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第1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一、成品住房内涵

2002年,在全国住宅商会的年会上首次提出了“成品住房”的概念,引起了业界的极大轰动与认可,由于国内对于成品住房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很多开发单位对于成品住房内涵认识不清,认为全装修住宅就是成品住房,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本文认为,全装修住宅包括“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和成品住房。“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是指在土建、安装工程完成后进行的再装修,建设单位交付给业主的是具有使用功能的住房。“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噪声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但是二次装修带来资源浪费、安全隐患等问题还是存在的。对于成品住房的内涵,《江苏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DGJ32/J99 2010)认为,成品住房是在土建、安装、装修的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前提下,套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等全部完成,已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成品住房强调建设的一体化,将装修融入成品住房的建设程序中,这也是区别于“有组织二次装修”后的全装修住房的最大特征。成品住房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最佳载体,无论是“节能省地”,还是“四节一环保”,甚至包括“绿色”、“健康”、“生态”等住宅科技和理念都可以通过成品住房的开发得以实现,成品住房是住房建设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成品住房开发企业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1,市场分析能力

成品住房开发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生存的威胁,只有提供一个紧扣市场定位、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住宅的功能格局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富有创新意识的成品住房产品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项目发起人必须具备市场分析能力,通过市场调研以及营销机构所反馈的购房者需求信息,对现有市场充分了解,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项目调整和准确定位,才能保证成品住房项目成功运作。

2,资源整合能力

成品住房开发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泛,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是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具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协调、组织等职能迅速选择战略性合作伙伴形成一条供应链,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系统。各战略合作伙伴根据其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获得供应链内的完全信息,实现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并实施集中决策。

3,协调管理能力

成品住房开发涉及专业多,各专业的工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效沟通和合理衔接各个环节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站在全程供应链管理者的角度,全盘考虑,统一规划,通过了解各参与方的主要职能,做到从宏观上把握项目进度,深刻理解项目价值,有效协调各专业资源的运作。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主要职能如表1所示。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品住房开发模式

1.成品住房开发项目的一体化发包模式

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外包,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通常将设计、施工、监理、营销、物业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机构完成,使自己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组织引导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成品住房开发涉及专业众多且彼此有联系,发包模式的选择必须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利于项目整体优化,设计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的一体化发包模式(见图1),将会是我国成品住房项目发包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这种发包模式设计、施工的责任分工明确,形成了承发包各方清晰、完备的责任体系:设计总承包方承担项目设计的所有责任,强调成品住房土建、安装和装修设计一体化;施工总承包方负责现场施工的所有责任,强调成品住房土建、安装和装修施工的一体化。

2,项目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构建

结合设计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的一体化发包模式,本文构建了以客户为导向、开发商为核心企业、其余参与方为核心伙伴的二维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组织结构体系(见图2),该组织结构可以同时进行横向交流和纵向沟通。第一,横向由成品住房各个开发环节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子联盟集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候选的子联盟负责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长期良好合作的企业与组织,组成项目供应链。第二,纵向由供应链各节点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企业形成子联盟。成品住房通常规模化开发,项目工程量大,每个环节需要由多个企业采用动态合作机制共同完成。各子联盟的负责企业根据本环节的具体任务寻找合作伙伴以总发包或者联营体形式组成子联盟。这种二维的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组织结构有如下特征:

(1)实现开发商业务分包。开发商将设计、施工、监理、营销、物业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从而有更多精力去发展自身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2)组织灵活。在一个成品住房项目竣工后,横向供应链上子联盟、纵向子联盟内部企业可以自动解散也可以继续保持长期合作,以便开发商在确立新项目后可以迅速组建供应链。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纵向子联盟内部通过动态合作机制不断以符合标准的企业来取代不合格的成员企业,增强了各成员企业的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3)注重子联盟间横向合作。该组织结构注重各子联盟的横向协调沟通,供应链上各方采用合作共盟的思想,通过共享信息、相互信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成为伙伴关系。

四、项目供应链的运行管理

成品住房项目供应链的运行管理应与组织结构相对应,包括横向各子联盟之间的运行管理和纵向子联盟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运行管理,通过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措施实现成品住房开发建设的土建、安装和装修的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

1.横向运行管理

项目供应链上各子联盟之间的横向运行管理应努力实现管理一体化。开发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负责组建信息平台系统,保证项目供应链上所有子联盟都能根据具体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同时站在全程供应链管理者的角度对各子联盟工作流程进行监督;组织协调供应链

上各子联盟之间的关系;运用信息平台系统,对项目的管理业务进行分析与预测,分析各种变动对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监理单位作为具有专业技能的独立的第三方来负责监督成品住房建设项目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其余各参与方在配合开发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应积极完成自身职能,同时加强横向沟通。

各子联盟之间的协调是确保成品住房建设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各方的协调问题,确保成品住房开发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可以成立一个由各个子联盟共同推举代表组成项目协调小组辅助开发商做好项目的协调与交流工作。协调小组主要职责在于以开发商建立的信息平台系统为载体,通过两个子联盟之间或多个子联盟之间的沟通协调解决成品住房开发项目的总目标、项目契约、收益分配、解体以及项目各环节的工序搭接问题。

2,纵向运行管理

第2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革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英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指出:“真正的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是企业一种新的竞争策略,供应链管理也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职能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探索第三方物流企业新的发展策略,将有助于增加其整体效益、提高其竞争力。

1.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职能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成本最小,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高质量的服务及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强调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服务提供商,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整合和最有效利用。因此,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更加关注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同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与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有所不同。由于企业经营思想,生产方式以及客户需求的转变,要求物流系统具有和制造系统协调运作的能力,保证供应链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这对物流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物流信息的准确传输以及反馈和共享,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

综上,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物流系统才能满足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因此,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提供传统企业所需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而要求其能够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具有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能力。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社会广泛的认同。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面临很多问题。

2.1企业合作存在阻碍,供应链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机制和管理思想都还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机制、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造成企业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同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也常常会导致矛盾的发生,从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存在阻碍。另外,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并开始和合作伙伴建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关系,企业之间合作时间也较长,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及供应链管理评价机制。

2.2运作水平无法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能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物流分销中心管理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但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管理服务的能力,无法完成所有物流服务的整合及系统化管理。这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能为客户节约大量物流运作成本,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看,其成本节约的程度是有限的,无法达到真正的系统成本最优。从整个供应链的层次看,仍存在很多无效的环节和作业。这造成客户需要自己组织和协调企业内部部分物流的运作和不同的第三方物流的运作以及资源配置的管理。

2.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综合型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但大多数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对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作用。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整合供应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同时,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相对较晚,供应链管理是跨行业和部门、涉及许多领域的技术,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又熟悉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也有不少企业在组织与管理中逐渐吸收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初步具备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如汽车,计算机、家电等大型制造企业,这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机遇。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3.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经营理念。

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不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战略思想。认识到这一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原有经营管理思想和模式的重要前提。只有在经营思想上提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供应链管理运行规律的战略。

3.2发展综合物流业务,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仅提供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的需求,而需要提供一体他的综合物流服务,如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等,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与运筹物流系统,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同时,扩大物流服务范围,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服务,成为供应链“总集成商”,监控和协调整个供应链,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供应链实时的物料供应、同步化运作,使供应链管理战略得以实现。

3.3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建立信息平台。

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优势之一就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实施共享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能提供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这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和Internet/EDI等信息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全程管理,并把上下游节点企业互联,形成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能够共享信息、加强沟通、快速解决问题。

3.4加强网络设计和构建。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网络设计,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高度和整体的利益考虑进行全局设计,在满足供应链需求的同时,既降低供应链成本又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可能涉及全球各地,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投资建设,也可以整合物流企业,进行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联盟,更好地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

第3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对策

供应链管理方法是以电子信息化有效信息发展的企业管理的有效使用方法,通过电子商务形式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保证电子商务数据的准确性。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问题,通过对电力商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认识电子商务经营环境中供应链商务管理的实际应用方法,从而确认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需求较为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情况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方法逐步得到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合理的电子管理,通过吸收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思想,逐步形成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问题上发展较为缓慢,在实际电子商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商业供应环境的出现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供应链中各类产品的合理组织和管理,对各个部门的物流进行协调和控制,从而优化整个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增加供应链管理的净利润水平,加强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效率,从而提高商业管理的有效运作。供应链管理对实物、信息和资金三大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了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各项问题之间的管理控制关系。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是为了电子商务可以在物流管理、思想内容、良性竞争等问题上有效的协调共存,其中供应的管理范围包括采购、供应、运营、仓储几大部分。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合理的商业买卖,它不但对实际商品进行实物买卖,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利润水平分析,确定生产的商品实际需求,确保销售份额、用户产品服务和业务协调等问题的有效处理,改变了商业原有的工作模式,对商业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拓展并提出更高的信息技术管理要求。

二、电子商务经营下的供应链管理

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之间的联系

供应链的管理主要任务是保证链接作用,即将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链接,保证商务管理关系的一致性,保证电子数据的同步记录、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管理关系等。在链接信息处理平台上,协调管理是保证供需的网络信息有效共享的关键。合理有效的信息共享、有效管理、状态更新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化发展有效的技术手段。电子商务在数字技术网络管理上进行合理的网络化供应管理,实施合理的企业管理平台控制,对企业的技术信息、供应管理进行有效的发展,提高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之间的紧密联系,保证在新形势网络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有效快速发展,提高供应链管理问题实际的各项管理问题的协调性,完成新网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发展是有利的方法,电子商务通过对供应链进行网络信息管理控制,增加了商务在电子平台上的买卖形式,改变了原有商品的物流管理模式,以更加快速系统性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控制电子商务信息、物资分配和资金控制,从而保证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性,合理有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物流控制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以供给和需求作为商业残品电子流控制管理平台,从而有效的结合供货方、销售方和整个物流的合理性,构成较为合理的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平台,加快企业营销的速度,降低企业销售成本,控制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供应管理关系状况,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2.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优势

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供应链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通过电力商务控制供应管理的相关数据,加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电子商务市场的拓展,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的最大化供应链控制,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快速需求,增强企业的电子商务竞争力。

(1)记录良好的商务消费管理关系

在电子商务中合理有效地记录供应链相关数据,提高供应链消费群体的统计工作,有针对性地保留和控制消费群体和原有消费客户,以电子商务形式便捷地完成低成本运营模式营销,保证与客户在商品促销信息的有效沟通,提升客户对于商品的认识程度和信任程度,及时通过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联系,以直观的方法在网络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满足客户的基础供货需求。

(2)提高了电子商务的业务量

电子商务管理控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保证供应链系统下各个环节的销售企业、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和信息反馈,以电子数据形式进行网络化信息管理,提升供应链系统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电子化平台上进行有效的统一化管理,减少物流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控制供应链管理水平,完成企业电子商务数据业务的快速有效发展。

(3)加强电子商务客户管理和业务控制

通过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业务量,保证了供需电子系统的监控,保留原有的基础客户,加快更加全面的电子商业管理功能和业务,逐步形成新形式喜爱的供应链管理控制业务。通过电子商务管理控制供应链管理线上业务处理,对于企业还是客户都从中获得了一定量的收益,从而增加了新业务的发展基础份额,降低了技术成本,从而获得整体客户与企业的同步效益。

(4)信息共享带动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的进步

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交易和管理平台是对企业产品、数据信息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有效处理加强电力供应链系统的交易方法,提高电子商业企业各类供需数据的有效性,从而及时完成客户的需求,保证供应商供货的准确性。

(5)保证了企业的销售成本的有效控制

电子商务通过控制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周期,对企业供应商、物流、分销商和销售平台管理。客户进行有效的时间消耗分析,从而加快信息数据与产品信息的有效发展,缩短了电子商品供需的销售周期,提高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于电子商务的有效组织控制,进行有效的系统化统一管理,从而保证供需过程环节的有效性,保证发展过程中各个商业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企业的销售效率,保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控制,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有效快速发展。

三、电子商务管理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化信息平台的营销管理系统,通过实际的企业电子商务经营,在实际发展使用过程中认识到供应链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供应链系统销售管理与信息数据同步化因素,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平台中供应链系统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电子商务业务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模式。

1.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完善

在电子商务管理控制下,网络化信息的管理与资金的转移通过信息数据的控制可以进行有效的传递,加强物流数据的管理和控制,缩短供应链物流耗费的时间,加强物流信息管理与资金数据的需求,建立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督促,从而加强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数据的评测,保证最优化的供需采购、业务管理和资金控制,完成整体电子商务数据业务报表的整体数据提升,防止因其中一个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体供应链进度的不平衡。

2.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问题

在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中对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合理的控制,一旦发生微笑变化,影响供应链系统相互连接的每一个环节,放大可能微小的数据反应现象。企业在信息与物流的传递和控制过程中,通过数据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判断较为合理的需求数据,确定销售订单的数据信息的合理性,保证及时发现可能产生的订单问题,如供应链货期时间不足、预期的大量订货等,通过信息数据的不同阶段分析,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化传递,保证供应链电子商务管理下供货效率的有效实施。

3.电子商务信息数据的环境管理

电子商务信息数据的管理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合理的匹配,保证硬件与软件的有效功能环节控制,从而提高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协调控制作用,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运作。硬件数据管理环境是指网络数据技术信息可以在电力商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应有的供应链管理运行。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实际运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数据优化和提升,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有效研究,为供应链的快速技术提升提供有效的实证。在不同的电子商务技术管理下,合理地控制供应链管理问题上的数据信息,保证链接数据方式和效率,保证供应链实际信息环境的有效性问题。

4.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方法

供应链的管理是依靠传统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针对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但在实际的供应链系统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在供应链的发展中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性限制了双方的合作关系,降低了二者的收益。加强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最优化发展,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管理的发展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整体形势,完成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控制。

四、电子商务中处理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

1.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管理制度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目标是将供应链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其相互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系统效益。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加强整体业务的网络协调发展模式,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将企业的外部供应链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内部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提高供应商与客户的及时有效沟通,保证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分销和产品服务的有效管理,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另外,加强网络信息电子平台下,销售方、分销方、零售方、物流配送方和其他各个内部环节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2.供应链管理的时间控制对策

在电子商务网络数据信息的控制下,加强对于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时间控制,保证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的预估时间,为出现可能的问题设置滞留时间,防止因物资堆积、不足等问题造成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损失。通过供应链系统设置进行数据时间标准规定,及时汇总和分析时间数据信息问题,从而找寻产生时间因素造成数据问题,合理的有效控制销售成本、共组人员分配、物料供给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简化业务物流过程控制,加强企业生产环境的每一道供需的消耗时间,保证整体供应链管理控制时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库存数据信息管理控制对策

在供应链的管理中,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供销是否合理。有效的处理库存管理问题,建立合理的供需合作目标,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对商品进行数据条码信息登记,汇总物资数据信息,统计整体库存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可以将库存管理的部分职能转移给物流来管理,降低企业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核心商务管理内容,保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另外,还可以采用企业供应链利息协调管理机制,建立供应链内各个供应链管理销售环节的利润最大化,确保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合理性,加强企业总体基础价值,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价值,保证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效合理结合,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最大化。通过电子商务的订单式供货方法,对电子数据的相关技术信息进行合理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各类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沟通,保证企业供应链管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成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语

在电子商务的坏境下实施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提高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供应链管理在商务事务发展中需要对信息平台、数据信息和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管理,增加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力。在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电子商务实际运作中逐步完成供应市场的管理,加强市场发展的多形式融合,推进电子商务信息化、产业化、网络化数据供应管理模式,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建立合理化电子商务新型供应链管理数据时代。

参考文献:

[1]田杰,乔东亮,秦必瑜.电子商务:模式系统及其运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崔立标.电子商务运营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美)鲍尔索克斯(著).马士华,黄爽,赵婷婷(译).供应链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4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影响现代企业物流的一个着重因素——物流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1. 物流管理内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我国《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表述为:“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管理是由以下活动或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工作:采购、仓储、运输、物料搬运、用户服务、通讯联络、废物利用和处理,环境控制,其中运输与库存决策、供应和分配及其渠道一体化、用户服务等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系统化和集成化是现代物流突出的特点。

2. 供应链管理内涵

我国2001年8月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或服务,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或服务。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具有供需关系(包括服务供需、物料供需和资金供需)的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物流术语》中规定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其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

3.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3.1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联系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的产生早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纵向上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横向上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多方位、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即实现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网络化。从某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延伸,但是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等,而且它的目标是将多个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通过合作协调机制集成一个共同对应市场的有机整体,这种供需关系不仅涉及到产品需求,可能还有服务需求、资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总之,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3.2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方面,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供应链管理则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另外,供应链管理注重结果,物流管理注重过程;物流管理对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实时跟踪、监控,而供应链管理更注重各节点企业自身情况,对各节点企业之间如何运作不太关心。基于以上,供应链管理更偏向管理,而物流管理更偏向技术。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4.1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特点

物流供应管理是以物流为对象的供应链管理,它致力于所有物流活动一体化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水平,降低库存,通过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运作效率的提供,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作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物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二是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三是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的工具;四是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一体化、全球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物流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包括:

4.1.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的流量增加了,信息的传递网络化。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结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4.1.2库存总量减少,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

4.1.3物流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极强,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物流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物品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

4.1.4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作性大打折扣。

4.1.5用户的满意度提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4.2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物流管理。

4.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如: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等使得一切变得简单、迅速而准确。利用EDI 等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直至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4.2.2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和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缺乏健全的配送网络,电子商务也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4.2.3利用第三方物流。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运作能力,可以获得其专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信息优势,可以快速获得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并且,企业通过将非不专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4建立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机制。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比现行的企业评价指标更为广泛,它不仅仅代替会计数据,同时还提出一些方法来测定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是否有能力及时满足下游企业或市场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上,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4)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仅做事后分析要有价值得多。

结语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就是要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响应性好、具有敏捷性的企业经营机制,产生一种超常的竞争优势;就是要使企业从成本、质量、时间、服务、灵活性等方面显著提高竞争优势,加快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这种战略思想的实现需要供应链物流系统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与运筹,并把供应链管理战略通过物流战略的贯彻实施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

[2] Bow ersox D J,Closs D J.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301.

[3] 程世平,彭其渊.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业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6):98-101.

第5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高校餐饮

Abstract: The content and its the significance manages which throughthe analysis universities dining supply chain, this article proposedthe establishment highly effective d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hould take several question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iversities dining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6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这标志着全球的供应链管理时代的到来。同时,随着供应链管理论坛、供应链管理年会在国内的不断召开,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真正提高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加深学生对供应链理念的透彻了解,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了。笔者在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尝试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及考试模式,颇受学生欢迎。现对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诸多方面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对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改革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结合现有高职高专类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总目标――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从事各类物流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应是使学生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管理、库存策略、信息策略等,并能够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管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不但强调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上述目标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应该是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规定要达到的知识结构中,必须包含所要掌握的技巧,把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才能与物流管理专业的总目标相对接。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加强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联系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它与现代物流学、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管理等课程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通常已对上述学科的知识有一定掌握。在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供应链管理课程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对已学的理论与知识回顾复习,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供应链管理课程。

2、加强对供应链管理动态等前沿知识补充学习

由于教科书的时滞性,及供应链理念在我国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企业间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更新较快等原因,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地反映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补充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使学生吸收最新理念与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做到持续学习,时时把握新的理论动态,在课堂中给学生以新知识的补充;另外,授课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相关前沿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其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要求。

3、加强对供应链管理应用实例的分析学习

由于传统的教科书上的内容普遍存在以理论、概念为主,对分析及实务内容涉及较少,甚至没有。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搬书本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管理应用实例的学习。如全球十大供应链管理实例――沃尔玛供应链管理、DELL供应链管理、福特供应链管理等,以及我国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典型例子如宝供物流供应链、中铁快运大客户管理、宏基流程重组实例等。通过应用实例的学习,学生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渠道,也是能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对法学课程的教学不应采取理论课常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采取灵活的启发式教学。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多,通常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高职高专类的学生更是受益匪浅。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口才,实用性强,收效明显。案例教学法是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需要,适时提出精选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对个案进行学习讨论,启发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实现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将直接的抽象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抽象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方法,从而使理论知识具有生动性和形象化的特征,摆脱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关注供应链实务,收集典型案例,在众多的案例当中精选适合本专业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同时教师要对案例的原始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使案例的整个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精选了沃尔玛供应链管理应用、中铁快运大客户管理以及DELL供应链管理等实例,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及分析,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效果甚为明显。

2、观看影像资料

除了案例学习之外,为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在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影像资料学习的机会。在我国现有管理学者中,有不少对管理理论既是优秀的传播者,同时还是成功的实践者,如余世维、林伟贤等。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表达方式活泼,语言风趣生动,案例真实可信。如余世维的核心竞争力影像资料,林伟贤的资源整合系列资料等,都是值得借鉴的经典教材。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激发了更大的的学习热情,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模拟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把握理论的实质,在供应链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模拟供应链中各环节协作过程,通过模拟更好掌握供应链管理中协作的重要性,信任的必要性,供应链协作中牛鞭效应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有效的消弱措施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供应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供应链在发展中的问题,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供应链设计、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流程重组等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诊断,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在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为保证模拟实验收到如期的良好效果,模拟实验前教师应设计好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优劣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供应链管理的考核,传统上我国各大专院校多习惯于采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这种考核对于校方和教师来说没有难度容易操作,但考核方式单一呆板、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其结果是导致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多,独立分析归纳的少,极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对供应管理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不妨尝试一下这样的考核模式:一方面在考核内容上提倡理论与应用并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可以借助案例分析,应用解析等题型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考核形式上实现多样化,考核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张试卷,可以把考试和论文相结合,把理论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相结合,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例如为了考查学生对于重点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把握,可以采用半开卷的形式,允许学生考试时带一张A4大小的纸,上面所写内容不限,但是复印无效,必须是自己手写。这样学生在考前不只是单纯地背概念,而是更注重对理论知识体系的归纳与把握。

五、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对教学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水平的高下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下。为了适应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就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比如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物流活动,为企业策划物流管理方案,提高实践能力;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报销学费等方式鼓励教师报考研究生或博士生;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一专多能型方向发展等。另外对青年教师可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尽快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要拥有广博、丰富的专业知识,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不但熟悉自己所教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还要弄清楚该学科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对相关学科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使自己不仅具有纵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横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由封闭的学科型向开放的能力型转变。

教师应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创新意识越强烈,追求创新的动力就越充足。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创新动机一旦产生,就会转化为自觉行动,积极改变现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不照本宣科,不搞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要善于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总之,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如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无疑将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益处。

【参考文献】

[1] 杨丽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2] 朱金生、 刘耀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5(12).

第7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一、物流管理内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我国《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表述为:“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管理是由以下活动或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工作:采购、仓储、运输、物料搬运、用户服务、通讯联络、废物利用和处理,环境控制,其中运输与库存决策、供应和分配及其渠道一体化、用户服务等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系统化和集成化是现代物流突出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内涵

我国2001年8月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或服务,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或服务。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具有供需关系(包括服务供需、物料供需和资金供需)的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物流术语》中规定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其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

三、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联系。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的产生早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纵向上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横向上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多方位、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即实现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网络化。从某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延伸,但是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等,而且它的目标是将多个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通过合作协调机制集成一个共同对应市场的有机整体,这种供需关系不仅涉及到产品需求,可能还有服务需求、资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总之,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第二,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方面,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供应链管理则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另外,供应链管理注重结果,物流管理注重过程;物流管理对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实时跟踪、监控,而供应链管理更注重各节点企业自身情况,对各节点企业之间如何运作不太关心。基于以上,供应链管理更偏向管理,而物流管理更偏向技术。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第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特点。物流供应管理是以物流为对象的供应链管理,它致力于所有物流活动一体化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水平,降低库存,通过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运作效率的提供,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作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物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二是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三是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的工具;四是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一体化、全球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物流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包括: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的流量增加了,信息的传递网络化。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结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库存总量减少,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

物流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极强,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物流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物品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

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作性大打折扣。

用户的满意度提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第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物流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如: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等使得一切变得简单、迅速而准确。利用EDI 等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直至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和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缺乏健全的配送网络,电子商务也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利用第三方物流。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运作能力,可以获得其专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信息优势,可以快速获得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并且,企业通过将非不专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机制。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比现行的企业评价指标更为广泛,它不仅仅代替会计数据,同时还提出一些方法来测定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是否有能力及时满足下游企业或市场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上,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仅做事后分析要有价值得多。

五、结语

第8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也应用供应链管理得到了很多益处。

1.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指从商品生产一直到商品销售这期间所有节点所组成的物流网络,其中包含供应商、制造商、仓库、渠道商等。这一物流网络可以由多个个体或企业构成,但有些企业在这个物流网络中扮演多个角色。比如有些企业既是制造商又还扮演渠道商的角色、供应链管理让各个网络节点分工明确、各司所职,提高了各个节点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省了成本,降低了企业风险。

2.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应用中的作用

2.1降低成本

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应用中,降低了其企业整个生产到销售的成本。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选择出合适的材料供应商,通过调查研究,评价各个材料供应商供应材料的性价比,从而优化材料成本。在仓库管理中,由于供应链上的信息实时共享,避免了以往需求信息逐层扩大的情况,降低了库存积压产生的成本问题。并且供应链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运输系统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2.2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供应链管理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供应链管理应用在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中,同样也提高了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供应链管理直接把生产和消费关联起来,这时就需要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客户服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这个方面:客户在购买电子元件后,企业会采用配送货的方式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点不仅加强了供应商品的效率,还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

3.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3.1.1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稀缺

现阶段,在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中,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稀缺是存在的现状之一。由于供应链管理需要掌握材料采购、商品质量管理、生产技术及销售等很多知识面,这种综合性人才培养起来十分困难。由于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缺乏优秀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导致供应链管理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功效。导致管理人才稀缺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企业方面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大多数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跨部门工作的机制,导致在供应链管理中大多都是就不同部门进行分开管理。(2)企业员工方面也没有进行学习的热情,不愿意在不同岗位上进行轮换。

3.1.2供应链管理的风险

供应链管理虽然帮助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进行很多方面的优化,但也同时伴随着很多风险。具体如下:(1)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供应链环节上的信息传递错误,可能会造成产品供应不上或增加库存等情况。(2)物流出现问题也属于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物流中断影响客户服务质量,阻碍供应链的流通。

3.2解决对策

3.2.1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是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具体人才培养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培养,可通过培训供应链管理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对企业生产流程的熟悉程度平。要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学习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2)可和大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把管理人员送入大企业中进行考察进修,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加强自身素质。(3)可加大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内部尖端的管理力量。通过引进的人才带动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提高。总之,通过培养人才可有效落实和完善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3.2.2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完善供应链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提高企业竞争力,了解市场第一信息,提高企业收益等。供应链管理通过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有效促进企业间的互补,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具体完善信息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方法:(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求企业管理层把信息化建设当做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企业管理层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把这一策略落实下去。(2)制定信息化建设部门,通过部门的研究来制定合适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向。信息化建设部门在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和供应链管理中各节点信息系统的结合。(3)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自身素质,培养员工对信息化的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努力,才能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帮助了企业完成了成本控制,降低了企业运营存在的风险,提高了企业顾客服务质量。但在现阶段的电子元件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人才的稀缺和供应链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不断培养优秀的综合性供应链管理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把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安,刘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挑战[J].系统工程学报,2000,15(2):179-18.

[2]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

第9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两型社会;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两型社会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1)两型社会的内涵。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循环经济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在从原料获取、加工制造、物流和逆向物流以及产品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以建立绿色供应链为目的的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3)两者的联系。通过对两型社会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绿色供应链管在理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而这正是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异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其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传统供应链管理起始于原材料供应商,终止于用户,它强调的是在正确的时向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到顾客的手中,是从“摇篮到坟墓”。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产品和原材料废弃后的回收处置与再循环利用过程扩充到供应链管理中,延伸了供应链的长度,同时由于返回物流的存在,将供应链由传统的链状变为环状,是从“摇篮到再现”。(2)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包含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四个目标,而绿色供应链管理除了具有上述四个功能外,还多了环境,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它不仅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和价格,而且关注从原材料获得到产品最终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与成本。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论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因素,使得产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在绿色设计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制造工艺。

2.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为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实行清洁生产的关键是确定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一是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二是加强厂内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清洁生产的推行。

3.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求企业在选择和使用包装材料时考虑环境因素,同时,在包装物的标识图案和文字上也要体现绿色化特征,注明包装物的材料、用法和回收处理方法,让终端消费能参与进包装物的使用和回收程序中来。

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即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5.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是生态消费的最后环节。绿色回收是一种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行为。它包括:企业要及时回收发现有技术缺陷的产品,并负责免费矫正;企业要对消费者不满意的产品和旧产品负责回收处理;企业要回收自己生产的包装物;整个回收过程不能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同时,绿色回收还倡导终端消费者参与回收过程,一起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1)企业领导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各成员树立起集体协作、节约环保高效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层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2)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

2.组织战略。企业必须从组织结构上重新设计,以便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重构,重组管理部门,建立基于BPR 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大趋势。建立供应链管理部门,使之能够真正协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绿色供应链内的节点成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确立环境管理目标,树立集体协作、信息共享、友好配合的团队精神。

3.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的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4.沟通与合作。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的是系统内组织间的合作与沟通,决定了所有成员的沟通合作的重要性。例如: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部门之间、班组之间。也需要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合作与沟通。例如供应商、制造商之间在环保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处理总体技术及专题技术的研究、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沟通、非绿色环保部门对企业的作用等等。而这种沟通与合作随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选择好沟通合作的伙伴既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所在,又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组建绿色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

5.全员参与,激励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只有这样市场导向战略才能发挥作用,促使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不断绿色化。一方面,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绿色消费还可以通过健康、无污染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因此,必须在提倡绿色消费过程中转变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最终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促进企业的绿色化。

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没有这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对绿色生产没有一种主动性和责任感。因此,在国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但是在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残酷和经验教训将会加速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进程,对提高我国产品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型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学习和推广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积极合作,共同努力,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