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教育的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微课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61-02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微课就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出现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促使英语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因此新时期,十分有必要探索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
1 微课的应用特点
微课是新时期受到信息技术影响所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借助微课的应用,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也能够实现有效强化,对教学改革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微课的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微课教学用时短,内容较为精湛,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教学效果一般相对较好;其二,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即教师在向学生分享了相关微课视频后,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微课学习时间和地点,摆脱课堂学习的束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三,微课的应用能够为英语教师合理安排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促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织规划,保证教学效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其四,微课教学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并且能够实现各地区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有利于学生对相关英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对教学质量的强化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2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在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的过程中虽然也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恰当。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分为精读英语和听说英语两个主要部分,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以自身讲解为主,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则相对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足。英语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应该在执教过程中不断参与相应的教育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英语教育和服务。但是我国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对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造成部分英语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无法得到有效更新,教师专业执教能力受到影响,教学工作脱离社会实际,对学生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最后,教学考核方式不够合理。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在探索英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为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和指导。但是现阶段高校部分英语教师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探索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然而却没有对各类评价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应用,最终造成教学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对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可见,教学评价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针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3 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将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
3.1 在大学英语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并且由于所限定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往往任务繁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面开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1]。而将微课教学方法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预习引导视频,让学生在前一节课后或者本节课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对新知识点的预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创造便利。同时,将微课应用到学生英语预习环节,还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英语素质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切实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3.2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录制简短、精湛的微视频,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高校英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应用微课为英语教学提供适当的辅助,专门针对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为微视频,辅助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2]。这样,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观看微视频形成对教学难点的初步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微视频教学为教学难点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学生就能够产生对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进而逐步攻克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具体来说,教师不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本节课教学难点制作成为微视频,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将翻译、听力等普遍性的学习难点制作成为微视频,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样,微课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为教学重难点讲解提供相应的辅助,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3.3 应用微课合理选择教学主题
大学英语教学主题的选择是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只有Y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教学主题,并针对教学主题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才能够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顺利推进,英语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将微课应用到英语教学主题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能够从网络上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并结合不同的知识点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录制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指导[3]。同时,借助微课对教学主题加以确定,教师的选择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向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此外,在选取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社会焦点问题融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应用微课选择教学主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新时期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微课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微课教学的重视,合理应用微课教学改善英语教学现状,为大学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群.基于信息化时代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变革中的应用[J].普洱学院学报,2015(4):103-106.
关键词:影视教育;互联网+;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130-02
一、信息革命时代背景下的影视教育亟待改革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我们正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一个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现代新技术以其极快的速度、更为深入地渗透到各个领域。
以往各种人类新技术的突破性变化首先应用在教育领域,目的是榱巳酶多的人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在教育领域发生的改革都是顺应当时的新科技、新技术的。印刷术的发明使教育实现普及化,而当今的主流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是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使用标准化课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化答案。而我们当前所处的以数字化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崭新的信息革命的新时代,则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最新发展的人才,我们如果仍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求了。更多尖端技术应被被引入教学环节,推动者教学工具与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影视艺术作为当今人们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从前期拍摄、编辑,到后期发行、播放等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景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从陌生的名称到当今的热词,使得我们从事影视教育的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思考影视教育与现代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有研究报告表明,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影视教育模式基本保持不变,而这种传统方法更适合培养的是类似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僵化而缺乏创新。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者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并且具有创新与合作精神,教育者要在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媒体环境中科学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充满科技感的未来。
我国传媒类院校的影视教育大都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或演示,学生统一集中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统一考试……,这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率高,学生课程完成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过分依赖老师的个人水平及经验;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特征;学习内容仅限于指定教材;学习评价过于单一;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同学习、探索学习、互助分享空间明显不足。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常说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有自身的特点,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的“互联网+”新科技时代,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利用最新的技术与机制,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模式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不远的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视教育者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将一切物质的、精神的转化为可以通约的比特(Bit),由此实现任何事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联”成为这个时代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基本认知范式[1]。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转变,首先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上做出革新。传统的影视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传统教育模式过度重视标准,重视考试成绩和就业率。当然这些标准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未来的改变性与未知性,我们教育者应该更多的加入互联网思维方式,开放和共享是其最明显的时代特征,开放的特点打破了教育者垄断知识的特点,正如乔纳森・哈伯的《慕课》一书中写道:慕课的出现,促使高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解禁了其全部的知识储备库,改变了高等教育资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被特定机构垄断的局面,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被平等分享[2]。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渠道获得知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已然发生改变,教育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演变为相关知识的合理架构者,并提供能够提供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及创新的动力。共享的特点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拥有先进的现代新技术,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怎样才能运用新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内容,运用更适合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的交流方式,以更加有趣而不是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去讲授知识,能够更精准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知识关联,深度和难度层级递进,在学习中培养洞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互动合作的能力,能将各种所学融汇贯通,进而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增强他们的内在自信心,并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教育者在新时代需要认真思考的。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技术,对于教育者来说首先要快速提高数字素养,对应从事影视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说,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
面对层出不穷的现代新技术,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状态做转换,如何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深度设计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制作基于互联网传播形式的教学资源,掌握现代新技术是前提条件。
影视生产与消费方式在这个新时代也不断快速地发生着改变,影响着影视的内容、制作、编码等,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可以使我们不迷失在海量数据中,可以使身处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的影视教育者能够在海量课程资源中搜索、分析、归纳、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科学优化课程结构,以最佳的方式制作、组合各类教学资源,适配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与学界、业界需求对接。
三、现代影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16年《地平线报告》中认为高等教育的短期趋势是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与日俱增,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教育模式的竞争与个性化学习。怎样善于利用新技术,利用潜在的学习模式的动态转换,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联系互动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新世界,运用新技术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者要深度思考和实践的。
在传统影视教育中,按照影视制作流程分类,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影视摄影、影视后期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课程仍然大都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听老师讲授、老师采用讲授、演示课堂案例等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现代数字信息时代,已深刻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和被动关系,积极适应新时代师生关系,其核心便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可汗学院、微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s)等,真正体现了现代信息时代的开放、共享、免费、个性化等数字“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各种团体、个人上传了大量的收费、免费网络教育内容,包括视音频教程、各种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把握影视教育本身的特点,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把传统教育模式和各种多元的在线教育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教学过程包括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与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线上教学,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这就是在运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3]。
线下学习模式与线上学习模式相结合。影视教育的某些课程,如影视制作相关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课程特点可将基础理论知识录制视频课件制作成微课等短视频形式,收集整合按照影视制作流程及功能模块制作一些优秀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课下在线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根据情况集中或个别答疑,并开展综合性的项目教学模式。基于影视创作实践课实践性强、技能性强的特点,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的项目,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的方式,结合基础知识共同探讨实践完成。以充满活力、互动积极的方式探究运用知识,以逐渐达到深度学习的模式。
整体学习模式与碎片学习模式相结合。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可以⒂笆咏萄内容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一些理论性强和难的内容设置为整体课堂讲授,而一些具体的影视制作模块性、操作性、技巧性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在零散的时间根据喜好去选择自学,教师主要收集并整理一些优秀的、相关的、有趣的网上教育资源,合理顺序组合,推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个人和小组实践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灵活采用课堂答疑或学生互相帮助的方式来解决,充分运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完成率高等优点;而现代教学模式不受场所限制,不论学生身处何处,只要网络畅通,都可以独自进行学习活动,可以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影视教育变化是飞速的,影视教育者要依据教学大纲,但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新的影视制作技术与传播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过程,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并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更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教师更多的责任是教会学生怎样构建知识和怎样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的影视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自主的学习主体。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变化的新时代,一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互联互通、分享合作的信息化新时代,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学生和教师都要学会互相成就,互相进步,我们教学的目的早已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10.
关键词 合格教师 健康的心理 专业化 不断成长
在中国现今社会,在我们的教师队伍里,或多或少总有些这样的声音,“在中国,教师的地位太低了”,“你看人家韩国人对教师的尊重”,“在日本,教师全部穿制服,和中国的公检法一样”……然而在社会中同时又有另一类声音存在,“当教师的清闲呀,上半年班歇半年”,“老师好啊,学生的皇帝,家长的老佛爷”,“老师也是人,送点礼还能换个小组长”,“现在的老师,素质真不敢恭维”……
曾经人们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作为老师,我们要静静地反思,我们真的使孩子们的灵魂得到成长了吗?
社会在进步在发展,提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我们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沉重的责任。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师呢?我初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首先,健康的心理是做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的必须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关爱有加。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
其次,专业化是做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要成为一名家长们和学生们信服,愿意积极配合工作的新时代合格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专业化。
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职业理念。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工作,肩负的使命特别神圣,承担的责任特别重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过程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感召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新世纪的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不断专业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教育事业的一个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品德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应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必须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教育学相关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有些学科还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技巧。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应熟知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最新科研成就及发展趋势即前沿知识。还要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等,诸多综合能力。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思维,有情感的生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从方方面面为主体的发展考虑,所以我们要具备各项很强的专业能力去配合他们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策略
一、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由于存在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到幼儿教学中,数学在课程架构工程里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近年,在无数教学人员的艰辛努力下,虽然幼儿数学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成果丰硕,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演变,传统幼儿园数学教育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如下几点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过去,幼儿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相对简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弱,同时也难以跳出教学内容浅显、课程容量较少、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等旧有框架。
但是,在信息大爆炸已然来临的互联网时代,幼儿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变得日趋多元化,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相比以往有了大幅提高,这就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当前幼儿的真正需求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而作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新《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了更具时代内涵的重大革新。换句话说,这实际上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不顾形势发展变化情况,一味用老方法应付,不仅效果不佳,反而有可能在幼儿内心深处种下“厌学”的种子。
2.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过于单一
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新《纲要》中曾专门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据此,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这种角度具有多重性。
根据以往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要按照先前制订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将预设好的内容基本传达出去,并努力做好“教师、母亲、玩伴”等两三种角色即可,至于如何根据不同个性去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兴趣等内容,完全不用多管。在一些教师眼中,还大量存在着拿多少工资就做多少事的旧观念,生怕多付出一点。事实上,由于教师过去在幼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过于单一,对幼儿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也在很大程度上人为地抑制了自身的工作动力和快乐感。
3.原有教学手段难以最大限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普遍年纪较小,对陌生事物和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通常会以自身兴趣为出发点,很少顾及他人的(包括教师、家长和同学)感受。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除了考虑班级群体的共性,更要兼顾每位幼儿的共性。并且,当发现幼儿学习兴趣减退,态度出现不良变化甚至变得粗暴时,必须要果断变换教学手段,否则,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难堪局面。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并不注意创新性,其教学手段极为单调且重复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幼儿会觉得缺乏新鲜感,并由此产生抵触或逆反心理。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策略探讨
俗话说: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面对新的时空背景,幼儿园数学教育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成效。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1.研究构建更符合时展的全新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作为关系未来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幼儿数学教育也必须具有勇立时代改革潮头的魄力。
具体来说,面对新的机遇,教师必须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苦下工夫。比如,过去大多数教学方法是“单向灌输式”(即由教师强行灌输给幼儿),由于方法过于简单粗放,成效可想而知。那么,现在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倘若及时转变为“互动亲情式”,效果必定大相径庭。
虽然,从字面上看二者之间看似变化不大,但“互动亲情式”更强调双方互动性。如此一来,当性格各异的幼儿能充分参与到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时,即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亲自动手能力。此外,将每位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呵护,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彼此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的亲近感,尽可能地降低幼儿的戒心和抵触情绪,容易使得教学计划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2.教师必须对自己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曾有这样的描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很明确地要求,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师的功能和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问。更为迫切的,是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
谈到导师,通常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研究生导师);或者在伟大的事业中提出或奠定理论、制定路线、指引方向的人(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那么,何为“全能型导师”呢?简单地说,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犹如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上面可以随便涂画。而正是因为幼儿极具可塑或重塑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发挥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能,更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换句话说,当幼儿感到迷惑不解或孤独无助时,教师要善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待人处世态度,并对未来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科学引导。
综上所述,当我们发现传统幼儿数学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节时,必须潜心进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和构建全新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未来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林嘉绥.幼儿园数学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沈坚.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4]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中国高校的艺术教学,大部分仍然遵循着国外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品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提高其艺术审美标准。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在内容上还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如西方的乐理、美声唱法、钢琴等,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教育内容则更少。笔者主张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指导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并改革现有的音乐课内容及组成形式,摒弃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以及伴随市场经济而生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应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调整其适应的角度,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多层面的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应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开阔眼界为基础,要通过艺术美的诱发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正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能力。第二,艺术教育目标的明确性。新时代高校的艺术文化观念需要重新构建,大学不应该只是充当学生追求好的工作或美好生活的跳板,更应当成为新时期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区,成为整个社会走向理性、自由和创新的引领者,并成为现实社会积极的精神文化场所。著名教育家早就提出美的教育在于感情的陶冶和养成,重在审美形态的教育、美感教育和情操教育。第三,增加现代主义艺术教育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来构建适应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现代艺术流派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视野,它们用独特的艺术造型语言,传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这更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念的传达。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含义,也是现代艺术本质意义的体现。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思想、领略其创新精神。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07-01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革新,微博、微信等逐渐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席之地,将人们带入飞速发展的微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高职院校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稳定,信息高度共享的微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实际尝试以新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保障其实效性提升。
一、“微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突出了受教者,即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多以讲授、讲座、开会以及谈心等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不仅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得不到效果。而微时代的到来,将微博和微信等交互式远程交流平台带进了人们的生活,这种平台能让使用者实现即时且平等的沟通,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思政教育,不仅充分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鼓励学生充分表达真实想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促进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在“微时代”,信息交互的便捷性和平等性,促使学生思政教育日常化。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不仅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也能帮助学生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展示自我风采。高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载体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予以关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并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微时代”的思政教育更有灵活性,便于创新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的使用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实现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及时互动,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微时代进行的思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以多角度进行,结合新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使思政教育教学信息更加灵活地展现出来,也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快速找到学生思想上的症结,及时引导。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载体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微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微时代”下教师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变化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教学微体系,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例如,可以在重要节日开展征文、微博线上话题讨论、微信群活动等,也可以通过舆论引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学生之间传播正能量,通过网络媒体宣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并积极引导,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更新高职院校“微时代”思政教育理念
新时代下,教育教学理念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这不仅是对新媒体的接受与使用,也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全面革新,其中包括教育模式、教学理念等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思政教育中的人文性,以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引导和影响学生,传播积极、正面、健康的文化和思想,通过进行思政教学的改革,让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的同时,建立健全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将网络新载体变成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并引导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和表达,从中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加以引导。
(三)优化思政教育微力量、微队伍
思政教育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应建立一个网络评论员队伍,以学生代表为主,发挥正能量作用。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也是最了解这些新媒体的宏大力量,他们能使正能量在同龄人中迅速传播。同时,思政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不能忽视,“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主导权,这就需要教育者能够熟练运用新载体以正确引导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载体与平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应顺应时展趋势,结合实际运用微媒体进行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革新和整合,以新时代下更加适宜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在新时代提供的全新学习平台上更好更快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关键词:新时代; 历史;教育教学
在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需求转向了对受教育者质量的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高素质人才除了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必须融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历史学科究竟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何在?笔者试图就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谈一点自己的设想。
一、教育观念的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专家指出,围绕创新教育,应树立四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1]“‘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必将是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被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
[2]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应树立这些观念。
二、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有人说,面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由传授型向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教师的革命性转变,把自己造就成一种创新型全能型教师。[3]也就是说,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型的教师。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师形象。一般来说,创新型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教育思想端正,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二)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承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培养,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教师及其教法在教坛上仍可占一席之地,但已日趋不能适应时展和社会演进的需要了。历史教师及其教学应尽快实现由“传承”知识型向现代的“智能型”转变,即由“传承型”向“创新型”转变。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的运用方法,现代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下载教学的图片和课件;能够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等等,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研究型的教师。历史教师应参与教改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步骤,并能对1/2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
(五)复合型的教师。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还应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实际问题的了解,以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如科技、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主动地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成为符合型教师。
打好学者的根基,每时每刻注意教科研,以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姿态从教,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
三、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怎样学习,指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怎样思考,指的是思考方法问题。具体到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历史人格。
(一)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当今正处于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学会学习,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应努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既学到基础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拯国教授说:“创造性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所谓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就是指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能将已学的知识作为方法和手段去探究未知知识”。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探索精神,并且运用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并做出判断和选择,提出自己新的认识。这种新型认识的提出,便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了。[4]学生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后,历史教师再有意识地进行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的诱导,历史思维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三) 培养学生健全的历史人格。个体历史创新潜能的释放需要对已有历史经验的开放,对不确定性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容忍,对历史概念外延的灵活性,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评价的内源性,需要坚持某一认定方向的意志力,总之,需要健全的历史人格。有关专家也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主要不在于其专业知识,而在于其人格、其道德,这是建立在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历史教育是要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精华,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优秀遗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
既然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这就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教育教学方法问题。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具体地说应具备如下要求:
(一)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去学习,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即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科技含量。在历史课堂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会、视听并用。
(二)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历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承文明,这种传承文明包括传授历史知识、优秀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也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教训的汲取,等等,这就需要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而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也意味着需要创新,因为实施创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优秀教育传统和成果的发展。而且,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历史教学应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突出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注重实际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创新。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忽如一夜“微风”来,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为代表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者要敏锐迅速地察觉出这些改变。为了顺应“微时代”潮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微时代”的含义
所谓“微时代”,就是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代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活动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简洁、快速、实时、互动、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等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动态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传播方式已经开启了新时代。“微时代”以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微、小、短、精为支点,推动了新时代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的多样化,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形式的传媒载体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字符更新并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信息,并实现即时互动交流。微博以其更新快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等特点日渐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微博覆盖的信息量之大、更新频率之快、受众之广,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形成了广阔的互动空间和广泛的交际圈。但由于微博发表及评论限制较少、信息的碎片化、信息的自由性等问题,使很多大学生只能处于不断接受信息的状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误导。微信以其便捷性、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以及随着科技发展,微信成为集生活娱乐工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迅速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方式。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时事政策,把握前沿动向,取精去粗,进行有效选择和合理利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教育者要及时关注大学生微博微信信息,利用微博微信的交互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紧密联系,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以微论坛微刊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载体
微论坛就是将web2.0的模式引入了手机端,基于共同话题和兴趣,促使手机使用者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共同制造移动论坛的新话题与内容。微论坛是从论坛延伸而来,论坛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的上网方式不同了,微论坛是方便人们在手机上使用的交流平台。简而言之,微论坛就是移动版的个人论坛。微论坛以其交互性强、内容丰富、及时更新等特点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欢。用户在微论坛上可以获取信息,l布信息,留言讨论等等。微刊就是指微型期刊,通过互联网可以关注你喜欢的微刊,也可以自由编辑有意思的内容制作微刊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微刊是一个基于兴趣的阅读和分享平台,几乎涵盖了我们感兴趣的所涉及的领域。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创建自己的个性化微刊,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并一同经营微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发挥其主导性,有目的地制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高校应该抓住“微”机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文化传播载体,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显示出差异性,体现出高校自身价值。
(三)以微公益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载体
微公益,就是强调从微小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微公益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一种举手之劳的、轻松的、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将大学生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微公益,强调的是希望通过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真正实现公益的大众化、普及化。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益理念。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这样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宣传微公益理念,开展校园微公益活动,继续主动探索新型的活动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实践。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创新
高校的性质、任务、实施方式等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主动探索研究课堂教学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