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防教育的主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不仅要热爱伟大祖国,还要致力于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爱祖国,就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
作为消防部队中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消防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个警种,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双重职能,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消防监督管理,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的损失,积极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有着共同利益,谁也离不开谁,特别在新疆“三个离不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处在祖国的边疆、时刻守卫着祖国边疆的每一寸土地;新疆是祖国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从以前是一穷二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等于在白纸上画画。如果离开了祖国大家庭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就没有今天大发展的新疆。新疆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的重大成绩,无不饱含着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援和全情投入。
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央又将出台举全国之力支援新疆的新举措,新疆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好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让支援发挥最大效益,对消防部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责任、也很光荣。
关键词:校企合作;第二课堂;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质量提升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32(2015)03-0152-03
The Methods and Effect for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Fashion Design Major Teaching by Using Auxiliary Teaching Such a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Second Class”
LIU Tian-peng(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Boustead College,Tianjin 300384,China )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the clothing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have adjusted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in 1978 requires that the Fashion Design major graduates must have both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get recognition from businesses and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ctively trying various patterns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to adapt the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es and society. Independent colleges which take the “advanced applicative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primary goal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clothing enterprises and educators’concern. After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dependent colleges have already ob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application of Fashion Design major. Based on the research, however, 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largely a false prosperity in Fashion Design major teach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 outcome is not positive. This paper which takes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as the study objective is committed to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f teaching mode and scheme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advanced-applicative-talents-oriented Fashion Design majo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Fashion Design major teaching.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second class;fashion design;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Internet :.cn
一、前言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下设计学类的一个专业,已经被很多的独立学院开设。但很多独立学院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计划和各类教学(课改)研究,绝大多数依然沿用着二本或一本大学方案或模式,仅仅是在培养方案上做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语言描述,但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均没有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特点联系起来。但因为二本院校与三本独立学院对学生培养模式的不同,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生也不二本院校有着很大的不同,故在制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遵循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企业(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笔者在本人长期的独立学院服装专业一线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2009级至2012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施的《“校企合作”“第二课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来探讨社会实践如何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服装专业教学质量,并对该模式的发展思路、教学方法和实施效果予以探析。
二、独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分析
独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综合考虑一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服装专业的专业特点;(三)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应由三个部分组成:⒈培养模式和目标;⒉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而进行的整个教育过程;⒊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笔者于2009年5月至2013年9月间,通过深入调研、网上问卷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国内100所独立学院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人才培养模式。经调查得知,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虽各有侧重,但其总体趋同。在此,笔者以此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分析:
⒈独立学院培养规格和目标
培养规格和目标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的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
(1)独立学院培养规格为本科教育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一般处于高考招生批次的本科第三批。虽为“三本”但其本科教育规格不容置疑。故被调查的独立学院全部将培养规格均定位为本科教育。
(2)独立学院培养目标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是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为理论研究型、基础研究型和应用型三大类。独立学院由于起步较晚,其文化积淀、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与一二本高校有一定差距。故学界认为独立学院应属于教学型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学生能够把己学到的理论和技法,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
上述100所独立学院,有87所在学校简介或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9所虽未明确提出,但根据其教学计划中亦能看出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独立学院认可本科教学型院校的分类,亦将培养目标为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⒉ 完成培养目标和规格而进行的全部教学活动
必须明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决不能走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放弃理论教学的类似专科的教学路线。应建立以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路线。
(1) 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核心
独立学院为本科规格,其学生应掌握与本科相符合的理论知识。相对一二本院校,独立学院虽可略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但也应坚持最基本的理论教学以保证本科水平。在此之上,强调实践环节的比重和质量以达到既有本科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本次调查中,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实践环节占该门课的总课时30%以下的有28所、占30%-50%的有54所、占50%以上的有14所。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实践环节在总课时的30%以上可视为重视实践环节。本次调查中有近七成独立学院重视实践环节,若再排除某些专业方向确系理论性更强之外,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可谓形势喜人。
但是,在笔者与其中30所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深入的沟通后,得到的实际结果与调查结果并不一致。很多学院实践环节不是停留在教学计划上并未真正实施,就是程度和力度并不够并没有让实践环节真正起到作用。在这30所独立学院中,有13%的学校因为没有监督机制,教师对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践环节视而不见,并未依照计划进行实践教学;约80%的被调查教师多数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停留在教师课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这个层次,且很多实例是很久没有更新的老例子;仅有7%的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2)教学方法以教师演示学生实践操作为基础,以校内外相关竞赛和实践项目为重点。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作为最初级的实践教学法在授课中应当使用。但这种方法因其具有模仿性,故只能在基础练习中使用,对需要进行创新设计的实践环节不太适用。可以采取将课堂作业与校内外竞赛或实践项目相结合,将竞赛主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做。
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均采用过或一直沿用“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内容的练习,效果很好。但教学与比赛结合或与项目结合的方法,有63所独立学院虽有制定,但实施的并不好。主要原因往往是校外竞赛或活动的时间不确定,举办时没有相应课,而有课时有没有合适的比赛或活动。这就造成了教学计划有制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忽略过去。或者有的教师偶然为之,但真正能够长期贯彻实施的几乎没有。
⒊实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本次调查中发现约20%独立学院的管理和评估制度是“有制度,无实施”,根本就没有进行相应的校内教学评估。有30%左右的独立学院有校内教学评估或检查制度,每学期也进行教学检查,但其过程大多都是类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无意义的评估,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监管流于形式,就造成了评估制度没有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保障。
(二)服装专业的专业特点
服装产业作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产业,需要大量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工作者。我国的服装专业的教学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并结合服装行业的改革和未来趋势,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实践教学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
学生走出先门进入企业工作后,第一要务就是尽快地融入自己所在的岗位。服装企业所需人才无外乎设计师、制板师、跟单人员或营销人员等,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应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授课中应将服装设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相对应。似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也间接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同时亦符合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点。
其次,创意服装训练与实用服装训练并重
目前很多时尚类的竞赛和电视节目的涌现,加之这些比赛大多都是创意性的,使得学生错误的只关注其中的纯创意性服饰。应该明确的是,创意性没有错,纯创意的服装也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门类,但其并不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只是企业或设计师对外展示的一种方式。大多数的纯创意性的服装只能归入艺术品的范畴供人欣赏,而其实用价值并不大。而企业需求的更大规模人才其实是能为企业带来真正利润的实用型服装的设计人才。因纯创意的服装与实用型服装有很大差别,故学生着迷于纯创意性服装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需要在学生忽视实用类服装的设计和学习时,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意识和认知上给予相应的纠正,使学生在创意的同时相应地注重实用。
(三) 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案
鉴于这种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参加竞赛,利用竞赛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欲望,以及用荣誉对学生的吸引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
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师都是二本甚至一本优秀大学的高材生。其潜意识里往往还具有一二本高校常见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形式。而独立学院的生源一般是刚刚能达到本科分数线的学生,与一二本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以及对学习的欲望不高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调查调研发现独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教学中主要遇到以下三个问题:
⒈ 课堂教学如何更紧密的联系社会实际?
⒉ 课堂教学如何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信心?
⒊ 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主动的、自主的学习兴趣?
鉴于这种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参加竞赛,利用竞赛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欲望,以及用荣誉对学生的吸引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
三、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第二课堂”辅助独立学院课堂教学提升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本教学模式以理念的创新,推动教学实践创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热情,提高独立学院服装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探讨独立学院专业教育创新的方法与思路,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一)解决的教学问题的思路
在我国高校中,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具有较大的差距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服装专业亦不能幸免。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本课题所解决的教学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⒈ 课堂教学如何更紧密的联系社会实际?
探讨和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实训实践)的协调发展问题,使专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大学生就业紧密结合,使教学模式与就业模式相联系。
⒉课堂教学如何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信心?
将课堂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相结合,利用社会综合实践,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自信心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实现学生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发展型统一。
⒊ 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主动的、自主的学习兴趣?
探讨和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差距,利用“第二课堂”、“以赛代练”推动在校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欲望和专业能力。
(二)决教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
艺术设计系服装教研室利用以下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⒈ “校企合作”解决课堂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问题
宝德学院服装教研室通过与某知名生产型服装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设置在实习基地各部门和各岗位进行的现场实际授课的集中实践课程、优秀学生(自愿)利用假期在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工作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等方法,促进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认识、体验和实际工作。
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战,能够更直观的感受服装从设计到制作以及到最终营销的全过程。能体会到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的联系,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应受益匪浅,不仅使得学生在学期间就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拥有了“工作经验”,能更明确了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也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之处,可以再返校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学习或弥补不足。
成立制版兴趣小组和形象设计兴趣小组,吸纳优秀学生进行专项学习和实践。践行国家提出的就业准入制度,为毕业生就业打基础。
⒉ 利用社会综合实践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眼界、提升自信心和提高知名度
将社会实践引入教学,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各项社会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例如,2012年天津春晚、天津第十次党代会文艺晚会部分表演性服装的设计与制作。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展示学生专业能力,而且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电视的播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⒊ “以赛代练”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欲望和专业能力
“以赛代练”教学模式通过将各种专业竞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手欲望不强的问题。通过大赛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部分学生的比赛获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推动了课堂教学向实践成果转化的进程。
四、总结
具体总结如下:
⑴ 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现场实地、实际授课;
⑵ 参与大型社会活动,将“第二课堂”作为普通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⑶“以赛代练”将专业竞赛融入课堂教学。
以上三种途径,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合作、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将枯燥的专业学习多元化、生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自主的主动的学习的兴趣、热情和能力,最终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仂.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2(17):78-80.
[2] 杨丽,倪进方.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 2012(7):92-94.
[3] 齐冀.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J].装饰.2014 (4):102-103.
[4] 陈长美,陈思云.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广东科技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3):109-110.
[5] 高昌苗.中外高等教育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6] 江莎莉. 高校服装教学探究――以培养符合武汉服装企业优秀设计人才为例[J]. 艺术教育.2013(3):180-181.
[7] 李琴. 浅谈如何运用多种课堂模式进行服装教学创新[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6):113-114.[8] 任哲雪.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延吉:延边大学,2008.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6%羟乙基淀粉;麻黄碱;低血压;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应用广泛, 具有效果确切、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 而麻醉后交感神经血管收缩纤维阻滞作用, 导致循环动力学紊乱[1], 其中最常见是低血压不良反应。低血压临床处理方法改变(左侧卧位20~30°), 快速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本研究通过观察胶体液预扩容联合静脉预注少量麻黄碱对剖宫产CSEA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3~7月拟择期在CSEA下剖宫产术产妇40例, 年龄20~36岁, 孕期38~41周, ASAⅠ~Ⅱ级。产妇术前心、肺、肝、肾、凝血功能未见异常。将患者随机分为胶体6%羟乙基淀粉+麻黄碱8 mg组(HES-E组)和6%羟乙基淀粉(HES组), 各2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禁食8 h、禁饮4 h, 入室常规吸氧3 L/min, 监测MAP、HR、心电图(ECG) 、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上肢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14 ml/(kg・h)预扩容35 min。HES-E组预扩容后产妇左侧卧位L3~4间隙穿刺, 见脑脊液后向头端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2 ml后, 即刻静脉注射麻黄碱8 mg, 恢复左侧仰卧位, 调节阻滞平面不超过T6。胶体6%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后, 术中均以乳酸林格氏液12 ml/(kg・h)补液维持到手术结束。如MAP降低超过麻醉前的20%, 再静脉注射麻黄碱6 mg。HES组穿刺同HES-E组, 腰麻后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2 ml, 即刻静脉不给予预注麻黄碱或其他升压药, 如产妇低血压[收缩压(SBP)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产妇麻醉手术后出血量200~300 ml、总液体输注量1500 ml、尿量150 ml及感觉神经阻滞平面为T6~S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E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HE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剖宫产术在腰-硬联合麻醉及产妇生理特点, 产生低血压是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8.0%~46.6%[2]。产妇低血压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 而且可产生胎儿宫内缺氧, 严重危害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因此预防和处理剖宫产术术中低血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剖宫产术低血压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尽量采用左侧倾斜30°, 控制麻醉平面, 开放上肢静脉快速输注胶体与晶体及升压药使用, 而晶体扩容应用效果不理想还存在肺水肿风险。胶体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液体扩容, 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保持平衡, 不会发生组织脱水和肺水肿, 能提高血容量以及升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腰-硬联合麻醉后HES-E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HE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通过胶体液预扩容联合静脉预注少量麻黄碱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且不会导致新生儿脐动血pH、BE值降低, 对产妇与胎儿具有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许启明. 临床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2-327.
[2] 李黎, 李玲, 顾士华 .静脉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防治效果.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8:490-493.
微博、微信、微网站、微APP等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系列以“微”字开头事物的出现开启了“微时代”。当前,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微时代的生力军,其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思想发展等时刻受到这些新媒体的影响,甚至于一些知识的传播也要寄托于这一新生事物。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目前,高校设置的国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师上课的方式始终是以学生无条件服从讲授为主,而且其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形式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新课改提倡构建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统一整体,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微时代”恰恰为人们提供了这一便捷、广阔的交流平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新媒体开展知识传播,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使国防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活力。
一、“微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战场上一方强于另一方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信息的重要性。而“微时代”便是信息传播媒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使用手机这一便携性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他们日渐成为微博、微信等社交APP(以下简称“微”媒体)的主要践行者与体验者。而以上“微”媒体所提供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及其交流的及时性也是“微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造就了学生团体在网络终端的个性化与群体化,这也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微”时代下的践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究其原因是其国防知识的匮乏。面对这样的现状,国防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仍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无条件服从的传统教育形式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新课程认为教育必须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它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者。因此,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在做好课堂教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为学生营造自我锻炼与创新的平台。
(二)教育内容浅显
众所周知,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其涉及政治、历史、法制、军事、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大都为一般性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军事课程的了解比较浅显。因此对于国防教育知识的讲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要运用各种传播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碎片化的知识。
(三)教育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学生所借助的各种方式与条件的总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仍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学过程中借助PPT、音频、视频等手段,以讲授基本国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国防教育没有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等手段,更是忽视了现有书本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的结合。
(四)教育方式封闭
让学生在封闭环境下学习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学习的过程理应是开放式的,理论知识应该与实践相联系,并在实践中检验。国防教育也是如此,仅仅依赖课堂教育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新事物的喜爱由来已久,而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与外界新事物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对开放式教育一味的接纳也不是教育的科学态度,封闭式教育也有其可取之处。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在封闭式教育中融入开放式教育,如何将国防教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堪忧,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单一。如何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精神,是我们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微时代”带来的新媒体以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及高频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拓宽国防教育的渠道,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及时、便捷的知识传播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微时代”下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微”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广泛使用是其成为高校国防教育载体的前提条件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科院)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从年龄统计来看,20-29岁用户最多,为9050.8万人,占总比例达到29.24%;10-19岁用户为8216.3万,占比26.54%;30-39岁用户为7780.2万,占比为25.14%。[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网络集散地。
2.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为高校国防教育“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移动通讯技术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成为国防教育载体的条件。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能使得“微”媒体具备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其本身就能够承载国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能够展示国防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微”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能够有效实现使用双方的互动交流,在国防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二)挑战
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与大屏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信息的阅读也变得更舒适与便捷。互联网海量信息存储特性的背后是其杂乱无章、鱼龙混杂,学生容易被虚假的信息蒙蔽、误导。对于国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国防信息相对以往而言更多更杂,面对片面或者虚假的信息,学生极易产生偏激、迷惑的心理。在此背景下,国防教育工作者理应运用“微”媒体等手段及时梳理、区分虚假网络信息,主动疏导学生的国防知识与国防观念。
四、“微时代”下国防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课堂内外联系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束缚于学校、教室、课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绝对传播者,而书本知识是唯一真理。其实不然,任何真理都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我国明朝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坚持“知行合一”,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绝不能将知与行分为两截。高校国防教育更应如此,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必须相统一,坚持做到“知行并进”(张謇职教思想),学做合一。高校国防教育,不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军事理论课,都应构建多元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邀请军事专家做讲座,开展各类军事训练及小竞赛;也可以借助相关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军事教育基地,参观军营,体验军队生活。这些活动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增强国防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
(二)构建以手机为载体的国防知识传播媒介
“微时代”下的手机媒体具有信息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能使其具备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并且随着3G技术的成熟,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简单、快捷。因此,手机作为载体足以承担国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展示国防的内容与要求。手机媒体的及时通讯功能让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育目标有目的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还可开展有关国防教育时事热点问题的讨论。以手机为载体的国防知识传播媒介为国防教育课堂内外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构建国防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任何个人或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新媒体平台建立一个公众号,称作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具有信息的信息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完全可以为国防教育所用。国防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教育目标将相关国防教育内容编辑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与图文信息等形式群发至学生手机,让学生在简短文字与视频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相关知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更要随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及时更新微信内容并组织引导相关讨论,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问题探讨,让知识的获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冰馥.“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现代交际,2013,01:256+255.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位一体国防教育模式
国防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提高国防教育有效性提出“三位一体”国防教育模式。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一)国防教育的教学及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有些高校未按《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把军事理论课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赋予相应的学分,存在“放羊式”的教学形式、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师资保障不到位等现象,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国防观念有待加强
新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环境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不愿花时间去学习掌握最起码的国防常识、国家的安全形势等。近年来,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高校普遍把更多注意力倾注到学生就业问题上,对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三)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未明确规定军训后须继续安排系统的国防教育,从而弱化了军训效果的持久性。军训结束后,很多学生组织纪律涣散,此种境况与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切实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构建新生军事技能训练、第一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一)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备好入学第一课
集中的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通过集中军事训练,学习战士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勇于牺牲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强化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过硬的意志品质,为将来建设保卫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基础管理,重养成教育
新生入学军训期间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的最佳时机。要早作打算,精心规划,在军训之始,就要严抓基础管理,如出勤、出操、作息、宿舍内务、校园文明行为等。积极筹建学生干部队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过程考核,针对问题及时指出并耐心教育,促使文明行为的养成。
2.抓条令教育,展军人风采
军训期间,严格要求,做好条令教育。加强常规军姿训练,包括站立、行进、队列、队形等。在队列训练与条令条例教育中,树立学生们强烈的军人意识,培养军人风格,塑造军人端庄、干练的良好形象。
3.抓技能训练,强健身心
结合军训中日常议程安排,通过宣传资料学习、专题介绍报告与讲座等方式开展学生军事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培养国防意识,增长国防知识。重视大学生征兵的宣传工作,在一年级新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为储备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二)用好军事理论第一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根据《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纳入在校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要严格抓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方式,保障教育实效
围绕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制定详细课程计划,认真备课,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改变重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引入实践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使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重视师资培训,确保课堂质量
加强军事课教师的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理论水平,从而提升教师的施教水平。完善配套机制建设,周密安排,步步推进,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优化师资配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3.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研能力
进一步推动军事课教学的常规管理工作的完善和规范,将教学计划拟订、课务聘任、教师考核、课程考试、听课评课、课堂管理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开展等,都纳入规范化管理。有计划组织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优势,规范开展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
目前,高校中存在各种学生组织,针对现实情况,须加强指导,规范管理,以学生组织为载体,开展系统而丰富的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1.与时事相结合,生动形象做国防教育
结合时事热点,请校内外国际关系专家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音像资料实施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国内外局势认知,使忧患意识和国防安全观念在专家的时事讲解中常驻学生心中。
2.充分利用资源,夯实教育内容
结合国庆、建党、“3.18”、“8.1”、“12.9”、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段和纪念日,组织各班级有计划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班会;通过走进军事陈列室、博物馆、烈士陵园、军营等场所接受现场熏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指导学生组织规范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
在新生军训、国防宣传教育等阶段性重点活动,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学生组织内部建设,在组织成立、活动准入、计划总结、阶段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做到有序、有效,使学生组织在常规校园学习与生活中成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松如.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基本思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0).
\[2\]任宏权.高校国防教育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8-02
一、目前在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中明确了国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指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就是国防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国防教育即国家安全防卫教育,其立足点是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最丰富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防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搞好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强的推进作用。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同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紧密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上看,为普通高校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突出,具有较好的塑造性,善于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憧憬和向往的地方,对新鲜环境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有着绚丽的舞台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国防教育以及军事课程本身具有时代性,是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的获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通过军事技能训练,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德,改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高中阶段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军事技能训练恰好能够弥补学生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国防军事训练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基础工程,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倡导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前进的领跑者和主力军,是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祖国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是祖国的保卫者。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是普通高等院校的重任,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目的。
三、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将《军事理论课》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成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经调查研究所在某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为:(1)国防教育开展系统。除了规定性地开展了新生军训和军训期间的军事理论教育,对高年级学生的国防教育基本缺失,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2)未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导致国防教育缺乏核心价值支撑。(3)国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实践载体来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对于国防教育的教学形式创新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一,要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国防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体系。高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教学时间安排通常以35~40学时为宜。课程应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总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军拥军崇武思想及居安思危的思想等。每一个公民只有出于对祖国的最深厚的热爱而树立起来的国防意识观念,才可以具备不朽的精神力量源泉。事实证明开设军事类选修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它可以作为《军事理论课》的补充。选修课的设计可以分为理论课方面和实践课方面。一般来说理论方面的选修课将是必修课的延伸。比如:从《军事理论》教材中节选出《孙子兵法》做一专题,开设专门的孙子兵法研究的选修课;选出《当今我国周边环境》做一专题,涉及有关我国周边地区关系的战略研究作为选修课;选出《军事高科技》做一专题,对我国军事武装力量进行介绍的选修课等。实践方面可将汽车驾驶、摩托车驾驶、野外定向运动等与军事活动有联系的为主体进行设计。第二,开展规定性教育活动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规定性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以此为主题开展“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的教育活动,同时,在寒暑假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第三,将爱国主义核心理念贯穿于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载体搭建的过程中。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必修课科目与修选课科目的重新规划、规定性教育活动、经常性教育活动内容改革。同时将规定性教育活动进行创新、经常性教育保持经常化、贯穿爱国主义核心理念到四个环节。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将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理念贯穿始终的,以必修课、选修课、规定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新模式。笔者认为,高校的国防教育应从教学形式创新改革为切入点,突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成为高校国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创新的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不断探索并得到提升。那么在高校中还能通过哪些途径更好地提高国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国防教育的功能,将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国防教育法起草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第一章第二条.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郭建锴,张林明,等.某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5).
[3]王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成功(教育)[J].2010,(3):237,238.
[4]徐承波.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6,(6):147,148,151.
[5]王敦举.浅析高校国防教育模式与途径.教育教学研究J].2009,(4):109.
[6]石连柱.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3):117-119.
[7]刘晴.高校国防教育浅析.今日科苑[J].2009,(4):239.
[关键词]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整合路径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之一的国防教育,广泛应用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汇着国防教育,也正是因为教育存在的统一性,让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发挥教育的综合,而且可以达到双向强化的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意识到二者具有的教育差异,不能在国防教育中忽视思政教育,也不应该忽视思政教育中国防教育所具有的功效,要通过二者教育资源的探究与整合,促进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简析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教学方法与途径。以内容丰富为基础,进一步创新与完善教育方法路径是对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基础性要求。但从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将军事教育纳入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中,一方面有助于军事科技充实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军事教育所具备的优势及其管理模式,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国人民不仅拥有着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理想而且训练十分有素,在其发展壮大的进程中积累了许多思政工作成功经验,由此能对高校思政教育途径与方法进行完善与补充。此外,国防教育的有关经验及其方法途径,还可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经验。与思政教育以往成功的教育方法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从而让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二)国防教育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众所周知,受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是明确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基础。因为思政教育目标自身蕴含着尤为丰富的规定,针对教育对象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提出多元需求,因此高校所进行的思政教育一定是全面且针对的,并且要随着时展而进一步丰富与充实。对于国防教育而言,所具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力量,能够渗入到一切领域并灌注于所有工作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国防教育的作用还是内容,均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存在较多的共通性,借助国防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三)国防教育为思政教育发展搭建平台。国防教育因其独有的方式,在针对高校学生开展以理想信念作为核心的“三观”教育过程中,能够为深化高校学生开展以理想信念作为核心的“三观”教育搭建有效平台。国防教育还能对高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搭建有效平台。通过进行国防教育对高校学生自身的国防意识加以培养。在进行国防教育时,主要以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育作为其主要形式,军事斗争体现的对抗性、军事活动具有的团体性,是军事领域的突出特征。其中的团体性有助于对高校学生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集体荣誉感;至于对抗性则能有效培养新时代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互助团结与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高校学生肯吃苦、敢拼搏奋、勇竞争的精神品质。国防教育主要以军事科学体系为依托,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范围广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通过组织高校学生集中学习有关的军事科学知识,一方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展学生眼界,有助于突破高校学生因长期进行专业学习而形成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增强其思维能力与创造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简析整合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双向实践平台。许多高校由相对独立的部门分别管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国防教育工作,在二者之间的融合实践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缺少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只有部分高校专门设置了军事教育专业、军事训练教研部、实践平台等。很多高校在选取国防教育部门时,主要和校内体育、保卫部、校外指定范围内的军事部门,采取联合的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对于国防教育而言,在其规划方案与组织架构等方面缺少一定的规划性、前瞻性以及管控波动性风险的能力。换言之,无法将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具体发展融汇至相同的运行机制,由此削弱了协同发展的实效性。(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民族意识教育相对薄弱。现阶段,一些高校在落实国防教学时仅关注“首因效应”,认为军训只是新生入学的课程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就读专业规划、高校文化价值等方面所具备的价值,未能对课程的实施采取宏观上的调控举措与思想准备,由此会造成国防教育与思政教学相脱节。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处的层次、区域不同,其在了解国防教育体现的现实价值和未来发展变革方向容易进入认知误区,在融合双方资源要素的层面上体现一定的对立与割裂,也使得在落实发展实践平台、贯彻理论成果等层面上难以达成一致。(三)未能充分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高校的思政教育学科已有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高校思政工作的关键问题已经明确,则是“怎样培养”“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关于国防教育,其在完善高校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目标构建上发挥着引导作用。但国防教育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发展体系还不完善。相比于其他课程,国防教育课程的基础理论较为薄弱,在新时期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储备,可实际情况却是发掘不够深入、分配不够均匀以及应用不充分。
三、整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资源有关路径分析
(一)教育资源方面。科学整合双方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国防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效用与功能不容忽视,在提高教学综合能力的同时应深度发掘教育潜力,从而全方位释放教育所具备的社会发展效能。在高等教育中国防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高校学生开展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有效教育手段,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路径。如何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迫在眉睫,但若想实现课程整合则需要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基础,尤其是科学整合师资队伍,通过整合师资队伍能为整合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课程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体现,而最为直接的就是整合知识,可是怎样整合人才和师资才是整合知识的大前提与重要基础。所以,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体现着高校师资整合的科学性,同样只有配备合适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达到课程整合目标,不然无法有效落实教育整合工作,自然也难以推进教育实践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讲,课程整合是创造性地组合各方面教育知识,人才优势是高校独有的优势,而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资源的整合则应将高校所具备的人才优势发挥出来,突出高校教育具备的创造性能力,若想满足时展要求则需进行创新教育。所以教育整合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充分运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则是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让教育效能全面发挥出来,借助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形式与功能的创新。知识、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创新都包含在教育整合要求之中。在高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集成运用与创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之间的科学整合,应以人才整合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整合相关实践活动。面对新时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将民族意识、军魂教育作为构建国防教育体系的关键,以现实情况为依托强化与调整党政建设、政治工作方向,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强化军魂建设,以此构建“国防—思政”教学机制;通过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内涵进一步扩展,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唤醒高校学生的爱国心,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国防意识并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组织教育讲座、国防知识竞赛、军事练操等,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成效。(二)完善育人机制。高校需要健全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的立体化育人机制,通过统筹安排,开创教育共建的崭新局面,从而促进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汲取与学习国内外现代化思潮及有关研究成果,让资源整合视角更精细、更科学、更具前瞻性,以此对教育资源整合情况进行整体调控与规划。关于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的机制融合需做到有据可依,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构建有效的实施机制,对两类机制进行不断磨合由此实现多维度调控协同机制。站在建设双向机制视角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以及国防教育主体需要认真对待师资人员的统筹工作、培养工作以及引入工作,搭建强大的师资培养平台,例如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依据就职意愿、教龄、专业职称、教师个人发展潜力等许可指派至平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出于确保教师群体在德道价值观念、专业认知水准等的一致性,有关部门可以对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团体进行后期系统性的培养,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国防教育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发展步伐相一致,制定并完善培养思政人才的有关机制,增强竞争能力。(三)生活化的“国防教育—思政教育”模式。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日常国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更是具体化与日常化的高校国防教育内容。认真做好日常国防教育工作,无论是巩固军训成果还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日常与集中国防教育。对于集中国防教育而言,其是指高校新生入学所进行的军训以及军事理论课程。至于日常国防教育,其不仅涵盖上述两点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贯彻落实,还有其他的教育形式,例如军事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教育活动等。高校应依据学生与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多样化的日常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首先,构建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积极鼓励并引导高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依据其自身兴趣爱好组织内容积极向上、形式多元的国防教育社团,例如“国防教育协会”“军事天下”等社团,成员能够在相关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关心国防的氛围。这样也可以吸引周边学生的加入,从而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教育基地。例如革命老区、革命遗址、博物馆与伟人故居等教育基地,让学生重走“红色革命之旅”以此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习各方面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也是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改进路径,以此促进高校学生身心更好地成长。(四)教育管理方面。通过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有关机构的精简、增强教育服务功能、创新教育实践等多元化教育形式与手段,推动教育培育目的更好地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共同性,即在强化国防教育的同时也会相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进一步拓展高校教育功能,全面体现其所具备的社会效益,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必要支持条件。通过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为开展与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提供保障。
科学整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资源,属于教育改革工程,具有极强的系统性,需要适当调整与有效改革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知识以及创新课程实践体系等。实现二者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能科学设置教育元素更是对教育功能的创新,在调整高校教育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配作用,优化调整并科学配置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资源。由此可见,只有将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系有效协调,才会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教育价值,提高教育资源整合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敬斌.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研究——深入学习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J].党史博采(下),2020(01):49-50.
[2]徐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的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88-89.
[3]廖希凯,林国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03):86-88.
[4]黄志钧.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64.
[5]曾雅琴.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8,32(04):92-96.
[6]巩梦丹.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策略[J].新西部,2017(09):122-123.
[7]史朝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6(05):67-68.
[8]宋英,陈红祥.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作用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94-96.
[9]贾东海.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职业,2016(02):147.
[10]赵江永.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外企业家,2015(33):165.
[11]丁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及意义解析[J].大众文艺,2015(18):232.
一、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道德思想的基础,其重要性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没有形成,心智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自身情感或者外来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情感体验引入到小学的德育课堂之中,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思想打下基础。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依旧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课方式比较枯燥,难以起到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应当将已有的情感经验作为教学的课题,让小学生将自己变成情感课题中的主体,再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还应当让小学生在体验中懂得道德的现实意义,以期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策略
情感体验教学在德育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在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情感实例,安排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提升情感体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尊重
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尊重的范围大部分是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却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小学德育的情感体验教学之中,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教师也可以发现小学生内在的潜力,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这对于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学会同情
小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较为丰富,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同情心更是容易被外界激发。同情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饱含小学生纯真的品质,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这种同情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的德育课堂之上开展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学,将与同情相关的情感实例安排在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这是情感体验在小学德育之中最为简单的应用,也是情感体验教学在小学德育中最为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
(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模拟社会场景的教学情境设计,更好地让小学生接触社会,让小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学生扶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等生活情境,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打下基础。
(四)在德育教学中加入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小学德育的良好载体。国防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小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其目的是建立学生的爱国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并可以增进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帮助其树立爱国主义理念。同样,德育中的爱国教育,也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国防教育和小学德育是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的,都是对于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爱国热情进行培养,在这一方面,国防教育因为涉及到较多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以及军事知识,必单纯的爱国教育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增强教学结果,提升教学效率。
德育的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国防教育则是保证小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手段。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的国防意识,而良好的国防意识,需要良好的品质作为基石。小学国防教育需要借助大量的解放军事例来为学生讲解其国防知识,在这一过程之中,将解放军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优秀精神对小学学生进行传达教育,提高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小学国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还有一定的实践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是让小学生践行所学习到的解放军精神,自我纠正,培养良好品质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和锻炼,使得小学的德育目的得以实现。
最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国防教育,其科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但包含了一部分的德育内容,还包含着大量的学术知识。小学国防教育所展现出来的交叉性和较强的综合性,不但满足了国家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更能够通过国防教育,提升小学在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小学国防教育之中,除常见的历史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大量的哲学、科学、工学知识以及专业的军事技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