为不同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别,个性也有所差别,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深浅不同,不同的学生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各有不同,这意味着教师“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明显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教学方式亟须变革。而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能力、个性、学习方式等的差别进行分别教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所在的分层不同而区别对待,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与“学”,而不是分层,否则将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恢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四、分层教学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

二十一世纪是人的世纪,西方的教育家给“教育公平”提出了这样的解释:“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而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教育公平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而且还保留了自己独有的个性,真正实现“人”这一自我认识。而分层教学本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等划分的学习分层,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分配,每一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因此也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必违逆自己的本性,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理想的教学方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2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解题 反思能力

一、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基础以及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而学生数学解题的反思能力可以促进其数学其他能力的发展,并且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机制,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受益。许多实践都证明,没有经过反思,学生的知识学习往往会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而著名的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也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心和动力”。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数学解题的反思可以降低学生对于新知识点认知的呆板性。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进行解题的反思会是训练学生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一个极好方法,是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有效途径。教师培养学生对解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的反思,分析方法优劣,能够避免学生陷入解题的死胡同,帮助学生在转换性上进行自我调节。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更容易建构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认知。

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的一般性回顾和重复,又或者培养元认知意识,而是指向学生未来的活动,学会数学解题的知识、思路、方法和策略等,用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操作性数学学习和反思性数学学习是相对的。相较来说,操作性数学学习是被动的、相对单一的,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而反思性数学学习是积极的,多维的,是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成绩,也关注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显而易见,反思性的数学学习更具有启智价值,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未来发展。

二、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自身而言,他们的反思意识不强,技能不高,欠缺好的反思方法,他们对于解题后的反思往往是无意识且被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一)利用好解题训练来引导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数学课堂的数学解题训练中,教师和学生要重视探索和发现解题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公式、定理、方法,让学生能够有“再发现”的能力,继续探索和发现深层次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

一是让学生对于自己审题能力的反思,也就是让学生反思在审题过程中,自己是否有充分理解题意,弄清楚了问题的条件以及题目所需要证明的知识点。如曾经做过与其类似的问题吗?这道题目中有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解这道题目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对于解这道问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等等。这些提问实际上都能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一个很大的帮助。

二则是相关解题方法的反思。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再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和提炼,能给学生带来更持久的记忆。解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解这道题目所使用的方法还能运用到哪些问题上面?如果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或者结论,问题的本身会不会有所改变?解答类似的题目是不是都可以利用相同的规律?

(二)利用好课堂小结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

真正好的课堂,课堂结束前的小结同样重要,如果设计得当,不仅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引起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以及自我认知结构的再认知。教师要将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检验和引申本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培养反思能力。在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时,教师可以设计题目: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个知识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哪些知识点是你更感兴趣?本节课的知识还能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等等。如学习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提出相关题目,让学生联想是不是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只有一个唯一的解?有没有无解又或者是有无数个解的情况出现?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并做出反思,加强学生对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这样通过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小结,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培养他们的反思兴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最终让学生能够真正吸收数学知识。

(三)利用好课后错题总结来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客观地说,每个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同程度上都会出现解题错误,因此,对于数学作业中所出现的题目,学生要学会分析原因,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更正后,在原本错误的地方简单地作标记,提醒自己在今后应该主要相似的问题,避免重复犯错。如在做“平行线”这堂课的作业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混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的现象,特别是在分析较复杂的图形中。此时,学生一定要回归课本,找出相关知识点和例题进行分析,学会应该从什么角度,边的位置等去观察,在根据概念去确定是哪一种角。订正后则边旁边标上分析的内容,巩固知识。又或者学生可以建立《易错习题本》,将平时在作业和考试中容易犯错的题目收集起来,为进行易错习题的反思提供一个很好的素材。

三、结论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反思能力很重要。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过程、思考过程、解题过程、学习结果等的评价和反思,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深化,提高良好的思辨思维习惯,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方面的发展,终身受益,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瑞兰; 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年12期

第3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讨论课堂;初中数学;效率;重要性

当今的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学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而言,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多元化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式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种形势下,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过程的思维能力,面对问题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知识的讲解时,让学生就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展开讨论,讨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发现很多判断方法,诸如边角边、边边角、边边边等。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再让学生依据讨论出的判断方法,自己动手裁剪三角形。这样,通过探讨和观察,让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动手解决问题,一连串的探讨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探讨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二、讨论环节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得不少学生完全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往往出现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开展讨论,把数学问题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交给学生自行讨论。在讨论环节中,调动了所有同学参与,不管成绩优劣都可以加入讨论的行列中来。在讨论中,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来,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借鉴这些理解加深自己的理解或改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把成绩差、不愿学习的学生也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为数学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合理的课堂讨论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同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环节的设置,加快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而是通过师生互助,做到知识的理解与拓展。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轻了,学生厌学情绪低了。而且随着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基于其模式上的优势,很多新的教学模式都产生了,诸如情境式教学模式,该种模式就是鉴于课堂讨论模式,并对其进一步地优化处理,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更好地组织课堂讨论教学,而且其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课堂讨论教学的成熟开展,促进了教师和教育部门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基于课堂的讨论教学优势,把课堂讨论教学更加多元化地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四、讨论环节的设置,加快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牵引”式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初中生都有好奇、爱动的个性特点,但在学校学习中由于各种约束,使得其在课堂上畏于发言,不敢提出自己对知识的思维理解,更很难主动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错误,而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处。同时,在讨论课上,学生都积极发言,不再畏惧犯错误。一些害羞的学生也不再只是沉默,而是和别的同学展开激烈的论述。因此,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随着讨论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开展,其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任粉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提问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第4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发展至今,已经产生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不要仅仅把合作学习当成是学生专属的学习方式,其实它有多重的实现形式.就目前的应用和发展状况而言,合作学习主要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合作等四种形式.再展开合作学习应用的论述之前,笔者要重申合作学习实现的必备基础,基础条件达不到要求,合作学习的实现效果会大打折扣:第一,就学生而言,教师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主性;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深知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运用的意义和价值,他的意义很清晰,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乐于融入并积极合作,实现所有参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增长的共赢;第三,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思想和意识,锻炼相应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团结能力的高低来体现出来.

二、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有诸多的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1.教师明确合作学习理念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科学、清晰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是如此.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对于教学方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因此对教学方式理论的探究和认识就成为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将合作教学模式认识清晰,才能够运用其理论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对于合作教学法的理解,教师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第一,通过相关的书籍和教学文献,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概念认识透彻;第二,从实现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方式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三,通过合作教学法成功的教学案例,吸收其成功的教学经验,从实现合作教学效果的条件出发展开探究.教师对待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解读,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去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课堂当中.

2.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无论多么创新也无论其多么的适应教学的发展潮流,它最终也符合当今教学的本质特征,即学生仍旧是合作学习的教学重点.就目前教学的成功案例表明,根据班级的特征有机地建立起学习小组,对于发挥合作学习有效性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心所欲,结合实际是根本.第一,小组的人数要满足要求,人数要恰如其分,数量过少不能展开有效的合作,人数过多学生的合作难以面面俱到,一般而言,小组人数以六人左右为最佳;第二,小组成员构成要合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层次不齐,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来让整个团体的成绩迈向新的台阶;第三,培养小组组长,教师主动地和学生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过程中选出学习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小组的组长,这样在提升其能力的同时,也利于教学规划的展开.多项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多项式计算量较大、而且变化灵活,这就增添了知识学习的难度,单靠一个学生的能力学起来会很吃力.如这个题目,已知2x2-1=x,求多项式2014-8x2+10x+4x3的值.学生看到后会无从下手,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很多,自然会萌生新的想法,通过转换的思想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3.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虽然学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贡献较大,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教师置身其外的理由,相反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对数学有着深层次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灵活地运用合作的技能,要主动地融入于初中生之间的合作环境,营造出“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1)”中,教师问学生:你能否在坐标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呢?结果多数学生找的点都在第一象限内,此时教师追问:我也喜欢在这个范围内找点,他们找的点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再追问:这些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自然水到渠成.合作展开的过程中不能避免学习困境的出现,对学生难以解决的数学难题,教师要循循善诱,通过引导启蒙式的启发方式来开放初中生的思维,尽可能让其通过自身的探索来解决问题.

4.及时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合作学习应该追求一种课堂效率的高效性,这种高效性不仅与学生的参与状况有关,而且与老师的主导和关注度有关.一是,在合作前,老师要对其进行准备,例如合作的内容是什么,要怎样进行合作,各个小组的分工是什么以及学生在合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二是老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不要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而要积极地参与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中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对学生的合作过程全权包办;三是要进行适度的点拨,当学生有不会的问题或是无法克服的难点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一点指引,给他们一个大致的方向,让他们去讨论,并且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让各个组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答案进行点评,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可以使合作学习可以更好的开展.

5.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5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充满兴趣,才能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作为中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更是有待于培养。初中数学就可以作为自主学习教育的先驱,改变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站在学习的主导地位,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没有被迫完成任务的疲惫饭,反而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能力,一举数得。

二、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1.老师采用正确的指导方式

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老师的引导方式恰当,则学生就可以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将教学内容加到学生的身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停地用自己的思路给学生灌输知识,不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那么将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但是如果老师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消化和思考,并适当地进行创新,将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课程及教材的安排要适当

对于学生来讲,课程安排的节奏十分重要。如果课程安排过于紧密,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课程内容。若是课程安排过于松散,则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连接。若是课程安排能够由浅入深,并且节奏适当,学生便能够自己试着锻炼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对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3.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主导地位

要想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主导地位,使得他们有责任把事情做好。以初中数学中习题的讲解为例,如果老师给出题目,让学生看过之后就直接进行讲解,那么授课的效果一定不好。但是如果在老师给出题目之后,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之后再组织同学们各自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指出正确的方式,并给予补充。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使得学生进行了自主思考,并且可以在讨论中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拓宽了自己的思路,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4.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

若想真正使得自主学习有效果,就要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测,以检查学习效果。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知道之前所进行的引导和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如果正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继续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说明老师的引导方式并不适合学生们,此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新制定新的引导方案。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所以老师必须使用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引导。故而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语

第6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重要性;研究与分析

前言:与多媒体、提问式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模式的教育方法现世较早,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被世界各国教育界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会碰撞出无尽的火花,使他们更容易找到“答案”。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需要固定的、规范的模式体系来支撑,因为理论和实践是存在落实差异的,所以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需要一定的应用基础。如:合作的方式,沟通、协作、竞争等都属于“合作”,沟通会让学生们的想法实现融合,剔除矛盾;协作有助于丰富解题思维和思路;竞争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但不能盲目的开展“另类教育”,还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思想习惯,找出最适合学生、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能够相互配合的合作方式,如此,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合作与教学的匹配度也应科学掌控,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学习中的“合作”,学生互相分享了思维果实后,便“消极怠工”,不去想、不去听,造成教育教学果实的影响价值大大下降。由此可见,在推出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合理调配合作时间和教育时间,不要太依赖学生能通过合作达到学习的目的,还应适当辅之以传教模式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获得基础性的知识,以随时补充“合作”下的知识储备资源。

二、合作学习的应用及重要性解析

上文提到,合作学习是需要基础和条件的,在相同背景下,不同学生在合作中的受益不同,要想让其完美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从实践应用中入手,找重点、克服难点、发扬优点。下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及重要性。

2.1小组合作

在初中、小学教育阶段,“小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几乎每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都会拿“小组”之间的学习、监督、合作来说明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学生画圆必须借助圆规,透过圆规引入半径、直径理论知识,然而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会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带圆规,或不会使用圆规,这时候,一个小组的学生便可以发挥“助教”作用,借他们圆规,叫他们画圆是常有的事。这种处置方式有很大益处,一方面,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不会等待、针对个别学生吸收、记忆了解,让不会的学生由小组成员带领,跟上节奏;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可以形成一个学习集体,当其他同学都在画圆的时候,即便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也会关注,共同操作。小组合作,在教育方面,给予了教师充分发挥、自由选择的空间,成功控制、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在学习方面,能起到互帮互助的效果,不仅能够填补学生学习工具、条件的空缺,还能集优思维、整合思想;在合作方面,学生合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情感和思想会进一步融合,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凝聚力。

2.2竞争合作

从表面上看,“竞争”与“合作”是两个相互矛盾、冲击的名词,其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者并不对立。现在的学生,竞争意识很强,他们不但希望在解题时间、正确率上战胜其他同学,还迫切的想找到更多的方式方法解题。这种好胜心,驱使了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问题和困难时,更加专注、耐心,也使得“竞争合作”模式教育得以有效的开展。例如:教师先根据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大体情况,按照优劣结合的原则分组,让每小组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平均,之后向他们提出相同的问题,并规定时间,当老师一声令下后,大家开始解题,小组合作,每组竞争,使学生们的学习激情空前高涨,虽然课堂秩序稍许混乱,但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最后,到了“合作成果”展示部分,有的小组正确率高、方法好、方法多,有的小组正确率低,方法单一,鲜明的对比,会极大程度的激励他们下一次更好的发挥。由此可见,合作中的竞争是初中数学教育应积极把握的一部分,它不但能够让“合作”的学生更加紧密,还能让分别在不同组的学生学习竞争意识增强,进而更加努力、勤奋的学习,巧妙的规避掉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候的不用心、不专心、不团结等弊病。

2.3课外合作

数学教育虽然不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体验的科目,但为了丰富学生课堂之外的数学体验,教师也会引用“课外合作”的方式,将“数学”带入学生的生活。如:安排课外活动和作业,学生可以自发组成科学小组,探究刚学过的数学知识或还没有学到的数学知识,以“概率教学为例”,学生采用扔硬币的方式,计算“正面”与“背面”出现次数和几率,进而讨论概率与哪些因素和要素有关,更加深刻理解理论,或起到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又如:让学生统计自己家每月生活费、水电费,通过互相讨论,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活消费方式。课外合作,有利于在学生面前强调数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应用价值特殊,重要性突出。

结论:通过上文对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进行系统研究可知,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心态上合作、思维上合作、观点上合作,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格外重视的教育问题。未来几年,合作学习模式还会不断演进,但无论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的主体框架是不会改变的。

参考文献:

[1] 曹培军.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8):89-112.

[2] 陈招发.试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23(15):108-111.

[3] 徐其权.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6(06):85-93.

第7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课外写生;弊端;创作水平;有效途径

写生是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自然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而写生是学习绘画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也是绘画创作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写生可获得第一手的创作素材,真实而又自然。在写生中可以把研究生活、吸收传统、酝酿创作三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走进自然、体验生活、表达情感等一系列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都能在写生中实现。只有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感受和认识,才能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人们经常说,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唯有真诚才动人心弦。所以,课外写生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美术教学存在的弊端

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轻视课外写生的问题,学生依赖性大,动手能力差。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写生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

但是写生课却得不到行政领导的重视,写生课时少得可怜,所谓外出写生课也流于形式,几乎变成了旅游,老师带着学生外出写

生,大多数学生都会带着相机,都不愿意直接对着景物写生,出去游玩一趟,拍些照片就回来了,学生普遍轻视写生课,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也不认真,没有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

搞创作时,学生对着照片就开始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画得杂乱无章,既没有主题,又不能感人,没有一点乐趣,也激不起作画的激情,加之绘画基本功差,作品更是枯燥空洞,显露出公式化、概念化、呆板化的弊病。

二、课外写生的重要性

1.课外写生是提高绘画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1)课外写生培养了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在课外写生中,学生就要善于培养发现自然美的敏感力,把

潜伏在大自然当中的美的宝藏通过我们的眼睛给发掘出来,用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给表现出来。面对课外写生中自然的人物和风景,要求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再现自然,而重在对所观察景物或对象的重新认识和发现。细心观察所要描绘的对象,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感人的细节。一方面提高写生的细节刻画能力,使作品更加的深入和完整,另一方面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大自然中的色彩、明暗、构图等细节都会使我们对自然的观察日渐丰富,日积月累,将汇集成艺术创作中的直接源泉和营养。我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曾经说过的“迁想妙得”,形象地说明了艺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作用。多走、多看、多思考,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品位,才能步入创作的佳境。

(2)课外写生是培养学生创作激情、提高绘画技能和创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课外写生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科目。在课外写生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研究生活、体会艺术规律、启发创作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了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之外,还能够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绘画技巧及控制画面和处理画面的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心中有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可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修养及手法,想表达的东西画不出来。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各种写生课学习阶段对于绘画技法的实践不够。相反,很多在课外写生学习阶段能够较快掌握一定绘画技巧和画面处理能力的学生,在艺术创作阶段就显得得心应手,能够较轻松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画面上,这就是写生课的训练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绘画技术上的基础。艺术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一般性规律可以从书本和课堂中得来,而在进行具体的画面操作技巧上就只有凭借个人的悟性和在大量的写生练习中得到。

(3)只有深入大自然,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艺术创作愿望和

激情

大自然绚丽多彩、五彩缤纷、魅力无穷,让我们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色彩感受和最自然、最真实的美感。这种感受和激情是单纯呆在画室里所难以取得的,它是一种带有个人真挚感彩和强烈乡土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同时课外写生和室内写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外出写生可以让画家获得一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受,作画时充满激情。

在课外写生的过程中,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自然景色,

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在面对自然美景时会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联系竟然如此的亲近,艺术创作的选择竟会如此的丰富,艺术创作的热情竟会如此的高涨!

我们常常说到的“有感而发”正说明了主观感受对艺术表达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认真观察景物的内在美,从内心深处去感悟自然万物的美好属性,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2.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对于“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写生只是一种训练基本功或收集素材的方法,而忽略“写生也是创作”这一重要方面,其实西方绘画面对物象写生就是创作,有时提到创作,人们往往会认可那些利用照片或素描稿一丝不苟地放大精制而成的作品,却忽略了写生创作的作品。在课外写生中我们不仅要对客观现象、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感受,还要将独特的个人感受转化到画面上。艺术家的个人绘画风格都不是凭空想象或主观臆造出来的,都是在长期的、大量的绘画作品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这其中,课外写生使得技术与思想的结合为创作的精神与思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开放的姿态,拓展的思维发挥写生方式的特性,以促进写生作品的个性化、风格化的形成。因此课外写生成为画家个性、情感表现和表达的重要途径。

写生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表现,其形象含有丰富的想象

力、创造力,具有美的视觉效果。写生不等同于创作,但是创作需要的某些最普遍的规律、法则的集中表现,是从历代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的规范化。同时写生与创作是两个递进的过程,他们是紧密相连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也是对“师法造化”的发扬。

3.继承我国历代绘画大师重视深入自然的写生精神

深入自然写生,在表面看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艰难的、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活动。我们可以想一想,像宋代的画家易元吉,为了画好活生生的猿猴,他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到深山老林里去实地生活和考察。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代的画家李可染、黄胄、刘文西等都是靠写生画出来的,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著和勤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端正课外写生态度,培养良好的课外写生习惯

大自然赋予我们那样美的景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阅读,并

在写生中提炼意境和主题,因此,我们只有端正课外写生态度,培养良好的课外写生习惯。回顾历史,许多艺术大师莫不是以写生作品奠定其成功的基石,因为艺术家深知“写生”是通往艺术之路的捷径――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培养画家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锻炼画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因此明确了课外写生的重要性,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写生课和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更应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

作为一个画家,必须经常对自然写生,与自然亲切对话,不断提高驾驭画面的能力,使其画面不断完美。培养良好的课外写生习惯:一方面培养写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积累写生的经验、观念和艺术修养。面对自然的写生应重视对自然体验和表现,重视在单纯精炼的艺术语言中追求表现的深度。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结合,既是绘画认识和总结,又恰恰是课外写生最确切的定义。深入生活和自然,端正对课外写生的态度,是艺术家与生活沟通的桥梁,能使艺术家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挖掘生活的深层次内涵,也是有利于实现绘画变革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9).

[2]王镛.世界艺术大师:罗丹[J].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3]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7).

[4]杨成寅.石涛画学[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8).

第8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课堂对话 初中数学教学 对话平台 对话话题 时间维度

1 搭建朴实的对话平台

1.1 转变观念,营造对话氛围。“境界决定眼界,思想改变课堂”,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再是主体与客体间的那种给予和接受、支配和被支配的单向关系,学生在接受老师教育的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挥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

1.2 调控有序,维护对话进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建立层次性对话系统,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展开课堂对话交流活动。通过是非性提问、陈述性提问向推理性提问的过渡,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链接对话的资源。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对话时,也要带有一颗“学生心”,用“学生心”与学生交流对话。总之,课堂对话就是让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从“无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的方向上逐步迈进,最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设置灵动的对话话题

2.1 以需求解,打开话题。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以及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人才。

2.2 以动明理,激发话题。心理学认为:“只有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例如在教学八上《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时,本节课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游戏:每个同学看做一个点,以第五组第三个同学为原点,他所在的行为横轴,列为纵轴,向右、向前为正方向,规定前后左右相邻同学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同学戴红色帽子,其余横轴和纵轴上的同学分别戴蓝帽子和黄帽子。教师报坐标,请坐在该位置的同学迅速起立,每个同学花半分钟时间思考后写下自己的坐标和所在的象限。游戏一开始,请第一象限的学生起立,位置在x轴上的学生起立,横坐标是3的学生起立……请坐标是(2,4)的同学起立。(此时没有人起立,原来是班级人数有限,这个点上已没人坐了。)多次的思维碰撞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坐标平面内的点与坐标一一对应。

上述活动表面上都是学生在玩,但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坐标系也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看到“边玩边学,寓教于玩”的课堂迭起,对话话题不断产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探究的能力。

3 把握对话的时间维度

3.1 提供必要的预习时间。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通过全面阅读教材,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这些新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做一些必要的复习,为新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生成性”的内容,成为课堂对话中精彩的对话话题。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前置作业供学生预习时用,并让学生拥有必要的预习时间。

3.2 保证足够的交流时间。只有保证足够的对话时间,把学生置于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从而调节教学进程与教学行为,减少学生后继学习的障碍。使信息不断输入——加工——输出,不断反馈——矫正——调控,使对话系统的运行不断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之中。

4 鼓励创新,提升对话的价值

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对话环境。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帮助学生真正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9篇: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思维;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60-01

初中数学的教学,绝不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那样简单,任何学科,都有它一定的美学特征。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它的美学特征长期以来一直被枯燥的公式和符号遮掩着,符号和公式成了它的外衣,数学成了一个冷面人。欣赏美,感受美,在美中得到陶冶,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初中学生,作为一个潮气蓬勃的群体,他们对美的感受更加强烈和渴望。发掘初中数学的美,让学生徜徉在数学所营造的美学教育中,很有必要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美学教育可以激发学学生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长期以来,困扰老师们的教学难题是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兴趣,课堂上打瞌睡或人在教室心在外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数学课堂上严重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与老师唱反调。

要彻底改变此种打瞌睡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数学的美学教育上下功夫。为了达到美学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用处。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献身数学的光荣。还可以把数学教学作高度生活化的处理,让数学书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影子,学生会觉得他没有白学数学一场,如此,学生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美学教育可以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的美学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美学特征可以将数学枯燥的符号和公式形象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利用了美学教育的数学课堂,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会从直观形象上升为理性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

另外,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另外,多媒体教育也是一个能将数学教学美学化的重要工具,通过多媒体的美化,能使许多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用多媒体,许多需要老师费劲口舌才能表达清楚的概念等,学生会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得到深刻感悟。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美学教育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最佳时机。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培养技能的方法很多,譬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创设思维境界,使学生对数学所彰显出来美让学生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感受最深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就进入了最佳时期,他们会感受到数学中彰显出来的美,从而体验到喜悦和成功后乐趣。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在了数学美的愉悦之中,思维能力得到井盆式爆发。

四、初中数学教学的美学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