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核心教育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教育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教育理念

第1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表现;出路

一、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价值特质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高级形态,是教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殊样式。高等教育集中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对教育模式的转型和改革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所谓的“以人为本”,在理论上是指以人的自由、人的发展、人的利益和人的幸福作为一切生活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则是指充分认识并尊重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基础作用,“在把人看做是有情感、有思想、有价值和有潜能的个体的前提下,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由此来有效地激发人所具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挖掘人本身所蕴涵的无限潜能,最终达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的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始终追求人的全面价值的发挥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始终谋求人为了能够达到自我的全面发展而需要的各种社会条件和机遇,在实现充分的人性化的基础上,表现出民主化和自由化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价值特质。

二、高等教育管理现状的再分析

一方面,既然以人为本是充分认识并尊重人的发展、自由、利益以及幸福等诸多方面的实现为己任,那么这些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等法制性的强力规范和保护,必将受到损害。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法制化建设薄弱的现状,这对维护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对象等的根本利益都将带来严峻的考验。

不可否认,目前商校存在教育管理者在处理高校教育i作和事务时存在权力上的独断性,教育者也就是教师因为考评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及时评优惩恶,而作为教育对象的高校学生也在自我事务的管理上被高校的职能部门收编,丧失了独立管理自身事务的机会和权力。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虽然已成为共识性的管理思路,但是往往存在无法彻底落实的情况,尤其是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意识不仅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还存在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过分干预甚至是暗箱操作的嫌疑。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参与和管理自身事务的主要组织形式,本身是成为高校党政部门对学生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学生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色彩较重,学生会组织的自治性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上。”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基本的自主性,使得学生会组织变相地成为高校党政部门的隶属机构,进而导致学生会充当起学校领导来管理学生的一种便捷工具,与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初衷严重背离。同时,出于各种原因所致,在学生会干部选拔和任命方式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校、学院党委、团委操纵的现象,导致了学生会干部并不是直接通过选举的形式产生出来,造成了学生会运作过程中标榜的民主成为虚设。

三、高等教育管理问题解决出路的思考

首先,要加快高校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完善管理机制中的考评和奖惩制度,以及从源头上明晰管理理念,推动教育管理的民主化与自由化的融合。从其外部要求来看,“建立合理的权益诉求渠道和民主监督机制,不仅能使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得以展现,真正实现高校校园民主,而且能够切实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从其内部要求来看,为了进一步激发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只有对组织成员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及时激励能力突出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干部,及时淘汰以公谋私、、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合格干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

第2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教育;教育理念;绘画

1面向真实的世界学习

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和经验总结。QUT大学的宗旨:面向真实的世界学习。比如在水中学游泳、在战场上学作战,从真实的世界中学习的这一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国际上,在中学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就接受了学校安排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到大学以后,学校安排了大量的专业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都安排有较好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实践课程中往往在实习基地进行考核。比如,ACCD最著名的汽车设计系的每个学生的毕业作品不是同一个模型,也不是一个展板,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产品。学生的毕业作品往往在公司的赞助下完成,不仅如此,毕业生的作品也可以被汽车公司直接采纳,如图3所示。国际工业设计专业对学生产品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以学校项目设计来实现的,更多的是让学生面向真实的世界来学习。图3ACCD交通工具设计2015秋季毕业展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把横向设计课题融于教学,依托实际设计项目促进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将设计理论与经验通过设计方案探讨、实施传授给学生,更多地以企业资助或合作项目为主要实践载体。

2以探索性研究促进设计学习

工业设计教育是培养学生在面对设计问题时,能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国际上的工业设计教育十分看重创造能力,他们的课程体系多以探索性研究为主。通过学习和传授知识,将学生创造力、判断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与科研、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在给学生欣赏大量案例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授课模式,并由教师拟定相关设计课题,学生围绕拟定的设计课题自由设计,最终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把纵向设计课题融于教学,开展研究探索型设计教学,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打通科研与教学的屏障,合二为一,事半功倍,破解困扰设计教师的难题。

3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工业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提倡“以人为本”,国际工业设计教育也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授课,而是应真正地融入到学生之中,这种随和的教学氛围可以减弱师生间的心理隔阂,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教学活动正常高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教材单一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师资存在局限性这些问题应得到解决,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解决实际问题是工业设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面向未来的工业设计教育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解决未来即将面临的问题。在科技发达的国家,正涌起一股着眼于全民利益的设计新思潮——着眼于未来的设计教育,将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工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可以面向人类社会的重大议题进行设计选题,重大议题可以是环境、能源、水源、老年化、弱势群体、重大装备等。

5结论

第3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理性认知

受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其整体人才质量逐渐降低。理性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质量降低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专业特征不突出、缺乏层次性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是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个性与层次性,共性趋同特征显著

近年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十分快,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众多教材缺乏更新,甚至采用十几年前的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没有体现出教学特色。众多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多表现出共性趋同特征,其人才培养越发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对多层次、多样化与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不利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偏高

在不同的院校中,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描述,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于: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随着时展,其“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并没有产生多少变化,然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与我国发展的实际国情不符。事实上,经过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毕业的学生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可能性较低,甚至很大部分一部分学生无法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然而其院校所秉承的高级专门人才则会给其毕业生以一种虚假的“高级专门人才”身份,学生从内心抵触、不愿意进入到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工作,一味去追求高级管理部门的稀少职务。人才培养定位偏高成为了人尽其用的一种客观限制,也是未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的分析

综合考虑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合理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高素质。当前时代,知识资源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竞争的成败。为满足企业需求,学校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推行素质交易以提高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我、自我教育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要求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第二,高能力。当前,虽然知识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但知识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结构综合化与知识传播数字化等特征越发显著,为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求强化学生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信息接受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辨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研究与组织管理能力等;第三,宽广的知识面。当前,时代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面与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确保人才素质能够满足时代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在国外一些院校中十分关注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培养,推行“百科全书式”教育方式。在很多卓有成就的人才中,其一般是某一些学科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通才;第四,创新性。创新性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理念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核心理念。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知识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体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需要以学生知识创新为关键节点,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首创精神,引导学生更为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行教育体系创新,构建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是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条件与必然基础,只有在核心理念创新的指导下,方可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并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后,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在于理论突出而缺乏实践操作,创新性活动少且缺乏自主创新培养,缺乏对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注。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提升,发展复合型人才与具备现代管理观念与思维的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推动教学改革,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改革路径主要表现为:

(一)转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当前教学模式下,更为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倡导学生更多背诵理论知识,这样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所具备的判断力、表现性与创造力十分有限,其整体素养难以满足知识经济与市场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此,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除了在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培养。基于此,需要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需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充分重视知识的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与市场需求相挂钩,引入当前市场与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试试探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拓展研究新的知识与领域。

(二)选择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讲授法属于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其并不能作为唯一方法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尤其是应引入经济管理类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如选择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探究性教学等,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三)引入生活素材并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拓展学生眼界,不断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类前沿变化。教师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丰富与大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确保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关注实际,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自我发展。

(四)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改革需要以创新为着力点,确保让学生学会思考,具备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过程教学,尽量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创新与进步,高度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基于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教学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强度。

(五)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反映生活之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打破理论知识局限,将其拓展到实际问题之中并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强化实践与操作,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确保其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入丰富而具有趣味性、娱乐又具备知识性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设置需要体现自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其需要充分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整体素质。

四、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其效果初析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在经济管理类领域推行了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模式,获得了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层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在教学方式上引入探研型教学方式,在给学生讲授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图书与资料,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提出选题、设计出解决方案,积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其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邀请相关企业或一些承担有科研项目的学生活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实际中所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三,邀请富有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让其到校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现实并发现素材,学会将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四,选出学生设计中具备创新性与优秀的研究方案,引导并帮助学生依据兴趣成立科研实践小组,为科研小组配备一定的经费,安排高年级学生或教师来协助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用到实际;其五,积极鼓励科研小组应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应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调查与谈论工作,以团队自身努力,解决科研与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学期考核过程中,科研实践小组应将其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实践报告总结出来,并发表自己的体验与相关收获。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后,课程教学获得了十分好的效果。如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极大提升,学生更为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与探索知识,这些通过考核与试卷考试均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较好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素材的丰富,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拓展了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简而言之,经济管理类专业通过改革创新,切实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参与意识获得增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获得肯定,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五、结语

当前,时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满足知识经济时展的实际需要,需要充分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管理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观念、选择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入生活素材并丰富教学内容、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等举措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获得了良好成效,值得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滕松蓉.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研究[J].赤子,2015,(9):332-332,333.

[2]鄢旭光.基于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性试验的教学研究[J].大观周刊,2012,(29):178-179.

[3]岳梦夏.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考[J].科教文汇,2014,(18):113-113,116.

[4]欧阳胜.针对经济管理教学改革几个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8:378-379

第4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心理素质 人际关系 职业适应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不断的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有了更大的提高,不在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现在的学生知识面不断的扩展,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逐渐的增大。因此,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本文就从教师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等方面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要具备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

1.学会自我认知,提高心理素质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外,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适应当前素质教育需要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肯定,战胜自我,增强信心,学会自我调节;其次要提高自我认识,能正确认识自己,成功把握自己,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克服心理偏差,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教师有要以师爱为核心,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2.保持教师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保持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成绩,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善于与学生沟通,这既能了解别人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会更好地加强人际间的关系。

二、教师的职业压力及解决办法

在我国现代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播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人等。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教师是纪律的维护者,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纪律和品德教育,达到教书育人;教师是家长的人,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和爱护。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调整挫折、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压力,懂得寻求社会的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三、加强教师角色责任,提高教师职业适应能力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对教师职业很高的评价,但由于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态度。教师的劳动带有强烈的示范性,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1.转变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以自身的高素质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充分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努力,兼顾全体,使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2.1在教学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学生良好的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如加里宁所指出的那样:“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现象的态度。”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效果,是巨大而持久的。

2.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这偏离了现代的素质教育方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表扬和同学的羡慕,得到家长的肯定,但忽略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在现在的社会里,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了在老师、家长和同学心目中保持较高的地位,各方面对自己要求苛刻,从而压抑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心理很脆弱,一旦遭遇到挫折后,承受能力极差,就出现了像现在社会中的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成绩差的或表现不好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引导,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特长方面发挥较好的成绩,要时常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5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以任职教育为核心;高职;excel应用;财会

备注:此文系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科研课题“商务类高职院校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初探”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yjkt04

一、前言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以任职教育为核心已经成为职业人士的必备能力,更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也必将成为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把以任职教育为核心培养目标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抓稳抓好。

二、我院高职财会类学生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现状

从对我院财会专业三个年级的近2700名学生的调研情况看,我院财会专业学生的以任职教育为核心与社会岗位需求实际相差较远,显现出多方面弱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与人沟通合作能力欠缺。参与调研的对象均为90后的高职学生,对其进行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情景模拟测试和团队合作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不善于和人沟通,20%以上的学生不能满意地表达自己的预想意图,其中部分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意识淡薄。究其原因,和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他们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备受呵护,从小到大不需要和父母有太多沟通就可以轻易达成很多愿望。其次,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和快捷,同时它的趣味性也使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交流方式,而弱化了传统意义的沟通模式。而很多岗位要求有基本的沟通能力,高职毕业生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比较低,会导致他们在实际中学习领悟新知识存在一定困难。

(二)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调查显示,接近65%的学生学习目标较模糊,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欠缺。这一点也符合一般情况,教师对行业企业的工作经验不足和课程教学组织设计能力不足,加之对能力培养方向的不明确,导致大部分学生比较偏重专业课学习,而接受职业专门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和素质的训练较少,社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三)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不强。解决问题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以任职教育为核心之一。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根据情境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优化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这也正是学生所欠缺的方面。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问题实质把握不准确,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应变能力不强。

(四)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欠佳。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获取、处理、交流、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等。高职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职于财会行业,每一项业务或重要工作都会涉及对众多信息的获取、整理、评价和分析。就目前情况看,高职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很薄弱,对于教师布置的有关财会业务的实训项目,多数学生不仅在信息获取分析方面比较欠缺,对财会业务的处理能力也有诸多问题,应用理论处理解决实际财会实务存在较明显的能力障碍。

(五)外语应用能力欠缺。所谓外语应用能力,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某一门外语解决文字和沟通问题的能力。经调查,我院的多数学生对于外语应用的能力,还停留在死记硬背,拘泥于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即认为就是外语应用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会因循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而且对于灵活的外语沟通表达能力培养毫无益处,把学生们放到相应的外语情境下,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三、以任职教育为核心在《excel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尝试

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培养不是靠知识的获取,而是靠行为的训练。这过程必须贯穿在专业学习活动中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课程学习,即通过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模拟职业项目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以任职教育为核心。下面结合《excel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我院学生在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培养做一下探讨。

(一)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Excel应用》是一门以Excel为工具,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线的实践应用学科,是财会学生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之初,我就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了本课程学习的长远目标:既要了解Excel的一般操作方法,又要能与专业结合,利用Excel处理日常财务工作,即有效地提高运用Excel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又给学生一张教学计划安排明细表,让学生明白各个教学阶段及目标,通过整体规划,有效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激励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沟通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大众场合的发言交流还是存在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方法,尽量给学生提供大众场合的交流机会。比如提出某个财务数据统计任务,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进行探讨、交流、和处理。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开展示任务完成情况。达到合作、沟通、交流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沟通和协作对任务完成起到的良好作用。注意将机会尽量惠及大多数学生,避免总是那几个学生发言。

(三)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是指人对事物进行剖析、分辨、单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能力。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会计人员面临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原则”为会计基础,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了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四、结束语

《excel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财会专业的学生能灵活应用相关操作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这对学生除了课程本身的学习要求以外,对其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要求也颇高。这为高职学院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不断的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中的得失来完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大量的培训和指导。但由于目前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学环境、教学制度还达不到职业核心教育的要求,实施难度较大。只有各级教育管理者转变观念、创造必要的条件,每个教师不断的学结、坚持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具备社会所需求的素质,才能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

参考文献:

[1]Excel Home.Excel2007应用大全[J].人民邮电出版社.

[2]张建.程鹏辉.Excel财务办公技巧与实战应用[J].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第6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情境;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26-02

【作者简介】唐惠忠,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江苏常熟,215500)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所谓“问题解决”教学,指的是依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中心环节。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利用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进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让课堂教学成为始于问题、围绕问题、为分析解决问题而展开的师生共同合作的活动?试针对这一话题,谈谈我的思考与实践。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何提出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适度的开放性的好问题,借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呢?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看,可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学科内容所标示的重点、难点中寻求与发现问题。例如教读散文《肖邦故园》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梳理文章脉络,说说你对课文主题的理解;(2)研读课文前两段,思考这两段文字中包含哪几组对比,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慨叹;(3)诵读文本第20~27段,明确作家将四季美景与肖邦音乐融会在一起,把自然景色与音乐家人生对应起来描绘的意图。二是从学生感兴趣且有争议的教学内容中寻求与发现问题。教师尤须关注的,是文本的看似矛盾处(或曰“貌似不合理处”)。如学习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生普遍的困惑是:由开头的“印象最深”“受益也最多”,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为什么第2~6段,作者却不惜笔墨描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呢?为此,师生不妨就抓住这一看似矛盾处深入研讨。此外,文本的留白处(或曰“不确定处”)也不容忽视。三是从与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学生日常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中寻求与发现问题。例如上海建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他将学习重点放在了探寻“人物交流异常”之上(即体味违反常规的语言交流背后的心理)。郑老师提出文中有两处描写值得思考:一处是,“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另一处是“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由此入手,启发学生将文中的对话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作比较,从而发现老王言谈中异乎寻常的地方,深挖人物心理,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需要指出的是,“问题解决”教学提倡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质疑问难的开放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探求解决方法。换言之,问题的提出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除了教师,也完全可以是学生。这方面,笔者常采用的做法有二:

其一,引导学生写“预习提问”――让他们在预读课文(预读活动可安排在课前,也可设置在课堂)中初步感知文本,列出有疑惑的问题,教师从中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提问作为教学要点。比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学前,鉴于课文篇幅长、阅读障碍多,而要领略文本的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读懂文意是前提,所以我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踊跃地就课文提问,并把提出相关疑难点(至少两个问题)作为书面作业来布置。事实上,学生的不少问题颇具思维含金量。

其二,将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由相互讨论所引发的高质量问题作为新一轮“问题解决”的对象。如阅读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课堂上有学生质疑:刘兰芝既然“生小出野里”,为什么她的嫁妆会有那么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个提问很有意思,我让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有学生这样解释:课文中有刘兰芝自述“十六诵诗书”,其母也说女儿“十六知礼仪”,可见刘兰芝确实有着良好的教养;她对焦母诉说的“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既是一种谦辞,也说明了她“知礼仪”且性格刚强。可以设想,如果她真的“生小出野里”,那么以焦母的势利,当初怎么会同意儿子娶刘兰芝?县令家、太守家后来又怎么会向刘家提亲?所以刘兰芝家境应该是富裕的,这就不难解释她的嫁妆为何会有“箱帘六七十”之多。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时应随学情而有机调整。此类调整有助于我们找到打破教与学隔阂的钥匙,唤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二、“问题解决”教学应遵循的理念

1.教学要引领学生形成观念。

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因而,语文教师应着意观察、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他们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观念的培养纳入到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例如教学《项脊轩志》,我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从这句话的语气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很快从文中摘选语句作答:“大家庭‘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以至于‘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作者为此而慨叹。”我给出评判与指引:“这样的理解没错,但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未能进行情感体验。请结合原文,再用心品味一下。”一番默读、沉思后,有学生发言:“‘通南北为一’的大院落现在已破碎不堪,被分割成多个小块,在视觉上形成巨大反差,因此,作者的感伤是由家道中落的破败情景引发的。”教师的理答是:这个理解“深”了一层,已经由文字表层进入作者心灵世界了,但还没有“深”到位,仅仅是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吗?结合文本再仔细揣摩……学生进一步发现作者心灵世界里更深层的东西,咀嚼出“诸父异爨”“多置小门”“东犬西吠”这些诉诸视觉、听觉的文字,还传递着作者对于至亲疏离、亲情淡漠的苦痛与无奈。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因势利导,学生细读深思而形成观念,问与答之间呈现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2.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高中语文学科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教师应以理解学生的心灵为前提,为他们提供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和机会;对“问题解决”活动的调节,不应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要将对学生的理解、等待和帮助作为教学的关键,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源于生活和经验,学会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与应用。比如,当学生面对问题茫然无措时,教师可提供能使问题解决逐步深入的阶梯式的“问题链”,或提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的来源,让学生查阅信息并找到正确的思考路径。

3.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思维,注重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学习,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地对话、真诚地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得以凸显。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应经常性地用小组合作、自我展示与反思等形式开展多边活动,使学生拥有更多讨论、表达的机会。如教读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之后,我与学生协力研究两个问题:(1)假如要为贝尔曼写一段墓志铭或写一则颁奖辞,怎样写比较合适?(2)构思《最后的常春藤叶》,可有不同的写法。欧・亨利为什么不这样写?“欧・亨利笔法”的好处究竟在哪里?

第7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

就初中英语教育工作来讲,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有利于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与品质,使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初中英语教育中创新理念的内容以及具体创新方法的内容进行重点研究与探索,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初中英Z教育中创新理念的应用

1.语法教学创新

初中英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理念是对于语法教学的创新。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就语言结构上来讲,需要充分运用图表进行表达,使英语的语法结构具有明确性。第二,对于语法的训练项目需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第三,教学的具体方式需要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第四,注重对学生语法的实战化训练。

2.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创新

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创新是初中英语教育中进行理念创新的另一种模式。我们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写作成绩,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英语教育中应用的创新方法

1.明确教学的主体

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一种创新方法。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与个人兴趣。因此,开展以学生为英语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云教室等技术手段与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英语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述灵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对于英语知识的主动学习精神与探索能力。

2.活跃教学的氛围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相关的工作,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对于学生采用英语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相关安排,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的提升。第二,应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彼此之间进入具体的英语语言训练环境中,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认真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第四,充分尊重与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学生养成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对于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

3.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创新的另一个具体方法是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与学习,并且在这种学习中提升自己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来讲,首先,积极参加英语讲故事、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活动、英语猜谜、英语成语接龙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对于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充分运用,培养自己的独立运用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其次,在参加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深刻剖析与总结,寻找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质量与效率,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创造出好的基础。比如,英语语法的合理运用、语言的灵活表达、英语单词的大量积累、注重英语写作的技巧、训练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等等。这些工作的具体训练会促使能力的提升。

对于初中英语教育中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的科学研究,有利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对于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化应用,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对于初中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晓琳.关于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15(1):69.

[2]王宗碧.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22.

第8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 有效 交流

在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新的教育理念正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质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交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而对这些工作的实绩的期望,取决于师生交流的效能。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是:

一、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1.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交流的性质

(1)交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通过交流与学生交流信息、解决矛盾。

(2)交流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交流不只是一次接待或一次座谈会,而是包括了日常信息收集、信息交流和沟通结果落实几个方面,交流是一个贯穿日常工作的过程。

(3)交流应该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我们通常实在出现问题后才想到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所谓“亡羊补牢”其实是“已经晚矣”!(已经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后果)我们应该经常第、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有效的“师生交流”的理论基础

首先,教师要有同理心――与学生有效交流的的前提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种思维模式称同理心。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会感到理解与尊重,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体谅、关怀的交流氛围。

同理心与换位思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的前提。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对方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去理解他,不关心自己,对教师的信度降低,他们就会远离你、冷漠你,与教师的交流就会停止。我认为,学生能够找你谈心甚至和你争论是好事,那是对你的信任。因此,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考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老师要有积极的交流理念: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教师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相信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会给学生信心与勇气。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注意交流时应该选择适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教师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同感而不是同情与怜悯。当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通常那段时间比较敏感,假如老师过份同情怜悯,会加强其自卑,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损无益的。

其次,用爱心唤起学生的信任感――是与学生有效交流的关键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但事实并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愿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触。我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交流时,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必须要有爱心,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发生。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础。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但他从没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爱的热潮,这样的老师永远不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教育如果没有爱,正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么老师如何将爱表达给学生呢?

(1)老师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体贴与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能,鼓励他们去不断的主动探索,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

(2)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要学会赏识。在各类活动中抓住一切机会,去捕捉每一个学生某一处或某一刻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盏可以点亮的灯。只有充满爱心,教师才能练就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

最后,接纳与尊重――与学生交流的必要条件

尊重与接纳学生是老师对学生爱的一种表现。当一个老师真正地在爱一个学生时,也是他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有最大相信的时侯。当然,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不是无理性的迁就,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应该明确地表示不接纳,不赞同。②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不等于老师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考模式,而是指有自己的观点,但仍能给予学生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即使学生没有进步,但仍然给予学生鼓励进步的力量。③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老师不能轻易下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前无我地去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同时对学生的未来的良性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二、常见的有效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交流的前提是平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应该摈弃“师道尊严”,平易近人,真诚,用心去和学生交流。

1.谈心式交流

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交流方式,师生面对面,真诚而坦率地交谈,交流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师生交流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

2.书信交流交流

用书信进行交流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交流策略。这种交流方法在某些环境下,比如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交流,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交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这样交流有可能给老师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3.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途径

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在作业本中加上简短的评语,如:“好!”、“有进步!”、“继续努力!”、“人生能有几回搏?”、“努力啊,时不我待”等,使人倍感亲切,常常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4.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通过QQ群上网聊天,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在和学生在相处时,应经常给以亲切的微笑,一种信任及鼓励的目光,将会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美好。用我们的爱心、真诚和热情去构建师生间的交流和信任的桥梁。

三、判断师生的交流是否成功的标准

第9篇:核心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把握教育理念;体验乐趣;获取愉悦;提升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还在建设的初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把握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实践,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此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牢牢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尝试了以学生为本基于创新的教学实践。

一、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那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定式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不是简单地呈现压制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动力的任务。而是要采用创新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要积极引导并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表格数据图形化教学中,教师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抓住学生更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一特点,巧妙地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中分班你选哪科?为什么?)为背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班级中某位学生的高一年级以来的5次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动手用Excel图表从多方面进行展示成绩数据,并通过分析找出数据中隐藏的关系,提出合理的选科建议。巧妙地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真实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中教师不断地设置小问题,例如,成绩单中有着很多的数据,9门功课5次考试就有45个成绩,那我们进行判断的时候应该看哪个或哪些数据呢?学生思考片刻纷纷表示只要看平均分那一栏数据就可以了。教师逐渐地层层引导学生静心思考。锤炼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创新教学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很快就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进行分析数据,最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还会积极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历。例如,学生在做6门学科成绩的折线图时,有些学生发现折线图中的线离得比较近,影响观察。就创新地将折线的起始刻度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图形更清晰、明了。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把握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敢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敢于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式(不必担心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敢于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挑战完成任务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情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无比乐趣。

二、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取成功愉悦把握教育理念,创新师生关系,必须得益于有创新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才能获取创新型新课改的成功。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探究真理。例如,《因特网信息查找》课堂中,一位学生发现计算机不能正常访问网络。当时,笔者已经发现是计算机的网线接口松了,但是并没有马上告诉他结果,而是提示他,计算机网络无法访问可能出现哪些原因?他通过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解决了问题,露出了得意的笑脸。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教师才算是把握了教育理念,创新了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指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思考,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并鼓励a学生敢于发问和争辩,甚至可对教师提出自己之见解。如,在《表格信息加工》课堂中,某个学生举手表示对教师之前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一个Excel工作簿不可能只设255张工作表。笔者及时走到他的身旁,发现他已经插入256张工作表了。笔者及时表扬了他的求真的精神,结果后来他又产生了想一次性插多个工作表的念头,笔者引导他上网查资料把问题给解决了。教师能时时践行创新教育理念,刻刻关注创新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快乐自主学习。总之,创新师生关系,就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意识,学到知识与技能,获取学习信息技术成功后的愉悦。

三、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把握创新教育理念,还要求我们积极进行创新教学评价,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要创新教学评价,必须设计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过程性评价,这是创新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评什么是关键。首先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成就性实践作业,接着要对每个实践内容设计评价量规,课后依据量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以及自我探究能力。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工具软件(如Word,PPT,网页或其他)以“信息及其特性”为主题,要求从几方面突出主题:个人简介,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个人对信息概念的理解,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某个信息特性,写写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希望。之后,用大小共14个项目的评价表(如图1所示)评价学生作业,每个项目的评价以笑脸的个数记录,最后把笑脸总数量化为分数,满分为5分。在课后与学生的闲聊中得知,学生表示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或建议,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从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等各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一个个“证据”(即评价记录材料的量化),让学生看到分数是自己一点一滴“挣”来的,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内心产生无比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到位,否则评价就失去意义。如发现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如实有效的评价结果。例如,在“老师的话”这个栏目中给出了“老师很期待你的作业哦!”等这样的一些鼓励和鞭策性的评价话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下一次的学习任务中及时完成了。对一些表现比较突出优秀的学生,要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欣赏。例如,在“上榜”这个栏目中给予“上榜”肯定的标识。在创新教学评价时,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一接触到本节课时就知道本节课的特殊评价方式,这样让学生意识到要做的每一项评价都是有意义的,也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我想学”得到的乐趣。因此在创新教学评价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有效评价的研究与运用,充分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促进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获得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爱好,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课中把握创新教育理念,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师生关系,要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其中的关键都体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积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给学生“学”的权力,能给学生“想”的时间,能给学生“做”的过程,能传给学生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能以探索的形式“活化”主体的主动性,真正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切品尝到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成功的乐趣,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作者:陈惠菱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198.

[2]田红彩,万文云.学生参与方式多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J].神州:上旬刊,2013(9):139.

[3]郑红梅.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1):126-126.

[4]武翠芳.完善信息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70.

[5]杨晓兰.新课标下乌海十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周怀盛.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再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2011(4):168-169.

[7]李先达.创设“任务驱动”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小学电教:上,2005(8):36-37.

[8]徐业锋.寓教于乐乐字当先:浅议如何激发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兴趣[J].黑河教育,2013(1):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