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后勤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上海三级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后勤服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在25家市级医院后勤服务人员中,仅13.7%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现有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整体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跟不上目前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
*后勤服务人员年龄老化在被调查的后勤服务人员中,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1.6岁,而且82.17%在45岁以上,大部份人员将在今后5年内逐步退休,医院将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
*现行服务模式传统单一在动力设备维护和管理上,现有后勤服务人员大都还是以长期以来的巡视、手工抄表等为主,以传统经验、粗放的方式为主,且仅仅停留在维护上,缺乏预见性。此外,随着人员年龄的老化,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更新知识的可能性均严重弱化。
*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现有后勤管理人员多是卫生专业出身,主要为卫生管理、医疗、护理等,很少有机电、设备、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出身的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应用
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大势所趋,目前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尤其是涉及医院正常安全运行的动力设备维护方面。面对后勤保障人员年龄和知识的老化以及后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实际情况,应尽快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后勤管理的技术水平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经过近5年的实践,通过建设市级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后勤管理方法,在试点上初步实现了后勤管理静态和动态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信息传输和上报、远程监控、事故预警和报送等,为后勤管理在内容和模式上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通过平台转变了传统的、粗放的、经验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后勤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构建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新型模式通过基于信息化的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还可以实现集约化、专业化、区域化管理的新型管理和服务模式。一个大小合适的区域内的若干个医院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动力设备运行的动态监控、统一维护和管理,通过后勤智能化平台来实现人力物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和调度,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员老化和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促使相关企业更多关注医疗行业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性,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充分发挥办医主体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医院的管理模式十分复杂,其中在人事、预算、资产、科研教学等管理上模式多样,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上海市政府在市级医院“管办分离”中确立的办医主体,可以在区域性中心的中平台上实现大平台的统一管理。
高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构建基于低碳绿色理念的和谐校园,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高校除了要积极地实践社会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之外,同时更要引导社会上的低碳生活,将低碳绿色的校园全面构建起来,这也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以及生态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是建设低碳绿色校园的主体,而节能减排是建设低碳绿色校园的关键点,而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立足于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对后勤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高校后勤管理内部的各个要素的构成、配置和运行机制就是所谓的后勤管理机制,其主要包括监控机制、调节机制、决策机制和动力机制等。现在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与建设低碳绿色校园的要求相适应,尤其是高校在推行后勤社会化之后,后勤的实体单位开始替代后勤的管理部门执行监管职能。由于受到市场功利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个后勤管理实体单位并不关注后勤运行中的节能排放问题,比如学生食堂中的气、电和水的消耗存在着严重超标的现象,高校校园的社会形象由于各种严重的排污、浪费现象而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于在后勤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从而导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与社会上的普通企业比起来,高校的后勤实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高校后勤实体除了要遵守市场规则以及经济规律开展企业化运作,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之外,还应该服从学校的行政意志,并且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高校的部门必须要立足于高校的公益性和教育性的视角对自身的管理机制问题进行重新审视,积极地利用对管理机制的创新,从而将自身在构建低碳绿色校园的活动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高校后勤集团要想创新自身的管理机制,除了要立足于监控机制、调节机制、决策机制和动力机制对制度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之外,还要从建设低碳绿色校园和校园公共服务的视角对低碳绿色管理机制的路径、方式和方向进行创新。
2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在服务网络化理念下的创新
作为一项服务性工作,高校的后勤工作在高校的运营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高校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在后勤社会化的条件下的主要创新的方向为:高校通过对动态的监管、科学的决策以及有效的激励等多种手段的利用,使后勤实体能够严格地以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规划为根据将能够覆盖全校的公共服务网络构建起来。作为一个立体化、系统化的网络服务体系,高校的后勤服务网络化是后勤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高校的教师、学生和各种教辅人员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因此高校后勤除了要将低碳绿色的消费提供出来之外,还要将低碳绿色的校园环境和低碳绿色的氛围营造出来,从而能够对低碳绿色消费行为进行引导,最终能够在整个高校校园对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进行培育。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必须要紧紧地抓住服务网络化的架构方向,认真地践行低碳绿色的理念。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可以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勤管理机制进行创新。首先要创建重视社会效益的动力机制。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层面来说,高校的后勤实体是一个企业,因此其具备对利益最大化进行追求的动机。要想创新高校后勤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就必须要将实体的动力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想构建服务网络肯定会对实体的资源进行大量的消耗,并且使实体的运营成本得以增加。为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对这一点进行充分的考虑。立足于高校后勤自身具备的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层面来说,相对于普通的企业而言,高校的后勤实体需要将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倡导的时候,后勤实体必须要将服务支撑提供出来,确保学校建设低碳绿色校园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对动力机制进行构建与完善的时候,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地重视社会效益。其次要将科学综合的决策机制建立起来。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有效性,不同的后勤实体运行状况是后勤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因为利益主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认识和理解管理理念的层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与低碳绿色校园的规划要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外部环境、服务对象和高校实体等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到通盘决策,最终将高校的后勤管理决策机制建立起来。再次要建立部门联动和利益兼顾的协调机制。要想构建服务网络化的结构,单纯地依靠后勤管理部门无法完成其中的文化培育、环境优化、舆论倡导以及消费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内容很多都与不同的学校部门和后勤实体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利益联系,所以必须要对高校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够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构建出来。由于高校的后勤服务网络具有教育性和公益性的特点,所以在对低碳绿色校园进行构建的时候,就必须要确保管理运行协调机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最后要建立服务反馈的过程监控机制。后勤部门的服务对象在网络化的框架中属于中心的环节,后勤工作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交互的关系,因此要想以低碳绿色的理念为根据将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升上去,就必须要积极地反馈服务对象的动态。后勤集团的运行机制必须要能够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接收,从而对过程监控进行完善,最终能够有效地掌控整个后勤服务运行过程。
3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要将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作为实现途径
高校后勤集团要想实现低碳绿色理念下的管理机制,就必须要立足于多层面以及多角度进行设计。后勤管理的主体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后勤服务对象、后勤实体、后勤职能部门等在低碳绿色校园的建设中都属于管理和被管理者。所以在对管理机制创新的实现方式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立足于微观的运行层面进行设计。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创新后勤管理机制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在遵守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对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管理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设定清晰化的目标,在建设低碳绿色校园的过程中,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科学量化建设目标,并且由后勤管理职能部门对建设目标进行具体的落实,利用管理运行的精细化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其次要精细化的控制管理过程,要想真正地建设好低碳绿色校园,必须要在动态监控机制中全面地纳入后勤管理的各个关节点,比如学生公寓的卫生检查情况、学生餐饮情况报表、节能减排日常报告、环境整治进度等。再次是要精细化地进行绩效考核,要有效地激励后勤实体的低碳绿色行为,就必须到采用精细化的绩效考核方式,真正地做到有奖有罚,从而能够将在建设绿色校园的过程中将动力机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最后是实施精细化的核算,只有利用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够有效地防范由于成本控制不严而导致的校园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可以使建设略色校园的瓶颈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的途径就是管理的智能化。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将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起来,比如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设备能够使网络控制中心对学生公寓的临时性用电、学校食堂的无节制用水等进行控制和纠正,而且还可以在平台中反馈任意排污、乱扔杂物以及校园食物浪费等现象,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启动管理机制。
4结语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后期管理
1引言
后勤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及方法较多,包括财务预算、项目建设、暖通管理、施工方案协调、房屋配置、食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管理内容对促进高校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协同工作人员探寻新时期后期管理的方法,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同时利用创新的运行思维打造出完整的后期运行体系,从而解决资源利用不协调、分配不合理方面的问题,也能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
2高校后勤管理的原则及意义
2.1原则。高校后勤管理的业务内容较多,且管理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校园内档案使用、伙食管理、医疗卫生服务及暖通设备的管理较为复杂,需要采用详细的服务理念进行管制,从而提高后勤管理业务的流畅性。当前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为高校教学制度、教学方法及办学理念提供了可靠的运营方案,但传统的后勤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管理规划,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需要根据我国后期管理计划及服务方案进行探讨,完善以下服务内容:①建立完整的后勤管理制度,分析高校的地理环境、物资使用情况、资金分配情况等项目。②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确立科学的服务体制,将专业化的服务内容及管理方法融入实际管理项目中。[1]③明确改革目标,围绕具体的改革要求及改革要素设立完善的服务模式。④明确改革进度,确定基础服务及建设的时间点,可消除传统管理的运行问题。2.2意义。“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服务形式的构建,促使整体后期管理趋于智能化建设。在此过程中,传统人力管理形式无法满足高强度信息及档案的管理要求,需要根据后期管理计划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信息时代的管理内容,同时针对管理制度确立出创新的服务目标,可巩固信息产物的价值。由此可见,教师需对现有的数据信息及档案进行汇总构建,设立完整的网络框架模型,并将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模式融入学校管理,可提高核心管理的流畅性,也能提高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巩固行政、财务等部门的凝聚力。总之,通过不断改革后勤服务模式及方法,并在大数据内容的管理过程中进行改革,可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促使后期管理服务更为协调。[2]
3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创新的要求
3.1不断扩大服务对象。2015年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约3647万,到2019年年底高校学生的人数突破4003万,并且在校学习的学生人数还呈现上涨趋势。因此,为了服务好各学生的生活、学习方面的要求,同时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需要设立完整的服务体系,满足各学生的本质需求。通过运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可提高后勤事务的管理质量。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生对基本服务要求及服务内容的要求不断提升,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配套设施,根据必要的服务形式设立可靠的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形式。3.2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人本理念下的后勤管理服务,需要设立优质的服务内容。在此过程中,后勤管理人员需重视营造完整的服务模式,明确后勤管理的服务要求,再结合必要的育人方案及育人环境打造出高质量的服务团队及服务水平,这对于巩固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是有利的。由此可见,工作人员需设立完整的保障机制,重视保护学生的基本权益,能解决传统后勤服务中不科学的部分。通过要求工作人员贯彻发展的思想意识,实现职工技能、职工素养的全面提升。3.3设立新颖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的管理方法及技术均不相同,若仅采用传统的管理及操作模式,可能会导致后勤管理不科学,致使部分信息无法落实、管理不到位情况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在实际工作中融入创新的思维模式,逐渐发掘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在创新、效仿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创新及开发,以便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方便更快适应创新化的后勤管理要求。其中,工作人员还需借助新颖的管理技术及管理方法,在暖通、财务、车辆等方面的管理中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同时在有效的服务创新中融入特色的管理技术及管理方法,进而提高整体后勤管理效率。在后勤管理的创新中,需将“互联网+”的思想展现于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利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形式进行创新,同时要求后勤管理部门采用创新型的管理思维进行信息交互,以便更好地落实互联网推广服务及推广形式。同时,创新中还应要求管理人员进行线上的沟通及交流活动,将现有的管理问题展现于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并要求技术人员设立可靠的改革方法,利用新媒体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百度贴吧)的形式进行服务更新。[3]
4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技术的创新方法
4.1设立基本管理标准。管理人员需设定后勤管理内容的服务标准,根据当前标准化的管理需求落实系统的管理方案及管理制度,同时根据现行管理标准确定完整的管理策略,以便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工作人员需结合以下项目进行:①设立与时俱进的管理标准,尤其是需要注重管理要求及管理细节,避免传统人为操作不精准所造成的录入信息措施、细节项目未落到实处方面问题的发生,进而提高整体项目的管理水平。②完成录入标准后,管理人员需在网络平台中展示管理的项目,具有推广意义的初稿,方便教师、学生对现有的管理项目进行监督,同时提出可靠的管理建议,以便更好地修改、完善后勤标准及制度。[4]③需确定标准化的管理章程,设立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便工作人员完整的录入标准计划。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注意落实后勤管理的考核要求,明确各项管理技术的特点及方案,在具体化的管理章程中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4.2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要求高校后勤人员对现有的管理形式及管理方案进行调研,采用线上联动线下的模式进行管理工作,以便凸显出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因此,工作人员需在线上建立服务号(微信)、今日头条号及官方抖音号,在官方平台推送关于高校后勤服务的要求及方法,同时在必要的统计、调查、管理工作中明确后勤管理方案。例如某学生反映学生宿舍的水管出现爆裂情况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爆裂水管的地段、位置、水管型号等方面的参数,方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工作。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形式调研、收集本部门所需求的信息,进而提升核心后勤管理效率。在平台搭建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建立“在线反馈”一模式,诱导师生在该区域关于后勤维修、项目进度、项目开展情况及失物招领方面的内容,方便师生在服务号中及时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抖音平台搭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在该平台中推广关于校园文化、校园建设及校园发展方面的内容,诱导师生更快速地了解后勤部门的工作情况。信息化水平落实中,高校管理人员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可要求管理人员采用Excel表格、数据库等形式进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工作,并将现有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以便管理人员更好地落实服务项目。通过提高师生对平台的满意度,并根据现有的数据档案进行分析和统计,落实数据的质量及价值,也能方便工作人员开展数据的分析及调研工作。4.3融入节约发展意识。在后勤管理过程中融入发展、节约的意识,有利于凸显出节约型社会的价值,尤其是《人民日报》中明确指出了“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现有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落实节约活动过程,消除传统资源使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完善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金钱、物资等项目的使用,有利于实践发展性的意识。其中,需贯彻以下要求:①需要落实后勤服务管理方案,在楼道、走廊中使用节能灯及应急设备,以便节约所支出的电力资源。②推广资源应用方法,尤其是需要贯彻环保的理念,根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融入科学的用水、用电方法,以期在后续管理中凸显出“节约型”政策。③校园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在平台中推广节约型理念及意识,在必要的宣传及推广中促使师生明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意义,有利于让师生明白节约与后勤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用互联网搭建可靠运营、管理平台,并在平台中融入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及管理形式,确保节能理念可融入项目管理中。[5]④后勤管理创新中,需要求其他部门参与到实际管理中,诱导技术人员开展系统的知识宣讲、技能训练等项目,在创新的合作过程中形成团结统一的发展理念。通过要求工作人员明确现代化管理要求,并在过程中融入可靠的创新思维形式,有利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全面性。
5结论
综上所述,后勤管理创新过程中,需设立可靠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科研方法及操作方法,重视对师生生活、学习方面的调研工作,以便提高后勤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工作人员需在管理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技术形式,侧重打造“云数据”的管理特征,可提升整体后勤管理的质量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洁,汤顺琦.服务•创新•发展:新时期高校后勤办公室工作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124-125.
[2]顾琼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7):161-162.
[3]殷仁坤.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252-253.
[4]姚才来,张春发.新时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融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4):234.
[关键词]高校 后勤 人性化 管理
如今,高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心肝宝贝,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生活方面,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孤独感和依赖性。同时,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就要承受将来走进社会的压力,疯狂地进行证书的考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的人性化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后勤部门能给予学生人性化的服务,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教育教学部门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就能有所降低,学生更能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高校后勤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1.人性化管理的涵义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充分尊重被管理者,从而能够很好地发挥被管理者的才能,最终使得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2.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人性化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首先,要以人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其次,重视人的需要;再次,人是管理的目的。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的运行机制并没有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全一致,因此,它在具有人性化管理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和员工,因此,高校后勤的人性化管理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坚持“教”的原则。
第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后勤是一项很基础性的工作,它担负着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重任,具有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责任,它对创建和谐校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所不同,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即追求社会效益。
第三,跨行业运作。高校后勤工作涵盖的行业很广,例如:饮食业、物业、医疗业等等。因此,高校后勤的人性化管理具有跨行业运作的特点。
第四,智能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已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广泛应用,例如校园一卡通、全自动洗碗机等等,使得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高校后勤的人性化管理与高科技相联系,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第五,层次差异。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的不断改革,逐步培养起了一部分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但是,总体来说,后勤职工的文化水平还是普遍偏低,正式职工趋于老龄化。因此,后勤管理的职工存在着严重的层次差异。同时,高校后勤管理的职工和广大师生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层次差异。
二、高校后勤工作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高校后勤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制度建设中,后勤部门主要有三方面的任务:第一,对后勤自身行为的约束;第二,对资源使用者的约束;第三,对学生和后勤有关的行为进行约束。其实用制度来对后勤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就是在于规范管理。随着后勤向着社会化的不断改革,虽然高校后勤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但是却已经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因此,高校后勤部门要结合学校的有关制度,并且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相关条例,制定出高效可行的各类制度。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科学制度是后勤工作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后勤部门管理的资源使用者涉及到学校的全体人员,因此要制定公平合理的部门管理制度,从而使得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和后勤的行为,重在人性化。后勤部门管理着学校的宿舍、教室、食堂,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理服人,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换位思考应该应用于各项活动和制度政策的建立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实现人性化的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
2.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提高素质
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和方式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心情,职工的工作作风也直接受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的影响。因此,要想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良好的管理知识外,还应该熟悉业务技能。另外,沟通是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管理人员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以便能够很好地和上级以及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为职工解决难题。管理人员理解职工、尊重职工是企业形成凝聚力的基础,而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企业凝聚力的形成。
3.充分发挥员工自身的潜能
在后勤工作的决策过程中,决策者要组织员工参与讨论,并积极引导职工进行探索和思考。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员工进行后勤各项事务的讨论,尽量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同时,在后勤内部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对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根据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任命。给每位职工以升迁的机会,形成整个后勤的学习氛围,让每位职工的个性得以张扬,并形成个人命运与部门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体。
4.培育企业文化,树立积极的后勤文化精神
培育优秀的后勤企业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后勤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它依赖于文化组织内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它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在后勤企业文化驱动下的人性化管理有着很丰富的内涵。一方面,人性化管理要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把人与物的关系转移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体现每个员工都是技术创新参与者的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人性化管理体现员工的多方面需求。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以员工的需求层次、后勤价值等方面综合满足员工的需求,并将奖励和制约适度结合,使员工和后勤最终融为一体。
三、高校后勤工作人性化管理的误区
1.误以为人性化管理就是传统的人事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招聘所需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分配工作,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人事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有相似之处,但是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管理的范围只是进人、用人和考核等事务,管理工作也只是人事部和相关的几个部门参与,缺乏全员参与性。而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就是人,管理工作是一种全体员工参与式的管理模式。
2.误以为人性化管理的“以人为中心”就是以员工自我为中心
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许多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都没有吃透,把尊重人和理解人没有落到实处,认为员工不知奉献、只知回报,不愿承担责任、只愿意享受企业的权力。这些在高校后勤正式职工中犹为突出,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一个正式职工的工资总额要比一个临时工的多2―3倍,而工作量却只是临时工的一半都不到。
3.误以为人性化管理作用仅仅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么把人看成工作的机器,要么过分强调物质激励,把人看成是经济人,这两种对人的认识是不够科学的。除此之外,就是过于强调人的需要,误以为人性化管理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把人看作是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个性和精神的需要,更多的是顺应人性,从而塑造整个企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守政,苏衍萍.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4).
[2]杨钢.试论高校后勤服务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25).
[3]高银桥.高校后勤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刍议[J].科技风, 2008, (17).
关键词:教学质量;基础教学;后勤管理;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
一、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很多中学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年龄偏大,或者难以接受先进管理理念,或接受起来比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2.学生宿舍信息化的问题
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宿舍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直是学校后勤管理的一大难题。其管理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不是一两点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其中包括入住学生的个人档案整理、人员迁入、迁出记录等。在以往的宿舍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只有通过人工记录这些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不方便查询学生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人工记录极易产生错误记录。而且学生宿舍的住宿情况极易发生变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如果重新再造册的话,则很难与原来的相关联,如果信息记录出现错误,就会与原登记名册对不上号,使得信息查询不到。所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录入,方便宿舍管理员进行管理。
二、推进中学后勤工作信息化的对策和思考
1.深化中学后勤改革,完善后勤信息化建设条件
中学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行融合了技术的革新,也结合了管理理念以及制度的革新。要不断深化中学后勤管理制度,落实后勤管理工作,进而接受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后勤管理服务机制,协调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统一运行,为实现后勤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应加强中学领导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例如在资金以及软件、硬件等方面的支持上加大力度,确保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强化中学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培养管理干部的信息化意识以及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最后,不断规范后勤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后勤管理制度、信息化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奠定基础。
2.发挥行业组织引领作用,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学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行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如果仅靠中学自发组织,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其实现过程具有复杂性,如后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之间的结合,人机结合等。而我国中学在推行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以及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等问题。
为此,我国专门成立了全国中学后勤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我国要充分发挥全国中学后勤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协会以及行业组织等的带头作用,为各大中学后勤建立申请专项资金以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引导各大中学完善信息化建设。行业组织协会也要不断加大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各大中学后勤管理提供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帮助各大中学开展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
3.开展信息标准研究,促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在中学后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大中学在符合后勤行业规范以及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中学后勤管理要借助人才优势以及科研优势,组建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使得中学后勤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建立统一的行业信息规范以及技术标准,进而实现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使得后勤信息化与校园建设实现完美结合。现阶段研究行业规范以及技术标准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可行性不高,可以灵活变通,采用统一标准、集中开发的方式,实现业务环节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实施中学后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学校要注重培养专门后勤管理信息技术人员,以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实现后勤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转型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影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也迎来了深刻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因此新环境下高校应当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发挥互联网在后勤中的作用与功能,实现传统后勤管理的现代转型,促进后勤管理标准化、智能化与精细化。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转型必要性
当前随着“数字化校园”深入建设,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成为了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的转型升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利用“互联网+”,可实现校园服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后勤管理质量、效益以及效率,这也是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共建共享,使高校后勤管理系统惠及全体师生。其次,“互联网+”时代,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已离不开网络,并期望学校能够通过互联网向其提供更为便捷与高效的后勤服务,这也给高校后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后勤管理也必须转型升级应对广大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新诉求。此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监督体系也更为健全,高校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后勤满意度评价体系,广大师生可更全面利用互联网系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反馈作用,促进后勤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一)观念制度滞后
目前高校普遍运用了校园一卡通等技术,给师生校园生活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总体来看,由于经费、观念以及技术上的问题,校园后勤管理外部开放以及内部整合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其现状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信息化建设以及个性化服务等需求。并且随着高校扩招,服务对象日渐庞大,而许多高校在应用“互联网+”创新服务管理上仍然显得较为滞后,仅将互联网作为学校新闻通知的平台,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观念缺乏,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同时,高校后勤管理发展是一个动态进程,其需要系统规划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整体规划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也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而一些高校由于后勤业务外包,导致后勤管理存在职能模糊、责权不清等问题,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转型发展造成影响。
(二)信息共享欠缺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范围大,涉及面广,部门关联程度高,数据采集点多,因此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并且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其信息资源相对较为分散,与各个部门间的关联程度较高,这也更需要学校后勤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高效性。而目前高校后勤不同业务间信息分隔以及垄断等现象较为明显,不同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部门间沟通不利,信息交流不畅通。这些问题导致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不同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不同业务间关联性受到影响。例如后勤服务系统中修缮管理、餐饮服务以及宿舍管理等都独立存在,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共享,导致高校后勤工作中的信息筛选、整合等变得更为繁杂。
(三)平台开发不足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转型升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之上,而目前一些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软件开发随意性强等问题,由于高校外包信息化建设业务,后勤信息化系统构建中缺乏单位人员参与,所建立起的系统软件同高校师生日常应用相脱节,针对性不强,导致后勤管理信息化转型效用大打折扣。由于技术力量以及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限制,高校内部信息交流系统以及相关功能拓展也存在一些瓶颈。
(四)专业人才缺乏
“互联网+”给高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由于高校管理重心偏移,后勤部门人力资源往往难以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后勤管理是高校中的薄弱环节,其人才招聘引入门槛较低。而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来看,管理服务人员配置不科学、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创新能力低、技术水平不足、业务素养差等问题仍大有存在。随着后勤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转型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这也导致后勤工作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后勤管理人才问题进一步凸显。
三、“互联网+”环境下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转型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系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而言,信息化转型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为师生服务。“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部门应始终坚持服务、育人宗旨,立足于教育服务,创新理念。其次,高校后勤是非营利性机构,其不产生利润。而在新环境下,虽然后勤管理部门经营自主化与产业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但其作为高校自身管理机构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更多的资金与技术等方面支持。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基于师生角度,设身处地关注后勤业务发展情况,加大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使经费投入常规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软硬件设施,提升管理质量。同时,高校应构建后勤工作团队专门负责后勤管理信息化各项业务,积极同从事高校后勤软件开发管理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完善后勤工作转型的技术储备。此外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具体应规范各项后勤工作,明确信息共享制度体系,促进形成信息全面、制度一体与结构统一,并且与社会发展与师生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二)促进信息共享
高校后勤工作以主动、热情、高效为宗旨,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后勤服务管理模式也已无法满足后勤信息化需求。针对当前后勤服务理念方式滞后的现状,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后勤管理投入力度,构建起服务平台系统框架,并具体结合后勤信息化进程,增添各类信息化模块,同时应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将网站、新媒体等系统进行全面融合,实现数据统一,推动“智慧后勤”、“数字后勤”等建设,提升后勤信息流动精确性与即时性。其次,通过各个应用系统的紧密联合,实现高校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开放互联、协同智能的管理服务系统,促进互联网平台同后勤业务的深入融合。此外,高校也应借用智慧后勤管理服务系统,促进同其他高校间的联动与交流,实现校际间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起协调、开放与创新的共同体,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完善平台建设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为适应互联网媒体平台广泛应用的新趋势,应借势而为,建立起多元化服务平台,提升后勤管理效率。如构建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后勤服务APP等,为广大师生带来更为便捷与高效的服务;开通高校后勤微信公众号,向师生推送各类后勤服务信息,同时融合成绩查询、校园卡查询等,构建评论专区促进工作人员与师生间的互动,将其打造为高校后勤文化之窗以及服务育人的主阵营;不断丰富后勤信息化服务的衍生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挖掘高校后期服务层次与需求,创新管理理念,有效延伸后勤服务范围,通过后勤服务平台的全面构建,使各方分散信息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此外也可创新平台开发模式,实现后勤服务平台多元化。例如电子科技大学由学校后勤集团以及大学生创业团队联合开发推出的“嘀咚校园”高校O2O平台,其通过多方合作,利用APP实现学费、水电费缴纳、一卡通充值、图书馆查阅、洗衣预约、学生二手市场、物流配送以及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多项功能,为在校师生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服务系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后勤集团的“互联网+”发展。
(四)强化人才管理
首先,针对高校后勤岗位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竞聘制度,由普通岗位到领导岗位,全部以公开竞聘的方式招揽人才,提升后勤各部门员工积极主动性,为后勤管理专业化与精细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入,构建起专业性更强的管理队伍。其次,高校应经常性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校际间学习考察等,更新服务理念,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加强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委派技术人员前来高校交流培训,组建起高素质管理团队;同时高校后勤部门也有必要将考评与激励机制应用于后勤工作队伍当中,全面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此外也应加强对信息管理员的指导与培训,积极组建学生管理团队,对专业管理队伍形成有效补充,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锻炼与实践的机会。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后勤管理系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紧跟时展步伐,满足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对后勤管理的新需求,创新管理理念与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后勤信息化转型,进而使后勤管理惠及高校全体师生生活,成为广大师生与员工的坚强后盾,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勇.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转型探讨[J].中国领导科学,2017(3):46-49.
[2]姚志刚.“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转型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0):88-89.
[3]翟胜霞,王振松.试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26.
[4]周士炜.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解建设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139-140.
关键词智能物流;信息化;搬运设备
1医院物资管理现状
(1)供给式的实物供给形式。长期以来,纵观我国医院现状,医院的物流系统大多实行的是供给式的实物供应形式。因此大多数医院仍为自给自足,自成一体,且“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这种“医院办社会”的格局,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完善和医疗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
(2)系统化的物流体系缺失。医院目前缺少系统化的物流体系,虽然很多医院已经优化了物流流程和制度,但是规模和范围比较小,无法彻底解决医院在物流管理和配送上难点,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物流体系从货物入院、验收、仓储、配送、报废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明确的体系流程。
(3)缺少先进的物流设备。对比发达国家的物流设备,我国医院物流和供应管理硬件投入非常薄弱,没有系统化的高效率的物流设备规划和布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资货物的传输比较缓慢,也容易出现差错,配送途中容易出现丢货、漏货、货物损坏等情况,常常被临床诟病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数量不符[1]。
2医院智能物流设备分析
(1)智能仓储设备。目前在国外医院在用的,可以供借鉴的包含智能存储系统、自动分检系统、机器人分检系统等。智能仓储设备包含了自动存储系统,即自动化立体仓库和自动化密集存储系统两部分,分别用于存放普通货物材料以及小体积高值耗材,用于智能体系化管理医院仓库货物,便于清点、拣货和仓库盘存。自动分拣系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系统,主要用于快递行业和电商仓库,国内外大型医疗机构或药品供应商也有采用。机器人分检系统主要对货架和散件实现货到人的分检系统,弥补了自动分拣系统对于散件拣货效率的不足。
(2)智能传输设备。智能传输设备是医院未来医院非常依赖的物流设备,包括了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物流推车及托盘式搬运设备、轨道车系统等。气动管道物流传输,通过管道气动传输物资。最开始用于传输票据类,后开始用于传输药品、标本一类重量轻,体积小的物品。在信息化程度高的今天,票据类传输明显减少,更多的是用于临床小型物资的传输。气动物流传输的优势很明显,效率高,传输快,而且随着气动管道口径的变大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气动物流已经可以传输中型医疗物资,可以为医院节约大量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物流推车及托盘式搬运设备,这个是国内医院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物流设备,主要靠人工分拣和装载以后推送至各个使用科室,其优点在于空间灵活,搬运时间、重量、体积都可以灵活控制,缺点在于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轨道车系统,该系统日本于80年代开发投入医院使用,主要用于病人病历和x光片的运输,主要是利用轨道和轨道车运输物资,该设备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运输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很难进行跨层使用,多在平层科室内部进行搬运。
(3)起重搬运设备。中型起重搬运设备,该类设备主要用于大型物资或者设备的搬运,可以进行跨区域或者垂直搬运,多外挂在医院大楼外侧面或者跨层空间,可以用于大空间内部的物资搬运,其优势在于容量大,搬运能力强,且可选择的多[2]。
3医院智能物流实施效果
(1)医院物流智能化是趋势。医院物流智能化一定是未来医院后勤的趋势。一方面要引进或者开发智能化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目前以物流管理系统为主流,既可以兼顾传统运转模式,也可以提高效率,加强管控并且和财务、临床业务系统深度关联。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硬件的智能化,通过开发引进智能化搬运设备、控制设备以及其他监控类设备来智能管理物流的方方面面。
(2)利用智能物流提高物流效率。利用智能物流设备实现物资自动分拣配送,可以提高医院物流整体运转效率。首先可以大幅度提高物资运送时效,机器分拣和搬运比普通职工从事相关工作更加可靠和高效。其次,仓储和运输过程可以利用智能物流设备进行全流程记录,并汇总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后日查证,更利于物流中问题的发现和追溯。最后利用智能物流系统可以降低人员工资成本,医院利用智能设备代替人工必然可以减少人员支出,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诊疗要求。
(3)实现传统物流与智能物流相结合的模式。智能物流是未来医院物流发展趋势,但在现阶段来看,传统的人工物流模式仍然不可取代。原因在于,首先智能物流设备需要系統性的规划和实施,单一的智能物流设备无法在物资全生命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任务,比如仓储设备和运输设备就属于完全不同的业务单元,不能依靠一台设备完成工作,需要多台智能设备相互协作完成。其次,智能物流设备只能完成常规性,系统性的仓储管理和配送工作,对于临时性的,偶发性的需求,智能设备无法胜任,必须人为介入协助完成。最后,智能物流设备的经济和维护投入目前成本不低,智能物流设备价格较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系统升级,医院必须有技术人员予以支持,否则面临物资管理及配送失灵的风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院内智能物流体系和设备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并未引起医院重视,具体的操作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智能物流是未来医院内部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及大型起重搬运设备等多个环节都有重要应用,医院需要加强对智能物流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医院物流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物流精准、高效、健康的运转。
参考文献
[1] 今毅,曾明平.医疗设备和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 [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2):151-153.
Abstract:For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partment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of entrance guard, guard against theft, fire prevention and power saving electricity, and other function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whole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functional modules, and gives the block diagram and part of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the system, the result is good. Th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 apartment such as energy saving, security,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Key words:student apartment;intelligent control; microcomputer; sensor;simulation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高校后勤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比如针对火灾预防、节电节能和盗窃预防等问题,管理实时参与度很低,且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相对较慢。为了更好、更方便地管理学生公寓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学生公寓系统,通过各模块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本系统可以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安全和方便,能降低很多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和及时做出预警,对加强学生的生活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未来智能学生公寓的管理发展做铺垫。同时本系统有可靠性高、成本低且易于安装的特点,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前智能公寓、物联网技术等都刚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尚不是很成熟,但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未来,智能公寓等智能化生活方式将会迅速发展,最终将会进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因此研究对学生公寓的智能化设计是必要的,也会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对未来更全面、更广泛的智能生活设计的实践。
1 系统设计概述
整个系统以计算机作为总控制台,以单片机作为各子系统的控制中心,以实现全面、有效、方便地控制。针对各个方面的需要,分别设计出其对应的功能模块,使得控制能互不干扰,并行工作,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计算机用来统筹管理和协调各子系统的工作,能对问题的发生做出预先判断,并给出合适的处理意见和做出正确的处理行为。
本系统主要有如下几个子系统组成:门禁子系统、火灾预防子系统、防盗子系统和节电控电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工协作,实时与主机通信,以提供实时监控和保护。
本系统是由计算机与多片单片机组成的主从机控制系统,以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由于单片机与计算机串口的电平属性不同,在通信之前要对计算机串口电平进行转换,在此之前,需要选择通信方式。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RS232和RS485,由于RS232不能使用双端信号,因此要求使用较高的输出电压,易受到干扰,而且其传输距离较短,而RS485通信信号传输是使用两根线之间的电压表示逻辑1和0的,接受和发送仅需要两根线就能完成传输,且由于传输线采用了差动信道,所以它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满足一般学生公寓需求,另外它的传输速度较快,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RS485总线方式。[1]
由于计算机串行接口为RS232电平,需要使用RS232/RS485标准转换芯片转换成RS485接口,单片机串行接口为TTL电平,需要使用MAX485芯片转换成RS485接口,之后才能保证正常通信。系统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当主从机通信时,首先设置从单片机的串行接口与主机串行接口的参数保持一致,如数据格式、通信波特率等。本系统的每片从单片机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编号,并通过寄存器设置成接收地址。本系统中通信协议有三种帧格式:呼叫帧、应答帧和数据帧,呼叫帧由主机发出,应答帧只能由从单片机发出。当从单片机收到呼叫帧后,把本机地址和当前状态返回给主机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与主机发送地址相符,则发送应答帧,进入通信状态,其他与主机所发地址不相符的从单片机则保持继续监听状态,主从机均以中断方式进行通信。若从单片机需要发送数据到主机,则必须先等待主机遍历各从单片机后,才可以提出请求。具体通信过程流程图如图2所示。
本系统通过主机的控制,方便了对各个子系统的管理,有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管理效率。
2 子系统结构设计
2.1 子系统主控芯片
子系统采用STC公司的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12C5A60S2,它与8051单片机指令、管脚完全兼容,而且其内部自带高达60K FLASH ROM,同时价格相对低廉,能满足本系统的需求。
2.2 门禁子系统
此子系统用于防止陌生人员私自进入宿舍。宿舍门除了常规的门锁外外加了步进电机控制的电子锁,想要打开门锁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为了方便,密码仅设置三位,可用按键输入,使用I2C接口EEPROM 24C04保存密码,同时液晶屏显示输入结果。此子系统设置密码错误报警模式,当输入密码错误达三次时,会触发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同时将报警记录传回主机。[2]
2.3 火灾预防子系统
此子系统主要有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来测量宿舍内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后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如果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时立即触发蜂鸣器持续发出警报声。同时此子系统有过电保护功能,采用电流互感器测量宿舍用电情况。[3]当电流达到临界值时或电流突增的情况下触发继电器切断宿舍电路。如图3为结构框图。
温度传感器采用DALLAS公司的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4]具有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给单片机处理,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工作电压范围为3~5.5V。烟雾报警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5-6]烟雾浓度越高,离子电流越小,等效电阻则会增加,从而可测得烟雾浓度。
2.4 防盗子系统
为防止陌生人员经过阳台进入宿舍,在阳台安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7-8]进行实时监控。人体辐射红外线波长在6~12微米,利用此特性,可做到对阳台的监控,同时此子系统连接警报装置。
2.5 节电控电子系统
为达到对宿舍内电灯的控制,采用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检测室内亮度变化及人员活动。当检测到有人员活动时根据室内亮度选择关闭或是打开电灯,且添加关灯后延迟熄灭功能,以方便学生上床休息。
3 系统程序设计与仿真实验
由于子系统相对较多,本文选择门禁子系统作为例子。限于篇幅,这里选择输入密码后程序如何处理为要求设计程序。此设计以上述门禁子系统仿真电路图为根据,当输入密码后,会对密码进行判断,因此会有两种结果,正确,则LED灯亮,否则,LED灯不亮,累计三次错误后,蜂鸣器响起。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经过试验仿真,系统运行正常,效果良好,可以满足设计需求。由于结果不方便表现,在此不再展示。
【关键词】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4-02
我院是本地区最大的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03年,我院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进行了瞩目全国的改制,由一家纯由卫生局领导下的公立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伴随着体制的转变,我院后勤社会化的脚步也逐步加快,2003年保洁等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2005年将洗涤业务外包等等。改革的初衷,其实就是医院将内部后勤部门和社会上的相对更加专业的服务行业融为一体,为临床一线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人、财、物的综合效益。
长期以来,医院后勤提供的低效服务为医院领导及临床一线所垢病,所以医院通过社会化的变革向社会购买服务,于是完成了初步的社会化改革。根据笔者观察,我们周边的医院大多都进行了这种初步的社会化,有的医院甚至进行了更加激进的改革――将后勤彻底的社会化,如省内一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将医院后勤绝大部份的职能进行了社会化改革,不仅仅是保洁、护工、保安、绿化、电梯等推向社会,甚至连水、电等动力部门的部份职能也进行了社会托管,该医院对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行得比较早,也比较彻底。但是,并不是每一家医院都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各家医院有各家医院的具体情况,根据笔者观察,有部份医院采取这样简单的甩包袱行为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在部份专业服务上并末获得的与之匹配的质量。笔者认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真正的目的就是如何为临床及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紧握着这个核心,那么,无论是向社会购买服务还是由后勤提供服务,只是表面形式的不一。
1 落实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这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后勤工人,特别是所谓的正式职工,工作上“懒、散、慢”,部份人员无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对临床提出的要求,不是强调人手少,就是提出各种客观的理由,拖拖拉拉,不能够及时给予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方式就是落实规章制度。医院发展到现在,各项规章制度都很完善,各个班组、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奖罚条例等相关管理制度。第一,组织各班组定期自学相关的管理制度,把学习规章制度做为干部职工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到人人都熟知制度职责,从潜意识潜移默化服务意识;二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的核心就是落实,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和考核,奖优罚劣。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外,要求所有后勤职工树立一切从诊疗工作需要出发,主动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观念是后勤部门做好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对内,我们管理者也树立“人本管理”的新思想,以职工为本,推行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尊重每一位职工,满足其做为个人的成就感和心理需求,给职工多创造福利和晋升的机会,使职工快乐工作,真诚和职工交流,真诚做职工的朋友。
2 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的建设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后勤工人相对文化较低、年龄偏大、技术一般。这种现状和医院的政策有关,大多数公立医院多年不引进后勤专业人才,对后勤各专业均衡发展不重视,不理解,不支持。
一个合格的后勤管理干部,除应当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他不能是个外行,对后勤保障的水、电、汽、空调等专业技能如果一无所识的话,怎么可能做好后勤的领导工作?同样,后勤专业部门的技术工人也非常重要,现在,各家医院动辄上十万平方,甚至有的大型医院几十平方,这里面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专业性非常强。我院改制以后,挣脱了体制的束缚,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聘,我们后勤陆续招入具备专业背景的本专科生2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后勤队伍的更新换代。
3 协调后勤与临床关系,提高管理水平
后勤管理的内容就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后勤为临床一线服务中,很多都是因为双方不是站在一个平台上,各说各话,导致矛盾产生,如果不能够立时解决,就会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所以说,协调关系非常重要。在和临床一线协调工作中,一是要分清轻重、区别对待。对关系到全院的大事,要全力以赴,紧抓不放;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当机立断,先行解决;突发性事件,要迅速反应,沉着应付,妥善处理;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事情,要全面权衡,理出主要矛盾,合理处置;二是要刚柔相济,有的放矢。后勤管理者面对临床出现的问题,有思想认识问题,要做好思想工作;有的是实际工作困难,要努力寻找克服的办法,千万不能唯唯诺诺,态度暧昧,也不能搞一刀切的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人具体解决。第三是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后勤和临床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核心,必须要抓住。如果两者拧成了一股绳,就对医疗任务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 处理好后勤社会化经济服务和后勤保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