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二氧化硫;冶炼烟气制酸;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17-02
0引言
党的十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足以见得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由于我国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国民的生活环境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对土壤、湖泊、河流造成酸化,这样就会造成耕地的退化,是的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由于饮用水的酸化,会对人民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二氧化硫还可以是的钢筋混凝土尘化,造成建筑物的提前损坏。
冶炼烟气除了含有大量氮气、二氧化硫和氧气外,还含有一些固态和气态的有害物质。固态杂质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及脉石粉粒,统称矿尘。气态杂质通常有三氧化二砷、氟化物、二氧化硒、三氧化硫、水蒸气,还有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有色金属的氧化物,以及汞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的硫酸盐。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用烟气制酸进行对这些粉尘进行洗涤,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洗涤过程中稀有金属大量富集,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
1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的现状
1.1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我创新能力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积极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包括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的一些技术,这样一来大大地推进了我国烟气制酸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此项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投入的经费寥寥无几,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像样的核心技术。尽管初期对引进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并进行改造,后来企业将这些不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中加以运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失败,但是其研发进取的精神是可取的,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后来我们的研发脚步更是停止不前,无论是科研的人力投入,还是科研的经费投入都是少的可怜,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靠的是企业的研发能力,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是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
1.2我国的政府监管不严,导致企业的环保意识淡漠
我们国家环境保护尽管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政府的执法力度让人不敢恭维。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大型的高污染排放的企业都暂停生产,为奥运会让道,保证空气质量。当时我们红透山矿也在其中。这样做固然能够解燃眉之急,但其做法值得商议。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对那些无视环境的企业处以重罚,对的政府官员严肃处理。这样才能还百姓一个湛蓝的天空。
1.3大型系统的配套设备水平与生产要求存在差距
系统扩大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其配套设备比如风机、泵、阀门的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风机的可靠程度,运行的稳定性能,抗酸泥粘结的程度与德国相比,还有着相当大差距;阀门和泵的寿命短,阀门普遍存在超出标准的渗透问题,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比加拿大和美国的产品差。
2 冶炼烟气制酸的价值表现
2.1保证人们身心健康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绿色植被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和饮用水遭到了严重污染。直接危及到人们的生存。近年来我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疾病呈上升趋势。这与环境的污染有直接的关系,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据资料如果一天中达到0.23ppm,就会增大肺心病的死亡率。所以我们踏踏实实地将工业废气治理好,就会还人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2.2保护农田森林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前起点低,家底薄,只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绿色发展,环境保护。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解决温饱是主要矛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小开荒热潮,不管是不是符合开荒的山地坡度,统统开荒种粮食。造成了第一轮的绿色植被减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快速起步,地板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又掀起了一轮乱砍盗伐的热潮,当时农村流行一句顺口溜叫:要想富,就砍树。进一步造成了我国森林植被的减少。
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能源及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我国又有了新的一轮的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其规模等大,程度更强。小煤窑,小铁矿成了我国的普遍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小炼钢,小炼油,小发电,这些小企业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气和河流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3、 延长腐蚀金属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2.3延长金属材料和大型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型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多。而二氧化硫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形成酸雨,对这些设备造成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据资料报道,仅美国纽约市一年就有600万t金属被腐蚀。所以我国加强有色金属冶炼烟气的治理,会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浓度。更好地保护金属材料和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俄罗斯;西伯利亚;矿产资源;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4-0049-04
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从乌拉尔至远东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集中了储量巨大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三大类矿产资源(伊尔库茨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布里亚和国)以及大中型多金属矿区(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布里亚和国和外贝加尔边疆区)。西伯利亚地下矿产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矿产种类,有多种矿产资源在全俄占有绝对优势,其开采量在全俄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60%、天然气90%、黄金46%、铅29%、锰48%、铜63%、煤67%、镍75%、氧化钡87%、铂94%、硫酸钠和钼100%。矿产工业在地方、区域乃至全俄的经济中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矿产资源的分布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冶金工业中心。这里蕴藏着俄罗斯90%的煤、85%的铅和铂、80%的钼、70%以上的镍和铜、44%的银和40%的黄金。除此之外,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丰富。全俄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也在西伯利亚。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得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
目前,在布里亚和国境内已探明的多金属矿床占全俄的40%,其中铅含量为130万~160万吨,锌为770万~1330万吨;阿尔泰边疆区的十处多金属矿的工业总含量达550万吨;大部分铜矿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外贝加尔边疆区东北部贝阿铁路附近的乌多坎市,其含量约1 440万吨(约占全俄的23%);钼主要分布在外贝加尔边疆区和布里亚和国的六处矿区;绝大部分沙金矿(见表1)和铁矿在伊尔库茨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目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共有沙金矿289个。伊尔库茨克州的金矿集中在奥热利耶、涅瓦和塔哥德地区,储量超过20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金矿主要分布在南、北叶尼塞河流域和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穿越地区,其储量和可开采量基本与伊尔库茨克州相同。由于该边疆区对金矿区的勘探程度比较低,目前仅有三个矿区在正常运营。铁矿主要集中在克麦罗沃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等地,平均含铁量25%~32%的矿石储量约有12200亿吨,储量最大的是伊尔库茨克州的聂流金地区。除此之外,在诺里尔斯克地区和外贝加尔边疆区东南部工业区还有储量约230万吨,富含铜、铁、金等的矿藏,在阿尔泰边疆区还有大量的多金属综合矿区。
西伯利亚铁矿石的特点是铁与其他多种物质――石灰石、白云岩和耐火粘土等――的结合。全俄最重要的云母产区在伊尔库茨克州,这里已勘探的云母矿就有16个,主要分布在玛姆斯克一丘伊斯基和下乌金斯克区。磷灰石主要分布在布里亚和国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布里亚和国还有世界著名的纤维石棉矿。食盐的富集区主要在阿尔泰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鄂木斯克州。
西伯利亚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已发现的油田达二百多个,大型油田均分布在鄂毕河两岸,乌斯季一巴雷克、西苏尔古特、马蒙托夫、萨莫特洛尔、苏维埃和瓦金等油田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西西伯利亚油田储量达400亿吨。新的石油开采区主要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区域。根据目前的评估,西伯利亚地台的盖层含有近1000亿吨油当量的40多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大约120亿吨石油。
西伯利亚潜在的煤炭储量为18180亿吨(占世界的30%),探明储量为2020亿吨(占世界的12%)。大部分煤炭资源集中在克麦罗沃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的库兹巴斯是最具全俄意义的煤田,其地质储量高达9000多亿吨,探明储量为1170亿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煤炭资源占全俄储量的60%以上,可采量约占全俄的26%。该边疆区的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田的地质储量为1.2万亿吨,探明储量为1269亿吨。伊尔库茨克煤田的地质储量为765亿吨,探明储量为586亿吨。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
西伯利亚的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为基础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俄罗斯未来的能源和冶金基地。尤其是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区域的开发更具竞争优势。目前,西伯利亚联邦区下安加拉河沿岸已经逐渐形成了有色和稀有金属、燃料动力、森林及其他自然资源开采和深加工的综合体,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心,并形成了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之间的自然资源开采地带,如大赫奇斯克、亚历山德罗夫-乌斯季-特姆、尤鲁布切诺-库云巴、塔拉坎-上涅琼斯克等油气原料开采基地、金属原料开采矿区(见表2)及其他资源开采基地。目前,外贝加尔边疆区拟在高含碱地带开发铌钽含量丰富的产区。
由此可见,西伯利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均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黑色金属产量占全俄的15%,有色金属占60%以上)。尤其是在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以及靠近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区域聚集着12个金矿,地质勘探表明其黄金储量约2000多吨,开发后可年产黄金3200多公斤。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主要的铁矿石基地,已探明储量可供开采上百年。西伯利亚较大的黑色冶金企业是由欧亚股份公司控股的西西伯利亚冶金联合企业和库兹涅茨克冶金综合体,其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是西伯利亚地区的有色冶金业中心,其产值占该边疆区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它的20家冶金企业能生产30多种产品,可提供全俄27%的初级铝、23%的铜、80%的镍、75%的钴和几乎全部的铂族金属。诺里尔斯克和阿钦斯克采矿冶金综合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有色冶金厂和铝厂、戈列夫斯基铝镍联合体都是世界级企业。诺里尔斯克采矿冶金综合体是全球镍和铂最大的生产商,其镍和铂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0%左右。外贝加尔边疆区的沙洛瓦格尔斯采矿综合体和新西伯利亚锡联合体锡的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80%。由于西伯利亚对有色金属的加工能力很低,粗铝的产量虽占全俄的84%,但铝材的产量仅占全俄的9%;铅锌矿的开采量约占全俄的60%,精铅的产量只占全俄的32%,精锌占14%。
按照俄罗斯的长期发展战略,2016年前西伯利亚的发展方向是:集中开采矿产资源,实施深加工,开发国内加工业市场,保证大型中心城市工业生产的集聚和经济的增长。东西伯利亚2007-2012年的开采和建设方案是:在外贝加尔边疆区东南部最具潜力产地投入1600亿卢布。并对其北部的科德鲁-乌多坎矿产综合地带进行开采,筹建加工铁矿石和钛矿石的工厂。
西伯利亚的采煤量占全俄的70%以上,主要开采区在克麦罗沃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库兹巴斯煤田的采煤量占全俄的46%,其中炼焦煤产量占全俄的70%。除此之外,库兹巴斯煤田还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估计储量为13万亿立方米(10多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被排到大气中,仅1.5亿~1.7亿立方米被收集)。在《西伯利亚长期发展的国家构想》中对煤炭工业区提出的任务是:2020年以前俄罗斯煤炭开采量要达到3.6亿~4.4亿吨,其中库兹巴斯应达到1.5亿~2亿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哈卡斯共和国达到6000万~8000万吨,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亚和国和特瓦共和国达到5000万~7000万吨。目前,西伯利亚新煤田的开发和煤层气的收集与利用,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其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50%以上、石油大约占30%,煤占14%左右。据统计,目前俄罗斯的能源产值约占其工业产值的30%,仅此一项,就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90%的天然气产自西伯利亚。随着俄罗斯能源战略中心的东移,目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已经成为西伯利亚的一个新的油气产区。这一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不仅能促进西伯利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补充国家老开发区产量的不足,更为多元化出口创造了条件,还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和俄罗斯开拓亚太地区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矿产资源在外贸中的作用
西伯利亚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其在全俄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地位,石油(75%)、天然气(90%)、煤炭(60%)、黑色和有色金属(铝85%、钼70%)等产品占全俄出口总量的60%以上。出口对象主要是亚太、欧盟和独联体等国家。
西伯利亚黑色和有色冶金业发达。目前,采矿业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对东西伯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矿进行开采,以保障冶炼企业的原料供应,保证俄罗斯的矿物原料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作为俄罗斯三大钢铁(乌拉尔、中央区、西西伯利亚)基地之一的西伯利亚,其冶金行业一直保持在世界市场的领先地位。采矿冶金行业主要的出口地区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克麦罗沃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金属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额的72%(它生产的23%的铝、50%的钴和镍都用于出口),克麦罗沃州占42.8%。由于加工工艺落后,出口仍以资源型产品为主。2010-2016年,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的西伯利亚冶炼厂将向中国供应168万吨铝。
目前,西伯利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就是加速扩大石油出口的规模,以提高矿区的生产能力,加快新生矿区的开采和利用。在西伯利亚联邦区出口额中燃料动力综合体的比重为23%。鄂木斯克州燃料动力产品出口量占本州出口总量的57%,克麦罗沃州占50.9%,阿尔泰边疆区占42%。化工产品占西伯利亚外贸额的12.6%,主要的出口地区是托木斯克州和鄂木斯克州,化工产品分别占这两个州出口总额的89%和26%。因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得名的ESPO原油,虽然出口只有半年,已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并形成东线石油的一个品牌(由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出产的含硫不到0.75%的混合原油,其密度不超过每立方米870公斤,含水量不超过0.5%)。业内专家认为,ESPO原油的主要优势在于较短的运输期限。截至目前,俄罗斯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和秋明英国石油公司经该管道出口了大约500万吨原油(3670万桶)。根据计划,2010年该管道的运输能力为1500万吨,2011年为3000万吨。
国有经济在湖北的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九省通衢的区位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资源赋存,使湖北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湖北国有经济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项目的布点展开,在人均GDP水平较低的基础上,较早进入了重工业阶段。国家长期高强度、大规模的投资,奠定了湖北国有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使湖北成为了工农业大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湖北国有经济进入到调整和拓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结构性矛盾取代总量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后,湖北省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明显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逐步提高。但面对实际,着眼未来,推进湖北国有经济的战略性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增强湖北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对现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有深入的认识。
二、对湖北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分析
(1)国有经济布局逐步优化,但整体素质不高
经过多年努力,湖北省国有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①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亟待突破,全省8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8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造;②中小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局面已经形成,2003年全省85%的国有中小企业已经改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占18.17%,国有资产已基本上从县市国有工业中退出;③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取得进展,部分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并向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转移,使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但是,国有经济战线过长,整体素质不高:①行业遍及各个门类。省属企业国有资产遍布各个门类,其中,工业企业占48.6%、建筑企业占9.62%、商贸企业占5.9%、交通运输业占21.7%、文化产业占5.3%、宾馆酒店业占1.9%、其它企业占13.1%。②国有工业比重过高。同全国及沿海省市相比,湖北省国有工业总体规模占工业的比重明显偏高。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的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60.4%,而全国平均40.8%,浙江为13.6%,广东为19.3%,江苏为22.8%,福建为26.2%,湖北省国有工业比重明显高于上述省市。③国有工业战线过长,重点不突出。湖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997户,涉及到39个工业大类,300多个中类和1000多个小类,总资产达到5832亿元。无论从产业分布、地区分布或企业规模看,湖北省的国有工业都存在战线过长、数量太多、力量分散等问题,覆盖几乎所有工业和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④国有工业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度水准。国有工业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国有工业中,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分布在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13个大类企业中,如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技术含量不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限,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由于体制问题,社会负担以及历史包袱过重等问题,这些行业中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经营效果都不理想。其次是国有工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过低,不能对工业结构的集中化起有效的主导和带动作用。
(2)国有企业组织规模不断优化,但规模不经济仍突出
经过近年实施改制改造,兼并重组等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组织规模不断优化。全省255户省属企业中,总资产超过5亿元的有14户,超过50亿元的有5户,超过100亿元的有2户。国有企业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有较大程度改善,但问题仍然突出。
①大企业发展不足。大企业多原本是湖北省工业经济的一大特色,但改革开放后,大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明显下滑。2002年,国家公布的100家特大型企业中,湖北仅有东汽和武钢两家入围。2002年,湖北平均每个大型企业创造的现价工业总产值只有5.73亿元,分别只及江苏和广东的80.6%和82.9%。
②大多数行业集中度低。汽车工业除东汽、神龙外,其余整车企业生产能力均不足万辆。钢铁工业除武钢、冶钢、鄂钢具备一定规模外,其他15家地方企业平均产量不到5万吨,且产品品种严重趋同。水泥工业除华新、葛洲坝、光化在30万吨以上外,其他大部分在10万吨左右。化肥工业除湖北化肥厂、宜化、大峪口、黄麦岭、双环集团外,其他50多家企业均未达到最低经济规模。
③企业之间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大企业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够。
④规模效益差。由于国有企业分布于过多的产业与行业,盘子虽然大,但单个企业资本却较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规模经济。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该行业有126家国有企业,只有东汽、神龙等两家企业产值超过40亿元,就是这两家企业的年产量与国内同行业相比也相差甚远。如果按汽车行业规模经济产量来衡量,差距更是巨大。世界公认的汽车生产最小合理规模为年产15万辆,而湖北省所有汽车生产企业总加起来的年产量也仅有18.1万辆。此外一些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国有中小型企业,不少企业缺乏特色,专业化协作程序低,未能开放搞活,竞争力弱。
⑤国有企业带动力不够。国有工业在一些主要行业中,缺少顶尖企业,大企业的规模也不够大,特别是缺少特大型、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对行业具有很大牵动作用的企业。作为全省排头兵的大企业同其他省相比,差距较大。如武钢销售收入只及宝钢的67.9%,鞍钢的81.4%;东汽只及上海大众的45.1%、一汽的50.4%;武烟只有红塔集团的11.6%。
(3)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近年国有企业经过纵深改革,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继近两年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后,国有企业经济又有新的突破。2004年第一季度,全省国有及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为649.53亿元、5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6%、25%。
三、湖北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思路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应主要围绕两方面来展开:一是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控制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经济要根据行业性质和特点、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选择性地控制战略行业、主导重要行业、参与基础行业、退出一般行业。
国有经济应该垄断或高度控制的战略行业。一是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包括关系国防安全的行业,如武器弹药制造、航天航空工业、核工业等行业;关系政治安全的行业,主要有教育、文化艺术业、广播电影电视业、邮政通讯业等;关系经济安全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业等。二是提供重要公益的行业。这些行业有一定的营利能力,但其公益性的性质要求其不能以营利为目标,要求国有经济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服务业(市内交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风景名胜区管理等)、社会福利保障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气象、地震预报、测绘环境保护等)、地质勘查、水利管理等。三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主要有各类运输(铁路、公路、管道、河道)干线、机场、港口、电网、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具有较高的自然垄断性,进入壁垒高,需要的投资一般较大,但收益也较稳定。这些行业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紧密相关,公益性色彩也较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选择性小,价格又容易被控制。因此,这些应主要由国有经济垄断或控股经营,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利益。四是珍稀自然资源采掘业。如贵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以及具有放射性和剧毒等的矿产资源开采业。这些行业或因资源稀缺但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或对人民生命和自然环境极具危险性,应主要由国有经济控制经营。五是重要战略物资或特殊物资行业。如粮食、化肥、烟草、盐业等。这些行业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健康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应主要由国有经济控制经营。
国有经济应保持一定控制力的重要行业。一是重要的资源性产业。除应由国家高度控制的自然资源外,其他重要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开采,森林养护与采伐等行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生物医药、核能利用、新材料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应用前景广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仍需国家通过扶持相关行业有影响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形式来实施。
国有经济可以参与的基础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中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重加工业,如装备工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及其配件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医药工业、造纸工业、大型批发零售贸易业、大型房地产业等。由于国家已对这些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行业的排头兵基本上都是国有控制企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在这些行业保持国有经济一定的控制力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根据其竞争能力,或进或退。如果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势力,且效益好,则应该继续发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果既有的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则应该尽快退出。国有经济要逐步退出,国有资本逐步从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转化。
国有经济应加快退出的一般性行业。进入壁垒较低,规模优势不明显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业、皮革产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与制造业、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中低档建材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农业机械、日用电器制造业、小家电及其他加工工业,服务业中的商品零售业、除国家专卖之外的批发业、仓储及配送业、餐饮业、公路运输业、宾馆、旅行社、文化娱乐业、律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中介及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国有经济应尽快退出。
第二,构建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能进能退、有序流动的体制和机制。增强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是实现国有资产有效进退、有序流动的前提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评价体系和价值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降低国有资产进退的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透明度。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主,政策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国有资本投资和营运的标准和业绩考核体系,为国有经济的进退提供客观标准。建立科学的产业政策体系和国民经济运行评价体系,为国有经济的进退提供决策依据,发挥国有资产的宏观调控功能。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完善以公有制为基础,国资、民资、外资共融共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形成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