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渐加快,各种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其中物流企业就是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渐形成,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物流企业将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国家必须要重视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水平与西方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必须要多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在企业内部推行供应链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避免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确保物流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一个优秀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物流管理战略的支持。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立足整体,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也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此时的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盲目自大。必须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对市场的各项需求做好认真分析和总结的工作,逐渐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物流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减轻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资金负担,还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将物流管理向自动化、科技化进行转变,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供应链一体化的不断推行,还将进一步的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运行的水平,从而使我国物流行业的的发展跃上历史新台阶。
二、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的改革方向
1.满足市场各项需求,不断密切行业关系。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要求管理者要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物流活动的调度和分配。确保企业的制造、采买、销售环节间的科学连接,节省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其次,企业之间要密切联系,努力实现科学化分工、公平化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行业关系。无论是发展速度较缓的小型物流企业,还是资金技术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都要积极打破隐形壁垒,加强市场间的协作和高效合作,才能使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等一系列过程在规定时间能高效完成。由此可见,物流行业间的交流协作对我国物流业水平的提高可谓是重中之重,各个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多进行市场任务的交流协作。2.建立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形成离不开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正确协作。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物流,将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可以准确、及时的把握住市场物流行业的需求,再通过外包的扩散形式,积极调整经营战略,以供应链的一体化带动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体化,为客户提高优质的服务,在节省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各项需求。3.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成为现代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物流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扶植。在供应链一体化制定的推行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使供应链条的上下级进行联系,这样就确保了从商品采购到分配再到销售环节科学、高效的运转,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轻松快捷的促进物流行业间的交流探讨。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在线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以及对当前市场态势的看法,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档案;应用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2-0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政策已经为国家政府所推动执行,各行各业都开始需求与互联网的结合手段,挖掘需求,顺应时展潮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因其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在引入“互联网+”手段之后,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来实现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充分的利用大数据和共享等技术手段来推动科技档案的管理,更好地的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服务。
一、“互联网+”形势下的科技档案的现状与不足
1、管理功能不到位、归档率较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技档案在管理方面普遍认识不到位,归档率也较低,很多大型科技活动和项目的档案只存有立项档案,对于项目全过程缺乏数据等重要信息的记录,部分项目甚至连验收记录都有缺失。这导致很多科技档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信息缺失,也不具备共享的条件。
2、时效性较差,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科技档案的管理在时效性方面较差,同时缺少完善的立法和执行,立法重c和立法目的也不明确。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对保密法规、具体保密制度进行规定的法律,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律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滞后性较强,这既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档案管理方面功能的发挥,同时也给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瓶颈和限制,保密工作也存在大量的隐患,科技档案的管理和保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有效贯彻。
3、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的档案管理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利用率较低,与实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也春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这就造成了目前档案管理难以实现质的突破的现状。同时,很多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年龄较大,综合素质较低,在专业技能方面不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大部分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还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互联网技术对于科技档案的介入还比较初级,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科技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1.全面收集档案,建立专门数据库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是有价值的档案的基本属性。所以说,在进行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平台和管理中心,形成档案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由上而下的的档案收集体系,使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保存的档案能够得到汇集。要明确科技档案的收集规范,划定收集范围和手机档案的内容,每个部门和机构确定档案管理的联系人员。统一归档时间,梳理每一项科技档案文件目录,采集科研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信息,收集阶段性、总结性、鉴定性等归档材料。要加强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同时改善档案管理技术的软件设施,形成可搜索,可追溯,可扩充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各种类别的数据库,发挥互联网络平台的特性和技术优势,从而加速推进科技档案管理的进程。而对于大型的科技研究机构来说,它们具有庞大的信息资料和科技档案,而这些档案和数据无法通过人力来实现完整的整理和保存,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处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平台对于科技档案的大数据收集和整理,并应用于生产之中,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降低各类研发成本。
2.转变思想认识,实施专业化管理
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服务于科研和生产,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这就需要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机构的研究和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有效互动。在当前互联网+渗入各行各业的大环境下,要明确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要列入单位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作为单位整体的重要工作来落实。同时,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相关部门和个人之间进行广泛传播,为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理论环境。在管理模式方面,要严格档案管理的准入原则,让那些具备专业技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从而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相关要求。
3、重置流程管理,健全机制
在进行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革之后,要将科技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重新安排,对应相关岗位和相关职能,提升技术和管理的契合程度,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要扎实推进切实推进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标准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标准化等。要围绕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思路创新来推动管理流程和管理思路的转变,在实践过程中善于总结和推广转化,在做好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将档案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之价值不断放大和体现。
四、结语
科技档案与互联网+的融合,既强调基础工作,又要求系统的功能性、实用性相结合。只有打造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重视科技资料在搜集和保存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升级,才能够调动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杜志宏.二维码技术在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2014,S1:51-53.
[2] 王芝萍.关于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融合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2:255-256.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训练;焦虑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通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1]。患侧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露齿、鼓腮。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液外溢,眼部分泌物增多。患者生活、工作或学习受到影响,常常表现焦虑状态。因此,笔者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做了以下治疗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5 月至2010 年12 月在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 例,训练组20 例。见表1。入选条件:①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瘫、外伤及肿瘤引起的继发性面瘫等;③介入时间:发病1~60 天;④无其他严重心肺疾病及器官功能障碍者。2 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强的松、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同时,针灸取穴:地仓、颊车、阳白、翳风、合谷(对侧),瞩患者进行面部的自我按摩。每日1 次,持续10 日。
1.2.2 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
1.2.2.1 物理因子治疗
①微波治疗,采用南京产WBJ-1型治疗机,应用直径为8 cm圆柱形辐射器,患者侧卧位,辐射器置于患侧乳突区,距离5 cm,辐射器稍斜向前方,辐射岩骨,内耳投影区,微热量,每日1 次,每次10 min。最大输出功率
1.2.2.2 面神经功能训练
肌力三级以下患者取仰卧位,依次主动或在助力下完成抬眉、闭眼、皱鼻、呲患侧牙等四组动作的练习,每组动作重复10 次,完成3~5 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结合。肌力三级及三级以上患者采取坐位,训练动作同上并逐渐加阻力,增加撅嘴、鼓腮隆颊动作。对于嘴角歪斜严重者进行口周围肌的牵伸,即由治疗师用指腹将患侧嘴角向患侧耳屏处轻轻牵拉,并保持20 秒,反复数次。当肌力0或1 级时以被动运动为主,也可以手指指腹轻叩刺激面部诸肌及各穴位,逐渐提高肌肉兴奋性。肌力2或3 级时应做适量的主动运动。肌力3或4 级时可用手指加以阻力,加强肌力训练,并协助抑制健侧的肌肉运动[2]。上述治疗每日1 次,持续10 日。 转贴于
1.2.2.3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如,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应如何预防;患病后的注意事项;生活学习方面的指导等等。
1.3 评定方法
1.3.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
见表2。
1.3.2 面肌徒手肌力检查MMT
笔者运用MMT测试标准,结合面肌运动的特点分级见表3。
2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见表4。
3 结果
表1可见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表4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3 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治疗后H-B项及MMT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对于焦虑评分项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药物治疗结合针灸,按摩等,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针灸作为一项创伤性的治疗,使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心里紧张、年龄、主动配合性差等等原因而不能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加面神经功能训练的方法,无创伤,简单易学,患者能主动参与,更易积极配合,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物理因子治疗中,①微波治疗是属高频电,其辐射能量能够达到面神经管及内耳深度,能够对面神经及其水平垂直段起到治疗作用,有镇痛、解痉、消炎作用,周围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效果显著可改善面肌的血液循环,促进面肌的功能恢复。②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原理是,将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效应,同时改善血液循环,营养局部神经肌肉,达到治疗作用。在治疗师指导下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使患侧的表情肌运动,从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再进一步给予阻力,逐步诱发及增强肌力,并且通过牵伸训练降低健侧过强肌张力,保持肌肉正常长度,从而使训练更具科学性,监督性,保证了疗效,在治疗中,针对患者焦虑心理进行的心理疏导,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综上所述,面神经功能训练加物理因子治疗是一种无创,有效,科学简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
参考文献
供应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供应链,即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动。供应链管理会为企业带来最终的效益,主要是在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且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供应链的管理能够优化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的资源配置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志的商业需求的增长,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归功于整个企业结构的持续改善。在构筑企业的供应链和加强供应链管理方面期望有着积极的行动指南,企业对企业之合作关系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感,供应链管理之关键促使上下游的厂商在互信的基础上合作,也促使厂商彼此形成一个动态性的交易网络,彼此分享产品生产计划和各项信息以满足顾客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讲,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实现相互之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理集成、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降低机会主义影响和投机几率、增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订单、生产、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中的关键要素: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来强调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建立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二、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第一,面向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模式是以客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对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以较低的经营成本实现产品的零配件在生产企业之间,产成品和服务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的高效率流动。在现代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市场以买方为核心、企业关注顾客服务,从战略高度重视满足顾客需求。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准确面对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第二,建立售后的管理,做出有效客户反应。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第三,突出企业优势,根据市场做出反应。在供应链管理日益被产业界所重视并付诸实施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明确自身核心优势与特色所在,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
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一些国外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石油企业,如shell、BP等,一项新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供应链管理,逐步兴起并得到推崇。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在现代信息科技的推进下,全球企业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50亿美元。供应链管理因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益而被普遍采用。
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石油企业的关注点并不在销售,还在于原油与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上,因为主要产品――原油和天然气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生产的井站和油田的勘探区块有些甚至跨区域、跨国家,分布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在勘探开发中需要众多的物资品种和供应商致使其中涉及的物流及资金非常的庞大。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便使企业内部物资供应的环节非常复杂。由此,供应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概念解析
供应链在狭义上说,是一个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到终端的全过程,其中经过了生产、制造等过程。广义上说它是一个网链结构,无论是提供给最终用户产品或服务的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在一个网链当中,生产与流通的环节间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1985年由Michael E. Porter提出,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消费观,有着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满足顾客各种各样的需求。现代供应链管理便是伴着这些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它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传统的供应链倾向于使用PUSH模式,“纵向一体化”,而现代的供应链越来越重视PULL模式,“横向一体化”。“竞合”、“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等观念也被推上至关重要的地位。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了市场风险和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市场的响应能力。
我国石油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能源行业,链条长,业务面广,结构复杂。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反应能力、显著降低行业运营的成本,供应链管理这个概念的及时引入十分关键。供应链管理能延长自身优势,还能统筹安排生产和销售,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提高经济效益。
二、现代内陆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与深远影响,现代内陆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含有多种问题。我国石油工业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的三大集团:中国石油化工、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虽然都有着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但自身与相互间合作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1.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未被广泛接受
由于我国石油工业以三大集团公司为核心,三者间缺乏“竞合”意识眼里只有竞争,缺乏相互之间的合作,这样增多了“重复劳动”而浪费了许多能共用的资源,在于国外石油公司的竞争中,无形中弱化了我国石油行业的整体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自己的供应链建设中并不考虑其他企业的因素,单纯以自我建设为中心是无法顺应社会的发展的。
2.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乏
我国缺少一个能源综合职能部门,这给供应链管理中的整体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例如,国土部门一直进行着油气战略规划。商务部负责着国内石油市场准入和石油的进口配额。政府管理职能的分散与非专业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其次,政府监管也缺乏健全、透明的法规。
3.支撑性信息技术的不够
供应链顺畅的运行需要极大的技术支撑,后期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然而,我国石油行业的供应链还不成系统化,例如,电子支付的顺畅系统还没有创立出来;在一些数据系统的信息输入中,数据的自动收集一直无法实现,特别是在成品油终端的客户关系管理中。这些问题不解决,供应链系统的良好运行就无法实现。
4.我国石油价格的风险大
如今,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我国石油的进口量惊人,大约已占到消费总量的30%,依赖于进口的我国很容易受制于供应链上游的石油供给方,他们的价格更改严重威胁到我国石油供应链的安全。此外,仅仅与国家油价接轨而不把国际油价的更改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国内的供需关系纳入考虑也是不恰当的。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物流的管理不仅方便快捷并且灵活度高,各节点的联系度高,不会造成沟通不畅的局面。
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分类别建立配送中心、自动化仓储,其中要包含过硬的电子商务系统平台。这个中心要负责不断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物流中心向供应商的采购要根据层层上报上来的数据进行总体规划。首先,基层生产部门上报给总部的物资管理部门的数据要包含生产中所需的全部物资数量。然后,合计好全公司需要的物资后,物资管理科将上报给物流中心。这样能达到精准的经济模式。供应商可以租赁配送中心的仓库,将货品寄存于其中,这样信息便替代了实物,库存也会不断减少至零。同时,在中心的平台上,经过企业的授权后,供应商可以访问企业的数据库。经过供应商的授权,配送中心也能访问供应商的相关数据库,这样双方各加透明,提升了相互的信任度,更加快捷的知道双方的用货状态。供应商可根据数据给仓库及时补货,物流中心也能实时监控供应商库存的剩余。
追求最大化的整体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石油企业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与原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观念的转变是十分必要,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能快速的响应各方的需求,让提供给最终用户产品或服务的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的运行更加便捷,减少过程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赵凯,王锐兵,王道平.我国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68.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创新;企业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呈现出国际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明显特征,而且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的发展对于我国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是及其重要的,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降低成本是首要的任务。因此,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物流进行管理并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从简单的企业内部物流到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由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经验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顶级企业提出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单靠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更不足以占据市场优势,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紧密合作,一起构造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的利益。而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恰到好处的控制,使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和最终的消费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像大自然中的食物链一样将供应链上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地循环下去,对各个环节中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其达到最佳的合作关系并用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所以,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更是一条有价值的增值链。
二、物流的概念及发展
所谓物流就是指“物”的“流动”。物流伴随着货物的运输、分配、仓储、搬运、库存管理等活动。制造业物流分为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
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关联地分别进行着,只是按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第二阶段是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只有保管部门和发货部门在为降低成本而努力。第三阶段是综合管理时期,物流管理部门在这一时期被建立,作为一项独立业务采取措施解决物流功能的各种优化组合问题。在这时期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第四阶段为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扩大领城时期。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更多企业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终极阶段。第五阶段为物流进入小批量、多品种发货新时代的整休体制时期。为提高公司新的物流形象,公司的各个部门必须取得共识。公司在这时期建立了很多以生产和销售人员为委员,以负责经营的主要领导为委员长的委员会制度。第六阶段为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这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不同商品的售出情况、发货情况、脱销情况、库存情况及进货情况与销售情况和生产计划进行比较。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找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案。实现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
三、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与好处
在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上成为佼佼者,只有与上下游其他企业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构成一条经济利益和业务关系紧密相连的行业供应链来形成互补。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首先应该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在整条链上的多个企业在同一个整体的管理环境下实现共同经营和共同运作。其次就是在商品的生产、加工、制造、流通等环节建立一个业务相关的企业间的联盟。这样的企业联盟不仅保留了每一个企业固有的优势,更扩大了企业利用资源的范围,使每一个企业都享受到了联盟中的其他资源,做到互利互惠。 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等所有节点企业联系在一条链上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在生产、分销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变成有价值的产品,最终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企业库存,而且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做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供应链管理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的独立信息连接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了企业间的采购成本。在整条供应链中,供应商能够顺利的得到生产企业原材料存货和它们的采购信息。这样减少了采购人员的工作,他们就可以从事更高价值的工作,这样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加强了供应商对企业的管理。
2.节约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供应链将相互关联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大大的降低了企业间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的周期。
3.降低企业的库存。过多的库存是企业盈利的瓶颈,然而,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化,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存货量,缺货就及时补充,降低了企业的存货量。
4.减少循环的周期。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通过企业间不断的紧密交流,使企业对商品的预测精度大幅度的提高,不仅企业间互利互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5.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加。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不断的循环,企业间履行了相关的合同,使市场份额和收入不断的增加。
四、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关系
一般认为,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者的统一,而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包含的范围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而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的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这两个领域。更具体地说就是物流包含原材料、零部件等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包含生产制造的活动。供应链管理既包含制造活动又包含物流活动。物流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供应链管理则是从原材料到产品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增值活动。
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购和分销之和也就是物流价值在各种类型的商品和行业中都占到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50%以上,而制造价值不到50%。在易耗品和一般工业中物流价值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这充分的说明了供应链是一条增值链,而物流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效地管理好物流过程,使供应链的价值能够充分的发挥并得以提高。
五、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促进物流创新的途径
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很多,那么就要求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从企业自身的状况出发,精确的分析企业的承载能力以确定企业的实施目标。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就要求企业领导转变旧的观念,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紧紧地与供应链联系在一起,改变和重新制定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的条件下节约企业生产资源,减少企业库存,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上的一部分,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求供应商根据制造商的资源能力和战略目标在不改变制造商的战略意图的条件下来调整企业的评价指标。为了使供应链上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地循环,供应链成员必须具有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于在更多的供应商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2.供应链管理的战略
(1)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资源获取和社会利益等方面的压力不断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以全球企业为平台的市场竞争环境。客户在商品的个性化、及时化、平民化和便利化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供应链管理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如果企业想获得长久的利益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企业就应该从设定目标、集中资源、提高和储备知识技能等方面做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只有把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充分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与全球范围内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通过合作关系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用其他企业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将自身的劣势虚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作战略。由于企业在需求预测、价格的波动、订货批量、环境变异、短缺博奕、缺少协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将需求放大,产生了“牛鞭效应”,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为了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供应链高效率的循环,这就要求企业提高信息的共享、提高预测精度使信息在供应链上准确的传递,加强供应链上各节点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利益。
六、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创新
1.企业物流组织创新
(1)物流组织由职能化转变为一体化。所谓一体化的物流组织就是将采购、运输、搬运等物流功能放到一个组织中去,在一个物流经理的领导下管理物流过程而不是采购、运输、搬运等这些物流功能,进而提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使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
(2)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水平组织结构。由于传统企业的效率损失较大,企业要想有效地跨越职能部门和有效地与不同的企业组织物流活动。那么,企业必须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物流组织。企业要想在物流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有所提高,就必须缩小企业组织的管理层,将信息共享和沟通的渠道缩小。
(3)建立物流战略联盟参与市场竞争。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大而多”但还未达到 “大而全”的经营领域。因此,中国物流企业就应该从这一经营误区中走出来,抓住时机与更多的制造商、供应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战略联盟与核心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
2.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创新
(1)充分利用物流设施、设备,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目前,许多软件公司致力于企业供应链管理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的开发。我国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管理效率,就应该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诸如自动化立体仓库、优化配送调度、综合物流中心、智能交通、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设备和物流管理技术。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企业与世界物流企业的差距。
(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支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将各种软件技术和物流服务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我国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弥补我国物流企业的不足。
七、结语
目前,我国的物流是一门具有传统与新兴双重特性的行业。而物流企业又是推进物流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创新主要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引起了物流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为物流的发展和不断的创新带来了契机。对于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质量,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以促进物流的进一步创新。
参考文献:
[1]作者林学文.《电子商务物流》.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作者李波.供应链管理教程》.来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3]作者王晓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来源:物流技术.2009.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煤炭企业 物资超市
由于煤炭企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且物资供应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我国构建专业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供应企业势在必行。随着煤炭企业利用现代物流体系的理念,加快引进物流管理技术的步伐,追求探索创新物资供应模式。按照煤矿分布布局的特点与仓库内形式布局特征,进而创建物资超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连锁超市式的配送供应方式。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物资供应配送效率、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率,也为煤炭企业整体增效做出了贡献。
一、煤炭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特征
传统的煤炭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与新成立的煤炭物资供应超市模式相比存在着落后,新型煤炭物资供应管理的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上都有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更是创新型的、多方位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
1.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下的煤炭物资供应管理理念的转变
新型煤炭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的理念就是“零库存管理”。而对于其基本工作原理则是: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形成一条龙服务,摒弃集团公司内部等待和在准备情况下带来的铺张浪费现象。主要表现为:一定要制定高度协调、完善的存货供取实施计划,且与供应商之间达成协议,尽量的在使用之前要求供应商送货上门;实施高精度管理与控制机制,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从而对电子数据互换的实现。
2.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下煤炭物资供应管理制度的转变
按照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模式要求下,并且提倡基础管理工作要“有法可依”。这就间接地要求供应管理公司根据煤炭物资供应的重要工作环节,拟定出全面的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物资计划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库存资源管理制度、信函凭证管理制度等等。而且为了提高计划管理制度多方位要求,对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制定;对于合同管理制度就主要是从市场调查方面研究,进行商务谈判,最后合同签订,双方履行合同规定内容。
3.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下的煤炭物资供应管理流程的转变
在一般情况下,供应公司都是以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为指导,并且积极的创新物资供应流程,与现有的业务流程相比进行优化、改进或者是调整。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从根本上在思考和再设计,设立焕然一新的工作过程的组织结构模式。从计划着手,到采购、入库、发料、结算整个流程进一步思考设计,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就业。
二、供应链方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管理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来讲,它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即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而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涉及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师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是以客户为经营导向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方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明确煤炭物资采购管理组织职能
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讲,它的组织结构会因为它的采购管理职能不同而有所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能不但是及时掌握调查生产资料的渠道,更是寻找物料来源并且保持有效的内部沟通的重要手段。所在采购信息来源上,还是要找到在紧急情况下所能替代的供应商。这样,我们就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库,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有效联络。同时,掌握市场原料行情,价格趋势,制定采购方案,对所需的材料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按期交货。所以,在确定物资管理管理职能才能对其进行分工整理和管理合作。
2.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为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掌握煤矿生产物资需求、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组织有效货源、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促进经济效益提高,这些都是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工作。物资计划管理在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起到基础性德作用,主要是利用物资计划管理的要求,进行市场主体规范,并对物资计划进行的采购行为。从而扩展采购渠道,提高档案的规划和管理,充分地发挥出物资供应部门的主渠道优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劳动消耗。物资管理计划必须按时按季调整计划,让计划具有灵活性;按照资金的来源把专项工程所用的资金或者是生产材料进行有效计划。
3.实现管理创新
为了建立健全的物资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规范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一切行为。因为从矿用物资超市这层方面讲,它的周期性和采购性不是很稳定。采用招标比价,然后在对其进行集中采购,接着要确定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设立相对应的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不定期的进行调研检查,对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采购人员严格把质量关、价值关,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节约资金过度的浪费。
三、总结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兴起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是在供应链管理视角分析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发展,并对物资超市有什么样的特征进行了有效探讨。为发展煤炭企业应该加大对物资超市的投入,加强物资超市的信息化程度和物流流程中的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增加物资超市所供应的物资品种。所以,建立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就在服务生产中起到了重大意义。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面对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剧烈的竞争,成本控制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而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体系有明显的缺陷。基于此分析了供应链产生的背景以及由此对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要有效实现供应链成本控制,要结合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作业成本;目标成本;供应链
1 传统成本控制的缺陷与供应链管理的出现
1.1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不适应性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适应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最为典型,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流通、思想的传播、观念的更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和迅速。新经济扩大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提升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知情权,也为用户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己难以仅仅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高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wwW.133229.CoM目前,许多企业己经使制造成本降到了尽可能低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依靠传统成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发展会受到巨大限制。
1.2 供应链管理出现
所谓供应链是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各节点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目标: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应该成为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绩效目标,才会使得利润最大化;主动积极的管理:对在供应链中增加价值的以及与成本有关的所有联系体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
1.3 供应链管理对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地设计与管理各供应链环节,使企业达到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优,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两个目的。这样,供应链管理必然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方面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第一,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管理目标同时实现,而传统的库存理论认为这两者不可同时兼得。第二、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活动范围更广泛。既包括关于仓库和制造工厂的数量、布局和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流动等方面的决策,又包括采购、生产决策、库存策略和运输策略。第三、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更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的收集工作。
2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
2.1 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流程
供应链成本管理认为:控制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其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其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其基本控制程序为:供应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第一步是描述企业的供应链;第二步描述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价值链由哪些具体的价值活动构成,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各价值活动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识别成本的主要成分和那些占有较小比例而增长速度较快,最终可能改变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列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相互关系;第三步描述企业的作业链,将成本控制深入到作业层次;最后,分析成本动因,找出成本发生的根本所在,最有效地控制成本。
2.2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
(1)作业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也称“需求链管理”,是为满足最终顾客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企业。其中,每个成员企业都可看作为最终顾客提品或服务的一项作业,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依次转移,直到形成最终产品。需要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以作业为控制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相对正确的成本信息和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控制的重心放在提高客户价值上。
(2)目标成本法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运用。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成本控制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目标成本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而制定的标准,是立足于市场调查,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倒求出的成本水平。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和用户成本最小化。这就是供应链管理基于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3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是两种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运用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供应链成本控制过程中引入作业管理的思想,进行作业成本管理,同时与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不仅能把目标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而且通过科学的作业成本计算,可以努力使供应链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计划范围之内,以确保目标成本管理的成功实现,并通过作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成本信息进一步修正、完善目标成本,从而使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其基本步骤为:
3.1 确定目标成本
首先根据企业目标,确定目标成本,这具有重大意义。确定了目标成本,这样可以层层分解,给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责任人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对于目标成本的设定,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思想是运用:(1)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2)目标成本=目标售价*(1-目标利润率)进行展开的。首先根据市场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合理预测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产量;其次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率,以确定目标利润;最后确定目标成本。
3.2 结合目标成本进行作业成本控制
(1)上游作业成本控制。它主要包括:检查存货水平;原辅材料的供应情况及价格的调查;供应商资信情况的调查、评估及供应商的确定;采购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收货及资金结算等作业。首先,应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分批次单独计算每批的采购成本,然后,将材料采购任务分配给每个采购员,每人负责若干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最后,根据各种原材料的目标成本和作业执行的有效性考核每个采购员的经济责任完成情况。
(2)企业内部作业成本控制。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成本,主要是指库存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在这里,要充分发挥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势,运用成本动因分析,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在企业内部运用作业成本法,划分各个作业后,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无效作业要尽力消除,对于维持性作业,因为它虽然不增加顾客价值,但又无法消除,应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增强作业的关联性以减少其耗费。
(3)下游作业成本控制。供应链条中的下游作业成本主要是指订货完成成本,其中包括交易成本、运输成本、服务成本等。在这一阶段主要作业包括:寻找购买商;就交易的各项条件与购买商进行磋商,即进行估价、报价;取得订单及其传递;与生产部门的协调;向购买商交付产品,提供运输服务;退货处理等。
3.3 运用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的成本分析
首先,进行价值链分析,识别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对于企业来说,价值链可以分为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两个部分。外部价值链分析是使企业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与上、下游价值链关系的可能性,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价值链。其次,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分析出非增值、低效率作业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作业产生的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措施。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成本动因,可分为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再次,运用价值工程法,优化成本动因,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了解成本动因后,利用成本企划的价值工程法,即成本(c)=价值(v)/功能(f),通过工艺流程分析、产品设计等对成本动因进行选择、优化、控制、革新、消除、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改进现有成本状况,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3.4 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修正和预测目标成本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是否与目标成本相符,目标成本的可实现性如何,可以通过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来分析、检验。作业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的核算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资源耗费,同时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作业成本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控制的措施,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成本的实现,而且也为科学制订目标成本提供了依据。
在目标成本制订和下达后,通过作业成本核算得出的各产品的实际成本应当控制在其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如果与目标成本有偏差,应当深入到作业层次分析作业链及作业成本,找出成本差异所在。对于超过目标成本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和成本责任的环节及责任者,然后采取控制措施,针对不合理处进行调整,努力消除无效作业,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作业价值,降低成本耗费。
参考文献
[1]马争艳, 杨昌明.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成本管理[j]. 企业天地,2004(2):105-106.
[2]周宏岩. 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j]. 经济管理,2006(2):12-13.
[3][美]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52-154,239-243.
[4]陈一君,郭耀煌.企业目标成本控制分析[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1):96-99.
[5]kulmala, h.i.cost management in firm networks [d].finland: tampere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200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成本;供应风险;分类采购;供应商管理
物资供应管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高,专业性强,分工与协作关系早就跨越了国界,在生产、技术与管理上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科学的物资供应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量,加速采购资金运转周期,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为企业争取新的经济效益。可以说,能否搞好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制造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志,如何发挥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作用,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获取利润的关键。
1 制造企业采购成本
采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是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采购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采购在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供应链管理及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在于控制成本,降低物资的进价。正确确定采购对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需要的,也从一定上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指商品入库并完成销售准备前发生的所有成本和采购活动费用两部分构成。对于典型的制造企业来说,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要占产品总成本的60%左右。统计资料表明,采购费用每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这种采购成本按比例减少,销售利润就会明显增加的现象叫做采购的利润杠杆效应。一般来说,制造企业至少要用销售额的5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采购成本的高低则会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
2 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制造企业采购要实现高效,需企业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包括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传统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很少参与新产品开发,往往由技术部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和选择供应商,采购部门只是被动执行采购任务。这样一来,采购与生产的脱节使得产品规格的合理化难以推动。所以,采购模式优化过程中要注重采购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的流程优化,逐渐从注重功能集合向注重流程重构上转移,加强采购流程在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采购职能。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利用以价值为导向的方法重组供应链,不断寻找各种能够减少成本和降低交易的复杂性的独特方式来重组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的成本信息能够使企业发现机会,提高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交易成本效率。如果无法以适当的方式分摊成本,采购经理就会根据产品价格来选择供应商,结果可能是从质量、可靠性、交货能力水平都很低的供应商处购买,这样势必妨碍企业满足客户需求和盈利能力。
3 制造企业的供应风险与分类采购策略
所谓供应风险是按照供应商提供部件的技术复杂性和实用性来衡量对该供应商依赖程度的标准。一般而言,衡量一个特定供应商的供应风险标准的因素主要有:供应商有多大程度的非标准性,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如果自行生产该部件的困难程度以及该部件的供应源的缺乏程度。
制造企业应将供应商的产品分为高科技含量的高价值产品、用量大的标准化产品、高技术含量的低价值产品和低价值的标准化产品,并根据这四类产品分类,确定具体的采购策略:如对高科技含量的高价值产品采购策略可选择技术合作型,用量大的标准化产品采购策略可选择储蓄潜能的最优化,高技术含量的低价值产品的采购策略则应保证有效率,低价值的标准化产品采购策略应选择有效地加工处理。
4 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策略
4.1 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
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是整个采购体系的核心,其表现也关系到整个采购部门的业绩。一般来说,供应商开发包括的内容有:供应市场竞争分析、寻找合格供应商、潜在供应商的评估、询价和报价、合同条款的谈判、最终供应商的选择。在大多数的跨国公司中,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4.2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阶段性连续评价、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均体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问题辅导、改进评价及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
供应商问题的辅导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专项专组辅导和结果跟踪的方法实现的。采购中心设有货源开发组,根据所负责采购物料特性把货源开发组员分为几个小组,该小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