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景观设计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要素

第1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绿化景观;设计要素;生态;城市道路

1 玉山镇绿化景观研究背景

玉山镇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名镇,是昆山市经济、文化、政治和商贸中心,近年来已创建出一个“一路一园、两绿夹水、依路设带、傍河建林”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镇绿化景观。

2 景观要素

2.1 道路绿化要素

道路绿化要素在设计中用来分割空间,是最具特色的柔性要素,必须具备交通和环境景观双重功能,提供给驾乘人员安全的交通环境和连续短暂的景观,应用植物引导视线、防眩晕。

城市主要交通道路之长江路市镇府路段:中央隔离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均采用整形和色块的手法成型。行道树为香樟,有良好的庇荫度,非机动车隔离带中层种植金边黄杨、圆柏、含笑等。中央分隔带是行车过程中视线触及最多,强调节奏和韵律,种植红花木、海桐等灌木以及色彩草花进行点缀。道路下层配置沿阶草,避免地面。

镇中心易堵道路――震川路绿化:堵车会引起驾乘人员的焦躁情绪,绿化景观设计要求更高。现今,震川路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丰富的绿化景观:幽静的小道、多彩的灌木林、低处的咖啡屋、高处的历史墙等,这些变化由绿色衔接,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2.1.2 道路景观设计特点分析。通过对震川路与长江路路段的调研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道路绿地设计的3大特点:(1)视觉景观:长江路绿化带、分隔带给绿化景观预留出足够的设计空间,充分利用周边的各类自然元素,为营造出流畅丰富的景观带。(2)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对步行人流量进行分析并对步行尺度的游憩空间进行设计,根据车辆的不同速度,在车行道和慢车道划分不同长度的绿化标准段。(3)生态绿化:以生物多样性为原则, 利用植物材料既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考虑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的生态关系,尽量做到四时有景。

2.2 植物要素

2.2.1 宏观的植物群体景观。植物的群体景观在生活中很常见,在长江中路路段有片由黄杨、红花木、金边黄杨等多种色彩植物修剪规整,围合的绿色停车位,无论站在景观的哪个角度,视野都非常开阔。这样的距离感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景观两边喧嚣与宁静的差异氛围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1]。

2.2.2 微观的植物造型景观。在城镇中,植物景观的主要是观赏功能。玉山广场上用花卉组合而成的造型景观,不同色彩的植物组合,配置在广场、道路、路口。往来的市民与游客在行走时被精致景观吸引。这些造型多样的植物景观很快便成为城镇中的亮点。

玉山镇前进西路路段中用矮牵牛等草花装点隔离带,形成一条色彩斑斓的植物彩带,美化了城镇,也使得行走在路上的人们的心情自然愉悦起来。

2.2.3 草坪。草坪是植物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草坪有着“城市会客厅”美誉,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展现文化特点的绿地开放空间[2]。

昆山市镇府广场的草坪,草坪上布置精美的路灯,少有植物,视野开阔,体现了市政府建筑物崇高、雄伟的意境而又不失亲切。

儿童公园的草坪,布置了少许植物与雕塑。草坪在点缀空间的同时,地形适当起伏,使道路具有导向性,成为人们公共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3 水景要素

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最敏感的区域。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界处,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3]。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对滨水绿地的成功改造在玉山镇也有几例。

玉山镇儿童公园中,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成片的睡莲,水边种植垂柳,枝条在水面上空伸展,倒影入水,优美的树姿与水体相互掩映,提高了景物的审美情趣。岸边种植了云南黄素馨等枝叶茂盛的垂直植物,遮挡了欣赏欠佳的石岸,红花继木等灌木配置在岸边,对地形稍加改善,达到露美遮丑的效果。

娄江是玉山镇边缘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位于玉山镇以南,源于太湖,经过玉山镇的湖段贯穿城市的商业中心,称之为城河。

对娄江绿化景观设计影响最大的改变之一便是沿着岸边的河上木栈道。木栈道与两岸繁华的街道相比之下更显得亲近、自然。周边布置了适宜季节变化的色彩植物,岸边水域也配置了各种水生植物。城河边的绿化景观带有小咖啡馆、绿地、休息区等,是人们休憩、赏景的好去处。东西大桥河段边上最美丽的是那片原有的水杉林,正阳桥西南角铺设了休闲绿地。

玉山镇对娄江水域的绿化处理相当优秀,很好地凸显出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这两项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

2.4 石景要素

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在玉山镇绿化景观设计中,有许多山石与植物搭配而成的观赏点。美丽茂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出山石的蓬勃气势,而若隐若现的点缀山石又可以提高植物配置所表达的内涵,通过将山石与植物恰当合理地进行搭配,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4]。

2.4.1 植物为主,山石为辅。玉山镇将山石巧妙地运用于许多绿化景观设计中。如亭林公园内的环境一角由两块形状奇异的石块和多种植物组合配置。此景主体为植物,石块自然精巧,植物有疏有密,两者相互有机组合之中,密植的修竹、低矮的五针松、较高的罗汉松、铺地的红花酢浆草与沿阶草等高低参差与造型石块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生动野趣的自然景观。

2.4.2 山石为主,植物为辅。图公园的门口、河道边、院落等视线相对集中的地方看到特意配置的奇特山石,周边常常配置不同植物,以起到衬托或烘托的作用,这种突出山石主体的表现,常作为障景或框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展现多重层次、内涵递进的欣赏价值[5]。

图亭林公园的入口旁边特别放置了一块刻有公园名字的大型独立山石,山石周围配置了香樟树、八角金盘、常春藤以及沿阶草,四周以小石块隔离。三棵高大的香樟树形状奇特且枝繁叶茂,衬托出大块山石气势不凡,成为周边的视线焦点,构成了一块独具匠心的景观。以山石为主配置植物的时候,对植物的造型、特征以及色彩需衬托出山石的气势。

2.4.3 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图2是玉山镇的一角,是一副以古典粉墙隐于后,竹石相生的幽静画面。画面中翠竹挺拔,安静而优雅,山石奇特,深情之搭配,相得益彰,隐隐散发出古时诗画中的优美意境。

2.5 小品要素

优秀的景观小品不仅是绿化景观创作中的言语,也是该区域良好的文化载体,使得城市绿化景观表现出无穷的美感与活力,是景观要素中最为清晰的景观语言。

竖立在道路绿化带中的广告牌,色彩突出、造型简洁、点缀绿化,无意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自然地向路人传达信息。

设计精巧的路灯与绿化融合,每到夜晚灯亮,犹如点缀在大地上的颗颗明珠,光彩照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广场上色彩艳丽的花朵层层围绕,烘托祥云,表达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深刻内涵,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成为广大市民与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

3 玉山镇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3.1 重视绿化的生态性和多样性

生态性是城市植物景观的基础特征之一。城市植物景观空间中多种多样的物种类型和植物种类就是城市植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最主要的产物。如果景观中的某种物种受到伤害,在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情况下,其他植物可以起到代替和补偿的作用,维护整体系统的运转,保持整体景观[6]。

3.2 无障碍设计管理

绿化景观的无障碍设计和管理要充分考虑绿化对各方面的后期影响。树木生长,枝条数量的增加与长度的伸展会对靠近绿化带的行车造成影响,需要适时地修剪;在运用外来植物配置植物景观时,要严格控制管理,防止阻碍本地植物生长,外来植物过快繁殖;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形成障碍的植物;道路主要树种宜选用一些生命力强、好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且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提倡多植乔木,适当配置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7]。

参考文献

1 苏同向.城郊道路绿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昆山市淀山湖

镇曙光路绿化景观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 2011(1)

2 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3 满国富.浅析贵州省贵阳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 2013 (22)

4 陈望衡.环境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5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6 沈守云.张启翔.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第2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景观要素

“啜苦咽甘,茶也”,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树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风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说法,自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茶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脱离,故而农业观光旅游日益兴起。

1观光茶园的简介

在农业观光旅游兴盛的潮流中,作为茶业新发展的观光茶园应运而生。观光茶园以传统的茶田为景观基础,满足茶叶种植的生产功能,并从形式与色彩上给人传播景观的美感,是一种强调景观视觉审美体验,在参与茶叶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传承的农业景观类型。这样新型的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茶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利用与发展,有效的调整了传统茶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光茶园有如下几点特性:

1.1生产体验性

茶叶生产是茶园的基本功能,观光茶园在传统的茶树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强调可参与性,可以让人们体会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动,并从中获得农耕劳作的乐趣,拉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1.2景观观赏性

茶园的选址通常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的规划与设计,使得茶园更有艺术观赏性,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发展条件。

1.3休闲娱乐性

观光茶园伴随农业旅游发展而来,在茶文化体验的同时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游乐、购物等的综合旅游功能。可以让游客感受田园气息,从农田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中回归自然的质朴愿望。

1.4文化教育性

观光茶园让人们享受茶园景观风光之余,还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体现。通过观光茶园可以学习到跟茶相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艺术,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到传播与弘扬的促进作用。1.5生态可持续性观光茶园在常规的茶叶种植以外,重视整体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生物的多样性使得观光茶园有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并且农业观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观光茶园的景观营造是基于景观设计的要素来完成的。艺术的对茶园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文化的素养,运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对茶园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合理的安排,最终设计出令人愉悦的观光茶园景观环境。

2.1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

2.1.1地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依托是地形要素。地形可以直接影响着观光茶园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与空间感受。由于茶叶种植特性的需求,一般茶园多选择有地形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园地惟山林最佳,有高有低地,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地形变化丰富的山林地是自然天成的造园之选,有着自身独特的景观优势,因此只需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造,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计观光景观。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借势造景,依附自然山体营造优美的观景区。相对平坦的地势则适合做功能性的景观节点,如茶文化广场,茶业科普园等。在对地形改造设计时尊重场地条件,以“师法自然”的态度结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构成景观空间,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方,合理的利用地形组织茶园排水,还可以考虑光照、风向、降水量等因素来创造茶园局地小气候。2.1.2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常与地形结合构成景观空间,营造出景观的生机活力与美感,观光茶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多元化的选择。茶树从尺寸上来划分可分为灌木、小乔木与乔木三类,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高度来配置茶树品种,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并且不同根系长度的茶树对土壤资源也能有效利用。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可以保育水土,也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形成以避免寒冷天气茶树冻害的发生。从景观效果上讲,也可以达到一定“障景”的功能,防护林有效的划分空间,控制了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尽收眼底。茶树间可以套种经济林木,如柑橘、板栗、桃树、李树、柿树、橡胶树等,在视觉上制造出景观高差变化,也能增加农耕体验乐趣。茶田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最常见的是结合豆科植物种植,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类就是种植油菜花等观花农作物,提升观光茶园的景观效果。2.1.3水体“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水的融入会使茶园景色更加灵动活力,并且充满文人气质的山水画意情怀。茶园水景的设计可以增添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还可以从实际功能上做到对局地小气候的温度调节,削减噪音、延伸空间感的作用。对于观光茶园水景的营造可以从水体的形态利用类型考虑。平静开阔的水面,如自然的湖泊、池塘,人工建造的水体面积则不宜过大,水体中可适当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景观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将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穿插设计,局部可以采用栈桥、亭榭的形式,注意水体倒影的特性,与茶田可产生呼应关系。对于流动的水体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特征,在坡地的汇水处设计景观,以溪流、落水的形式将茶田多余的雨水有组织的排出,溪流两侧以自然边界为主,在高差大的地段可以用山石搭配植物设计景观叠水丰富景观空间。

2.2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

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景观,观光茶园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文化特性,在建设景观物质条件的同时还需满足游客在观光茶园游玩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观光茶园景观的人文要素具体体现在建筑构筑物、景观道路与铺装、景观小品三个方面。2.2.1建筑构筑物观光茶园的建筑构筑物以服务性的公共建筑为主,如游客接待中心、茶业科普馆、茶文化博物馆等,通常作为观光茶园的核心功能区,因此设计时就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性,还需要结合茶文化设计建筑特色,体现与观光茶园主题的统一性。在水榭茶轩、林间茶室等观光茶园的小型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构筑物从形态与细部上可以利用茶文化元素来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竹、木、石材等乡土建筑材料,从实际上做到绿色生态设计。由于观光茶园具有的休闲娱乐性,为了满足游客的可游可居需求,观光茶园内可以考虑修建部分民居建筑,参考当地的建筑形式结合观光茶园特色,让游客可以更深入的感受茶园乡土风情。2.2.2园路、铺装园路是观光茶园交通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次干道与景观步道,当茶园坡度大于8%时考虑以台阶的形式处理。观光茶园的主干道设计主要起引导与集散的作用,需要连接观光茶园的各个主要功能片区,道路宽度设计在5-8m,考虑为车行道。次干道道路宽度设计为2.5-5m,主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茶园提供交通道路。第三层次的观光茶园游园步道道路宽度设计为1.2-2m,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道路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步道、台阶、汀步、桥廊虚实变换,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园内的铺装建议多采用质朴的自然透水性材料,如砾石、草木等,在铺装题材上可以选用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元素符号,以增加观光茶园的文化氛围。2.2.3景观小品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是表现茶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光茶园内的雕塑、文化景墙等景观小品来体现茶诗歌赋、茶事名人、历史故事等,使得观光茶园景观在精神层面上能与游客有所互动,增加景观文化性的同时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在观光茶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基础小品设施样式设计时也应当融入茶元素,体现观光茶园的主题性。

3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注重观光茶园景观的形式美

观光茶园景观以农业茶田为基础景观元素,将茶田生产特色与自然景观因素结合起来,以简单的几何形态塑造了极具形式的景观美感。根据茶树的种植生长特性,茶田多以带状为单元分布模式,依附地形走势规则排列,在形态上组成曲线式、规整式等,形成连续、重复、渐变的茶田节奏韵律美感。在茶田与其他林木的组合中,高低的对比又形成了起伏、交错的韵律,增添了景观的空间动感。在色彩上,大面积种植的茶树决定了景观绿色的基调,茶田边缘的暖黄色调油菜花、豆科作物等可以适当的调剂观光茶园的景观颜色。此外,对于植物颜色的丰富可以采取点状装饰的方法,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色彩变化的观赏性树木,如樱花、杜鹃、枫树、银杏等,使得观光茶园的景观四季不同,各有所赏,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观光茶园景观效果。

3.2思考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性建设

观光茶园景观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茶文化的传播是观光茶园景观发展的精神层面升华,对于茶文化元素在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设计手段。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多以旅游展示的形式开展,如举行传统茶文化节、采茶节等。此外,还可以思考延展观光茶园的景观茶文化体现方式:一是提炼茶文化符号,从图像形式上应用于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中;二是从传统茶文化本身入手,结合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的功能设计,在茶事文化上进行继承与发展;三是将传统茶文化体现在观光茶园的体验活动中,从衣食住行的日常方面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4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都有着一种向往之情,面对现代城市发展土地紧缺的情况,观光茶园景观的发展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带来多样的景观体验,同时也让茶园实现了生产与景观功能的促进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模式,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做了有利的探索。

作者:米满宁 徐瑞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透视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2景观的栖息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2.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的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3.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1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3.1.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3.1.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与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

3.1.3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3.1.4公园与休闲区规划

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3.1.5土地发展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政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与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

3.1.6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3.2景观设计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要使景观的发展跨越障碍,实现可持续,则要求景观设计作出相应的拓展,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拓展:

3.2.1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观念或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被设计者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的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

不仅考虑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3.2.2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超越功能意义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具体包括:

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3.2.3多元设计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其观念具体包括:

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

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

3.2.4信息设计观

传统的景观设计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其具体包括:

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

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3.2.5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表现在:

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3.2.6创新技术观

除了技术直接导致创新景观之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自由广泛传播、交流而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具体包括:

将更多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样词汇表达个性化设计;

改变思维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弹性、模糊、不确定设计的价值;

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以多重尺度拓展创意空间。

3.2.7艺术设计观

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更多休闲时间投入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和生活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艺术色彩,相应的景观设计观念包括:

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

将审美的生存观念体现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与和谐的景观艺术;

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4.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4.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4.1.1限制因素

景观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景观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

这里要考虑几方面的限制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的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景观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1: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以上海为例,50-60年代的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4.1.2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4.1.3设计手法

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4.2植被设计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4.2.1功能

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非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

Gary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景观的识别性,使景观更加人性化。

4.2.2其他事项

景观中的植被绿化设计,还应该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与景观道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要考虑把"绿"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道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道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景观中的道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单边式道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

4.3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4.3.1景观道路分类

一般景观的景观道路分为三种:

主要道路。贯通整个景观,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景区内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0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4.3.2景观道路线型

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景观道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景观道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景观道路可以是不对称的。最典型例子是上海的浦东世纪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景观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道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景观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在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景观道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有的地区景观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景观道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景观道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4.4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这里植被设计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无论是运用何种素材进行景观设计,首要的目的是满足设计的使用功能。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在明晰了设计的目标后,可以放心地探讨地面铺装的作用、类型和手法。

4.4.1考虑因素

一般的道路铺装,通常采用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的景观道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采用这种道路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与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新建的景观,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道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景观的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景观绿地除建设期间外,道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4.4.2注意事项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广场内同一空间,道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一个整体,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景观道路的铺装来表达道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道路所在其他的景观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朝的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一般来说要依实而议定,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国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

4.4.3地面铺装的作用

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

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

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

4.4.4地面铺装的类型

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

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

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广场。

石材铺装

预制砌块

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图、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

4.5水体设计

一个城市会因山而有势,因水而显灵。为表现自然,水体设计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景观,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喜水是人类的天性。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图4.4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

4.5.1水体分类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自然式景观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景观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动态的水一般是指人工景观中的喷泉、瀑布、活水公园等。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和人工状态下的水体,起侧面、底面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4.5.2考虑因素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管线和设施的隐蔽性设计;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4.5.3注意事项

从总体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无论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几种池岸的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池岸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2/5-3/5),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水面使用功能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4.5.4设计要点

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死水一潭",会让游人掩鼻而过,会让管理部门叫苦连天。回忆历史,上海的肇嘉浜,北京的龙须沟,皆因恶臭污染而被管道代替,居民拍手称快。因此,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在这期间,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一条环境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

(2)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溪流、池湖、港湾、半岛、河埠……有着不同的景观,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

(3)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4)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

(5)除因建筑、交通等需要,构造部分水上建筑外,大部分缓坡入水,植物护岸,碎石、泥砂底。这样的水系造价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与地下水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因此,选定一个合理的水面标高,至为重要。

(6)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

(7)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而减少土方运量,取"一箭双雕"之功利。

(8)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这里没有淹渍、冲刷,也减少排水工程量。仅在出口处设溢水、单向阀门,干旱缺雨季节,以人工办法补充水源。

(9)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雨水的回收利用,是绿色生态区的重要标准。

4.6设施景观

设施景观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路标等。它们作为城市中的景观的一些小元素是不太引人注意的,但是它们却又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施,是现代室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又称它们是“城市家具”。还有一些大的设施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运动场等。无论这些设施的大小,它们都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营建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又被成为“设施景观”。

4.6.1运用原则

景观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同时其所设置的环境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以适合、适用为原则。各项设施、设备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必须要了解设施物的实质特征(如大小、质量、材料、生活距离等)、美学特征(大小、造型、颜色、质感)以及机能特征(品质影响及使用机能),并预期不同的设施设计及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质和感觉,确定发挥其潜能。

另外,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设施景观的安全性,以防止它们被盗或遭到破坏,大型的运动设施应建造必要的围护。对于小型的设施应该把它们牢固的安装在地面或者墙上,保证所有的装配构件都没有被移动、拆卸的可能。

4.6.2景观设施分类

按照设施景观的服务用途,可以将景观分为七类:

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滩亭、邮筒等。

信息设施如标志、指示牌等。

卫生设施如饮用水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

运动设施如各类运动场、球场、高尔夫球场等

游乐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等

交通设施如分隔墩、隔离墩、路障、候车亭等。

5.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要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满足客户需要的、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5.2构图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出这层意思。

5.3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设计景观的目的、景观的起名、景观的立意、景观的布局、景观中的微观处理等,这里就一些在平时工作中使用很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做一些介绍。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轴线尽端的不同地方,安排一些相对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就叫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置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大到皇家园林,小至街头小品,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要让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古人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如苏州拙政园,全面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5.4添景与障景

当一个景观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为的建筑,如没有其他景观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会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小品、乔木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小品和近处的乔木,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

5.5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将有人引导到公园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感觉。

5.6渗透和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使景物融为一体,景观的延伸常引起视觉的扩展。如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将室内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为延伸,产生连续不断的效果。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的延伸、渗透,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5.7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如学校的教学楼前的广场或开阔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过于局促。太大了,学生或教师使用、停留会感觉过于空旷,没有氛围;过于局促会使得人们在其中会觉得过于拥挤,失去一定的私密性,这也是人们所不会认同的。因此,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因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特别的别扭。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具体的尺度、比例,许多书籍资料都有描述,但最好的是从实践中把握感受。如果不在实践中体会,在亲自运用的过程中加以把握,那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掌握合适的比例和尺度的。比例有两个度向,一是人与空间的比例,二是物与空间的比例。在其中一个庭院空间中我们安放点景的山石,多大的比例合适呢?应该照顾到人对山石的视觉,把握距离以及空间与山石的体量比值。太小,不足以成为视点;太大,又变成累赘。总之,尺度和比例的控制,但从图画方面去考虑是不够的,综合分析、现场的感觉才是最佳的方法。

5.8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草坪的柔软,树木的挺拔,水体的轻盈。这些不同材料加以运用,有条理地加以变化,将使景观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

5.9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如临水栏杆设计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韵律,整个台地都用弧线来装饰,不同弧线产生了向心的韵律来获得人们的赞同。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在了解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六个大的方面来研究了景观设计的要素,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景观,探讨了景观的本质,为进一步研究景观设计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景观设计的方法研究是在探讨景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有非常多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九种方法,这是其中最基本的部分。基于本论文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设计的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2.景观设计的方法

景观设计的方法包括构思、构图、对景与借景、添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机理、节奏与韵律。

3.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

景观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

此外,我们在研究景观设计的要素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景观设计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人的需求应该放在景观设计的第一位。

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

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特色。

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参考文献:

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与理想景观的文化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

尚郭,生态环境与景观,天津大学学报增刊,1989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英)PaulCooper,刘林海译,新技术庭园,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003

何依,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精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牛慧恩,城市中心广场主导功能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城市规划,2002(1)35-37

第4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素;雪铁龙公园

中图分类号:TV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4-1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园林景观事业的高速前进。在新形势下,国外不少优秀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被引进到国内,引起极大的关注和推崇。而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法国因其特殊的自然风景、文化背景、审美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国园林景观,它深厚的园林文化内涵,独到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进行完美结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说是独树一帜。

20世纪后期,巴黎政府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指引下,建立了大批的公园,使法国园林在20世纪走向新的辉煌。本文就以巴黎雪铁龙公园为例,简析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

1 巴黎雪铁龙公园简介

巴黎雪铁龙公园是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没有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只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独特的“平面”几何布局勾画出的是一座“立体公园”[1]。

1.1 改建背景

1919年雪铁龙在塞纳河边建立起加工工厂。工厂一直经营到20世纪70年代。在“城市化”战略要求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下撤出巴黎,留下塞纳河左岸这片与周边环境相隔绝的空地。该空地已经被严重污染沦为工业废弃地。到了20世纪80年代,法国兴起一场修复重建的政治风潮,雪铁龙公园就是这场风潮下的产物,并因城市更新需要开始对它进行改建利用。

1.2 改建方案

雪铁龙公园,占地45hm2,濒临塞纳河[1]。是利用雪铁龙汽车制造厂旧址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师克莱蒙和建筑师贝尔热负责公园北部设计;风景园林师普罗沃和建筑师维居尔负责公园的南部设计。

2 巴黎雪铁龙公园设计分析

2.1 景观结构

雪铁龙公园的设计体现了严谨的几何关系,他们共同限定了公园中心部分的空间,同时又构成了一些小的主题花园。

第一组建筑是位于中心南部的7座混凝土立方体,设计者称之为“岩洞”,他们等距离沿水渠布置。与这些岩洞相对应的是在公园中的第二组建筑小温室,在雨天也可以为游人避雨的场所。岩洞与小温室一虚一实,相互对应。第三组建筑是公园东部的两个形象一致的玻璃大温室。

2.2 设计要素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在设计理念和形式语言上都明显区别于传统园林,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这主要是对现代设计语汇的吸收和融合,呈现出鲜明的现代风格[2]。

2.2.1 点状要素 雪铁龙公园可以划分为如干个点:南面的“黑色园”;东面的“白色园”;两个大温室;中心的大草坪等等。这些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作用。

从点状要素来说, 白色园和黑色园,位于公园主体的,镶嵌在周围居住区内,是为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公园。而黑色园位于居住区中心,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有四个标高的立体公园,使其空间更富多样,满足居民多样灵活的使用需求,为游人提供了非常舒适、丰富的空间感受。

2.2.2 线形要素 从线形要素来看,雪铁龙公园中“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主要部分的斜向直线型道路组成。林荫路与大水渠突出了线形要素在法国现代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雪铁龙公园一条斜向的直线型道路打破了构图的严谨, 这对角线是公园主要游览路和轴线。它把园子划分为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主要景点如黑色园、中心草坪、喷泉广场等联系起来。这条笔直的轴线并非全是实路,在空间上变化多端,或穿过草坪,或越过水渠,或高或低,或虚或实,所以并不感到单调,直线感也不是很强烈。

2.2.3 面状要素 从面状要素来讲,雪铁龙公园中“面”的要素是由若干个主题园、场地、草坪及树丛组成。这些主题园形式上千变万化,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差异和联系,它们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环形水渠中间的大草地如园林中的“绿毯”。大草坪是整个设计“核”。它四周被方正的水渠围绕,空间边界明确、面积大、整体性强,与周边丰富多样的小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宏大、明晰和力度形成一种“场”,将周边所有的元素笼络为一个有机整体。

2.3 空间布局

从空间布局上说,雪铁龙公园主要的游览路是对角线方向的轴线,它把园子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个主要景点联系起来。中轴线上开敞的明显对称的空间与周边的具有丰富变化的系列小花园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传统园林中轴空间与丛林园的关系,奠定了全园基本的空间结构;而斜向的轴线随地形起伏不断变化,营造出奇妙变幻的空间。

3 结语

随着城市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良好城市景观与舒适生存环境的渴求越来越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现代感,如何提高园林景观的视觉审美质量,探寻具有现代美的园林形式,一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借鉴以上对雪铁龙公园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提取其精髓的设计语言,用现代的设计方式进行转化与重构,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林箐.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5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视觉元素;运用

1引言

通过相关实践结果可知,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园林景观的视觉信息传递功能。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时,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视觉元素,不断改善园林的视觉效果,从而为人们建造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场所。

2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之一,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人的视觉经过接触外界环境获得一定的信息,不仅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指导,还会产生许多与行为相关的情绪。人体的眼睛是视觉最为重要的接收器官,对于外界的了解,人体往往先经历由触觉到知觉,然后再到感觉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变化过程。人体眼睛中的视网膜能够感受到外界的质、色和光的刺激,并且还能够将事物的外观映射在大脑中。视觉是人们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客观事物经过人体眼睛扫描至大脑中留下的事物的第一印象。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由植物、体、湖泊、房屋等视觉符号构成,当人们处于园林景观中时,这些视觉符号的独特应用会传递给人们不同的信息。

3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

3.1点的应用

在视觉元素中,点是最基本的原则,所有的元素均由点构成。如果在环境中仅存在一个点,则人们必定会对此点格外的关注,将目光聚集在该点处。所以,为了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点的特征,并且将点元素应用于特定的位置,以发挥理想的视觉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将点内容适当扩大,灯光、水池、山石、植物均可视为点。此外,点通常具有两种类型,分别为装饰点与功能点,其中,装饰点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功能点可有效增强园林景观功能性。在绿色植物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植物类型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片植、孤植、群植,然后将植物分布在园林景观区域内。由于点的形态偏小,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将点与体、面、线等其他视觉元素相结合。

3.2线的应用

基于设计学角度,线主要是指点的集合,线由点构成,多点个沿着相同方向排列便形成了线。线元素主要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通道、园林边界等位置。线元素的应用可以使造型千变万化,空间背景不同,使得其所应用的线条造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曲线、直线两者的搭配能够充分凸显线的张力,从视觉角度来看,曲线能够给人一种柔和、飘逸的感受,直线能够给人一种有魄力、刚强的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曲桥、路灯、栏杆等均可视为线元素,然后再根据线元素特征进行相应的设计。线元素的应用主要包括线的动势、直线与曲线对比、虚实处理、粗细线混搭等方面内容。

3.3面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面的视觉效果远大于线与点,大面积形状必定会给观赏人员带来视觉冲击。面由多个线组成,可分割空间,从而提升空间的丰满度。将面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促进景观格局的创新,并且还可增强景观的立体感。园林景观包含的平面有台面、地面、水面,所有面均可被分为虚面、实面两种现象,为了增加景观视觉效果,设计人员可选取重叠、交错等修饰手法。

3.4质感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质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所以质感,即为物理表面文理特征,人们能够利用视觉与触觉等感觉感受到物体质感的强与弱。由于物体的差异,其带给人的质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少数物体会比较光滑,而其他物体较为坚硬。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对景观的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深入了解各类景观的质感,合理搭配不同质感的材料,以发挥理想的视觉效果。此外,设计人员可对比分析陶瓷、金属、岩石等材料质感,然后将不同材料景观放置在不同位置,以获得预期视觉效果。

3.5形体的应用

形体通常由面组成,在空间内,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运动,之后便可形成形态形体。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形体元素主要涉及建筑、雕塑、楼阁、假山等,设计人员对形体元素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视觉效果,从而增强园林的美感。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如果要引入形体元素,应对项目周围的环境、总体格局安排与建筑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以环境背景为依据,适当加入形体元素,以增强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

3.6空间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因素主要包括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二维空间、模式空间。在进行视觉空间的处理时,应采用形状不同的视觉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促进整体空间的和谐,建造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立足于不同的空间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的理念,以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3.7色彩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所有要素应用,色彩与形状是最为主要的视觉要素,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高度重视色彩的作用及合理搭配。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其直接还关联着整体园林的观赏价值,随着四季更替和时间推移,色彩要素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在充分结合园林中各种植物的生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编排,从而提高各种色彩之间的协调性。色彩视觉艺术的良好应用能够发挥优良的与“先声夺人”的作用。世界是多彩的,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色彩视觉元素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色彩还具备一定的暗示作用,其中,黄色、红色与橙色等颜色能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如果将上述颜色应用于庆典场景,可营造一个良好的庆典氛围。青色与蓝色等冷色调能够降低人们的温暖感觉,其主要应用于陵墓园林景观设计,可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色彩应用过程中,对比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所谓“绿叶配红花”,这就要求重点突出色彩的衬托作用,在绿色的衬托下,红花才可显得更加娇艳。例如某大学自身的主色调为暗红色,在操场上设计一块绿色的草坪,可进一步营造校园生机勃勃的氛围。由此可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合理应用对比色,可营造出更加鲜明的视觉意识,从而满足人员对园林景观的高要求。植物在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基础上构成园林的主体景观,是整体环境的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营造合适的自然条件,对当地的自然风貌进行微观体现,不仅能够较好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4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与视觉元素,能够增强景观信息传递效果,从而给城市居民带来一种美的感受。但为了将视觉元素合理的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园林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多方面因素,将现代化设计理念与设计元素合理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提升促使园林景观视觉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美感,促进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正大.视觉造型元素———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78~80.

[2]张婷.浅谈点线面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5(21):90~92.

第6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精神生态;景观要素;心理需求;医院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97-01

1 相关概念阐述

1.1现代医院景观设计分析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旧时代下的营养不良、传染病等,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由于社会压力、环境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自杀、酗酒、脑血管病、心脏病等,而这些疾病的根源来自于人们精神和心理的问题。由于科技和经济的不断提高,医院对于现代疾病的治疗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对先进的地步,人们对于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治疗已是十分关注,这便要求医院和相关机构提高对于精神和心理当面的重视以营造一个更加完善、和谐的医疗环境。

1.2精神生态观

鲁枢元提出“精神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主要是人)与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精神生态学是以人类内在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他认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其中,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体现为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于人类自身而言,既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在以往的设计中,人们大多关注的是物质生态,而今,精神生态的和谐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 基于精神生态学的医院景观构成要素设计

2.1人造景观

2.1.1标识设计

人类活动的环境都需要引导、警示、说明、提示的,方便于人们很快地熟悉并适应身边的环境。对于医院而言,标识设计的作用不仅需要满足说明、警示灯基本功能,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医院的标识设计更应该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好的标识设计具有标准规范、安全性、易识别、整体性等特征,同时还具备艺术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其使用者大多为生理、心理较脆弱的病患以及医务人员和探病者。他们大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压力,医院的识别系统不完善无形之中会加剧他们内心压力,例如:焦虑、暴躁等。

2.1.2功能设施设计

在医院的景观中,功能设施包括了座椅、灯具、亭子、廊架等,这些设施的设计都关乎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医院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他们大多了存在着行动不便、体质较弱,在外出的时候容易感到身心疲劳,所以在医院的景观中功能设施的数量、质量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1)座椅设计

座椅作为医院景观设施中最基本的元素,在满足使用者最基本的需求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使病人能够彻底放松身心休息,感受周边的自然环境。在座椅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质的选择,户外座椅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导热性、纹理和硬度。导热性强的石材或铁质材料在夏天会呈现出温度过高或在冬天呈现出温度过低的状况,在冬天寒冷刺骨,夏天却炙热难触,这些都会导致患者情绪不佳,也降低了患者的户外参与率。相比较而言,木质的座椅是最佳的选择,不但符合上述要求,其纹理略有凹凸不平的质地,在触摸时可以刺激患者的神经,对预防老年痴呆等症状也有重要意义。

(2)健身设施设计

医院中有专门为患者设计的健身设施,健身有利于疏通血液,缓解心理疲劳。无论是对于健康人而言还是患者而言,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健身设施一般应该选择光照充足、风速较小、空气清新、噪音较弱、景色优美的地方。另外,由于医院使用人群较为特殊,在置放健身设施时应该考虑到设施的难易程度、适用人群的特殊性等。例如可以为腿脚不便的患者恢复其步行能力而设置辅健身设施等。

(3)亭子、廊架设计

亭子、廊架作为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的一种,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沿用。亭子和廊架不但又遮风避雨的作用,廊架的结构和布局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层面上造成特殊的感受。亭廊的屋檐、柱子以及廊架的回环曲折等的遮挡关系可以使景物和人物时隐时现地出现在视角中,而亭子的位置又将人置于较为重要的位置。这些小景的设计很巧妙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即可站于亭中环顾四面八方与自然全身心接触,亦可处于时隐时现的廊架中满足可以看到别人又不被看到的私密感。

2.2知觉设计

2.2.1视觉感受

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对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医院景观中正确运用色彩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治疗病症等,对医院的医疗起到辅助作用。例如红色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促进低血压病人的康复,对忧郁病患者也有一定的刺激缓解作用。绿色可以安抚情绪,松弛神经,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环境作用。绿色作为大自然的本色,象征着生命、年轻和朝气,能够给人心旷神怡、清新的感觉。据相关资料显示,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百分之二十五能够帮助消除视觉的疲劳,环境心理压力。

2.2.2嗅觉设计

现在的医院中经常能闻到血味、消毒水味、卫生间味等,而医院的外环境中也充满着汽车尾气、烟味等,这些气味经常让人难以呼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们恶心、呕吐等,从吃饭、睡觉等人们的生活点滴中给带来危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自古就有熏炉焚香、香囊等,利用味觉来调节人的身心状态。在现代医院的景观中,可以利用不同植物分泌气味发挥物质功效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辅助治疗,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据了解,泥土的芳香有治疗抑郁症的功效,而植物的芳香有助于人们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为大脑提供充足的养料以保持长时间的旺盛精力。例如梅花、桂花有减轻头痛的功效,栀子花对肝胆病有辅助疗效,天竺花能够使人镇静、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等。

2.2.3触觉设计

触觉感受作为最直观的感受之一,无时无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人们在接触物体的瞬间便与物体之间产生了短暂的交流、融合,人的感觉会融入物体中,而后反射回人自身,人与物相互融合便产生了共鸣。在医院景观设计中,良好的触觉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的安全感、舒适感,令患者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甚至还可以激发患者的生理反应,对医疗辅助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2.3参与性景观

景观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人产生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联系,时时刻刻都与人有着各式各样的互动,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体验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感受。在人的参与、劳动过程中病人可以自己种植物、修剪、采摘植物,增强患者对环境的控制感和自信心。使病人在参与过程中丰富生活、锻炼身体、缓解情绪,愉悦精神。

3 结语

本文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探讨医院景观设计元素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这些医院的景观元素设计融合了精神生态观,不同于一般的医院景观元素设计。结合精神生态观的医院景观设计不仅致力于治愈人们的生理疾病,更试图去缓解甚至治愈人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化解患者压力、舒缓情绪、提升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鲁枢元.生态文艺学.西安:陕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第7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硬质砌块铺地的设计要素

1.色彩

铺地色彩主要是通过色之问的相互配置组合关系来体现,要注意色块的“面积效应”,如果利用大面积的或同等面积的色块对比,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容易造成色感紊乱。同类色给人感觉大方、简洁、清爽、静寂。邻近色的组合既保持色调邻近的亲近性,又可以显现出色距拉开的差异性。邻近配置的色域较广,色彩的幅度较大,可以收纳的色相较宽,它在环境空问中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宽泛的包容性。

2. 形态样式

点容易吸引人的视线,成为视觉焦点,打破单调,分散布置跳跃的点状图案,能够丰富视觉效果,给空间带来活力。点的线化在视觉上给人以线的冲击,就像一条虚线。比实线的直接应用来的有美感,有层次感,有韵律感,也更加动人。点的面化就是多数点的集合,易产生面的感觉。

线的运用比点效果更强,景观的结构就是由不同性质的线条组合而成的。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性设计,可以产生各种风格不同的样式。直线带来安全感,曲线具有流动感,折线和波浪线则具有起伏的动感,形本身就是一个图案,不同的形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

3. 质感

材质可以左右环境空间的感染力,增添景观氛围。不同的质感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砖、青石板、鹅卵石等材料给人感觉自然、亲切;木材则给人感觉典雅、高贵;钢铁、玻璃给人以现代高科技之感。材质有细腻与粗糙、光亮灰暗、松软与紧密之别。材质的纹理越细腻表面越光洁,给人以空间扩大的感觉:反之,纹理越大,表面越粗糙,则会是空间看上去有缩小的感觉。

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

1.色彩与形态的关系

色彩与形态是人类视觉艺术活动中两大构成要素,实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形态是物体的躯体,色彩则是物体的衣表,二者统一整合就能充分表达该物体所具备的意义。在形态语言表现中,色彩成为物体形态的表达工具及情象征的要素,以其独特的功能且完善地配合,让人们便捷对空间场地审美的分辨与情感的认知。

2.色彩与材质的关系

材料承载了情感和色彩信息,是形象化展示情感的载体,是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属性之一,各种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与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亲和力。材料的质地、质感更加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材料的质地是它的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由于色彩具有冷暖的特点,将适当的色彩运用在某种材料上,可以相对的改变材料给人的感受。

硬质砌块铺地的设计要素运用

1.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视觉艺术造型语言和情感媒介,远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具有“诱目性”,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该现代海边别墅景观铺装设计中,前院入口大门斜坡采用米黄色的地砖,门口两侧浅灰色的石材,院内是褐色和米黄色地砖拼接而成,色调基本统一,色彩鲜明,使人心情愉快。后院整体采用黄色木地板,最为光亮的色彩,给人以光明、活泼、轻快的感觉。海边观景台采用近似白色的肌理纹大理石,给人一种干净、清爽、自然的韵味。整体基调营造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环境氛围,使居住者在视觉上感到清新、明快。

2.形态的运用

该海边别墅在游泳池周围采用了长方形木板组合,具有平稳、整洁、规则之感。在前院采用了正方形砖材组合而成,给人以大方、单纯、安定的感觉。前院的喷泉处根据喷泉的半圆形状围合而成,是几何图形中很美的图形,用在水边散铺,会让人想到水面波纹,波光粼粼的感觉,同时起到了一个美观作用。车库铺地采用点与圆形的组合,形成强烈、鲜明、活跃的视觉对比,富有表现力。入口斜坡采用长方形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砖材,给人以大方、庄严的感觉,起到防滑的作用。

3.质感的运用

材质有细腻与粗糙、光亮灰暗、松软与紧密之别。材质的纹理越细腻表面越光洁,给人以空间扩大的感觉;反之,纹理越大,表面越粗糙,则会使空间看上去有缩小的感觉。在该别墅入口大门处采用粗糙的地砖,起到了防滑的作用,考虑到居住者出入时的安全性。后院临海的岸台,采用的是细腻光洁的肌理大理石材质,人走在上面会有种啪啪啪的声音,像是浪花拍打着海岸一样,走在上面舒服轻快的感觉,人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视野开阔。后院采用的木质铺装,木质铺装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人以柔和、亲切的感觉,所以用木块儿代替砖、石铺装。尤其是在休息区内,放置桌椅的地方,与坚硬冰冷的石质材料相比,它的优势更加明显。

前院的砖材铺装整体给人感觉稳重庄严,后院的木质铺装,为主人提供了舒适的足感和闲静气氛,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手法。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各个要素,包括色彩、形态、比例和质感的综合考虑,挖掘场地的文脉,设计出了与环境协调的具有一定内涵的铺装。

结语

第8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建筑色彩;城市景观;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所谓景观,简而言之,就是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它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和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

城市景观是人类的观赏感受,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市和各项功能设施等物象,还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生活、活动所反映的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在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城市景观始终不断的更新着,增添着新的内容。城市景观通过各种物象来体现,称之为要素。而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如北京的天安门、延安的宝塔、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等。因此,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色彩等都对城市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是构成城市轮廓、空间构图、标志的主体物,城市景观离开建筑将是暗淡无光。

1971年《马丘比》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1976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持制定的《内罗华宣言》中指出:“应特别注意对新建筑制定规章并加以控制,以确保该建筑物能与历史建筑群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协调一致”。这些公约告诫我们:新建和改建现有建筑时,应尊重现有的城市景观,在现代建筑元素引入时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

城市的建筑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地因其社会和自然的原因,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如深圳的现代化气息,苏州的江南水乡韵味,青岛的滨海城市风貌等等,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带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变革。不同的时代建筑,因其功能、风格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有鲜明个性,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非提倡建筑盲目“复古”,是要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突出个性,不断地经城市增添新的风景点。

建筑色彩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它在茫茫的建筑历史浪潮,对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建筑色彩更是与城市景观与形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一座城市、一幢建筑物,对其个性特色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目标,而一个城市景观及形象的好坏与否,则取决于建筑色彩的艺术感。城市中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色彩要具有地方特色,要协调一致,合理搭配。青岛老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青岛几乎所有的建筑屋顶都采用了“红瓦”,并且巧妙地借用和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形成了所谓的“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所以说,建筑色彩要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

资阳是一座新建的并缺少自然色的中等城市,它并没有特定的传统色,所以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其建筑的色彩也应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在一般情况下,新建建筑的大面积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要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比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其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其次,建筑色彩还应与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相照应,但是因资阳是一座发展中的中等城市,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有一些原有建筑色彩本身就不合谐,所以我们在其相邻的新建筑中要充分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乱上添乱。特别是资阳的新区建筑色彩在反对色彩商业性倾向(建筑本身广告的大面积运用)及色彩话语霸权倾向的同时,也要反映色彩赶时髦倾向。例如,我们现目前有很多建筑立面都采用白色磁砖,而且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用白面砖,这种处理手法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夏日阳光下,白色刺目;萧瑟冬天里,白色寒心,从不给人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以与其它城市景观的色彩协调,甚至无法通过立体绿色遮掩其丑陋色彩。这便形成了一种“白色污染”,对城市的景观起到了致命的损害。而对于旧城区,因资阳老城区人口集中,建筑密度大,改造迟缓。虽难度大,但我们对其改造或改建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建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特点,也要追寻和谐统一的原则。而我们作为其创作者,更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对城市有总体的认识,对城市的景观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包括对城市主色调的定位。综合分析城市的自然条件、区位、地段及性质等,可为建筑及其色彩创作提供依据。

第9篇: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字:景观设计 室内设计 指导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景观设计纷繁复杂,多元化是景观设计的一大显著特点,古有中国园林、古希腊园林、西亚园林,现有极简主义、极多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者们逐渐达成一种共识,认为设计应始终“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这种设计思路与室内设计如出一辙,均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且室内设计的人本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景观设计,能指导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又叫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

1.2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

室内设计主要服务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2.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内在联系

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有许多相通之处,两者的设计手法都是根据不同场所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进行设计,使人们的生活精神水平提高,为人们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单从人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室内设计师主要对室内这一狭小空间进行设计,凭借敏锐的艺术观察力,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个富有特色、美观、舒适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师则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室外空间组织,重点对地形、建筑、植物等进行分析设计,逐步营造富有变化、美观、宜人的室外环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程度、审美能力等需求也逐渐增大,现代景观设计出现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个性化与独创性的追求、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场所再生与废弃地景观化改造、节约型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等的发展趋势。室内设计出现生态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人性化与个性化、高科技与高情感、国际风格与地域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环境整体性等的发展趋势。两者在人性化、可持续性等方面达成共识,如果将室内设计手法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势必会得到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设计空间。

3.景观设计中室内设计思想的运用

3.1 人的需求方面

室内设计主要强调的是人性化设计,从人的需求上出发,满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居住建筑的室内设计,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在满足功能使用上的需求外营造一种家的温馨。

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考虑也可广泛运用于景观设计中,一般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能被赋予情绪化,让使用者很好的感知,彻底融入整个环境中。比如,居住区景观设计从居民使用需求上考虑,在充分调查小区布局、周边环境的基础上,不妨从室内设计中取得经验,对小区的艺术形式理念进行整理,也可根据居民室内设计的风格、布局等方面考虑,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保证居民由室内来到室外的时候能有一种“家”的温馨,提高小区景观效果的同时带给居民更多的舒适感。

3.2 园林设施方面

室内设计的家具、装饰品等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室内的装修风格、使用舒适度,其中家具设计是严格按照人体工效学进行设计的,能较好的满足人的使用;装饰品能很直观的表现使用者的品位等。

因此,将室内设计的家具经改良运用在景观设计中,能保证市民的舒适度,更好的开展室外活动,比如将室内座椅进行材质、色彩、形式等方面的改良,使之成为满足适合室外人流使用、公共管理等需求的室外座椅,符合公共景观的设计要求,使座椅也成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将室内设计范畴内的亭子进行改良,以景观廊、景观半亭等形式作为景观设计的景观节点,丰富园林景观。而将室内设计的装饰品经改良运用在景观设计中,能提升景观设计品位,比如室内的盆景,尤其是松柏类的盆景,是日常用于装点室内、提升屋主人品位的装饰物,通过运用大体量的桩景,模拟室内盆景,能提升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室内的陶瓷制品,广泛运用于室内,以花瓶、茶壶等形式摆放在室内,增加室内空间的趣味性,通过改良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如将陶瓷打碎,做成景观设计中的地面铺装、景观墙体等;室内设计中的文化符号,可以通过变形、具象化等设计表现手法运用于景观设计中,用于水体、地面等构图,更直观的展现文化。

4.结语

在设计流派层出不穷的时代,增加知识的摄取、从多方面获得创作灵感是一个专业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因此景观设计师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灵感渠道去获取景观设计的灵感,而当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往往能够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在设计思想等方面都是相通的,通过取长补短、互助互补,能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提高景观设计场所的使用频率,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贺春辉.室内设计的人性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0):112.

[2]王天扬,王晓菲.浅谈居住区的色彩景观规划与评价方法[J].大众文艺,2010(19):87.

[3]魏勇志.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审美的同异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