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景观规划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规划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规划原理

第1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规划;植物配置;灯具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理念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将生态环境科学引入城市科学,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生态园林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的目的。

关于生态,有几点须要进一步论述。生态学的本意,是请求景致园林师要更多地懂得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附的生存方法,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衔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请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警惕谨严地看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标整治行动。不能把生态理念简略地懂得为大批种树、进步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请求我们尊敬自然,以自然为师,研讨自然的演化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标人工改革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依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损坏;要尊敬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维护和应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耗费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应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症结词汇。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节约理念和环境效益的现象。水景泛滥、填湖造园、反季节栽植和逆境栽植、大树进城、大草坪的建造、豪华高档装饰材料的过度应用、高价点亮城市夜景、大面积硬质铺装等建设活动,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

(一)水景设计

首先人造水景,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一般独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每年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是补充到城市水系。再者,现代水景常设计成弯弯曲曲的浅水沟渠,水底和驳岸采用硬质铺装,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无法发挥,致使水质保持难度明显增加,为了保持景观效果就必须经常换水。

(二)高能耗灯具

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泛光灯等高亮度、高能耗灯具常被用作造景灯具,道路和广场上的路灯和景观灯排列密集,每当夜幕降临便出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很多城市照明严重超标,能源浪费和光污染严重。

(三)植物配置不科学

许多绿地的设计建造中,为取得短时见效的效果,仅是将绿化苗木随意搭配种植在一起,而不注重植物景观层次、乔灌草配置比例、季相变化和长期的景观效果等因素,这样不科学的植物配置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反而消耗了大量的养护资金,浪费问题已经非常明显。

(四)放弃本地材料,高价引进外地材料为追求

设计中常用高档的新奇材料表现创意而提升景观的品质,设计者放弃使用本地特色的材料,追求高档进口石材和豪华装饰木材,不惜一切代价引进洋材料,仿造国外景观的现象已是非常普遍。

三、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一)自然元素规划

1、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

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同面积的绿地中,灌丛的单位面积绿量或叶面积指数和生态效益比草坪高,乔、灌地被植物结合的又比灌丛的高。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间直接竞争,提高叶面积绿量,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2、优先选择本土植物

在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植物品种多样化的前提下,应该优先选择本土植物。由于本土植物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在本土留下来的适应性最强的植物,这些植物与本地其他生物最容易形成具有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另外,外来植物品种的引入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然后再重新构建新的生态平衡,构建的过程不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到本土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其次,使用本土物种,可以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本土植物,可以快速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绿色景观。同时,使用本土植物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土植物是本地生长的植物,无论是在种源上,还是在运输距离上,成活率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避免因长途运输以及较低的成活率引发的浪费现象。

(二)人工元素规划

所谓人工元素是指园林中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园艺小品,一座小桥、一片旱池、一堆桌椅、一座小亭、一处花架、一个花盆、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雕塑小品,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设计时要同周围小环境和城市公共园林风格主题相协调;设施小品,要求美观实用,比如灯具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建筑轮廓灯等,还有指示牌、垃圾桶、公告栏、电话亭、自行车棚等公共设施。

1、园林灯具应用

(1)发掘园灯应用潜力。在满足园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发掘其应有潜力,丰富园灯造型、强化功能,使园林灯具不再是造价昂贵、功能简单的“灯”。

(2)合理搭配、正确选择灯具。营造一个良好的灯光环境需要景观设计师和灯光设计师双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要达到的效果和可以达到的效果不能分开而论,两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而正确的选择灯具则是让理想的效果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状态的前提。具体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情况参照IP等级。

(3)避免光污染。避免光污染主要从灯具的位置和数量着手。例如在道路旁,最好是选择使用折射照明方式或者散射照明方式的灯具。而在游人较多的区域就要特别注意各种灯具的摆放位置,避免灯光的直射,尤其要注意控制强光照的灯具的数量。

(4)大力发展节能照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节能灯泡和新能源灯具(太阳能和风能)。尽管节能灯泡和新能源灯具的一次性投入比常规灯具较高,但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前期的预埋管线费用还是从长期的维护和能耗方面,节能灯具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2、借助科技―选择高技术的景观设计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所中心截获太阳能和躲避太阳光为目的的镜头快门式窗户是高技术和现代形式结合的体现,不管现在看来它的设计是否成功,它所体现的设计理念都表现了人们对自然能源的一种关注。Bodo Rasch 为沙特阿拉伯麦加某清真寺广场设计的遮阳棚是有太阳能电池控制其开合的,伞的机械用电可由太阳能电池自行解决。以最大限度应用自然能源为导向,以德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的研发机构开发出了多种用于建筑和景观的太阳能设备,例如德国研发的航空真空管太阳能收集器、高效太阳能电池、隔热透明玻璃等。目前,我国已有建成的公园采用太阳能灯具,如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参考文献

第2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关键词】森林景观;生态采伐规划;原理;方法

景观生态学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领域,该领域是由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空间结构、互动,协调功能的动态变化一个新的分支。目前景观生态学是各行各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接受并流行,成为一个研究生态、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一个热点,它关注人类活动对景观过程及格局的影响,在生态系统和景观退化与景观生态重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各种因素,具有空间配置合适,从而达到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要通过景观结构的空间格局来恢复,使得恢复工作顺利达到要求。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与生态系统退化的森林恢复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一、森林景观生态采伐规划目标

1、森林景观的生态完整性

森林的健康和生态的完整性是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管理的通用指标。在景观水平上的生态完整性,这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水和土壤的自然条件下,保持天然森林景观,假如没有人为的干扰,景观生产力水平明显降低,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局部降低或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或者养分流失,水资源量及其季节分布与水质的变化,可以考虑降低生态完整性。

2、森林景观的年龄结构

森林景观由不同林分结构组成,森林干扰历史在不同的林分是不同的,理想的景观是不同年龄林分年龄结构不同的复合层,一般在平衡区的各个阶段。许多动物和生存森林的树木和断枝是密切相关的,但枯死的木材来自两个过程:一个是树木间竞争,另一个是自然衰老死亡之前,树木径级是非常小的,在的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小的,一个大直径的树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在中国的许多天然林区,由于超常规的采伐量,导致年龄分布严重失衡,尤其表现在:成、过熟林的比例太少或全面缺乏。其主要原因是:人们总是根据一些成熟的树种来确定采伐年龄,但数量成熟龄比森林自然寿命低得多。其结果森林景观伐后年龄结构以原始森林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相比,导致古老的森林结构损伤,导致森林景观的破坏,从而不利于古老的森林物种的生存,使景观的完整性降低。

二、森林景观生态采伐原则

1、确定采伐方式

过度采伐森林是一个复杂的异龄林层,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应基于选择性择伐,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小面积皆伐。

2、采伐木的确定

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树的种类和大小的选择,决定择伐树种和径级的种类。保留的是低径级的,定为应伐木的是高于该径级的。根据计划,每公顷保留1―2株老林木的大径级,在某些地区考虑保留了老龄木材树种搭配的问题,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自然的更新种源,并提供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永久保留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的衰减过程及分布密度的立杆倒木,以满足对这个特殊的栖息地要求,以维持采伐迹地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陡峭的斜坡和岩石采伐后难恢复或容易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应该被禁止。

3、保护土壤,减少保留木损伤

为了减少迹地植被和土壤表层被破坏,减少土壤板结,土壤侵蚀。灌木的伤害。集材技术应选择考虑畜力和小型机械或架空索道,大型集材机械基本上被消除。

4、伐区清理应考虑维持剩余物多样性及地力的平衡

采伐剩余物的清洗方法有带腐法、堆肥方法、火烧法、扩展方法和不清理任其自然衰减法。堆肥选择性采伐的土壤,用明确的腐病的方法,并沿轮廓的设计,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5、珍稀植物保护

国家和省级森林管理区(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珍稀濒危植物,在生态公益林管理框架下,应该重点培育、保护与促进。本地稀有物种和濒危物种,应补种在合适的地点。确保稀有物种的原生和濒危物种的遗传潜力。

6、扩大混交林

要改善和保护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可以通过应伐木的选择及更新两个方面增加树种多样性。该技术可以保留落叶而种植的针叶林。封山育林,创建一个“人天”的混交林。

三、结论

组成和结构功能决定了森林景观的功能,森林景观功能的变化是由森林景观动态决定。重新发展计划设计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如何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我们需要充分认识生态系统动态和功能,景观生态功能和动态的中心内容是:有些人认为景观生态是人类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不同于传统的生态学,考虑人类活动和文化的影响,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景观尺度水平的大型生态效应与区域的桥梁,在下面的生态系统尺度全球宏观生态变化。

由此我们得出,景观生态学是一个新的概念框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GIS技术的应用,它具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舒清态.东北过伐林区森林景观生态采伐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

[2]汪振.青石冈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

第3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远景规划与管理;现状;措施

人力资源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对经济和社会进步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人口的总称,在企业的总资源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各个企业都不断进行着内部改革,而人才是当今市场竞争的关键,如何培养企业人才并发挥其作用成了多数企业的重点工作。由于人力资源过于复杂,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加强管理,为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需对其合理规划。

1.人力资源远景规划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远景规划是指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实际能力和市场变化状况,对企业在劳动力上的需求供给做出大概预测并制定相适应的措施的过程,其目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保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有了详细规划,必然要有相适应的管理,即规划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训开发以及绩效管理等,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作为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及管理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首先,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当前状况对企业的未来做出预测,了解企业在未来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行的战略支持,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其次,就目前状况而言,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中,分配过于混乱,缺乏合理性,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有效管理,可有效保持分配的平衡,加强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从而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和成本。由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展示,对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大有裨益;再者,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员工的利益有所保障,从而实现双赢。因为当前的竞争主要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而员工要想获得利益,必须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发展,二者的利益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2.人力资源远景规划管理的内容、原则和程序

2.1规划管理内容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员配备计划管理,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分配,根据岗位要求,结合员工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将其配备到相适应的岗位上,如内部员工的合理流动;②人员补充计划管理,在企业的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有许多职位空缺,对其进行弥补,可以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完整性;③人员晋升计划管理,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目标,结合员工的整体水平及企业岗位需要对员工的职务加以提升,同时这意味着员工的责任和权限都有所增大,在企业中可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2.2规划管理原则

首先是适应性原则,企业的发展受内部和外部许多因素影响着,具有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务必要对这些变化进行仔细分析,做好防范工作,同时,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是流动性原则,加强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优化,适时变动一下队伍的结构或数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稳定,因为如此,可根据当前的变化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整,保持人员的流动,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最后是科学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不论是人才的需求还是供给都应采取科学的规划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有效管理,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2.3规划管理程序

首先应对市场进行调查,并采集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有关的信息,通常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前者主要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的质量结构及市场占有率、各种设备等;后者包括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等。对所采信息进行整理,然后按照企业的实际来确定员工的规划期限,以当前的人力资源为依据,为预测工作准备相关资料。人力资源的需求供给十分重要,对规划效果影响深远,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必须加强重视,这一环节通常会采取以定量为主、以定性为辅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进行合理预测。在了解了需求供给的情况后,应及时制定相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求平衡。最后,应对人力资源规划做出客观评价,通过评价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在反馈的同时,还能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修正,协调好内外关系。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远景规划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

3.1现状

电力企业部门众多,结构庞大,工作繁杂,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其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有很大难度,若管理不当,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问题,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市场具有很大的变动性,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更新,再加上激励制度稍有欠缺,电力企业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动,适当的流动性对企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一旦失控,很容易加大人才资本的投入,而且过于混乱,有违正常竞争的原则。

3.2解决措施

首先应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的基本组成,其规划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若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指导约束,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对电力公司来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在公司中的作用,加强相关部门建设,建立起一个合理可行的人才管理机制。

其次,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对员工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其必然的需要,通过开发,可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企业而言,通过开发,可为企业培养人才,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决定着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为提高其积极性,可设置奖惩制度,或建立新的工资分配机制,通过工资的调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实行岗位的动态管理,即结合市场变化定期公布岗位轮换数量,在给员工施加压力的同时,能够不断学习前进,而且此方法还可以给下岗职工一个上岗机会。

4.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突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关系。为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应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加强管理力度,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作者简介

[1]石玉莉.浅析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8):163-165

第4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说到我学的这个“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可算得上国内本科专业中名称最长的了,为了方便,我们一般叫它“资管”。

不过,从2013年开始,填报高考志愿时就看不见它的身影了。因为在2012年,教育部将这个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生。

拆分前的“资管”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研究的是资源环境以及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等。拆分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仍旧属于人文地理学,侧重对城乡规划与管理的研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则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侧重对自然资源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研究。

作为“资管”专业倒数第二届的毕业生,看见自己所学的专业“消失”了,不免有些伤感,但对今后报考的同学来说,拆分后的专业方向划分更细,专业学习自然也会更有针对性。

如果大家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这两个专业感兴趣,不妨听我描述一下它们的前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两个“不是”: 不是“城市规划”,不是文科专业

经常会有同学把“资管”专业同“城市规划”专业弄混,我自己填志愿时也是,一直纠结填哪个,不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首先,两者的学科属性不一样。“资管”属于理科,是地理科学类专业,4年制,主干课程为地理学、环境学和管理学。而城市规划专业则属于工科,是土建类专业,5年制(个别院校是4年制),主干课程是城市规划设计学和建筑学,对美术基础有要求。

说到这儿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地理在高中时明明是文科生学的,怎么到了大学会变成理科专业?在我们的课堂上你甚至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喊”:“我们在高中学的是理科啊,地理基础约等于0啊,老师你讲得再详细点吧,跪求啊,老师!”

实际上,高中阶段的学习只是让我们对地理学有基本的认识,可以说,那时候学的很多内容是“常识”,是每个人都应该知晓的,而大学的学习则会更深入。据我所知,勘探、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等自然地理学的专业,招收的都是理科生;只有少部分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比如地理教育、旅游地理、区域地理等,是文理兼招的。所以,如果你将来想从事地理相关行业,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在地理及其他文理科目上的成绩水平。

其次,两者学习研究的侧重不同。虽然“资管”和城市规划都有规划方面的培养目标,有一些课是相通的,比如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但相对而言,“资管”更侧重于学术研究,城市规划则更偏向实践。

可以说,“资管”研究的是如何对一整片区域的资源和环境展开合理规划――是留作农用还是建设城镇、怎样最大化合理利用该区域的资源;而城市规划更为实际,研究的是怎样合理建设一座城镇,比如市政设施和道路交通如何排布、住宅与工商业功能区如何划分等。

“三驾马车”: 地理、规划和建筑

地理、规划和建筑三方面的课程,可以说是“资管”专业的“三驾马车”。

其中,地理方面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应用”,可以算是整个专业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来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比如江西某县脐橙种植区划,就是通过GIS分析该区域土壤性质特点、农林业分布情况及土地利用情况后,生成的种植区划图。

遥感技术就是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形成的图像能够体现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建筑物等地物的特征。遥感应用课上,除了了解遥感技术的原理,我们还会学习如何处理遥感图像、分析遥感数据。这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课,因为坐在电脑前看着那些图像,就好像自己悬在空中观察神州大地,感觉十分奇妙。

规划方面的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结合了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知识。因为在对一片区域进行规划时,一定是立足当地的资源条件,并充分结合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

建筑方面的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学前期,学得不深。所以看到课表中有“建筑制图”“建筑工程制图”时,“手残”的同学千万别害怕,课上学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徒手作图,没有美术基础也能“Hold住”。

除了这些主干课程,学校还开设了大量选修课,将来想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可以选修“不动产估价”,想研究环境科学的可以选修“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之从兴趣出发,学自己想学的。

一大特色: 大量实践机会

除了课堂学习,“资管”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外出实践的机会,比如环境规划实习、土地规划实习、城市规划实习、居住区域规划实习等,这可以说是这个专业的一大特色。

大二那年暑假,由老师和研究生学长带队,我们进行了江苏九市农村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我去了扬州、泰州和苏州三个地方。

问卷调查是调研的主要手段。我们挨家挨户造访农户,记录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收入情况、土地数量和土地性质,以期了解在土地整理前后当地生活环境、水质、土壤环境的变化。

为了做好调研,我们一队六人真是拼了。大家对农村都不熟,有些地方比较偏僻,根本见不到什么人,想问路都问不着,常常一天就在各种找路中过去了。而让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村子里的老人们,一听说我们是来调研的农业大学的学生,特别热情,非要拉我们去家里坐坐,说我们是为老百姓做事的,还让我们给当地政府提意见,少规划不合理的建筑用地。

除了进村开展问卷调研,我们还走访了区政府和乡政府,搜集能够反映这个地区城镇化建设情况的数据,比如镇上人口的迁移变化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情况――是用作耕地还是建造房屋。之后我们还查阅了2000年到2013年江苏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文件、会议记录等,结合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并在省级会议上作了汇报。

有时候我会想,理论知识学得再多,也得在这样的实地调研中去深入体会和应用,才有踏实的收获。我也听到过同学抱怨我们专业学得太杂,有些课程只是略微涉猎,不利于将来找工作,可是有个学长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他在四年里跟着导师做了很多项目,村镇规划、旅游规划、水源地保护等,还以本科生的名义发表了两篇论文,这对他后来找工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学的课程都一样,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抓住每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才是王道。

关于未来: 想要专业对口的工作,考研吧

现在,我即将毕业了,不过我不打算工作,准备继续读研,班上大部分同学也是一样的想法,这与我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关。

与“资管”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省、市、县的规划、环保、国土、建设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在招考时大多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以想从事这方面工作,就得继续深造。

那么,考研可以考什么方向呢?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有三大方向,分别是:研究水文、地貌、气候、土壤等的自然地理学,研究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的人文地理学,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等的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相对来说,选择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将来就业会更好些,当然这个方向的考研难度也大些。

你也可以选择跨专业考研,比如城市规划专业。虽然某些课程与我们专业相通,但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绘图考试,徒手作图能力较弱的话,考起来会比较辛苦。

【院校链接】

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有: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云南大学 济南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南通大学

开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院校有:

第5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关键词:校园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基地概况

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于2009年11月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皖发改社会〔2009〕1238号)。新校区选址位于淮南市山南新区南部,中轴线东侧。南部为合淮阜高速路入口,北靠拟建的奥体中心,西临山南新区城市主干道,东侧规划区域内有天然水渠。用地形状为矩形,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长约1060米。规划校园面积3000亩。按照“一次规划、总体控制、分期安排”的原则,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采取代建模式,概算投资约15亿元,拟建设一个集生态、人文、数字、园林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校区,将为安徽理工大学突破历史和空间局限、谋求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办学基础。

2.景区划分及景点布局

按照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总体布局为“一轴、一环、三带”。楚文化博大精深,风格鲜明,在民族精神层面上,表现为“创新进取、兼容并蓄”,而在民族文化层面上,则表现为“文采斐然、自由浪漫”。设计通过“一轴一环三带”的景观布局,将其与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营造严谨而不失活泼,沉稳对称与自由飘逸相结合的校园景观,就犹如楚地图腾凤凰一样,既有着叱咤风云的浩然正气,亦充满异彩纷呈的迷人风采。

一轴:“精神轴”―― 创新进取、兼容并蓄

在校区的中心部分,以建筑布局轴线为基础设置一条贯通南北的景观主轴。在校园景观和文化氛围上统领全局。

因主轴上多为厚重大方的建筑群,景观空间皆处于其中,故多采用对称、规整的线条营造稳重大气的主轴景观,风格与建筑和谐统一。

同时,通过以凤为主题的雕塑、景观小品等,展现了楚地文化经高度概括后的精神要义――创新进取、兼容并蓄,并使之与安徽理工大学的“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紧密交融,打造一条集楚民族精神和校园精神于一体的主要景观轴线。

一环:“生态环”――自由浪漫 缤纷灿烂

一环为景观绿环,围绕校园中心教学区,沿校车环道周边绿地及天然水渠设置景观。不同的道路设置不同的骨干树种,凸显各自的特色,整个绿带草木丰茂,水林相映,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片舒适的绿色空间,展现生态校园环境。

一带:“迎宾带”――祥云瑞气

此带位于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共享带”,面向城市,开放交流。自然流畅如祥云般环绕的道路铺装,配搭色彩各异、高低错落的植物造景,构成大气、热烈的迎宾景观。

二带:“活力带”――彩凰逐霞

流畅飘逸的设计构图犹如振翅翱翔的凰鸟,散布在清凉宜人的林下空间中的休憩平台,便是那华美的凤翎,与那色彩艳丽宛如彩霞的花带,共同组成“彩凰逐霞”的主题景观,在尽情表达蓬勃向上的校园活力的同时,侧重展现楚文化“奇瑰壮丽、浪漫飘逸”的文化特征。

三带:“文化带”――青凤衔丹

通过对基地内原有水渠形态的改造和优化,“青凤衔丹”的主题景观依水徐徐展开,舒展的线条与绿意盎然的色彩,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份优雅与清新,同时,“水利万物而不争”,亦暗合“博学、奉献”的校训。

此外,楚辞、老庄典故提炼而成的景观点缀于文化带中,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灵交流场所的同时,亦充分传承了楚文化 “源远流长、涵盖多域”的精粹。

整个校区作为一个整体,刚柔并济,优势互补,科教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表达出严谨与浪漫的双重特质。这是“中庸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

3.具体景观节点分析

(一)人文景观:

1、主入口广场:校园主入口广场铺地采用形似“中国结”的地花,象征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欢聚一堂,团结一心。巨石卧于广场中心绿岛之中,上刻校训:” 团结 奋进 博学 奉献”,给进入校园的人群留下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

2、历史印记:沿校园景观主轴设置“历史印记”的主题景观,分别以“矿石雕塑”“新笋铜雕” “鼎盛河山”三组雕塑寓意安徽理工大学的“初生”“、发展”及“现状”。

3、凤舞广场:在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及公共实验楼所围合的绿地中设置大型广场――凤舞广场,以满足师生停留、疏散的使用需求。广场中心设置主景雕塑凤鸣楚天,充分表达了安徽理工大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亦暗合楚文化“创新进取”的民族精神。

4、求知廊:在图书馆两侧,我们设置了“求知廊”,利用两组刻画古代圣贤求学不倦的故事的浮雕景墙,激励广大学子在求学路上坚定前行,自强不息。

5、生命泉: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活力的象征,在公共实验楼南侧,我们设计了一组大型动感喷泉,在表现校园活力的同时,亦寓意着“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6、求索道:校园南侧,轻盈灵动的河水犹如凤翎般自西向东流淌,沿河设置亲水步道,于道边设置一系列探求真理、思考人生的主题景观,屈子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故将其名为求索道。

7、濯缨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千百年前,屈原在他的《离骚》中记载了渔父的这段引吭高歌,我们在校园东南侧地势低洼处设置人工湖,名为“濯缨湖”,在满足蓄水功能的同时,教育学子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

8、君子园:竹,乃树中君子,“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的品德当为广大学子之楷模,在核心功能带西侧绿地以竹为景打造主题景观“君子园”,营造优雅高洁的内庭空间。

9、桃李园:而在核心功能带东侧内庭,我们栽植桃李等树木,寓意桃李满天下,同时为学生交流休息提供静谧的空间。

(二)旧校记忆:

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校园,文脉的传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设计时,通过对新校区部分景点设置重现旧校景观,表达了对校园历史的尊重。

1、新笋铜雕 置于主入口通道中心,成为组成“历史印记”主题景观的一部分。

2、西区秋景 重现旧校区西区每每秋风萧刹、风扫落叶之时,行走于落英缤纷之间所独有的风味。

3、夏荷映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新校区湖畔的青莲依然摇曳生姿,令人心旷神怡。

4、石桥冬雪 快雪初晴,石桥上覆盖着白雪,闪耀着温润的光芒,恰如白玉飞虹,横跨清泉。

5、紫苔千仞 旧校区原有散置的景石,在新校区组成主题景观千仞园。

6、红楼记忆 将旧校区红楼前喷泉、罗马柱、特色花钵等小品移至新校区行政楼前庭,营造特色景观。

4.竖向设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不做大量的土方工程。在绿地集中之处,营造微地形,丰富地形变化,同时也便于雨水的汇集。在对基地原有水渠进行改造时,我们以虚实、断续、起伏、曲直、宽窄等造景手法串联起整个水系,同时,配搭缤纷多彩的花带和摇曳生姿的水生植物,营造出泉、瀑、溪、涧、湖、滩、岛等一系列自然生态水景的形式,展示水的欢歌与情趣,以期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并辅助完善校园生态系统。

第6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对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加强,与环境相关的专业也先后在众多高校开设起来[1]。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开设于2005年,着重在于培养与环境学有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学》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结合我校资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环境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2.课程性质与特点

《环境学概论》是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以人类环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在人类活动的强烈作用下,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污染控制的方法理论。分别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各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等新方法和环境科学的最新进展[2]。其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热情和学习环境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掌握环境监测、评价及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相关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本。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研究内容与人类自身利益关系紧密。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导致一些疾病的多发,一些突发性的环境问题导致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

2.学科领域覆盖面广,学科知识交叉性强。其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管理等多学科知识。

3.进展迅速。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重视度不断加强,环保投入也越来越多,新理念、新技术不断问世。

4.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较密切。如污染物的扩散和控制与规划紧密相关。

5.研究方法综合性强。各种方法及理论如gis、遥感、管理等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6.知识更新快。环境科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环境热点不断变化,环境质量动态变迁快。

7.授课时间有限。本课程既包括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很强的实践能力,内容涉及诸多方面,需要的课时较多,但学校公共课优先安排,占去了大量学时,而专业课则被大幅度压缩,课堂授课时间非常有限,有些内容无法展开详细讲解。

3.教学现状分析

3.1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环境学概论课程的相关教材种类比较多,一些行业部门院校结合本行业或本部门的专业特色,采用本行业或本部门编著的教材,一些综合性院校多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主编,1999年6月第2版)和《环境学概论》(刘培垌主编,1995年6月第2版)。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3]。考虑到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微观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宏观方面的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清楚[4],因此,选其作为教材。但由于出版的时间距今已有数年,一些内容跟不上当今环境保护发展的形势,体现不出当今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课程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充实。

3.2教学模式的传统性

传统模式均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和强调了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被教这一主要过程。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师这一中心环节,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课堂上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开发,难以较好地体现和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技巧。

3.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环境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应用目的,其研究方向上存在着差异,尤其是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

分析目前资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对规划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实践环节都分布在相关规划设计课程中。《环境学》课程在该专业教学中主要定位为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学基础理论、各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及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规划程序与方法、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等知识点,并应用于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因而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

4.改革措施

4.1教学内容的选择

1.按专业性质精选内容,详略得当

《环境学》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因受课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因材施教”,即根据资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略选择。针对资环专业应重点学习各类污染的危害、控制与治理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为学习相关的规划课程打好基础。

2.按专题备课,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传统的按章节备课、上课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依据大量新的信息补充、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环境学》更是如此。按专题备课能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考虑根据授课总学时数、教学重点和新的教学材料,将教材重新组合,分为几个专题来讲,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热点、难点。所以,不仅是需要补充新内容,往往还要打乱教材现在结构,将需要讲解的内容梳理出来,重新构成一个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体系来讲解。教学实践也表明,按专题进行讲解收到了好的效果。

4.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4.2.1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很多优势:首先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3]。尤其是在播放环境污染相关图片时,更体现了其感观性,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多媒体手段教学容量大,“环境学”类课程本身教学内容多,经常需要大量的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而多媒体计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大了信息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为增强课堂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授课中插播与所讲内容关系密切的视频材料。一则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触动他们的内心,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过多依赖多媒体存在一些劣势。因此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有机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通过适时的板书、巧妙设计提问、创造思维的转折点等技巧。

4.2.2互动式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4]。因此,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采取以下方法:针对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讲气候变化之前,针对当前舆论热议的对全球变暖的质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课件,抽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不足之处,其余学生补充。取消学生小组的形式,因为据学生反映,一旦指定小组,那么小组的相关任务都会落在小组长一人身上,达不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4.2.3充分共享网络平台,扩展教学空间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每个人都有qq号,可以利用qq群上传共享资料、讨论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完成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为师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也解决了由于新老校区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难的问题。

4.2.4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现状,熟悉相关的污染控制设施等,对资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规划方案的形成就直接决定了环境保护方案。

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对环境污染现象和当前环境质量与管理现状的认识。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搜集本学科相关资料,就某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本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需要测量的污染指标,采样后在实验室进行测定。2.对污染处理工艺设施的了解。以参观与调查的方式进行,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参观学习,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对于一些不具备具实验、实习条件的,就利用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3.对城乡规划过程中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采用情况等。通过以上环节,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并组织学生撰写实习、实验报告,得出相关结论。

第7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校园空间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记忆,公共特征的主要场所。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项目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趋同的情况下,以“生命、文化与场所精神”为主题,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场所精神”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关键词:

校园景观、景观设计、生命文化、场所精神

一. 前言

场所,是活动发生的地方,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 场所具有吸收不同内容的能力,它能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空间。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涉及到人的身心两个方面―――定向和认同相对应,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根本的经验[1]。校园规划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空间作为校园生活的发生器,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记忆,公共特征的主要场所。一个学校在具体的校园物质环境实地营造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景观的创造、建筑组群的维合界面及景观空间若干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因为它们才是作为校园非物质文化的基本载体,构成了包括校风、学风与内在的校园文化传承的主要空间场所,而不是过分讲究平面形式构图,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点的创造。

二. 项目背景分析:

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高档次的文教、旅游区是华侨大学厦门校园的办学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理念的新一轮校园文化大潮,促使了这次华侨大学厦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这个项目的诞生。基于上述的观点,在这个项目设计中,设计者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三. 现状分析

地理位置: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东南角,东面隔路与集美大学相邻,南面是规划中的滨湖的集美大道,西面亲水(杏林湾),北面是规划中待引进的其他高校园区地形地貌:区位条件优越,地质条件良好,位于高校园区主轴与湖岸交界处,依山面水,由北向南缓缓坡向开阔湖面。其北面孙坂路与高速路引线相隔,西北面毗邻集美文教区公共服务设施中心,西南面有宽阔的集美大道。基地内有水渠若干,多处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中部与北部有小山兑山,由南北望校园与天马山融为一体。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规划目标是高质量新校区、具备完善配套设施、体现华大特色――侨校特色和工程院校特色、充分体现亚热带环境海滨城市特点

四. 设计主题分析

生命、文化与“场所精神”物语

五. 设计理念分析

设计方案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理念之一是场所精神中如果能反映生命的奇迹、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故事如DNA、蛋白质细胞的概念,以及生命与人类的交流,让老师与学生能够提高对生命的文化认知与尊重,对景观生态的保护与延续。且理念之二是场所精神中强烈反映出华侨大学中感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龙舟文化通四海,凝集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精神。所以主题之一也是以校园景观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表现了穆尔所提出校园“场所精神”。

六. 设计原则分析

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2、生态原则和地域特色

3、分期规划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资源共享原则

七. 用地布局分析

根据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全园分为六大景观功能区,分别是:湿地景观观赏区、广场活动区、户外交流区、运动区、读书林区、休闲野趣区。

八. 功能结构组织和景观特色分析

校园的设计从它的概念出发,在布局结构上强调了五条主脉,五种景观功能线,

文化线――文脉

水景线――水脉

生态线――绿脉

游乐线――嬉脉

历史线――史线

设计中五条主脉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组成了整个校园布局构架,满足师生的文化、娱乐、休闲等的要求。整个水系的设计有机结合又能突出重点与,其内容有湿地景观观赏区、人工湖、广场水体、野趣溪涧、生态溪涧等各种丰富的水体景观。并且在五洲文化湿地中又结合中国传统龙舟文化进行景观构架的搭建,使整个校园呈现浓郁的历史、人文风情。

十. 道路交通设计分析

校园道路规划整个道路组织主次分明,自成系统,完整有序。依据高等学校学生上下课自行车、步行人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进行布置,同时考虑机动车安全方便顺畅运行。校园规划道路分为五级,校园主干道,校园次干道,环绕综合教学楼群道路。Ⅳ级道路、消防车道(平时为步行道),道路绿化设计错落有致。景观设计在每个区增加环园步道。既是联系各个园区的主要干线,又使每个园区自成一体。

十一. 植物设计分析

整个校园在保持原生林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局部维护和改造,组成非营业性的植物绿地生态架构,并且使整个绿地系统的保持与恢复可持续性发展,新植物也以当地生态土生的原生树种为优先,保留原有的古树,种植形式为复层栽植,创造多种生物区位。通过合理的生态群落设计,在校园创造滨水绿链与弹性绿化渗透。并且结合整个的布局,组成以水面和自然山体为核心、以景观绿带为纽带、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型的绿化体系。并且表示出亚热带环境海滨城市特色。

十二.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分析

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从四个角度去分析。首先是环保教育――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展示窗口;其次是可持续性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回收材料、地方材料、快速更新、低反射表面。第三是中部的节水与泻洪――节水装置、实施中水处理、中水再利用、河道和地下汉水层的补水、透水性良好的铺地;第四部分是可持续性生态景观设计,包括强力吸收二氧化碳、节水的设计、维护要求低、本土的/适应性强的植被。

第8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生态理念;结合方式

风景园林设计是将现代人居住建筑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项目。风景园林不仅能满足居住在城市的人的工作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城市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但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索求过多,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然而风景园林与生态理念的相互结合正式说明了人与大自然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所以风景园林工作者应该利用充分利用生态的理念改良、创新风景园林,从而达到环境和能源“和平相处”。

1 生态理念的内涵

生态理念是指一种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观念,它包括人类意义上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人类与这个社会和大自然的关系。将生态理念融合到风景园林设计就是指最大化的让人类所发展的社会和大自然的社会良性化,比如使用环保材料,园林设计的情况要因地制宜。而景观生态园林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运用某一方面的生态学对某一尺度的园林进行调整、设计。以生态理念的原理、方法进行设计风景园林,另一方面将园林设计契合人类的生活需求,这一种生态园林设计实质上就是景观的生态设计。

2 生态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秉承的原则

利用生态理念设计风景园林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要遵循一定得原则。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理念主要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主,创造舒适的环境。第二,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更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可以破坏自然景观,在大自然的规律之上设计建造。其三,要注重保护生物,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持生物多样性。其四,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不断开发新能源,加强能源的循环使用,遵循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最后一点,要遵循开发无污染的原则,生态化建造风景园林必然要以不污染环境为目的,否则失去了最初规划风景园林的目的。

3 风景园林规划与生态里面的结合方式

3.1 将园林景物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风景园林的设计必然要具有植物景观,植物本身具有美化环境,绿色环保的功能,一定程度达到了生态化规划。而大量采用绿色植物便能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亩实现生态理念的一种方式。并且,大多数的城市都以风景园林的主题为主,涵盖了多数绿色景观特点,从而维护园林的生态价值观。尽管有些园林园林建筑很多,但仍以绿色植物为主要角色。并且,可以利用生态价值理念,将一些体型宽大的树木种植在道路中间,阻隔噪音,阻隔灰尘。保护能源,节约成本。

3.2 将园林市场规则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现如今风景园林设计也无法独立存在,必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切实担负将风景园林完善管理的责任,园林管理应该做到从园林专业到园林行业,到内部再到社会,从细化到宏观进行全面一体化的管理。并且政府要切实履行自身的服务性职能,调整完善园林环境维护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得环境维护更加具有硬性条件。从而让风景园林与生态理念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获得各个行业领域的认同关心,跟随潮流。

3.3 将园林住宅区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在人的住宅区不仅要有社会需求,更要有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将住宅区看做风景园林设计的一部分,将其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将其周围的植被,水体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完善生态化的完整的系统,建立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园林住宅区的居民看重也不仅是优美的风景园,还有噪音,气体排放的阻隔等。并且,随着经济逐渐的发展,几乎每一户都会有一辆私家车,就会造成尾气排放严重,园林工作者应该结合生态理念开发人车分流,不过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将人车分开,如若真正分开,不仅造价昂贵,和车主也会有一定的矛盾。

3.4 将施工过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构建一个生态化园林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生态价值的过程,否则就违背了建造生态风景园林的本意。这就说明了在设计构造中无论是对能源或者资源的使用都要遵循节约能源,节能环保的方式。尽量做到提高对水源,能源,土地的使用效率,在设计构建中不要破坏环境,风景,不仅要建造,更要做到保护生态,才能提高生态化的风景园林设计规划计划,让风景园林方方面面都可以保持生态价值观。

4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风景园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在城市中构建绿化园林,更要将园林生态化规划,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风景园林工作者也一直在致力于此事,将施工过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将园林绿化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将居民住宅区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将园林市场政策体制与生态理念相结合等等。在此之上,将其理论充分利用在园林设计中,将生态价值观融入到风景园林中,让人类在良好的在良好的环境生活生产,进而使我国古老的艺术风景发扬光大,将其深刻理念不断秉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唐晓岚,魏际敏.园林专业“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 (05):37-39.

[2] 贾建中,端木歧,贺凤春,何P.尊崇自然、传承文化、以人为本是规划设计之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30年回顾[J].中国园林,2015(10):64-66.

第9篇:景观规划原理范文

摘 要:文章针对工业园区的现有资源优势,从人文关怀、乡土历史和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休闲娱乐、节约资源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合理、详细的集交通功能与休闲和生态保护相谐调的道路绿化景观规划方案。

关键词:三门峡;工业园区;圆通路;紫阳路;绿化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的基础条件

1.1工业园基本情况和工业资源

三门峡工业园成立于2006年5月,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是三门峡地区最大的工业园区。园区产业基础雄厚,配套产业齐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黄金、铝土矿、煤矿”三大优势资源著称,黄金年产量稳定在60万两,产储量稳居全国第二位;铝土矿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氧化铝年产量400万t,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电解铝产量将达162.5万t;煤炭储量居河南省第二位,年产原煤3000万t,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三门峡处在河南省郑洛三工业走廊的轴线上,是河南省规划的铝工业发展基地之一,具有悠久的铝工业发展历史。园区现已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铝合金车用轮毂、压铸件、复合钎焊铝箔、高精度铝箔、铝型材等系列产业链。

分析评价:工业园作为三门峡的工业聚集区,金、铝、煤的资源优势是其发展依托的根本;优良的环境是招商引资、安居乐业的前提。 “黄、白、黑”色彩的运用与优美、有序、和谐、便捷的环境,是规划设计着力表现的内容。

预防各类工业污染对工业园区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本景观规划中绿化设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1.2区位条件与交通资源

三门峡市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工业园区距三门峡市区10km,是三门峡城市远期规划中一城三区中西区的工业集聚区。

三门峡市境内公路成网,通衢四方,交通十分便利。有六条国家级主干道在此交错经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等横穿东西,209国道和正在建设中的临(临汾)三(三亚)高速纵贯南北。

同时,三门峡市又是国家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分析评价:人流、物资集散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特征,要求景观设计为各类人群提供可居可游可住的不同类型交往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做到人车分流。

三门峡四城联创客观要求工业园的建设必须体现出创建国家环保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的同一底蕴和区域特征。

1.3地形与水文气象

工业园区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从陕西省入境的秦岭向东延缓至于黄河谷地,海拔高度由2000m以上递降为低于200m。东北部的海拔高度为330m左右,现状地形南高北低,南北高差达到65m,平均坡度为1.2%,并有部分台地和冲沟,台地高差为3-6m不等。地貌基本以塬川为主,土地利用以农业耕地为主。

工业园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春短。年平均日照为2354.3h,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4.57千卡,光能资源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全年平均气温为13.9℃。传统农耕文化发达 。

工业园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资源量根据陕县数据推算平均13.5万m3/km2。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资源量为7316万m3。境内有小河流两条,本次规划中的紫阳路就比邻淄阳河低洼地。

分析评价:圆通路、紫阳路的坡度平缓,设计中可利用现状地貌反映地方地域风貌,利用收集的雨水结合地形形成美丽的水景,利用原有的地表耕作土和雨水来建设生态文明、节水型节能型园林绿化景观。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淄阳河的低洼、植被和水源,把它建设成一个集雨水收集、防洪、灌溉、生态保护、景观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靓丽水景公园。

1.4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

一方水土一方人,民俗与乡村习俗是千百年来居民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文化,工业园区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资源。

冯佐村是给黄帝立庙并将黄帝的衣、冠、几、杖供于庙中的第一人—“黄河之伯”冯佐的居住地。同时,冯佐村也是贵妃杏的主产地之一。

南曲沃是春秋战国时期古曲沃国的最后根据地。

民间文化遗产如剪纸、社火、荡秋千等,民间游戏如狼吃娃儿、绣丁、摸估牌、跳窑儿等,民间年节及纪念日:月尽、溜克、卸脑瘩、六月六等。其中,官庄村焦丛仙的《南山九老品茶图》曾获得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奖。

分析评价:工业园区所在地有着丰富的特色鲜明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这是工业园区人文环境的特质,也是区别于其他工业园区的独特优势。传承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工业园区以文化促工业开放、以特色面向开放的世界的名片,是建立和谐社会、文明园区的必经之路。

总体分析:突出工业园区的文化特色,构筑工业园区的一流工业形象,展示工业园区丰富的历史承载。

2 景观设计思路与主题

2.1园通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

园通路道路周边规划用地为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与商业金融业用地,集三门峡工业园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居住中心、景观长廊、客运交通中心为一身,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投资目标、建筑功能和规模、物流活动等等)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圆通路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同时规划了三个城市节点主题广场作为道路景观的标志,形成集粗犷和精细、休闲和商业、景观与交通于一体的都市生态花园大道。

园通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表现形式:以中央绿化带上保留的原生态的原土、原貌和地表特征物上生机勃勃、繁华似锦的植物与两边街道上流动着的、各得其所、各尽其宜的人财物流等各类元素来表现万物和谐、四季轮替、生生不息的中国乡土文化信息。

生态景观带:18m宽的中央绿化带(禹王路—摩云路)被道路交叉口分隔为八段,全线在中央带上保护保留原生态的耕作土、农耕地貌及其原有植被树木,每段大规模的片植特色树木,不同绿化段特色树木区别明显,全线由东到西形成“春、夏、秋、冬”植物季相并轮替二次。中央绿化带上不设置花园,避免行人从花园横穿马路的安全隐患。

交通林荫道:机非隔离带与人行道上干栽植大中型乔木以形成林荫道,并与生态景观带形成园通路的生态廊道,引导夏季风进入城市。沿机非隔离带设置的公交站点以园林建筑风格为主。

机非隔离带上的公交港湾位置:此处绿化带宽度仅为2m左右,采用满栽金叶女贞模纹或乔木种植方式,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候车亭进行立体绿化,选用的品种为蔷薇、茑萝、木香等攀援能力较强的多花植物。

休闲步行林荫道:7.5m的人行步道结合各个临街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宽度不少于15m,在保证步行空间宽度不少于7.5m的前提下,沿路沿街硬质铺装与软质铺装结合,把耐荫草坪、地被、灌木球、铺地、花坛、雕塑、座椅、路灯、垃圾箱、电话亭、指示牌、出租车停靠点以及店铺广告位、招贴墙和住宅区出入口、建筑出入口(大门)等等一体化设计,形成购物、游憩休闲、纳凉或取暖、小型聚会、交谈的小型花园。小型花园长度不超过60m,宽度控制在7.5m~27.5m之间,间距不超过100m。位置选择在住宅小区和文化娱乐场所、商场附近。休闲步行花园与林荫道可供市民与顾客就近休息,创造出宜人的生活休闲、购物、工作环境。林荫带是带状布置,根据周边建筑功能,绿化形式丰富多样,分段变化,由草坪、灌木、乔木、水体、小广场、小品形成连续多变的景观。各个建筑前面的通透式庭院根据机动车入库要求,门口铺设大量的硬质铺地,使有限的绿化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注意四季树木的搭配,使得林荫道四季绿意浓浓。

街角花园:各个大小十字路口视野开阔,利用斑马线连线形成的闲余空间设置街头绿地花园,布置水景、雕塑,结合夜景照明设计,形成都市夜晚人们就近休闲的去处,同时增加绿量,美化街景。在种植方面,设计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

滨水空间:圆通路经过的淄阳河区域是生态敏感带,植物、动物、微生物已经形成了合理的食物链,在规划建设中应慎重保护,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创造出不同的小景,丰富植物群落,运用植物、地形、河水、碎石、卵石或块石矮墙来分割组织空间,形成城市的滨水空间和圆通路的主要开敞空间。

节点广场:在圆通路+摩云路、圆通路+紫阳路、圆通路+禹王路等三个道路交叉口的中央绿化带上,分别设置“圆通之门”、“和谐”、“八骏图”等雕塑,配置模纹、花坛、地被、草坪等,形成圆通路的标志,同时突出圆通路的景观主题。

2.2紫阳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

紫阳路纵贯工业园南北,与工业园区南北两条国道(310、209)相连通,过境车辆多,景观规划要兼顾交通和对外展示的功能。本次招标的路段是摩云路—铁路涵洞段,长2200m,其西边是居住区,东边是宽约320m的淄阳河生态绿化带。

紫阳路的景观规划设计主题:母亲河边的文化家园。

紫阳路景观规划结构: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

带状民俗文化园:紫阳路红线内西侧的8m绿化带,与居住区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20m空间,总计28m宽的断面,规划设计成一个与居住区内通透的带状沿街游园,游园内片植大片林木,结合部分草坪、地被,零星散布一些山石亭台,曲径通幽,廊架回环,形成一个以安静休息为主的花园环境。

民俗文化园:结合工业园区十三个行政村的丰富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布置棋艺大赛、剪纸大观、夏桀之苦、社火闹春、年节趣谈、逛庙会、民间对联等等历史文化题材与内容。是展现工业园区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设施。

生态林荫道:紫阳路断面自南向北分为三段,全线沿人行道、机非隔离带植落叶大乔木,中央绿化带以高大常绿树和模纹地被为主纵贯南北,以气势通顺、壮观为追求。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和特色鲜明的景观效益。

滨水观光带:紫阳路东侧的8m绿化带与淄阳河生态绿化带融为一体设计,沿淄阳河设置南北向的滨水步行道,绿化带北侧的5m人行道可与滨水步行道重合,节约用地,扩大绿地面积。滨水步行道与淄阳河生态水景的台阶、广场、平台、湖泊、护坡和原有树木以及圆通路交叉口出外的桥梁结合起来规划设计,形成丰富多变的亲水空间,为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开放、开敞、开心的融天光云影、绿树碧水为一体的自然滨水环境。

2.3绿化景观规划—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园通路、紫阳路绿化带超过10m宽的绿化区域,道路施工时需保护保留原生态的地表耕作土和植被,市政管线沿边布置,原有植物特别是乔灌花草等均完全保留,中央绿化带禁止做市政管线工程的施工场地,施工垃圾不得散落堆放于绿化带上。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

②紫阳路东侧为坡地植物景观。紫阳路滨水地带地势低洼处,结合现状,这里将种植湿生植物,改造成为湿地公园。通过地形上的处理弱化淄阳河护坡的线型,植物景观以山地植物为主,同时辅以野生灌木地被。淄阳河滨水空间的绿化设计是淄阳河水质良好的一个根本保障,而工业园区生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淄阳河池塘湖泊的水质优劣。

③园通路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是围绕商业展示建筑展开的。通过植物景观的围合,为商业展示建筑提供一个植物背景,烘托这一区域的商业休闲的气氛。 转贴于

④沿路各主入口植物景观以高大挺拔的大乔木以及色彩绚丽的整形修剪灌木为主要植物材料,并与道路林荫树品种一致。

⑤园通路林荫道下的疏林草坪植物景观以草坪结合高大庭荫树为主要植物配置方式。

⑥园通路横跨淄阳河引道两边靠近游船码头的植物景观主要以亲水园林植物为主。

⑦民俗文化园中植物景观类型主要采用乡土植物材料。

⑧园通路紫阳路均通过高大茂密的植物景观,在非机动车道与城市交通干道之间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将街道步道空间与吵杂的车行环境有效地隔离。

⑨疏导雨水进入淄阳河,作为水景的主要水源,使淄阳河水质质量得到良好保障,避免白白流失。

⑩沿街建筑要结合建筑的隔热保温工程,铺植屋顶草坪,降低雨水径流量,减少管道排水压力;同时,大幅降低扬尘,提升环境空气的洁净度,美化环境。

11植物品种规划:园通路以法桐、樱花、黄杨、大叶女贞、雪松、银杏、紫薇、丰花月季、红叶石楠为主;紫阳路以五角枫、红叶李、金叶女贞、合欢、雪松为主。

12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

13古树名木保护:做好圆通路紫阳路沿线的大乔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现状调查和保护方案,在建设中的施工放线验线阶段确定应保护树木的位置、保护方案和景观利用设计。

2.4照明设计—夜环境的诗意与功能

灯光照明工程起着方便游人观赏夜景的作用,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美化亮化的一部分。照明设施如下:

①投影灯,在道路节点、重点建筑、雕塑和街景小品周围安装投影灯,强调并亮化重要节点、重点建筑和雕塑小品,渲染亮点;

②草坪灯,广场四周草坪内安装草坪灯,起点缀草坪亮化广场的作用;

③路灯,中央绿化带、花园林荫道旁安置路灯,以线状照明纵贯全线,起照明和装点道路的作用;

④景灯,圆通路上淄阳河大桥两侧及河岸旁草坪中设置多组景灯和霓虹灯,艺术造型和变幻莫测的灯光在河水的倒映下格外美丽耀眼。

夜景照明的主旨:在夜间以灯光的手段强化和突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构思和造型特点,使夜景成为一个以线带面、突出重点,既统一和谐又主次分明的优美景观。展现圆通路、紫阳路的文化历史主题和绿化街道的休闲性,是夜景照明设计中努力突出和渲染的两个方面。

大面积的景观照明设计中明确四点准则:首先,整体照度不要太高,防止对周围住宅区造成光污染;其次,光的设置要主次突出、有张有弛、层次分明;第三,不使用彩光,而以暖白色金卤灯为主,以显示植物的真实色彩;最后,灯具选择突出节能,全部选用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选用质量好、效能高的灯具可加大间距,减少灯具数量,减少维护工作和维修费用。

对两个大类的绿化进行重点照明。一是有选择地对观赏性比较强的树木花卉进行重点照明,主要是油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和银杏、樱花等季节性观赏植物。二是选有特殊种植方式的绿地进行重点照明,主要是树阵和草坡两种。

2.5街道景观小品设计—方水土一方人

街道小品一方面为人们提供识别、依靠、洁净、运行、休息等物质功能,另一方面,它具有点缀、烘托、活跃环境气氛的精神功能。规划设计宜求其精,不求其多。要讲求体宜,适度,与总体环境相协调,在选题、造型、位置、尺度上均要纳入总体环境的天平上加以权衡。

2.6建筑设计—凝固的艺术

道路景观中主要因素之一的建筑物及其相关的地面,在街道环境的组合与特征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街道规划中要重点关注建筑物的大小和尺度以及平面布局,以及道路到建筑庭院的过渡空间的设计。

商业金融类建筑和文化娱乐中心可规划建设成标志性的建筑,作为工业园区的视觉主体。

商业金融业建筑物的高度应控制在其退后红线宽度的1.5-2倍以内,即从人行道上的视距与物高之比控制在1:1.5-2,创造空间围合感较强的商业购物氛围和亲切的街道空间。圆通路西端是冬季风的通道,建筑退后红线应在10m以内,适度减少寒风进入道路上。

行政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的建筑宜采用面向街道、景观层次丰富的定向空间布局,使其临街的庭院空间易于居民到达和使用,并创造优美的入口形象,其主体建筑应退后红线30m,临街附属建筑高度应控制在4层以下。

各个居住小区应适应不同的居住需要,但小区出入口空间应与街道绿化景观结合起来设计,各个小区建筑平面布局应丰富多彩,临街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4m,退后红线不少于12m。

临街建筑不得建设实体围墙,界墙应采用透空围栏,并结合绿化形成街景。

临街建筑均应实施屋面草坪,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吸纳雨水,滞尘降温,缓解道路的热岛效应。商业与文化娱乐中心应实施屋顶绿化,建造屋顶花园,为人们提供俯瞰街景空间的体验。

人行道以外的铺装,其线条轮廓和形状应与建筑物本身所固有的轮廓和形状直接的联系。铺装的形式可以设计成与建筑物的角落、门窗、边缘以及窗户竖框相互联系,增强建筑物与铺地之间的视觉联系。作为形成同一体的方法来说,铺装材料可选用与建筑物立面相同的材料。

2.7文化广场与生态休闲—四万人的精神家园

人文环境的质量指标之一是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根据规划,工业园区需安置原有的1.5万村民,其中约有0.9万人在工业园就业。工业园总就业和居住人口约4万人,是典型的高密度聚居地。在道路景观规划中,设置大大小小的节点广场、街头绿地,点缀布置诸如夏桀的故事、冯佐的来历、焦姓的题材、古曲沃国的故事等雕塑、石刻,以及民间活动如“闹社火”、荡秋千、剪纸贴画、大营麻花、棋艺大赛等等反映工业园非物质遗产的雕塑小品,内容丰富,以趣味性、地方性的个性内容,为居民提供一个自己独有的精神家园。

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城市绿地是各类土地在使用活动中唯一保持了土地资源自然属性的用地类型,是城市生存与发展赖以“呼吸的空间”。人是自然之子,街道绿地的自然属性是脱离土地农耕踏入工业文明的原居民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精神世界的文化境地。

圆通路、紫阳路道路景观,设置了不同主体、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反映地方年节习俗、传统文化、民间游戏活动、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通过雕塑、石刻、题匾、对联等等载体,以缩微、重现、片断、回忆、断想、拟形、认同、悬想、寄怀等向自然回归、向历史回归的各类手法,使身居闹市的居民,有一个调节身心、与自然融合、自由、清新和欢愉的空间。

地方性、区域性的绿地景观,是原来的居民(村民)从文化心理上认可新的现代环境,健康、和谐、积极参与工业园区现代化建设的公共服务手段,也是丰富工业园区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的基本载体。

2.8雨水与中水的收集利用—不仅仅是节约水

绿化带原生土壤结构、原生地貌和原有植被的保护留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构造,使雨水得以收集排放,使地下水得以涵养。在圆通路、紫阳路有一个近420亩的生态保育区,这是工业园生态园区的一块风水宝地。

建设渗透路面、沟、渠、井、塘及绿地,让雨水直接回渗地下,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的生态型利用方式。 屋面、地面雨水渗透至地下,不仅可涵养地下水,还可以减轻城市雨洪负荷。即使下渗较小,地下水位太深或受地质条件限制使下渗雨水难以进入地下含水层,雨水渗透也可能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气候而遏制城市热岛效应。

在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充分利用紫阳路旁的淄阳河的地势低洼特点,把淄阳河改造成一个以阶梯状的人工湖泊为主景的生态绿化区,同时使圆通路、紫阳路甚至工业园区的雨水分段分区引导排入淄阳河。本景观规划中,圆通路、紫阳路的雨水管在接纳沿线的雨水后,应排入淄阳河。淄阳河收集的雨水(可达3.8万方立方米),通过自然沉淀和净化后,可基本满足园区绿化灌溉之用,减缓给水压力。

雨水收集利用,可大大缓解城市的排水防洪压力,是经国外景观规划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生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