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21-02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根据马小龙(2014)的研究,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以农业经营为核心,借助对信息传送、物质运输、资金流通等方面的控制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加工户、农产品经营商户、农产品消费目标顾客之间的利益需要,由农用产品原材料采购起,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采购运输、分布销售等的一整套过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或消耗使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在从生产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中,将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其中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环节高效率的运作(吴孟霖,2015)。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农产品本身的特征要求对传统供应链管理进行创新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且农产品品种丰富。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水分充足、易腐烂、保存时间短的特点。不同的农产品在从田间地头到达消费者餐桌上的过程中的运输、保存的工具和方法都不一样,按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法,在经过多渠道的运输后,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因为时间长,会导致很多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已经腐烂了。因此,对于农产品这种特殊的消费品,通过对传统供应链进行管理创新,缩短其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将有利于其销售。
(二)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无组织化,不利于提高农民收益和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村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分散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户很少。这些农户一般都是在满足自己对农产品的需求后还有剩余,会自主进入当地集贸市场进行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其议价能力很低,这使得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到好价钱,农民收益低。同时,在无组织化分散经营的方式下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不利于农户对土地资源、农产品生产资料资源、农户时间和资金资源等,有效率地利用。
(三)农产品销售中间渠道过多过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不能顺利地实现销售
在现在互联网条件下,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完善时间不长,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停留在要经过多级中间商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传统渠道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每年都会出现这样一些怪现象,一方面是农户丰产不丰收,每到水果等农产品采摘的季节,因为中间商的收购价格低,农户宁愿让水果烂在树上也不愿意采摘销售;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这些水果等农产品的消费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媒体报道这些水果被浪费而不能购买到,即使能在卖场买到一部分,其价格也是高得离奇。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物流成本太高;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物流设备设施的落后,冷链物流系统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腐烂、损耗掉了,这些损耗也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消费质量。
(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相当分散,而且很多都是小农户独自经营,农户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完全由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虽然在现有电子商务条件下,有些农户也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农产品生产,但还不能完全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完全对接。
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通畅,使得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一来,农户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成本生产,但是其生产的农产品却不是市场上需要的,即使能销售一部分,也不能卖到比较高的价格,这不利于农户生产活动的开展,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
从以上分析看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迫切需要进行创新。
三、互联网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组织农产品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针对我国农民生产分散性的特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及农产品特点,组织适合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有组织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能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资金及人力等资源,高效地组织农产品生产。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下开展农产品生产,还有利于对农产品生产流程进行科学规范,并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监控。
(二)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流通
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及时性、互动性,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信息流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买卖双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国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能准确地了解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数量和质量,做到按需生产。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农村居民能方便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及时、方便地了解各方面信息,但绝大部分农村还没有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设备,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在利用电脑、智能手机了解各种信息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缺乏应有的技术,这是我国要实现在农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一大障碍。基于这种情况,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发挥作用,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设备设施的建设,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技能。
(三)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农户分散经营、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等这些特征,要求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按一定的要求统一运送到当地物流中心,可以大大节约中间商到单个农户收购农产品的成本。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上,可以鼓励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直销模式,也可以开展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地连锁超市对接的农超模式等来销售农产品。这些模式都可以很好地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既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农产品。
结语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项工作。在互联网条件下,要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生产;同时,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交流沟通,做到按需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总之,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提供一条高效的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 高会.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3):79-91.
[2] 郭全洲,谭立群,王惠霞.基于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137(3):73-77.
[3] 吴孟霖.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学术论坛,2015,(3):137-139.
[4] 彭剑,王剑波,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长株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76-498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WANG Jin-y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 421005,China)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风险生成因素;风险管理;途径
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生产代表农业生产领域,它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产方式。相比于工业再生产,农业再生产的风险因素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严谨的系统性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与粮食农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波动也肯定会影响到它的价格波动,进而造成价格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因素,即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作为再生产物质,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变量,它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来自于宏观的农产品市场金融价格风险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第一类,即宏观经济因素。它就包括利率、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货币供应链以及消费指数等等因素。第二类,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它就涵盖种子、肥料、饲料、油料等围绕养殖需要所存在的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第三类,国内市场及国际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其中粮食价格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品种,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会很大。第四类,自然灾害与疫病。这两种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当旱涝灾害或疫病来临时,蔬菜农产品与肉禽农产品都会受到其直接影响。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益。农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实体资产使用效率,从成本节约角度来有效增加销售总量目标,形成互补效应。虽然说互补效应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于被其它企业所模仿,让企业自身失去核心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供应与流通方面突出隐形资产作用,即发挥本企业独有的资源及技术优势,让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进而让其它企业所无法模仿复制,确保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应。其次,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满足农产品供求关系,围绕市场探清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本质原因,并寻求价格稳定方法,避免由于其价格风险过大而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危害。因为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所以应该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及物价,确保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的波动趋势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非常关键,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我国农业部及商务部近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尽管不断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实际上其价格波动于供求环境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过多改变,供需量基本维持平衡稳定状态,且略有盈余.在我国,农产品是国民日常需求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品,也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有效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稳定社会金融经济整体健康稳定有序运转,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在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在鲜水产、鲜蛋、鲜奶、粮食方面价格波动变化不大,鲜肉、蔬菜与水果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它们的年增长量趋势也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不但是因为水果、蔬菜与鲜肉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因为国民普遍对这3种农产品的需求导致生产性更为突出,以下给出2011年~2015年度我国粮食与鲜肉两种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图。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途径
1.基于订单融资封闭流转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呈现特殊的抵押融资模式,考虑到其订单契约是无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通过订单金融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信用贷款目的。考虑到农产品的自利性适应因素诱惑极大,有可能导致经销商违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要巧妙利用农产品现代化电子批发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融资行为,主要来说本文给出两种金融融资资金封闭流转制度做法。首先,可以采用“一单一贷”做法,该做法通过某个订单来实现一次金融机构融资,但它并不能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或不同金融机构实现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融资。所以为此应该首先从电子批发市场发出公告,并与其签约合作协议,通过银行来提供订单融资,以便于直接从电子批发市场获取直接信息与融资申请贷前风险评估报告。对现代农产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单一贷”技术,因为它能够大幅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贷前风险评估效率,使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波动降低,确保市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供应链大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回款锁定”,该做法通过融资者质押订单所涉及的一切农产品,在产品交割以后再获取现金,但现金并非进入融资者所存取交易账户,而是进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证金账户。这种做法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批发市场必须用融资者的资金进行金融机构还款付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汇入融资者交易账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机制,它能够几乎完全杜绝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的扩大,逐渐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效率。
2.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与一般独立组织不同,它的内部行政约束手段与制度不够充分,许多契约也不够完备。所以应该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分散且经营规模小的特点来构建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契约的正确顺利履行。
五、总结
从2003年~2015年间的农贸市场价格指数描述统计就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方差高达8.34400,而肉类产品的波动方差为8.683346,相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更剧烈。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最终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政府目前应该加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市场主导角色出现,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行业流通交易活动,做好规则制定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转变,同时在制度、税收、财政与信息方面给予农产品供应链以足够、可靠的后盾支持。
作者:陈启瑾 单位: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189-191.
[2]黄寒.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30-31.
[3]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7.
关键字: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探索
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农资采购开始、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并将农资供应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连成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下面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一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这样加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核心节点的位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加工企业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从事种子开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产品收购和仓储等复杂问题,这种物流职能的内部化, 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此外,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可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发展而来,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二 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 的原则来进行合作。首先,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形式订立最低保护价格。保护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合理收益,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对未来的合作产生信心, 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较稳定的原料来源。其次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农户提交的农产品的数量.按适当比例把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这样可以使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轻易毁约。使加工企业能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能够建立一种长期相互信任的管理机制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供应链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经常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共同参与某些重大决策.是保障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手段。
2.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主攻某一市场,实施目标集中战略。企业与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链的重要连接点.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特别加强与供应链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组建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自己的优势业务认真清点。并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业务重点管理。
3.调动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对农业投入和补贴的增加减轻了农民负担。把农户纳入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民参与更多的增值环节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通过供应链管理使各家各户按统一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包装。农民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使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more and more practices has shown that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rely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keys of us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 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自有仓库仓单质押盈利模式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是指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给仓储中心并对质押货物进行保管和监控。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通过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乘数效应,从而使企业总收入增加。由图1可以看出,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集成作用下,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进行高效、有序地流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相关的物流成本和风险。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异地监管仓单质押模式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遵循“就近客户所在地”的原则来选择监管货物的仓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质押成本。但是该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监管能力和监控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异地监管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图2描述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的详细流程。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统一授信仓单质押模式是自有仓库仓单质押和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的进一步发展,简化了原先仓单质押的流程,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规模、信誉、资质、经济产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后,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并全程负责对质押货物的保管和监控。后期运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不用参与,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中,以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为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更加迅速、快捷地完成各项业务,以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图3所示)。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守约对个体农户进行融资是一项棘手的议题。个体农户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资源受限的、未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特征都无形中放大了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带来了个体农户不守约的问题。例如,农民们在违背协议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暗自出售农产品来快速获取现金或者逃避还贷义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会在暴利的驱使下从事一些不诚实的活动;甚至银行也会通过延迟放贷或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农户收取额外的费用而违背最初的合作协议。
2.质押货物的监管环境欠佳质押货物的监管场所一般有生产车间、仓库等。由于市场把关不严、门槛设定过低等因素,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充分结合质押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安排相应规格和类型的仓库。如对于品质较稳定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密封性,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温度,以防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而对于蔬菜、水果等季性较强的农产品,对冷藏仓库会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3.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在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有些个体农户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也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所以,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以简单、易用、快捷等为特征进行改进和开发。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的对策
1.建立农产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绩效评价系统作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贷款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农业个体户)在实际业务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便根据贷款方各自的业务表现被划分为优、良、差等不同的级别,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评估贷款方资质信誉的有用指标。
2.提高对质押货物的监控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对仓库质押货物的保管监控工作主要是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完善的物流实体监控系统、信息监控系统以及一些必要的监控设备。
3.加强对供应链各成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在整个仓单质押业务运作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应该协同合作、相互信任。如果质押货物存放的地点就在农产品企业的加工车间,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以便于物流企业和银行对该农产品企业的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实施监管工作,形成一种供应链成员间相互监督和协同合作的关系。
4.完善电子支付系统随着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电子支付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交易的时效性,并且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应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可扩展的系统,使来自农村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可以访问和使用。
四、结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产品供应链 模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 给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不畅和交易手段单一的缺陷面临电子商务的强烈冲击。因此, 应用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化工具体系作为农产品供应链变革的策略性选择, 优化、改造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并将为我国农产品更好更快的流通带来实际效益。
一、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农产品采购开始,到农产品加工作业完成,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 由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以及消费者组成。这种模式存在一些不足。
(1)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严重。物流成本过高是目前农产品物流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占总成本40%以上,而鲜活农产品更是达到60%左右。
(2)核心企业的主体缺失。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负责供应链的资源配置,在我国这一角色主要由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来承担,各种批发市场仍然是连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各成员的纽带。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特点和我国特殊的国情是导致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主体缺失的主要原因。
(3)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也是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各省市在制定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中重视不足,使得我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4)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欠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者间大多数是“一次性买卖”,很难从长远利益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突出,不利于安全质量问题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追溯。这就造成供应链各参与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
供应链是一条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流链、信息链和资金链的增值链。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同步、协调运行, 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受益, 因此信息的畅通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①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网络系统。一方面,可借助电子商务中多功能接口平台等专业技术和政府的力量将各个网站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供求信息等汇总并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物流企业间信息采集与交换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可通过引入信息中介服务( 即通过信息服务等方式提供内容、信息、知识及经验的) 作为实现上述系统的补充。②构建基于信息中心的信息网络系统。该网络的作用是实现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间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供应信息、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等)的整合。③构建高效、协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可考虑通过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置入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主要包括综合信息平台和协同作业平台) 或集成数据库中心,打造“农产品一流三网”系统,实现成员信息共享,并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来强化成员间的业务往来,逐步建立成员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目前, 农产品信息网络不健全, 农户居住分散, 沟通渠道不畅, 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 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因此,必须构筑起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要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培育农产品的品牌, 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增加农民的收入, 应对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改造, 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是通过基于信息网络的供应链信息平台, 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通过信息平台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 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消费者则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网络终端对所购买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查询, 并可追溯产地, 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农产品供应商根据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 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 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 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产品供应链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拍卖等先进的交易方式, 如果还连接海关和银行, 可以实现网上支付等。
三、小结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模式有利于创建我国农产品品牌,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凌宁波,朱风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3).
[2]彭剑,王剑波,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长株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关键词:农超对接 供应链 三网合一
0 引言
“农超对接”已经在国外进行了多年的尝试,是一种很成熟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可以减少各种环节,超市增出20%-30%的利润,一旦把这些让利给消费者,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超市的竞争力,而我国“农超对接”模式尚未形成规模。随着国外超市争先恐后进入我国市场,连锁超市竞争的急速加剧,超市的经营理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由开始的辅助销售逐渐转变成主打销售,农产品的销售成为超市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农超对接”的供应链模式不但能提升农产品的自身价值,还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尝试。
1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对比
1.1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传统的农产品在其流通环节至少涉及四个环节,有的甚至能多达到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加价率在10%左右,最终到了消费者只能购买价格高的产品。对于错季蔬菜,往往要经过多个城市的区域批发中心,再经过小批发商、零售商等多层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可达十多个流通环节,其加价比率不容小觑。农民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1.2 “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分析
对超市而言,因为去掉了蔬菜批发商这个环节,进价也会降低,再加上有的超市以微利或者零利润销售,消费者就可以得到实惠,在超市买到的自营式的农超对接果蔬不仅无公害,还比市场价低很多。但是合作社初期跟超市合作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很多标准达不到连锁超市的要求,比如人家需要的品种多、供应必须得有持续性,一年不间断等问题。
2 “农超对接”的供应链模式面临的诸多挑战
2.1 合作成本高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农户小规模经营和对市场行为把握不准确等行为,与现实中总量上高比例供给产生矛盾,造成谈判交易成本较高。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往往是两地分隔,从最初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需要多次周转,再加上易损性和食品安全性的要求,在运往销地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检验,提高了执行成本[1]。由于上述原因,本来是由农户自主发起,主动参与的合作社变成了简单的交易关系,从而对合作社做大做强形成制约。当菜价上涨,农户不履行订单合约,而将农产品卖到价格高的地方,造成合作关系不稳定。
2.2 准入门槛低,营销方式粗放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在有关部门政策鼓励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0年6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已达30万家。过低的准入门槛使得合作社数量激增的同时,容易出现鱼目混珠的情况。组织化程度低带来了一些弊病,导致市场交易混乱,经营档次较低,经营过程不利于监管,商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交易方式落后,时而发生无序竞争。一些很好的推广策略和现代营销方式,如电子商务、连销经营、物流配送等[2],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2.3 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标准化
在“农超对接”模式中,虽然我国的合作社数量众多,但做到统一组织经营的少之甚少。分散化的生产导致难以形成标准化,盲目种植,最终以“菜贱伤农”的悲剧收场。超市对农产品的采购规格有严格的标准,但每家连锁超市对农产品制定的采购标准也不相同,同样的产品,在某家超市能够通过验收,可能另外一家就不能通过。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加工出来以后,经纪人或者批发商到田间地头收购,然后拿到批发市场销售,交易双方主要是用眼睛看,用手摸,根本没有标准。
3 推动“农超对接”的供应链模式政策建议
3.1 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构筑“三网合一”新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集因特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的开放性供应链管理新工作平台,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各方营造一个农产品物流信息、交流、共享、协同作业的环境。首先,因特网依托的是成熟网络技术资源,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复制性建设,可构建在信息高速流转时代的技术平台。把农产品通过因特网在世界市场交易,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物流流程。其次,通过物联网,可以对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还可对农产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最后,要充分运用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的功能,强化追溯、预警和信息,分阶段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3]。通过对这三个网络的建设和整合,可以提高效率,减少了误差。目前有的超市企业已与合作社建立了信息化沟通的渠道,超市与合作社按系统要求进行操作。
3.2 建立基于契约关系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风险的关键就是对农户的风险和收益兼顾,保障农户的收益与承担农户的风险。在“农超对接”的供应链中要以连锁超市主导,超市企业通过协议对农户或合作社签订种植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目标更明确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产成品经过质检标准合格后,由超市企业直接收购,以此搭建“农超对接”的平台。在“农超对接”环节中,应尽量减少流转环节。因此,选择合适的物流形式,在流通中应尽可能减少环节。例如超市企业可以在源头订单式采购,提倡“一村一品”的模式,按照“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真正将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种植[4]。农户或合作社在这方面也应主动出击,建立自己的固定渠道,比如直供餐饮、酒店、机关食堂等。
3.3 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以后“农超对接”发展的方向。政府对于超市或者供应商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制定农产品标准要有所依据,能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也看得懂。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合作的超市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便在种植、采摘、包装和运输阶段,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信息可查询,质量安全可追溯,问题产品可召回的相关制度。这既是企业应对新的市场形势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农产品物流管理在高科技技术背景下的一次观念更新。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对可能会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风险建立预警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的国际竞争力[5]。
4 总结
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面对“农超对接”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借助政府“有形的手”进行干预,“农超对接”各个环节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各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为群.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0(5)53.
[2]于宏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32-11533.
[3]高红梅.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0(22)41-42.
【关键词】物联网;农产品;供应链
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从最初的生产到最终用户的管理行为越来越复杂,对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形式却不容乐观,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三鹿奶粉、地沟油、老酸奶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打击了我国农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1]。在这种形式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从满足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需求、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严格农产品安全与质量出发,需要对农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管理,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物联网作为目前重要的信息采集与传递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是基于农产品而形成的供应链,是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物流服务经销商、消费者等各个环节构成的组织形式或网络结构。这一供应链在我国通常被称之为“田头——餐桌”。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下的农产品交易以分散方式进行,供应链各节点之前相互独立,没有长期合作,交易前后也没有任何承诺和契约合同,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了供应链较长且不易协作,质量体系匮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农产品保鲜较为困难。农产品的“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但是,我国目前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冷链物流不够发达,大部分生鲜农产品在运输中不能保证较低的温度,从而使其质量大打折扣,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2)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无法共享。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商大都为个体生产者,规模小分布广,由于信息的滞后性,造成个体生产者们盲目生产,导致销售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利于农产品供求的均衡发展。
(3)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还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生产者和经营者无法意识到相互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供应链上各环节都从短期利益出发,缺乏对供应商的分析、评价和考察,造成各类供应商都向市场供应,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更加迫切地突出了供应链信息化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共享水平,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是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物联网作为目前重要的信息采集与传递技术,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标准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精确定位、实时跟踪、随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的一种网络[2]。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供应链之间的信息无缝整合,状态即时沟通,动作即时协作,从而构建统一的物流配送服务信息平台,提高智能化配送服务模式。具体来说,物联网技术能帮助实现以下功能:
(1)使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下贯通,实现供销两端的无缝衔接。通过物联网技术,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将衔接起来,形成端到端的智能供应链物流配送服务流程,从而保障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通过物联网的智能感知和自动传送手段,使得供应链各节点能够对供应链物流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控,即时掌握物流活动状态,并对状态进行实时响应,智能应对。
(3)通过对等、实时、互动的商务网络传送手段,为供应企业、物流配送企业、采购企业之间提供即时协同的平台,可实现信息即时分享,实时协作。
(4)通过物联网的协同分享平台,企业之间能够进行基于储运分享的协同配送和协同储运。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能够分享利用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共享储运资源,实现自主管理和托管操作,从而能够实现批量储运,提高运输配送效率,同时提高仓储资源利用效率。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物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巨大,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设施、库存、运输、信息及采购等环节得到高速优化;可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等环节做到即时管理;能够降低供应成本,并使供应链管理实现高度敏捷化和完全的集成化[3]。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严把食品安全源头
如何对食品进行有效跟踪和追溯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课题。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就需从其源头的农产品安全入手,从源头上就扼制有问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通过物联网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产品生产开始,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记录产品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消费者在购物时,只要根据卖家所提供的产品EPC标签,就可以查询到农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食品,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及相关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
(二)实现可视化的运输管理
在货物和车辆上贴上EPC标签,运输路线上的一些检查点装上无线射频和接收转发装置,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都能快速了解货物实时位置及预计到达时间,可以实现运输货物的可视化管理。对于价值高、需要封箱运输的农产品,可以采用主动式无线射频技术,把农产品封装在箱内,一旦出现非成长开箱,中央监控系统可即时获得物品状况,及时报警,减少危害和损失。
(三)实现先进化的库存管理
当贴有EPC标签的农产品进(出)入仓储中心时,入口处的阅读器可以自动识读标签,完成盘点,并将农产品信息输入主机系统的数据库。基于EPC的实施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了发退货的正确性及补货的及时性。仓储区内农产品可以实现自由防止,提高了仓储中心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库存,同时还能保证入库出库的准确性,减少了农产品送错、偷窃、损害、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共享
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即原料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通过物联网,各节点企业可以对每一种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农产品的最新动态,不仅能对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信息共享,还能对各环节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估计出该农产品未来走势或发生意外的概率等,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避免或最小化。
四、结论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农产品供应链在各环节上的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的物联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物联网的标准化体系还尚未完善,物联网标准不完善会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沟通造成不良影响,完善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另一个需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静.物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的营销 绿色农产品营销中“云营销”理念的应用 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 农产品营销中市场细分策略应用 微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行业的应用分析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事件营销策略在农产品品牌塑造中的有效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4]余利娥:《物联网在农产品体验式营销中的应用途径及存在的问题》,《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